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演讲与口才论文
生命,不经意间的轮回
——赏析于丹老师演讲《感恩生命》 关键词:清明 感恩 生命
背景:这篇《感恩生命》是2009年中央电视台CCTV3套《清明》活动栏目,邀请于丹教授的演讲内容。
其实说到“感恩生命”,这是一个很广泛的话题,我们的一生中,有太多的生命需要我们感恩,父母、老师、朋友、甚至一棵小草,一片绿荫,一缕阳光,看似没有生命的东西,却又充满了奇迹,他们所带给我们的惊喜,又何尝不让我们去感恩。
在清明这个特殊的节日里,于丹老师演讲的“感恩生命”,很是让人亲切。于丹老师以一种真实的情感从自己亲身经历说起,她说到了两个版本生日蛋糕的故事,说到了父亲的很多规矩,说到了女儿对父亲的误读,从那几件对父亲回忆的小事儿说到了对生命的感恩。并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激荡的言语,从演讲开头到结尾都是以一种平淡的追忆的基调,来道出自己对父亲的思念。情到深处,不仅是于丹老师自己讲到时有些哽咽,在座的观众们也是泪流满面„„
第一段,本来清明,给人的印象是一片湿雨的味道,淡淡的悲凉和丝丝的忆念。但是,作者却说,清明是一个好听的名字,它清亮,明朗,它不是沉重的,而是悠扬的,因为我们有感恩。首先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让人们从传统意义上的清明走出来,原来清明还有“清亮,明朗”一说。勾起了听众的好奇心,清明到底是是如何的“清亮和明朗”的。
第二段,作者并没有直接进入主题,而是临场结合现场的情况,说道前面马未都教师说到父亲,把自己招哭了,并担心自己和马老师同时说父亲,会不会和他重复?但随即,她以自问自答的方式回答道“不会,因为一个男人的眼中,父亲如山,父亲是他的楷模,是他的榜样,是他作为男子汉的一种信念。但是在一个女儿的眼中,可以说一个女人,她对世界对男人对爱,很多最初的信念来自父亲。”简简单单的几句话,打消了自己及观众的顾虑。接着,于丹老师说“马老师刚才说跟父亲之间没有太多的大事,但在一个女儿的眼中,我觉得更锁细。”说这句话时,再一次印证了于丹老师是一个有心人,她不仅在自己的演讲中注重细节,而且她善于聆听,借用马老师的“跟父亲之间没有太多的大事”来引出自己和父亲之间的“锁细”。的确,她眼中的父亲跟她之间是没有什么大事,讲的都是一个女儿对父亲误读的小事儿,父亲在对她的论文修改时连哪个字倒插笔了,都会提出,是的,并没有轰轰烈烈的大事,而就是通过对这些细节的讲述,于丹老师将一个活生生的严格的父亲展现在听众的面前,仿佛那不是在演讲,而是在讲述一个关于自己的父亲的故事。深深的打动了听众的心。
第三段中,她说到了两个版本生日蛋糕的故事,当他的父亲把她给自己买的蛋糕送人时,“我妈说我爸就开始像一个犯了错的孩子一样,在屋里面转圈,我妈说:你干吗呢?他就小声地说:我犯错了,那是丫头给我买的,我吃不吃我也不能给人!”一个六十多岁的父亲,像犯错的小孩在房里踱来踱去,比喻得多么贴切,这一切,是为了什么,都是一个被误读的父亲对女儿的爱呀!于丹老师讲到这一段时,她自己的声音哽咽了,那一刻,我和现场的听众一样,也动之以情了,泪默默的流下来,不仅仅是因她诠释了一个误读的父亲的爱,而自己也想到自己的父亲了,我的父亲也算是一个严厉的父亲,现在想起来,他表面上对我很苛刻,其实内心对我很纵容,特表是上大学,不经常见面后,他每天每时都在想我,但总是淡淡的说“丫头,在干嘛”说得云淡风轻。
前面,在清明节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来追忆自己的父亲,的确,就像她说的一样,清明节是清亮,明朗,它不是沉重的,而是悠扬的,于丹老师以两个从自己身边出发的小例子来印证了这一点。第四段,便是一个巧妙的过渡,从小我讲到了大我,涉及到感恩的话题上,感恩,不仅仅是自己,而是千千万万个有父母的儿女们。“所以父亲们,请一定要等到女儿们长大,一定要等着我们。所以我想说今天如果在座的有父亲的女儿,那就让我们趁着父亲还在的时候早一天去懂得他。如果有女儿们的父亲,请你们一定要等待着女儿。”当于丹老师说到这里的时候,她是略有些激动的,我想,这不仅是她对大家的呼唤,而且也是来自她因自己没来得及更好的尽孝的一种惋惜之情吧!此段话,虽然很平实,但是却是极具感染力的,说出了听众的心声,引起了大家的共鸣。
最后,于丹老师以“我们感恩父母,感恩世界,感恩这片土地,感恩我们相遇的每一个人,让这种感恩去多理解我们的父亲,理解今天还来得及懂得的人,理解我们自己的心,理解未来。”这样的一段文字结尾,只是用了寥寥几笔,概括,升华出了演讲的核心“感恩生命”,情到深处,自然而出。
纵观全篇演讲稿来看,“感恩生命”这个话题观点是鲜明的,前面以讲自己的父亲,着重抒情,后面则上升到另外一个较为理性的高度—说理,呼吁大家学会感恩生命。抒情和说理结合起来,感情是发自肺腑的,如泉水喷涌而出。其中,结构鲜明,层次简明,围绕其中“我记住的往往是他的严厉,但是忽略了他生命中的那种温柔”来展开,写到误读了父亲的严厉,但是,还是发现父亲的那种温柔,最后发起对大家的呼吁。而且于丹老师的在整场的演讲中,话语都是平易近人的,以现场的实际情况来开始自己的演讲,顿时拉近了和观众的距离,虽然平易近人,但是又不缺乏情感性、真实性和哲理性。特别是其中对父亲误读那段时,于丹老师更是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拿出手帕擦拭眼泪,在座的观众,同是如此。一个成功的演讲还有什么比“生动感人”更重要呢?
