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学讲稿(范文模版)

时间:2019-05-14 18:58: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学讲稿(范文模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学讲稿(范文模版)》。

第一篇: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学讲稿(范文模版)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学讲稿

一、自主学习背景知识介绍

1939年9月,德军占领波兰。1940年4月,开始建造奥斯维辛集中营主营,内设哨所看台、绞形架、毒气杀人室和焚尸炉。约有400万人,其中绝大部分是犹太人在此经受严刑拷打,惨遭杀戳。奥斯维辛集中营是纳粹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修建的1000多座集中营中最大的一座。包括中国人在内的28个民族的400万人死于集中营,其中犹太人最多,达250万。它又被称为“死亡工厂”。德国法西斯在集中营内设立了用活人进行“医学试验”的专门“病房”和实验室,还建有4个大规模杀人的毒气“浴室”及储尸窖和焚尸炉。1944年,这里每天要焚烧约6000具尸体。残暴的法西斯分子甚至在焚尸前敲掉受害者的金牙,剥下纹身人的皮肤做灯罩,并剪下女人的长发编织成地毯。

1947年7月,波兰政府把奥斯维辛集中营改为殉难者纪念馆。为了使这罪恶的行径不再重演,让后人记住这段历史,1979年,奥斯维辛集中营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作者简介

亚伯拉罕•迈克尔•罗森塔尔。他被一位出色的新闻工作者。他为报纸注入新的活力,增添了一个每天出版的经济栏目和若干有关体育、周末休闲和科技的栏目。并且有自己独特的报道风格。本文则在1960年获得美国新闻最高新闻奖--普利策奖。一:知识积累:

1、给下列生字注音

噩梦 嬉笑 沼泽

撰写 步履

废墟

惊惧 窒息

毛骨悚然

不寒而栗

绿树成阴

踉跄 祈祷

呆滞

嬉戏 普利策新闻奖评审组颁奖词

“奥斯维辛作为纳粹德国屠杀犹太人的“杀人工厂”而为人们熟悉,各国记者纷纷报道它的残酷、血腥。罗森塔尔本着记者的良知独辟蹊径,突破了“客观报道”的框框,着眼细节,以冷峻的视角深沉地描述了今天的奥斯辛集中营博物馆,在恐怖与快乐、战争与和平、历史与现实的反差中,它召唤起人们对于灾难的记忆、关于生命的思考、关于人性的自省。他的发表,充分地表现了一名新闻记者的使命感,更以迫人的力量震撼生者的心,成为新闻史不朽的名篇。因此,我代表普利策新闻奖评审组把本届普利策新闻奖中的最佳消息奖颁发给《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的作者罗森塔尔。”

二、自我测评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凝重(nínɡ)

纳粹(suì)

焚尸(fén)

雏菊怒放(chú)B.婆娑(suō)

嬉笑(xǐ)

撰写(zhuàn)

明媚温暖(mèi)C.沼泽(zhǎo)

凋谢(diāo)

废墟(xū)

步履蹒跚(lǚ)D.戕害(qiānɡ)窒息(zhì)

祷告(dǎo)

世人瞩目(shǔ)2.下列各组词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窒息

憔悴

长廊

惊俱万分

B.绞刑

瞬间

茫然

心智健全 C.恶梦

港督

无辜

生机勃勃

D.愤懑

隐秘

弊端

绿树成茵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台湾漫画家蔡志忠手拿一本书请杨振宁签名,后者欣然提笔应约。漫画大师和科学大师惺惺相惜的场面一度在第十八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读者大会上引发了不小的骚动。

B.作为去年联赛冠军的这支足球队,今年联赛开赛的初段成绩差 强人意,球迷反响强烈,俱乐部领导层经再三考虑,决定撤换教练。C.只要领导时时处处想落实、讲落实、抓落实,一般工作人员就会跟着学、照着做、比着干,上行下效,就一定能带出一支真抓实干的过硬队伍。

D.该社用意良佳,可惜的是求实版新整理本错字连篇累牍,简直不堪卒读,像这样的 现象在当今出版物中并不鲜见,应引起全社会的重视。

三、感知文本,研究思考

1、这篇新闻报道的题目是《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那么为什么没有新闻,作者还要去报道?

