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隐私保护演讲素材

时间:2019-05-14 17:39: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网络隐私保护演讲素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网络隐私保护演讲素材》。

第一篇:网络隐私保护演讲素材

大数据时代下的隐私保护

你或许听说过大数据这个词。事实上,你可能对这个词已经心生厌恶。确实,大数据受到了空前的宣传炒作。

何为“大数据”呢?当前,大数据缺乏一个明确、统一的定义。维基百科对它的界定是:“大数据,或称巨量数据、海量数据、大资料,指的是所涉及的数据量规模巨大到无法通过人工,在合理时间内达到截取、管理、处理、并整理成为人类所能解读的信息”。

大数据与网络息息相关,大数据的到来似乎让大家举足无措,手忙脚乱。我们还没弄清它是什么,却已经被它所包围。截至2014年6月﹐中国拥有网民6.32亿﹐其中手机网民5.27亿。据统计﹐过去一年中国网民在网上的损失接近1500亿元﹐包括攻击网站﹑隐私泄露﹑虚假消息等等。360互联网安全中心公布数据:平均每天拦截木马病毒接近1亿次﹐拦截的钓鱼攻击超过1200万次﹑虚假证券300万次﹑彩票欺诈400万次﹑假药网站500万次。大数据时代最重要的挑战﹐是对用户隐私的挑战。周鸿祎指出﹐大数据時代可以不断采集数据﹐当看起來是碎片的数据汇总起來﹐“每個人就变成了透明人﹐每个人在干什么﹑想什么﹐云端全部都知道。”

现在有个词叫做预见性监管,或者叫算法犯罪学。这个是指如果我们掌握了大量数据,比如以往犯罪发生的地点,我们可以就知道把警力派到哪里。这很合理,但问题是数据分析不会仅限于地点数据。它会进一步深入到个人层面,为什么我们不去分析某人的在校成绩、品行记录,或者我们可以了解他们的工作情况、消费记录、信用记录和他们的上网行为,比如他们是否熬夜,喜欢吃什么,消费能力是多少等。当可以通过健康腕带读取生化数据时,就可以知道他们是否有激进的想法。我们可以用算法来预测我们将要做什么。可能有些事情还没做我们就要承担责任。

哦哦哦,似乎什么地方不对了。我们好像变成了机器人,甚至不如机器人——我们要由数据来控制自己,改变自己和决定自己的未来。个人隐私在小数据时代是主要挑战。在大数据时代,这个挑战将会成为保卫自由意愿、道德选择、人类意志、人类的能动性。说道这里似乎有点杞人忧天了,但是如果不在民众对保护隐私毫无概念的话,这就不是耸人听闻了。

说到这里“我们都很担心互联网隐私,我们对待此事的态度与对待病例类似,有种避而远之的感觉。我们并没有考虑,将正确的信息,通过正确的方式,与正确的人分享之后,所得到的巨大利益。虽然隐私问题值得重视,但不应该因噎废食,不假思索地一味保护隐私。

比如科学家迟迟不肯公布自己的发现究竟出了什么问题,但当他对外公布实情后,立刻收到了数以千计与他有类似情况的人的回复,更多思想的碰撞与交融,会产生新解决方法和理念。这就是开放的价值。正如我们常说的那句话,你一个苹果我一个苹果,交换一下还是各自一个。但是你一种思想我一种思想,分享一下,就是两种思想。话很容易理解,但是这种思想如何以适合时代潮流发展的方式得以应用才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

面对大数据这把“双刃剑”,我们需要认识清楚。用好它,我们可以所向睥睨,用不好“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关于隐私的保护和每一位民众的利益息息相关。因此面对大数据时代下隐私的保护需要互联网企业和民众一起努力。

互联网企业应该做的就是为民众提供选择,向他们展示哪些数据会被收集,并告知他们搜索历史和定位数据。比如:Chrome的隐身浏览模式;哈佛、MIT、CERN联手发布的安全电邮服务ProtonMail:NSA唯一无法监视的电子邮件系统;有糖电商平台的对会员的信息处理方式。这些产品通过更多方式实现隐私保护服务,将主动权交在客户的手中。企业要为人们提供了更多选择,让他们知道事情的进展。

对于我们而言,多多了解互联网安全知识,不要盲目崇拜数据,也不要为了隐私保护躲避数据,躲避分享。人类的进步源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碰撞。因此,在大数据时代下的互联网环境中,养成科学安全的用网习惯,多多了解网络动态,身体力行保护自身隐私权利。

第二篇:毕业论文:浅谈网络隐私与保护策略

浅谈网络隐私与保护策略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网络通讯技术的发展,全球性的信息网络环境已经形成。互联网是全球性的分布开放机制,丰富的网络服务,尤其是网络商业化的增强,给人们生活、学习、交流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也给人们的隐私权造成了诸多不必要的干扰和伤害。如何有效地保护网络隐私已经成为国际上关注的热点。

1网络隐私表现形式 网络隐私二个人资料+在线隐私 网络隐私可分为个人资料和在线隐私。为了申请邮箱、注册抽奖或是网上购物,我们必须提供姓名、联系地址等个人资料,有时甚至涉及到出生年月、月收人等进一步资料。调查显示,77.36%的网友曾在互联网上公布真实的个人信息,在网上申请免费服务时需要填写个人信息,填写真实资料的网友占62.61 %,而在网上聊天时,25.91%的网友肯定自己会说真实情况,62.50%的网友表示将视情况而定。当所有的个人资料和在线隐私被汇集,个人对于网络就没有隐私可言,而整个网络社会,也就是一个完全没有秘密的虚拟社会。通过网络查找个人隐私并不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当你的信息和在线隐私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掌握,后果将不堪设想。网上购物是个很好的例子。为了网上购物,消费者必须提供个人信息:姓名、电话号码、信用卡号码,购物偏爱,有时还要提交收人记录和健康记录。网络公司汇编这些信息,而互联网使得分享这些信息非常容易。

