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社会热点+食品安全

时间:2019-05-15 01:14: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公务员考试+社会热点+食品安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公务员考试+社会热点+食品安全》。

第一篇:公务员考试+社会热点+食品安全

社会热点之食品安全

一、肯德基速生鸡

热点概述

2012年11月23日,媒体曝光山西粟海集团养殖的鸡是用饲料和药物喂养的,40天长5斤,从孵出到端上餐桌只需要45天。在持续发酵将近一个月后,“速生鸡”事件一步一步地被深挖。之后的12月18日,央视继续揭露山东六和集团养殖白羽鸡滥用抗生素黑幕。山西粟海集团、山东六和集团都是肯德基的原料供应商。

“速生鸡”事件发生之后一个月的时间里,肯德基及其母公司中国百胜餐饮集团共发布了6份声明。但遗憾的是,在这六份声明中,没有发现任何一句“对不起”或者“道歉”。

评论肯德基采用“速生鸡”作为食材的行为危害到了公众的食品卫生安全,作为一家影响力较大的国际快餐连锁店,这是不负责任的。而其在事件曝光后的态度,更是不可取的。我认为,肯德基采用速生鸡的行为必须立即得到制止,给以相应的处罚,并要求其严把进货关,向社会公布真相,并向公众致歉。

肯德基作为世界著名的连锁企业、国际快餐业巨头,在国际上有很大的影响力,一直是我国快餐业学习的榜样,在其它国家和地区未见有同类事件曝光,而在我们这里却能够发生,这有必要想起我们的沉思。此事件再次提醒我们:

我们要继续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该事件曝光之初有所谓“专家”现身说40天生长5斤属于正常速度。这无疑是一面“镜子”,照出了一些所谓的“专家”失去了学者的良知,为不良企业说话的现实。这面“镜子”还照出了部分企业缺乏公德心、一切“向钱看”的问题。同时,许多群众食品卫生安全意识差,即使在肯德基被曝光,问题未得到明确解决的情况下,仍然选择去进餐。所以,我们要继续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引导全社会树立公德意识,引导企业增强责任感、良知感;要加强对食品生产经营者的宣传、培训、教育,使他们牢固树立食品安全责任意识、法制意识和诚信自律意识;也要加强引导人民群众增强依法维权意识,提高群众的食品安全意识,努力营造食品卫生安全的良好社会氛围。

各级领导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群众观。肯德基在事件曝光之后,继续瞒报,不向公众道歉,这种态度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有一个长期的过程,与部分地方政府的不正确的政绩观不无关系。长期以来,部分地方政府注重经济发展,重量不重质,只要能够产生经济效益就可以,而对其它方面,比如健康、绿色、可持续等不太重视。不可否认,肯德基门店的开业会对一个地方的税收带来直接贡献,有利于当地的财政收入,甚至对于其所在地附近的服务业、地产业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各级政府领导不能因此对其“开绿灯”。肯德基及类似企业的产品有害于群众的身体健康,这种“政绩”就是表面的。只有大力发展有社会责任感,有诚信的企业才能够才能实现当地经济的长期、稳定可持续发展,才能够真正造福百姓。

我们要大力加强食品卫生安全相关的法律制度的建设。这一事件反应出了我国在食品监督管理方面的法规、制度的不健全。违法成本低,是肯德基采用“速生鸡”的重要原因之一。“速生鸡”的生长周期短,饲养成本低,所以肯德基的进货成本也低,对于以鸡肉相关产品为主要销售品种、需要大量进货的肯德基来说,有着巨大的经济利益。而由于我们的法律制度不健全,致使其至今未受到过有力的处罚。此外,关于公众质疑的肯德基“瞒报”问题,肯德基官网公布声明称原因是“目前中国相关法律、法规没有规定要求企业向政府呈报自检结果和向社会披露自检结果”,这给了它可乘之机。所以,我们有必要加强食品卫生安全法律制度的建设,加大处罚力度,使得肯德基及类似的企业不敢以身试法。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工商等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大监督、管理力度。肯德基“速生鸡”事件曝光后的一个多月时间里,一直是肯德基自行辩解,自行解释食材检测标准、管理规范等,相关管理单位没有做出权威的解释,除了上海地区等少数地区以外,也没有见相关单位对肯德基进行检查,及时查处可能有安全隐患的肉食品,给群众一个交待。所以,相关部门要加快反应速度,问题曝光后及进跟进。此外,在平时,没有问题暴露时,也要通过各形式提高本单位干部、职工的业务素质,提高管理能力,加强对

这类企业的管理,做好日常检查工作,防患于未然,不能被动执法;

总而言之,民以食为天,食品卫生安全问题无小事,它涉及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活问题。而倡导和建立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正是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我们要充分重视起来,竭尽全力做好各项工作,创造一个百姓吃的放心、吃的安全、吃的健康的饮食环境。

二、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的分项调查显示,53.4%的网友认为导致现在食品安全问题多发的原因,主要是执法部门监管不力、执法不严;27.1%的网友认为是相关法律不健全、惩罚力度不够。

关于如何保证食品安全,48.3%网友表示应健全法律,加大惩处力度,有36.2%网友表示执法部门加强监管,严把质量关。

另外,引人注意的是,高达62%的网民表示,遇到了问题食品,不知道到哪投诉,最终选择忍耐,3.2%的网民表示无所谓,只有35%的网友表示投诉。

网友建言:加强食品安全监管须对违规者严惩不怠 食品安全问题如何解决?网友各抒己见,有人希望执法部门能够严格执法,对违法者严惩不怠;也有网友提出企业要诚信经营、加强自律;还有网友希望媒体继续发挥监督功能,把危害健康的不法行为和企业公之于众。

专家分析:食品安全问题多发并非仅是监管问题

说到问题食品,很多人立刻就能举出例子,染色馒头、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等等,问题食品涉及范围之广,不禁让人感叹:还有什么是安全的,能吃的?保证食品安全是“天大”的事,为什么在民生之根本问题上,却经常出现问题?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路甬祥分析说,当前的食品安全状况不容乐观,尤其是少数食品生产经营者不讲诚信道德,目无法纪,唯利是图,加之有些地方和部门重视不够,监管措施不到位,致使一些领域和地方的食品安全问题仍然比较突出。

当然,当前并不是所有食品都不安全了,有些人会觉得“草木皆兵”。教育部食品科学与营养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李里特认为,食品安全问题的根源在于诚信的缺失。由于人与人之间缺乏信任,所以对别人生产的食品也缺乏信任。有些人在自己的工作中会干些偷工减料的事,做生意的会干些缺斤少两的事,当他作为消费者去购买食品时,也就不能充分信任别。

食品安全问题不完全是监管的问题,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研究员、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主任陈君石院士看来,我们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数量很多,其条件参差不齐,卫生操作规程又很难监控,所以时不时出些问题倒是“正常”的了。每年“两会”期间,都有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提出很多食品安全方面的议案或提案,其中大部分都要求政府严加监管。站在政府的立场上考虑,这可能吗?我只想强调,安全的食品不是监管出来的,它是生产出来的。

中国社科院食品药品产业发展与监管中心负责人张永健指出,频发的食品安全问题绝不容小视,如果得不到根本治理,恶劣的影响将是广泛而深远的,甚至会导致社会运行成本增加、家庭健康医疗负担加重、人力资源遭受损失。

政策背景:

三部门严惩“地沟油”犯罪 甚至判死刑

多年来,食品安全已经是国家高度重视的问题了。

2009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正式实施。

2010年2月6日,我国首次特别设立了食品安全工作高层次议事协调机构——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成员包括国务院29个部委中的15个。

2011年10月27日,为进一步加大卫生系统食品安全工作力度,卫生部成立食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卫生部部长陈竺担任。

具体来说,以地沟油为例。地沟油被曝光以后,2011年8月,公安部统一部署,全国公安机关组织开展了打击“地沟油”犯罪破案会战。3个多月来,共侦破利用“地沟油”制售食用油犯罪案件128起,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700余名,查实涉案油品6万余吨。

12月13日,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第二次公开征集“地沟油”检测方法,因为之前已经征集到的检测方面特异性不强。2 0多天的时间里,共收到700余条建议。

2011年公布的国家“十二五”规划就保障食品安全明确规定:制定和完善食品药品安全标准。建立食品药品质量追溯制度,形成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证、责任可追究的安全责任链。健全食品药品安全应急体系,强化快速通报和快速反应机制。加强食品药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预警和监管执法,提高监管的有效性和公信力。继续实施食品药品监管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加强检验检测、认证检查和不良反应监测等食品药品安全技术支撑能力建设。加强基层快速检测能力建设,整合社会检测资源,构建社会公共检测服务平台。强化基本药物监管,确保用药安全。

2012年2月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主任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审议了《2012年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安排》,并强调,做好今年食品安全保障工作,治乱需用重典,要坚持严字当头。

近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联合下发《关于依法严惩“地沟油”犯罪活动的通知》。要求对于明知是地沟油而予以销售的,追究刑事责任;对于制售地沟油情节恶劣、危害严重的犯罪分子,罪当判处死刑的,要坚决判死刑,且要严格把握适用缓刑条件。

第二篇:公务员考试+社会热点+就业

社会热点之就业

一、返乡潮

【背景链接】

2013年初,多地再现部分农民工返乡。有统计数据显示,受内外经济危机影响,在1.3亿的中国农民工中,已有2000万人因金融危机失业返乡。以前在春节前后才出现的农民工“返乡潮”。