2、文章开头和结尾都描写了奥斯维辛集中营所在地的美丽景色和孩子们的追逐游戏,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3、“在德国人撤退时炸 毁的布热金卡毒气室和焚尸炉废墟上,雏菊花在怒放。”这里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何作用

4、作者说“在奥斯维辛,没有可以作祷告的地方”,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5、“这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姑娘,长得丰满,可爱,皮肤细白,金发碧眼。她在温和地微笑着,似乎是为着一个美好而又隐秘的梦想而微笑。当时,她在想什么呢?现在她在这堵奥斯维辛集中营遇难者纪念墙上,又在想什么呢?”请展开你的联想,写一段60字左右的文字,描述一下她的内心活动。

四、课堂巩固练习

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据初步分析,已造成254人遇难、35人受伤的山西襄汾尾矿库溃坝事故的直接原因是由非法矿主违法生产、尾矿库超储引起的。

B、美国总统布什在10月3日晚签署了总额达7000亿美元的金融救援方案,但由于投资者依然担心美国金融危机的维胁,国际金融市场仍将持续动荡。

C、“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冬季长跑活动”将于10月26日正式启动,从10月26日起全国中小学生每天要求长跑,将记入中小学生成长记录袋、素质报告书或档案。

D、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发生后,我们认识到乳制品质量的提高将取决于企业是否规范生产和国家监管是否得力。

2.下文横线处的句序已被打乱,排序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波兰人说,共有400万人死在那里。

①从那时起,奥斯维辛的惨状被人们讲过了很多次。

②一些幸存者撰写的回忆录中谈到的情况,是任何心智健全的人所无法想像的。③十四年前,最后一批囚徒被剥光衣服,在军犬和武装士兵的押送下走进毒气室。④奥斯维辛集中营司令官罗道夫·弗兰斯·费尔南德·霍斯在被处决前也写了回忆录,详细介绍了这里进行的集体屠杀和用人体作的各种实验。A.②③①④

B.③②①④

C.①③②④

D.③①②④。

3.阅读下面这则消息,完成文后的问题。

法新社华盛顿12月31日电美国人口普查局星期三宣布,2004年1月1日,美国总人口将达到2.92亿,比去年同期增长1%。

美国人口普查局说:“在1月初,美国每8秒钟将有一人出生,每13秒钟有一人死亡。同时,国际移民活动将使美国每25秒钟增加一人。其综合结果是,大约每12秒钟内美国的总人口将增加一人。”

(1)这则消息的导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给这则消息拟一个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15字)10、8、4、根据下面内容,拟一条一句话新闻。

本报讯(记者苏敏)记者从中国红十字会获悉: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网络系统日前正式运行,初步具备了服务临床的能力。它给我国数百万白血病等疾病患者带来了福音。

据介绍,覆盖全国的这套网络系统集录入、传输和检索查询为一体,可管理百万名志愿者的数据。迄今为止,该资料库数据已达5万多份。目前,我国每年约有400万白血病等疾病患者无原则要用造血干细胞移植进行疾病治疗,实际需求量巨大。

专家强调,兄弟姐妹间细胞配型的相合率1/4。随着我国独生子女越来越多,这种机会已越来越少,而非血缘关系配型的相合率仅占400分之一甚至几万分之一。“因此,资料库里的志愿者数据越多,病人的希望越大”。

目前,已有北京、上海、辽宁、山东、天津、陕西、江苏等13个省市初步建立了分资料库,共17个实验室,并通过了专家评审验收。截至去年年底,我国成功配型60余例,有31名患者完成了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答:

5、拓展延伸:

阅读:

1.前以色列总理拉宾的和平宣言:

“几万个示威者的喊叫,还远不如一个痛哭儿子战死的母亲的眼泪给我的震撼……”

“一百多年了,我们在寻找家乡;一百多年了,我们试图平静地生活,种下一棵树、铺好一条路……我们一边梦想一边作战。一百年的战争和恐怖使我们伤痕累累,但不曾毁掉我们的梦想——我们百年来对和平的梦想……”

“……我向来相信大多数人是渴求和平而且愿意抓住和平机会的。你们今晚聚集在此,证明了这种渴求:要和平,不要暴力,暴力伤害民主,我们必须抵制暴力。” 2.“倘若一个国家是一条航行在大海上的船,新闻记者就是船头的守望者,他要在一望无际的海面上观察一切,审视海上的不测风云和浅滩暗礁,并及时发出警报。----普利策

香港,祖国欠你什么?

一、先看看祖国对香港做了些什么

1、在政治上很讲信用。严格执行回归时定下的“一国两制”方针,将香港作为政治特区迄今为止从没有任何动摇和改变,在全国通行的法律,没有一部在香港执行,让其享有标志高度自治的司法终审权、单独立法权、行政自理权。

2、在财政上不用缴税。作为中国的一部分,香港从来不用向中央政府交一分钱的税,香港人自己赚的钱自己花,用于香港自身的发展,祖国其他地方再穷再苦也不找香港的麻烦,这一点让广东等财税大省相当羡慕。

3、在发展上特殊保护。为了保护香港在国际经济中的特殊地位和传统优势,中央政府一再压制别的城市,深圳嘉众微信jz5187比如上海深水港、自贸区、金融中心、迪士尼等项目的启动,政府犹豫再三,一拖再拖,生怕对香港不利。

4、在贸易上免税通关。香港的产品进入大陆,273种主要产品实行的都是零关税,这就意味着,大陆巨大市场对香港基本上是敞开的。周边国家和地区经济体,对这样的优厚待遇是垂涎三尺的。

