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会计研究方法演讲稿(模版)
会计研究方法之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的演进与比较
一、规范研究的演进过程及方法
1.1归纳法:
曾任美国会计学会会长的利特尔顿教授, 他在19《3 年发表的《会计理论结构》一书, 已成为归纳学派的经典名著。它要着重说明会计是什么, 包括实务中普扁使用的会计原则有哪些, 或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有哪些等等。
局限性:归纳法所强调的会计研究只不过是对会计人员的传统性和机械性工作进行观察, 仅仅满足于解释和说明现存的会计实务, 没有形成一个逻辑严密、协调一致的逻辑体系, 所提出的改进意见, 都是对实务的局部改良。
1.2演绎法:
佩顿的《会计理论》(1922)、坎宁的《会计中的经济学》(1929)、吉尔曼的《利润的会计概念》(1939)、麦克尼尔的《会计中的真实性》(1939)。
在这些著作中, 绝大部分理论观点都是或者主要是演绎法的产物。与归纳法相比, 演绎法的逻辑性和内在严密性都要强得多。除非研究者个人在研究过程中的一些失误或有意无意对实务的妥协, 否则,采用演绎法, 可以形成较严密的理论框架或理论体系。
西方以演绎法和归纳法为主的传统的规范会计研究方法曾经在会计理论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至今仍在继续发扬光大。如前所述, 以佩顿为代表的演绎会计理论学派、以利特尔顿为代表的归纳会计学派和以坎宁为代表的真实收益学派, 都是运用规范研究方法的产物, 这些理论在世界会计理论的宝库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1.3实证研究方法
19》0年,鲍尔和布朗发表《会计收益数据的经验性评价》一文,标志着实证法初露锋芒;此后,罗切斯特学派代表人物简森的论文《关于会计研究现状及会计管制的评论》则成为实证法向规范法挑战的宣战书;而瓦茨和齐默尔曼所著《实证会计理论》的正式出版,则无疑标志着实证法已逐渐与规范法分庭抗礼。到了20 世纪80 年代, 实证研究方法已成为西方会计理论研究中的主流派。
所谓的实证研究,在有关资料中认为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实证研究包括五个方面: 档案研究,调查研究,实地研究或案例研究,实验室实验和实地实验。狭义的实证研究仅仅指档案研究。一般而言, 实证研究的过程可以概括为以下步骤: 一是提出问题和研究目标;二是提出可证伪的假设;三是设计研究程序;四是收集数据并说明数据的客观性;五是利用数据检验假设;六是解释结果并得出结论。
局限性:
(1)力图使用有限的事实和现象去证明普遍命题, 因而其研究结果不可避免地只具有概率或偶然性。
(2)过分强调模型化和定量比, 由于忽略某些臆断是次要的因素, 有时会导致研究对象过于简化和研究的系统性偏差。
(3)在进行会计理论研究的过程中完全排除价值判断也有不尽合理之处, 因为会计信息具有经济后果, 作为“经济人” 的会计研究者, 在进行实证会计研究的过程之中, 不可能完全避免个人偏好所带来的先人为主的干扰。
(4)是实证研究方法和规范研究方法相比, 往往具有时间上的滞后性, 如对于具体某项会计准则相关的问题研究总是等到有足够的样本数据建立数学模型进行经验分析时, 才能得以实施。
二、两种方法的比较
选成规范研究的学者和赞成实证研究的学者之间近几十年来一直火药味颇重, 双方都用了成篇累牍的文献来捍卫、宣传自己和攻击对方。较客观和全面地看, 这两者各具千秋而又各有所短。
2.1规范会计研究的优点:(1)研究方法较为成熟。规范会计研究所依赖的归纳法或演绎法发展历史悠久, 较完善。其中, 演绎法更侧重于逻辑推理, 形成的会计理论各内容之间具有较强的逻辑性。
(2)可以较好地发展会计理论和实务。规范会计研究的着眼点是导致良好的会计实务,亦即力求规范和超越现行的会计理论和实务,这有利于优化和发展会计实务,。
2.2对规范会计研究的批评:(1)方法论上存在缺陷。规范会计研究强调价值判断而不强调可证伪性, 不少理论未经过验证, 仍属于学术上的假设和推论。
