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的家乡呼和浩特
我的家乡呼和浩特
呼和浩特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黄河支流大黑河以北,京包铁路线上。为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全区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明万历9年(1581年)建城。1948年设归绥市。1954年改呼和浩特市,蒙语意为“青色之城”。
[ 历史]
呼和浩特是国务院确定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随着岁月的流逝,这里留下了两千多年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早在50万年前就出现了被称作为“大窑文化”的人类文明的曙光。战国时期,赵国在土默川始建“云中郡”,写下了呼和浩特历史的第一页。在漫长的历程中,几度兴衰,曾建立过“云中”、“盛乐”、“丰州”等城。直到公元1572年,明代蒙古族首领阿拉坦汗在这里筑城、建庙,大兴土木,建成一座初具城市规模的“库库和屯”,这就是发展到今天的呼和浩特的前身。清代又在此基础上扩城屯兵开市,使呼和浩特成为当时南北商品交流的集散地。
[ 地理位置 ]
呼和浩特位于华北西北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的土默川平原。北依阴山山脉,南濒九曲黄河,是一座历史悠久、风光秀丽的塞外名城。距首都北京669公里,距二连浩特490公里,距准格尔煤田100公里;距天津港800公里。
[ 面积人口]
呼和浩特市辖四区四县一旗,即新城区、回民区、玉泉区、赛罕区、托克托县、清水河县、武川县、和林格尔县及土默特左旗。2001年全市总面积17224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81.1平方公里。总人口243.79万,其中少数民族人口28.02万,城区人口143.41万。
[气 侯]
呼和浩特地处中温带内陆地区,属西北大陆性气侯,雨热同季,四季分明、昼夜温差大。年平均气温在6°C左右,年均日照数为3000多小时,年降雨量350至500毫米。[ 资 源 ]
呼和浩特物产资源丰富,有多种黑色和有色金属及贵重金属矿产,而非金属矿产资源比金属矿产资源更为丰富。主要矿产有煤、泥炭、石墨、大理石、沸石、珍珠岩、膨润土、高岭土、石灰石、白云岩、金、铜、铁、铅、锌等上百种。现已探明的矿产地170余处,矿点及矿化点128处。其中武川境内黄金储量居内蒙古自治区前列,清水河境内的煤、高岭土等矿产资源极为丰富,特别是陶土的储量之大,品位之高属全国之冠。经济植物资源比较丰富,崇山峻岭区和平原的野生种子植物和人工栽培植物有770余种。药材资源更为丰富,主要分布在大青山区。农业盛产小麦、玉米、谷子、葫麻、燕麦、荞麦、小杂粮、马铃薯、甜菜、葵花籽等。传统种植药材有党参、枸杞、黄芪等。此外,呼和浩特土地资源、电力资源丰富,价格便宜。
呼和浩特昭君墓
呼和浩特大召
成吉思汗广场
乌兰恰特大剧院
第二篇:我的家乡——呼和浩特
我的家乡——内蒙古呼和浩特
我的家乡是内蒙古的首府城市—呼和浩特,一提起内蒙古,大家无一不是在畅想辽阔的大草原、洁白的蒙古包、高大的骏马,我也总是跟同学们讨论着总有一天我们会一起去内蒙古看一看大草原,但其实内蒙古不单单只有美丽的自然风光,还有不错的城市风光。呼和浩特并不是大家想的那样,人们身穿蒙古袍,脚踏马靴,在街头巷角大口吃肉大口喝酒。不时还有骑着马的蒙古汉子飞驰而过。虽然呼和浩特因为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具有浓郁的蒙古族风情,但是它透露出来的更是现代化与民族化的完美结合。
