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白岩松:我眼中的医生价值档
白岩松:我眼中的医生价值
2014年7月19日,央视主持人白岩松出席了“北京大学医学部医药卫生管理论坛暨北医医院管理高级研修项目百期校友会”,并作精彩演讲。面对数百名医院管理者,白岩松鲜明地指出了医生职业在社会中的五重价值。
【演讲内容】
七年前,因为踢球骨折,我在北医三院做骨折手术。在手术台上,大夫问了一句:“你有什么要求?”
当时,我的回答是:“我会做一个模范患者。这是您的专业,一切听您的。”手术效果非常好。在手术半年后,我回到了北医的大院踢了一场足球,为我做手术的医生也在场。
其实,当你信任对方的时候,对方给予你的会更多。当你一开始就带着怀疑的眼神时,恐怕你才是最大的受害者。当下中国,医生和整个社会之间正是处于这样一种错位的关系中。
这个行当介于上帝、佛与普通职业之间
今天我主要跟大家谈三个层面的问题。第一个层面,我们应该怎样看待医生?医生是一个什么样的群体?
大家说到医生,都会说两个词,一个是医德,一个是医者仁心。
在我们这个社会中,有哪些行业的后面是带“德”字的?只有教师和医生,一个是师德,一个是医德。我们的前人够聪明,之所以这两个行业后面带“德”,因为他们维系人生中两个最重要的健康领域,一个是精神健康,一个是肉体健康。所以,社会对这两个职业的要求特别高。
现在很多的医生都有委屈:我在做这样行善积德的事情,为大家守护健康,可是还面临着怀疑。千万不要怀疑,千万不要有委屈感。我还是要强调,你越靠近佛,你遭受的磨难和委屈就越多。因为你的职责大,大家的期待也就越高,大家对你的需求也高。
医者为什么要有仁心?医生这个行当介于上帝、佛与普通职业之间。大家到医生这儿来,往往是带着苦痛,带着绝望。归根到底,与其说是到医生那儿来看病,不如说是到医生那儿来寻找希望。我们常说,医生是治病救人。其实治病就够了,为什么还要说救人?治病只是治疗病状,但是救人是一个综合的概念。我们面对这个行当的时候,过多地强调生命的因
素,而忽略了心灵的因素。这也是社会上很多的需求跟这个行当发生摩擦的诱导因素。
干医生这个行当,你看到的总是一颗又一颗苦痛的心,一张又一张苦痛的面孔。当然,医生最大的幸福是,病人来的时候是苦痛的表情,经过你的治疗,一段时间之后,他带着笑容离开了。因此,心灵的抚慰和支撑原本就是这个行当极其重要的一个方面,而不仅仅是五年六年学到的医术本身。只有把生理上的治疗技能和心理上的抚慰加在一起,才构成“医者仁心、治病救人”这八个字的全部含义。
医生这个职业具备五重价值
医生的价值体现在多个方面。比如说,中国人用四个字把这一辈子概括:生老病死。请问,这四个阶段,哪一个阶段离得开医生?
