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社会冷漠现象(思修课新闻时事热点考试)
浅谈社会冷漠现象
铁信1305班
彭辉
从几年前的彭宇案到近几年的小悦悦事件,社会科技在不断进步,中国的经济正以正增长的速度不断攀升,国民素质也随着义务教育制度的开展取得不错提升,然而日新月异的今天,人们的群体意识在淡薄,冷漠程度在上升,这真不能说是什么好现象。
(一)事件回顾
事件一 2006年11月20日早晨,彭宇帮忙扶起一位在公交车站跌倒的老太太,结果被诬陷为“肇事者”。最后法院判决彭宇承担老太医疗费的40%,共计4万多元。
事件二
2009年10月30日上午,湖北荆州宝塔湾岸边的沙滩上,正在打捞6天前为救两名落水少年而献出宝贵生命的大学生何东旭、方招、陈及时的英雄遗体。令人心寒的是,面对同学们的“跪求”,个体打捞者不仅不为所动,而且挟尸要价,一共收去了36000元的捞尸费!
事件三
2011年10月13日,2岁的小悦悦(本名王悦)在佛山南海黄岐广佛五金城相继被两车碾压,7分钟内,18名路人路过但都视而不见,漠然而去,最后一名拾荒阿姨陈贤妹上前施以援手,引发网友广泛热议。2011年10月21日,小悦悦经医院全力抢救无效,在零时32分离世。
事件四
2014年5月15日下午5点,杭州江干区机场路杰立大厦顶楼有一名男子欲跳楼轻生,正值下班高峰期,引来众多路人驻足围观。现场不少人忙于拍照,有的围观者还吹口哨,希望轻生者能转过来,给大家一个正脸。
(二)事件的评论与感想
这些事件显示了可怕的社会冷漠。先后经过的18个人中,有步行的中年男子,有骑车的人,甚至有带着小女孩的中年女子。善良的陈阿婆固然为我们这个社会挽回了一点面子,于是,有人感叹,一个国家的良心被一个拾荒的捡了起来!但一个阿婆能捡起失落的国家之心吗?能拯救破损的道德之旗吗?我是悲观的。当社会良知以惊人的速度沉降,仅有一个陈阿婆是远远不够的。有学者指出陈贤妹没上过什么学,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没经过太大改造,因此才会做出这种“人”的善举,而现在许多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却连最起码的道德标准都达不到。
首师大曾发布的一组有关社会信任的调查数据就显示,在针对时下热议的“老人摔倒该不该扶”的问题上,尽管有高达64.8%的受访者认为围观民众该扶起老人,但在不扶老人的 1
原因中,更有高达87.4%的民众认为怕惹祸上身。
路人袖手旁观的理由无非是这些:怕耽搁时间,怕被人误解,怕惹官司。核心的一条是怕惹麻烦。我们必须承认,眼下这是一种普遍的社会心态,简单的谴责和批判都会显得苍白无力。在谴责他人的同时,我们每个人是否都应该扪心自问——如果当时是我走过鲜血淋漓、惨不忍睹的小悦悦身旁,我会怎么做?
这些让人感到寒冷的事件背后,潜藏着的是善意遭到欺骗和侮辱,善行得不到支持和保护。加之不断的红十字会丑闻、层出不穷的“彭宇”案等负面问题的影响,不断侵蚀了人们的良知,动摇了人们的善念。做好事会被人认为是作秀,帮助人会被人认为有企图,就连善良救人的陈阿婆也被人质疑“救人想出名”。“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这种对什么事情都持怀疑态度的、调侃式话语成了时下许多人的口头禅。信任是一个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其实,在内心深处绝大多数人对信任是渴望的。但是面对失信行为时,公众的态度又往往不坚决,立场又往往不坚定。究其原因,既有出于个人利益的考虑,更有对当前社会上普遍存在的失信环境的无奈。
(三)导致社会冷漠的具体原因
1、个人过分重视自保 冷漠源于自我保护。自我保护可是说是人类的本能。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给予他人帮助的时候,很自然的会估计这种付出会给自己带来什么后果。虽然帮助他人也可以让自己快乐,但是如果预计自己的付出将会给自己带来较大损失或者招惹较大麻烦的时侯,人们的善意就会变得很犹豫,甚至是漠不关心,但举手之劳的事情对大多数人来说还是很愿意付出的。一旦有了冷漠,在人们心目中就会形成“要是我遇到了麻烦会不会有人帮助我”的疑问,这实际上是一个可怕的“冷漠循环”。所以,人们为了自我保护,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也只好把自己的善良藏在心底,任凭良心的折磨。
2、市场经济负面风气带来的负面影响 市场经济带来经济繁荣活跃的同时也带来社会的恶性竞争,让人生产生落后的危机感,这种危机感迫使人变得“自私”起来,自私得连善意都不愿意付出。竞争固然可以充分发挥人的潜能以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但是,人天生就是不平等的,再加上后天的不平等,竞争必然会导致优胜劣汰,社会分层就会变得明显。而社会是复杂的、系统的,社会各层也是不能孤立存在的,各层之间是相互依赖的共生关系,但是这种关系往往不是直观的,很容易被人忽略,很少有歌星认为自己的成功是观众的功劳,而都认为是自己的本事大。正因为人对于他人价值的错误估计,导致竞争愈演愈烈,也带来社会的冷漠。