2网络隐私受侵害现状 在IT产业发达的美国,当客户点击双击网络广告公司(DoubleCliklnc)的广告时,网络将自动在客户的浏览器中放置一个Cookies文件。以后当客户访问该公司170多个站点中的任何一个时,网站就会读取这个文件,并根据记录的信息向你发布相应广告。在英国,2000年3月对于1014名调查者进行有关“是否会对于在网上购物后,电子商务公司可能利用顾客资料向其传摘并不需要其他信息”的问题调查,结果显示令人担优,比1999年有较大辐展增长。即使在中国,通过网络或网络技术侵犯公民隐私权的事件也时有发生。深圳情网曾以年访问人数超别刃万,登记会员达13万而位居国内交友网站的首位,然而2000年4月刀日,该网站忽然不能访问,在盛拟世界一个人们日常居住的小城镇不冀而飞,13万“鸳鸯”变得无家可归。后来技术人员发现,有人用重装系统的方法,非法登录,拷贝了情网系统软件及会员资料,然后将所有的资料月除。由此可见,侵犯隐私权的行为通常有四种:(1)干涉、监视他人的私生活、破坏他人生活安宁;(2)非法检查、窃取个人情报;(3)疽自宜布他人隐私;(4)非法利用他人隐私。对于用户来说,互联网上泄解个人隐私有多种可能,一方面,从事信息服务的经营者会不遗余力地收集包括个人信息在内的各种信息;另一方面,消费者有时不经意泄露的自己或家庭的私生活秘密会被他人收集、利用和传播。

3网络隐私保护现状 网络隐私侵犯现象的存在使隐私权的保护成为必须,各国都在积极采取各种措施来尽量避免网络隐私权受到侵犯。

3.1中国 我国的《宪法》和许多法律中均有关于个人隐私保护性条款。如《民事诉讼法》中有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除涉及国家秘密、个人隐私或者法律另有规定的以外,应当公开进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中认定“以书面、口头等形式宜扬他人的隐私”。另外,我国法律保护隐私权的精神已在其他立法中得以体现。如《香港特别行政区墓本法》第35条规定,香港居民有权得到秘密法律咨询。(未成年人保护法)第30条明确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解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第31条还规定,对未成年人的信件,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隐匿、毁弃;《收养法》第21条规定,收养人、送养人要求保守收养秘密的,其他人应当薄重其意愿,不得泄露。《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实施办法)(1997年硕布),第18条规定:“用户„„不得搜自进人未经许可的计算机系统,墓改他人信息;不得在网络上散发恶意信息,冒用他人名义发出信息,侵犯他人隐私„„”《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2000年颁布)第6条规定:“开展电子公告服务,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三)有电子公告服务安全保障措施,包括上网用户登记程序、上网用户信息安全管理制度、技术保障设施„„” 3.2美国 尽管在美国某些州已经发布了自己的隐私保护法令如(公平信用报告法》、《金融隐私权法》、《联邦有线通讯政策法案》、《录影带隐私保护法案》及《联邦电子通讯隐私法案》等,但是美国联邦一级的、全面的个人隐私保护法律目前还没有制订。这种状况可能将会有所改变,美国国会 正在积极讨论一系列有关规范使用各种类型个人资料的法律。美国通过制定一系列保护隐私权的法律法规来保护隐私权。美国第一部关于网上隐私的联邦法律于2000年4月21日起生效,从当日起在网上搜集13岁以下儿童个人信息的行为将被视为违法,可处以上万美元的罚款。除了立法保护,美国积极利用先进技术来对网络隐私进行保护。如以保护网络隐私权为目标的技术协议Platformfor Privacy Preference(P3P)。P3P主要是要向电脑用户提供在网络上分享个人数据时所应该遵循的隐私权保护协议规范。又如美国电脑大厂IBM于2002年4月宣布,推出让企业将互联网隐私措施自动化的免费软件。而美国电报电话的免费软件则可提醒上网者各网站的不同隐私设定。IBM的Tivoli安全产品部门副总裁克里希纳说,为了安抚那些优虑,企业可使用1BM的Tivoli Privacy Wi}and隐私精灵。该软件可将公司的书面隐私措施转变为电子规则,用以防止员工违犯规则。而AT&T的R-ivacy Bind软件则让客户得以设定隐私范围,当他们造访任何与其隐私设定不符的网站时,就能收到视觉和听觉的提示。其实比起立法保护,美国政府更加强调业者自律。美国政府在1996年的《全球电子商务政策框架》中提到的在网络隐私保护问题上的首要原则就是“私营部门应起主导作用”。美国著名的隐私保护组织―在线隐私权联盟,其倡导的宗旨就是推动行业自我规范,建设可信任的网络环境,保护个人的网络隐私权。到目前为止,美国联邦政府一直对互联网上的隐私问题采取放任政策,他们甚至寄希望于互联网本身的自我约束。3.3欧盟 由于欧盟的组成特点以及欧洲国家与北美存在的文化差异的影响,欧盟在网络隐私保护方面的做法与美国有较鲜明的差异。美国为业者留下了足够的“自由空间”,而欧盟则更注重于严格的立法保护。欧盟先后通过了《个人数据保护指令》、《电子通讯数据保护指令》、《私有数据保密法》、《因特网上个人隐私保护的一般原则》,有效地建立起了成员国内有关隐私权保护的统一的法规体系。1998年10月,欧盟制定的《电子商务私人资料保护办法》正式生效。当前的隐私权和解协议即(安全港湾》协议(“ safe har-bor”),它起源于欧盟的一项禁止向不符合其隐私权保护标准的国家“出口”个人数据的法律。协议强调指出,网站(或其他任何搜集个人数据的公司)必须告诉访问者什么信息被搜集、它将用来干什么,以及它将会被什么人共享。消费者必须能够抉择他们的信息可否与第三方共享。协议还认为,消费者有权看到个人数据,如果必要,还可以修改。3.4其他国家 2000年6月1日,日本国会通过了《通信监听法》,该 法案使检察机关可以监视电子邮件。这一法案立刻遭到日本各界的强烈反对。此外,日本部分在野党正在呼吁国会讨论禁止闯人他人电脑窃取个人信息或密码的法案―“禁止不正当闯人法”。2000年4月,一个名为“电脑、自由与隐私”的保护互联网用户隐私大会在加拿大多伦多召开,来自加拿大、美国等国家的大约月田名互联网用户与专家、政府官员和商界人士重点讨论了如何保护互联网用户隐私权问题。英国与法国的情报部门为保护网络隐私权,提高了对网站、电子邮件与电子商务的监察权力,以期达到防范恐怖行动的目的。英国于2001年设置了一个名为全国高科技犯罪防范小组的网络警察部门。这个部门要求电话与网络服务业者必须保留犯罪攻击行动当日的通讯记录。在法国,情报部门特别留意流传在网络社区与聊天室中的信息。4网络隐私保护策略建议

