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 工程科技创新为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不竭动力

时间:2019-05-14 17:37: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习近平 工程科技创新为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不竭动力》,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习近平 工程科技创新为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不竭动力》。

第一篇:习近平 工程科技创新为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不竭动力

让工程科技造福人类、创造未来

——在2014年国际工程科技大会上的主旨演讲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在这个美好的时节,国际工程科技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这是世界工程科技界和中国工程科技界的一件盛事。我很高兴有机会同来自世界各地的工程科技专家学者见面,也很愿意聆听大家对工程科技发展、人类社会未来的高见。

首先,我谨代表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并以我个人的名义,向大会的召开,表示衷心的祝贺!向出席大会的全体代表,表示诚挚的欢迎!向国际工程与技术科学院理事会会议的召开,表示衷心的祝贺!

工程科技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温故而知新。回顾人类文明历史,人类生存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密切相关,而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个重要源头就是工程科技。工程造福人类,科技创造未来。工程科技是改变世界的重要力量,它源于生活需要,又归于生活之中。历史证明,工程科技创新驱动着历史车轮飞速旋转,为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不竭动力源泉,推动人类从蒙昧走向文明、从游牧文明走向农业文明、工业文明,走向信息化时代。

古往今来,人类创造了无数令人惊叹的工程科技成果。古代工程科技创造的许多成果至今仍存在着,见证着人类文明编年史。如古埃及金字塔、古希腊帕提农神庙、古罗马斗兽场、印第安人太阳神庙、柬埔寨吴哥窟、印度泰姬陵等古代建筑奇迹,如中国的造纸术、火药、印刷术、指南针等重大技术创造和万里长城、都江堰、京杭大运河等重大工程,都是当时人类文明形成的关键因素和重要标志,都对人类文明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都对世界历史演进具有深远意义。

近代以来,工程科技更直接地把科学发现同产业发展联系在一起,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每一次产业革命都同技术革命密不可分。18世纪,蒸汽机引发了第一次产业革命,导致了从手工劳动向动力机器生产转变的重大飞跃,使人类进入了机械化时代。19世纪末至20世纪上半叶,电机和化工引发了第二次产业革命,使人类进入了电气化、原子能、航空航天时代,极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和人类生活水平,缩小了国与国、地区与地区、人与人的空间和时间距离,地球变成了一个“村庄”。20世纪下半叶,信息技术引发了第三次产业革命,使社会生产和消费从工业化向自动化、智能化转变,社会生产力再次大提高,劳动生产率再次大飞跃。工程科技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会催发社会生产力的深刻变革,都会推动人类文明迈向新的更高的台阶。

新中国成立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其中工程科技创新驱动功不可没。“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探月工程等一批重大工程科技成就,大幅度提升了中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三峡工程、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青藏铁路、高速铁路等一大批重大工程建设成功,大幅度提升了中国的基础工业、制造业、新兴产业等领域创新能力和水平,加快了中国现代化进程。农业科技、人口健康、资源环境、公共安全、防灾减灾等领域工程科技发展,大幅度提高了13亿多中国人的生活水平和质量,使中国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时至今日,人类生活各个方面无不打上了工程科技的印记。从铁路横贯、大桥飞架、堤坝高筑、汽车奔驰、飞机穿梭、飞船遨游、巨舰破浪、通信畅通,到成千上万的各种机械、自动化生产线、电视、电话,再到洗衣机、冰箱、微波炉、空调、吸尘器等家用电器,工程科技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了空前便利。

进入本世纪以来,工程科技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角色愈益突出。我在浙江省工作了5年,亲历了全长36公里的杭州湾跨海大桥的修建。这一工程不仅促进了当地从交通末梢到交通枢纽的飞跃,更通过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汇聚和扩散影响了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促进了苏浙沪经济圈发展。可以说,当今世界,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愈益凸显,工程科技进步和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作用更加突出,不仅成为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和劳动生产率提升的决定性因素,而且成为推动教育、文化、体育、卫生、艺术等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对幸福生活的追求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最持久的力量。享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生产生活环境,是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共同梦想。

当前,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粮食不足、资源短缺、能源紧张、环境污染、气候异常、人口膨胀、贫困、疾病流行、经济危机等诸多全球性难题,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构成严峻挑战。

实现梦想、应对挑战、创造未来,动力从哪里来?只能从发展中来、从改革中来、从创新中来。地球上的物质资源必然越用越少,大量耗费物质资源的传统发展方式显然难以为继。面向未来,世界现代化人口将快速增长,如果大家依照现存资源消耗模式生活的话,那是不可想象的。中国拥有4200多万人的工程科技人才队伍,这是中国开创未来最可宝贵的资源。发展科学技术是人类应对全球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这一切,对工程科技进步和创新提出了新的使命。

一项工程科技创新,可以催生一个产业,可以影响乃至改变世界。袁隆平院士的团队发明了杂交水稻,促进中国粮食亩产提升到800公斤以上,不仅为中国解决13亿多人口吃饭问题作出了突出贡献,而且推广到印度、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埃及、马达加斯加、利比里亚等众多国家,使那些地方的水稻产量提高15%-20%,为人类保障粮食安全、减少贫困发挥了重要作用。当今世界,新发现、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更新换代周期越来越短,工程科技创新成果层出不穷,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动力远远超出预测,人类创新潜能也远远超出想象。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等交叉融合正在引发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这将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任何一个领域的重大工程科技突破,都可能为世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引发新的产业变革和社会变革。

未来几十年,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将同人类社会发展形成历史性交汇,工程科技进步和创新将成为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信息技术成为率先渗透到经济社会生活各领域的先导技术,将促进以物质生产、物质服务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向以信息生产、信息服务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转变,世界正在进入以信息产业为主导的新经济发展时期。生物学相关技术将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基因技术、蛋白质工程、空间利用、海洋开发以及新能源、新材料发展将产生一系列重大创新成果,拓展生产和发展空间,提高人类生活水平和质量。绿色科技成为科技为社会服务的基本方向,是人类建设美丽地球的重要手段。能源技术发展将为解决能源问题提供主要途径。

