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材知识点梳理

时间:2019-05-14 17:58: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材知识点梳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材知识点梳理》。

第一篇: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材知识点梳理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材知识点梳理

上传: 潘益花

更新时间:2012-12-21 10:36:46 l 教材基本结构

全册共有课文28篇,其中精读课文略读课文各14篇;教材后面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总共36篇。

教材设计了八个专题。依次是:感受自然,祖国在我心中,心灵之歌,珍爱我们的家园,初识鲁迅,轻叩诗歌的大门,人与动物,艺术的魅力。全册安排综合性学习两次,“资料袋”三次,“阅读链接”两次。安排“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各七次。“回顾·拓展”由三个栏目组成,“交流平台”“日积月累”是固定栏目,另有“展示台”“成语故事”“课外书屋”“趣味语文”穿插安排,其中,“趣味语文”“成语故事”“课外书屋”各安排了两次,“展示台”安排了一次。

l 学期教学目标 识字与写字

1、会写120个字,掌握词语盘点中的词语。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

2、能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3.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美感。阅读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正确地背诵和抄写要求背诵的语段。

2、加快默读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能边读边思考,习得质疑的习惯,能根据句子或不懂的内容提出问题。

3、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通过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生活实际和时代背景)等方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抓住关键词句深入理解课文,体会其表达效果。

4、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通过联想和想象、环境描写和人物心理描写等初步领悟文章表达方法,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学习列小标题,养成独立的概括能力。

5、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文言文,积累中华经典诗文。

6、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能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7、能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0万字。习作

1、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重点掌握写人记事的文章,内容具体,感情真实。学写演讲稿和建议书,续写故事,根据漫画和图片编写故事。

2、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3、能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人交流,修改时能学习他人的方法修改习作,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4、课内习作7次。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口语实际

1、学习演讲、辩论、建议、劝说等基本方法。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2、听他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

3、能根据交流的对象和场合,稍作准备,做简单的发言。综合性学习

1、能搜集整理资料,按一定标准给诗歌分类。通过诵读诗歌、欣赏诗歌等,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诗歌的特点及魅力。尝试学写儿童诗。

2、能写简单的活动总结。l 具体板块 ·识字写字

单元 识字写字(120个)词语(300个)

认识会写(120个)读读写写(183个)读读记记(117个)/ 19 29 11 2 / 19 27 11 3 / 18 28 20 4 / 18 28 15 5 / 19 28 13 6 / / / / 7 / 19 28 19 8 / 8 15 28 附具体字词:

单元 识字写字(120个)词语(311个)

数量 生字 读读写写(186个)读读记记(125个)

第一单元 19 第1课:邀 俯 瀑峭 躯 津 蕴 侠

第3课:谧巷 俏 逗 庞 烘 烤 韵勤 勉 吻 清爽 吟诵 唱和 瀑布 陡峭 精致 蕴含 奥秘 侠客静谧 追随 小巷俏丽 烘烤 音韵 演奏 探索 勤勉 漫游 亲吻 德高望重 津津乐道 别有深意 左冲右撞 意味深长 庞然大物

行色匆匆(29)神奇 优雅 辨认 清新 欢悦 清脆凝聚 恶作剧 奇妙无比 不拘一格 年过花甲(11)

第二单元 19 第5课:施 挠 庸艰 毅 铲 劣 惹 讥 浆 岔 第6课:挚寝 频 朦 胧 凄 斑 篇 杰出修筑 设计 施工 阻挠 控制 轰动 艰巨 毅然 铲平勉励 恶劣 泥浆 岔道 真挚 避免 朦胧 凄凉 引用 强烈 居庸关 悬崖峭壁 狂风怒号 惹人讥笑 寝不安席 思潮起伏

可见一斑(27)勘测 调节 沉闷 分享 抚养 纯洁热烈 刚劲 领略 复苏 先驱 迷恋 装点 惊叹

碧空如洗 波涛起伏 水落石出 百折不回 牙牙学语(19)

第三单元 18 第9课:搁 填 怨掀 唉 裹 魁 梧 淋撕 霉 虑 第11课:悠仪 歉 溜 嘿 割 舒适搁板 勉强 抱怨 倾听 掀起 魁梧 撕破 倒霉 严肃 忧虑 神圣 悠悠 庄重 仪式 抱歉 溜走 介意 追问 荒唐 声望 割舍 湿淋淋

心惊肉跳 自言自语 自作自受

缝缝补补 大吃一惊(28)残疾 瘦削 宽厚 张皇 竭力 泰然 强制 茫然 劝阻 焦黄 着迷 耐心 修理 如愿

流连忘返 身无分文 溜之大吉 十指连心 怒目圆睁 兴高采烈(20)

第四单元 18 第13课:晶 莹蔼 资 矿 赐 竭 滥 胁 睹

第15课:嗡鹿 骏 鹰 潺 脂 婴 眷 遥望晶莹 资源 矿物 恩赐 节制 枯竭 滥用 威胁 指望 设想 移民 破碎 目睹 圣洁 骏马 雄鹰 潺潺 回荡 滋润 善待 松脂 宝贵 滋养 婴儿 眷恋 和蔼可亲闪闪发光(28)葬礼 主持 语调 悲剧 治理 归宿 荡漾 领悟 滔滔不绝 一泻千里

纷至沓来 世外桃源 从天而降 生命垂危 风雨同舟(15)

第五单元 19 第17课:扭 胯厨 套 猬 畜 窜第18课:挽 囫 囵 枣 搞 恍 霜 详 逝章 咳 嗽 厨房 刺猬畜生 遗体 挽联 致敬 爱抚 团聚 情节 记性 保存 阴暗 低微 寒意 深奥 详细 枯瘦 逝世 文章 咳嗽 明晃晃 失声痛哭 囫囵吞枣 张冠李戴 马马虎虎 恍然大悟北风怒号 匆匆忙忙 饱经风霜(31)殷勤 失业 窘相 厚实 苗头 面孔 轻视 陡然 艰苦 软绵绵 牛毛细雨结结巴巴 大病新愈(13)

第七单元 19 第21课:塑 饼谱 抑 挫 歇 吉营

第23课:劈寇 蕉 筒 躁 革 遭 泣 浴 搏 碑 塑料 饼干 节奏 乐谱 吉祥 企盼 急速 日寇 埋葬 阵亡 喘息 香蕉 皮革 凝重 华贵 英武 气概 伤感苍茫 石碑 抑扬顿挫 相依相随焦躁不安 漫不经心 久别重逢 横遭不幸 震耳欲聋 浴血搏杀(28)储备 干脆 失踪 闲逛 镌刻 缘故 黯淡 消瘦 知觉 空落落 光秃秃冷清清 直勾勾不甘落后 千方百计哭笑不得 长途跋涉 大摇大摆 无影无踪(19)

第八单元 8 第26课:茵 蜡 陌 盲 键 粼 霎 录

谱写 幽静 蜡烛 失明 纯熟 陌生清幽 琴键 陶醉苏醒 飞奔 记录莱茵河 霎那间 微波粼粼(15)探访 交涉 风采 赴约 淡雅 捉摸 衬托 幻觉 深远 降生 模仿身段 造就 抗议 风度 炼就 毅力 有朝一日大洋彼岸不解之缘 暗无天日 眼冒金星 一反常态 为所欲为 暑去寒来 不在话下 窃窃私语 无言以对(28)

备注:到五年级止学生已经掌握常用汉字3000个,故本册开始没有再要求认读的生字。教师要正确把握两类字词在掌握上的度,该记住的一定要记住,会写的一定要会写。注意词语的理解与灵活运用。·课文中的语言积累

教材中引导积累语言的方式主要有两种:背诵、抄写。14篇精读课文中,有6篇提出了背诵的要求,其中有的是指定背诵的部分,有的则是由学生选择,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另有3篇略读课文有背诵或朗诵要求。精读课文中有9篇提出了抄写的要求;14篇略读课文没有提出抄写要求。一般是让学生找出好句,多读读,体会后再抄下来。(具体如下)

要求 篇目及要求

背诵

精读课文篇 1《山中访友》背诵喜欢的段落(指定段落)

5《詹天佑》背诵感受最深的部分(指定部分)

15《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把感受最深的部分(指定部分)

17《少年闰土》背诵第一段

25《伯牙绝弦》背诵全文

26《月光曲》第九自然段

略读课文篇 2*《山雨》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自定)

8*《中华少年》分角色或表演朗诵全诗

20*《有的人》有感情朗诵

抄写

课文篇 1《山中访友》第3题,抄写描写生动的语句(指定句子)

3《草虫的村落》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5《詹天佑》抄写喜欢的句子(指定句子)

9《穷人》抄写描写环境的句子 11《唯一的听众》抄写课文中印象深刻的句子(指定句子)

15《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18《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抄写描写人物神态和表情的词句。

21《老人与海鸥》抄写借助加点部分理解后的两句子。

26《月光曲》抄写喜欢的句子。(指定句子)

略读课文没有抄写要求

备注:从背诵内容看,只有3篇课文是统一要求的;从抄写的句子看,基本集中在句子表达的“生动形象”、内容“含义深刻”。

教师可以从教材要求摘录的句子中发现摘录的类型:描写生动、用词丰富、含义深刻、描写有特色„„可以作为学生摘录好词好句的范例。·阅读教学中渗透的读写内容与要求

单元 单元学习要求 课次课题 课文渗透的读写要求 朗读和

默读

注意体会作者怎样细心观察大自然,有哪些独特的感受,体会作者怎样展开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的感受。1《山中访友》 找出“我”和山里“朋友”有着深厚感情的句子

描写,结合自己的体验交流学习体会。有感情朗读

2*《山雨》 学习细致观察,借助联想和想象写出山雨的韵味和作者对山雨情感的方法 自由读,多读

3《草虫的村落》 1-以作者目光为序,说说自己看到的和印象深的内容;

2-能结合文中描写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和独特感受,注意联系实际谈出体会 有感情朗读

4*《索溪峪的 “野”》 从课文中的描写体会索溪峪的“野”,感受与自然对话,欣赏自然的美 自由读

感受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怀。在读懂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通过开展综合性学习,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5《詹天佑》 理解杰出和爱国,学习课文描写人物的方法;通过默读自主画示意图并用自己的话介绍开凿隧道的方法 感情朗读和默读 6《怀念母亲》 默读讨论“我一生有两个母亲”,体会作者的爱国情怀。围绕三个重点句子中的问题,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心。默读

7*《彩色的翅膀》 学习快速默读理清脉络,围绕问题讨论战士的爱并交流自己的体会。快速默读

8*《中华少年》 读出自豪,读出对祖国的一片深情。以读为主,方式多样。有感情朗诵

感受真情的美好,让爱在心灵深处扎根。在读懂课文内容、体会情感的基础上,学习作者通过对环境、人物心理的描写,抒发美好情感。把握课文主要内容。9《穷人》 默读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环境和人物对话、心理描写,评价人物。默读和部分有感情朗读

10*《„„马》 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提高略读能力,理解课题。自由读

11《唯一的听众》 注重我的心理和行动变化理清脉络,能主动质疑,借助问题理解重点句子和文章内涵。默读,有感情朗读

12*《用心灵去倾听》 把握课文内容,交流感动的内容 自由读

认识到自然资源的有限,懂得从生活中积极行动起来为保护家园尽一份力量。学习把握主要内容,能联系实际,学会深入思考。了解说明文的写作方法。13《只有一个地球》 抓住主要内容,理解文中宇航员的感叹。借助关键词语理解句子。能举例说出课文运用说明方法 默读

14*《狼和鹿的故事》 通过文中提示的问题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练习较快速度读课文。联系实际谈出体会。快速默读

15《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借助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作者表达的感情; 有感情朗读

16*《青山不老》 理解课题;通过问答问题理清脉络把握课文的内容。默读

通过本组课文学习和课外阅读相关作品认识和了解鲁迅,感受他的崇高精神。学习在阅读中理清思路。掌握描写人物的一些基本方法。17《少年闰土》 通过小标题概括主要事件;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文中对闰土外貌和动作的描写方法。有感情朗读

18《我的„„》 学习列小标题概括课文每一个部分并注意前后的联系。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领会人物思想情感,正确评价人物;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神态、语言和表情进行生动细致的描写,从而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有感情朗读

19*《一面》 说清课文主要内容,交流对鲁迅新的认识,感受鲁迅对青年的关心爱护。阅读

20*《有的人》 理解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领会作者语言的精妙。有感情朗诵 开展搜集、欣赏、朗诵诗歌的活动,了解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有兴趣的尝试学写儿童诗。放声朗读诗歌,举办多种形式的诗歌朗诵活动

学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注意体会课文表达的情感,揣摩把人和动物、动物和动物情感的真实具体的表达方法,培养高尚的情怀。21《老人与海鸥》 体会老人和海鸥的情感,学习默读讨论课文问题,理解课文中心。理解句子生动的描写。有感情朗读,默读

22*《跑进家来的松鼠》 能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概括文中事件;交流体会到的人和松鼠的情感。自由读

23《最后一头战象》 独立讲述故事;默读中主动质疑问题;学习课文行为具体描写,体会其作用,感受大象的内心感受。有感情朗读,默读

24*《金色的脚印》 快速阅读感受狐狸救子所表现的行为和深情;联系课文谈正太郎和狐狸一家之间的情感。快速读

结合体会课文表达的情感,借助各种渠道了解艺术,欣赏各种艺术形式的美,感受艺术的魅力,受到美的熏陶。学习作者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25《伯牙绝弦》 理解古文,自己讲述故事内容;正确理解古文中两个句子的意思。朗读

