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弘扬法治精神 依法执教 依法办事
弘扬法治精神
依法执教 依法办事
关键词:依法治国
教师
道德
十七大报告对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提出了明确要求,特别是首次在党的纲领性文件中提出了“弘扬法治精神”的重要命题,意义非凡。
弘扬法治精神,是我们树立科学发展观,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生生不息的精神动力。“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我们党在对历史经验和教训进行深刻总结基础上得出的结论,也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总体要求;“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法治精神,形成自觉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是我们党对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新要求,弘扬法治精神是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基础性工程,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精神动力,对于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具有重要意义,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前提和必然要求。
“弘扬法治精神”的提出,是继“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之后,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上的又一重要命题。“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法治精神”是两个水乳交融、互相衔接的科学命题。前者旨在强调法治的社会主义方向和基本原则,诸如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等;后者旨在强调树立先进、科学、文明的法治价值观,通过弘扬法治的价值观和法治的精神,推进依法治国方略的全面实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弘扬法治精神,就是要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现代法治思想全面落实到立法、执法、司法、法律监督、公民行为和党对法治建设的领导等各个方面上,全面促进社会的文明进步和谐。
弘扬法治精神的提出和践行,意味着依法治国方略的全面落实进入了新阶段,确立和实施10年之久的依法治国方略,正从法律制度的层面深入到法治精神的内核,从法制体系的构建升华到法治文化的培育。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弘扬法治精神”既是全面落实依法治国方略的价值追求,也是体现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精神面貌。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深入推进,需要进一步增强全社会的法治观念,进一步提高全民法律素质,进一步用先进、科学、文明的法治精神引导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全面落实。
当前,党中央提出构建和谐社会,就是要建设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对于学校来说,构建和谐校园是办学者的重要任务,而依法执教正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前提。
随着社会主义民主化进程的推进,以人为本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人们的法制观念进一步增强。对学校而言,家长、学生的法制意识、维权意识也不断提高,如果学校教师不能依法执教,不尊重学生的合法权益,特别是不能树立正确的质量观,那么在对待学生问题上,特别是对学生的处理和惩罚稍有不慎就会导致学生与教师、家长与学校的矛盾,轻则吵闹、投诉,重则对簿公堂,使得校园育人的环境受到损伤,造成极不和谐的因素,甚至影响到社会的安定团结和稳定。依法执教,在构建和谐校园进行中意义重大。
首先,依法执教是一个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体现。《周礼》中说:“凡有道者,有德者,使教焉”;孟子说:“教者必以正”;汉代杨雄说:“师者,人之模范也”。这些古人的言论就充分证明教育这种职业,应当有崇高的道德修养,依法执教正是这种道德的体现。
其次,依法执教是时代对教师这门职业的要求。目前,国家提倡“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方针,时代对教育工作者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要有德,还要有法律的意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规范》第一条就是提的“依法执教”。改革开放以来,各种与教育有关的法律法规不断出台完善,标志着中国的教育正走入法治的轨道,“依法治校”已成为各学校的共识。
再次,依法执教是保障教师健康成长的关键。有的教师观念陈旧,还总是跳不出“师道尊严”的传统思维,动辄训斥、辱骂学生,甚至罚站和打骂,严重损害了学生的合法权益,使得近年来师生纠纷不断增加,学生不能安心学习,教师不能安心教学,有的教师因此而受到处分甚至受到法律的制裁,断送了大好前程,也使得原本安静和谐的校园变得鸡犬不宁,吵闹不断。
第四,依法执教是学生健康成长的保障。学生在校园里学习知识,学校应着眼于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质量。但有的学校、有的教师不能充分认识这一点,在升学压力面前不断异化学校的功能,片面追求升学率,用高淘汰率来保证学校的升学,严重偏离了和谐社会的轨道,使得一些家长和学生终日为联系学校而奔波,有的学生甚至初中就转五六次学,学生无法健康成长。
有鉴于此,构建和谐校园是当前学校的重要任务,依法执教也应成为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自觉的意识和行动,在依法执教的同时还应着重处理好以下四个关系:
一是要正确处理好学校和教师之间的关系。学校不能因为追求质量,就不停地给教师施压,使得广大教师只能把这种压力转移到学生身上。学校要尽可能地创设好完松和谐的氛围,尊重教师的合法权益,提供必需的物质环境,引导广大教师知法守法,让法制观念内化为每一位老师的品德。
二是要正确处理好教师和教师之间的关系。在一些片面追求成绩的错误质量观的引导下,教师之间容易形成不正常的竞争,争生源、争课时、争荣誉,争个不休,往往为一点工作中的小事,就大动肝火,甚而发展成恶性事件,严重影响教学。