3、环境因素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人们的行为会极大的受到当时环境以及他人的影 响,即人们在遇到危难情况或者特殊情境时,一般会先参考他人的做法,再决定自己如何去做。人们在难以作决定的时候习惯观察别人怎么做,这即为社会冷漠现象出现的环境因素中重要的一点就是旁观者效应使然。这是由个体的模仿与自我保护倾向决定的。所谓旁观者效应指的是,个体对于紧急事态的反应,在单个人时与同其他人在一起时是不同的。由于他人在场,个体会抑制利他行为。如果在场的他人都不采取举动,个体可能会觉得别人在场,别人可以帮助受害者,如果自己强行提供帮助的话,可能引起他人对自己的注意、评价、甚至是嘲讽。从而盲目从众效应下由此产生群体性冷漠。
4、新闻媒体报道“冷漠化”
新闻传播的本质和最终价值就是追求真、善、美,新闻传媒作为“社会公器”理应成为的“社会良心”。然而,当前媒体新闻报道的“冷漠化”发展,显然同大众传媒的本质诉求背道而驰。在不扶老人的原因中,之所以有如此多人怕担责惹祸,与媒体的报道、评论以及微博论坛的“推波助澜”是有一定关联的。我们看到,媒体在报道有关“老人摔倒反诬救助者”的事件中,很少有去进行扎实的调查,还原事情的经过及影响,一些报道甚至都不去采访一下当事人,这样的报道出来后就难以谈得上客观、公正和全面,它只把事情的一个方面或表象呈现给人们,而看不到事情的全部真相。再加之媒 2
体在用词造句或标题制作上为追求一种所谓新闻效应,用诸如“又一起南京‘彭宇案’”、“又一起天津‘许云鹤案’”等刺激性题目,从而给人一种感觉,老人的摔倒诬人,并不是一个个案,而是社会的一种现象。这样的报道、评论、跟帖一多,无形中就强化、放大了老人扶不得的印象,进而发展成,所有人摔倒,都不能扶,不去扶,不应扶,漠视悲剧的发生。
(四)改善社会冷漠现象的建议
1、建立保障制度,健全相关法律
通过法律、法规和各种利益机制为主要制约力量,以外在力量来约束或诱导社会民众遵守或践行某种道德规范和行为。建立保障制度,解除英雄的后顾之忧。目前,对见义勇为者的奖励、损失的补偿、医疗及抚恤问题,国家还没有统一的规定。因此,做了好事得不到适当的精神和物质补偿,甚至更有英雄做了好事反而要自己掏医疗费甚至蒙受更大的损失,导致了“英雄流血又流泪”的畸形社会现象。同时,要扶起跌倒的道德,有必要立法来消除人们的后顾之忧。国人从不缺少侠义精神,但如果农夫总是遇到蛇,还有多少人愿意当农夫呢?在新加坡、美国、德国、法国都有相关法律及制度。
2、需要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和良好的道德氛围 有些时候,人们的本性还是那么的淳朴,但是,社会上发生的很多的有关违背道德良心的事情,在给人们敲响警钟的同时,将人们乐于助人的热情同样浇灭了,由此导致了人们的冷漠性,不敢再去助人为乐,于是,社会上的人都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来对待社会上发生的事情。关于乞讨内幕的揭露,是的人们对于弱小者不再抱有同情心。所有的事情都被人们蒙上了怀疑的面纱。我们已经“被冷漠”。
3、规避新闻媒体报道“冷漠化”
对媒体人文精神的重塑,首先要求媒体要真正以人为本,从人性的角度出发,理解人、尊重人;在新闻报道中渗透人文关怀精神,发现真善美、传播真善美、倡导真善美,要通过正面挖掘和深度报道来达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媒体要努力提高自身文化品位任何媒体都应该构建起自己的文化品位,以高品质的文化来吸引受众,以培养积极、健康的审美情趣为己任,时刻以社会效益为重,是每一家有持久影响力的媒体应有的社会责任。媒体自身的文化品位高了,才会有可能做好、做精新闻内容,善于挖掘新闻中蕴含的文化内涵;才会有可能避免仅以商业利益为重,片面追求受众反映的媚俗新闻,才能有效避免“冷漠新闻”的产生。如果每一位记者都能够深入采访新闻事件,理性并深怀人文精神地采写新闻作品;如果每一位新闻把关人都能够以把握全局的高度,科学、人文地编辑新闻作品,“冷漠新闻”必然会被拒之门外。
4、将法律、道德、社会文明有机结合其实,社会冷漠它既不触犯刑律,也不违反纪律,甚至谈不上是错误,算不上违犯规章制度,充其量只是一个看不起眼的缺点,一个不足挂齿的不足之处。然而,当冷漠已经成为了一个社会普遍现象时,它就不仅仅关系到人们的生活,而且关系到国家的团结,乃至关系到整个社会事业的稳定发展。如果说腐败是恶性肿瘤,那么,冷漠就是艾滋病毒。艾滋病毒本身不会致人于死,它只是败坏人体免疫系统,从而使任何一种疾病,都足于置人于死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涓涓之水,可以滔天。聚集起各级政府及其部门的人员以及各普通社会成员的冷漠,其能量之大,足可以毁灭一个党,毁灭一个国家,毁灭一个社会。
“道德冷漠”现象的出现并不是偶然的,其背后有深层次的社会原因和个人原因。对“道德冷漠”现象的矫治,必须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弃绝冷漠,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营造互相帮助、互相关怀的温暖氛围,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曾有这样一条微博:“北大副校长说:‘你是北大人,看到老人摔倒了你就去扶。他要是讹你,北大法律系给你提供法律援助,要是败诉了,北大替你赔偿。’”现代社会就是需要这种正能量。
最后,我想用一句歌词来结束我今天的演讲: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变成美 3
好的人间!
