第一篇:雷锋精神是名族精神的本色
雷锋精神是民族精神的本色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教学后记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材(人教版)中选编的一篇课文,属于儿童诗歌。全诗用优美的语言和流畅的音韵,沿着“长长的小溪”和“弯弯的小路”娓娓向我们诉说着雷锋的故事,从侧面呼唤着雷锋精神代代相传,引导着我们去寻找今天的活雷锋,沿着雷锋的足迹服务人民,奉献社会。在本篇课文的教学中,我有许多感悟:
一、学生想知道雷锋更多的故事。课堂上有的学生问:“老师,雷锋还活着吗?”“雷锋是怎样牺牲的?”从学生口吻中,我发现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雷锋是个大英雄,是真善美的化身,是他们心中的偶像。孩子们希望心地善良,助人为乐的雷锋永远活着,希望生活中有更多的活雷锋。我让学生回家搜集有关雷锋的故事、书籍、《雷锋日记》等,结果没有找到雷锋精神深刻内涵的东西,我心里很纳闷,难道雷锋精神已经过时了吗?
雷锋是一位平凡而伟大的解放军战士,在一次工作中因意外事故而牺牲,年仅22岁。他生前所在部队沈阳军区建有“雷锋纪念馆”。1963年3 月,毛主席做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而后每年的3月5日也被定为“学雷锋日”。
雷锋,这位共和国一代优秀的军人,他的名字就像邱少云、董从瑞、黄继光这些伟大的革命战士一样,离我们的新时代的人越来越远,越来越陌生。如果雷锋还活着,他已是70多岁的老人了。和胡主席,温总理是同一时代的人,和同学们的爷爷一辈人一样有着中华民族艰苦朴素的美德,助人为乐,善良友爱。
改革开放以后,雷锋精神被有的人看做是“革命的傻子”“时代的疯子”,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革命时代的良好精神风尚被年轻一代淡化、变味甚至冷嘲热讽了。但是雷锋精神曾经被当做美国西点军校学习的榜样,面对这样的事实,难道不觉得年青一代的精神品质正在丢失某种珍贵的营养吗?在构建和谐文明社会的道路上,雷锋精神作为思想道德建设的宝贵财富应传承下去,为孩子们追求真善美的过程提供源源不断地动力。
二、学生不理解“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这句话的内涵。在课堂中我发现,当学生们读到“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这句话时,总是边笑边读。我不明白这些小家伙为什么发笑,是被这一形象幽默的说法逗笑,还是笑雷锋傻呢?记得我们这一代上小学时读过《雷锋日记》、唱过《学习雷锋好榜样》、看过电影《雷锋的故事》,越读越有劲,越唱越振奋,经常学英模、见行动。想了很久终于明白,每代人的思想观念之间是有代沟的,虽如此,人们的信仰还是一样的,做人的标准也是一样的。雷锋同志哪里需要献出爱心,他就出现在哪里,做了好事不留姓名。他曾冒雨背着年迈的老大娘,踩着几十里泥泞的小路送老人回家,当大娘感激的问他“同志,你叫什么名字?”时,雷锋笑着说:“我叫解放军。”
今天的孩子们听到这些故事时,还以为是童话。其实这是真人真事。雷锋出生在旧社会,是个孤儿,饱受饥寒。新中国成立后,他光荣的参加了人民解放军。用一颗感恩的心,加入到建设新中国的行列中,克己奉公,助人为乐,甘愿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在部队发扬了钉子精神,挤时间学习,钻研科学文化知识,天天做好事,为了团队荣誉,为人名解放军的优良作风树立了典型的形象。抗击风雪救灾的人,冒着余震探路的人,列车上为老弱者让座的人„„雷锋精神世代相传,树立高尚的职业道德风范,雷锋就在我们身边。
三、众多人不懂学雷锋学什么。当我在课堂小结时问:“学完这一课,同学们有什么感想?”学生对答如流“助人为乐做好事,帮助那些弱小有困难的人”,有的说把自己的零花钱捐给灾区的小朋友。这些令人感动的话语都出自六、七岁的小孩子,作为成年人是怎样的感受?