共创人类美好未来,是工程科技发展的强大动力,全球工程科技人员要切实承担起这个历史使命。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今天,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合作、相互促进的程度空前加深,国际社会日益成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中国人民和各国人民休戚与共,中国人民的梦想和各国人民的梦想紧紧相连。

现在,各国都在深入思考今后的发展前景。中国已经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蓝图,我们的奋斗目标是,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正在全面深化改革,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领域改革,努力破解发展难题,消除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不断为发展增添新动力。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发展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要发展就必须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我们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国家重大战略,着力推动工程科技创新,实现从以要素驱动、投资规模驱动发展为主转向以创新驱动发展为主。我们将继续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着力解决雾霾等一系列问题,努力建设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中国。我们将高度关注民生,着力解决人民的衣食住行、教育、医疗、养老等问题,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我们将承担负责任大国的使命,通过建设一个和平发展、蓬勃发展的中国,造福中国人民,造福世界人民,造福子孙后代。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工程科技的灵魂在于开放,在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中,提高工程科技发展国际化水平已成为各国推动工程科技创新的普遍共识和重要手段,共享工程科技成果是推动共同发展、促进共同繁荣的重要途径。我们要通过加强国际工程科技合作,相互借鉴,相互启发,推动工程科技进步和创新,应对人类共同挑战,实现各国共同发展。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已经同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开展了广泛的工程科技人才交流,参与了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计划、人类基因组计划、伽利略计划等一大批反映当代工程科技前沿的重大科技工程,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工程科技进步起到重要促进作用。

前不久,我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进行访问,同博科娃女士谈到了世界文明交流互鉴问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推动文明交流互鉴方面进行了不懈努力,在推动国与国、人与人增进理解、加强合作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工程科技国际合作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国际工程与技术科学院理事会是国际工程科技界最重要的学术组织,在促进工程技术国际合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效促进了各国工程科技进步。中国工程院同各国开展了十分活跃的工程科技交流,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在座各国代表和各位院士专家学者,是国际工程科技界的领军人才,是工程科技传播的使者、人才交流的纽带,你们为中国科技事业和现代化建设付出了心血、作出了贡献,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对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中国人民热爱和平、渴望发展。中国将在更大范围深化工程科技领域国际交流合作,愿意同世界各国携手努力,共同解决问题,共同创造未来。我们将加强政府间工程科技战略合作,以更开放的胸怀支持工程科技国际交流合作。我们将加强半官方及民间工程科技合作,促进国内外科研机构、高等学校、科技学术组织、企业、城市、科学家个人的交流。我们将加强重大科技工程合作,继续参加或牵头开展对未来发展、人类健康、应对气候变化等更有利的国际大科技合作工程。我们将加强工程科技信息交流,同世界各国和国际性组织共同建立大型工程科技数据库、网络系统和虚拟研究中心等,促进实现信息共享、技术共享、资源共享。我们将加强工程科技人才培养,把国际交流合作作为聚集一流学者的重要平台,联合培养拔尖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

工程科技是人类实现梦想的翅膀,承载着人类美好生活的向往,能够让明天充满希望、让未来更加辉煌。希望中外工程科技专家学者加强合作,共同为人类社会进步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 刘晓朋 ]

第二篇:工程科技创新为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不竭动力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在这个美好的时节,国际工程科技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这是世界工程科技界和中国工程科技界的一件盛事。我很高兴有机会同来自世界各地的工程科技专家学者见面,也很愿意聆听大家对工程科技发展、人类社会未来的高见。

首先,我谨代表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并以我个人的名义,向大会的召开,表示衷心的祝贺!向出席大会的全体代表,表示诚挚的欢迎!向国际工程与技术科学院理事会会议的召开,表示衷心的祝贺!

工程科技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温故而知新。回顾人类文明历史,人类生存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密切相关,而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个重要源头就是工程科技。工程造福人类,科技创造未来。工程科技是改变世界的重要力量,它源于生活需要,又归于生活之中。历史证明,工程科技创新驱动着历史车轮飞速旋转,为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不竭动力源泉,推动人类从蒙昧走向文明、从游牧文明走向农业文明、工业文明,走向信息化时代。

古往今来,人类创造了无数令人惊叹的工程科技成果。古代工程科技创造的许多成果至今仍存在着,见证着人类文明编年史。如古埃及金字塔、古希腊帕提农神庙、古罗马斗兽场、印第安人太阳神庙、柬埔寨吴哥窟、印度泰姬陵等古代建筑奇迹,如中国的造纸术、火药、印刷术、指南针等重大技术创造和万里长城、都江堰、京杭大运河等重大工程,都是当时人类文明形成的关键因素和重要标志,都对人类文明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都对世界历史演进具有深远意义。

近代以来,工程科技更直接地把科学发现同产业发展联系在一起,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每一次产业革命都同技术革命密不可分。18世纪,蒸汽机引发了第一次产业革命,导致了从手工劳动向动力机器生产转变的重大飞跃,使人类进入了机械化时代。19世纪末至20世纪上半叶,电机和化工引发了第二次产业革命,使人类进入了电气化、原子能、航空航天时代,极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和人类生活水平,缩小了国与国、地区与地区、人与人的空间和时间距离,地球变成了一个“村庄”。20世纪下半叶,信息技术引发了第三次产业革命,使社会生产和消费从工业化向自动化、智能化转变,社会生产力再次大提高,劳动

生产率再次大飞跃。工程科技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会催发社会生产力的深刻变革,都会推动人类文明迈向新的更高的台阶。