谢谢大家!
第二篇:大学生时事冷漠现象浅析——毛概论文
大学生时事冷漠现象浅析
摘要:大学生不仅仅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中国繁荣富强的见证者,更应该成为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放在我们青年大学生肩上,我们大学生应如何统一当前学习和历史责任,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统一,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关键词:大学生 时事冷漠 责任感
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说道:“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大学生作为最有活力的群体,他们对于国家的情感态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个国家的未来走向。
温家宝总理曾在与北大学子共度五四青年节时,以“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勉励同学们,并对同学们说“中国现代化大厦要靠你们建设,你们身上的担子很重”,“最为重要的就是要懂得国情,树立起对国家、对人民高度的责任感”。的确,作为高知识、高文化的群体,我们大学生不仅仅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是中国繁荣富强的见证者,更应该成为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脱离了这一点,没有了对国家和人民深深的热爱,无论是学习和实践都做不好。
事实上,一方面,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继续保持积极向上的良好态势。他们具有浓厚的爱国情怀,在国家大事面前,能够自觉承担责任,表现出强烈的爱国热情、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是堪当重任、大有希望的一代。”这是大学生群体关注时事、心系祖国的主流和积极方面。
但另一方面,不可否认的是,大学生当中有这样一类对时事漠不关心的群体。不少大学生以“政治上过得去,业务上过得硬”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他们认为专业技术过硬就是一切。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当代大学生就存在着对政治的漠视。有的大学生不知道北京奥运会开幕时间;甚至有大学生将国家主席胡锦涛名字写错的笑料。另据中国海洋大学曾做过这样一份关于大学生对时事关注的调查,随机调查发现:中国海洋大学鱼山校区有约70%的学生不太关注时事;约80%的人没有了解时事的习惯;约85%的人认为学校对时事的传播方面做得不够好;阅报室每天有近三百人出入,而看报的占不到60%,大部分同学去阅报室是上自习,顺便浏览一下报纸;同学们普遍认为呆在学校感觉与外界是隔离的。下面本人将对此种现象的表现、危害和对策进行简要分析。
一、大学生时事冷漠现象的表现
(一)、思想意识方面,对时事政治存在着漠视的心态
有大学生认为只有专业知识才“有用,才能保研或找到好工作”,觉得时事政治对自己“没有用”。当代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确立的关键时期正值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和推进民主政治建设阶段。他们关心国家建设与发展的同时,表现出务实化的特点对国家政治表现出漠视的心态。
(二)、对时事怀着偏激的态度
一部分同学在政治课堂上听到老师的讲解和解读与自己理解和判断不一致时,他们就认为只有自己的观点才是对的,这种怀疑和否定的态度,导致了对政治课上的时事政治的分析和解读不理睬、不接受也不认同。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发现有太多的不足,太多的不如意,而这些使得我们认为新闻时事中所播报的社会和谐美好只是空话套话,再加上少年时期的叛逆心理,也就造成了学生对时事好的一面忽略不计,而对坏的一面大谈特谈的偏激态度。这也是一些言语偏激的老师上课受到“欢迎”的原因。
二、大学生时事冷漠心态的成因分析
(一)、学生自身的原因:
1、学生片面地追求自我价值
在有关新生入学后的发展规划调查中发现关注就业和考研的占了9成。这充分说明了大学生们更偏向于单纯的自我发展而不愿意过多的去思考国家政治问题。其次价值判断趋向现实和实用。许多大学生认为国家利益过于宽泛和空洞不如个人利益实在。个人价值的实现才是最大的成功而对国家利益的实现表现出漠然的态度。表现在政治参与上是只参与对个人利益有好处的行为参加集体活动也仅仅是为了评奖、评优、拿奖学金。
2、大学生群体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消极导向影响
在一些同学看来,如果关心国家大事,对政治大谈特谈,会被觉得是异类,给人感觉是这个人很不合群,而后大家可能会孤立他。进而他会怀疑这样的关注是否有意义,对于个人的发展来说,这种关注除了应付考试,似乎没有其他发挥的机会。这种畸形的价值导向和认同,导致一部分大学生在内心深处和在生活中表现出截然不同的两面。
(二)、社会方面的原因:
1、考试和评价制度的消极影响
应试教育遗留下来的评价标准就是考试分数的高低。在这种制度弊端和历史惯性的影响下,大学生更多地把注意力和精力投入到有关分数和自身利益当中,关心国家大事,关注时事被挤压到主流的边缘。
2、“功利主义”、“拜金主义”的消极影响
