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4年“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弟子规”暨迎新生专题联欢晚会领导致辞
2014年“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弟子规”暨迎新生专题联欢晚会领导致辞
各位教职工,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晚上好!春种一粒粟,秋成万颗子!在这个收获的季节,我们学校被省厅评为海南省三亚技师学院!
11月5日至7日这三天,我们学校开展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暨学习《弟子规》活动和今晚我们举行的2014年“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弟子规”暨迎新生专题联欢晚会。其目的是让国学经典真正融入到我们的习惯养成教育中。古往今来,无数成功的事例证明了这样一种观点,那就是:播下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中国的古典文化意深境远,是中华文明数千年积累下来的精髓和宝贵财富,蕴含着丰富的人生智慧和哲学真理。
同学们,你们的到来,为我们学校注入了新的活力。今后,你们的人生将与学校联系在一起。今后,海南省三亚技师学院,将成为你们人生的重要驿站,成为你们展现才华的大舞台。今后,你们可以在这里尽情地舞动青春,放飞心中的梦想,演绎自己精彩的中职生活,书写青春无悔的人生诗篇。
最后,预祝2014年“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弟子规”暨迎新生专题联欢晚会取得圆满成功。
第二篇: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麻城市第三小学
六(3)班邓姝锐
“爱国”这个词从古至今一直在世人口中常常提起。周恩来为中华之山崛起而读书的信念坚定不移,毫不犹豫。华罗庚本在美国有着优越的生活条件,却为了祖国社会主义建设毅然放弃在美国的优裕生活,用一颗爱中华的赤子之心做出了令世界瞩目的突出成绩,为祖国争得了极大的荣誉。赵一曼负伤被捕后,面对日本特务的残忍暴行,依然坚贞不屈地将秘密守口如瓶……
正因为这些伟人的爱国的坚心,带动了中华儿女,我们的祖国日益壮大,繁荣富强!今天,我们依然带着一颗报效祖国的心好好学习,好好努力。
新中国成立之前,有一次特别的旅途——长征!记得是1928年四五月的井冈山,毛泽东和朱德率领的两支部队胜利会师,从此长征的艰难险阻便拉开了序幕。在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人的领导下,红军在长征中克服了前有堵截,后有追兵的重重困难。终于在1935年的10月,这长征才结束,他们凭着这种精神创造了人间的奇迹。
我们日益壮大的祖国令世界瞩目。我们是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唯有做的便是好好学习,了解祖国的华夏文明,优良传统。
孔融懂得分享与谦让,成为了许多孩子值得学习的榜样,黄香敬爱父亲,冬天为父亲暖被,夏天为父亲驱蚊,孝心感动了街坊邻居……这不正是我们需要学习的吗?
古人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为现代人的生活迷茫指引了方向,陆游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告诉我们遇到困难不要心切,困难后面一定会有出路,朱熹的“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告诉我们知识是要慢慢积累的;孔子的“温故而知新”告诉我们学习的知识要复习一遍。
中国的传统文化,华夏文明无可替代。仓颉造字,汉字的起源就此开始,经历了岁月的磨练,汉字也在慢慢演变。传统与历史无法改变,但未来我们可以创造,让我们做好社会主义的接班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传统文化进校园
我们中国是文明古国,有很多值得炫耀的文明利文化。近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热潮兴盛不衰。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要素可以概括为:第一,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中国人内在精神生活形式,包括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习惯等;第二,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往往也以外在物态形式来表现,涉及人们衣食住行的风习利行为规范等;第三,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在中华民族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独立特征,这和民族性的文化实际上已经成为了多元素的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时候,觉得这些方块汉字、押韵诗歌就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了。觉得传统就是在夕阳西下时面对杨柳感慨万千,就是在中秋节散座裕石凳对月当歌,就像无忧无虑的童年一样,安闲而又恬静。等进入了学堂,我才发现传统文化并不是这么简单的,传统文化是多方面的,她早已融入了我们的日常生活,融入到了中户名族的记忆最深处。
传统文化并非单纯的四个汉字,那是种精神上的东西,需要不断剖析。而世人尤其是学生对她的忽视却令人心痛,学校开设有关选修课,无人问津;我们却津津乐道于超女超男,甚至端午节成了韩国专利,也只是几个人站出来捶胸顿足!