新中国成立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其中工程科技创新驱动功不可没。“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探月工程等一批重大工程科技成就,大幅度提升了中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三峡工程、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青藏铁路、高速铁路等一大批重大工程建设成功,大幅度提升了中国的基础工业、制造业、新兴产业等领域创新能力和水平,加快了中国现代化进程。农业科技、人口健康、资源环境、公共安全、防灾减灾等领域工程科技发展,大幅度提高了13亿多中国人的生活水平和质量,使中国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时至今日,人类生活各个方面无不打上了工程科技的印记。从铁路横贯、大桥飞架、堤坝高筑、汽车奔驰、飞机穿梭、飞船遨游、巨舰破浪、通信畅通,到成千上万的各种机械、自动化生产线、电视、电话,再到洗衣机、冰箱、微波炉、空调、吸尘器等家用电器,工程科技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了空前便利。

进入本世纪以来,工程科技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角色愈益突出。我在浙江省工作了5年,亲历了全长36公里的杭州湾跨海大桥的修建。这一工程不仅促进了当地从交通末梢到交通枢纽的飞跃,更通过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汇聚和扩散影响了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促进了苏浙沪经济圈发展。可以说,当今世界,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愈益凸显,工程科技进步和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作用更加突出,不仅成为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和劳动生产率提升的决定性因素,而且成为推动教育、文化、体育、卫生、艺术等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对幸福生活的追求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最持久的力量。享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生产生活环境,是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共同梦想。

当前,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粮食不足、资源短缺、能源紧张、环境污染、气候异常、人口膨胀、贫困、疾病流行、经济危机等诸多全球性难题,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构成严峻挑战。

实现梦想、应对挑战、创造未来,动力从哪里来?只能从发展中来、从改革中来、从创新中来。地球上的物质资源必然越用越少,大量耗费物质资源的传统发展方式显然难以为继。面向未来,世界现代化人口将快速增长,如果大家依照现存资源消耗模式生活的话,那是不可想象的。中国拥有4200多万人的工程科技人才队伍,这是中国开创未来最可宝贵的资源。发展科学技术是人类应对全球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这一切,对工程科技进步和创新提出了新的使命。

一项工程科技创新,可以催生一个产业,可以影响乃至改变世界。袁隆平院士的团队发明了杂交水稻,促进中国粮食亩产提升到800公斤以上,不仅为中国解决13亿多人口吃饭问题作出了突出贡献,而且推广到印度、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埃及、马达加斯加、利比里亚等众多国家,使那些地方的水稻产量提高15%-20%,为人类保障粮食安全、减少贫困发挥了重要作用。

当今世界,新发现、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更新换代周期越来越短,工程科技创新成果层出不穷,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动力远远超出预测,人类创新潜能也远远超出想象。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等交叉融合正在引发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这将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任何一个领域的重大工程科技突破,都可能为世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引发新的产业变革和社会变革。

未来几十年,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将同人类社会发展形成历史性交汇,工程科技进步和创新将成为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信息技术成为率先渗透到经济社会生活各领域的先导技术,将促进以物质生产、物质服务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向以信息生产、信息服务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转变,世界正在进入以信息产业为主导的新经济发展时期。生物学相关技术将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基因技术、蛋白质工程、空间利用、海洋开发以及新能源、新材料发展将产生一系列重大创新成果,拓展生产和发展空间,提高人类生活水平和质量。绿色

科技成为科技为社会服务的基本方向,是人类建设美丽地球的重要手段。能源技术发展将为解决能源问题提供主要途径。

共创人类美好未来,是工程科技发展的强大动力,全球工程科技人员要切实承担起这个历史使命。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今天,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合作、相互促进的程度空前加深,国际社会日益成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中国人民和各国人民休戚与共,中国人民的梦想和各国人民的梦想紧紧相连。

现在,各国都在深入思考今后的发展前景。中国已经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蓝图,我们的奋斗目标是,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正在全面深化改革,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领域改革,努力破解发展难题,消除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不断为发展增添新动力。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发展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要发展就必须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我们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国家重大战略,着力推动工程科技创新,实现从以要素驱动、投资规模驱动发展为主转向以创新驱动发展为主。我们将继续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着力解决雾霾等一系列问题,努力建设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中国。我们将高度关注民生,着力解决人民的衣食住行、教育、医疗、养老等问题,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我们将承担负责任大国的使命,通过建设一个和平发展、蓬勃发展的中国,造福中国人民,造福世界人民,造福子孙后代。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工程科技的灵魂在于开放,在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中,提高工程科技发展国际化水平已成为各国推动工程科技创新的普遍共识和重要手段,共享工程科技成果是推动共同发展、促进共同繁荣的重要途径。我们要通过加强国际工程科技合作,相互借鉴,相互启发,推动工程科技进步和创新,应对人类共同挑战,实现各国共同发展。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已经同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开展了广泛的工程科技人才交流,参与了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计划、人类基因组计划、伽利略计划等一大批反映当代工程科技前沿的重大科技工程,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工程科技进步起到重要促进作用。

前不久,我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进行访问,同博科娃女士谈到了世界文明交流互鉴问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推动文明交流互鉴方面进行了不懈努力,在推动国与国、人与人增进理解、加强合作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工程科技国际合作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国际工程与技术科学院理事会是国际工程科技界最重要的学术组织,在促进工程技术国际合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效促进了各国工程科技进步。中国工程院同各国开展了十分活跃的工程科技交流,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在座各国代表和各位院士专家学者,是国际工程科技界的领军人才,是工程科技传播的使者、人才交流的纽带,你们为中国科技事业和现代化建设付出了心血、作出了贡献,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对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中国人民热爱和平、渴望发展。中国将在更大范围深化工程科技领域国际交流合作,愿意同世界各国携手努力,共同解决问题,共同创造未来。我们将加强政府间工程科技战略合作,以更开放的胸怀支持工程科技国际交流合作。我们将加强半官方及民间工程科技合作,促进国内外科研机构、高等学校、科技学术组织、企业、城市、科学家个人的交流。我们将加强重大科技工程合作,继续参加或牵头开展对未来发展、人类健康、应对气候变化等更有利的国际大科技合作工程。我们将加强工程科技信息交流,同世界各国和国际性组织共同建立大型工程科技数据库、网络系统和虚拟研究中心等,促进实现信息共享、技术共享、资源共享。我们将加强工程科技人才培养,把国际交流合作作为聚集一流学者的重要平台,联合培养拔尖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