请告诉我,哪个人能够确定一生都不会成为病人。如果你能确定自己一生都不会成为病人,你就骂医生吧!没有任何人敢打这个包票。
从医德到医者仁心,再到治病救人,都体现了医生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价值——生命价值。
医生仅有生命价值吗?我觉得医生还具有社会抚慰价值。患者有很多的痛苦,有很多的折磨,释放往往来自医生的抚慰。因此,一位好医生的标志是治好病,也包括让很多人感受到希望和温暖。这原本是另一种医术。医生第二个价值就是抚慰整个社会。
我觉得医生的第三个价值是情绪价值,第四是社会的信心价值。所谓情绪价值,社会上戾气、抱怨几乎到处都有,如果大家能够有一个健康的心态,拥有一个健康的人生状态,医患冲突就会减少。所谓信心价值,我们中国现在什么都不缺,但是最缺的就是信任和信心。医患关系失衡的核心就是信任缺失。如果这个行当的改革能够进行得更加彻底,恢复信任,就会对社会产生巨大价值。
这和医生有什么关系吗?那就是医生的另一个价值——科普价值。写一篇论文和医生的晋升是有关系的,但是写十篇科普文章却对晋升没有影响。请问有多少医生愿意做这样辛辛苦苦的事情?除非他有极大的道德追求和责任。但是每一个医生都知道,科学常识的指导,会帮助相当多的人不得病、晚得病、得小病,得了急病不转化为慢病。
生命价值、社会抚慰价值、情绪价值、信心价值、科普价值,我认为,医生这个职业具备这五重价值。但现在医生被整个社会安排了太多的应急价值,一到流行病传播的时候,一到汶川地震等灾难发生的时候,医生全成了白衣天使。因为关键时候医生是社会安定的稳定器。但是一过了那段时间,大家就都健忘了。然后,又开始骂医生。
关键看环境激活的是人性中的善还是恶
我前几天也出席了中国医师协会医学道德委员会关于医生道德自律的会议。道德的问题需要有力地倡导,但是仅靠倡导和自律是不够的。中国人的人性不比一百年前更糟糕,也不比一百年后更好,关键是看环境激活的是人性中的善还是恶。
今天中国的道德问题似乎太大了,比如老人跌倒了没人扶。老人跌倒了去扶他(她),他(她)会讹人吗?我相信十个讹人的老人中有八个九个都是善良一生、谨小慎微过来的中国人。但是,在中国,老人们第一怕的就是给孩子添麻烦。当他一摔倒,一发现动不了了,立刻担心给孩子添多大的麻烦,价值观一下子就扭曲了。这时候,任何人伸出一只手,他们都会像救命稻草一样抓住,说不定就会讹人。等我们的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健全了,我想这种情况就会很少了。
因此,道德问题往往是改革不到位的问题。几十年前,中国两辆汽车一撞,下来就打,为什么啊?因为打赢打输决定了赔偿。今天,两辆汽车一撞,没有人动手,因为每个人都强制上了第三方责任险。可见,制度可以提升文明。
如果一位医生一上午看五六十个号,水都不敢喝,厕所都去不上,如何做到耐心地倾听每一位患者的声音?如果做一个手术才得一百多块钱,但一个支架利润可能几千块钱,你会作何感想?要是在自己医院做一个手术只有一百多块钱,走穴去另外一个医院,可能拿到一万多块,我们有什么资格要求人性在这样扭曲的制度里必须高尚?坦白地说,目前社会上出现的相当多的医患矛盾,是在替医疗改革行进速度太慢背着黑锅。如果医疗改革不能快速地破局,这个黑锅还要背很久。
不能把压力全部推到医生和院长身上
最后,在缓和医患关系上,整个社会,包括媒体,应该做些什么?