第三篇: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主题班会教案
一、活动目标 :
1、知识与能力目标:让学生了解祖国的灿烂文化,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通过展示有关传统文化资料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诚信教育等,做一个文明、有礼的好学生。
3、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和保护祖国传统文化的意识,从而激发对伟大祖国的挚爱之情。
二、活动准备 :
1、了解有关民族传统文化,了解传统文化中丰富的内容。
2、图片,文字资料。
三、活动人员:全校师生。
四、活动过程:
1、宣布主题:“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队会现在开始!
2、活动开始:
同学们从古到今,中华民族创造了许多让炎黄子孙引以自豪的奇迹。从古到今,华夏大地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艺术瑰宝。中国书法、篆刻印章、京戏脸谱、水墨山水画,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
华。另外我国有各种各样的传统节日,各种礼仪和习俗?? 然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内容是倡导:“富强、民主、文明„„”?这24字可以大致概括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意。
3、同学们,我们怎样才能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呢?下面我们来看看„„(爱国篇、诚信篇、友善篇)。同学们,从今天起,我们倡议:(1)遵守纪律,文明有礼不破坏校纪、班规,热爱我们的国家。(2)团结友爱,帮助有需要的同学。
(3)努力学习,积极上进,争取长大以后为国家做贡献。
(4)班干部起好带头榜样作用,认真工作,管理班级;值日的同学认真完成值日任务。每个人都承担起自己的人物,这就是爱。在家爱家,在学校爱学校,在班级爱班级,这样,我们都可以做到爱国。
教师总结:也许我们每个人的力量都是都很小,但每个人都拿出一点点爱,汇合起来,就是大大的爱。在班集体中,老师期待大家每个人都发挥自己的长处,贡献出自己的一点点力量,那样我们的班级就有大大的力量。大家知道,我们伟大的祖国拥有数千年的传统文化,五彩缤纷的文学遗产,让我们领会了博大的情怀,感悟精深的文化。作为新世纪的主人,我们不仅要继承和弘扬优秀的文化传统,而且要谱写更新更美的篇章。
一、班会目标:
1、通过观察生活、查阅资料,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由来、习俗等相关知识,引导学生做生活得有心人,善于发现生活中蕴涵的随处可见的传统文化。
2、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浓厚兴趣和深切的热爱,让学生学会和家人一起快乐地过传统节日,增进与家人的情感。
二、班会准备: 调查收集有关资料。
三、班会过程:
主持人上场:
男
1、中国的传统文化就像是一座巨大的宝库,而传统节日就犹如其中闪烁的明珠。女
1、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生活中的传统文化,走进我们的传统节日吧!男
1、六年五班“了解传统节日
弘扬民族文化”主题班会(合)现在开始!女
1、请班长宣布班会目的:
班会目的:大家都知道,中国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我国的传统节日,无一不是从远古发展而来,从这些流传至今的节日风俗里,还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会生活得精彩画面,但是,在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信息技术不断发达的今天,人们忙着工作,几乎慢慢地忽略了这些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节日,就算知道今天是这个节日,却不知道这个节日是干什么或纪念什么的。例如重阳节,腊八节等传统节日已无人问津,而同学们早早地准备圣诞礼物时,我们,华夏儿女,龙的传人,炎黄子孙,是否该重新拾起那些“压箱底”的传统了呢?为了帮助同学们了解更多的传统节日,我们召开这次班会!主题是了解传统节日,弘扬传统文化。相信在召开这次班会之后,班里一定会掀起经久不衰的“回归传统”的热潮!