工程科技是人类实现梦想的翅膀,承载着人类美好生活的向往,能够让明天充满希望、让未来更加辉煌。希望中外工程科技专家学者加强合作,共同为人类社会进步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三篇:创新是生产进步不竭的动力

创新是生产进步不竭的动力

——记塔山煤矿综采一队队长沈明

塔山煤矿建成投产以来,迎来了很多辉煌和激动人心的时刻,而这些时刻又离不开塔山矿精心打造出的一支优秀员工队伍——综采一队,它无疑是塔山煤矿的中流砥柱。然而作为这支队伍的“头儿”,队长沈明已在井下一线摸爬滚打了19个春秋,面对曾经的辉煌和成就,现在的他感到的更多的是肩上的责任与压力。

集团公司上下认真贯彻实施“81620”战略方针和塔山煤矿塑造“六个典范”目标的工作进程中,塔山煤矿综采一队在沈明的带领下,继续深化以“人人都是通风员”为重点的安全理念和“四安”、“六个一”安全工作要求,认真落实“五到位”、“三不准”安全管理制度,提高安全工作执行和落实能力,不断增强员工们的忧患意识。至今年8104工作面稳装以来,沈明狠抓现场管理,加强班组建设,积极推进科技进步和管理创新,他以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武装全队员工的头脑,完善队里的各项规章制度,并针对工作面存在的各种疑难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和落实方案,卓有成效地开展各项工作。

在具体的生产实践中,沈明深深体会到科学管理、科技人才是强队之本、兴队之根,一个现代化、机械化程度很高的综放生产队,任何时候都离不开创造性地劳动。因此,作为一个综采队的管理者,沈明就是依靠科学的管理和实干的作风,从解决生产中的问题和矛盾,确保安全、高效生产入手,进行了大量的技术革新和改造,不断推广新工艺、新技术。通过技术改造,他把工作面“三直两平”的一些操

作从仅凭经验感觉等粗放型模式转变为以技术为主、量化的模式,比如:采煤机在割底、割顶过程中,各生产班机组司机水平有差异,单纯依靠经验,难以保证工作面顶底板平整,工作面凹凸不平现象经常出现,造成工作面支架高低不平,受力不均,接顶不严,支架初撑力难以保证达标,顶板压力大,机道顶煤破碎,出现台阶下沉。针对割顶、割底难掌握的问题,沈明经过一段时间的冥思苦想和生产实践,设计出了采高指示仪,采用在机组摇臂上安装两个刻度仪的方法,这样机组司机在割煤过程中,及时观察采高指示仪指针角度,有效控制左右滚筒高度,顶底板割平,大幅度降低了拉架推溜过程中由于顶底板不平造成的推移千斤损坏,支架销弯曲等隐患,顶底板平整情况得到了有效控制,凹凸不平现象的发生率也大幅度减少,工作面“三直二平”得到了有效提高,工作面质量标准化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还有走支架方面,在开采过程中,由于工作面长,支架多,移架过程中依靠人眼看难以保证支架直线情况,经常出现支架挤、咬等现象,切顶线难以保证成一条直线,工作面来压频繁,压架现象时有发生。为更好的保证工作面“三直二平”,提高工作面质量标准化,沈明和队里的技术人员慎重研究后,在10#架前柱和115#架后柱安装了激光指向仪,运用激光定位,在机组由头到尾割煤过程中,提前移动10#架到位,调好激光角度,随着机组的推进,支架工一人指挥,一人移架,依次将支架移到激光指定位臵;在机组由尾到头割煤过程中,提前移动115#架到位,按照上述方法依次将支架移到激光指定位臵。这样避免了由于人眼观察移架造成支架挤、压,减小了支架间距误差,保

证了工作面支架成直线情况,保证了切顶线成直线,对放煤工作提供了帮助,为安全生产提供了有力保障。

自从来到塔山煤矿,沈明在工友们、技术人员的配合和支持下,技改成果达到了二十多项,且有好几项受到了矿领导的一致称赞,并在全矿广泛推广,创造经济效益十多万元。

曾经有位名人说过:“事业是永恒的”。的确,就煤矿工人而言,事业就象漫长岐岖的路,布满了荆棘,只有奋战煤海,心志如铁的坚强毅力,不断地追求发展,才能驾驰小船,满载累累的硕果。“强将手下无弱兵”,像沈明一样奋战在生产一线的员工还有很多,他们都在竭尽全力奋力拼搏,为塔山矿、同煤集团美好的明天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塔山煤矿公司:陈卫二00九年九月十六日

第四篇:创新精神是推动文联工作进步的不竭动力

创新精神是推动文联工作进步的不竭动力

——在中国文联2010表彰奖励大会上的讲话

(2011年3月23日)

中国文联党组书记 赵实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中国文联表彰奖励大会,隆重表彰在2010工作中涌现出的成绩优异、贡献突出的先进集体和个人,通过表彰先进、树立榜样,对于激励广大干部职工创先争优、真抓实干、奋发进取、锐意创新,切实做好2011年工作,以更加优异的成绩迎接和庆祝建党90周年和筹备召开好九次文代会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我代表中国文联党组,向受表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希望你们再接再厉,再创佳绩!