呼和浩特为蒙语,翻译过来为青色之城,传说,1581年,蒙古族土默特部的阿拉坦汗带领部众来到呼和浩特现在的这片地方,看到水草丰茂决定在此处定居,磊建的城墙全部采用呼和浩特正北方的大青山上的青石,远远望去泛着青色,因而被称作青色的城。
呼和浩特位于华北西北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的土默川平原。北依阴山山脉,南濒九曲黄河,是一座历史悠久、风光秀丽的塞外名城。呼和浩特为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是一个以蒙古族为自治民族,汉、满、回、朝鲜等36个民族共同聚居的塞外名城。并且呼和浩特市辖四区四县一旗,即新城区、回民区、玉泉区、赛罕区、托克托县、清水河县、武川县、和林格尔县及土默特左旗。因为各种民族的聚居于发展,使得呼和浩特成为一个独特的城市,有着自己的独特的文化与特色,更是历史与现代完全融合。
在呼和浩特,可以清晰的看到前朝留下的痕迹,清朝将军衙署、西汉古墓——昭君墓、明代建立的大昭寺,辽宋时期所建的万部华严经塔、清朝所建的清真大寺、公主府、汉墓壁画……位于中山路的伊斯兰风情街以及蒙古风情街都体现了这个现代化大都市中透露的独有的特色。
昭君墓 大昭寺
将军衙署
近年来,随着呼和浩特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环境的不断改观,人们居住和生活水平也在逐步的提高。如今看着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二环快速路的贯通,地铁、新机场的建设也提上日程……总之现在的呼和浩特是一片繁华之景。
一转眼,从我出生到现在,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们的城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唯一没变过的是呼和浩特的蓝天、白云和一群热爱生活的呼市人,还有我们对这座城市的爱和回忆。因为生活在城市中,我很少与大自然接触,每天面对的都是高楼大厦,都是熙熙攘攘的人群,还有来来往往的汽车,小时候的生活是快乐的,但是长大以后,发现自己变得越来越孤单了,电脑替代了儿时的好伙伴。自从搬到了楼房,一切都变了,周围的邻居即使相处了3年也依然不认识,每天的生活就是学习,吃饭,睡觉,有时间就会玩会电脑。根本没有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对于我来说,社区就是一个概念,它好像是一群人居住在了一起,但是这些人毫无联系,每天都是陌生的面孔,各自忙着各自的生活,没有了小时候那种一群人在一起热闹的场面,无论你何时出现在小区里,看到只有停放着的汽车,还有几片人工绿地,还以几个准备外出的行人,除了这些,什么都没有。不得不说。经济发展了,人们有钱了,工作更忙了。取而代之的是交流更少了,感情更少了,温暖更少了。
以下两张图片,是呼和浩特标志性的建筑物——乌兰恰特大剧院,它的变化是最大的,曾经是一栋小楼,楼前是一个简陋的小摊。而现在是现代化的建筑,同样它也是庆祝自治区成立60周年的重点建设项目之一。整个剧场分为4层,可以容纳1370多个座位,设备先进,是内蒙古境内规模最大的、设施最齐全的现代化公共文化场所,其外观被绿草覆盖,充分体现出了内蒙古的风情。
以前两幅图片是呼和浩特中山路天桥的景色,以前的铁锈斑斑的绿色大桥,桥边的大楼还是低矮的老式建筑,大多数人还骑着自行车;而十几年后变成现代化的中心商务区,人们都开着自己的私家车经过这里,夜晚在霓虹灯的笼罩下,呼和浩特的中山路别有一番滋味。
说了这么多,想必呼和浩特总有一点可以吸引你吧?呼和浩特的别致不是语言可以描述出来的,如果对我的家乡感兴趣,你可以自己亲临去感受下呼和浩特与众不同的美。
第三篇:作文:我的家乡呼和浩特