(2)研究方法不太精确。规范会计研究无论是演绎法还是归纳法都是侧重定性分析而忽略定量分析, 纯粹的定性分析可能难以揭示事物间微妙的区别和联系,。
2.3实证会计研究的优点:(1)研究方法较为精确和科学。实证会计研究是一种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从理论到假设再到假设的操作化, 主要依靠定性、概念化的逻辑分析, 而分析实际数据、对假设进行检验主要依赖于数量方法, 由于采用了定量分析的种种技术, 使得实证会计研究的结论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2)实践意义较大。实证会计研究建立在考察和实验会计实务所得到的经验的基础上,旨在解释会计为何如此, 侧重于现实目标而不是理想目标
(3)拓展和深化了会计研究领域。实证会计研究开辟了研究新思路, 调整了会计研究方向, 拓展了会计研究领域, 在资本市场研究和行为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
2.4对实证研究方法的批评;(1)由于没有充足的经济学理论作支撑,使得实证研究在试图解释某些会计现象时存在困难.(2)目前实证研究所建立的数学模型多为线性模型,但变量之间的关系是否存在线性关系或其他关系,并没有充分的理论依据。
(3)实际运作中研究数据取得并非易事,尤其是在一个透明度较低、信息成本很高、市场效率较低的社会环境中,进行实证研究的难度不言而喻。
三、我国会计研究方法运用情况以及原因分析
我国现阶段包括会计在内的经济理论研究仍以规范研究为主导,实证研究的比例约占10%,而实证研究在西方国家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就一直占据主导地位。我国会计研究方法落后西方国家达半个世纪之多,我国的会计理论水平也远远落后于西方。究其原因是,实证研究主要用于资本市场研究与行为研究两大领域,要求研究人员必须具备数学、统计、哲学、思维、逻辑、计算机、经济等方面的综合知识,而我国目前尚不具备这些条件,实证研究方法在我国缺乏实践的基础。
资本市场是实证研究赖以生存的土壤。虽说我国上市公司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已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力军,已经具有相当规模,但质量并不是很高,在纳入实证研究时需要谨慎。
3.1会计研究方法认识及应用的误区
会计研究方法是指会计人员探讨会计工作规律和会计历史发展规律的手段、方式、程序和措施的总称。在会计学发展的历程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开展会计研究方法的探讨和研究,将对会计理论及会计实务产生直接的影响。但目前会计学界,对于会计研究方法的认识及其应用还存在着一些误区,主要表现如下:
首先,对会计研究方法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认识不足。有些人认为,会计研究方法非常简单,不存在多样性,而方法体系更是无从谈起。也有些人虽然承认有一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但对其复杂性和多样性的程度的认识还不足。其次,对会计研究方法的局限性认识不足,有些学者只看到某一种方法的优点,而对局限性和缺点认识不足。再次,对传统的会计研究方法缺乏科学的认识,特别对传统会计研究方法还没有全面理解,就认为它们过时和不科学了。第四,对西方的会计研究方法缺乏全面认识,特别是对研究方法适用的约束条件和必要的程序缺乏研究。第五,过分推崇某种研究方法,夸大其作用和功效,认为一种方法能解决大部份或所有问题。
由于一些人对会计研究方法认识上的误区,导致了其在研究方法运用上的相关问题。如只用单一的方法研究和解决问题,无视会计研究方法的多样性及其综合应用;认为传统的会计研究方法不科学,只有使用西方的研究方法才能称得上真正的“研究,故在研究过程中,不考虑研究的目的,内容和条件,而机械地采用所谓“科学”的研究方法。