男1:同学们,我们刚刚度过了一个团圆美满的传统节日,那就是—— 女1:合(中秋节)。
女1:是的,除此之外,我国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生: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七夕节、重阳节、腊八节。
男1:按照时间的先后,每年我们迎来的第一个传统节日,也就是最隆重的是农历正月初一——春节,(一个同学走上台挂上春节的灯笼)
女1:接着是热热闹闹的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挂灯笼)男1:春风春雨迎来——清明节。
女1:纪念屈原便有了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男1:牛郎织女银河鹊桥会,古老的乞巧节如今已与时尚接轨,演变成了浪漫的七夕情人节。女1:团团圆圆,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
男1:秋高气爽,登高远望,尊老敬老,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女1:俗语有“腊七腊八冻掉下巴”,腊月初八——腊八节。
男1:一年的最后一天,腊月三十儿——除夕,辞去旧岁,第二天就是春意盎然的正月初一——新春佳节。
女1: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千百年来,传统节日蕴含了丰富的传统文化,滋润着世世代代中华儿女的心田。
男1:请第一小组来介绍春节的习俗。
①春节,顾名思义就是春天的节日。现代民间习惯上把过春节又叫做过年。其实,年和春节的起源是有所不同的。
那么“年”究竟是怎么来的呢?请听关于“年”的古老传说。
②民间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它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居海底,每年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年”一来,树木凋蔽,百草不生:“年”一过,万物生长,鲜花遍地。“年”如何可以过去呢?据说“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以驱除“年”兽;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窜友道喜问好,相互庆贺平安度过了“年”关。这风俗越传越广,便成为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过年。
另有一种说法是:我国古代的字书把“年”字放禾部,以示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由于谷禾一般都是一年一熟。所以“年”便被引申为岁名了。
③我国古代民间虽然早有过年的风俗,但那时并不叫春节。因为当时所说的春节,指的是二
十四节气中的“立春”。南北朝则把春节泛指为整个春季。据说,把农历新年正式定名为春节,是辛亥革命后的事。由于那时要改用阳历,为了区分农、阳两节,所以只好将农历正月初一改名为“春节”。
④春节过后不久,春天来临,万象更新,新一轮播种和收获季节又要开始。人们有足够的理由来载歌载舞迎接这个节日。于是,节前就在门联上贴上红纸黄字的新年寄语。当春姑娘来到门口时,会念一遍寄托新一年美好愿望的句子,这一念好运真的来了。同样寓意的事情还有挂大红灯笼和贴“福”字及财神像等。⑤春节是个亲人团聚的节日,离家的孩子要不远千里回到父母家里。真正过年的前一夜叫团圆夜,家人要围坐在一起包饺子。饺子的做法是先和面,“和”字就是“合”;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合”和“交”又有相聚之意,所以用饺子象征团聚了。我为大家准备了饺子,请大家品尝,祝福大家万事如意!