刚刚过去的2010年,是在国际国内形势极为复杂的背景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一年,也是文艺工作和文联工作开拓进取,取得显著成就的一年。一年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中宣部的有力指导下,中国文联按照“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的总要求,认真履行联络、协调、服务的基本职能,充分发挥组织、引导、服务、维权的重要作用,在改进创新中焕发活力,在热情服务中增强凝聚力,在奋发有为中扩大影响力,团结动员广大文艺工作者,圆满完成八届五次全委会确定的各项任务,为推动社会主义文艺大发展大繁荣作出了积极贡献。一是主题文艺活动开展有声有色。围绕举办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等,精心组织开展一系列重大主题文艺活动,充分展示了中国形象和中国魅力,进一步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围绕应对青海玉树强烈地震、甘肃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组织广大艺术家发表倡议书,开展各种形式的义演、义展等活动,有力营造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迎难而上、敢于胜利的社会文化氛围。二是公益性文化惠民活动蓬勃开展。深入开展“送欢乐、下基层”和“聚焦新农村、文艺为农民”,举办首届中国农民艺术节等活动,组织艺术家到地震灾区、边疆地区、革命老区和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工地进行慰问演出,进一步丰富了基层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春节期间,“百花迎春——中国文学艺术界2011春节大联欢”在央视和各地电视台热播,受到广大文艺工作者和电视观众的热烈欢迎,成为中国文联具有影响力的品牌活动。三是采风创作和评奖办节工作切实加强。组织艺术家深入革命纪念地开展采风创作活动,召开创作座谈会,切实改进文艺评奖办节工作,成功举办各类展演、展映、展示活动和大赛,重视发挥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的作用,积极扶持优秀作品和优秀人才,进一步推动了精品力作的创作和生产。四是文艺理论评论工作不断改进。以增强文艺理论评论的实效性、针对性和权威性为突破口,召开第5届当代文艺论坛等一系列理论评论研讨会、研修班,加强中国文联所属报刊文艺评论专版专栏建设,在扩大文艺理论评论阵地、壮大理论评论队伍、引导文艺创作和大众鉴赏方面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五是对外民间文化交流与合作有效拓展。坚持服务国家“大外交”、“大外宣”格局,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与合作,举办“同一个世界——中国画家彩绘联合国大家庭艺术大展”等,举办第8届中国国际民间艺术节等有影响的活动,加大与港澳台地区文化交流力度,充分展示了中华艺术的独特魅力,提升了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凝聚力。六是文联组织自身建设进一步加强。一年来,中国文联及所属各单位坚持把自身建设放在重要位置,认真贯彻中央要求和党组部署,大力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广泛开展创先争优活动,重点抓好各级领导班子、干部队伍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廉政建设,顺利完成中国剧协、中国舞协、中国杂协、中国书协的换届工作,扎实推进出版事业单位转企改制,积极为艺术家办实事办好事,切实维护广大文艺工作者合法权益,中国文联的战斗力、吸引力、凝聚力进一步增强,社会影响日益扩大。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被确定为中直机关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创新亮点示范工程”单位,中国曲协荣获中直机关五一劳动奖状、中国红十字人道服务奖章,中国摄协荣获“首都文明单位标兵”称号,中国摄协团支部被评为中直机关五四红旗团组织,中国剧协、中国曲协荣获“首都文明单位”称号等。此外,还有一些个人受到中宣部、中直机关等上级部门的表彰。

我们在过去一年里取得的成绩,是党中央亲切关怀、坚强领导的结果,是上级部门高度重视、有力指导的结果,是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密切协作、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广大文艺家和文艺工作者同心协力、热情参与的结果,更是中国文联全体干部职工齐心协力、奋发进取、兢兢业业、埋头苦干的结果。事实证明,中国文联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讲政治、顾大局、负责任,有激情、有能力、有水平,勇于开拓、甘于奉献,是一支想干事、会干事、能干成事的队伍。借此机会,谨代表文联党组向大家一年来付出的辛勤劳动和取得的优异成绩表示诚挚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2011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扎实推进“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喜庆之年,也是中国文联召开九次文代会的重要一年。文艺事业和文联工作面临着极其重要的发展机遇,面临着十分繁重的工作任务和一系列新挑战新考验。为切实做好2011年工作,进一步开创文艺工作和文联工作新局面,下面,我代表党组讲三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统一思想,进一步增强做好文艺工作和文联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党的十七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建设,提出一系列体现时代要求的新论断、新思想、新要求,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动文艺创作、文化体制改革、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和文化产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们文艺界也呈现出了大团结、大繁荣、大发展的良好局面。刚刚闭幕的全国“两会”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用整整一个篇目,对今后五年文化建设各项目标任务进行了全面部署,进一步强调要“传承创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党和国家关于文化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既为繁荣发展文艺事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对文艺工作和文联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面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兴起,面对文艺事业大发展大繁荣的新需要,面对人民群众对改善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待,面对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的新要求,我们的文联工作将迎来前所未有的新机遇和新挑战,将负起历史和时代赋予我们的新使命、新任务,文联工作一定会大有可为、大有作为。为此,我们必须认清形势,统一思想,用党的创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从政治的全局的战略的高度,进一步增强做好文艺工作和文联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1.必须更加注重提升文艺的价值引领作用,加强对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引导。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弘扬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文艺工作的首要任务。当前,思想文化领域多元、多样、多变的趋势更加明显,文艺观念更加多样,文艺表达方式更加丰富,文艺思潮和文艺现象更加复杂,文艺产品进入市场带来的正负两个方面的影响也更加凸显,处理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始终是个难点。为此,引导文艺创作的责任更加重要、更加紧迫。中央反复强调要加强对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引导,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这就要求文艺工作和文联工作必须牢牢把握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根本,切实加强对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引导。引导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增强与人民群众的感情纽带,用真情、真心、真诚挖掘现实生活中的感人故事、动人情节,弘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更加自觉主动地承担社会责任,努力创作出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的精品力作。要通过开展积极健康的文艺批评,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文艺现象、引导文艺思潮、推出新人新作、促进文艺繁荣。要通过开展内容向上、丰富多彩、影响广泛的文艺品牌活动,大力营造团结和谐的文化氛围,发挥文艺引领社会思潮、弘扬社会正气、培育文明风尚的独特作用。

