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学习讲稿:心理健康与成功人生

时间:2019-05-14 18:52: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干部学习讲稿:心理健康与成功人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干部学习讲稿:心理健康与成功人生》。

第一篇:干部学习讲稿:心理健康与成功人生

干部学习讲稿:心理健康与成功人生 崔丽娟

东方讲坛特聘讲师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副院长,副教授

崔丽娟,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副院长,应用心理学副教授,上海市社会心理学学会副秘书长,先后主持了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十五项目:《互联网对青少年社会性发展的影响》,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青少年网络成瘾的预防与干预策略研究》等,编著出版了《当你十四岁出萌时》,《心理学是什么》《老年人心理与保健》等近20本心理学著作。

目前崔丽娟副教授在上海科学讲坛中作了心理健康与成功人生的演讲。她在演讲中阐述了心理健康与人生成功之间的关系,提出只有具备的健康心理素质,才能形成正常的心智,完善的人格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从而为人生的成功奠下坚实的心理基础。前言:变革性是人类社会最根本的特征 我们是处在变化的社会生活当中,人类社会一个最大的最根本的特征就是它的变革性,当然,人类社会的这种变革性对于我们在座的或不在座的每一个个体来说,有些社会变革,可能是必要的而有些社会变革可能是不必要的,而有些社会变革可能是强迫的,而有些社会变革可能是我们自愿的。但是不管这种社会变革是我们原意或不愿意接受的,或者说对人类来说,这样一种社会性质的动物来说,生活中的变革是永远存在的而且还在以加速度的形式超过我们人口膨胀的速度,在加速的发展着从而使我们现代生活中的现代人我们越来越难以对付它,应对它。

大家都知道,在以往的社会生活中我们说25年一代人,但是几年前大家就知道,我们就知道多少年一代人啊?学者通过测算说,现在是3年一代人,大家都知道我们今天跟我们的孩子们亲子沟通是非常成问题的,因为我和我们的儿女们想看我们隔了多少代呢,所以现在亲子沟通也是我们代沟的问题,是我们心理健康研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大家都知道80年代我们国家刚刚改革开放带来的大学生,刚刚毕业的那几届大学生有一张大学文凭在手,就已经非常高兴的了,天下的工作任他找,那叫天之骄子但是大家都知道,这几年我们的大学生,仅仅有张大学文凭是不足够了,每个大学生,在大学4年当中花很多的精力,花很多的钱去学,去买种种的证书,谁在找工作的时候不是厚厚的一打在包装自己,但是他们今天怎么样呢,我们大学生找工作难,已经是这几年,我们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而且我们对我们的本科大学生,我们也重新定位了。大家都知道,把他定位于什么呢?他们已经不是天之骄子了,他们是普遍劳动者,这就是社会的变革。所以一个人类来说,它的最根本的特征就是它的变革性。

那么这样一种社会适应能力表现在哪呢?体现在能够根据社会的需要,不断地改革自己和重塑自己,大家请看一看,有关心理健康的指标当中,都谈到这儿为止了,只谈适应,只谈重塑。但是我认为大家会忽略它的一个基本的前提条件,那就是在变化和重塑的过程中,我们是不应该去失去做人的基本原则的,这是非常重要,社会是在不断的变革,我们是要去适应这个社会,去应对这个社会,但是我们在随着社会变革的过程中,是不应该失去人类最美好的道德的美德的。要守住道德的底线,这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今天我们大家都知道,胡锦涛有一个讲话就是《关于青少年道德建设的问题》。为什么我们今天把道德建设放在如此重要的位置呢,就是因为我们在改革开放以后,我们社会的变革的过程中我们大家变的都很快,重塑的都很快,但是我们忘了一个前提条件,守住人类的道德和美德,这是不应该放弃的东西,不管社会怎样变革,道德的底线还是要坚守的,所以人是社会的人,生存在社会当中个人要生存,要发展,就要去适应社会、顺应社会,在顺应和适应的去学会应对社会然后找找到自己的位置,在自己的位置上把握机会再改革我们这个社会,所以这是我谈的第一个心理锻炼,在一个不断变革的人类社会生活当中,要去学会不断去适应和应对。所以我常在我们的教育界提倡我们的学校里面要不断地上了一年下来,然后第二年应该打乱班级,重新分班最好让我们老师也换一换。为什么?让我们的孩子从小就学会,适应社会应对社会,跟不同的改变,不同的同龄人不同的老师,怎么样来合作共事,怎么样的友好相处,这都是社会适应能力的决好的培养,这我是我谈的第一个心理锻炼。

(二)心理锻炼二:接纳自己、了解自己

第二个心理锻炼,接纳自己、了解自己。要学会接纳自己、了解自己。为什么要谈这一点?因为这一点和我们的一个心理的品质是紧密相关的,那就是自信心。大家都知道,我们有一句话“信心是成功的一半”。那么信心里来自哪里呢?在具体的生活中,怎么样让我们对自己有信心呢?这种锻炼怎么来呢?那就是要接纳自己、了解自己,为自己制定合理的目标,这才能够建立起我们的自信心,才能使我们的成功拥有了一半。(15:30)

我们在教育当中说要因材施教,我们在管理当中,我们要因人而用,每个人都专注培养对自我的接纳,来找到自己的在社会生活中,他的长处是什么,他适合于干什么,喜欢做什么,我们今天科学的发展观是要以人为本,做到人与自然,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实际上讲的都是在这个社会生活当中,要对自我接纳,找到自己在这个社会生活当中,适合干的,喜欢干的,和你擅长干的,只有这样你才能走向成功。我们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我们有句话说,精诚所至,所谓的精诚所至,也就是说有一件事,只要我真的拼命地去努力,我就一定会成功的,不是这样的,如果你不擅长你不喜欢,你不适合,你再努力恐怕也是失败。我想这一点我们用植物来做比喻,大家比较容易理解,我们大家都知道,玫瑰花非常的高贵,杜鹃花非常的绚烂,但是我一点要给玫瑰浇上杜鹃的养料,生长的条件,而给杜鹃提供玫瑰所需要的养料和生长的条件。大家一定都知道,等玫瑰和杜鹃成长起来以后,玫瑰既失去了自身的高贵,也不会拥有杜鹃的绚烂,而杜鹃它既会失去自身的绚烂,而不会拥有玫瑰的高贵,玫瑰就是玫瑰,杜鹃就是杜鹃,它有它自己的生长的条件,所以我想说的第二个条件,实际就是和我们的自信心密切相关的要想有自信心,那就要找到自己生命的潜在能量是什么。接纳自己为自己制定合理的目标。

我在这里引用了经济学家兰斯博格的一句话,兰斯博格他给他的女儿写过十多条生活的忠告,其中有一条格外的重要在这条当中,他是这样对女儿说的,他说:“千万不要在你没有兴趣的领域追求成功,因为你得跟那些真有兴趣的人竞争,没有兴趣,你怎么比得过人家?”所以我们要进行的第二个心理锻炼,在日常生活当中,要去接纳自己,要去了解自己知道自己在这个社会生活中你适合做什么,每个人到这个社会当中,我们自己到这个社会当中的独一无二的理由,找到你自己独一无二的理由,这才是最为重要的。

所以大家都知道,今天在我们孩子的成长的过程中,我们拼命地让孩子学习学习再学习,就能成为专家学者,好象那才是成功的人生。结果导致了什么?结果导致了我们大多数的孩子不仅没有成为专家学者,而且在拼命地成为专家学者的道路上。最为可悲的是他们都失去了作为一个普通人的快乐,何谈健康的心理呢?谈何成功的人生呢?所以我想谈的第二个心理锻炼就是接纳自己了解自己,在这个基础上来树立起作为我之所以为我的自信心,那你才能够找到最合适你成长的最适合于你走向成功的道路。人家成功的道路,不见得是适合你的。(19:50)

(三)心理锻炼三:拥有攀登山峰的良好精神状态

我想谈的第三个心理的锻炼,就是要拥有攀登山峰的良好的精神状态。如果把人生一次又一次的成功,如果我们把他比作爬山,在实际上说中说,你在整个人生过程当中是爬了一座又一座的高山。在攀登一座又一座的高山过程中,你是否到达了山峰的顶端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我们拥有怎样的攀登人生的山峰的积极的、良好的精神状态这才是最为重要的。那怎么样才能拥有这样的良好的精神状态呢?方法是什么呢?那个方法就是当你在攀登一座又一座的人生的山峰的时候,请你多关注你付出过程中的所得,不要老是关注你的所失,因为你只有关注你在攀登山峰过程中付出之后的所得的话,你才会怎样呀?快乐,你才会拥有动力。我们说人生有各式各样的目标,但是我想说的快乐的生活,应该是最为根本的人生的目标。为什么呢?因为只有快乐,是我们活下去和愿意努力下去的最大的动力,在座的有那一位说的我这个人是为痛苦而努力而活着的,请给我痛苦吧越给我痛苦,我越愿意努力下去和活下去,不会的。因为在努力过程中我感受到快乐了,所以我才愿意再继续努力下去。没有人说我感到痛苦了愿意继续努力下去,是不是?所以快乐的体验是最为重要的,这才是我们人生努力的最大的动力。那怎么样去感受快乐呢?方法就是每当你努力过后请你关注一下你努力的所得。

举一个例子大家可以体验一下,比如爬20层的高楼我们爬啊爬,一鼓作气,累得一屁股坐在10楼,这个时候你往哪看啊?如果你往上看,你是重在所失的人,“我都累成这样了,怎么还有一半呀?”这样的人,虽然你爬到了20层,但是在你的体验当中,你一定觉得你这次努力的付出远远地大于你的所得是不值得的,这就像你去商店去花10快钱只买1块钱的东西,你还愿意去这样的商店吗?不愿意了。但是另外一个人他是这样怕的,当他一鼓作气,也累的一屁股坐标在10楼的时候,他往哪看,往下看,重在人生的所得,他说;“哎呀我这一下子就爬一半了,那我休息休息,待会儿,再上一层那不就超过一半了吗?”是不是,这个人呢?他就带着一种积极的心态,又爬上去了,四分之三了,15层了还剩5层了,到了最后一层的时时候,他一定是“哈哈,我就要胜利啦!”只剩最后一层了,是不是,这样的人。他觉得爬这20层是值得的,下次你不要他去爬,他自己怎么啊,自己都要爬,因为他觉得他的付出是值得的。

每个人生来就愿意有辉煌的人生,成为一个成功者,为什么在我们努力地跋涉过程中,我们很多人慢慢地不再努力了。就是因为在努力的过程当中,他关注所失,而不关注所得,所以每一次努力,他都觉得,哎呀,失去太多,与所得所比是不值得的。慢慢的他就不具有这种攀登山峰的良好的精神状态,他就放弃了自己,同时他也就放弃了成功的人生,所以这是我谈话的第三个心理锻炼,拥有攀登山峰的良好精神状态比是否达到山峰顶端更重要。(25:00)

(四)心理锻炼四:多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

第四个,我想跟大家说的第四个心理锻炼,那就是多给自己点积极的自我暗示。那生活当中不仅外人可以给我们暗示,我们自己也可以给自己暗示,那么这种自我暗示,这种暗示用我们生活当中的一句话就是——说鬼鬼就来。自我暗示经常发生的,比如今天晚上睡觉前,我们对孩子说,你晚上不要尿床哦,实际上你就给了他什么暗示啊?你是一个好尿床的人本来今天晚上不尿床,他也尿了,为什么?因为这句话,我如果不尿床,你告诉我干什么。这说明我好尿床嘛。所以说,这就是自我暗示的你的暗示的作用,这种暗示就转化成他对自己的自我暗示——哦,我是一个好尿床的人,结果他真的在行为上去实现了,就影响到了他的行为。有一副对联,其实用在我们对自己自我暗示上,就最恰当不过的了,那就是——说我行我就行为,不行也行;说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就是这样一个道理,所以在生活当中,要多给自己一点积极地自我暗示,为了给自己一点积极的自我暗示。

我给大家讲一个方法,什么方法,我们经常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但是我想说的是,在今天不是这七件事了,生活困难时我们讲这七件事,现在我们不讲这七件事了。现在我跟你说,从心理健康来说,你开门只有一件事,每天早晨起来的时候,对着镜子把自己妆修一下,在镜子里面让自己的头发,整整齐齐,衣服端端正正,在镜子里面给自己一个,给自己这样一个什么啊?我今天气色不错,精神挺好,你快乐美好的一天,就从这开始了。所以这了一个积极的自我暗示,做好你开门的第一件事,这是我给大家讲的第一个方面,就是我们的心理的锻炼。

二、人与人之间的沟通

第二方面要给大家讲讲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处理,为什么要谈这个方面呢?因为我刚才跟大家讲了,在我们所有的心理健康的指标中,各个学者有不同的观点,但是有两点是得到共识的。