⑥拜年是春节期间最普及又极富人情味的传统礼仪。新年伊始,人们扶老携幼,出门走访亲戚朋友。你们会拜年吗?让我们一起来学一学:(一起来做手势,口中说祝福的话)⑦春节,人们喜气洋洋,到处欢声笑语,请欣赏民乐合奏《喜洋洋》。
⑧节日喜庆气氛要持续一个月。正月初一前有祭灶、祭祖等仪式;节中有给儿童压岁钱、亲朋好友拜年等典礼;节后半月又是元宵节,其时花灯满城,游人满街,盛况空前,元宵节过后,春节才算结束了。
男1:说到春节,就一定提到元宵节了。女1:下面请第二组同学介绍元宵节。第二小组:
1、元宵在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一度最热闹的一天,因为过了这一天,绝大部分人们都要上班了。元宵北方有盛大的灯会和烟火活动。南方有舞 龙舞狮,社戏杂耍,从白天起就开始进行,直至深夜。我们富拉尔基的元宵节非常隆重,夜幕降临,人们漫步到江边,放许愿灯、观灯猜灯谜、观看露天电影、燃放烟火、滚冰、拾柴等祈愿新的一年万事如意、身体健康、财源滚滚。富拉尔基的元宵节即滚冰节,已被收入吉尼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是我们家长的骄傲,更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2、一位同学端着一盘汤圆上场,唱《卖汤圆》。
3、圆溜溜、爽滑香甜的汤圆是元宵节必不可少的美食,它象征团团圆圆,请品尝我们小组为大家准备的炸元宵,愿老师、同学们永远幸福,与亲人团团圆圆、和和美美。第三小组:
1、春风能解冻,和煦催耕种。农历24节气中的第5个节气,每年公历4月5日前后就是清明节,又叫踏青节。传统节日始于春秋时代。后逐渐与之前1~2日的“寒食节”融为一体,成为悼念先人、祭祖扫墓和踏青春游的节日。
2、宋代诗人王安石便有著名的诗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来寄托对先人无尽的哀思,对逝者的怀念直至今日,清明节乃是人们为已逝亲友扫墓的日子,展现了浓浓的人情味儿。第四小组:
1、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午节”或“天中节”。它是汉族民间隆重的传统节日。这天民间要自发组织龙舟比赛,吃粽子,喝雄黄酒,挂艾草于门庭。这个节日相传是纪念楚大夫屈原忧国忧民,奋身投汨罗江的故事,老百姓以糯米以棕叶包成饭团投入江中作饵,让鱼鳖不食他们尊敬的屈大夫。在我们家乡还有佩香囊、系五彩线、挂彩葫芦等习俗,以祝愿亲人朋友身体健康。
2、端午节除了这些习俗我们小孩子还自创了一种“蛋碰蛋”游戏,那便是以煮熟的鸡蛋相互碰撞,最后保存完整的鸡蛋的主人获胜,哪位同学有兴趣来参赛,获胜的同学将赢得香囊
一个。凡参与同学即可得我们小组同学亲手编的五彩线一条。
3、游戏蛋碰蛋。六组(需16个鸡蛋)第五小组:
1、端午节的习俗真是很有趣,到了盛夏时节,我们迎来了“乞巧节”。
2、“乞巧节”又称“少女节”、“女节”,或“七夕节”。在农历七月初七日。源于古代的民间神话传说--“牛郎织女天河相会”的故事。据说那天是牛郎织女在天河鹊桥相会的日子。且每年只有一次。人们在晴朗的夜晚,牛郎织女两颗星星才看得真切。因为织女心灵手巧,人间女子都希望能在这一天向织女乞取智巧。节日里,民间有晒物、乞巧等习俗。在这个节日里,古时候的人们还在庭院里搭起彩楼,谓之“乞巧楼”。妇女们摆设香案,陈列瓜果,穿针引线,乞求智巧。乞巧的方式很多。有的登上彩楼,对着月亮,用五彩线穿九孔针。先穿好的叫“得巧”,后穿好的叫“输巧”。有的地方在那天中午的太阳下放一碗水,把绣花针放在水面上,根据针在碗底的影子来确定是输巧还是得巧。
3、还有的地方以此日为“少女节”。年轻的姑娘举行“慕仙盛会”。江南一带,在这天解开孩子们脖子上的五色彩丝,甩于屋顶,谓之送健绳。广州一带甚重七夕节。家家户户陈列瓜果以及各色香花,化妆用品,少女盛装,于月下祭拜七姐(毛蓝七姊妹)。广西等地的人民在这天储水,叫做“双七水”。据说用此水洗浴,可以避邪祛病,达到洁身美容效果。古时台湾、福建等地的人民把农历七月七日作为“情人节”。如今,中国人较普遍地将七月七日定为中国的“情人节”。据说牛郎织女在七仙湖边成亲,生儿育女,因此,“牛郎织女”的故事人人讲得绘声绘色。每年到了七月初七的晚上,许多人就会自然地聚集在一起,观看喜鹊搭桥、牛郎织女相会„„人们一边纳凉一边讲着古老而神奇的爱情故事。习习的晚风带走了白天的炽热,神奇的故事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无限憧憬与向往。唐代诗人林杰的《乞巧》诗最为有名,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第六小组:
1、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又叫“仲秋节”、“团圆节”。是汉民族古老而传统的节日。此日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中秋”。有祭月、拜月、赏月、吃月饼的习俗。如今与春节、端午节一起并称中国三大传统佳节。中秋时节,正值秋高气爽、丹桂飘香、百果成熟之际,又因此时月亮与地球相距最近,故有“一夜明月今宵多,月到中秋分外明”之感慨。
2、中秋节拜月、赏月必不可少,从古至今赞美明月的诗句举不胜举,请同学吟诵几句:
(1)唐代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2)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3)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4)王建《十五夜望月》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5)苏轼《中秋月》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6)李商隐《嫦娥》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沈。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7)《水调歌头》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8)《月下独酌》(李白)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9)《望月怀远》(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3、品尝月饼:
同学们,中秋节你们吃月饼了吗?(吃了)
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始于宋代,流行于元朝。相传,元朝末年,各地灾荒严重,民不聊生,各地人民纷纷起来反抗官府。为了秘密联络起义平民,泰州张士诚把写有八月十五日杀敌起
义的秘密传单夹制在月饼里面,送给平民。起义平民吃到月饼后,就知道了起义的时间、地点,从而一呼百应,举行了民族大起义并取得了胜利。后来,在八月十五这天就流行互赠月饼,吃月饼的习俗,以示对前人的纪念和对亲朋好友的节日祝福。请品尝我们小组为大家准备的月饼。
4、中秋节这天,民间盛行走亲访友,互赠礼品,特别是青年男子要趁中秋节日拜会岳父母大人。礼物不拘轻重,但月饼是不能少的。另外还有糖果、酒类、水果、糕点等。最好是成双成对,表示吉利。前几天中秋节,我的爸爸妈妈就买了米旗月饼去看望我的爷爷、奶奶、姥姥、老爷。
5、每年中秋佳节,现代人们会聚集在城市的广场,或公共绿地,举行大型的集会。内容有文艺表演、武术竞赛、篝火晚会、情侣化妆舞会、集体婚礼等。还有的地方在山地湖边宿营,举行自助式烧烤集会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今年我们全家就跟我爸爸的徒步队去野外宿营,天空为被,大地为裤,赏明月、吃月饼,这中秋节我们过得特别有趣。重阳节:
1、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它源于古老的《易经》,在中国人的眼里,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古人认为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便开始过这个节日。
甲:同学们,你们对重阳节的历史渊源还知道哪些?
生:主持人我们小组的同学从网上收集了有关的资料,就让我们来说说吧!