今天我们处在书香校园,文化氛围浓厚的环境中,更应该把雷锋精神作为思想道德的支柱,常抓不懈。谨记雷锋在日记中的几句: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温暖;对待工作,要像夏天般的火热;对待个人主义,要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对待敌人,要像严冬一样残酷。
我认为新时代的雷锋精神的内涵应该是: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集体主义精神;艰苦朴素,不忘根本的爱国主义精神。在校园精神文明建设中,在师德师风建设和学生良好品质形成过程中,要宣传雷锋精神,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构建文明和谐校园,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克服虚荣、奢华、浮躁、自私的不良行为。教育学生不比吃穿比学习,不比享受比奉献,不比财富比知识,不比父母比本领,像雷锋叔叔一样,以个人的思想品格,工作作风,学习态度带动一个集体,影响身边的人,打造新时代公民高尚的职业道德,成为时代的先锋,名族精神的脊梁。
当我问到在现实生活中有像雷锋这样的人吗?学生摇着头直说没有。我对这样的回答并不满意,是因为他们年幼不懂事,还是生活中真的没有这样的人呢?一种良好的社会公德,高尚的职业道德,如饥似渴的学习精神,在孩子们的脑海中没有深刻的概念,在成年人的脑海中是否也已褪色了呢?在平凡的工作岗位,在普通的人群中,在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中,源源不断地展示着和平、友爱、团结、奋进的名族本色。
北京奥运会上志愿者的身影、汶川地震后自愿献血的队伍,海内外华人同胞的捐款„„这就是我们身边的雷锋啊!我们自豪的告诉世人:雷锋精神是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雷锋精神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道德精神;雷锋精神是忠于人民,忠于党的无私奉献的民族精神!
第二篇:名族团结
县民族团结目标管理工作,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民族工作部门的关心指导下,全面贯彻落实市民族工作会议暨第三次命中团结进步表彰大会精神,始终坚持以“促进科学发展、扩大改革开放、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施甸”的目标,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把握好宣传重点,突出阶段性特点,紧密联系全县民族宗教工作实际,围绕“为民服务、改善民生、统筹管理、科学发展、促进和谐”的主题和党的xx大精神为指导,认真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与时俱进,开拓进取,为全县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营造了良好氛围。现将一年来我乡民族团结目标管理工作总结报告如下:
一、全乡2014年民族团结工作开展情况(一)统一思想,加强领导
县委、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民族团结工作,充分认识到做好民族工作,增进民族团结,是维护社会稳定、搞好各项工作的根本保证。按照年初召开的省、市相关民族工作会议的要求、任务和目标。采取各种形式认真组织学习、领会会议精神,并结合我乡民族团结稳定工作面广量大、情况复杂的实际,研究制定方案,全面安排部署全乡民族团结工作。
(三)强化管理,落实责任
按照“党政动手,各尽其责,依靠群众,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