4.1加强自我保护意识 黑客之所以能轻而易举地窃取网络中的个人隐私,不仅仅由于目前互联网安全制度不够完善,而且还归因于人们的防范意识较弱,因此在网上窃取他人信息易如反掌。为了保护个人隐私不被“曝光”,以便妥善保护自己,可以用以下方法: max.book118.com诀 申请免费电子邮件,尽量不使用真实姓名。倘若让你选择兴趣爱好,一概空选,因为有很多免费邮件服务公司就是根据该项收集注册用户资料,转手卖给第三方的网上商城或网上广告商,后者会根据兴趣推销他们的产品,这也是信箱中有时会收到莫名其妙的广告信的原因之一。

max.book118.com览 当用户连线到一个网站浏览时,对方很容易能查出其从哪儿来(IP地址)、其所使用的操作系统类型、访问次数以及用户在网站的“运动”轨迹,对于商业网站来说,这是新鲜生动的第一手资料。我们有两种方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第一是设置代理服务器。第二是使用网上中间人,帮用户匿名接上目标站点。

max.book118.com信 网上每封邮件都带有发件人和收件人的邮箱地址。如果想发一封信,而又不想让对方知道信是你发的,则要采用匿名发信。

max.book118.comookie 在网络中,稍有疏忽,Cookie就会成为泄露用户个人资料的祸首。用户可用手工删除,也可使用专用清除软件,如Safe Clean.System Mechanico 4.2完善知识产权制度 网络中的个人隐私在某种程度上可被看做人们自己创作的独立财产,与知识产品异曲同工,对其的保护问题也上升到了知识产权保护的层次上。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郑成思在2002年北京互联网论坛上发表演讲时透露,中国有可能立法对“网络隐私权”进行保护,今年年底将提交全国人大讨论的民法典的框架里面,已正式出现了“网络隐私权”。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已经成为中国各大网站迫在眉睫的问题。在国外,比较大的网站都有一个知识产权部,像日本的索尼公司,美国的IBM公司一样,在开发服务、做广告、开展任何业务之前,都会先论证一下会不会侵害别人的知识产权。网站真正要做大,要立得住脚,就应开始注意知识产权上的问题。

4.3隐私专门立法保护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对用户的调查(截止2002年7月),其对当前互联网对个人隐私的保护的满意程度情况如下:非常满意者占3.5%,比较满意者占18.7%,一般 占45%,不太满意者占24.2%,很不满意者占8.6%。由此可见,我国目前对于网络隐私的保护制度还很不完善。为了防止侵权行为的发展,法律必须规范网络行为,要求网络合法公平地收集信息;保存个人资料的期限不得超过实际需要,除非获得资料所有者的同意,否则个人资料,只可用于收集资料时,所阐明的用途,或与其直接相关的用途;禁止公开个人资料。对于一个负责任的网站,他首先应该考虑用户利益,应该建立一支有自卫能力的保安队伍,否则用户的权利就只能任人宰割。运用法律手段保护个人网络隐私,不仅可以在知识产权制度中做出特殊规定,还可以由法律部门制定一套专门的隐私专门立法。但是,由于我国目前对隐私权的立法不完善,司法实践中也没有对其特别的保护,导致患者的医疗隐私权得不到保障的现象时有发生。从法律角度看,我国目前在《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律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中虽对隐私权的保护作了规定。但是在实体法中对隐私权尚未明确规定,司法实践只能引用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将侵害隐私权的案件视同名誉权的案件处理,这样就存在很多的问题。因此,我国很有必要建立专门的隐私保护法,塑造一个安全的数字环境。4.4加强政府管理力度 金融机构及各大网上服务公司用以确认用户身份的密码、用户名、社会安全号码、驾驶执照编号以及其他数据均可以在互联网上获取到。很多政府及私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

第三篇:保护自己的隐私

《保护个人隐私》说课稿

2011-11-28 22:51:

43教材分析

1、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保护个人隐私》是广东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三课。此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第一课《维护人身权利》,了解了法律对公民的人身自由和生命健康权利保护的规定,第二课《维护人格尊严》,学生进一步了解法律对公民人格尊严保护的规定,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为本课的学习做了铺垫,本课承接前两课内容,是本单元整个链条上的不可或缺的一环,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地位。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个人隐私的含义,掌握我国法律在保护公民隐私权方面的有关规定。

能力目标:在现实生活中,学会如何维护个人隐私和尊重他人的隐私。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懂得在现代社会中维护隐私权的意义;

懂得如何依法维护自己的隐私权;

尊重他人的隐私权,不做侵犯他人隐私权的事

情。

3、教材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隐私权内容的具体范围,理解隐私权在现代生活中的意义;未成年人如何保护自己的隐私。

教学难点:如何把握未成年人的隐私权与成年人的教育之间的矛盾;如何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去尊重他人的隐私。

教法选择

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启发引导法小组讨论法:

采用体验式教学,引导学生交流自己隐私受到侵害时的事例,从而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

情景式教学,采用多媒体等手段,扩大教学内容,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习热情,有通过直接感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符合教育学中的自觉性和直观性原则。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制作课件给学生全新的、栩栩如生的视听感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

课时安排:

本课共2课时,这里说的是第一课时。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个人隐私权和法律保护公民的隐私权。

学法指导

1.学情分析

针对的问题:

①社会不断发展,但中学生对隐私权的认识却相当不够。个别家长和老师为了了解孩子、教育学生,常常有侵犯了学生隐私的行为。

②学生把生活、学习上的事情都看作是隐私,常常拒绝与长辈交流沟通。③由于对个人隐私认识不够,学生自己侵犯他人个人隐私的事情时有发生。④个别学生不能很好地尊重和保守他人的隐私。

⑤网络的发达,在我们的生活中通过网络手段侵犯个人隐私事件时有发生。学生的需要:

①了解保护隐私权与父母对子女成长的知情权之间的问题,更有利于维护自己的隐私权,更有利于自己的成长。

②了解法律对隐私权的保护,以及对侵害他人隐私权应承担的法律责任的规定,帮助学生懂得如何通过正当的途径维护自己的隐私权。

③引导学生学会尊重、保护他人的隐私权。

④在科技发达的今天,很多高科技产品存在着侵犯他人隐私的危险,学生有必要增强隐私意识和法律意识,更好地保护自己的隐私权,给自己的隐私一个心灵的空间。

2.这堂课,我引导学生掌握和运用以下学法。

自主探究猜测推理合作交流归纳总结

充分利用教材可读性的特点,组织学生阅读-讨论-归纳,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将通过“问题——探究”教学途径,促使学生进行主动探究学习,让学生在分析、比较、思考、讨论、释疑中达到“问题由学生提出,过程让学生参与,疑难由学生解决”的目的,把学习的过程、学习的时间和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帮助学生在积极体验中学会学习,善于学习。遵循“具体——抽象——具体”的认识程序,采用小组探究学习法等在尊重学生认知规律基础上,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更好地理解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设计“漫画欣赏”和“私人邮件网上晾晒30多天”两个板块。

设计意图:利用社会新闻作为情境引入,吸引学生注意,激起学生情感共鸣,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

二、情境延伸、深化认识

设计“请判断下列哪些为隐私和“家庭电话、个人信息被曝光之后。。。”两个板块。

设计意图:以案例再续的形式出现,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充分利用学生平时生活中的所见所闻作为课程资源,体会个人隐私的泄露对个人生活带来的消极影响。

三、案例剖析、应用知识

设计“时政链接”和“郭力的反击”两个板块。

设计意图:在学生的关注下,呈现案例的进一步发展。同时转变学生的角色,使学生融入案例的情节中,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用来引出个人隐私权的概念,加深学生对个人隐私权的理解,以增强学生法律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的能力。

四、案例反思、情感升华

设计“郭力事件的反思”板块。

设计意图:通过对郭力事件的反思,给学生敲响警钟,特别是在现代社会中要提高对个人隐私保护的警惕。同时对这一事件的思考也可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这样的设计有助于在学生的思考中突破这节课的重点即隐私权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意义。

五、情境探究、自我检索

设计“七嘴八舌”和“四维空间”两个板块。

设计意图:以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畅所欲言,进一步深入分析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一些行为。从而突出未成年人如何保护自己隐私的重点,突破未成年人的隐私权和成年人教育之间的矛盾这一教学难点。

教学特色

情境创设——案例剖析——情境探究——思维拓展

设计反思

1.如何去有效开发我们身边的课程资源。成功的课程资源开发,应该是材料的目的性强,内容新颖,时效性强,适用性强,教学效果明显的材料。

2.将一个新闻材料,经过处理加工,采用电影蒙太奇的手法将情节分段呈现、剖析、反思等手法使材料用得比较透彻、成功。

3、只有激起学生好奇,产生情感的共鸣;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角,课堂才会真正活起来。

第四篇:员工隐私保护协议

员工隐私保护协议

甲方:重庆~~有限公司

乙方:

(以下,甲方和乙方单独称为“一方”,共同称为“双方”。)

乙方作为甲方员工,甲方在经营管理中引入并实施GPS卫星定位外出销售人员及车辆考勤系统,实现有序化、规范化管理。经双方协商,为了保障乙方的个人隐私,遵循友好、平等、自愿的原则签署以下隐私保密协议(以下称“本协议”),双方约定如下:

1.名词解释:GPS卫星定位外出销售人员及车辆考勤系统简介

通过GPS卫星定位外出销售人员及车辆考勤系统平台,甲方管理人员可以随时查询外出人员在工作期间的位置和行动轨迹。很大程度提高了销售员工作效率降低管理成本,也方便科学的调度。这种管理模式已被诸多知名企业如茅台酒、汇源果汁、蒙牛、伊利、完达山、老才臣、三全、金星使用,并带来管理上的便捷,成本控制。通过这个系统平台,企业管理者只要在电脑前打开浏览器登录网页就可以在电子地图上轻松的了解公司在外人员位置和动向一目了然。也可以将外出人员何时到访某地、停留多长时间以及拜访了那位客户都可以统计成一个表格并支持导出与打印,核实该业务员是否真实到访客户。如有客户打电话需要上门服务,并能及时查询处员工所在位置,让最近距离的员工赶到。

2、保护信息

本协议中,保护信息是指甲方只收集查询乙方在工作时间内(详见《重庆趣购网络信息咨询有限公司考勤管理办法》,下同),收集或调取与工作内容有关的信息。

3、甲方权利、责任及义务

甲方承诺仅把乙方个人信息用于提供公司内部考勤管理时使用,不得用于其他目的。

甲方如果收集或调取到乙方与工作内容无关的个人信息,须及时删除,并保证不向第三方外泄,否则乙方有权向甲方申请索赔相关经济及名誉损失。

乙方不得利用GPS卫星定位外出销售人员及车辆考勤系统从事违法乱纪的事,不得利用该系统做有损于甲方的事,否则甲方有权追究乙方相关责任。

乙方使用GPS卫星定位设备所产生的手续费、月租费由甲方承担。

4、乙方隐私

乙方隐私包括但不限于,乙方本人同别人与工作内容无关的谈话内容及图片、非工作时间的个人行踪等。

5、乙方权利、责任及义务

如果出现通过本系统(即GPS卫星定位外出销售人员及车辆考勤系统)导致乙方隐私泄露,但不是甲方的原因造成的,则乙方不得追究甲方责任。

GPS卫星定位外出销售人员及车辆考勤系统提供给甲方的所有与乙方隐私相关的信息资料,包括但不限于客户信息、DNA采集样本、DNA检测报告和协议。

工作时间内,乙方有义务开通GPS卫星定位设备,并开启传感控件,让甲方收索及调取相关信息。

6、终止:若任何一方违反本协议规定,在守约方发现并通知违约方后1个工作日内,违约方没有能够按照守约方的合理要求进行改正,则守约方有权终止本协议,并同时追偿由此造成的损失。本协议终止后,双方不再履行本协议各自约定。

7、违约责任:任何一方违反本协议给另一方造成损失的,违约方应赔偿另守约方全部损失;且守约方有权采取任何公平合理的补救措施。

8、本协议,一式两份,甲方和乙方各持一份,每一份具有相同的法律效力。

甲方: 重庆~~有限公司乙方:

签章:签字:

签约地点:签约时间:2012年1月1日

第五篇:社交网络隐私安全.