2、早在春秋战国时《楚词》中已提到了九九重阳。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在《远游》里写到:“集重阳入帝宫兮,造旬始而观清都”。由此可以知道早在春秋战国时就有了重阳。
3、晋代文人陶渊明在《九日闲居》这首诗中说:“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在这首诗里提到菊花和酒。大概在魏晋时期,重阳那天就有了饮酒、赏菊的习俗。
4、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到了明代,九月重阳,皇宫上下要一起吃花糕以示庆贺,连皇帝也要亲自到万寿山登高啊!这个风俗一直流传到清代。
5、今天的重阳节,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在1989年,我国把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定为老人节,传统与现代巧妙地结合,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的节日。再有二十天就是重阳节了,希望同学们在重阳节给自己的长辈送去祝福,陪伴他们,做个孝心的好孩子。
6、千百年来,文人雅士,诗人墨客,为重阳节写下了许多诗篇,其中著名的有唐朝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伟人毛泽东的《采桑子重阳》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第七小组:
1、农历十二月(古称腊月)初八日,是汉族的传统节日。有吃“腊八粥”的习俗。在汉代,以冬至后第三个戊日为“腊日”,南北朝时改为十二月初八日,谓之“腊八节”。人们在这天进行祭祀活动,祈求丰收和吉祥。
2、腊八粥的做法:红小豆、胡桃、松子、柿、粟、黄米、糯米、小米、菱角米、去皮枣泥等合水煮熟,外加桃仁、杏仁、瓜子、花生及白糖、红糖等。今北方绝大部分地区和江南部分地区,仍保留着过腊八节、吃“腊八粥”的习俗。虽然原料上有些变化,但营养健身的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第八小组:
传统节日中的除夕,是一年之中的最后一天,就是大年三十儿。
这一天,人们都要与家人团聚在一起,吃年夜饭,放爆竹,守岁,一直到深夜都不睡觉,而是要与家人一起听新年钟声,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而新年钟声响过,迎来的就是第一个传统节日——春节,新的一年就开始了„„
主持人:班会准备中,得到班主任迟老师的大力支持,下面请迟老师讲话:
男1:了解了传统节日,我们真正感受到了祖国文化的渊源流长、丰富多彩。
女1:为了弘扬宝贵的民族文化,我们就应该重视传统节日
男:爱我们的祖国,就从重视传统节日开始
女:爱我们的祖国,就从过好传统节日开始
男:正月初一(齐)——春节 女:正月十五(齐)——元宵节 男:四月五日(齐)——清明节 女:五月初五(齐)——端午节 男:七月初七(齐)——乞巧节 女:八月十五(齐)——中秋节 男:九月初九(齐)——重阳节 女:腊月初八(齐)——腊八节 合:大年三十儿(齐)——除夕夜
男:愿我们伟大的祖国年年有今日、岁岁有今朝!
女:六年五班“了解传统节日,弘扬民族文化”主题班会到此结束!
第四篇: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长鄄九年一贯制学校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活动方案
优秀的传统文化,代表着文明、高雅;优秀的传统文化意味着健康、和谐。优秀的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厚的民族精神和道德理念,对人类的进步和发展产生着广泛而又深远的影响。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继承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和伦理道德中的优秀成果、探究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德育资源,充分发挥中华传统文化在育人中的独特作用,进一步推进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着力打造书香人文校园,结合学校实际特制订本校“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通过传承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精髓,将学校德育工作虚功实做;通过深化校园文化内涵,积极营造文明校园氛围,构建和谐校园;根据学生成长的客观规律,高处着眼,小处着手,把口号变成行动,使学生在系列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和教育;通过学生的实践体验,使他们的情感得到升华,行为得以内化,逐步做到言必行、行必果,增强学生的道德规范意识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确保少年儿童健康成长。