第二点就是人与人之间良好的沟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协调,而且我们也知道,科学的发展观,也讲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那这当中从某一个角度来说,也就是你有去适应社会,与社会协调,就是与周围的人与人之间的协调。

第二篇:“心理健康与成功人生”课程学后感想

选修“心理健康与成功人生”课程学后感想

作为一名大二的本科生,认为开设心理学这门课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是非常必要的。心理学就来自于我们每时每刻的生活,它并不是只有在做研究的时候才离我们很近,生活中只要我们和人接触、交往,心理学便围绕在我们身边。

因为大学生的学习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需要消耗大量的生理、心理能量,会带来疲劳和紧张。而在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上,感受到的更多的是放松以及愉悦的气氛,而且在心理课堂上,我们也学到了更多的知识。正确的树立了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每个人都具有极其复杂丰富的主观内心世界,这个主观内心世界的核心部分就是一个人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有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我们才能够对社会、对人生的事物保持正确的认识和把握、正确的体察和分析事物,而在课堂上,我们学习心理健康的基础知识,学会心理自我训练与调试,进一步了解心理活动规律,掌握心理健康标准,了解大学生中常见的心理疾病和类型,学会初步鉴定自己的心理状况。

我们看了电影《心灵捕手》,影片讲述了一个名叫威尔·杭汀(Will Hunting)的麻省理工学院的清洁工的故事。威尔在数学方面有着过人天赋,却是个叛逆的问题少年,在教授辛·马奎尔和朋友查克的帮助下,威尔最终把心灵打开,消除了人际隔阂,并找回了自我和爱情。是一部描写青年人走过青春阴霾,解除封闭自守,释放心灵的感人片子。人,从来都是孤独的行者,心里的锁终究还是要自己来开,如果你自己不打开心门,是没有人能够走进你的内心的,即使是再好的心理医生也不行。我很钟情于他在湖畔跟马特的那一段谈话。年少的轻狂终于在知识与经历的较量中败下阵来。正如你在小的时候被告知火是烫的,这是知识;而如果你去摸火,知道了烫的感觉与痛楚,这就是经历。成长历程的个体差异,使感同身受的理解与共鸣变的艰难。如何取得信任,便成了心理医生的首要问题,而他终于做到了。

还有一篇《生命列车》的展示,说实话,这是我第一次看这篇文章,感触很深,如同老师说的会有泪水盈眶。有幸能在同一时间段里搭乘同一列生命的列车,这是千回百转的造化。双亲将我们送上这生命的列车,并呵护我们走上最好的生命历程。我们没理由不去深深的感动。然而我们拿不出更好的东西来感谢,惟有让心中常留着这份感动和感谢,去走好下一段的人生旅程。同时,在双亲还能与我们同乘一列车时,尽可能指给他们看到人生最美丽的风景,在他们刻满皱纹的脸上揉入安详的笑靥……人生旅途的绚丽多彩,更因为有了同车的旅者。或是前世相约,或是偶然的相逢。当我们胸怀中漾满激情登车,就已经将善意和祝福一并携来同行。无私的给与,真诚的相助,让我们的旅程快意无穷。也许有人只与你同行一段,仅只是相对而坐,但那偶尔的相视一笑也是一份感动啊。也许有个人是你此生必定的相约,共同感受那窗外的美景,共同经过那一个个生命的驿站,让此生的旅程充满着浪漫和激情…… 共同的列车,共同的旅程,不同的生命,不同的人生。相遇此刻,相约今生,深的是情,真的是心。上车下车,告别相拥,都是一份感动,都是一份收成。笑脸泪眼,甜言涩语,都是心的交换,情的流动。深深的感动啊,在这生命的列车上。

总之,在面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现状时,我们大学生更应当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会运用心理学知识自我调节,同时,在解决自我问题的同时对心理学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

第三篇:心理健康与调适讲稿

领导干部的心理素质和心理调适

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实现长治久安,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各级领导干部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领头羊,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是全体社会成员思想道德素质的风向标;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是一个社会能否保持和谐的关键因素。当前,加强对领导干部心理素质的考核,已被有关部门列为考核干部德才素质的一项重要内容。而在提高领导干部德才素质的过程中,提升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与心理调适能力,则成为一项基础性工作。

转型期,格局调整利益分配调整,我们在每年享受10%的 高经济增长的同时,负面问题也多,道德水平下滑、精神空虚 物欲横流

每年28.7万人自杀,200万未遂。06年中央党校开设心理健康课。

一、高度重视领导干部的心理素质

领导干部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是领导干部健康成长的关键因素。

影响一个人成功的因素很多,但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一个人的关键因素。领导干部要健康成长,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不可少的。积极的进取心、开朗的心境、坚强的意志、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意识等优良的心理素质是领导者应当具备的。可以说,领导干部成长的过程同时也是领导干部不断运用自己的智力和能力解决各种矛盾和问题的过程。因此,领导干部要想尽快地成长,必须具有良好的身心条件。

领导干部良好心理素质的构成

1.良好的心态。良好的心态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志,领导干部要时刻保持冷静的头脑,要有一种“荣辱不惊,去留无意”的良好心态,这样才能抗拒金钱、权力、美色的诱惑,才能做到淡泊名利,宁静致远。

2.坚强的意志。坚强的意志是有意识地确立目标,调节和支配行动,并通过克服困难和挫折,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一个只有具备了坚强意志的领导干部,才能“忍人所不能忍,容人所不能容、处人所不能处”。意志是人为了一定的目的,自觉地确定自己的行为,并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心理过程。意志从来都是在与困难打交道的过程中得以体现的,做舒坦的事情不需要什么意志。当前工作中,领导干部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很多,培养坚强的意志尤为重要。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对经过科学论证的事情,要坚持不懈地贯彻落实下去。即使困难和挫折再大,也从不迷失方向。要练就钢丝般的神经和磐石般坚定的意志,遇到困难不退缩,遇到挫折不气馁。要有那么一股子韧劲,历经百折而不挠。要有承载压力的品质,努力提高心理承受能力。那些一遇到困难就打退堂鼓,一遇到挫折就精神崩溃的人,心理上是不健全的,政治上也是不成熟的。

3.稳定的情绪。理性的态度。要理性地看待现实,工作中做到处变不惊、临危不乱,越是在困难、挫折面前,越要保持冷静,理智地处理各种复杂的问题。要理性地看待自已,要有自知之明,既看到自己的优点,又了解自己的缺点,在赞扬、拥护和奉承面前,不能忘乎所以,迷失自己。要做到得意时谦逊,失意时淡泊,临顺境警醒,遇逆境从容。要有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坚守道德底线,做到慎初、慎独、慎交友,决不能放纵自我。要理性地看待别人,不要盲目攀比;不要因为别人提拔比自己快就怨天尤人,抱怨社会不公、时运不济。个人的成长既要看能力,也要看机遇,因此要以平常心看待个人的进退留转。除了与同事相比,有些领导干部还喜欢与大款比奢华、比排场,从而产生当官吃亏的想法,导致心理失衡,认为不捞白不捞,最终蜕变为腐败分子。健康稳定的情绪,可以激励人积极进取,促进人际交往,使人增强信心,增强对挫折的承受力。

4.豁达的心胸。豁达是一种高尚的情操,有了这种胸怀和境界,对待事物才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对待名利才能“得之淡然,失之泰然”;为人处事能“退一步海阔天空”;在困难挫折面前能“一蓑烟雨任平生”;为人民利益能“心底无私天地宽”。心胸宽广是一个领导干部的基本素 质。如果没有宽广的心胸,领导干部必然离群索居,脱离群众,成为孤家寡人。要有容人的雅量,尊重别人的人格、劳动和劳动成果,真诚待人,敢于主动亮短,以真心换取真心。要善于协调各方关系,团结不同性格、不同能力、不同年龄、不同意见甚至反对自己意见的人合作共事。特别是对能力比自己强的人,不要嫉妒。要有容事的气魄,心中想大事,手上抓大事,对急难险重之事,举重若轻,运筹帷幄,妥善解决。对无伤大雅的小事,不斤斤计较,不耿耿于怀,一笑而了之。

二、领导干部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领导干部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

1.情绪抑郁,心理焦虑。抑郁是一种无力应付外界压力而产生的消极情绪,焦虑是一种紧张、害怕、担忧、焦急混合交织的情绪体验。2个人24小时看着崔永元 6天6夜睡不着 口头语“郁闷”仅次于癌症的疾病,在美国抑郁症药比感冒药还多

2.敏感多疑,以邻为壑。多疑的人在心理上总是处于不安全、痛苦的猜测状态中,在人际交往只表现出戒备和敌视性,遇事无端猜疑。不能随便说 说什么

怎么说 什么时候说

3.自私狭隘,虚荣嫉妒。其行为特征主要表现在:只许你不如我,不准你超过我。喜欢自我表现,凡事以我为中心,从自身利益出发,对他人缺乏理解与认同。

4.患得患失,害怕挫折。如果领导干部抗挫折能力低就可能会产生以下反应:一是妥协,二是倒退,三是攻击。

5.骄傲自满,为人傲慢。目中无人,远离群众。平民的心态。清代徐继昌在《徐素斋杂记》中记述了辽东知府杜石坡的一段话:“我辈做官当常想到未做官以前与不做官以后,自律自严,办事不期勤而自勤,俸禄不期薄而自薄。”每一位领导干部,“未做官前”是平民百姓,“不做官以后”也是平民百姓,当官时多想想以前未当官时以及以后不再当官时的样子,心态自然平和许多。一些领导干部自恃位高权重,认为自己高人一等,居高临下,趾高气扬,就不可能以百姓心态对待人与事,就容易产生心理扭曲。常言道,做官先做人。先把自己当成普通人,把人做好了,才能当好官。因此,领导干部要以平常心待人接物,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要有感激之情,饮水思源,知足常乐,感激周围的一切,包括坎坷、困难和逆境。事物不是孤立存在的,没有周围的一切就没有我们的存在。感激之情能使我们更深地体会到自己就是普通百姓中的一员。

(二)领导干部存在的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有研究表明,中国正处在心理问题的高发期,心理问题正困扰着中国人的心灵,领导干部不可能置身度外,他们同样是心理问题易发、高发人群。在领导干部中,许多人感到“心理压力”过大,一些人“心理不平衡”、“心理浮躁”,甚至“心理衰竭”,相当一部分人对工作、生活和未来发展存在“焦虑”与“抑郁”情绪,等等。是什么原因引发了领导干部的心理问题?有哪些因素造成了领导干部心灵的压力、焦虑和失衡?为有针对性预防和解决这些问题,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入地分析和揭示。

——社会层面的原因:宏观角度的分析和揭示

社会和经济的转型是引发领导干部心理问题的最根本原因。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并加速的社会和经济的转型,既推动了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引发了许多的社会问题,催生了诸多的社会现象。领导干部如果不能正确处理和面对这些问题和现象,心理问题就会产生。

社会竞争加剧。适者生存,优胜劣汰,是自然界的普遍法则,也是人类社会的常态。竞争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利益的驱使,当相互之间发生利益冲突时,人们都希望超越别人,竞争就以有形或无形的形式、合法或非法的手段、公开或不公开的方式在人与人之间展开。社会转型是社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解构或重组,其实质是利益的重新调整,它加剧了人与人之间的竞争。有竞争,就会有成功者和失败者,双赢的竞争在现实中并不多见;有竞争,就需要起点、过程和结果的公平,但在现实的竞争中,真正的公平实现难度很大。对于领导干部来说,他们的发展机会和价值实现往往通过职务的提升来证实,但升迁的职位有限,权力资源的稀缺性使竞争更为激烈,最终结果是多数人 成为失败者。竞争失败而产生的挫折感使领导干部内心痛苦、情绪低落;竞争中出现的种种不公平现象又加剧这种负性情绪的增长,对那些为了战胜别人、损人利己的人,使用不正当手段最终如愿以偿、得以升迁的人,失败者是心怀不满、怨恨甚至愤怒的。这种心理状态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调适和化解,就会导致领导干部心理问题的产生。

人际关系复杂。人是社会化的人,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群体之中,并同他人结成相应的人际关系。在中国,由于社会文化的特殊性,人际关系成为人们工作生活中尤为重要,需高度重视、认真处理的一个部分。社会转型中不断调整的利益格局,不仅加剧了人与人之间的竞争,也使人际关系更为复杂。利益的调整改变了人们的交往方式,以往那种注重情感交流、心灵沟通,注重和睦融洽、互帮互助的人际关系氛围,逐渐被实用的、工具效用性的、彼此算计利害得失的人际交往氛围所取代,人们在交往中已很少有重情重义的成分,维系其间的多是一种利益、效用和利害因素。为了获得自己企求的利益,为了达到个人的目标,人与人之间可以逢场作戏、背信弃义,可以朝秦暮楚、见异思迁,可以捕风捉影、节外生枝。社会生活的利益化,使得人们之间的情感联系薄弱,使得每个人建立和处理人际关系变得更加谨慎和困难。在这样的人际关系中生活,领导干部虽然认识的人越来越多,但真诚的朋友越来越少;虽然沟通的工具越来越多,但深入的交流越来越少。在人际交往中,他们需要掩饰自我,甚至逢场作戏,做表面文章。这样的人际关系对领导干部的心理健康来说,是有害无益的。