我认为,首先第一点,坚持改革。每次出现伤医事件的时候,我都要发声。我很清晰地知道,我是在替自己说话,是在替每一位潜在的患者说
话,而不只是在替医生说话。医疗改革如果不快速破局,医生的黑锅会背很久。
接下来,从整个社会的角度来说,我希望能够建立新的尊重。作为全国政协委员,我连续几年提议设立“医生节”.我在提案里有这么一句话:尊重是另一种约束。我们已经有了教师节、护士节,为什么不设立医生节?设立医生节,就是用尊重形成一种约束。
第三点则是,就事论事,不要迎合情绪。相当多的医生对现在的一些媒体报道不满意。媒体也有它的市场压力,我们无法排除某些媒体人从迎合社会情绪的角度去建立自己的报道准则,但这是短期策略。长期来看,他们自己也是受害者。因此,任何一个医患冲突案件都应该就事论事,不能扩充成社会对立情绪。
第四点,法律要跟进。我希望能从法律的角度去拉一根红绳。出了事情就把灵堂搬到医院大堂的行为,必须杜绝。
第五点,我也要提一下,医学是科学而不是神学。现在社会上弥漫着一种情绪:我把病人交给你,你必须给我治好,不能出任何问题。请问,哪个医生能够做到?虽然现在医学已经进步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但疾病也在发展啊。我们应该让全社会都知道,目前有相当多的疾病,可能被控制、可能被减轻,但不大可能被治愈。
科学本来就是有成功、有失败、有探索,还有曲折的。但是,现在的医患关系背景下,很多医生都不敢建议患者用冒险的治疗方案。社会需要一种润滑机制、调节机制,不能把风险和压力全部推到医生和医院院长身上,否则没有医生会选择去为患者冒险。
一个良善的社会应该提供良好的润滑机制。我去台湾采访,一进医院,就有志愿者服务站。几乎每家医院都有志愿者,不管你看什么病,他们都会领着你到各个部门,你的焦虑就会减轻。这些志愿者全都是经过培训后上岗的,一个礼拜只需要在医院待两个半天,花的精力也不太多。我们是否也能建立这样的机制?
所以我认为,中国医疗困局的突破,需要整个系统的改变。我们全部的情绪都寄托在每一位医生温和地对待患者上,这其实做不到,我们依然没有进入良性循环。润滑机制和缓冲地带非常重要。我们在座的院长,可以尝试在医院设置志愿者,引入NGO(非政府组织)。他们并不占用你们 的资源,只是要有一定的培训,就可以完成长久的润滑和缓冲。
为什么我对医生有这样的情感?
最后我要讲一个故事,作为结束。为什么我对医生有这样的情感?我的家庭曾经历过这样一件事。
我大学毕业回老家,即将回北京的前一天晚上,我妈给我讲了一个故事。
我的家乡在内蒙古的海拉尔。那个地方很偏远。上世纪70年代,我爸那时30多岁,总咳嗽,有时还带血。有一天,他出差要去天津。我妈就嘱咐他,办完公事一定要去医院看看病。我爸去了天津,最后一天才去医院。结果,他被诊断出有癌症,医生不好当面告诉他,只是对他说:对不起,你不能走,必须住院。
我爸肯定不干:一堆事情,必须要回去。他掏出车票对医生说,这是我今天回海拉尔的车票,非走不可。医生就说,请你稍等,我去找我们的领导来跟你谈。医生去找领导的时候,我爸溜走了。
晚上,我爸在天津火车站等车的时候,火车站的喇叭响起来,居然有人找他:海拉尔来的某某某,请到火车站门口。我爸走到火车站门口,下午那位医生,焦急地站在门口等他。原来那位医生记住了晚上的车次。我爸就这样被救护车拉回了医院。
尽管我爸两年后还是过世了,但是我妈在讲述这个故事的时候,安安静静地说:“如果遇上这样的医生,加上现代的技术,也许你爸的病就能治好了。”
第二篇:我眼中的白岩松
我眼中的白岩松
我听到白岩松这个名字的时候大概是在2008年的《感动》栏目上,当时他和敬一丹作为这个节目的主持人,当时我就被他独特的支持风格所吸引,慢慢开始了解他。
白岩松,1968年8月份出生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小时候的白岩松是个淘气的孩子,不爱学习经常被母亲打,成绩也非常的不理想,后来经过母亲和老师的帮助变成了一个爱学习的好孩子,父母也他感到高兴。从此,年少的白岩松爱上了看书,随着看的书逐渐增多,他开始佩服那些作家,成为一名作家也成了他的梦想。他很喜欢听别人讲故事,他能把听到的故事绘声绘色的讲给别的伙伴听,而且更加形象。这些都为他日后成为主持人奠定的很好的基础。
