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时间:2019-05-15 00:46: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一篇: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二十四个词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为我国现阶段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明了方向。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孕育着每一个中国人的精神家园,是国人情感凝结的精神纽带,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厚土壤”和“雨露阳光”,是我们在世界多元文化交融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因此,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思想文化交流在世界范围交融的要求,有利于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内涵

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民由于长期生活在同一个地域或同一个环境中,会逐步形成了共同的风俗民情、生活习惯、思维方式、语言文字等,从而形成了坚固而稳定的共同体。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多年悠久历史,绵延着浑厚的精神和灿烂的文化,其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次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最独特的精神标识。

首先是爱国情怀。自古以来,爱国情怀一直都是中华民族永恒的话题,中华民族历来就有一股忧国忧民、为国为家的情怀,无数仁人志士都希望将自己的人生价值在为国谋福、为民谋利中得以升华,身体力行地坚持“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伟大思想。关于“爱国”二字,早在奴隶社会末期到封建社会初期就已出现,《战国策·西周策》中谈到“周君岂能无爱国哉”。爱国情怀已流淌在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镌刻在人民的内心深处,成为人皆有之的最深厚、最纯洁、最高尚、最神圣的情感。

其次是民本思想。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民本思想一直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古代思想家认为“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人民是社稷治乱兴衰的关键,是君王布政施治的标准,统治者要以民为本、安民为务。“民本”一词始见于《尚书·五子之歌》所载的“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即人民是国家的基础和根本,应该亲近善待人民,只有人民安居乐业,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再次是创新精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深厚的创新精神的内涵和底蕴,中华文化之所以在数次历史劫难中能够浴火重生,永葆生机,避免了盛极一时的古埃及文化、巴比伦文化、玛雅文化最终衰落乃至毁灭的宿命,正是中华文化能够包罗万象,勇于创新,使中华民族的血脉得以不断延续,中华文明得以代际传承,并且重铸辉煌。中华民族的创新精神最

早产生于西周末年,主要是对“变”的问题进行阐述而形成关于创新发展的“易”理,只有刚健自强,德行天下的人才能在自然和社会中求得生存和发展,正是这种废旧立新的创新精神激励着国家不断走向强盛。

最后是和谐理念。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崇尚和追求和谐的民族,和谐理念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和内在气质。早在先秦时期,我们的先民们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就开始思考着人自身、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人与社会等之间的关系,以追求世间万物有机和谐为最高境界,并且薪火相传,不断传承和超越,提出了“和而不同”、“和合中庸”、“天人合一”、“政通人和”、“协和万邦” 等丰富多彩、意蕴深远的和谐理念,强调要与人为善,通过个人身心的修养和完善促进人际关系的信任和睦。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

众所周知,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但是,传统文化和优秀传统文化并不能一样,而是精华与糟粕的矛盾统一体,因此就需要我们对传统文化做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批判分析。优秀传统文化,是指“中华民族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有着积极的历史作用、至今具有重要价值的思想文化”,这些具有重要价值的思想文化的精髓就是凝聚于传统文化中的“真精神”,支撑着每一个中国人渡过人生中的险境与难关,是中国人安身立命、求得心灵慰藉的精神家园。

中国共产党人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提出要从与不同国家的历史比较中,从中华民族精神、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与实践中挖掘中国特色的内涵,努力在全体人民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符合民族心理、反映民族特性,具有广泛的民众基础,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土壤,是其不可或缺的思想源泉。价值观作为一种观念体系形成和发展于特定的民族文化环境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是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中,吸收了其中有益于现代中国建设的部分,才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民为本、敬德保民”、“和而不同、贵和尚中”、“厚德载物、包容会通”、“刚健有为、自强不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勤俭廉政、精忠爱国”、“见利思义、诚信为本”、“仁爱孝悌、谦和好礼”、“克己奉公、修身慎独”、“民胞物与、天人合一”等精神,通过改造都体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中。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和超越。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国脉传承的精神纽带,深深渗透于每个中国人的血脉之中,亘古绵长,历久弥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合理内核,并根据时代特点和历史要求,吸收当代先进文化,实现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超越。一方面,任何民族价值观的建构和培育都必须以传统文化作为其立足点和出发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不例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合理内核,具备民族性、本土性和历史性,才能永葆生机,成为中国特色的价值体系和信仰体系。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升华和创新,具有时代性、开放性和世界性。中国传统文化虽然博大精深,但它毕竟是封建时代以自然经济为基础的、封闭的社会形态产物,具有封建性和狭隘性,只有对其进行创新和超越,才能根除其封建性、封闭性和狭隘性的特征,在当今时代得到弘扬和发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充分挖掘和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吸纳其精华、总结提升,促进其在当代社会的现代性转换。“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充分彰显了它的时代性和先进性。