【标准表述】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就业形势将更加复杂、更加严峻,促进劳动者充分就业的任务十分繁重。“十二五”时期,新进入市场的劳动力平均每年为1500万以上,加上每年结转的近1000万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城镇每年需要安排就业的人数将保持在2500万以上,还有相当数量的农业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就业,总量压力依然很大。与此同时,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过程中,产业升级、科技进步和管理创新对劳动者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劳动者技能与岗位需求不相适应、劳动力供给与企业用工需求不相匹配的结构性矛盾将十分突出,企业“招工难”与劳动者“就业难”现象将并存。上述复杂情况的存在,决定了我们促就业的任务更加繁重。

另外从经济发展看,投资和出口的拉动作用已经减弱,促进国内消费成为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必然途径。而促进消费的根本出路,就是促进劳动者就业,增加劳动者收入。

中央提出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就是要将促进就业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将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依靠经济发展带动就业增长,以扩大就业来促进经济持续发展,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有力保证。

中国的失业问题表现出几个鲜明的特点。一是结构性失业问题突出。由于户籍制度的关系,城乡失业呈现出明显的不同。在城镇,由于社会保障体系较为完善,而且大多数城镇实行偏向本地城镇人口的就业政策,结果使得大量的农村流动人口并未被纳入登记调查范围之内,使得流动人口的隐蔽性失业问题一直未能得到真正的重视。

二是青年人失业现象突出。大学生就业难是我国当前劳动力市场最突出的特点之一。目前大学生的初次就业率只有70%左右,也即30%近200万的大学生一毕业就面临着失业的风险。三是就业质量低下。岗位不稳定、跳槽频繁、工资低、工作环境差,这些因素使得中国的劳动力市场始终处在一种脆弱的状态。各种各样的问题如劳资冲突、农民工用工难、大学生就业难等,几乎都与此相关。

就业是民生之本,促进就业是安国之策。就每一个劳动者来讲,他们依靠就业取得经济收入,并在以此维持个人和家庭生存的同时,实现发展的权利。当前,做好就业工作必须进一步增强实施更加积极就业政策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切实落实就业优先战略,切实支持劳动者多渠道就业,切实做好重点人群就业,切实加强就业服务和管理,确保就业局势稳定。第一,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就业优先就是要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作为优先目标来安排。这就要求要更加注重选择有利于扩大就业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更加注重通过人力资源的充分开发利用来促进经济增长,更加注重将促进就业融入到经济社会发展进程。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

第二,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解决就业问题,最根本的还是创造就业岗位,而岗位的创造则有赖于经济发展。从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的资源禀赋出发,还是要大力发展吸纳就业能力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在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开发就业新领域,增加智力密集型就业机会,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和重大项目建设对就业的拉动作用。

第三,切实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工作。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统筹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群体、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困难人员等各类人群就业工作;继续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就业工作的首位,多渠道开发更多适合高校毕业生特点的就业岗位,引导毕业生到城乡基层、中西部地区、中小企业就业。

第四,加强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要加强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健全完善覆盖城乡的公共就

1业和人才服务体系,健全公共就业服务制度,提高服务能力;加强就业信息系统建设,健全完善就业信息监测平台,加快全国招聘信息公共服务网建设,提高就业服务效率;加快建立统一规范灵活的人力资源市场,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人力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第五,提高劳动者职业素质和就业能力。要进一步加大职业培训力度,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培训制度,充分利用各种职业培训资源,大规模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和创业培训,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业开展岗位培训,提高劳动者技能水平;深化教学改革,注重实训技能,强化职业培训规范管理,提高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紧密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的需求,深入实施国家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促进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二、大学生就业 摘要:近年来,中国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多,大学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加之当前金融危机的影响,毕业生的就业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大学生在毕业后能否顺利就业,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大学生就业难既有社会原因、政策原因,也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事关大学生的切身利益,更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需要政府、企业、高校和大学生共同的努力。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原因;对策

曾几何时,被誉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找工作时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可如今这种优越感几尽消失,面对就业却眉头紧皱。以2006—2007年大学生就业情况为例,2006年中国大学毕业生30%没有找到工作,就是有120多万大学生在离校时还没有就业,2007年有100万左右毕业生未实现就业,加以中国数以万计的民工和下岗再就业人员,即便政府每年提供900万的就业机会,还是不能较好地解决就业问题。总的来说,大学生的就业前途不容乐观。

一、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1.毕业生就业结构失衡,供给与需求矛盾突出。高校毕业生的总体供给与社会需求的矛盾,实质是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与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所处的转型阶段不配置的矛盾。

首先,中国处于人口高峰期,存在大量的新增劳动力需要就业。“中国现有人口近13亿,人口基数大,新生劳动力增长过快,远远超过经济增长创造就业岗位的速度,全国劳动力资源由20世纪90年代前五年的平均新增1 250万人预计到1996—2010年平均新增1 450万人,未来劳动力资源的自然增长每年可以建立两个海南省,这对大学毕业生就业产生一定影响。”[1]出现了毕业生数量急剧增长,而就业岗位增长缓慢,经济高增长与就业增长脱节的困难局面。

其次,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在短短几年内,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时代。高等教育大众化已成为一种必然,但一些问题也由此而带来,教育大众化要求中国普通高校进行大规模扩招,而扩招的直接结果之一就是高校毕业生的快速增长。“200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145万,2003年212万,2004年达到280万,2005年将超过300万,在社会人力资源需求没有明显增长的前提下,这种量的变化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影响是巨大的,大学生就业也从精英化走向了大众化。”[2]

第三,社会发展的区域存在不平衡,东部发达地区为毕业生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和较好回报发展的前景,成为人才输入省。在这些地区人才竞争激烈,很多学生未能有效就业,即使处于失业状态也不愿去西部地区就业。在西部地区,却存在大量的岗位找不到毕业生。

2.大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所带来的就业难。首先是大学生不合时宜的职业价值取向和就业观念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大学生作为公认的精英阶层,传统的儒家思想所编制起来的“精英情结”深深的束缚了他们的观念。“北京社会经济科学研究所„当代大学生就业状态研究‟课题组在《中国教育报》上公布了他们的调查,大学生目前的择业观念,在单位的选择上:选择科研结构、党政群体、中外企业占总人数的63%,而选择乡镇企业、大中学校、集体企业的,只有7%,在地区的选择上,选择大城市的有20.8%,而选择小城镇、农村、老少边地区三项仅有5%。”[3]其次,大学毕业生自身综合素质不高,适应社会的能力差,难以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一些大学生在学校里只满足所学课程,缺乏广博的知识积累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之语言表达能力不足,在应聘场合紧张、胆怯,不能充分展示自己,从而错过了许多工作机会。另外,大学生在择业时,缺乏对自己的清晰定位,择业缺乏目的性也导致成功率不高。

3.用人单位盲目设置的各种条件带来的就业难。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经验障碍,很多用人单位特别是企业动辄要求求职者二至三年的工作经验,许多应届毕业生往往因缺少实际工作经验而难以落实工作。另外,有些用人单位盲目提高选才标准,追求高学历。相当多的用人单位存在着重学历而轻视实践的倾向。

4.高校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不利于大学生就业。一些学校的办学方法和观念落后,没有市场意识,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大学生所学专业不符合市场需求,出现了供需的结构性矛盾。此外,部分高校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就业工作还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就业工作往往毕业前才进行,就业指导仅仅是一种职业介绍,而在某种程度上还是脱离实际的泛泛而谈。“调查显示,非常需要

职业指导的大学毕业生对本校就业指导机构的了解程度多寡不一,其中非常了解和比较了解的只有1/3的人,有10%的人根本不知道学校有这样的机构。”[4]这说明大学职业指导工作还有很大的发挥空间。

5.社会壁垒,就业市场分割的现实加大了大学生就业的难度。近年来,毕业生自主择业已成主流,然而户籍、档案等一些因素仍然是大学生就业的绊脚石。许多大学生在找工作的都有“非本市户口免谈”的痛苦经历,由于没有用人单位所在地户口,使大学生与许多好的工作机会失之交臂。

中国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是有多种因素造成的,要解决这一社会问题,必须调动多种力量,做出多方努力。

二、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

1.大学生自身作出调整和努力。其一,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新时期的就业观。大学生应从实际出发抛弃“社会精英”的情结,树立大众化的就业观。目前社会上还有许多空闲岗位,小城市、乡村等地急需人才,小企业、私企业等还存在大量的用人要求;大学生还应树立基层意识,事业意识和奋斗意识,到基层锻炼自己,挖掘潜能,还可以将眼光投向西部,到西部地区锻炼成才;逐步树立起“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职业选择策略,从现实出发选择自己的求职道路。其二,提高自身素质,掌握就业主动权。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毕业生个人的素质、能力、专长和团队精神将是主导毕业生择业的重要因素。优胜劣汰是市场竞争体制下的规律,大学生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掌握过硬的本领,才能在就业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谋取自己理想的职位。其三,自主创业,依靠自身实力解决就业问题。大学生在一定的条件下,找准商机,发挥一技之长,走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的道路,在解决自己就业的同时,也为社会提供了新的就业渠道,缓解了就业压力。