二、保障措施
加强领导,明确职责,成立领导小组。
组长:庞春华
成员:校务会成员各班主任及科任老师
三、工作目标:
通过“学国学,弘扬传统文化”;“讲文明,养成文明礼仪”;“争当礼仪标兵,构建和谐校园”等为主题的传统文化教育和文明礼仪教育活动的开展,通过 “读”、“诵”、“唱”、“讲”、“画”、等丰富多彩的实践体验活动的开展,全力营造“文明、高雅、健康、和谐”的师生形象和关系,推动学校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提高全校师生的精神文明素质和道德水平,营造良好的校园秩序和文明环境,进一步推动校园文化内涵,促进学校全方面和谐发展。
四、主要内容:
1、校园文化建设氛围:用文化打造校园,以环境感染师生。寓“传统文化”和“行为习惯”于校园的一砖一墙,一草一木,让校园成为师生共享文化魅力的乐园。
2、学生活动主要内容:
“忠”:以忠贞爱国、精忠报国为主线,培养学生博爱精神和品德;培养学生热爱集体、关心他人、遵纪守法的道德行为;让学生明辨是非、知耻明理、知耻改过、自尊自爱、自尊自重。
“孝”:就是要教育学生感恩和服从教育。以孝敬老人、孝敬父母、孝敬长辈为主线,培养学生真情实感、知恩图报,让学生懂得:一个人无论在家、在学校、在任何一个群体,还是在社会、在国家、乃至全世界,都需要有一种服从“规章”、“规则”、“法律”、“大局”、“真理”的意识。要求学生从遵守校规校纪开始,逐步养成遵守社会公德、遵守国家法规的自觉性。
“诚”:是以诚实守信、以诚相待、求真务实为主线,教育和培养学生道德品质修养,让学生做到:讲求诚信,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反对“虚、假、骗”行为。
“雅”:是以情趣高雅、谈吐儒雅、行为文雅为主线,教育和培养学生行为习惯以及情趣、志趣。让学生做到“六无”:校园无纸屑、地上无痰迹、教室无杂物、墙上无污迹;做到“五带”:把礼貌带给朋友、把微笑带给同学、把孝敬带回家里、把谦让带给他人、把诚信带给社会;还要求做到:说话轻声,走路慢行,待人礼貌,讲究卫生,文明用餐。
“礼”:就是要文明礼貌,对人以礼节、礼貌相待,教育学生注意在各种人际关系中的礼貌言行。包括升旗礼仪、就餐礼仪、课堂礼仪、尊师礼仪、同学间交往礼仪、穿戴礼仪等。让学生懂得这是一种人际交往中必须遵循的规范,并经常使用礼貌用语:“您好、请、谢谢、对不起、没关系、再见”等。见到老师、长辈、同学、亲戚朋友主动打招呼。使学生懂得在任何场所和所有职业行为中都有礼仪相让的行为规范,如:对老、弱、病、残、孕的人让行、让座等;关心、照顾需要帮助的人,如有冲突,应礼让他人;上学、放学时向父母打招呼,关心父母,孝敬长辈和老人,待客热情礼貌等。
五、活动形式:
分层次、分阶段落实主题教育的内容和任务。
1、规范学生行为,每周结合文明礼仪教育主题进行国旗下的演讲、广播站播音、课间演讲;开展丰富多彩的班团活动及课间活动,使校园活动安全、健康、雅致、和谐,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2、一至四年级以文明礼仪教育的“雅”、“礼” 重点为主,对学生进行礼仪意识的启蒙教育。五至九年级以“忠”、“孝”、“诚”为重点。
3、结合文明班评比活动,学生会各部加强学生在文明礼仪方面的检查力度,重点抓学生的礼貌、礼仪及课间追逐的现象,使得不文明现象无处藏身。并及时对表现得出色的队员和班级进行表扬。
4、利用升旗仪式的旗下讲话、演讲,对全体学生进行宣传教育,国旗下讲话将围绕“忠、孝、诚、雅、礼”为主线,增强师生行为举止文明的自觉性和意志力,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携手创建和谐校园。
4、利用班会,组织学生认真学习《日常行为规范》、《学生礼仪》等,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与自己日常生活、学习密切相关的校园礼仪、家庭礼仪和社会礼仪等方面的知识,确定每周的礼仪训练重点,每周着重训练一个方面,检查一个方面,巩固一个方面。
5、以辩论会、讨论会、演讲、手抄报竞赛、征集名人名言警句、口号等形式主题活动班队会为契机,认真组织学生阅读有关文明礼仪方面的书籍,指导学生积极参加读书征文活动。
六、活动实施:
1、部署动员:每周利用师生大会、旗下讲话做好宣传发动工作,让全体师生明确活动的内容与要求。
2、实施推进:每天利用“校园之声”广播站、班队会、校园橱窗、对学生进行教育。
(一)家庭方面:
(1)早起后见到爸爸妈妈要说爸爸、妈妈早上好。
(2)睡觉前祝爸爸、妈妈晚安。
(二)学校方面:
(1)每节课下课的师生再见语为:老师再见!