“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我想这应该是很多没到过内蒙的人对内蒙的所有印象吧。每次和同学谈到我的家乡,大家无一不是在畅想生活在大草原上的我是多么的惬意,总讨论着有一天他们要和我一起去内蒙看内蒙的大草原。其实我想说的是,虽然我生活在内蒙,但是我的家乡——呼和浩特并不是大家想的人们身着蒙古袍、足踏蒙古靴在街头巷角豪爽地大碗喝酒大块吃肉,不时还有骑着高头大马的蒙古汉子招摇而过,虽然它因为特殊的位置有着浓厚的民族气息,但是它透露出来的更是现代化与民族化的完美结合。
呼和浩特——蒙语,译为青色的城。据传公元1581年蒙古族土默特部的阿拉坦汗带领部众来到呼和浩特现在的这片地方,看到水草丰茂决定在此处定居,磊建的城墙全部采用呼和浩特正北方的大青山上的青石,远远望去泛有青色,因而被称作青色的城。
呼和浩特位于华北西北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的土默川平原,大青山南侧,是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是自治区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中心。是一个以蒙古族为自治民族,汉、满、回、朝鲜等36个民族共同聚居的塞外名城。因为各种民族的聚居于发展,使得呼和浩特成为一个独特的城市,有着自己的独特的文化与特色,更是历史与现代完全融合。
在呼和浩特,可以清晰的看到前朝留下的痕迹,清朝将军衙署、西汉古墓——昭君墓、明代建立的大昭寺,辽宋时期所建的万部华严
经塔、清朝所建的清真大寺、公主府、汉墓壁画……位于中山路的伊斯兰风情街以及蒙古风情街都体现了这个现代化大都市中透露的独有的特色。
悠久的历史造就了独特的呼和浩特文化,在这里有一年一度的蒙古草原旅游节、内蒙古乌兰牧骑艺术节、昭君文化节、那达慕大会等。内蒙古草原旅游节是呼和浩特一年一度的大型旅游交易节,1991年9月举办了第一届,以后每年的8月前后都会举行。它是在那达慕大会的基础上融经贸洽谈、物资交流和竞技比赛、文娱活动于一体的民间传统节日,并在呼和浩特市内蒙古赛马场举行开幕式,邀请来自世界各国、港台及国内各界人士参加,节日隆重热烈,有摩托车队、骆驼队、马术队、武术队、安代舞、摔跤等表演节目,最引入注目的是男子“三技”比赛,即摔跤,赛马和射箭比赛。除了这些还有敖包祭祀,成吉思汗陵祭祀等蒙古传统祭祀活动。
谈到文化,不仅仅从它的的历史渊源可以看出,还可以从它的食物中反映出来。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物的作用由此可略见一斑。而 呼和浩特作为内蒙古的首府,其餐饮特色别具风味,您可以到市内较大的餐馆去吃大餐,如蒙古奶食品、蒙古奶酒、蒙古手把肉、蒙古面点等,也可以到草原气息浓郁的地方品一品野味,有狍子肉、山鸡肉、山野菜、野生蘑菇、小米等多种谷类、野味。忘记提醒大家,呼和浩特在2005年被评为“中国乳都”,在这里你还可以品尝到驰名中外的各类奶食品。
这里最具特色的食品除了奶制品外,就是肉类食品肉质鲜美,营
养丰富,很多旅人来游玩之后,都会觉得其它地方的肉好似没有什么味道。
呼和浩特汇集了内蒙古各地的土特产品。买土特产品,可到街头集市贸易场所,相信是最佳选择。那里有当地最大的农副产品市场,各色土特产品琳琅满目,价廉物美,无所不有,令人目不暇接。呼和浩特的饮食基本以北方饮食为主,饮食文化中吸收了蒙古族和回族的做法、吃法,极具代表性的是蒙餐。回民小吃在市内也很流行,伊斯兰风情街路东有一条回民小吃街,里面有烤羊肉串、烧麦、羊杂碎等等,绝对让你一饱口福,流连忘返。
呼和浩特地区的特色饮食主要有烤全羊、涮羊肉、手把羊肉、烤羊腿、炸羊尾、血肠、肉肠、羊杂碎、稍麦、焙子、莜面、马奶酒、奶茶、奶皮子、奶豆腐、奶酪、油香、馓子,牛肉干等,还有地方特色与传统风味完美结合的托县炖鱼、和林炖羊肉等也闻名于呼和浩特地区。
还有不得不说的是,由于呼和浩特市也是走西口的目的地,所以也同样吸收了山西、陕西的一些特色,在大召附近有美味的刀削面、饸饹面、剔鱼子、煮鱼等等。
说了这么多,想必呼和浩特总有一点可以吸引你吧?呼和浩特的别致不是语言可以描述出来的,如果对我的家乡感兴趣,你可以自己亲临去感受下呼和浩特与众不同的美。