5、在旅游上全民支持。中央政府一直大力鼓励大陆人到香港去旅游,香港游的旅行团火得不得了,而去香港旅游的最主要项目就是购物,大陆人平时舍不得花的钱,大把大把地丢在香港,帮助发展香港的经济。

6、在经济上甘当后盾。在中国成为全球最大市场的今天,世界上的主要经济体都很依赖中国,香港自然不例外,甚至在大陆享有投资经营的某些特权,这对香港来说,大陆是其度过经济危机、持续发展的坚强后盾。

7、在民生上优先照顾。香港地方小,山多平地少,几乎没有农业,主要靠大陆来满足对吃喝的要求。大陆每天将最优质最新鲜的肉、菜、蛋、奶源源不断地送到香港,保证水、电、气的供应,从不吝啬,从不含糊。

8、在国际上高度尊重。中国在国际上,给予作为地方政府的香港高度尊重、特殊安排,积极支持其以实体身份参与国际事务,比如在各种国际经济联盟、各种国际化的运动会上占有重要席位,可以与中央政府一同参与。

二、再看看香港有些人是怎么对待祖国的

1、喊出“宁当英国狗,不做中国人”的口号。在香港,总有些人天生的奴才命,不愿做人只愿做狗,完全是脑袋出了毛病。当主人不好,偏要喜欢去当英国人的走狗,甚至期盼再回到英国殖民时代,这种下贱程度,令人瞠目结舌。

2、部分香港人长期搞“港独”游行示威。有些香港人利用中央政府希望香港社会稳定的愿望,长期游行示威,以街头暴力的方式要挟中央政府。甚至公开打出殖民地时期的旗帜,公然喊中国人滚出香港。

3、发动“占领中环”运动。部分香港人企图通过长期占领中环要道的方式,达到按照西方标准全民普选的目的,并在民间发起非法“公投”,深圳嘉众微信jz5187竟然允许没有中国国籍、只是取得香港居留权的人参与投票,这是对国际通行准则的蔑视。

4、冲闯驻港部队的军营。“港独”组织成员近期竟然公然闯入解放军驻港部队总部,不顾军营哨兵警告,强行闯入军营进行滋扰,高呼口号要求“解放军撤出香港”。这是香港1997年回归以来首次有团体强闯驻港部队总部示威。

5、公开谩骂大陆游客。有些香港媒体和公知将陆客称为“蝗虫”,对大陆游客的个人不文明行为无限扩大。比如某个大陆小孩在街头尿尿,就说大陆人素质低,而贝克汉姆的儿子在香港街头尿尿,就称其可爱,并反思街上的公厕为何如此少。奴才相原形毕露。

6、某些媒体以骂共反中为使命。在香港的一些报刊杂志上,充满了骂共产党、反中国的文章,挖苦共产党和中央政府、攻击国家领导人、挑拨香港与大陆的关系,无所不用其极,已经并甘愿成为西方势力反华反中的舆论大本营。

7、反对在香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都号召和教育国民热爱自己的国家。而在香港,政府提出要在中小学设置建立国家自豪感和中国归属感的新课程,就有市民上街游行公开反对,认为是某种政治阴谋。

8、不同意对基本法23条修正案立法。23条提出禁止任何叛国、分裂国家、煽动叛乱、颠覆中央人民政府及窃取国家机密的行为,这是正常国家对自己领土的正常主张,却遭到某些香港人持续多年的公开反对,致使该条款迟迟不能完成细则修订。

第二篇:奥斯维辛没有新闻 教案

1944年,在纳粹的一个集中营中,关押着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女孩和她的妈妈,有一天,他的妈妈被杀害了,小女孩哭泣着问,我的妈妈到什么地方去了,人们含着眼泪告诉她,你的妈妈去寻找你的爸爸去了,不久就会回来,小女孩真的相信了,她不再哭泣,她甚至唱起了妈妈曾经教给他的许多儿歌,还不时的爬上窗户张望,盼望他的妈妈快点回来。一天,小女孩和许多犹太人被押上了刑场,他们将被活活埋掉,当一个纳粹士兵要将小女孩推入深坑的时候,小女孩睁着她那漂亮的眼睛说:“叔叔,请你把我埋的浅一点好吗?要不,等我妈妈来找我的时候,就找不到我了。”这是发生在纳粹集中营中的一个故事,这样的悲剧在40年代纳粹奥斯维辛集中营中每天都在发生,在上演。那是一段没有人性,没有良知的历史。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理解本文独到的新闻报道视角。

2、培养学生提炼重要信息的能力,整体把握文章结构的能力。

3、体会对比、侧面描写、细节描写等多种手法在新闻写作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会分析解决问题。

2、紧紧围绕颁奖词中的突破新闻“零度写作”与“细节”描写两个关键词探究全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使学生领会作者在平静的叙述中所蕴含着的对纳粹的强烈愤怒;