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

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环境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以下几个路径:

1、在求真务实的学习中培育和践行。首先在思想政治方面,要认真学习党的创新理论,真正信仰党的创新理论,深入实践党的创新理论,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这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其次,在学习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端正学风最为重要,要要努力做到戒满、戒浮、戒急、戒粗、戒躁、戒惰。除了破除不良学风外,大学生还需要积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书上知识不是用来背诵的,说到底是用于指导实践的,近时期中央领导人反复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崇尚求真务实就是一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

2、积极参与丰富有益的校园文化活动中培育和践行

丰富有益的大学校园文化活动是大学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是高层次的人类社会文化生活在高校的独特反映,具有较浓厚的人文性、科学性、哲理性、学术性的色彩,既包括人类的智慧与文化的精华,也包括体育与娱乐中的有关项目,各类社团活动、名师名家的学术讲 3

座以及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等所折射出文化氛围、文化气息和发生的文化事件等都是校园文化及其活动是重要组成。丰富有益的大学校园文化活动对提升大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水平,培养其高尚的道德品质,提高学生的适应社会发展能力等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在积极投身社会实践中培育和践行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理论终究要指导实践。只有积极社会实践,才能学会用实践来检验所学的理论,才能使自己的思想认识实现螺旋式的上升,锻炼出客观分析、正确辨识各类社会思潮和形形色色的价值观的思维能力,自觉地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装自己。首先,需要进一步树立积极投身社会实践的意识,充分利用各类社会实践机会来锻炼自己,例如,校团委组织的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院系建立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三下乡”、“四进社区”等活动。其次,可以尝试参与各类科研训练计划,做一些力所能及的社会调研工作。目前相当多的高校都已经开始实施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项目。再次,大学生要积极申报、参与国家和所在学校设立的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锻炼自己、磨练自己、提升自己的心态将计划项目做扎实。最后,在周末、假期可以做一些志愿者服务工作,这既可以检验自身的知识积累情况、也可以锻炼自己的意志,提升自身的管理服务意识、增强自身的社会适应力。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在社会实践中接受教育,不断提升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进而切实树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二篇: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文化遗产工作者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文体广电旅游局党组成员 文物局局长 陈美光 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对文化建设作出了一系列精辟论述,把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到治国理政的历史新高度,体现了深刻的文化战略思想。

一、深刻理解习总书记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系列讲话的重大意义

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高度肯定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精神和当代价值,赋予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

把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提升到了一个新阶段。对待文化,社会上总有一些片面认识,以为就是吹拉弹唱、阳春白雪,是花钱的繁荣或热闹。学习总书记讲话,我们对文化的认识又有新的收获与撞击。对文化的定位、作用、影响都有了新看法,特别是对文化引领风尚、凝聚人心、服务群众、推动发展上的作用,有了新理解。文化是软实力,文化兴,则民族强。文化是标志,是区别一个民族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习总书记指出,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等。总书记把文化上升到精神基因,基因承载的是遗传,释放的是性状和作用。文化该如何服务强县,是普安县文化系统应该认真思考的课题。把两对关系阐述到一个新高度。两对关系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论述与中国梦的内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优秀传统文化。总书记强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因此中国梦的实现同时也是中华民族价值观、价值理念追求仁爱、正义、大同等理想的实现。总书记指出了中华文明史就是一部核心价值观的传承史。中华文化是根,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基。这就把中华文化与民族复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统一起来了。进一步明确了文化工作者的责任,既要抓传承弘扬,又要抓挖掘光大。

二、努力探索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普安路径” 学习贯彻总书记讲话,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必须依托普安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围绕文化强县总目标,做好讲清、挖掘、阐发、宣传文章,彰显文化优势,形成普安影响。在弘扬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中固元气、展特色,进而充分发挥文化引领风尚、凝聚人心、服务群众、推动发展的独特作用。