(转载自本网htpwwdwynwncom,请保留此标记。)乡(镇),矛盾不上交”的原则,结合我县民族团结稳定工作实际,县人民政府召开专题会议受政府委托民宗局与乡镇签订了《施甸县XX年民族团结目标管理责任书》。民族工作繁重的乡(镇)与村(居)委会签订责任书。使目标责任落实到基层,工作任务分解到个人,形成了分级负责、分层落实、任务细化、工作量化的有效管理机制,促进了全县民族团结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
(四)严格考核,明确奖惩
县人民政府周密制定全县民族团结工作考核办法,细化考核内容,纳入行政效能考核,量化评分标准。年初组织召开全县民族宗教工作会暨民族团结目标管理考核表彰会,传达省、市民族宗教工作会议精神,认真总结XX年我县民族宗教工作,安排部署XX年全县民族团结工作任务,对各乡(镇)民族团结目标管理责任制实施情况进行了综合考评,对民族团结工作开展较好的乡(镇)给予表扬,对民族团结工作开展不够扎实的乡(镇)进行通报批评,并限期整改。
(五)紧扣热点、难点问题,认真排查各类纠纷和隐患
我县境内居住着21种少数民族,民族问题较为复杂。一年来,我们深入调研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尤其对人口较少民族村卫生状况及地方性疾病发病情况作了重点调研,了解我县人口较少民族村发展中的特殊困难和问题,不断探索发展的新路子、新途径。针对“热点、难点”问题,始终坚持“团结、教育、疏导、化解”的方针,及时处理民族地区的各类纠纷和隐患,并从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扶持和帮助。为做好民族地区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工作,全县XX年纳入财政预算的民族机动金6万元,宗教专项经费7.04万元,乡(镇)也安排相应的责任制专项经费。实现了一年来矛盾纠纷和隐患为零,由于各种矛盾纠纷在萌芽状态得到及时排查调处,全县民族团结稳定工作得到进一步巩固,促进了民族地区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
(六)认真开展民族团结示范村创建活动
在市民委的帮助下,积极向国家、省民委争取项目,扶持发展我县10个人口较少民族村。为实施好每个项目,县民族宗教事务局经常深入10人口较少民族村,具体负责项目实施工作。我县XX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项目建设项目共涉及4个乡镇,6个村委会,11个自然村,受益农户1344户,6891人。项目计划完成总投资435.693万元,其中:上级补助315万元,农户自筹及投工投劳折资120.693万元。主要有:姚关镇陡坡村大寨自然村村内道路建设;摆榔乡文化广场、菠萝寨文化室及大中村民房改造工程;酒房乡垭口村卫生室建设;酒房乡垭口村村内道路硬化;木老元乡龙潭村村内道路建设及木老元村大寨子自然村村内道路硬化工程。经过对人口较少民族项目的建设扶持 “民族团结示范村”已起到了增进民族团结、建设和谐社会及加快布朗族人脱贫致富的示范,已成为施甸县“人口较少民族”扶贫开发工作的示范工程,受到了省、市、县有关部门的高度评价
七)结合今年是民族政策宣传年第三年,加大民族政策宣传教育力度,增强民族团结法制意识。
县委、县人民政府把民族宗教政策、法规、管理知识列入党校干部培训内容,由县委、县人民政府分管民族宗教工作的领导或县民族宗教事务部门主要负责人专题授课。通过学习和宣传,使广大干部准确把握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法律法规,进一步提高对民族团结工作重要性、必要性、长期性和复杂性的认识以及增强做好民族团结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利用我县“天天过大年”少数民族节日,开展各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增进各民族间的相互了解,促进各民族的大团结。XX年,县、乡(镇)组织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5期2160人,开展民族团结月(周、日)宣传教育活动6次,受教育面达6200余人次,发放宣传材料3000余份。(转载自本网http://www.xiexiebang.com,请保留此标记。)
(八)抓好“人口较少民族”扶贫工作