2.必须更加注重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目的,也是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文联作为党领导下的文艺界的人民团体,在发展公益文化事业、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我们要面向群众、面向基层、面向边远地区和贫困地区,推出更多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和文艺演出。要通过培训文艺骨干等多种形式,支持群众性文艺创作,指导和推动群众性文艺活动,发现和培养基层文艺人才。要通过开展“送欢乐、下基层”、“艺术进万家”等丰富多彩的公益性文化惠民活动,更好地让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3.必须更加注重发挥人民团体的独特优势,努力整合文联参与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的功能。前不久,胡锦涛同志针对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提出了三个“最大限度”的总要求,即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强调要支持人民团体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要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社会管理规律,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创造更加良好的社会条件。这是新形势下中央对我们人民团体工作提出的新的任务和新的要求。作为党和政府联系文艺界的人民团体,中国文联所属的全国性文艺家协会会员已达10万余人,省级文联所属各文艺家协会会员近100万人,全国文艺从业人员近1000万人,在团结凝聚广大文艺工作者促进文艺繁荣、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方面应该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要加强与各领域各方面的文艺家、文艺骨干的密切联系,把体制内外的文艺工作者最大限度地纳入各协会服务范围和文联工作视野,不断拓展延伸工作的覆盖面。要通过为广大文艺工作者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在政治上关心爱护,在创作上热情支持,在生活上真诚帮助,为艺术家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使文联真正成为促进文艺繁荣的重要力量,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支撑,培养文艺名家和青年人才的重要基地,团结服务广大文艺工作者的温馨和谐之家。中国文联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树立强烈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服务大局、服务大众、服务广大文艺工作者,进一步探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文艺发展规律和人民团体特点的体制机制、工作方式、政策措施,不断加强行业服务、行业自律、行业管理能力,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广大文艺工作者的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地增加文艺界的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文艺界的不和谐因素。要珍惜和巩固文艺界大团结大发展大繁荣的良好局面,为全社会的和谐稳定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二、突出重点、下大气力,圆满完成今年各项工作任务

中国文联八届七次全委会已经对新一年的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各项工作任务已经明确。今年第一季度即将过去,为了把握好重点工作,抓好工作落实,在这里我再强调三点: 1.精心组织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等重大主题文艺活动。今年我们将迎来庆祝建党90周年、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等重大纪念活动,这是党和国家的大事,也是我们文艺界施展才华、报效国家、服务人民的最好时机。中国文联和各全国性文艺家协会决不能缺位,要积极主动、振奋精神,整合资源、集中力量,精心策划、面向群众,努力推出一批多姿多彩的、高质量的、群众喜爱的文艺精品和艺术成果,以此振奋党心民心、鼓舞士气、营造氛围,激励全国人民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一是要把握好文艺活动的主题和导向。要突出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教育,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突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突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服务人民的过程中,提升文艺作品的思想艺术质量,提升文艺工作者的思想境界。二是要加强活动的统筹规划和组织领导。把有限的资源和力量调配好、安排好、使用好,既要突出重点,打造品牌,又要百花齐放,多姿多彩。特别要面向基层、面向群众,组织一批有声势、有影响、有特色的展演、展映、展览等,组织创作一批重大革命和历史题材优秀作品,重点办好“党的旗帜高高飘扬”系列文艺演出、“向党汇报”曲艺演出周、“唱响中国——群众最喜爱的新创作歌曲”征集评选等活动,同时充分利用广播电影电视和现代传播媒体,扩大宣传、扩大覆盖、扩大社会影响力。

2.扎实做好九次文代会的组织筹备工作。召开九次文代会是我国文艺界的一件盛事,也是今年文联工作的重中之重。文代会将全面总结过去五年的文艺发展成就,科学规划未来五年的发展蓝图,完成文联领导机构的新老交替。这是我们文联全系统的一项政治任务,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任务艰巨,必须及早准备、提前谋划。当前要在文联系统广泛深入开展大调研活动。中国文联将在3月下旬到4月下旬开展文艺工作和文联工作大调研活动。要深入调研我们面临的新任务、新要求,即思考文联在现阶段所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文联联络范围、协调手段和服务对象的新变化新发展,新形势下履行文联职能的新思路新途径,探索做好文联工作的新办法新举措。要对文艺工作和文联工作的成就和经验、职能作用、体制机制、队伍建设、基层工作、未来发展思路、文艺工作战略规划等方面的课题进行深入研究,形成调研成果。

3.认真完成八届七次全委会部署的各项任务。要认真做好中国民协换届、第3届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评选表彰等工作。继续广泛深入开展“送欢乐、下基层”等文化惠民活动。组织好太湖文化论坛首届年会,办好“今日中国”艺术周等品牌活动。要继续加大文化交流力度,举办中华经典系列咏诵走进台湾、国际剧协第33届世界代表大会等活动。要继续加强文艺理论建设,加强文艺报刊网站媒体阵地建设,深入开展中国文艺工作者职业道德公约课题研究,切实办好各艺术门类的全国性奖项等工作。

三、加强学习,提高素质,大力抓好文联自身党的建设和队伍建设

今年,我们要以庆祝建党90周年为契机,以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和创先争优活动为重点,抓好文联自身党的建设、领导班子建设和队伍建设,为圆满完成文联各项任务提供有力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

一是着眼于提高思想政治素质,进一步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中宣部中组部最近下发文件,要求各级党组织,以庆祝建党90周年为契机,开展党的历史、党的知识、党的理论学习,进一步坚定广大党员干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同时阐明,坚持用党的伟大成就激励人、用党的优良传统教育人、用党的成功经验启迪人、用党的历史教训警示人,是我们党的一条重要经验,也是当前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和重要任务。文联党组已经做出部署,要求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要带头深入学习党的历史、党的知识、党的理论,进一步坚定在党的领导下,推动文艺大发展、大繁荣的信心和决心。

