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爱在同一片蓝天下
师德演讲稿:
爱在同一片蓝天下
还记得刚走出校园,进入幼儿园的第一天起就被小朋友们称作“张老师”,这个称呼这么多年来一直没有改变过,老师这两个字让我觉得荣耀,而其中的份量也让我觉得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要用毕生的努力才对得起这样一个称号!人们常形容教师是“园丁”,这是非常贴切的,可以这样说,什么样的教师就会培养出什么样的孩子。教师所关注的是每一个灵活生动的小生命,教师的道德素养会影响孩子,室每一个孩子一生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
“德者、师之魂也”、“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何为师德?即教师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履行教书育人职责时必须遵行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的总和,即教师职业道德。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担负着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教师的素质、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关系到所培养的对象,特别是对于担负着人类基础教育任务的幼儿教师来说,其行为更应该具有示范性和先进性。
首先教师要有爱心,从事幼教工作有年的时间,与孩子们的朝夕相处让我体会到与幼儿之间的情感交流是何等的重要,最让我感动的就是那份浓厚的师生之情,因为那是贴心的关怀,以及无数用心交流之后产生的感动。每天面对一张张天真、可爱又稚嫩的小脸,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用一颗母亲的心去关爱他们,培养他们,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健康快乐的成长。这份爱不是随口说说的饿,它需要我们时时刻刻用自己的每一个行动,每一个眼神,每一句话语,去温暖、滋润一个个幼小的心田。有一年我教的是小班,孩子们刚入园时,有的因为离开亲人表现出强烈的焦虑情绪,哭闹不止,这时我会将他们逐一抱入自己的怀中,跟他们说:“老师就是你们幼儿园里的妈妈,老师妈妈会和宝宝的妈妈一样好喜欢你们、爱你们”,温情的角色逐渐消除了幼儿的焦虑感,另外每天早上入园小朋友们一来,我都会上去亲亲他们,抱抱他们,他们每一个俨然就是我自己的孩子,慢慢的,小朋友们将对亲人的依恋转移到了我们老师身上,对幼儿园产生了喜爱的感情,对于班上的每一位幼儿,我们付出的爱都是平等的。无论是乖巧的还是调皮的,聪明的还是愚笨的,无论是性格活泼开朗还是内向沉默寡言的,我们都是平等对待,“儿童是情感的俘虏”这句话用在孩子身上非常贴切,你对他们付出十分的真心,他们将会回报你万分的情感。这也就需要我们教师多仔细观察,认真的关注每一位幼儿,理解他们的情感状态。而在幼儿园中,同样的,幼儿对老师的一举一动、一点一滴的观察也是非常仔细的,老师在他们心中的位置非常重要,他们会用自己的方式来引起老师的注意:“老师,你今天的衣服真漂亮……老师你的头发和我妈妈的一样,也是卷的……
老师,我吃完了,老师,你在干什么?……”他们几乎不愿意放过任何一个细微的机会,就是想要和老师亲近,良好的师幼情感就此打下了基础。
其次,一个具有良好师德的教师,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饿文化素质,不仅要“专”,而且要“博”,不仅要专业知识扎实,而且要兴趣广泛,一专多能,要注重积累、陶冶、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加强学习,开阔视野,不断丰富,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潜移默化的提高自己的内在素养,以师德为最底线要求自己,以春雨润物般的言传身教帮助孩子在人生的起跑线上画上清晰而端正的一笔。
师德兴则教育兴,教育兴则民族兴,良好的师德对于教育的发展,国家的振兴是一种强大的、不可替代的推动力,我会继续认真领会师德内涵,紧紧把握师德灵魂,用自己对教育事业,对儿童的赤诚之爱托起明天的太阳!