我县布朗族脱贫任务十分艰巨。按照xx总理对解决人口较少民族贫困问题作出的重要批示精神,结合人口较少民族生产生活现状,县委、县人民政府统筹规划、整体部署,在上级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坚持突出重点,标本兼治,分类指导,分期实施的原则,集中力量,整合资金,综合推动,基本解决我县人口较少民族贫困问题。前期以解决群众温饱为主,完成就地脱贫的村寨安居房建设,实施水、电、路、广播电视改造、学校、卫生院等建设项目;如今是巩固完善,以改善群众生产条件为主。县级领导分别挂钩乡、县民宗局干部分别挂钩10个村民委员会实施整村推进。
在中央、省、市、县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认真做好XX项目督促检查、验收工作,共完成施甸县XX民族专项资金项目共涉及6个乡镇,11个村委会,17个自然村,实施项目3个。项目计划完成总投资512.123万元,其中:上级补助361万元,农户自筹及投工投劳折资151.123万元的验收工作。在抓好上年项目实施的同时,经认真调研和论证,年内积极为少数民族地区向省、市民委完成项目申报“甸阳镇西山村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人口较少民族布朗族扶持项目”等少数民族发展资金618万元。通过我局领导不懈努力,积极向上级争取项目资金,目前到位424万元,并经这些民族扶持发展项目的建设,切实为我县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为促进全县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第三篇:名族团结
让民族团结之花常开
民族团结是一种精神、一种思想整合力量、一种追求,它对凝聚人心、整合社会起着重要作用。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团结关系到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关系到国家的安危和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没有民族团结,就没有社会的稳定;没有民族团结,就没有经济的发展;没有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无从谈起。加强民族团结是顺应历史发展趋势的国策,是符合全国广大人民群众情感和意愿的大举。“各族人民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要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基础教学部汉语教研室教师张兵就是我们学院这个民族团结大家庭中表现突出的优秀学生之一。
张兵做为新疆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总校A栋宿舍楼楼长一职,在从事少数民族学生的管理中充分认识到了民族团结的重要性。A栋宿舍楼是由汉族和维吾尔族两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张兵同学时刻注重以民族团结为工作与生活的中心,主动学习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理论,以讲团结、讲政策、讲法制为根本,自觉树立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和“三个离不开”的思想。为了增进与民族同学之间的交流,自2013年开始,他主管的A栋宿舍楼通过相互学习与交流,不仅提高了双方的语言水平,进一步发扬了“三个离不开”思想,使大家在宿舍生活中受益匪浅,更增进了彼此的感情,提高了各民族同学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在生活中张兵同学也时刻牢记民族团结。每年古尔邦节、肉孜节,在不影响工作的前提下他都会和楼里督查一起到少数民族同学家拜年。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中,张兵同学能和少数民族同事互相支持、互相谅解、互相帮助。两年来,在A栋宿舍楼从未发生过不不团结的现象,与同学们形成了团结、平等、友好的新型同学关系。