总之,我们在欣赏于丹老师的《感恩生命》的同时,也不要忘了,我们的生活也是需要一颗感恩的心来创造的,一颗感恩的心需要我们平实的生活来滋养的。当我们在追思中,看到那些隐藏在细小中的关怀、那些不起眼的呵护、那些记忆深远的爱与付出时,我们也许真的要感谢生命给予了我们所能够经历的一切,包括失意,包括亲人远去和他们不曾离去的爱。怀有一份感恩的心情生活,我们就能在懈怠时看见责任,在平凡中看到不同,在失败时激发我们的勇气„„
附:
感恩生命
于丹
① 清明节了,这是一个慎终追远的节日。但是清明是一个多好听的名字啊,它清亮,它明朗,我们心中的那种怀念,我希望它不是沉重的,而是悠扬的,因为我们有感恩。
② 我说感恩生命,其实是因为在这个节日里,我想得最多的人是我的父亲。刚才我在上台前,就被马未都教师给招哭了,但是他在说父亲,我的眼泪已经下来了。我当时在想,他说父亲我也要说父亲,我会害怕跟他重复吗?不会。因为一个男人的眼中,父亲如山,父亲是他的楷模,是他的榜样,是他作为男子汉的一种信念。但是在一个女儿的眼中,可以说一个女人,她对世界对男人对爱,很多最初的信念来自父亲,对女人来讲,她是否信任爱情,信任婚姻,信任人性,往往没有迟到从她的初恋开始,而是从她的父亲开始,因为这是她生命成长中第一个认识的男人,这个人负责任吗?这个人会有一种温柔之爱吗?马老师刚才说跟父亲之间没有太多的大事,但在一个女儿的眼中,我觉得更锁细,但是有点不同的是,我要说在感恩之前,我先要说一个父亲,在一个任性的、娇惯的女儿的成长里,他先要忍受多少误读,我误读了我父亲很多年,甚至直到他辞世。我小时候对父亲是什么感觉呢?他严厉,因为小的时候最先让我背诗词的人是他,教我古文的人是他,最早我接触《论语》、《庄子》也是因为他,后来直到我上了大学,我读的是中文系,我上了研究生读的是古典文学。父亲会给我改论文,他改论文的时候我心里很烦,因为他不是在给你改这些文辞的意思而已,他还会说你哪个字倒插笔了,我当时觉得他很迂阔,按他这种改法,每个标点符号要改,哪个字间架结构不好,他要给你写一个,哪个字看出倒插笔了,他会给你重新写出一个笔画来,这多烦哪!我从来没想过他烦不烦,我所有的论文都是他这样改过的,但他给我的印象还是严厉。
③
我父亲走后,我妈妈给我讲了一件事。她说你爸在的时候,一直不让告诉你,她说了一件我记得的事情,就是我爸爸的60岁生日,是北京天寒地冻的时候。我那天中午出门去给他买了一个大奶油蛋糕,我从学校拎回家,我说:爸,我下午上课去了,等我回来以后,晚上咱们过生日吃蛋糕。我爸瞥了一眼,说:嗨!这都是你们小孩吃的东西,我不爱吃这个。我就走了。当然下了课回来呢,看爸爸还是挺高兴的,然后大家吃饭,我给我爸爸做的贺卡,然后大家一起呢把蛋糕切了,吃完了,我看他也吃,也挺高兴,就过去了。二十年之后,我父亲去世了以后,我妈妈告诉我了这个故事的另一个版本。她说那天下午你走了以后呢,家里来了一个我们世交家的儿子,我爸爸就跟他说,他说:涛涛,这是你小丹姐姐刚给大伯伯买的,我又不吃这奶油的东西,你拿走吃了吧!大概到下午快4点了,我妈说我爸就开始像一个犯了错的孩子一样,在屋里面转圈,我妈说:你干吗呢?他就小声地说:我犯错了,那是丫头给我买的,我吃不吃我也不能给人!你快帮我想那蛋糕盒子到底是什么颜色的,那个蛋糕上好像有字,写的是什么?你能想起多少,咱们俩往一块碰,我一定得买一个让孩子看不出来的蛋糕。后来我妈说,在我下午放学前一刻钟,我爸呼哧带喘地拎着蛋糕回来了放在桌上。我回家的时候毫无查觉。所以我们晚上呢,还是过了一个挺好的生日。这个故事,我很多年以后才知道。④ 后来我才想起来,这就是我父亲,一个一直被他钟爱的女儿误读的父亲。从小长大,我爸爸给我立了多少规矩,我记住的往往是他的严厉,但是忽略了他生命中的那种温柔,所以其实走到清明这一天,我想起《论语》上的一句话,古训说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我们爹妈的年纪真的记在心里,想起来一方面当然高兴,如果大家高堂犹在的话。可是另外一种心情,是一则以惧,我们到底还有多少时间可以去尽孝呢?我想说有女儿的父亲很幸福,女儿贴心女儿撒娇女儿依恋,可是女儿在青春期的时候,在她反叛的时候,在她不想吃那么苦去立大业的时候,在她恋爱的时候,她一定都曾经违背过父亲的意愿。所以父亲们,请一定要等到女儿们长大,一定要等着我们。所以我想说今天如果在座的有父亲的女儿,那就让我们趁着父亲还在的时候早一天去懂得他。如果有女儿们的父亲,请你们一定要等待着女儿。
⑤
所以其实成长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过去说不养儿不知父母恩,我生命中很大的遗憾就是我的父亲没来得及看见我的孩子。我自己有孩子以后我才知道,我那个时候对父亲很不屑,因为他颤颤巍巍拄着拐杖走在街上,总去逗别人怀里的孩子,我总觉得很烦,我老拉着他快点走,我说你别去打搅人家,他就张着嘴呵呵地拉着人家孩子的小手不放。我真的觉得很遗憾,他没有看见我的孩子。所以我说清明这个节日,我希望在这一天更懂得我的父亲。
⑥
刚才在后台的时候,编导跟我说每个人可以选一束花来给你自己缅怀的人,我毫不犹豫地拿了这束花,这束花里面有松柏有红鹤,这是矛盾的,这就是我父亲,外人看他是松柏,我一直把他当成松柏一样的榜样,但是另一方面,我父亲就是鲜艳的红鹤,他的内心一直有火一样的温柔,有他的爱,有他那种克制的柔情。我拿起这束花,我觉得这两种矛盾的特质,是我完整的父亲。怀念父亲怀念自己的根,所以我要说,在清明这一天感恩生命。我们感恩父母,感恩世界,感恩这片土地,感恩我们相遇的每一个人,让这种感恩去多理解我们的父亲,理解今天还来得及懂得的人,理解我们自己的心,理解未来。