三是要正确处理好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学校要引导广大教师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形成和谐的教育气氛。特别是对违纪学生处理与惩罚要讲究方式方法,既要严格管理,又要以理服人,要做到“严而有理,严而有情”。在处理违纪学生时首先明确惩罚不等于体罚,坚决禁止各种形式的体罚;强调正面教育,不要滥用惩罚;注意控制惩罚的强度;注意惩罚的策略;及时处理各种事件,坚持说理的原则,尽量私下批评,在处理中坚持公平的原则。
四是要正确处理学校、教师与家长的关系。现实中有些教师不注意对家长的态度,把学生的问题完全归罪于家长的教育,一有问题就请家长,甚至批评、指责、辱骂家长,使得与家长关系紧张。有些家长不敢到校和老师联系,有些家长听到开家长会就心烦意乱,这样的结果如何形成学校、家庭的教育合力?这种紧张关系容易导致矛盾的激化,使得家长告老师、告学校的事件屡见不鲜,和谐校园也就成了海市蜃楼。学校和教师要树立尊重家长的观念,要及时向家长通报学生在校的表现,对家长提出的一些合理化建议和意见要虚心接受,要充分尊重家长的权益。还要针对不同的家庭特点,有计划地召开家长座谈会或举办家长学校,让家长了解学校的办学理念及相关要求,这样在处理各种学生事件时容易取得家长的支持和谅解。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亿万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水平,既是整个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也是教师队伍赢得社会尊重与赞誉的需要。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要无愧于“人民教师”这一光荣称号,就必须牢固地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高尚的职业道德,在教师岗位上模范地遵守师德规范,遵纪守法,敬业爱岗,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做一个让人民满意、让社会放心的教育工作者。
遵纪守法,依法执教就是要求每个教师要学习、宣传党和国家的路线、政策、方针和法律法规,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自觉增强法律意识,依法办事,从而保证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要时时注重学习和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旗帜鲜明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遥在教学过程中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师法》等法律法规,在政治上始终与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保持高度一致,坚决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不良风气的影响,与一切体罚、变相体罚学生和以罚代教、以教谋私等违反师德规范,甚至违法乱纪的行为作坚决斗争,树立人民教师的崇高形象,在平凡的岗位上积极致力于教育改革和课堂教学改革,精心育人,无私奉献,从而促进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
人类社会已进入到了二十一世纪,教育要现代化的呼声越来越高。教育的现代化需要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付出艰辛,作出努力。让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解放思想,振奋精神,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崭新的风貌面向未来、迎接挑战,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作出更大的贡献
第二篇:教师法治专题学习材料《依法执教》
《教师职业道德》节选 第八章 依法执教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教师在教育劳动过程中的行为准则,也称教师职业道德标准。它是调节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家长、教师与社会等利益关系的行为准则,也是评价和判断教师行为的是非、善恶的准绳。
第一节 依法执教及其意义
中国是一个依法治国的大国,法制化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的目标之一。作为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教育事业,依法执教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依法执教的涵义
所谓依法执教,就要要求教师在所从事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严格按照《宪法》和教育方面的法律、法规以及其他相关的法律、法规,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符合法制化。如: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一部具有中国特色的、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长期稳定的根本大法,是我国新的历史发展时期的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我国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的基本形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是一部关于教育的基本法规,它对教育的地位,教育方针,教育的基本原则,教育基本制度,教育投入和条件保障,学校的法律地位,教育与社会关系,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以及法律责任等全局性重大问题作出了基本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是一部以法律的形式明确了教师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教师的权利、义务、任用、考核、培训和待遇等方面作了全面的规定,是我国教师队伍建设走向规范化、法制化的根本保障。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是一部国家用法律形式规定适龄儿童、少年都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都必须予以保证的带有强制性的国民教育,也称强迫教育、免费教育或普及义务教育。从实施义务教育步骤、义务教育学制、义务教育法律关系、义务教育的管理及其体制、义务教育经费、义务教育的师资、义务教育的教学、义务教育的考核与监督以及违反《义务教育法》的法律责任等九个方面作了一系列的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是一部对我国18周岁以下的、人口总数1/3的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合法权益的系列保护,促进未成年人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把他们培养成为“四有”新人的一系列法律规定。
