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沈市长在科技讲话
在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全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表彰为我市科技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向获得市科学技术奖的单位和同志颁了奖。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2009—2010年度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为我市科技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广大科技工作者,表示诚挚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十一五”以来,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坚持把科学技术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大力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创新成果。狠科技项目建设、科技创业服务平台、产学研合作等建设,强化科技载体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申报了国家中药产业特色基地,成立了安徽省中药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建立5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市级科技创业服务中心即将投入使用,5年来累计实施100项科技计划项目,获得27项省级科技成果;培育了5家创新型(试点)企业,15家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例达22.63%。这些成绩的取得,凝聚着科技工作者的智慧、心血和汗水。长期以来,广大科技工作者胸怀全局、顽强拼搏,团结协作、无私奉献,在推动科技进步与创新方面做了大量艰苦扎实、富有成效的工作,为促进我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
目前,我市发展正处在加速提升的关键时期,抢抓机遇、升级提速、促进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必须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摆在首要位置。要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是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把经济建设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支撑引领作用。市委市政府把科技进步与创新摆上了前所未有的突出位置,这是关系亳州全局和长远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全市人民特别是广大科技工作者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我们要进一步认清形势,切实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坚定不移地实施创新驱动这一核心战略,举全市之力加快建设创新型亳州,大幅度提升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使创新真正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铸造新的辉煌。
国家批准我省为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自主创新将在全省展开,国家批准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省里竞争将更加激励,自主创新是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所在。安徽列为首批三个开展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去年我市出台了《安徽省技术创新工程亳州试点实施方案》,已连续三年实施了技术创新重大科技项目,今年科技部批准了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安徽)基地建设规划,这些举措为我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特别是我市中药产业发展、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速亳州崛起的提供了重大发展机遇。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当前,加快发展是亳州的当务之急。我们具有许多加快发展的优势和有利条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新形势、新任务为我市科技工作者提供了施展才智的广阔舞台,也对科技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把科技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大力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和重点科技计划,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深入推进科技体制改革,集中力量突破一批核心关键技术,引进培育一批科技创新人才,在新一轮发展中抢占制高点、赢得主动权。借此机会,我讲以下几点意见:
第一,突出创新与产业化,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亳州要实现加快发展,必须做大做强我市独具色的五大支柱产业,坚持把推进自主创新与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结合起来。“十二五”时期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做大经济总量和提高发展质量的双重任务,决定了必须更加依靠科技创新来支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大力推进技术创新工程试点工程建设,加快建立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要紧紧围绕促进经济转型升级,针对制约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问题,切实加强应用基础研究与核心技术研发,攻克一批重要关键技术,形成更多技术储备。要遴选一批关联性大、带动作用强的重大共性技术,集中力量开展科技攻关,争取取得突破和成效。要面向科技前沿、亳州战略需求与未来产业发展,组织实施重大科研专项,着力推动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消化吸收再创新,加快形成未来创新发展的技术先发优势,努力在新一轮竞争中掌握先机、赢得主动。要通过科技创新能力的大幅提升,带动传统优势产业优化升级,提高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第二。加速成果转化,支撑经济社会发展。推进科技成果加速转化,是破解科技与经济相互脱节这一难题的关键点。