第二篇:演讲与口才 论文
演讲与口才心得
编号:4-137
姓名:罗某某学号:2010980064班级:10审计(1)在本学期演讲与口才的后两节课,我观看了金正昆与余世维两位教授的演讲视频,通过两位教授的演讲,结合我在演讲与口才课程中所学习到的演讲技巧,我在演讲方面又有了很多新的感悟。两位教授凭借各自熟练的演讲经验以及深厚的学术功底,均将各自的思想看法表现的淋漓尽致。同时,两位教授在演讲方面也是各有各的特色,都有自己的演讲方法,得到了很多人的欢迎。
首先,抓住听众心理是口语表达成功的关键,演讲者的特点与听众的认知模式应相适应。余教授的演讲大多针对企业的管理人员,在校大学生以及创业人士,而金教授的演讲则几乎适合于所有人,尤其是商务人士,所以他们的演讲都具有听众的广泛性。可以说,只要是有理想的人,听了余世维的讲座你都会心潮澎湃。余教授和金教授都有着丰富的人生阅历,具有演说家的风采、战略家的气度、学者的才华,寓观念于谈笑间,蕴哲理于诙谐中,整个讲座过程中现场掌声不断。他们生动幽默的语言兼具口语性与艺术性,深入浅出,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与感悟力。比如他们所举得例子就都很有意思,通过一些他们亲身经历的有趣的实例来吸引听众的心理,从而从浅显中表现出更深的道理。以余教授为例,余教授在说明在多数情况下认错有助于事情的解决,要培养对事情结果负责的精神的时候,他举了小孩子撞桌子的例子:小孩儿不小心撞到桌子上,大哭。中国妈妈和日本妈妈
对这件事情的态度是不同的:中国妈妈往往第一个动作是打桌子,当然这是哄小孩儿的一种方法,可是在无形中告诉孩子,责任在别人。日本妈妈把孩子带到桌子旁边说:“来,再走一次。一个人跑步会撞到桌子有3个原因:第一个是小孩子跑步的速度太快,躲闪不及;第二个是小孩子的眼睛一直看着地没有注意前方;第三个事小孩子心里面不知道在想什么,你是哪一种呢?”从上面的小故事可以看出,日本的教育非常注意对孩子责任心的培养,桌子是没有生命的,不能把撞到桌子的责任归咎于桌子,推卸责任是不可取的。拒绝承担责任是一个易犯得错误。作为一名有效的管理者,应该为事情的结果负责。他的观点非常鲜明,作为一名领导者,应该先学会如何认错,为事情的结果负责!他阐述的也非常系统,反馈也很及时,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其次,思维是口才的灵魂,作为一个优秀的演讲者,不光要会讲,更要知道自己在讲什么,因为思维与语言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听过余教授的演讲后,我觉得他的思维和对问题的一针见血的认识是毋庸置疑的,但对问题产生的原因却缺乏深度的理解,他将一个管理人员的思维和高度定在了一个常人无法达到的高度。这就无法让听众达到共鸣,当然这可能与其职业生涯的高管经历有关。而金教授在这个方面则做得很恰当,他在提出了人际交往中的问题之后,同时也作出了一个正确的解释,通过浅显易懂的语言将自己的思维表达了出来,最后发表了自己的见解,比如他所讲到的,如何在商务交往中表现出对对方的尊重,这一点他就分析的很透彻,对对方的尊重要通过各方
面的行为来表现,并传递给对方。演讲之所以优于其他的一切现实的口语表达形式,并有较大的魅力,还因为它不仅是由多系统(如语言系统、声音系统、表演系统、主体形象系统、时境系统等)要素构成的综合的实践活动,而且还在于它使这些系统要素有机结合而形成了自己的特点:第一;具有统一的整体感;第二,具有协调感;第三,富于变化。任何美的事物都是富于变化的。余教授的讲座过程中十分注意自己演讲的艺术性,手势的配合、音调的高低配合的可谓很完美。另外余教授看上去也很平易近人,说话温和,给演讲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但金教授在体态语,包括表情与手势这方面做得明显没有余教授那么好,金教授在表达自己的看法时,表情这一重要的演讲元素没有得到很好的运用,整个演讲从开始到结束,差不多都是同样的一副表情,这就使得他与观众之间的距离感增加很多。另外,金教授也不太善于用手势表达情感,这一点值得我们引以为鉴
演讲没有鼓动性,就不称其为演讲。政治演讲也好,学术演讲也好,都必须具备强大的鼓动性。就是因为;首先,一切正直的人们都具有追求真、善、美的强烈愿望、都有渴求知识的欲望。而演讲的目的就是要传播真、善、美,就是要传播知识,开启人们的智慧,陶冶人们的情操。听众自然就愿意听,容易引起强烈的共鸣。其次,演讲家在传播真、善、美的时候,总是饱含着灼烈的情感。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演讲家总是以自己的情感之火去点燃听众的情感之火,感己灼烈的情感之手去拨动听众的心弦,从而使其动情,引起共鸣,达
到影响的声音、语调,那丰富的表情和多变的手势,都容易感染听众,加强着演讲的说服力。纵观两位教授的整个演讲,掌声不断,同时也给予了听众以充分的互动,现场的效果非常好。虽然说一般的培训都是很枯燥的,但两位教授的讲座却完全没有给我这种感觉,正是有了丰富的内容和强大的鼓动性才使得他的听众听的津津有味!