这几个方面的法律、法规内容是指导我们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章程和依据,还有《国旗法》、《交通法》等方面的有关法律、法规等等。教师只有学习和熟悉这些法律、法规条文的内容,才能做到懂法、执法,按照法律要求来从事教育书育人工作,才能防止和杜绝体罚学生、违法乱纪、触犯刑律现象,同时教育学生学法和执法。
二、依法执教的重要意义
根据我国教育发展的现状,不少教师沿袭了旧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手段,在从教过程中,自觉和不自觉地侵犯了青少年学生的权益,出现了违法、犯法的现象,反映了不学法、不懂法、不执法的问题。如:
教师随意批评、责备学生;
教师采用各种方式体罚学生;
教师私拆私扣学生的信件;
教师动不动将学生赶出教室。
为此,《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的第一个规范,要求教师做到依法执教。其重要意义是:(一)依法执教是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要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并进一步阐述:“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这是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可见,依法治国,首先,要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其二,要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其三,在此基础上,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其四,要在中国坚决纠正人治代替法制,人治高于法制、等封建社会的遗瘤,真正做到依法管理社会各项事务,依法治理社会主义国家中的各行各业。
教育是兴国之基础,强国之支柱。教师从事教育工作,首先要依法从事教育教学活动,依法行使教书育人的权力,履行教师法定的职业义务和职业责任,以实现依法管理教育事务,保证教师在教书育人的活动中依法进行,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教育的使命是提高人的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功能是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教师职业劳动任务是教书育人,对人进行素质教育。教师只有做到了依法执教,才能更好地为国家培养依法治国的人才,才能迅速提高全民族的法律意识。
(二)依法执教是依法治教的重要内容。依法治教,是指国家机关以及有关机构依照有关教育的法律规定,在其职权范围内从事有关教育的治理活动,以及各级各类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社会组织和公民依照有关教育的法律规定,从事办学活动、教育教学活动及其他有关教育的活动。依法治教的活动一般包括:
教育立法;
教育法律的宣传与普及;
教育行政执法;
教育司法;
教育法制监督;
教育法律的遵守;
教育法学教育和研究等等。
依法治教的主体,不仅包括各级行政机关,即各级人民政府,也包括各级权力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即各级人大及常委会、法院和检察院;不仅包括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也包括各级政府的其他有关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公民个人都依法参与教育法律法规的实施与监督,也是依法治教的主体。
依法治教的范围,主要包括国家机关的有关教育的管理活动、各种社会组织和个人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活动、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办学活动、教师及其他教育工作者实施教育教学的活动、学生及其他受教育者参与教育教学的活动,以及各种社会组织和个人从事有关教育的活动。
依法治教的重点是各个教育部门都要按照法定的权利和义务要求来治理教育,依法指挥、组织、管理、实施、监督、参与教育活动。为此,教师在从教过程中,必须做到依法执教,否则,依法治教就不完善,就不能实施。因为依法执教要求教师要求认真地学法、知法、懂法和守法,自觉增强法律意识,依法行使教书育人的权利,履行法定的教育义务和教育责任,模范执行国家的政策法律对学生进行教育。可见依法执教是依法治国、依法治教的必然要求和重要内容。
(三)依法执教是人民教师之必需。我国现有1000万教师大军,他们兢兢业业、努力工作,在教书育人的岗位上,为我国的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和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宝贵的贡献,涌现出一大批全国的十杰教师和师德典范。但是,还相当数量的教师法律意识不强,既不学法,又不懂法,更不执法,有的帮学生考试作弊,有的诱导学生看黄色书籍、黄色录像,有的采用各种体罚学生的方式等等。都说明这些教师依法执教的意识还较淡薄,必须加强有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同时,一些地方政府将教师的工资挪用去买小汽车、建楼堂,随意拖欠教师的工资,还有的随意拆占学校场地,甚至还有个别学生家长殴打辱骂教师,这更需要教师们拿起法律武器,依法保护教师和学生的合法权益。
可见,我们无论从教育事业的发展,从教师、学生权益的维护,都迫切需要法律作指导,需要在依法治国中切实做到依法治教和依法执教,真正落实科教兴国的战略决策。
第二节 依法执教的内容与要求
明确了依法执教的涵义和意义后,本节重点学习依法执教的内容与要求。
一、依法执教的内容
教师是一个社会成员,承担着为社会培育人才的重任,依法执教的内容是全面的、广泛的。由于时间的局限,在这里介绍几个主要内容。
(一)要依法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是广大人民当家作主的意志体现,它指导着国家的各项事务和活动的开展,也是一切法律法立法的指导思想和内容来源。如:
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它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领域一切工作的总方针,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总钢领,是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最可靠的保证。
