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带团队,到底要怎么带
带团队,到底应该怎么带?
如果老板是一种职业,那带人就是一份事业;
如果管理是一种习惯,那带人就是一种态度;
如果沟通是一种技能,那带人就是一种谋略;
你为了人才流失而暗自焦灼吗?
你为了培养员工而彻夜难眠过吗?
你为团队管理失败而一蹶不振过吗?
看看这篇:管理者带人的九个关键点!
1、着重关注行为
如果你和你的下属不是靠祈求别人或者无限沉默耕耘而得到认可的,那么在得到结果之前,着重关注行为。因为只有行为越好,结果才会越好。
想想,是不是每一个让你崩溃的结果背后,都有一个你不屑去关注行为的曾经。
2、事情提前都沟通好
明明你说出来的是A,但是大家理解的可能是X、Y、Z...做出来的结果甚至可能是α、β、γ...所以,请把所有事情都提前沟通好,别等到行动的时候才发现,根本不是自己想要的结果。所以你必须提前沟通好。
3、务必提前做好功课
几乎所有管理者都有偶像包袱,认为自己在专业领域已经非常娴熟,教一些下属根本无需准备,用这种教条式的思想来束缚自己原本热爱分享和探讨的天性。
要知道,这个世界上的人,总会在某一领域会胜过你。所以你必须这样做准备
4、一步步来的目标才合理
请不要单纯期望任何事情都会按照自己的心意去发展,目标要一步一步来,只有目标定的合理了,最后的结果才会让人满意。
5、布置任务具体详细
你还幻想在日常工作中有那种”哪里不懂点哪里“的学习机吗?你还指望下属会一夜成为解决问题的高手吗?
别傻了,这样你就失业了,你的下属只有教的越细致结果才可能越好。
6、结果落实到位
咱们完成一项工作,终极目的就是为了最后的结果能够满意。
在职场,你不可能深藏自己洪荒之力,然后告诉自己结果不重要爱过就好;你也不可能完成所有的前戏之后,然后提裤要走说自己不追求结果。把结果落实到位,是对自己最起码的尊重。
7、给予及时的反馈:赞扬or批评
带人的最高境界是什么?忘我!
既然带人了,就要全情投入,因为如果你疏忽了,整个团队就会松垮了。
所以,一定要标明自己是一个奖罚分明的上司,不管发生任何情况,都会给予 及时的奖罚,只有这样团队才会有向心力!因为:
8、对不同的员工因人而异
虽然对于管理者来说,很多的举措都是换汤不换药,还是原来的配方,还是原来的味道。
但是对员工来说,是有千万种味道的,我们必须因人而异。
9、随时跟进下属学习进度
把数字背的滚瓜烂熟,把逻辑搞得清楚透彻,把态度搞得义无反顾,这样的老板是大部分下属都非常敬仰的老板。
如果你还学会了随时跟进下属的工作和学习状态,那么你就会成为下属眼中的“万人迷”
认真≠负责,管理者该怎样理解“责任”二字?