到了高中时期,白岩松的哥哥考上了大学离开了家,导致他每天得干很多家务活,让他立志要像哥哥一样考上大学,看得出他是多么敢想敢做的一个人。经过努力,他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北京广播学院新闻系,当时他17岁。离他成为主持人更近了一步。
大学期间,白岩松成绩优异,不仅喜欢课本以外的知识,而且也是位体育达人,他酷爱足球,他的偶像是阿根廷的巴蒂斯图塔。他在班上组建了一支足球队,而且在学校里是最强的。由于在一次联赛中输给了一支弱队,白岩松整整哭了一个晚上,这说明他热爱集体,有强烈的自尊心。正是
由于这些原因,让他在成长过程中一步步走向成熟。也为他日后在事业上的压抑提前磨练好了心志。
大学毕业以后,白岩松被分配到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中国广播报》工作,担任编辑、记者。开始工作的他参与了创办《东方时空》,他和一群年轻人开始大胆的新闻探索与创新,退出了《东方之子》和《东方时空》等栏目,使不受关注的电视节目以其选题严谨、判断敏锐的特色,内容涉及环境、教育、社会和家庭等许多备受关注的话题,在全国上下赢得了观众们的支持和喜爱,成为中央电视台最有影响的专题性栏目。白岩松也从此成为一个能够敲开老百姓心扉的著名主持人。
1997年开始,白岩松主持了香港回归、三峡大坝截流、国庆五十周年庆典、澳门回归、第27届奥运会等大型现场直播节目,还多次担任神舟飞船发射报道的主持人。他还参与策划并主持《焦点访谈》《中国之路》等节目。1999年:参加了澳门回归直播。1999年:参加转播国庆50周年庆典。2001年11月,由白岩松参与策划、创办的《时空连线》栏目成功推出,他本人出任该栏目的主持人兼制片人。现还担任《新闻会客厅》主持人。2001年参加了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报道。2001年参加了中国加入WTO的报道。白岩松 2003年新闻频道创建,他开始主持《中国周刊》(后更名为
《新闻周刊》)。2007年白岩松主持了《焦点访谈》连载节目“岩松看香港”,以庆祝香港回归十周年。2008年白岩松和敬一丹主持了《感动中国2008》。2009年白岩松参与主持转播国庆60周年庆典。
在此期间,白岩松找到了人生中是另一半,那是1990年8月的一个午后,天空中飘着雾一样的雨丝,白岩松撑着伞从单位出来,沿着林荫小道往外走,突然,他的眼睛定格在前方:一个女孩撑着一把花伞,袅袅婷婷地往单位走。第二天,白岩松从同事那里得知,昨天雨中巧遇的美丽女孩叫朱宏钧,来自江南水乡,从北京一所名牌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分到电台来做编辑。渐渐地,朱宏钧在心里接受了白岩松。但她不知道白岩松能不能过父母那一关。这年5月,朱宏钧请父母来北京玩,其实就是让他们考察一下白岩松。朱宏钧提前一个星期把这个消息透露给了白岩松。白岩松赶紧把自己的单身宿舍粉刷一新,换上米黄色的窗帘,还从旧货市场淘来一个衣柜和一张小餐桌,并采了一些野花,用酒瓶子装着,摆在窗台上。朱宏钧的父母见到文质彬彬、儒雅睿智的白岩松,立刻对他有了好感。走进白岩松干净整洁的单身宿舍,他们连声说“不错,不错”。白岩松亲自动手,做了满满一桌菜,喜得朱家父母合不拢嘴。从此白岩松有了一个幸福的家庭。
当然,人生并不是一帆风顺:2000年悉尼奥运会结束
后,白岩松离开《东方时空》,另外创办了一个叫《子夜》的新栏目。白岩松信心百倍,认为准备3个月,节目就可以出台。结果在长达一年多的时间里,节目一直没有播出。从一个炙手可热的主持人一下子变成了一个吃闲饭的人,白岩松感到迷茫和失落。性情温和的他开始在家里发脾气。这时他的妻子朱宏钧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朱宏钧知道丈夫心情不
好,每当丈夫发无明火时,都尽量克制自己,不和他顶撞。朱宏钧知道,仅靠自己的温言细语是不能抚平丈夫心中的痛的,她想让母爱的力量来温暖白岩松。她知道,白岩松是个孝子,最听母亲的话。于是,她亲自奔赴内蒙古,把白岩松的母亲接到了北京。母亲的到来让白岩松欣喜若狂。从小到大,白岩松都是母亲的骄傲,他不想让母亲看到自己的失意与颓废。于是,他努力在母亲面前打起精神。晚上,母亲常常坐在白岩松的身边,和他聊白岩松小时候的趣事,聊母子俩走过的不平凡的人生旅程,白岩松的心态渐渐释然:走到这一步,并不是自己没有努力,而是客观原因使然,不应该再苛求自己。就这样,自信、幽默、风风火火的白岩松又回来了!