26《月光曲》 通过重点段落学习联想和想象写法,交流感受;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解人物之间的行为表现,体会人物特点。有感情朗读,默读

27《蒙娜丽莎之约》 欣赏名画魅力,围绕具体描写对照插图理解内容和写法。阅读

28*《我的舞台》 进一步学习快速读课文把握我学戏的故事内容,学习课文的描写方法,理解具体描写“舞台对我有着神奇的吸引力”的内容。快速读

备注:

1.每组有相对集中的读写训练点,在整组教材的教学中始终给予渗透。

2.本册主要读写训练点为:学习理清文章脉络;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会总结方法;熟练掌握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小标题);借助重点词句理解内容,体会表情达意上的作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通过联想和想象、环境和人物心理描写等初步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这些内容与要求,需要教师在每课的教学工作中扎实地落实,让学生在练习中逐步形成能力,在考试中能灵活运用。·综合性学习

本册教材继续安排两次综合性学习。分别在第二组“祖国在我心中”和第六组“轻叩诗歌的大门” 安排有综合性学习内容。“轻叩诗歌的大门”这个专题,采用的是任务驱动、活动贯穿始终的编排方式,包括“活动建议”和“阅读材料”两大部分。

随着学生主体活动能力的增强,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根据教材的编排,教师对综合性学习的指导要着重抓好三个环节:一是通过布置,使学生明确任务,知道要做些什么,该怎么做;二是在学生自行开展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时时关心,该怎么做;要时时关心、了解活动开展的情况,及时表扬好的做法,帮助解决遇到的困难;三是采用多种形式,充分展示交流。·口语交际和习作

单元 口语交际内容 口语交际要求习作内容习作要求 备注(1)想象成大自然一员介绍自己的生活或变化(2)听录音展开想象写音响作文

(3)交流暑假生活 展开合理想象,融入自己的感受;

可介绍游览的风景名胜,可介绍自己在暑假做的事情和收获 说写合一 记实、想象 汇报会:祖国在我心中 采取演讲、朗诵等不同汇报形式,分组准备,全班汇报。演讲稿:祖国在我心中或读后感 注意格式,结合具体材料把观点表达清楚,有真情实感 说写分开 记实 辩论:讲诚信与善意的谎言 选好事例说清楚自己的观点,注意倾听和反驳,通过辩论对对问题有比较全面的认识 生活中体现人们相互关爱的事情 注意事情发生的环境和发展变化,能注意人物的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等,要表达真情实感,写后能与同学交流意见 说写分开 记实 4 “珍惜资源” 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和掌握的资料,畅谈珍惜资源,保护环境从身边小事做起 多样选择:1建议书;2漫画作文 1 学习建议书规范的格式,用具体的内容围绕环境保护提出自己合理的建议; 2看懂漫画,写出理解和感受,围绕资源保护编写漫画故事 说写分开 记实、想象“留在心

中的印象” 选取生活中自己印象最深的人,说好第一次相见的情景和印象,还可以选择后来的事说出印象的变化 多样选择:1写一个 小伙伴 ;2续写作文 1用一两件事情写出小伙伴的特点;

2根据自己合理的想象,围绕提供的开头把事情的经过和结果写清楚 说写分开

记实、想象 / / 尝试写诗歌;写活动总结 / 7 1-动物 故事; 2-学习

劝阻 介绍动物丰富的情感故事,加深多动物的了解和认识;模拟对话,学习劝阻 看图片报道写作文;可以选择口语交际内容写作文 根据图片报道合理想象编写故事,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说写分开(合)想象 “身边的艺术” 介绍自己熟悉的艺术形式 写自己一样喜欢的艺术品(艺术活动)或

学过的一门艺术 把自己学习某种艺术过程中的故事和感受写出来;注意学习运用文

中表达感受的方法 说写分开 记实

随文安排3次小练笔

1.《草虫的村落》写自己观察过的小虫:注意展开想象,融入自己的感受。2.《穷人》展开想象续写穷人。3.《最后一头战象》想象一个场景,写大象嘎羧的内心感受。

“小练笔”是提高作文水平的经常性的练习活动。教学中可以由读到写,不要受教材内容安排的局限,可根据课文的内容及教学安排的实际情况,布置一些适合高年级学生的练笔内容。“小练笔”以学生自主练习为主,可以随堂练习,时间一般在半课时以内或10分钟左右,当然也可以在课后练习,教师对此可灵活处理。小练笔的要求不宜拔高,更不能将其和“习作”混同。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练笔,是一种日常的学习要求和学习习惯,教师要鼓励学生随时把自己的所思、所想、所见,记录下来,以此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培养学生对习作的兴趣。备注:从八次习作安排和次随文练笔看: 1.本册习作安排特点

(1)拓宽题材范围,习作内容比较宽泛,给学生习作开辟选择的空间,学生自主选择的余地较大;

(2)写实、想象结合,漫画作文、看图作文、演讲稿、建议书、读后感、活动总结等作文类型多样;

(3)重视习作前的合作讨论和准备,习作后的交流和评改,注意养成学生修改习作的习惯和能力。2.本册习作重点与要求

(1)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

(2)写人和记事是重点,能把内容写清楚、写具体(通过具体事例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等表现人物特点);(3)有意识地运用在阅读中积累的语言材料,能自觉主动地修改自己的习作;(4)尝试写演讲稿、建议书、读后感、活动总结等应用性强的习作,注意和同学交流。

3.本册习作教学注意点

(1)启发引导,让学生乐写、爱写,对写充满兴趣;

(2)感情真实、内容具体,养成良好的习作习惯;(从阅读中学方法)(3)让学生有一定量的习作练笔,养成勤动笔的习惯;(4)习作交流和评价,重在展示、鼓励和分享。·回顾.拓展

“回顾.拓展”的设置是自主学习方式的重要体现。主要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认识、了解一些语言现象,学习语文阅读知识,主动积累和习得语言,初步掌握一些阅读方法和写作方法,开展课外阅读和语文实践活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本册在内容安排上继续体现高年级的特点。

单元 交流平台 日积月累 第3个栏目安排 了解见闻和联想在表达上的特点 描写有关赏春感悟的古诗名句(诵读、积累)趣味语文:《妙答“一”字诗》(感受祖国语言的丰富;复述故事)收集祖国锦绣山河图片资料(明确收集范围;注意对资料的整理)评议人物,把握人物特点和主要事件,感受爱国人士的感人事迹。与本单元主题有关的名人名言(读准、谈体会、抄下来)展示台:综合性学习成果展示 交流学习环境和细致的人物心理描写,并运用此方法促进习作能力提高 关于诚信的古代名句(诵读、联系生活理解大意、主动积累)课外书屋:介绍儿童文学(开展读书活动,交流心得)体会并实践读进去,想开去的读书好方法 环保主题的宣传语(诵读、抄下来)成语故事:成语“竭泽而渔”(读懂故事内容,练习讲述此故事,说含义)评议鲁迅和交流阅读他的作品的体会。

体会句子含义的方法(反语或一语双关的句子)鲁迅的名言(诵读、谈体会、抄下来,拓展搜集)趣味语文:鲁迅轶事一则(熟读感悟、拓展搜集)/ / / 区分本单元写动物文章的异同,交流学习收获,提高此类文章的写作水平。古诗一首(诵读、积累)课外书屋:介绍动物文学(开展读书活动,交流心得)找出文中见闻和联想的语段体会表达上作用,学习在习作中运用 形容人的精神和意志的16个成语(查找成语的故事,在讲故事中理解成语、记住成语)成语故事:成语“响遏行云”(自由读,了解大意讲故事;交流读后体会,)

第二篇:六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梳理

六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梳理

一、教材内容

本册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共设计了六个专题,依次是:人生感悟,民风民俗,深深的怀念,外国名篇名著,科学精神,难忘的小学生活。在六组教材之后,安排了一组“古诗词背诵”,提供了10首供学生读背的古诗词。在教材的最后,还安排了“综合复习”,9篇可供教师期末复习时使用的复习资料。

(一)人生感悟

平凡的小事,常常使人有所感悟,收到启发。本单元有五篇课文,它们从不同的角度阐明了人生的哲理。《匆匆》紧扣“匆匆”这个“神”,把时光匆匆,一去不复返写的形象生动。《桃花心木》启示我们:人的成长应经受生活的考验,学会独立自主。《顶碗少年》让学生领悟“失败乃成功之母”的道理。《手指》阐明了一个人生道理:团结就是力量。

(二)民风民俗

本组《北京的春节》再现了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温馨和美好。《藏戏》被称为藏文化的“活化石”。《各居特色的民居》侧重写了被誉为“世界民居奇葩”客家土楼和“傍水而居”的傣家竹楼。《和田的维吾尔》介绍能歌善舞的维吾尔族人的豁达乐观的性格特点及饶有趣味的风俗。

(三)深深的怀念

本组有《十六年前的回忆》《灯光》《为人民服务》《一夜的工作》四篇课文,主要追忆了革命先辈的感人事迹:党的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大义凛然,坚贞不屈;开国总理周恩来为了新中国的发展,呕心沥血;毛泽东号召全党和全国人民向张思德同志学习,学习他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尚品质。

(四))外国名篇名著

本组有《卖火柴的小女孩》《凡卡》《鲁滨孙漂流记》和《汤姆、索亚历险记》梗概和精彩片段。其中《卖火柴的小女孩》《凡卡》分别是安徒生童话和契诃夫短篇小说的名篇;另两篇是外国的文学名著《鲁滨孙漂流记》和《汤姆、索亚历险记》片段,它采用了名著梗概加精彩片段。课文都有鲜明的人物形象,令人关注的不同命运。

(五)科学精神

本组《跨越百年的美丽》赞美居里夫人的伟大人格和精神;千年梦圆在今朝》热情赞扬中国航天人的热爱祖国,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精神;《真

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用事实强调只要善于观察,不断发问,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我最好的老师》告诉我们要有独立思考和怀疑的精神。

(六)难忘的小学生活

本组内容分两部分:一是成长足迹;二是依依惜别。这次综合性学习充分运用多种语文形式,让学生回忆美好的小学生活,互相激励,继续前进。阅读材料供学生在开展活动中阅读,在写讲演稿、给母校老师写信、临别赠言等方面得到借鉴和启发。

二、知识点梳理

(一)写字

能会写80个字。适当提高写字的速度,并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本册中容易写错的字有:蒸、勃、熬、榛、籍、屉、鼎、蘸、撇、搅、誉、械等

(二)阅读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六年级要达成的任务是: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加快默读速度并养成边读边思考的习惯;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本册课文文体多样,但通俗易懂,便于对学生进行朗读、背诵、复述、说话等训练。

注意以下几类课文的复习:

文言文教学:一要把朗读的速度放慢,二要停顿得当,三要读出不同句式的语气。处理好朗读和理解的关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范读课文,提示学生如何断句、停顿。指导学生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熟读,最后达到背诵。在理解方面,大体理解词句的意思即可。

对一些传统课文的复习:

例如:外国名篇名著这单元里的两篇课文:《卖火柴的小女孩》《凡卡》这两篇课文的难点在于,如何让今天中国的小孩子体会到当年小女孩的生活情境,感受到小女孩的悲惨与辛酸,这是培养孩子同情心和人道主义精神的着力点。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把读、思、议结合起来,不要人为地割裂。《卖火柴的小女孩》的重点部分两个“卖火柴”和“擦火柴”,对五次擦火柴可以用举一反三的方法,引导学生运用方法进行自读自悟,体会想象与现实交织在一起的写作方法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凡卡》教学中要突出凡卡写信的内容,文章主旨内容是凡卡写给爷爷的信。教学时,在学生找出信的内容之后,让学生把信的内容连起来读一读,找出凡卡给爷爷写信最主要的目的和原因,采取自读和讨论的方式,弄

清凡卡过着怎样的学徒生活,设身处地地体验凡卡内心难以忍受的痛苦。不要讲插叙概念,重在体会人物命运。

论说文的复习:

教材当中选用的论说文有两篇,一篇是《为人民服务》,另一篇是《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围绕一个中心,通过几个事例或方面把问题讲清楚。教学时要把握好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注意运用整体到部分到整体的教学原则,对关联词语的教学要做到内紧外松,老师要对课文中的复句的内在关系心中有数,但不必告诉学生这是什么复句。当学生学了《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可以让学生把它与《为人民服务》进行比较,渗透阅读比较的方法,加深学生对论说文的印象。

略读课文的复习:内容上粗知文章大意,词句立即不作重点,一般可以略过。方法上尽量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交流,教师只对一些重点的问题进行引导与点拨。重视阅读方法的指引,重点训练默读、浏览。善于通过略读的内容引导学生读整本书,激发阅读的兴趣。除了外国名篇名著这单元以为,譬如说《藏戏》这课,我们可以向学生推荐王强写的《一个人的墨脱》、《西藏民俗》、李路阳《追寻生命的灯》。

(三)习作

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像作文,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

(四)口语交际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五)关于综合学习的教学

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第三篇: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梳理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梳理

一、教材解读

本册教材分组编排,全册共分8组。每组包括导语、课例、语文园地三大部分。教材继续按专题编组。专题内涵丰富,贴近儿童生活,既富有教育价值与时代感,又突出学习语文的特点。8个专题依次是:自然奇观、观察与发现、中外童话、作家笔下的动物、我国的世界遗产、人间真情、成长的故事、科技成就。其中第三组(中外童话)和第七组(成长的故事)还安排了综合性学习,使这两组的学习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多彩。每组开头的导语点明本组的专题,并提示学习要求。课例由3—5篇课文组成。课文均围绕专题编选,分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两类。全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18篇,略读课文14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在课文前有一段连接语,将前后课文连接起来,并提示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在部分课文后面,安排有“资料袋”或“阅读链接”,以帮助了解相关资料或丰富学生的阅读。每个语文园地由5个栏目组成。其中4个是固定栏目:“口语交际”“习作” “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另有“宽带网”“趣味语文”“展示台”“成语故事”,分别在8个语文园地中各安排两次。两个“宽带网”安排在第五组和第八组,引导搜集、了解有关我国的世界遗产和科技成就方面的资料;两个“展示台”安排在进行综合性学习的第三组和第七组,为学生交流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提供舞台。另外,教材后面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这些课文都是非常经典的佳作,我们认为在教学中也不应把它们忽视。同时,也可把选学课文作为学生的一个练兵场。