第二篇:同一片蓝天下(特殊教育总结)
同一片蓝天下
——近邱完小特殊儿童随班就读工作总结
发展特殊教育,为所有适龄儿童少年提供平等教育,是我国法律规定的一项基本国策。随着我国教育机制的不断完善,人们对弱智者的认识也在不断转变,从歧视到理解;从同情到支持;从排斥到接纳;从遗弃到教育潜能的开发;已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作为学校应转变教育理念,责无旁贷地教育和康复训练的责任,让每个孩子得到充分的关爱,充分的发展,让特殊儿童同所有孩子一样,在同一片蓝天下享受阳关、温暖、雨露的滋润。近年来我们学校就把随班就读工作当作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并收到较好的效果。
一、建立机构,优化管理。
学校建立随班就读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特殊儿童专职辅导员和教导主任任副组长,特殊儿童班级的班主任为组员,各司其责,做好随班就读的管理工作。
每个学期开始,学校领导小组都会进行特殊儿童随班就读教育工作的研讨会;特殊教育专职老师都会将学校的特殊儿童的详细情况登记在册,然后有针对性的对老师进行培训,并负责安排各个老师的工作职责,保证每一位特殊儿童
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受到悉心的呵护
二、提供符合特殊儿童教育的环境。
我校把随班就读生全面融合在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中,让他们享受到同等的教育资源。学校为随班就读生提供了平等、宽松、和谐的成长环境,提供给学生心理扶持。针对特殊学生的个体差异和有效的进行教育,学校开设特殊儿童随班就读补偿室,配备专职教师。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合理地制定学生发展计划,确定特殊学生的起点和最近发展区域。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开展个别辅导和增加技能方面的训练。我们充分运用资源室心理疏导、教学辅导、行为矫治、缺陷补偿的功能,帮助随班就读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扬长补短,发挥潜能,提高社会适应能力,逐步成为具有健全人格的社会人。同时,适时的进行心理辅导,让他们发现自己细微的进步,让他们认识到成功是无所不在的。我校教师在随班就读工作中注意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用爱调整了学生的自卑的心态,帮助他们树立自信,为回归主流社会创造条件。
三、为每一位特殊儿童建立成长档案
每一位特殊儿童的班主任在开学时,手中都有一本记载那个孩子各种生活、学习方面的记载本,开学就由班主任制定一个针对个人训练的计划,并按照计划进行训练。孩子的详细情况在《随班就读学生档案卡》里可以了解;与家长的交流情况,班主任都在《家访登记表》和《家教联系卡》上做下了详细的记载;孩子每周的学习机日常行为情况,一桩桩、一件件细小的事情班主任都为他们在《特殊儿童教学及日常行为周记载表》里登记在册;老师们的课外补偿训练尽心尽力,填好《课外补偿训练记载表》;定时为孩子做进行的心理健康辅导,都及时登记在《心理咨询记录表》里;《帮教补偿活动记载》里还有许许多多的同学帮助他们学习,关心他们生活的点点滴滴。期末,班主任会为他们总结整个学期的学习、生活情况。随手拿起哪个孩子资料,就可以了解他所有的学习与成长过程。
四、缩小心的距离,彼此接纳对方。