工作压力增大。压力是指一种作用于身体、使人紧张的力量,是那些使人感到紧张的事件或环境刺激。压力过大会困扰人的情绪,会使人身体痛苦。转型社会是一个工作压力日益增大的社会。在转型社会,变化不断加快,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们的价值观、成就观、世界观、人生观不断受到冲击,发生着重大变化。在转型社会,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人们很难让自己能保持一个规律的作息时间表。加之激烈竞争和复杂人际关系的双重影响,人们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领导干部担任着一定职务,必须对社会、对公众、对自身负责,这种责任感增添了他们的工作压力;领导干部拥有一定的权力,担负着决策和落实的使命,决策有风险,不作为、乱作为也有风险,这种风险使他们的工作压力进一步加重;领导干部之间在工作目标上产生冲突、认知上出现失谐时,其心中的压力也会很大;领导干部在工作中出现了挫折,挫折直接威胁工作能否顺利进行,威胁个人的仕途和荣辱时,更会造成巨大的压力。应对这些压力,领导干部需要比常人付出更多更大的心理应激,其结果是身心疲惫,难以承受。如果他们不会主动有效地调适自我,平息紧张,疏导和缓解压力,就会带来心理的失衡和问题。人无压力轻飘飘,适度压力 人一下子轻松起来,反而会有病。

工作性质 短期超载 长期不行 条件恶劣 晋升迟缓 工作安全感 下岗 关系紧张 不 愿意到办公室 眼睛一睁一闭

生活压力 生活事件

不确定性因素增多。转型社会是一个社会变动的速度、强度和广度都要超过以往任何时期的社会,快速的变动使社会、经济乃至个人的不确定性因素变得越来越多,似乎什么都有可能发生。不确定因素涉及到社会领域的方方面面,干部体制、社会保障体制、就业体制、医疗体制、教育体制、后勤服务体制,等等,这些体制还处于新旧交替、不断变动、没有完全稳定下来的状态。心理素质是个人成功、家庭幸福的关键。领导干部作为社会管理者阶层,他们拥有健康的心理素质,才能引导社会心态向健康方向发展,形成人们心平气顺、安居乐业、积极进取、互帮互助、和谐相处的局面。领导干部只有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才能更好地适应新形势,才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计划经济-市场经济,由封闭、半封闭—开放程度较高转变,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带来压力。农业社会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采菊”什么事情到什么时候就会是什么样。春天播下的 种子只有道了秋天才能有收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没什么变化。经验是第一位的。老人讲吃盐——吃饭,走路-走桥。“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年老的人充满景仰。

工业化社会:差别日新月异。所有制形式、利益分配方式、工作就业、生活方式变化。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分化越来越明显。以前我住平房,你也是。企业工人厂长都骑自行车,心态平衡。人生没有多少选择。婚姻、住房选择了就是一生。现在不一样了,出现了不同的阶层、利益集团、利益群体。

人们对未来预期的不确定性,周围世界充满了变数,工作?几年以后还在这里 存款升值么?孩 子上大学了,就一定有工作么?大量的新事难事、突发事情越来越多,需要我们自己去承担,去处理。

个性化时代,信息、网络、数字时代,已有的知识经验淘汰快,50年更新,30年,10年,现在3年。一个人什么都懂,都会很难,工作越来越专业,对人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需要我们不断的去学习。人生活在不同的时代,对你提出不同的要求。在这样一个工业化的社会,孩子学习,累;上班族,累,退休的老人也有压力。追求个体的心理和谐特别是领导干部这个群体的心理和谐是我们这个时代发展的要求和必然结果。

处在这种大背景下的领导干部,同样遭遇不确定性因素的困扰:自身的利益在改革中会不会丧失?个人原有的身份、待遇和收入是不是有保证?工作单位改革的前景怎样?自己职位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诸如此类的问题,对相当一部分领导干部来说,现在都变得不太确定。我们知道,影响人们心理的重要因素,不仅仅是他们在社会利益格局中所处的现实位置,还包括自身利益曲线的变化方向和心理预期。不确定性因素加深了领导干部对未来生活预期的不确定感和不安全感,引发了焦虑、紧张、担忧等不良的情绪反应。在这种情况下,领导干部如果不能学会驾驭新出现的不确定性,不能有效地适应变化了的新情况,负性情绪就会越来越严重,最后陷入心理上的恶性循环。

——职务层面的原因:中观角度的分析和揭示

分析和揭示领导干部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仅仅站在宏观的角度,分析和揭示社会层面的原因是不够的。领导干部心理问题的产生,既有社会层面的原因,还有职务层面的原因。

领导角色的特殊要求。角色越多,压力就越大,男女压力谁大?女性抑郁是男性2-3倍,自杀28.7万,男女1:1.9 社会对男性期待事业有成 女性贤妻良母 外表压力 心理疾病增多

以前休学是肝炎,现在是抑郁症。

领导干部是领导活动的主体和核心要素,是一级组织机构的决策者、组织者,其决策和领导行为直接影响到一个地区、一个单位的发展状况,直接关系着老百姓的切身利益。但权力和责任是相伴相随的,领导干部在握有权力、身居高位的同时,也背负着社会对他们的高期望,承载着诸多道义上的责任。领导干部属于公众人物,在公开场合,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社会瞩目的,他们要在公众面前极力营造和维护良好的自我形象,要在外人面前努力表现出良好的综合素质,他们处于社会的上层,位高权重,但“高处不胜寒”,在权力的光环背后,往往隐藏着鲜为人知的寂寞、孤独和无奈;领导干部在下属和公众面前要表现得更加自律,即使他们受到不公正的待遇,也需要压抑自我、强颜欢笑、委曲求全。

而在另一方面,领导干部寻求心理帮助和宣泄的机会通常比其他人要少得多,为了维护良好的自我形象,他们不能像常人那样进行有效的宣泄和沟通,不能像常人那样去倾诉、去发泄,以减轻心中的压力和痛苦。这样一种尴尬和无奈的境遇,使领导干部更易产生心理问题。

领导位置的矛盾痛苦。法国著名社会学家布迪厄在《世界的苦难》一书中,探讨了一种存在于国家基层工作人员中的痛苦,一种因处于特定结构而感受到的表现为内在矛盾形式的“位置性痛苦”。布迪厄认为,对于那些为弥补市场经济不足而承担着“社会功能”的人员来说,当他们面对国家赋予的繁重的、无休无止的“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和他们手中掌握的十分有限的方式手段之间的矛盾时,必然会感受到一种张力、一种压力,体验到这种因职务、位置带来的痛苦。在我们的社会中,领导干部也经常会遭遇这样的矛盾,感受“位置性痛苦”。他们的责任和手段不对称,许多“钢铁般”的任务,“重于泰山”的责任,没有相应的实施手段来保证;他们权力和责任不对称,常常以有限的权力承担无限的责任,其中有很多已超出了他们的职责范围,而当责任无法履行、任务无法完成时,又要“一票否决”,追究责任;他们遭遇长官意志与法律制度的碰撞,我国的法制虽然在不断完善,但离全面依法行政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有的上级领导随心所欲,下达不适当的命令和任务,这些任务不执行不行,执行起来又缺乏法律依据,甚至根本就不符合法律要求。在这些矛盾面前,领导干部无力无助又无奈,但又必须去做。这时,他们的心理是不畅快的,是痛苦的,久而久之,心理问题也随之产生出来。

领导事务的繁忙烦琐。在领导干部身上,负载着事业和家庭,承付着种种责任和义务。他们整日忙忙碌碌,甚至连大年三十也常常要出去慰问员工群众。为了工作,他们很少有时间与别人进行 经常的、真诚的沟通;为了工作,他们很少顾及家庭、爱人和子女,缺乏与亲人密切的交流。我们常说,家庭是人们生活的避风港湾。繁忙烦琐的领导事务使领导干部在这个港湾停留的时间很短,不能得到及时补给和慰籍。这种状况会导致两个不良的结果:客观上容易产生家庭矛盾,导致夫妻、亲子沟通不良;主观上会因亲情减少、失去了家庭的亲情支持而引发心理失衡。这时,各种负性的心理情感就会乘虚而入,侵袭领导干部的心。

——个人层面的原因:微观角度的分析和揭示

分析和揭示领导干部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还有一个问题必须回答:同样是处在社会和经济转型的大环境下,同样是担任着领导职务,同样要面对许许多多的矛盾和难题,为什么有的领导干部心理是健康的,有的领导干部却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呢?这就需要进一步从微观的角度,分析领导干部个人层面的原因。有人在机会面前看到的是困难,有人在困难面前却发现了机会。吵几句话自杀,重大事件

人的心理和谐在很大程度上与人自身的心理机制、性格、特性、思维方式、心理素质、心态、价值观有关,在同样一个环境下,每个人的幸福感不尽相同,有的人会产生抑郁的情绪,有的人却能达到自我实现。对待一个口子小姑娘和小伙子 卢武铉 陈水扁 第一、缺乏正确的自我认识

魏文王问名医扁鹊说:“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最好呢?”扁鹊答说:“长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文王再问:“那么为什么你最出名呢?”扁鹊答说:我长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只有我们家的人才知道。我中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初起之时。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气只及于本乡里。而我扁鹊治病,是治病于病情严重之时。一般人都看到我在经脉上穿针管来放血、在皮肤上敷药等大手术,所以以为我的医术高明,名气因此响遍全国。”文王说:“你说得好极了。” 正确评价自己 正确认识自己才能找准自己的位置

第二、意志力薄弱

经不起一些诱惑

不能持之以恒 李真

第三、内外人格不统一

喜剧大师看医生故事

江山易改

秉性难移 个性不同,对同一事件感受到压力也不同,说某人经历很多磨难,扛过去,换了别人早不行了,体现了个体心理抗压能力不同。领导批评人,内外向人反应不同,敏感的人压力大。成都志愿者自杀。在同样一个环境下,每个人都幸福感也不尽相同,有的人会产生抑郁情绪,有的人能达到自我实现。

现代社会的深刻变革与快速发展,对领导者的心理世界造成了强烈冲击。生活节奏的加快、新旧观念的冲突、利益关系的重构、竞争危机的加剧,所有这些都给领导都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可见,通过心理调适,维护心理健康已成为摆在现代领导者面前亟待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为此,运用心理学的一般原理,联系现代领导者心理的实际,对他们的心理调适方法、心理健康标准以及心理健康的培养等问题进行积极探索是十分必要的。

三、领导干部心理问题调适的对策

心理调适:就是人们在出现心理压力和心理障碍的时候,主动运用心理学的一般理论和方法、调节自我、缓解心理压力、排除心理障碍、达到心理健康的过程。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学会一些调适的方法。

(一)树立正确的“三观”,坚定理想信念

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

孔子与学生的对话,子贡问政。一个国家最重要的几点,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领导干部要端正自己对待权力、地位、金钱、利益、政绩等的态度,通过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金钱观、利益观、政绩观等,要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解决好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问题,不为名所累,不为利所缚,不为欲所惑。保持一种健康、平和、淡定的心态,拥有健康的身心。比如对待权力,权力观的实质是世界观问题。作为领导干部,一定要正确认识和看待自己手中的权力。权力是什么?权力是服务、是责任、是义务。权力和义务、责任是统一的,有多大权力,就要履行多大义务,就要承担多大责任。同时,权力还是一把双刃剑,运用得好,为民造福;运用不好,自掘坟墓。日本调查贪官的高血压比正常人高

树立正确的三观才能具有坚强的意志于信念,只有坚持正确的理想信念,才能做到志存高远,心胸开阔,在名利得失面前不困惑,从容淡泊。

(二)正确认识自我,培养健康的自我意识

1.正确认识自我。正确地认识自己,才能多一份清醒,少一份浮躁。正如老子“知人者智,知己者明”。

一个人对自己正向评价越多,他的心态越积极,负面评价多,心态就越消极。聪明?中青班,佼佼者,欢迎的人?成功?概念:财富,官职高低。成为最好的你自己。(李开富)人的机会,阅历,教育不同。找到自己的坐标

有时世俗的评判标准未必能评价一个人的水平。

2.积极悦纳自我。悦纳自我就是要无条件接受自己,接纳自己的缺点,欣赏自己的优点。就是要喜欢自己、肯定自己的价值,对自己有价值感、自豪感、愉快感和满足感。你是一个成功的人么?善良的人?照镜子,皮肤黑,皱纹多,胖