在大学生活过程中她也不忘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张兵同学深知只有把握了学生的思想动态,才能形成强大的学习动力。她经常利用课余和上团课、党课的时间教育学生:民族团结包括不同民族之间的团结,也包含着民族内部的团结。民族团结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进步的必要前提。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共同开拓了祖国的大好山河,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形成了谁也离不开谁的密切关系。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今天,56个民族要进一步巩固和发展这一关系,团结一致,形成强大的合力,共同推进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民族团结是社会安定、国家昌盛和民族进步繁荣的必要条件。中国的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有着内在的联系。民族团结的原则要求各族人民热爱祖国、维护统一,反对一切破坏团结、分裂祖国的活动。通过这样的理论教育使民族学生们树立民族团结的思想,使民族学生认识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张兵同学善教乐教,关心民族学生,善于与民族学生沟通也是她的秘诀。他对民族学生有一颗真诚的心,深受民族学生欢迎。她谈笑风生,和谒可亲,平易近人,深受民族学生喜欢。她能与民族学生打成一片,形成融洽的同学关系,他经常与民族学生畅谈人生、理想,交流感情,正因为如此,每当民族学生遇到困难时总喜欢向她寻求帮助,每当民族学生遇到困惑时总喜欢像她倾诉„„正是由于张兵时刻牢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才使她与民族学生形成了这种彼此关爱、彼此信赖的同学关系。
张兵同学不仅在宿舍楼生活方面注重民族团结,而且在协助系部学生工作时也不忘民族团结的重要性。为了能使系部的学生工作开展得更好
张兵同学就是这样一个为民族团结事业添砖加瓦、一心为了教育事业、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普通大学生,她把心中所有的温情都化作无私的爱心奉献给了各族学生,把全部的心血都浇灌在了民族团结事业的沃土上,用自己心中对党的忠诚于对事业的热爱铸就了民族团结的深情,使民族团结之花学院更加绚丽多彩。
第四篇:本色精神
如何传承本色精神
徐军
以学习弘扬建国前老党员“一心向党、公心为民、用心实干、清心律己、热心传承”本色精神为主要内容,通过学习《本色—百名建国前老党员事迹报告》、观看老党员本色精神专题片、到党性教育基地接受现场教育等方式,组织深入学习领会老党员本色精神内涵和时代意义。重点组织开展“五查”:查党性观念是否坚强,对党的事业是否忠诚;查宗旨意识是否牢固,能否把群众冷暖时刻放在心上;查工作能否尽职尽责、敢于担当,推动发展本领是否不断提升;查生活情趣是否健康,精神追求是否高尚,能否严守党的各项纪律;查能否把本色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影响教育身边党员群众,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通过专题讨论,进一步增强党性觉悟、坚定理想信念,进一步改进作风、密切联系群众,进一步激发干事热情、增加创业活力,为五莲发展凝聚力量、提供保障。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本色精神令人感动、值得弘扬。