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的尊严是人类最敏感的角落。保护儿童的自尊心就是保护儿童潜在的力量。”我校教师在教学中改变了以往居高临下的权威心态,尊重每位学生的个性情感和才智能力。以亲切的面孔,平等和谐的口吻与问题学生交流,缩短了师生的“心距”。在生活上,给予他们无微不至的关怀,对学校的特殊学生,我们统一安排在教师食堂与自己的班主任、科任老师一同就餐,让他们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关怀,消除心理上的恐惧。同时,我们教育班干部、同学要有一颗爱心接纳这些特殊学生,在学习上给予帮助,行为上给予指导,并利用课间空闲时找这些特殊生谈心、沟通,为他们身心健康成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五、发挥团队精神,感受集体的温暖。
多鼓励能激发人奋进,多疏导能开启人的心灵。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闪光点是进步的起源。为了帮助这些随班就读生形成良好的心里品质,走向成功的起点,找回自信,教师们在工作中不仅做到了服务热心、开导细心、教育耐心,并且更要挖掘他们的闪光点,给他们创造表现成功的机会。如:四年级夏科同学性格内向,不善于与别人交流,班主任夏老师就与科任老师沟通,让他在课堂上尽可能的多表现自己,所有的老师联合起来共同寻找他的闪光点。一段时间后,我们发现夏科同学你脸上有更多的笑容,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在本学期的期中测试中,夏科同学的语数两科均达了及格水平,这是以前从没有过的现象。在此我,我们感到了夏科同学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品尝到了为集体争光的自豪感,同时一种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也得到了潜移默化的培养。
五年级的刘幸子同学是个说话结巴且偏弱智的女孩,课间没有一个学生和她一起玩,自己常独来独往。但通过她的眼神不难发现,她多么渴望能和同学们一起玩,但又害怕加入同学之中,不敢与同学主动接触。班主任老师发现后,决
定帮助她,让她融入到集体之中来。于是,找了一个比较负责的班干部,让她带着刘幸子一起课间游戏、聊天。一段时间后,其他同学也自觉地与刘幸子一起玩耍、学习。就这样,独来独往的刘幸子再也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群欢快的学生。从她甜甜的笑容中我们感受到了她对集体游戏的快乐,在集体生活中的温暖与幸福。
……
六、特殊教育经费做到专款专用
上级部门非常关注这些孩子,每学期都有专门的拨款,一直以来,学校都坚持专款专用:他们喜欢读故事,就为他们购买适合他们认知水平的《童话》;他们喜欢画画,就为他们准备图画教材和画画工具;他们热爱运动,给他们买来跳绳、羽毛球、乒乓球;为他们购买学习用品、体育用品、生活用品,发给他们生活费。他们虽然属于“特殊儿童”,但他们同样拥有享受正常孩子同等待遇的权利。所以,我们竭尽一切能力,为他们铺一条最好的路。
七、2013年的工作思路
1、利用各种渠道、资源,让我们的特殊教育辅导教师及各位老师多进行随班就读教育的培训。
2、建立好随班就读资源教室,并配齐资源教育的教具、玩具、图书、电教设备等。
是树儿总会发芽,是花儿总会开花;是人心中总有理想和追求。让我们把教育看做是培养生命的事业,对智力和身体上有残缺的学生更加小心的浇灌和养护。让我们每个老师都对随班就读学生承担起应尽的责任。在同一片蓝天下,让他们共同沐浴爱的阳光雨露,唤醒他们对真、善、美的内在要求,体验人生意义,使教育的生命境界得到提升,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共同责任。
第三篇:残联工作总结-在同一片蓝天下
残联工作总结-在同一片蓝天下
“>残联工作总结-在同一片蓝天下2007-12-07 12:32:03第1文秘网第1公文网残联工作总结-在同一片蓝天下残联工作总结-在同一片蓝天下(2)残联工作总结-在同一片蓝天下1990年11月,县残疾人联合会成立,办公室设在县民政局。1997年12月,县残疾人联合会升格为正科级事业单位,机构单列,核定编制3人。15年来,全县残疾人事业芝麻开花节节高,机构越来越健全,服务项目越来越多,服务面越来越广,成绩喜人。