通过比较两位教授的演讲特点,我学习到了很多演讲知识,同时也学其长,避其短,只要把讲课程中的理论与实践应用结合起来,并在实践发现其中的问题,最终加以解决,我相信我的演讲能力一定会有所提高!。
第三篇:演讲与口才论文
演讲材料的虚与实
教科系09小学教育7班24号黄佳伟
引言:以虚驭实,主题是演讲的灵魂和统帅,用观点驾驭事实。以实为主,选取贴近听众的事实和典型的生动事实。材料是演讲稿的血肉,所以材料的选择和使用在演讲稿的写作过程中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关键词:主题 材料 真实 生动 1.主题是演讲的灵魂
首先要围绕主题筛选材料。主题是演讲稿的思想观点,是演讲的宗旨所在。材料是主题形成 的基础,又是表现主题的支柱。演讲稿的思想观点必须靠材料来支撑,材料必须能充分地表 现主题,有力地支持主题。所以,凡是能充分说明、突出、烘托主题的材料就应选用,否则 就舍弃,要做到材料与观点的统一。另外,还要选择那些新颖的、典型的、真实的材料,使 主题表现得更深刻、更有力。
古今中外一切伟人无一不具有超强的忍耐力,坚定的信心以及战胜一切困难的决心。爱因斯坦创立的相对论引领人类进入原子时代,然而等待他的不是鲜花和掌声,而是空前的仇恨和孤独。“众人皆醉我独醒”注定了是孤独和痛苦的,他虽然不被世人理解,饱尝人世的辛酸,但是他并没有放弃,反而在等待阳光中更加努力,坚持自己的研究。他终于战胜了一切困难,他的理论渐渐为人们所接受,他始终如一的信念,坚如钢铁的意志终于使他成为一代伟人。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的确一切成大事者无一不是经过重重的考验,才达到胜利的彼岸,所以明白阳光总在风雨后是一种智慧,懂得为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而等待更是一种境界。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三起三落的传奇人生,向世人展示了一代伟人惊人的忍耐以及坚定的信念。也证明了要想有所成就就必须永不放弃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耐心地等待人生中的灿烂的阳光。懂得阳光总在风雨后是一种智慧;敢于等待灿烂的阳光是一种勇气;勇于面对阳光前的暴风骤雨是一种坚强。
主体是一篇演讲稿的中心,所以一定要合理安排。先可以收集一定数量的事实材料,然后围绕主题取舍材料;写作时可以确定阐述的不同角度,并将材料有机地组合。写作时要注意演讲稿的条理性和节奏,做到条理清晰,结构严谨,有理有据,又不失鼓动性。
1、层次清晰。
演讲稿应该确立合理的层次,这是演讲者对事物认识过程的反映,由于演讲者要很好地把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输送给听众,而混乱的层次会导致演讲者不知所云,听者云里雾里。为了使演讲在结构上环环相扣,层层深入。演讲者可以用标志性的语言来强调演讲的层次,比如适时地提问,用过渡语加强讲稿内容的内在联系。演讲稿的主体部分可以采用层层推进的方法。如1963年,秘鲁民族战线的贝拉文蒂一上台,就遇到了一场政治危机---罢工。面对自全国各地的大学生拖着沉重的脚步,在利马的大街上与前来欢迎的利马学生发起的大规模的游行,贝拉文蒂总统进行了一次精彩绝伦的演讲:
“你们穿过平原,越过大山。你们忍饥受冻,历经艰辛来到这里。在表明我的立场之前,首先,作为一个热爱秘鲁的公民,我要从心底感谢聚集在这里的每一个人的忧国之情,并且奉上我的友情。在你们的热情面前,我无法替自己辩解,只是希望把所有的事实真相毫无保留地告诉你们,与你们一道来考虑解决的办法。……你们今天的行动和诚意,将会载入秘鲁的史册。”(以上为节选,内容有省略)
贝拉文蒂的演讲首先从感谢开始,就像对亲人谈话一样,开场白言辞平和,充满着关爱,让人感觉亲切、温暖。主体部分或关切动人,或慷慨激昂,或低声细语。平和的语言将双方针锋相对的行动划归到爱国的情感中,显示出友好平等的态度。既坦陈存在的问题,又把学生和自己放在同一立场上面对问题。很好地化解了学生对他的误解。接着贝拉文蒂总统把自己所想到的问题都讲了出来。最后,以理解和积极的肯定结尾。通篇以问候开始、中间贯穿着赞扬、期待和理解,最后以评价结尾,层次清晰,最后赢得了学生的热烈掌声,化解了一场政治危机。
演讲的主题部分也可采用并列式的结构方法。如演讲稿《我成长我快乐》就从“勤奋是成长的基石、用心是成长的阶梯、快乐是成长的催化剂、爱心是成长源动力”这四个并列的角度展开了主题的阐述,层次清晰,结构分明。
2、张弛有致。演讲主体在结构安排上要避免平铺直叙,或高度紧张。平铺直叙会让听众厌倦,不容易产生共鸣。高度集中会让听众过于紧张,所以演讲稿要注意情感张弛有致,该激情的时候激情,该放松的时候放松。这样听众的注意力既保持集中又不紧张。如蒋益明《一九九九贝尔格莱德的玫瑰》:
因为《没有灯光的漫漫长夜》还没有结束,因为《战地日记》还没有写完。尽管经常断水断电,尽管各种物资匮乏,他们凭着聪慧和坚韧,仍然顽强的工作。他们迎着炮火硝烟采访,发出大量准确鲜明的报道。他们工作的地方,爆炸“几乎把人从床上震起来”,在别人听到警报到地下室躲避的时候,他们却需要硬着头皮坚守在屋里写稿。巴尔干事态的发展紧紧吸引着全世界数十亿人关注的目光,他们不畏艰险,对北约狂轰滥炸的野蛮行径,对南斯拉夫人民所遭受的深重灾难进行真实客观的报道。他们为南联盟无辜平民的遭遇而悲伤,为巴尔干这只巨大的“火药桶”是否会爆炸而焦灼……
因为他们还要继续做和平使者,主持正义。在为世纪末的和平作祈祷的同时,他们解开北约的画皮。施暴者把赤裸裸的侵略说成维护和平,把保卫自己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说成是侵略。捣乱者把本国造成远离战争的净土,却在别国玩火。当塞族人和阿族人陷于历史的争执泥沼,北约对南联盟挥起战俘带来的就不仅仅是塞族的灾难,也是阿族的灾难。有宗教传统的西方人熟知《圣经》中这样的诫示:不要以为我能给世界带来和平安宁,我带来的不是和平,而是一把剑。以此形容北约之举再恰当不过。而在其间呼风唤雨的某些政治巨头恐怕没有或者不愿意识到这一点,废除战争的唯一途径是使现实和平成为英雄的事业!
因为他们还要在第二天母亲节祝福词目节日快乐,因为他们还准备回国时拥有爱情的结晶,因为……然而施暴者对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肆意践踏,是抱着对新闻工作者的正当权利百般蹂躏,杀人凶手的逻辑里根本没有“因为”!在萨瓦河畔,在一幢业已破毁的白色建筑里。中国玫瑰放射出生命的芬芳与色彩,展示着生命的美丽和灿烂。它正同《西雅图宣言》一样告诫世人:“务请牢记,这块地是圣洁的,务请教导你的子子孙孙,这块地是圣洁的!