2、使学生能记住历史惨痛的教训,珍惜和平,抵制暴力与罪恶。【教学重点难点】

1、品味新闻中简洁富有意蕴的句子的含义,体会新闻中作者的感情。

2、品味作品中的细节描写,通过参观者的行动、神态来传达他们的内心的感受。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二、视频介绍奥斯维辛集中营

今天我们将在美国记者罗森塔尔新闻名作《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的带领下,走进这段人类历史上最黑暗,最血腥的历史。

这篇新闻是作者参观“奥斯维辛”集中营之后写作的,作者自称在这个地方“没有什么”新闻,但就是这篇作者自称没有什么新闻的新闻,一经发表便被各大报刊争相转载,并且一举夺得了美国新闻界的最高奖项“普利策新闻大奖”,成为了新闻史上不朽的名篇。那么这篇新闻到底特殊在哪里呢?作者究竟运用了什么手法让它具有如此恒久的魅力呢?

三、展示颁奖词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突破新闻“零度写作”原则,着眼细节,以冷峻的视角,深沉地描述了今天的奥斯维辛集中营纪念馆。在恐怖与快乐、战争与和平、历史与现实的反差中,它召唤起人们关于灾难的记忆、关于生命的思考、关于人性的自省。它的发表充分地表现了一个新闻记者的使命感,更以迫人的力量震撼生者的心,成为新闻史不朽的名篇。

四、合作探究及成果展示

设置问题分小组探究,要求学生紧紧围绕颁奖词中的突破新闻“零度写作”与“细节”描写两个关键词合作探究,并展示探究结果。(规范小组成果展示的内容及语言形式)

问题一:文章是如何突破“零度写作”的?(避开新闻事实的客观再现,写了什么)预设展示内容:

(1)奥斯维辛集中营的现状。

(2)奥斯维辛的现状只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处提到,那么其他的大量篇幅又着重写了什么呢?

参观者的见闻和感受。

A参观者在奥斯维辛都看到了什么?

明确:毒气室、焚尸炉、牢房、试验室、纪念墙、绞刑室。这可以在7到15段里寻找。【展示图片】

B那人们在参观时都有什么反应,请同学们勾画出人们参观时表情变化的句子,说说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开头,他们表情茫然,因为他们不晓得这是干什么使的”

“他们就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浑身发抖。”

“一个参观者惊惧万分,张大了嘴巴,他想叫,但是叫不出来。”

“他们感到自己也在被窒息。”

“另一位参观者进来了,她跪了下来,在自己胸前画十字”

“参观者们用恳求的目光彼此看了一眼,然后对解说员说:够了”

“他们就不由自主的停下脚步,浑身发抖“

“一个参观者惊惧万分,张大了嘴巴”

分别感到茫然——浑身发抖——惊恐万分、叫不出来——庆幸——窒息

——够了。(感情的由弱渐强)

参观者的表情、动作和语言可以间接地让人感受到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可怕、残忍以及令人发指的法西斯罪行。作者描写参观者的反应,从侧面表现了集中营的恐怖,惨无人道,给读者以更深刻的印象和强烈的情感震撼。

问题二:找出文中最能打动你的细节描写,读一读,品一品,谈谈你读后的感受。

补充资料: 所谓细节,就是对人物、环境的某一局部、某一特征的具体描摹,或对事件发展过程中某一细微事实的形象描写。高尔基称细节是“隐藏在字里行间的魔术”。

预设展示内容: 细节一:

“对另外一些人来说,这样一个事实使他们终身难忘: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布热金卡毒气室和焚尸炉废墟上,雏菊花在怒放。”

一边是戕害生命的毒气室和焚尸炉,一边是生机勃勃的生命,两种反差极大的事物摆在一起。表达了作者对纳粹的讽刺:纳粹的残暴终归阻止不了生命的进程。同时也表达了作者的控诉:生命的绽放是人世间最美好的事情,对生命的戕害是最恶劣的罪行。两种事物形成强烈反差,是讽刺,纳粹的残暴,终不可绝灭生命;是控诉,美好的生命被活生生地毁灭。

毒气室和焚尸炉 →

纳粹灭绝生命的地方 雏菊花

生命不息

顽强抗争

怒放

讽刺纳粹永远无法阻碍生命之花的绽放 细节二:

“但是,在一排照片的中间,有一张特别引人注目,发人深思。这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姑娘,长得丰满,可爱,皮肤细白,金发碧眼。她在温和地微笑着,似乎是为着一个美好而又隐秘的梦想而微笑。”

当一个人明知自己要被处决了,还能笑得这么甜,这是何等的悲凉。这里把死亡和鲜活微笑的美好的生命放在一起,这种强烈的反差,增强了悲剧感,更让人激起对法西斯的仇恨。温和的微笑 → 对生死的超脱,生命的坚韧