在人们过份追求经济回报的今天,很多管理者把“利”字放在第一位,而对管理的本质“责任”却淡化了、模糊了,出现了本末倒置的情况。“其本乱而末治者,否亦”。
管理学大师德鲁克曾说,如果用一个词来描述管理的本质就是“责任”,用两个词来描述就是“责任、责任”,用三个词来描述就是“责任、责任、责任”。可见,责任之于管理是何等重要,承担责任是管理者的第一要义,对管理者最根本、最起码的要求就是能够负责。但责任的涵义是什么,管理者该对什么负责?对谁负责?怎样才算负起了责任?人们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却相差甚大,有的人认识片面,有的人甚至产生了很大的误解。
一、用“认真的态度”模糊了负责的本质
有人认为做事认认真真,一丝不苟就是负责;有人认为加班加点,勤劳肯干就是负责;有人认为愿意或主动接受任务就是负责。这些观念表面看起来是很对的,但实际上是偏颇的。
教科书或一般的领导者在谈到责任时,几乎都用一句话表述,即“认真负责”,久而久之,在多数人的头脑中形成了“认真=负责”观念。“认真负责”其实包括两个意思:认真,讲的是态度,是一种姿态;负责,其本意是要对结果负责,由于这句话连在一起使用,于是在人们心目中形成了“认真=负责”的观念,认为只要做事认真就算我负责了,而没有更进一步想清楚对什么负责。
作为管理者,必须明白他要对结果负责,而不是其它。做事的态度、行为和过程只是达成结果的条件,不能用态度、行为和过程来代表结果,毕竟它们是两件事。达成预期的结果才是对结果负责。
管理者必须追求结果,只有在规定的期限内、在既有条件下、达成预期的目标和结果,才能算是一个合格的管理者。对结果负责必须成为所有管理者的工作信条,成为潜意识中的观念,无须提醒警示,就象血液静静地在身体里流趟,哪里需要就到哪里,自然而然地进行。
对结果负责概念模糊的人常有以下表现:(1)总是强调自己工作的辛苦性,工作的难度如何如何大,做了多少多少的努力,加了多少多少的班。总想用工作量、用工作时间来代替结果,证明自己是负责的,换取别人的同情与宽容。(2)推脱责任。出了问题,赶紧撇清自己,申明与自己无关,证明自己的清白。总是说下面的员工谁谁的工作能力不够,积极性不高,性格有缺陷等。“我总是跟他们强调,跟他们说,要他们努力,要他们注意,他们就是不听”等等是他们的口头禅。(3)找客观理由,把问题归因于外在事物或客观原因。如经济环境不好,政策或制度限制太多,竞争对手太强等等。
二、用“对组织负责”的概念泛化了责任对象
1.“对组织负责”必须明确负责的具体对象。
我们常常听到管理者振振有词地说“要对组织负责”,这种说法本身是没有错的。但是,如果责任不落实到具体对象上,所谓的负责就是一句空话。我们不能用宽泛和虚化的概念来模糊负责的对象。作为管理者,要非常明确地知道你负责对象就是你的上级。
确实,作为组织的一员,我们应该对组织负责。但在一个组织体系里面,你跟组织的接触点在哪里?谁代表组织呢?那就是你的直接上级。一个组织的管理体系在其本质上是为达成组织的战略目标而建立的一套责任体系,这个体系正是通过每一个结点对上级负责而建立起来的。这是组织建立的基本原则。如果某一个结点违反这个原则,就相当于这个结点的细胞癌变了,如果这个癌细胞扩散,这个组织会走向死亡。
2.“对组织负责”必须对直接上级布置的任务负责。
对上级负责,就是要接受上级的工作任务安排,服从命令听指挥。这是对上级负责原则的最基本要求。在接受任务时,必须准确理解上级的任务要求,包括任务的目标、执行的原则,以及现有的条件和基础,特别要清楚界定结果的标准。同时,也要求上级布置任务时必须清晰准确,重点突出,简明扼要,切记不能模棱两可。下级在接受任务时,可以通过询问、反问、讨论的方式对目标、条件、原则、结果进行澄清和确认,也可以通过与上级的讨论、沟通对任务的这些要素重新定义,但不要把这个过程当成讨价还价的机会。
对上级负责,就是要及时与上级沟通工作进展情况。让上级了解情况,征询上级的意见,必要时可以请求上级的支援。对上级负责,就是要接受上级对任务完成情况的检验和考核,包括对过程的监督,接受上级的奖赏和惩罚。
3.当管理者与直接上司关系处理不好时,如何做到负责?