(一)坚持两个认同,在统筹谋划上下功夫。现阶段在文化建设、文化改革,包括在文化传承、文化弘扬中,需要紧紧围绕老百姓和党委政府这两个认同。百姓认同才有生命力,就会星火燎原、铺天盖地;党委政府认同才有推动力。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要在两个认同的前提下,来统筹谋划。

(二)坚持问题导向,在重点突破上下功夫。当前需要在项目、融合上寻求新突破。

经济工作项目化,文化工作同样需要项目化。长期以来,文化部门项目意识比较弱,项目数量少、影响小,存在项目编制难、落地难、实施难等现象。我们需要打破固有思维定式和工作方式,强化项目意识,推动文化发展项目化、文化建设工程化。重点在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方面,围绕普安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梳理、编制项目,建立项目库,形成抓手。通过上下争取,招商引资等方式,建设文化产业基地,编成教材,制成节目,变成博物馆、文化馆的展陈展示,进课堂、进乡村、进社区。使文物、遗产真正做到首先是讲清楚,其次是活起来,进而是传出去。普安有三处国保,非物质有一个国家级名录,7个省级名录,涉及国家级、省级层面的项目;上面是有保护和传承经费高,主要看我们的项目经费文本如何做好做扎实,争取上面的经费。

融合上,大力推进内容创新、形式创新、业态创新;促进文化与科技、与旅游、与经济、与金融等相关产业进行融合嫁接,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提高贡献率。并与有关部门共同建立推进机制,加大推进力度。我们还要真正开门办文化,走出文化系统自娱自乐的圈子,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释放社会活力,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文化建设。

(三)坚持特色发展,城镇文化与城镇建设的结合上下功 夫。文化强县的指引,竞相发展的推动,给各地文化建设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尤其是在新一轮城镇化的发展进程中,文化在城市建设中发展的空间更大,作为更多。比如:县级文保单位文笔塔,县房产公司就在很好的保护与利用,绿化美化周边环境,新建观景台等。

一是文化部门主动参与。主要是在积淀的文化中去“找”,提供建设素材。普安县文化积淀深厚,我们就是要善于在这些文化积淀中去寻找,去挖掘,当好建设者。还要保护好全县的国保单位、馆藏文物历史文化名镇、传统村寨。在丰厚的文化遗产中去“搜”,提供建设内容。我们有种类繁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国家级非遗项目名录1处,省级非遗项目名录7处,州级名录8处,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近200人,这些丰富的文化资源,是传承弘扬优秀文化,推动文化强县建设的独特优势。

在与部门合作中去“推”,服务建设对象。就文化如何融入建设、融入建筑深入开展合作,全面提高服务,解决文化被忽略的问题,须与住建、规划等部门对接合作。二是党委政府强力推进。当中主要防止一个忽略、增强一种责任、抓住一批重点。防止一个忽略,就是图快、急于求成,而忽略城市文化建设、文化建筑。增加一种责任,就是城市的文化责任。抓住一批重点,二馆建设是必修课,更要围绕公益文化、生态文化、旅游文化、美食文化等,抓好一批街头景观、文化街区、文化公园等。第四,坚持夯实基础,在保障发展上下功夫。一是做好“三个纳入”。政府真正把文化工作摆上位置,关键体现在“三个纳入”上,将文化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城乡建设等重大专题规划;纳入各级政府绩效考核;纳入财政总体预算,一些牵动性强的项目纳入民生工程,形成硬约束,硬支撑。我们必须争取党委政府更多的支持。二是抓好人才队伍。好的规划、好的目标都需要人来落实、推动。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上,不仅要面向文化系统内,还将着眼文化系统外,建立人才库,并建立配套的政策和机制,用人用智;在文化遗产的利用上,主要是通过编制项目,推进招商,引人引资,引才引智;在基层文化队伍建设上,重点是着眼本土,充实力量,搞活机制,吸引能人、热心人、志愿者参与当地文化活动。同时,强化基层队伍培训,创新方式,实用管用,形成一支留得住、唱得响、文字功底过硬的“土专家”,真正建立起与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与建设文化强县目标相匹配的文化人才支撑。