这里用三个类似排比的“因为”段落的展开,始终围绕着“战争与和平的主题”,谴责“北约”的行为,捍卫和平的神圣。但三个段落中既有对不幸牺牲者的温馨追忆,也有对灾难制造者的严厉谴责,更有对未来的美好展望,整个情感脉络起伏有致,动人心弦。
3、过渡自然。演讲稿的内容一气呵成,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还必须重视过渡。由于演讲稿讲究需要收集丰富的资料,需要从不同的角度讲道理,所以容易导致结构零散。通过必要的过渡使各个内容层次的变换更为巧妙和自然,使演讲稿富于整体感。下面是美国总统林肯在南北战争时期发表的一次演讲:
87年前,我们的先辈们在这个大陆上创立了一个新国家,它孕育于自由之中,奉行一切人生来平等的原则。现在我们正从事一场伟大的内战,以考验这个国家,或者任何一个孕育于自由和奉行上述原则的国家是否能够长久存在下去。我们在这场战争中的一个伟大战场上集会,烈士们为使这个国家能够生存下去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我们来到这里,是要把这个战场的一部分奉献给他们作为最后安息之所。我们这样做是完全应该而且是非常恰当的。
但是,从更广泛的意义上来说,这块土地我们不能够奉献,不能够圣化,不能够神化。那些曾在这里战斗过的勇士们,活着的和去世的,已经把这块土地圣化了,这远不是我们微薄的力量所能增减的。我们今天在这里所说的话,全世界不大会注意,也不会长久地记住,但勇士们在这里所做过的事,全世界却永远不会忘记。毋宁说,倒是我们这些还活着的人,应该在这里把自己奉献于勇士们已经如此崇高地向前推进但尚未完成的事业。倒是我们应该在这里把自己奉献于仍然留在我们面前的伟大任务——我们要从这些光荣的死者身上汲取更多的献身精神,来完成他们已经完全彻底为之献身的事业;我们要在这里下定最大的决心,不让这些死者白白牺牲;我们要使国家在上帝福佑下得到自由的新生,要使这个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永世长存。
林肯这篇十分有名的葛底斯堡演说虽然篇幅短小,但是却十分注重内在结构的统一,用了口语化的连接词以使得整个演讲稿结构严密,一气呵成。
通过联想把已经选好的人、事、物联系起来,并设法将其与演讲的主题契合。
1、并列式:将总题分解成若干个分题,排比成篇,分析其中的关系,得出有意义的认识。如权红在《世界也有我们的一半》的即兴演讲中,谈了三个问题:一是女人没有获得自己的“一半”;二是女人本应有自己的“一半”;三是女人应争得自己的“一半”。这三个分题各自独立又互相连贯,共同阐明同一主题:世界也有我们的一半。这种组合方式可使演讲条理井然,听者也会获得一个清晰的印象。
2、对比式:将对立的两个点并立在一起,形成强烈的反差,从而深刻揭示演讲的主题。如新东方掌门俞敏洪的一次励志即兴演讲《人要像树一样活着》,即通过“树”与“小草”的对比来揭示“我们该怎样或活着,怎样让自己活得有意义”这样一个主题。
人的生活方式有两种,第一种方式是像草一样活着,你尽管活着,每年还在成长,但是你毕竟是一棵草,你吸收雨露阳光,但是长不大。人们可以踩过你,但是人们不会因为你的痛苦,而他产生痛苦;人们不会因为你被踩了,而来怜悯你,因为人们本身就没有看到你。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像树一样的成长,即使我们现在什么都不是,但是只要你有树的种子,即使你被踩到泥土中间,你依然能够吸收泥土的养分,自己成长起来。当你长成参天大树以后,遥远的地方,人们就能看到你;走近你,你能给人一片绿色。活着是美丽的风景,死了依然是栋梁之才,活着死了都有用。这就是我们每一个做人的标准和成长的标准。
有一个人,他非常非常的成功,拿了很多很多的世界第一名的奖杯,在他70多岁即将退休的时候,他决定举办一场1万人的演讲会,把他成为世界第一名的秘诀分享给整个世界。然后这个演讲会开始了,会场的舞台非常非常的大,舞台上有一个很大很大的一个钟,这个世界第一名走上舞台以后,说:“有哪个年轻人,能走上这个舞台,去敲这个钟,把他敲动吗?这个时候,上来了很多很多的年轻人,他们拿着一个很大的铁锤去敲这个钟,这个钟发出了震耳欲聋的响声,各位,你们猜一下这钟动了没有?(没有)然后这个世界第一名走到这个钟前,伸出他的小拇指在钟上“咚”敲了 一下,各位,猜一下,钟动了没有?当然是没有,然后这个世界第一名每隔五秒钟,“咚”敲一下这个钟,每隔五秒钟,“咚”敲一下这个钟,这样大慨过来20分钟,各位,这个钟动了没有?答案是没有,这个时候,会场开始骚动,有人开始喊,骗子、骗子,难道你成为世界第一名就是这样骗来的吗?这个世界第一名不管台下有多少人骂他,依然每隔五秒钟敲一下这个钟,每隔五秒钟敲一下这个钟,大约过了40分钟,这个世界第一名小手指的皮已经划破,已经流出了鲜红的血,各位猜一下,这个时候,这个钟动了没有?答案依然是没有的。这个时候台下开始很大的骚动,开始有人拿矿泉水瓶子砸这个世界第一名,拿易拉罐扔这个世界第一名。这时候,这个舞台已满是矿泉水瓶、满是易拉罐瓶,这个世界第一名的身上满是矿泉水。但是这个世界第一名依然不管台下有多少人骂他,不管有多少人拿矿泉水瓶砸他,他依然每隔五秒钟“咚”敲一下这个钟,每隔五秒钟“咚”敲一下这个钟,这样大慨过了1个小时的时间,这个世界第一名手指的骨头已经露了出来,鲜血已经染红了整个舞台。各位猜一下,这个时候,这个钟动了没有?答案依然是没有的。这个时候会场很多人站了起来,开始慢慢的离开了这个会场,只有还有三分之一的人继续在看这个世界第一名表演。这个世界第一名依然每五秒钟“咚”敲一下这个钟,每五秒“咚”敲一下这个钟,这样大约过了2个小时的时候,各位猜一下,这个钟动了没有,这个时候,钟终于开始很大摆弧的摆了起来。会场想起了热烈的掌声。这个时候,世界第一名开始包扎伤口,然后说:“有那个年轻人,能走上舞台,去让这个钟停止下来吗”?这个时候,又上来了很多很多年轻人,他们去抱这个钟期望让他停止下来,可是各位,你们猜一下,这个钟停下来没有?(没有)答案是没有的,这个时候,这个世界第一名又开始说话了,他说“成功的秘诀,就是不管多少人打击你,不管多少人泼你冷水,不管多少人拿矿泉水瓶砸你。你当作没有听见,你坚持到底,当成功来临的时候,别人挡都档不住。”