情报资料工作2012年第6期 理论探索

社交网络中用户隐私安全问题探究 邱均平李艳红

(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湖北 430072 摘要文章分析了社交网络中用户隐私信息的种类、隐私信息泄露的途径以及保护用户隐私的途径, 对社交网络中的信息安全问题进行了全面论述。

关键词社交网络服务用户隐私信息安全

A Stud y of Privac y Securit y Issues of Social Network Users Qiu Junping Li Yanhong(Schoo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Wuhan University, Hubei, 430072 Abstract This p a p er anal y zes the t yp es of users ' p rivac y information in social networkin g , p rivac y information

leakage channels and ways to protect user privacy.These are a comprehensive discussion of information security in the social network service through the three aspects in this article.Ke y words Social Network Service, user p rivac y , information securit y 在Web2.0的大环境下, 社交网络服务(Social Network Service, 简称SNS 已成为当前最具发展前景的互联网应用服务之一。社交网络的出现, 使得人们的网络生活与现实生活联系得越来越密切。社交网络已成为人们在互联网上传播信息、进行社会交流活动的重要平台, 它具有互动性、开放性、及时性和共享性等特点。在当前网络环境下, 社交网络已在全世界得到大范围的普及, 国外的社交网站如Facebook、Twitter、LinkedIn、MySpace 等, 国内如新浪微博、人人网、开心网等都吸引了大量的用户。截止到2012年6月, 仅中国社交网站用户的规模就已经达到2.5亿[1]。随着越来越多的用户通过社交网络进行信息交流与传播, 安全问题正日益凸显出来, 通过社交网络收集和利用用户隐私信息变得更加容易;用户的隐私暴露的风险不断增加, 用户个人权益遭受损害的可能性也不断增加。因此, 社交网络中用户的隐私安全正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1 社交网络用户隐私的种类

尽管社交网络的根本目的是提供给用户一个线

上互动和交流的平台, 但大部分网站的定位、目标和实现方法等都存在很大的不同, 如LinkedI n 主要是面向商业用户的社交网络, 人人网则主要是基于校园关系的实名制社交网络。不同的社交网络有着不同的特

点, 因此其信息泄露的内容、信息泄露的方式也变得多种多样。社交网络中用户的隐私信息类型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分别是用户的个人信息、用户分享的信息、用户的人际关系信息以及通过数据挖掘所获取的信息。

1.1用户个人信息社交网络正是在人们日益增长的交友需求中发展起来的, 用户在注册之初, 就被鼓励提供更多的个人基本信息。以人人网为例, 作为国内最大的社交网站之一, 人人网拥有真实注册用户超过1亿[2]。在社交网络的个人档案中, 包括用户的身份证号、出生日期、电话、即时通讯工具、电子邮件等诸多真实的个人信息, 这些信息有可能被网络诈骗者利用, 并以用户的名义获得服务或者访问个人网上银行账户等。

随着国内网络实名制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社交网站要求注册者提交真实的个人信息。除了政策原因以外, 社交网站本身的特点也需要用户提供更多的个人信息。例如, 要想在社交网站上找到更多的朋友, 用户就必须提供更详细的真实资料, 如教育背景信息、地理位置信息、个人爱好等信息。通过对这些真实资料进行分析和整理, 系统才能更/懂你0, 社交网站才能帮助我们找到更多朋友, 才能让我们获得更多感兴趣的信息。在这种情况下, 用户往往陷入两难的境地, 如果全部填写真实信息, 用户的个人隐私往往暴露在网络之中。但是, 如果填虚假信息, 又往往会失去玩社交

情报资料工作2012年第6期 理 论

探索网站的真实感, 无法将社交网络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其实, 不管用户愿不愿意, 社交网站的服务商们总希望用户能提供最详尽的真实资料, 从而为用户建立更加紧密的关系网络, 让系统显得更加/智能0。1.2用户分享的信息

用户每天在维护社交网络的过程中可能透漏出大量的个人信息。例如, 很多人乐于随时随地使用/地理位置分享服务0(又称LBS , 通过随身携带的手机, 将自己的地理坐标分享给社交网站和微博上的好友, 这样就将自己的活动轨迹暴露于人前。据调查, 在国内大中型城市的15~30岁的网民中, 有95%以上会注册一个或几个社

交网站[3]。用户在频繁地使用各种信息分享服务时, 其所能保留的隐私已经变得越来越少。

除文字信息外, 用户还在网上发布大量的图片信息和视频信息, 通过用户分享在社交网站上的信息碎片, 商业公司不但可以收集用户的手机号等普通信息, 还可以推测出用户的消费倾向、婚姻情况、工作情况等涉及个人隐私的信息。黑客也可能利用用户分享的一些信息碎片, 盗取用户的银行卡、股票和基金等账户。其实, 即使不懂黑客技术, 只要将某个人在各个社交网站和微博上的碎片信息进行简单拼接, 任何人都可以轻松获得其隐私信息, 但是国内社交网站的用户并没有意识到分享信息导致的隐私泄露所带来的危害。1.3人际关系信息

通过社交网络, 我们可以找到现实生活中的朋友, 同时系统通过对已有信息的分析, 还会为我们/引荐0一些可能认识的好友, 可能会为我们找到许久未联系的好友, 这正是社交网络的魅力之一。但同时, 社交网络也将我们的人际关系网暴露人前。通过用户在社交网络上的互动以及社交网站通过算法所做的好友推荐等功能, 可以很容易地了解用户的人际关系网络。2012年3月, Facebook 好友推荐功能就曾令一名美国男子的重婚行为败露[4], 这从另一侧面也反映了社会网络泄露人际关系信息的风险。有人说过, 腾讯在掌握大量用户的同时, 也掌握了绝大部分中国人的关系网, 2012年3月测试上线的QQ 圈子更是深刻地体现了这一点。QQ 圈子是基于QQ 好友关系、分组名、备注名, 通过聚合分类数学算法进行人脉推荐, QQ 用户可以实现按照真实生活中的关系自动分圈, 并向同一交际圈但仍属陌生人的对象发起对话, 拓展人脉。但是, 未经用户的允许就获取用户的分组信息和备注名信息是对用户隐私的泄露, 用户在拓展人脉的同时也将不断接受陌生人的/骚扰0, 因为借助圈子功能, 用户的个人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处于公开状态, 很多并不是好友的用户也在你QQ 圈子分类中[5]。1.4数据挖掘信息