2.高校的改革。其一,高校应根据市场需求,合理调整学科结构和专业设置,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调整专业结构,使之与招生,毕业生的就业趋向相结合,加大社会急需专业的招生数量,并对教学质量不高,专业设置不合理的学校和专业,减少招生数量,直至停止招生。其二,加强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高校毕业生就业部门以及相应的管理人员应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将就业指导工作贯穿于大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而不仅仅局限于临近毕业的同学。其三,建立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就业指导队伍。高校就业指导队伍的整体素质对于推动整个大学生就业工作起着关键作用。这就要求对从事大学生就业指导的专职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同时,积极吸收具有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信息学等专长的老师充实到就业指导队伍中来。其四,以就业为导向,加快高校的教育与教学改革。学校内部调整自身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变过去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的培养模式,开设具有专业特点,实践性强的课程,使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同时关注社会发展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3.政府部门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职责。首先,制定政策法规,完善就业市场体系。各级政府要从规范就业市场着手,建立健全法律、法规,逐步把毕业生的工作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还应继续完善毕业生就业政策,消除就业歧视,深化人事、户籍等相关就业制度的配套改革,打破由于户籍制度造成的市场分割问题,规范就业市场。其次,加强宏观调控,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国家应采取必要的宏观调供措施,加以必要的行政、经济手段来实现人才的合理配置。鼓励大学生投身西部,在西部地区安家落户。还应看到中国基层人才匮乏,存有大量的用人需求,国家也应制定相关的政策,鼓励大学生投身基层实现就业,锻炼成才。另外,政府还应建立高校毕业生失业保障和培训机制。毕业生是中国宝贵的人力资源,毕业生失业是一种巨大的人才浪费。从政府的角度来看,应制定相关的法律规范,将未就业的大学生和失业的大学生纳入到社会失业人员的范畴,并给予相应的救济。这样既可以维护社会的稳定,又体现了国家“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政策。同时,针对毕业生未能及时就业的实际,有针对性的组织各种培训班,加强就业指导,提高失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相信通过大学生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一定能够妥善解决,高校毕业生一定实现充分就业。高校毕业生作为中国巨大人口和庞大劳动力队伍中一支活跃的生产力,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一定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三篇:公务员考试+社会热点+禽流感

社会热点之禽流感

一、禽流恐慌

一、依托北京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部,启动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指挥部,下设监测组、医疗组、流调组、物资保障组、宣传组、畜牧兽医组、社会防控督导组。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市卫生局。

二、严格取缔各类有形无形的活禽市场,停止活禽交易,停止信鸽放飞,由农业和园林等部门加大对禽类(野禽)进行监测。

三、卫生部门加强对医疗机构和高危人群开展流感样病例的监测,由社区对四类高危人群(禽类饲养、屠宰、储藏、运输人员;禽类交易经营人员;公园禽鸟养殖人员;动植物保护和候鸟监测人员)实施健康监测,启动55家传染病网络实验室,对流感样病例实施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筛查。

四、卫生局召开全市卫生系统视频会议,发布疫情,落实“四早”(早发现、早隔离、早报告、早治疗)方针,督促医疗机构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启动应急小分队和流调小分队并实行24小时备勤。

五、由药监部门严格监控市场,做好药品储备,以200万人份为单位储备达菲。

六、由商务部门牵头成立物资储备组,做好社会面防控防护物资的储备。

七、由教育部门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晨午检制度,落实学生传染病预警监测系统。

八、由市中医局组织中医专家介入临床治疗,积累经验,完善治疗方案,必要时启动中医药预防性服药。

九、建立舆情监测机制,建立人感染H7N9禽流感舆情专报。市卫生局会同市农业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发布信息。

十、按照“四方责任”要求,由市政府组织开展督导检查,落实各项防控措施。

禽流感阴影下的家禽业

养殖户:现在的处境很艰难

疫区、非疫区养殖户同遭厄运,大户、小户都举步维艰

4月28日下午4点,浙江杭州市中心万寿亭农贸市场。原本人声鼎沸的活禽摊点此刻空无一人。据卖禽蛋的摊主介绍,政府没下令关停前,就有经营户陆续歇业了,“实在做不下去!”禽蛋摊位虽然没有关停,但生意惨淡。卖了20多年鸡蛋的彭大姐说,原先她一天能卖70箱鸡蛋,现在20箱都卖不掉,连摊位费都付不起了。

消费者的态度向来是市场的风向标,也最直接地反映着疫情的影响力。记者在农贸市场随机采访了几位市民,他们大都表示,一个接一个的人感染病例让他们现在是“闻禽色变”,即便禽流感过后也不会立即购买禽肉。

销售渠道不畅,让处于上游的养殖户们很受伤。最先倒下的,是那些抗风险能力弱的个体养殖户们。“记者同志,有没有给我们反映反映啊。”4月29日,记者再次接到了陈维春的电话。

陈维春是一名养鸭户,浙江宁波象山县人。2001年,他和妻子来到南京市江宁区万安社区大陆渡村养鸭,这一养就是12年。4月28日,见到记者来访,陈维春夫妇像看到了阴霾中的一点光,阴郁的脸开了笑颜,拉着记者的手,好像有说不尽的话。

“现在的处境确实很艰难。”陈维春的妻子干爱芳说,鸭子不能卖,都养成了老鸭。一脱毛,就不下蛋了,但饲料不能少。“现在只能靠卖鸭蛋了,可鸭蛋的价格也在下跌。”她说,光4月份就亏了12万元。“你说我们现在该怎么办?”拿着一枝鸭羽,干爱芳边说边流泪。

小户举步维艰,大户的日子也不好过。

“肉鸡处理销售2.53万只,正常批发价格是12.8元/斤,而现在降价处理的销售价格仅3.3元/斤;蛋产品处理销售3.42万斤,正常销售价格13.8元/斤,处理价仅3.3 元/斤„„预计亏损会达到1000万元以上。”4月27日,面对记者的采访,浙江省宁波市振宁牧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希杭心情沉重地算起了亏损账。这家浙江省最大的优质鸡养殖企业原先每年出栏500万只土鸡,主要供应沪杭宁市场。但4月初后,三地的活禽交易逐渐被叫停。从4月6日到25日,企业17天亏了311.67万元,平均每天亏损18万多元。

尚未发现疫情的广东,养殖户同样难逃厄运。

在云浮市腰古镇一座偏僻的山头上,散布着数个养鸡场,养鸡场的主人赵伙全说,受H7N9疫情影响,他已亏损几十万元。“我饲养的主要是‘三黄鸡’,每只鸡的成本约25元,现在每卖一只鸡要亏10元,若不卖就要亏25元,养殖时间越长,成本就越高,真叫人进退两难。”

广东省农业厅副厅长郑惠典说,H7N9禽流感对广东家禽业影响之大,已超过了2003年非典和2004年禽流感时期。据估算,广东省家禽养殖场户日亏损额已超1亿元。

政府:稳定家禽业,提振信心

扶持政策接连出台,行业积极自救,但形势依然严峻

面对家禽业的困难形势,浙江及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积极引导行业生产自救。4月16日,浙江出台《关于积极应对H7N9禽流感扶持家禽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通知》。对持有有效《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的种禽场给予生产维持性补贴,补贴标准为每只15元;对家禽养殖场给予一次性财政补贴。随后,杭州、温州等大部分地市结合实际,陆续出台了配套的补贴政策。浙江省畜牧兽医局副局长戴旭明表示,补贴政策正在积极落实中,预计“五一”小长假后10多天内将陆续落实到位。

除了补贴外,政府还鼓励龙头企业加大活禽收储。南京市农委召开了由行业协会和10家农业龙头企业参加的座谈会,引导企业加大收储。4月17日,南京市有6家加工企业与六合区20家规模养禽场进行了对接,达成了日收购肉鸭3万只以上的协议;溧水区温氏公司以10—12元/公斤的收购价收购了农户肉鸡58万只,保证了农户的合理利润。

面对市场的急剧下滑和消费者缺乏信心,一些地方政府官员也纷纷“出招”,当起了家禽推销员。

广东清远市市长就曾率养鸡企业摆宴大吃鸡,成为广东首个力撑养殖户而带头吃鸡的地级市市长。此后,市场有了一些起色,但仍难以扭转局面。

在政府积极引导下,家禽养殖企业也开始自救,各养殖场、合作社向“冰鲜销售”方向发展。这些对稳定家禽业、提振市场信心、促进行业长期稳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

但是,随着疫情的蔓延,家禽养殖业的情况依然不容乐观。戴旭明告诉记者,尽管浙江上下都在使尽解数对抗疫情,补贴力度也比以往都大,但疫情一日不灭,企业只会更加艰难。他给记者算了笔账:现在一只鸡鸭平均每天的饲料成本要5毛左右,一两块钱的补贴只能养活几天;政策重点保护的种禽企业,每只15元的补贴最多能帮助企业支撑一个月;原本浙江的种鸡孵化能力有3900万只,但如今只有800万只还在孵化。“如果疫情还要持续一两个月,可能今后会有较长一段时间吃不到活禽了。”浙江省畜牧兽医局畜牧处副调研员金良向记者透露,在鼓励企业加工压栏家禽的过程中,浙江暴露出了屠宰能力不足的问题。受市民习惯购买活禽的消费习惯影响,省内家禽屠宰点较少,加之禽流感后有不少屠宰流水线上的工人辞职,许多企业即便想把压栏的鸡鸭加工成冰鲜的,也需要先运到外地屠宰场,再用冷冻车运回本地,租冰库储藏,一来一回,成本翻番,宁可直接把鸡鸭无害化处理。

