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心理健康讲稿
心理健康教育讲稿
一、心理健康的意义
现代社会追求的是高效、快捷、有序,人们的情感、思想、人际关系、人对自己的评价都随着社会的发展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许多人感到措手不及,压力很大。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容易在学习、生活、交往、自我意识等方面,遇到各种心理问题,影响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发展。在这种情形下,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
1、是社会和时代发展的需要
各国国力的竞争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尽快培养出更多的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和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人才,已经成为各国教育改革的中心课题。
2、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心理素质是各种素质的载体,是一个人全面发展与提高的基础。对中学生加强心理教育,促进其心理素质的发展,从而带动整体素质的全面和谐、自主发展。
3、是提高自身生活质量的需要
当今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很高,对强身健体、美容等方面愿意出很高的投资,但在心理保健方面,却表现出漠视和冷落,一些人遮遮掩掩,对自己的问题讳莫如深。只有生理健康是片面的,只有心理也同样健康的人才称得上拥有完整的健康。
我国每百万人中有24个心理工作者,而在发达国家,每一千人中有1个专业心理医生。
二、心理健康的标准
智力正常
智商在80以上
情绪稳定而愉快
意志健全
有意识地支配和控制自己的行为,以及不断调节自己的行为去适应环境
良好的人际关系
良好的自我意识
心理和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三、心理问题形成的原因
高等教育资源的稀缺,使得高考成为大部分学生的唯一奋斗道路。从小学,不,甚至从幼儿园开始,孩子们就不得不应付各种各样的考试。他们从父母和老师那里,一次又一次地得到这样的信息传递:“只有考试成绩最重要,其他的都不要紧。考上重点学校,才能靠上好大学;有了名牌大学的文凭,将来就有好的发展。”于是乎,学生们就天真地认为,只要熬过现在的艰苦岁月,等到考上理想的大学,自己多年的愿望和梦想就能实现,未来就一片光明,前途无限„„
事实并非如此,他们进入了一个人才济济、压力重重的新环境,以往的优越感消失了,随之而来的是适应新的生活环境,新的人际关系等,这些给他们心理增添了新压力。研究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专家指出,大学生自杀、患精神疾病的人数日益增多。中学时代沉淀的某些心理问题不仅在大学生的精神世界中蔓延,而且威胁着他们的心理健康。在每年退学的大学生中,仅有5%是因为身体疾病,而95%的退学学生是因为心理问题。
我们需要反省:天之骄子的失落,原因何在?
他们已经错过了一些应该经历的成长过程,人在一生的成长过程中,每个阶段都有心理需要要满足,都有发展任务要完成。
家庭因素
家长总是试图把一切都为我们安排好,本来应该有他们自己去做的事也常常包办代替。由于多数学生生活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可以随心所欲,任意而为,没有必要经常意识并控制自己的情绪,因此,自我意识和情绪控制的能力很低,往往缺乏谦让、宽容的品格,在人际交往中以自我为中心。
学校教育因素
当前,我国的教育正处于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过程中,但从总体来看,衡量一个学校或老师教育水平的标准往往是依据升学率。应试教育的弊端在于过于看重知识的获得而不是能力、心理品质和人格的培养。学生整日埋头读书,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关心其它的事情和参加多种活动,他们往往不善于认识和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能很好地面对和承受各种挫折和压力。
学生自身因素
中学生在心理发展上出现了许多矛盾:闭锁性和交往需要的矛盾,独立性和依赖性的矛盾,情感和理智的矛盾。这一阶段情绪的稳定性差,波动性大,易受不良情绪的影响。生理上的成熟与心理上的幼稚、不完善之间的冲突是出现问题和困扰的原因。
四、提高心理健康意识,维护心理健康
1、培养积极的心态,积极思考问题
任何事情都可以从不同角度去看待,关键看你的心态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在看待事情时,应考虑生活中既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但强调好的方面,就会产生良好的愿望与结果,一个人,有什么样的思考问题的方式,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消极心态导致退缩和失败,积极心态导致前进和成功。
心理学家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将一张卡通漫画显示给两组被试者看,其中一组人员被要求用牙齿咬着一支钢笔;另一组人员则必须用嘴唇衔着笔,显然,这种姿势使他们难以露出笑容。结果,心理学家发现前一组比后一组被试者认为漫画更可笑。这个实验表明很多时候我们心情的不同不是由事物本身引起的,而是取决于我们看待事物的不同方式。
2、正确认识自我,悦纳自我,确立切实可行的目标
每个人都在追求一定水平的目标,不然,个人就失去了前进的动力,关键是目标的实现与自身能力水平相统一。悦纳自我是指喜欢自己,肯定自己的价值,认识到自己的优点与缺点,不苛求自己,过于苛求自己,认为自己应该最好,必然带来较多的失败感受,最终由自信到怀疑自己的能力,产生自卑感和失落感。正确认识自己,既不能自轻自贱,也不能自骄自傲。
3、如何摆脱消极情绪
积极情绪是人们身心发展的一种内驱力,促进人积极向上,它是任何药物和饮食无法代替的,它有利于学习和工作效率的提高。利用各种情境,把压抑的情绪宣泄出来,以减轻心理压力,较好地适应社会环境。
倾诉
是通过与亲朋好友的交谈尽情地将消极情绪倾诉出来,交谈对象须是你亲近而且能理解你的人。
书写疏泻
如果你内向,不习惯在人前流露情绪,可以用记日记、写信或写诗方式将内心的情绪宣泄出来,将不快流于笔端,心理舒畅了许多。
运动疏泻
以体育运动方式将不满、抑郁和愤怒宣泄出去,这种方式对焦虑症、恐惧、抑郁等有较好的效果,而且对溃疡、偏头痛和消极心境也有缓解作用。转移法
就是把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其他方面,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忆喜忘忧,尽自己努力反复想象令你高兴的事,沉醉于当时的愉快情景中,这样便会使你乐而忘忧,从而感到前途依然是光明的。听音乐,听自己喜欢的音乐,在这种旋律中心情会获得放松,而且变得舒畅起来。为你所好,当某一件事一直萦绕在头脑里而影响你的情绪时,不如先暂时把它避开,进行自己所喜爱的活动,你将在快乐中忘掉那些烦心的事。
4、学习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我们每个人都要学习一些心理健康知识,增强心理健康意识,发现问题不回避,及时寻求咨询和就医,及时进行调节,保持良好的心态和舒畅的心情,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通过自身的努力,外界的帮助,每个人都可以更好的成长、发展。
