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07-2020)规划纲要(合集5篇)

时间:2019-05-14 17:04: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吉安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07-2020)规划纲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吉安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07-2020)规划纲要》。

第一篇:吉安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07-2020)规划纲要

吉安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07-2020)规划纲要

一、对上一轮总规的评述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院编制了《吉安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年)》。1996年,远期规划期限为2010年。1996版城市总体1996版总规的近期规划期限为2000年;规划将城市性质确定为:江西省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京九铁路沿线以电子、农林产品加工为特色的综合性工业城市和贸易旅游口岸。规划预测近期(2000年)城市人口规模为28万人,近期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为26.5平方公里;预测远期(2010年)城市人口规模为45万人,远期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为43平方公里。城市规划区范围为吉安市所辖的5个街道和白塘、禾埠、兴桥、长塘、樟山、河东、天玉等全部7个乡镇,以及吉安县所辖的敦厚、永和、高塘、横江、曲濑、凤凰等6个乡镇,合计共5个街道和13个乡镇(此处的乡镇与街道均为2000年行政区划调整之前的乡镇与街道)。城市总体布局采用“双环、方格路网、多中心、轴线串接和山环水绕”的组团式城市布局形式,具体分为三大片区(河西、河东、河南),九大组团。

1996年版总规产生于城市蓬勃发展时期,影响较为深刻,城市建设效益明显。该规划在近期年限内是可行的,城市建设基本上按其实施。将现状调研的统计数据与上一轮总规的近远期预测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发现,至2006年,城市建设用地的规模与1996版总规所预测的2006年城市用地规模大致相当,且稍微超前,这表明城市空间发展的动力达到且超过了规划预计的速度和水平。

主要特征为吉安市中心城区城市1996年版总规在实施过程中取得了很大的成绩,骨架开始拉开,表现在如下几点:

(1)机场搬迁成功,城市中心地区释放大量空间,为中心城区的建设与完善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2)吉安大桥建成通车,城市东西联系加强。(3)河东片区从无到有,发展迅速。

(4)北部吉州工业园区、河东经济开发区及南部的吉安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吉安工业园区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开发势头良好。

1996年版总规在编制和实施过程中仍有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

(1)规划中的城市外环路未形成,导致大量过境交通穿越城区,对城市干扰很大。

(2)规划对生态问题考虑较少。规划在禾河、赣江交汇处神岗山周边布置大量工业与仓储用地,两水交汇之处的生态与景观地位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规划中的燕子窝大桥(未实施)也会对禾河两岸生态湿地造成较大的破坏。

(3)规划对中心城区工业用地的处理过于保守,使得工业用地较为分散,且三类工业用地较多,中心城区环境质量较差。

(4)开发时序没有明确表达,导致城市四面出击,对提升城市竞争力不利。

二、本次总体规划修编背景及动因

1、国家“中部崛起”政策的大力推进 随着国家“中部崛起”政策的逐步落实,大量的资金、技术和项目都可能进入中部,这给吉安市加快发展创造了有利的外部条件,也给吉安中心城区的空间结构和产业布局提出了更高的前瞻性要求。

2、国家梯度战略下的产业转移

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经过多年的发展,产业布局开始发生变化,产业结构正在进行升级换代,部分产业开始向内陆区域转移。而吉安紧邻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东南金三角,正处于三大沿海地区的经济辐射圈交汇处。国家梯度战略下的产业转移政策为吉安市中心城区带来重大发展机遇。

3、外部重大基础设施的开工建设

目前,京九线和赣粤高速、井冈山高速已建成通车,井冈山机场也已启用。另外吉衡铁路、泉南高速公路、大广高速公路以及吉安绕城高速公路也正在加紧建设之中。外部交通条件的改善将对吉安中心城区的城市建设起到重大的促进作用。

同时,峡江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的建设,对中心城区的城市发展也有着深远影响。

4、行政区划的调整

2000年5月11日国务院批准吉安地区撤地设市,成立地级市——吉安市。吉安市由一市、两区、十县组成,其中涉及到中心城区的有吉州区、吉安县和青原区三个区(县)。原吉安县的曲濑乡划入吉州区;原吉安市管辖的河东街、天玉镇,原吉安县管辖的值夏、新圩、东固、文陂、富田以及原吉水县管辖的富滩合并为青原区。行政区划调整将会导致城市空间基本格局的变化,这就要求城市总体规划及时地予以跟进并进行优化调整。

5、城市发展的内部需求

吉安市正处于城市化和工业化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以旅游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也正在迅猛发展之中。这要求城市总体规划在功能设置、空间安排等方面做出积

极应对,须更新观念,放眼未来,加快规划调整,以其满足城市发展的内部需要。

三、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吉安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由江西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而成,其具体内容如下所示。

(一)市域城镇发展战略

市域城镇发展战略:适度非均衡发展战略、园区建设推动战略、城镇可持续发展战略、城乡统筹发展战略。

(二)市域城镇发展目标

城镇发展目标:逐步建立起以中心城区为核心、县城为支柱、小城镇为基础的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等级规模协调、职能分工明确、空间布局合理的开放式、网络型的城镇体系,促进全市城乡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

全市城镇化发展快速推进。预计2010年、2020年市域总人口分别为485万和520万人左右。规划近期城镇化率年均递增1.6-2个百分点,2010年城镇化水平达40%左右;远期城镇化率年均递增1-1.1个百分点,2020年城镇化水平达50%左右,接近或基本达到全省平均水平。

以建设适宜人居的山水园林城市为目标,全面提高城市建设质量,健全与完善路、水、电、气等基础设施和科、教、文、卫等社会服务设施,形成富有地方特色、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系统和城市环境。

(三)城镇体系结构规划

1、等级结构

吉安市城镇等级层次体系由市域主次中心城市、县域主次中心城市、重点建制镇和一般建制镇组成的四级六类城镇体系网络。(1)市域中心城市:吉安,市域副中心城市泰和、井冈山。

(2)县域中心城市:县城,县域副中心城市为发展基础良好的原县城所在地城镇组成。

(3)重点建制镇。(4)一般建制镇。

2、规模结构规划

吉安市城镇体系规模结构表

城镇规模 2005年近期(2010年)远期(2020年)

数量 城镇人口 城镇名称 数量 城镇人口 城镇名称 数量 城镇人口 城镇名称)>50万人 1 68-73 吉安中心城(其中敦厚15-18万)20-50万人 1 32.53 吉安中心城(吉州、青原)1 50-52 吉安中心城(其中敦厚10万)2 40-43 泰和、吉水

15-20万人 2 30-32 泰和、吉水 5 78-82 新干、永丰、永新、遂川、安福 10-15万人 2 22.50 泰和、吉水 3 32-33

新干、永丰、永新 0

5-10万人 7 49.87 新干、永丰、遂州、吉安、永新、万安、安福 3 26-28 遂川、安福万安 3 18-20 井冈山、万安峡江

2-5万人 2 5.07 峡江、井冈山(包括茨坪、夏坪)4 12-14 井冈山、峡江龙市、巴邱 3 9-10 龙市、巴邱、八都

1-2万人 4 7.06 巴邱、龙市、浒坑、洲湖 6 8-9 八都、七琴、浒坑、藤田、洲湖等 16 18-20 永阳、万福、固江、阜田、白沙、禾市、螺溪、马市、七琴、藤田、浒坑、洲湖、雩田、值夏等

藤田、文竹、值夏等 约80 26-27 固江、盘谷等 约70 22-25 <1万人 96 29.80 八都、固江、盘谷等

∑ 112 146.83 100 184-194 100 255-265

注:规划中心城指吉州、青原城区和吉安县敦厚城区。

3、职能结构规划

江西省吉安市域城镇职能规划表

名称 城

性 质 城市职能建设重点

吉安市 赣中南中心城市和旅游、商贸服务中心,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积极培育发展电子、食品、医药产业;以市场建设为重点,大力发展商贸业;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快速、便捷的交通网络和赣中南物流中心;发挥名城优势,弘扬庐陵文化,创建滨江生态城;突出井冈山门户功能,建成现代旅游服务中心;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物流、人才流、信息流、能源流和金融流优势,提高城市服务功能,增强凝聚力和辐射力。

吉安县(敦厚)吉安市中心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医药、食品、高新技术和物流为主的产业基地。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积极主动融入中心城区,加速推进工业化进程;

第二篇:吉安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07

吉安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07-2020)规划纲要

吉安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07-2020)规划纲要文本

一、对上一轮总规的评述

1996年,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院编制了《吉安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年)》。1996版总规的近期规划期限为2000年;远期规划期限为2010年。1996版城市总体规划将城市性质确定为:江西省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京九铁路沿线以电子、农林产品加工为特色的综合性工业城市和贸易旅游口岸。规划预测近期(2000年)城市人口规模为28万人,近期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为26.5平方公里;预测远期(2010年)城市人口规模为45万人,远期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为43平方公里。城市规划区范围为吉安市所辖的5个街道和白塘、禾埠、兴桥、长塘、樟山、河东、天玉等全部7个乡镇,以及吉安县所辖的敦厚、永和、高塘、横江、曲濑、凤凰等6个乡镇,合计共5个街道和13个乡镇(此处的乡镇与街道均为2000年行政区划调整之前的乡镇与街道)。城市总体布局采用“双环、方格路网、多中心、轴线串接和山环水绕”的组团式城市布局形式,具体分为三大片区(河西、河东、河南),九大组团。

1996年版总规产生于城市蓬勃发展时期,影响较为深刻,城市建设效益明显。该规划在近期年限内是可行的,城市建设基本上按其实施。将现状调研的统计数据与上一轮总规的近远期预测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发现,至2006年,城市建设用地的规模与1996版总规所预测的2006年城市用地规模大致相当,且稍微超前,这表明城市空间发展的动力达到且超过了规划预计的速度和水平。

1996年版总规在实施过程中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主要特征为吉安市中心城区城市骨架开始拉开,表现在如下几点:

(1)机场搬迁成功,城市中心地区释放大量空间,为中心城区的建设与完善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2)吉安大桥建成通车,城市东西联系加强。(3)河东片区从无到有,发展迅速。

(4)北部吉州工业园区、河东经济开发区及南部的吉安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吉安工业园区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开发势头良好。1996年版总规在编制和实施过程中仍有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1)规划中的城市外环路未形成,导致大量过境交通穿越城区,对城市干扰很大。

(2)规划对生态问题考虑较少。规划在禾河、赣江交汇处神岗山周边布置大量工业与仓储用地,两水交汇之处的生态与景观地位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规划中的燕子窝大桥(未实施)也会对禾河两岸生态湿地造成较大的破坏。(3)规划对中心城区工业用地的处理过于保守,使得工业用地较为分散,且三类工业用地较多,中心城区环境质量较差。

(4)开发时序没有明确表达,导致城市四面出击,对提升城市竞争力不利。

二、本次总体规划修编背景及动因

1、国家“中部崛起”政策的大力推进

随着国家“中部崛起”政策的逐步落实,大量的资金、技术和项目都可能进入中部,这给吉安市加快发展创造了有利的外部条件,也给吉安中心城区的空间结构和产业布局提出了更高的前瞻性要求。

2、国家梯度战略下的产业转移

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经过多年的发展,产业布局开始发生变化,产业结构正在进行升级换代,部分产业开始向内陆区域转移。而吉安紧邻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东南金三角,正处于三大沿海地区的经济辐射圈交汇处。国家梯度战略下的产业转移政策为吉安市中心城区带来重大发展机遇。

3、外部重大基础设施的开工建设

目前,京九线和赣粤高速、井冈山高速已建成通车,井冈山机场也已启用。另外吉衡铁路、泉南高速公路、大广高速公路以及吉安绕城高速公路也正在加紧建设之中。外部交通条件的改善将对吉安中心城区的城市建设起到重大的促进作用。同时,峡江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的建设,对中心城区的城市发展也有着深远影响。

4、行政区划的调整

2000年5月11日国务院批准吉安地区撤地设市,成立地级市——吉安市。吉安市由一市、两区、十县组成,其中涉及到中心城区的有吉州区、吉安县和青原区三个区(县)。原吉安县的曲濑乡划入吉州区;原吉安市管辖的河东街、天玉镇,原吉安县管辖的值夏、新圩、东固、文陂、富田以及原吉水县管辖的富滩合并为青原区。行政区划调整将会导致城市空间基本格局的变化,这就要求城市总体规划及时地予以跟进并进行优化调整。

5、城市发展的内部需求

吉安市正处于城市化和工业化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以旅游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也正在迅猛发展之中。这要求城市总体规划在功能设置、空间安排等方面做出积极应对,须更新观念,放眼未来,加快规划调整,以其满足城市发展的内部需要。

三、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吉安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由江西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而成,其具体内容如下所示。

(一)市域城镇发展战略

市域城镇发展战略:适度非均衡发展战略、园区建设推动战略、城镇可持续发展战略、城乡统筹发展战略。

(二)市域城镇发展目标

城镇发展目标:逐步建立起以中心城区为核心、县城为支柱、小城镇为基础的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等级规模协调、职能分工明确、空间布局合理的开放式、网络型的城镇体系,促进全市城乡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

全市城镇化发展快速推进。预计2010年、2020年市域总人口分别为485万和520万人左右。规划近期城镇化率年均递增1.6-2个百分点,2010年城镇化水平达40%左右;远期城镇化率年均递增1-1.1个百分点,2020年城镇化水平达50%左右,接近或基本达到全省平均水平。以建设适宜人居的山水园林城市为目标,全面提高城市建设质量,健全与完善路、水、电、气等基础设施和科、教、文、卫等社会服务设施,形成富有地方特色、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系统和城市环境。

(三)城镇体系结构规划

1、等级结构 吉安市城镇等级层次体系由市域主次中心城市、县域主次中心城市、重点建制镇和一般建制镇组成的四级六类城镇体系网络。(1)市域中心城市:吉安,市域副中心城市泰和、井冈山。(2)县域中心城市:县城,县域副中心城市为发展基础良好的原县城所在地城镇组成。(3)重点建制镇。(4)一般建制镇。

2、规模结构规划

吉安市城镇体系规模结构表

城镇规模 2005年近期(2010年)远期(2020年)

数量 城镇人口 城镇名称 数量 城镇人口 城镇名称 数量 城镇人口 城镇名称

>50万人 1 68-73 吉安中心城(其中敦厚15-18万))

20-50万人 1 32.53 吉安中心城(吉州、青原)1 50-52 吉安中心城(其中敦厚10万)2 40-43 泰和、吉水

15-20万人 2 30-32 泰和、吉水 5 78-82 新干、永丰、永新、遂川、安福 10-15万人 2 22.50 泰和、吉水 3 32-33 新干、永丰、永新 0 5-10万人 7 49.87 新干、永丰、遂州、吉安、永新、万安、安福 3 26-28 遂川、安福万安 3 18-20 井冈山、万安峡江

2-5万人 2 5.07 峡江、井冈山(包括茨坪、夏坪)4 12-14 井冈山、峡江龙市、巴邱 3 9-10 龙市、巴邱、八都

1-2万人 4 7.06 巴邱、龙市、浒坑、洲湖 6 8-9 八都、七琴、浒坑、藤田、洲湖等 16 18-20 永阳、万福、固江、阜田、白沙、禾市、螺溪、马市、七琴、藤田、浒坑、洲湖、雩田、值夏等

<1万人 96 29.80 八都、藤田、文竹、值夏等 约80 26-27 固江、盘谷等 约70 22-25 固江、盘谷等 ∑ 112 146.83 100 184-194 100 255-265

注:规划中心城指吉州、青原城区和吉安县敦厚城区。

3、职能结构规划

江西省吉安市域城镇职能规划表 名称 城 市 性 质 城市职能建设重点

吉安市 赣中南中心城市和旅游、商贸服务中心,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积极培育发展电子、食品、医药产业;以市场建设为重点,大力发展商贸业;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快速、便捷的交通网络和赣中南物流中心;发挥名城优势,弘扬庐陵文化,创建滨江生态城;突出井冈山门户功能,建成现代旅游服务中心;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物流、人才流、信息流、能源流和金融流优势,提高城市服务功能,增强凝聚力和辐射力。

吉安县(敦厚)吉安市中心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医药、食品、高新技术和物流为主的产业基地。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积极主动融入中心城区,加速推进工业化进程;以建设园林城市为目标,全面提高城市质量和管理水平。

泰和 吉泰盆地的副中心城市和重要的交通枢纽,以食品加工、水泥生产为特色的工业城市。强化龙头企业建设,大力发展绿色食品加工业和建材业制造业等;充分发挥井冈山旅游集散地功能,促进“大井冈山”,旅游业发展;完善社会服务设施,加大教育投入,加强金融、保险、商业等服务业发展,强化大吉安的副中心作用。井冈山 全国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和生态旅游城市。绿化城市环境,提高城市品质,弘扬井冈精神,建设融革命传统教育、度假休闲为一体的旅游、会务中心;着力培养食品加工、旅游工艺品制造业,发展旅游相关产品的深度加工;完善配套服务功能,提高综合接待能力;完善景区及对外交通网络,繁荣第三产业,发挥旅游服务中心作用。吉水

中心城市群的北部门户,工贸型的滨江生态城。

优化产业结构,壮大提升食品、轻工、林化等支柱产业;大力发展信息、咨询、教育、卫生保健等现代服务业;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注重滨江绿化建设,提升吉水城市综合功能。

新干 以盐业、机电工业为基础,以青铜王国和红桔之乡著称的滨江花园城市。

发挥邻近南昌和新余的区位优势,加速推进工业化进程,重点培植食品、药材、建材玻璃、盐和盐化工等支柱产业,并逐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强市场网络建设,繁荣商贸流通业,重点发展以商墓文物为主的旅游业;提高城市竞争力,美化环境,建造滨江花园城市。

峡江 以玉笥山为品牌,以赣江风貌、田园风光为特色的生态休闲城市和赣江水利枢纽。提升工业整体素质,重点发展食品、药化、建材和现代物流业;以玉笥山生态旅游为龙头,弘扬地方文化,加快繁荣第三产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加快发展的环境基础。永丰

以绿色食品和制药为特色的历史文化丰富的园林城市。加快发展制药、食品、林化等支柱产业,扩大市场份额;弘扬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加快发展科技教育事业,促进信息化进程;美化城市环境,建设园林城市。

遂川 以发展加工工业为主导,以商贸流通和红色旅游服务为重点的生态城市。以企业集团为龙头,大力发展建材、食品、医药、家具及羽绒服装业;利用边际优势,发展商贸流通,积极培育旅游业和现代服务业;美化城市环境,建设园林生态城。万安 赣江水利枢纽、能源基地和山水旅游城市。做强水电、水产品、机械和化工等优势行业;以市场化和社会化为方向,发展旅游、信息、中介、社区服务等新兴行业;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绿化城市环境,构建山水旅游城。

安福 以农林产品加工为主的工贸城市和武功山旅游服务中心。优化产业结构,建设食品、医药、化工、建材、矿产五大工业体系;依托武功山和孔庙等旅游资源,融入“井冈”旅游圈,并为吉安西部的旅游开发做好后勤服务;加快第三产业发展,深化教育和科技体制改革,实现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变。

永新 赣湘边境红色底蕴深厚的工贸型生态旅游城市。壮大药化、机电、电子、建材、化工、食品、旅游、陶瓷等优势工业;发展红色旅游,加快专业市场建设,大力开拓信息、咨询等现代服务业;完善基础设施,优化环境,建设生态旅游城。

砻市 以陶瓷生产为主的旅游城、井冈景区北部的服务中心。

巴邱 赣江水利枢纽和生态旅游城。

4、空间结构规划

以空间布局规划为纽带,实施城镇化战略意图,增强城镇化与工业化的互动机制。以产业空间布局为基础组织城镇空间结构,以城镇空间规划引导经济要素的合理配置和经济运行环境的全面改善。构筑“三心”(中心城区、泰和、井冈山)和“一带”(京九沿线城镇发展带)点轴聚合发展总体空间格局,整体形成“一核带双极、主轴贯南北、次轴振两翼”的“蝶形”城镇主体架构。

(四)市域交通规划

1、铁路:以京九铁路为“一纵”,以泰井铁路及其东西延伸线——吉(安)衡(阳)、吉(安)南(丰)铁路为“一横”和分文铁路为支线,构筑以京九铁路为主骨架、“一纵一横一支线”的网络布局,确立赣中南铁路枢纽地位。完成京九铁路既有线路电气化改造。

2、公路:以南北向的大(庆)广(州)高速、樟(树)吉(安)高速公路和东西向的泉(州)南(宁)高速、泰(和)井(冈山)高速和吉(安)东(馆)高速公路形成“两纵三横”高速公路骨架,建设中心城区环城高速公路,成为全省高速公路的重要枢纽。配套建设高速公路出口通道,形成东西南北七个出口,均由高速公路与外部区域保持快速联系。围绕高速公路骨架,构筑由国道、省道和绕城高速公路构成的“四纵三横加二环”的市域内部公路干道网络。提升公路等级,提高公路通达范围。形成以高速公路为主骨架,国、省道为主干线,县乡道为支线,干支相连,城乡通达,快捷便利的公路网络。县(市)城区半小时路程上高速,中心城区1小时到达全市域范围内的主要城镇。规划期末中心城区一环为快速路,105国道新干——泰和段和吉安——宜春公路按一级公路标准改造建设,国道、“四纵三横”公路主干道及连接线、其它主要旅游公路按二级以上公路标准改造建设,县、乡公路按三级油路标准进行完善建设,农村公路网基本达四级公路标准。

3、内河航运:对赣江航道吉安段进行综合整治,建设峡江水利枢纽、石虎塘航电枢纽、井冈山水利枢纽,对禾水河、泸水河、乌江、孤江、遂川江五大河流进行疏浚整治。重点建设吉安港集装箱码头、吉安港石溪头货运码头、峡江港王家村货运码头、新干港河西综合码头、万安湖旅游码头。