白岩松的主持节目风格深刻而不呆板,活泼而不媚俗,告别了简单播报与表演形式,成为新一代电视人的代表之
一。皱着眉头,表情凝重,标新立异的修辞,咄咄逼人的口吻,专家一样的评论,学者一般的反问,最后引出自己的希
望与思索。机敏和语言犀利是白岩松的优势,他主持的节目深刻而不呆板,活泼而不媚俗,其主持风格自成一派。白岩松睿智,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感,表面上,他的语言更华丽,更有诗情画意,但藏在一副眼镜后的小而明亮的眼睛告诉我们:他思想更深邃,更沉稳。2000年,他在悉尼奥运会的直播,他的即兴直播,甚至丝毫不逊于体育频道主持人。朴实无华、一身正气,对祖国,对人民真诚的爱;决不哗众取宠,真实做人,在做事中踏踏实实做人,这就是白岩松。他也获得了很多的荣誉:1997年:第3届“中国金话筒奖”“中国播音与主持”大奖特等奖,2000年:被授予“中国十大杰出青年”,2002年:央视“优秀播音员主持人”乙等
白岩松(3张),2004年:央视“优秀播音员主持人”甲等2006年:央视“优秀播音员主持人”甲等,2007年:央视“优秀播音员主持人”甲等,2008年:央视“优秀播音员主持人”甲等,2008年:第九届长江韬奋奖,2009年:央视“优秀播音员主持人”甲等,2009年:中国电视榜 “最佳时评节目主持人”奖,2010年:央视“优秀播音员主持人”甲等。他也出了两本书,《痛并快乐着》、《幸福了吗》销售量非常好,这也圆了他是作家梦。
他独特的主持风格是我所欣赏的,他敢作敢为,敢说敢认,担任着《焦点访谈》《新闻周刊》《感动中国2008》等节目主持人。近期网上出现了有关他的很多传言,说他因评
论动车事件而被要求写检查,或被封杀。但是白岩松本人已经否认。这些事件的发生,是因为白岩松的主持风格有关,他敢说,敢发表自己的意见。但是在如今的中国,白岩松这种风格是每个喜欢他的人所担心的。也或许是他这种态度,很多人才会更喜欢他的主持。
在我眼中,白岩松是新闻界的一朵奇葩,他的风格是新闻界所需要的。但是希望白岩松在主持时能战胜时代的压迫,这样才会走得更远!