二是着眼于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文联党组、各分党组、各部室、各直属单位领导班子要深入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按照政治坚定、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廉洁、团结协作的要求,努力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坚强的领导集体。一把手要重视抓党建,防止一手硬一手软,牢固树立“抓好党建是本职,不抓党建是失职,抓不好党建是不称职”的理念,落实好党风廉政责任制。要注意把党的主张和要求与艺术家的追求、人民群众的需求紧密地融合起来,找到最佳的结合点,推进双向受益的活动载体、活动项目,实现双赢的目的,防止只重活动不重育人,只重形式不重内容,只重场面不重实效。文联各级领导班子成员要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团结带领广大干部职工,努力完成各项工作任务。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重视对领导干部的培训教育、管理监督,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营造风清气正的选人用人环境。健全民主生活会制度、述职述学述廉和考核测评制度以及党风廉政责任制等,增强党员干部特别是处以上领导干部廉洁勤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三是着眼于强化宗旨意识,进一步加强机关党员干部的作风建设。胡锦涛总书记在五中全会和中纪委六次全委会上反复强调,要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认真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这对我们进一步做好文联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文联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按照中央的要求,强化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权力观,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求真务实之风、艰苦奋斗之风、批评与自我批评之风、改革创新之风。进一步转变思想作风、领导作风、机关作风、工作作风,挤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调研,强化为基层、为群众服务的意识,尊重群众、相信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多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坚持重实际、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努力提高科学决策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作为一切决策和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多做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的好事实事。要与广大文艺家广交朋友、深交朋友,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努力解决他们面临的实际问题,切实维护好他们的合法的、正当的权益。

四是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促进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各项任务。李源潮同志最近指出:“中国共产党从集体来讲,是当代中国最先进的政治力量;从成员个体来讲,是中华民族最优秀的分子。先进和优秀是我们党的特征和追求,也是每个共产党员的特征和追求,更应是党的干部的特征和追求。”各级党组织一定要紧紧围绕中心,以“推动文艺繁荣、服务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实践载体,扎实推进创先争优活动深入开展,努力在弘扬求真务实作风、争创一流业绩上有新的进展。基层党组织要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党员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结合本单位实际,进一步创新创先争优的活动载体和活动方式,激发广大干部职工的创造活力,形成奋发有为、昂扬向上、勇于创新、推动发展的良好氛围。我们每一位文联干部不论做什么工作,不论职务大小,只要立足于本职工作,勤奋敬业、恪尽职守、无私奉献,都会成为文联队伍中的优秀人才和先进代表。我们要深入研究文联干部人才队伍的成长成才规律,进一步创新和完善人才培养、选拔、激励、使用、管理机制,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努力营造人尽其才、人人都可以成才的良好环境。同志们,创新精神是推动各项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推动文艺事业繁荣和文联工作进步的动力。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变革大调整大转型的时代,文联自身如何适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新技术新媒体新业态发展、扩大对外开放、建设文化强国的新的形势,不断推动文联工作的创新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我们一定要以科学发展观和新的文化发展观指导工作,大力弘扬和鼓励创新精神,不断增强文联的凝聚力、创造力、影响力和实力,努力探索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文联发展道路。我们要按照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的总要求,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以更加优异的成绩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和九次文代会的召开,为实现“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开局,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第五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物理实验教学中创新教育的几点尝试

莱阳市穴坊镇躬家庄学校——刘风奎

摘要: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而物理学实验是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重要载体,其中蕰含着极其丰富的创新教育内容,为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造性人才提供了极好的素材。充分开发物理实验功能“为学生创造性的学”创造环境和条件,本文就作者经验谈了一些做法,包括转变教学观念,充分利用有趣实验,多给学生动手实验的机会,改进实验教学方法,对实验后要重视方法总结等。关键词:实验教育,趣味实验.,学生实验,创新教育。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靠教育。创新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创新教育。而中学阶段是创新教育的关键时期,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才能达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实施新课改的要求。教学实践证明:实验教学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感受、经历、体验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形成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而且也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了非常重要的途径。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具体做法,掌握一些基本的实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学会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学生在实验中通过观察、动手,发现问题,再通过思考、分析、动手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各类实验活动中去,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那么,在新课程 的实验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成为广大物理教学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我就这一问题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

一、转变教学观念,树立创新教育的实验教学指导思想

物理实验教学的目的,不仅是验证原理,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已有的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角色应该从以往的那种“授业者”转变为“研究者、探索者、合作者、服务者”。抛弃以往的“口头式”、“黑板式”实验教学,改变以往“教师教的枯燥、学生学的乏味”的现象,要求教师从学生的实际能力入手,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及是指导学生抓住实验中“观察.操作.记录.分析.整理”,发挥好主导调控作用,使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积极探求状态。

二、充分利用物理趣味实验,创设乐学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学生对生动形象的物理实验普遍怀有好奇心和神秘感,合适的实验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而且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启迪其思维定向探究。

可以是利用惊奇实验导入新课。这是一种相当普遍的实验导入方法。利用学生意想不到的奇特现象,唤起学生的注意,引起学生思考,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而导入。例如:“大气压”是比较抽象的概念,新课引入先演示窄口瓶“吞”鸡蛋的实验,这奇迹般的现象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们的注意力,我先把答案告诉学生,这就是大气压现

象,那么什么是大气压呢?在学生兴趣被激发的情况下转入新课教学。当学生明白大气压的概念后,为了加深印象,我将一只玻璃杯灌满水,用一张塑料卡片盖在杯口上,再按住卡片把水杯倒过来。问,当把手移开后,会产生什么现象?松手后学生惊讶不已。纷纷议论,这大气压到底有多大?为了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我将抽去空气的马德堡半球示出,叫学生推选两个力气最大的男同学来拉,结果用尽力气也拉不开,再换四个不服气的同学,还是没有拉开,当我把进气阀门打开后,一个人就很轻松的把两半球拉开了。学生即惊奇又信服,对“大气压不但确实存在而且又很大”的结论深信不疑了。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实验引发新的问题。例如我在浮力的授课中,为了引发浮力的产生是由于液体对物体上下表面的压力差而形成的,我设计了一个这样的实验:用一只塑料可乐瓶剪去底部(瓶颈的截面直径略小于乒乓球的直径)把一只乒乓球放入瓶内,从上面倒入水,观察到有少量水从乒乓球与瓶颈缝隙中流出,但乒乓球并不上浮,在这种情况下,老师设问:乒乓球是否受到了浮力?有的学生认为受到了浮力,有的认为没有受到浮力。这时我叫一位学生用手堵住瓶的下部流水处,可观察到乒乓球浮起,学生感到好奇,也坚信此时乒乓球受到了浮力,那第一次实验为什么没受到浮力?学生感到疑惑。于是,我慢慢引导他们,学生很快理解了浮力产生的原因。这样通过实验情景,提出问题。使教学信息具有新奇性,从而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探索动机和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改演示实验为学生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