第二篇:心理健康讲稿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讲稿
吕子正
老师们、同学们、大家下午好:
非常感谢学校领导能够提供这个机会,让我在这里与同学们共同探讨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同时感谢学校领导对我的信任,让我能够与同学们有共同提高的机会。
心理健康问题正日益成为当代青少年教育中一个引人注目的课题。原因在于:
其一,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今天‚健康‛的概念外延已由过去的生理健康扩展到身心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健康。世界卫生组织明确地把‚健康‛定义为:‚不但没有身体的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与社会适应能力。‛这表明人体的健康不仅是躯体生理上的正常,还包括健康的心理与健全的人格。
其二,在社会转型期里,社会环境的复杂化,市场竞争的白热化,人际关系的功利化,以及各种文化的碰撞与社会生活方式的改变、家庭变异等,导致了一系列心理障得、心态危机、心理疾病的出现。
其三,当代青少年学生处于一种竞争激烈的学习、生活环境之中,升学、学习、家庭等压力,加上学习挫折、经济能力攀比所引起的心理不平衡以及青春期心理躁动等,很容易导致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心态危机和心理疾患。
如果说健康的身体是搞好工作,搞好学习的基础条件,那么健康的心理是我们拥有健康身体及适应环境的精神力量,二者是缺一不可的。
我们首先了解一下心理健康。那么什么是心理健康呢?心理健康是指没有某种心理疾病和病态心理,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
对于我们学生来说,是指心理上有比较完善的发展,以形成比较健全的品格个性,能做到自然应用自己的智慧去适应客观环境,使个人心理倾向和行为与社会现实要求之间有着和谐的关系。具体的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判断:(如果哪位同学觉得自己已经达到了心理健康的标准,那么他就可以爬在桌子上休息了。)
通过监控画面上同学们的表现,尚未发现有同学愿意爬在桌子上休息,并有幸见到了同学们的笑颜。那我们就接着往下一起来探讨。
首先是精力充沛,态度积极,对学习有兴趣,能从容不廹的完成学习任务。
其次是能较快的适应外界环境的各种变化,采取适合自己能力的行为,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
再次是情绪适度,能较快的控制自己的情绪,注意情绪流露的场合。
还有是在不违背集体利益的前提下,能够充分的发挥自己的个性和特长,保持个人人格的和谐完整,个人需求得到恰如其分的满足
最后是生活目标切合实际,生活有节奏,善于调节劳逸关系。
现在让我们来共同看一下,究竟有多少同学已经达到了健康的标准呢?感觉自己已经达到标准的同学情举手示意一下。
既然我们大家都没有能够达到心理健康的标准,我们该怎么办呢?
那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大家的理想。有多少同学想做老板、当经理,请举一下手;有多少同学想在政府机关当公务员的,请举一下手;超级女
生可算是非常红火的事情,相信对大家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和触动,那么有多少同学愿意成为歌星明星呢,能否举手让我们看一下呢?
既然同学们心中都有自己的理想,我们应该如何才能实现我们心中的梦想呢?下面让我们共同来探讨一下。
调查显示;在我国大中城市中,约有17%到30%的学生存在着各种类型的心理问题,主要为攻击行为,逆反心理和不合群现象。常见的表现有:友谊、学习、考试、集体、亲子关系,人际交往中的各种心理障碍。
通过上面的交流,我们逐渐认识到,既然我们生活在社会当中,就不可避免要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影响。也就是说,要想在一生当中不发生心理障碍,或没有心理障碍,客观上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如何矫正已产生或已形成的心理障碍,就成为我们关注的重点。
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学习困难、社交障碍、环境不适应、人迹关系失调、人格障碍等方面。这些直接生成我们的心态危机,心态危机则主要表现为厌学症和冷漠化(包括对人生、社会、他人、生活等冷漠关心)、物欲化、庸俗化的待人处事态度,以及躁动型、感觉型、缺乏理智的行为方式。
下面根据大家关注的重点,我们首先来谈论一下厌学症。谈到厌学问题,同学们最容易把责任推给家长和老师。比如说:家长的要求过高。当家长要求过高的时候,同学们就会产生一种害怕失败的心理,继而导致丧失上进心。特别当家长采用强硬、专制的手段时,我们内心便会以一种逆反的行动报复父母不公证。同学们,你们说是不是呀!
既然家长的要求过高不好,那么家长的要求过低又会出现什么情况呢?我们内心是不是就会产生顺水推舟,不去做更大的努力的想法了。
有的同学可能会说,我不是因为这些情况。同学们,不要急,,你们得给我时间让我慢慢说,心急可是吃不了热豆腐的。
其它能够影响我们学习的主要因素有:家长的漠不关心、家长的纵容、家庭的不和睦、师长的严厉批评、自信心的匮乏、同学们的影响、对老师学校的讨厌等等。如果这些都不是,那就希望同学们私下里和我交流一下,好不好?
我们不否认这些因素都可能会造成我们厌学的情绪,可我们不能把责任一推了之,好像都不是我们的错,把自己扮演成受害者的角色对我们来说并没有什么好处,因为后果是需要我们自己来承担的。当我们在社会中生存,因缺乏这样那样的知识与技能而生活艰辛的时候,这杯自酿的苦酒只能是我们自己来品尝了。
那么我们该如何解除目前存在的厌学心理呢?首先要端正我们的学习态度,我们目前不是为父母、为老师学习的,而是为我们的将来在奋斗。其次我们要理解家长和老师对我们的要求,不要抱怨家长和老师的不理解我们,毕竟家长和老师都是曾经和我们一样,也是从学生时代过来的,同时还在社会中经历了很多事情,吃过的米可是比我们吃过的饭还要多。在品尝够了缺乏知识与技能对他们所造成的后果,才会为了我们将来能够尽快适应社会并能较好的生活而教导我们。
我们要求别人理解我们的时候,我们是不是考虑怎样去理解别人呢?我们要求得到别人尊重的时候,我们是不是尊重过别人?我们应该明白,我们不是世界的主宰,我们没有权利去要求别人都围着我们转,我们不可能让任何事情都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做。我们能够做的只有一点,那就是认
识自我,改变自我,特别是改变我们对待社会的态度,让我们能够来适应社会而不是社会来适应我们。
下面,我来和大家分享一个故事:
有三个人被关进监狱三年,监狱长告诉他们,可以满足他们三个人一人一个要求。
美国人爱抽雪茄,要了三箱雪茄。
法国人最浪漫,要了一个美丽的女人相伴。
而中国人说,他要一个能与外界沟通的电话。
三年过后,第一个出来的是美国人,嘴里鼻孔里塞满了雪茄,大喊到:给我火,给我火.原来他忘了要火。
接着出来的是法国人,只见他手里抱着一个小孩子,美丽的女子手里抱着一个小孩子,肚子里还怀着第三个。
最后出来的是中国人,他紧紧握住监狱长的手说:这三年来我每天与外界联系,我生意不但没有停顿,反而增加了200%,为了表示感谢我送你一辆汽车!
大家讨论一下,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停3—5分钟)
对,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样的选择就决定了什么样的生活。今天的生活是由我们以前的选择所决定的,而今天我们的抉择将决定我们以后的生活。
有的同学会说,你说的道理我们都明白,我们也想把学习成绩提高上去,来回报父母老师对我们的厚爱,可不管我们如何努力,都无法达到自己的目标,我们该怎么办呢?