为梦想而微笑 →

绝境之中不泯灭内心对美好希望的向往 美好而又隐秘的 → 深藏内心的一份信念和信仰

六、结束语

第三篇: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试讲稿

导入

1、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别了!不列颠尼亚》这篇新闻报道,这篇新闻无疑是非常优秀的,它按照“零度写作”原则从客观角度描写了香港回归这一举世瞩目的时刻。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也是一篇新闻报道,与《别了!不列颠尼亚》不同的是,《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突破了“零度写作”的原则,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下面请同学们翻开书本的41页,快速地浏览这篇文章。(板书)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罗森塔尔)

2、奥斯维辛是纳粹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于波兰建立的最大的集中营,被称为最大的“杀人工厂”。每天都会有许多人被运送到这里作为实验品或被屠杀,然后被投进焚尸炉烧毁,简直是惨绝人寰!就是这么一座地狱般的集中营,当《纽约时报》的记者迈克尔·罗森塔尔到奥斯维辛集中营采访时,他却以一篇题为《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的新闻报道获得了美国新闻界的最高奖——普利策新闻奖。这是什么原因呢?为什么说现在的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呢?

整体感知

1、首先请大家看这个标题,这篇文章的题目是《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它是一个充满悬念的否定句。那么有同学可以告诉我“没有什么新闻”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吗?

→(好,你来。嗯,很好,请坐。这位同学认为“没有什么新闻”其实是讲,在今天的奥斯维辛这里发生的事情和纳粹法西斯行径世人已经都知道了,所以并没有什么好说的了。)

→(那么除了这一点,还有人要补充的吗?你来,好,请坐。这位同学补充了一点,就是说这里除了众所皆知的法西斯恶行外,已经没有什么值得张扬的事了。)

2、既然如此,那么为什么作者还要写下这篇新闻呢?

→(这点就是我们应该要注意的,那就是从作者本身的角度出发。作者他本身有一种非写不可的使命感,这种使命感来源于作者的一种不安的心情。在访问这里之后,如果不说些什么,或写些什么就离开,那就对不起在这里遇难的人了。

3、了解了作者的写作原因后,那么我们就开始来学习这篇文章。首先请同学们看文章的第一段,(板书)(一、第一段:)第一段是这么写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在布热金卡,最可怕的事情是这里居然阳光明媚温暖,一行行白杨树婆娑起舞,在大门附近的草地上,还有儿童在追逐游戏。”这段话为我们展示了今天的奥斯维辛集中营“阳光明媚,绿树成阴,孩子嬉笑”,应该来说是一幅非常美好和平的景色,但是这里却写道“这是最可怕的事情,像一场噩梦”这是为什么呢?作者这样说有什么用意?

→(我听到有同学说反语,是的,作者在这里用的正是反语,现在的景色固然美好,但是它却和布热金卡的历史并不相配。作者认为这里应该是“永远没有阳光,百花永远凋谢”,灰暗的天空,沉闷的色调才是它最相配的景色。然而一踏进集中营,作者却吃惊的看到两种不相配的东西叠合在一起了,因此感到可怕。另外还有一点是值得同学们特别注意的,就是作者写这段话的用意是(板书)(设置悬念,为下文铺垫)。关于这一段,我们等下还会有所涉及。

4、接下来我想请同学们看第7-15段。看好了吗?有什么发现吗?

→(没错,这几段话为我们描述了(板书)(二、参观者的参观顺序:)它们分别是什么?让我们来一起找出它们,(板书)(毒气室和焚尸炉——死囚牢房——女牢房——试验室——纪念墙——绞刑室)

文本研习

1、知道了参观者的参观顺序后,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在参观这些地方的时候,人们都有些什么反应,我想请同学们勾画出人们参观时表情变化的句子。→(找好了吗?让我们来一起看看这些句子。

●在第42页的第九段开头,当参观者们参观毒气室和焚尸炉的时候“他们表情茫然,因为他们不晓得这是干什么使的”还有当看到死囚牢房的时候“他们就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浑身发抖。”

●接下来是第十段当一个参观者看到女牢房时,作者这样写道“一个参观者惊惧万分,张大了嘴巴,他想叫,但是叫不出来。”

● 在第十四段当参观者被带到绞刑室的时候这里写道“他们感到自己也在被窒息。”“另一位参观者进来了,她跪了下来,在自己胸前画十字。” ●最后是第十五段“参观者们用恳求的目光彼此看了一眼,然后对解说员说:够了” →(为什么我要大家注意这些句子呢?我的目的是要提醒同学们注意文中最重要的手法,那就是细节描写。细节描写这一手法我们并不陌生,它是对人物、环境的某一局部,某一特征的具体描摹,或对事件发展过程中的某一细微事实的形象描写。这些描写人们参观时候的反应的句子写得十分的传神,从侧面表现了集中营的恐怖。)

2、现在我想请同学们和我一起再来看一下文章的又一细节描写。请同学们看第8段的最后一句话。“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布热金卡毒气室和焚尸炉废墟上,雏菊花在怒放。” 看完这句话同学们有什么感受?