牙齿那么黑

声音还好听

笑起来挺好看

一是人必先自爱而后爱之。人首先要接纳自己,要爱自己别人才会爱你。如果一个人一天到晚挑自己的毛病,一天到晚看自己不顺眼,他(她)会挑别人的毛病,他(她)会看别人不顺眼,只有一个内心深处快乐的人才会给别人带来快乐。

第二句话是:人必先自助然后人助之。一个人面临困难,面临窘境,一定要想方设法自救,想方设法去改变,别人才会帮助你。如果你自己都不改变,别人没法帮助你,所以要靠自己的力量,先自助然后人助之。

第三句话是:人必先自信然后人信之。人要培养对自己的信心,别人才会相信你。一个人自己都不自信,怎么去赢得他人对你的信任呢? 接纳无法改变的事情。性别 个子

知识激励

情绪激励

这是培养积极健康的心态的第一个方面,要有良好的自我观念。内心深处要充分地接纳自己、肯定自己、欣赏自己。这不是自恋。自恋是认知出现了问题,自恋是认为自己什么都好,没有缺点,这是一种心理疾病。自我接纳是明白自己的缺点、不足,但是我自己能接纳它,这是一种理性客观地分析自我。3.善于与自己沟通。这是一个人不断认识自己、完善自己的重要途径。反思自己。攀比不快乐 钱少 房子车

有钱人烦恼更多 不一定快乐。小时候盼年的心情 孩子教育问题 发火 几年她不可能每天都和我生活中一起

(三)善于排除负性情绪,保持情绪稳定

——改善认知。遇到困惑和挫折,只要改变对它的不合理的认知,就可以改变由之产生的不良反应,避免或减轻挫折感。认知模式是人们思想方法和思维习惯。

认知模式的形成,受个体所经历的环境、接受的教育、形成的性格以及智商、情商、逆境商的影响,形成要经历漫长的过程。

认知模式的形成会影响我们对世界、周围环境的看法,我们对生活学习的态度。进而影响我们对人际关系的处理。

人是好人;与人交往时怀着一颗真诚的心;人都是恶的,时刻有害人之心、防人之心和戒备之心。这是后天教育影响的。心理学的X Y 理论

对同一目标,同样的刺激,反应也是不同的。同样一个人,有欣赏的,有讨厌的。一母生9子,因为这种刺激不是被动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主观判断,受过不同教育、经验、阅历、掌握的信息不同,认知也是不同的。每个人的认知都有局限性,能力有限。有时要改善认知模式,改变观念,进而人的行为才会改变。我们现在讲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的重要性。适时调整认知模式。

——学会转移、适当宣泄。宣泄有助于疏导人内心困扰,释放积压的情绪。宣泄有自我宣泄和他助宣泄。苦闷、不愉快时,要学会转移,环境的改变,可在一定程度上排除负性情绪。科学的手段也证明,生气对身体是及其不利的。我们不能象存钱一样去存负性情绪,应该学会贮存快乐。如 果一件不高兴的事情,1天、1个月想起来还觉得别扭。“高压锅”有一个减压阀。压力太大要爆炸。李源潮4点要求追求心灵的和谐。“能干事时肯拼命,不能干事多读书。”

转移,调节情绪。当不良情绪特别是愤怒情绪爆发之前,或者是气涌心头之时,设法把注意力引到别的方面去。如运动,跑步、游泳、疾走等,运动可以使心率加快,促进血液循环,改善机体对氧气的吸收,从而使人精神振奋。再比如欣赏音乐,读书习近平

——不要生活在历史中。社会在发展,人也一样。审美、价值观、道德观也如此。清朝的男装。审美也在发展。对人的看法也要是动态的。以前你对我怎么样。不要停留在一个阶段上。对领导,对同事。领导对下属避免首因现象 从众现象

——学会宽容。允许别人对事件有独立的看法和判断。对别人不同的观点要容忍。

大海为什么那么博大?因为它容纳了众多的支流。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大于相同性。任何一个组织当中有不同的看法、观点和差别。如果一个人坚持自己的看法和和观点,有他的理由,我们应该尊重。美国士兵故事

——能够放下。尽快从负性情绪中走出来。东西不顺眼可仍掉,可以不用。我们周围的同事、包括上级不同,每天都要面对,天天接触,这你是逃不掉,躲不开的。人与人之间减少敌意,伤害、恩怨,让心情轻松一些。过去的就过去。两个和尚过河。上下 曲伸

——珍惜拥有。人总觉得拥有的一切是应该的。健康、稳定的工作、家庭幸福,没有的东西往往会夸大它的价值。有的却轻视它,无所谓。同样半杯水。我们看完残奥会,和那些人相比,有健全的四肢,健康的身体,我们已经多么富有。我们的一生中,每个人走进我们的生命,都值得我们珍惜,因为我们一生中只有屈指可数的人相伴而行。陪伴我们的人最终都会离开我们。父母会离我们而去、子女会成家离开我们、同事也会退休、夫妻肯定一个先走。都是很有限的那些人。学会珍惜。地震看到人类伟大但也渺小在自然灾害目前无能为力

(四)采取科学方法,化解工作压力 1.对压力要有所认识、有所准备

——预先估计、分析总结,增强心理承受力 ——善待工作与生活中的挫折与痛苦

受到打击与挫折,因为对问题缺乏认识和准备。努力工作-一定表扬;工作辛苦-肯定,建议—一定采纳,表现出色—重用、提拔。往往只给自己一个答案,结果如果不是自己预期的目标,受到打击,有多种准备。任何事情有很多结果可以表扬,可以不。甚至是批评,这样什么结果,心理都可以接受,这个准备是必要的。社会总有一天会剥夺我们已有的知识经验。国营企业改革,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以前是劳模,贡献多大,改革进入攻坚阶段,深层次的要改,肯定要剥夺一些人的东西,有人为此付出代价和成本。有多种心理准备。

2.学会科学的工作。首先,整体规划,分解四类事情。其次,科学授权不要大包大揽,协助。最后,今日事今日毕。

任务分解:重要紧急

重要不紧急

不重要紧急

不重要不紧急

3.懂得劳逸结合。领导干部在工作之余可以安排出一定的时间,尽情去做和工作无关而又一直想去做的事,要积极地休息。适当的修整,磨刀不误砍柴功。加班

工作狂也是病

看一场电影也觉得自己在犯罪

松弛,不能总是处在紧张之中,找方法,找一项体育运动坚持下来,爬山

打球 散步 几年后会变化,让我们在一种最佳的状态中工作、学习。

(五)构建和谐人际关系,建立稳定的社会支持系统

任何一个人都是社会人,人的社会适应主要是人际关系。每个人都是角色群,和谐的人际关系是身心健康的主要方面。家庭、工作关系的紧张就会造成心理问题。30%心思和精力用在工作,70%弄关系。学会寻求帮助 任何情况下都不要封闭自己 保持同家人、朋友的联系

困难和烦恼时寻找你平时最信任、最喜欢的朋友倾诉和沟通。压抑不是从根本上处理负面情绪的好方法,要让情绪有适当的宣泄机会。比如倾诉,找一个适合的对象,家人、朋友、或赏识器重 你的领导,把心中的不愉快的感受都说出来,你会觉得像卸下一个包袱一样轻松许多。如果你不方便或不习惯向别人敞开心扉,可以诉诸文字,如果怕别人看到,可以采用只有你自己能看懂的特殊符号或图画的形式。再有就是可以找一个空旷的地方纵情哭笑,把心中的不良情绪统统发泄出来。

我们中国人一般都比较传统含蓄,家丑不可外扬不能敞开心扉,压抑自己。当痛苦和郁闷时,学会寻求帮助,相对开放,过于封闭,方法会简单,旁观者清,身处者迷,人需要相互支撑。

1.提高人际吸引力。领导干部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化水平和聪明才干,就能增强人际吸引力和磁力,使别人对你产生一种敬佩感,愿意与你接近,从而使自己得到更多的理解和支持。

2.学会尊重和欣赏他人。领导干部如果能学会尊重和欣赏他人,就能赢得更多的理解、关心、支持、帮助友谊,得到更多人的心理营养。

——学会自我否定:为什么?我们看事物往往带有主观的特点。事物是多面性的,允许别人有自己的看法。“己所不欲,勿施与人”,经验信息不同,看问题也不同。王安石以“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的诗句,题咏秋菊。苏东坡则认为秋菊不可能像春花那样落英满地,以“秋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的诗句加以嘲讽。后来,苏东坡在黄州果见秋菊落英,方知自己错了。可以交换(苹果,思想交换)。只有自我否定的态度,我们才能反思,才能有进步。才能完善。否则一个人就会过于狭隘,这不是学习的态度。

——换位思考:黄金法则 站在对方的角度看问题。ABC心理疗法理论模式中,A是指诱发性事件;B是指个体在遇到诱发事件之后相应而生的信念,即他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和评价;C是指特定情景下,个体的情绪及行为的结果。司机

对处理方法不一定得当,不要总是想,是别人和我过不去,造成人际关系的紧张。一般职工、处长、更高领导高度不同,想问题有不同之处。我提的建议,我的要求,不被采纳,从本部门,本科室角度,从宏观全局角度去看。每个问题人都有不同的理解,做法。差异是天经地义的,正确对待理性对待差异。学会心理换位,增强同理心。有的不良情绪是由于自己抱怨别人引发的,如抱怨同事处理问题不当,抱怨下属办事无能,抱怨上级领导不支持等,越想心里越窝火,越窝火心情越糟糕。其实这是缺乏换位思考能力,心理学上称之为同理心。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站在对方的立场、位置,想想对方的想法、处境、难处,这样就会多一些理解、谅解和同情,自己也就想开了,心情舒畅了,这样往往更能把事情处理好。

3.掌握好交往距离。能力距离要大,但不是越大越好;心理距离要小,但不是越小越好。

好到没有分寸,没有尺度的事情,都会过犹不及

豪猪理论:都能明白让背上的荆刺互相交错着叉开,既不会被刺痛,又彼此能借助体温取暖。这样的距离,即为最合理的距离。他们最终发现唯一可容忍的交往条件是保持适中的间距,于是便逐渐制订出各种各样行之有效的规则,久而久之,遵守共同规则的人类变得彬彬有礼、温和友善,因为大家都亲身体会到规则的重要并从中得到益处。

总之,优质心灵的钥匙归根结底掌握在自己手里。作为领导干部,一定要主动学习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正确认识自身可能存在的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不断提高自己调适心理状态的能力,使我们的内心、工作、生活更和谐,使我们的人生更幸福、更成功。

第四篇:写作与人生。讲稿

写作与人生

——从刊物编辑的角度谈如何写文章

过去常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现在流行“写得一手好文章,走遍天下都吃香”。刚刚结束的四川省人民政府第五届教学成果奖,成果报告的撰写可以说直接影响获奖的等级。确有一些学校课题研究工作不咋样,甚至走过场,但是报告写得好,获奖啦。你不要生气,谁叫人家笔杆子硬!也有研究工作深入踏实,甚至成果累累,但是总结提炼不出来,没有办法啊!这种茶壶里煮饺子,肚子里有货倒不出来,结果导致获奖等级偏低。当然研究工作做得扎实深入,报告也写得好,当之无愧的一等奖啦。一个单位,就是你们幼儿园最缺的恐怕是“笔杆子”,幼儿教师个个如花似玉,能歌善舞,但说到写东西恐怕都愁眉苦脸啦。能写得一手好文章,甚至成为单位的笔杆子”,无论怎样都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情。

写作是人生的需要。写作是所思所想的表达,是一种生活。我们往往需要收索内心、整理思路,写作不单是冲着评职称而去的。懂事开始就写日志,作文写了十多年,虽然还是一塌糊涂,又开始写情书,我们大学那会儿读诗、写诗很时髦,舒婷的《致橡树》迷倒了一代人。我最钟情于朦胧诗,是舒婷、北岛的粉丝。刚走上讲台,课后经常给同学们开讲座,我成了一群少男少女的粉丝,你们懂的哈。从学校到教育局,再到教育科研单位,20多年来一直忙着累着苦着的事情就 是写这样那样的稿子,写作成了工作的核心内容,也是最纠结的事情,常常搜肠刮肚,寝食难安。在省教科所又开始写书,2010年到2011年,三本“9+3”学生使用的内部教材,2012年一本由人民社出版的30万字的“9+3”专著,全部加班加点完成。2013年初到杂志社天天写稿、改稿和审稿。确实,写作苦啊,熬白了头发,今天有机会在这里和大家聊聊自己的体会,倍感荣幸。不敢说是讲课,就和大家谈谈,沟通即是财富嘛,相信对我也是一次锻炼。