别急,同学们,如果我们付出了自己的艰辛劳动,而没有得到我们满意的效果时,我们就要来思考一下我们的学习方法了。同学们,我们能不能思考一下自己平时如何学习的?
近年来,大家对学习的方法越来越重视了。不过据我所知,许多学法指导,几乎都是一刀切的。当提倡某种学习方法的时候,就只说他的好处,对谁都有好处,对谁都适用,用了准行。
还有些把学习搞成某种模式,几个环节,几个步骤,据说人人都必须这样学习,否则成绩好不了。
还有些总结了一些高分生,状元生的学习方法向大家推荐推荐。我们常想:人家用这样的学习方法把孩子送进了清华、北大,我用同样的方法,也能进清华、北大?
有没有这样一种灵丹妙药式的学习方法呢?
没有,人与人不一样,有的用这种学习方法管用。比如说记忆:有的同学听一遍记得比较清楚,有的同学看一遍记得比较清楚,有的同学念一遍记得比较清楚,而有的同学写或者是说一遍就会记得很清楚,还有的同学用笔在纸上画各种图和符号,别人看不明白,他自己却说觉得这样记得很清楚。
所以,我所谓的‚有方法‛,指的是适合自己特点的学习方法。找到这样一套个性化的学习方法,非常重要。
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如何改善与同学、老师、家长关系的问题
在探讨这个问题以前,我们来看一个案例,那就是大家比较熟悉的《陶行知的四块糖》。
陶行知在担任育才学校校长时,碰到两个男同学打架。陶先生叫那个打得狠的学生到他办公室一下。当陶先生来到办公室里,那位同学已在陶先生的办公室等候了。陶先生拿出一块糖说:‚奖你一块糖,因为你很守时,比我先到。‛陶先生又拿出一块糖说:‚再奖你一块糖,因为你尊重我,我叫你来你就来了。‛接着,陶先生问这位同学为何与同学打架,这位同学回答:‚那位同学欺负小同学,我看不过去打抱不平!‛陶先生拿出第三块糖说:‚奖你第三块糖。因为你有正义感,能帮助弱者!‛这位同学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说:‚先生,我错了,我不应该打架。‛陶行知先生拿出第四块糖说:‚知道不对就好,给,我再奖你一块糖,‛陶先生没有再说什么,让这位同学回到教室里去了。
大家讨论一下,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停3—5分钟)
对,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当我们有不良情绪或行为的时候,先离开引发我们情绪或行为的特定环境,就能避免不必要的矛盾和冲突了。比如说有两个同学在打架,如果把打人的同学叫走了,那么被打的同学还受谁的打啊。
最后我们来探讨一下目前社会、家庭都比较关注的同学们上网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家长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为什么我们要这样说呢?
‚一些家庭添臵了电脑,上了宽带网,但家长却不会打电脑,不会玩游戏。在电脑面前,家长与孩子没有共同语言,无法沟通,孩子怎么可能接受你的‘循循善诱’?‛我们认为,网络时代的教育存在教育者迟缓于受教育者的现状。
网络时代家庭中的‚三无‛家长,面对新兴的网络技术显得不知所措,而采取简单粗暴禁止的做法只能取得适得其反的效果:
‚无知型‛——处于中年时期的家长,大多数人在他们完成学业的阶段内,对电脑、对网络还很陌生,有的还根本没有接触过,既不会到互联网上去浏览信息,也不想在互联网上获取资料。孩子打电脑、玩游戏时,家长只能成为旁观者,既缺乏与孩子交流的兴趣点,也失去了与孩子沟通的共同语言。
‚无技型‛——现代生活中,不少家庭添臵了电脑,不少家长的工作也离不开电脑,但这仅仅是工作的需要,他们充其量只会在电脑上打扑克、打麻将,根本不懂电脑游戏、网络游戏,而他们不懂的却恰恰是孩子最热衷的。
‚无法型‛——家长自己没法管得住孩子,就运用控制的手法,或者不在孩子的房间放臵电脑,或者不连接宽带网,企图在时空上把孩子约束住。岂不知,有一些孩子不管家里有没有电脑、不管家里的电脑上不上得了网,还是往网吧里跑。
‚家长与孩子缺乏共同语言,必然无法了解孩子迷恋上网的心态,当然就无法对孩子做出正确的引导。‛网络时代的教育应该注意防止教育的内容与实际脱离,家长应该及时‚充电‛,学会与孩子沟通的技能和本领。可以尝试主动与孩子一起上网,一起打游戏,一起获取资讯,以一种平等、对话的方式来引导孩子,这样才可能被孩子所接受。
‚不要一开始就企图蒙住孩子的双眼,束缚他们的双手,青春期的逆反心理和好奇心的驱使会让孩子惹来更大的麻烦。‛
一些专家表示,家长同子女一起上网的过程,是积极引导子女健康触
网络的过程。家长应该通过上网获取更多的知识,增长技能的同时能够帮助子女提高上网技巧,开阔视野,而这也是引导孩子积极、健康上网的好途径。
我有个朋友,孩子目前十四岁了,目前正在中学就读。在孩子刚上初中一年级的时候,没有能够及时改变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还用孩子上小学的教育方式来进行指导,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孩子在与同学的交往中,慢慢学会了打电子游戏,经常往网吧里面跑。
孩子刚开始上网的费用,是从家长所给的零花钱和早餐费中俭省的。随着对网络游戏的迷恋,那点费用已无法支付他的上网费用了,他就不断的跟亲朋好友借钱,甚至发展到欺负低年级的同学来获取上网费用,家长想了不少办法都不见效果。
后来,朋友找到我们,让我们想想办法救救他的孩子。我们通过与孩子谈心,了解到孩子对电脑非常感兴趣,就建议朋友在家中为孩子配备了电脑,并指导朋友学会了基本的网站制作技巧。
然后,我们在与孩子交流的时候,告诉孩子:‚你经常上别人的网站,玩别人网站上的游戏,为什么你不自己做网站,让别人浏览你的网站,玩你自己的游戏呢?‛同时告诉孩子,他的爸爸就会制作网站。孩子对网站制作非常的好奇,通过他爸爸的现场演示,立即对网站制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现在,这个孩子已经拥有了自己的域名和网站,学会了FLASH 动画制作技巧,在制作网站的过程中,深感自己的知识和技能的不足,对学习也产生了兴趣,迅速提高了学习成绩,得到了老师的鼓励和赞扬,结交了不
少网站制作、动画制作方面的朋友,现在生活的非常开心和快乐。
好了,同学们,我们今天的交流时间马上就要结束了,如果你们有什么想法和建议,欢迎和我交流探讨。谢谢你们用最大的耐心听我罗嗦了这么多,对你们今天的表现,我们感到非常的满意,真诚的谢谢你们。2011
椹涧乡二中、3
第三篇:心理健康教育讲稿
心理健康教育讲稿