第三篇: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同学们,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对美好社会的生动表述,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每个公民奋斗的目标。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同学们来说并不是件困难的事情。只要同学们在学习中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在劳动中坚守负责、在生活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就能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学习是学好科学文化知识的必经之路。总书记强调,“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见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基。中华民族具有5000多年的文明历史,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对于小学生来说像《弟子规》、《三字经》、《唐诗宋词》等等著作,都能陶冶情操,激荡爱国情怀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上个学期我们学习以《弟子规》读物作为教材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弟子规知识比赛等活动,培育同学们的良好品行成效显著。懂得了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的道理。

劳动是创造财富的最佳途径。热爱劳动的人是最幸福的人。作为小学生从小就应该养成热爱劳动的好品质,在家勤做家务,在外可以参加适当的生产实践活动,在校积极参加值勤做好值日工作。这样同学们的劳动能力就能得到锻炼,养成吃苦耐劳的品质和劳动的责任心。积极响应习总书记的“三爱”号召,即热爱祖国、热爱劳动、热爱学习。

良好行为的习惯将受益终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不是一件难事,只要同学们从身边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持之以恒必将取得成功。《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二十条和《弟子规》是指导同学们养成良好行为规范的材料,同学们若能熟读成诵,做到知行统一,把其中的规定用来审视自己的日常行为,做到一日三省,积极响应习总书记的“三节”号召,即节水、节电、节粮。

同学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诵读传统经典文化是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好方法,响应习总书记“三爱三节”的号召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路径。以《弟子规》《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二十条为准则,严格要求自己,成为一个在家做个好孩子,在校做个好学生,在社会做个好公民的合格人才。

第四篇: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

青岛科技大学党委书记

高 青(2014年10月23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们、同学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举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术研讨会”,在此,我代表学校党委和行政向各位领导、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任务,也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客观要求。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一项理论创新活动,又是一项教育实践活动,只有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才能确保这一活动的方向性和实效性。今天既然是一个学术研讨会,我也想借此机会就这个问题谈一下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将其融入学校办学全过程。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实质,就是要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把人民群众的思想认识统一起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具有更高的理论概括,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要旨,是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具有稳定性和指导性的特点。在高校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与培养,必须融入学校办学指导思想、中长期发展规划和人才培养全过程,落实到办学理念、培养计划、课程设置、文化建设和教育科研管理服务等各项工作中。要建立完善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政策和人财物保障体系,形成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多位一体的育人平台,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马克思在《思想如何变成物质的力量》一文中指出:“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它具有先进性、彻底性、开放性等理论特征。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突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主导地位,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要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方式,探索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模式,让学生参与讨论,畅所欲言,在争论、辩论中引导青年更好地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完善自我,自觉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达到实现自身价值与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相统一。

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进一步突出实践育人的重要功能。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实践育人工作。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是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践行就是把内化所得的价值观念通过实际行动贯彻到社会生活中,把内心强大的力量释放出来,用于指导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和其他行为。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学生所感知、认同、接受并践行,必须紧密联系师生实际,通过科学实验、专业实习、社会活动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实践活动,培育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感,最后转化为自觉的行为。在实践活动中熏陶思想、净化心灵、提高觉悟、升华认识,提高青年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达到学思结合、知行合一的要求,从而真正培育起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大力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一方面,要增强新媒体的育人效果。当代大学生是新兴媒体的追随者和使用者,新兴媒体所承载的信息多元、多变、多样,毋庸置疑,这些信息中必然蕴含一定的价值判断。如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不去占领,其他消极、腐朽、落后信息就要去占领,就会对大学生思想行为产生不良影响。要加强对网络的监控和管理,对网络上参差不齐、良莠并存的海量信息进行甄别和过滤,创造一个健康的网上育人环境;要积极构建微信、微博等新平台,让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充分交流,增强教育者富有亲和力和感召力的话语主导权,抢占思想政治教育和主流价值形态的制高点,积极推进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向纵深发展。

另一方面,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总书记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中国的集中体现,要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积极拓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途径,大力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深入开展爱国主义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

在这里,我要插一句,今天下午学校将举办传统文化月启动仪式,我校一直高度重视传统文化的学习和研究,学校于2009年成立了和文化研究院,今年恰好是5周年。在这5年内,创办了《和文化学刊》,在《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设立了“和文化研究”专栏,举办了和文化书画艺术展和海峡两岸儒学论坛等,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了很好的引领作用。