社交网络的快速发展产生了超大量的基于互联网的社交网络数据, 这些数据的内容包罗万象, 形式

丰富多样, 既包括各种文字信息, 也包括应用软件、图

片、音频和视频等信息。社交网络中的海量数据隐藏着丰富的知识和巨大的商业价值, 为了充分利用这些数据, 越来越多的机构和个人开发了各种社交网络分析方法和工具, 对社交网站上的各种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但是, 我们也应该看到, 通过社交网络分析方法

对社交网络数据进行公开研究会对用户隐私和信息安全构成威胁。例如, 通过采取数据挖掘等技术手段从大量注册信息、用户发表的信息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 将用户分散于各处的零碎信息整合起来, 就有可能获取用户个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隐私信息, 甚至能够了解用户的生活轨迹、生活习惯、个人爱好等, 一旦这类数据公开或不当使用, 将给用户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社交网络信息泄露的途径

社交网络应用的广泛性与多样性使得用户隐私信息泄露的方式也变得多种多样。除了用户自己透漏的信息之外, 社交网站以及第三方应用都可能造成用户隐私的泄露。2.1用户泄露

随着社交网站、微博和地址分享服务的先后兴起, 互联网分享信息的方式变得多样化。人们在互联网上活得越来越真实, 尽管个人隐私在社交网站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风险, 但仍然有越来越多的人乐于在网上分享自己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这当中存在很多推动信息泄露的因素, 例如, 对社交网站用户来说, 选择性地向陌生人发布一些私人信息所带来的收益可能会大于潜在的信息泄露风险;朋辈压力和集群效应;对个人隐私保护缺乏重视;对社交网络和人群的盲目信任;对潜在风险的短视评估等[6]。有时网站本身的问题也会造成用户忽略或无视其用户隐私设定。以新浪微博为例, 用户可以对自己的个人资料进行设置, 例如可以将自己的基本信息、教育信息、职业信息等设置成仅自己可见、我关注的人可见或者所有人可见, 同时用户还可以对评论、私信以及@提到我以及地理位置信息等根据需要进行设置, 还能设

置黑名单和进行屏蔽。但是新浪微博的用户基数巨大, 其中很多人并不知道这些功能, 有些用户可能知道但是不会操作, 还有些用户根本没有意识到会有隐私泄露的问题。国内目前虽然缺少相关的统计数据, 但这些问题都是可以明显预见的。国外的社交网站用户也存在类似的问题, 根据一项研究表明, 大约有1300万的Face-book 用户表示他们从不设置、或者根本就不知道Facebook 有隐私工具。28%的用户与所有用户分享他

们的大部分或是全部内容, 而不仅仅是朋友们[7]。

用户除了泄露自身的隐私之外, 很多时候还会通过社交网络泄露他人的隐私。有时一些用户在未经他

情报资料工作2012年第6期 理 论

探索人允许的情况下发表的只言片语或上传的某张图片, 都可能在有意或无意间泄露他人的重要隐私, 给他人造成困扰甚至是损失。

在传统媒体环境下, 用户仅仅是信息的接收者, 而在社交网络中, 每个人都是一个小型的信息接收和传播中心, 社交媒体的开放性以及信息传播的自主性, 让信息的传播变得更加难以控制, 私人领域与公共领域的界限变得愈加模糊。社交网络的自媒体特性, 导致有时候本来属于私人领域的言论, 通过社交网络的传播, 可能形成公共领域的话题。例如郭美美炫富、局长开房等事件因触动大众神经而迅速成为公众热议的话题, 目前层出不穷的类似事件表明用户隐私泄漏已经比较严重。2.2社交网站泄露

随着社交网站的迅速发展, 社交网站掌握了大量用户的信息, 而社交网站本身的安全性对用户的隐私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网站泄露用户隐私主要分为两种状况, 一种是社交网站出于某些利益因素故意泄露用户的隐私, 例如在违背用户本意的情况下使用用户上传的信息, MySpace 就曾被爆出将网站信息出售给第三方的事件, 包括学术研究者、市场调研机构甚至

营销人员[8]。另一种情况则是社交网络可能由于某些技术原因而造成用户隐私泄露, 例如社交网站存在安全漏洞, 从而遭受到黑客的攻击, 导致用户的信息泄露。2011年12月, 中国的CSDN 网站用户数据库被黑客攻击, 导致600多万邮箱账号和与之对应的明文密码泄露, 之后又有人人、新浪微博、开心网、天涯等众多知名社交网站的用户称其密码遭到泄露[9]。2012年6月, 美国著名的职业社交网站LinkedIn 遭受黑客的攻击, 导致600万用户的密码泄露。由此可见, 为了寻求个人数据, 黑客加大了针对社交网站的攻击力度[10]。2.3第三方泄露

为了增强社交网络的吸引力, 提高用户黏度, 很多社交网站都开放平台, 为用户提供各种第三方应用程序, 同时社交网站作为信息分享的平台, 与第三方网站的合作也变得日益密切。例如优酷网的用户可以在该网站上与微博的用户进行互动, 在CNN 上观看视频的同时还可与其他Facebook 用户聊天。

随着第三方应用程序的引入, 社交网站的内容变得越来越丰富, 其娱乐性也变得越来越强, 但是用户在社交网络中使用第三方应用程序或者第三方的网站时, 用户可能会面临着严重的隐私安全问题。因为此时, 用户往往被要求授权提供个人信息、好友关系等, 授权之后用户的隐私往往难以保护。有时即便用户在社交网站上设定信息只能被某个群体看见, 但是如果另一个用户正在使用社交网站的应用程序, 则此人可以将该用户的数据在不知情的情况下, 传送给第三方, 造成该用户隐私的泄露。Facebook 就曾发生过多

款应用将Facebook 用户的I D 数据贩卖给第三方营销

公司或数据机构的情况, 这给Facebook 及其用户均带来了严重的不良影响[11]。3 社交网络隐私保护的途径

目前很多研究者从技术的角度寻找社交网络的

用户隐私保护途径。解决隐私保护的传统技术方法包括简单的匿名保护, 对数据进行部分隐匿和泛化、随机化处理后再进行分析挖掘, 基于密码学的隐私保护技术等。Narendula 等[12]认为, 在线社交网络将大量的用户个人信息集中在单一管理域内, 可能会导致严重的隐私安全问题发生, 他们提出系统利用社交网络的信任关系来分散地存储社交网络的配置文件和内容, 并利用对等计算(Peer-to-Peer , P2P 技术来实现对社交网络用户个人数据的存取。当前有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社交网络的隐私控制问题是一个涉及多学科的综合问题, 例如Debatin 等[13]就从用户心理和行为的角度对社交网络的隐私安全问题提供建议。