现代社会,竞争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直面人生,善待成功、和失败,在鲜花和掌声中恬淡自然,在坎坷和挫折中坦荡泰然,驾驭自己的聪明才智,付出自己的汗水和努力,学会为自己喝彩,中学生面临着来自社会、学校、家庭、同学和自身等方面的压力,不堪重负,产生各种心理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疏导和消除,会影响着自身能力水平的发挥。
1.正确对待竞争,学会合作
人的一生会经历难以计数的竞争,无论是在学校或是工作中,竞争都是不可避免的,竞争是激烈的,一个人要培养自己良好的竞争意识,敢于竞争,一个人不可能在人生的每一阶段都走在别人的前面,人在落后的时候,往往可以通过总结经验,改进方法,调整身心状态以蓄势待发,惧怕竞争,逃避竞争就等于放弃了进一步发展的机会,人与人之间不光有竞争,合作与交流也是必须的,独木难成林,同学之间学会合作,在讨论和思辩中学会交流,开阔视野,拓宽思路,共同进步,要善于培养良好的竞争意识及合作精神,克服畏惧心理和嫉妒心理。
2.端正对中考的认识
考试对我们的影响很大程序上取决于我们对考试的认识,我们要把考试看作是对自己知识和能力的一次检验,如果考上重点高中学,自然是好事,如果考不上,仍可以通过其它形式深造,条条大路通罗马,何况人的事业成功,主要靠良好心理素质,如正确的思维,稳定的情绪和坚强的意志,健康的心理和人格已成为21世纪人才的重要标志。
心理学家认为,合理的信念会引起人们对事物做出适当的情绪反应,而不合理的信念则会导致不适当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初三学生不要抱着这样的态度和信念:成败在此一举,考不上重点,无颜见江东父老。事情本身是中性的,但是当人们赋予它自己的偏好,欲望和评价时,便有可能产生各种烦恼和困扰,对事物的不合理、不现实的信 念是导致情绪障碍和神经症的根本原因,所以我们应该训练自己科学地进行思维与分析,学会使用客观、理性的思维方式,纠正不合理的、失真的认识,正确对待,克服考试焦虑,保持稳定的情绪。
3.正确估价自己的能力
每个人都在追求一定水平的目标,不然,个人就失去了前进的动力,关键在于目标的实现与自身的能力水平相统一,要学会全面看问题,正确评价自我和他人,正确分析主客观情况,及时有效地调整期望值,如果目标过高,虽全力以赴,但仍力不从心,达不到自己希望的目标,就会使自己产生失败感,挫伤了自己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对建立的大目标,应分解成各种渐进的子目标,经过努力不断实现一个个具体目标,会使人接连获得成功的喜悦而产生更大的心理动力,保持旺盛的进取热情,实现远大目标。
4.需要积极的自我暗示,克服自卑感
自我暗示是指自己把某种观念暗示给自己,并使它实现为动作和行为,自我暗示现象经常在我们的意识和无意识中发生,例如,当我们有事必须在第二天清早起来时,往往到时候就会醒来,其原因就是前一天晚上我们在有意无意中对自己作了强烈暗示:“明天一早有事,必须早醒!”,由于考试的强大压力,考生很容易变得焦虑、烦躁、不自信,这会影响平时的学习和模拟考试,导致成绩不理想,造成精神状态不佳,要想摆脱这种状态,对自己施加积极的心理暗示是一种很好的解决方法,同学们可以设计一个鼓动自己的常用语,据说许多日本人在每天出门前,都要对着镜子大喊三声:“我是最好的!”然后,信心百倍地上班去了,像这样经常充满激情地对自己说一些鼓励的话,这种暗示就在自己的潜意识中产生了作用,这是心理学上的暗示疗法,对自己的第一个长处,每一点进步都经常地、始终不断地进行肯定时,就会使乐观的态度,良好的情绪成为“自我”的主宰,使心理状态在自我激励、自我安慰中得到调整,每一天都保持自信、愉快、轻松的心态,要消除自卑,树立自信。自卑者要学会自己从自己的点滴进步中发现自身的价值,将这些进步适当地归因为自己的能力,千 万不要对自己做出消极暗示,如考试时紧张怎么办,不会做题怎么办?考不上重点中学怎么办……越想越怕,越怕越紧张,性格内向、敏感多疑的考生要自信地去迎接机遇和挑战,不要自缚手脚,处处以别人为参照物来贬低自己,毕加索有这样一句名言:“你就是自己的太阳。”不为他人的辉煌而眩目,不为自己的平凡而自惭,自立,自强,自尊,自我激励,以今日之我战胜昨日之我。
5.保持适度紧张,积极进取
生活在现实环境中,每个人都会有一定程度的不安、紧张、恐惧、担忧、焦虑心理,有的心理学家认为,这是人类很正常的心理现象,一般的人并不太在意这种不适,慢慢地随着人的主客观条件的变化,这种不适感自然而然地消失了,而神经质者对自己的这种不适感非常敏感并过分关注,认为不安、紧张、担忧等是不应当有的,因此力图排斥它,否定它,拒绝它,感觉与注意彼此促进,交互作用,使他们陷于焦虑和痛苦中,心理学家认为这些人应正视自己的不良情绪,接受症状,顺其自然,带着症状去做应当做的事,把注意力慢慢转移到要做的事情上,使症状减轻以至消失,在行动中转变自己的强迫观念和不良性格。生活经验告诉我们,积极进取就必须有健全饱满的情绪和适度的紧张感,适度的紧张情绪,能增强大脑的兴奋过程,提高大脑的运动功能,使人思维迅速,反应敏捷,适度的紧张可以使人体免疫系统处于戒备状态,使疾病难以发生发展,前苏联科学家对此做过研究,他们发现,生活在战争期间的人,发病率明显低于生活在和平环境中的人,他们认为,这是因为人们在战争环境中精神紧张,生活积极,进取心强,抗病力也随之增强,生活需要适度紧张。
6.增强心理健康意识,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神经症在学生中的患病率开始上升,神经症主要是由心理社会因素等导致产生的一类心理疾病,神经系统检查没有病变,神经症是一组功能性疾病,包括神经衰弱、强迫症、抑郁症、恐惧症、疑病症、焦虑症等,共同特点是大脑皮层功能发生暂时的、可逆转的紊乱,而它们又有各自的特征:神经衰弱容易兴奋也容易疲劳的精神变化;强迫 症的无法自控的思维或行为;焦虑症的烦躁不安,紧张焦虑;抑郁症的多愁善感,抑郁不安;恐惧症的杞人忧天,无可名状的恐惧;疑病症的多疑善虑,总是猜疑自己被骗,或遭遇到不测,一般说来,发病常与心理因素有密切关系,不健康的个性常构成发病的基础,如性格内向,敏感多疑,胆小怕事,多愁善感,自尊心强,中学生要正视现实,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增强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调控能力,培养良好的性格,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磨练个人意志,增强心理承受力,保持心理平衡。