第三篇:我眼中的临床医生
我眼中的临床医生
在我没有接触到临床时,临床医生在我心里是神一般的存在。从小对医生的印象来自于电视剧,大人口中。常常听到医者父母心,白衣天使这样的形容。医生的使命是救死扶伤。形容医术高超是妙手回春,华佗在世。所以医生在我心里简直如神一般,形象高大,宅心仁厚。
随着我逐渐长大,并且在大学选择了临床医学这个专业之后,我眼中的临床医生渐渐有了转变。
当我真正踏入医学之路后,我眼中神一般的临床医生落入凡间变成了凡人。因为我来到医院见习,作为一名见习医生,感受的医生的一切。
清晨,窗外还是灰蒙蒙的一片,我们就伴着六点半的闹铃声起床了,为了赶在八点前到达医院,一切迅速完毕,来到拥挤的公交站牌,等待98路的到来。
运气好的时候,道路畅通无阻,半个小时就到医院了,运气不好的时候,半个小时的路程要变成一个多小时。
到了医院换上白大褂,我们开始一天的工作。交班,整理病理,贴化验单,查房,开立或停止医嘱,开化验单,写病程记录,办理病人的出院手续入院手续,询问病人病史,给病人查体,做一些检查,一天中没有什么清闲的时刻就到了下午,中午没有要紧的事可以睡一下午觉,代班的医生要坐在办公室,事没忙完的也要继续做事。下午后排了夜班的医生要继续坚守岗位,没有紧急的事也可以睡觉,但这个觉并不是安稳的,一旦病人有不舒服的地方就要起来查看解决,可能起来一次再也不敢睡下了。
病人对自己的病情,诊断,治疗措施,费用,手术风险等有疑问医生要给病人解释一遍,给家属解释一遍,或者是一遍又一遍。所以医生不仅仅是治病救人的医生,有时也需要是一个谈判专家。
医生在这样日常繁忙的工作中还要保持平和的心态,关心爱护病人,与同事友好相处。如果在带着几个学生,一边忙自己的工作,一边还要给学生讲一些很基础的,习以为常的知识,甚至要告诉学生什么东西放哪,在哪里坐电梯这种琐事的问题。医生是如何保持一颗平常心,不发火,不抱怨,依然关切的对待病人,耐心的对待学生呢?每每想到这,心里对医生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这就是一个凡尘里的医生,会累,会心酸,会高兴,会难过的普通人,却承受着常人难以忍受的压力依然坚守岗位,恪守职责。不论是以临床医生的身份还是老师的身份。
而我有幸,见习中的带教老师就是这样一个医生。从来不对病人发火,说话客客气气,耐耐心心。从来不会嘲笑我们提出的幼稚的问题,耐心解释,适当提出对我们学生的建议,做错事不会责骂我们,会让我们记住事情的重要性,不再犯错。这就是我眼中的临床医生,身在凡尘,却有大师一样的胸怀。
第四篇:我眼中的乡村医生
暑假调查报告——我眼中的乡村医生
乡村医生,顾名思义,就是在乡村里普通行医的医生,百度百科上的释义“乡村医生,最初名字叫“赤脚医生”,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乡村医生前身——赤脚医生是文革中期开始后出现的名词,指一般未经正式医疗训练、仍持农业户口、一些情况下“半农半医”的农村医疗人员。”
乡村医生制度是为了适应我国国情、保护广大农村地区人民医疗服务需要而制订的,允许他们从事一般的医疗服务的一种法律许可的制度。从解放初期开始,我国政府就很重视广大农村的医疗建设,但在当时的情况下,百废待兴,国家的正规医疗体系建设规模小、负担重、覆盖面窄,农村看病要走几十里甚至上百里去就医,直接影响到看病医治的及时性,耽搁病情的事例不计其数。由于当时农村卫生条件极其恶劣,各种疾病肆意流行,在严重缺少药品的情况下,政府部门提出"把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赤脚医生, 他们半农半医一根针、一把草”治病,曾和农村三级卫生网、合作医疗制度并称为我国农村卫生的“三大支柱”。党中央开展的赤脚医疗上山下乡活动,极大弥补了广大农村特别是山区的医疗体系的不足。还承担了疫情报告、健康教育、预防保健等农村公共卫生工作。自那个时期以来,在农村从事医疗活动的人员无论有无执业医生证的人员统称为乡村医生。