一、组织服务网络建立健全在县委、县人民政府领导关怀下,县残联的组织建设工作取得长足发展。县人民政府残工委会议、县残联工作会议如期召开,每年至少召开一次代表大会,主席团会议按章程规定,运转正常,发展健康。
根据省州残联有关文件精神,县残联下发了《关于开展社区残疾人工作的实施意见》,并召开了上街镇仁民街社区残疾人第一届代表大会,成立了仁民街社区残疾人协会,组织建立了肢体残疾人协会、视力残疾人协会、精神残疾人协会等残疾人专门协会。同时制定了相应的工作制度和工作计划,落实了各专门协会的人员、经费、场地,使各专门协会的“代表、服务、管理”职责得到有效发挥。全县残疾人工作队伍越来越壮大,县乡共有专职人员17人,兼职人员72人,分管残联工作的县乡领导15人,使残疾人事业有了可靠的组织保证。
二、工作保障制度逐步完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和国务院以及省州政府有关残疾人的法律法规,县委、县人民政府制定了《县残联执法责任各项工作制度》、《关于在市政公交医疗等窗口行业对残疾人实行优免服务的通知》、《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使用管理办法》、《关于将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
纳入劳动保障的通知》,使全县的残疾人事业沿着法制化建设的轨道,健康发展。
三、残疾人事业成绩喜人基础建设得到加强。2004年底,县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建成。该中心总投资135万元,占地面积平方米,建筑面积平方米。服务中心设有办公室、就业培训室、用品用具供应室、康复指导室、图书阅览室、娱乐室、食堂、餐厅、住宿等。中心还专为残疾人建有电梯、坡道、盲道、扶手、盲牌等无障碍设施。这充分展现了全县残疾人事业的突飞猛进和崭新局面。实现台账式网络管理服务。2004年4~7月,全面开展了残疾人入户普查工作,至年底,严格按有关规定为2159位残疾人办理发放残疾人证书,为6218位残疾人建档立卡,实现了台账式网络管理服务。残疾人康复工作服务面逐步扩大。按时拨付残疾人康复补助经费,做到准确清楚,不出错漏。至2004年底,为7人安装了腿部假肢,做白内障复明手术208例,组织供应轮椅车65辆,拐杖16
副,助听器10个,助视器9个。同时,进行了残疾人需求和可康复数的普查和上报工作,开展了无障碍设施建设的工作。扶持残疾儿童上学工作取得实效。根据省人民政府的有关规定,主动与教育部门联系协商,免除了全县所有残疾学生的学杂费。又根据省残联文件精神,对考取中专以上的残疾3名学生,每人兑付一次性无偿资助1000元。同时积极争取在“长江新里程计划”中安排资助4名盲童入学,在“春雨行动”中安排资助5名残疾儿童入学,州电子印刷厂资助3名残疾儿童入学。县残联在经费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挤出资金救助2名残疾儿童入学。几年来共选送25名残疾人到特殊学校上学,有3人就业。即将实施的“春雨行动”第二轮工作,将扶持40名残疾儿童享受免费义务教育。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工作获得佳绩。采取集中、分散两种方式,对1360名残疾人及其亲属进行了家禽养殖,烤烟、山嵛菜等经济作物种植科技培训。选送4名优秀残疾人
参加州残联在剑川举办的为期40天的木雕技术培训。选送3名优秀残疾人到州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学习木雕和刺绣技术。先后两批7人到州按摩培训中心培训,其中6人就业。在开展智力扶贫的同时,积极争取把残疾人危房改造纳入县人民政府扶贫安居工程项目,同县扶贫办一起联发了《关于做好2004年扶贫安居工程残疾人危房改造项目的实施办法》,成立了领导组,对全县8个乡镇60户残疾人的危房改造进行了安排部署。到2004年底,为72户残疾人家庭进行了危房改造。同时按照省人民政府107号令和州人民政府对残疾人的“20项优免政策”进行全面的检查落实。通过培训,残联现职干部中有4名取得法律监督员证书,并在县残联设立了残疾人法律援助服务中心,有一名专干负责此项工作,业务挂靠县司法局。在元旦、中残日、春节、中秋节等重大节日,对残疾人进行慰问,累计慰问金额万元,把党和政府对残疾人的关怀送到残疾人家