上面我介绍了心理学的一些知识,包括心理治疗的一些方法,如合理情绪疗法,暗示疗法,顺其自然的森田疗法,这里再介绍一些心理保健方法。
(1)想象脱敏法
就是在心理想象引起焦虑或恐惧的事物来逐步脱敏,比如用这种方法克服考试恐惧(考试焦虑),就可以在安静的环境中微闭双眼,放松肌肉,先想象自己在进行一次不很重要的考试,在产生恐惧心理反应的同时,令自己继续放松,并告诫自己恐惧是不必要的,当逐步克服对这种考试的恐惧后,可继续想象更加重要的考试情境,直到想象到高考的情境,这样,循序渐进,考试恐惧也就可逐步克服。
(2)疏泄疗法
利用或创造各种情境,把压抑的情绪抒发宣泄出来,以减轻心理压力,从而较好地适应社会环境,如倾诉疏泄,是通过与亲朋好友的交谈尽情地将消极情绪倾诉出来,交谈对象须是你亲近且能理解你的人;书写疏泄,如果你内向,不习惯人前流露情绪,可以用写信,记日记或写诗等方式将内心的消极情绪宣泄出来,将不快流于笔端,心理舒畅了许多;运动疏泄,以体育锻炼这种运动性疏泄方式将不满,抑郁和愤怒情绪宣泄出去,疏泄疗法对焦虑症、恐惧、抑郁等症有较好的效果,而且对溃疡、偏头痛和常人的消极心境也有相当大的缓解作用。
(3)放松训练法 是有意识的放松全身肌肉,并由此而产生舒适的感觉和平静安宁的心理状态,克服不良情绪的心理疗法。其简单易行,效果明显,方法如下:你可以静静地坐在椅子上或躺在床上,闭上眼睛,并慢慢调匀呼吸,然后你开始用意念放松全身肌肉,可先从额头开始,你可想象:“现在我的额头开始放松……好了,额头已经完全放松了,软软地,像棉花一样了。”接着可以依次放松鼻子、两颊、下颌,最后一直到脚部,当放松后,你可以感觉到全身放松,同时紧张和不安便会悄悄销失了,这种方法可经常使用,每次5-10分钟,这种方法可帮助你解除心理紧张和心理压力,增强你的心理耐力。
(4)音乐疗法
是用音乐陶冶性情,调整心境的心理保健法,欢快的旋律,可加强肌肉张力,振奋精神;柔和的音调和徐缓的节奏可平稳呼吸,镇静安神;优美的音色可降低神经张力,使人轻松愉快,每个同学的性格、音乐修养不同,所以应有针对性的选择不同乐曲,注重整体调节,音乐疗法也可以利用大自然中有益于身心健康的音响,凡是由精神因素引起的高级神经活动过度紧张,大脑机能活动暂时失调而造成的各种心理问题,如焦虑症抑郁症,都可用音乐疗法予以治疗。
人生难免要面对各种诱惑和挑战,但要坚信自我,去营造一方属于自己的情感天地,尤其是在社会急剧变革,潮流如涌,竞争激烈的当今时代,更应该清醒地把握自我,审时度势地去塑造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善待成功和失败,洒洒脱脱,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向新的更加美好的明天,你就是自己的太阳。
第四篇:心理健康讲稿
心理健康讲座讲稿
——
认识自我,改变自我,超越自我
世界上,最可怕的不是敌手,而是你自己,你脆弱的心是你最可怕的敌人。而在你的生活中,有一个人需要你的支持、鼓励和理解,有一个人是你最可信赖的人,这个人是谁呢,又是你自己。
你有没有想过,在生活中,人们最先注意的是自己,还是别人?“当然是自己。”你毫无疑义地说。你说得很对,拿到一张集体照,每个人的目光首当其冲不就是落在自己身上吗。可是人们经常会发生不认识自己的现象:“我怎么会做出这种事,说出这种话,简直不可思议。”有些人在碰到意外打击不能自拔时,会一下失去自我。
“我心已碎,我已心灰意冷,我依然怕黑,无人给我安慰,我到底是谁啊?是恶魔?是天使?”
著名画家保罗·高更曾画过一幅震动世界的经典作品:“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表达了一些现代人对自我的迷惑和茫然。因此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很多人对自己的认识和了解仍然像幼儿园里的孩子,不会去开发自己身上的个性特长。也不知道自己的人格缺陷在哪里?由此产生的种种人间悲剧也就屡见不鲜。不管是历史写照,还是文学作品,悲剧人物都可以从个性失衡,失去自我中寻找到缘由。
如果没有镜子,不去河边、并底照照,人类可能永远不会知道自己的模样。同样,人不去自观自己,内视自己,不去认认真真坐下来想一想,要是难以了解自己那变化莫测的思维、情绪和自我表现。
当你在失败和挫折中,自己看不上自己,自己和自己赌气,摔东西、骂人、捶打脑袋、无休止地长吁短叹时,你有没有想过,这并没有解脱你的失败,减轻挫折。你有没有想过:是谁在阻挠你取得成功呢?这个人正是你自己。原来世界上最可怕的不是敌手,而是你自己,你脆弱的心是你最可怕的敌人。而在你的生活中,有一个人需要你的支持、鼓励和理解,有一个人是你最可信赖的人,这个人是谁呢?又是你自己。
如果为自己长得不好看而发愁,那你只会越来越丑;老是怀疑自己学习能不能搞上去,你只能忍受失败的煎熬。和美女去比,你的五官永远是有缺陷的。但每个人都以自己独立的个体而存在,你只能以自己的方式去唱歌。你有你的特长,你有睿智的头脑,善解人意的情怀,发挥自己的长处,施展自己的才华,你那双小眼睛就会被看作是智慧的象征。难怪有人写过这样一本书:《生生世世为矮人》。只有在“自卑”中寻找突破口,才有可能改变自我。
你可能知道“白天鹅”的故事。当一只天鹅掠过长空,那洁白的羽毛,端庄的体态使人们赞叹不已。可是,在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的笔下,这只美丽的天鹅,原先却是一只“丑小鸭”。当它刚刚破壳而出的时候,生得很瘦小,那些自以为是的鸭子根本瞧不起它。它默默地、日复一日地坚持训练自己,最后终于在一个早晨振翼飞向蓝天。
从古至今功名显赫的名人激起多少人的羡慕,钦佩,当这些人站在人们面前时,使人感到浑身上下都有一种人格魅力,可他们并非都是丰功伟绩的幸运儿。翻开他们每个人的经历,几乎都有过“丑小鸭”的坎坷经历。他们善于把自己的缺陷当作人格完善大厦的铺垫,从而铸就了不屈奋斗的个性。
美国参议员艾摩·汤姆斯16岁时,长得很高,但很瘦弱,别的小男孩都喊他“瘦竹竿”,他每一天、每一小时都在为自己那高瘦虚弱的身材发愁。后来的一次演讲比赛,使他发生了大的转机。在母亲的鼓励下,他花了很多功夫进行演讲准备,他把讲稿全部背出来,然后对着牛羊和树木练了不下100遍,终于得了第一名。听众向他欢呼,讥笑他的那些男孩羡慕不已。从此他的信心增加了万千倍,逐步走向成功的大门。他在回忆往事时说:“想当初,当我穿着父亲的旧衣服,以及那双几乎要脱落的大鞋子时,那种烦恼、羞怯、自卑几乎毁了我。”
至此,我们可以悟出这样一个哲理:“认识自我”是人类智慧的表现,“改变自我”是成功人生的敲门砖,只要敢于突破自己那颗脆弱的心,拿出行动,你就能超越自我。“丑小鸭”就会变成世界上最美丽、最有活力、最有价值的人。
人际交往中应该避免的三个问题?