3.2会计信息质量低下。自股票市场建立以来,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一直是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问题,近来审计署的审计结果和财政部所作的会计信息质量抽查的结果显示,这一问题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以这样的数据为基础进行的实证分析的意义自然不大。
3.3资本市场数据不全面,缺乏可比性。
首先,我国资本市场尚处于成长阶段,上市公司数量呈几何增长,样本不具可比性。我国目前的实证研究中有相当比例的文章,存在用部分样本谁知总体量特征的逻辑错误。其次,我国资本市场形成的时间过短,还不能满足时间序列分析的需要,我国目前就有用三年时间的数据提炼出会计实务规律的实证研究。最后,我国没有权威的数据库系统,实证研究所需数据由研究者个人搜集,费时成本过大且真实性难以保障。
3.4缺乏把握实证研究全部技能的研究人员和培养这些人才的教育机制。我们还注重到了在《会计研究》、《经济研究》发表实证研究论文的,赵宇龙、王志台、陈小悦、吴世龙、沈艺峰、原红旗、陈晓、吕长江、魏刚等人无一例外是学院派或有海外经历的工,而且集中于上海财经大学、厦门大学精华大学及北京大学等高校。这说明高校教师开了我国实证研究的先河,并艰难地扛起了实证研究的旗帜,但曲高和寡终难成气候。笔者认为,关键在于缺乏把握实证研究全部技能的研究人员和培训随些人才的教育机制。
四、现行会计研究方法体系
1、西方会计研究方法体系及其演进
西方会计研究方法的理论探讨大体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1)注重理论研究轻视研究方法。一般认为, 西方真正意义上的会计理论研究始于20 世纪初, 其标志是斯普拉格的《账户原理》和佩顿的《会计理论》的出版。
(2)对于研究方法的初步探讨。
提出各种会计研究方法并加以专门论述, 即具有会计研究方法体系雏形的, 应归功于亨德里克森。他于1977 年出版的《 会计理论》第一章中, 专辟两节来研究会计研究方法。他归纳了会计研究方法有: 归纳法、演绎法等。亨德里克森的研究虽然没有将这些研究方法形成一个有机的体系结构, 但指出了这些方法是相互联系的, 为后来会计研究方法体系的构建奠定了基础。
(3)会计研究方法的系统化研究。
最早真正提出和论述会计研究方法体系的学者是贝克奥伊。在其所著的《 会计理论》一书中, 他将会计研究方法分为会计理论研究的传统方法及会计理论研究的现代方法两个层次。
每一层又由若干具体会计研究方法元素构成, 贝克奥伊所划分的研究方法体系, 将会计研究方法体系分为传统研究方法与现代研究方法两个层次, 没有体现出会计研究方法体系的系统性, 仅仅是会计研究方法的简单分类;但毕竟是对会计研究方法体系构建的开创, 对西方甚至我国都带来较大的影响。
2、中国会计研究方法体系及其演进
1990 年以后, 会计研究方法体系的研究逐步兴起, 较有代表性的几种研究方法体系如下:
(1)借鉴西方会计研究方法, 构建的方法体系。
如陈今池在《西方现代会计理论》中总结了西方的会计研究方法体系, 魏明海博士等在《会计理论》一书中, 对西方的这种会计研究方法有较为详细的介绍, 国内一些学者将这些方法汇集, 构成了一种方法的体系, 这两种方法体系, 借鉴了西方主要的会计研究方法, 作为工具的汇总, 它有较强的操作和指导意义。
但这种体系其实根本称不上是“体系”, 只是一些会计研究的方法的汇总分类, 并没有体系应该具有的层次性, 也没有很强的系统性, 更不是有机的组成, 不过是机械的罗列。
(2)以吴水澎教授为代表的会计理论研究方法体系。
我国会计理论界对方法体系的讨论较为集中在1997 年至1999 年这一时期, 构建的方法体系各异。
但就其本质来讲, 无非是将方法体系分为三层, 其中
最上一层是方法论层, 第二层是一般方法层, 第三层是具体方法层。以吴水澎教授的会计理论研究方法体系为例, 具体见(图1)。
(3)更进一步复杂化的会计方法体系, 山东经济学院的毕秀玲教授 所构建的会计研究方法体系比较值得参考见(图2)。其所构建的会计研究方法体系, 在会计方法体系的最高层, 不再提方法论而是改称“ 哲学方法”, 且这种方法体系中开始考虑实证法、理论方法和经验方法的地位, 都是值得肯定的。但是, 将观察法、实验法等具有普遍应用性的方法作为专门方法, 有失其合理性。
3、中西方会计研究方法体系的差异及原因