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它包含了我国教育的主要内容,是我国教育的宗旨、目标、原则、途径等的浓缩反映。
贯彻执行党的各项路线、方针和政策。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党和国家的意志是一致的,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也是一致的。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体现着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意志,是全国人民共同行动的纲领。党的领导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来实现的。
(二)要依法贯彻落实教育教学的各项法律法规。现行我国已颁布了《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职业教育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小学管理规程》等教育法律和法规、规章,还有与依法治教相关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妇女权益保护法》、《残疾人权益保障法》等法律法规。教师只有认真学习,牢记了这些法律法规,才能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落实这些规定;才能保证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不走样,才能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要依法维护学校、教师的合法权益。法律规定的实施,一方面要靠广大公民的自觉守法,严格按法律规范办事;另一方面则要靠执法机关严格执法,对违法现象依法进行制裁、抵制和斗争。社会上的违法现象总的来说分为两大类:一是对法定的义务不履行;二是对法定的权益的侵害。目前,教育领域既有对法定义务不履行的违法现象普遍存在,更多的还存在侵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合法权益的违法现象。产生这些问题虽有复杂、众多的原因,但教师的维法意识淡薄是重要原因之一。为此,广大教师必须加强法律、法规学习,牢固树立法律意识,维护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合法权益,这是教师依法执教的重要内容之一。
要维护学校的合法权益。学校合法权益是教师、学生合法权益的集中体现。教师必须以主人翁的态度关心学校,爱护学校,自觉维护学校的合法权益。如学校的经济利益、民事合法权益、办学自主权等,这是法律赋予学校这种特殊法人的公益性权利,只有保证这种权利的实现,学校才能完成国家交给的教书育人、培养合格人才、提高全民素质的使命。
要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如《教师法》为教师规定的六大权利,关于教师的工资、教龄的津贴、医疗、住房优惠、退职退休、体假等方面的待遇,这是教师完成教书育人任务的条件和保证。如果受到侵害,必然会影响教师的工作、生活和情绪,会直接影响对国家合格人才的培养。
要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如学生受教育的权利、人身自由权利、身体权利、隐私权利、财产权、知识产权等等。一个清醒的自觉的守法者和护法者,不但自己不能去侵犯学生的合法权益,而且要勇敢地同各种各样侵害学生权益的行为作斗争。
二、依法执教的要求
依法执教的内容如此全面广泛,为此,对教师依法执教提出了严格的要求。
(一)教师要努力学习和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
正确的理论是旗帜、是方向,是系统化了的理性认识。正确的理论是对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性的正确反映,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产生并且经过实践检验和证明的理论。马列主义是迄今为止最科学、最革命的理论;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运用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独创性的活的马列主义理论的结晶;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教师要做到依法执教,必须要具备正确的理论基础。
(二)要坚决拥护党的基本路线。
党的基本路线是我们党关于一定历史时期的奋斗目标、总任务、总方针、总政策的浓缩语。它是我们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我们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长治久安,发展强大的保障,离开了这个基本路线,依法执教就失去了方向和根基。
(三)要下功夫学习有关教育方面的政策、法律和法规。
依法执教的前提是必须知法、懂法。不深入全面地学习党和国家的有关政策、法律、法规,就不可能知法、懂法。政策是党和国家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路线和任务而规定的行为准则、策略和措施等,是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在一定时期政治经济利益的要求,是一切法律、法规产生的指导思想和根据。教师要做到依法执教,就必须下功夫学习和掌握党和国家的政策、法律和法规。不仅要深入全面地学习、理解和掌握政策、法律和法规的宗旨、内容、适用范围等基本知识,还要深入了解怎样运用政策、法律、法规同违反和破坏党的政策、法律、法规的现象作斗争,维护党的各项政策、法律、法规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第三节 依法执教的途径和方法
人民教师要实践“依法执教”的职业道德规范,还必须把握好依法执教的途径和方法。
一、依法执教的途径
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教书育人,依法执教是为了更好地完成教书育人的重任。为此,(一)在“教书”实践中贯彻落实教育法律法规和其它相关的方针和政策。
教师的依法执教,主要是通过每位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来体现,通过教师的具体教育教学行为的依法性和合法性来体现。国家对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都制定了一系列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大量的规章、制度、守则等,教师只要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依照其行事,依法执教的目标就能达到。