也许你身在高楼林立的大都市、也许你处于平和宁静的小乡村,这里都是你闲暇时放松自己的最佳选择。我的家乡青城——呼和浩特
欢迎您。
第四篇:呼和浩特导游词
呼和浩特导游词
各位游客朋友们,大家辛苦了,欢迎大家来到塞外古城呼和浩特,下面让我们一同认识一下这座历史文化名城。
呼和浩特,为蒙古语,汉译为“青色的城市”,即青城,也称“呼市”。现为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是自治区政治、经济、文化和商业中心。1986年被国务院确定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005年八月被评为“中国乳都”。
呼和浩特全市总面积17,224平方公里,2009年,全市有常住人口267万人,其中市区人口158.4万人,汉族人口约240万人,蒙古族人口20.1万人,其他少数民族人口6.7万人。居住着汉、蒙古、回、满、朝鲜、达斡尔、鄂温克、鄂仑春等36个民族。
呼和浩特分为四个区,4个县、1个旗和一个国家级开发区。四个区分别为:玉泉区、回民区、新城区、赛罕区。这四县一旗为托克托县,清水河县,和林格尔县,武川县和土默特左旗一个旗。这几个县环绕着呼和浩特,但都有各自的地方特色。和林格尔县位于呼和浩特市正南35公里处,是蒙牛乳业的所在地,是伟大的民营企业家牛耕升创业的一片乐土。蒙牛创立于1999年7月,短暂的时间里他以奇迹般的企业创造了奇迹般的业绩,人们有惊诧的目光关注着蒙牛的累累硕果,在以后的行程中我为大家详细介绍内蒙古乳业。土默特左旗位于呼和浩特市西南,是已故蒙古族革命家,国家副主席乌兰夫的故乡,也是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布赫的故乡。可见这里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好地方。武川县位于呼和浩特市正北,是呼和浩特的后花园,是一个主要的粮食产地,我们去草原是路过,也有人用“南四川,北武川,山前山后不一般,武川县的姑娘不用看”,来形容这里的姑娘是如何的漂亮。清水河县也是呼和浩特周边的一个农业大县。托克托县电力举世瞩目,尤其托县电厂(由大唐国际发电股份有限公司、北京能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和内蒙古蒙电华能热电股份有限公司出资设立)。发出的电全部供给北京,是满足北京地区安全用电的主力电厂之一,是国家重点建设项目,也是国家“西部大开发”和“西电东送”的重点工程。一个开发区为金川开发区,全国乳品行业的龙头企业伊利集团的所在地,伊利集团是全国151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之一,是北京2008年奥运会唯一一家乳制品赞助商,也是我们自治区最大的造饭碗的企业。由于呼和浩特乳业的蓬勃发展,我们呼和浩特也当之无愧的评为“中国乳都”。
呼和浩特北依巍峨的大青山,南岭滔滔黄河水,坐落在由黄河,什拉乌素河,大黑河冲积得平原上,土壤肥沃,地形平坦,是典型的农业带,因此历史上称为土默川平原,它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从古至今,人类繁衍生息,无论是
远古时期的“大窑文化”遗址,还是战国时期的云中古城遗址,或是明清时期的召庙艺术等,都真实地记录了呼和浩特的悠久历史,显示了塞外名城的古老神韵。
公元前306年,赵武灵王在阴山下筑长城,并设云中郡,郡治故址在今呼和浩特市西南托克托县境。西汉武帝时,在河套地区兴建了一批军市,今呼和浩特东郊的塔布托村就留有西汉时期的土城遗址。魏晋南北朝时期,鲜卑族拓跋部在北方兴起,其早期都城“盛乐”即在今呼和浩特南面40千米的和林格尔县上土城村北,盛乐经济园区西。在隋唐时期,这里就是中原地区开展对外交往的重要通道,是“草原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