里。残疾人文体工作成绩突出。县残联高度重视培养残疾人文体人才,建立了文体人才库,成立了残疾人之家,组织残疾人积极参加多种形式的文化体育娱乐活动,从中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在大理州第三届残疾人运动会上,我县6名肢体残疾人参加比赛,获得了9项第一名,3项第二名,1项第三名,团体总分第四名的好成绩。我县有3名运动员代表大理州参加了省第六届残疾人运动会,获得了4项第一名。在州第四届残疾人运动会上,我县15名残疾人运动员参赛,残联工作总结-在同一片蓝天下
第四篇:同一片蓝天下”爱心募捐活动
明珠中英文学校开展“同一片蓝天下”爱心募捐活动
时间:2012-10-29
2012年10月29日天河区明珠中英文学校全校师生在内操场组织了一次“同一片蓝天下”为贫困儿童献爱心的募捐活动。“联结你我的温暖,奉献爱的力量”伴着同学们和广州义工响亮的口号,“同一片蓝天下”活动正式拉开帷幕。此次活动的受捐对象全部为孤儿,他们家境贫困,在政府的帮助下能上的起学,但是,贫寒的家境,使他们再也没钱去添置一些学习用品,课外书籍对他们来说,也是奢侈品。同样是祖国的花朵,长在红旗下,那些贫困孩子的生活是我们这些大城市的孩子无法想象的。在募捐的大会上,校长做了鼓动人心的总动员,号召大家积极参与,献出自己的爱心。此次活动得到了全校师生的热烈响应,大家积极参与,奉献自己的一点爱心,他们把自己心爱的笔,本子,尺子,橡皮,课外书籍捐了出来,希望能帮到那些贫困家庭的小朋友,给他们带来一些惊喜,一些希望,一些快乐。方老师在募捐大会上宣读了此次募捐的成果,铅笔3600多支,课外书1121多本,尺子100多把,橡皮500多个,本子2000多本,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所捐物品共计7866件。
广州义工联的义工代表对全校师生的这次募捐表示忠心的感谢,并给学校赠送了锦旗。教师代表艾老师也在募捐大会上做了深刻的演讲,帮助他人,也是帮助自己。让大家都有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的高尚品质。最后,各班代表手上绑着代表爱的红丝带,手牵
着手走上主席台,把手高高的举起。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学生代表依次在代表此次活动的条幅上签上自己的名字,并写上自己真心的祝福。此次募捐活动取得了圆满的成功。在本次活动中,全校师生再度接受了一次心灵的洗礼,体验到了自己的社会责任感。我们满心期待,我们的爱能让这些孤独的孩子不再寂寞。天圆地方,我们共享一片蓝天,心笃人睦,我们同居一方热土,我们坚信,爱人者,人恒爱之!
第五篇:同一片蓝天下——中小学生班会课材料
同一片蓝天下
——走近不一样的童年引言: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还嗷嗷待哺时,父母就远离家乡,到遥远的城里谋生。很多时候,他们只能从电话中或者从偶尔寄来的汇款单中,才能感到父母的存在。当别的孩子都在享受花样年华的时候,他们被留在乡下,孤独地像荒草一样生长。同一片蓝天下,同样灿烂的阳光,他们却与我们如此不同。人们给他们起了一个酸楚的名字:留守儿童。
【他们的心声】
多盼望一家早日团聚啊
为了维持一家人的生活,我的妈妈到外地打工去了,我和哥哥就由奶奶带。
那时我还在上小学,因为想妈妈经常哭。有一天放学回家,走到家门口,透过门窗好像看见妈妈在做饭,我的心一阵乱跳,想该不是看花眼了吧?再仔细一看,真的是妈妈呀!我乐得心里开了花。“饿了吧?”妈妈问我。我大声地回答:“饿了,肚子咕咕叫呢!”
第二天早上,我迷迷糊糊地朝旁边瞅了一眼:啊?妈妈好像不在了。我忙爬起来四处张望,妈妈真的不在了!我急得连鞋都没穿就往外跑。到了外婆家,看到原来妈妈在那:“妈妈,我还以为你走了!”