解决隐私安全问题, 需要从技术、法律政策、用户意识等多方面入手。针对社交网络隐私泄露的几种途径, 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角度探讨社交网络的隐私保护途径。

3.1加强用户的信息安全意识

目前, 社交网络的隐私安全问题已经引起很多人的注意, 但是, 仍有很大部分用户在社交网络享受、分享乐趣的同时, 往往忽视了对个人隐私安全的控制。很多社交网站在用户填写信息或发布信息时, 都可以对这些信息进行权限设置, 但很多信息默认对所有人可见, 有些用户由于缺乏信息安全意识, 无意间透漏了很多个人隐私。根据一份对2277位美国成年人在社交网络当中隐私管理的调查报告显示, 有58%的受访者将主资料页面设置为私密, 只有好友可以看到, 19%的受访者将个人资料页面设置为半公开, 只有好友和好友的好友可以看到, 但是仍有20%的用户个人资料

完全公开[14]。社交网络中选择将资料完全公开的用户, 有一些是误以为只有自己的朋友能看到, 例如/局长开房0事件, 双方当事人就将微博当成即时通讯工具, 在微博上大谈私密话题。而有的用户则直接忽视了这个问题, 根本没有意识到隐私泄露所带来的危害。

除了泄露自身隐私之外, 很多用户在使用社交网站的过程中也可能泄露他人的个人信息。新浪微博为了维护良好的微博社区氛围, 对用户建立了一套信用体系, 通过公开微博或评论发出泄露他人隐私的相关信息将会扣除个人信用积分, 通过这样的信用体系, 有利于加强用户对自身和他人隐私的关注, 有利于提升用户的信息安全意识。

用户在使用社交网站时, 必须深刻意识到, 社交网络上的一举一动都是可见可分析的, 因此, 用户在

情报资料工作2012年第6期 理 论 探

索发布信息之前应该斟酌考虑是否泄露了自己及他人的个人隐私等。同时, 用户需提高信息安全意识, 如不要将生日、身份证等常用信息作为密码, 定期更换密码和检查个人设置, 不要随意加陌生人为好友等。3.2社交网站加强对用户隐私的保护

为保护用户的个人隐私, 各大社交网站都设置相应的隐私保护政策。加拿大的几位学者通过对美国六大SNS 网站(Facebook, LinkedIn, MySpace, Orkut, Twitter 和YouTube 隐私实践和隐私政策的调查研究, 将隐私政策从目的(即获取用户信息的合理理由、可见度、粒度(即信息匹配的精确度 和缓存信息四个层面进行分析。通过

调查发现, 六大SNS 网站大多着力于从目的和信息可见度对用户隐私进行保护, 而缺乏对于粒度和服务器缓存信息的保护[15]。对于很多社交网站来说, 即使是非注册用户也可以轻易获取其信息, 如通过Google 搜索可检索到Facebook、MySpace 以及Twitter 等内容;国内也可以通过百度获取新浪微博的内容, 由此可见, 社交网站中的用户信息极易获得, 对用户信息的保护依然任重而道远。

对于社交网络来说, 一方面, 社交网站应加强自身的安全性, 网站采取合理有效的控制措施保护用户隐私, 提升技术门槛, 加快技术革新, 不要等到信息泄露时才想着修补技术漏洞。另一方面, 网站应肩负起一定的责任, 积极引导用户, 使用户更了解如何保护个人隐私。虽然许多社交网站采用了集中的隐私控制手段来获取公众的信任, 但是这些控制手段要么太复杂, 要么用户不完全了解每一次鼠标点击带来的严重后果, 因为大部分用户不了解他们的个人信息泄露的程度, 也不了解这种泄露能带来多么严重的后果。因此, 需要社交网站在保护用户隐私的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3.3加强对第三方的监管

社交网站与第三方的合作是用户隐私泄露的另一个重要途径, 也是进行用户隐私保护、降低隐私泄露风险需要重点注意的问题。在目前的网络环境下, 第三方网站或第三方程序一般均会要求用户应用授权, 即同意该网站或程序获得用户信息等, 用户为了使用第三方网站或程序往往都会同意授权, 这样第三方便获取了该用户的个人资料、好友关系、评论等信息。当前大量的第三方程序都是在自己服务器上运行, 没有任何监控, 极易造成信息的外泄, 形成严重的安全隐患。因此, 我们需要在保证第三方程序实现其功能的前提下, 对信息流进行严格的监控。例如在授权时应提供更加明确、更加详细的隐私选项, 从而协助用户进行判断。同时, 社交网站也要加强对第三方应用的审核, 及时剔除那些存在安全隐患的应用, 为用户提供安全保障。针对第三方应用, Ka p il Sin g h、Sumeer Bholad 等研究员提出了一个可以控制隐私的

平台 XBook [16], 它通过客户端和服务器端的限制

机制, 基于用户定义的标签强化信息流监控、匿名化数据, 最终实现隐私保护的目的[17]。但是, 如何将这个系统与社交网络进行整合, 如何将这个系统应用到所有的第三方应用程序中去, 则还缺乏相应的现实案例, 目前仍处于不断地探索中。

3.4 加强法律监管

当前, 网络犯罪呈不断上升的趋势, 与用户隐私相关的网络犯罪形式也多种多样, 但是相关的法律却并不完善, 有关个人信息保护的相关法律也迟迟未出台。目前, 世界上已经有50多个国家制定了个人信息法体系, 例如美国有5电子通信隐私法6、5互联网保护个人隐私的政策6, 日本有5个人信息保护法6, 欧盟有5关于保护自动化处理过程中个人数据的条例6。我国虽有众多的法律涉及个人信息保护, 但是缺乏专门的立法。法律的不完善一方面使盗窃用户隐私的违法行为不能得到有效的制裁, 降低其违法成本;另一方面, 因维权成本较大, 使网友在面对信息泄露等侵权事件发生时往往选择忍气吞声和退让。因此, 应加快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另外, 由于网络犯罪往往危害面广, 且手段智能化, 具有极高的隐蔽性, 导致取证困难, 破案难度大, 因此司法部门应注重提升技术手段, 加大对信息泄露的惩罚力度, 给不法分子以有效威慑, 以法律权威为用户的信息安全保驾护航。4 结语社交网络的不断普及和广泛应用, 使人们的个人信息与日常活动在网络上得到越来越多的展现。但是, 社交网络为用户提供交流和展示平台的同时, 如果不能对涉及用户切身利益的个人隐私信息加以保护和控制, 将会给用户带来严重的困扰和损失。提高社交网络的信息安全, 需要用户提高信息安全意识, 从自身做起, 保护隐私信息, 社交网站则需要坚守保护用户隐私的承诺, 加强对自身以及第三方的监控和管理, 同时, 政府也需要制定相关的法律政策, 创造良好的法律环境, 为社交网络用户提供有效的法律保障。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 状况统计报告[OL].[2012-09-07].htt p ://.[5]QQ 圈子 百度百科[EB/OL].[2012-06-17].http://baike.baidu.com/view/8176841.htm.38 情报资料工作2012年第6期 理论 探 索