中国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极大地丰富了老百姓的生活,也增强了中国的综合国力,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但另一方面,市场经济“功利主义”、“拜金主义”也在对我们大学生群体产生了消极影响。同学们关注的是就业、考研和各种过级和考证等等这些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硬件”,对于时事政治这种“软件”寄予的评价是“没用”,对时事政治发生了态度和价值观上的“异化”。
3、政治生活中腐败丑恶现象的影响
由于历代封建王朝政治腐败,官场中尔虞我诈,一片黑暗。当代很多大学生往往认为政治就是官场中的腐败,搞政治是虚伪肮脏的。因此当代大学生便产生了对政治的冷漠与蔑视。而随着近几年来官员腐败现象的不断曝光更加使得人们对政治产生了冷漠。如果这些腐败现象不能得到有效的遏制必将大大削弱大学生的政治使命感削弱大学生通过参与政治改变社会现实的激情和动力。
(三)、学校方面的原因:
1、教学模式
从大学生的角度看,政治课教师的言谈举止,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第一印象和对老师及课程的认同,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们对时事政治的态度。能不能用贴近我们学习和生活的语言,来解读相对枯燥的理论,教会我们以科学客观辩证的眼光去分析时事、读懂时事,需要老师有崇高的人格魅力和深厚的知识积累,更要有有吸引力的教学风格。
2、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有待加强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落后于社会的发展,表现出一定的滞后性。这种滞后性表现在内容与实际脱离,忽视了教育的合理需要。
三、大学生“时事冷漠”心态的对策
1、靠大学生自身的担当
我们要学会思考,要有独立的头脑和人格。李开复说道:“大学是人生中最关键的阶段。从入学的第一天起,你就应当对大学四年有个正确的认识和规划。”而我们要做的不仅仅是对大学的思考,更多的是对自己人生的思考。我们要想明白的第一件事就是,我们已经是成人了。第二件事就是我们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如果甘于平凡,可以,毕竟人各有志。而如果我们想成为胸怀天下的青年人,那我们首先要在互联网将我们紧密连接在一起的今天,坚持自己的独立的人格。
2、净化政治环境
加大反腐力度,全面深化改革,让时事政治本身对大学生有更强的吸引力。
3、丰富大学生校园文化生活
丰富大学生校园文化生活,增加社会实践的深度和广度。关心时事政治从爱身边的同学老师,关注学校和学院的发展开始。另一方面,让大家深入基层和社会,用改革发展的事实来教育和影响同学们,将自身发展与祖国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主动关注时事、解读时事。让更多的同学从听众变为思想者,变为演说家,变成深入社会、体察社情民意的实践者。关注时事也会成为大学生的习惯和责任。
最后,我想用德国著名哲学家康德的墓志铭来结束此文:“世界上有两件东西能深深地震撼人们的心灵,一件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准则,另一件是我们头顶上的灿烂星空。”让我们从关注时事开始,了解时事,远离冷漠,让“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成为我们对于时事政治的态度和素养,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担!
第三篇:对社会出现冷漠现象的调查报告
目录
引言..........2分析调查..........2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3人与社会的关系.............3
电视和互联网的普及带来的影响.........4学校教育..........4
总结报告..........5对社会出现冷漠现象的调查报
(机械工程学院机制104 陈粤龙 10305910435)
引言
2011年10月12日在广东佛山一街道上一个2岁的小女孩悦悦车子撞到又遭碾压,更让人痛心的是小女孩的身边前后路过了18位路人却没人停下救命甚至看一下情况,最后只有一名拾荒的老太太呼喊人民救命,不幸的是小悦悦最终还是在全国人民的祈祷下离开了这个冷漠的世界,小悦悦的离开不仅是对那18个冷漠路人的良心拷问,更是对我们社会上存在的冷漠现象上了一堂血的教训课。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不可思议的情况,为什么人民这么冷漠!
分析调查
由此全国开展了为何生活在和平年代和谐的社会主义的人民还会这么冷漠的调查!据新浪网上如果是你处于当时的情况你会怎么做的调查,结果显示有只有18%的选择离开,可是当网民通过人肉搜索发现大部分路过的路人都是网民,这就很有讽刺了。更进一步的网上调查关于为什么你看到路上的人有难的时候你会很犹豫的去想救还是不救,其选项有:
1、不知道怎么救,2、救了会有麻烦,3、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调查结果显示70%的网民选择
2、救了会有麻烦,中国有一句古语说是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可是为什么还会把麻烦当作不去就命的借口呢,换一句话说就是为什么人们担心救命还怕那个被帮助的人找自己的麻烦呢,政府不是鼓励人们作好事,向雷锋叔叔学习么,这是我们从小就学会的知识啊!是什么影响到了人们的生命观呢!