但几天后,妈妈真的要走了。她见我正在玩耍,就避开我,快步跑到马路上,但还是被我看见了。我拉住她,不让她走。外婆赶快过来把我揪住。我眼看着车来了,妈妈上去了,没有希望了。心里一急,我用力甩开外婆,飞快地跑到车旁,抓住妈妈的衣角不放。这时舅舅来了,他的力气很大,一下就把我拉开了,急得我两腿乱踢。当舅舅把我放开时,车已经走远了。我飞快地跑着去撵,暗暗对自己说:“一定要追上,一定!”我一边跑一边重复着那句话,似乎真的跑得更快了。可是,最后汽车还是从我的眼里消失了,我绝望地躺在路上大哭……在回家的路上,天阴沉沉的,好像老天也在为我难过。路上的青蛙蹦蹦跳跳,好像很高兴似的,气得我 一脚一脚地去踢它们,那时我看见什么都恨。
现在,我已经长大了,也懂事了,知道妈妈在外打工很不容易。留守在家的我只能把思念写进日记,盼望早日一家团聚。
—— 陕西省绥德县实验中学 王丹 日记
思念在黑夜中哭泣
日子如白驹过隙,一转眼,爸爸妈妈已经走了两年。
记得那年春节过后,妈妈红着双眼对我说,她和爸爸要出去打工,赚好多钱,给我交学费、买漂亮衣服和文具。我一听很快就要拥有让小伙伴们羡慕的衣服、文具了,毫不犹豫地点头答应了,完全没有想过爸妈离开之后,我的生活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后来他们真的走了,我才越来越感觉到好想他们——只要有爸妈陪着,什么漂亮的衣服、文具,我统统都可以不要。现在,每个月能听到爸妈打来的电话,就是我和弟弟最幸福的事情。上个月,邻居家小月的爸妈回来了,我和弟弟偷偷地趴在墙头望着他们,心里好羡慕:什么时候,我爸妈也能回家啊,快过年了,他们也快回来了吧!
突然一个晚上,妈妈很意外地打电话回来,我迫不及待地问她什么时候回家。电话的另一头却沉默了。我焦急地问了半天,妈妈才吞吞吐吐地说,爸爸在工地上不小心弄伤了脚,医疗 1
费就花了好几千,春节就不回来了……我突然体会到,亲情,在这一刻成了一种最令人心酸的东西,我只能把所有思念父母的痛苦聚集在黑夜,不敢开灯,听它们在黑暗中哭泣。
—— 广东省惠州市 黎秀敏 日记
写给爸妈的话
爸爸,妈妈,爸爸,妈妈,自从你们离开了家,自从你们离开了家,怀里撒娇的孩子,学会了烧饭做菜,生活学会了自理。学会了养猪喂鸡。
爸爸,妈妈,爸爸,妈妈,你们放心吧,你们在外放心工作吧,我的作业不要操心,知道你们离开我有许多无奈。我的衣服自己能洗,爸爸,妈妈,我的头发自已会梳。你们在外保重身体啊!
知道你们为了儿女成才吃尽苦头。
爸爸,妈妈,请不要为我担心,请不要为我牵挂,我会听爷爷奶奶的话。
分担家务,用心学习,小树会长成参天大树。
—— 留守的孩子内心的歌
每个孩子都应该得到父母的爱与照顾,这是少年儿童最基本的权利。然而,对于他们来说,这点微薄的愿望却总是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难以实现。
你有没有想过,当你每天回到家中,听到爸爸妈妈亲切的一声“回来了”的问候时,他们面对的可能只是冷冰冰的墙壁;你有没有想过,当你遇到委屈,想与父母倾述时,他们却只是默默地把泪水含在眼里;你有没有想过,当你烦恼于父母的琐碎唠叨时,他们唯一渴望的,只是与父母共享一顿再普通不过的晚餐。
我们熟悉的一切,他们梦寐以求。
然而,他们身上,也有很多我们缺少的东西。
也许他们的成绩并不好,他们懂得的东西也很少很少,他们还会有这样那样的坏习惯,但是——他们依然值得我们尊敬。因为他们坚强,稚嫩的肩膀,已经扛起了家庭的重任;因为他们懂事,面对父母期待的眼光,他们正在认真、努力地成长。他们,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他们的榜样】
自强不息的好儿郎,留守儿童的好榜样
——记安徽省“十佳留守未成年人”王沪新同学
贫困的家境,当家的孩子