º银行汇款:户名: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开户行:华夏银行北京知春支行账 号:81941031 欢迎订阅2013年

图书、情报、信息、资料工作者自己的刊物

5情报资料工作6 CSSCI 来源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双月刊, 大16开, 112页, 全年定价288元, 国内统一刊号C N 11-1448/G3 图书馆、情报室、资料室、信息中心的理想文献、必藏刊物 图书、情报、信息、资料、档案工作者的业务参谋、良师益友

5情报资料工作6杂志面向图书情报界、信息产业界和文献资料档案界, 读者遍及高校、党校、社会

科学院、军队院校、政府信息机构及公共图书馆系统。刊物一贯注重追求理论精品, 面向工作实际, 形成了求实创新的学术风格, 是广大图书情报工作者进行学术研讨及业务交流的重要园地。

订阅方式:(1 在全国各地邮局订阅, 邮发代号:82-22(2 直接向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市场部订阅¹邮政汇款:地址:北京9666信箱(邮编100086 收款人:市场部

电话:010-82503440/41/42 欢迎致电5情报资料工作6编辑部, 电话:010-62512296;或发邮件至qin gbaoziliao@263.net。

[6]线上社交网络的信息泄露和用户隐私问题:Facebook[EB/OL].[2012-06-17].http://.[9]多家公司卷入/密码门0事件[EB/OL].[2012-06-17].http://tech.sina.com.cn/z/cod e_crisis/.[10]黑客对社交网站攻击升级[EB/OL].[2012-06-17].http://w ww.ftchinese.com/story/001044961.[11]多款Facebook 应用被曝向第3方提供用户信息[E B/OL].[2012-09-06].http://tech.hexun.com/2010-10-18/125165195.html.[12]Narendula R, Pa p atoannou T G, Aberer K.Privac y-aware and highly-available OSN p rofiles [C]//WETICE'10:Proceedings of the 201019th IE EE Intern ational Workshops on Enab ling Technologies:Infrastructures for C ollaborative Enterprises.Piscatawa y , NJ:IEE E Press, 2010:211-216.[13]Debatin B, Lovejoy J P, Horn A K, et al.Facebook and onlin e privacy:Attitudes, behaviors, an d un in tended consequences[J].Journal of Com p uter-Mediated Commun ication, 2009, 15(1 :83-108.[14]调查显示社交网络用户隐私保护意识逐步增强[EB/OL].[2012-06-17].http://.[15]Leann e Wu, Maryam Majedi, Kambiz Ghazinour, et al.Analysis

of social n etworking privacy polices[C].Proceedings of th e 2010EDBT/ICDT Worksho p s, Lausann e, Switzerland , 2010.[16]Kapil Singh, S umeer Bhola, Wenk eLee.xBook:Redesign in g privacy control in social networking platforms[EB/OL].[2012-06-09].http://www.u senix.org/events/ser09/tech/.[17]胡启平, 陈震.试析社交网络环境中个人隐私保护[J].信息网络安全, 2010(8 :43-44.[作者简介]邱均平, 男, 1947年生, 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主任。

李艳红, 女, 1989年生, 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2011级硕士生。收稿日期:2012-07-11

下载网络隐私保护演讲素材word格式文档
下载网络隐私保护演讲素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我国网络隐私立法和保护对策(精选合集)

    我国网络隐私权的立法保护与完善 从目前我国隐私权保护的立法来看,隐私权并未成为我国法律体系中一项独立的人格权。隐私权仅仅作为附加在名誉权下地法律条款,没有完整的法律......

    《隐私受保护》教学设计

    《隐私受保护》教学设计 (安徽省天长市汊涧中学 239321 宗 权) 【教学内容】人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第五课。 【教材分析】本设计的课标依据是“知道法律保护公民个人隐......

    保护学生隐私 尊重学生人格

    保护学生隐私 尊重学生人格 公民隐私权是指 “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宁与私人信息依法受到保护,不被他人非法侵扰、知悉、搜集、利用和公开的一种人格权。”学生作为我国公民,同样......

    病案利用与隐私保护

    病案利用与隐私权的保护 病案中患者隐私内容 由于医学诊疗的特殊性,患者必须向医务人员陈述家族和自己的疾病史、展现自己的隐私部位、讲述自己情感的变迁、介绍自己的工作......

    医院保护患者隐私制度

    保护患者隐私权的制度和措施 一、维护诊疗服务中病人隐私权制度 (一)隐私权是公民具有与公共利益无关的一切个人信息、个人领域不受他人侵扰的权利。病人隐私是患者不愿意告人......

    第五课_第一框_隐私受保护

    华美中英文学校八年级政治导学案 课题:隐私和隐私权课 型:新授授课时间: 月日 执笔人:卢宝丽审核人:文科备课组检查人:卢宝丽 班别姓名学号 第五课隐私受保护第一节隐私和隐私权......

    第五课 第一框 隐私受保护

    第五课隐私受保护 第一节隐私和隐私权第一课时 人人有隐私 自学目标指导 1、阅读第一目,并完成下列知识精要,在书上勾出重点2、小组订正 3、生背记(10分钟)4、师抽查提问 (5分钟)5......

    医院保护患者隐私管理措施

    XXXX医院保护患者隐私管理措施 尊重和维护患者隐私权是医务工作者应尽的义务。由于医疗工作的特殊性,在医疗过程中保护患者个人隐私显得尤为重要。为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