我们党员干部要对照这面好镜子,认真检查反思自己的思想行为,补精神之“钙”、除“四风”之害、祛行为之垢,始终坚守精神家园、筑牢党性灵魂,始终牢记宗旨、增加地气底气,始终坚持与人民群众一道艰苦创业、同甘共苦,始终坚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戴信任,成为党员队伍中永葆“本色”的“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一些党员干部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说到底是信仰迷茫、精神迷失,思想缺钙,染上了“软骨病”。莒县建国前老党员,自从选择了党,就把自己的全部交给了党,不论环境怎样险恶,不论时代怎样变化,始终不变色、不变质、不变心,始终对党忠诚老实,这就是信仰的力量,是精神之“钙”发挥作用。学习老党员本色精神,就是要学习他们牢固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始终保持对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坚定信念;就是要学习他们坚定的政治立场,坚决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影响。
当前,我们党所处的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有的党员在宗旨问题上随之产生了一些模糊认识甚至错误做法。学习本色精神,就是要学会老党员正确对待权力,时刻牢记权力就是责任,干部就是公仆,领导就是服务,为人民服务不遗余力,力求人民满意;就是要学习他们对群众的真挚朴素感情,解决好对群众的感情问题,真正把群众当主人、当亲人,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努力地解决好人民群众的各种切身利益问题,赢得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和爱戴。
学习本色精神就是要学会勇于担当,增强勇于担当的勇气,提高勇于担当的能力,拥有敢于担当的底气,在矛盾面前敢抓敢管、敢于碰硬,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就是要学会爱岗敬业,从自己的岗位做起,像
老党员那样,无论做什么工作,都有着“像夏天一样火热”的激情,无论党把自己“拧”在哪里,就像“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那样,坚守岗位、发挥作用;就是要学会带头实干,在工作中自觉挑最艰苦的担子,做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
第五篇:名族的习俗
维吾尔族、回族的主要分布区、语言文字、宗教信仰、文化艺术成就、主要服饰以及饮食禁忌。
民族 维吾尔族 回族
分布最广的民族,宁夏回族自治区主要分布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为主要聚居区,其次是甘肃、青海、新疆、河南、河北、山东等省区。
语言属阿尔泰语系,文字原用阿拉语言文字 伯字母,后创制了拉丁字母新文现通用汉语言文字
字。现在新、旧文字并用。
宗教信仰 几乎全民族都信奉伊斯兰教 全民信仰伊斯兰教
维吾尔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花儿是回族群众十分喜欢的一种民“十二木卡姆”是古代维吾尔族人歌,花儿会是花儿歌手们竞赛与交流民创作的大型民族音乐史诗,已被的盛会。回族的清真寺和民居建筑文化艺术成列入《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基本上摆脱了阿拉伯和中亚建筑风就 名录》。民间乐器有“独他尔”、“达格,采纳了中国传统的以
甫”等乐器数十种之多。维吾尔族殿宇式四合院为主的建筑式样,但布有顶碗舞、手鼓舞等舞蹈,“赛乃局和装修仍独具其民族特色。姆”是最普遍的民间集体舞蹈。妇女多穿宽袖连衣裙,外套黑色对回族衣着与汉族基本相同,但仍保留襟背心。不论男女老少都喜爱戴四着自己的特点。男装多衣服肥大,老楞绣花帽,维语称“朵帕”。男子年人扎裤腿,穿西装式的长大衣,戴主要服饰
穿对襟长袍,维语称“袷袢”。青色、白色圆形或平顶小帽。妇女的衣服上窄下宽,一般及膝或长过膝盖,戴披肩盖头。