(二)在“育人”的实践过程中贯彻落实教育法律法规和其相关的法律法规。
教师“育人”的途径和方式很多,有教书育,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还可通过与学生交心谈心,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进行家访;对学生进行操行等级评定;教师平时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示范;一个小的表扬与批评等等。教师是通过多种渠道和一系列的育人行为来把党和国家关于育人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有机地融入自己的育人活动中。
二、依法执教的方法
方法是达到目的的重要措施和手段,依法执教具有法定的强制性。教师要做到依法执教,必须把握以下方法。
(一)努力学习各种法律、法规,特别是有关教师执教的法律、法规,深刻认识它的强制性。
所谓法律法规的强制性,就是指法律法规规定的原则不能违背,规定的权利不得侵犯,规定的义务必须履行。如《教师法》的强制性包括三个层次:一是教师的权利义务、资格任用、培养和培训、考核、待遇、奖励等都用法律形式进行了规定,任何机关和个人都不得有悖;二是违反《教师法》的行为均应承担法律责任;三是以《刑法》为强有力的后盾,谁犯了法,必须依法追究责任。
(二)要认真、踏实地做以依法管教、依法行教、依法保护教师、学生和学校的合法权益。
任何法律、法规不落实到行动上,只是空头条列、空洞说教。教师要做到依法执教。
首先,要依法管理学生,依法管理教学,依法管理自己的言行。
其二,要依法行教。教师在教书育人中必须牢记党和政府的各项法律要求和政策、纪律,在课堂上不能乱说乱讲,与学生谈话,要用法律条文来引导,在日常的从教活动中,时时处处依法来保护学校、教师、学生的合法权益。
其三,要强化“依法执教”的宣传力度,强化全社会的“依法执教”意识。依法执教虽是对教师的具体要求,但也是牵涉到学生、家长、学校、社会的方方面面。因此,不仅要强化教师依法执教的力度,而且要求学校注重和管理教师依法执教,并作为教师总结、考核、评聘、晋级的重要条件,学生和家长对教师的关心、支持、尊重和评价,也应以“依法执教”作为一个重要准绳。为此,“依法执教”要强化宣传和舆论,让人人都知道教师职业道德有这样一个重要的规范和标准。
第三篇:弘扬法治精神
弘扬法治精神,才能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当前,我国保障人民民主权利的法律体系日趋完备,人民民主权利的法治保障水平日益提高。但用发展的眼光来看,民主法制建设与人民民主不断扩大的客观要求还不相适应,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还有待进一步保障,促进人民有序参与国家治理还需要完善法制建设。只有弘扬法治精神,才能加快法制建设,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法律化、制度化。
弘扬法治精神,才能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依法执政、科学执政、民主执政是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重要内容,也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治国,就是要从法律制度上把坚持党的领导、发扬人民民主和严格依法办事统一起来,保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的贯彻落实。只有坚持依法治国,才能实现党的意志和人民意愿的有机统一,赢得人民的拥护和支持。
弘扬法治精神,才能加强宪法和法律的实施。经过多年努力,各级政府依法执政取得了明显进展,司法公正进一步加强,但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仍然在一些地方、一些领域存在。尤其是在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一些问题上,不严格依法办事的现象时有发生。推进依法行政、司法公正,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切实维护人民合法权益。
弘扬法治精神,才能形成全民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建设法治国家,需要全社会积极参与。各种社会组织和全体公民既是法制建设的主体,又是法律适用的对象,人人尊重法律权威,自觉学法守法用法,依法平等参与、平等发展和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才能实现人与人和谐相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要自觉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带头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
“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在今日之中国,法治正在成为人们共同的追求。只有坚持并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建设,国家才有光明前途,人民才有美好未来。
第四篇:弘扬法治精神
弘扬法治精神 建设法治中国 ——十八届四中全会宣讲提纲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举行。出席这次全会的有,中央委员199人,候补中央委员164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和有关方面负责同志列席了会议。党的十八大代表中部分基层同志和专家学者也列席了会议。全会由中央政治局主持。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习近平作了重要讲话。
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习近平就《决定(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一、十八届四中全会的重大意义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时期,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以依法治国为主题,吹响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军号。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关于加强法治建设的专门决定,凝聚了全党智慧,体现了人民意志,是指导新形势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纲领性文件。全会强调,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的一个全局性问题,必须将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扎实抓好落实。