初中物理实验是学生将来从事科学实验的起点。因此,在物理实验课的教学中,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独立工作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每次作实验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弄懂实验原理,学会正确使用物理仪器,掌握计数、读数和处理实验结果的技巧,能够通过分析、推理得出正确结论。比如在电学实验中,教师要反复强调电流表、电压表的连接特点及“+”、“一”接线柱的接法,让学生学会用欧姆定律正确估算量程,避免量程过大使测量值的误差大,又避免量程过小而烧坏仪表。学生掌握了基本实验技能,就能独立动手操作,打好实验的基础,有了这种基础,学生就能自主的探究其它电学实验。例如,探究水果电池的电压,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电压的规律等,这样通过实验,不仅有效地帮助学生领会物理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和解决实验中的问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鼓励学生做好课外小实验、小制作,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学习。各种物理实验,从某种意义上说,都是一种特殊的、直观的实践,学生在动手完成各种小实验、小制作过程中,思维异常活跃,学习欲望高涨,参与意识增强,都迫切地希望进一步探索问题。通过实验,学生学习到的物理知识就比较深刻、牢固。例如:“估计大米的密度”一题,先让学生凭生活经验估计大米的密度大约是多大?接着让学生想出几种测大米密度的方法,然后实际做一做,最后做出评价,哪一种方法既简便易行而且误差又小。又如课本中“纸盒烧开水”、“日光灯启辉器中双金属片的自动控制作用”、“小风轮”、“电铃”、“楼梯开关”等小实验、小制作,有很强的趣味性和知识性,十分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初中学生好奇、好问、好动、好学的心理特征。教师要鼓励学生做好这些课外小实验、小制作,并进行物理小制作比赛,是学生尝试到动手动脑的乐趣,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新能力,同时也推动物理教学向前发展,是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途径。

四、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物理教学要教会学生知识,不仅要求学生学会,还要学生会学。创新是一种高层次的知识迁移,是利用已有信息探索新知识的能力。在实验教学中我注重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思维机会和广阔的思维空间,激发学生求异创新的愿望,逐渐培养学生从全方位推测、假设和构思中“探视”答案以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初中物理无论是演示实验,还是学生实验,往往给出实验方案且方法单一,无探索性,不利于创新精神的培养。我在教学中,以常见实验知识为生长点,进行引申,让学生发掘其内涵和外延,从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地进行创新分析,利用尽可能多的方法来设计实验方案,并对各方案进行评价,选择最佳方案,以此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如:测定盐水的密度。

方案一:(1)用天平称出空烧杯的质量m;(2)用量筒量出50ml盐水;(3)把盐水倒入烧杯中称出盐水和烧杯的质量M;(4)求出密度ρ= _。

方案二:(1)用天平称出烧杯和盐水的质量m;(2)倒入量筒中50ml盐水;(3)称出剩余盐水和烧杯的质量M;(4)求出密度ρ=_。

比较两种方案,方案二最佳。因为方案一中量筒中的盐水倒入烧杯中质量减少了。因为玻璃对盐水来说是浸润的,一部分盐水附着在量筒的筒壁上,没有倒入烧杯中,所以选择方案二。这样,让学生去设计问题,去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使学生最大限度地获得物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沟通了知识间的联系,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五、教师创新实验,激发学生创新活动

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较好的运用“先做后说,师生共作”为主、多法配合的课堂教学模式并经常性的渗透创新思维方法,大胆的创新,改进演示实验,会极大的带动和激发学生的创新活动,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创新教育作用。只要我们因势利导、着力开发他们的活动时间、思维空间、表现空间,就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挖掘他们的创造潜能理想腾飞的翅膀。例如:对测量未知电阻阻值的实验,可以启发学生思考,如何利用给出的器材连接成一个电路(器材可以根据需要选用)来测量未知电阻的阻值,并提醒学生,这个实验可自选器材,让学生思考除使用课本上典型的伏安法来测量外,是否还有不同的链接方法。最后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总结测未知电阻的几种方法,让学生巩固和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体验通过不同的实验途径去解决问题,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从中学习到了探究的方法,体会到了成功的乐趣,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六、完善实验评价机制,建立实验教学评价中的意识创新 实验做完了,结果出来了,我们的实验是不是就结束了?没有!

教师对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估,为制订下一个目标做准备,这是一个学科目标的结束。如果说学生已经掌握了知识的重点、难点,形成了相应的技能技巧,那么教师应该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总结,学生掌握了什么,超越了什么?谁做得最好?由教师和学生总结这个经验,从而形成再创新能力,这个环节是必不可少的。

在以往的教学评价当中,往往是以学生的一次次考试的成绩来评价每一个学生,在具有创新意识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这个评价方法自然也应该有所改进,而实验教学的评价成了其中的重点。我认为新的评价观点应该重视学生在实验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际操作时就应该努力避免死板、缺乏创造力的观点,这也是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努力的方向之一。

随着新课改的稳定推进,教师在学生实验中应该大胆尝试,通过实验真正做到:“学生力所能及,教师避之;学生力所难及,教师助之;学生力所不及,教师为之”的新课程理念。总之,创新教育能使学生学会学习,开发智力提高素质, 增加了锻炼的机会,增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而其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具体实施,也会给我们培养大量的适应现代化社会需要的人才提供一个可行的方式方法。愿我们用创造性的教学活动,培养出更多的具用创新能力的学生,为培养更多的创造型人才作出应用的贡献。

下载习近平 工程科技创新为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不竭动力word格式文档
下载习近平 工程科技创新为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不竭动力.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