戴旭明表示,从现阶段看,龙头企业的“担当”虽然让不少农民养殖户的损失降到了最低,但“只进不出”让他们面临着极大的资金压力,这将对家禽行业今后恢复生产有巨大影响。现在,一些中小规模的地方龙头企业已经出现资金链断裂的情况。

预警:禽类价格可能“坐弹簧”

采取更有效措施,保持生产能力。禽流感倒逼家禽业转型升级

禽流感阴影下的家禽业后续会呈现怎样走势?调查中记者发现,此次禽流感疫情发生后,“价贱伤农”已经影响到中小养殖户补栏积极性。

目前,广东多地的鸡苗市场处于关闭半关闭状态,很多鸡苗因为滞销而被“处理掉”,这就直接影响到来年的养鸡业发展。

即便是受龙头企业“保护”的养殖户,虽然与家禽养殖企业有合作关系,境况稍好,但心里也越来越没底。浙江建德养殖户朱和乐告诉记者,往年他的养殖场一年可出栏三批共11000多只鸡,一年收入8万元不成问题。但现在他的养殖场基本“清苗”了,跟下岗一样。

浙江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闻海燕表示,养殖户补栏积极性下降将对整个家禽产业链发展产生较大影响,未来可能出现供给短缺、禽类价格“坐弹簧”的现象,还有饲料需求下降、羽毛价格上升等后续影响。

闻海燕认为,当前应采取有效措施,增加禽肉替代产品的有效供给,确保肉类供应以稳定消费市场。广东省家禽业协会建议,政府应给予种禽企业和龙头企业补贴或贷款补息,保持生产能力。对于暂时滞销的商品,政府也可帮助企业进行冷冻,必要时由政府进行收储,以稳定市场,为企业缓解部分压力。从长期看如何防止此类事件重演?闻海燕认为,必须建立健全畜牧生产防疫体系,建立起运行有效的疫情监测预警系统,对动物疫情做到早预警、早发现、早处理。此外,一些专家也提出,要建立畜牧业发展风险基金,进一步完善畜牧业保障机制、补贴制度;加大保险力度,特别是禽类的保险力度,增强畜牧业的抗风险能力;加大对畜禽产品深加工扶持力度,在改变畜禽产品传统的流通、消费方式等方面多下功夫,这些才是治本之道。

疫情来袭,也并非全是坏事。“这次禽流感对养殖业影响巨大,不过也是产业整合的机会。”在苏州吴江区桃源镇商会养殖分会秘书长朱永高看来,虽受打击,但家禽的消费市场迟早还要恢复,而在规模化养殖中,只有资金实力强的企业才能在市场的风浪中挺得住。

桃源镇众诚鸭业总经理孙建民也在思考禽流感带来的机会,他说:“一次次的疫病,也在倒逼养禽业转型升级,要求从业者有更清晰的产业链意识。”10年前的非典,导致企业全面亏损,然而也就是从那时起,孙建民的公司就在拉长产业链,目前这家公司已具备了从养殖、宰杀到加工、销售等在内的完整的产业链。“这些年来禽流感一直在袭扰养禽业,而禽类熟制品却从来没有检出过病毒,这就是加工企业的机会所在。”

第四篇:公务员考试+社会热点+政府建设

政府建设

一、行政审批改革

【听政】浙江省长李强:改革是赢得未来发展最大红利。浙江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就是要根据企业和百姓急什么、盼什么、缺什么,我们就尽力去改什么,敢于对政府自身权力“动刀子”,该放的要舍得放,该减的要大力减,该废的要坚决废,确保行政权力规范行使,努力营造最优发展环境。

浙江省打造“办事最快”政府,有利于提高政府部门办事效率最高、打造最优投资环境。但还存在审批事项清理不彻底;行政审批设定管理不严以及一些部门权力过于集中的问题。而要把浙江省打造“办事最快”政府,我觉得要从一下几个方面去做:

一是理顺政府与市场、社会的关系。凡是市场能有效调节的就交给市场;凡是社会能有效治理的就交给社会;凡是政府的服务监管职能要确保到位,做到“到位”不“越位”,“无事不插手,有事不放手”。

二是把握好改革探索与依法行政的关系。依法行政是政府活动的基本准则,也是社会公平公正的重要保障。改革既要遵循依法办事的前提,又要有灵活度。要在可改能改的审批事项和审批程序上进行改革,做到于法周全,于事简便。对一些改革中的难点问题,鼓励各地先行先试,在法律框架内的要大胆探索推进,遇到问题要加强跟踪决策,及时调整,不断完善。

三是处理好“减法”与“加法”的关系。做“减法”,是要把审批服务中不合理的部分改革掉,使审批管理体制更合理、更规范、更高效。做“加法”,就是要在提高服务水平方面做好“加法”,增加服务内容,丰富服务方式,改善服务态度。

政府建设

二、加强廉政建设

【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温家宝在对2013年政府工作的建议中指出,坚持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提倡艰苦奋斗,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持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坚持反对腐败,加强廉政建设,从制度上改变权力过分集中而又得不到制约的状况,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中公解读】

有尊严的生活,更加充分的民主,是人民的不懈追求。当前,一些地方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漠视群众权益的现象依然存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一系列掷地有声的表述,表达的正是人民群众对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的期盼。

正视百姓呼声的热点,直面改革中的难点。“让人民监督权力”“坚持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从制度上改变权力过分集中而又得不到制约的状况”等等,是切实践行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切实要求,更是民众热切呼声,必将赢得人民群众最广泛的支持和拥护。

报告中提到了加强舆论监督,这两年一直比较受关注的网络反腐其实也是舆论监督的一部分。尽管网络反腐现今成为了一种重要的反腐工具,但不能仅仅靠它。网络反腐具有随意性、任意性以及不规范的成分,是随机性的反腐,要更有效地反腐,还是需要建立长效反腐制度。反腐除了要加强部门权力之间的相互制约、加强人大监督等,还要充分发挥媒体的作用,同时要发挥民间的力量,鼓励举报。

【综合分析】

党风廉政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期党的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斗争关系党的存亡。党越是长期执政,党风建设的任务越是艰巨,越要坚定不移地抓党风建设,越要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

必须清醒地看到,目前,我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仍然面临一些突出问题,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任务依然艰巨。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少数党员干部作风不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比较突出,奢侈浪费、消极腐败现象仍然比较严重。

其一,廉政法律体系不健全、不完善。要从制度上遏制腐败,首先要从法律制度上入手,建立统一的廉政法律体系。我国目前的廉政法律制度不健全、不完善,廉政法律体系尚未建立起来。党内腐败现象严重主要是制度上的弊病,如:机构庞大,人员臃肿,缺乏有效监督,公务员素质偏低,官僚主义严重等。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讲,“我们过去发生的各种错误,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严重”。

其二,法律观念淡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依然存在。经过多年的普法教育,广大人民群众和各级干部的法治意识都有较大的提高,但从总体上讲依然严重滞后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客观要求。在一些地方和单位,许多干部不熟悉与职务相关的法律法规,仍然习惯于按长官意志办事,法律至上的观念、以及守法、用法、护法的意识淡薄,以至违法行为的事例司空见惯。在普通民众中,信访不信法,合法权益受损时,不能有效地利用法律捍卫自己的权益。

其三,现有的监督机制不完善,监督体系不健全。目前,我国监督主体的过多过滥容易出现职权不清、职责不明、互相推诿的情况,从而导致监督不力、效率不高的结果。同时,监督权受制于执行权,专门的法律监督机构缺乏应有的地位和独立性,造成不少环节的“弱监”和“虚监”;自上而下的监督代替了平行制约的监督和自下而上的监督,造成了不少监督环节的空当和误区;重视违法违纪监督,忽视决策监督,难以避免决策的重大失误。总的来说,我国的监督机制是廉政法制建设中最薄弱的环节之一。

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将会直接影响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影响党风廉政建设的进展;影响党和人 2

政府建设

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影响党和国家的威信;影响依法治国进程的顺利进行。因此,进一步加强廉政法制建设势在必行。

政府建设

三、“三公”经费

回顾近年的两会调查,2010年和2011年两会调查中,“三公”经费作为反腐倡廉的选项内容,受到网友高度关注。

2011年,共有94个中央部门公开了2010年出国(境)费、车辆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即“三公”经费)决算支出和2011年“三公”经费预算支出。截止2011年11月1日,仅有京沪陕三个省级政府公开其2010年“三公”经费决算数。

网友投票:

普遍同意将“公款大吃大喝”入罪 超八成不满中央部门“三公”公开情况

从2月7日调查发布到2月28日,20多天内共有15016人参与了“三公”经费的分项调查。针对“中央部门‘三公’经费公开情况”,超过50%的网友很不满意,33%的网友不太满意,认为经费使用情况无细节,6%的网友基本满意,认为虽未按时但最终公布了经费,只有4.8%的网友选择相当满意,觉得为地方公布“三公”带了头。

关于“地方政府公开‘三公’经费‘难产’的主要原因”,36%的网友认为是较高的“三公”经费公开后可能招致舆论压力,35%的网友认为公开制度尚未建立,缺少制度强制,23%的网友认为没有具体的公开标准,3%的网友认为开展这项工作确实需要一定时间。