写作是职场的需要。文字能力是人在职场中最基本的一项实用技能,是构成职业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使自己成为单位“不可或缺”的人物的好办法。“爬格子”虽苦,却也甜美。一个人,尤其是年轻人,无论从事什么工作,在哪个单位,如果能获得一种“不可替代”的位置,成为“不可或缺”的人物,都是一种值得追求的境界。有人说,中国不缺人,但缺少人才。什么是人才?从一个单位来看,就是这个人的“不可或缺性”、“不可替代性”,也可以说是这个人所表现出来的技能的无法复制性,是这个人对单位来讲的“稀缺性”。我进入每一个单位,都时刻保持着危机感。常常告诫自己,在单位不怕被单位边缘化,可怕的是自己把自己边缘化了。不能进入单位的核心科室,不能从事单位的核心工作,不能和单位核心人物和业务骨干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我认为就是被边缘化啦。而被边缘化的原因往往是自己造成的。可有可无的人,这是非常可怕的。我也牢记周林老师的话“在单位,没有工作就没有友谊。”人活着要有一种精神,积极向上的精神能够成就事业,能够让你的人生幸福快乐。下面我就以《教育科学论坛》杂志中文章为例,谈谈自己对于写作的体会。我觉得写作有五个关注重点:

受文对象————目的与方法:为谁写?写什么?怎么写?(研究对象)。写东西一定得有读者意识。所谓读者意识,就是写作中的对象意识,是指写作时心中存有倾诉或交流的对象。就像面对面的交流,要让对方懂,要打动人家。

文章主题————灵魂与统帅:集中体现作者的主张(基本观点)。主题决定一篇文章质量的高低。文章中一定得鲜明地表达出作者的写作意图,要么宣传某个主张、要么阐明某个问题、要么抒发某种感情,无论哪种都应该鲜明、集中、正确、深刻。

文章结构————思路与框架:内在的逻辑结构与思想体系(结构顺序)。你先写什么后写什么,一定要有序,要符合人们的认识规律,比如空间关系、时间关系、分类关系等等。文章主题是你要表达什么,结构是你按照什么思路来表达。

文章语言————品质与质量:文章的语言表达(语言魅力)语言缺少了智慧,便如大地少了阳光,少了明媚;就像佳肴少了盐巴,枯燥乏味。智慧的语言,才引人入胜,耐人寻味。

文章标题————点睛与突破:点睛之笔,激发阅读兴趣(核心主张)《教育科学论坛》每期收到各种稿件数千篇,我们每期仅仅刊登27到29篇,编辑在大量的稿件中海选,题目不能入编辑的法眼,你的邮件常常没有被打开就石沉大海了。

一、受文对象————目的与方法

写文章给谁看,这是对象;告诉对象什么,这是目的。意识决定行为,确定受文对象与目的,才有写文章的行为。方法是写作技巧,解决怎么办的问题。也就说,面对不同的阅读群体,必然会产生不同的写作目的;对象不同,目的就不同,即便同一材料,写作的角度和材料的取舍自然也不一样,甚至不同的文体。因此我们可以肯定地说,“读者意识”是“写什么”和“怎么写”这两者的前提和条件,是写作及写作教学首先应考虑的内容。

实例:学校工作总结,往往叫一个人写了,校长园长看看后,就发到各部门各年级,同时送给教育局。大家想想受文对象其实不同,一个是学校内部教师,一个是上级领导。由于工作性质不同,决定了学校教师和上级领导关注点不一样。领导更为关注政策的执行落实情况(如:2011年四川省人民政府颁发了《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实施意见》,那么区域工作总结报告必须围绕该文件一一回应,当地教育部门的重大决策部署,你的执行情况与完成情况就是重点),同时还关注学校推进工作的整体思路和工作中的亮点与创新,关注学校对推动区域教育改革和维护当地教育良好形象所起到的作用以及今后发展的思路。学校教师往往本位思想,缺乏全局观念,更加留心实践层面的东西,尤其关注与自身切身利益相关的东西。现在不少教师在一些细节上与学校领导较真,比如评职评优、绩效考核、建设项目等敏感的问题。教师关注的问题必须回应,领导感兴趣的东西必须在文字中显现。所以啊,今年年终总结不妨弄两个版本。当然提交的个人总结和计划啊,提交的研究报告啊等等等等,包括日常的公文,都要研究看文章的对象。有的领导喜欢数据对比,有的喜欢短句、排比句,五花八门,这不是拍马屁。请人吃饭,合口味不是更好吗?去年我们做民族地区教师技能大赛,统一安排食宿,没有考虑到回民只吃清真菜,当时很被动。

案例

简报:《教育科学论坛》召开2014办刊研讨会 详案:用于杂志社的网站(881字)略案:用于上报省教育厅各位领导(448字)

原因在于受文对象不同。后者,突出简讯的基本特点——“简”。删除的是什么呢?简讯一般不讲事件的过程,不写细节,略去一些背景材料,只报道梗概。

写公文需要研究受文对象,写论文也必须研究受文对象。论文投稿,你要确定给谁投?要研究刊物的特点,尤其要研究刊物主要是哪些读者群体。心中有读者,作品才有市场。

例如:你要给《教育科学论坛》投稿,首先就要研究这本刊物。我们去神秘的藏区,既要上网查查,还要咨询去过的人。这就是研究,我常常称为“做功课”。《教育科学论坛》这本杂志的办刊宗旨、读者与作者群体、内容定位,尤其主要栏目,你要了解吧。写什么,给哪个栏目投稿,栏目内容的大致风格,这些你要研究吧。把这些功课做好了,完成一篇论文就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单位聚餐、朋友聚餐,往往很多人不会点餐,为什么?第一没有研究就餐群体的需求,第二没有研究餐馆的特色菜品。校园处处皆育人,生活处处皆学问。

唐代大诗人王维曾说过一句话:写诗功夫在诗外。想写好文章也应该在文章之外。作文如做人。所以我们今天的交流的题目《写作与人生》,至于写作的秘诀我确实没有。

二、文章主题————灵魂与统帅 1.为什么关注文章主题

主题是作者在文章中通过各种材料所表达的核心意思和基本观点。

学校都做有课题,但主题和课题(论题)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课 题(论题)仅仅指论文研究的对象或范围;主题是课题研究论证的结果,鲜明地表达作者的见解,具有某种主观性。

举例:幼儿园教学研究课题题目„„ ● 区域推进、园本教研、的制度建设、研究 ● 运用、本土资源、促进、幼儿动作、发展

两个课题题目界定了研究的对象与范围,作者的基本观点若隐若现。研究工作、撰写成果报告、专家指导评估都得抓住关键辞。

举例:竺可桢的科学报告《杭州西湖生成的原因》,它的研究课题是“西湖的成因”,关键词是“成因”,本课题研究的对象是“西湖”,方向是“造成某种局面或结果即西湖的原因”。标题就告诉了研究的对象与方向,怎么形成的题目看不出来,也就是没有作者的研究结论。作者的核心主张,即主题,必须在内容中明确提出了,并贯穿文章的首尾。

课题报告的题目往往都是界定研究的对象与方向;不少论文的主题在题目上就明确提出了。

举例:大家看看第十期《教育科学论坛》的目录,就看题目。从开头随便看几个:“好教师”新解:“为”与“不为”——既指向内容与表述观点。本文研究对象“好老师”,新解,解什么,就是“为”与“不为”,到底哪些可以“为”哪些“不能为”,就引起了读者的好奇心,阅读文章。

举例:第二篇:回归教育的自由人性。显然,题目就知道作者论文的内容方向与核心主张。题目三个词语:回归、教育、自由人生,关键词(核心概念)是什么?显然是“自由人性”。概念的内涵(什么是“自由人性”),作者必须回答——第一部分 概念的外延(教育与“自由人性”的关系),作者必须交待——第二部分

解决问题(怎样让教育回归“自由人性”),作者的主张——第三部分

其实大家都明白:写文章也罢,读文章也罢,都必须抓住文章的“主题”。怎么读,就这么写。9月24日全省《教育科学论坛》评刊研讨会,120多名市州、区县教研室主任,对刊物整体满意度评价为“好”71.5%,“较好”的10.1%;有11人认为刊物读不懂,整体评价为“较差”或“差”,这些基本上都是从事教育理论工作的,估计到一线教师当中调查,读不懂的人数和比例还大。话为两头说,确实刊物自身质量的原因,第二还有阅读者的技巧和水平的问题。

大家一翻开杂志社“理论视野”中的第一篇文章就把头打晕啦,拿着杂志发呆:“我为什么看不懂呢?”。大家要学会阅读文章。怎么读?抓主题。其实就两点,第一“逮住”关键词;第二“领悟”精神。

对于《回归教育的自由人性》一文,首先抓住关键词“自由人性”,弄懂什么意思;然后领会精神,知晓“回归教育自由人性的方法”。“摘要”,是必须读的,而且仔细读。需要精读的读者就要花功夫啦。

再一个举例,P69,《教师精神能量的“加持”》。该文怎么读?“加持”是核心概念,我们必须要弄清楚,该文的对象是“教师”,谈教师精神能量如何“加持”的。注意啦,该文前面是编制工作者加的导语,即“关注视角”,帮助我们阅读和理解。读后就知道,这是一个 专题,江苏、南京和郫县三位老师的文章,就一个问题展开研究讨论,这是我们编辑的独到眼光和良苦用心。告诉读者学校和学校校长的管理怎么样为教师的精神能量“加持”。向管理要效益,通过科学规范的管理给老师精神“加持”,而不是“消退”。团队精神怎么形成,渐进的过程。大家再看看封面文字:“教师精神与事业成就”。我相信大家把文章读懂了,把书读薄啦,把自己读智慧啦。

任何一篇优秀的文章,作者的基本观点必须明确。确定主题就是立论。我们写文章和读文章必须抓住主题。

主题是核心。没有主题,文章就会支离破碎,不知所云。主题是灵魂。文章没有主题,就会失去认识价值。

主题是统帅。文章没有主题,如同军队没有统帅一样,就会失去主导力量。

2.怎样抓文章的主题

方法很多,这里交流两点。第一,要善于积累,常写作;第二,要善于提炼,常思考。做起来十分简单,但坚持非常困难。除了微博,现在很多人根本不写任何东西;只要一百度,什么都有答案,基本也不需要思考啦。前几天和成都16幼余园长交流,幼儿教师动笔更少,她们要求幼儿教师多写幼儿的故事,她们的经验是用故事承载自己的专业成长。“文化,就是一个个故事”。峨眉一小李庆九校长随时手中一个智能笔记本,专门记录师生中感人的故事,上次见面我看了看,大大小小故事数千个。或许某一个故事很感人,或许很多故事很平淡,但串联在一起就汇集成一部师生集体的记忆,从每个故事中看到了师 生欢乐的样儿、刻苦努力的样子、笑容满面的样儿、还有愁苦的样儿等等,丰富多彩,感人至深。

到川师讲座,又全是美女,我没有上过幼儿园,永远的遗憾。工作后我到幼儿园,小墩子、小厕所、小朋友。。。都是特别喜欢。今天我被彻彻底底感动了一回,被你们的样儿感动,真是绝代有佳人,齐聚在一堂;也被你们的精神所感动,对我的理解与尊重,对待学习的态度。样儿是表面,精神是本质,样儿中透露本质。周林老师常说:“我们心中一定要有事物的样儿。”样儿就是模样。心中样儿来源于观察与积累,这样才能做到下笔如有神。有了事物的样儿,写出来的东西也才会栩栩如生。

如:老舍 《二马》第五段:“ 马威皱着眉,板着脸,眼睛里一点温和的样儿也没有。”读这句话,马威板着脸的样儿忽现在眼前,而该有的温和的神态与表情也可以想象与表达。

如:每次我最喜欢看我女儿吃饭,她吃的那么认真、那么香甜。我强烈的感受到生活的美好。这个感受就是可以传达的主题。要是你问我生活到底有多么美好?我就告诉你,请你去看我女儿吃饭那个享受的样儿。

文章主题的遴选,就是在大量的素材中提炼;如何提炼出有价值的主题,跟自己的人生阅历和生活经验有关。心中有佛,你才会看别人是佛。这是一种境界。李庆久校长为何一直被师生感动着,是因为他心中流淌着爱。当李校长将这些点滴反馈给师生们,他们很惊讶校长怎么会知道。一个心中缺爱的人,很难感受到别人的优点,总是这 不满意那不满意,占据眼中心中的是不听话甚至令人厌恶的样儿,没有了可爱的样儿,这样的人很危险。这里又扯远了。作文如做人嘛。先做人,后作文。领导者,不能眼中尽是下属的缺点,这也不是那也不是。用人当用人长处,“不拘一格降人才”,才能真正发展企业,成就事业。“看人看优点,看事看缺陷”,生活中亦然。