原则虽然很清楚,但现实中,有相当一部分管理者处理不好与他们直接上司的关系,其根本原因就是没有理解管理者必须对上级负责这一基本原则。下面两种情况是比较普遍的现象。
(1)上司更替时。特别是当新上司的风格与原来的领导差异较大时,一时适应不了,于是不喜欢新的上级;不喜欢工作标准要求高、认真、严厉的上司,不喜欢直截了当批评下属的领导,认为不给下属面子。还有一些属于竞争失败者,心理不服气,产生抵触情绪,不愿服从新上司的领导。由于对上司有抵触,导致上下关系不好。作为一个职业化的管理者来说是不正确的心态,应该纠正调整。(2)上级的专业能力不够强或水平不高。特别是一些基层工作的技术尖子,业务高手,他们喜欢去跟上级比技术、比技能,如果上司不如他,就瞧不起他,挑战他,给他制造麻烦和困难。作为管理者,要努力成为内行,在专业和业务方面要力争成为行家里手,在下属中树立起自己的专业或技术的权威性。中高层管理者在业务技能上没有太高的要求,但一定要熟悉、精通行业,成为行业专家。上级可能在某些方面不如下级强,这很正常,特别是在一些专业领域,但不影响他作为你的上级,也不影响他对你的领导权。作为下级,需要明白你的上级不是由你来挑选决定的,你的上级的考核和任免是由他的上级决定的,要相信组织的判断比你个人判断的正确性更高,“相信组织”是一个管理者应具备的基本信条。作为下级,应该积极地、主动地配合上级做好工作,给上级提供信息、建议等。任何一个组织都会反对上下之间不和、闹矛盾。如果直接上级有缺点或错误,可以通过正当的渠道、途径和方式进行沟通和反馈,要发扬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作风,以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越级指挥或越级汇报都是管理者最常见的违反组织原则的行为。初任管理者最易犯的是越级汇报的行为,特别是当他对直接上级不信任或不满时,他们不是采取与上级沟通的方式解决问题,而是把问题往上捅,希望高层出面干预,给自己的直接上级施加压力。如果常常冒出这种想法,那可不是一种好事,你的管理生涯的可能会很快走到尽头。
4.对上级负责并不是盲目听命于上级,形成人身依附关系
对上级负责是指在岗位工作职责范围内,对工作成果负责的前提而言的,不是绝对地听命于上级。上下级要建立正常的关系,是工作关系,是共同目标的关系。绝不能形成人身依附关系,上下级如果形成人身依附关系,就会成为帮派,就会破坏组织的纯洁性和团结性,甚至有可能走向犯罪的道路。
如果上级在做有损企业组织或国家利益的事情,或者在进行某些犯罪的行为,在有确切的证据的情况下,应该进行坚决的斗争。这时候才是体现对组织负责,对社会负责,对国家负责的精神。如果在大是大非面前,你没有判断,只顾及短期的小利益,甚至跟上司同流合污,最终也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三、用“客观困难”给自己寻找免责的理由
在当前经济下行的环境下,管理者要达成经营管理目标会遇到很多困难的,甚至在做出了比较大的努力之后,目标仍然未能实现,这时候该怎样面对这样的局面呢?
作为管理者,要知道怎样才算负了责。完成任务,达成目标结果才算是负了责。任何没有达成目标的结果都算是没有负起责任,尽管你尽力了,哪怕你很尽力了。1.真正负责任的人,在接受任务后,会全力以赴,奋力拼搏,力争超越目标,达成最佳结果。他们会全身心投入到完成目标和任务的过程中,遇到再大的困难,也不会放弃、不会推脱、不会逃避。他们会想尽各种办法,调动各种资源,必要的时候甚至自己扑倒在枪口上。
责任就是承诺,没有达成目标结果,就要按事前的约定或规则接受相应的处罚。勇于兑现承诺也是敢担责任的表现。要敢于承担处罚和损失。比如处分、降级,经济处罚等。真正责任意识强的人不会找理由来为自己开脱辩解。不会有不平衡感,只有受到了处罚才会心理舒服。实际上,真心接受处罚是对自己的锻炼,组织或上级处罚你是对你的真爱,能够让你承担起责任来,成熟起来。在某些极特殊情况下,个人甚至要以身家性命来兑现承诺。