对于“‘三公’经费公开首先应从哪个方面进行改进”,分别有25%的网友选择了尽快建立和落实问责制度、建立审计核查制度、应建立强制公开“三公”经费制度,分别有11%的网友选择了不能仅是数据应配以说明、“三公”统计口径应统一。

针对“是否同意将‘公款大吃大喝’入罪”,高达87%的网友表示同意,9%的网友认为不好说,还是要看具体规定如何,选择不同意的网友只有3%,还有0.2%的网友认为无所谓。

关于“是否同意一些地方人大代表提出的‘在公款消费中明确禁止喝茅台’提案”,超过50%的网友同意,42%的网友不同意,认为治标不治本,2%的网友认为说不好,1%的网友认为无所谓。

在调查中,有网友认为合理的“三公”经费支出可以理解,但坚决反对铺张浪费,有网友建议自上而下取消公款招待,还有网友建议强化“三公”经费预算、使用、监督、审计和公示制度。

专家看法:

公款单位都该公开“三公”经费 需建立严格问责机制

“只要花的是国家的公款,就都应该公开支出,接受百姓监督。”北京大学廉政建设研究中心副主任吴丕表示,除了国家规定的不公开的一些涉密部门,从原则上来讲,只要是花公款的单位,无论是中央或地方,都应公开。吴丕认为,最重要的是把“三公”经费公布得更加详细、彻底,政府部门最好能做到财政透明,给百姓一个明白交待。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刘熙瑞认为去年公布中央部门“三公”经费,最大的问题是内容笼统、不够细化。刘熙瑞建议,中央各部门应该效仿基层做法,如四川白庙乡公布每笔宴客情况,将接待费每一笔的去向都如实告知,甚至细化到每一顿饭的菜单,“如果菜单上出现了鲍鱼、鱼翅、燕窝,是否在浪费纳税人的钱一目了然”。

全国人大代表叶青认为,公务宴请要明确三点:一要审视接待的必要性,能不请就不请,严格避免无目的的大吃大喝;二要宴客最好采取自助餐或分餐制,最大限度体现节约原则;三要控制饮酒,取消利用公款喝酒。

在去年媒体列出的公布榜单上,还有不少中央部门对公布无动于衷。吴丕表示,要建立问责制,对未及时公布和数据弄虚作假的单位相关责任人要坚决问责,树立公信力和威慑力。“要将公布‘三公’纳入真正的监督体系,不要为追求政绩而公布,要真正实现人民监督目的。这才是‘三公’经费公开的最终目的。”

北京大学教授王磊认为,我国经济总量已位居世界第二,有钱了更不能乱花,对政府用钱现已到非监督不可的时候。全国人大应切实履行监督职能,除了确实涉及国家机密的,其余预算、决算应全部透明化,并把公布形式常态化、规范化。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院教授高鹏怀认为,应当由监察部门和审计部门对“三公”经费进行监督,此外还应当加强廉政教育。

政府建设

政策背景:

中央高度关切 政府部门财政经费公开逐步制度化

2010年2月27日,温家宝总理来到中国政府网和新华网,与广大网友在线交流。在回答网友提问“公款吃喝、公车私用等现象为什么管不住?治理‘三公’消费真的那么难吗?”时,温总理表示,“应该管得住,必须管得住。其实,我们能够做到,最根本的是两条,第一条就是公开透明,就要让任何一项行政性支出都进入预算,而且公开让群众知道,接受群众监督;第二条就是民主监督。我曾经引过在建国前毛泽东主席和黄炎培先生说过的一段话解决‘其兴也勃,其亡也乎’的周期律问题,最重要的是民主,只有民主才不会出现人亡政息,公款吃喝、公车私用,公费出国,其实也关系到整个反腐败。”

2011年5月4日,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推进财政预算公开工作。会议指出,财政预算公开是政府信息公开的重要内容和公共财政的本质要求,对于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具有重要意义。

会议强调,要公开出国(境)费、车辆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三公”经费和行政经费支出情况。中央财政2010行政经费支出决算总额和“三公”经费决算总额,经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后公开。中央各部门要公开本部门2010“三公”经费决算数和2011年“三公”经费预算情况。地方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要比照中央财政做法,公开经同级人大或其常委会审查批准的政府财政总预算和总决算,并做好部门预算、“三公”经费等公开工作。

2011年11月21日,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公布《机关事务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公务接待费、公务用车购置和运行费、因公出国(境)费纳入预算管理,严格控制公务接待费、公务用车购置和运行费、因公出国(境)费在机关运行经费预算总额中的规模和比例。政府各部门应当根据工作需要和机关运行经费预算,制定公务接待费、公务用车购置和运行费、因公出国(境)费支出计划,不得挪用其他预算资金,不得摊派、转嫁相关费用。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机关运行经费支出公开制度,定期公布公务接待费、公务用车购置和运行费、因公出国(境)费等经费的预算、决算、绩效考评情况。

政府建设

四、政府网站的“万能回复

热点概述

2013年1月6日13时,记者打开由河南省沈丘县主办的“中国·沈丘”网的《来信选登》栏目看到,两年间无论来信内容是什么,回复全部是“您好,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的”,回复时间全是2012年9月18日。对此,沈丘县委宣传部相关工作人员称,出现此种情况是因网站改版。

实际上,“万能回复”不仅发生在沈丘一地。比如,媒体曾报道,宁波市民向区长信箱反映居民出行难问题,过了6天等来的回复就两个字“已阅”,被戏称“最牛区长信箱回复”;有人在应城市政府网站上投诉城市创建办,得到的回复竟然是“我办没时间跟你闲扯,你有意见到创建办来面谈”,引起网友们一片惊呼。

评论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我们已经进入了网络时代,网络占据了我们的生活并且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用网络来进行沟通。政府成立网站的目的是为了听取广大人民群众的心声,实现官民互动,从而为群众排忧解难。群众期待政府网站可以实打实的为其解决问题,题目中出现的这些“万能回复”,颇有些形式主义、浪费资源的倾向,应该立即制止这种行为,让政府网站起到其切实的作用。

政府网站建设是否完善,从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政府执政为民与透明行政的理念是否深入。如果政府网站一直是这样的“万能回复”来回答群众所提出的问题,那么必定会对政府造成负面影响,导致其公信力下降。而且群众满怀期待的运用新的方式来实现官民互动,结果没有做到真真切切的解决群众的难题,对人民群众的利益造成影响的同时更是伤了群众的心。

政府网站出现“万能回复”的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第一,政府部门及其政府网站的工作人员对政府网站的职责和作用认识不够深入,“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还没有完全树立起来,为人民群众服务的觉悟不高,没有真正做到心系群众、把群众利益作为第一;

第二,政府网站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还不够完善,机构设置的重叠导致了在职能分配上有所交叉,工作人员的权责不明确,这样出现了管理空白,工作效率底下;

第三,政府对信息技术应用还不够重视,对高新科技的使用没有与时俱进,导致在建设电子化、信息化工程中还存在一些技术问题,严重影响到网站的服务水准;

另外,群众所问的问题的类型不同,需要专门部门的工作人员解答,而网站的管理者可能在专业技能上有所欠缺,还拥有就是现在电子政务方面的人才缺乏,没有将网站管理到作用最大化。

习总书记说过“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根治“万能回复”这一问题,需要多方的共同努力,采取多种措施,多管齐下:

第一,强化政府网站工作人员的职责,引导其提升对“以人为本”核心思想的认识和树立,思想上重视,提高为人民群众服务的觉悟,使其真正做到心系群众;

第二,完善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明确工作人员的权责,避免重叠所导致的职能分配交叉;

第三,建立监督和考核机制,对内容长期不更新、服务水平不高的政府网站给予曝光和惩罚处理;

第四,对群众所咨询的问题进行分类整理,做到专业部门解答专业的问题,培养电子政务方面的人才,以此提高工作效率并且真正的为群众解决难题,妥善解决好群众反映的问题;

第五,新闻媒体、社会大众也应当积极加入到政府网站的建设和管理的督查与监管,保持对政府动态的关注度。同时政府也应秉持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理念,将市民与媒体放在政府信息公开化建设中的监督主体地位,建立投诉信箱和其他监督机制,从而保障群众的监督权。

最后,相信政府网站的工作人员都本着“群众满不满意、高不高兴、答不答应、赞成不赞成”的原则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谋福利,“万能回复”将会越来越少。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政府网站建设势必会越加完善,并且不断拓展政府信息公开的程度,从而真正赢得群众的尊重与信任,提高政府的公信力。

政府建设

五、大额预付卡实名制

热点概述

2012年9月份央行和商务部出台规定,从11月1日起,发卡企业发行的不记名预付卡资金限额不得超过1000元,记名卡限额不得超过5000元。事实上,国家部委明文规定购买预付卡实名制已经不是第一次。去年,国家七部委就颁布的《关于规范商业预付卡管理的意见》中指出,商业预付卡市场存在监管不严、违反财务纪律、缺乏风险防范机制、公款消费和收卡受贿等突出问题,严重扰乱了税收和财务管理秩序,助长了腐败行为。其中,对预付卡的实名制也作出明确规定。但市场执行效果并不明显。随后在今年9月份,中国人民银行和商务部分别发布了《支付机构预付卡业务管理办法》和《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管理办法(试行)》,对预付卡实名制的实行办法更加细化,监管也有了从严的趋势。