举例:我们看看一位乡村教师论文《有效听课评课从“心”开始》中的一段话:

——作为老教师,常年坚守在边远村小教学,自己包办教学,村小一切事务都是一肩挑,能维持就不错了。至于上课,上到啥水平就是啥水平,加上年龄偏大,有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想法了,想继续学习,提高教学质量的想法不大了。

自己的随笔可以,博客就值得商榷了,作为论文发表就欠妥了。话语中反映出作者心态灰暗消极。这样的观点(主题)有负面效应,不能树立良好的正面导向的作用,作为刊物一定要传递正能量。文章的主题,也就是作者的观点首先要体现正确性与科学性,然后才是独创性与新颖性。我们全国发行的刊物,也要也必须传递正能量。

举例:《“异地高考”之解——国外维护高等教育入学考试公平的举措与启示》,本文研究“异地高考”,这是关键词,是近期社会的热点话题,是高考制度改革的重难点之一。问题是提出来了,但怎么解决作者没有明确的主张,大量篇幅讲印度和朝鲜的高考制度。且不说可比性,就是印度和朝鲜高考制度的科学性如何也没有权威的解释。这篇文章可以说没有主题,作者的基本观点也就是中国怎么办没有提 出来。该文尽管是研究生撰写,我们也坚决不用。用了,我们还有政治风险,他对我国高考制度的抨击,缺乏事实依据,妄下结论。如:第八期我们与教科所曾宁波副所长约稿的一篇文章:《“4.20”芦山地震灾区师生心理援助经验及后续建议》

第一,选题切合教育热点。第二,具有较强的现实针对性。文是基于问题的解决,问题是全篇的核心。没有问题,就没有反思,更没有解决的路径。该文作者通过事实分析明确提出自己的观点:及时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长效机制,建立灾后师生心理援助应急机制,可以保障心理援助工作组织有力、及时有序、科学有效;唯有壮大本土心理专业力量,开展心理健康常识普及,帮助人们掌握助人自助的方法,在灾难降临时,才能从容应对。

如:第十期P52,《“磨”出教研新天地》一文,以一个具体的课例谈“磨课”,四个部分作者的观点清晰可见,既有新意,又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写文章要收集,要积累,现在都觉得记忆力不好,尤其我年龄原因、喝酒原因记不住东西啦。其实不怕记不住,最怕想不到(智慧在于思维)。

3.主题(观点)如何得来?

提炼主题的过程,是作者全面把握写作素材,进行仔细分析,反复思考,寻求联系,多方比较,深入发掘,再三提炼,最后才作出判断和概括的过程。这是由感性到理性,由朦胧到清晰,由浅显到深入的思维过程。

面对大量的材料,观点从何而来,这就需要我们运用各种方法进行研究了。对经过整理的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研究、提炼,得出揭 示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性的东西就是观点,就是主题,可以多个。

我不谈深奥的道理,我举个例子。

案例:大英职业中学“9+3”藏汉学生体育课踩踏衣服事件。第一步,叙述事件:提出问题。第二步,研究事情:揭示原因。第三步,表达观点:提供策略

把这件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描述出来就是公文,用于学校上报主管部门使用,表达的是学校怎么样重视并妥善处理,现在一般还有今后防止类似事件发生的措施。

发生问题的症结到底在哪儿?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是什么?我们通过事件去寻根问底,寻求根本性原因与更高更可靠性解决依据,这就是研究工作。在叙述事件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研究,把我们发现的新问题、新进展、新见解和最后得出结论写出来,这就是论文。如果把我们发现的问题和结论再提炼、再创新,提出有更价值的观点,就是一篇优秀的论文。

比如:上升到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适应内地生活环境与规则、促进民族融合与团结的高度,论文立意就不一样啦。

只有通过研究和思考,才能发现很多烦心事件甚至看似庸俗事件背后的积极意义。做行政的和做研究的,其实是看问题的视角不一样,我们撰写论文需要转换思维角度。考量的是你的思维深度与广度。

写文章贵在坚持,做教育研究贵在兴趣,智慧来源于思考,才气来源于写作。

三、文章结构————思路与框架

结构是文章的构经脉,即内部构造。结构在形式上表现为层次,段落等文章的构成框架;内容的内在联系方面,表现为文章的逻辑结构,即文章的思想体系和它的组成要素、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还是谈谈实际的案例,第十期P14《怎样合理地创生教材—以人教社初中生物教材“合理营养”教学为例》。不要一看是生物学科,你就扔开,学习写字技巧,领会精神嘛。

本文的关键词(读文章和写文章首先抓关键词,就是核心概念):创生,创造产生,生而成长之意。弄懂关键词,再看看文前的“摘要”,就大致明白文章的基本内容啦。文章最大的特点是机构清晰:

第一部分:分析教材内容——提出问题;

第二部分:对比两种不同处理问题的方法——研究问题; 第三部分:反思创生教材的策略——解决问题。(作者的研究成果:充分利用和挖掘教材资源;精选材料,有序组织;实现教材与资料的无痕融合)

典型的“层进式”结构,层层递进,步步深入。1.论文的结构顺序一般是:要素

(1)题目——(2)署名——(3)引言——(4)材料和方法——(5)调查结果——(6)研究讨论——(7)结语或结论——(8)参考文献——(9)摘要或提要。2.论文结构框架一般三种: 第一种:以研究问题为主的,重点写问题和解决的措施。第一部分:理论概述

第二部分:提出问题 第一部分:提出问题 第三部分:现状描述

第四部分:问题分析 第二部分:分析问题 第五部分:解决问题

第六部分:研究结论 第三部分:解决问题 对比两种,后者更为简洁流畅,一般论文都“三段式”。大家看看第十期杂志。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第二种,推行某种理论和方法的运用。重点写缘由和实施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举例:第十期P10,《以自组织理论审视协商教学实践》。

第一部分:研究的对象(问题的提出);

第二部分:分析特征(必要性与可行性);

第三部分:优化策略(解决问题)

第三种:以总结成功经验为主。重点要总结经验,提出其借鉴意义。

举例:第五期文章:《把脉农村小学校本课例研究》

第一部分:问题提出,农村小学校本课例研究中出现虚化现象; 第二部分:研究问题:标明表现形式;

第三部分:成功经验:探索提升校本课例研究有效性的实践策略。本文层次清晰,聚焦热点,针对性强。思路是组织文章结构的重要手段。思路不清,材料就会支离破粹,内容紊乱,读来费劲,甚至不知道说些什么。写稿子最怕修改,导师、领导叫你改一篇、再改一遍、还改一遍,最后还得改。很多时候感觉没法改了,甚至信心都没有了。我们单位的研究员贾贵州老师,前不久调到教育厅了,为啥?就是会写,前两年专门给黄省长写稿子,给教育厅领导写稿子。从不会到会到熟练,从惧怕到担心到顺心,磨练出来的。周林老师带的研究生写毕业论文,网上这那资料堆积了8万字,前后两个多月,初稿周老师看都不看,给10天时间压缩为5万字,完成后周老师大致翻了一下,提出了几个问题后叫学生压缩为3万字。天啦,谁都犯愁。再次确定修改思路,精心提炼主题,亮出作者的观点、删除多余文字,抽干水分,这些都是必须的。3万字的论文成了,再次上交。周老师太狠了,叫学生先写200字的内容摘要,再写100字的内容摘要。易中天讲了那么多废话,我就记住一句“人都是逼出来的”。

举例:《教育科学论坛》第六期审读及定稿意见。

版本一:四个部分,8500字,原始素材堆积,框架不明晰,看来费劲;

版本二:三个部分,6000余字,机构清晰,亮出了观点,容易阅读。

版本三:摘录版本二的标题(观点),493字。

结构就是文章的骨架。文章是需要骨架支撑的,正如雕塑, 有了 15 骨架的支撑,整个作品才能挺立起来。

四、文章语言————品质与质量

语言是人的(理性的)思维和(感性的)意识的外化。而语言的目标就是:——达——意——传——情。口头为语,书面为文。国人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把“会说话、金钱、原子弹”看作是在世界上生存和发展的三大法宝;60年代以后,又把“会说话、金钱、电脑”看成是最有力的三大法宝。而“会说话”一直独冠三大法宝之首,足以看出语言的作用和价值。

高尔基曾说: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语言运用的好坏直接影响文章的质量。因此,推敲、锤炼语言是写文章必不可少的步骤。这方面的例子很多。随便举一个:王安石的名句“春分又绿江南岸”,其中的“绿”数次更改而来,初稿是“到”,后来“过”、“入”、“满”等。“绿”生动形象,很有气势。

我觉得把握好两点:一是准确性,二是把握好分寸(度)。作者的稿子中常常很多低级错误,如:语句不够精炼、不准确;知识性错误、标点符号使用不当;参考文献不规范;辅助信息不完整等等。有一天,我和单位同事饭后散步,特级教师,我非常尊重,我对他说:“我感到大家对我很关心”。他意味深长地告诉我“准确的说是关注,而不是关心。”后来和周林老师聊起,他感概非常,“关注”和“关心”一字之差,谬之千里,意味深长啊。

什么是语言的分寸感?分寸感是对语言运用准确的一种敏感,分寸感表现在要符合对象、把握程度、划定范围、确认褒贬。这里说说“度”,对度的把握非常重要。说话要有“度”,做事要有“度”,做人更要有“度”。语言不能偏激,不能 以偏概全,就是我们常说的“话不要太满”,太满就有点“二”。懵懂的人和太懂事的人,往往语出惊人。一位大专家的研究文章《十年课改,基本失败》,我们改为《十年课改,要论成败》。观点的变化,反映作者立场、情感、态度、价值的取向。做人也不要太较真,不可不圆,不可太圆;对待他人,不可不防,不可太防;喝酒,不可不醉,不可太醉等等,都要把握恰当的度„„有位长者告诉我,做人要“三知”:知情(情义无价)、知礼(礼仪文明)、知趣(趣味自知之明)。知情、知礼的人多,知情、知礼又知趣的人少。办事莽撞、说话难听的人,没有把握好“度”,没有活明白,没有分寸感。

五、文章标题————点睛与突破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标题是文章内容、思想感情的高度概括。标题可以扯眼球,先给读者一个鲜明深刻的印象。

举例:大家看看手机新闻的标题,个个标新立异,甚至震撼人心。如1:《成龙桌下牵范冰冰,当众坐李冰冰大腿》。。。的确,“文章标题”的提炼与表述非常必要。举例:

●原题:《小学语文课堂师生言语互动的个案观察研究》 修改为:《小学语文课堂言语互动的个案观察》 缘由:原标题较长且未能充分地体现其核心要义。●原题:《小学数学教学中彰显模型思想数学价值的思考》 修改为:《彰显小学数学模型思想的教学价值思考》

缘由:修改后的标题更为简洁、凝练,既强化了内文之意,又言简义丰。

●原题:《“延迟判断”教学策略中物理图景的美学张力》 修改为:《“延迟判断”放大物理图景的美学张力》

缘由:修改后的标题生动形象,准确再现了文中之意,更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原题:《基于教材的小学数学德育创新策略》 修改为:《基于数学教材的德育实施策略》

缘由:修改后的标题既简洁明了,又把文章大意清晰地呈现出来了。

●原题:《中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需要处理好的“六个关系”》 修改为:《班级管理中需要处理好“六个关系”》

缘由:原标题过于冗长,“班主任”与“六个关系”两者之间的主次不清。

注意一:标题的提炼,最好能彰显作者意图,表现作者的正确而又理性的主张。

●原题:《灰色童谣:是堵还是疏》 修改为:《灰色童谣:由堵到疏》

缘由:原标题看似正确,但是其实作者在内文中体现了明显的倾向性,两者不是选择关系,既要堵又要梳,观点明确。

●原题:《三分钟时间设限:欲速则不达》 修改为:《岂能简单地三分钟设限?》

缘由:原标题以偏概全,虽有主张,缺欠理性。注意二:标题表述必须准确、精炼、响亮

●原题:《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小学数学教材解读的策略》 修改为:《利用思维导图解读小学数学教材》

缘由:原标题较长且未能有效抓住其核心意义,进行简洁、凝练地概括总结。

●原题:《小目标 大成就》 修改为:《每次只追前一名》

缘由:修改后的标题准确再现了文中之意,生动形象,更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问题一:标题不能很好地彰显作者意图 ●原题:《传统教育制度文化的现代价值》 修改为:《弘扬传统教育制度文化的现代价值》

缘由:原标题没有体现出作者的主张,加“弘扬”二字后,更能彰显作者的诉求。

问题二:标题与文章内容不一致

●原题:《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政策的演变与走向》 修改为:《我国义务教育督导评估政策的演变与走向》 缘由:文章内容本身并没有谈到“均衡教育”的内容。问题三:标题表述不简练