1、以“物”为点。抓住某物在特定场合、特定时间下的象征意义,借题发挥。在上海市“钻石表杯”业余书评授奖大会上,有人即兴演讲如下:
今天,我参加“钻石表杯”业余书评授奖大会,我想说的一句话是:钻石代表坚韧,手表意味时间,时间显示效率。坚韧与效率的结合,这是一个人读书的成功所在,一个人的希望所在。谢谢大家。
这篇即兴演讲以物品的名称作为切入点,既抓住了产品的特点,也揭示了产品丰富的涵义,很好地抓住了即兴演讲的主题和要点。
2、以“环境”为点。就是以会场的环境或周围某种氛围为点,引出演讲,表现主题。例:上海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王维同志一次出席上海市企业新闻工作者协会成立大会。大会是在上海第三钢铁厂新建的宽敞的俱乐部会议大厅召开的。他发表了如下的即兴演讲:
我来参加会议,没有想到有这么好的会场,这个会场不要说是上海市企业报记者协会成立大会,就是上海市记协成立大会也可以在这里召开。没有想到有这么多的企业报记者、编辑参加这个大会,它说明企业报的同仁是热爱自己的组织,支持这个组织的。没有想到,今天摆在主席台上的杜鹃花这么美丽。鲜花盛开标志着企业报记者协会也会像这杜鹃花一样兴旺、发达……
以对主办方所选择的会场及其环境的夸赞引出其对成立大会的祝贺与赞美之情,让听众感觉亲切,得体。
3、以“前者讲的内容”为点。要求当场从前面演讲者的演讲里,捕捉话题,加以引申、发挥,讲出新意,给人启迪,难度较大。白岩松参加“做文与做人”的主题演讲,他前面西藏日报的记者白娟讲述了自己作为一个驻藏记者的自豪、也谈到了作为母亲因为工作不能与孩子在一起的心酸。演讲情真意切,十分感人。白岩松的开场白就以白娟的演讲为“点”:
“我是一个两岁孩子的父亲,我知道,在一个孩子一岁半到两岁之间,没有母亲在身边,对于母亲来说是怎样的一种疼痛,我愿意把我心中所有的掌声,都献给前面的选手。”
白岩松真诚美好的敬意赢得了全场热烈的掌声。开场白不仅激起观众感情的又一高潮,同时也为也为自己赢得了很高的起点。
2.材料的选取
写作前,要根据所确定的主题,收集相关的材料。要选择那些通俗易懂、听众熟悉、人人都能听明白的材料;对那些生僻的、可能会有很多人听不懂的材料一定不要选。因为演讲是一种即时性的表演,听众没有时间去查证你所讲的内容的来源和出处。因此,在写演讲稿之前,要了解听众的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材料,这是演讲成功的必要条件,也是写好演讲稿必须注意的问题。
选取你认为最具说服力的、你自己感受最深的、鲜为人知但易于理解的材料。一般可以采用“选点法”,就地取材,选好与听众易于沟通的人或事物,往往能激起听众的共鸣。如:郭沫若《在萧红墓前的五分钟讲话》:
年轻人之所以为年轻人,并不是单靠年纪轻,假如单靠年纪轻,我们倒看见有好些年纪轻轻的人,却已经成了老腐朽,老顽固,甚至活的木乃伊——虽然还活着,但早已死了,而且死了几千年。反过来我们在历史上也看见有好些年纪的人,精神并不老,甚至有的人死了几千年,而一直都还像活着的年轻人一样。所以一个人的年轻不年轻,并不是专靠着生理上的年龄,而主要的还是精神上的年龄。便是“年轻精神”充分的,虽老而不死;“年轻精神”丧失的,年虽轻而人已死了。
萧红是当时文坛一位才华横溢的女作家,她去世时年仅31岁,非常年轻,她的创作也处于高峰期。所以她的离去是文坛的一大损失,郭沫若的演讲从萧红“年轻”生命的消逝着手,饱含深情地评价了她短暂一声的辉煌,应该说抓住了演讲中的一个“点”,具有情感的煽动力。
结语:
第四篇:演讲与口才论文
演讲与口才论文
姓名:
班级:
学院:
学号:
演讲与口才课后心得论文
很早就有一个梦想,能够站在讲台上向无数的听众诉说自己的心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所有人的内心产生共鸣。这是一个梦想,也是自己一直努力的方向。于是在大学第一次选选修课的时候,我又想这个梦想他进了一步,我选择了由谭老师主讲的演讲与口才。希望能通过系统的训练与正规的知识培训,增强自己的信心与能力。
第一次上谭老师的课就被其演讲的风趣与务实的作风所折服,兴趣也由之而来。老师的“十个回回儿九个哈”的自我介绍更是风趣幽默,至今仍记忆犹新。于是,在这种氛围中,这学期的演讲与口才课就开始了。
第一堂课老师讲了很多东西,有些东西很有新意,听起来有些如梦初醒的感觉。不过更多的还是对现在的情况有了一些了解。虽说学校土木专业的就业率很好,但感觉对个人而言也许就是心理的安慰罢了。毕竟就业或是考研靠这个是没用的,还得看自己的能力了,准确地说是各种能力。就拿就业来说,单不说学科成绩如何,就说英语和实践经验就让现在的我头疼。特别是口语,看了很多家大型公司的实习生项目,英语不行免谈。貌似现在什么都不行,对了,正因为不行,就要过早的知晓并且提高自己。听着老师讲这讲那,真感觉自己就是一名大四的即将毕业的学生,随时等待人生的召唤。说实话要真是大四,那可真的两眼一摸瞎了。不过回过神来,还在大一呢,瞬间感觉时空变换,不禁感慨,早下手为强。现在专业已经确定了,算是完成了当初定下的目标,但随之而来的就是确定自己的方向。毫无疑问,谭老师的课给了我很多选择,让我在纷杂的社会竞争中看见更多的道路。
课程最重要的环节估计就是上台演讲,经过了每节课系统的知识讲解与事例分析,感觉自己对演讲有更实际的认识,对演讲的渴望也有所加强。但惭愧的是,一直都没有那个胆量上台作一次真正的面向一百多人的演讲。只是像多数人一样坐在下面做看客,看着上面的同学发表着自己的观点。总会感到一种不安和羡慕,羡慕的是他们的口才,不安的是自己这种状态的未来。每次有这种感觉的时候,都有试图改变的冲动。
老师每次讲课都会给大家提供很多演讲的机会,例如美文朗诵,诗歌朗诵,即兴表演,情景模拟等等,我们都会争抢这难得的表现机会,锻炼我们的演讲才能,老师还为我们提供了各种素材让我们课下自己训练。
每次我上台演讲的时候,腿都会不自主的打颤不过还是有自信的。准备上台之前,心还是怦怦的跳,真怕在台上忘词啊!不过等到了台上的时候,紧张的心情奇迹般的静了下来。没有当初的的担忧,一切进行得很顺利,准确的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到了即将接近尾声的时候,开始有一种享受这种感觉的冲动。先前的畏惧也消失得无影无踪。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关键是我们需要在课下多练习做到多看,多写,多练。