预付卡实名制监管趋势从严。第一,不记名预付卡不得赎回《办法》规定,记名预付卡应当可挂失,可赎回,不得设置有效期。不记名预付卡不挂失,不赎回,有效期不得低于3年;第二,禁止用信用卡购买预付卡和为预付卡充值,以防范多用途预付卡套现和信用卡套现风险互相传递;第三,网上使用有限制,办法规定多用途预付卡不得用于网络支付渠道,但三种情形例外,一是缴纳公共事业费;二是在发卡机构拓展的实体特约商户的网络商店中使用;三是同时获准办理“互联网支付”业务的发卡机构,其发行的预付卡可向持卡人在本机构开立的实名的网络支付账户充值,但同一客户的所有网络支付账户的年累计充值金额合计不超过5000元。

评论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应用和创新,预付卡支付服务在现在经济社会生活中迅速发展并且得到了广泛应用,其最大的特点是“先付款、后消费”。和直接现金交易相比,使用预付卡可以减少携带现金的不便、消费支付快捷,商家还可以利用预付卡来促进消费。

然而预付卡的出现也带来了一些问题,一方面,这种预付卡是不记名购买,如果出现丢失则不能进行补办,这就对消费者的利益造成影响。另一方面,不记名消费信息不能进行追踪,这种让预付卡成为了行贿的一种途径。还有,一些人利用预付卡进行洗钱套现等违法违纪活动,这些行为都违背了预付卡出现的初衷。

针对预付卡出现的种种问题,相关机构给予了高度的重视,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和商务部分别发布了《支付机构预付卡业务管理办法》和《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管理办法(试行)》中,对预付卡实名制的实行办法更加细化,那就是超过1000元以上的预付卡要实名购买,预付卡实名制可以说是应需出台。

预付卡实名制彰显了政府相关机构打击和制止各种违法违纪行为的决心、体现出政府部门抑制腐败、防贿促廉、应对违规违纪行为的执行力度,这在一定程度上给老百姓带来了信心。首先,大额的预付卡进行实名制可以保障消费者的权益,一旦丢失预付卡,可以进行挂失补救,避免了以往不能挂失给消费者带来的经济损失;其次,实名制可以对预付卡从购买到使用以及流通的整个过程进行跟踪,这对于监督行贿和约束购物卡违规使用具有较好的作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遏制大额购物卡违纪的现象。

购物卡实名制这项措施在现实生活中实施起来会遇到一些困难,第一,现实中能否将大额预付卡实名制贯彻到位,为了利润不受影响,可能出现有些商家为了避免实名制限制带来的影响,采取一些方法或者不严格执行实名制;第二,虽然购卡方实名制,但是用卡方在使用卡的时候没有相关监管,这样实名制的实施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为了更好地发挥预付卡在便利公众、扩大消费方面的积极作用,让预付卡实名制的实施的效果进一步的提升,遏制受贿的功效“有名又有实”,要采取一些方法,强化实名制的效果。第一,加强监管必不可少,有关部门应加大监督检查力度,让商家树立实名制发卡意识,要求各商家严格执行该规定,在发卡时注意审核,有一定的门槛,并且进行定期的检查;第二,要继续完善预付卡业务管理制度,不但要实名购买,而且要实名消费,将实名制应延伸至用卡者,真正做到全程透明化,从而维护预付卡支付服务市场的秩序;第三,制定发放购物卡的资格,为了使预付卡市场更加规范化,要把企业按规模划分,并且拟定企业可发放预付卡的金额。

新规定实施有一段的过渡期,要取得最终的效果,仍需要一段时间,并且在这段时间中商家、相关机构 7

政府建设

和社会大众共同努力,预付卡实名制最终会取得真正的成效。

政府建设

六、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热点概述

2012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和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克强、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等来到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期间,总书记谈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强调了“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要求。

在参观过程中,总书记说:“《复兴之路》这个展览回顾了中华民族的昨天,展示了中华民族的今天,宣示了中华民族的明天,给人以深刻教育和启示。”

总书记表示,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所遭受的灾难之重,所付出的牺牲之大,在世界史上都是罕见的。但经过全体中国人民的不懈努力,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终于找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习总书记强调,展望未来,中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为把蓝图变为现实,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努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体现了中华民族和全体中国人民最根本的利益。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一项艰巨而光荣的任务,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一定要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把我们的党建设好,团结全体中华儿女把我们国家建设好,把我们民族发展好,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

评论

人生在世要做一个实干的人,不能只会夸夸其谈。总书记说的“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就是要求我们每个人都能把毕生的力量贡献于保障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事业。

“空谈”不可取。中华历史上下五千年,因“空谈”而导致的恶果不可谓不多,以史为鉴,应该引起我们的思考。战国赵将赵括自小熟读兵法,他的父亲身经百战的名将赵奢在战争推演中也不能胜过他,实际上,长平之战的失败不仅让几十万的赵国士兵惨遭坑杀,也让“纸上谈兵”的赵括贻笑万年。更有魏晋时代的文人推崇“清谈”的作风,整个社会陷入浮于表面的境地,而不懂得务实,一味地“清谈”最终导致了两晋的灭亡。

所以说,“空谈”不止误了自己,还误了别人。不仅误了国家,也误了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

当下,我国的改革开放已经到了非常关键的时期,虽然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民的生活得到很大的改善,但还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这种情况下,有些官员却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放松了对自我的要求,大搞面子工程和政绩工程,为自己的前途大费周章;也有很多官员利用手中的职权谋取私利,贪污腐败,捞取不义之财;更有甚者,凭借人民赋予的权力而凌驾于人民之上,不想着为人民解决不公平的问题,反而给人民制造不公平。从“食品安全”到“拆迁纠纷”,从“表哥”到“我爸是李刚”,这都是当下社会中“空谈”的表现。这是很危险的,也是很可憎的。这不仅伤害了人民群众对党对政府的感情,也加剧了社会矛盾,是与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背道而驰的。

但是,拒绝“空谈”并非“不谈”,关键要谈到点子上,提出的策略和方法要与时俱进,要有创新性,最重要的是要能落实到实际行动中,要能切实的为人民群众谋利益,改善人民的生活,推动社会的进步,保障国家的发展。

总书记在参观时谈到了“中国梦”,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胡锦涛主席在十八大中提出了“美丽中国”的概念,我认为建设生态文明保障中国美丽是一方面,更多的是对社会上的每一个人提出的“美丽”要求,要求我们必须从自身出发,做出改变;

首先,强化思想认识,转变行事作风。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给中国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坚持道路自信是强化思想的基石,在此基础上,每个人应该将“务实”的作风贯彻到工作中,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对国家、对民族的贡献点在哪里,从小事着手,从实际出发,完成好自己的工作。只有每个人实干起来,才会形成务实的社会氛围,才能造就强大的“实干”合力,才能实现长久不衰的发展。

其次,健全监督机制与法律制度建设。监督与处罚双管齐下,两手并抓。对目前出现的“空谈”问题进行有效的监督,做到出现一起查处一起严惩一起,保障法律威严的同时,维护人民群众的共同利益。

纵观中国百年发展,中华民族靠的正是实干的精神和行动才取得了今天的成就,但这些还不够;每一个 9

政府建设

时代都有这个时代需要解决的问题,实干正是解决问题的精神支柱,社会中的每个人都应该拒绝“空谈”,崇尚实干,把工作落实到保障民生中、社会建设中、国家发展中、复兴民族的伟大事业中。

政府建设

七、织好一张“举报监督”的大“网”

据新华社报道,新华网、人民网、光明网等中央重点新闻网站和新浪网、搜狐网、网易网等主流商业网站19日同步推出了网络举报监督专区,鼓励广大网民依法如实举报违纪违法行为。“专区”分别链接到中纪委监察部、中组部、最高检、最高法和国土部五个对应的举报受理网点,为网民举报提供“一站式”服务。

网络是信息的海洋。我国已经有5亿多网民,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是“围观者”。网络强大的聚集效应,无疑将对贪污腐化和违法违纪行为形成巨大的震慑力。善用网络举报,也将使更多的不法行为更早被发现、更快被处理。可以说,通过设立“网络举报监督专区”,不仅拓宽了民意沟通和群众监督的渠道,更彰显了党和国家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反腐倡廉的坚定决心。

近年来,网络举报已经成为部分网民反映贪污腐败行为、举报违法犯罪行为的常用手段。从“天价香烟”扳倒的房产局长周久耕,到“微笑局长”杨达才的落马,“网络曝光、纪委介入、查实处理”已经成为腐败案件查处的一条重要路径。十八大以来,多位级别不低的官员相继落马,网络举报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网络举报”的优势显而易见,但也应当看到,由于网络信息发布主体多元,海量信息真假难辨,有的网络举报出现娱乐化倾向,有的甚至演变成无端的人身攻击,也使网络举报信息鱼龙混杂,给调查和处理工作带来困扰。

“鼠标一点,轻松举报”,“网络举报监督专区”的设立提供了一个便捷的平台。这对于降低举报人举报成本,提升举报效率,无疑大有裨益。尤为重要的是,“网络举报”让举报意见直通高层,打通了传统举报形式容易遇到的“肠梗阻”,也有利于保护举报人的合法权益。应当看到,举报人和相关部门的合作是相辅相成的,举报人也当珍视和善用这一举报途径,做到言之有据、言之有理。