我们要“一手抓研发、一手抓转化”,在继续加强以研究开发为主体的科技创新的同时,实施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工程,畅通科技发展的上下游,切实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要重点围绕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实施一批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专项,争取“十二五”期间有重大突破。要创新体制机制,加强平台建设,在政府引导支持的同时构建企业、金融、风险投资及社会资金等协同支持科技成果转化的长效机制。要强化资源整合,加强协调联动,把科技创新对各行业的支撑作用落到实处。进一步加强规划引导、政策支持和项目推进,强化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建设,完善技术转移机制,创造最适宜科技成果转化的环境条件,使创新的活力最有效地传导为发展的动力。要加大对创新水平高、产业带动性强的重大创新项目扶持力度,集中力量转化一批重大创新成果,促进先进技术加快向战略性新兴产业转移,加快提升新兴产业发展规模和水平。大力推动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通过完善激励政策,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树立强烈的成果转化意识和科技创业意识,自觉走产学研结合之路,加快实现技术与资本、成果与市场的有效对接。第三明确发展重点,依托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产业升级。通过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抢占长远发展制高点,已经成为各地推动发展的共识。从我市的科技与产业基础出发,力争在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上取得突破、有所作为。围绕建设重要的科技创新产业化基地,加快发展中药、农产品加工、汽车电子、能源化工、文化旅游等五大支柱产业,重点攻克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核心技术,掌握自主知识产权,打造凸显特色优势的战略产品和重点产品。坚持把推进自主创新与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结合起来,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集中力量争取在最具优势的领域率先取得突破,形成一批市场前景好、竞争优势强、带动能力大的产业和产品。把握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动态,以发展节能环保、低碳经济为方向,有选择地培育和发展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节能环保和生物等新兴产业,努力使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成为我市重要的先导性、支柱性产业。第四,培养造就高素质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切实增强科技创新的内在动力。目前我市科技力量总体比较薄弱,要实现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物质消耗向创新驱动转变,必须走出一条具有亳州特色的产学研结合创新之路。人才是最宝贵的资源,人才优势是最需培育、最有潜力、最可依靠的优势。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全省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切实抓好科技人才的培养、引进、使用三个关键环节,协同推动各类科技人才政策措施。围绕优势特色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大量吸引聚集一批科技领军人才和高层次科技创新团队,实现科技创新、人才开发和产业发展的相融互动、共生共长。要加强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注重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的有机结合,以国家和省级各类科技计划为载体,依托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培养造就一大批一线创新人才。要进一步改进科技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努力营造更加科学、更有效率、更具活力的人才制度环境,充分激发各类科技人才创造、创新、创业的活力和动力。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亳州市跨越式发展的需要,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注重培养、吸纳、用好和稳定各类科技人才,做到不惟学历、不惟职称、不惟资历、不惟身份,使他们创业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要完善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相关政策和措施,努力营造有利于各类科技人才脱颖而出的社会环境。
第五,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确立企业技术创新和科技投入的主体地位。政府要进一步加大科技方面的投入力度,引导科技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加快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支持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以产学研共建等方式,形成合理高效的分工合作关系,在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电动汽车、农产品加工等优势领域进行重点技术突破,开展重点产业共性关键技术攻关,提高产业技术的创新能力和效率;改革科技评价和奖励机制和办法,建立以成果产业化为主的评价指标体系。同时,要加强技术、人才、资本市场,市科技创业服务中心、中药产业园区等配套建设,为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创造条件、提供平台。
进一步完善鼓励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法制保障、政策体系、激励机制、市场环境,探索加强科产学研合作新体制,激发科技创新的活力。进一步加强对科技工作的领导,加大财政的科技投入,特别是对战略性新兴产品和产业的投入,积极引导企业增大科技投入,鼓励风险资本、民间资本和金融资本投入科技产业,逐步形成多元化、多渠道、高效益的科技投入格局。进一步开展科技宣传活动,充分运用好各种媒体,宣传创新政策,宣传创新典型,宣传创新成果,加强创新文化建设,形成全民关注创新、支持创新、参与创新的良好氛围。
同志们,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对科技的迫切需求前所未有,科技进步与创新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也前所未有。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振奋精神、坚定信心,锐意进取、扎实工作,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实现亳州跨越式发展而努力奋斗!