2.在现实生活中,每一个人都需要有责任意识,不仅仅是管理者。所谓责任意识,说简单点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搞定,不要依赖别人,可以请求支援,不要让别人来替代你做事。特别是在企业中更要求每一个人都要有强烈的责任意识。企业的管理者则需要更强的责任意识,或者说只有具有更强责任意识的人才能担任管理者。组织任用一个人,特别是任用一个管理者的时候,最重要的考虑是他/她的责任心,不能让一个人在关键的时候掉链子。因为一个管理者的责任感关系到团队和公司的生死存亡、兴衰成败。
关键时候,危难时刻,敢于顶上去的,能够扛事的,就是有责任感的人,用人就要用这样的人。临阵脱逃,回避退缩,喜欢抱怨,斤斤计较,就是没有责任感的人,这种人是不可重用的,无论他的能力多么强。
四、与“责任”相关概念的辩析
很多人的错误行为主要源于他们建立的错误概念。跟责任相关的几个概念最容易混淆,在此简要分析。
1.责任与兴趣。
责任是必须要做的,必须要完成的,必须有结果的,具有强制性和约束力,责任是岗位或任务赋予的,也有自我担责的,那是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一种表现,是一种境界。而兴趣是一种爱好、喜欢,是一种情绪上的体验,但它不具有约束力和强制性,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而变化。作为一个职业工作者,特别是管理人员,一定要责任优先,绝不能兴趣优先。
2.责任与能力。
相对来说,能力是容易培养和锻炼的,责任感的培养则相对困难很多。能够担当责任的人,他的工作能力会很快提高,哪怕起点低都没有关系,个人能力提升以后可以担当更大、更重要的责任,这是一个管理者的是良性的职业发展之路。当然组织在用人的时候,要尽量做到责任与能力相匹配,高配吃不饱,低配有风险,要敢于给能力还不是太够的人压担子,挑战性的目标更能提升他们的能力。
3.责任与权力。
从原则上来说,责任与权力要对等。所谓权力是指资源的配置权和使用权。有责就要有权,有权就必须担责,有的人只要权力,不担责任,是要不得的。有时候,权力与责任也是不完全匹配的,权小而责大的情形时有发生。特别是在知识性工作中,很多人没有管理权,但责任却很重大。
4.责任与利益。
责任与利益是成正比的。承担的责任大,收获的利益也越大。短时期、局部可能会出现不平衡的现象。但从长期和全局看,这二者必须平衡,否则组织的发展会受到负面影响,组织的目标必不能达成。所以作为管理者必须着眼于全局和长远,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里,你担负的责任与你获取利益一定是对等的。千万不能因为一时的不对等而闹情绪,毁了自己的前程。
第二篇:如何带团队?
如何带团队?
--明阳天下拓展培训
做好大客户营销,不是靠管理者自己或个别人单打独斗能够完成,往往考验的还是一个团队的综合服务能力,需要团队协同合作。大到一个集团或企业,小到一个项目团队,作为团队带领者,都有一些共通之处。
勇于承担责任
我觉得,带队伍一定要勇于承担责任。只有团队领导者勇于担责,下面的人才能放心大胆向前冲。当年我在音响企业,有一次搞一个大型晚会彩排,现场突然出现了技术性故障,当时团队里所有人都吓坏了,特别是技术主管,本来就已经为这个大型晚会累死累活精神高度紧张,偏偏临到播出还出故障,人都快崩溃了,两天两夜睡不着觉。头天晚上出事,第二天见到我就哭。公司里的人也明里暗里埋怨他。