发挥网络举报的威力,需要针对网络的特性,扬长避短。渠道拓宽之后,关键在于有关部门要对举报信息进行及时认真的处理。一方面,有关方面应当切实加强对网络举报信息的重视程度和处理速度,使“举报专区”真正发挥作用;另一方面,还要切实做好举报人信息保密和权益保护工作,免除举报人的后顾之忧。从而织就一张举报监督的大“网”,更好地捍卫社会公平正义。

政府建设

八、网络不雅视频

【热点模拟】

继雷政富之后,又一个官员因不雅视频落马。据称,因不雅视频和艳照被网络曝光的河南商丘原信访局官员张民强,涉嫌职务犯罪,已被移送商丘市检察机关并被刑事拘留。尽管张已退休,但反腐败没有退休期。对此,你怎么看? 【参考答案】

客观而言,我们关于反腐的法规其实并不少,甚至不乏一些非常严厉的规定,但腐败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扭转。这些法规主要都是在体制内对权力进行监督,而实践说明,仅仅依靠体制内监督,其实反腐效果比较有限。

特别在当今社会,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财富的不断增长,执政党掌握的各种执政资源也不断丰富,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弄虚作假、特权思想在不少意志薄弱的执政者身上已经滋生,且越来越疯狂、越走越变形,虚报浮夸、铺张浪费、贪图享受、以权谋私、骄奢淫逸……焦裕禄式者越来越少,雷政富式者越来越多。

当此起彼伏的网络举报,以触目惊心的大起底方式让官员的腐败过程、场面一览无余,社会公众就会对整体官员形成不良印象和负面情绪,最终就会连累党的威信。如果不进一步畅通传统反腐渠道,对那些真凭实据的举报推脱不决或泥牛入海,只会把举报力量全部赶到网络等新兴渠道上去。在这个意义上,网络反腐带给传统反腐渠道的是紧迫感,催促传统渠道必须发力、提速。

党纪国法面前没有例外,不管涉及到谁,都要一查到底,决不姑息。要取得民众充分信任,就必须动真格、下重手,让每一条反腐渠道都管用,让每一个腐败分子都没有好下场。如此,反腐败就会越反越释放正能量,越反越得民心。

通常官员对于腐败行为会有一个风险评估,所谓不敢腐,即腐败的风险太大,也就是常说的违法成本过高,一旦有这样的心理预期,官员通常不敢“伸手”,“伸手”的风险过高,怕被“剁手”。“裸官”之所以盛极一时,便是由于他们能够承受预期的贪腐风险。这就要求对贪腐官员的惩戒要具有更大的震慑力。

官员之所以能腐败,凭借的是手中的权力,能给要“办事”的人找到“捷径”。限制官员手中的权力,是反腐的关键。要规范政府部门各项工作流程,特别是在审批以及招投标这类易滋生腐败的领域;规范官员升迁制度,因职位升迁导致的腐败现象不在少数,买官卖官并不少见;限制“一把手”的权力,“一把手”权力过大,极容易形成“一言堂”,在权力催生的自我膨胀下,腐败的概率更大。建立不能腐的防范机制,是从源头反腐,当官员能“伸手”的地方少了,腐败自然会随之减少。

要使腐败不易,就要让曝光和调查容易,就必须对官员“知根知底”,各国的经验表明,官员的财产公开制度,是目前最好的“防火墙”。一旦公开官员的财产,媒体监督的力量更大,直接从技术上降低了官员腐败的可能性,也为官员处理贪腐所得放置了障碍。从目前网络反腐的案例来看,许多腐败官员都是因为奢侈品、名下房产等被曝光而下台,由此可见,推进官员财产公开制度势在必行。

政府建设

九、干部隐匿财产

【热点模拟】

1月16日,原安徽省凤阳县公安局局长陶勇受贿、伪造居民身份证一案,在法院开庭审理。除了收受回扣和受贿,身为局长的陶勇竟然利用职权为自己伪造身份证,以方便“拿回扣”和隐匿财产。对此,谈谈你得看法?

【参考答案】

掩盖在双重身份下的必然是双重面孔,“双户口”的存在,使一些人成为特权公民,让他们在买房、贷款、交税、计生、社会福利等方面享受“双公民”待遇,并为一些官员逃避监管、违法乱纪,甚至出逃境外提供了方便。

涉案官员及其亲属拥有“双户口”“双身份证”现象,已经屡见不鲜。拥有11套经适房的郑州“房妹”,一家人都是双户口。刚刚被披露的陕西神木“房姐”、该县农村商业银行副行长龚爱爱,都拥有双户籍、双身份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第6条,一个公民只能在一个地方登记为常住人口。因此,“双户口”的存在,是违法的,一旦发现,公安机关应当注销其一。实践中的“双户口”现象,有的是微机化管理之前的历史遗留问题,有的是由户籍管理中的疏漏或错讹造成的。对此,在历次全国人口普查中,公安部均部署开展户籍整顿工作,要求按照户口登记项目,逐人逐户逐项核对,一旦发现双重户口等问题,及时更正。

而一些人及其亲属的“双户口”,显然是人为造成的,背后隐藏的是“户籍腐败”。同样,如果关于“房妹”“房姐”“台母”这些爆料都属实的话,那就不仅仅是违纪问题,而是涉嫌违法犯罪了。司法部门不能袖手旁观,应将其视为举报线索,认真调查核实清楚。对于发现和暴露的“双户口”问题,必须进行倒查,看看背后是否隐藏“户籍腐败”。户口管理事关重大,即使是因工作疏忽造成失误,也应追究失职责任;如果是收人钱财、故意造假,则应追究受贿及伪造证件的法律责任。同时,还应举一反三,对可能隐藏未暴露“双户口”,展开进一步筛查。

从某些官员秘密取得双重国籍,到不时冒出的双重户口、双重身份,给反腐败提出了切实而严峻的挑战。即便是现下呼声很高的官员财产公开,倘若有了双重户口的掩饰,那公开的意义多少会打折。因而,堵死官员的双重身份漏洞,既是反腐败的需要,也是支撑户籍改革的最起码条件。有关部门不妨也把摸查具有“双重身份”者的合法收入作为反腐的一个重要内容。

第五篇:2014年河北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六 食品安全

申论热点六:

保障食品安全

“2011年,侦破食品安全类犯罪案件5200余起,抓获涉案人员7000余人,286人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死缓。”这一食品安全整治的“战绩”公布后,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讨论。人们在对“整治风暴”拍手称快的同时,也表达了对食品安全问题多发频发的担忧,对保卫餐桌更加强烈的期待。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这深刻道出了食品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食品安全,关乎每个人的健康和生命。能否保障食品安全,让人吃得健康、吃得安全,对老百姓来说是“天大的事”。

◎食品安全问题为何多发

许多国家的发展历程表明,一个国家的食品安全水平与其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密切相关。当前,我国正处于发展转型时期,也处于从保障食品供应转向保障食品安全的进程中。这个阶段,食品安全问题往往多发易发。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食品产业小、散、乱突出。我国是食品生产消费大国,食品生产经营者有1000多万户。但产业素质总体较低,80%以上是10人以下的作坊式小企业,还有2亿多农产品种植养殖户。如生猪养殖,美国养猪户数为7万,而我国有6700万。生产经营者规模小、数量多、分布散,不仅自身安全管理意识和能力较弱,也给监管带来很大困难。

从业人员素质不高。与其他行业相比,食品行业从业人员素质相对较低。据统计,我国从事农产品生产的3.4亿人中,文盲和小学文化程度者约占40%;食品工业和餐饮行业1600万从业人员中,85%以上是受教育水平相对较低的进城务工人员。从业人员缺乏法律意识和专业技能,加大了违法违规的概率。

违法犯罪成本过低。“法不足畏”,往往使一些人逐利而往、知法犯法。如对不法企业的经济处罚,2011年以前上限为“货值金额十倍以下”或“十万元以下”罚款。2010年查处一起案件时,违法企业总经理叫嚣:“最多判我三年就出来了。”同年另一起“窝案”中,有超过20%的涉案人员属于再犯。

监管存在薄弱环节。与食品安全严峻形势相比,监管执法存在“短板”。如多头管理体制,容易产生“人人都管事、事事无人管”的监管盲区。监管人手不够,执法装备匮乏,“眼观目测”难以发现安全隐患。安全标准、检验检测、风险监测等技术体系还不完善,很难实现事前防范、科学管理。另外,有的执法人员法制观念淡薄,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现象。◎政府监管如何确保到位

食品安全是重大民生问题,也是涉及公共安全的问题。虽然问题食品的出现各有原因,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逃过政府监管“跑出来”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只有加大政府监管力度,才能遏制食品行业中不法分子疯狂逐利的冲动,让群众吃得放心。政府必须承担起这一重要职责,让“监管之手”发挥应有作用。

一段时间以来,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实行的是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比如,企业生产食品由质监部门管,流通销售由工商部门管,餐饮单位由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管;而农产品、保健品等,则由农业部或其他某一个部门单独管理。