王沪新,男,13岁,歙县霞坑中心学校霞坑小学六二中队学习委员。他出生在偏僻的皖南山村——歙县霞坑镇庄川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生活贫穷却充满温馨。2004年,为了改
2善家庭生活状况,他父亲到苏州打工,母亲也随行在工地上烧饭。没想到,不久,夫妻俩就遇到了一次严重的事故。沉重的精神负担,巨额的医疗费用,让他们除了拼命打工挣钱外别无他法。屋漏偏逢连夜雨,他父亲又在2007年的一次事故中碰伤了右脚,至今无法走路。原本贫困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善良坚强的母亲只得把王沪新托付给年迈体弱的爷爷奶奶,带着父亲继续在苏州打工。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不幸的家庭遭遇使王沪新早早学会了自立自强。刚刚9岁的他,在父母外出打工的日子里,用稚嫩的双肩自觉挑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担。他在爷爷奶奶的指导下学会了洗衣、烧饭,学会了采茶、除草。那时,周一至周五他每天早出晚归独自一人到2华里以外的上干小学读书,两年前他到离家10华里的霞坑小学读书,由于学校条件有限,周一至周五他只得和其他26位同伴一起寄宿在农户家中。不论在哪里读书,一回到家,他就主动帮爷爷奶奶干家务、干农活。已经13岁的他至今没过一个生日。当别的孩子在父母膝前承欢撒娇时,他正安慰、照顾着年迈的爷爷奶奶,独自承受思念父母的酸楚;当别的孩子因食物不满而哭闹时,他正嚼着从家里带来的霉干菜,计划从一天一元的伙食费中节省出一点用在学习上。望着孩子弱小的身影,父老乡亲把最朴实的称赞送给了他:这个孩子太不简单了!
老师的助手,同学的榜样
在学校,王沪新是老师的好助手,同学的好榜样。他担任学习委员,成绩优异,尤其是数学几乎次次考满分。他勤学善思、讲究方法,知难而进,刻苦钻研。2006年升入霞坑小学五年级时,他的英语水平与当地同学相差两年,也就是要从零开始学起。但他没有气馁,利用课余时间,从A、B、C开始补起,虚心请教同学、老师,还委托老师从学校借来了英语磁带和录音机,每天坚持听录音。经过一年多的拼搏,现在他的英语成绩已进入班级前五名。他的勤奋好学深深感染了班上的同学,班级学风日益浓厚。他又开展“一帮一”助学活动,组织学习成绩优秀的同学为学困生辅导功课,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一年下来,班上的学困生少了,同学之间也越来越齐心了。看着班级发生的可喜变化,王沪新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争章的能手,阅读的推手
王沪新热心集体活动,爱护班级荣誉。在学校组织的“雏鹰争章”活动中,在争基础章的同时积极争取学校针对留守儿童增设的特色章“平安章”、“帮扶章”、“孺慕章”。他和其他中队干部一起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争章活动,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这些活动为同学们争章搭建了平台,丰富了他们的生活,培塑了他们的品行。而他自己也获得了“国防章”、“社会考察章”、“环保章”、“平安章”、“帮扶章”、“孺慕章”六枚雏鹰奖章。在书香校园的创建活动中,为了解决图书资源少的问题,他倡议在班上建立中队图书角,号召大家捐、借书籍,还带头从家里带来了仅有的两本《小学生作文》。在他的带动下,班级图书角很快建起来了,他又主动编制了图书目录,确定图书管理人员,制定图书借阅制度,并与老师一道精心安排好每周一次的阅读课的活动内容,协助中队长开展朗读、背诵、讲故事、交流读书心得等活动。2007年元旦,在学校组织的“弘扬传统文化,创建书香校园”成果汇报演出中,他编导并参与演出的节目《三字经》、《四季歌》获得观众的一致好评,其中《四季歌》荣获高年级组一等奖。