二、教材特点

1、加强目标意识,全面、准确地落实语文教学目标;

2、加强整合,围绕专题组织教材;

3、加强导学功能,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

4、加强开放性,密切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三、总体教学目标

(一)识字教学

四年级上册的识字都是随课文安排。无论是精读课文还是略读课文,都安排了要求认识的字。学生通过前三年的学习,已经具有一定的独立识字能力,而且课文中的生字都有注音,所以完成认字的任务主要靠学生自学自查,教师可在学生自学自查的基础上作适当检查,并对少数不容易读准或容易混淆的字作适当指导。选读课文中的生字均未注音,为的是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独立识字能力,在阅读中遇到不认识的字,自己查字典解决。

(二)阅读教学

1、依据年段目标、单元目标、课文特点、课后思考练习、学生情况等综合确定每节课的教学内容。诸如,需要理解的词句,需要积累的语言,需要揣摩的写法,也就是说要找准语言训练的重点。

2、随文学习基本的词汇、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了解常用的修辞手法,体会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学常识。

3、在教材中适时、适当地呈现一些关于阅读策略的知识,使学生的阅读实践既“活”且“实”,为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1)提示理解词语的方法。(2)引导学生体会用词的精妙。(2)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4)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4、阅读教学中的三个侧重点:

(1)读书能力:在坚持抓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加强默读、略读能力的培养,为加快阅读速度打好基础。

(2)理解能力:理解词句的意思,初步体会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

(3)拓展积累:拓展阅读范围,拓宽阅读视野,加速有效积累。

(三)习作教学

1、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自信心。

2、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3、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4、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际。

5、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6、根据表达的需要,使用冒号、引号。

7、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语句。

8、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四、各单元教学重点

第一组:自然奇观

重点引导学生认真读书,揣摩、品味语言,从字里行间感受大自然的美,注意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从作者生动的描写中想象画面;重视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并引导学生运用课堂上所获得的阅读方法学习选读课文《五彩池》。

第二组:观察与发现

重点引导学生仔细体会课文的作者是怎样观察的,还要在课后认真观察周围事物,学写观察日记,开展语文实践活动,不断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的好习惯。同时,我们还要充分注意“导语”、“阅读链接”、“资料袋”等个部分内容的相关性,努力把它们进行有机的整合,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学习选读课文《延安,我把你追寻》。

第三组:中外童话

重点引导学生学生阅读一篇篇童话,并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建立起对童话这种文学体裁的初步认识,了解童话的特点,感受童话的语言特色。学习选读课文《小青石》。

第四组:作家笔下的动物

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读书,感受动物的可爱、可敬,体会几位作家语言的不同风格,比较文章表达上的不同特点。尤其是通过同题阅读,使学生体会到同样是写动物,由于观察角度、心理体验等的不同,运用的表达方式就不同,语言也就各具特色。配合本组专题,让学生抓住特点说、写自己喜欢的动物,表达自己对动物的喜爱之情。学习选读课文《麻雀》。

第五组:我国的世界遗产

重点引导学生在听、说、读、写、查等活动中,在提高语文能力的同时,尽可能多地了解我国的世界遗产,激发探究兴趣和民族自豪感,同时培养学生自觉保护文物古迹和风景名胜的意识和习惯。学习选读课文《迷人的张家界》。第六组:人间真情

重点引导学生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美好的感情,体会人与人相互关爱的重要意义。同时,引导学生运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通过体会重点词句感悟课文内容。学习选读课文《一个苹果》。

第七组:成长的故事

重点引导认真阅读,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进行综合性学习,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访问、写信等多种渠道了解更多成年人或同龄人成长的故事,还要联系生活实际,体验成长的快乐,思考成长过程中的问题。学习选读课文《真实的高度》。

第八组:科技成就

重点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本学期学到的阅读方法,认真阅读课文,了解科学技术创造的奇迹,感受科学技术发展得惊人速度,畅想科学技术的发展还想使我们的生活发生哪些变化。鼓励学生乐于与同学讨论疑难问题,交流阅读体会。学习选读课文《人造发光植物》。

第四篇: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知识梳理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知识梳理 第一单元

1、《山中访友》 *

2、《山雨》

3、《草虫的村落》 *

4、《索溪峪的“野”》

第一单元的主题是“感受自然”,这几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来描述对大自然的感受:《山中访友》向我们传递了作者对山里“朋友”的那份深厚的感情。《山雨》一文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有声有色的山村雨景图。《草虫的村落》以丰富的想象,带我们走进了一个童话般的草虫世界。离开想象世界,走进美丽的大自然,我们感受到的是《索溪峪的“野”》那独特的景致带给人们无限的美感。因此,让学生喜欢亲近自然、感受自然,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操就是本单元在人文内涵方面的目标。单元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文中描绘的美景,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2.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3.培养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深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表达方法的能力。4.通过学习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命的思想感情。《山中访友》一课要使学生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动态的描写和寄情于景的表达方法。

《草虫的村落》要引导学生领悟作者以奇异的想象和联想反映对大自然、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的方法。《山雨》一课要引导学生领悟抓住特点描写下雨景象和通过写景及联想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索溪峪的“野”》要引导学生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先概括表达再具体描写的表达方法。突破策略:

在课文教学过程中,可采取读中感悟、同桌交流、组内讨论、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法。山中访友》:本文可以选用“以读为主、以读代讲”的教学方法。

《草虫的村落》教学前,可以布置学生实地观察一种或几种昆虫,阅读有关昆虫的资料或文章,如法布尔的《昆虫记》,为后面的学文和小练笔做好准备。教学时,我们一要注重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二要引导学生品味体现作者丰富想象、独特感受的句子,如“我看见在许多同类虫子中间,一只娇小的从洞里跑出来迎接远归者。它们意味深长地对视良久,然后一齐欢跃地走回洞穴里去。”“大街小巷里,花色斑斓的小圆虫,披着俏丽的彩衣。在这些粗壮的黑甲虫中间,它们好像南国的少女,逗得多少虫子驻足痴望。”一定要引导学生调动脑海中的已有体验,联系生活实际来谈自己的体会,谈这种表达方法的好处。

课后安排了一个小练笔:写一写自己观察过的小虫,注意展开想象,融入自己的感受。这个小练笔和口语习作一的第一个话题联系紧密,可以让学生参考它的提示,回顾、总结本课和《山中访友》的写法,练习运用“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感受”这种写作方法进行仿写。

略读课文的教学,不同于精读课文。一是内容上,理解要求要低于精读课文,一般是“粗知文章大意”,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大体理解内容即可,词句的理解不作为重点。二是方法上,教师要更加放手,要让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

习作一:

1.把自己想象成大自然中的一员;走进音响世界 2.展开联想和想象,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 第二单元的主题是“祖国在我心中”。

5、《詹天佑》

6、《怀念母亲》

7、《彩色的翅膀》 *

8、《中华少年》

本组课文围绕“祖国在我心中”这一主题编排了四篇课文,其中精读课文《詹天佑》描写了詹天佑为我国铁路建设事业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歌颂了他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杰出的创造才能。《怀念母亲》表现了著名学者季羡林在德国留学时对祖**亲和生身母亲无限眷恋的感情。《彩色的翅膀》《中华少年》为略读课文。

单元目标:1.准确认读课文中生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理解意思,一部分词语能运用。

2.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课文朴实的语言中所含的情感。重点感悟描写人物言行、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3.学习根据主题写简明的演讲稿,在写的过程中了解演讲稿的文体特点和写演讲稿的基本方法与规律。

4.善于和同学分享读书学文的感受,提高表达能力。交流综合性学习的开展情况,并进行成果展示。积累名人名言,感悟伟人的爱国情操,受到感染,积累语言。

重难点: 重点感悟描写人物言行、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课文朴实的语言中所含的情感。在本组课文的学习及活动中感受中华民族的伟大,进一步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突破策略:

体会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学习根据主题写简明的演讲稿,在写的过程中了解演讲稿的文体特点和写演讲稿的基本方法与规律。在学习及活动中感受中华民族的伟大,进一步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现在的学生大多生活经历简单,而本组教材所选的事件离现在时已久远,因此较难体会到清代修铁路的难处,更难体会在异国他乡的爱国情结,因此,教学时一定要根据学情来进行教学设计。下面我在课文教学上的一些思考:

1、请学生课前搜集资料,了解文章的时代背景。

能够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消除陌生感,帮助学生更好的体会文章所饱含的爱国之情,提高课堂实效,帮助学生学会思考一些东西。

2、理解文章内容时,以读为主,注重课内外结合。关于 祖国在我心中 的演讲稿 1.注意格式,观点明确。2.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第五篇:西师大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梳理

西师大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梳理:

一、词汇

1.乔木

黄绢

裱纸

褪尽

猩红

赭石

柑黄

朱砂

表示颜色的词:金黄

橘红

曙红

桃红

猩红

丹红

赭石

柑黄

玫瑰紫 2.皂荚树

云霄

窍门

臃肿

珊瑚

珠子

鉴赏

竹筛

3.矗立

马鞍

白皑皑

蜿蜒

马蹄

萦绕

矫健 4.乳汁

挽起

荡涤

6.高山榕

妩媚

姓邓

深圳

绿茵

湘妃竹

石碑

镌刻

心仪

伟岸

亮丽

沐浴(要求理解词语)7.芝麻

钰石

哲理

凯旋

迄今

※8.洛杉矶

第23届 金牌

瞄准

扳机

锻铸

咔嚓 徐徐上升

9.雪域

盎然

叩开

姗姗而来

羊羔

为啥

炽热

分娩 10.好莱坞(wù)

抄写

啰嗦

出售

不吝

直言不讳 11.船舷

绿茵蓊绿

驾驭

逆流而上

喧嚣

酣睡

颠簸 ※12.报酬

坎坷

天赋

轮廓 蜚声

青睐

迷惘 13.杠杆

恒星

崩毁

14.阅读

书籍

念叨

抖擞

整整齐齐

人来人往

跃跃一试

伤痕累累

不可估量

五湖四海

情不自禁

疲惫不堪

忐忑不安

如愿以偿 15.茎秆

贮藏

椭圆 发酵

胭脂

※16.概括

控制

系统

声频

蹿

草莓

豌豆 17.芙蓉

玉壶

渭城

劝酒

18.手帕

耶稣

怜悯

欺骗

肺腑之言

19.韦姓

冰淇淋

烟囱

一怔

真挚

冻疮

抿嘴

袜子 形容人的词语:

可爱

忧伤

懂事

无所不能

真挚

纯洁

稚嫩

充满爱心 贫寒

调皮

善良

天真烂漫

※ 20.煎饼

荤油

胆怯

长辈

亲戚(qī)21.涔涔 徘徊

潸潸

挪移

遭遇 22.挫折

枯萎

23.倔强

24.琴瑟

切磋

谦虚

堕落

心扉

拭去

队伍

崎岖

25.屹立

汉奸

谗言

忠心耿耿

铿锵

鸦雀无声

控制

充沛

26.咳嗽

济南

解剖

踌躇

遭殃

27.宾客

潇洒

机舱

惴惴

摄影

纤弱

28.拉萨

药膏

歧视

污渍

英镑

崎岖

表彰

卓越 29.皆

矛盾

30.栖息

一哄而散

告示牌

冰雹

抡起

斧头

31.瓷器

琳琅满目

豇豆

梧桐

宴会

剔透

轮胎 32.和氏璧

蔺相如

客栈

渑池

抵御

爱卿

击缶

二、积累与运用 1.含有成语的诗句: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

词语拾趣:五彩缤纷——纷纷扬扬——扬眉吐气——气宇轩昂——昂首挺胸 海阔天空——空空荡荡—— 牵连不断——断章取义—— 名副其实——实事求是—— 2.引号的作用:

①特指 ②强调 ③引用 ④特殊含义 爱国名言:

三军可以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 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司马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一寸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于谦)3.同一个句子里面的反义词:

平凡——伟大

荒凉——热闹

呼吐——吸纳 语海拾贝:

冉冉白云,夜半高遮千里月

澄澄碧水,宵中寒映一天星

三月韶光,常忆花明柳媚

一年好景,难忘橘绿橙黄

——《声律启蒙》 4.关联词:

假设关系:若是······就

如果······就

要是······就 条件关系:

只有······才

不管······都 语海拾贝:

与季节有关的成语:春去秋来

寒来暑往

春华秋实

秋收冬藏 与时间有关的成语:日新月异

日月如梭

流年似水

天长地久

物换星移

星移斗转

世易时移

沧海桑田 5.省略号的作用:

①内容的省略

②说话断断续续 ③说话迟疑 语海拾贝:

正反读对联:香山碧云寺云碧山香 黄山落叶松叶落山黄

多种断句方式:重重喜事重重喜喜年年获丰收 盈盈笑语盈盈笑笑频频传捷报 6.联系句子理解疑问词“怎么”“什么”可用在陈述句中。

词语接龙:

生命——生存——存活——活力——力量 空虚——空气——气体——体温——温暖 收藏——收获——获得——得意——意见 简单——————————颜色 7.夸张的手法

形容人的成语:相貌堂堂 彬彬有礼 端庄秀丽 眉清目秀

虎背熊腰 大步流星 健步如飞 面红耳赤

目光犀利 金刚怒目 亭亭玉立 风姿卓越 8.用成语概括文章内容:

《司马光救友》——急中生智 《草船借箭》——神机妙算 《围魏救赵》——声东击西

《将相和》——完璧归赵、负荆请罪 语海拾贝:

《论语》中关于学习的名言: 学而实习之,不亦说乎。(“说”同“悦”,高兴之意)(本句强调“学以致用”的重要)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本句强调“复习回顾”的重要)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迷惑;殆:有害)(本句强调“思”与“学”要结合)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焉:在)

三、多音字

载 系 挑 盛 着 哗 说

四、阅读

1.能关注文章谋篇布局的特点,掌握前后照应的写作方法,并能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2.知道什么是一语双关,并会用到自己的作文题目中。3.留心观察生活中的小事,这些可以作为我们的写作材料。4.说明文也可以很有趣

说明方法:列数据

作比较

打比方 5.学会抓住重点词句深入理解文章主要内容 6.以生活中的典型材料来说明深刻的道理。7.认识场面描写,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8.学会通过归纳概括段意来把握文章内容

会找中心句,概括文章的主旨。

五、习作 1.写景

2.会写演讲稿,主题明确,语言有感染力。

写最尊敬,最佩服的人。

3.写记叙文,反映亲情、师生情、邻里情,选取身边真实故事。4.会写调查报告

以-----课堂或课堂-------为题,写在课堂上的体验,见闻,收获······ 5.学会写书信,正确得体。

6介绍自己珍爱的东西,内容具体,条理清晰。7.记一次映像深刻的活动,记叙中会应用场面描写。8..看图展开想象,进行写作。

西师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课文中心及重点句理解

1、《北京的色彩 》 中心:课文先用“壮丽而辉煌”五个字写总体感受,然后从层林尽染的秋林和风格各异的建筑两方面,展现了北京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的和谐统一,抒发了作者对北京色彩的赞美和热爱之情。课后作业:“紧贴”“不断”“寻找”表达了“我”想看到北京色彩的急迫心情。“毫不犹豫”表达了“我”的自豪(为首都北京感到自豪)。

2、《我的百草园 》 中心:描写了百草园的景物和童年生活的情趣,表现出儿童好奇、求知的心理和对大自然的热爱。“再见,我的蟋蟀们!再见,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的语气是孩子式的,强烈地表达了作者离开百草园时依依不舍的心情。第4段回忆了闰土的父亲教“我”捕鸟的事,表现了儿时天真与贪玩的个性。

3、《七月上天山 》 中心:作者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描写了雪山、森林、花海(进入天山时,欣赏到神奇的雪山;往里走,领略森林的幽深;再往里走,满眼烂漫的鲜花),展现了七月天山不同寻常的美,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天山美景的喜爱之情。

4、《鸟的天堂 》 中心:《鸟的天堂》主要记叙了作者(巴金)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美丽的大榕树和群鸟欢闹的奇异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生命力的热爱和赞美。

5、歌词两首 中心:《长江之歌》作者写长江源远流长、宏伟博大、多姿多彩、古老悠久、气势磅礴、力量无穷,赞颂了长江的宏伟、壮观,表达了对长江的热爱、依恋之情。《我的中国心》表达了海外游子对祖国的深深思念之情,也表达了他们永远也不会改变的中国心和民族情怀。赞美长江的诗歌:

1、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赤壁怀古》)

2、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3、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到此回。(李白《望天门山》)

6、《那棵高山榕 》 中心:本文(采用倒叙的手法)记述了邓小平1992年1月22日南巡深圳时种下一颗高山榕的故事,表达了对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的热切歌颂和怀念。

7、《中华星》 中心:本文记述了张玉哲发现“中华星”及其他一些小行星的故事,赞扬了张钰哲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为祖国天文事业献身的精神(或爱国热情)。

8、《鸟的天堂》著名作家巴金的作品,巴金原名李光堂,中国现代文学家,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家》《春秋》。作者记叙了他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具体描写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第二天早晨群鸟活动的景象。宽阔清澈的河流,充满生机的大榕树,活泼可爱的小鸟,构成了一幅高雅清幽的风景画,展示了一派美丽动人的南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生命力的热爱和赞美。“鸟的天堂”是指大榕树。

9、《烂漫的点地梅》 中心:(本文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散文)作者借点地梅所具有的顽强生命力、无私奉献的精神来赞扬高原筑路兵在极端恶劣的高原环境中艰苦奋战、勇于奉献的精神(对高原筑路兵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11、《在急流中 》 文章告诉我们:面对生活中的急流时,应该勇敢沉着,做生活的强者。

12、《把耳朵叫醒》 中心:《把耳朵叫醒》这篇课文通过年轻画家沃尔特·迪斯尼塑造米老鼠形象的艰难过程,启示我们:只要用一颗热爱生活的心去感受,用眼睛细细观察,用耳朵静静倾听,就能发现在平凡甚至是窘迫生活中的爱与美,获取成功的灵感。

13、《卧看牵牛织女星 》 秋夕 唐 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14、《数字图书馆》 电子图书的好处——得到更大范围的传播和更持久的保存。

传统图书最大的不足——传播范围受限,不能同时供很多人阅读和不利于长时间保存。

15、《仙人掌 》 中心:本文赞扬仙人掌能适应艰苦环境而生存,具有坚忍顽强和默默奉献的精神。课文接着从仙人掌的自身结构和生活方式两个方面向我们作了比较详细的介绍。

17、古诗两首 中心:《芙蓉楼送辛渐》表达了作者不因流落他乡而改变气节,始终保持着高尚纯洁的品格 和坚强、乐观的精神。《送元二使安西》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

18、《永远记住您,老师 》 中心:这篇课文以海伦·凯勒自述的方式,饱含情感地描写了安妮·沙利文老师对她的教育令其终身受益,表达了她对安妮·沙利文老师的感激、热爱之情。

19、《韦德的心愿》 中心:文章主要写了一个家境贫寒的孩子——韦德希望在圣诞夜得到圣诞老人所送的棉手套与棉鞋,令老师和全班同学深受感动的事,表现了韦德纯洁、善良的品质。孩子们“顿时安静下来”“似乎有什么东西敲中了自己的心灵”。那么到底是什么“敲中了”孩子们的心灵?是韦德那善良真挚、充满爱心的美好心灵和为他人着想的品质让他们感到了惭愧,受到了震撼。20、《回家 》 中心:这篇课文,记叙了海子少年时代无论怎样也要回家,但中年当上警察后却因公务繁忙很少回家,后来在处理一起案件时光荣牺牲的事。赞扬了海子爱岗敬业、爱国爱家、“为大家而舍小家”的高尚品质。“爹说得挺犹豫”说明一方面父母对儿子很想念,想儿子常回家,另一方面实在是家里很穷,每个星期来回的车费对这个家庭的确很重要。

海子突然没坐车跑着回家,令爹和娘一时无语。海子的突然出现,让“娘和爹有些惊喜,又有些生气”,惊喜的是在这样的天气,这么晚的时间海子突然回来了。生气的是以为海子不听话,又浪费了车费。当得知海子是跑着回来的,“爹和娘一时无语”,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父母对儿子的愧疚和心疼。“思虑许久”“终于”说明母亲内心的矛盾和痛苦。从“天寒地冻”“裹一身寒气”,我们可以体会到再大的困难也挡不住海子回家的路。所以,当海子回家时,“娘愣住了,爹也愣住了”。哪个父母不疼儿?对儿子的心疼和深深的愧疚,以及面对困境无可奈何的复杂心理,让娘把海子“紧紧搂住,默默流泪”,爹“转身走出屋去,站在院里一动不动”。海子爹、海子娘说的话,说明海子虽死,可他却永远活在人们心中。

21、《匆匆 》 中心:文章紧扣“匆匆”二字,将空灵而又抽象的时间化为具体的物象,引发出伤时、惜时的深长感喟。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

“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看似在问,实际上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逝去而无法挽留的无奈和对已逝日子的深深留念。感叹日子的飞逝无痕。如,“聊天的时候,日子从嘴边过去;玩耍的时候,日子从手里过去;看电视的时候,日子从屏幕上过去。”

22、《收藏阳光》 中心:本文通过讲述田鼠尼克收藏阳光、颜色和单词,在寒冬到来时,给同伴们带来温暖与快乐的故事,告诉我们:在生活中,不仅需要物质的储备,还需要精神的力量。(只要留心收藏生 活中的快乐,就能战胜面临的困难与挫折。)【意思对即可】 “阳光”就是指让人感到温暖、振奋、高兴的精神动力。“颜色”,原来就是指对多姿多彩的生活的观察和描述。“单词”——讲述了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 尼克收藏的“阳光、颜色和单词”就是指收藏的精神生活。

23、《沙漠玫瑰 》 中心:作者用八天时间观察到了沙漠玫瑰的复活过程,由衷地赞美了沙漠玫瑰顽强的生命力。告诉我们,了解一个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对全面理解问题是至关重要的。

24、《大海中的灯塔 》 中心:冰心奶奶在这篇通讯里,以柔美细腻的笔调,委婉含蓄的手法和清丽的语言,向小朋友谈了友谊的重要、交友的艺术。

25、《看戏 》 中心:本文记叙的是首都劳动人民在劳动剧场观看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演出京剧《穆桂英挂帅》的动人场景。既表现了观众的热情,又烘托了梅兰芳高超精湛的演出技艺。

26、《回忆鲁迅先生》 中心:作者通过回忆自己到鲁迅家做客、鲁迅认真读青年的来信和踢鬼这几件事,高度赞扬了鲁迅先生关心爱护他人、坚信科学、勇敢无畏的精神。

鲁迅先生名言: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27、《试飞 》中心:本文记叙了宋庆龄勇敢地登上“洛士文号”飞机亲自进行第一次试飞的经过,具体描写试飞的危险性,突出了宋庆龄的勇敢无畏,体现了她心系祖国航空事业的爱国情怀。(我们对她崇敬与热爱。)“万一失事也是值得的,因为这是我们自己制造的飞机。”从这里可以看出宋庆龄毅然决定参加试飞的目的和出发点,她为了中国的航空事业,为了中国的强大,赴汤蹈火,在所不辞。爱国之心和勇敢之情在这句话中尽显出来。

28、《提灯女神 》 南丁格尔是热爱护理事业、忘我、奉献精神的人,29、古文两篇 中心:《司马光救友》写司马光砸缸救友的故事,赞颂了司马光遇事沉着冷静、肯动脑筋的品质。(告诉我们:遇到危险时,要急中生智,动脑筋想出好办法。)《矛盾》通过一个既卖矛又卖盾的人自相矛盾的语言,讽刺了生活中的这种现象,告诫我们说话做事不要前后矛盾。(或说话做事前后要一致,不能夸夸其谈,不能自吹 自擂,要实事求是。)

30、《巨人的花园 》 中心:本文通过对有孩子的花园和没有孩子的花园的不同情况的对比描写,告诉人们:自私自利终将自食孤独郁闷的恶果,而宽宏大度终将利人利己又悦人悦己。名言:宽容产生的道德上的震动比责罚产生的要强烈得多。---苏霍姆林斯基

32、《将相和 》 中心:本课通过对“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的记述,写出了将相之间由不和到和好的经过,赞扬了蔺相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和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可贵品质和政治远见,也赞扬了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同时还赞颂了他们的爱国思想。《将相和》这个故事出自司马迁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和“负荆请罪”3个小故事组成。

第一课时 北京的色彩

第一课时

一、课 题:北京的色彩

二、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本课生字,并能正确书写,灵活运用。

2.理解课文内容,从秋色和建筑两方面,感受北京的美丽,激发对北京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自然和人文两方面感受、体会北京的色彩。

四、教学难点: 自主学习本课生字,并能正确书写,灵活运用。

五、教具准备:

搜集北京的风景名胜图片。

六、教学课时

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教师板书“北京”。抽生谈谈看到“北京”这个词你想到了什么。

2.教师板书“色彩”。把“北京”和“色彩”两个词联系在一起你想到了什么?