调查中网民直指彭宇案,彭宇案是什么案件为何影响这么深呢,先回顾一下彭宇案情:2006年11月20日早晨,一位老太在南京市水西门广场一公交站台等83路车。人来人往中,老太被撞倒摔成了骨折,鉴定后构成8级伤残,医药费花了不少。老太指认撞人者是刚下车的小伙 2006年11月20日早晨,一位老太在南京市水西门广场一公交站台等83路车。人来人往中,老太被撞倒摔成了骨折,鉴定后构成8级伤残,医药费花了不少。老太指认撞人者是刚下车的小伙彭宇。老太告到法院索赔13万多元。
彭宇表示无辜。他说,当天早晨3辆公交车同时靠站,老太要去赶第3辆车,而自己从第2辆车的后门下来。“一下车,我就看到一位老太跌倒在地,赶忙去扶她了,不一会儿,另一位中年男子也看到了,也主动过来扶老太。老太不停地说谢谢,后来大家一起将她送到医院。”彭宇继续说,接下来,事情就来了个180度大转弯,老太及其家属一口就咬定自己是“肇事者”。2007年9月4日下午4点半,鼓楼区法院一审宣判。法院认为,本案主要存在两个争议焦点:
1.彭宇与老人是否相撞
2.应赔偿的损失数额问题
法院认为本次事故双方均无过错。按照公平的原则,当事人对受害人的损失应当给予适当补偿。因此,判决彭宇给付受害人损失的40%,共45876.6元。
当天,老太的代理律师表示:对判决事实感到满意,但40%的赔偿比预期要少。而彭宇则表示不服此判决。本来做好事的却遭到了诬陷,法官的一句经典的话语更是道出了这案件的本质:如果不是你撞倒了老太太为什么去扶!这就给群众打了一针预防针啊!彭宇于是在网上发布了作好事还遭人讹的博客,这影响其实是双方面的,第一这就是给社会上钻法律空子人的一条好的道路了,第2这实在让社会上多数的好心人为难了。救!彭宇案摆在前面,不救!实在是良心难受,这就是给在场的人出了一道很难的题!在彭宇案之后又有很多的案件,来自新浪网的调查中我们会发现碰瓷这个词出现了,这原本是古玩的行话,可是用到这也非常的吻合,想一想你去碰那个需要帮助的老人就遭诬陷这不就是碰瓷了吗,这也不难理解的出现了天津的张大妈摔倒好心人去扶遭诬陷,全国各地的碰瓷案件更是多不胜数,碰瓷党的花样更是在不断的更新!也是不断的挑战人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观念。我们在深究一步步的调查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会发现很多问题还是我们要解决的!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首先调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为什么这么冷,现在在外地人一般都是迁徙的,都是在外养家糊口,流动量大,据国家计生委调查知,人口流动规模不断增长并呈长期定居和举家流动的趋势,流动人口在流入地生育的总量不断增加。2007年全国流出人口在外地生育子女总数达到102.4万(流动人口回户籍地生育的情况除外)。流入地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任务明显加重。专项抽样调查显示,流动人口总和生育率为1.7左右,与全国的总体水平(1.7-1.8)接近。与相关调查同年份数据比较,流动人口生育水平高于城市户籍人口,低于农村户籍人口。这能说明的是在外面都是安全感不足的,自己都是小心的过着自己的日子还哪有空心去管别人。第2就是流动人口的管理制度不完善,也是人民地安全感极少的原因,目前,全国有23个省级人口计生委设置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专职或综合职能机构,比“十五”期末的7个省(区、市)增加了16个,但仍有8个省(区)没有成立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机构。全国73%的市级、75%的县级人口计生部门设置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专职或综合职能机构,但乡级建有流动人口管理服务机构的仅为27.4%。全国从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工作的专职人员刚刚过万,平均约2万名流动人口才有一名计划生育工作人员。特别是在乡(镇)和村(居)两级,服务管理人员严重缺乏,协管员队伍未能形成规模,远远不能满足工作需求。还有一些挣了钱的农一代过上城市生活后更是百般的珍稀自己的生活,都是来自天南地北,谁也不知道彼此的背景,于是尽管只是隔着几十厘米的门与门的距离也不会产生信赖的感觉,一栋大楼人虽多但却比新疆人口稀少的地方还冷清,人们进门的第一件事就是房门一关,我相信这种冷漠的邻里关系会一代代的相传。这就是外地的人与人之间的,邻里之间尚且如此更不用说外面的“陌生人”了。
人与社会的关系
再进一步就是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了,2011年1月12日,央视财经频道中国财经报道栏目主办的“CCTV2010经济生活大调查”调查结果将向全国披露,据主办方透露,在8万余份有效问卷中,44.7%的人感到生活幸福及很幸福,而感到自己不幸福和很不幸福的达
到11.1%。这还是央视的调查显示,可能并不是很反映民生,如果一个人生活在一个自己都不感到幸福的社会中还会怎么去关心他人呢
电视和互联网的普及带来的影响
电视的普及在中国无疑是弊大于利(只针对今天的调查),以前人们的业余时间都是和人度过,邻里之间互相串门或者是走访亲戚的。可现在据国家广电总局下属的《广播电视信息》杂志社(r&ti)发布的《2005-2006中国数字电视产业报告》显示,截至2005年底,我国有线数字电视用户达到439.3万,到今年底,这一数字将突破1000万。那是电视的高峰段,一家人到了晚上就守着电视等待着“愚”乐节目和广告多于电视剧的电视台,那就很明显的把家人与外人区分开了,热闹的是一家一家的传出来的,也许家里还能感觉到温馨,但在外面人们只是一个脚步的赶时间,才不留下心来去关心这个世界关心这个世界的人和事的变化,到了近几年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就是恐怖的吞噬灵魂的时代了,CNNIC在京发布《第2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0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4.2亿,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31.8%。CNNIC报告指出,2010年上半年,我国网民继续保持增长态势,截至2010年6月,总体网民规模达到4.2亿,突破了4亿关口,较2009年底增加3600万人。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31.8%,较2009年底提高2.9个百分点,这就是给中国各个年级段的人带来了虚幻的世界,我们时常可以看到80年后的年轻父母为了上网玩游戏忘了自己的小孩的报告,又会看到与我们90年后有关的沉迷游戏翻墙上网,甚至在虚幻的世界里不能自拔,导致上网过久死于网吧,网上的交友平台牵手平台更是让还处于70、80、90年的人们梦想着自己的完美对象,孩子更是于父母失去了沟通、认为父母还不如自己的网友关心自己。这不仅是个人的问题了,波及了整个社会的问题,以前电视的时候一家人还能在饭后聚在一起,有了互联网,家也没有热闹的气氛了,有的家庭更是有孩子的电脑和家长的电脑,冷淡已不知不觉地住进了人的心里,又是由于网络让更多的正义之士更是找到自己宣泄正义的地方了,每天的新闻更新,微薄,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更是到了现在成了传万里甚至是全球,过多的通过网络报料现在不平事让人们对这个社会失去信心,可又没几个人去关心自己周围的人,只是在网上为不认识的人去愤不平,当自己走向现实时会比以前更冷漠!可以说科技发达了,人在退化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更是渐行渐远!