1、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成功经验和深刻教训作出的重大抉择
改革开放以来,从提出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到确定依法执政基本方式;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到建设法治政府、完善司法体制,中国发展的进程,也正是法治进步的过程。实践证明,什么时候重视法治、法治昌明,什么时候就国泰民安;什么时候忽视法治、法治松弛,什么时候就国乱民怨。要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必须更好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
2、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重要保障 今日中国,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可说前所未有。快速发展期,面对多元利益诉求如何定纷止争,促进公平正义?改革深水区,面对多样实践探索如何划定边界,掌握改革航向?社会转型期,面对多变思想观念如何调和鼎鼐,凝聚广泛共识?越是在关键时刻,越需要发挥法治的作用,让我国社会在深刻变革中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
3、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着眼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长远考虑
治理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关键是要立规矩、讲规矩、守规矩。法律是治国理政最大的规矩。要跳出“历史周期律”、实现长期执政,要走好“中国道路”、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必须以法治提供根本性、全局性、长期性的制度保障。要准确把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全会决定,就需要把法治的作用和地位,放在这样的高度来理解。
二、准确把握十八届四中全会的科学内涵 学习宣传贯彻四中全会精神,要紧紧围绕全会《决定》,围绕总书记重要讲话,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根本要求,牢牢把握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正确方向;准确把握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更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准确把握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任务,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推动法治中国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为帮助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重点应把握:
1、一个明确主题
这个主题就是依法治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时期,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以依法治国为主题,吹响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军号。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关于加强法治建设的专门决定,凝聚了全党智慧,体现了人民意志,是指导新形势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纲领性文件。全会强调,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决维护宪法法律权威,依法维护人民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国家安全稳定,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2、两项建设目标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总目标,是贯穿全会精神的一条主线,既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性质和方向,又突出了工作重点和总抓手,对我们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具有纲举目张的意义,为我们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提供了基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只有准确把握这一总目标,才能把全会精神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准确把握总目标,就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准确把握总目标,就要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抓手。准确把握总目标,就要深刻认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大意义。
3、三依三体原则
会议强调,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三个依法、三个一体建设”的基本原则。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其途径则是“三个依法”和“三个法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4、四项基本要求
“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基本要求。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这16字出自十八大报告,被称作落实依法治国方略的新方针,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遥相对应。30余年来,中国法制建设砥砺前行,从“刀制”(法制)跨向“水治”(法治),至1997年“依法治国”被确立为治国基本方略。成就来之不易,积弊亦伴之重重。当下,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亟须深化政治体制改革之际,立法、执法、司法和守法既面临新的挑战,又面临新的机遇。
5、形成五大体系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6、完成六大任务