五、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积极发挥榜样示范和引领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具有显著的实践性,鲜明的现实性和广泛的认同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用师生员工信服的榜样来示范引领,才能形象生动、具体可视、易于操作。为此,要深入开展树典型、学榜样活动,充分挖掘高校内具有校情实际特色的触动灵魂、点燃激情的先进人物和典型事件,使广大师生学有榜样、赶有目标。要广泛宣传师德先进典型和优秀学生先进事迹,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在生动活泼的宣传报道中引导师生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着眼校内外多方力量的统筹协调。核心价值观培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组织和协调各方面力量,形成多方支持、通力合作的整体合力。学校党政干部和全体教师要根据各自的优势,主动履行职责,以不同的形式参与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使专兼职队伍在知识结构、思想认识与工作经验方面实现资源共享与相互支撑,形成以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为核心,以辅导员、班主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为骨干,以广大教师为主体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格局。要注重长效工作机制建设,将大规模的集中教育与日常的渗透式教育结合起来,进一步完善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教育网络,巩固学校教育成果,形成家庭、社会与学校携手育人的强大合力,引导学生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青岛科技大学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工作,一是统一思想认识,认真组织学习。学校党委下发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施意见》,指明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提出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学科研管理服务工作全过程。学校党委理论中心组拿出专门时间,围绕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开学习讨论;召开中层领导干部培训班,邀请省内外知名专家进行了专题解读;各学院、各部门通过周二政治学习时间,在校园内掀起了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潮。

二是丰富实现形式,深入贯彻落实。一方面,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学习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校举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专题研讨会,设立了核心价值观教学专题,开设了核心价值观网络课堂,把学生全面发展的总体要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关内容细化为学生发展核心素质和学业质量评价体系。

另一方面,以精彩纷呈的校园文化活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举办求思得论坛、科技文化节、社团文化节、五四大合唱、辩论赛、摄影展等全年不断线的校园文化活动,大力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举办了“传统文化节”、端午诗会、“国学达人挑战赛”、京剧进校园等文化活动,充分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了大学生的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

再者,以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选拔了11名优秀大学生到西藏、青海、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山东西部等地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另有8名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奔赴宁夏支教;圆满完成了2014年APEC贸易部长会议和第二次高官会及相关会议、2014金家岭财富论坛、第十二届中国国际航海博览会暨中国(青岛)国际船艇博览会、2014中俄青年科学家交流论坛暨2014首届青岛国际技术转移大会等重大活动的志愿服务工作,青岛世园会的志愿服务工作正在有序进行。暑假期间,组织了70支社会实践队赴全国7个省份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是树立先进典型,浓厚学习氛围。近些年,学校通过评选“师德标兵”、“科大人物”、“十大杰出青年”、“十大优秀学生”等,积极培育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典型,有近百名老师获得各级各类教学名师、优秀教师、育人标兵、教学能手称号,涌现出山东省十大优秀学生杨晓军,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赵永昌、董红周以及十年如一日、坚持每周到青岛残联开展帮扶活动的爱心社等一批先进集体和个人。优秀校友代表王忠禹、王天普、李炳军、王福通等已经成为科大学子的楷模,人人学习、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氛围日益浓厚。

四是融入办学理念,引领学校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贯穿于校园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就是要使之成为全体党员、干部和广大师生员工普遍理解接受、自觉遵守奉行的大学价值理念。我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逐步积淀形成了“团结自强、艰苦奋斗、敢为人先、开拓创新”的科大精神和“吃苦耐劳、坚韧不拔,朴实无华、甘于奉献,同心协力、勇承重载”的橡胶品格,其核心是对“什么是大学”、“怎么办大学”、“办什么样大学”的回答和诠释,这种特色的办学理念和大学精神,已经凝聚到所有青科大人的血脉之中,成为团结激励他们为新的发展目标奋斗的精神动力和宝贵财富。

希望我校以举办本次学术研讨为契机,进一步提高认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立德树人的根本之策,作为人才培养工作的重中之重;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通过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等,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动;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学风教风、师德师风相结合,传播主流价值,增强认同感和归属感。希望广大党员干部带头学习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自己的模范行为和高尚人格感召群众、带动群众。本次研讨会邀请到的各位领导、专家,都是国内有影响的知名学者,希望学校老师和同学抓住机会,多多向他们学习请教。同时,也恳请各位领导、专家继续支持和帮助我校的改革和发展,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最后,祝本次学术研讨会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第五篇: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摘要】十八大提出“三个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实践意义。中国几千年来形成的“仁、义、礼、智、信”价值观和国民精神在近现代曾遭受重创,而今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的同时,“三观”扭曲、官德缺失、商业信义失调等各种丑恶现象,无时无刻不在挑战着我们的文明底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不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正文:

马克思说:“人们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历史条件下创造,而是在自己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下创造。”[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非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它深深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倒地老人该不该扶,能不能扶,敢不敢扶?扶与不扶的纠结,背后是人的价值观、价值取向的问题,是道德品行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透过现象看本质,倒地老人扶与不扶问题,折射出我们在取得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等巨大进步的同时,是价值观扭曲、道德滑坡、优秀传统美德的不断流失。

一、“破四旧”运动,优秀传统文化的国殇

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在“极左”思想和“一切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政治路线引导下,我们的传统文化遭受了前所未有的重创。其中以“破四旧”运动最为典型。这场本来基于中共意识形态正确的思想文化上的破旧立新运动,却被当时别有用心的人利用,由红卫兵简单化为一场对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一系列物化形态的的破坏行动。

运动冲击寺院、古迹,捣毁神佛塑像、牌坊石碑,查抄、焚烧藏书、名家字画,取消剪指甲、美容、洁齿,停止销售具有“资产阶级生活方式”色彩的化妆品、仿古工艺品、花发卡等商品,砸毁文物,烧戏装、道具,抓人、揪斗、抄家,从北京这样的中心城市到三千里之外与老挝比邻的云南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无一幸免。

“破四旧”运动及其后的“文化大革命”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场空前灾难,中华民族现代史上的国殇。中国5000多年的文化传统,虽有糟粕,但不乏精华,这种不分青红皂白的破坏运动,使中国人几千来的形成的“仁、义、礼、智、信”价值观和国民精神遭受到了无法估量的毁灭性打击,几近礼崩乐溃,但当时人们高度的政治信仰,社会仍保持了相当的稳定性。

二、改革开放后,多元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冲击

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们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环境、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国际地位不断提升。但长期以来我们对传统文化重“破”不重“立”的思想,使我们始终未摆脱对传统文化批判有余、传承不足的境地,加之受多元文化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再次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1.公民“三观”扭曲,情感淡化

“三观”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简单地说,世界观是对世界的认识问题,人生观是理想问题,价值观是追求问题,三者相互联系,辩证统一。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观,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就有什么样的价值观。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人们更加务实 开放,价值取向更趋向于多元化。人们在接受科学、民主、文明等进步思想和价值取向的同时,部分人却丢掉了我们优良传统美德,亲情冷漠、民族感淡化,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悖逆、庸俗思想也在改革开放这个大舞台一同上演。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中华民族史上不乏爱国壮举和忠心报国的志士仁人。上世纪30年代民族危亡时,中华四万万同胞同仇敌忾,共御外晦;历史上,屈原被逐,仍心系祖国安危,苏武牧羊,饥寒交迫也不失汉节,文天祥被俘,仍高唱爱国歌曲《正气歌》等等,这些爱国品格主要来自于传统文化的熏陶。“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等这些爱国忧民的高尚情操无不来自中华传统文化。而今,在经济全球化,信息全球化的冲击下,我们的民族责任意识弱化、民族传统文化观念淡化、爱国主义情感渐渐远去,特别是年轻一代,更是热衷于洋节、洋文化,对本民族认同感下降。经济利益促使部分人丧心病狂,目无法纪,国家观念、社会责任淡化。

“孝亲敬老”既是中华传统美德又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诗经》云“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蓄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是说身体发肤受之于父母,孝敬父母是比天还要大的事。孔子曰“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人之行也”,是说孝敬父母是天经地义的事,故有“百事孝为先”。而今,在一些人看来“香九龄,能温席”是傻,晋人王祥“卧冰求鲤”是笨。“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成了儿时的童谣,装潢门面的 墙纸。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兄友弟恭离有的人越来越远,越来越难,为一己之私,抛弃亲情,背信友情。

究其原因,主要是传统美德教育、家庭教育缺失;二是市场经济下,人们趋利避害;三是社会群体失衡,嫉贤妒能的心理;四是工业城镇化,隔断了人们面对面的直接交流。结果是我们的物质财富越来越丰富,精神世界越来越迷茫,物理距离越来越近,情感距离越来越远,认识世界越来越深,价值观越来越滥。