学校教育
无疑!教育是我们中国现状的一大痛处,其实学校的抓得方向不仅直接影响到了孩子其实也间接的影响到了家长,德智体全面发展是纸上谈兵。学校只抓升学率,学校督促家长抓孩子的成绩,各种补习班,各种所谓培训孩子的特长的机构施加给了孩子,更是家长的负担!从没教育孩子怎样去关心这个社会、了解这个社会去爱这个社会,有也是形式主义的过场,目前只是家长过于忙碌自己的家庭以至于不会去关心这个社会,过了不久等这一代的孩子长大了,到了社会发现和自己想的社会大不相同,无法进入社会,与人的关系冷漠更是升华!
总结报告从以上几个方面的调查发现要让我们的社会盛满爱,拒绝冷漠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努力!从身边做起关心他人!至于很多的社会制度的问题要需要一个过程的!我们相信将来的社会会变得温馨!
第四篇:对如今社会冷漠现象的分析
对如今社会冷漠现象的分析
一个心理学家说过的另一件事:他说,一个歹徒,在一个偏僻地方,看到一个妇人,想打劫,但刚好看到不远处,有个人,他不敢下手。这个歹徒就跟随着这个妇人,准备下手时,看到旁边窗子有个人在那看着,那里估计只有一户人家。但他还是没有下手,当妇人来到住处,在上楼时,那里各家各户都亮着灯,而且那时人们大多还没有休息,因那时还比较早。谁不知,歹徒在此时下手。妇人大喊,但没人出来帮忙。这样的社会现象是什么原因呢?
学者分析:那是人的责任感和依赖感在作怪。歹徒看见有一个人时,他不下手,因为他知道,当妇人叫喊时,那个人很有可能会上来帮忙,因他不帮,没其他人,他会觉得,这是他的责任。经过那户人家时,那只有一户人,他们也会认为那也是他们家的责任。很有可能出来帮忙。但当经过到万家灯火时,他反而不怕了,因他认为,不一定有人来帮,因为,他们觉得大家都有责任,有种依赖和责任分摊。
社会的这种“大呼救命无人理睬”的现象是怎样造成的呢?是人的本身素质差,又还是社会本身存在问题呢?难道真的只是责任感在作怪呢?要是是这样的话,那么,人们的这种责任感的依赖思想和分摊思想又是什么时候形成的呢?是法律对歹徒的判罪轻,还是对这些自卫行为,或是出来帮助的人的有关制度不完善呢?当出来帮助的人,要是不小心打死打伤歹徒有罚吗?我想造成大家责任心的,不是一时造成的,俗语说:冰封三尺,非一日之寒。
当前社会道德出现的冷漠现象,与我们社会处于转型期的某些特殊性有关,也与一些公众缺乏社会公德意识有关。要处理好“勇”为和“智”为的关系;娇正道德冷漠现象,开展全社会爱心培育工作。
对社会而言,道德是保证人们有一个平静、安宁、愉快、和谐社会环境的必要条件,也是一个社会经济繁荣、文明健康的必要条件。然而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我们的社会却出现了一些与社会公德不和谐的东西。
那该如何消除社会道德冷漠现象呢?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感化道德冷漠,形成积极向上的群体氛围。社会公德意识的形成需要一个反复的、长期的过程,培养良好的公德意识,选择对社会和他人有益的公德行为,需要自己和社会各界坚持不懈的努力。道德冷漠的行为虽然来源于个体,但是,由于道德冷漠也像道德意识的形成过程一样,是人与人之间在长期的社会互动中形成的。因此,对于见义勇为这样的公德意识的培养与对道德冷漠的消除,不仅需要个体内在的体验与觉悟,同时还需要社会公众舆论的热情支持,需要社会有关奖惩制度的保障。用积极的群体氛围来感化个体的道德冷漠,用制度保障遵守公德者的合法权益,才能够形成积极向上的公德意识,使社会公德建设持续、稳定地发展,并达到良性循环。而良好的氛围和环境需要我们社会的每个成员的共同努力才能够实现。作为社会,要不断加强制度建设与社会公德的宣传普及,明辨是非,扬善抑恶,弘扬社会正气,让见义勇为成为社会称颂、赞美和人们崇敬、效仿的行为。
(二)倡导见义勇为,正确处理“勇”为与“智”为关系。倡导见义勇为,并不是说要大家不看条件、不计成本、不顾后果、盲目蛮干。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要处理好“勇”为和“智”为的关系。在见义勇为的过程中,危机事件的发生往往出人意料,进行不法侵害的歹徒往往是有备而来,而我们却往往处于没有足够心理准备和行为防范状态的不利情况下。因此,当面对突发事件时,我们除了要有正气和勇气之外,还需要理智与计谋。“勇”为和“智”为同等重要。一方面,在有可能降低危害的情况下,如果只有“勇”而缺乏“智”,不但会影响见义勇为行为的效果,见义勇为者自身也很有可能受到伤害。另一方面,当危机发生的时候,作为公民,如果缺乏“勇”为,则可能成为缺乏勇气与不法分子、不法行为作斗争的旁观者。而这种旁观,客观上造成对恶行的放任,甚至是对犯罪的纵容,将使我们社会的价值观和社会公德观念发生扭曲,并可能因为置之不理的态度而导致更为严重的后果。所以,在见义勇为的过程中,既要正确处理好“勇”为和“智”为的关系,又要防止借口“智”为而不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在主持社会正义,降低社会危机的同时,尽可能地保护自己的安全,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见义勇为。
(三)矫正道德冷漠、开展全社会爱心培育工作。爱会浇灌一切,爱会滋养一切,爱更会繁荣一切。爱能让麻木的道德复苏,使泯灭的良知苏醒。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消除社会道德冷漠现象,全社会应重视爱心培育工作,使每个公民都有一颗滚烫的爱心。培育爱心,要做好以下三个层面的工作。
首先,要从“小爱”做起。一个有血性有道德良知的社会公民应具有以自我为核心的“小爱”的品性。“小爱”先须从爱自己做起,包括爱惜自己的生命,爱惜自己的名誉,爱护自己的财物,爱护自己的所有;再者要爱自己的家庭,父母爱子女,子女爱父母,尊老爱幼,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让老人尽享天伦之乐,让子女健康茁壮成长。
其次,要从身边爱起,爱我们周围的一切。爱花草,保护环境;爱诚信,办事公道;爱岗位,敬业奉献;爱祖国,遵纪守法;爱人民,服务大众,等等。有了爱,人们就懂得“慎独”;有了爱,社会上就不会有光天化日下拦路抢劫;有了爱,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就会发扬光大··一爱,就需要从自我做起,爱我们周围的一切。
