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让文明不再遥远
让文明不再遥远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是来自八年级 班的,我演讲的题目是——让文明不再遥远!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文明,我们为之骄傲和自豪!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有许多的经典故事一直教育着我们。
“程门立雪”这个成语故事我印象最深了。
宋代学者杨时、游酢二人拜著名儒学家程颐为师。一天,已考中进士的杨时、游酢登门求教,老师程颐恰好在闭目养神,为了不打扰他休息,两人必恭必敬,悄悄站在门外等候,过了好久,老师才醒来,这时大雪已经盖过两人的双脚,这就是“程门立雪”的故事。杨时、游酢二人对老师是多么地尊敬呀!然而,现实生活中的我们却做的很不好。不尊敬老师,甚至对老师出言不逊,不友爱同学,因为一点小事就破口大骂拳脚相对„„
再看看我们的校园,纸屑满天飞,满校尽是废纸袋呀!记得我们劳动周时,张老师教育我们,在打扫卫生时想想自己乱丢垃圾是多么地不应该,想想那些不讲卫生的人是多么可耻!
看看那些被损坏的垃圾桶吧,它们在无声地谴责„„ 看看那些被摇坏的小树苗吧,它们在痛苦地呻吟„„ 我,你,我们大家都在做什么?
九月,学校开展了“文明礼貌教育”活动,文明之风吹遍了正平中学的每个角落。全校同学在教育活动中有了深刻变化。见到老师我们都由衷地称呼“老师好”——这是多么甜美的声音啊!乱丢乱扔的现象明显减少了,寝室,教室更整洁了,同学之间更和谐了,整个校园更文明了!
其实,文明离我们并不遥远,而是那么地近,只要我们对人,对事,对物多付出一份理解,多付出一份宽容,多付出一份爱心,你说文明离我们还会远吗?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文明则国文明。同学们,让我们唱响文明之歌,争做文明好少年,努力成为有用于社会的栋梁之才吧!谢谢!
第二篇:《理想不再遥远》
理想不再遥远
理想,你有吗?不管你现在有没有,但可以敢肯定说你曾经一定有过。不信,你很可能曾经因为读书时学过陈涉的“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与“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而受过影响。从此树立理想,可最后,我们的理想为什么慢慢变成了梦想及幻想呢?理想,真有那么深不可测吗?不!它真实存在我们脑海深处,我们到老的那一天都可以很清晰的想起那是一种什么样的人生或生活。所以,理想,我们曾经是有过的。
理想,自古至今,在国人心中始终保持着几分神秘色彩。中国人,不缺理想。但理想确始终离我们很多人是那么的遥远。
自从陈涉喊出“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与“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后,几乎成了中华民族脊梁的呐喊,让所有人前赴后继般的谈壮志、树理想。然而历史的发展规律,也确实给予了那些树立理想的人们特别恩赐。可以看出,理想有时可以从一句话开始,那是一种不甘于命运和平凡的内心写照。一句关于理想的话喊出了几千年来百姓心中的真实愿望。
“大丈夫生当如此”这句话是刘邦在见到秦始皇东巡时感概而说。后来刘邦做了皇帝,所以这句话也就成了名言。而在两百年后,西汉衰落,刘氏家族中有一个叫刘秀的人,说出了“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后来他也成了东汉开国皇帝光武帝。而这句话后半句应验,所以也就成了他人生理想的名言。
然而绝大多数人的理想几乎都是从树立到破灭,最后直至消无。所以,提到理想一词,很多人会联想到空想与幻想。在他们的印象中,理想离自己太遥远,甚至是天方夜谭。然而在这里要说的概念是:没有幻想,就没有理想。现实是残酷的,人人都向往美好。本来拥有幻想的人是无数的,因为幻想是基于对现有生活的一种不满足而怀抱的一种向往,幻想本身是美好的,但却被我们无数的人蒙上了一层阴影。又接着被旁人的“别老幻想了!”“你做梦吧!”等这些话将我们的内心世界仅存的那一点点幻想也打得落花流水。所以,在经过一番打击与摧残后,我们不得不问,仍抱有幻想的人究竟还有多少?