在我遇到的一名乡村医生是这样说的,我是一名个体乡村医生,我觉得应该取消营利和非营利性村卫生室的差别对待,他们对乡亲们所做的贡献是一样的,都是不容忽视的,如果照现在的政策下去,非营利性的每年有国家补贴,还老有所养,各项政策又向他们倾斜,病人有病了又可以在他们那里下帐报销,病人都往他们那里去了,这样对个体乡村医生很不公平,没有体现公平竞争,个体医生又无法办理非营利性的证照,一年下来上面的各项收费也比非营利性村卫生室的多很多,比如医疗废物处置费等,个体乡村医生越来越难心生存。病人每次来就问我能不能办理新农合报销,我无耐的说不能,这对广大农村病人来说就是一件很不公平的事。别人有病了想往哪儿乡村医生去看就去看,想往哪儿去报销就去报销,哪里能医好我的病我就往哪儿去,这样才是真正体现公平竞争的社会主义国家。请总理一定为我们个体乡村医生想想办法。
另外,乡村医生的待遇也有以下几点意见:
关于乡村医生待遇问题的几点意见和要求
随着医改不断深入的发展,“乡村医生”这个并不起眼的词汇经常出现在公众的视线里,既然经常出现,就会有它出现的理由。我想,不外乎就这么两点:1.乡村医生位置太重要了,与其说位置,倒不如说功能太重要了。无论是政府还是老百姓都不能忽视。2.乡村医生的 利益没有平衡好,以至于他们的呼声不断高涨。
目前就乡村医生待遇问题,我们有以下几点意见和要求:
一.乡村医生的功能位置 按照政府的说法,乡村医生在三级医疗网中是最底层的网底部分,担负着老百姓一线的医疗和健康信息保障责任,老百姓找我们解决问题是本着:最方便.最廉价.最快捷.最有效的理念相信着我们。目前,各地村卫生室的乡村医生正着手采集居民健康档案信息,这些最原始的信息都源于我们的“乡医之手”。
二.乡村医生的待遇 与其说乡村医生的待遇,还不如说乡村医生的目前收入状况那时的收入来源主要是靠**和一些劳务费来获得的。那时的主要工作也就是解决患者的病痛问题,有病看,就能获取利润,因为那时没有现在这么多公共卫生上的事情。看病比较单一,没有干扰。现在的情况是,公共卫生的事情多了,但补贴是有点低,乡村医生经常谈到目前的执业状况和当前的社会现象,目前从事的是一项高风险.低收入的行当,在帮助老百姓和政府解决问题的同时,“后背心”是凉的,在这个风险的行当里日夜
兼程,总有意外的时候。这不是杞人忧天。就好比国家组织的精英团队搞导弹和卫星一样,总有失败的时候。当意外发生的时候,谁来承担我们这个意外?怎么承担这个意外………?这也是体制上的问题,而恰恰是关系到乡村医生切身利益的问题,当然,也关系到老百姓的利益。
乡村医生是人数不少的一个群体,队伍的建设和发展,对于医疗预防体系的高效运作将会有一个质的变化。
乡村医生强烈要求政府相关部门权衡好我们的利益,尽快完善乡村医生保障体系:包括工资来源.医疗.养老保险.行业风险承担机制等。给我们乡村医生一份安全.有保障的工作制度体系。
当然,医疗改革是个全球性的难题,但.我们相信我们的政府能高瞻远瞩.慧眼识珠,在三级医疗网的网底工程上做出自己独有的特色,能充分发挥三级医疗网网底的这根末梢神经的作用。当然,我们的政府部门在过去的N年也做出不少努力和成绩。毕竟,医改是一项庞大而错综复杂.千丝万缕的浩大工程。在医改的道路上,我们只有不断的调整好各自的姿态,才能进入新医改的预定轨道。我们将激情期待!