最后,升腾境界,孕育“大爱”。“大爱’,就蕴藏在爱党、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实践中。“五爱”是爱的五个维度,在现阶段,也基本上涵盖了爱的所有内容。“大爱”精神乃“立身”之基,建业之本。人只有将个人利益同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结合起来,才会作出爱之选择,爱之举措和爱之行动。只要一个人的思想情感,言谈举止、行为活动符合基本道德,践行着社会公德,坚守着职业道德,承传着家庭美德,他就是一个道德高尚、精神文明的好公民。人只要有博大的爱心,关心他人,热爱群众,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用实际行动谱写一首首《爱的奉献》之歌,他就成为典型的榜样和时代的楷模。
第五篇:大一思修课考试要点全
各章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要点
绪论
1、如何度过大学生活(结合大学生活新的特点+自身实际)
学习——自主学习、全面学习、创新学习、合作学习、终身学习;生活——融入集体并学会独自处理生活中实际问题;参加活动——合理安排课余生活,锻炼组织交往能力;树立自立自强自信自律的生活意识;提高明辨是非善恶的能力;虚心求教,细心观察;大胆实践,积累生活经验。
2、思想道德与法律的关系 P7 红体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道德 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 提供价值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 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道德 提供制度保障; 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及其践行 P10 红体字
国家层面价值要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社会——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公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4、学习本课程的体会与收获(思考,应该有大题)
意义:认识立志、树德和做人的道理,选择正确的成才之路;掌握丰富的思想道德和法律知识,为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打下知识基础;摆正德与才的位置,促进自身全面发展。
第一章 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 有大题
2、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P19-P21(理想的名言警句)
理想信念——指引奋斗目标,提供前进动力、提高精神境界。
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托尔斯泰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选择)P24 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5、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 P32-p33 红字
社会理想规定、指引个人理想;
社会理想是对社会成员个人理想的凝练和升华
6、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P34-P35 立志当高远、立志做大事、立志须躬行
第二章 弘扬中国精神,共筑精神家园(没有大题)
1、中国精神的基本内容 P39-P40 两个精神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2、民族精神的基本内容 P42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3、爱国主义科学内涵、要求及时代性 P44-P45 科学内涵——爱国主义体现了人们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以及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
要求——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爱自己的骨肉同胞、爱祖国的灿烂文化、爱国与爱社会主义一致
4、坚持改革创新的意义与要求 P59,P61 红体字 意义——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然要求;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建设社会主义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求 要求——树立
突破陈规陋习的自觉意识、大胆探索未知领域的信心和勇气、以创新创造为目标的志向。
5、爱祖国的基本要求 P45红体字 P50热爱社会主义
推进祖国统一、促进民族团结、增强国家安全意识
第三章 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
1、人生观的主要内容 67 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
2、人生目的在人生实践中的重要作用 67-68 决定人生道路、决定人生态度、决定人生价值标准
#
4、什么是人生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及其相互关系
人生的自我价值——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主要表现为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
人生的社会价值——个体的人生活动对社会、他人所具有的价值
人生的自我价值 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人生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个体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的前提;人生的社会价值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然要求,人生社会价值的实现是个体自我完善、全面发展的保障。
#
5、人生价值的标准及评价
标准——看一个人是否以自己的劳动和聪明才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真诚奉献,为人民群众尽心尽力服务
评价——坚持:能力大小与贡献须尽力相统一、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一、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相统一