(2)任何时候遇见老师和来访者都要称呼“老师好!”。
(3)每周晨读由语文教师带读并讲解相关的“中华传统文化”资料。
(4)利用课外活动时间组织学生开展手抄报、演讲、征文、绘画比赛。
3、成果展示:通过手抄报、演讲、征文、绘画等形式展示活动成果,展现全校师生风采。
长鄄九年一贯制学校
2012.9
第五篇:“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持人稿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持词
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下午好!今天我们团日活动的主题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是主持人,我是。
首先请允许我为大家介绍今天到场的院干们,她们是。。,欢迎她们的到来。
女:我们都知道,传统文化和其所弘扬的美德是一个国家的灵魂。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在漫长发展中沉淀形成的优秀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强大精神纽带。传统文化和美德对于丰富人的精神生活,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男: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本次团日活动,旨在让大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引起共鸣,唤起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并将其传承下去。女:说起传统文化,大家最为熟悉的就是诗词了吧。从小学到高中一直都在背,里面有这么一首词,王菲把它唱得家喻户晓,相信大家都听过,下面就来欣赏苏轼的《水调歌头》,从优美旋律和淡雅歌词中体会中华诗词的韵味
男:女,你听了这首歌是否有所触动呢。那么大家在刚刚听的这首歌中你想到了什么?或者说你感受到了什么?(找托)女:(可以补充下)
男:听完了意境优美的歌曲,接下来就要考考大家一些国学小知识了。女:刚才考的是歇后语,那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歇后语。歇后语是中国劳动人民自古以来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它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
男: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汉文明源远流长。五千年历史沧桑的沉淀、淬炼、凝聚成绝妙的汉语言艺术。其中歇后语以其独特的表现力。给人以深思和启迪,千古流传。反映了华夏民族特有的风俗传统和民族文化,品味生活,明晓哲理,提升智慧。
女:欧阳你一说起歇后语,我还想起了一个传统文化里不可或缺的文化。
男:哦?是吗?你且说来听听。
女:三光日月星,四诗风雅颂。知道了吗? 男:原来是对子啊,这个可有点难度
女:对于我们而言是有点难度的,但古人们可是对对子的行家呢。这
里也有几个对子,大家来对对看,当然不会为难大家,我们出的是简化了的对子
男:(大家都对得不错)不过,大家对对子的了解又有多少呢,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对子的文化。对联又称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桃符、楹联(因古时多悬挂于楼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等,是一种对偶文学,起源于桃符。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字数相同,结构相同,是中文语言的独特的艺术形式
。女:对联作为一种习俗,是汉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05年,中国国务院把楹联习俗列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楹联习俗在华人乃至全球使用汉语的地区以及与汉语汉字有文化渊源的民族中传承、流播,对于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有着重大价值。男:每逢春节过年,家家户户都会在门前挂上一副对联,但如今大多都是打印出来的,很少能见到用毛笔写的,一是可能家里没有会写毛笔字的人,二是可能毛笔字写得不好。但是古代的书法大家们却是写得一手好字,他们流传下来的作品更是珍贵不已。女:书法大家们流传下来的作品中,有三个极为出名,它们被称为“天
下三大行书”,大家可知道是哪三大行书么?
男:(看来大家对我国书法了解不少呢)这三大行书是我国闻名书法文化遗产,但不知大家可知道我国的几大建筑文化遗产呢?中国古代四大建筑,有谁能说出来么?
女:很不错,看来大家对我国的文化遗产还是有一定的了解的。日常生活中,我们离不开吃,中国的传统美食更是让人垂涎三尺,想必大家对这几幅图都不陌生吧(说出美食的名字)
男:我国的传统美食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而中国文化中最为人所熟知的还是我们的国之瑰宝----中医。下面让我们来看一下一个关于中医的短视频。女:大家看完了这个短视频,心中是否有所想法呢?有谁愿意说说看么?
男:谢谢这几位同学的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