中西方会计学者提出了很多不同的会计研究方法体系, 这些研究方法体系丰富了会计研究, 为会计理论界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为研究会计研究方法提供了不同的思路。对比中西方的研究方法体系, 发现他们的区别主要在于: 西方对于具体研究方法的理论探讨较为广泛和深入, 但对于研究方法体系的构建, 只停留在具体的会计研究方法的归集和组合, 没有将会计方法论包括进来。因而, 西方会计研究方法体系是技术性的, 不包括哲学方法在内。而我国较重视从哲学的角度来研究会计研究方法体系, 有一些学者还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方法作为会计研究方法体系的最高层。这种差异主要是由于中西方哲学基础和思维方式的差异。西方会计研究方法较多地受实用主义影响, 信仰存在就是合理, 有用的就是真理;而我国会计研究方法的哲学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遵循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西方会计界受实用主义影响, 早期更注重应用理论的研究;而我国强调理论来源于实践, 高于实践, 更注重基础理论的研究,习惯从会计本质、会计职能、会计对象、会计目标等基本概念及基本问题开始起步, 在思维结构上也存有差异。西方学者一般偏好逻辑思维和归纳分析思维,习惯从小到大、从整体到局部的思维程序和方法, 因此更注重具体研究方法的应用及对实践的影响, 而缺少整体的、方法论性的对会计研究方法体系的综合思考。而我国的会计学者一般偏好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习惯从大到小、从整体到局部的思维程序和方法, 因而对方法体系研究是整体性的综合研究。
五、在具体选择会计方法时,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5.1研究方法的选择要以研究目的为导向 手段是为目的服务的,会计研究方法是完成会计研究目标的一种手段,研究者应当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选择相应的研究方法。例如,我国当前会计理论研究的一个重点是会计准则的制定。在这项理论研究中,会计准则(包括准则概念框架及具体会计准则)的制定是研究者的研究目的。为了实现这个研究目的,研究者只能采用演绎法和归纳法这些规范研究的方法,即以抽象的基本理论为基础,进行相应的演绎推理;或者以良好的会计惯例为基础,进行相应的归纳研究。如果研究者的研究目的是为了对某个理论假说进行验证与预测的话,那么就要相应地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了。
5.2研究方法的选择要考虑经济发展背景 笔者认为研究方法具有客观性,会计环境不同的国家也可以采用同样的研究方法;但同时也承认在选择研究方法时还是要考虑经济发展背景,因为这涉及到研究方法能否得到正确运用的问题。仍以规范法与实证法的选择为例。实证研究方法主要运用于资本市场研究,因为资本市场中会计信息与股票价格的关系、会计政策选择等问题具有可验证性;同时,有关资本市场的会计研究通常需要建立数据库,以便使数据资料的查找更为快捷。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资本市场比较完善,与此相关,数据库的建立也为实证会计研究提供了资料保证。我国经济环境与西方存在较大差别,我国的资本市场起步较晚,目前仍处在逐步形成时期。关于资本市场的数据库还没有形成一个较为权威的版本,许多研究者在进行研究时只能自行收集数据。另一方面,由于资本市场中存在着会计信息失真等问题,难以保证数据本身的准确性,进而影响到实证研究成果的质量。因此,在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的背景下,会计研究方法仍然要以规范研究为主,实证研究为辅。5.3会计研究方法的选择同会计教育及学术研究导向有关
每个研究者的思维方式和研究能力不同受到其所接受的会计教育的影响,例如,实证研究方法通常需要运用许多数理统计模型,这就要求研究人员能较好地应用数理统计知识。而在我国以往的会计教育中,数理统计的知识讲授较少,因此,大多数研究者如果不具备这种能力,选用这种研究方法就不具有主观优势。随着实证研究的兴起,这方面的的知识越来越受到重视,高校会计专业普遍开办了数理统计课程,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具备了运用实证会计研究方法的能力。当然,这也是由于社会的主流学术导向所至。因此,会计研究方法的选择同会计教育及学术研究导向有密切的关系。