3.今天我们将走进《北京的色彩》这篇课文,一起感受北京的美。板书完整的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了解大意

1.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2.找出最能概括北京“色彩”的句子。

总起句:深秋时节的北京城,很快便以她那壮丽而辉煌的色彩驱除了我的偏见。

总结句:大自然有的,北京都有。

3.根据结构,理清文章的层次。

文章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1~3段);第二部分(4~8段);第三部分(9~11段)。

第二部分可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4~6段),写北京“自然风光”中的色彩;第二层(7~9段),写北京“人文景观”中的色彩。

三、细读理解,体会情感

(一)学习第一部分

1.自由读1~3段,试着把自己读懂的内容批写下来。

2.学生交流自己从段落、句子中读出的信息。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作适时的引导。

(1)从“北京是红色的海洋”,“全是红彤彤的”可以看出北京城在作者心中色彩的单调。

(2)“四季常青”,“带着一种南方人特有的绿色的骄傲”与“处处是红色的北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3)“壮丽而辉煌”写出了对北京色彩的总体感觉。

八、作业布置:

背诵课文第二至四段。

九、板书设计:

北京的色彩

第一部分(1~3段);第二部分(4~8段);第三部分(9~11段)。

第二部分可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层(4~6段),写北京“自然风光”中的色彩; 第二层(7~9段),写北京“人文景观”中的色彩。

十、教后反思:

第二课时

北京的色彩

第二课时

一、课 题:北京的色彩

二、教学目标:

1.领悟作者的细致观察,体会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7段,积累描写色彩的词句。

三、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自然和人文两方面感受、体会北京的色彩。

四、教学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7段,积累描写色彩的词句。

五、教具准备:

搜集北京的风景名胜图片。

六、教学课时

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二部分

1.默读第4段,找出这一段的中心句。(首先把我征服的,是北京的树叶。)

2.再读第4段,试着分出这一段的层次并交流每一层的意思。(结合课后第2题进行)

第一层(第1句):概括写出了北京秋天的树叶带给作者的感受。

第二层(第2~4句):具体描写了在从机场进入市区的路上,作者欣赏到“千百种奇妙的色彩”时“又惊又喜”的感觉。

第三层(5~6句):详细介绍作者漫游天坛时发现的银杏树叶的曼妙。

二、找出这一段中自己喜欢的词语或句子细细品读,并说出自己喜欢的理由。

(1)“征服”一词用得巧妙,既与前文的“偏见”形成对比,又准确地概括出“北京的树叶”带给“我”的感受。

(2)“深深浅浅的黄、闪闪烁烁的金、团团簇簇的红”写出了树叶色彩的多样性和层次性。

(3)“千百种奇妙的色彩”虽“纷繁”但又“和谐”,这正是作者“又惊又喜”的原因。

(4)第5、6句:通过准确形象的比喻让读者对北京秋天的银杏树叶“一读而生爱”。

4.根据划分的层次及自己对这一段文字的理解试着把第4段背诵下来。

5.自读第5段,勾画出这一段中表示颜色的词语,并试着用一两个词概括这些色彩给你留下的印象。(五彩斑斓、五彩缤纷、五颜六色)

6.想象两处省略号里的色彩,想象香山红叶的美丽,带着被“征服”的感受读第5段。

7.北京城彩色的秋林,让作者明白了:大自然并非只有一种绿色,也并非只有一种黄、一种红„„这就是作者感受到的北京色彩的“壮丽而辉煌”。

三、学习第三部分

1.北京秋天的自然风光是那么美,她让一个有偏见的人一下子就被征服了。北京的人文景观又带给作者怎样的感受呢?自读7~8段。

2.对比北京古迹与现代建筑的不同色彩与风格,说说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3.思考:从 “紧贴”车窗,“不断寻找”这些词中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四、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1.《北京的色彩》是一篇文字优美的抒情散文,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开朗自然的联想,反差鲜明的对比,准确形象的妙喻,写出了对北京的热爱。

2.根据你对“大自然有的,北京都有”这句话的理解,向别人介绍“北京的色彩”。

八、作业布置:

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反复诵读,积累优美的词句。

九、板书设计:

《北京的色彩》是一篇文字优美的抒情散文,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开朗自然的联想,反差鲜明的对比,准确形象的妙喻,写出了对北京的热爱。

十、教后反思:

第三课时

我的百草园

第一课时

一、课 题:我的百草园

二、教学目标:

1.自主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百草园带给“我”的快乐,感受课文表现的儿童情趣。

三、教学重点:

自主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四、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百草园带给“我”的快乐,感受课文表现的儿童情趣。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课时

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了解作者,谈话导入

1.生交流作者资料,师作适当补充。

鲁迅(1881~1936),本名周树人,浙江省绍兴市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著作有杂文、小说、散文、诗歌等,收在《鲁迅全集》里。本文写于1926年,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收在《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百草园,绍兴城内鲁迅家房屋后面的园子。

2.童年的岁月是如诗的岁月,童年的季节是梦幻的季节。童年就似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永不消失。我们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童年的生活,鲁迅先生也不例外。说起鲁迅,人们常常会想到他的严肃、庄重。但是打开他的童年之窗,我们会发现,那里却是另外一道风景。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的童年,去领略那道风景。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词

教师检查学生学习情况。注意纠正字音:“珊瑚”的“珊”读“shān”不读“shuān”;“后窍”的“窍”读“qiào”,不读“qiǎo”。注意纠正字形:“臃”字是左右结构,不是上下结构;“鉴”字的上部分不是“竹字头”。注意多音字“攒”的多种读音。

三、默读课文,了解梗概

1.可以引导学生了解第2、3、4、5段分别写了什么内容,然后用段意合并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2.学生也可以抓课文重点句“那是我儿时的乐园”来概括。

四、精读课文,品味百草园的“乐” 写法上的体会:

一是从不同方面描写事物。用“碧绿”、“紫红”描写颜色,用“鸣”、“长吟”描写动物的声音;用“窜”、“伏” 等动作描写动物在百草园生活的自由;用“光滑”、“高大”、“缠络”形容静物的外表形状;用“臃肿”、“肥胖”表现体态的有趣;以“低唱”、“长吟”、“弹琴”再现百草园的静谧和动物的安详自由;用“又酸又甜”写出味道,叫人仿佛正含着桑葚或覆盆子,满口生津。

二是用了拟人的手法,让我们体会到百草园既是各种小生物的乐园,也是孩子的乐园。另外,恰如其分的动词运用让我们感受到百草园各物的形影声色如活了一般。

八、作业布置:

自由读读课文第2段,勾出你体会最深或是最感兴趣的地方,体会儿时的“我”认为百草园乐在何处。

九、板书设计:

鲁迅(1881~1936),本名周树人,浙江省绍兴市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著作有杂文、小说、散文、诗歌等,收在《鲁迅全集》里。本文写于1926年,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收在《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百草园,绍兴城内鲁迅家房屋后面的园子。

十、教后反思:

第4课时

我的百草园

第二课时

一、课 题:我的百草园

二、教学目标:

1.学习观察百草园景物的方法和用词的精当。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找出印象深刻的句子,自主积累

三、教学重点:

学习观察百草园景物的方法和用词的精当。

四、教学难点:

感情地朗读课文,找出印象深刻的句子,自主积累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课时

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边交流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体会百草园的生机盎然、趣味无穷。

结合自己生活中的乐园让学生也来说说自己的乐园。学生交流,能表达清楚,有趣或是能用上阅读中感悟到的方法来叙述的,教师给予表扬与鼓励。

学生合作学习第3、4段,体味在百草园里“雪中捕鸟”的乐趣。

读课文找出描写“捕鸟”这一情节的动词,通过小组讨论并体会用词的准确。

学生自由叙述捕鸟过程,叙述时还可加上一些描写,体会其中的乐趣。也可以边做动作边叙述。

学生朗读,体会鲁迅儿时的天真与好玩的个性,同时也真切感悟到百草园给他带来的无限乐趣,是真正的乐园。

自由朗读第5段,说说字里行间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教师简介“书塾”。

前面2、3、4段作者为我们描述了他心目中那么美那么有趣的号称乐园的百草园,作者却被家人送进书塾里去读书啦!这一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你是怎么体会到的?连续三个“也许是”表现孩子对大人要自己离开百草园原因的猜测、不解和无奈之情,表达了儿时的鲁迅对百草园的依恋,“再见,我的蟋蟀们!再见,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更强烈地表达了作者离开百草园时依依不舍的心情。

学生反复朗读体会。

二、再读课文,积累语言

浏览课文,并摘抄你最喜欢的句子,或是给你印象最深的句子。

八、作业布置: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我的百草园》这篇文章,共同分享了鲁迅先生的童趣,那就是灿烂春光中有童真,无味的冬天也有童趣,自由的玩耍中充满幻想。我们都经历过童年,也有许多值得回味的趣事,那么,请你也给我们介绍介绍你的乐园在哪里,它的乐趣在哪儿。提起你的笔,写一写。然后大家交流交流,让我们一起分享,当然,要有一定的描写,可以仿写。让我们看看谁的那道风景最美。

九、板书设计:

我的百草园

生机盎然的百草园——植物和动物之多好奇、求知

冬天的百草园——捕鸟对大自然的热爱 学习生活——离开百草园,依依不舍

十、教后反思:

第5课时

七月上天山

第一课时

一、课 题: 七月上天山

二、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新词。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进行旁批。

三、教学重点: 认识本课生字新词。

四、教学难点: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进行旁批。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课时

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去过新疆吗?去过新疆的天山吗?今天,让我们循着作家碧野的笔触,去感受天山七月的美景。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学生自由读文。

三、引导深入学习

1.按照课后第2题的要求,边读边思边批。

要点预设:

作者写了7月天山的哪些景物?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如:雪峰、雪水和雪水汇成的溪水。这段描写,让我们仿佛走进了一个寂静的清凉世界。不仅寂静,而且充满生机。

作者笔下的天山之夏及其景物,是那么独特,那么令人神往。作者是如何具体、形象地描绘这一景物的呢?(不仅仔细观察眼前的景物,而且能展开丰富的想象,运用确切的比喻,把天山的景物形象地描绘出来。)

哪些想象和比喻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如:作者把雪峰比喻为白缎子,雪峰间的云影比作是银灰色的花朵,整个雪峰就变成像一块绣着花的白缎子,多么漂亮!作者把从峭壁断崖上泻下来的雪水比作银链,既写出了雪水的样子,又写出了它的光亮,多么生动!作者还把溪流抛起的浪花比作是盛开的白莲花,浪花像玲珑剔透的珠子,那么的美,流露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生动形象的比喻能把所见的景物变得栩栩如生,让读者有亲临其境的感觉。除了比喻外,还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去揣摩、欣赏?

(作者用词巧妙,如一开头写“炎暑被远远地抛在后边”这个“抛”字,写雪水流下时用“飞泻”这个词,让人感到雪水流下时很有气势。)

作者在写这些景物时,层次非常清楚,从蓝天到雪峰,接着写融化的雪水,最后写雪水汇成的溪流从上到下,很有条理。

八、作业布置:

练习一

九、板书设计:

写这些景物时,层次非常清楚,从蓝天到雪峰,接着写融化的雪水,最后写雪水汇成的溪流从上到下,很有条理。

十、教后反思:

第6课时

七月上天山

第二课时

一、课 题: 七月上天山

二、教学目标:

1.小组交流自己的批读内容。

2.对感兴趣的部分进行合作探究。

三、教学重点:

小组交流自己的批读内容。

四、教学难点:

对感兴趣的部分进行合作探究。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课时

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这篇课文各段中都有很多写得生动的地方值得我们探究发现。由学生自读自批。

二、交流批读情况。①小组交流自己的批读内容。②对感兴趣的部分进行合作探究。

哪些语段、词句写得好?这段话或这些词语好在哪里?发表自己的看法,不理解的可以请教老师。

(如:写雪峰、雪水时的确切比喻;“密密的塔松像撑天的巨伞,重重叠叠的枝丫,只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一句,用了许多叠词,读起来很有韵味,让人感受到原始森林幽静的美;还有描写花海的排比句;“人浮在花海上”中的“浮”字等,都是值得研读的。)

③在全班进行交流。

可以由各小组派代表在班上汇报讨论情况,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对体会不到位的进行点拨,并结合朗读加深体会。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让学生自主阅读欣赏,积累佳句。2.交流自己的欣赏感受。

五、检查生字掌握的情况 1.同桌互查和全班抽查。2.书写生字和摘抄优美词句。

八、作业布置:

书写生字和摘抄优美词句。

九、板书设计:

写雪峰、雪水时的确切比喻:

“密密的塔松像撑天的巨伞,重重叠叠的枝丫,只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

用了许多叠词,读起来很有韵味,让人感受到原始森林幽静的美;

描写花海的排比句: “人浮在花海上”中的“浮”字等

十、教后反思:

第7课时 鸟的天堂

第一课时

一、课 题: 鸟的天堂

二、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三、教学重点: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四、教学难点:

初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课时

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激发兴趣

1.齐读课题。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想法?(鸟栖息的地方,鸟的乐园、有很多鸟„„发挥学生想象。)

2.这个鸟的天堂在哪儿?你知道吗?(一棵大榕树)3.介绍资料:这棵大榕树在哪儿?结合你课前查找的资料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这棵大榕树在广东省新会县的天马河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了,每年都长出许多气根,从树枝上倒挂下来,钻进土里,过些日子又长出新的枝干来。这样不断生长,它已长成了榕树林,占地达16亩。被当地人称为“神树”。“天堂中的乐园”。又因为上面栖息着许多鸟,被人们称为“鸟的天堂”。)4.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巴金爷爷去看一看那棵独特的大榕树。

二、自由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 1.指名读文,读准字音

2.投影出示练习:选择带点字的正确读音。3.自学生字,掌握字形。重点指导

梢:形声字,与“稍、捎”区分 暇:左边是“日”,注意与“瑕”区分。4.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借助工具书解决。灿烂:光彩鲜明耀眼。陆续:前前后后,时断时续。展示:明显地表现出来。留恋:舍不得离开

不可计数:没有办法来计算,形容数量很多

应接不暇:形容人或事情很多,接待、应付不过来。暇:空间。文中指鸟太多,看不过来。

八、作业布置:

默读课文,思考:巴金爷爷几次经过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象有什么不同?

九、板书设计:

灿烂:光彩鲜明耀眼。

陆续:前前后后,时断时续。展示:明显地表现出来。留恋:舍不得离开

十、教后反思:

第8课时 鸟的天堂

第二课时

一、课 题: 鸟的天堂

二、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众鸟纷飞的景象。2.学习作者动静结合的描写方法。3.有感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三、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众鸟纷飞的景象。

四、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动静结合的描写方法。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课时

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

1.导入:请同学们先听一段乐曲,听后说一说你有什么感受?(播放《百鸟朝凤》录音带。鸟很多,鸟的天堂──板书。)

2.这节课,我们就和巴金爷爷一起去广东新会县天马河上一个被人们称作“鸟的天堂”的地方去看一看,巴金爷爷两次去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象截然不同,第一次看到的是(学生接:大榕树),第二次看到的是(学生接:鸟)3.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快速阅读课文,体会一下榕树给你什么感受?鸟儿又给你什么感受?