2.官员官德缺失,“四风”盛行

公民要讲公德,官员要讲官德。公正廉洁、克己奉公、以民为本等为官之德,在中国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早在夏朝,国君就要求官员要“不逊声色,不殖货利”、“克宽克仁,彰信兆民”。儒家要求统治阶级实行“仁政”,以德行之,以德服人,身先垂范。在对官员的标准上,不同朝代也有不同的要求。西周《周礼〃天官》记载,一个合格的官吏,必须遵循“六廉”,秦代提出“五善”、“五失”,明代官员提出 “居官七要”。虽然不同时代为官之德取法不一,但其遵循的“循礼行法,廉洁自律”的基本精神,也就是勤政和廉政,对今天的为官者同样适用。在《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学习读本》中,要求公务员要做到“八要”:信念要坚、用权要慎、干事要真、作风要实、胸怀要宽、生活要俭、律己要严、责任要担。与传统为官之德相比,二者的共同点都是要求为官者“忠诚、为民、尽职、廉洁、品端”。

但是改革开放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官员手中的权力也来越大,部分官员见利忘义,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抛之脑后,利用手中的权利,极尽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之风盛行。究其原因,一是权力缺乏制度的约束;二是部分官员“官德”出了问题,信仰缺失,遵旨意识不强;三是受现代文化,特别是庸俗文化的冲击,传统的勤政廉洁为民的思想意识淡化。

3.商业信义失调,唯利是图

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孕育了丰富的经商之道,“仁”、“义”、“信”。大商之才沙闻英说:“为商者,非以聚财富家为目的,而已经世济民为己任,此所谓,奉义也;必以君子爱财取之以道为准则,诚信克己,不欺不诈,此所谓,信义也;富裕后并非耽于个人享乐,而是为富尚仁,乐善好施,达则兼济天下,此所谓,行义也。”其要义就是经商者,要乐善好施、取财有道、诚信克己、不欺不诈。

现在,一些经商者,大到商业集团,小到市井摊贩,规避法律、投机钻营、价格欺诈、虚假广告、掺杂使假、坑蒙拐卖、短斤少两、造假制假贩假比比皆是。他们见利忘义,唯利是图,那还有一点“仁”、“义”、“信”。究其原因,一是商业道德品质低劣,二是法制建设滞后,三是商业运营环境问题等方面原因造成的。但根本上是经商者商业道德问题,只顾眼前,不顾长远;只顾自己,不顾他人;只顾利益,不顾信义。

文明是历史的不断扬弃,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自我的不断完善,不能割断历史。目前,之所以出现种种偏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象,其根源就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传承不足。总书记说:“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 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2]

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十八大提出的“三个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基于当前的世情、国情、党情提出的重要论断,这既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汇聚全面深化改革的正能量指明了方向,又为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开创了新局面。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之一,就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倡导” 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对我们要建设什么、宣传什么、弘扬什么给出了明确全面的回答,充分说明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深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首先,要加强中华传统经典文化的宣传教育,使之成为国民教育的一部分。其次,保护和挖掘优秀传统文化价值,结合时代不断创新。其三,加强诚信教育,不断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质。其四,树立颂扬道德楷模,营造良好社会风尚。最后,加强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两手抓、两手硬”。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虽经过近现代的一波三折,又面临当前多元思 想意识文化的冲击,但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必须培育、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把其作为一项永久性工程来抓。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公民素质,净化社会风气,汇聚全面深化改革的正能量。

参考文献:

1.[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14)。

2.[2]2014年2月24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3.[3]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

下载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集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理想信念、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荣辱观为一体的思想文化体系。它是社会主义意识......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主题班会教案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主题班会教案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班会教案一、活动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让学生了解祖......

    涵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涵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涵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受到来自社会经济不断强大、社会文化日益多元化、大学生价值观日趋多样化的冲击和影响。 “倡导富强、民......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论文题目: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提纲 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 1,对社会主义优秀文化肯定的需要 2,对新时期下社会思潮引领的需要 3,构筑中国梦实......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主题班会 策划书 主办:院团委 承办:材控 123/124班委 一、活动名称: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班会 二、活动主题: “学习总书记......

    培育和践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培育和践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经济日报2013年7月5日第13版周振国 贾玉娥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三个倡导”,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内核。倡导富强、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