分段监管是为了形成合力。但在实践中,一些部门相互推诿和扯皮,出现了边界不清、职能交叉和监管盲区并存的问题。

为改变这种状况,国务院专门设立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加强综合协调,同时将工商、质检省级以下垂直管理改为地方政府分级管理,强化地方政府责任,基本理顺食品安全监管的条块关系。各地在加强监管方面也进行了探索,如河北省设置食品安全稽查大队,甘肃省推进“一专三员一岗”制度等。必须进一步完善职权清晰、制度完善、支撑有力、约束有效的监管体系,使监管部门主动监管、能够监管、不敢不管。

优化监管体制。目前,按照统一协调与分工负责相结合的要求,各省级人民政府都在有关部门分工监管基础上,建立了食品安全的议事协调机构,下一步,地、县级也须尽快建立起来,不断完善食品安全综合协调机制,落实属地管理责任。要逐项划清监管分工和要求,促进各部门、各环节监管措施有效衔接,形成监管合力,堵塞监管漏洞,提高综合监管水平。

完善法律标准。这两年,国家修订发布了一批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新制定国家标准1185项。但法律不够细化,现有标准缺失、过时、交叉等问题不同程度存在。必须加强相关法律立、改、废工作,尽快完成标准清理整合,强化标准公信力,到2015年再出台1000项国家和行业标准,形成严密完善的食品安全法律标准体系。

充实监管力量。力量不足是制约监管的直接原因。目前全国食品安全监管人员有10.7万人,如不计农户和小作坊、小摊贩,平均1人监管100多户生产经营单位,每人日均监管几万斤食品,而且很多机构没有执法车辆和快检设备。必须加强监管队伍和装备建设,推进省、市、县三级监管队伍标准化,配备必需的快检设备、现场调查取证设备和监管业务用车等。强化技术支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食品安全监管之“器”在于技术,而最基础的就是风险监测和检验检测。风险监测被称为食品安全的“气象预报员”,可为监管执法、制定标准提供科学依据。应进一步完善风险监测网络,延伸到社区、基层,加强数据分析管理,健全评估预警制度。同时针对“检不了、检不出、检不准”的问题,大幅提高检验检测能力,推进检测资源整合、结果互认,提高隐患排查能力。

严格问责追责。没有问责,监管形同虚设。各地普遍将食品安全工作纳入领导干部政绩考核指标,有的还实行“一票否决”。2011年,全国近4000名国家工作人员因食品安全问题被追究责任。目前,监察部正在制订相关具体规定。今后将进一步加强行政监察,对不作为、乱作为、失职渎职等行为,进行严厉问责。

◎企业第一责任怎样落实

谁生产谁负责,谁经营谁负责,乃天经地义。企业是食品的生产经营主体,也是食品安全的责任主体。《食品安全法》明确规定,提供安全放心的食品是企业的第一责任。

食品安全,既是消费者的“生命线”,也应成为食品企业的“生命线”。当出现问题食品时,企业不仅会被政府部门依法处理,也会受到市场惩罚。“三聚氰胺”致三鹿破产、“瘦肉精”让双汇元气大伤、黄曲霉毒素使蒙牛股价大跌,都表明保障安全对于企业是何等重要。

因而,每个食品企业都应当好第一责任人。必须树立以质取胜、安全第一的理念,坚持诚信为本,自觉守法经营。同时规范生产经营活动,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如生产经营过程记录制度、出厂强制检验、索证索票制度、从业人员培训和健康管理制度、不合格食品召回和下架退市制度等,规模以上企业还要设置食品安全管理机构。企业负责人和主要从业人员都应接受每年不少于40小时的集中培训。

当然,企业作为市场主体,追求利润最大化、成本最小化的天性,决定了仅靠自律难以制止一些不良企业的违法行为。当前食品安全领域最突出的问题,就是不法分子不讲诚信,故意制售有毒有害食品。因而,落实企业第一责任,既靠自律,更靠他律,使食品企业“不敢犯法、不能犯法、犯不起法”。

严格市场准入。目前国家已制定食品生产、销售、餐饮服务三类许可审查制度,近两年清理整顿了一大批企业。以乳制品为例,2011年全国1176家企业中约4成被淘汰,生鲜乳收购站减少34%。今后应继续严格行政许可,严把市场准入关,防止不具备食品安全保障条件的企业进入。同时适度提高门槛,强化证后监管,稳步提升食品企业素质,从源头上减少食品安全隐患。建立追溯制度。为食品配备“身份证”,记录“前世今生”,是实现全程监管的基础性工作。从2010年开始,商务部试点肉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初步建立中央和城市两级追溯管理平台。应进一步完善食品追溯体系,既延长追溯环节,从流通延伸到生产、加工环节;又拓宽追溯领域,从肉菜延伸到食品主要品种,做到源头可追溯、流向可跟踪、责任可追究。

完善信用体系。“业无信不兴。”目前工信部已出台食品工业企业诚信评价体系,开通诚信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其中婴幼儿乳粉企业100%建立诚信管理体系。下一步将全面建立各类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的信用档案,建立诚信信息共享机制和失信行为联合惩戒机制,完善激励约束政策,使失信者“一处失信、寸步难行”。

加大惩处力度。“禁奸止过,莫若重刑。”只有严字当头、重典治乱,才能真正起到警示和震慑作用。2011年通过的《刑法修正案

(八)》,将食品安全犯罪处罚从“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提高到可判处“死刑”,并且取消了罚金数额的限制,为加大惩处力度提供了一把利剑。今后必须按照从严从快原则,严厉查处食品安全违法违规案件,让不法分子付出高昂代价,使其不敢以身试法。

◎社会公众如何积极参与

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保障食品安全,是政府的责任、企业的责任,同时也需要社会公众积极参与。2011年食品安全案件的查处,90%的线索来自群众举报或消费者投诉。

人人需要安全食品,人人维护食品安全。为此,《食品安全法》专门对相关的社会各方作出了鼓励性或义务性规定。具体来说,就是普通群众、新闻媒体、行业协会等共同参与,发挥各自优势和作用,形成维护食品安全的合力。

广大群众积极举报。2011年7月,国务院食品安全办出台《关于建立食品安全有奖举报制度的指导意见》,各地也相继出台具体实施办法,设立专项奖励资金,上海、湖北、江西等地还开通统一举报电话。有关部门正在继续完善鼓励措施,包括健全首接负责制、提高举报线索核查效率、发展群众信息员和志愿者队伍等。我们每个人都应积极行动起来,投身到这场“保胃战”中,压缩不法分子的生存空间。

新闻媒体加强监督。媒体已成为披露食品安全违法现象的重要渠道。2011年共披露560余条消息,特别是“瘦肉精”的曝光直接引发了一年多的专项整治。新闻媒体应进一步加强舆论监督,敢于揭露食品安全违法活动。同时,食品安全问题“燃点低”,容易引发公众恐慌,舆论监督应坚持客观、公正,避免失实报道引起负面影响。行业协会主动引导。行业协会是入会企业的“婆家”,是政府和企业之间的桥梁。西方发达国家都十分注意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很多国家食品安全标准都是从行业标准而来的,法国零售行业协会在整个食品安全管理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实践证明,行业协会良好的自律机制可有效减轻政府的监管压力,有利于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我国各类食品行业协会也应发挥贴近企业的优势,加强行业内部约束,引导企业加强自律、遵守法律,杜绝“行业潜规则”,清除行业中的“害群之马”,促进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用30多年时间解决了人民吃得饱的问题,我们也一定能够解决人民吃得好、吃得安全的问题。随着各项法律政策的完善和监管力度的加强,从田间到餐桌,从牧场到厨房,食品“进口”安全之路会越走越顺畅。

下载公务员考试+社会热点+食品安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公务员考试+社会热点+食品安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诚信社会(5篇范文)

    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诚信社会 一、时政背景 一个名叫郭美美的20岁女孩微博炫富,将中国最重要公益机构之一的中国红十字会推向舆论漩涡的中心,使其面临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近年......

    2011广东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社会养老保险

    2011广东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社会养老保险 2011广东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社会养老保险 一、背景资料: (一)含义: 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国家根据人民的体质和劳动力资源情况,规定一......

    吉林省公务员考试热点

    白山公务员考试交流群:212747877 吉林省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公开透明”是个好东西 【导读】近些年,市井坊间对有些机关、部门办公采购、公款吃喝,公车私用、公费旅游的抱怨颇......

    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

    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确保公共安全近年来,我国公共安全事故频发,人民的安全和利益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公共安全事故成为阻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严峻问题。上海市市委书记韩正曾在......

    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

    2013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民生追求【背景链接】 “十八大报告把民生问题摆上了更加突出的位置,省委《意见》提出,要推进民生改善和社会管理创新,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把......

    公务员考试热点解析

    公务员考试热点解析 例 一:“旅游景区被摘牌” 【热点背景】 在国家旅游局督促和指导下,2016年下半年,各地旅游部门启动了对全国4A级及以下景区的集中复核检查。其中,共有255家......

    公务员考试热点案例

    随着近两年来“环保风暴”越来越猛,单纯GDP数字上的“胜利者不受谴责”的言论越来越受到批评,这种忽略发展成本甚至不计代价的非持续性发展模式,正在日复一日的受到来自民间和......

    公务员考试面试热点

    公务员考试面试五大热点现象解读热点一:做官高风险现象【现象解释】《人民论坛》杂志最近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44%的受调查者认同“做官也是一种高风险职业”,并认为官场十大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