第二篇:市长在全市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大力推进科技创新 加速经济转型升级
今天召开全市科技工作会议,主要是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工作会议、全国和全省科技奖励大会等有关会议精神,总结部署科技创新创业工作,落实科教优先、创新驱动方针,深化科技体制综合改革,促进科技与经济、与产业的结合,更好地发挥科技工作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和促进作用,加快建设中国人才与创业创新名城。会议结束时,杨书记还要作重要讲话,请大家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过去的一年,市委、市政府坚持把科技工作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围绕充分发挥南京科技人才优势,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制定出台了科技创新“1+8”政策,最近又出台了科技创业“9条政策”,全市科技创新的氛围、科技创业的态势正在形成;科技对经济的贡献率达到56%,较上年提高了1个百分点;全社会研发投入完成近200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3.1%;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 4800 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44%;申请专利28043件,同比增长45.5%;其中发明专利11597件,同比增长 55.4%;全市高校、科研院所科研成果就地转化率达44%;去年南京地区新当选“两院”院士6名,在宁的两院院士已达79名;新增入选国家“千人计划”人才7名(累计55名);首批“321”人才计划共有379名人才入选;市人大常委会制定了《南京市促进技术转移条例》和《南京市知识产权促进和保护条例》,1市法院、市检察院专门成立知识产权保护机构。去年南京还荣获了“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称号。在前不久召开的2011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南京共有28个通用项目获奖,占全省(55个)一半以上,其中由东南大学尤肖虎教授领衔的通信宽带移动通信容量逼近传输技术及产业化应用项目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对全市科技工作取得的成绩,市委、市政府给予充分肯定。
今年,是党的十八大召开的喜庆之年,是落实省市党代会精神、加速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第一年。我们要坚持稳中求进,全力保持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科技工作肩负着重大的使命。新的一年中,全市科技工作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建设长三角区域创新中心为目标,以深化科技体制综合改革为动力,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主攻方向,坚持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绿色发展,坚持开放创新、协同创新、集成创新,把科技创新更好地与产业转型升级结合起来,与深化产学研合作结合起来,与推动科技创新创业结合起来,全力提升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提升科技成果就地转化率,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占比,提升城市科技服务功能,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中国人才和创业创新名城,努力在推进科技创新创业中,加速实现经济的转型、发展的跨越。
今后一段时期,全市科技工作要更加聚焦关键、抓牢重点。
一是要鼓励推动科技创新创业。南京拥有丰富的科教人才优势,这是南京最为宝贵的资源,是最具活力的创新创业主体。科技工作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就是要整合创新资源、激活创新要素、集聚创新人才,把科教人才资源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发展优势、产业优势。要以认真落实科技创业“9 条政策”为契机,进一步加大对高校院所的宣传力度,进一步浓厚“三创”氛围,倡导善于创新、崇尚竞争、开放包容、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让每一个有创新能力、创新意愿、创新成果的科技人员,都了解全市科技创新的政策措施,更多地投身全市创新创业大潮。要更好的集聚整合各类创新资源,重点建设好一批国家级的实验室、一批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一批产权交易等公共服务机构,全面增强城市科技服务功能。要全面加快科技创新特别社区、中国(南京)软件谷、麒麟生态科技城等创新载体建设,发挥“创新在校区、创业在园区”的“双创”模式示范效应,更好地集聚高端项目、高端客户、高端人才。要切实加大对自主创新的投入力度,进一步完善公共科技投入机制,加快建立以财政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多渠道、高效率的科技投入新机制。要大力推动开放创新、协同创新,促进科技创新资源、需求、成果和人才、设备有条件开放和共享共用,真正使全市科技创新资源能得到最大限度利用,科技创新要素能实现最自由的流动。
二是要鼓励推动科技成果应用。去年,南京地区科技研发成果就地转化率只有44%,大量的成果“墙内开花墙外香”。