全会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任务,这就是: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
三、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工作会议10月25日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出席并讲话,强调学习宣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是宣传思想战线的重要政治任务,要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做好宣传工作,在全社会形成学习宣传贯彻全会精神的热潮。
1、坚持正确导向
四中全会精神宣传工作政治性政策性很强,必须坚持正确导向,准确把握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与全面深化改革、坚持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等重大关系,做到全面准确、扎实深入。
2、形成宣传合力
要统筹抓好媒体宣传和社会宣传、网上宣传和网下宣传、对内宣传和对外宣传,既发挥各自优势又形成宣传合力。
3、宣传入脑入心
全会精神的宣传要坚持接地气、重实效,多讲老百姓听得懂、听得进的话,努力把专业术语转化为群众话语,做到深入浅出、入脑入心。
4、做到解疑释惑
要组织力量深入研究阐释全会提出的重大理论观点、重大工作部署,有针对性地回答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干部群众的深层次思想问题,更好地析事明理、解疑释惑。
5、加大普法力度
要加大普法宣传和法治文化建设力度,把法治教育纳入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法治精神,在全社会营造尊法、信法、守法、用法、护法的浓厚氛围。
第五篇:依法执教
作为一名教师如何依法执教
金厂峪庙岭头小学 王新颖
所谓‘依法执教’,就是教师要依据法律法规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其含义有二,一是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要在法律法规所允许的范围内进行;二是教师要善于利用法律手段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所谓‘以德治教’就是指教师的教学行为要符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具体要做到: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
教师要实现依法执教,首先要提高教育法律意识,增强教育法制观念。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首先向传统的、旧的思想和观念提出严峻的挑战。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始终坚持倡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优良作风,高度重视思想、观念的转变。教育要真正纳入法制轨道,也必须首先转变思想,树立教育法律意识,增强教育法制观念。
依法执教,要注意以德治教。面对现在的孩子,教师不应一味地感叹或抱怨,而应不断提高和完善自我,变被动为主动,努力创造一种适合不同时期、适合各种儿童的多样性的教育。我们教师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做好工作:一是全面认识和评价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正确树立教师威信;二是保持童心,勇于学习接受新生事物,增加与孩子的共同语言;三是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灵活转换教师角色,追求教育上的创新;四是深入家庭和社会,以积极的姿态成为实现家庭、学校、社会教育三位一体的中枢和纽带。
教师还要做到与学生‚教学相长‛的建议。教师应当从三个方面做起:第一,为学生创设平等和谐有安全感的教学氛围,在教学中要科学运用‚无错原则‛,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允许学生犯错;第二,要给学生创设宽松自由的成长环境。要尊重、理解、关注、帮助、支持、赏识学生,使学生感到被接纳、被信任;第三,要给学生创设参与交流的时间和空间。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培养学生的批判和勇于接受挑战的精神。只要教育孩子的方法得当,教师就不会感到‚孩子难教‛了。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言外之意是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教会他们怎么做人,怎么学习!在体育教学中,我喜欢采用游戏的模式,用启发、鼓励、表扬的方法进行教学,这样不仅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也教会学生科学的锻炼方法。对那些行为习惯差,课堂上不遵守纪律的学生,我并不是当场质问学生犯错原因,而是在课后与学生私下沟通,寻找问题所在,慢慢的课堂上违纪的学生越来越少了。其实每一位教师都是本着教书育人的态度来要求学生的,他们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子女来看待,教师们希望每一位学生提高自身的能力,发展和完善自身的素质,达到他们所期望的目标。教师严格要求学生是对学生负责,但关键是要让学生正确地理解教师的行为,不要产生厌学和反感。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的,‚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因此一名优秀教师,首先要优化自身形象,从树立‚以德立教、率先垂范、严于律己、无私奉献‛的教师形象入手,把外树形象与内
强素质紧密结合起来,以我们自己的良好师风师德感召和熏陶学生,用自己的行为、气质、素养、仪表来感染学生,特别要培养对学生的爱心;转变教育观念,努力构建以学生为主体服务意识,创造出尊重、信任、宽容、友爱的新型的师生关系。
古人云:艰难困苦,玉汝于成。青春的脚步如行云流,青春的岁月容不得半点浪费。让我们把握好生命中的每一天,向着金色的彼岸前行。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用我们的智慧和勇气扬起理想的风帆,用我们的青春和生命做时代的强者!当我们抛弃了迷茫,把握了航向;当我们勤字当头,不懈的摇浆,命运的闸门会向我们敞开,诱人的时刻终将会到来!
在如今这个充满竞争的时代,在这片蔚蓝的天空中,拿出勇气,放飞你自己,显出你自己独特的风采。
相信未来不是梦,坚信我们的理想一定能够实现,让我们以更新的教育理念和大家一道培养祖国的花朵,让我们以激情为旗,用青春作注,拼一个无悔的青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