这位主管三十出头,技术能力强,但心理承受力弱,在此情况下,如果我再说他两句,估计他会疯掉。虽然我也很光火很着急,但当时我还是先揽下所有责任,在大会上做检讨也我自己做。我装做轻松地半训半开导他:这算多大个屁事!责任又不是你的。不要太没出息,检讨我都检讨了,责任在我身上,你不要有包袱。但他还是放不下,竟向我提出辞职,认为自己“对不起公司,对不起徐总,只有辞职”。可是,我花那么多时间精力培养的人,怎么能够因为出个事故就让他走掉呢,固然事故给公司造成损失,给我也带来巨大压力,但人才流失对公司的损失将更大。我还是好语为他减轻心理负担,竭力挽留,让他安心留了下来,并由他自己继续带领技术团队,顺利排除了技术故障。作为技术主管,他自己也得到了成长,直到现在都仍是公司的骨干。
将心比心,以心换心
对现在很多年轻人来说,可能生活的一切太顺了,所以才容易一遇到点挫折就受不了。所以作为团队管理者,一定要学会关心他们。现在许多80后、90后,价值认同的需求特别高,未必高薪就一定能留人,有时候钱多钱少不重要,反而氛围很重要,特别对于发展中的中小企业更是如此。我认识的许多年轻人都向我聊过:大家能够围着一个大桌子吃饭,过生日一起过,女同事三八节收到花,有人积极组织丰富的业余活动,这种集体生活的企业
氛围,正是吸引他们之处。
年青时我在TCL,就算被领导骂得狗血淋头也不敢轻易说走,现在信息发达,人才流动更加容易,特别是做大客户营销,做个几年下来,每个人手里,都会掌握一大批客户,你批得狠了他心里不爽了,随时说走人就走人。所以作为管理者,我不能再学以前自己的领导那样,劈头盖脸骂手下。要是被反炒鱿鱼,公司损失就大了。
所以说现在带队伍,既要讲管理之道,又要拿他们当兄弟。既要讲原则讲规矩重承诺,又要跟他们将心比心,以心换心。有一次,团队里一个兄弟在公司年饭上跟公司的财务发脾气,摔杯子。我找他谈,要求他去跟财务道歉。讲了三点:一,业务员做业务,财务审核费用,都是各司其职。财务对超标费用公事公办,不给报销也正常。企业没制度怎么行?二,今天团年饭,你在这种场合摔杯子摔给谁看?大家都看着呢。事情要解决也不能靠摔杯子解决,还是得坐下来谈。三,我是大哥,你这样做也丢了我的脸,你得听我的,去跟人家道歉。最后,这个兄弟还是听我的话,去办公室找人道歉,费用的事情,大家也好好坐下来谈,一起讨论解决办法。一个团队里什么样的人都会有。对于业务能力都很强、谁都不服谁的团队成员,要尽量把他们分成不同项目组,形成竞争。特别是一些技术型单位,大家都觉得自己很牛,而且做技术出身的人,对成就感的追求似乎更强烈,“技术佬”一旦内耗起来,公司损失更严重。
我的经验是一定要创造条件让他们“赛马”飙业绩,要竞争不要斗争。
应对下属的抱怨
对待下属的挑战或无理抱怨也很考人。印象很深地记得,某个母亲节,团队里一个部
门总经理,给我发来一条短信,上面就侮辱性的几个字:“某某某,我X你妈”。我一看就火了,差点操起手机就想回拨过去狂骂他一顿。但我还是忍了下来。因为我知道,如果一开骂,事情就会往坏里发展,无可挽回。作为团队最大的头,他们骂我,是因为有压力,找不到发泄口。这位负责人,因为部门正在跟公司另一部门争客户,我没有及时当好裁判帮他们处理,因当天下午我赶着开另外一个会,他过来找我未及置词,他理解成我有意偏袒了别的部门,因此气不过,发短信发泄。当天我冷处理了此事,没回短信也不给他电话。第二天等他心平气和些了,我回到公司再找他谈。很多时候,人在气头上的时候,话说得越多越扯不清,解决不了问题。而且,时间往往也有助于消除误会。
后来抢客户的事情协调解决以后,这位很有责任心、能力也很出众的部门总经理不仅诚恳向我认错,在以后长期共事的过程中,更成了我的好下属、好兄弟,我离开企业时,他非常不舍,直到现在,还经常会找我请教和切磋问题。
事实上,企业每个部门的头都难免有地盘意识,都会情不自禁地维护自己一亩三分地的部门利益,所以类似跟我拍桌子之类的事情总难免。比如象我以前企业的国际部,人员 少,技术力量相对弱,一接到大项目就要找别的部门的人配合。这时候,被借人的部门就会不乐意,明里暗里地抱怨。
特别是正当大家都在冲业绩的时候,协调起来就更不容易。有时被借了人的部门在被追问业绩时,就会找借口说“我人都被你借走了,还能出什么业绩”之类的。一般在这种时候,我都会注意处理好,尽量理解他们的情绪,避开他们的怨气,找到合适的时机,耐心说服、沟通。