4、航空:按4C级标准完善井冈山机场改造升级,新建厦坪直升机场。

(五)市域重大基础设施规划

1、电力规划

开工建设井冈山电厂Ⅱ期和万安水电站5#机组。兴建峡江水利枢纽、桐木堑水利枢纽、永丰水利枢纽、龙王庙水利枢纽、井冈山水利枢纽、石虎圹航电枢纽、东谷水电站,将吉安建成江西省主要的电力生产基地之一。在有条件县、市发展小水电,实施水电农村电气化的建设。加强电网建设。形成以500KV与江西电网相联络,以220KV为主网架的网络。规划近期建设500KV区域中心变电所1座。远期吉安供电区内每个县、市有一座以上220KV变电站,配套建设220KV送配线路。

2、通讯规划

加快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体系、信息标准体系、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努力形成标准统一、资源共享、安全有效的机制,实现信息高速互联互通。

1、邮政:形成科学、合理、快速、高效的物质流通网络,构建迅速、准确、安全、方便的邮政通信体系。全面推进城镇住宅楼房通邮工作。

2、电信:加快市域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信息网络运行速度,扫除电信覆盖盲区。积极发展计算机局域网、宽带网建设,并与国际英特网互联,逐步建立全球范围内信息共享和查询的高速信息网络。

3、广播电视:全市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100%。完善光缆和微波传输网建设,市广播电视中心的节目可通过光缆和微波传送到每个乡镇和村。全市有线电视网与全省联网,并且能同internet及其它网络互通,形成大容量、宽频带、数字化的广播电视节目的综合数据信息双向传输的宽带网。

3、给水规划

建立有效的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体系,基本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保证饮用水安全。加强水利设施建设,增加工程供水能力,以满足各行业用水需求。开展农村饮水安全及节水型社会建设。

4、排水规划 重点城镇应逐步完善城镇的排水系统,由雨污合流过渡到雨污分流,规划期末应建设城镇污水处理站。一般建制镇和乡集镇可实施雨污合流制。

(六)综合防灾体系规划

1、防洪排涝:完善赣江流域防洪体系,进一步提高防洪除涝能力,重点加固赣江大堤,使赣江干流重要堤防能安全防御类似1962年型的特大洪水。中心城区防洪标准近期50年一遇、远期100年一遇。中心城区排涝标准按十年一遇一日暴雨一日排出设防。禾水河、孤河、遂川江、乌江、泸水等主要支流的堤防工程基本达到20年一遇以上的防洪标准。建立现代化的洪水预警预报、洪水调度、防汛抗旱系统。完成万安水利枢纽按100米运作的后续工作,建设峡江、井冈山、桐木堑、永丰水利枢纽和石虎圹航电枢纽。

2、消防:加强各级城镇消防规划的编制,坚持贯彻以预防为主的方针,提高全社会的消防意识,增强抗御火灾的能力,以适应保障安全的需要。县城以上城镇按责任区4-7平方公里/座的标准建设消防站;建制镇应建立消防站。进行消防通道、通信、设施的建设。

3、人防:认真贯彻“长期准备、重点建设、平战结合”的人民防空建设方针,立足适应打赢高技术局部战争和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积极探索人民防空建设的新路子;加强人防工程建设力度,扩大人防工程建设规模,逐步缩小与人防工程实际需求的差距,形成以指挥工程为核心、人员掩蔽工程为主体、医疗救护工程和防空专业队工程等专用工程相配套的较为完善的人防工程防护体系,提高在高技术局部战争条件下城市人民防空能力。达到能应付现代战争及重大灾害事故,有效保护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目的。

4、地质防灾:坚持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对可能发生滑坡崩塌的主要地段全面规划、突出重点。防治目标是减少人员伤亡,避免经济损失,提高预报成功率,促进地质环境和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

(七)开发管制

1、城乡土地利用

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各类用地严格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配置。耕地总量实现动态平衡,土地资源保护和开发取得明显成效,土地生产力和综合效益大大提高,对农副产品的需求得到保证,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显著提高;森林覆盖率稳定在66%以上,生态环境进入良性循环;实现耕地总量和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双向控制达标,达到建设和谐、平安社会,人居环境安全、舒适、优美的要求。科学规划城镇居民点用地,逐步降低城镇人均用地标准。2010年和2020年,除井冈山市区外,中心城区和所有县城人均用地均应降至100平方米以内,其它城镇人均用地均应有显著控制和减少。

2、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进一步做好名城、名镇(村)、历史保护街区、文化遗址和文物保护单位等历史文化遗产的资源调查、申报和保护工作,充分发挥行政部门对其保护、监督职能。经批准的各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要认真编制保护规划,划定历史文化保护区、文物保护单位和重要的地下文物埋藏区的范围、建设控制地带,确定保护重点和保护措施,在保护区内严格禁止与历史文化遗存保护无关的各种工程建设。所有涉及历史文化遗存保护的建设项目严格按国家的法定程序进行规划、论证和报批。

3、区域空间开发管治

依据空间管治强度划分为三类区域:

(1)严格保护区:对基本农田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水源地、生态脆弱区实行严格保护,严禁与保护无关的各类建设;

(2)控制开发地区:主要包括风景名胜区、生态功能保护区、森林公园等,其核心区和缓冲区不得从事开发活动。核心区和缓冲区以外的参观游览区在保护前提下经批准可进行合理适度建设;

(3)规划引导和调控地区,主要包括城市规划区、农村居民点、和通道地带等,其建设与开发建设必须符合相关政策、法律、法规和符合相应技术规范要求。

4、环境保护 以提高区域环境质量为目标,逐步削减和控制工业和生活污染。实现城填环境清洁优美、生态良性循环,与人民生活初步富裕的现代文明相适应的环境目标。

大气环境质量符合国家二级标准,主要水系环境质量控制在国家II到Ⅲ类水标准(其中各县市城镇饮用水及峡江、吉安市珍贵鱼类繁殖保护区水质达Ⅱ类水标准)。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控制在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各适用区域相应标准内。中心城区空气环境质量达到二级标准,井冈山市达到一级标准。

5、生态建设

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保证生态功能区用地需求。切实保护具有重要生态功能的林地,加快矿山的环境治理和土地复垦。全面整治水土流失,实施封山育林措施,开展流域治理,减少水土流失,坡度在25度以上的耕地全部退耕还林还草。新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县(区)。建立西阳山自然保护区在内的12处自然保护区、10个森林公园,总面积为190万亩。进一步加强井冈山、武功山等风景名胜区保护建设

四、规划期限

本次规划修编的规划期限为2007—2020年,分为近期、远期两个阶段:近期规划期限为2007—2010年; 远期规划期限为2011—2020年。

五、城市性质与城市规模

(一)城市性质

赣中地区的中心城市,区域交通枢纽,井冈山红色旅游之都,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二)城市规模

1、城市人口规模

规划预测2010年吉安市中心城区人口为53万人,2020年吉安市中心城区人口为73万人。

2、城市用地规模

规划预测2010年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为52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指标为98平方米/人;2020年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为76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指标为104平方米/人。

3、规划建设用地范围

本次规划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如下: 河西片区:东至赣江西岸;南至新村、宋家、神岗山;西至路口、庙背、普塘、大溪、曾家;北至淇塘。

河东片区:东至菱塘、大塘、胜利、云江;南至横江;西至赣江东岸;北至梅林。

河南片区:东至京九铁路;南至社前、连山、梨塘;西至罗家、塖上、对门、店下;北至瑶前。

中心城区城市规划建设用地总面积约76平方公里。

4、中心城区空间增长边界

本次规划中,中心城区空间增长边界等同于市区界限。

六、城市综合发展目标

(一)社会经济战略目标

1、社会经济总体目标

在规划期内,吉安市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是:

第一,建设实力、效率吉安。全面推进经济市场化、农业现代化、工业新型化、第三产业完善化,产业结构不断升级。全市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快速增长,综合经济实力有较大提高。第二,建设创新、创业吉安。依靠科学技术兴市,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推动科技创新和全民创业。

第三,建设生态、和谐吉安。在加速实现城镇化、信息化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经济,倡导生态文明,提升吉安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全面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维护社会和谐安定。

2、社会发展目标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一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规划至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为28—30平方米,至2020年城镇居民人均住宅使用面积达到30—36平方米;规划至2010年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6%,达到13000元,农民年人均收入年均增长7.1%,达到4600元;规划至2020年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4000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9000元。(2)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为目标,全面提升市民素质。

以九年制义务教育为基础,形成幼儿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及成人教育相协调、空间布局合理的教育网络体系。至2010年,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75%,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9%;至2020年,在巩固提高高中阶段教育质量,发挥高等教育优势的基础上,青年人受高等教育比例达25%。提高人民群众科学文化素质和专业技术能力。保障居民思想道德水平适应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需要。

(3)积极实施“科技兴市”战略。

依托吉安的科技优势,加快吉安高新技术产业园的建设,突出抓好重大科技产业化项目、技术改造项目和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工作,促进科技优势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变。(4)加快城市文化发展。

以满足人民精神生活需要、提高城市竞争力为目标,继续发扬地方传统文化的精髓,鼓励文化创新,开发先进文化产品,积极建设和改造文化设施,努力形成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精神保障。规划至2010年,每千人拥有文化活动场所12平方米;至2020年,每千人拥有文化活动场所20平方米。(5)医疗卫生事业应以改善现有医疗条件为目标。

规划至2010年,万人拥有床位与医生数分别达到30床与15人;2020年,万人拥有床位与医生数分别达到55床和30人。加快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推进农村合作医疗,逐步改善农村群众的卫生状况和生存状态,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到90%以上。(6)积极发展社会保障事业。规划到2010年,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确保全市基本养老保险人数突破23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19万人、工伤保险覆盖人数达20万人;规划到2020年,逐步将城镇各类劳动者纳入基本医疗保险,解决好困难企业职工医疗保险问题,提高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切实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7)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城市功能全面提升,努力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性障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取得明显实效。

3、经济发展目标

吉安市经济发展分以下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近期):

在未来五年内,全市经济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显著提高,初步实现由农业主导型经济向工业主导型经济的跨越。至201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500美元以上;财政总收入达到61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实际利用外资年增长率15%;外贸出口年均增长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5%。第二阶段(远期)规划远期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000美元;财政总收入达到11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7%;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12%;外贸出口年均增长25%;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年均增长12%。

(二)住房需求及建设目标

居住用地尽量成片完整布置。旧城区的居住区改造遵循“加强维护,合理利用,调整布局,逐步改善”的基本原则,对现有住宅应作适当改建,配置公共设施,增加绿地,逐步改善居住和交通条件,完善市政设施,提高城市的综合功能。新建住宅尽量按照现代化居住区的设计和开发模式进行集中建设,根据居民生活不同层次的要求,分级配套各级公共服务设施,为城市居民创造优美、舒适、便捷的生活居住环境。2007—2010年中心城区需增加住房面积约267万平方米;2011—2020年中心城区需增加住房面积约787万平方米。

(三)综合环境生态目标

1、生态建设目标

建设完善的城市生态调控系统和健康生态休憩系统,促进生态环境向绿化、净化、美化的可持续生态系统演变。将吉安市中心城区建设成为以蓝色水网、绿色山岸为基质的,生态环境优美、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和谐的独具特色的滨水生态城市。

2、环境建设目标 污染状况得以减轻,生态保护得以加强,实现城市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水零排,工业园区不达标污水零排放,城区内不达标污水零排放,城市中心区有毒有害气体零排放,生态环境建设达到“一流的水质、一流的空气、一流的生态环境、一流的人居环境、一流的绿色生态保护和建设机制”的目标。

七、城市总体布局

(一)城市规划区范围

1、城市规划区范围

为给城市未来预留足够的发展空间,同时考虑到绕城高速公路等外部交通的改善对中心城区的促进作用,本次规划扩大了上一轮城市规划区的管辖范围。扩大的规划区范围包括了城市水源保护地、需要纳入城市规划管理的城市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涉及区、重要的生态保护区域以及重要城乡统筹涉及区域。

本次城市规划区范围包括吉州区所辖的古南、永叔、文山、习溪桥、北门、白塘6个街道,禾埠、兴桥、长塘、樟山、曲濑5个乡镇;青原区所辖的河东街道和天玉、值夏2个乡镇以及富滩镇的固山、张家渡、棠溪、社山,文陂乡的渼陂、西竺、沙湾、甲先、文陂、小水;吉安县所辖的敦厚、永和、凤凰、横江4个乡镇以及梅塘乡的裴家。城市规划区总面积合计879平方公里。

2、城市规划区的构成

吉安市城市规划区又可划分为规划市区和规划近郊区两个具有不同建设管理特点的区域:

规划市区:在本规划中,规划市区东起青原区的田心、平湖、浒岗、吉安县永和镇的南安、龙山、彭家塘、永安;西至吉州区的淇塘、大塘、新民、罗塘、罗家坊、大巷、瓦桥、彭家坊、吉安县敦厚镇的竹山、南街;北起吉州区的大江边、青原区的临江,南至吉安县社前、连山、梨塘。规划市区面积约240平方公里左右,其中包括了大量的江湖、山体等非城市建设用地。

城市近郊区:指规划市区外围的以郊区农业生产为基本特点的农村区域。在本次规划中,扣除规划市区范围,即为规划近郊区范围,面积约为639平方公里,城郊比为:1:2.66。

(二)城市建设用地评定

1、自然条件(1)地形地貌评价

规划建设区域内的地形基本格局为:赣江由南向北贯穿本市,将市区分为东、西两岸,西岸偏南部又有禾河自西向东汇入,总体上呈现“两水三岸”的格局,赣江两岸地势各自逐步向赣江倾斜,用地地貌自江面向两侧依次分为河谷平原、冈阜台地、低丘、高丘、低山5种类型。其中低山主要分布在河东片区天玉镇东南部与吉水县的分界线上,高程在400—560米之间。低山自北向南依次为天玉山、旗岭、鸡公山、班鸠岭。山体纵横交错,岩性复杂,坡度起伏较大,不适宜做建设用地。

规划用地范围内高丘分布在天玉镇东部和南部及河东街道南部,高程在200—400米之间,坡度大于25°,多与低山相接或镶嵌,丘间发育树枝状水系。不适宜做城市建设用地。

低丘是规划用地范围内分布最广、面积最大的一种地貌类型,几乎覆盖整个河西片区,河东片区也有小范围分布,其高程在90—200米之间,坡度在6°—25°之间,适宜做城市建设用地。

冈阜台地:成带状沿赣江及其支流两岸分布,高程在50.5—90米之间,坡度在3—5°之间,适宜做城市建设用地。

河谷平原:成带状沿赣江及其支流两岸分布,高程<50.5米,坡度<3°,但因为河漫滩地基承载力较差,部分地区在洪水淹没区范围内,需要进行一定工程措施后才能作为城市建设用地。(2)用地地质灾害评估

依据江西地质工程勘察院提供的地质灾害评估报告,以及吉安县国土局、县建设局、县水利局、县交通局提供的《吉安县2006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河东片区的平湖,草坪桥——毛家防洪大堤防治带,河南片区的渡头一带,河西片区的易家——螺子山山脚防洪大堤防治带,是地质灾害易发区,不适宜作为城市建设用地,宜作为城市禁建区进行控制。墨江头,周家岭——肖龙岗,真君山——杉竹山,天华山——禾埠新村,神岗山,永和镇蔡家村、锦湖村属于地质灾害较易发区,规划建议在一定工程措施的基础上才能作为城市建设用地。

2、其它重要边界条件(1)峡江水利水电枢纽工程

正在建设中的峡江水利水电枢纽工程位于峡江县巴邱镇上游4公里处,根据《水电工程水库淹没处理规划设计规范》(DL/T5064—1996)以及江西省人民政府赣府厅字<2004>20号文件《关于在峡江水利枢纽库区范围内停建永久性设施的通知》,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库区淹没范围为“自文峰镇的墨潭至吉安县永和镇永安村的舍上,50.5米以下区域”。为了减少库区居民和单位的淹没损失,禁止在库区淹没范围内搭建永久性设施(包括建房、基础设施建设等),在建工程一律停止建设。

(2)基本农田保护区

基本农田保护区主要分布在城市近郊。(3)水源保护区、山体水体保护区 水源保护区包括地表水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山体水体保护区包括老虎坑水库、稠塘湖水库、禾河等河湖湿地及其周围防护区域,以及真君山、天华山、西垅山、螺子山、天玉山等高程超过100米和具有良好植被状况的自然山体。

(4)自然和人文景观保护区、重要生态廊道区

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等自然和人文景观保护区主要有青原山风景名胜区,钓源古村保护区,吉州窑遗址保护区,娑罗山森林公园、渼陂古村自然保护区。重要生态廊道区包括中心城区各组团之间的绿色隔离地区、沿主要河道两侧区域形成的绿化通廊地区等。

3、城市建设用地综合评定

通过对吉安市中心城区城市规划区范围的综合用地分析,规划拟采用多因子叠加分析的方法确定城市综合建设用地范围,在综合分析用地的自然地形地貌、水文地质、土地利用状况、诸多工程及非工程边界条件影响、土地开发成本与效益以及综合生态环境影响等众多因子的基础上,根据《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对城市用地进行适宜性区划,划分为三类。

一类用地:高程50.5米-90米,坡度15°以下的地区,用地的自然条件比较优越,能适应城市各项建设的需要,一般不需要或者只需稍加工程措施即可用于建设用地。这类用地具有地形平坦、规整、坡度适宜,地质条件良好,没有被洪水淹没危险,自然环境条件较为优越等特点。河西片区、河东片区、河南片用地中的大部分用地均为一类用地。

二类用地:只须采取一定的工程措施,改善条件后才能修建的用地,它对城市设施或工程项目的分布有一定的限制。包括高程为90米-200米、坡度为15°-25°的地区;最高蓄水位以下的可建用地。

三类用地:包括高程>200米、坡度>25°的地区,不适合建设的用地。包括用地条件较差,现阶段工程技术难以解决的或者需付出巨大代价的用地以及生态敏感地区。禾河和赣江行滞洪灾害危险地区、禾河和赣江城市水源涵养林属于三类用地。

(三)城市建设用地空间管制

为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增加市生态系统中的自然景观、防治和减少生态灾害、加强生态系统的调控、土地资源的可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需提出相应的环境目标和用地开发限制要求。通过制定不同的土地使用限制规则,对土地利用实行控制和引导,提高土地利用总体效益。(1)禁建区

禁止建设区包括基本农田保护区,水源保护区、山体水体保护区、自然和人文保护区的核心区、峡江水利水电枢纽工程库区淹没区以及地质灾害易发区。

基本农田保护区分布在城市近郊区。水源保护区包括地表水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根据《江西省环境污染防治条例》,其范围为市自来水厂取水点上游1000米至下游100米的赣江、禾河水域,沿取水点一侧的滩地以及迎水面堤脚向背水面延伸100米的陆域。

山体水体保护区包括老虎坑水库、稠塘湖水库、禾河等河湖湿地及其周围防护区域,以及天玉山、真君山、天华山、西垅山、螺子山等自然山体。

自然和人文景观保护区有青原山自然保护区、钓源古村保护区、吉州窑遗址保护区、娑罗山自然保护区、渼陂古村自然保护区。其核心区域为禁建区。

地质灾害易发区分布在河西片区的易家——螺子山山脚,河南片区的渡头一带,以及河东片区的平湖一带、草坪桥——毛家,规划建议将其纳入禁止建设区。(2)限建区

限制建设区包括一般农田用地区,自然和人文景观保护区的控制区,重要生态廊道区以及地质灾害评估报告中划定的灾害较易发区等。一般农田用地区包括中、低产田、零星农田菜地等。自然和人文景观保护区的控制区包括渼陂古村自然保护区、青原山自然保护区、钓源古村保护区、吉州窑遗址保护区、娑罗山自然保护区的控制区。

重要生态廊道区包括中心城区各组团之间的绿色隔离地区、沿主要河道两侧区域形成的绿化通廊地区等。

地质灾害较易发区有真君山——杉竹山,天华山——禾埠新村,神岗山,墨江头,周家岭——肖龙岗,永和镇的锦湖村、蔡家村,规划建议将其纳入限制建设区。(3)适建区

适宜建设区为高程50.5米-90米,坡度15°以下的地区,且经过综合用地条件评定的适宜城市建设的区域。

(四)城市发展用地选择

综合考虑到吉安市中心城区三大片区联动和紧凑发展的基本要求,规划期内可选择的城市发展方向有:

河西片区向南发展至新村、宋家、神岗山;向西发展至路口、庙背、普塘、罗家坊;向北发展至曲沙。河东片区铁路以西地带适当向南北方向扩展,北至沙芜,南至老虎坑水库;铁路以东部分向南发展至横江,向东发展至菱塘、大塘、浒岗、云江,向北发展至临江。

河南片区向西发展至罗家、塖上、对门、店下;适当向南发展至社前、连山、梨塘。另外将京九铁路以东与西陇山以南的用地作为远景城市发展方向。

(五)城市空间基本格局

赣江、禾河在中心城区交汇,将整个城区自然划分为三大片区:河西片区(吉州区),河东片区(青原区),河南片区(吉安县敦厚镇及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各个片区内部又被河流、绿地、主干道、过境公路等分隔为若干组团。整个城区呈现“一城三片,两水三岸,多中心多组团”的城市空间格局。

(六)片区功能定位

河西片区:集中心城区文化、娱乐中心,行政中心,商业金融服务中心为一体的综合型片区;

河东片区:集旅游休闲、教育科研、商业贸易以及生态居住为一体的,具有滨江特色的新型片区; 河南片区:工业型片区。

(七)城市布局结构

本轮规划延续上轮规划中的城市布局结构,采用“双环、方格路网、多中心多组团、轴线串接”的城市布局形式。

八、城市建设用地布局规划

(一)城市建设用地现状及分析

吉安市中心城区包括河西(吉州区)、河东(青原区)以及河南(吉安县及吉安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三大片区。

河西片区现状大致呈带状分布,平行赣江展开。路网为三纵(吉州大道,井冈山——105国道,滨江路)、六横(大桥西路——吉州大道、韶山路、鹭洲路、阳明路、吉福路、军民路)格局。

河东片区现状开发规模较小,用地主要集中在105国道——青原大道两侧。目前片区内工业和仓储集中在铁路东侧,居住和商贸集中在铁路以西。

河南片区现状主要由敦厚镇、吉安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两部分组成。敦厚镇与吉安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位于西垅山以北。以105国道为界,国道以西为敦厚镇所在地,路网方正,以君山大道为界,北部为行政、商业、文化和居住区,南部为吉安县工业区;国道以东为吉安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布置各类工业以及少量商业与居住用地。现状用地平衡表详见第十九节附表二。城市建设用地现状存在如下的问题:

(1)三片区之间的交通联系特别是河东片区与河南片区的交通联系不足。河西片与河东片由赣江隔断,主要通过井冈山大桥和赣江公路大桥以及吉安大桥三桥连接;河西片与河南片之间由禾河隔断,相互间只有105国道禾埠桥一条通道;河东片和河南片之间除了一座铁路大桥以外则尚无直接联系通道。

(2)城市建设沿赣江、井冈山大道、青原大道展开,结构松散,形态不集中。

(3)城市用地布局混杂,功能调整及用地置换任重道远。主要体现在两方面:城市型用地与农村型用地混杂;工业用地与生活居住用地混杂。

(二)规划建设用地布局原则及用地平衡

1、规划用地布局原则

结合吉安市中心城区的实际情况,规划用地布局的原则如下:(1)支持社会与经济的协调发展;(2)支持生态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3)强调城市交通与城市用地的整合;(4)强化城市用地的空间—时序配置。

2、规划建设用地平衡表详见第十九节附表二。

(三)各类用地布局

1、居住用地布局

规划居住用地面积为2032.36公顷。各组团内部均布置一定规模的居住用地。居住用地尽量成片完整布置,且在布局上与工业用地或者第三产业用地相结合,使居住与就业岗位之间具有便捷的联系。

2、公共设施用地布局

规划公共设施用地面积为1290.07公顷。公共设施的配置在空间分布上力求均衡,在各个片区及组团都应该设置足够的片区级及组团级的各类公共服务设施,就近提供居民所需的各种服务。同时也应该加强市一级的大型公共设施的建设,提升档次和质量,能够与吉安市中心城区城市的规模和旅游城市的要求相符合。

3、工业用地布局

规划工业用地面积为1866.56公顷。

规划中心城区内工业集中布置于四大工业园区:吉州工业园区、河东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吉安工业园区、吉安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对现状零散分布的工业,应通过调整迁往集中的工业园区;一时难以搬迁的大型企业要加强环境建设。

四大工业园区应统筹发展,按“异地办厂、各自纳税”的思路进行整合。吉州工业园区内工业性质较为综合,重点以电子信息、机械制造业为主,兼顾纺织服装业、食品业的发展。河东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规划以机械工业为主,适宜大企业布局,以综合性工业区为发展目标。吉安工业园区:规划其中工业性质以食品、电子等一、二类工业为主。吉安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重点发展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广、环境污染少的生物制药、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

其中吉州工业园区与河东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位于城市主导风向上风向,不宜布局大气污染类企业;吉安工业园区与吉安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位于城市水源上游,严禁布局水污染严重的企业。

4、仓储用地布局

规划仓储用地面积为109.99公顷。仓储用地布局应与城市的对外交通建设相联系,便于货物的储运、中转和流通;集中布置仓储用地,改变现有仓储规模小,数量多,分布零散的现状;对石油、易燃易爆的化学品等,应根据安全防护的要求,设立专门的危险品仓库,确保城市安全。

5、绿化用地布局 规划城市绿地面积915.20公顷,其中公共绿地761.65公顷,人均绿地面积12.04平方米/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0.02平方米/人。均匀分布公共绿地,合理配置生产绿地与防护绿地,加强附属绿地的建设管理,全面提高城市绿化率;在绿地系统整体布局上突出“四个结合”,即:大环境绿地与城区内中小型绿地相结合,开放型绿地与经营型绿地相结合,历史文物保护与园林绿地建设相结合,线型绿带与块状绿带相结合;在河道整治中应首先重视生态保全和培育工作,以恢复自然生态状态,尽可能减少人工活动的过分入侵。

九、综合道路交通规划

(一)综合交通发展战略

(1)以快速路为骨架,构建城市机动车交通走廊;(2)以通道建设引导各片区整体协调发展;(3)以公交优先支撑主城区发展;

(4)以规划引导和法制建设保持土地利用与城市交通协调发展。

(二)对外交通

1、对外交通布局原则

(1)完善城市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2)处理好铁路、高速公路、城市道路相互之间的关系;(3)遵循共享共建原则,避免重大基础设施的浪费。

2、重大对外交通设施布局 1)公路建设

(1)高速公路主通道建设

积极加快中心城区对外交通的建设,形成两纵两横的高速公路主通道(两纵为:赣粤、大广高速公路,两横为:泉南高速公路、抚吉高速公路),构建绕城高速公路系统,形成途经青原山——泰和县万合镇——泰和县石山乡——吉安县横江镇——吉州区曲濑、兴桥、长塘、樟山四乡镇——吉水县文峰镇的中心城区绕城高速公路。近期完成青原山以西——吉安县永和镇——吉安县凤凰镇绕城高速公路,远期将该段绕城高速作为城市外环路。当前,要加强福建泉州至广西南宁高速公路(广昌——萍乡段)和大庆至广州高速公路(武宁——吉安段)的规划建设工作。(2)公路网络建设

加快中心城区外环路建设,并将105国道改道至青原区以东,经永和大桥过赣江,经吉安县吉安南站站前路与西垅山路相接。(3)农村公路建设 按照“先通达、后通畅、再网化”的原则,加大农村公路建设的资金投入,加快建设速度。规划加强通村水泥路的建设,基本实现村村通水泥路的目标,在此基础上,加强乡与乡、村与村之间的公路网络建设,形成四通八达的农村公路网。(4)公路站场规划

为适应公路运输和中心城区的发展需要,应加大站场建设,进一步改善旅客的乘车条件和环境。规划拟在河西片区新建规模均为100万人/年站的城南站和城北站(属二级站),改善原站场的交通设施与服务水平。2)铁路建设

(1)京九铁路电气化改造

为了适应国家能源政策的调整以及满足国家环保政策的需要,提高京九铁路的运输能力,规划对京九铁路既有线路进行电气化改造。(2)吉井铁路的建设

吉井铁路位于吉安市西南部,为吉衡铁路的东段,目前正在建设中,其东起京九线上的吉安南站,往西经吉安县、泰和县、永新县至井冈山厦坪,规划建议加快吉井铁路的建设速度。(3)铁路站场规划 吉安站:位于河东片区,京九线上现有区段站。规划对其进行相应改造,以满足吉井铁路建成后客、货运输的要求。

吉安南站:位于吉安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东侧,为京九线上中间站。规划对其进行改造,以满足吉井铁路建成后及客、货运输的要求。3)航运、水利水电设施及港口建设(1)航道及水利水电设施

根据赣江现状情况和吉安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结合赣粤运河及国家水利电力部门的规划,对赣江航道吉安段进行综合整治。拟对赣江进行渠化,市域范围内规划建设峡江水利水电枢纽工程,建设通航建筑物,回水至青原区河东街杨家谭自然村附近;规划建设石虎塘航电枢纽,回水至泰和枢纽;规划建设泰和水利枢纽,回水至万安大坝。(2)沿江旅游风光带建设

整治渠化赣江航道,根据赣江沿岸的资源现状,建设一批串珠状的、突出文化上个性和形象上魅力的沿江重点景区,绿化、美化赣江航道岸坡,加强港口建设,对各渡口统一管理,避免对景观造成伤害。(3)港口 重点建设吉安港集装箱码头、吉安港石溪头货运码头,使其融入赣江中游港口群,达到全省港口中等偏上水平,使中心城区水运优势得到充分的发挥。

(三)城市交通

1、城市交通发展战略

(1)土地利用和交通协调发展的战略

吉安市中心城区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整体协调发展的根本在于构建复合型网络交通,促进各片区之间相互联系,以公共交通为导向来进行城市空间布局和土地利用规划。(2)道路网络体系发展战略

因地制宜完善、优化各片区道路网,加强各片区联系通道的建设,形成与城市布局结构相匹配的新型道路系统。同时要进一步的完善干道网系统,重视支路网建设,理清道路功能分级,加强停车设施建设,加强交叉口渠化,提高路网总容量。(3)公共交通发展战略

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引导合理交通方式结构;充分发挥城市公共交通的作用,提高公共交通的可达性和服务水平;加大公共交通枢纽建设力度;建立各片区、社区与各级就业中心、商业中心之间便捷的公共交通服务网络,以客流集散中心为核心,组织不同等级的公共交通客流走廊线路,强化服务功能;提高公交线网的覆盖率与公交服务水平,引导居民选择合理的出行方式,分流潜在的小汽车交通需求,在机动化过程中构建合理的交通结构体系。

2、城市公共交通规划 1)公交线网布局措施

(1)规划城市中心区的公共交通线路网的密度,达到3—4公里/平方公里;城市边缘地区的公共交通线路网的密度达到2—2.5公里/平方公里。

(2)市区线、近郊线应紧密衔接,各线的客运能力应与客流量相协调。

(3)公交线路走向与主要客流方向一致,以满足乘客换乘要求,乘客换乘系数不应大于1.3。

(4)客流量大的线路尽可能组织直达公交运输,使服务区内乘客换乘次数最少。

(5)市区公共汽车主要线路的长度宜为8—12km。

(6)尽可能按线路最短原则布设线路,公共交通线路非直线系数不应大于1.4。(7)线路分布均匀,消除公交空白区;线路上客流分布均匀,充分发挥运输工具的作用。2)公交站场布局方案

规划加强城区公交站场建设。设置1个调度中心,3个公交总站。规划设置一个具有综合性功能的调度中心,含车辆调度、培训、车辆修理、清洗、停车、保养等功能,规划设在河西片区城南中心区的军民路与井冈山大道交叉口东北侧。

规划在三个片区各设置一个公交总站,每个公交总站占地面积约1公顷。其主要功能为车辆二级以下保养修理、发班调度、一般清洗等。其中河西片区公交总站:对原有公交公司进行拓展和改建。河东片区公交总站:设在片区东南侧,靠近铁路处。河南片区公交总站:设在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南站路口。

3、自行车交通

(1)在次干道及以上等级的道路上,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之间实行物理隔离,消除相互干扰,保证自行车交通的安全和通畅。(2)采取有效措施,消除公共交通进站时对自行车交通的妨碍和威胁。(3)改变机动车停车占用自行车道路资源的状况,道路资源的分配体现公平性与合理性。

(4)保证非机动车道的合理宽度,保持路面平整。

4、步行交通

(1)人行道:完善支路的人行道建设,同时加强停车管理和交通执法,拆除违章建筑,清理马路市场、配合停车设施规划将人行道还路于人,建立连续完整的步行空间。

(2)人行横道:除了在道路交叉口处设置人行横道以外,为了保证行人交通安全,避免因行人随意穿越干路而影响干路的车速,在相邻两个交叉口的路段中间加设一条人行横道。

(3)道路交叉口:改造交叉口设计,增设安全岛和高质量的行人安全过街设施。

(四)城市道路系统

1、道路等级规划

城市道路等级可分为城市主干道、城市次干道、支路三级,其中: 城市主干道间距一般在800~1200米之间,红线宽40~70米,其中60~70米宽道路为景观大道。城市次干道是连接主干道和支路之间的道路,可汇集适量的非机动车,间距一般为600~1000米之间,红线宽25~30米。

规划城市支路红线宽15~22米,主要承担市内短距离交通。

2、道路网布局规划

中心城区城市道路网布局采用“双环、方格路网、轴线串接”的布局形式。

(1)城市环路系统

城市环路系统由城市外环路和内环路构成。城市外环路主要由北环路、西环路、南环路和东环路闭合组成,在城市外围形成一个联系各片区的快速交通干道系统,分流城区机动车交通的压力,并作为过境交通绕城的主要道路。外环路全长60公里,道路红线宽度为26米,为双向六车道,两块板形式。

城市内环路主要由大桥东路——井冈山大桥——大桥西路——井冈山大道——禾埠大桥——井冈山大道——君山大道——吉太路——永和大桥——青原大道闭合组成。内环路全长34.60公里,道路红线宽度为40—70米。(2)城市主干道 城市主干道呈方格网路网形式,干道与环线相结合,以适应各片区用地发展格局。

河西片区主干道为五纵九横,五纵自西向东依次为兴贤路——天华西路、吉阳大道——天华大道、吉州大道、井冈山大道、沿江大道。九横自北往南依次为发展大道、凤山大道、金庐大道、大桥西路、韶山路、阳明路、吉福路、军民路、吉祥路。

河东片区主干道为三纵七横,三纵自西向东分别为滨江大道、青原大道、梅林大道,七横自北往南分别为通源大道、水运一路、大桥东路、金竹路、公略路、赣江大道、水库路。

河南片区主干道为六纵四横,六纵自西向东依次为白云路、富川路、井冈山大道、创新大道、火炬大道、拓展大道,四横自北向南依次为庐陵大道、君山大道、京九大道、西陇山路。

(五)城市道路交通设施

1、城市广场

规划设游憩集会广场8处:分别为河西片区人民广场(已建)、城南新区广场、吉州工业园广场、河南片区庐陵广场(已建)、文天祥广场(文天祥公园以南);河东片区滨江广场3处,各广场面积约为2~6公顷。规划设交通广场1处,为吉安火车站站前广场(已建)以方便旅客集运,占地面积为6.0公顷。

2、城市桥梁系统规划

规划新建3座赣江城市桥梁。分别为永和大桥、石溪头大桥、高速公路大桥。规划新建5座跨禾河的城市桥梁,分别为神岗山大桥、新禾埠大桥、庐陵大桥、白云大桥、环路大桥。规划近期完成高速公路大桥、神岗山大桥、新禾埠大桥、庐陵大桥、永和大桥的建设,远期完成白云大桥、石溪头大桥以及环路大桥的建设。

3、公共停车场

规划在中心城区内设置机动车停车场15处,每个停车场所用地1~5公顷不等。

4、公共加油站

公共加油站按1200~1500米服务半径分散布置在交通干道两侧,同时在城市各主要出入口也设置了加油站,规划共设置14个加油站。

十、重大基础设施布局

(一)给水工程规划

1、规划原则与目标 规划原则:以现状城市供水状况和需求为依据进行统一全面规划;改造和建设新水厂的同时,注意节约用水;统一规划,分期实施,合理超前建设,提高供水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发挥管网最佳输配水能力,合理调整管网布局,以求经济运行,降低制水成本。

规划目标:增加城市供水规模,满足吉安市经济发展和新城建设用水要求,解决好缺水区域的水量及水压问题,远期城市供水普及率达到100%;规划各片区给水管网联网,远期城市供水主干管成网成环,保证供水的可靠性;选择最优的近、远期给水工程规划方案,节约能耗和水资源,提高水质标准,满足城市生活饮用水要求;为规划期内各项给水工程建设提供依据。

2、用水量预测

规划近期至2010年,城市人口53万人;规划远期至2020年,城市人口73万人。供水普及率100%。依据中心城区历年城市用水量状况及总体规划修编用地布局,并参照类似城市用水指标,预测中心城区规划年综合用水定额为: 2010年为450升/人·日,2020年为500升/人·日;单位建设用地综合用水量指标:2010年为0.5万m3/km2·d,2020年为0.55万m3/km2·d。取两种方法预测数据的平均值作为2010年及2020年城市需水量的依据。则近期(2010年)城市需水量为:25万立方米/天;远期(2020年)城市需水量为:39万立方米/天。规划水源为赣江和禾河水;规划水厂近期保证五岳观水厂投产和完善现状吉安县水厂设备;远期据用水规模,适时建设五岳观水厂二期工程和吉安县水厂二期工程,在此基础上还需修建新水厂7万m3/d的规模;根据当地情况,可考虑在河东片区增加彭家山水厂,以满足远期用水要求。区内供水干管逐步由枝状改造成环状;严格执行《水法》、《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85)》和《江西省环境污染防治条例》中水源卫生保护规定,并制定相应措施,以保护供水水源。

(二)排水工程规划

1、规划原则及目标

城市排水老城区采用雨、污合流制,新建区采用雨、污分流制;根据地形、水系,合理进行雨水分区,使雨水能就近排入水体;充分利用现有管渠、沟塘,根据地形条件,高水高排,低水低排,减小泵站规模;合理进行污水分区,合理确定污水处理厂位置,减少提升泵站数量,近、远期结合,分期实施;减少水污染,保护水环境。

2、污水工程规划

城市污水量参照类似城市的估算方法,取城市需水量的80%,近期(2010年):污水量为20万m3/d;远期(2020年):污水量为32万m3/d。根据吉安市的实际情况,中心城区被赣江和禾河划成三个天然的排水区域,建议分别在三个区分期建设污水处理厂,采用生化处理方法处理城市污水。近期,加快建设吉安市骡子山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考虑二期工程的建设。同时,在河东片区和河南片区分别建设处理规模为4万m3/d的污水厂两座,分别位于河东片区的滨江大道以南、梅林大道以东以及河南片区的瑶前,为远期发展留有空间。另外,在吉安县境内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内设工业污水处理厂。远期,在近期的基础上使污水处理厂规模达到32万m3/d,使得污水处理率逐步由40%上升至70%,直至90%以上。污水厂尾水排放根据受纳水体水质确定。

进一步加大排水管网系统建设和改造,基本建成雨污分流的城市排水系统即:污水设施及主干管,充分利用地形,合理布置,尽量采用重力流,避免不必要的压力流;充分考虑与周边地块的相互关系,保证周边地块和本地块的排水畅通;规划的管位安排、管径大小按远期需要一步到位,避免重复建设。老城区按截流式合流制布置污水管网,尽可能利用已建的污水设施及已有管线,同时将现状企业及村庄的污水排放与规划管线相结合,以便于分期实施,在此基础上对规划区的污水系统进行适当调整;新区污水管道与排水管道分开独立布置,与规划道路同期建设。

3、雨水工程规划(1)雨水量计算

管渠雨水量计算采用以下公式:

第三篇:吉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

《吉安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07-2020)》

规划文本

第一章 总则 1 第二章 城市综合发展目标 3 第三章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3 第四章 规划区城乡统筹发展规划 11 第五章 城市性质与规模 14 第六章 城市空间发展策略 15 第七章 中心城区用地布局规划 16 第八章 中心城区空间管制规划 25 第九章 综合交通规划 27 第十章 绿地系统规划 31 第十一章 景观风貌规划 34 第十二章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34 第十三章 旧城更新改造规划 37 第十四章 土地开发控制规划 38 第十五章 市政工程规划 41 第十六章 环境保护与环境卫生规划 45 第十七章 综合防灾及地下空间开发规划 49 第十八章 附则 52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规划依据

(一)上位规划依据 《江西省城镇体系规划》(2006—2020)

(二)主要法律法规、部门规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01)《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1982.1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8.08)《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12)《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1993.05)《城市绿化条例》(1992.06)《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04)《历史文化名称保护规划编制要求》(1994.09)

(三)地方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江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吉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计划》 第二条 规划原则 ①区域协调发展原则 ②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原则 ③体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原则 ④城市历史文化特色原则 ⑤规划连续性原则 第三条 规划指导思想

①坚持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体现人文规划,绿色规划 ②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③坚持城乡一体,体现区域协调发展规划

④坚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体现经济的规划 ⑤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体现公平公正的规划 ⑥加大公众参与,体现公共政策的规划 ⑦坚持依法行政,体现法制的规划 ⑧注重历史文化保护,体现文化的规划 ⑨注重近期与远期结合,体现弹性的规划 第四条 规划期限

近期:2008—2010年;远期2010—2020年;远景:2020—本世纪中叶 第五条 规划范围

(一)市域:整个市域行政辖区范围,总面积为25258.75平方公里。

(二)本次城市规划区范围包括吉州区所辖的古南、永叔、文山、习溪桥、北门、白塘6个街道,禾埠、兴桥、长塘、樟山、曲濑5个乡镇;青原区所辖的河东街道和天玉、值夏2个乡镇以及富滩镇的固山、张家渡、棠溪、社山,文陂乡的渼陂、西竺、沙湾、甲先、文陂、小水;吉安县所辖的敦厚、永和、凤凰、横江4个乡镇以及梅塘乡的裴家。城市规划区总面积合计879平方公里。在规划区范围内从事各项城市规划编制、进行规划管理和建设活动,均应执行本规划。

(三)中心城区

东起青原区的田心、平湖、浒岗、吉安县永和镇的南安、龙山、彭家塘、永安;西至吉州区的淇塘、大塘、新民、罗塘、罗家坊、大巷、瓦桥、彭家坊、吉安县敦厚镇的竹山、南街;北起吉州区的大江边、青原区的临江,南至吉安县社前、连山、梨塘,总面积约240平方公里左右,其中包括了大量的江湖、山体等非城市建设用地。

第六条 规划层次

①市域:区域协调及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②规划区:生产力布局和城乡发展统筹规划; ③中心城区:中心城区用地布局规划。

第二章 城市综合发展目标

第七条 社会经济发展总体目标:建设实力、效率吉安;创新、创业吉安;生态、和谐吉安。在加速实现城镇化、信息化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经济,倡导生态文明,提升吉安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全面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维护社会和谐安定。

第八条 综合环境生态目标

(一)生态建设目标:将吉安市中心城区建设成为以蓝色水网、绿色山岸为基质的,生态环境优美、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和谐的独具特色的滨水生态城市。

(二)环境建设目标:“一流的水质、一流的空气、一流的生态环境、一流的人居环境、一流的绿色生态保护和建设机制”。

第三章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吉安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由江西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节 市域城镇发展战略 第九条 市域城镇发展战略

适度非均衡发展战略、园区建设推动战略、城镇可持续发展战略、城乡统筹发展战略。第二节 市域城镇发展目标 第十条 城镇发展目标

逐步建立起以中心城区为核心、县城为支柱、小城镇为基础的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等级规模协调、职能分工明确、空间布局合理的开放式、网络型的城镇体系,促进全市城乡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

全市城镇化发展快速推进。预计2010年、2020年市域总人口分别为485万和520万人左右。规划近期城镇化率年均递增1.6-2个百分点,2010年城镇化水平达40%左右;远期城镇化率年均递增1-1.1个百分点,2020年城镇化水平达50%左右,接近或基本达到全省平均水平。