唐朝时期,呼和浩特一带是突厥人的活动范围。唐太宗贞观年间,唐军大败突厥于白道(今名蜈蚣坝,在呼和浩特市北)。唐中宗景龙二年(708年),唐王朝在今呼和浩特周围地区设立了东、中、西3个“受降城”。公元10世纪初,辽国在此设天德军及丰州。丰州故址在今呼和浩特东南约20千米的白塔村附近。
大家都听过“刺勒川,阴山下。天丝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首诗吧,他描写的就是魏晋南北朝时期这里美丽如画的景观了。
在16世纪是,蒙古族首领达延汗统一蒙古部落,他的孙子俺答汗在明朝嘉庆年间率土默特不迁徙到这里,兴建了许多“板升”(蒙古语称房屋为板升,意为居民点),并且兴建了许多府地宫室。随后,这些板升就逐渐发展成为繁荣的城镇,游牧的蒙古族开始定居下来。1572年俺答汗开始新建库库和屯(今呼和浩特),明万历九年,公元1581年建成。城墙用青砖砌成,远望一片青色,“青城”之名由此而来。蒙古语为库库和屯。明朝赐名为“归化城”,也就是今天呼和浩特市区西南部的玉泉区。建成活不久俺答汗去世,归化城由妻子三娘子管理,三娘子是一位聪明、美丽,颇具才华,为人豪爽不羁的蒙古族妇女,擅长歌舞骑射,帮助俺答汗处理内政外交,推动蒙汉和平,促进双方交流,顺应了广大人民的愿望,监于三娘子的功绩,明朝封他为“忠顺夫人”。人们为纪念三娘子,将此城称作“三娘子城”。
清初,三娘子城焚毁。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在原三娘子城外增筑了一道外城,包围了原城东、南、西三面。后又在距旧城东北2.5千米处另建一驻防御城即新城,命名为“绥远城”清朝末年,将归化和绥远合并,清廷命名为归绥县。民国十七年(1928年)建绥远省,设归绥市。1954年,撤销绥远省建制,归绥市改名为呼和浩特市,成为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
大家可能都听过这首脍炙人口的名歌“走西口”吧,这和呼和浩特市是有密切联系的,关于呼和浩特以前也是人烟稀少,民风纯真,是养穷人的地方。所以每逢河北、山西等省市遭受饥荒的时候,纷纷走西口来这里落脚谋生。所谓的西口,指的就是山西省的杀虎口,那里曾是原明清时期的贸易关口,是通商互市的必经之处。到清朝时,西口迁到呼和浩特一带了,于是走西口就泛指呼和浩特及
山西左云右玉一带。那么,有西口大家就会想到东口,“东口”指的是河北省张家口一带,走东口也过来一部分居民,所以大家现在可以调查一下我们呼和浩特周边居民祖籍有好多是山西河北人。
呼和浩特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气候变化明显,差异较大,其特点: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暂炎热,春秋两季气候变化剧烈。年平均气温由北向南递增,北部大青山区仅在2℃左右,南部达到6.7℃。最冷月气温-12.7~16.1℃;最热月平均气温17-22.9℃。平均年较差为34.4-35.7℃,平均日较差为l3.5-13.7℃。极端气温最高38.5℃,最低-41.5℃。相对来讲,呼和浩特比较干燥,所以请各位适当补充水分,增减衣物,避免感冒。
各位团友,现在我们的车子已经行走在呼和浩特的市区中心。2007年,是内蒙古自治区成立60周年,呼和浩特作为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将举行一系列的庆典活动。为迎接自治区60大庆,呼和浩特将累计投资约460亿元,力争把呼和浩特建设成为具有较高现代化水平和城市品位,具有浓郁民族文化和草原特色的大都市。伊斯兰风情街
现在我们走在伊斯兰风情大街,投资6500万打造完工,位于呼和浩特市回民区,南起旧城北门、东至中山路西端、北接新华大街,全长1150米,街道两侧以叠涩拱券、穹隆、彩色琉璃砖装饰出来的高楼气势宏伟,排排尖拱形并列的门窗、浑厚饱满的绿色或黄色的球形殿顶、高耸的柱式塔楼,以沙漠黄为主而绿白相间的色调,让人领略到浓郁的伊斯兰风情。伊斯兰特色风情街是纵贯呼和浩特南北的重要交通要道。这里回族群众聚居、伊斯兰风格建筑集中、穆斯林商业繁荣。这条街的改扩建工程于今年4月开工,由美国龙安集团进行规划、设计,主要借鉴中亚诸国特别是土耳其、伊朗的建筑风格,同时结合中华建筑文化特色。