警惕固执己见,刚愎自用
做团队领头人做久了,也很容易固执己见,刚愎自用,我经常提醒自己要特别警惕,因为我曾经有过这样的教训。有一次投一个标,我认为所有该做的工作都做完了,手下提出了一些意见我认为都是多余的,固执己见,坚持去投,最后连入围都入不了。还有一次,当时有一个文员提了个意见,包括我在内大家都没重视。她提到要先去拿到一个产品的授权再去投标,因为这个产品很有竞争力。我们当时自信地认为,公司这么大,平时象我们这种卖系统的,各种相关配套产品企业都追在我们后面,要靠我们打进市场,要拿到某个产品的授权根本不在话下。最后没想到业主单位在招标文件中设有对该产品独家授权的要求,我们没有足够重视,最后就因为没能及时处理好这个授权要求而失手。
所以说,带团队不一定都要做轰轰烈烈的大事,或者说,在做大事之余一定要把小事做好,注重细节。说到小事,我这么多年来做营销、做管理,平时晚上应酬很多,但只要我不出差,即使晚上搞得再晚,第二天早上总是坚持9点前到公司,以身作则。
作为团队带领者,我从来不担心别人来挖团队成员,有人挖,证明你的团队成员很优秀。我这人很自信,相信自己和公司有能力给团队成员营造一个比别处更好更大的平台,会让大家舍不得走。当然,自信归自信,商业社会,人才流动始终难免,每有人要走,只要是中层以上的人员,我都会找他们详谈,能挽留的尽量挽留,实在挽留不下的也好聚好散,尽量做到上司下属缘尽,兄弟情谊不断。
第三篇:要带好一个团队离不开三个要素
1、善于尊重,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管理者要学会尊重你的部下、热情帮助部下,奉献你的赞美,要主动关心下属的工作和生活,让团队的每个人都能感受到归属和爱的存在……
2、善于倾听,管理者要经常认真倾听部下的意见、想法并善于正面引导,要与下属交朋友,通过沟通了解下属对将来个人发展的打算,尽己所能满足其需求,倾听部下的苦闷,做好一个被宣泄的对象,当下属对工作和前途感到渺茫时主动进行安慰和开导,帮助他消除顾虑和压力……
3、善于授权,管理者要在明确的目标要求下,让下属有能力与权力去做事并对结果负责,但授权要注意监控,当下属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不足时要言传身教提升下属的操作和能力……
4、善于激励,激励就是力量,经常调整自己的心态,改变自己消极负面的状态。要以结果为导向,关注就是事实要善于引导下属将思想、注意力集中于(结果)。
5、树立标杆,一个团队中成员素质、能力参差不齐,管理者不但要帮助能力弱、业绩差的“短板”成员来提升整个团队的业绩,更要注重培养工作业绩、学习意识等各项综合表现突出的下属把他们树为标杆,在例会中介绍推广他们的优秀业绩和成功经验以带动整个团队更好的士气。
总之管理者在培养下属激发下属的潜能与人对成功的内涵和外延有着不同的认知而不同,它取决于人的价值观,影响着人的生存质量,昭示了人的境界。影响成功的因素很多,可以分为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两类。那么,什么样的人容易成功呢?也许是受父亲“穷命,不怕死做”的思想影响,我认为在同等条件下,懂总结、能总结、会总结;懂创新、能创新、会创新;懂拚搏、能拚搏、会拚搏的人容易成功。也就是能够“会总结”、“敢翻花头的”、“舍得拚搏”、“总是为难自己”、“自己跟自己过不去”、“把不喜欢的事情当喜欢的事情做”的人。借用教育领域内流行的一句话来说明激发内动力的表现: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的过程,就是激发内动力的过程。
三、激发团队的潜能。团队是由人组成的,激发团队的内动力首先要着眼于团队内部的每个成员。这对管理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但有思路和途径可以遵循。