(榕树──大、茂盛;鸟──多、欢快)

二、重点感悟、体会榕树的奇特美和群鸟纷飞时的壮观景象

请同学们选择你喜欢的部分,抓住重点词句深入体会,体会后放出声音有感情地朗读出来。用朗读的形式加以汇报

1.大

学生甲: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1)汇报读,其他同学听读:哪儿读得好?为什么?你听出了什么?从哪儿听出来的?(从不可计数体会出枝干数目很多,说明树很大。)

(2)重点体会“真”字。

两个“真”有什么不同呢?听老师读,体会一下。

三、了解榕树成为鸟的天堂的原因

1.什么原因使这棵大榕树成为了“鸟的天堂”呢 2.学生根据查找的课外资料或其它知识加以介绍分析

3.小结:榕树的枝繁叶茂为鸟类提供了生存空间、食物、水分,当地的居民爱鸟、护鸟,同时鸟的粪便成为榕树生长的有机养料。使这棵榕树长得愈加的繁茂。

四、思维拓展,深化主题 1.播放“鸟的天堂”的完整课件。2.出示思考题

请你以导游或小鸟儿的身份,向游人介绍这里的景象。介绍的形式可以自由选择。如写导游词、写诗,顺溜„„。

3.学生分头准备。

4.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学习的感受。汇报交流

五、总结全文

八、作业布置:

请你以导游或小鸟儿的身份,向游人介绍这里的景象。介绍的形式可以自由选择。如写导游词、写诗,顺溜„„。

九、板书设计:

(榕树──大、茂盛;鸟──多、欢快)

十、教后反思:

第9课时 歌词两首

第一课时

一、课 题:长江之歌

二、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正确地理解“荡涤”“灌溉”“磅礴”“烙印”等带有生字的新词。2.能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课文。

三、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正确地理解“荡涤”“灌溉”“磅礴”“烙印”等带有生字的新词。

四、教学难点:

能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课文。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课时

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提前一周布置学生去搜集关于长江的知识,搜集有关长江的诗词歌赋、名言警句等,有条件的可播放《话说长江》光碟,听一听、学一学歌曲《长江之歌》和《我的中国心》。

二、导入 播放《长江之歌》录音磁带或者碟片,如无条件教师则引导学生回忆《长江之歌》。初步感受长江的宏伟气势。引导学生自由地说说自己心中最强烈的想法是什么,最想对长江说些什么。

三、初读感悟,小组交流

自由地读一读这首歌词,把生字新词圈出来,多读几遍,在不理解的词、句旁边画上问号,勾画出体会最深的句子,在旁边写写自己的体会,和同桌或在小组里交流交流,体会母亲河怀抱的博大和宽广。

四、细读体会,全班交流

再读读课文,看看还有什么需要在全班交流的,讨论全组认为最深的感受,做上记号,然后在全班交流自己的感受。提出小组内未能解决的问题,全班讨论。

五、品读探究,升华情感

咱们仔细看看这首歌词,它用第二人称,写来十分亲切,大家体会体会。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长江是我们所深深依恋的母亲河,她就像一位温情的母亲站在我们的身旁,它更是一位坚强有力的母亲,给我们力量。

六、尝试背诵,丰富积累

想进一步走进母亲河的怀抱吗?想把长江的涛声听得更清楚吗?咱们来试着背诵这首诗歌吧!

学生自由练习背诵。体会长江所蕴含着的深刻的民族情怀。积累自己喜欢的诗句。

七、拓展延伸

1.身临其境,赞美长江。

我们都是长江的儿女,闭上眼睛,想象着我们现在就来到了长江边,对着长江吟诵我们心中的歌,可以用“你用„„”的句式(小黑板或大屏幕展示),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句式。学生自主尝试练习后全班交流。2.展示其他赞美长江的古诗词。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李白《望天门山

八、作业布置: 练习一

九、板书设计: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十、教后反思:

第10课时 歌词两首

第二课时

一、课 题: 我的中国心

二、教学目标:

1.体会这两首歌词所表达的共同的爱国情怀和民族精神。2.欣赏和学习运用第二人称增强亲近感的写法。

三、教学重点:

体会这两首歌词所表达的共同的爱国情怀和民族精神。

四、教学难点:

欣赏和学习运用第二人称增强亲近感的写法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课时

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课前实践

引导学生提前一周查阅体现中华志士爱国情怀的相关资料,特别是搜集从海外归来的中华赤子的资料。

二、激情导入

你们听过《我的中国心》这首歌吗?条件具备的可以播放这首歌曲的录音或光碟,请学生欣赏或跟着录音一起唱。

这首歌是台湾著名歌星张明敏的成名作。20多年来,他无数次地登台演唱这首歌曲,每次演唱,他都和观众一起热血沸腾,激情满怀!这首歌为什么牵动这么多人的心呢?答案只有五个字——我的中国心!(揭题,板书课题)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久唱不衰的《我的中国心》。学生齐读课题两遍。

三、初读诗歌,感受“我”的中国心

(一)自由地读读这首诗,勾画出生字和不认识的字,借助字典理解、认读,勾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多读几遍,看能不能自己解决,不能解决的,再小组讨论,还不能解决的,提出来全班解决。同时,把最感人的句子画下来,作上感叹号或者自己喜欢的符号,多读几遍,反复体会。

(二)学生自读,勾画,小组讨论。

1.交流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明白了,就把问号画去。2.交流最让自己感动的句子,读出来给小组的同学听听。

(三)全班交流。

1.交流小组讨论仍然不明白的地方。随机解决生字新词。2.交流小组内同学认为最让人感动的地方。

四、再读诗歌,升华我的中国心

1.想唱唱这首歌吗?为了唱好这首歌,最重要的是熟悉歌词,有感情地朗读歌词。有条件的,引导学生跟着歌碟或录音的节奏朗读歌词,反复琢磨,感受,升华情感。

2.最令人感动的地方是什么?能读给大家听听吗?指读,评价。再读,比较。如需要,教师可范读。

正因为感动,所以,海外赤子要用这首歌来表达思乡之情。现在,你就是那位多年未见到祖**亲的海外赤子,在梦中,你来到了祖国,你唱起了《我的中国心》。试一试。放录音,学生跟唱,反复诵读,感受。

五、拓展延伸

引导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相关资料。

我们都是中国人,我们都应该拥有一颗滚烫的中国心,无论何时,无论何地,我们不能忘记中国是我们的母亲。那么,只有海外赤子才拥有一颗中国心吗?还有多少炎黄子孙,正是在中国心的感召下,为国家和民族而努力呢!“神舟六号”载人飞船成功上天,让中华儿女扬眉吐气,背后是几十万人的精诚合作,是什么驱使他们如此忘我地工作呢?是一颗滚烫的中国心!

八、作业布置:

课后练习一

九、板书设计:

我们都是中国人,我们都应该拥有一颗滚烫的中国心,无论何时,无论何地,我们不能忘记中国是我们的母亲。

十、教后反思:

第11课时

那棵高山榕

第一课时

一、课 题: 那棵高山榕

二、教学目标:

1、认识并规范、美观地书写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明白文章大意,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3、理清文章叙述脉络,体会文章倒叙的表达方式。

三、教学重点:

四、教学难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明白文章大意,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课时

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听歌曲《春天的故事》。

2.那位在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的老人是谁呢?(邓小平)关于邓爷爷,你还知道些什么呢?

3.学生交流课前搜集到的资料。

过渡:是啊,邓小平爷爷虽然离开我们了,但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他将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关于邓小平爷爷的故事。

揭示课题,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两遍。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扫除文字障碍

1、默看全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勾出自己不认识或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同桌讨论交流。

2、指名学生接力读课文,每人读一段或两段,师生共同正音。

3、学习生字。

4、讨论不理解的词语。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 妩媚心仪伟岸亮丽镌刻沐浴

5、书写生字词语。

三、再读课文,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

看看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的。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体会倒叙的作用。文章的写作思路就是作者思考的思路,作者是由眼前看到的这棵枝繁叶茂的高山榕,联想到伟大的邓小平同志,联想到他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联想到他在1992年南巡深圳时,种下的那棵高山榕,特别是联想到他对祖国和人民深沉的爱。

由于是看到眼前的景物想到已故的小平爷爷,所以采用了倒叙的手法,让我们更加真切地回想起小平爷爷对祖国人民的卓越贡献和深沉的爱。

八、作业布置:

课后练习一

九、板书设计:

妩媚心仪伟岸亮丽镌刻沐浴

十、教后反思:

第12课时

那棵高山榕

第二课时

一、课 题: 那棵高山榕

二、教学目标:

1、认读、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语和含义深刻的句子。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重点:

认读、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语和含义深刻的句子。

四、教学难点: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课时 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检测:

1、听写词语:榕树妩媚邓小平心仪伟岸亮丽镌刻沐浴深圳绿草如茵湘妃竹石碑

2、小黑板出示词语,学生自己订正。

二、扣中心句。

1、教师:这是一棵怎样的高山榕?课文中有集中评价它的文段吗?请找一找。

2、学生读4 自然段。

3、抓“普普通通”与“不同寻常”

三、学习课文1至4自然段,体会榕树的“普普通通”

1、这棵普通的榕树是怎样的呢?请找出有关的语句,好好体会,并勾画、圈点和批注。

2、学生谈体会。老师随机指导朗读,总结并板书:默默地带来亮丽增添和谐

3、让我们一起跟随课文的叙述走近榕树,边读边想象画面,像放电影一样欣赏这样一棵平凡却美丽的榕树。

四、学习课文其余部分,体会榕树的“不同寻常”。

(一)、学生默读课文,勾画出表现榕树不同寻常的地方,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二)首先质疑并存疑。

(三)学习课文5-7自然段,了解榕树的栽种过程,体会榕树的“不同寻常”。

1、课文用了很多篇幅详细介绍了小平同志栽种榕树的过程,让我们跟随作者的叙述去看看当时的情景,看看你能从中感受到什么?(教师引读课文5-7段,教师读叙述的话,学生读描写小平的语句。)

2、谈感受。

引导学生从描写小平的动作、神态的词语中感受小平同志兴致勃勃,结合资料介绍明白小平同志是因为看到深圳的发展,看到改革开放取得了伟大成绩而高兴。

(卫星上天北京奥运会)再读“那棵高山榕葱茏耀眼,华盖如伞,生命勃发„„”你又读懂了什么?(小平同志所开创的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祖国将更加繁荣昌盛,就如同那高山榕一样越来越葱茏耀眼,生命勃发。)

再读。

是的,这的确是一棵普普通通的高山榕;然而它又是那么的不同寻常,它传达着:深爱永驻;它昭示着:事业永昌。

八、作业布置: 课后练习一

九、板书设计:

默默地带来亮丽增添和谐

十、教后反思:

第13课时

中华星

第一课时

一、课 题:中华星

二、教学目标:

1.识写本课生字,理解“敏锐”、“惯例”、“迄今为止”、“情不自禁”、“丰碑”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张钰哲发现“中华星”的过程。3.学习科学家的优秀品质,受到爱科学、爱祖国的教育和熏陶。

三、教学重点:

了解“中华星”的发现过程,体会张钰哲先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强烈的爱国热情。

四、教学难点:

学习科学家的优秀品质,受到爱科学、爱祖国的教育和熏陶。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课时

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讲故事,引入课题

1.边放课件边讲故事:1928年的一个夜晚,一个名叫张钰哲的中国天文学家在芝加哥大学叶凯夫天文台观测室,像往常一样站在天文望远镜前凝神观察。突然,他那敏锐的目光紧紧盯在一个光点上:啊!一颗从来没有被发现过的新星在闪动!他惊喜万分,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后来,美国行星中心站把这颗新发现的小行星编为1125号。从此,这颗闪动的小行星,被载入了世界的天文史册。也就是从那时起,在小行星的发现者中,第一次有了中国人的名字。这颗小行星就是用我们伟大的祖国命名的“中华星”。

简单学习网最新讲座: 板书课题:中华星。

2.齐读题目。看到“中华星”三个字,你想到了什么?谈谈自己的想法。3.请带着你们的思考一起走进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浏览全文,勾画出文中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2.指名逐段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以下词语:

3.齐读课文,要求读准读通顺。

4.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讲了哪几件事?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加以概括:

课文主要讲了三件事:

(1)张钰哲发现小行星,为祖国争得荣誉,没有按照惯例用自己的名字命名,而是用“中华星”命名。

(2)几十年来,张钰哲领导的行星观测室又陆续发现了更多的小行星,为祖国的天文事业作出显著成绩,但没有一颗行星是用自己的名字命名。

(3)哈佛大学天文台为了表示对张钰哲的敬意,将新近发现的2051号小行星命名为“张星”。

5.小结:“中华星”是第一颗由中国人发现的小行星。身处异国他乡的张钰哲满怀对祖国的深情,给这颗小行星取了个响亮的名字“中华”。张先生在此后几十年的科学研究中成果丰硕,但他却心系祖国荣誉。在他领导的行星观测室发现并命名的众多行星中,唯独没有以他个人命名的星,其高尚品格实在令人敬佩。

6.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课文。(带着对科学家敬佩的感情。)

八、作业布置:

找出课文中描写张钰哲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的词语或句子,并把它抄写下来。

九、板书设计:

中华星”是第一颗由中国人发现的小行星

十、教后反思:

第14课时

中华星

第二课时

一、课 题:中华星

二、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张钰哲发现“中华星”的过程。

2.学习科学家的优秀品质,受到爱科学、爱祖国的教育和熏陶。

三、教学重点:

了解“中华星”的发现过程,体会张钰哲先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强烈的爱国热情。

四、教学难点:

学习科学家的优秀品质,受到爱科学、爱祖国的教育和熏陶。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课时

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板书:星。我们一起来看这个字,大家都认识吧!一起读出来:星。你知道哪些星星的名字呢?