宇宙万物的吸引力法则告诉我们,任何事,只要你想,最后就一定会得到。而这个想的源头应该就是幻想了,所以,幻想是一切的源头。
幻想有界定,正如任何事都有个三六九等。人也不例外,而这一切,源于我们内心的标准。标准有高低、明确含糊之分。内心标准高的人,通常对幻想的要求也高。同样,标准清晰的人,对幻想的界定也清晰。所以,此时的幻想从根本意义上说决定着理想。我们内心的标准取决于自己日常行为习惯、处事态度的界定。有标准,有幻想,就肯定会有理想。
观历史,见过那么多怀抱崇高理想的人,无一不在奋斗历程中有散尽家财、广聚人心这些事例。道理很简单,钱财人散,钱散人聚。而我们的理想虽说是一个人的理想,但有时也更是大家共同的理想,更需要无数人的相助才能实现。一个人的理想,不论大小,通常都会影响着一群人,有时甚至是天下人的命运。可见理想,并非个人所有。所以一旦树立理想,就一定要说出来,才能得到大家的支持与拥护。项羽有了“亡秦复楚”的理想,假若不说出来,就不会有人跟着他干,更不会有巨鹿之战的扭转乾坤。刘邦若不把建立大汉的想法告诉身边的人与百姓,就得不到众人的支持。曹操若不说“挟天子令诸侯”,就不会有人为他出生入死。刘备没有“匡扶汉室”的宏伟之志,便得不到诸葛亮的相助。毛泽东若没有说出“推翻旧中国,建立新中国”,就推不翻三座大山,赶不跑鬼子,得不了天下。这一切,都说明,理想是一种实际性的美好向往,并非虚无缥缈的梦,它其实是人们对希望的渴望追求。理想是一种具有领导力作用的强大力量,并非虚幻的想像,它其实藏着一股强大的积极力量。有了理想,就好比有了地球有了万有引力,所有的物质均会附着地球转动。有了理想,就好比有了希望的曙光,就可以得到越来越多的支持与拥护。所以,理想不论大小,是没有私有或私享之说的,是你的理想,也是大家共同的理想。
一个人实现理想的过程通常是艰难的。说通俗点,没有具备流黑汗吃极苦的态度,没有具备做事的超强的决心,没有绝不向困难低头的坚韧品质,是决不可能实理理想的。想要实现理想,先从决不放过任何一个机会及决不放过自己一马开始;其次是利用人才及人脉的作用推动,最后就是有一颗不倒翁的心。历史告诉我们:实现理想,有时,可能是揭竿而起,不甘于命运与平凡,陈涉率先喊出中华民族脊梁的呐喊。又有时,可能是赴汤蹈火,冒着极大的生命危险,最后又没有成功,壮烈牺牲在理想的旗帜下。有时,理想可能是豪情霸气,项羽三年就亡秦。又有时,理想可能是被逼无路可走的无奈选择,刘邦顺应历史潮流建大汉。
这世上,总有那么多人想成功,想实现理想。但往往实现理想需要一个非常艰难及高标准的漫长过程。这个过程,可能是断桥失修、荆棘满地、悬崖峭壁 崇山峻岭。又或许是江河险阻、山寒水冷、刀山火海。实现理想,可以是凿壁借光,到最终成为大文学家;又可以是遭受宫刑困于牢狱仍坚持完成《史记》及“推古天变”之任务,最后拥有“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及“历史之父”之称。也可以是千军万马、血浴成河,才平定天下。
实现理想,需要很多前期准备与铺垫。应证古人的“有志者,事竟成。” 我们很多怀着理想的人们只始终记得自己的那个遥远理想,而忘了前期所有铺垫。这过程可能少不了:水滴石穿,煞费苦心,十年磨一剑。
有时,理想就如同“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又有时,理想就如同卧薪尝胆,尝遍人间极苦才得以实现一抱负。
理想,实现后往往都是美好的。项羽有亡秦复楚,刘邦有建大汉;曹操有挟天子令诸侯,刘备有再造大汉;努尔哈赤有他的七大恨及建立大清帝国,毛泽东有建立新中国;但历程千辛万苦。动则几年甚至几十年的付出,成千上万人的血流成河才能实现一个伟大的理想。
佩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同情并叹息曹操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理想,有时是豪气的。它可以上天入海。可以是李白挥笔的“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或者是项羽说出的“彼可取而代之也!”理想,又有时是怜悯的。可以是陆游恋恋不舍留下的“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也可以是周瑜的壮志未酬身先卒含恨辞人世。理想,又有时是平凡普实的。可以是荀况的“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理想,也可以是一种坚持。可以是“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及“若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人人都有理想,人人都想实现理想。理想其实有时真不是梦想,而是真实存在我们每个人的脑海深处。吸引力法则告诉我们,只要你想,就一定会有得到的那一天。同样,只要有理想,不分大小高低,就会有理想的人生。只要有理想,不分年幼长老,就会有实现的那一天。有时,理想其实真的不遥远。