1、管理者要具备热情:要激发别人的热情,本身就要有这份热情。管理者的热情是自信,随时给团队成员注入力量和信心;管理者的热情是灯塔,做出表率并指引方向,用热情感染团队成员;管理者的热情还是火炬,用它去点燃团队激昂的斗志。
2、管理者要点燃良知:良知是真理,是人性。表现为平等和尊重,表现为公平与公正,表现为对事物原理的探究,做正确的事情以及把事情做正确。
3、管理者要敢于担当:“英雄往往是以集体的形式出现的,而非个体”。成绩属于团队,责任要由自己勇于承担。让每个成员都能放心大胆的冲在前面,因为总有一把伞撑在头上为自己遮挡强光。
4、管理者要“因人而异”:每个成员的性格不同,优势不同,能力不同,价值观各异,要做到观念和思路的一致性,应该在理解、尊重的前提下“因材施教”,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对待不同的人,不能千篇一律。这很辛苦,但很有效。
世界上最伟大的力量就是改变的力量。日本“经营之神”稻盛和夫接任日航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后,通过变革用半年时间实现日航扭亏为盈。他在央视的《对话》栏目中谈到此事时说过,要让日航成为员工心目中值得信任、靠得住的企业,从这句话中我体会到了一份温馨和大气,这也正是他一贯主张的“敬天爱人”的体现,这种意识本身也是激发团队内动力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第四篇:军训要带什么
军训,夏令营,军事夏令营,拓展夏令营
成都自强夏令营 咨询热线:028-66550479
军训要带什么
带防晒霜
若不带它,你就要变成阴阳黑白人了。
带水壶、皮扣、卡子。
水壶应该是学校要求带的物品之一,但每次军训都有人忘记带。女生最好把头发盘起来,不然头发粘到脖子上会很难受,用皮扣快速又方便。若女生头上的小头发不听话,则可以用卡子别住,会方便许多。
多带几件衣服、鞋子(内衣、外衣、袜子、外套、运动鞋、拖鞋)
我有一次军训的时候遇上下雨,衣服都湿透了,还好我有带衣服。带运动鞋的确很麻烦,若不想带,那么可以带点香豆或者茶叶,晚上放在鞋子里,第二天拿出来,再穿时会很爽。拖鞋就一般了,用它的次数不算多,就是在晚上的时候,不过穿它的确比穿运动鞋舒服。
带蚊帐、花露水(小瓶装)
防止蚊虫叮咬。就是在自己家里都能被蚊子咬到,何况宿舍呢?万一不幸被咬到,还可以做补救工作。
带一本书
什么书都行。一来可以打发睡前的十几分钟,如果你不想和舍友聊天的话,一本课外书足够了;二来可以帮助睡眠,如果你兴奋的难以入睡,看一本历史书就可以轻松入睡~
带创可帖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多带纸巾
有时在吃饭后,还没来得及洗手教官就整理集合了,所以纸巾一定要随身带。女生要注意带好特殊护理用品,以防万一。
带清凉油、清凉糖、酸奶或酸梅等。
有的同学体质差,站军姿的时候容易晕倒,这时用清凉油涂抹在太阳穴、吃一颗清凉糖可缓解症状。如果有同学反胃、恶心,则可以喝一杯酸奶,或者吃几颗酸梅等,以来缓解症状。小手电
晚上起来上厕所的时候,不用为找不着衣服、摸不着电灯开关而担心了。
小闹钟
虽然教官会用哨子把大家吹醒,但是若你穿衣梳洗的速度慢的话,可就跟不上了,所以备一个小闹钟,早起10分钟,做到充分的准备。
关针
虽然它派不上什么大用场,但是如果你穿衣太匆忙而将衣服弄破,一个小小的关针就会起很大的作用了。
塑料袋
你可以把你偷买的零食的包装袋扔在里面,也可以把你弄坏的东西扔在里面,一般来说,2个就足够了。
笔记本和笔
也许你们会搞一个联欢会,也许你们会互相留下电话号码或者QQ号,那么一个笔记本就可以帮你理清你想做的事情了。
第五篇:如何带项目团队
项目管理——如何带队
作为一名合格的项目经理,如何带队?如何才能建立一个真正的高效的合作团队,如何才能建立完善的项目管理体制?