→(我听到了两种声音,因为关注的细节不同,所以感悟也不同。我发现同学们关注到文中两种非常鲜明的特征:一种是黑暗的,读到的是生命的消亡;与之相对的是光明,读到了雏菊,微笑。也就是说,我们在读到生命消亡的同时,也读到了生命的力量和希望。)

3、接下来我还要请同学们看第十三段,这里写道“这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姑娘,长的丰满,可爱,皮肤洗白,金发碧眼。她在温和地微笑着,似乎是为着一个美好而又隐秘的梦想而微笑。”(板书)(这里写道)(三、细节描写:●写温和的微笑→表现了她对生死的超脱,生命的坚韧●为梦想而微笑→则是表现了她在绝境之中不泯灭内心对美好希望的向往●美好而又隐秘的→表现的是她深藏内心的一份信念和信仰)

4、下面请同学们看第14段的这一细节描写,这里写道“在奥斯维辛,没有可以作祷告的地方。”这是为什么呢?

→(我们都知道,祷告一般有两种作用,一种是寻求庇护,一种是请求宽恕,在奥斯维辛,犯人们寻求庇护却难逃一死,而纳粹也不会去请求宽恕,所以祷告根本没用,也就不用祷告了。)

5、最后请同学们看文章的最后一段,“这里阳光明媚,绿树成荫,在集中营大门附近,孩子们在追逐游戏”这句话有何深意? →(大家还记得第一段的描写吗?第一段为我们展示了一幅非常美好的和平景色,而最后一段再次展现今天的布热金卡环境的安谧,风景的秀丽,值得同学们注意的是这里所采用的首尾呼应以及用乐景衬哀情的方法,虽然今天的奥斯维辛早已是“太阳和煦、明亮”、“一排排高大的白杨树长势喜人”、“在并不远的草地上,儿童在嬉戏,打闹。”这是一幅欢乐的景象,但在作者和了解法西斯暴行的人眼里,这里曾经是血流成河、尸骨成山的地方,眼前虽然是一幅阳光明媚,欢乐祥和的景象,但是人们心头的阴霾难除,总觉得在此地出现此景,难以令人接受,是使人更感“毛骨悚然”的。这里以乐景写悲情更增其悲。)

回归文本

1、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后,同学们能看出《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这篇报道与我们平日在报纸上看到的报道有什么不同之处吗?如果我把电讯的开头拿掉,你还会觉得它是新闻稿吗?

→(我们都知道一般的新闻都是很客观的,可以说是相当冷静的,而这篇新闻稿却带有情感,突破了新闻稿“零度写作”的原则,让我们感受到记者的情绪,读到了记者的使命感。还有就是细节,这篇文章具体、细致的细节有很多。)

2、当然我们阅读一篇新闻,除了要关注形式上的创造,我们是不是更应该更关注到新闻的价值所在,同学们知道本文的价值在哪里吗?

→(首先同学们应该注意的是这篇新闻稿突破了新闻“零度写作”原则,其次是这篇新闻稿着眼于细节,在恐怖与快乐、战争与和平、历史与现实的反差中,召唤起人们关于灾难的记忆以及关于生命的思考,这篇新闻稿充分表现了一个新闻记者的使命感,更以迫人的力量震撼生者的内心,成为新闻史上不朽的名篇。)

课堂小结

我们应该认识到,奥斯威辛是一个尺度:关于时代的、道德的、人性的尺度,无法弃置的尺度;即使作家所写的题材毫不涉及战争和杀戮,时至今日,也都与奥斯威辛有关。奥斯威辛已成为现实的一部分,虽然属于过去,却向未来敞开。

作业

最后请同学们课后完成课本第43页的最后一道题目,下节课上课前交齐。

结束

今天我们的课就上到这里,下课!同学们再见!