5.4会计研究方法的选择要考虑会计理论发展的不同阶段
会计理论的发展模式是“相对稳定,显著变动一相对稳定„”的一个不断往复的过程。这样,在会计理论不同的发展阶段,其相应的主要会计理论研究方法也应有所区别:在会计理论体系相对稳定的阶段,会计理论表现出对会计研究的指导作用,并具备应付反常冲击的弹性,因而可以在原有理论和思路指导下,主要运用规范研究方法(收敛性思维)继续进行研究,通过辅助性命题克服理论的困难,使理论作为规范较好地发挥作用;当会计理论发展进入显著变动阶段后,原有的会计理论如果继续存在,势必会产生阻碍作用,因而必须另辟蹊径,从新的角度解决问题才能克服困难,因而需要采用实证研究方法(发散性思维),持批判的态度,从会计实践、现象的经验分析中创造出新的会计理论。总而言之,只有在会计理论发展的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才能更好地促进会计理论的发展。
但是,需要明确的是,在会计理论发展的特定阶段,采用某种研究方法并不排斥同时使用另外一种研究方法。我们对会计理论发展阶段的划分是人为的,而事实上,会计理论研究方法是综合的,而非单一的,是各种研究方法的有机结合,是规范研究方法和实证研究方法的统一。
六、实证会计研究与规范会计研究的结合
如上所述, 规范会计研究和实证会计研究各具优劣, 偏废任何一种均非善策。理想的选择应该是: 理解两者之间的对峙状态, 承认彼此的存在价值, 并促成两者实现一定程度的结合。即, 在认知过程中各有侧重的两个阶段先后承继、相辅相成, 从而促成事实性、描述性论述向规范性、伦理性见解的过渡.应将规范会计研究与实证会计研究这两者相互排斥,应当扬长避短,互相结合精确的数学推导弥补规范研究纯抽象思维所带来的结论不可验证的缺陷;在规范研究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然后实证研究方法加以验证,提高结论的可靠性。规范会计研究方法与实证会计研究方法必须实现一定程度的结合,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会计理论的研究水平.[1]刘玉廷.关于会计研究方法问题[J].会计研究,2002 [2]陈孟贤.当代会计研究方法:检讨和反思[J].会计研究,2007 [3]盖 地 吕志明.规范会计研究与实证会计研究评析[J].会计研究,2007 [4]刘 峰.实证会计的方法论基础与批判[J].会计研究,1997 [5]汤云为 赵春光.实证会计研究中的几个问题[J].会计研究,2001 [1]杨位留.中西方会计研究方法体系的比较[J].新西部,2007
第二篇:会计理论与方法研究
会计理论与方法研究
班级:燕山工商1501
姓名:陶祥
学号:201590060021
指导教师:岳杰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会计学界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大量地介绍、引进西方会计理论,使我们扩展了视野.了解了市场经济环境下会计理论的发展现状和西方会计理论的研究成果.在引进、介绍、消化西方会计理论的同时,我国会计界当前的主要任务在于构建适应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理论体系.本文着重总结会计理论与会计研究方法,并对传统的会计研究方法总结了现状与改革措施.关键词:会计理论 领域研究 历史沿革 本质再认 实践应用 局限发展 改革
一、会计理论会计理论体系构建的研究
会计本质上是会计本身所固有能决定会计性质和发展的最重要特点,而理论是指“某一探究领域的通用观点所构成的一套前后一贯的假设性、概念性和实用性原则”。当经济管理活动与行动理由结合,使会计理论体系增加了实务能力。
(一)会计理论定义的碰撞