当前,我们要围绕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积极采取措施,务求取得实效。要进一步建立健全政产学研金介“六位一体”的产学研合作机制,不断拓展高校院所与地方、与企业合作的广度深度,继续面向南京本地高校院所、面向全国科研院所、面向国际创新机构,更多地集聚创新人才、创新成果,促进研发成果、实用技术与企业、与产业实现更紧密地对接。要鼓励科技领军型人才创办企业,鼓励科技成果以入股等多种形式在南京就地转化,提高产业科技含量,提高产品附加值,提高企业管理水平。要鼓励企业积极应用科技研发新成果,落实好企业科技研发、开发新产品、创建品牌等鼓励性政策措施,引导企业更加自觉地与科研院所开展科技攻关,抓好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产品的开发运用,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要大力发展科技金融,为自主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要切实保护好知识产权,严厉打击和查处各类违法侵权行为,保护好各类人才创新创业的合法权益。
三是要鼓励推动科技人才集聚。南京人才济济,但人才布局结构不尽合理,特别是创新型科技人才、领军人才、创业团队还远远不够。可以说,各路精英集聚南京之际,便是南京科技创新大发展、大跨越之时。要突出“人才引领、科技创业”,把人才工作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人才规划与科技创新、产业规划相对接,坚持优化人才结构与优化产业结构相统一,努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要以产业和载体平台建设集聚人才,特别是要围绕促进八大战略性新兴
产业、八大现代服务业等的发展,围绕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引进和培育一批领军人才和领军团队。要继续实施好“紫金人才”计划和“321”人才计划,重点集聚“千人计划”人才,不惜重金引进一批掌握核心技术、拥有发明成果的拔尖人才,引进一批能够统领科技资源与生产要素配置的经营人才,引进一批善于组织科技研发和创新创业的人才团队,打造科技创新创业人才高地。要落实好人才引进配套政策,建设好人才公寓,帮助各类人才解决好生活休闲、子女入学、家属安置等后顾之忧,做到人才创新创业有平台、生活居住有条件,用良好的环境留住人才。
四是要鼓励推动企业自主创新。要强化企业自主创新的主体地位,真正使企业成为科技研发投入的主体、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要着力推进企业创新中心建设。上个月,罗书记在省人代会南京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要求,企业都要建立技术中心、工程中心,要全覆盖。去年,南京的本土大中型企业研发机构建设目标建有率是 73.6%,今年的目标建有率是95%。我们要创新思路、创新政策、加大力度,切实将创新中心建设成为引领企业技术革新的龙头,努力把企业研发中心办出特色、办出水平。要大力实施“千企升级”计划,鼓励企业与高校共建科技园区、共建研发机构、共建企业技术中心,共同开发新品,培育一批有较强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要引导企业进一步加大技术创新投入,落实好税收抵项、设备折旧、政府采购等政策,调动好企业增加科技研发投入的积极性。要进一步
畅通高校与企业的信息沟通机制,定期组织发布本地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信息,定期发布企业科技研发、产品开发信息需求,组织好校企对接活动,更好地推动和服务企业自主创新。
同志们,科技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一定要开拓创新,抢抓机遇,扎实工作,坚定不移走有南京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三篇:董事长在科技大会讲话
董事长在公司科技大会上的讲话稿(草拟)
各位同仁:
时光荏苒,时间在大家辛勤工作间不知不觉的步入了2014年,农历春节也即将到来。在这个辞旧迎新的日子里,我们在此召开2014年浩信集团科技大会,对今明两年的公司科技工作予以总结和计划。首先,请允许我代表浩信集团全体员工向一直奋战在科技研发工作一线的所有科技工作者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慰问,感谢大家在过去的一年里在传统产品生产工艺改进、新产品创新研发、技术更新改进等领域的辛勤工作和智慧创造。
质量管控工作和技术研发工作是我们浩信14年的两大工作重点,质量是我们的生存之本、立业之基,而技术研发则是我们展业之矛、成功之源。技术研发工作既可以促进质量管控工作的实施,更决定着我们企业未来的发展和市场竞争力,创新是一个企业的灵魂。
近年来,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市场竞争愈演愈烈,企业发展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这也就要求我们必须积极转型,从原有的基础加工生产和简单代工制作,努力的向拥有自己核心技术和独立品牌的方向进行积极转变。如何转型,这就要靠我们浩信科技工作者的智慧和创新。只有大力发展科技研发,才能增强我们的市场竞争力,才能使我们在当今和未来市场牢牢的占据一席之地。
科技工作是孤独的,需要忍耐别人所不能忍耐的孤独和寂寞,需要忍受无数次失败的煎熬,同时科技工作又是美好的,在那里有精神的碰撞和智慧的闪光,可以享受攻克难题、获得成功的喜悦。希望大家能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在总结13年的工作得失,去芜存菁的同时,认真做好14年的工作计划并安琦有序的落实开展。
在此提前预祝大家春节愉快,在以后的技术研发道路上大有突
破,为我们浩信美好的明天添砖加瓦。
谢谢大家!