前方我们看到的是蒙元一条街,北起旧城北门,南至昭君路,全长1.8公里,是典型的蒙古族风格,街面色调以白色为主色调,蓝、黄、红为副色调,白色的蒙古包蓝色的顶子,体现出蒙古人传统住所和民族特色。呼和浩特昭君文化节
昭君文化节源于民间的昭君庙会,举办昭君文化节的创意始于1998年。昭君文化节的举办已成为树立和展示地方形象的重要手段,成为城市的形象名片,促进了与国内外的交流与合作。定名为昭君文化节,主要理由有:
一、呼和浩特市的昭君墓闻名海内外,史书与名人名家多有记载及评论,胡汉和亲的历史事件带来的不仅是民族团结,更有边疆与中原的交流与合作,这对现在仍有现实意义。
二、在呼和浩特市以昭君名字命名的企业及品牌甚多,说明昭君形象有深厚的群众文化基础。
三、弘扬民族团结,促进西部的稳定和发展,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主旋律。
呼和浩特美食
呼和浩特的饮食基本以北方饮食为主,饮食文化中吸收了蒙古族和回族的做法、吃法,极具代表性的是蒙餐。回民小吃在市内也很流行,伊斯兰风情街路东有一条回民小吃街,里面有烤羊肉串、稍麦、羊杂碎等等,绝对让你一饱口福,流连忘返。呼和浩特地区的特色饮食主要有烤全羊、涮羊肉、手把羊肉、烤羊腿、炸羊尾、血肠、肉肠、羊杂碎、稍麦(烧麦)(当地小餐馆俗称“稍美{读mai}”很难看到叫烧麦的地方)、焙子、莜面、马奶酒、奶茶。内蒙古博物院
内蒙古博物院与内蒙古乌兰恰特建筑毗邻,构成同一个建筑群整体,位于首府呼和浩特东二环与新华大街交汇处,两工程共占地面积112277平方木。
内蒙古博物院原始内蒙古博物馆新馆,原馆成立于1957年5月1日,是内蒙古唯一的自治区级综合性博物馆,2007年7月,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决定在即将完工的内蒙古博物馆新官的基础上成立内蒙古博物院,并正式更名。
新馆力求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意识统一结合起来,突出反映草原民族特色文明的历史进程。它既是向国内外集中展示北方游牧民族草原文明发祥地和承载地的历史窗口,也是绵延千里的北方边疆一万年沧海桑田、生生不息的忠实记录着,还是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提高的重要标志。
博物院展厅共分为8个基本陈列和6个专题陈列,8个基本陈列的展厅分别在博物院的2层和3层,6个专题陈列的展厅在博物院的4层。以草原文化为主题思想贯穿全部基本陈列和专题陈列,形成草原文化系列展览,突出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
2层的4个基本陈列展厅分别为远古世界——气势恢宏的内蒙古远古生态环境变迁,高原壮阔——多姿多彩的内蒙古当代生态环境画卷,地下宝藏——富饶绮丽的内蒙古地质矿产资源,飞天神舟——中国宇航事业的广阔舞台;3层的4个基本陈列展厅介绍的是震撼世界的中国古代游牧民族,马背文化,近代民风民俗和惊心动魄的现代革命斗争史。
4层的6个专题陈列展厅分别是中国古代北方草原原始文明胜景,草原鞍马文化精髓,北方草原服饰文化荟萃,古今歌舞艺术介绍,石刻艺术集镜,古代北方草原丝绸之路文物精品。
博物院展厅陈列文物近万件,齐气势不言而喻,也是国内外游客到内蒙古旅游、领略内蒙古的历史与草原文化的重要“驿站”。以其独特的文化品位、民族特色和地区特点,为内蒙古的文博事业、旅游业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乌兰恰特剧场
内蒙古乌兰恰特(意为“红色剧场”)大剧院是自治区成立60周年大庆献礼工程之一,与内蒙古博物院毗邻,是自治区面向21世纪文化体育三项重点工程之一。