一、怕被拒绝
这是一种在人际交往中以不安全感为主要感受的模式。有这种感受的人有很强的自我保护意识,处处怕被别人伤害。这是一种幼稚的、不成熟的人际交往模式。在人际交往中退缩的人,并不是不愿意与人交往,而是担心自己主动与人交往时,别人不理睬怎么办,或者别人不热情怎么办。当他们忐忑不安、鼓足勇气、小心翼翼地与人接触时,如果遇到对方大方热情地回应,尚能鼓舞他的信心,如果对方是同样拘谨的人,回应得不像他想像的那样热情,他就可能揣测别人是不是不喜欢自己?如果真如此,那就先封闭自己吧。于是,他会采取一种妥协的处理方式,在惴惴不安中更加退缩。
另一种人际交往不安全感的表现形式是认为世人都很狡猾,担心自己被利用、被欺骗。这类人总是不信任别人,感到社会复杂、人心难测,自己不像别人那样狡猾,怕吃亏。与同性交往时,总是在想别人是不是想从我这里得到些什么,与异性交往时,又在想别人对我有什么企图等。
二、不会说“不”
这类人常以奉献者角色与人交往。他们一般认为,别人必须得到我的帮助,在与人交往时我必须做出牺牲,以使别人欢愉。他们绝对尊崇法律和社会道德,就是一般的社会习惯也不敢违反。这类人自幼就是典型的“乖孩子”,从小到大就没有向周围或社会说过“不”,别人需要什么就满足什么。例如,你要打乒乓球,那让你先打好了。从来不知道什么叫反抗与对峙。但是,“乖孩子”在幼年时的心理需求很容易获得满足,只要得一声夸奖,什么付出都是值得的。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同样以这种幼稚的心理参与社会,显然会形成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他们往往会行善举而期望有所回报,当善举无回报时,就会感到十分委屈和不平衡。
三、不能没有依靠
众所周知,人际交往是以相互支持、互为收益为前提的,而有些人却过多地依赖他人,以致成为别人的负担。这同样是一种儿童对成人的幼稚的行为方式,而不是成人与成人间成熟的行为方式。
有些人可能对某一个人很依赖,也可能非选择性地依赖任意一个人。他过分信赖依赖对象,凡事言听计从,唯唯诺诺,完全失去了自我,目的是想从所依赖的对象身上获得源源不断的支持与庇护,而自己却从来没有给对方些许的心理支持。如果他只依赖某一个人,就会既不愿意也不允许对方与别人建立亲密关系,惟恐自己被抛弃。这种关系的结果是使被依附对象有一种束缚感,甚至会成为一种负担,并且产生一种想摆脱这种关系的强烈愿望,最终导致亲密关系的破裂,而许多心理脆弱者难以承受这种打击,出现心理冲突。与人交往是个实际体验的过程。如果您有以上这些问题,不妨找心理治疗师,从医患交往开始,学会正常的人际交往提高自己的耐挫力。
事不如意者十之八九。的确,古今中外,任何一个人在成长的道路上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挫折。挫折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所谓“挫折”就是当人们追求既定目标的过程中,遭遇种种干扰和障碍,致使无法实现目标而产生的一种消极的情绪状态。
挫折在人的一生中各个阶段都存在,只是表现不同而已,处在身心发育时期的中学生表现尤为明显。据调查,中学生的心理挫折主要存在于四个方面:
(1)学习方面。学习成绩达不到自己的目标;没能考取理想学校;留级;无机会显示自己的才能和兴趣;求知欲得不到满足等。
(2)人际关系方面。不受老师喜爱,经常受到批评;经常受到同学的排斥、讽刺;交不到可以讲心里话的朋友;父母的教育方式不当;亲子关系不良等。
(3)兴趣、愿望方面。自己的兴趣得不到成人的支持,而受到过多的限制和责备;或由于生理条件的限制,不能达到自己的愿望等。
(4)自我尊重方面。得不到老师和同学的信任,常受轻视和委屈;自感多方面表现都很好而没评上“三好生”、没选上班干部;个性、学习成绩都不如别人等。
人之所以会产生挫折感,主要有两种原因导致:
(1)外在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即由自然环境的限制(恶劣的气候、洪水等)和社会生活中一些约束(政治、经济、法律、婚姻等)所导致的挫折感。
(2)内在因素。包括生理和心理因素。即由于本身生理素质(体力、外貌、某些生理缺陷等)和意识到自己不能胜任,无法协调时所产生的挫折感。中学生随着自身身心发展和社会活动时间的增多,在心理上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一方面他们的独立性与成人感日益增强,另方面由于自身个性,心理的发展不稳定,不完善,承受能力较弱,所以极容易产生挫折感。
当遭遇挫折和失败时,人们都有一种摆脱困境、减轻不安、稳定情绪、重新达到心理平衡的倾向,这种倾向称为心理防御机制。每个人在处理挫折和紧张倩绪时,都自觉不自觉地运用心理防御机制。惟因世界观、生活态度及个性特征不同,每个人所使用的防御机制也有差异,其中有些是积极的,有些是消极的。积极的心理防御机制有:
(1)升华。人的有些行为和欲望,如直接表现出来;可能会产生不良后果或不为自己理智所接受。如果将其导向比较崇高的方向,使其具有建设性并有利于本人和社会时,便是升华。如有些同学对班里的成绩优秀者存在嫉妒心理,他不将它表现出来,而是将其作为促使自己奋发的动力,这便是升华的表现。升华因使原来的欲望得到间接宣泄而消除了焦虑感,还可以使个体获得成功的满足,所以具有积极意义。
(2)补偿。指个体在追求目标、理想的过程中受挫后,改变活动方向,以其它可能成功的活动来弥补,起到“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目的。
(3)认同。当一个人在生活中无法获得成功感时,将自己比拟成其他成功的人,藉以在心理上分享他人的成功感,从而消除因挫折而产生的痛苦。如有的中学生通过模仿祟拜偶像或名人的言行来得到内心满足,从而激发奋发向上的决心。
(4)幽默。当一个人遇到挫折,处境尴尬时,用幽默来化解困境,摆脱失衡状态,也是一种积极的防御机制。
同样面对挫折,人们的表现往往会存在很大的差异,即心理学上所称的“挫折容忍力不同”。有些人若无其事;有些人痛苦万状;有些人百折不回;有些人一蹶不振。那么人们的反应为什么会如此大相径庭呢?影响人的受挫折能力的因素有哪些呢?究其原因有:
(1)生理条件。身体健康、发育正常的人较之体弱多病有生理缺陷的人更能抵制挫折。
(2)挫折经验。饱经风霜、阅历丰富的人较之知识贫乏、生活安逸的人更能抵制挫折。
(3)个性特点。开朗豁达、意志坚定的人更能适应挫折。
(4)抱负水平。希望值过高的人容易遭受挫折打击。
(5)心理准备。预先想到可能会出现挫折,心理有准备,当挫折来时,更能承受。
(6)主观判断。能对挫折作出客观评价、正确归因,就能恰当地应对挫折。我们虽然不能杜绝挫折的产生,但可以通过学习和训练去积极地应对挫折。
现代的小学生很多都具有争强好胜、个性十足,却又经不起任何挫折和于扰的脆弱的“蛋壳心理”。因此,一旦遇到挫折的环境,或受到批评,往往会采取过激的行为;或攻击,或自责、或冷漠退让、或放弃追求,甚至出现轻生行为。因此,接受挫折教育,提高耐挫能力,对小学生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以下是几条建议:
1.意识到挫折的存在性。中学生应意识到挫折是客观存在的,人生并非处处美好、舒适,从而在心理上做好准备。如读书、社会生活、与人交往等活动中可能出现挫折。
2.意识到挫折的两重性。挫折的结果一般带有两种意义:一方面可能使人产生心理的痛苦,行为失措;另一方面它又可给人以教益与磨练。中学生应该看到挫折的两重性,不应只见其消极面,而应以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中的挫折。
3.保持适中的自我期望水平。中学生正值精力充沛、朗气蓬勃的青春年华,生活充满了希望和幻想,对学习和生活难免抱有较高期望和较高要求,但由于对生活中所遇坎坷估计不足,对自身能力、知识水平缺乏全面认识,所以一旦遇到不顺利的事就容易产生挫折感。因此中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具体可行的目标,保持中等期望水平,同时注意不可轻易否定自己。
4.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观。挫折可成为弱者巨大的精神压力,也可成为强者勇往直前的动力。要意识到坚强的性格需要个人有意识的磨练,决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达到的。歌德曾说过:倘不是就眼泪吃过面包的人是不懂人生之味的。所以,要树立坚定的目标,培养乐观精神,这样一来就能从逆境中奋起。
5.创设条件,改变环境。情绪反映总是在一定的社会情景中产生。因此改变挫折引起的环境,转移注意力,就可以达到消除消极情绪的效果。
6.合理的宣泄。人们在遭受挫折时产生的紧张情绪,必须经过某种形式得到发泄,否则积累过多,容易导致精神失常。
7.寻求心理咨询。寻求心理工作者的帮助。通过个别交谈,排除心理障碍,达到摆脱矛盾,稳定情绪的理想效果。
第五篇:心理健康讲座讲稿
2016年春季学期心理健康教育讲座讲稿
教育部在1999年8月13日颁布的《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因此,对同学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根据学校的安排,今天由我和大家共同学习关于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
什么是健康?世界卫生组织宪章中规定:“所谓健康,是身体上、精神上及社会适应上完好的状态,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所以我们要正确认识健康,一个人身体与心理都健康才称得上真正的健康。
作为小学生的你们,每个人在学习、生活和交往等方面,都会有着自己的快乐和烦恼。这些常常给我们的心理带来影响,心理健康与同学们的学习和生活息息相关。
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关于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
一、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内容
1.智力正常(智力正常是人正常生活最基本的心理条件,是心理健康的首要标准。)
2.情绪健康(心理健康者能经常保持愉快、开朗、自信、满足的心情,善于从生活中寻求乐趣,对生活充满希望。更重要的是情绪稳定性好。)3.意志健全(目的明确合理,自觉性高;善于分析情况,意志果断;意志坚韧,有毅力,心理承受能力强;自制力好,既有实现目标的坚定性,又能克制干扰目标实现的愿望、动机、情绪和行为,不放纵任性。)
4.行为协调(行为协调是指人的思想与行为统一协调,行为反应的水平与刺激程度相互协调。心理健康的人行为有条不紊,做事情按部就班,行为反应与刺激的程度和性质相配。而心理不健康的在行为上表现前后矛盾,思维混乱,语言支离破碎,做事有头无尾,行为反应变化无常,为一点小事可以大发脾气,或是对强烈的刺激反应淡漠,思想与行为不相协调。)
5.人际关系适应(其表现:一是乐于与人交往,既有稳定而广泛的人际关系,又有知己的朋友;二是在交往中保持独立而完整的人格,有自知之明,不卑不亢;三是能客观评价别人,以人之长补己之短,宽以待人,友好相处,乐于助人;四是交往中积极态度多于消极态度。)
6.反应适度(能适应和改造环境,保持人格的完整和健康。)
7.心理特点符合年龄(一个人的心理行为经常严重的偏离自己的年龄特征,一般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二、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作为小学生的你们,心理健康标准包括这样几个方面: 1.乐于学习。
2.能与老师、同学和他人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与人为
善,团结互助。
3.情绪基本稳定,心情轻松愉快。4.意志健全,树立自信。
三、小学生不良的心理行为表现及纠正 1.注意异常。
常见的有注意增强,如过分注意他人的一举一动,过分注意自身健康、产生各种不必要的想法等,从而导致出现神经性强迫症,做任何事总是担心做不好,不断地重复检查再检查,产生不必要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而另一种则表现为,注意力不够集中,达不到其应该达到的心理年龄,例如,无法把注意力集中到每一节课当中,容易被外面的事物所吸引,容易感到疲劳、力不从心、心烦意乱等的身心体验,从而无法进行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出现厌学、逃学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保持良好的读书环境。在学习时应选择安静的地方,使自己与外界的干扰性刺激隔离;
(2)使学习活动简单化。在学习时,除了带必要的书本及文具外,不携带使自己分心的东西。
(3)课桌上的东西尽量减少。课堂上或学习过程中,尽量少摆东西在课桌上,这样可以减少分心,保持高度的集中。
(4)进行必要的体育锻炼。必要的体育锻炼,有助于克服注意力不集中的缺点,并能使人对外界的各种刺激的适
应能有所提高。
2.情绪反应异常。
人情绪的变化,常常和我们的生活经历有关,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让我们开心或不开心的事情。当我们出现情绪低落时,即不开心的时候,不防采用以下方法来调节我们的情绪:
(1)换一种想法。我们在学习和生活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常常会心灰意冷,觉得前途渺茫。此时如果换一种想法,想到吃一点苦,受一点挫折对自己是有好处的,我因为这一次的失败而有了更大的收获。或者想,自己还年轻,还可以从头开始,时间可以使自己增加阅历,经历给自己带来经验。暗示自己,“车到山前必有路”,“胜败乃兵家常事”等等。
(2)掌握放松技术。在自己不高兴时,可以应用自己已经掌握的放松技术,来缓解内心的痛苦,并使自己有一个强壮的身体。