“留守”的知音,房东的代理
在学校开展关爱留守儿童活动后,他更忙了,但他忙得有滋有味,他说:“我是留守的孩子,深知留守的无奈和艰辛,生活的单调和枯燥。我们要互相团结,互相关爱,学会自立自强,3解除父母的后顾之忧。我想,这是父母所企盼的,也是我们对关爱留守儿童的所有人士和社会团体最好的回报。”
在寄宿的农户家中,王沪新所在的宿舍最得农户的赞赏:房间整洁、遵守寄宿规定。他所在的宿舍8个成员中有6个是留守儿童,最小的才8岁,他是年龄最大的。在室友眼里,他是大家的“顶梁柱”:学习上遇到困难——找他,生活上遇到困难——找他,室友之间闹矛盾——找他,生病了——还是找他。一天夜里八点半左右,三年级的王俊卿突然肚子疼得厉害,他捂着肚子难受地在床上缩成一团。其他人慌作一团,有的甚至吓哭了。这时王沪新突然想起寄宿生开会时老师公布的电话号码,急忙来到旁边小店拨打电话给老师。老师得知消息后赶紧将生病的孩子送入医院。这个孩子生病期间,王沪新俨然成了一个“小保姆”,每天为他蒸饭拿饭、端水送药,辅导功课。几天后,孩子的病好了,他也瘦了一圈。王俊卿的爷爷奶奶感动不已,老师和同学也纷纷称赞他,但他只是微微一笑,说:“我也是寄宿生,我知道寄宿生的难处。”“感谢生活,是留守让我们变得成熟,使我们更早地学会自尊自强,自理自护,这是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难得的一笔财富。”——真不愧是自强不息的儿郎,留守儿童的榜样。
没有幸福的童年,就用双手丈量出一方蔚蓝的天空。
生活的磨难,是一把锋利的双刃剑。弱者被它伤害,强者以此自励。我们看到王沪新同学,在生活的重压之下愈挫愈坚,不仅提高了学习自觉性,自理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迈向了成功的坦途。为什么他们会有如此可喜的变化?因为他们有着强烈的责任感:他们体谅在外辛劳不辍的父母,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更可贵的是他们的毅力,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辛劳的汗水终于收获了甜美的果实。
相形之下,我们又做得如何?
【我们的反思】
看到这里,也许你会震惊,也许你会沉思,也许你会撇撇嘴:这跟我有什么关系?是的,学习的压力已经很繁重,我们只能一心向学,心无旁骛。但至少我们必须了解:有这样一群我们的同龄人,当我们叫苦连天、埋怨不迭的时候,他们却默默地注视着我们,默默地羡慕着我们。
不由得想到了他们的父辈。他们是最不敢奢望的一群人,吃着最便宜的汤水,做着最繁重的工作,是他们的脊梁支撑起了这座城市。然而,他们对孩子的爱是那样的炽烈,每每看到访谈上民工愁苦的脸,因为提到了自己的孩子而霎时变得神采飞扬起来。逢年过节,车站里带着大包小包回乡下的父亲母亲们,他们捧着抱着背着的,都是孩子们最喜欢的玩意,“可要轻点儿,娃儿们都在日夜等候着呢”,一位疲惫的中年妇女兴奋地说。这些情感,沉甸甸,暖洋洋,饱含心血。
“可怜天下父母心。”我们的父母又何尝不是如此!早上送孩子上学拥挤的队伍,中午提着饭盒汤罐焦急的家长,夜深人静时的一杯清茶一个签名„„我们是幸福的,因为我们可以亲身体会,没有时间限制,不需要种种方式——然而,正因为因为太熟悉了,所以我们选择性遗忘„„
我们是幸福的,我们也是健忘的。今天的这个专题,不仅让我们把目光集中到他们身上,祝福他们走得更远。他们也在用自己的经历启示着我们反思,思考那些平凡到我们不会太注意的东西„„
同一片蓝天下,相信我们都会走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