维吾尔族以面粉、玉米、大米为主只吃反刍类偶蹄食草动物牛、羊、食,常吃的食品有馕、抓饭、拉面、骆驼肉和食谷类的禽肉及鱼类。回清炖羊肉、和烤肉,喜喝奶茶和红民的民族风味小吃,如清汤羊肉、饮食禁忌 茶。喜食牛羊肉、家禽及鱼。很少羊羔肉、牛羊肉夹馍、羊杂碎汤、吃蔬菜,夏季多拌食瓜果。“抓饭”、酿皮、白水鸡、切糕等。爱吃油煎烤全羊、烤羊肉串是其独特的风味食品,有油香和馓子。爱喝盖碗茶。食品。
壮族、土家族、黎族的服饰、饮食、民居、传统工艺、主要节日以及特殊禁忌。民族 壮族 土家族 黎族
布料多为自纺自织的土黎族男子穿无领对襟上布男装为对襟短衫,扣衣,下穿前后两幅布的壮族妇女多穿无领、绣子很多,下着长裤;无吊檐(chdn),结鬃缠头。花、滚边的上衣和宽脚论年老年轻,都爱用青女子穿无领对襟敞胸上服饰 的裤子,腰间束绣花围布包头。女装为短衣大衣,下穿无褶绣花筒裙。
袖,左衽开襟,滚镶花束发于脑后,披绣花头腰,喜戴银首饰。
边,镶边筒裤,头缠青巾,盛装时戴项圈、手丝帕或布帕。镯、脚环、耳环等。
主食是大米和玉米。喜吃以稻米、玉米、番薯为腌制的酸食,以生鱼片为土家族多食包谷、稻米,主食,多以狩猎、采集佳肴,以烤整猪、白斩鸡爱好喝酒,善食辣椒、所得为副食,只种少量饮食 待客,妇女有嚼槟榔的习花椒、山胡椒。习惯做蔬菜。习惯腌制生鱼、俗。节日时喜食五色糯米腊肉、甜酒、团馓和糍生肉。竹筒饭是日常生
活中独特的野炊。黎族饭、驼背粽子。年节时,粑等。
妇女爱嚼槟榔。用大米制成各种粉糕。民居 壮族住房多与当地汉族相同,但传统民居为“干栏式”的全楼居和半楼房屋依山临水而建,俗居建筑,全楼居木楼分称吊脚楼 上、下两层,楼上住人,楼下堆放杂物 壮族人民铸造使用铜鼓素有“铜鼓之乡”的誉称
歌圩节、牛魂节
多同姓聚居。住茅草泥房,房屋形式变化较多,有船形、金字塔形等。船形屋建筑有铺地型和高架型两种。高架型上住人、下养牲畜,属干栏式建筑。
传统工艺 主要节日
土家锦是土家族妇女独
纺织历史较早,织有民
特的织锦工艺品,仅织
锦图案就多达数百种。族特色的黎锦。
赶年
三月三
特殊禁忌 忌食牛肉和蛙肉
禁食狗肉;忌随意移动火炕中的三角架,忌用脚踩
灶或坐在灶上以及将衣忌头朝门口睡觉,如过服、鞋袜和其他脏物放在路客人无意犯忌,主人灶上;客人不能与少妇坐以为有祸临头。在一起;忌在家里吹口哨或随意敲锣打鼓。
我国苗族、藏族、白族、纳西族、傣族、彝族的服饰、饮食、民居、传统工艺、文化艺术成就、主要节日、婚姻习俗以及特殊禁忌。民族 苗族 藏族 白族 纳西族 傣族 彝族
男装一般分为男女都蓄辫,喜崇尚白色。男子妇女服装具有纳男子服装,上着凉山地区,男女对襟大褂和左爱戴藏式金花多穿白色对襟西族的民族特无领对襟短衫,都穿右斜襟贴身衽长衫两大帽,上身外套藏衣,套黑褂。大色,上身穿宽腰下着长裤,冷天上衣,男子下着类,下穿长裤,袍“朱巴”,穿氆理一带妇女多穿大袖大褂外加坎外披毛毡,多用长裤,女子下着束腰带,头裹氇或牛皮的藏白色上衣,外套肩,下穿长裤,白布或蓝布包长百褶裙。男子青色长巾,腿靴。拉萨地区已黑丝绒短褂或红系百褶围裙,脚头。西双版纳妇头顶留的头发称上多缠裹腿。婚妇女系彩色腰色坎肩,下着蓝穿绣花鞋,在领、女服饰艳丽,上为“天菩萨”,裹女装分右衽大裙“帮典”。藏袍布宽脚裤,以绣袖、襟等处绣有着紧身大襟或对青蓝布头帕,前襟或胸前交叉比身高要长,穿花布或彩巾缠花边,衣料多为襟圆领窄袖短方扎成“英雄式两大类,下时系上腰带,夏头;已婚者绾髻,蓝、白、黑三色,衫,下身着长筒结”,以无须为着宽脚长裤或天或劳动时只穿未婚者垂辫或盘以黑为贵。劳动裙;结发于顶,美,左耳戴大耳百褶裙。多将左袖,把右袖从辫于顶。脚穿绣或出门披黑羊皮梳孔雀髻。德宏珠,珠下缀丝线服饰 银饰钉在衣服掖下拉到胸前,花鞋。七星披肩,俗称妇女婚前穿白色流苏。女子也包上,称为“银搭在右肩上,或“披星戴月”。或浅蓝色大襟短黑色头帕,中、衣”,头戴形如者两袖都不穿,衫、长裤,束小青年女子头覆绣牛角的银质头系在腰间。围腰,婚后着对花瓦式方帕,压饰,高达尺余。襟短衫、黑色筒以发辫;还喜戴妇女盛装上的裙;青年妇女多耳环,在领口别银饰用白银做束发于头顶,中上银排花。外出成,重近200年以上则戴黑色时男女都穿披两。高筒帽。风,彝语称“察
尔瓦”,形如斗篷,下端缀以长穗,长可及膝,用羊毛线织成,多以大米、小米为主食喜食酸辣味,喜饮酒,普遍喜吃糯食。每逢节饮食 日等重大活动,都要舂糯米糍粑、蒸糯米饭。农区和城市以糌粑和酥油茶为主食,牧民主要以乳类和肉类为主食。青稞酒都是由藏族人自家酿制的它既是普遍喜欢的饮料,也是节日必备的饮主食稻米和小麦;食猪、牛、羊肉,善于腌制火腿、腊肉、香肠、最负盛名的是沙锅鱼、乳扇,喜食酸辣味。以“三道茶”待客。