我们常说,天上的星星数不清(大约3后面23个零),在繁星点点的夜空,除了刚才大家所知道的这些星星,还有一颗星,叫“中华星”,有一颗星叫“张星”,它们为什么会有这么奇怪的名字?它们的名字有什么来历呢?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第7课,弄明白“中华星”和“张星”的来历。

二、细读课文,认真感悟体会。

1.首先,我们来学习课文第二部分:“中华星”的来历。(1)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张钰哲是怎样发现小行星的?(句子:突然,他那敏锐的目光紧紧盯在一个光点上:啊!一颗从来没有被发现过的新星在闪动!他惊喜万分,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从这个句子体会到张钰哲发现小行星后心情如何?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从“惊喜万分,简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体会惊喜、激动之情)

指导朗读。

(2)张钰哲为什么会这样激动?

(句子:自从1801年---真是太令人兴奋了)

从这段话你体会到什么?

(国际上,一些发达国家的天文事业比较发达,中国的天文工作太落后了。张的发现不仅是世界天文学上的重大发现,更重要的是在广袤的天空中终于有了中国人命名的行星,这是为祖国争得的荣誉。)

(3)张钰哲发现小行星后,是怎么做的?勾画出有关词句。

(句子:冒着严寒,连续观察了15个夜晚,结果,每次的观察结论都相同)。从“冒着严寒”“连续”“确信”等词语中,你体会到什么 ?(板书:严谨的科学态度)

(4)在确信自己的发现后,他把观察到的结果报告给美国行星中心站,中心站的工作人员及时给他写了回信。看着这封极不寻常的来信,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张钰哲的心情为什么久久不能平静?(中国的天文工作太落后了,这是第一颗中国人发现的行星,它的发现不仅是世界天文学上的重大发现,更重要的是在广袤的天空中终于有了中国人命名的行星,这是为祖国争得的荣誉。)

三、总结。

课文题目“中华星”不仅仅指张钰哲发现的这颗小行星,它也是张钰哲先生爱国精神的体现,在人们心中,张钰哲先生也是一颗星,一颗中华民族的星,对天文学事业的贡献和对祖国强烈的爱

四、拓展。

从1925年张钰哲发现第一颗小行星到现在“神舟六号”飞船顺利发射并安全返回,你想说些什么?你打算将来为祖国建设做点什么呢?

八、作业布置:

搜集其他科学家的故事,把搜集的故事讲给同学听。

九、板书设计:

是世界天文学上的重大发现,也是为祖国争得的荣誉。

十、教后反思:

第15课时

“零”的突破

一、课 题:

二、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课时

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质疑激趣,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知道有哪些中国体育运动员在奥运会上夺得过金牌?谁第一次在奥运会上夺得金牌?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相机引入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画出文中生字、词和有关外国地名的词,如“洛杉矶”“普拉多奥林匹克”等,多读几遍,读熟,扫除文字障碍。

2.自由读课文,在自己印象最深的地方作上记号。

3.小组内交流读懂了什么,还有些什么疑问。

三、细读课文,感悟体会

1.分组提出读不懂的问题,简单的问题立即由学生相互解决,教师梳理紧扣课文重点的问题全班讨论解决。

2.许海峰开始在赛场上的表现如何?他的射击技术为何如此高超?抓住“令人瞩目”“酷爱”“咬咬牙”等词语,引导学生图文结合,体会许海峰的精湛技术是长期的艰苦训练换来的。

3.当比赛中出现意外时,许海峰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学生读课文,画出有关的词、句,反复读,如:“他仿佛看到了„„他猛地清醒„„”“此时,周围的空气仿佛已经凝固„„”从中体会赛场的紧张气氛,感受许海峰在赛场上的沉着、冷静。

4.讨论:许海峰取得自选手枪慢射比赛奥运冠军有什么历史意义?

5.拓展:从1984年中国夺得奥运史上第一枚金牌到2008年承办奥林匹克运动会,说明了什么?

6.指导学生体会“反复”这一修辞方法的作用。

四、搜集文中的好词佳句

八、作业布置: 完成课后练习

九、板书设计:

他仿佛看到了„„他猛地清醒„„” “此时,周围的空气仿佛已经凝固„„”

赛场的紧张气氛,感受许海峰在赛场上的沉着、冷静。

十、教后反思:

第16课时

灿烂的点地梅

第一课时

一、课题:灿烂的点地梅

二、教学目标 1.自主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本课的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优美词句。

3.能抓住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理解点地梅与高原筑路兵的共同之处,从而体会作者对平凡而伟大的高原筑路兵的赞美之情。

4.学习文章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

三、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理解点地梅与高原筑路兵的共同之处,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赞点地梅就是赞高原筑路兵的这种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

五、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歌曲《青藏高原》及点地梅、青藏铁路建设的资料。

六、教学课时

2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媒体展示青藏高原的美景(可配《青藏高原》的歌曲),激发学生的情感。2.同学们,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青藏高原,去认识生长在那里的一种奇特的植物,请齐读课题——《烂漫的点地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教师检查学生认读生字、新词情况。

3.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点地梅高原筑路兵)

4.文章中的哪一句话最能表达作者的感情?(抽生答,课件展示。)(三)精读课文,体会情感

一)体会点地梅的顽强和美丽 请同学们默读描写点地梅的段落,(3~13段)看看点地梅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把你的阅读感受批写在旁边。(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顽强美丽)

1.精读感悟点地梅的顽强。

你从课文的哪些句子体会到点地梅的顽强?

(1)“……它的根扎得很深,枝蔓却细小而矮,一丛一丛地几乎贴着地皮,一团团地拥抱着土地。”

①点地梅到底拥抱的是一片什么样的土地呢?你从课文的哪些地方知道的?让我们一起读读课文的第一段。

②同学们,我们再来关注一下这个句子中的几个表示动作的词语,请大家勾画出来。(扎、贴、拥抱)

③点地梅的根为什么要扎得很深,枝蔓为什么要贴着地皮,还要一团团地拥抱土地呢?

④激情导读:是啊!因为青藏高原常年天寒缺氧,四季冻土封固,所以它的根扎得很深,枝蔓却细小而矮,一丛一丛地几乎贴着地皮,一团团地拥抱着土地。因为点地梅要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顽强地活下去,所以它的根扎得很深,枝蔓却细小而矮,一丛一丛地几乎贴着地皮,一团团地拥抱着土地。(2)“啊!那棵植物居然活了,长出了一片片泛绿带黄的叶子。”

“居然”是什么意思?从“居然”这个词语可以体会到什么?咱们一起来读出作者的惊讶和出乎意料的欣喜。同学们,刚才我们抓住 “扎”“贴”“拥抱”“居然”这几个词语体会到了点地梅生命力的顽强。你们又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点地梅的美丽?我们继续交流。(你们还体会到点地梅的哪些特点?)

2.体会点地梅的美丽(以读代讲)。“点地梅开花了,怒放的点地梅十分美丽……青藏高原的天有多蓝,云有多白,点地梅就有多美!”

①孩子们,这段话写得很美,请你们自由地读一读,试着读出自己的感受。②在天寒缺氧、冻土封固的冰天雪野,点地梅居然能如此艳丽地开放,这种独特的美,不得不让我们惊叹!带着这样的感受,再来读这段话,相信你们会读得更好。(学生配乐齐读这一段。)

③点地梅既没有牡丹的雍容华贵,也没有桂花的香气袭人,但它却把自己的美丽和芳香留在了遥远的青藏高原。再读——青藏高原的天有多蓝,云有多白,点地梅就有多美

八、作业布置

说说高原筑路兵与点地梅的共同之处

九、板书设计

本文采用接物与人的写法,通过描写雪域高原的点地梅顽强的生命力,抒发了对顽强战斗在青藏铁路筑路工地上的平凡而伟大的筑路兵的赞美。

十、课后反思:

第17课时

灿烂的点地梅

第二课时

一、课题:灿烂的点地梅

二、教学目标:

1、自主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本课的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优美词句。

3、能抓住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理解点地梅与高原筑路兵的共同之处,从而体会作者对平凡而伟大的高原筑路兵的赞美之情。

4、学习文章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

三、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理解点地梅与高原筑路兵的共同之处,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赞点地梅就是赞高原筑路兵的这种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

五、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歌曲《青藏高原》及点地梅、青藏铁路建设的资料。

六、教学课时

1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体会高原筑路兵的平凡与伟大

1.点地梅的顽强与美丽让我们惊叹,那生活在青藏高原的筑路兵又会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动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第15段,边读边勾画出最让你感动的语句。

2.学生交流,说出自己的感受。

①“如果我在青藏铁路工地上光荣牺牲……我要亲眼目睹列车在自己筑起的铁路上呼啸飞驰……”学生交流到这句,教师可相机介绍:要修一条世界上海拔最高,最长的铁路,难度可想而知,已经有55个战士因修路而长眠在了青藏高原上。他们是怎样说的,又是怎样做的呢?

②“妈妈去世了,作为长子却不能尽孝送终,他的心里该是多么难过啊!”学生交流到这句,教师:是啊,虽然母子连心,但自古忠孝不能两全!

③“作为父亲,一定希望第一个见到自己的孩子,也是因为要修路,他却未能守在临产的妻子身旁,只能通过电话安慰妻子。”——生说到这句,师:老师也被这个故事感动着。出示课件。

(1)请同学们字字入目,句句入心地读读这一段,看看哪些词语给你留下了最深的印象。(心急如焚)这个词语你们是如何理解的?丈夫为什么会心急如焚?(因妻子难产)难产会有些什么严重的后果?可能是孩子死亡,可能是妻子死亡,也可能是母子双亡。最亲最爱的人在生死边缘挣扎,每一分,每一秒对他来说都是煎熬,而这种煎熬整整持续了一夜,你们能想象出这一夜他是怎么过的吗?(2)妻子难产,丈夫多么想陪在她的身旁,但他却远在青藏高原,这怎不令他心急如焚?一起来读读。此时此刻,年轻人……教师引读。(3)既然他心急如焚,为什么不赶到妻子的身边呢?

教师相机小结:一个“心急如焚”,既让我们感受到了丈夫对妻子的关爱,更让我们感到了高原筑路兵舍小家为大家,舍小家为国家的崇高精神。(4)(师指着课件最后的省略号)在青藏高原铁路工地上,像这样感人的事例还有很多很多,正因为有千千万万个像这样牺牲了家庭、青春甚至生命的高原筑路兵以及家属的无私奉献,才筑成了这条举世瞩目的天路。(播放课件韩红唱的《天路》片段以及火车在铁路上奔驰的画面。)

(5)如果此时,你就坐在这列开往拉萨的列车上,在天路上奔驰,你最想对高原筑路兵说的是什么?请大家提起笔把它写在课后练习第三题的下边。(6)学生相互交流。教师相机评价——这样的战士,怎不令人亲近,怎不令人敬佩?(相机板书:平凡伟大可亲可敬)

(二)体会借物喻人的写法

1.学生品读自己最受感动的语段。学了课文,我们都深深地爱上了点地梅和高原筑路兵,因此我们也发出由衷的赞叹:我喜欢唐古拉山顽强而美丽的点地梅,更喜欢像点地梅一样可亲可敬的高原筑路兵!

2.点地梅和高原筑路兵到底有什么相同之处呢?抽生交流,教师相机小结他们的共同之处——顽强、平凡而伟大,都具有无私奉献的精神。

3.因为点地梅和高原筑路兵具有许多相同之处,所以作者借点地梅表达了他对高原

筑路兵的热爱和赞美之情,这种写作方法就叫做借物喻人。(板书:借物喻人)

(三)回扣课题,升华情感

1.因为作者喜欢点地梅,所以他写下了这篇——《烂漫的点地梅》(齐读课题)

2.课题中的“烂漫”都包含了怎样的意思呢? 3.让我们怀着对点地梅顽强生命力的敬佩,再读课题——《烂漫的点地梅》;让我们怀着对高原筑路兵的无限敬意,再读——《烂漫的点地梅》;就让点地梅不但盛开在青藏高原,也静静地盛开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再深情地读——《烂漫的点地梅》。八,作业:

课后练习题

九、板书设计

烂漫的点地梅

点地梅借物喻人高原筑路兵 顽强平凡、伟大 美丽可亲可敬

十、课后反思:

第18课时

在激流中

一、课题:在激流中

二、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

1、学习本课生字,能理解和正确运用由课文中的生字组成的词语。

2、了解重点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体会年轻母亲的勇敢顽强、坚定镇静及对孩子的深爱。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年轻母亲带给作者的感动及作者的感动及作者的赞美之情。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课文最后一段的理解。

三、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四、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杜鹃”“火苗”在文中的含义。引导学生了解“生活中的急流”指的是什么,应该怎样面对?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课时安排:

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高老师想给大家讲一个扣人心弦的故事,你们乐意听吗?请你们闭上眼睛用心倾听,边听边想象画面,看你们仿佛能看到什么。

2、老师讲故事。(其实是范读故事,不包括最后一段。)

3、交流自己仿佛看到了什么,老师及时肯定学生的闪光点或纠正学生的不足之处,及时板书课题,及时让学生找出故事的起止段,并通过插图让学生明白,图上画的就是一位年轻的母亲在急流中勇敢前行的感人情景。