●原题:《“好教师”新解:“有所作为”与“有所不为”》 修改为:《“好教师”新解:“为”与“不为”》 缘由:改后简洁、生动。问题四:标题平淡,缺乏新意。●原题:《语文课堂的板书设计》 修改为:《语文课堂板书的灵动设计》 缘由:原标题太过平铺直叙,没有亮点。问题五:标题本身有歧义

●原题:《相濡以沫,醉在文本解读中——来自中国西部一线的小学语文行动研究报告》。标题有三个错误。首先是用词不当,“相濡以沫”本来专指夫妻之间感情深厚,如果用来形容语文人一起努力做研究报告欠妥。其次,用词不准确。本文只是成都市某小学的语文教研活动,不能代表或囊括“中国西部一线“的所有小学。再次,专有名词界定不清楚。本文并不是完整意义上的“行动研究报告”,缺少研究的基本要素,如具体的研究背景和意义、研究方法和角度、研究对象与方法、研究内容及成果等。

■最后以一个实际案例来谈谈完成一篇文章的体会与思考

2012年9月周林老师带我们去藏区调研首届藏区“9+3”毕业后就业情况,并需完成调研报告。

核心目的,反映四川“9+3”惠民政策的深远意义 暂定标题:四川首届“9+3”学生顺利就业

调查背景:四川“9+3”政策在全省全国产生重大影响,教育部在其他省区推广,首届8000名毕业后就业情况备受关注,事关惠民工程的成败。

通过公招考试走向藏区机关事业单位的近2000名,占25%; 参军入伍专业后充实到藏区基层工作的600名,占7.5%;

通过考试升入对口高职的600名,占7.5%; 企业就业、自主择业、待业的4800名,占60%。

访问对象:首届“9+3”毕业生——通过公招考试走向藏区机关事业单位的未通过公招考试的

企业就业、自主择业、待业的 首届“9+3”学生家长——通过公招考试走向机关事业单位的未通过公招考试的

企业就业、自主择业、待业的 藏区社会各界——藏区老百姓、在读学生家长、机关干部等。收集到的信息:就业政策在藏区满意度高; “9+3”政策惠及藏区民生;

公招考试公开、公平,藏区百姓服气;

未考上公务员的学生和家长期望还有读书与公招的机会

在读学生的家长期望就业政策保持稳定„„„

面对大量的信息,调研报告如何确定主题,材料中的“魂”是什么?魂者,精气也。文章的魂需贯穿始终。鲁迅是拿着笔杆子革命的人,他的革命是于灵魂上的。文学是奇妙的,无形却足以动撼人心,无声却能够震撼灵魂。

第一步:确定主题。充分讨论(去的路上讨论:我们此行的目的;调研过程:分析现象和现象背后的缘由;每天晚上讨论会:碰撞思想)、反复琢磨(背景、对象、信息之间的结合点)、提炼加工(提出核心主题,能统帅全部材料,能揭示意义,能站得住立场,经不起推敲,能被大家接受)。

当我们踏上返程之路时,一个强烈而鲜明的感受在心中涌动:

知识改变命运:“9+3”计划正是把民生工程的着力点和突破口放在教育上,交给藏区孩子知识和技能,帮助就业,用知识改变命运。

第二步:确定框架。

第一部分:概况(调研的目的、对象与范围等)

第二部分:基本结论(认识与观点:就业政策与情况在各方面满意度都高,反映知识改变了、改变着藏区孩子的命运;今后生活的期盼,渴望继续通过知识改变命运)。

第三部分:深化主题(提出问题与建议,并展望前景)。第三步:锤炼语言。

一是突显观点,标题即核心观点。段首句表达作者的观点。二是简洁干净。三是突出信息含量。四是注意用语的分寸。朋友们,我从编辑的角度和大家聊了聊这些年自己写作的体会和做人做事的点滴感悟,给大家一些信息,但愿能有帮助。感谢嫣教授提供的交友和交流合作的平台。这里我们简要介绍《教育科学论坛》杂志和正在筹划建立幼儿园研究共同体的信息,但愿我们有进一步研究合作的机会。

依托杂志这个刊物平台和省教科所资源平台,我们建立了全省小学和初中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共同体,小学48所,初中40所。

为什么建?搭建一个学校与科研、教师与专家、学校与学校之间相互交流学习的研修平台,为我省学前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提供智力支撑,为《教育科学论坛》杂志培育优秀的读者群体和作者群体,促进刊物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我们的优势:一是《论坛》这个刊物平台,是大家研究问题、交流信息、发表成果的阵地。每次研修活动的成果、学校教师的论文我们都给予一定版面优先刊登,学校的典型活动、科研成果、宣传广告我们都优质优惠登载。二是省教科所背景和专业学术优势。成员单位将由省教科所正式命名授牌;省内外学科教研员和教育教学专家是组织者和参与者。幼儿共同体专题团队:宋雪忙、嫣超云、周林、刘先强等,还包括中央教育科院和北极、上海、重庆的专家,专家团队跨地区、跨领域。我们也将建立以四川为主涵盖全国范围的学前教育研究共同体。三是,我们有举办共同体活动的丰富经验。11月6—8日在沙湾路小学第十四届会议;11月27—29日在自贡召开初中第四届会议。每次会议围绕一个核心主题,组织1个小组论坛和2个学科 论坛。

我们的任务:搭建平台,研究问题,总结经验,推广成果。你们的权利:获得由省教科所正式命名与授牌;每年两次大型研修活动免费参加(免研修费、资料费、生活费);选派教师开展省级研讨示范活动,知名专家全程参与并现场点评,教师获得省级证书,所以参与教师获得省级继续教育学时证明;教师撰写文章,优质的在《教育科学论坛》正刊发表,其他的优先优惠刊登在增刊上;每月可获赠《教育科学论坛》杂志20本。

你们的义务:缴纳“共同体”年费;成员单位园长或主管教学的副园长应出席研修活动;组织教师积极投稿、读刊与评刊活动;成员单位之间相互交流互访学习;争取或者轮流承办“共同体”各项活动。

这是一个多赢的合作平台,请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自愿参加。当然也有条件限制和数量限制,一般为当地优质幼儿园,数量原则在40所左右。

最后一段文字结束今天的交流:

文字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是灵魂和灵魂的交流。“物色之动,心亦摇焉”,我们为什么对宇宙的生命运动心荡神摇,因为我们的心灵时刻都在体验外物的美。只要我们自然率真、热爱生活、热爱生命、激情洋溢,就能写出优秀的文章,划出美丽的人生弧线。

谢谢大家!

第五篇:心理健康与幸福人生

心理健康与幸福人生

如果一个人的心理失衡了,一个人的心理出现了问题,那么即使他有身体的健康、有更多的财富、有很好的地位,对他来说也是意义不大的。所以,一个人心态的健康其实比身体的健康更为重要。当然了,身体的健康和心理的健康也是互相促进的。

我问大家一个问题,那就是你愿意选择快乐,还是愿意选择痛苦与烦恼呢?各位朋友,你们愿意选择什么?

我们每一个正常的人都会毫不犹豫地说我会选择快乐。为什么人愿意选择快乐又有很多人深陷痛苦与烦恼之中呢?其实我们的回答暗含了这样一层意思,那就是“我希望快乐,但是痛苦和烦恼不请自到,我们也没有办法抵御。”

举个例子大家就明白了,比如在我们经常遇到交通堵塞。每当遇到这种情形的时候,有很多的出租车司机就会不停抱怨,这种抱怨的情绪能不能改变交通拥堵的事实呢?不能改变。而有的出租车司机不这样想,反正交通堵塞了,我也忙了一天,我不如趁着这个交通堵塞的时候放松一下自己紧张的情绪。于是他给乘客开起了玩笑,放了一段舒缓的音乐,这样就缓解了心情的焦虑。同样面对交通拥堵的事实,因为他们采取不同的态度,对他们的影响也不一样。

我们中国人有一个成语叫“心想事成。”也就是说你越是往这个方向想,这样的事情就越会接踵而来。在西方学家那把这个称为“吸引力法则。”就是你经常想到:“我是一个受伤害的人。”结果你会经常受到别人的伤害,经常觉得“自己很倒霉”,那种倒霉的事也会接二连三来到你的面前,所以中国有句话叫做“祸不单行。”为什么祸不单行呢?就是在第一件祸事出现之后,这个人变得很消沉,他就有很多的思想出现了,觉得“我这个人真倒霉,怎么净碰上这些倒霉事呢?”结果,这些消极的情绪聚集在一起,就出现了更多倒霉的事,这个就叫做“祸不单行”。

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把快乐的钥匙,但我们却常在不知不觉中把它交给别人来掌管。比如说有一位女士抱怨说:“我活得很不快乐,因为先生常出差,不在家。”她把快乐的钥匙放在先生的手里。一位妈妈说:“我的孩子不听话,叫我很生气。”她把钥匙交到了孩子手中。婆婆说:“我的媳妇不孝顺,我可真命苦啊!”她把钥匙交到了媳妇的手中。还有人说:“我很难过,因为老板总找我茬。”他把快乐的钥匙交到了老板的手中。一个年轻人从文具店里走出来说:“那位老板服务态度恶劣,都快要把我气炸了。”他把钥匙交到了老板的手里。

这些人都做了一个相同的决定,那就是由别人来控制他自己的心情。当我们允许别人掌控我们的情绪时,我们便觉得自己是受害者,对现况无能为力,抱怨、愤怒成为我们唯一的选择。我们开始怪罪他人,并且传达着这样一个信息:“我这样痛苦,都是你造成的,你要为我的痛苦负责。”

一个成熟的人握着自己快乐的钥匙,他不期待别人使他快乐,反而能将快乐与幸福带给别人,他的情绪稳定,为自己负责。和这样的人在一起是一种享受,而不是压力。(男人不坏,女人不爱。)那么诸位朋友,我们快乐的钥匙在哪里呢?放在别人手上了吗?那就赶快把它拿回来吧。

讲一讲面对挫折时的心理调适。第一:“每一个人都会面临挫折。”中国有句话说:“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第二:“每次挫折都会过去,挫折不会永存。”

在《易经》上有这样一句话:“一阴一阳谓之道。”这句话很抽象,但是都可以从自然现象上得到观察。比如,有日就有夜,有潮涨就有潮落。从这些道理观察人世的变化又何尝不可呢?

英国作家萨克雷有一句名言:“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笑,你对它哭它就哭。”当我们以欢悦的心情去生活的时候,我们能够感受到生活的温暖,生活也会对你笑。

一般导致现代人个性上的弱点,我们用一个字概括出来,这个字就是“贪”。我们现代的人不是贪财就是贪色,不是贪名就是贪利,总是有一样东西放不下。如果我们过分的贪财的话,我们一定要想到《大学》有这样一句教诲:“货悖而入,亦悖而出。”这句话的意思是你的财货以不好的方式赚来,也一定以不好的方式败坏掉。

中国人把不好的方式给我们总结为五个方面,比如我们这个钱是贪污受贿、违法乱纪赚的,最后东窗事发、锒铛入狱,所有的家产被充公,赚到你手也不能长期的保留。就等于给你看了一下过了一把眼瘾,又把他收回去了。第二是水灾,第三是火灾。有这样一个故事说:有一个官员贪了很多钱,不好把它他存到银行,想一个办法买了一个别墅,找一个废纸箱把这些钱放到纸箱里。他觉得自己掩饰得天衣无缝,万万没想到的是这个别墅发水了,把钱冲了出来,最后人们一查这个钱来历不明,所以他违法乱纪的事就被曝光了。所以古话说“人算不如天算”、“聪明反被聪明误”。这些事就活生生的在我们的周围。第四点就是盗贼,中国有句话说“盗亦有道”,即使你做盗贼,如果不讲“道义”的话不可能成为大盗。盗贼有什么“盗义”呢?就是专门偷那些为富不仁的人。他看你贪污了很多钱又没有把这些钱用在支持贫困的人身上,看着别人过着贫困的生活不闻不问。这个盗贼都看不过去,他就想法设法去偷盗那些为富不仁的人。最后一个是防不胜防,是什么呢?就是不肖子孙,不成器的败家子。他也会把你的不义之财败掉。中国人看的很清楚,即使老百姓没有读过圣贤经典的人,他也知道这些不义之财是凶财,给你带来的不是吉祥幸福,而是灾祸,所以你送给他,他都不敢要。(夫妇谋划上演抢劫公款案)