第四篇:读《奥斯维辛没有新闻》有感

读《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有感 几日前细细的阅读了《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给我的感觉只有震撼,只有悲哀,只 有无奈。即使是同样的题材,文笔的好坏也可以影响读者的情感,好的文字可以感染人,罗森塔 尔就做到了这点。这篇文章一字都没有提到奥斯维辛死难者的惨状,也一字都没有提到法西 斯对死难者是如何如何的残忍,却在那些看似美好的文字中渲染出一种令人泫然欲泣的悲 哀。“从某种意义上说,在布热金卡,最可怕的事情是这里居然阳光明媚温暖,一行 行白杨树婆娑起舞,在大门附近的草地上,还有儿童在追逐游戏。”这篇文章开头就给 了我深刻的印象,阳光明媚,绿树婆娑,儿童嬉戏,这是多么的勃勃生机,而作者却称其为 “可怕”,一开始我不大理解,可深思过后,却引以为然,因为布热金卡不是普通的地方,它是死难者的坟墓,不,应该说是乱葬岗,它曾经容纳了那样多的冤魂,不过六十几年过去 了,那曾经连恸哭也发不出的魂灵们就湮没在这尘埃中,除了奥斯维辛,再无一丝他们受苦 受难的证明,这是怎样的悲哀!“对另外一些人来说,这样一个事实使他们终生难忘: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布 热金卡毒气室和焚尸炉废墟上,雏菊花在怒放。”我沉默着读到了这里,又一次被震撼 了,雏菊怒放,这在别的地方将是多么正常的事,可在奥斯维辛,在毒气室和焚化炉的废墟 上,它是多么的不可思议!这里曾有那么多生命不甘的逝去,可雏菊花却在怒放!“怒”,这 字用得多么的好,逝去生命的不甘与雏菊的欢欣绽放,这是多么鲜明的对比!“另一位参观者进来了,她跪了下来,在自己胸前画十字。在奥斯维辛,没有可 以作祷告的地方。”在奥斯维辛,没有上帝,因为在六十多年前,这里曾有那么多的生灵 作过祷告,乞求上帝解救他们,可上帝没有听见,或者,连上帝也抛弃了这个地方,这字里 行间,透露出的是作者对法西斯的痛恨和控诉,是作者对死难者深切的同情,是一种用言语 无法表达的深深的痛!读完此文,我唯有学学鲁迅,长歌当哭了。


第五篇:奥斯维辛讲课稿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但是胜利的代价是惨痛的,我们无法淡忘南京大屠杀惨绝人寰的场景,七三一细菌部队惨无人道的试验。

而在世界上,也曾有这么一个地方,那里人们的遭遇同样令人触目惊心:

那里有插翅难逃的电网;那里有数以吨计的头发;那里有堆积如山的鞋子;那里有触目惊心的尸骸;那里有惨不忍睹的照片„„

那,就是被称为“杀人工厂”的奥斯维辛。

今天要学的这篇课文,它是一篇新闻稿(板书:新闻),是作者参观奥斯维辛集中营之后写的(板书:奥斯维辛),作者强调没有什么新闻(板书:没有什么)。

但就是这篇作者自称没有什么新闻的新闻,一举夺得了美国新闻界的最高奖项“普利策奖”。

那么这篇新闻到底特殊在哪里呢?作者究竟运用了什么手法让它具有如此恒久的魅力呢?

带着这些思考让我们一起走进罗森塔尔的新闻名篇《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大家仔细研究一下标题,你们对它有没有产生一些问号呢,有疑惑的都可以说出来。(板书:标题)

好,同学们的回答老师归纳概括一下。发现基本上是这三种问题:(板书:1.为什么没有新闻?2.到底写了什么?3.为什么要写?)

所有的问题都是大家自己提出的,老师也相信你们一定能解决这些问题。

首先我们来看第一个问题:奥斯维辛为什么没有什么新闻? 第一点,同学们都知道新闻具有„什么?对~时效性的特点,(板书:时效性)而这篇新闻写于1958年,(板书:背景)距恶行发生的时候有14年,失去了时效性,所以作者说没有什么新闻了。

还需要注意的一个地方是,文章第五段有句“奥斯维辛的惨状被人们讲过了很多次。”大家都了解奥斯维辛发生了什么。

既然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那么作者又写了什么?带着问题大家速读一遍文章的主体部分,也就是第2段到倒数第二段。找一下描写参观者游览的顺序还有他们动作神态的关键词。(板书:主体)

相信有的同学心中应该有答案了。xxx,你来说一下。

【PPT】从毒气室到焚尸炉,从死囚牢房到绝育室,这些地点的顺序未必是参观者真实游览的顺序,却是作者阐发真实理念的写作顺序。这里有作者匠心独具的构思:

这些地点分别代表着人类的生命权,生存权和生育权,但是这些最基本的人权却被剥夺。

作者的目光始终盯在参观者身上,通过参观者的行动、神态传达他们内心的感受,他用“张大了嘴巴”表现了参观者的„?对,吃惊,恐惧,用“浑身发抖”表现了参观者的„?怒不可遏等等,作者用这样的侧面描写让我们感受到这些地方有多么的阴森恐怖,那除了这些灰暗的、让人沉闷压抑的色调之外,大家在文章找一些不一样的色调,带给你温暖光亮的语句。

不知道大家找见了吗,老师现在念一下带给老师温暖光亮的语句,看一看和你想的是否一样。

在第8段有句:“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布热金卡毒气室和焚尸炉废墟上,雏菊花在怒放。”(PPT、板书:雏菊)

大家先来欣赏一下怒放的雏菊是多么的生机勃勃。

“毒气室和焚尸炉”是纳粹屠杀生命的见证,灭绝生命的地方。“雏菊花在怒放”表明生命不息,不可被消灭。

一边是残害生命的毒气室和焚尸炉,一边是生机勃勃的生命,两种反差极大的事物对照式放在一起,真是让人震撼。

那么除了怒放在废墟上的雏菊,13段还有一抹温暖的色彩,你没说是什么呢?