7、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及正确认识 84-85 原则们——平等、诚信、宽容、互助
正确认识——正确认识竞争、合作,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第四章 注重道德传承,加强道德实践(论述)#
2、中华传统美德的当代价值 96-100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需要、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
#
3、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 96-100 重视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
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
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 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
追求精神境界,重视道德需要;
强调道德修养,塑造理想人格。
5、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与原则(不做大题)
核心——为人民服务;原则——集体主义
第五章 遵守道德规范 锤炼高尚品格(没有大题)
1、社会公德的基本内容
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
3、职业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123 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4、家庭美德与个人品德 130-131 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 #第六章 学习宪法法律 建设法治体系#
1、法律的含义、本质、特征及发展 144-145(选择)
本质——统治阶级意识的体现; 特征——调整国家社会关系、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是规定权利和义务的行为规范
发展——奴隶,封建,资本主义,社会主义
2、我国宪法及其确立的原则与制度(5题)153(选择+大题)
原则们——党的领导、人民主权、人权保障、法治、民主集中制
2、我的实体法律部门与程序法律部门 158 162 实体法,程序法
实体——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 程序——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
非诉讼程序法:仲裁、人民调解、引渡等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内容 165 建设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建设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建设严密的法制监督体系,建设有力的法制保障体系,建设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5.基本根本制度 155-157 国体:人民民主专政; 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基本政治制度: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基本经济:以生产资料所有制为核心的社会主义公有制
第七章 树立法治理念 维护法律权威
1、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相统一 173
党的领导 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是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本质要求; 依法治国 是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的治国方略。
2、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 175-176 地位,作用,实施途径
地位——法治是基本,德治是重要;
作用——法治:预测、惩罚、威慑、预防;德治:教化、谴责 实现途径——法治主要依靠制定和实施法律规范的形式推进实施,德治主要依靠培育和弘扬道德等途径引导。
3、培养社会主义法治思维基本特征和基本内容 178-181
特征——在依据上: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在方式上:平等对待,在价值上,强调集中社会大众的意志进行决策和判断,在标准上,以法律为最高权威 基本内容——法律之上,权力制约,公平正义,人权保障,正当程序
4、法律有无权威的决定因素 185
法律在国家和社会的地位和作用,法律本身的科学程度,法律在实践中的实施程度,法律被社会成员尊崇或信仰的程度
5、尊重法律权威的重要意义和基本要求(应该是有大题)187-188
意义——尊重法律权威 是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和法治思维的核心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前提条件;其对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施国家长治久安极为重要;是实现人民意志、维护人民利益、保障人民权利的基本途径;是维护个人合法权益的根本保障。
要求
信仰法律、遵守法律、服从法律、维护法律
第八章 行驶法律权利,履行法律义务
1、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及其相互关系(一选)
权利存在差异、有不可侵犯性、必须依法行使
关系:相互依存、目的与手段、二重性、平等的关系
2、我国宪法规定的权利与义务 权利
1.政治权利
选举权、表达权、民主管理权、监督权(批评、建议、申诉、检举、控告)2.人身权利
生命健康权、人身自由权、人格尊严权、通信自由权、住宅安全权(住宅不可非法侵入、不得随意搜查、不得随意查封)3.财产权
私有财产权、继承权(第一顺序继承:配偶子女父母;第二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继承开始后,第一顺序继承,第二不继承;没有第一或第一丧失继承权由第二继承)4.社会经济权5.宗教权
义务
维护国家统一与各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依法服兵役+保卫祖国+参加民兵组织,依法纳税,及其他。
政法 童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