有的人活的比较明白了,他说:“我这个位置已经很高了,我这个财富怎么用也用不完了,再说我贪那么多的钱,我有好几栋别墅,我晚上睡觉的时候,能够同时出现在两栋别墅吗?我有再多的钱,我也不过是一日三餐,晚上再加上一顿夜宵,那还不是很健康。”所以他明白了,没有必要为这些身外之物求险。他不贪财他去贪什么呢?有的人就去贪色了,而中国人说“色子头上一把刀”,还有一句话“天道或淫则为灾”。有一位朋友,本来领导要提拔他做副局长,确定的时间是一个月,结果在这一个月之内,他因为淫被发现了,结果在提拔的时候就没有他了,所以“色字头上一把刀”。

我们再看电视局如果没有一个第三者插足、没有床上戏、没有小蜜,这个电视剧好像就演不下去了。这个电影、电视剧都会引起人们的欲望,接下来就是去模仿。

“一失足成千古恨”。我们读小学到高中到大学然后走上工作岗位,这一路走来付出了很多鲜为人知的努力,终于有一个好的地位,可以让父母安心、可以服务社会了。但是我们在利益和欲望面前,做出了一个错误的决定,把持不住自己,结果所有的努力付之东流,那就是在顷刻之间。

中国人有句话说:“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其实本没有很多让人忧虑的事情,大部分都是自己设想出来的,永远不会发生,还有一些事情是源于过去做出的决定,那是没法改变的。

一个女大学生写给她母亲的一封信。在信的开头她这样写到:“我刚到学校之后没有多久,就在同宿舍的同学那里偷了3000块钱,我用这些钱租了一辆摩托车。可是恶有恶报,我刚开车之后出门不久居然撞上了一棵大树,左腿被撞断了,被送进了医院。在我无依无靠的时候,一个男同学给了我无微不至的照顾,于是我也同意了这个男同学的请求,和他住在了一起。结果不幸的是没过多久,这个医生又告诉我,说我怀孕了,而这时候这位男朋友又离开了我。我现在无依无靠,非常想和父母住在一起生下这个孩子。”

她的母亲看到这里非常的忧虑,因为她们家还是淳朴的小山村,未婚先育的很少发生。如果女儿回来了,没有结婚带着孩子回来,被乡亲知道会笑话她的。这个母亲接着往下看的时候,结果突然看到这个女孩子笔锋一转这样写道“其实我上面所描写的种种悲惨的情形都不曾发生,那我为什么要写这些事呢?我写这些事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想告诉你我上学期有两科考试不及格。” 我们讲这个故事的目的是,当我们变换一个角度去看待生命中问题的时候,这个问题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严重了。所以下一步当你因为一个小小的问题就感到困扰、压力的时候,请想一个更大的参照系,这时候你会发现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严重。

还有一个故事是想投河的少妇人的遭遇,她刚刚结婚两年多,丈夫就跟别人走了,而那个活泼可爱不到周岁的小孩子也得了重病离开了人世。看着自己心爱的人一个一个离自己而去,就觉得生活没有意义了,自己活得孤孤单单,一时想不开,就跳河自杀了,正好被河中央的一个艄公给救了起来。这位艄公就问她:“看你年纪轻轻,家境也不错,为什么这么想不开,走上绝路呢?”这位妇人说:“老人家你不知道,我的遭遇是多少的凄惨!”就把自己的遭遇给老艄公说了一下。老艄公听了之后,沉静片刻问:“两年之前你的生活是什么样子呢?”少妇说:“两年之前我还没有结婚、没有丈夫、没有孩子,我过的自由自在、无忧无虑、无牵无挂啊!”这位老艄公说:“那不过是命运之船又把你送到两年之前去了,你现在又没了丈夫,没了孩子,又无忧无虑、无牵无挂了,请上岸去吧!”这位妇人一想:“老艄公说的也有道理,两年之前我没有丈夫、没有孩子,不是活的很幸福吗?现在又没了丈夫没了孩子,我依然活的会开心。”所以她走上了岸,再也没有想到自杀。因为她换一个角度看问题,感受到了自由自在、无忧无虑、无牵无挂。

我们想一想,人的幸福指数越来越低,什么原因呢?因为人的幸福感是一种内心的感受,怎么靠外在的东西满足呢?所以,人会觉得只要我们有钱了、日子过好了,我就能幸福了。但是很长时间过去了,人们发现我们的幸福指数没有随着经济的发展而越来越高,原因在哪儿呢?在于我们的追求和这个道不相符。

随缘而不贪缘。中国人特别讲究“缘”这个字,说“有缘千里来相会。”今天我们能够汇聚一堂,也是因为有深深的缘分。随缘就是告诉我们随着条件的成熟,把这件事给它促成,而不是要等着各种条件都不具备的时候,我非想怎么、怎么去做。我们观察自然界的现象,都有一个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过程。所以中国有句话:“只问耕耘,不问收获,但行好事,莫问前程。”你看农民每一天都在辛勤耕耘,春天的时候播下种子,辛勤耕耘,虽然他不问收获,到秋天的时候有没有收获呢?应该说在正常的条件下是会有收获的。所以我们处处与人为善,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帮助,平时就是助人为乐,成人之美,广结善缘,那么当我们需要帮助的时候,人家自然也会帮助我们。所以你不要问前程,只要行好事,前程一定会很广大。如果我们的事业还是处在春生的过程,那就不要指望它立即就有收获,你付出,到秋天的时候也一定会有收获。学会知足常乐。很多人认为知足常乐是一个消极的人生观,其实并非如此。因为你如果不知足,就永远乐不起来。比如说,我们在赚到一万块钱的时候,我们看到十万块钱的人过的比我们好、享受比我们好,我们又不去知足,然后又拼命的去赚,如果你有那个命的话,你去付出还有结果;如果你没有那个命的话,虽然你很努力,你也赚不到那些钱。有的人赚到10万块钱了,他看到有100万块钱的人,还是过得比我好,他又去拼命赚,结果赚到100万还有1000万,赚到1000万还有上亿的人,总是向上比,总是不知足。所以,理解了“知足”这两个字,所有的烦恼一下子都不见了。

中国人有句话叫“人生皆知足,烦恼一时除。”在中国古代经典中有这样一句话,说:“别人骑马我骑驴,仔细思量我不如,但我回头看,还有挑脚汉。”就像现在有的人是开着宝马奔驰,有的人是开桑塔纳,结果开桑塔纳的人一看开宝马奔驰的人就想了“我不如开宝马奔驰的条件好”,结果一回头看史老师每次上课都是骑自行车来的,连桑塔纳都没有,于是就有一种满足感,自然就会快乐起来。当然我今天不是骑自行车来的,因为我连自行车都没有。

最后我们讲一讲幸福之道的三个原则。

什么是真正的幸福呢?我们说的简单一点就是“充满喜悦的生活”,如果我们说的复杂一点,那就是“家庭圆满,在家里的每一个人都是充满喜悦的过日子”。如果我们认为这就是我们所要的幸福,那我们就可以提出幸福之道的三个原则:

第一个原则,一天之中不生气恼。刚才我们说幸福是充满喜悦的生活,一旦你气恼了,喜悦就不存在了,所以为了获得幸福首先要去除气恼。

我们中国的文字都是一个智慧的符号,你看这个“怒”字,上面是奴隶的奴,下面是一个心字,看到这个字就是提醒我们什么叫做“怒”,就是我们的心变成了奴隶,我们已经不能掌控自己的情绪了,所以才会发怒。《黄帝内经》上有一句话说:“气伤肝,怒伤心,脾伤肾,苦伤胆。”一个人经常生气,他的肝上就会出现问题。中国还有一句话“怒发冲冠”,所以经常爱生气的人还有一个比较明显的特征,就是我们看到地方很燥热的植物就很不爱长,一个人经常喜欢生气,血气经常往上涌,头顶会经常发热,他的结果就是头发不太爱长。当时中国还有一句话“聪明绝顶”这个聪明的人头发为什么不爱长呢?我观察了一下,聪明人看别人做事都是笨手笨脚,说这么简单的事你都做不好,于是他就容易上火,最后的结果是怎样呢?怒发冲冠,把自己的头发都弄的不太爱长了。既然发怒是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我们就应该想到改变爱生气的习惯,要转怒为恕,将心比心。我们如果把怒这个字变一下就变成了恕,恕上面是如下面是心,告诉我们能够站在对方的角度换位思考,将心比心,那你就能够转怒为恕了。

“发怒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我们从来没有一次是因为发怒把问题处理好的,为什么我不变得聪明一点,换一种方式呢?”

第二个原则,一天之中不出恶言。第三个原则,一天之中家庭和睦。

现在的家庭有四种类型:

1、天堂家庭;

2、合乐家庭;

3、苦恼家庭;

4、地狱家庭。有一篇文章叫《你留意过自己的父母吗?》,如果你在一个贫困的家庭长大,如果你的父母还健在,不管你有没有跟他们同住,如果有一天你发现妈妈的厨房不再像以前那样干净,如果有一天你发现家中的碗筷好象没有洗干净,如果有一天你发现家中的地板衣柜经常沾满了灰尘,如果有一天你发现母亲煮的菜太咸太难吃,如果有一天你发现父母经常忘记关天然气,如果有一天你发现老父老母的一些习惯不再是习惯时,就像他们不再想要天天洗澡时,如果有一天你发现父母不再爱吃清脆的水果,如果有一天你发现父母爱吃煮的烂烂的菜,如果有这么一天,我要告诉你,你要警觉,父母真的已经老了,器官已经退化到需要别人照料了。如果你不能照料,请你替他们找人照料,并请你千万千万要常常看望,不要让他们觉得被人遗弃了。每个人都会老,父母比我们先老,我们要用角色互换的心情去照料他,才会有爱心,才不会有怨言,当父母不能照顾自己的时候,为人子女要警觉,他们大小便失禁,可能很多事会做不好。如果房间有异味,可能他们自己也闻不到,请不要嫌他脏,嫌他臭,为人子女的,只能帮他清理,并且维持他们的自尊心。当他们不再爱洗澡时,请抽空定期帮他们洗身体,因为纵使他们自己洗,也可能洗不干净。当我们在享受食物的时候,请帮他们准备一份大小适当、容易咀嚼的一小碗,因为他们可能不是不爱吃,可能是牙齿咬不动了。从我们出身开始,喂奶、换尿布、生病时不眠不休的照顾,供我们读书和补习,关心的行动永远不停歇,如果有一天他们真的动不了了,角色互换,不也是应该的吗?

我们中国人常用大树来比喻自己和父母的关系,树的果实是孩子,树干是父母,树根是他的祖父母,如果我们希望自己的孩子长的硕果累累、健康,我们应该把水和养分放在哪里?放在根上去关心我们的祖父母,关心我们的父母,而现在大部分家长是把所有的关爱放在果实上,结果这个果实吸收不了,反而就腐烂了,这就是我们现在儿女教育出现的症结所在,就是“弃老取幼,家之不祥”,就是我们放弃了对老年人的照顾,而把所有的关爱放在了孩子的身上,这个家庭已经是不吉祥了,已经是败象已露了。

下载干部学习讲稿:心理健康与成功人生word格式文档
下载干部学习讲稿:心理健康与成功人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干部学习讲稿:女性领导力与领导艺术[模版]

    干部学习讲稿:女性领导力与领导艺术 各位好,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女性领导力以及领导艺术这样一门课程。我先作个自我介绍,我姓钱,一直从事哲学学科以及相关的研究工作,那今天其......

    干部学习讲稿:中国梦与中国精神

    干部学习讲稿:中国梦与中国精神 课程前言 大家好,今天讲的专题叫“中国梦与中国精神”。有梦想,才有追梦的人。有人追梦,才有奇迹,才会创造奇迹。今天,当习近平同志提出实现中华......

    心理健康讲稿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讲稿 吕子正 老师们、同学们、大家下午好: 非常感谢学校领导能够提供这个机会,让我在这里与同学们共同探讨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同时感谢学校领导对我的......

    自主学习决定成功讲稿

    梁旭耀的阅读分享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好: 我今天和大家分享的书名是《自主学习决定成功》,之所以推荐这本书,也许和我在网上看到的一封信有关,这是家长写给学校的一封信......

    心理健康与教师心理健康讲座讲稿.大全

    心理健康与教师心理健康讲座讲稿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交流一下关于健康、心理健康、教师心理健康的话题。我们怎样来帮助自己(一) 对我们教师而言,正确地处理好与同事、学生、家人......

    干部学习讲稿:行政复议法

    干部学习讲稿:行政复议法 课程前言 好,大家好,我们今天讲的主题是关于行政复议法,我们知道十几年以来,十几年前我们国家制定了行政复议的条例,后来上升为行政复议法,那么行政复议......

    干部学习讲稿: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

    干部学习讲稿: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 大家好,非常荣幸为大家讲解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这门课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它是城市管理的这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干部学习讲稿:中华文化与国家治理现代化

    干部学习讲稿:中华文化与国家治理现代化 李道湘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中华文化教研部主任、教授 大家好,今天我们讲的专题叫中华文化与国家治理现代化。那么这个专题我们准备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