没错,微笑的姑娘。(板书)

“这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姑娘,长得丰满,可爱,皮肤细白,金发碧眼。她在温和地微笑着,似乎是为着一个美好而又隐秘的梦想而微笑。”

即使面临死亡的威胁,她依然带着世间最美的微笑。那是因为她不愿让生命的最后时刻在恐惧麻木中度过。

那些刽子手,可以灭绝人性,甚至摧残人的尊严。但是却抹不去那丝静静的笑容。

奥斯维辛写了什么呢,写了参观顺序,写了参观者的动作神态,从侧面让我们感受了那里的黑暗与恐怖,写了雏菊,写了微笑的姑娘。

为什么要写下这些东西呢?让我们来关注文章第6段: “记者只有一种非写不可的使命感,这种使命感来源于一种不安的心情:在访问这里之后,如果不说些什么或写些什么就离开,那就对不起在这里遇难的人们。”

作者的目的是要悼念在这里遇难的人们,同时表达一种使命感?那么,这是一种什么样的使命感呢?

让我们回到这篇新闻的导语部分,也就是第一段,同学们共同念一下:(PPT、板书:导语和结语)

“从某种意义上说,在布热金卡,最可怕的事情是这里居然阳光明媚温暖,一行行白杨树婆娑起舞,在大门附近的草地上,还有儿童在追逐游戏。”

这句话作为强调在最后一段又重复了一次,首尾呼应。里面两个词:“最可怕的”„“居然”„

可怕的是什么?原本阳光明媚,儿童嬉闹是正常的,但是作者却用了“居然”。因为不合时宜,这一切在奥斯维辛这里,好像讽刺一般,就如同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云淡风轻„„ 列宁曾经说过:“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

从1945年至1958年,十四年间,奥斯维辛一派和平景象,没有什么新闻,从1958年到现在五十七年又过去了,奥斯维辛仍是一派和平景象,没有什么新闻,但那默不作声的毒气室、焚尸炉在警示着人们:请不要忘记历史!(板书:勿忘历史)

同样,70年过去了,七三一部队的细菌实验室也在静静地躺着,河北卢沟桥上的石狮子仍然蜷伏着,南京大屠杀纪念碑前每天都会迎来无数参观者,在那里,也没有什么新闻。但那些地方的一草一木时时都向我们发出呐喊:以史为鉴,珍爱和平!这就是重大的新闻!

最后的时间,;老师留个作业。

当年罗森塔尔带着非写不可的使命感写下这篇新闻史上的佳作, 如果有一天你也来参观奥斯维辛集中营纪念馆, 你是否和他一样有非写不可的冲动? 那么就请你在纪念馆留言簿上写下些什么吧。

注意: 写法可以不拘一格, 你可以选择你的倾诉对象———可以是遇难者, 可以是参观者, 甚至可以是纳粹分子„„

下去以后阅读《安妮日记》、观看《辛德勒名单》这部电影。好,今天的语文课就上到这里,谢谢大家。

下载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学讲稿(范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学讲稿(范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奥斯维辛教案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授课人:张丽平学习目标:通过图片和讲解让学生认识到法西斯的残暴,反对战争,维护世界的正义与和平。 一、导入:青山不老人易老,岁月无情人有情。六十多年过......

    新闻学

    新闻学、传播学经典文献目录论著1 《论出版自由》,[英]约翰.弥尔顿,商务印书馆,1958年 2 《论自由》,[英]约翰.密尔,商务印书馆,1959年 3 《舆论学》,[美]李普曼,华夏出版社,1989年 4......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学生理解新闻写作中记者的感情蕴含其中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生自己生成问题并学会分析解决问题。 3、情感......

    奥斯维辛教学设计

    和煦(xù) 枯萎(wei) 废墟(xū) 雏菊(chú) 呆滞(zhì) 扼住(è) 踉跄(liàng qiàng) 毛骨悚然(sǒng) 不寒而栗(lì) 2成语积累 毛骨悚然:形容很害怕的样子。 不寒而栗:不冷却发抖,形容十分害怕......

    奥斯维辛教学设计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课型:新授授课人:雷苗2014.11.5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本文与一般新闻相比独特的叙述角度。 (2)能够抓住看似平静的叙述语言体会作者的强烈感......

    新闻学基础知识-记者必备-消息写作讲稿(共5篇)

    消息写作讲稿 新闻报道是什么样的文体 新闻报道实质上是记述性文体。我们知道,文章的基本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这五种。叙述是最基本的表达方式。记述性......

    新闻学专有名词

    电缆电视:用射频电缆或光缆来传输、分配和交换声音、图像及数据信息的电视系统,又称有线电视(英文缩写为CATV)。世界上第一套共用天线电视于40年代末期在美国开始运行,以后逐步发......

    新闻学写作

    总复习题型: 1、名词解释(4*5)2、辨析(2*5) 3、简答(8*5)4、操作(30*1) 一 新闻的界定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杨保军教授对新闻的界定,即“新闻本质上是一种新近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实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