2013年6月
著
第三篇:暑假回家不再遥远
暑假回家不再遥远
7月3日16∶40,一架执行“重庆-阜阳”飞行任务的华夏航空小型客机降落在了阜阳机场停机坪上,二十多名乘客沿扶梯走下飞机。
在候机大厅北侧的进出港口,记者见到了刚从重庆飞回阜阳的大学生杨凡,在西南大学读书三年时间,他还是第一次乘坐飞机回老家过暑假。“坐火车的话,可以享受学生票的优惠,不过花在路上的时间却很长,至少需要22个小时。”杨凡告诉记者,这次回来,他提前在网上预订了3折的机票,票面价格才420块钱,只比卧铺贵100块钱,却节约了20个小时的时间。
据了解,华夏航空之前在2012年底也曾开通过“阜阳-重庆”航班,但持续的时间不长,暑期开通这条航线还是第一次。
去成都探亲方便快捷
7月3日19∶00,在阜阳机场候机大厅,记者遇到了一位打算去成都的老人,他叫李仁伟,今年71岁,是颍上县某乡镇的退休教师。“大儿子在成都安了家,我退休以后就去帮他带小孩,一年难得回来一趟。老家还有很多亲人,我做梦都想回来看看他们。”老人这样告诉记者。
由于成都距离阜阳有1600多公里,坐火车至少需要一天一夜,上了年纪的人受不了长途颠簸,每次回来探亲,李仁伟都是从成都飞到合肥,再从合肥转车回颍上,一个来回至少需要6个小时。“阜阳-重庆”航班开通后,老人只需要从阜阳飞到重庆,再从重庆坐高铁去成都,来回最多4个小时。
第四篇:《不再遥远的旅行》教案
《不再遥远的旅行》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不再遥远的旅行》,学习这首歌曲的难点是切分节奏和音程跳动较大,音准不易把握好,学习时可以让学生结合语言朗诵相关节奏,结合一些“声势”动作进行节奏练习。
2、让学生欣赏两段音乐片段,并为其配适当的音乐画面,引导学生听辨音乐所模拟的雷、雨、风、闪电以及火车由启动及由慢渐快主要是采取什么乐器和手段来表现的,让学生谈出音乐给自己带来的感受,以帮助学生积累音乐的审美经验。
教学重点:
通过在课堂上学唱这首歌曲达到会背唱的目的。
教学难点:
第一,了解G大调的音位;
第二,复习四二拍指挥图示,从感觉上体会节奏。
教学过程:
(一)营造氛围:
学生伴着歌曲的录音走进教室,体验歌曲的行进节奏和雄壮的风格。
(二)新歌学习:
1、教师通过语言引导学生学唱这首歌曲。
2、教师进行乐谱分析(如果学生音乐基础较好,可在教师引导下自己分析),并做练习。
3、教师引导学生唱乐谱,然后边听录音(或跟琴)边唱乐谱,直到唱熟。
4、再听一遍录音,在课堂上讨论歌曲的演唱风格,包括力度、速度、节拍、节奏、旋律线等。同时,说出这首歌曲的音乐结构——三段体,以及它们所造成的“陈述——对比——再现”的艺术效果。
5、按照讨论出的音乐演唱风格,以自然、明亮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这首歌曲、并背唱。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你们脑海中的未来世界是什么样子的?回去请把你们的想法画出来。
第五篇:天路不再遥远读后感
山的彼端——西藏圣湖
朋友宗祥,出书了,天路不再遥远读后感。书名《天路不再遥远》,洋洋洒洒17万字,封面封底已定,排版就序。他说等着要我写篇序,然后再付梓。我既是宗祥的好朋友,又是忠实的“粉丝”,真没有理由拒绝他,但我认认真真地表了个态:“写序不敢当,就写个读后感吧!”最近,时间于我太吝啬,宗祥约稿至今已近两月了,我不好意思再推迟。他写的是在西藏从戎的亲身经历和感受,我极其热爱西藏,但没零距离接触过,读后感《天路不再遥远读后感》。这好像是跟真人学太极剑,只有忘了太极剑的纲要和招术,才能真正地学会运用太极剑。不过我这里说的是指静心的消化吸收,是动笔的心态,大脑尽然一片空白。然后,酝酿了几天,先武装到头脑,而不是牙齿。我读着他,圣洁的感情,他使圣湖边的格桑花更绽放;我读着他,英武的捍卫,他使珠峰的冬雪更厚重;我读着他,赤诚的爱恋,他使人们的鲜血更沸腾;我读着他,守候的热土,他使世界的屋脊更坚挺;我读着他,壮丽的生命,他使日月星辰的见证更雄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