以建设适宜人居的山水园林城市为目标,全面提高城市建设质量,健全与完善路、水、电、气等基础设施和科、教、文、卫等社会服务设施,形成富有地方特色、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系统和城市环境。

第三节 城镇体系结构规划 第十一条 城镇等级结构

吉安市城镇等级层次体系由市域主次中心城市、县域主次中心城市、重点建制镇和一般建制镇组成的四级六类城镇体系网络。

(一)市域中心城市:吉安,市域副中心城市泰和、井冈山。

(二)县域中心城市:县城,县域副中心城市为发展基础良好的原县城所在地城镇组成。

(三)重点建制镇。

(四)一般建制镇。第十二条 城镇规模结构

规划期内乡镇应进一步整合撤并,城镇发展要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城镇发展要重在质量、规模和效益。

吉安市城镇体系规模结构表

城镇规模 2005年近期(2010年)远期(2020年)

数量 城镇人口 城镇名称 数量 城镇人口 城镇名称 数量 城镇人口 城镇名称 >50万人 1 68-73 吉安中心城(其中敦厚15-18万))

20-50万人 1 32.53 吉安中心城(吉州、青原)1 50-52 吉安中心城(其中敦厚10万)2 40-43 泰和、吉水

15-20万人 2 30-32 泰和、吉水 5 78-82 新干、永丰、永新、遂川、安福 10-15万人 2 22.50 泰和、吉水 3 32-33

新干、永丰、永新 0

5-10万人 7 49.87 新干、永丰、遂州、吉安、永新、万安、安福 3 26-28 遂川、安福万安 3 18-20 井冈山、万安峡江

2-5万人 2 5.07 峡江、井冈山(包括茨坪、夏坪)4 12-14 井冈山、峡江龙市、巴邱 3 9-10 龙市、巴邱、八都

1-2万人 4 7.06 巴邱、龙市、浒坑、洲湖 6 8-9 八都、七琴、浒坑、藤田、洲湖等 16 18-20 永阳、万福、固江、阜田、白沙、禾市、螺溪、马市、七琴、藤田、浒坑、洲湖、雩田、值夏等 <1万人 96 29.80 八都、藤田、文竹、值夏等 约80 26-27 固江、盘谷等 约70 22-25 固江、盘谷等

∑ 112 146.83 100 184-194 100 255-265

注:规划中心城指吉州、青原城区和吉安县敦厚城区。第十三条 职能结构规划

江西省吉安市域城镇职能规划表

名称 城

性 质 城市职能建设重点

吉安市 赣中南中心城市和旅游、商贸服务中心,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积极培育发展电子、食品、医药产业;以市场建设为重点,大力发展商贸业;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快速、便捷的交通网络和赣中南物流中心;发挥名城优势,弘扬庐陵文化,创建滨江生态城;突出井冈山门户功能,建成现代旅游服务中心;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物流、人才流、信息流、能源流和金融流优势,提高城市服务功能,增强凝聚力和辐射力。

吉安县(敦厚)吉安市中心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医药、食品、高新技术和物流为主的产业基地。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积极主动融入中心城区,加速推进工业化进程;以建设园林城市为目标,全面提高城市质量和管理水平。

泰和 吉泰盆地的副中心城市和重要的交通枢纽,以食品加工、水泥生产为特色的工业城市。强化龙头企业建设,大力发展绿色食品加工业和建材业制造业等;充分发挥井冈山旅游集散地功能,促进“大井冈山”,旅游业发展;完善社会服务设施,加大教育投入,加强金融、保险、商业等服务业发展,强化大吉安的副中心作用。

井冈山 全国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和生态旅游城市。

绿化城市环境,提高城市品质,弘扬井冈精神,建设融革命传统教育、度假休闲为一体的旅游、会务中心;着力培养食品加工、旅游工艺品制造业,发展旅游相关产品的深度加工;完善配套服务功能,提高综合接待能力;完善景区及对外交通网络,繁荣第三产业,发挥旅游服务中心作用。

吉水

中心城市群的北部门户,工贸型的滨江生态城。

优化产业结构,壮大提升食品、轻工、林化等支柱产业;大力发展信息、咨询、教育、卫生保健等现代服务业;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注重滨江绿化建设,提升吉水城市综合功能。

新干 以盐业、机电工业为基础,以青铜王国和红桔之乡著称的滨江花园城市。

发挥邻近南昌和新余的区位优势,加速推进工业化进程,重点培植食品、药材、建材玻璃、盐和盐化工等支柱产业,并逐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强市场网络建设,繁荣商贸流通业,重点发展以商墓文物为主的旅游业;提高城市竞争力,美化环境,建造滨江花园城市。

峡江 以玉笥山为品牌,以赣江风貌、田园风光为特色的生态休闲城市和赣江水利枢纽。提升工业整体素质,重点发展食品、药化、建材和现代物流业;以玉笥山生态旅游为龙头,弘扬地方文化,加快繁荣第三产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加快发展的环境基础。

永丰

以绿色食品和制药为特色的历史文化丰富的园林城市。

加快发展制药、食品、林化等支柱产业,扩大市场份额;弘扬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加快发展科技教育事业,促进信息化进程;美化城市环境,建设园林城市。

遂川 以发展加工工业为主导,以商贸流通和红色旅游服务为重点的生态城市。以企业集团为龙头,大力发展建材、食品、医药、家具及羽绒服装业;利用边际优势,发展商贸流通,积极培育旅游业和现代服务业;美化城市环境,建设园林生态城。

万安 赣江水利枢纽、能源基地和山水旅游城市。

做强水电、水产品、机械和化工等优势行业;以市场化和社会化为方向,发展旅游、信息、中介、社区服务等新兴行业;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绿化城市环境,构建山水旅游城。

安福 以农林产品加工为主的工贸城市和武功山旅游服务中心。

优化产业结构,建设食品、医药、化工、建材、矿产五大工业体系;依托武功山和孔庙等旅游资源,融入“井冈”旅游圈,并为吉安西部的旅游开发做好后勤服务;加快第三产业发展,深化教育和科技体制改革,实现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变。

永新 赣湘边境红色底蕴深厚的工贸型生态旅游城市。

壮大药化、机电、电子、建材、化工、食品、旅游、陶瓷等优势工业;发展红色旅游,加快专业市场建设,大力开拓信息、咨询等现代服务业;完善基础设施,优化环境,建设生态旅游城。

砻市 以陶瓷生产为主的旅游城、井冈景区北部的服务中心。

巴邱 赣江水利枢纽和生态旅游城。

第十四条 空间结构规划

以空间布局规划为纽带,实施城镇化战略意图,增强城镇化与工业化的互动机制。以产业空间布局为基础组织城镇空间结构,以城镇空间规划引导经济要素的合理配置和经济运行环境的全面改善。构筑“三心”(中心城区、泰和、井冈山)和“一带”(京九沿线城镇发展带)点轴聚合发展总体空间格局,整体形成“一核带双极、主轴贯南北、次轴振两翼”的“蝶形”城镇主体架构。

第四节 市域交通规划 第十五条 铁路网络规划 以京九铁路为“一纵”,以泰井铁路及其东西延伸线——吉(安)衡(阳)、吉(安)南(丰)铁路为“一横”和分文铁路为支线,构筑以京九铁路为主骨架、“一纵一横一支线”的网络布局,确立赣中南铁路枢纽地位。完成京九铁路既有线路电气化改造。

第十六条 公路网络规划

以南北向的大(庆)广(州)高速、樟(树)吉(安)高速公路和东西向的泉(州)南(宁)高速、泰(和)井(冈山)高速和吉(安)东(馆)高速公路形成“两纵三横”高速公路骨架,建设中心城区环城高速公路,成为全省高速公路的重要枢纽。配套建设高速公路出口通道,形成东西南北七个出口,均由高速公路与外部区域保持快速联系。围绕高速公路骨架,构筑由国道、省道和绕城高速公路构成的“四纵三横加二环”的市域内部公路干道网络。提升公路等级,提高公路通达范围。形成以高速公路为主骨架,国、省道为主干线,县乡道为支线,干支相连,城乡通达,快捷便利的公路网络。县(市)城区半小时路程上高速,中心城区1小时到达全市域范围内的主要城镇。规划期末中心城区一环为快速路,105国道新干——泰和段和吉安——宜春公路按一级公路标准改造建设,国道、“四纵三横”公路主干道及连接线、其它主要旅游公路按二级以上公路标准改造建设,县、乡公路按三级油路标准进行完善建设,农村公路网基本达四级公路标准。

第十七条 内河航运网络规划

对赣江航道吉安段进行综合整治,建设峡江水利枢纽、石虎塘航电枢纽、井冈山水利枢纽,对禾水河、泸水河、乌江、孤江、遂川江五大河流进行疏浚整治。重点建设吉安港集装箱码头、吉安港石溪头货运码头、峡江港王家村货运码头、新干港河西综合码头、万安湖旅游码头。

第十八条 航空规划

按4C级标准完善井冈山机场改造升级,新建厦坪直升机场。第五节 市域重大基础设施规划 第十九条 电力规划

开工建设井冈山电厂Ⅱ期和万安水电站5#机组。兴建峡江水利枢纽、桐木堑水利枢纽、永丰水利枢纽、龙王庙水利枢纽、井冈山水利枢纽、石虎圹航电枢纽、东谷水电站,将吉安建成江西省主要的电力生产基地之一。在有条件县、市发展小水电,实施水电农村电气化的建设。

加强电网建设。形成以500kV与江西电网相联络,以220kV为主网架的网络。规划近期建设500kV区域中心变电所1座。远期吉安供电区内每个县、市有一座以上220kV变电站,配套建设220kV送配线路。

第二十条 通讯规划

加快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体系、信息标准体系、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努力形成标准统一、资源共享、安全有效的机制,实现信息高速互联互通。

(一)邮政:形成科学、合理、快速、高效的物质流通网络,构建迅速、准确、安全、方便的邮政通信体系。全面推进城镇住宅楼房通邮工作。

(二)电信:加快市域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信息网络运行速度,扫除电信覆盖盲区。积极发展计算机局域网、宽带网建设,并与国际英特网互联,逐步建立全球范围内信息共享和查询的高速信息网络。

(三)广播电视:全市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100%。完善光缆和微波传输网建设,市广播电视中心的节目可通过光缆和微波传送到每个乡镇和村。全市有线电视网与全省联网,并且能同internet及其它网络互通,形成大容量、宽频带、数字化的广播电视节目的综合数据信息双向传输的宽带网。

第二十一条 给水规划

建立有效的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体系,基本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保证饮用水安全。加强水利设施建设,增加工程供水能力,以满足各行业用水需求。开展农村饮水安全及节水型社会建设。

第二十二条 排水规划

重点城镇应逐步完善城镇的排水系统,由雨污合流过渡到雨污分流,规划期末应建设城镇污水处理站。一般建制镇和乡集镇可实施雨污合流制。

第六节 综合防灾体系规划 第二十三条 防洪排涝

完善赣江流域防洪体系,进一步提高防洪除涝能力,重点加固赣江大堤,使赣江干流重要堤防能安全防御类似1962年型的特大洪水。中心城区防洪标准近期50年一遇、远期100年一遇。中心城区排涝标准按十年一遇一日暴雨一日排出设防。禾水河、孤河、遂川江、乌江、泸水等主要支流的堤防工程基本达到20年一遇以上的防洪标准。建立现代化的洪水预警预报、洪水调度、防汛抗旱系统。完成万安水利枢纽按100米运作的后续工作,建设峡江、井冈山、桐木堑、永丰水利枢纽和石虎圹航电枢纽。

第二十四条 消防规划

加强各级城镇消防规划的编制,坚持贯彻以预防为主的方针,提高全社会的消防意识,增强抗御火灾的能力,以适应保障安全的需要。县城以上城镇按责任区4-7平方公里/座的标准建设消防站;建制镇应建立消防站。进行消防通道、通信、设施的建设。

第二十五条 人防规划

认真贯彻“长期准备、重点建设、平战结合”的人民防空建设方针,立足适应打赢高技术局部战争和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积极探索人民防空建设的新路子;加强人防工程建设力度,扩大人防工程建设规模,逐步缩小与人防工程实际需求的差距,形成以指挥工程为核心、人员掩蔽工程为主体、医疗救护工程和防空专业队工程等专用工程相配套的较为完善的人防工程防护体系,提高在高技术局部战争条件下城市人民防空能力。达到能应付现代战争及重大灾害事故,有效保护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目的。

第二十六条 地质防灾

坚持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对可能发生滑坡崩塌的主要地段全面规划、突出重点。防治目标是减少人员伤亡,避免经济损失,提高预报成功率,促进地质环境和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第七节 开发管制

第二十七条 城乡土地利用

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各类用地严格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配置。耕地总量实现动态平衡,土地资源保护和开发取得明显成效,土地生产力和综合效益大大提高,对农副产品的需求得到保证,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显著提高;森林覆盖率稳定在66%以上,生态环境进入良性循环;实现耕地总量和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双向控制达标,达到建设和谐、平安社会,人居环境安全、舒适、优美的要求。

科学规划城镇居民点用地,逐步降低城镇人均用地标准。2010年和2020年,除井冈山市区外,中心城区和所有县城人均用地均应降至100平方米以内,其它城镇人均用地均应有显著控制和减少。

第二十八条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进一步做好名城、名镇(村)、历史保护街区、文化遗址和文物保护单位等历史文化遗产的资源调查、申报和保护工作,充分发挥行政部门对其保护、监督职能。经批准的各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要认真编制保护规划,划定历史文化保护区、文物保护单位和重要的地下文物埋藏区的范围、建设控制地带,确定保护重点和保护措施,在保护区内严格禁止与历史文化遗存保护无关的各种工程建设。所有涉及历史文化遗存保护的建设项目严格按国家的法定程序进行规划、论证和报批。

第二十九条 区域空间开发管治

依据空间管治强度划分为三类区域:

(一)严格保护区:对基本农田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水源地、生态脆弱区实行严格保护,严禁与保护无关的各类建设;

(二)控制开发地区:主要包括风景名胜区、生态功能保护区、森林公园等,其核心区和缓冲区不得从事开发活动。核心区和缓冲区以外的参观游览区在保护前提下经批准可进行合理适度建设;

(三)规划引导和调控地区,主要包括城市规划区、农村居民点、和通道地带等,其建设与开发建设必须符合相关政策、法律、法规和符合相应技术规范要求。

第三十条 环境保护

以提高区域环境质量为目标,逐步削减和控制工业和生活污染。实现城填环境清洁优美、生态良性循环,与人民生活初步富裕的现代文明相适应的环境目标。

大气环境质量符合国家二级标准,主要水系环境质量控制在国家II到Ⅲ类水标准(其中各县市城镇饮用水及峡江、吉安市珍贵鱼类繁殖保护区水质达Ⅱ类水标准)。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控制在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各适用区域相应标准内。中心城区空气环境质量达到二级标准,井冈山市达到一级标准。

第三十一条 生态建设

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保证生态功能区用地需求。切实保护具有重要生态功能的林地,加快矿山的环境治理和土地复垦。全面整治水土流失,实施封山育林措施,开展流域治理,减少水土流失,坡度在25度以上的耕地全部退耕还林还草。新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县(区)。建立西阳山自然保护区在内的12处自然保护区、10个森林公园,总面积为190万亩。进一步加强井冈山、武功山等风景名胜区保护建设。

第四章 规划区城乡统筹发展规划

第三十二条 规划区主要城镇职能、规模

根据城乡发展条件,结合乡镇合并,将近郊区内的8个乡镇规划为市镇,并划分为河西片区市镇组群、河东片区市镇组群和河南片区市镇组群。

(一)河西片区市镇组群

该组群位于河西片区,包括兴桥、樟山、长塘、曲濑4个市镇。规划该组群承接部分无污染城市工业的协作配套生产,积极发展无公害蔬菜产业、林果等农副产品加工业、旅游观光及相关服务业、生态农业等。规划市镇人口共约6.1万人,建设用地共约7.3平方公里。

(二)河东片区市镇组群 该组群位于河东片区,包括值夏、天玉、富滩市镇。规划该组群充分利用当地农林资源,发挥资源优势,积极发展农林产品加工业、蔬菜种植和养殖业。规划市镇人口约2万人,建设用地约2.4平方公里。

(三)河南片区市镇组群

该组群位于河南片区,包括横江市镇(凤凰、永和均被纳入中心城区)。规划依托交通优势,积极发展物流仓储、集贸业、粮油等农副产品加工业以及都市农业,成为物资集散交流基地。规划市镇人口约2.2万人,建设用地约2.6平方公里。

第三十三条 规划区新农村发展原则

农村居民点建设要走集中、集约的发展道路。加快推进农村居民点归并,将村庄人口集中至中心村和较大村庄。

城中村、园中村、近郊村按城市社区标准规划建设。其他的农村居民点建设要走集中、集约的发展道路,归并散户散村,完善村庄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配套,改善农村居民生活条件。

第三十四条 规划区重要基础设施建设

(一)城乡基础设施(1)给水

规划区给水厂规划

水厂选址 水厂数量 总供水规模 服务范围

吉安城区 4 38.00万m3/d 中心城区、天玉、曲濑 樟山 1 1.50万m3/d 樟山、长塘 兴桥 1 1.0万m3/d 兴桥

值夏 1 0.50万m3/d 值夏、富滩

凤凰 1 0.9万m3/d 横江、凤凰、永和(2)排水

规划区污水厂规划

污水厂选址 水厂数量 总供水规模 服务范围 吉安城区 3 32.00万m3/d 中心城区、天玉 樟山 1 1.20万m3/d 樟山、长塘、曲濑 1 1.5万m3/d 曲濑、兴桥、横江(3)电源

近期建设500kV中心变电所1座,选址河南片区敦厚镇路下,装机2×50MW。设500kV电力线6回。

(4)垃圾处理厂

2010年前完善樟山垃圾处理场的配套设施;新建一处粪便无害化处理场;继续完成樟山医疗废弃物处理中心。2010年后完成现樟山垃圾处理场的封场工作;在河西片区远离中心城区、远离赣江的尧塘新建一处垃圾处理场。规划在河东片区市郊社山建一处垃圾处理场;在河南片区距城区17公里处的梅塘乡裴家村新建一处垃圾处理场。

(二)社会服务设施统筹

完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改善农村交通状况,开通新的公交线路,修建候车亭;增加农村文化事业投入;深入开展便民服务项目建设;新增连锁便民店,发展农资连锁店。

第三十五条 规划区空间管制策略

(一)禁建区

禁建区包括基本农田保护区,水源保护区、山体水体保护区、自然和人文保护区的核心区、峡江水利水电枢纽工程库区淹没区以及地质灾害易发区。

基本农田保护区分布在城市近郊区。

水源保护区包括地表水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根据《江西省环境污染防治条例》,其范围为市自来水厂取水点上游1000米至下游100米的赣江、禾河水域,沿取水点一侧的滩地以及迎水面堤脚向背水面延伸100米的陆域。

山体水体保护区包括老虎坑水库、稠塘湖水库、禾河等河湖湿地及其周围防护区域,以及天玉山、真君山、天华山、西垅山、螺子山等自然山体。

自然和人文景观保护区有青原山自然保护区、钓源古村保护区、吉州窑遗址保护区、娑罗山自然保护区、渼陂古村自然保护区。其核心区域为禁建区。

地质灾害易发区分布在河西片区的易家——螺子山山脚,河南片区的渡头一带,以及河东片区的平湖一带、草坪桥——毛家,规划建议将其纳入禁止建设区。

该区域除进行农村居民点建设和保护需要直接相关建设外,禁止一切与城市建设相关的活动的开展,并严禁破坏景观与自然资源,保护耕地,禁止耕地转为非耕地,禁止侵占基本农田进行农村居民点建设。

(二)限建区

限建区包括一般农田用地区,自然和人文景观保护区的控制区,重要生态廊道区以及地质灾害评估报告中划定的灾害较易发区等。

一般农田用地区包括中、低产田、零星农田菜地等。

自然和人文景观保护区的控制区包括渼陂古村自然保护区、青原山自然保护区、钓源古村保护区、吉州窑遗址保护区、娑罗山自然保护区的控制区。

重要生态廊道区包括中心城区各组团之间的绿色隔离地区、沿主要河道两侧区域形成的绿化通廊地区等。

地质灾害较易发区有真君山——杉竹山,天华山——禾埠新村,神岗山,墨江头,周家岭——肖龙岗,永和镇的锦湖村、蔡家村,规划建议将其纳入限制建设区。

该区域除进行必要的农村居民点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外,限制其他与城市建设相关的活动的开展。保护耕地,严格控制耕地转为非耕地,因建设需求确需占用耕地的,必须经过法定程序严格审批,经批准后方可实行。控制农村居民点规模,禁止侵占基本农田进行建设。

(三)适建区

适建区为高程50.5米-90米,坡度15°以下的地区,且经过综合用地条件评定的适宜城市建设的区域。

在该区域内,因城市建设发展需求,涉及将农田地转化为建设用地的,必须经过法定程序严格审批批准后方可实行;该区域内的农村居民点,原则上不再扩大其规模,应对其进行合理引导,促进其向城区集中。

第五章 城市性质与规模 第三十六条 城市性质

赣中地区的中心城市,井冈山红色旅游之都,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第三十七条 城市人口规模

规划预测2010年吉安市中心城区人口为53万人,2020年吉安市中心城区人口为73万人。

第三十八条 中心城区建设用地规模

规划预测2010年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为52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指标为98平方米/人;2020年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为76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指标为104平方米/人。

第六章 城市空间发展策略

第三十九条 城市空间拓展与整合策略

①实现城区对接,提高主城区的中心地位; ②通过新区建设带动老城改造;

③工业园区建设应突出特色,提升产业结构。第四十条 城市发展方向

综合考虑到吉安市中心城区三大片区联动和紧凑发展的基本要求,规划期内可选择的城市发展方向有:

①河西片区向南发展至新村、宋家、神岗山;向西发展至路口、庙背、普塘、罗家坊;向北发展至曲沙。

②河东片区铁路以西地带适当向南北方向扩展,北至沙芜,南至老虎坑水库;铁路以东部分向南发展至横江,向东发展至菱塘、大塘、浒岗、云江,向北发展至临江。

③河南片区向西发展至罗家、塖上、对门、店下;适当向南发展至社前、连山、梨塘。另外将京九铁路以东与西陇山以南的用地作为远景城市发展方向。

第四十一条 城市空间基本格局

赣江、禾河在中心城区交汇,将整个城区自然划分为三大片区:河西片区(吉州区),河东片区(青原区),河南片区(吉安县敦厚镇及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各个片区内部又被河流、绿地、主干道、过境公路等分隔为若干组团。整个城区呈现“一城三片,两水三岸,多中心多组团”的城市空间格局。

①河西片区:集中心城区文化、娱乐中心,行政中心,商业金融服务中心为一体的综合型片区;

②河东片区:集旅游休闲、教育科研、商业贸易以及生态居住为一体的,具有滨江特色的新型片区;

③河南片区:工业及生产服务型片区。第四十二条 城市布局结构

本轮规划延续上轮规划中的城市布局结构,采用“双环、方格路网、多中心多组团、轴线串接”的城市布局形式。

第七章 中心城区用地布局规划 第一节 居住用地与住房建设规划 第四十三条 居住用地规划原则 ①居住空间整体协调发展的原则;

②强调土地资源的节约、集约、高效利用,旧区改造与新区发展并重的原则; ③适度发展居住、服务、就业一体化社区的原则; ④倡导混合住区的原则;

⑤规划政策引导与市场行为相结合的弹性互动发展原则。第四十四条 居住用地规划目标 在保证城市性质、职能得以实施和发展的前提下,通过对城市整体居住空间的统一规划,达到规划、政策、管理和房地产市场的协调一致,努力把吉安建设成为人民安居乐业、综合设施完善、环境优美、适宜居住的城市。第四十五条 居住用地布局 规划形成七个居住片区: ①城北居住片区

新建居住、公共设施一体化的城北居住片区。居住用地275公顷,人口规模为9万人。②中心居住片区

调整、优化中心居住空间环境,配套市政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公共绿地。居住用地400公顷,人口规模为14万人。

③后河居住片区

注重后河自然环境与景观风貌的保护,打造景观环境优美的后河居住片区。居住用地390公顷,人口规模为13.5万人。

④城东居住片区

新建居住、公共设施一体化的城东居住片区。居住用地300公顷,人口规模为11万人。⑤滨江居住片区

注重后河自然环境与景观风貌的保护,打造景观环境优美的后河居住片区。居住用地290公顷,人口规模为10万人。

⑥敦厚居住片区

在现状吉安县县城周边建设敦厚居住片区。居住用地330公顷,人口规模为12万人 ⑦高新技术产业园居住片区

在高新技术产业园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园居住片区。居住用地100公顷,人口规模为3.5万人。

第四十六条 居住用地指标 至2020年,中心城区居住用地总面积为2088.11公顷,占规划城市建设用地的27.48%,人均居住用地为28.60平方米。

第四十七条 配套中小学 中小学按照标准配置,根据国家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要求,中学的千人用地指标确定为850平方米/千人,小学的千人用地指标确定为650平方米/千人。

规划初级中学按2~3万人设置一所,小学按2~3万人设置一所,初级中学和小学结合居住区布置。

规划保留现状14所中学,并结合具体周边地块适当扩建。规划新建高级中学3所,增加初中4所。

规划保留现状30所小学。规模达到1.5万人以上的新建居住小区必须配套小学,规模未达到的则与临近小区共同设置小学。

第四十八条 住房发展目标

满足全市人民日益增长的住房需求,基本实现城镇人口户均拥有或租住一套住房,解决双特困家庭的住房问题,积极构建和谐社会和节约型社会。

进一步完善以市场为主导、多渠道、多层次的住房供应体系。按照“总量控制、区域平衡”的总体要求,坚持以满足不同收入层次住房需求为导向,有针对性地加强对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实现住房供求总量基本平衡、结构基本合理、价格基本稳定,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协调、稳定发展,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第四十九条 住房发展政策

(一)尽快建立完善的住房保障体系。建立实物与货币保障相结合,多层次的住房保障体系,完善以廉租房、经济适用房为主的两级政府保障性供应体系(住房保障体系由公积金制度、廉租住房、租赁型和销售型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定销商品房和其它动迁房、集宿房等政策保障性住房组成)。

(二)调整住房供应结构,加大中小户型、中低价格住房供应,合理引导资源节约型住房消费和建设模式;重点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适当发展中高档住宅,重视老年人居住建筑的建设。新审批、新开工的商品住房建设中,套型建筑面积90平方米以下住房(含经济适用住房)面积所占比重应达到开发建设总建筑面积的70%以上。

(三)合理布局住房区位,有限保证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含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政府的土地供应,其供应量应不低于居住用地供应总量的70%。在大型居住区的建设中,将商品房及经济适用房、拆迁安置房、廉租房混合安排,让不同收入的市民都能享受到同样的配套设施。

(四)完善并适当超前布置居住区配套设施,加强居住区环境建设。将住房发展与城市中心服务体系、交通体系、绿地系统发展相结合,建设健康、方便、优美的居住社区:充分考虑文化、地理背景,继承和发扬吉安特色的居住文化。

(五)全面推进住房质量提升和住宅产业化。强化保温节能监管,实现节能、节水、节材和节地,注重中小套型住宅设计研究,全面提高住房的安全性能、适用性能、环境性能和经济性能。

第五十条 住房需求保底总量

2007—2010年中心城区需增加住房面积约267万平方米;2011—2020年中心城区需增加住房面积约787万平方米。

第二节 公共服务设施用地规划 第五十一条 配置标准 公共服务设施标准一览表

类别 项目 一般规模(平方米/处)服务规模(万人/处)设置区域 备注 建筑面积 用地面积 市级 区级

医疗 1.市级/专科医院 20000 32000 20—50 ● ○ 400床 2.区级医院 15000 24000 20—30 ● 300床

文娱 3.文化中心 2000—2400 4000-6000 8—10 ●

4.青少年活动中心 1000—1500 1000-2000 8—10 ●

5.图书馆 1000 1500 6—10 ● 小型 6.电影馆 450—1000 5 ● 300—500座

体育 7.运动场 50000—100000 15—20 ● ● 含练习场 8.体育馆 10000—20000 15—20 ● ●

9.游泳池 2000—3000 4—5 ●

商贸 10.大型超市连锁店 >5000 3—5 ● ●

11.百货商场 3000—5000 2—3 ● ●

12.酒店 >5000 ● ●

13.综合市场 3000—5000 3—5 ● 工业区宜设 注:●为必须设置项目;○为可能设置项目 第五十二条 行政办公用地

规划在河西片区后河组团内布局新的市级行政办公用地,原有市级行政办公用地可置换为其他用地。

河西片片区级行政中心布局在城北组团的吉阳大道与金庐大道交叉处。河东片片区级行政中心布局在赣江大道与青原大道交叉处。

河南片片区级行政中心由现状庐陵大道两侧的行政办公用地组成。

规划行政办公用地196.43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2.58%,人均2.69平方米。第五十三条 商业金融用地

(一)商业金融服务设施

规划按市级中心——片区级中心——组团级中心三级配套商业金融服务设施。

(1)规划将市级商贸金融服务中心布局在河西片区中心组团内阳明路一带,北到韶山路,南到中山路,东到沿江路,西到长岗路。在原街道格局的基础上,优化其步行系统,形成集购物、文化娱乐、休闲观光于一体,配套餐饮、金融、邮电等行业,建立功能完善的商业街区。

(2)规划在河西片区后河组团内新建市级商贸金融服务副中心,结合后河组团的建设,形成以商贸服务、商务办公为主,配套餐饮、娱乐等的市级商贸金融服务副中心。

(3)规划将片区级商贸金融服务中心分别布置在: ①河西片区中心组团内吉州大道两侧; ②河东片区滨江组团内赣江大道沿线;

③河南片区敦厚组团内庐陵大道西段与井冈山大道沿线,在现状商贸金融服务设施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完善该中心的商贸设施布局。

此外,在各个组团内部分别设置组团级的商业服务中心。

(二)市场

吉安市中心城区应根据本身产业优势与工业特点,积极鼓励与支持发展生产资料综合市场,重点发展工业消费品市场,调整、巩固与提高现有农产品市场。

吉安市中心城区生产资料综合市场应设置在交通便利、工业优势集中地带,农贸市场(菜市场)可设置在居住区内或居民集中地,原则上以1000米为服务半径,目标顾客以当地居民为主。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主要设置在城郊结合部和乡镇交通主干道附近。规划农贸市场6处,专业市场4处、综合市场2处。

规划农贸市场一览表

片区 名称 位置 用地面积(公顷)

河西片 水沟前农贸市场 河西片水沟前 1.24 城北农贸市场 河西片城北,真君山以东 5.29 大巷口农贸市场 河西片区大巷口 1.33 新建农产品批发市场 河西片区后河组团赣江大桥下 18.89 河东片 吉安贸易广场 河东片区青原大道416号 12.88 河东商品大世界 位于河东片区青原大道186号 0.6 规划专业市场一览表

片区 名称 位置 用地面积(公顷)

河东片 新建生产资料市场 滨江组团火车站站前广场附近0.4 河西片 阳明西路蔬菜批发市场 河西片区阳明西路 3.13 吉安市蔬菜水产批发市场 河西片区水沟前 0.5 河南片 建材市场、汽车市场 赣江大道与井冈山大道交叉口 17.15 规划综合市场一览表

片区 名称 位置 用地面积(公顷)

河南片 城关集贸市场 河南片区凤凰路 0.6 城东市场 河南片区新华路 1.6

(三)用地指标:规划商业金融及市场用地503.40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6.62%,人均6.90平方米。

第五十四条 文化娱乐用地(1)市级文化娱乐活动中心

在河西片后河组团内规划市级文化娱乐中心,区内建设市图书馆、市博物馆、市展览馆、市科技馆,广电中心等。

(2)片区级文化娱乐活动中心

河东片区文化中心位于公略路以南的地块内;河南片区文化中心位于庐陵广场周边;河西片区文化中心位于城北组团内的河西片区行政中心附近。

(3)组团级文化娱乐活动中心

结合各组团商业服务中心的建设,设置必要的文化娱乐设施,主要内容有文化站馆、图书室、俱乐部、歌舞厅和影剧院等娱乐场所,以满足组团内居民的文化娱乐和文化活动要求。

(4)用地指标:规划文化娱乐用地84.43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1.11%,人均1.16平方米。

第五十五条 体育用地(1)市级体育中心

规划在河东片区滨江组团内公略路与滨江大道交叉口东南地块内新建大型体育场馆,作为市级体育中心。

(2)区级体育中心

规划在河西片区后河组团内新建一座体育场馆,作为河西片区片区级体育活动中心。规划在河东片区滨江组团内新建一座片区级体育活动中心,包括标准体育馆、体育场和标准游泳池等设施。

规划加快河南片区敦厚组团内庐陵体育中心的建设,将其作为河南片区片区级体育中心服务。

(3)组团级体育中心

新建居住区和居住小区内均应按国家有关标准设置小型运动场地,形成合理的体育设施系统。同时,在旧城区改造过程中,结合土地使用的调整,建设必要的体育活动场地和设施。另外各组团可通过对各单位内部的体育设施和场地适当修整后向社会开放的方法完善体育设施。

(4)用地指标:规划体育用地56.21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0.74%,人均0.77平方米。第五十六条 医疗卫生用地

规划采用“市-区-社区”三级规模均衡设置的原则,各级医院的配置均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进行,形成覆盖全市、分工有序的医疗卫生保健网络。

(1)市级综合医院

规划完善市人民医院、市一医院、市二医院等市级综合医院的医疗设施。(2)市级专业性医院 除进一步完善市、县妇幼保健院和中医院的医疗设施以外,规划在吉州大道西侧新建市级急救中心。

(3)片区级综合医院

在河西片区后河组团内增设一所区级的综合性医院;在河东片城东组团设置一所区级综合性医院;河南片区保留原县医院作为片区级的综合性医院,同时在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内增设一所片区级的综合性医院。

(4)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加强疾病控制与卫生监督,增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站等机构,依托吉安医学院,培训和培养更多的医务工作者,提高城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5)用地指标:规划医疗卫生用地62.65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0.85%,人均0.86平方米。

第五十七条 教育科研用地

规划采用分级布置方式规划科研教育设施用地。(1)市级科研教育中心

规划依托井冈山大学建立集中的科研教育基地。(2)区级科研教育中心

在各个片区内部均集中布置一定规模的科研教育用地。

(3)用地指标:规划教育科研用地318.16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4.19%,人均4.36平方米。

第五十八条 社会福利设施(1)社会福利设施用地规划 规划在河西片区中心组团,吉福路以北建立市社会福利中心;规划保留并扩建河南片区原有的吉安县福利院;规划在河东片区新建一所社会福利院,位于滨江组团内。

(2)宗教设施用地规划

保留现有宗教设施用地,并完善现有宗教设施。第三节 工业仓储用地规划 第五十九条 工业用地规划原则 ①协调发展,注重效率原则 ②适度集中,有序发展原则

③注重生态环境,确保环境质量原则 ④与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原则 第六十条 工业用地规划

规划中心城区内工业集中布置于四大工业园区:吉州工业园区、河东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吉安工业园区、吉安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对现状零散分布的工业,应通过调整迁往集中的工业园区;一时难以搬迁的大型企业要加强环境建设。

四大工业园区应统筹发展,按“异地办厂、各自纳税”的思路进行整合。吉州工业园区内工业性质较为综合,重点以电子信息、机械制造业为主,兼顾纺织服装业、食品业的发展。河东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规划以机械工业为主,适宜大企业布局,以综合性工业区为发展目标。吉安工业园区:规划其中工业性质以食品、电子等一、二类工业为主。吉安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重点发展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广、环境污染少的生物制药、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

其中吉州工业园区与河东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位于城市主导风向上风向,不宜布局大气污染类企业;吉安工业园区与吉安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位于城市水源上游,严禁布局水污染严重的企业。

规划工业用地1816.24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23.90%,人均24.88平方米。第六十一条 仓储用地规划

仓储用地布局应与城市的对外交通建设相联系,便于货物的储运、中转和流通;集中布置仓储用地,对石油、易燃易爆的化学品等,应根据安全防护的要求,设立专门的危险品仓库,确保城市安全。

规划仓储用地109.99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1.45%,人均1.51平方米。

第四节 规划建设用地平衡表 城市建设用地平衡表

序号 用地代号 用地名称 面积(万平方米)占城市建设用地(%)人均用地面积(平方米)

现状 规划 现状 规划 现状 规划 R 居住用地 1196.07 2088.11 28.65 27.48 27.9 28.60 2 C 公共设施用地 681.2 1232.22 16.32 16.21 15.89 16.88 其中 行政办公用地 171.43 196.43 4.11 2.58 4 2.69 商业金融业用地 202.38 503.40 4.85 6.62 4.72 6.90 文化娱乐用地 9.3 84.43 0.22 1.11 0.22 1.16 体育用地 12.3 56.21 0.29 0.74 0.29 0.77 医疗卫生用地 31.72 62.65 0.76 0.85 0.74 0.86 教育科研用地 247.21 318.16 5.92 4.19 5.77 4.36 文物古迹用地 3.43 4.36 0.08 0.06 0.08 0.06 其他用地 3.43 6.68 0.08 0.09 0.08 0.09 3 M 工业用地 1163.92 1816.24 27.88 23.90 27.15 24.88 4 W 仓储用地 67.73 109.99 1.62 1.45 1.58 1.51 5 T 对外交通用地 63.88 202.97 1.53 2.67 1.49 2.78 6 S 道路广场用地 622.9 955.36 14.92 12.57 14.53 13.08 7 U 市政公用设施用地 233.64 254.49 5.6 3.35 5.45 3.48 8 G 绿地 127.32 915.20 3.05 12.04 2.97 12.52 其中:公共绿地 108.89 761.65 2.61 10.02 2.54 10.42 9 D 特殊用地 18.43 25.32 0.44 0.33 0.43 0.35 合计 城市建设用地 4175 7600 100 100 97.40 104.00 备注:2006年中心城区现状人口为42.87万人

2020年规划城市人口规模为73万人 城市总体规划用地汇总表

序号 类别名称 面积(万平方米)占城市总体规划用地比例(%)1 城市总体规划用地 87900 100 2 城市建设用地 7600 8.6 3 水域和其他用地 80300 91.4 其中 水域 5075 5.8 耕地 39000 44.4 园地 5172 5.9 林地 21469 24.4 牧草地 2617 3 村镇建设用地 4612 5.2 弃置地 1099 1.3 露天矿用地 1256 1.4

第八章 中心城区空间管制规划 第六十二条 中心城区空间增长边界

空间增长边界东起青原区的田心、平湖、浒岗、吉安县永和镇的南安、龙山、彭家塘、永安;西至吉州区的淇塘、大塘、新民、罗塘、罗家坊、大巷、瓦桥、彭家坊、吉安县敦厚镇的竹山、南街;北起吉州区的大江边、青原区的临江,南至吉安县社前、连山、梨塘。总面积约240平方公里左右,其中包括了大量的江湖、山体等非城市建设用地。

第六十三条 中心城区空间管制

中心城区空间管制划分为禁止建设区、限制建设区、适宜建设区进行空间管制:

(一)禁建区

禁建区主要包括中心城区内的基本农田区,赣江、禾河的水源保护区,老虎坑水库、稠塘湖水库、禾河等河湖湿地,真君山、天华山、螺子山自然山体,吉州窑遗址核心保护区,河西片区的易家——螺子山山脚、河南片区的渡头一带、河东片区的平湖一带、草坪桥——毛家地质灾害易发区等。

(二)限建区

限建区主要包括一般农田用地区,吉州窑遗址保护控制区,中心城区各组团之间的绿色隔离地区、沿主要河道两侧区域形成的绿化通廊地区,真君山——杉竹山、天华山——禾埠新村、神岗山、墨江头、周家岭——肖龙岗、永和镇的锦湖村、蔡家村质灾害较易发区等。

(三)适建区

适建区为高程50.5米-90米,坡度15°以下的地区,且经过综合用地条件评定的适宜城市建设的区域。

第六十四条 中心城区空间管制措施 禁建区:该区域除进行必要的农村居民点建设和保护需要直接相关建设外,禁止一切与城市建设相关的活动的开展,并严禁破坏景观与自然资源,保护耕地,禁止耕地转为非耕地,禁止侵占基本农田进行农村居民点建设。

限建区:该区域除进行必要的农村居民点建设、城市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外,限制其他与城市建设相关的活动的开展。保护耕地,控制耕地转为非耕地,因建设需求确需占用耕地的,必须经过法定程序严格审批,经批准后方可实行。控制农村居民点规模,禁止侵占基本农田进行建设。

适建区:在该区域内,因城市建设发展需求,涉及将农田地转化为建设用地的,必须经过法定程序严格审批批准后方可实行;该区域内的农村居民点,原则上不再扩大其规模,应对其进行合理引导,促进其向城市型住区集中。

第六十五条 中心城区村庄建设导则 在城乡统筹、集约用地的指导方针下,依据中心城区的发展需求确定中心城区内需要发展、限制和不再保留的村庄。按照统筹规划、分类引导、分布实施、因地制宜的原则,对需要发展和限制的村庄提出建设控制指标,对不再保留的村庄提出新的规划用途。

第九章 综合交通规划 第一节 对外交通规划

第六十六条 综合交通发展总体战略目标

构筑与城市发展进程相适应的、高效的、一体化和人性化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

(1)运输网络一体化建设:提高对外交通多种交通方式的联运,有效整合对外交通运输网络。

(2)交通与用地布局整体协调发展:以交通走廊引导城市整体发展,以公交优先支撑城市中心区和各片区中心开发,以主干道建设引导新区开发。

(3)道路网规划与建设适度超前:积极完善干道网系统,高度重视支路网建设,合理提高路网密度。

(4)公共交通优先:明确并坚持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的地位,建立多元化公交客运交通结构。

(5)静态交通建设和管理:在旧城改造和新区建设中,加快各类停车场(库)建设。(6)交通管理和交通需求管理:建立现代化的交通观念,建设现代化的交通管理体系。第六十七条 铁路规划(1)京九铁路电气化改造

为了适应国家能源政策的调整以及满足国家环保政策的需要,提高京九铁路的运输能力,规划对京九铁路既有线路进行电气化改造。(2)吉井铁路的建设

吉井铁路位于吉安市西南部,为吉衡铁路的东段,目前正在建设中,其东起京九线上的吉安南站,往西经吉安县、泰和县、永新县至井冈山厦坪,规划建议加快吉井铁路的建设速度。

第六十八条 铁路站场及其设施规划

吉安站:位于河东片区,京九线上现有区段站。规划对其进行相应改造,以满足吉井铁路建成后客、货运输的要求。

吉安南站:位于吉安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东侧,为京九线上中间站。规划对其进行改造,以满足吉井铁路建成后及客、货运输的要求。

第六十九条 航运、水利水电设施及港口建设(1)航道及水利水电设施

根据赣江现状情况和吉安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结合赣粤运河及国家水利电力部门的规划,对赣江航道吉安段进行综合整治。拟对赣江进行渠化,市域范围内规划建设峡江水利水电枢纽工程,建设通航建筑物,回水至青原区河东街杨家谭自然村附近;规划建设石虎塘航电枢纽,回水至泰和枢纽;规划建设泰和水利枢纽,回水至万安大坝。

(2)沿江旅游风光带建设

整治渠化赣江航道,根据赣江沿岸的资源现状,建设一批串珠状的、突出文化个性和形象魅力的沿江重点景区,绿化、美化赣江航道岸坡,加强港口建设,对各渡口统一管理,避免对滨江景观造成伤害。

(3)港口

重点建设吉安港集装箱码头、吉安港石溪头货运码头,使其融入赣江中游港口群,达到全省港口中等偏上水平,使中心城区水运优势得到充分的发挥。

第七十条 对外公路规划(1)高速公路主通道建设

积极加快中心城区对外交通的建设,形成两纵两横的高速公路主通道(两纵为:赣粤、大广高速公路,两横为:泉南高速公路、抚吉高速公路),构建绕城高速公路系统,加强绕城高速与城市内部交通的联系,形成途经青原山——泰和县万合镇——泰和县石山乡——吉安县横江镇——吉州区曲濑、兴桥、长塘、樟山四乡镇——吉水县文峰镇的中心城区绕城高速公路。