4、小结。

同学们,通过你们的发言,高老师感受到你们很会倾听。人有一张口,却有两只耳朵,可见听的重要性。听说读写,听排第一,可见听的重要性。从小养成倾听的好习惯,相信会使你们终身受益。

二)读通课文,学习生字词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要反复读。

2、指名学生读课文,师及时肯定闪光点或纠正不足之处。

3、学习生字词。

1)找出文中的生字词,读流利。(指名在黑板上写。)

2)师生共同评议上台写字同学的优缺点。

3)指名读。

4)齐读。

5)引导学生通过联系偏旁、上下文、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船舷”“蓊郁”“逆流而上”“酣睡”“颠簸”“喧嚣”等生词的意思。

6)引导生正确书写生字,重点强调“酣”“颠”“嚣”等字的笔顺和写法。

八、作业:

自由巩固生字词。熟读课文。

九、板书设计:

课题

重点

难点

十、课后反思:

第19课时

在激流中

第二课时

一、课题:在激流中

二、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能理解和正确运用由课文中的生字组成的词语。

2、了解重点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体会年轻母亲的勇敢顽强、坚定镇静及对孩子的深爱。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年轻母亲带给作者的感动及作者的感动及作者的赞美之情。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课文最后一段的理解。

三、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四、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理解“杜鹃”“火苗”在文中的含义。

2、引导学生了解“生活中的急流”指的是什么,应该怎样面对?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课时安排:

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听写“船舷”“蓊郁”“逆流而上”“灵巧”“奋力”“酣睡”“颠簸”等词语,指名一位学生在黑板上写,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写完及时引导学生修改。

2、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其实就是画面的内容,第一节课中已经了解。),尽量用上这些词语。

二)精读课文,体会年轻母亲的勇敢顽强、坚定镇静及对孩子的深爱

这个故事写得很好,很感人,到处都是好词佳句,请同学们认真地反复读,边读边画出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地方,并在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这时老师让大家推荐一名画画得好的同学在黑板上画文中的插图。)引导学生有条理地交流,相机引导学生理解“杜鹃”(在战争影片中,“杜鹃”代表战争取得了胜利,大家都看过《闪闪的红星》这部电影吧。战争取得胜利了,红军在山间的小路上雄赳赳、气昂昂地走着,满山开的都是映山红,这时传来了优美的歌曲《映山红》:老师唱—— “„„若要盼得哟,红军来,岭上开遍哟,映山红„„”这里的映山红指的就是杜鹃。由于杜鹃花特别火红,特别旺盛,所以也就成为人们自强不息,生命力顽强的象征。咱们今天了解的这位母亲就像火红的杜鹃一样。)和“火苗”的含义,相机引导学生了解前两段环境描写的好处,相机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有关内容,重点引导学生读好第三、四段。奖励交流中读书最好的同学读第三、四、五、六段。

(设计意图:本文的故事扣人心弦,写得活灵活现,文中处处都是佳词妙语,处处都有非常好的写法。以学生自读自悟为主,老师引导为辅,这样的教学,师生都不会感到累,只要深入读书,只要老师指导得及时,相信效果一定会不错的。遗憾的是,由于时间有限——第三节是我班的数学课,还要听闻雪的课,只好忍痛割爱了,这一环节的教学很不扎实,没有及时指导朗读,给人以蜻蜓点水的感觉,这是我平时最看不惯的地方;围绕“红杜鹃”“不息的火苗”设计的问题没有涉及到,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不深刻。再一次教学时,一定扎扎实实地指导学生精读这部分内容。)

三)学习最后一段,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深入理解最后一句话的意思

读了这个故事,你想说什么?

交流。回忆起这难忘的一幕,作者说了些什么?

指名读最后一段话。

你们理解作者的想法吗? 交流,老师相机引导学生说说生活中的急流指的是什么?

面对生活中的急流,你打算怎么做,请写下来。

交流,师及时肯定或指出说得不妥之处。

老师讲鲁迅小时候刻“早”字的故事。

总结。

同学们,生活就像爬大山,生活就像蹚大河,面对生活中许许多多的急流,我们要像年轻的母亲和鲁迅先生那样,心中要燃烧着一团火,要热爱生活,要勇敢顽强,要坚定镇静,要迎难而上。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达到自己的目标。

八、作业:

摘抄文中的优美句子。

九、板书设计:

一、理解“杜鹃”“火苗”在文中的含义

二、“生活中的急流”指的是什么,应该怎样面对?

十、课后反思:

第20课时

把耳朵叫醒

第一课时

一、课题:把耳朵叫醒

二、教学目标:

1.借助词典和课文内容理解词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2.了解“米老鼠”这个动画形象的创作过程,并从中受到启发。

三、教学重点:

理解词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难点: “米老鼠”这个动画形象的创作过程

五、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有关沃尔特·迪斯尼的创业故事。

学生:搜集米老鼠的各种动画形象。

六、教学课时:

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展示课题

1、出示迪斯尼公司创作的“米老鼠”动画图片,谈话引入。

这是谁?是哪部动画片中的?它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知道它是怎样诞生的吗?

2、答案全都藏在《把耳朵叫醒》里。请读课题。

3、你有什么想法或疑问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勾画出你觉得难以理解的词语或句子,借助词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2.同桌相互说说,相互交流补充。

(1)说说课文大意。

(2)交流对词语的理解。

三)检查自读情况,集体汇报交流

1.全班交流文章的主要内容。

2.用心默读课文,找出文中能概括沃尔特·迪斯尼创作“米老鼠”的艰难过程的词语。(学生默读、勾画、同桌交流)

3.集体讨论,汇报自己找到的词语。

(1)给学生充足的自学时间,并引导学生集体讨论,互相补充,从学生的发言中选择最恰当的词语。对学生的自学能力、概括能力及时给予肯定。

(2)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贫困潦倒——相依为命——举步维艰——灵光乍现——蜚声世界。

(3)读一读这些词语,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根本原因是什么?请同学们再次阅读课文,勾画出相关语句仔细体会,并留下学习的足迹(可以在句子旁边写一写体会)。

四)课外结合,交流拓展

1.你觉得沃尔特·迪斯尼成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联系实际谈谈生活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2.你还了解沃尔特·迪斯尼的哪些故事,说给大家听听。

3.课后写一写读后感。

五)总结全文 罗丹曾说过:生活中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生活中常有不如意的时候,如何把握机会走出困境,勇气和努力固然重要,但有时光凭奋斗是不够的。还需要我们有一颗热爱生活的心去感受,用眼睛细细观察,用耳朵静静倾听,发现在平凡甚至窘迫生活中的爱与美,获取成功。

八、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题

九、板书:

课题

重点

难点

总结

十、课后反思:

第21课时

把耳朵叫醒

第二课时

一、课题:把耳朵叫醒

二、教学目标:

1.借助词典和课文内容理解词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2.了解“米老鼠”这个动画形象的创作过程,并从中受到启发。

三、教学重点:

理解词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难点: “米老鼠”这个动画形象的创作过程

五、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有关沃尔特·迪斯尼的创业故事。

学生:搜集米老鼠的各种动画形象。

六、教学课时:

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读读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并交流体会。

(1)“虽然报酬很低,但他仍像抓住一根救命稻草似的,全力以赴,不敢懈怠。”

面对能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全力以赴,可见他工作非常努力,但是仅有努力就能成功吗?

(2)“他熄了灯,陷入空虚与无望的黑暗中,周围静得可怕,又似乎吵闹不休。” “静得可怕”与“吵闹不休”看似矛盾,实际正是作者狂躁与绝望情绪的生动写照。

(3)“他拉开灯赶走那只讨厌的家伙,但疲倦的身心让他干什么都没劲,只好听之任之。反正是失眠,他就去听老鼠的叫声,他甚至听到它在自己床边的跳跃声。”

“听之任之”“反正”这些词语说明画家最初是在无奈之下听老鼠发出的声音的。

(4)“渐渐地,他听到了一种美妙的音乐,如一个精灵在这个寂寞的午夜与自己相伴。”

从“美妙的音乐”、“精灵”、“相伴”这些词语可以看出作者在倾听中对老鼠的态度和情感有了很大转变,他在倾听中发现了美,获得了艺术的享受。

(5)“小老鼠使他的工作室有了生机,它成了他的朋友,他则成了它的观众,彼此相依为命。”

瞧!倾听让年轻画家在普通老鼠身上找到了爱。

(6)“那一刻,灵光乍现,他拉开灯,支起画架,画出了一只老鼠的轮廓。” 伟大的创作过程似乎仅在一瞬间,但联系上下文,我们就知道,创作的过程经历了无数个日夜的倾听,经历了那么多的“举步维艰”,才有了这一刻的“灵光乍现”,又怎能说是“一瞬间”呢?

(7)读课文最后两段,理解“原来,灵感只青睐那些愿意倾听的耳朵”,“把耳朵叫醒,然后倾听世界。相信总有一个声音属于成功”这两句话的意思。

灵感的获得需要我们用一颗热爱生活的心去感受,用眼睛细细观察,用耳朵静静倾听,这样才能够发现生活中的爱与美。

(8)结合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试着给课文另外取个题目,并说说自己的理由。四)课外结合,交流拓展 1.你觉得沃尔特·迪斯尼成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联系实际谈谈生活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2.你还了解沃尔特·迪斯尼的哪些故事,说给大家听听。

3.课后写一写读后感。

五)总结全文

罗丹曾说过:生活中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生活中常有不如意的时候,如何把握机会走出困境,勇气和努力固然重要,但有时光凭奋斗是不够的。还需要我们有一颗热爱生活的心去感受,用眼睛细细观察,用耳朵静静倾听,发现在平凡甚至窘迫生活中的爱与美,获取成功。

八、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题

九、板书:

课题

重点

十、课后反思:

难点

总结

第22课时

积累与运用

(三)一课时

一、温故知新

1.有感情地朗读句子,你发现了什么?

2.交流自己的发现。

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读句子,深入体会句子中反义词的表达效果。

3.再读句子,进一步体会句子的表达效果。

二、语海拾贝

1.自由读一读这两组对偶句。

2.在字数等方面感受对偶的规律,感受句子的节奏、声律美,鼓励学生积累。

3.教师介绍《声律启蒙》,展示这本书中的其他对偶句,激励学生课外阅读。

三、互动平台

1.默读互动平台中的对话,也可以分角色朗读。

2.集体讨论:从三位同学和老师的对话中,你了解了什么?

3.根据学生的回答,回忆总结《在急流中》和《把耳朵叫醒》两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4.勾画并再读老师的话:“很多小事都可以成为我们习作的材料,只要我们多留意、细思考,就不会为习作时找不到材料而犯愁了。”结合平时的写作实践谈谈自己的体会。

四、口语交际:应该录取谁

1.活动目标。

(1)能围绕中心议题作出自己的判断,并有条理地讲述理由。

(2)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用语文明。

(3)能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有不同的意见能与人交流商讨。

2.教学准备。

(1)课前了解职场应聘的一些故事,为这次的口语交际做好准备。

(2)课前让学生准备口语交际中招聘故事的情境表演。

3.情境表演,引出课题。

(1)指名学生上台表演口语交际中的应聘故事。

(2)引出口语交际的主题:应该录取谁?

4.合作学习,辩论交流。

(1)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观点。

(2)在小组内发表自己的见解,寻找观点相同的同学,丰富自己的认识。

5.集体学习,开展辩论。

(1)以“召开董事会”的情境激发学生的辩论兴趣。

(2)观点相同的同学组成一方,双方辩论。要求:大胆发言,声音响亮,有自己的观点,辩驳有理有据,用语文明。

(3)看看谁的支持者比较多。学生推举出的“董事长”进行总结,老师根据学情以“人力资源部顾问”的身份进行总结,总结时以幽默的语言肯定学生在辩论中的突出表现,指出不足之处。要将学生的注意点引向辩论的态度、语言的组织等方面。对辩论双方都要有客观的评价。

6.学生总结自己的收获。

五、习作百花园

与单元学习阅读教学重点紧密结合,引导学生将自己的阅读体验转变成习作

下载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材知识点梳理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材知识点梳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六年级(上册)重点课文知识点梳理

    小学语文毕业考试重点课文复习资料(六年级上册) 一、重点课文可能涉及到的考点 1、作者2、文章标题及含义3、文中重点问题4、蕴含的哲理(中心思想) 5、写作方法(包括文体)6、评......

    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六年级知识点梳理

    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 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梳理 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选编的《文言文两则》《匆匆》《桃花心木》《顶碗少年》《手指》5篇课文,从不同角度阐明了人生的哲理......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梳理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梳理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梳理-CAL-FENGHAI-(2021YEAR-YICAI)_JINGBIAN第三单元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读:《从百......

    语文知识点梳理

    语文知识点梳理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梳理

    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 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梳理 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选编的《文言文两则》《匆匆》《桃花心木》《顶碗少年》《手指》5篇课文,从不同角度阐明了人生的哲理......

    六年级下语文一二单元知识点梳理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二单元知识要点 第一单元 一、 复习课文 1、《学弈》选自《孟子〃告子》,孟子是战国时人,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以后的儒学大师,被尊......

    鲁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

    初一上学期基础知识复习一、 根据拼音写汉字。 Xuān ( ) tãng( ) chī( )想 诱 huî( ) lín( )xún( ) 头晕目xuàn( ) chuî( )泣小心yì( )yì( ) qíng ( )天h......

    七年级语文上册《捅马蜂窝》知识点梳理鄂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捅马蜂窝》知识点梳理鄂教版 速读全文,说说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2围绕捅马蜂窝这事,作者精心安排的思路是:————一→“我”捅了马蜂窝————→后院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