以玉米、大米和小麦为主食;宁蒗地区纳西人喜食青稞,喜喝浓茶,吃酸、辣、甜味食品。丽江的火腿粑粑、宁蒗的琵琶猪和泸沽湖的酸鱼、鱼以大米为主食,最具特色的是竹筒饭。德宏多吃粳米,西双版纳等地爱吃糯米。喜酸味及烘烤水产食品如香茅草烤鱼。嗜酒,喜嚼槟榔。
多为黑
主食主要有玉米、荞麦、大麦、小麦、洋芋等,稻米很少。喜吃砣砣肉,饮转转酒,忌吃蒜。
品。
“碉房’’是卫藏南部的民居。作为藏区代表性建筑,具有冬暖夏凉,适应高原气一般依山傍水候特点。帐房是民居 建吊脚楼,聚藏北牧区藏民的族而居 居住之所,甘肃、云南等地流行土木结构的木楞房。
银饰工艺品、传统蜡染、织锦、工艺 刺绣等享誉国唐卡 内外
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是世界上最长的史诗之一;以藏医名著文化有“飞歌”、芦《四部医典》与艺术笙舞、铜鼓舞、藏传佛教经典成就 踩堂舞等 《甘珠尔》、《丹珠尔》为代表的古典文献,藏戏及“锅庄”、“热巴”、“羌姆”等藏族民间舞蹈
主要苗年、龙舟节、藏历年,雪顿节,节日 芦笙节、四月
八、花山节 望果节
青年男女恋爱女子至十六七岁婚姻婚姻比较自便要择吉日举行习俗 由,通过“游成丁礼仪式。礼方”、“跳月”后,姑娘就可以等社交活动,参加男女之间的干,是纳西族的特色食品。平坝地区的白族平坝地区纳西族住房布局是以庭的房屋多系土木院为组合的建筑结构,普遍采用群,如:“一正两“三房一照壁”、耳”、“三房一照“四合五天井”壁”、“四合五天的形式,正房较井’’等,还有两高,偏房略低;院相连的“走马山区居民多系木转角楼”(“六合楞房,上盖石片。
同春”)。
书中无 书中无 大理古城、石钟东巴文及哥巴文山石窟均具有鲜书写的东巴经数明的白族民族文千卷;《创世纪》化特点。白族调等史诗;丽江古是民间音乐。白乐和丽江壁画;族在其他科学文以及“喂热热”化艺术诸方面,歌舞等。东巴教、均有相当辉煌的东巴经、东巴文成就。
学艺术,形成了纳西族独具特色的东巴文化。
棒棒会、三朵节、三月街、绕三灵 三月会、火把节、朝山节
主要聚居地丽江地区已经是一夫书中无
一妻制父系家庭;云南宁蒗县永宁地方和四川
德宏多数住平房,土墙茅顶;西双版纳地区居住的是一种干栏式竹楼民居建筑。傣家竹楼是傣族最具特色的干栏式住宅建筑。竹楼近似方形,四面坡顶,上下两层,上层住人、底层养牲畜及堆放什物。
书中无 有自己的历法、文献和民间文化艺术。著名的孔雀舞和“赞哈’’(歌手)演唱民间叙事长诗《召树屯与楠玛诺娜》、《娥并与桑洛》以及民歌。
泼水节、关门节、开门节 青年婚前社交自由,但缔结婚姻还要托媒说亲,流行招赘婚。
住房大多是木结构土掌房,低矮、无窗。房内一般隔成三间,中间为堂屋,内用三块石头支成火塘,为家庭起居活动的中心。有的还在住房的一端构筑高耸的碉楼,书中无
书中无
火把节 男女青年有住公房的习俗,恋爱婚姻比较自由开放。婚礼上有关门对歌等习俗。自由对歌,恋社交,并可婚嫁。爱成婚 恋爱虽然自由,但婚姻却操纵在父母及合婚喇嘛手中。
不吃牛羊肉,忌狗肉上灶,忌在屋里煮蛇进寺庙时忌讳摸宗教器物;行路遇到寺院、玛尼在夏历七月十五接送祖先亡灵时,不能出门;盐源县的部分地区,仍以母系氏族社会的对偶婚初级阶段为主要形式,他们互称为“阿注”,所以也称为“阿注婚”。
骑马到寨前必须下马,到主人家里不能将马拴在傣族寨门附近的“寨神庙”平时忌进;寨心忌坐有敬“神树”的习惯,神树严禁砍伐,忌旁人用肉;父母或同村人去世,一个月内忌食辣椒。
特殊禁忌
堆、佛塔等宗教设施,必须从左往右绕行,禁忌是杀生,进入藏胞的帐房后,男的坐左边,女的坐右边,不得混坐。
火把节的晚上,岳父不能接女婿来家中过节。
祭天堂的地方;祭天堂、祖先、战神时,忌外人观看;进屋后不能靠神位坐,最好坐在灶下方或周围。
也忌脚踏或拴马;忌移动或触弄“神树”下的祭品。祭寨时忌外人进寨,寨里的人出来也必须等祭寨完毕。每寨都
有佛寺,进寺要脱鞋袜,妇女进佛寺忌任意走动,忌随便敲打佛寺里的鼓,忌触摸神像及法器,忌摸小和尚的头顶。
手摸。祭祀时忌外人观看。宰杀家禽、家畜时,忌外人在场。忌外人骑马进寨子,到寨门前必须下马。在彝族人家里做客,要坐在火塘的上方或右方;忌用脚踏三脚架。彝族人一般都用酒肉盛情款待客人,他们给你东西吃你必须吃,不然就认为你看不起他们;但是彝族人忌客人把食品带走,认为这样做是不讲义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