多看一些演讲与口才方面的书籍和文章。演讲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因此,演讲者必须认真系统的看一些与演讲相关的书籍如:演讲学、演讲美学、修辞学、逻辑学、心理学、语言学、交际学、伦理学、教育学等,全面掌握演讲知识和规律,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后,再由理论到实践,用理论指导实践。这样就能使自己的演讲与口才水平在实际运用中得到较快的提高。多看别人演讲,多看一些名人的演讲录像,多看一些电视谈话节日和电视论辩赛。这样就能增强对演讲的感性认识,提高对演讲态势语言技巧运用的理解,并从中感悟出演讲的要蒂和精义。
多写发言稿、演讲稿。不管是什么规模和级别的会议或活动,只要认为自己有发言的可能,就应该争取机会并抓紧时间提前做好准备,认真写好文字稿,并不断的修改、完善,然后把稿子背熟,做到胸有成竹。上台发言时尽量不带讲稿,如能长期坚持下去,循序渐进,即:先写书面稿,背熟,上台脱稿;慢慢地只写几点提纲;再到只打一下腹稿;发展到最后不要任何准备,能临场发挥、见机行事、出口成章、口若悬河;其演讲口才水平就会由量变到质变,到达一个较高的层次。多写一些学习演讲与口才的心得体会,把自己对演讲口才的认识、感受用文字写下来,并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同时,把自己工作中,生活中所见,所闻,所思的闪光语言,写在本子上,记录下来,以便日后查阅使用,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好记忆不如烂笔头。伟人毛泽东早就告诫过我们:“语言这个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非下苦功不可。”演讲与口才的技能不是天生的,也不是无师自通的。同其他任何才能一样,口才的获得来之于勤奋的学习、刻苦的练习。“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古今中外一切口若悬河、舌辩滔滔的演讲家,一切能言善辩、口才出众的雄辩家,一切口齿伶俐、善于应酬的交际家,都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的努力和苦练的基础上,靠自信、勇气、拼博、锻炼造就而成的。
谭老师曾经告诉我们让我们做到五个一,其实我们应该做到五个一百。
1、记住一百句名人名言、哲理格言。
2、记住一百首诗词歌赋。
3、记住一百个古今中外动人的故事情节。
4、记住一百个幽默风趣的笑话。
5、记住一百段在不同的场合下说话的语句。本学期的课程已经结束了,回顾这半个学期来的学习,学到了很多,演讲的知识、待人处事的礼仪以及对职业的认识。但我想这堂课最有价值的收获,就是信心的建立与获得了积极的态度。通过演讲的训练,建立的个人的自信心,同时更锻炼了思维能力。这也许是书本上不能学到的,但却使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这种能力,这种积极的态度。是演讲与口才带给我最重要的最宝贵的财富。最后,感谢谭业庭老师,感谢演讲与口才。
第五篇:演讲与口才论文
2010-2011学年演讲与口才期末论文
题目: 控制演讲恐惧的方法
学 号: 学生姓名: 院 部: 专 业: 年 级: 任课教师: 完成日期:
摘 要
许多演讲者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在还未上讲台演讲,手心就开始冒冷汗,心跳加速,手足无措等,而上了讲台后,有些人更是会精神紧张,恐惧不安,辞不达意,甚至有的会将背熟的演讲稿忘掉的一干二净,大脑一片空白,张口结舌,说不出话来。所以说演讲是对演讲者心理素质适应性的严峻考验。那么我们要如何控制演讲恐惧呢?针对这个问题我提出了一些看法和见解,希望可以对有演讲恐惧的人们有所帮助。
关键词:控制 演讲 恐惧
控制演讲恐惧的方法
“每个人都有能力拥有一副宽广的、极富韵味的、表达连贯的嗓子。是紧张阻碍的嗓音的去路。无论我们有多么紧张,我们都能从学习演员的自由呼吸中受益。”这是声音教练苏珊·亨利说的一句话。每一个曾经不得不做演讲的人都有过演讲紧张的经历,不管他们投入多少时间准备和排练,大多数人还是会承认,讲话之前仍感到紧张。
演讲是对演讲者心理素质适应性的严峻考验。有些演讲失败,就是因为演讲者不适应演讲环境而产生了不能控制自己言行的胆怯畏惧心理,而这种心理则是演讲表达的一种极其有害的心理障碍,它往往导致演讲者紧张过度、手足无措。其具体表现有:或肌肉紧张,表情尴尬;或面红心跳,声音发颤;或语言嗫嚅、思路混乱;或神情局促、举止呆板;或低头背稿、不敢正视观众;或突然忘词、半途而退等。这些都是演讲者心理障碍的外在表现,这不仅严重地影响演讲的顺利进行,同时还会使演讲者给听众留下一个畏葸的不成熟的印象。
演讲者登台演讲出现怯场心理,从根本上来说,是演讲者对演讲环境不适应而又不知所措的反应。我们要知道如何控制演讲恐惧,就必须先了解出现恐惧的原因。具体的说,有以下几点:
1.缺乏自信
一些初学演讲者第一次登台总是缺乏自信,常常想着自己从未讲过,一定讲不好,害怕演讲失败当众出丑,于是惴惴不安,以至怯场。
2.怕忘讲稿 对于初次演讲的人来说,要顺利地演讲完,演讲稿便是赖以讲完的支柱。但又知道,无论将演讲稿背的多熟,上台时一紧张,还是有可能忘词。因而一种严重的“危机感”在上台前就萦绕于怀,不得排解,上台后便神情紧张,而越紧张越忘词,急切中大脑一片空白,一句话也想不起来。
3.害怕强者
从心理学方面来说,所有参加演讲比赛的人都有一种争强好胜的心理。但发现前面的演讲者比自己强时,争强好胜的心理就会受到打击,就会产生消极情绪。在自卑心理的支配下,上台便会怯场。
4.准备不足
有些演讲者对问题没有考虑清楚就走向讲台,或是仓促成稿,讲稿未背好就上台。上台后或是边想边讲,或是边翻稿子边讲。这样准备不足就上台,即使是有经验的演讲者也深知讲不好而免不了慌乱怯场,更不用说初学演讲者了。
5.感到孤独