近期完成青原山以西——吉安县永和镇——吉安县凤凰镇绕城高速公路,远期将该段绕城高速作为城市外环路。当前,要加强福建泉州至广西南宁高速公路(广昌——萍乡段)和大庆至广州高速公路(武宁——吉安段)的规划建设工作。

(2)公路网络建设

加快中心城区外环路建设,并将105国道改道至青原区以东,经永和大桥过赣江,经吉安县吉安南站站前路与西垅山路相接。

第七十一条 公路客货运站场规划

为适应公路运输和中心城区的发展需要,应加大站场建设,进一步改善旅客的乘车条件和环境。规划拟在河西片区新建规模均为100万人/年站的城南站和城北站(属二级站),改善原站场的交通设施与服务水平。

第二节 道路广场规划 第七十二条 道路网络规划(1)道路等级

城市道路等级可分为城市主干道、城市次干道、支路三级,其中:

城市主干道间距一般在800~1200米之间,红线宽40~70米,其中60~70米宽道路为景观大道。

城市次干道是连接主干道和支路之间的道路,可汇集适量的非机动车,间距一般为600~1000米之间,红线宽25~30米。

规划城市支路红线宽15~22米,主要承担市内短距离交通。(2)道路网布局规划

中心城区城市道路网布局采用“双环、方格路网、轴线串接”的布局形式。①城市环路系统

城市环路系统由城市外环路和内环路构成。城市外环路主要由北环路、西环路、南环路和东环路闭合组成,在城市外围形成一个联系各片区的快速交通干道系统,分流城区机动车交通的压力,并作为过境交通绕城的主要道路。外环路全长60公里,道路红线宽度为26米,为双向六车道,两块板形式。

城市内环路主要由大桥东路——井冈山大桥——大桥西路——井冈山大道——禾埠大桥——井冈山大道——君山大道——吉太路——永和大桥——青原大道闭合组成。内环路全长34.60公里,道路红线宽度为40—70米。

②城市主干道

城市主干道呈方格网路网形式,干道与环线相结合,以适应各片区用地发展格局。河西片区主干道为五纵九横,五纵自西向东依次为兴贤路——天华西路、吉阳大道——天华大道、吉州大道、井冈山大道、沿江大道。九横自北往南依次为发展大道、凤山大道、金庐大道、大桥西路、韶山路、阳明路、吉福路、军民路、吉祥路。

河东片区主干道为三纵七横,三纵自西向东分别为滨江大道、青原大道、梅林大道,七横自北往南分别为通源大道、水运一路、大桥东路、金竹路、公略路、赣江大道、水库路。

河南片区主干道为六纵四横,六纵自西向东依次为白云路、富川路、井冈山大道、创新大道、火炬大道、拓展大道,四横自北向南依次为庐陵大道、君山大道、京九大道、西陇山路。

第七十三条 广场设施规划

规划设游憩集会广场9处:分别为河西片区人民广场(已建)、吉州工业园广场、河南片区庐陵广场(已建)、文天祥广场(文天祥公园以南);后河广场;河东片区滨江广场4处。至2020年,规划游憩集会广场总面积18.5公顷。

规划设交通集散广场1处,为吉安火车站站前广场(已建)以方便旅客集运,占地面积为6.0公顷。

第七十四条 停车场库规划

规划到2020年吉安市公共停车场总面积约为59万平方米,其中机动车公共停车场占85%,约50万平方米。规划机动车公共停车场与城市公共设施、交通设施等车流量集中的地块相结合,按照500米服务半径,总用地面积约35万平方米,约占机动车停车产总面积的70%,其余30%为中小型公共停车场,应根据城市发展需要,结合停车需求与城市道路建设情况,均匀分散布置在城市内部。

规划在中心城区内设置机动车停车场14处,每个停车场所用地1~5公顷不等。第三节 公共交通规划

第七十五条 公共交通发展目标

规划城市中心区线网密度3—4公里/平方公里,城市边缘地区的公共交通线路网的密度达到2—2.5公里/平方公里。规划城市的公交车拥有量达到10标台/万人。规划平均站距为300~500米。规划站点覆盖率为城区站点300米半径覆盖率达到75%,500米半径覆盖率达到95%。

第七十六条 公交站场及设施规划 规划加强城区公交站场建设。设置1个调度中心,3个公交总站。规划设置一个具有综合性功能的调度中心,含车辆调度、培训、车辆修理、清洗、停车、保养等功能,规划设在河西片区军民路与井冈山大道交叉口东北侧。

规划在三个片区各设置一个公交保养场,每个公交总站占地面积约3~4公顷。其主要功能为车辆保养修理、发班调度、一般清洗等,其中:

①河西片区公交总站:对原有公交公司进行拓展和改建。②河东片区公交总站:设在片区东南侧,靠近铁路处。

① 河南片区公交总站:设在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南站路口。规划至2020年,吉安市公交站场总用地面积约为15公顷。

第十章 绿地系统规划

第七十七条 绿地系统规划目标 结合吉安市的自然地理特征,充分保护现有自然山水格局,并以此为绿化体系的核心基础,建立多层次、多功能、网络化的生态绿地体系;建设适宜居住的绿化环境,使城市生态绿地系统与城市人居系统之间具有良好的耦合。

第七十八条 绿地系统规划原则

①因地制宜,显山露水,突出滨水城市特色的原则 ②点、线、面相结合,均衡分布原则

③生态科学与景观艺术相统一、功能多样性原则 ④体现城市历史文化特色的原则 第七十九条 绿地系统规划指标 至2020年,规划绿地面积915.20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12.04%,人均绿地面积12.04平方米/人。其中公共绿地761.65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10.0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0.02平方米/人。

第八十条 绿地系统布局结构 以城市外围山体为系统背景,以禾河、赣江等城市内部水体及其周边带状滨水绿地为联系纽带,以各级公园绿地为核心的点线面相结合的复合式、立体化的结构。

(1)绿环:城市背景绿化山体包括真君山、天华山、螺子山、神岗山、西垅山、青原山六山,形成围绕城市的基本绿化生态环。

(2)绿核:依托现有的螺湖水系、后河、君山水库建立城市绿核——庐陵文化园、环后河绿地、君山公园等各级公园绿地。

(3)绿廊:禾河、赣江作为吉安的重要绿色资源,在改善现有水体的条件下,应加强水体周边的滨水绿地建设,保护城市良好的生态环境。同时利用铁路、高压走廊的防护绿地,形成多条绿色廊道体系。

第八十一条 公共绿地规划(1)公园绿地

规划综合公园共13处,结合城北组团、后河组团的城南新区、滨江组团的建设,新建神岗山公园、梨山公园、龙湖公园等综合性公园。

(2)社区公园

规划结合各个组团内的居住用地,均匀配置一定规模的社区公园。(3)带状公园

规划沿赣江两岸、螺湖水系、后河水系等规划大量的带状公园。(2)街头绿地

①在新区建设和旧城改造中,要求在每一个商业区、居民区、科教区附近建1~2个小游园,满足居民出行500米内,可到达面积不小于1500平方米的街头绿地,新城区不少于3000平方米。

②在交通枢纽,如火车站、码头等处,要求建设面积不小于2000平方米的小游园。③在主要道路交叉口,立交桥、城市入口等处,要求建设供市民游憩及景观较好的街头绿地。

第八十二条 生产绿地规划

规划除了保留并扩建现有苗圃外,利用滨江及铁路两侧防护绿地建设苗圃,并在河南片和河东片分别建立新的园林生产绿地,城区苗木自给率达到80%。

第八十三条 防护绿地规划(1)工业区的卫生隔离绿带

在工业区内部以及工业区与城市其他地区之间的设置宽度50米的卫生防护绿带。(2)水体防护绿地

在城市用地范围内的溢洪道是城市的防护系统。规划在溢洪道两侧设置防护绿地。(3)沿交通干线设置绿化隔离带:

沿城市外环路两侧设40米宽的隔离绿带;

沿吉州大道和井冈山大道两侧设置宽20米的绿带。(4)城市高压走廊的防护绿地

规划宽度为:单回或双回共杆500kV高压走廊宽度60m。单回或双回共杆220kV高压走廊宽度45m。单回或双回共杆110kV高压走廊宽度30m。应以低矮灌木及宿根花卉、草地、地被植物为主,成片状群植。

第八十四条 城郊风景区规划(1)青原山风景区

位于河东片区东部的青原山,规划以净居寺为中心,1.5公里为半径建立重点保护区。在保护区内所有建筑均属保护范畴,除按规划统一建设部分仿古民居及必要的旅游服务设施外,不得建设其它任何设施。位于净居寺西面的阳明书院,对其主体建筑进行修复,拆除周边违章建筑,恢复阳明书院原有规模。

(2)稠塘湖水库风景区

以稠塘湖水库为基础,景观模式以自然生态景观为主,全面保护已有自然植被,配以少量的步行游道和休闲设施,保持该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及维护区域性景观特征。

第十一章 景观风貌规划

第八十五条 景观风貌特色定位

突出滨水城市景观特色,以水岸景观、绿色山体、城市景观轴线为基本骨架组织自然环境和历史人文环境,塑造“两河三岸水蕴青,满城山色绕庐陵”城市景观特色。

第八十六条 景观风貌规划结构

吉安城市景观风貌结构为“一廊、三轴、四区、十点”、一廊:禾河——赣江——后河水系景观廊道;

三轴:以河西片的井冈山大道、河南片的君山大道、河东片的青原路为骨架的城市景观风貌轴;

四区:后河办公综合商贸区、高新技术产业园现代工业风貌区、滨江公建居住风貌区、中心旧城历史风貌区;

十点:白鹭洲、古南塔、吉安火车站站前商务区、井冈山大桥、吉安大桥、赣江大桥、吉安南站、庐陵文化园等十处重要景观地段及景观节点。

第十二章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第八十七条 综合保护目标 建立以历史文化名城为中心,以历史文化街区村落为依托,以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为基础的文化遗产保护体系,以进行爱国爱市和革命传统教育,使之在吉安市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总体格局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第八十八条 保护原则

(一)切实保护好吉安城市珍贵的文物古迹、纪念建筑物、历史地段、风景名胜及其周边环境,科学地确定保护对象,合理地划定保护范围,严格地执行保护措施。

(二)严格控制历史街区附近的设施建设,在历史街区范围附近的新建改建工程,应与文物保护主体相协调,形成过渡空间,对于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间的视线空间,要进行建筑高度控制。

(三)妥善处理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关系。既要考虑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又要给未来的城市留下新的文化内容、新的历史风貌。

(四)有计划地养护和修缮历史文化遗产,进行合理稳妥的开发、利用和展示,发挥文化资源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五)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不改变文物现状。第八十九条 历史文化名村保护

①钓源村:按照《江西省吉安市钓源明清古村保护与旅游发展规划》,严格保护钓源古村。

②渼陂村:按照《渼陂古村总体规划》的要求,严格保护渼陂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第九十条 历史地段保护

①古城墙地段:规划对今北门街一带古城墙予以修复保护,并辟为城市公共绿地。②古建筑地段:规划对古南塔、钟鼓楼、风月楼予以修复保护,并严格控制建筑之间的视线走廊。

③古街道地段:规划保护和修复上后街,保留原有明清民居建筑和街道面貌,形成展示传统风貌的小商品展销历史地段。

④吉州窑:规划对吉州窑遗址进行全面保护,并设专门管理机构进行统一规划开发。逐步复原作坊设施,兴建古窑博物馆,使之成为吉安市的一个新的游览胜地。

第九十一条 重点文物保护 重点文物包括:

(1)古建筑:风月楼、云章阁、钟鼓楼、周文襄祠、阳明书院、庐陵县学旧址、毛泽东旧居、朱德旧居、陂头毛泽东旧居、陂头朱德旧居、东固毛泽东旧居。

(2)古寺庙、教堂:净居寺、因果寺。(3)古塔:古南塔、文峰塔、斜塔。

(4)古墓、古牌坊:周忱墓、胡铨墓、周必大墓、毛伯温墓。(5)纪念建筑:革命烈士纪念碑、公略亭。

(6)革命遗址:山前攻打吉安指挥部旧址、西逸亭调查旧址、红四军军部旧址、红一方面军无线训练班旧址、军民誓师大会遗址、红

二、红四军会师遗址、军队和地方党员干部会议旧址、中共赣西南第一次党代会旧址。

重点文物保护措施如下:

(1)城市开发建设涉及到地下历史文化遗存的,均应先经文化(文物)部门调查、勘探,提出书面意见。

(2)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应分别由相应人民政府划定必要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制定保护措施,并纳入城乡建设规划。(3)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内不得进行其他建设工程或爆破,钻探,挖掘等作业。因特殊情况需要进行以上建设工程或作业,必须保证文物保护单位的安全,并经核定公布该文物保护单位的人民政府批准,批准前应当征得上一级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门同意。

(4)在文物保护单位的建设控制地带内进行建设工程,不得破坏文物保护单位的历史风貌。工程设计方案应当根据文物保护单位的级别,经相应的文物行政部门同意后,报城乡建设规划部门批准。

(5)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应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部门组织编制保护规划,经省文物行政部门会同省建设规划部门组织评审,征得国家文物局同意后,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公布,并纳入所在地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建设发展规划,且与各类专门性规划相衔接。

(6)国有文物保护单位不得转让、抵押,不得作为企业资产经营。

(7)不可转移文物名录应制定具体保护措施,并公告实行。其修缮应当报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门批准。

第九十二条 旅游规划目标

规划近期2010年,旅游业发展成为吉安市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吉安市成为与国际接轨、国内领先的政务会议中心,以珠三角、长三角、闽三角都市群城市居民和省内城市居民为主要服务目标,成为具有浓郁庐陵文化特征的省内一流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规划远期2020年,继续巩固国内领先的政务会议中心地位,拓展政务会议的相关服务和产品,进一步增强服务珠三角、长三角、闽三角都市群和省内城市居民旅行的接待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并积极开拓华北地区、湖南、湖北等地的旅游市场,使旅游业发展为吉安市国民经济的优势支柱产业。吉安市中心城区发展成为庐陵文化特色突出的、区域性的绿色生态旅游目的地,国内一流的会议休闲旅游目的地。

第九十三条 完善中心城区旅游产品的开发和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

第十三章 旧城更新改造规划 第九十四条 吉安旧城范围

河西片阳明路段以南、永叔路附近等旧城厢地带,居住环境和住宅质量均较差。第九十五条 旧城更新目标

①完善提升调整旧城中心功能,推进旧城用地置换 ②整治旧城环境,改善人居环境质量

③保护旧城整体空间格局,体现旧城历史风貌特色 第九十六条 旧城更新规划基本原则 ①保护优先原则

②系统性、整体性原则 ③以人为本、公众参与原则 ④有机更新原则 ⑤适度弹性原则

第九十七条 旧城更新措施

(1)对现有旧区内的四类居住用地中的住宅应予以拆除重建,在用地功能上视具体情况进行必要的调整;

(2)旧城区若干区位较好地段,应结合城市总体规划进行土地置换,疏散人口至新区,对尚可保留的住宅应进行全面改建,满足规划要求;

(3)加强旧城区道路建设,改变现有交通不畅的状况,加强其与城市其它地区的交通联系,完善其内部的支路系统;

(4)对于老城区内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和若干有代表性的城市历史地段,要迁出占用其范围内的单位,并结合城市历史名城规划和旅游规划实施必要的保护性改建;

(5)在近期内,力求保证供电、供水和排水通畅,满足市民基本生活需求,使公共设施基本配套,2020年前彻底改变旧城区面貌;

(6)旧城应充分结合赣江和后河沿岸改造,绿化以小型街头绿地为主,并配合城市小品塑造城市休闲景观;

(7)对于旧城区范围内近期建成的居住用地,要以改造和翻建为主要手段,因地制宜,因房制宜,根据国家各有关标准,配套公共建筑,完善基础设施,改善居住环境水平。

第十四章 土地开发控制规划 第一节 土地开发强度管制区划

第九十八条 基于用地性质的开发控制强度

主要对中心城区的居住、公建、工业、仓储四类用地进行开发强度控制,详见如下表: 建筑用地类别 容积率 建筑密度(%)绿地率(%)建筑控制

高度(米)备注

居住建筑用地 0.5 18 45 10 别墅

0.7—1.0 22 40 12—20 低层别墅、多层住宅 1.0—1.6 30 35 20 多层住宅为主 1.8—2.2 25 35 20—48 小高层住宅

公共建筑用地 0.5—1.2 25—40 35 24 居住区配套公建

2.0—4.5 30—45 20—40 45—100 市级商贸金融、行政办公建筑 0.4—1.0 15—30 35—60 20—45 文、教、体、卫建筑 工业建筑用地 0.8—1.2 30—40 30—35 <20 标准厂房 1.0—1.6 30—45 20—30 30 高新科技建筑

仓储建筑用地 0.6—1.2 30—45 30—40 20 多层仓储、市场、物流

第九十九条 片区划分与开发强度控制

(一)河西片区

中心组团为老城区,其土地使用强度较高,该组团内的居住用地、行政办公、商业用地的土地使用强度控制指标可取较高值;

城北组团为城市新区,该组团内的工业用地应遵循本次规划规定的工业用地使用强度标准,居住用地、行政办公,商业用地使用强度控制指标可取较低值;

后河组团也为城市新区,但该组团位于整个中心城区的几何中心,其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为日后城市发展与建设的重点。组团内的商务金融、行政办公、文化娱乐中心具有城市地标的作用,因此该组团内的商业、行政办公用地使用强度宜取较高指标,建筑高度可取较高值。

(二)河东片区

滨江组团内居住用地所占比例较大,为大型居住区。该组团内赣江大道两侧的商业金融用地可采用较高的土地使用强度指标;

城东组团内火车站站前商贸区、赣江大道沿线商贸区以及行政中心一带的用地可采用较高的土地使用强度指标。

(三)河南片区

庐陵大道两侧为河南片区的行政中心,井冈山大道两侧为该片区的商业中心,其用地可采用较高的土地使用强度,以提升城市形象。另外君山湖周边的用地不宜采用高强度的土地开发模式,以达到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河南片区内的吉安工业园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应遵循本规划所规定的工业用地土地使用强度标准。第二节 “四线”控制规划 第一百条 绿线规划

(1)绿线控制范围包括城市公共绿地、防护绿地、生产绿地、居住区绿地、单位附属绿地、道路绿地、生态风景林地等城市各类绿地范围的控制线。

(2)绿线范围内的公共绿地必须按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公园设计标准》等标准要求,进行绿地建设,不得改作他用。

(3)绿线范围内,不符合规划要求的建筑物、构筑物及其他设施应当限期迁出。(4)绿线范围内的防护绿带应严格控制,不准进行其他建设活动,并防止任何侵占破坏防护绿带的行为。

第一百零一条 蓝线规划 蓝线控制范围包括河流、湿地等城市地表水体保护和控制的地域界线。具体范围包括赣江、禾河、后河、老虎坑水库、稠塘湖水库、君山水库、龙湖、螺湖、北门河。

蓝线控制范围内禁止建设各类排污设施,禁止填埋、占用蓝线内水域。禁止影响水系安全的爆破、采石、取土活动。禁止其它对水系保护构成破坏的活动。

第一百零二条 黄线规划

黄线控制范围是对城市发展全局有影响的城市基础设施用地的控制界线。包括:城市公共交通设施、城市供水、排水设施、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城市环境卫生设施、城市燃气供应设施、城市供电设施、城市通信设施、城市消防设施、城市防洪设施、城市抗震防灾设施以及其他对城市发展全局有影响的城市基础设施。具体包括:

(1)给水设施:五岳观水厂、吉安县水厂、彭家山水厂、河东水厂

(2)污水处理设施:骡子山污水处理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污水处理厂、梅林污水处理厂

(3)供电设施:1座500kV变、4座220kV变、16座110kV变,以及35kV以上电力线保护走廊

(4)电信设施:各邮政局所、电信枢纽及发射塔(5)燃气设施:天然气门站、储配站

黄线范围内禁止违反城市规划要求,进行建筑物、构筑物及其他设施的建设;禁止违反国家有关技术标准和规范进行建设;禁止未经批准,改装、迁移或拆毁原有城市基础设施;禁止其他损坏城市基础设施或影响城市基础设施安全和正常运转的行为。

第一百零三条 紫线规划 主要包括:

(一)历史文化名村 钓源村、渼陂村。

(二)历史地段

古城墙地段、古建筑地段、古街道地段、吉州窑。

(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古建筑:风月楼、云章阁、钟鼓楼、周文襄祠、阳明书院、庐陵县学旧址、毛泽东旧居、朱德旧居、陂头毛泽东旧居、陂头朱德旧居、东固毛泽东旧居。

(2)古寺庙、教堂:净居寺、因果寺。(3)古塔:古南塔、文峰塔。斜塔。

(4)古墓、古牌坊:周忱墓、胡铨墓、周必大墓、毛伯温墓。(5)纪念建筑:革命烈士纪念碑、公略亭。

(6)革命遗址:山前攻打吉安指挥部旧址、西逸亭调查旧址、红四军军部旧址、红一方面军无线训练班旧址、军民誓师大会遗址、红

二、红四军会师遗址、军队和地方党员干部会议旧址、中共赣西南第一次党代会旧址。

在城市紫线范围内,禁止进行违反保护规划的大面积拆除、开发;禁止损坏或拆毁保护规划确定的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设施;禁止占用或者破坏保护规划确定保留的园林绿地、河湖水系、道路和古树名木等;禁止其他对历史建筑的保护构成破坏性影响的活动。

第十五章 市政工程规划 第一节 给水工程规划 第一百零四条 用水量预测

规划近期至2010年,城市人口53万人;规划远期至2020年,城市人口73万人。供水普及率100%。依据中心城区历年城市用水量状况及总体规划修编用地布局,并参照类似城市用水指标,预测中心城区规划年综合用水定额为: 2010年为450升/人•日,2020年为500升/人•日;单位建设用地综合用水量指标:2010年为0.5万m3/km2•d,2020年为0.53万m3/km2•d。取两种方法预测数据的平均值作为2010年及2020年城市需水量的依据。则近期(2010年)城市需水量为:25万立方米/天;远期(2020年)城市需水量为:38万立方米/天。