2014年1月6日
第四篇:市长在市政府全体会议讲话
努力提高政府的执行力
——在市政府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XXX
(2012年2月13日)
市第三次党代会提出建设幸福抚州这一重大命题,引起了全市上下的强烈共鸣,变成了全市上下的一致行动。现在抚州总体上给人的感觉是大家心更齐了,干事的氛围更好了,都在朝着建设幸福抚州的目标努力。把市委的决策和市政府的工作部署一件一件地落实到位,是全市各级政府和政府各部门的共同责任。要切切实实地把绘就的蓝图变成现实,关键在于抓好工作落实,切实提高政府执行力。对于如何提高政府执行力,我最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有一些体会,24个字——“善谋划、会用势、多深入、做行家、塑团队、敢发力、贵有恒、重细节”,在这里跟大家做个探讨。
一、善谋划。“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所谓预,就是事先的准备和谋划。凡事能够周密地去谋划,周密去准备,往往就能取得比较好的效果,成功的可能性就比较大,否则就难以成事。作为一位领导干部,应该对自己的工作有全盘的理性的思考,对面临的形势任务有通盘的系统的考虑。但通过工作接触我感觉到,平时交代任务,有些同志只是就事论事,简单应付,没有真正用心去考虑怎样把这个事情做好。市委龚书记讲做事要用心用脑用手,但我们有些同志用得不多,没有真正花功夫去认真考虑,有些甚至把交办的事完全都忘掉了,没有下文没有结果。对于这个
-1-问题,我在全市经济工作会上也提到过。我觉得这就是用心不够的表现,就是没有认真地去谋划。比如说我们要求一些部门一些工作做总体规划,实际上也是进行一些系统的谋划。一项工作具体应该怎么抓,在全局中处于什么地位,必须要放在全局中去考虑。我们经常说,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但有些部门不去了解全局的情况,盲目做事,往往吃力不讨好,甚至有时会出现部门乱全局的情况。所以一定要搞清楚本部门的工作在全局中处在什么地位,该为全局做些什么贡献,应该怎么去做,包括做一件事情要达到什么目标,要通过一条怎样的路径去做,都要有谋划。企业管理讲5W1H,对一件事情要从原因(何因why)、对象(何事what)、地点(何地where)、时间(何时when)、人员(何人who)、方法(何法how)六个方面提出问题进行思考,也叫“六何分析法”,实际上就是对要做的一件事情进行事先谋划,从而找到一条正确的路径。大家可能听过美国政治学者罗尔斯的“分粥理论”,说的是一锅粥,一伙人要怎么分才分得好。有几种方法,一是让一个人来分,最后分下来的结果就是他自己碗里的多,别人碗里的少;二是大家轮流坐庄来分,分下来的结果轮到自己分这一天吃饱,其他时间都挨饿;三是推荐一个德高望重的人来分,分的结果可能就关系好的、听自己话的多分一点,其他人少一点;四是成立一个分粥委员会,再成立一个监督委员会,结果可能会比较公正,但是程序太复杂,效率太低;五就是分粥的人最后拿粥,那么分粥这个人一定会想方设法把粥分平,否则自己总是拿最少的那一碗粥。显然是第五种方法既简单又有效。所以说,凡事都要善于谋划,找到正确的路径和办法,这样才能用最
-2-小的代价、最简单的方法把事情办好。
二、会用势。用势包括造势和借势。我们通常说做事情要顺应天时,就是指要懂得借势。说到借势,有个“斜坡理论”,说的是一个物体放在坡上,如果你总是朝着上坡的方向推动,不但要费很大的力气,而且一松手还会下滑;反之,如果你顺着这个坡向下推,稍一用力,这个物体就会顺着走,所以要善于借势,善于顺势而为,或者善于构筑事物朝自己希望的方向发展的“斜坡”。比如中央现在有产业政策导向,我们可以在里面捕捉机遇,如果善于借势,利用得好,往往能够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不善于借势,不顺势而为,逆着导向去走,就会事倍功半。当然我们也不是说完全生硬照搬,还得根据自身的条件、情况,认真地去权衡把握。还有个造势的问题。有的地方很善于造势,做什么事情,事先把势头造得足足的,形成有利的舆论环境,争取各方面的支持和帮助。所以说我们要做成一件什么事,还得讲究造势,包括造足舆论,也就是这个意思。