我根据自己的切实的经验和书上得来的知识而琢磨了很长时间,看了几本书之后,我的基本思路就已经形成,虽然说不完善,但也可以说是与实践相结合的了啊。
首先谈谈如何才能作为一名合格的领导者,如何带领一个团队。
我认为人与人之间的所有的东西都是依靠彼此的沟通交流才能实现的。可以说是没有沟通交流就没有团队的存在的意义的。
因此我认为作为一名管理人员首先具备的是沟通能力,任何一个不会沟通或者不善于沟通的人都是不能胜任自己的职位的。
作为一名管理人员,只有和下属员工沟通到位,才能使每个人清楚自己的工作目标,只有和上级沟通清楚,才知道自己工作性质特点及目标。才能根据实际评估实现目标的绩效,才能作出相应的决策。
如何沟通呢?
说白了,沟通的最基本就是聊天,就是说话?沟通的技巧就是说话的技巧。如何说话,会说话这是一门大学问,是一项高深的艺术。就我个人的理解,说话这门艺术主要涉及四个方面,只要掌握好了这四个方面的有机的组合就OK了。
这就是:倾听,沉默,诱导,口才。
这四者的有机组合才是沟通,也只有这四者组合起来的人才是一名优秀的人才,记得戴尔卡耐基说过:聪明的人不一定有口才,有口才的人一定是聪明的人。我先这里我可以套用一下的:会沟通的不一定能成为优秀的管理人员,但优秀的管理人员都是精通沟通的人。会听,并根据是实际情况适时的沉默,并在恰当的时机用出色语言组织表达出来,这就是沟通到位了。当然这背后内在的就是你的个人的思想的内涵。外在表现就是你的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了。
东西方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都比较技巧,用巧劲达到管理的目的。这算是谋略层面的,而在文化及战略层面上,从我个人这么多年的工作经验来看,无论公司领导怎么说,就基本思路来说中国的管理者好谋略,不太讲究实际工作中的团队的配合,而从书本上来看西方国家是非常讲究团队的协作的。
项目管理的关键就是工作程序的建立确立项目部。
现实中的很多项目的管理,其实并没有真正的管理协调,建立起有效的管理程序。而是各自为政,每个人各自管理自己的一摊子事,相互之间老死不往来,这里面固然有员工的执行力的问题,也有项目经理本人的管理协调力的问题。
每一个合格的项目经理不仅仅是在管理现场,也是在建立监督工作程序的顺利进行,而不是去管理每个专业的具体工作和分工。领导者的作用在于建立和监督工作流程的顺利进行。
而现实中的很多管理者是胡子眉毛一把抓,却什么都抓不住,越是年轻的管理者越是如此。
因此从繁忙的具体工作中摆脱出来,不仅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而且还能在关键的时刻帮下属员工一把。俗话说:站得高看得远。如果是将这句话放在事务的处理上,而不是登高的话,应该是这么理解的,从细锁的事务中摆脱出来,将使自己有更多的精力,更广阔的视野。从而能更从容的面对复杂事务的处理能力。
因此我建议所有的管理人员,将你的精力集中在程序的建立和监督上,不要过分的搀和下属员工的具体工作,这样不仅仅使你更加轻松的处理工作,面对一切局面,还能使你的下属产生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