第一百零五条 水源规划 规划水源为赣江和禾河水。第一百零六条 水厂规划

规划水厂近期保证五岳观水厂投产和完善现状吉安县水厂设备;远期据用水规模,适时建设五岳观水厂二期工程和吉安县水厂二期工程,在此基础上还需修建新水厂7万m3/d的规模;根据当地情况,可考虑在河东片区增加彭家山水厂,以满足远期用水要求。

第二节 排水工程规划 第一百零七条 排水体制

城市排水老城区采用雨、污合流制,新建区采用雨、污分流制;根据地形、水系,合理进行雨水分区,使雨水能就近排入水体;充分利用现有管渠、沟塘,根据地形条件,高水高排,低水低排,减小泵站规模;合理进行污水分区,合理确定污水处理厂位置,减少提升泵站数量,近、远期结合,分期实施;减少水污染,保护水环境。

第一百零八条 污水量预测

城市污水量参照类似城市的估算方法,取城市需水量的80%,近期(2010年):污水量为20万m3/d;远期(2020年):污水量为32万m3/d。

第一百零九条 暴雨强度公式 规划采用吉安暴雨强度公式:

q =5010(1+0.48lgP)/(t+10)0.92(升/秒•公顷)一般地区设计重现期P采用1年,重要地区P采用2~5年 第一百一十条 污水处理厂

近期,加快建设吉安市骡子山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考虑二期工程的建设。同时,在河东片区建设处理规模为4万m3/d的污水厂一座,选址于河东片区的滨江大道以南、梅林大道以东,为远期发展预留有空间。河南片区污水由城市污水主干管集中收集送入骡子山污水处理厂处理。另外,在吉安县境内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内设工业污水处理厂,工业污水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后,方可排入城市污水处理系统。远期,在近期的基础上使污水处理厂规模达到32万m3/d,使得污水处理率逐步由40%上升至70%,直至90%以上。污水厂尾水排放根据受纳水体水质确定。

第三节 电力工程规划

第一百一十一条 用电负荷预测(1)2010年中心城区最大电力负荷420兆瓦,建设用地负荷密度8兆瓦/平方公里,全社会用电量21亿千瓦时,人均电量3800千瓦时/人?年。

(2)2020年中心城区最大电力负荷900兆瓦,建设用地负荷密度12兆瓦/平方公里,全社会用电量为45亿千瓦时,人均电量6000千瓦时/人?年

第一百一十二条 电源选择

(1)吉安中心城区电源主要由省电网提供。

(2)青原区现状井冈山华能电厂规划由600兆瓦扩建至1800兆瓦。第一百一十三条 供电设施布局

(1)500kV变电站:规划近期建设500kV中心变电所1座,选址河南片区敦厚镇路下(2)220kV变电站:近中期保留2座现状220kV变电站并扩容;远期新建2座220kV变电站。电网总装机容量2010年达到600MVA,容载比1.5;2020年达到1350MVA,容载比1.63。220kV电网逐步形成双电源双环网结构。

(3)110kV变电站:近中期共建成6座110kV变电站,其中扩容改造5座现状110kV变电站,新建1座110kV变电站;远期共建成16座110kV变电站,其中保留原110kV变电站6座,新建10座110kV变电站。110kV电网总装机容量2010年达到1345MVA,容载比2.27;2020年达到2075MVA,容载比2.09。110kV电网逐步形成双电源双环网结构。

第一百一十四条 电网规划(1)220kV电网规划

220kV电网规划地总要求是:网架结构强、结构清晰、层次分明、功能明确、交换容量大、安全可靠、自动化程度高,适应吉安电网发展需要。

(2)110kV电网规划

充分考虑利用现有110kV网络并照顾电网的发展,采用分区、分片组网的方式,既相互联络又相对独立地组建110kV城市电网,建成接线简单、运行灵活、安全可靠地110kV输配电网络。

第一百一十五条 高压走廊控制

单回或双回共杆500kV高压走廊按60m宽度绿化带设置,单回或双回共杆220kV高压走廊按45m宽度绿化带设置,单回或双回共杆110kV高压走廊按30m宽度绿化带设置。

第四节 电信工程规划 第一百一十六条 邮政规划

规划建设邮件转运中心,保留现状邮政支局,扩建邮政服务网点。完善信报箱建设。第一百一十七条 电信规划(1)规划至2010年,固定电话用户40万线,主线普及率达到65%;移动电话用户31.8万线,移动电话普及率达到60%;规划至2020年,固定电话用户58.4万线,主线普及率达到80%;移动电话用户65.7万线,移动电话普及率达到90%。

(2)规划加快建设完善包括基础传播网、固定电话网、移动通信网、多媒体以及智能网、支撑网在内地现代通信网络体系,实现网络的宽带化、综合化。

(3)电信电缆应在人行道下地埋敷设,均采用地下电信电缆管块敷设,在城市各干道上建设多孔电信管道,实现主干电信线路全面地下化、光缆化。

第一百一十八条 广播电视工程规划

规划至2010年,线电视用户12.1万户,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90%;规划至2020年,有线电视用户20.9万户,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100%。有线电视线路与电信电缆同侧敷设。

规划全面改造升级现有广电网,建成以传输广播电视节目为主的宽带双向交互式网络,逐步实现全数字化信息传输和交换。保留现状广电中心,作为总前端和数据交换中心; 保留位于各街道的有线电视分前端,逐步改造为广电分中心(分前端和数据分配中心)。第五节 燃气工程规划

第一百一十九条 气源规划及用气量预测

(1)近期采用液化天然气气源;远期采用管道天然气气源,天然气气源由外部接入,液化石油气主要供应管道无法覆盖的城市边缘地区。

(2)规划近期至2010年,年用气量为:2211万 年;高峰小时用气量为:9872。远期年用气量为:5258万 年;高峰小时用气量为23480。

第一百二十条 燃气设施规划

近期扩建河西片区LNG气化站,在河南片区建设第二座LNG气化站,并连通两个区的天然气管网输配系统,实现两个气源点供气。远期在河西片区建设一座天然气门站,在河东片区、河南片区分别建设一座天然气储配站。

第一百二十一条 燃气管网规划

管网的布置必须以城市总体规划为依据,贯彻远近期结合、以近期为主的原则,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尽量避开市内繁华干道,靠近用户,减少管道的穿、跨越工程。充分利用原有管道,采用采用中压A、中压B、低压三级系统。

赣江和禾水将吉安市中心城区分成三大板块(即河西片区、河东片区、河南片区),远期管网要连成一个整体,逐步成环。

第十六章 环境保护与环境卫生规划 第一百二十二条 城区生态保护规划 ①保护山体生态植被

②保护“山、水、田、城”的景观格局 ③保护并完善水生态系统

第一百二十三条 城区生态建设规划 ①完善城市绿地系统 ②塑造城市滨水景观体系 ③合理布局城市产业

第一百二十四条 城区环境保护目标(1)大气环境

城市环境空气在2010年稳定控制在二级标准以内。2020年空气质量稳定在二级以上水平,各污染物指标有一定程度的降低,自然风景区和森林公园的空气质量稳定在一级水平,各污染物含量极低,烟尘控制区覆盖率达100%。

(2)水环境

按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和《地下水质量标准》,规划吉安市中心城区深层地下水水质规划期末达Ⅲ类标准,达标率95%以上;

地面水水质依据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2010年通过综合整治,使干流水质达到三级以上标准,主要支流水质达到四级以上标准,恢复水体自净功能,逐步达到水体生态的良性循环;2020年各主要河流水质稳定在三级以上水平,部分河流达到二级以上标准。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100%,城市污水处理率达90%。

(3)声环境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52dB,城市内噪声达标区域的覆盖率达到90%以上。第一百二十五条 城区环境保护措施(1)水环境治理

①在一级水源保护区内,禁止新建、扩建与供水和保护水源设施无关的建设项目。禁止堆置和存放工业废渣、城市垃圾和其它废弃物;禁止从事水面种植、放养禽畜和网箱养殖活动。

②在二级水源保护区内,不准新建、扩建向水体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原有排污口必须削减污染物排放量,以保证保护区内水质符合规定的水质标准。要实现饮用水源保护区内污水零排放。

③实施和加强所有流域的综合管理:建立统一流域管理机构,加强流域保护政策、规定制度及流域保护的执法力度;制定合理全面监测计划,准确评估污染负荷及污染物量,有的放矢制定长期污染防治计划,并保证计划实施。

④生态修复:运用植物和微生物处理被污染的水体。(2)大气环境治理

①改善城市能源结构,发展天然气,应用太阳能等少污染或无污染能源;对现有工业结构进行改造,以高新技术、低污染为主;餐饮业安装油烟净化设备。

②加大工业废气污染防治力度。严格控制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加快现有燃煤电厂脱硫设施建设进程,加快淘汰一批污染严重的企业。

③实施城市有毒有害气体排放专项整治行动,在城市建成区合理划定燃煤禁燃区和有毒有害气体禁排区,实现城市中心区有毒有害气体“零排放”。

④通过技术或行政手段减少汽车尾气污染;提高城市绿化率,选择抗污染性能好的树种,结合城市绿化规划,大力发展植物净化。

⑤根据吉安中心城区主要风向,应限制大气污染严重的企业进入北部工业园区。取消北部工业园三类工业用地,改为一、二类工业用地。现有企业暂时保留,以待今后关停转并,不再扩大规模,也不再布设新的大气污染严重的企业,以保护相邻的庐陵文化园及中心城区环境空气质量。

(3)声环境保护措施

①加强对工业项目的环境质量评价,有效治理和控制噪声源。严格按照城市发展规划布局要求,建设高科技企业,控制噪声源;对已有企业,尽可能使厂内噪声源远离厂界,保证厂界噪声达标,对现有企业超标的限期整改;新兴企业合理布局避免噪声互相影响;严格按环境功能区划审批新建企业。

②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保证交通流畅;加强对流动噪声声源管理,禁用高音喇叭;控制摩托车发展,对噪声超标车辆分期分批淘汰;提高道路两侧绿化率,保证防护林宽度。

③对建筑施工噪声、社会生活噪声加强管理监督,通过经济手段制约、技术手段,利用吸声降噪等方法把噪声控制在允许范围内。

第一百二十六条 环卫设施规划目标

近期目标:逐步提高环卫作业机械化水平,机动车道路机扫率达到40%以上;城市垃圾清运率达到80%,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0%;初步建立资源回收系统,初步实行城市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和分类处理,城市垃圾分类率达到20%;加大公厕改造建设力度,水冲率到100%,二类以上的公厕达到10%,实现粪便排放管道化。

远期目标:提高环卫作业机械化水平,机动车道路机扫率达到60%以上;城市垃圾清运率100%,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完善资源回收系统,实行城市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和分类处理,城市垃圾分类率达到80%,资源利用率达15%;公厕水冲率达到100%,二类以上公厕到达60%,粪便排放管道化,粪渣处理无害化。

第一百二十七条 环卫设施规划措施

(1)规划逐步实施垃圾袋装化收集,垃圾收集点的垃圾容器要密闭,实现垃圾分类收集。

(2)取消现状占用马路的露天垃圾收集容器。有步骤地建设垃圾转运站。大型工矿企业、事业单位内部的居住区内有自设垃圾转运站。(3)医院、屠宰场、涉外宾馆、生物制品厂产生的垃圾严禁混入生活垃圾中,必须使用专门容器进行收集,由环卫部门运往了垃圾场进行焚烧处理。

(4)大力发展环卫车辆。规划以小型机动车辆逐步代替现状人力板车收集垃圾,增设各种类型的垃圾运输车辆。实现垃圾收集、转运机械化、密闭化。

(5)规划吉安市人均垃圾量1.20公斤/日,远期吉安市规划垃圾量876吨/日。2010年前完善樟山垃圾处理场的配套设施;新建一处粪便无害化处理场;继续完成樟山医疗废弃物处理中心。2010年后完成现樟山垃圾处理场的封场工作;在河西片区远离中心城区、远离赣江的尧塘新建一处垃圾处理场,设计平均垃圾进场量为500吨/每日;在河东片区市郊社山建一处垃圾处理场,设计平均垃圾进场量为300吨/每日;在河南片区距城区17公里处的梅塘乡裴家村新建一处垃圾处理场,设计平均垃圾进场量为200吨/每日。

第十七章 综合防灾及地下空间开发规划 第一百二十八条 防洪规划(1)防洪标准

根据国标《防洪标准》(GB50201-94)中有关条文规定,吉安市中心城区防洪标准为抵御100年一遇的洪水。

(2)治涝标准

根据涝区的具体情况及有关规范,确定排涝设计标准为十年一遇,具体操作按一日暴雨排出计算。另外根据上级要求按照《室外排水设计规范》以五年一遇的短历时暴雨进行检验,并取最大值作为设计的成果。

(3)防洪工程规划 ①堤防工程建设

规划对现有的东门堤、禾埠堤和赣江堤进行加固加高,断面达标,堤身、堤基防渗处理,使其达到规划的防洪标准。

规划完善河南片区的防洪堤,使原来的高塘堤、敦厚堤、永和堤连成一体。

规划按防洪标准兴建河东堤。河东堤位于赣江东岸,南起毛家,北至井冈山大桥公路堤上,全长6.01公里,主要保护青原区城区范围。

规划按防洪标准兴建城北庐陵堤段,南起罗湖水出口,北至石矶头长3.79公里。另外将位于郊区的值夏芳洲堤和曲濑堤也纳入防洪工程设施体系中,其规划防洪标准为至2010年抵御20年一遇洪水,至2020年抵遇50年一遇洪水。

②城区防涝

河西片区:规划兴建习溪桥排涝站,新开自排区截洪渠,继续后河治理工程。

河东片区:规划结合河东堤的兴建,建设圩区内的戴家排涝站与排水闸,河东排洪渠,河东穿堤排水涵管。规划在梅林圩区扩建湖弦上排涝站,新开排洪渠。

河南片区:(1)新开锦源至通仙闸和丁家洲至坪里堤排涝渠等2条,排洪渠共计长度11.3公里;(2)新建通仙、小湖、仕江口、罗家、禾埠、坪里等6座排涝站,总装机容量2685千瓦;(3)新建敦厚防洪堤坪里排涝闸;(4)永和镇内规划修建自排导托渠,排泄雨水,减少涝灾。

第一百二十九条 消防规划

按照国家消防规范要求设置消防站,每个消防站的服务范围为4—7平方公里。且消防站应选择布置在本责任区的中心或靠近中心,并位于交通方便,便于消防车迅速出动扑救和保障消防站自身安全的区域,各消防站的车辆、灭火器材和通讯器材应按国家消防站建设标准配备,加强特勤装备器材建设。

考虑到吉安中心城区的地形和建设特点,在规划期内需设置13个消防站, 其中河西片6个,河东片3个,河南片4个,各消防站的车辆及通讯器材应按城镇消防站布局与技术装备标准配备。近期设置7处消防站,其中吉州区现有消防站位于闹市区,车辆出动不便,规划近期将其搬迁,拟选址在阳明西路与塔前北路交叉口西北角。

第一百三十条 人防规划

(一)规划划分三个人防防护片区,即河西片区、河东片区、河南片区,结合城市规划建设,使三个防护片区人防工程建设各自形成防护体系。

(二)至2010年,河西、河东两片区人防工程按照城区人口人均0.5平方米进行规划建设,河南片区人防工程按城区人口人均0.15平方米进行建设;至2020年,河西、河东片区人防工程按城区人口人均0.7平方米进行建设,河南片区人防工程按城区人口人均0.4平方米进行建设。

(三)市级重点防护目标为:政府大楼、大桥、快速路、铁路站场、河堤、变电站、水厂、油库、粮库、邮电局、医院、广播大楼、电视台等。

(四)城市重点防护地区必须按照规划要求建设人防工程,在人口集散的车站、大型商场、影剧院、旅馆、医院、学校、政府机关等处修建一定规模的平战结合的掩蔽工事。

(五)在城南市政府设地下防灾指挥中心。第一百三十一条 抗震规划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吉安市中心城区属于地震烈度六度以下地区,一般建筑按6度设防,重要建、构筑物和城市生命线工程及易产生次灾害的设施须按国家有关规范设防。所有新建、改扩建工程,从场址选择、平面规划、工程设计、方案审查、规划发证,施工管理直至验收,都必须严格进行抗震设防,重点工程和生命线工程必须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

严格按规划预留避震疏散场地,保证疏散救援通道的畅通。第一百三十二条 城市雷灾防御规划

(一)雷灾防御分区

规划划分三个雷电防护片区:即河西片区、河东片区、河南片区。三个防护片区设区级雷电防护技术中心,负责本区的防雷减灾工作。电力高压线路、发电厂、变电站的防雷减灾工作,由电力管理部门负责,并接受气象行政主管机构的监督和技术指导。电力、化工、通信、金融等大中型企业应当在气象行政主管机构的监督指导下,做好本企业的防雷减灾工作,制定防御雷电灾害应急预案,并报气象行政主管机构和安全生产监督部门备案。

(二)雷灾防御规划

(1)规划设置市级雷电监测预警与防护技术中心,负责建立全市统一的地面电场探测网和雷电预警平台以及防雷技术培训、指导。各项建设必须执行国家颁布的防雷技术标准规范,健全防雷设施。

(2)气象行政主管机构应加强雷电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建设,提高雷电预警和防雷减灾服务能力。气象行政主管机构所属气象台站监测到雷电灾害可能发生时,应立即报告气象行政主管机构,气象行政主管机构汇总分析后,应及时报告同级人民政府和上级气象行政主管机构。雷暴天气警报由气象行政主管机构所属气象台站按职责分工发布,其他组织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向社会发布。对生产和人民生活可能产生重大影响的雷电灾害警报,气象行政主管机构应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传播媒体和气象电话专线及时发布。气象行政主管机构应在主要车站、码头和户外旅游景点等公共场所设置雷电防护警示标识。

(3)下列场所或设施应当安装防雷装置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规定的第一、二、三类防雷建(构)筑物及其附属设施; 石油、化工、燃气等易燃易爆物品的生产、贮存场所; 发电设备、变电设施和电力线路及其相关辅助设施; 计算机信息系统、自动控制系统和邮电通信、广播电视、医疗卫生、文化教育、文物保护单位、金融证券等公共服务主要设施;

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技术标准、行业标准规定应当安装防雷装置的其他场所或设施。第一百三十三条 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根据区内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析,考虑到工程建设诱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相应将中心城区内划分为重点防治区(易发区)、次重点防治区(较易发区)和一般防治区(少发区)。

重点防治区:平湖,草坪桥——毛家防洪大堤防治带,渡头一带,易家——螺子山山脚防洪大堤防治带;

次重点防治区:墨江头,周家岭——肖龙岗,真君山——杉竹山,天华山——禾埠新村,神岗山;

一般防治区:临江——巷口,螺湖桥——余家河。第一百三十四条 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

结合吉安的实际情况,规划建立以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方式:

(1)地下防灾指挥中心:结合市政府大楼防空地下室,建立综合防灾指挥中心,加强地下通信设施的建设,保证战时通信系统的畅通,满足战时政府指挥作业或是指挥的需要。

(2)地下商业街:建设地下商业广场,平时可作为商业广场,战时作为疏散隐藏的地方防空室;旧城区结合现有的商业街,进行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将地下设施进行有机联系在一起,平时也可作为商业开发,战时作为隐蔽的地下防空室。

(3)地下防空洞:民防工程需要配建的2%的防空地下室,平时可作为车库使用,战时作为地下防空室。

第十八章 附则

第一百三十五条 本规划由规划文本、规划图纸及附件(说明书、专题研究报告、基础资料汇编)三部分组成;其中,规划文本与规划图纸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应一并遵照执行。

第一百三十六条 本规划由吉安市人民政府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第一百三十七条 本规划由吉安市人民政府报江西省人民政府审批,规划自批准之日起生效。

二、图纸展示

第四篇: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003-2020年)纲要

城市性质:四川省省会,中国西部重要中心城市之一,西南地区科技、金融、商贸中心和交通、通信枢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旅游中心城市。

城市职能:

1、四川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2、西南地区重要的科教中心、商贸中心、金融中心;

3、西南地区重要的交通运输枢纽、邮政通信枢纽;

4、西部地区高新技术与新兴工业产业基地;

5、西部地区具有优良人居环境的居住地;

6、国家重要的旅游中心城市;

7、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城市发展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工业新跨越,增创服务业新优势,开拓现代农业新局面,加快城市化进程,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努力建设成中国西部创业环境最优、人居环境最佳、综合实力最强的现代特大中心城市,成为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主要战略基地,西部竞争力最强的都市区。围绕成都发展总目标,突出城市特色,逐步将成都建设成为新兴产业城市、中心枢纽城市、花园宜居城市、魅力文化城市、山水生态城市和旅游中心城市。

规划背景

积极稳妥地推进城市化,提高城市化水平,是“十一五”时期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是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措施。根据这一战略要求,《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要“坚定不移地推进城乡一体化,促进城乡同发展共繁荣”。《成都市城市化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是落实这一战略要求的专项规划,主要明确了“十一五”时期成都城市化的目标和重点,并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出推进我市城市化的重大举措。

主要目标

城市化水平明显提高全市城市化率目标为65%以上(按城市常住人口计算),平均每年向城镇转移农民28万人以上,使我市成为中西部城市化发达的地区之一。

经济不断发展地区生产总值平均每年以12%以上的速度增长。到201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000亿元以上,经济结构和增长方式进一步优化,基本实现城乡经济向“资源集约型”、“质量效益型”和“环境友好型”转变。

现代化城乡体系基本形成逐步形成由1个特大城市(成都市主城区),3圈(中心城、二圈、三圈),6条走廊雏形(南部、成温邛、成青、成龙、成新、成灌),4个中等城市(都江堰市、邛崃市、彭州市和崇州市)、4个小城市(新津县、大邑县、蒲江县和金堂县)及区域中心城镇构成的市域城镇体系。