三、多深入。要做成一件事,必须要多钻进去,深入下去。我们有些同志,要做个什么事,就是钻不进去,总是浮于表面。我们讲办法总比困难多,办法在哪里?一定要深入下去才能找到。有些事,如果你臵身局外,那就是一团乱麻,甚至连边都摸不到。有些事情为什么会办砸?为什么会发生一些突发性事件?很大的原因也在这里。说起来做了半年一年的工作,其实根本没有深入下去,没有找准问题的症结,就不能对症下药,你怎么去破解这个问题?所以,只有多深入,多做调查研究,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四、做行家。现在是知识爆炸、信息爆炸的时代,新生事物纷繁复杂、层出不穷,要什么都懂,什么都搞透,是不可能的。但是不管是在哪个部门,还是分管某项工作,在本职工作的领域内钻得深一点透一点,应该是可以做到的。平时有些部门的同志来报告个什么工作,直接就把问题一交,问市长你看怎么办?我说这个要问你,你说怎么办,你是专家,你在这个方面应该懂得比我多啊。所以做一行,就一定要专一行、精一行。我发现有些同志确实很不错,干一行爱一行,搞一段时间情况就很熟,真正成为了行家里手。但也还有些同志从事一项工作,一年两年过去了,还是个门外汉,这就不应该。因为要做好一件事确实不容易,比如说要抓工业,你不懂工业怎么抓?强攻工业不是空喊口号吗?又比如说要搞城市建设、抓金融工作,这都是很专业的东西,不钻进去,不深入下去,一个门外汉怎么会抓得好?这里我举个例子,市农村信用社要组建农村商业银行,这当然是一件好事,对搞活经济发展经济非常有利,我们必须抓住这个机遇,把农村商业银行作为一个地方金融机构培育起来。但是组建农村商业银行有一定的门槛,必须要处理好原来的死账呆账,否则坏账率太高,上级不会批,这需要政府真金白银拿出几个亿填进去。原来研究过,确定政府要贴三个亿。后面经过测算我们发现,现在银行利润很高,完全可以通过提高股票溢价来减少政府支出,通过这个办法我们省下来一个亿。再就是原来定下来政府要马上付三个亿现金,但钱又拿不出来,结果就操作不下去。后经过我们进一步蹉商,这两个亿还从农村信用社贷款,等农信社变成商业银行之后,从50%的税收优惠中偿还。这件事经过这么一番运作就
-4-谈成了,现在材料都已经可以上报了。
五、塑团队。要做好一件事情,如果没有一个强有力的能够攻坚克难的团队,是不行的。特别是我们面临艰巨任务,必须要塑造一个优秀的团队,包括各级政府各个部门都要塑造一个真正能干事的团队,靠团队的力量来攻坚克难。如何塑造一个好团队?首先,领导要率先垂范,希望有一个什么样的团队,领导要先做标杆。正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你自己不愿做的,就不要强迫别人去做;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要先做到。其次,要善用能人。要有容人之量,既要容人之短,更要容人之长。能够容得下比自己能干的、比自己强的人,这个团队就有前途,如果都是武大郎开店,那这个团队一定是不入流的团队。三国里的刘备,谋不如诸葛亮,武不如关云长,勇不如张飞,但是他能够很好地把这些人笼络在身边,最后自己能够成就一番伟业。所以大家要有点胸襟,不能有小心眼,不能搞小动作,不能打小算盘,要不揽功不诿过。有些人一有功就是自己的,一出现什么问题都是别人的,把自己推得干干净净,没有一点担当,这样也不可能塑造一个好的团队。
六、敢发力。一旦时机成熟、抓住机会,就要当机立断、果断行事、敢于发力、重点突破。不能什么都四平八稳的,温汤水煮饺子,那做不成事。,做事要敢担当,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一旦机会出现了,就要抓住机会,重点突破。毛泽东主席之所以被称为伟大的战略家,在于他这种抓住时机咬住不放的本领是无人能及的。当年的辽沈战役,是共产党和国民党力量对比的一个转折点。毛泽东主席当时就是敏锐地感觉到,在东北这个局部,-5-国、共两党的力量已经出现了逆转,我党的力量已经可以跟国民党决战了,所以就下决心打这场战役,并取得了重大胜利,从此人民解放军从战略防守转入战略反攻,并以摧枯拉朽之势取得了全国的胜利。我们抓工业也是如此,一旦出现了好的机会,一定要加倍珍惜,要敢于发力突破,以工业的突破来带动全局。抓其他工作同样如此,有的时候要集中优势重点突破,否则时机一旦错过,再要做就难了。
七、贵有恒。“行百里者半九十”。一个人也好,一个地方、一个团队也好,成功与否,往往就取决于最后的坚持。我们在抓工作的过程中,要有紧咬不放的恒心、百折不挠的韧劲,才能够成功。有的人今天一个主意,明天一个主意,今天做个事半途而废,明天做个事又是半途而废,要么就是做起事来虎头蛇尾,开始热热闹闹,最后草草收场,东一榔头西一棒,最后一事无成。很多工作都是这样,就差一把火,最后导致不能拿下来,所以恒心非常重要,我们做工作就是要一环接一环,环环相扣,紧抓不放,坚韧不拔才能取得实效。比如我们跑项目,有时候就是靠恒心和韧劲感动“上帝”。一个地方的发展思路清楚了,目标明确了,持之以恒地抓下去,顶多三五年,肯定会有一个大的变化。反之,如果今天这个想法,明天那个想法,一天一个口号,换来换去,最后肯定一事无成。
八、重细节。细节决定成败。我们做工作、办事情,任何一个细节出了问题,哪怕你思路再正确、措施再有力,都有可能前功尽弃。细节也决定了工作的质量和品味,不注重细节,完成的效果往往大打折扣。一件伟大的作品和一件平庸的作品有时差距