演讲者只身上台,面对众人演讲,自己举止言行的极细微处都暴露在睽睽众目之下,因而感到孤独无依,就像陷入一片汪洋巨浪中的小舟。这种孤独无援之感常会熄灭演讲的热情,使人产生胆怯紧张的情绪。
6.听众干扰
有时演讲者在台上演讲,而台下听众却不配合,他们或是看书写字,或是谈天说笑,或是嘲笑喝倒彩,或是睡觉,或是退场等。如果 演讲者这时不能灵活应变,那么就会当众难堪,丧失信心,茫然不知所措。
7.环境影响
有时演讲者的怯场情绪产生于不利的环境因素的影响,如话筒没调好而一再发怵刺音,不断的打断演讲,使听众哄堂大笑,也令演讲者十分尴尬。再如会场小,人多天热,听众便会坐立不安,无心听讲,这也极易使演讲者感到几首,产生紧张不安的情绪。
既然紧张恐惧的心理是存在的,不可避免的。那么,针对以上出现怯场的原因,对于有效地克服怯场情绪,对演讲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要有强烈的成功欲
拿破仑有句名言:“因为我决心要成功,所以凡是我做的事都得到了成功。”欲望是人们共有的心理现象,也是人们的思想行动所共有的内驱力。成功欲望的强弱大小,同一个人未来的成就总是成正比的。演讲活动中,只有具有强烈的成功欲,才可能触发演讲者的心理动机,是演讲者对演讲效果高度关切,进而引起演讲者对演讲内容的构成、演讲方法和技巧的运用、听众的有关情况、演讲进程中的反应等一系列问题的关注,从而不断改进和提高演讲的质量。
2.要有充分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个体对自己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包邮成功把握的一种预测反应,是一种推断性的心理过程。自信心是演讲者重要的心理支柱,演讲者自信心的强弱对于演讲的结果具有重要的影响。要想演讲成功,演讲者在演讲之前就要树立必胜的信心与勇气。当然,这种自信应当是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自信,而不是盲目的自信。科学的自信,至少应具备三个因素:第一,熟悉演讲的规律、原则和具体方法,并有演讲的实际体验和感受;第二,对当代演讲的实际状况以及此时此地的演讲者和听众的水平有基本的了解;第三,对自己演讲的基本内容和说涉及的基本知识确有把握并确信能使听众受益。而盲目的自信,则对演讲的成功有害无益,是不可取的。
要建立和培养充分的自信心,以下三条经验可供初学者借鉴:(1)选择自己热切关心,能显示自己特长的话题。(2)假定听众“一无所知”。(3)多作积极的自我说明。3.要有坚强的自制力
自制是个体根据需要对自我情绪的情感进行调节控制的一种心理现象,这种自控能力也就是心理自制力。自制力的根本作用是抑制和排除消极性心理的影响,调动和发挥积极性心理的功能,以保障演讲者主动适应各种环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达到在任何情况下都能获得成功的目的。
演讲中要有效的运用和发挥自制力的作用,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坚定目标方向。(2)用意志去纠正感觉。(3)保持头脑冷静。
4.要有完备的准备
常言道:“有备无患。”演讲只有做好完备的准备,才不致于因临场恐慌而怯场。那么我们要做那些准备呢?以下则是我对所做准备内容的一些概况。
(1)学会呼吸
任何在公众面前讲话的人开始时都会感到紧张。当我们紧张时,往往注意到的第一件事就是自己呼吸节奏的变化。这时,我们可以试着几乎不张嘴说话,然后再试着尽量把嘴张大、放宽,尽量舒服地发音,这样练习,可以帮助我们释放这种消极的紧张。(2)运用各种方式练习,熟悉演讲稿 ①对着镜子演讲
对着镜子练习演讲是非常有用,也很重要的。在做演讲时,自己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观众的注意力。通过对着镜子练习,你会注意到自己是否在不断地前后摇摆,是否做一些不易察觉的但是无用的细微动作。观察,并且改正,因为往往是这些让人分心的小动作使得有水准的演说变成了糟糕的演说。
②对着墙壁演讲
对着墙壁演讲有助于弄清那些内容不妥的部分——那些没有说服力的或是难以得体地内容。通过这样的练习,反复推敲的用词和表达语气,获益匪浅。
③对着朋友演讲
对着朋友发表演讲,你会感到轻松。而且朋友可以给你提出问题,并且提供诚实坦白的反馈。如果一个朋友不足以提供这个服务,那么 就找其他能够做到的人。发表完演讲后,问下你朋友,找出你的演讲中哪部份是最容易懂的,哪部分是最难懂的。
④对着同事(但不是朋友)练习
对着非朋友的同事发表演讲也很有用,因为这样可以增加压力,这样在实际演讲中就更容易克服压力了。同样的,演讲完后询问一下同事,有哪些不太清楚的地方,或者不太明白的地方。
⑤录音
录下你的演说并进行审定,自己鉴定和改正演说中的漏洞和结巴部分,下次你才会更有进步。
⑥不要只在家人面前练习
家人是你最好的评论者,但同样不幸的是,他们不会给你提供诚实的反馈,惟恐伤害到你,或给你增加不必要的压力,就算有过,家人或许不会给你指出来。所以家人并不是合适的练习对象。如果你的家人坚持要你对着他们演讲,那么对他们的建议不要全信。虽然你不能因为家人想帮忙而责备他们,但他们的评论并不十分可靠。
(3)做最后的检查和演练
在正式演讲前的几天前到你的演讲地点进行排练。要准确认真地练习演讲,假装下面有观众,有需要时应使用麦克风。如果你的演讲要穿着正式,那排练时就不要穿短裤。尽量把排练搞得逼真点。在正式发表演讲前,把排练做得越逼真,到真正那天你就会觉得更简单。
当以上所有的准备都完全做好了,演讲者对自己的演讲就应该胸有成竹了,那么就充满自信的走向讲台吧。
参考文献:
[1]金和.卡耐基演讲训练教程.中国物资出版社.2006 [2]宏森.怎样掌握演讲口才技巧.中华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2005 [3]萨拉·迪金森.成功演讲.中信出版社.2003 [4]张志雄,李文科.演讲的技巧.内蒙古出版社.2003 [5]琼·戴兹,冯丁妮,马军.成功演讲技巧.海南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