城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加快建设比较完备的城镇基础设施体系,基本适应工业化、信息化的需要。重点建立立体化的交通网络、高效率的通信网络、稳定的电力供应网络、完善的调水工程及排水网络、反应灵敏的防灾减灾系统全面强化城镇吃、住、行、游、购、娱六大功能。

人居环境显著改善到2010年,环境质量按照功能区基本达标,水、大气环境综合整治建设初步完成。城市生活垃圾基本实现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再利用,生活污水处理率达90%以上;建成区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1平方米以上,城市绿化覆盖率、绿地率、森林覆盖率分别在40%、35%、38%以上,确保城市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

城市精神文明建设得到加强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发展指标有较大提高。巩固提高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成果,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3年。市民素质明显提高,初步形成以文化设施为载体、多层次、成龙配套的文化网络。

城镇居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8.5%。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实现城乡比较充分就业。

城镇管理工作科学有效建立精干合理的管理体制,明确责权,避免政出多门;健全统一的管理法规,做到监督有方,奖惩有法,执法有力,协调有度;形成快速准确的管理信息网和先进科学的管理体制,逐步实行公共管理社会化、市场化。

规划发展重点

构建布局合理、规模有序的城镇体系,促进城乡功能互补。

城乡规划满覆盖完善五级结构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年)修编工作,深化和完善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形成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近期建设规划、重大专项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及新农村建设规划为主要内容的城乡综合规划体系,实现全市城乡规划的满覆盖。完善城镇规划体系五级结构(都市区、中等城市、小城市、新市镇、农村新型社区)。

优化产业布局三大圈层三大重点

全市产业按梯度分布、分类聚集、规模发展的原则,一圈层集中发展第三产业,重点是加强和完善中心城科技文化、商贸、金融、交通和通信中心功能的建设,加快发展第三产业,适度发展无公害的都市工业;二圈层集中发展以工业为主的第二产业,重点是按大城市的标准规划建设龙泉驿、双流(华阳)、双流(东升)、新都-青白江、郫县(郫筒)、温江(柳城)六大组团,主要发展第二产业及为之服务的第三产业;三圈层集中发展农业和旅游业。形成三大工业区:北部工业区(包括彭州、濛阳、青白江以石化、冶金、建材工业为主)、南部工业区(包括航空港开发区、双流、新津,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东部工业区(包括经济技术开发区、大面,以机械、汽车制造业为主)。

中心城区强化商务金融通讯功能

中心城进一步“退二进三”,不再新增工业用地,现有工业区应提档升级,一般工业逐步向外转移。不断强化中心城区商务、金融与通讯功能,逐步建设成都CBD;建好城南、城东两个城市副中心。加强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利用,规划、建设蜀文化街区。依托锦江生态景观及两岸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及其他文化单位,建设“锦江现代科技文化带”。以成都新国际会展中心、温江花博会会展中心、天府博览中心等为基础,整合会展资源、构建会展之都。

建设与培育4个中等城市和4个小城市

将都江堰市、邛崃市、彭州市和崇州市4个县级市建成城市人口30万人以上的中等城市;将新津县、大邑县、蒲江县和金堂县4个县城建成人口在15万人以上的小城市。

分步骤发展市域30个重点镇

重点引导市域范围内30个重点镇(其中优先发展重点镇14个、重点镇16个)城镇建设和管理体制向小城市快速转轨。“十一五”期间,努力将14个优先发展重点镇建设成为城镇人口3万人以上或镇域城镇化水平在60%以上的城镇。

坚持“三个集中”的原则,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农村新居人均住宅面积达50平方米

实现新建农村居住区人均住宅建筑面积50平方米,道路硬化100%,具有集中供水设施,生活用电“一户一表”,清洁能源普及率70%以上,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理,生活污水处理后排放。

建新居工程引导农民向城镇转移

在中心城区规划区内建设“新居工程”小区42个;在县城和重点镇的规划区内建设“新居工程”小区150个,聚集人口54万人,努力引导农民向城镇转移,中心城区以外的郊区(市)县城市化率达到51%。到2010年,完成农村新型社区建设规划,并启动175个以上,努力使农民聚集度达到40%。发展各具特色的县域经济

县城和重点镇要积极吸收市区转移出来的加工业;加快发展服务业;大力发展旅游、休闲等服务业。促进二、三产业向城镇集中

培育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龙头企业,发展各类综合性或专业性批发市场;吸引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到城市和中心镇投资发展;农村新办企业要向城镇集中;鼓励大中城市的工商企业到小城镇开展经营活动。

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

通过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消除农民进城的门槛,健全土地流转机制,推进土地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经营,为农民向城镇转移创造内在动力。

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步伐,促进城乡经济发展。

大力发展现代都市农业

采取多种措施,形成现代化农业科技的结构体系。

进一步加快工业化进程

优化大中城市产业布局;小城市和小城镇特色产业。

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步伐;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促进资源循环利用,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20%左右。

大力发展房地产业

“十一五”期间,全市房地产开发计划投资2000亿元,竣工面积4000万平方米,建设A级住宅、生态住宅200万平方米;2010年,城镇人均住宅建筑面积增加到30平方米左右,住房公积金归集总额达到200亿元,城市新建住宅小区物业管理率达到100%。

做大、做强建筑业

2010年末,全市建筑业总产值(营业额)达到1400亿元(当年可变价格,下同),年均增长速度为15%左右;建筑业增加值达到500亿元,年均增长率为16%左右。

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城市化发展后劲。

大幅提升城市功能

到2010年,城市功能大幅提升,城市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

重点搞好成都铁路枢纽改造和建设,优化铁路运输系统;优化成都铁路枢纽内车站线路布局;基本完成地铁1号线建设任务,五年内完成一期工程(约16公里)并投入试运行,开工建设地铁2号线,逐步形成以轨道交通为主干,公共汽车为基础的现代化城市交通格局。到2010年,中心城区常规出行日客运量达450万人次左右,出行分担率约达30%以上。加快发展过境交通和城市快速通道建设,完善城际、城市公路快捷运输系统,提升市域公路网络,逐步形成便捷、快速的“环状放射”的区域对外交通网络架构。

对成都市中心城区二环路以外新建城区内原有河道、生态用水渠、排洪渠网的现状、功能必须重新进行清理、规划,并进行综合治理。加强城北、城东风景绿地建设;在中心城区建设面积大于3000平方米的主题广场及游园30个,特色景观街区10个;继续做好公共绿地建设、污水处理等工作,城市生活垃圾基本实现无害化处理,生活污水处理率达90%以上。

整合城市教育资源;大力发展民办教育,加强城区近郊民工子女学校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建设。成都市对国民教育的资金投入应随GDP总量增长而增长,确保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3年。

加强城镇文化建设;抓好历史文化名城和文化保护区的建设;加快建设水平较高的图书馆、艺术中心、影剧院和特色鲜明的博物馆;积极开展国际文化、体育交流活动

第五篇:《2009-2030常德市城市总体规划》 纲要

一张比例尺为1:1000的《2009-2030常德中心城区总体规划图》高高地挂在墙上,市规划局局长李迪伟、市规划局总工程师刘建武轮番给记者讲解常德中心城区的城市布局以及交通、用地、基础设施、绿地景观发展规划。

在两位城市规划专家的描绘中,未来的常德,在记者的心目中逐渐清晰起来。

任何一部城市总体规划,都要从历史、现实、未来的视角自我剖析,给自己的城市定位,从而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城市的灵魂是什么?城市怎样定位? 未来的常德市究竟是什么样子?城市总体规划必须回答这些问题。

眼前的这部《2009-2030常德市城市总体规划》,是一部“两型社会”建设的宏篇巨制,是一份现代城市规划设计的宣言书。

城市概念:千年一梦“桃花源”

要做就做第一,要干就得一鸣惊人。

城市最重要的特质是文化。它既是一种文化形态,又是一种文化实体。城市的差别,实质是文化的不同。一座城市之所以能够延续发展,很大程度取决于文化的延续。城市本身就是一件杰出的文化产品,是文化的最高表现。城市的主体功能是文化功能。一个城市的繁荣及其辐射力和吸引力,主要是靠文化。文化能展示城市的价值品位和可贵的风尚。文化是一座城市的凝聚力和自信心的源泉。美国著名未来学学者托夫勒说:“哪里有文化,哪里早晚就会出现经济繁荣,而哪里出现经济繁荣,文化就更快地向哪里转移。”今天的文化就是明天的经济,就是未来的理想城市。现代城市是以文化论输赢,城市之间的竞争,不仅是经济力的竞争,而且是文化力的竞争。处于“文化沙漠”中的城市永远不是人类居住的理想家园。

受常德市人民政府邀请,中国著名城市战略专家王志纲和他的工作室一班人来到了常德,为正在修编的常德城市规划把脉。

王志纲认为:今天的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的竞争说白了就是区域化和经济一体化的竞争。一座城市的成功发展逃脱不了三个规律:大城市要大,中城市要强,小城市要特。而常德要大,大不过上海、北京,要强,强不过重庆、成都,怎么办?只能在“特”字上下功夫。今天的世界给了常德一个机会,就是国民休闲时代扑面而来,休闲和度假的目的地可以推动产业,更可以致富,而且不用付出资源环境被破坏的代价。策划常德城市战略定位的过程,就是为常德找“魂”的过程。

一个城市的灵魂,应该具有权威性、排他性和惟一性。王志纲工作室对正在规划中的北部新城进行总体策划过程中发现,常德人无我有的东西就是“桃花源”,并且文化脉络延续清晰。首先,常德是陶渊明笔下“桃花源”的发源地,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其二就是常德至今保持着非常典型的田园风光,完全可以打造成人们理想中的休闲田园特色;其三,常德有张家界、凤凰古城湘西这样自然和人文观光资源富庶的邻居,大湘西每年两三千万的旅游资源是我们的财富,只要吸引大湘西20%的游客来常德休闲,常德经济增长就

不可估量。

今天的中国,当人均GDP达到了3000美元、马上进入4000美元的时候,整个全中国要启动内需,而最大的内需就是休闲度假。“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翁在历史上这样写过古代休闲,桃花源文化是历史留给常德人民的宝贵财富。如果真有这样的梦里桃花源,工业发达但生态欠佳城市的人怎么能不来呢?把东部人们所积累的巨大财富,通过到西部和中部来交兑,从而实现均衡发展,这就是整个社会发生的深刻变化。所以比来比去,觉得常德要坚定信心,在启动这个休闲时代、加入这个休闲时代、开拓这个休闲时代的时候,使出一个样品,拿出一个平台。

因此,王志纲给出了这样的结论:这座城市的文化概念应该是——桃花源里的城市。

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两千年前就说过:“人们为了活着,聚集于城市,为了活得更好,居留于城市。”为了活得更好,人们需要丰富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需要美的文化,需要和谐的人居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需要绿色自然与绿色人文相结合的绿色文明。

常德,正朝“桃花源里的城市”迈进。

三城崛起:三大城市片区各领风骚

常德,是一个一直拥有都市梦想的城市。

翻开常德市城区的地图,你会发现,沅江呈“几”字型贯穿城区,她的东、北、西面,分别耸立着德山、太阳山、河洑山,烟波浩淼的沾天湖、柳叶湖,就像一块蓝色的纱巾,铺陈在城市的东北面。常德中心城区,水网密布,山水相依。如果简单地切块划分,常德城区就可以分为江北城区、江南武陵镇城区、德山开发区三大城市片区。

城市要长高长大,是历史的必然,人口流入城市,是现实的选择。《2009-2030常德市城市总体规划》指出:常德江北中心城区的北拓、西进、东延是惟一选择。江南城区向西、向南发展,德山开发区向南、向东拓城,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到2030年,依托“三山三水”,以江北城区、江南城区和德山开发区为主形成的“一城三片”城市组团式格局即将出现。城市规模为160平方公里,城市人口将达到150万。

江北中心城区向北、向西、向东发展,打造柳叶湖(沾天湖)、河洑及东江三大组团,城市用地规模由原55平方公里增加至100平方公里。

北拓——以常德火车站为轴线,向北扩展约15平方公里,建设柳叶湖(沾天湖)组团,塑造北部新城,规划上称为沾天湖组团,将成为常德城区城市扩容的重点和亮点,初步定位为休闲、旅游、居住及文化会展中心,未来的行政中心。

休闲作为城区定位,在成都、杭州、大连等大中型都市已卓有成效。北部新城锁定“休闲”并非偶然,常德素有“桃花源里的城市”之美誉,且紧挨张家界世界名胜之地,完全可以

打出“旅游张家界,休闲在常德”的名片,这里有柳叶湖、沾天湖和太阳山,更有洞庭湖湿地景观,自然景观资源极其丰富,无疑是休闲、度假、居住的最佳选择。

北部新城将结合现有水系、湿地、自然资源,打造“五纵五横”的路网骨架体系,所有路幅宽度为30至60米。沾天湖组团将规划建设文化会展中心,同时在周边配套建设新的行政中心和接待中心。目前,该组团已拉通朗州路北延线,直达太阳山体育生态园;完成了沾天湖西岸吹填工程、蚂蟥溶退田还湖工程,基本完成了万金障退田还湖工程。近年建设重点是规划S306接常荆、常岳高速公路,规划常岳九铁路从常德火车站引出,沿石长线经80公里高速环线北侧走向至岳阳。

西进——依托江北城区良好的基础设施条件,江北城区从金丹路向西扩展约15平方公里,组建河洑组团。其功能定位为集商贸、物流、学校、居住等为一体的新城区。这一组团将重点发展教育、文化事业,鼓励高等院校和职业学校向此集中。主要结合湖南文理学院和常德职业技术学院的发展,集中建设市级文教中心。

在这一组团的附近,正在建设和即将建设的白马湖文化公园、丁玲公园、白马湖中学、常德市城建档案馆、规划展示馆、美术艺术馆、常德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科学技术中心等文化艺术活动场所,将是这里的亮点。

规划将充分结合区内新河渠、杨桥河等自然水系的走向,建设滨水道路,通过道路将水系、绿地等要素有机联系,形成“六横、三纵”的主干路网骨架系统,路幅宽度为30至60米。同时,沅江西大桥的建设,对接金丹路、桃花源路和机场路,加强了江北城区、江南城区和斗姆湖机场的快速交通联系,形成江北、江南城区交通闭合环线,有效缓解城区交通压力,促进一江两岸协调发展。

东延——依托二广高速公路等重大基础设施的建设契机,打造东江组团,打通东向出城口。该区北靠柳叶湖旅游度假区,可打造为新的城市居住片区、物流园区,吸引长沙等外地人来此置业居住。

东江组团视野开阔,有极大的发展空间,当前重点是建设洞庭大道至二广高速公路的连接线,在武陵区芦狄山乡李白溪境内设置互通,带动片区开发,还将形成东大门良好的城市景观,20年后,一座新城将从这里崛起。

江南城区向西、向南延伸,打造江南新“浦东”。城市用地规模由原11平方公里增加至23平方公里。

江南城区三面环临沅江,是一方风水宝地。敢为人先的鼎城人即将掀起“西部大开发”战略,将依托桥南商贸经济,打造“常德浦东”。即将动工建设沅水三桥、桃花源4D机场的扩建、占地2100亩的城市公园将会引领江南城区建设大潮。

江南城区的前期发展历程在揭示一个真理,单一的城区建设格局是难以发展的,重复堆砌的建设是无益发展的,只有不断地进行质的提升,不断改善好城区的各项配套设施和

城区居民的生活环境,为市民提供宜居的环境,城市魅力才会弥久,城市的活力才不会消减。

德山工业区向东、向南扩展,城市用地规划由原19平方公里增加至42平方公里。

向东、向南扩张,建设工业新城,完善基础设施和城市服务配套,提升人气,以各种工业、产业带动区域发展是德山发展的首选战略。新的规划中,207国道将改为从德山经过机场南侧和西侧;建铁路货运专线,从灌溪经河洑山以西,过斗姆湖,在德山南侧连接石长铁路;德山港与德山货运站通过铁路专线形成铁水联运;建立德山南片物流基地。这里将是高速公路、铁路、水运纵横汇聚的地方,是常德市新的工业基地,新的经济增长极。

市规划局总工程师刘建武说,凡城市价值集大成者,都是要建设好路、桥、管网等公共设施,栽好了梧桐树,就会引着无数蜂拥的人潮,吸纳着无数狂奔而来的财富。一个地块的价值标杆,就是满足商家、居者多方要求,同时还要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这才符合人们的价值定位和价值认同。

三大定位:精心构建常德未来

城市和市民,是互动的,城市美了,市民自然会珍爱她,反之,就会弃她而去。

市城区一位文学造诣很深的长者形象地形容了他心中的常德:如果站在常德的制高点太阳山上俯瞰,早晨的常德城就像一个熟睡的婴儿,散发着奶香;中午俯瞰时,常德城又像烈日下一个成熟的汉子,浑身上下充满着阳刚之气;夕阳下俯瞰常德,她又像一位妩媚的少女,每个人见了都会萌生爱意。的确,常德是一座灵动的城市,每一位市民,都很爱自己的城市,哪怕是一位行色匆匆的过客、一位游人,来到了有“世外桃源”美誉之称的常德,都会驻足不前,留连忘返。

从2009年起到2030年,还有20年时间,20年后,常德又会以怎样的面目出现在世人面前呢。在新修编的城市总体规划中,早已给出了答案。

打造生态宜居城市。就是要把常德市打造成适宜住家者居住、适宜旅游者休闲、适宜投资者创业的生态宜居城市,这是城市的功能定位。如今,“宜居”已不再是单纯注重居住条件的适宜性和人人享有一定住房的简单概念,而是在整合“易居”、“安居”、“康居”等方面后形成的一个内涵宽泛的科学新理念。宜居城市,应该是具有良好的居住和空间环境、良好的人文社会环境、良好的生态与自然环境及清洁高效的生产环境的居民地。建设生态宜居城市,我们有明显的优势:我市自然生态环境得天独厚,地处洞庭湖平原,地貌类型丰富,有山有水;我市城市规模适度,公共服务设施较为齐全,现有的60多平方公里城市规模、60多万城市人口,既能避免特大城市的“城市病”,又能拥有较为完善的基础配套设施,使居民享受到购物、就医、就学等各方面安全便利的公共服务;市民素质普遍较高,我市已获得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魅力城市、全国交通管理模范城市、国际花园城市”等殊荣,城市风貌好,市民素质高,具备了生态宜居城市雏形。

奠定交通枢纽城市。就是把常德市打造成为承东启西、纵横南北的交通枢纽城市。常德交通畅通便捷,全方位立体交通网络、城区内纵横交错的主次干道网,奠定了我市在湘西北交通枢纽和流通中心的地位,成为全国60个公路交通枢纽城市之一。常荆、常邵、常岳、常吉、长常、常张六条高速公路在境内交汇,成为名副其实的承东启西、纵横南北的高速公路交通枢纽。同时,随着207、319国道和几条省道等干线公路升级改造,黔张常、安张常(重庆黔江、陕西安康至张家界至常德)铁路和洛湛(洛阳至湛江)铁路以及远期规划的常岳九(常德至岳阳至九江)铁路的建设,加上桃花源4D级机场扩建和航班拓展,常德港和千吨级航道的建成,将大大强化常德通江达海、辐射全国的陆路、水路、航空综合交通枢纽地位。

建设区域中心城市。就是要打造成为立足湘西北、连接湘鄂边的区域中心城市。我市地处湘西和湘北地区交界处,是大湘西经济圈的重要城市,省政府已将我市定位为湘西北中心城市。同时,作为湘西北区域中心城市,我市应该成为湘西北地区与湖北荆州对等级别的中心城市,以抗衡由宜昌荆门和荆州组成的鄂西金三角地区所带来的强大辐射力和吸引力。另外,我市作为湘西北汇入长江经济带的必经通道,是湖南经济北进的理想突破口。承东启西、纵横南北的交通枢纽建成后,将在客观上为我市成为湘西北、湘鄂边区域中心城市创造基本条件。

中国著名的城市规划专家黄光宇教授说:21世纪是城市的世纪,城市未来不仅将决定国家的未来,而且是整个星球的未来。

我们坚信,20年后,常德的城市化进程将完成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常德的明天将一片灿烂!

下载吉安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07-2020)规划纲要(合集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吉安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07-2020)规划纲要(合集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六盘水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

    六盘水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六盘水市上版城市总体规划于2001年2月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实施,该规划较好地指导了六盘水市城市建设活动。但在......

    城市总体规划纲要审查会讲话

    城市总体规划纲要审查会讲话尊敬的xx总规划师,各位领导、同志们: 今天,xxx审查组专门对我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进行现场调查,提出纲要审查意见。在此,我谨代表xxx,对专程参加审查会......

    《驻马店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010—2030年)》解读

    《驻马店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010—2030年)》解读之一 2012-04-19来源:驻马店日报作者: 规划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立足天中,以全新的视角、全新的理念,对我市2010—2030年城市......

    泸州市城市总体规划规划要点

    泸州市城市总体规划规划要点近年来,随着泸州市城市建设的快速推进,城市人口不断增加,用地逐步拓展,原有的总体规划已无法适应新的变化和要求,不能有效指导泸州城市发展与建设。2......

    横琴规划,横琴新区城市总体规划[全文5篇]

    横琴的规划横琴新区城市总体规划 ?横琴新区位于珠海市横琴岛所在区域,地处广东省珠海市南部,毗邻港澳。第 1 文档网精心为大家整理了,希望对你有帮助。横琴的计划 横琴新区城市......

    城市总体规划

    城市总体规划、区域规划与主体功能区规划 城市总体规划: 是对城市发展的战略安排。 是以空间部署为核心,研究城市职能,确定城市性质,预测城市规模,协调城市功能、结构、形态的关......

    城市总体规划

    城市总体规划 一定年限内对城市市区、郊区及与城市发展有关的地区各项发展建设的综合部署,是对城市发展的战略安排,是战略性的发展规划。 城市总体规划是指城市人民政府依据国......

    工作计划,横琴规划,横琴新区城市总体规划[推荐5篇]

    横琴的规划 横琴新区城市总体规划 横琴新区规划国土局公布了珠海市香洲区横琴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xx-2020 年)预留规模落实方案(琴澳新街坊等项目)》成果的公告。 《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