-6-并不大,就在毫厘之间。就像下围棋,高手对弈,输赢往往只差一目半目,这就完全取决于细节。现在我们有些干部大事做不来,小事又不愿做,眼高手低。实践证明,从一些小事入手,认真地做成做好,就是一种成功,也只有具备了这种品质,才能做成大事。海尔集团董事长张瑞敏有一句名言,“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就是说要善于把事情做好做细。老子也有句话,“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指的是难事要从容易的做起,大事要从细节做起,同样是这个道理。所以说,细节决定成败,细节决定品质。
关于如何提高政府的执行力,是一个很大的课题。以上是我个人的一些思考,不一定对,提出来供大家参考。要想不辜负老百姓的期望,切实提高政府执行力,形成一个有战斗力,有凝聚力,能攻坚克难的政府团队,首先需要大家共同思考,其次要大家付诸行动共同努力,这样我们描绘的蓝图才能真正地变成现实。
第五篇:市长在镇人代会讲话
各位代表、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此隆重召开桃渚镇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这是桃渚在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既是一次工作例会,更重要的目的是完善和提升发展思路,总结过去,谋划未来。刚才张学森同志代表桃渚镇人民政府实事求是的回顾总结了去年的工作,透彻的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清晰明确的提出了今年工作思路和工作要求。下面我对今年所做的工作最提三点要求,待会何志忠主任还要作重要的指示。
一、用心造环境
环境是一个地方素质的标志,是一个地方对外的形象。所以我们一是要造好硬环境形象。我们要致力于全面改善集镇的硬件环境,人居环境和人文环境,突出旅游商贸小城镇的特色,进一步拉大集镇框架,加强人口的聚集。突出环境至上理念,在美化、亮化、绿化、洁化上做足文章,提高集镇区的品位。加快交通道路网络和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桃渚集镇形象,扩大周边辐射功能,重新确立桃渚商贸中心应有地位。二是要造好软环境氛围。有稳定的社会环境,才能有发展的基础。没有一个稳定的环境,更谈不上发展。政治稳定决定社会稳定,村级换届选举工作在即,我们每个党员干部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扬民主,严格依法办事,选足选好村两委班子,确保选举工作顺利进行。所以,在座的各位代表、党员干部,要自觉行动起来,从自身做起,从行政村做起,强化社会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深入开展平安桃渚创建活动,把各种矛盾和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消除各类不稳定因素,共同维护桃渚的稳定局面。
二、尽力促发展
三、争创新业绩
我们每个党员干部、各位代表的人生价值需要业绩来体现,需要通过争创新业绩来激励自我。新业绩能激励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能激励干部追求更高的目标。在座的干部都要在其位,谋其事,不管是重点工程或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还是村镇环境卫生整治活动,我们必须合力同心,脚踏实地,做好工作。今年要迎接“省级卫生镇”复查工作和创建“国家环境优美乡镇”活动,也是实现省级中心镇的关键一年,可以说这将对我们广大干部是一次重要考验。树新形象,创新业绩,谋新发展,取信与民,着实让老百姓感受到我们领导干部是在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树立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目标和要求,需要我们广大党员干部、各位代表上下一起,凝心聚力抓落实,克难攻坚求突破。各项工作要有自加压力、敢为人先、争创第一的精神。要把口号变成行动,把压力变成动力,为创造自己的一份新业绩,为桃渚美好的明天继续努力。最后祝各位代表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xiexiebang.com范文网【www.xiexieb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