最后希望我们的国家更加繁荣富强,也能为每个公民提供更好的医疗条件,更加的方便老百姓们的看病。
第五篇:我眼中的医生
我眼中的医生
在我没有接触到临床时,从小对医生的印象来自于电视剧,大人口中。常常听到医者仁心、白衣天使、妙手回春、华佗再世这样的形容,当上医生又是多么光荣而体面的工作,医生在我心里简直如神一般的存在,形象高大,宅心仁厚。也促使我在心里有个念头,长大后要从医。
随着我逐渐长大,并且在大学里选择了护理专业,我眼中的医生渐渐有了转变。当我真正踏入医学之路后,我眼中神一般的医生落入凡间变成了凡人。因为,我来到了医院,作为一名护士,感受到了医生的一切。
清晨,窗外还是灰蒙蒙的一片,医生就伴着六点半的闹钟起床了,到了医院换上白大褂,就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交班、整理病历、贴化验单、查房、手术等一系列工作。即使到了下班,你依然能在手术台上、病房里看到那忙碌的身影。
你常常会看到医生向病人及家属一遍又一遍的解释病情、治疗方案、手术风险等,他们一直保持一颗平常心、不发火、不抱怨,依然关切的对待病人,因为医生不仅仅治病救人,他们也是一名谈判专家。他们会因为成功抢救患者而大喜,会因为手术成功而激动,会因为促成有效沟通而具有成就感。而有时候,他们也会遇到危重患者,即使用尽了所有的方法,也依然无法延续患者的生命,这也是学医的无奈之处。或许碰到某些家属,会把责任推到医生身上,会把失去亲人的痛苦转加到医生身上,而此时,他们并没有追究谁对谁错,追究这些没有意义的事情。反而给家属一些安慰、一个眼神、一种态度。更有甚者碰到对医生打骂的患者,但他们也没有选择退缩,这一切是为了什么,是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践行誓言、信守承诺,将救死扶伤、无私奉献,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精神传承下去,更是对这个职业的挚爱,对患者的负责,每每想到这里,心里对他们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也更让我理解了医者仁心、平等仁爱、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意义。
对于医务工作者来说,时常掌握着两把刀,一把用来拯救别人的生命,一把用来剖析自己的灵魂。其实,医院里给人印象最深刻的不是那些穿着白大褂高高在上的医生,也不是那些先进的医疗设备,是那些濒临死亡的人躺在床上,全身插着管子,尽管这样,你依然能在安静的病房里,清晰的感觉到他们对生命的渴望。即使我们都知道无法挽救他们的生命,但是也没有任何一个医生会选择放弃,去掐断他们那一丝生的希望。我想,这应该就是医者仁心吧!
“仁心、仁爱、仁术”这三个字对于我们而言,是一生都需要谨记的。在这个世界上有三样东西对人类生存最为重要——信、望、爱,医院就是诠释他们最好的地方。在医院,我们可以看到新的生命、看到爱的延续、看到亲人的阴阳相隔。在医院,我们可以无限的展示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尽心尽力的将病人从死亡的边缘拉回来,这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从医的意义。
想想我们从业时宣的誓,无论在什么处境,无论要拯救什么样的病人,是奴隶,是自由民,还是领导者,我们都一视同仁,为他们谋幸福是我们的目的,守护他们的健康更是我们的职责。医者仁心,我们要用扎实精湛的技术,去除病人的痛苦,为人类的健康做出贡献,用爱包容每个人,去做他们的依靠。这就是一个凡尘里的医生,会累、会心酸、会高兴、会难过的普通人,却承受着常人难以忍受的工作压力,依然坚守岗位、恪尽职守、甘于奉献。我们要把最热烈的掌声,送给那些以医为生,以术泽世;用大爱和信仰,在平凡中创造奇迹,见证生命力量的医生。值此首个”中国医师节”即将来临之际,请允许我代表全体护理人员,向我们的同仁、战友、全体医师们致以诚挚的问候和衷心的祝贺!
一祝大家身体健康、家庭幸福、节日快乐、事业有成!二与大家手挽手、肩并肩,风雨同舟,患难与共,不忘初心,逐梦前行!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