乌兰恰特地上4层,有一个现代化的演出大厅、一个多功能厅和3个电影放映厅,配备国际一流的音响、灯光、录音棚等。主剧场可容纳1370多个座位,能够满足大型歌舞、交响乐、戏剧等国内外大型演出的需要。
乌兰恰特的楼顶为苍狼、白鹿的头部造型,拱形慢坡为神足,铁板为流云,昂首向前,并肩屹立,充分体现了 “苍狼为父,白鹿为母”的蒙古族起源传说,蒙古人的图腾和信仰。
蒙古族语言文字(仅供参考)
蒙古语是古老的民族语言之一。属于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分布在中国、蒙古国、俄罗斯3个国家。蒙古语的主要特征有:在语言方面有严格的原因和旋律,即按照元音舌位前后或元唇不圆唇进行和谐,如在同一词里,要么都是后元音,要么都是央元音。现行蒙古文有29个字母、包括5个元音,24个辅音。
13世纪初,蒙古汗国建立的时候,蒙古语言基本上是统一的。后来,由于蒙古人散在横跨欧亚两洲的广大疆土上,随着蒙古汗国的瓦解,各地蒙古人来往日益减少,统一的蒙古语便开始分化,出现了世界范围内的蒙古民族,历史上曾经使用过回纥蒙古文,八思巴蒙古文,托忒蒙古文,新蒙古文等四种文字。
蒙古文字是中国蒙古族通用的一种拼音文字。中国蒙古文字是在回纥文字母的的基础上,于12世纪末和13世纪初创制。现在所发现最早的回纥蒙古文献是1225年的《成吉思汗石》碑铭上发现,蒙古文竖写,从上到下,行款从左到右。回纥蒙古文是由古代维吾尔人使用的回纥文字母基础上改制而成。据《元史》记载,成吉思汗于1204年灭掉乃蛮部,并俘获其掌印管维吾尔人塔塔统阿,可汗命塔塔统阿“教太子诸王以维吾尔文书国言”。这可能就是蒙古人使用文字的开端,后来人们就把塔塔统阿效仿维吾尔文所创造的蒙古文塔塔统阿蒙文。
后来形成了众多的方言和土语,制约了蒙古民众内部的交流,为了更好的发展与建立蒙古共同语,实现语言规范化,于1980年3月31日批准,以察哈尔语音为现代蒙古文的标准音为标准规划。现在察哈尔话已经成为自治区推广的蒙古语普通话,也就是人们说的现代蒙古文。
蒙古国现在使用新体蒙古文,新蒙古文是蒙古国现在通用的一种拼音文字,是在俄文字母的基础上创制的,故又称斯拉夫蒙古文,现仍在使用。备注:2011年初呼和浩特房子均价4900元。
第五篇:呼和浩特行政区划
呼和浩特行政区划
呼和浩特市辖4个市辖区、4个县、1个旗。即玉泉区、新城区、回民区、赛罕区、土默特左旗、托克托县、清水河县、和林格尔县和武川县。
呼和浩特市面积17271平方千米,人口214万(2004年)。
回民区面积 175平方千米,人口22万。邮政编码010030。区人民政府驻钢铁大街。
新城区面积 700平方千米,人口32万。邮政编码010010。区人民政府驻新城西街。
玉泉区面积 213平方千米,人口19万。邮政编码010031。区人民政府驻昭君路
赛罕区面积1013平方千米,人口36万。邮政编码010020。区人民政府驻巧报镇。
托克托县面积1313平方千米,人口20万。邮政编码010200。县人民政府驻双河镇。
武川县面积4885平方千米,人口17万。邮政编码011700。县人民政府驻可可以力更镇。
和林格尔县面积3401平方千米,人口19万。邮政编码011500。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
清水河县面积2859平方千米,人口14万。邮政编码011600。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
土默特左旗面积2712平方千米,人口35万。邮政编码010100。旗人民政府驻察素齐镇。
金桥开发区面积13.6平方千米
金川开发区面积11.97平方千米
如意开发区面积6.8平方千米
金山开发区面积18平方千米
此处区划地名资料截止到2005年12月;面积、人口数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简册(2006)》,人口截止2004年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