(3)合理发泄。当心情不好时,可以通过合理的方式来发泄自己的情绪,缓解内心的不平衡。例如打球、跑步、爬山、找个没人的地方大哭一场或向自己最好的朋友倾诉,将不开心的事说出来等,这样心理会好受一些。但切记不可选择伤害自己或他人方式。
3.学习困难。
学习困难,对我们小学生来说,是经常遇到的问题,有
时我们会感到力不从心,从而丧失信心,灰心丧气,一蹶不振。而真正是天生的学习困难的人是很少的。其实,在学习中,谁都会遇到不同的困难,真正是天才的,在我们这个世界上是很少的,许多有成就的人,都是靠自己的努力而获得的。所以,当我们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不能灰心丧气,要克服学习中的一切困难和压力,勇敢面对,也可以向同学和老师请教。只要能吃苦就一定能够取得较好的成绩。
4.人际关系紧张。
与好朋友(或者同学)之间、与教师之间、与家人之间等,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前提条件是相互的尊重。要关心他人的需要,体会及体谅他人的处境,乐于奉献,甘于付出,帮助朋友解除忧虑,创造良好而和谐的交际氛围,才会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在交往中要热情直率,心胸开阔,对未来及前途充满信心,凡事拿得起放得下,当机立断,顾全大局,不过多地计较个人得失,相互谅解,平易近人;要诚实可靠,而不能虚伪,如果为了个人的利益而背信弃义,就不会赢得他人的信赖;同时,要通情达理,乐观向上,要时时处处理解别人,宽容别人,在别人痛苦的时候,给人以宽慰,保持乐观向上的态度。
5.考试焦虑。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我们时常会产生紧张心理,特别对我们小学即将毕业的学生来说,我们常常会因为面对考试而感到紧张、焦虑,使考试前无法进行有效的复习,考试中无法正常的发挥,感到脑袋一片空白,不知所
措,无从下手,严重影响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从而使得我们考试后,感觉到失落、失望。那么,当我们遇到这种情况时,应如何去应对呢?下面提供一些应对方法,供大家参考:
(1)自我放松;(在音乐伴奏下,选择一个舒适的位置坐下,依次用力将拳头握紧后再放松——牙齿紧后再放松——皱眉后再放松——脖子挺硬后再放松——下肢用力伸直后再放松。每次练习半小时,直到能够随意将身体的任一部位放松为止。以后再有焦虑情绪时,就可以这样慢慢地放松,这样焦虑就可以慢慢地得到缓解。)
(2)转移注意力;紧张和焦虑是因为我们过度关注某一事物所引起的,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转移我们的注意力,来缓解我们的紧张和焦虑,例如可以通过听相声、看小品、听音乐等办法,来把我们从紧张焦虑的情绪状态中解放出来。
(3)深呼吸及自我暗示。如出现考试焦虑,可以先闭上眼睛,然后做多次深呼吸,缓吸缓呼,把心神凝于一点,用以稳定自己的情绪,有意地让自己想像愉快的事情,进行良好的自我暗示:“我行,我一定能发挥我自己的水平,我一定能取得好成绩。”这样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增强自信心,减轻或消除心理紧张。
6.意志薄弱,缺乏自信。
在这个社会中,我们小学生该做的事情很多,但我们首先要培养自信心。所谓自信心,就是相信自己,坚信自己具
有获得成功的能力,并因此立志,坚定信念,战胜困难,收获成功硕果。每个人在人生的旅途中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挫折,而能让自己的生活绽放光彩的法宝就是自信心。伟大的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爱迪生说过:“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决。”我们的身边就有许多拥有自信心的人,他们相信自己,勇于胜任老师交给的任务,勇于担当任何职务。
说到这里,和同学们分享一个故事。一次,拿破仑外出打猎,刚走到一条河,就听到一个落水者在呼救。拿破仑见他在水中扑腾,但却不往岸边来,于是马上举起猎枪瞄准他,说:“喂,你要是再呼救,而不向岸边爬,我就开枪打死你。” 那人听了,吓得忘记自己不会游泳,使劲用力向岸边游来。经过多次挣扎,终于靠自己的力量爬到岸上。一上岸,他气愤地责问拿破仑:“你为什么见死不救,还要开枪打死我?”拿破仑从容答道:“我不吓唬你,你自己还不照样在水中淹死。现在你至少懂得:一个人可以自己救自己。”
这个故事,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拿破仑的一句话很有道理:“一个人可以自己救自己!”一个人要相信自己的能力,对自己要充满信心。现在我们有的学生遇到一点小事,就说:“不可能”,“我不会”。那么今天我想对大家说今后不要在说此类话。你可以暗示说:“我不是不可能,只是暂时没有找到方法”只有相信自己,才能激发进取的勇气。其实学习、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困难,实际上正是来源于你的信心不足,一旦获得了信心,许多问题就将迎刃而解。如何培养自信心,以下为大家提几点建议:
(1)不要总是怀疑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可以成功。不要害怕失败,一次失败不代表总是失败,成功总是在不断的实践中获得的。
(2)每天清晨醒来时,在心理对自己说几遍“我相信自己,我能够做好我想要做的事情”。
(3)发自内心的表达自己的意见、情感和情绪;(4)培养自己有主见,自己做决定及处理某件事情;(5)了解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发挥自己的优点,找到自己的缺点加以改正。
怎样才能拥有健康的心理呢?首先,要正确认识自己,不要自卑,不要自负。要正确面对挫折或失败,再漫长的路总有尽头,再绝望的事总有希望,要相信失败是成功之母,饱经风霜、历经坎坷的人比一帆风顺的人更能忍受挫折,更能有所作为。其次,要正确与人交往,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谐的人际关系来自于对别人的爱心,来自于对别人的尊重。把你的爱心与老师、同学分享,你会得到更多的快乐;把你的意见与别人沟通,你会得到许多有益的忠告;与人分享快乐,快乐会加倍,与人分担痛苦,痛苦会减半。多听取老师、父母、同学的意见,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各位同学,心理是否健康,小而言之,影响着一场考试的得失,影响着一场比赛的胜负;大而言之,影响着人的工
作、学习和生活,影响着班级、学校的和谐,社会的安定。让我们在关注身体健康的同时,一起来关注心理健康,做一个身心健康的人,共同营造健康的校园、和谐的校园。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