会计理论:关于对现实世界中会计现象的逻辑推论、概括和解释的系列。和其他科学理论一样,会计理论的目的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1)解释:是指会计理论应能够为观察到的会计实务提供理由。(2)预测:是指会计理论应能够预测未观察到的会计现象。未观察到的会计现象包括未来现金那些已经发生、但与其有关的系统性证据尚未从数据中搜集到的现象。
(二)会计理论的内容
1.关于会计准则。这是财务会计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
2.关于财务报告。它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会计信息系统能否实现其目标。因此,有关财务报告的研究成为近年来会计理论的热点问题。
3.会计研究方法和学术流派。对方法论的研究也是会计理论的一个组成部分。
4.其他一些专门问题。研究会计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特殊问题,也是会计理论的组成部分。从内容上看,它们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但是涉及的方面比较复杂。比如物价变动、商誉、人力资源等。
(三)会计理论体系的层次
1.会计环境理论:内部环境、外部环境
2.会计基本理论:包括会计本质、目标、职能、对象、要素、假设、信息质量特征等; 3.会计中介理论:亦称会计准则基本概念理论,类似于西方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是会计基本理论和会计应用理论的桥梁;
4.会计应用理论:包括会计确认与计量、会计程序与方法、会计工作的组织机构等
(四)会计理论的分类
1.按学科分类(1)财务会计理论;(2)管理会计理论;(3)审计理论;争议(4)新兴会计理论。
2.按研究方法分类(1)规范会计理论
指通过一系列的规范概念,从内在逻辑上概括、推理,指明会计“应该是什么”,从而使会计实务规范化的会计理论。
(2)经验(实证)会计理论
指以实务或结果为标准,验证与衡量会计命题、观点的正确性,指明“会计是什么”,从而解释和预测会计实务的会计理论。(3)行为会计理论
a.西方行为会计理论是关于人类行为是如何影响会计资料和经营决策,会计信息又是如何影响决策和人类行为以及预测人们行为的方法和改变人们行为的策略的会计理论。b.中国的会计行为理论研究会计主体提供会计信息的行为规律的理论。
c.徐氏行为会计理论是以对人的生产经营“行为—价值”运动进行核算和管理为内容、以提高人的生产经营行为的经济效益为目的、以人为中心的会计核算与管理体系。
3.结构性理论、解释性理论、行为性理论 结构性理论:试图说明现存会计实务,并预测在某种情况下会计人员如何通过会计报告来反应既定情况产生的具体会计事项。解释性理论:不是描述会计实务方法程序的外表形式和结构,而是借助经济学概念来解释会计实务。
行为性理论:强调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以及会计信息应如何影响使用者的决策行为。
二、会计工作中的方法研究
会计研究方法是指会计研究中,会计人员在资料收集、论证分析、形成结论以及对结论的检验等步骤所运用的方法的总称。
(一)会计理论研究方法的现实意义
1.有助于我们从方法论的角度对一些重要的会计理论问题统一认识。
2.会计理论研究方法是会计理论研究中新思想、新理论的生长点,会计理论研究的重大突破往往与研究方法的重大革新相联系,因而对会计理论研究方法进行研究有助于会计理论研究多出成果和快出成果,有助于我国会计理论体系的建立。
3.会计理论研究方法的研究成果可以直接丰富和发展会计理论的内容。④会计理论研究方法是会计理论发展和演进的重要基础和必要的评价尺度。
(二)会计理论研究方法的层次
1.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
2.一般方法:逻辑的方法和历史的方法
3.具体方法: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两个流派。
规范研究又分为:归纳学派和演绎学派,纯粹的归纳称为描述性方法,纯粹的演绎称为规范方法。
实证研究方法主要解释和预测一些会计现象或者与会计有关的现象。从研究对象分类包括:一以会计信息与资本市场的关系问题为对象;二是会计信息与人们行为之间的交互复杂的影响。
(三)相关研究方法
1.《西方现代理论》陈今池(1)描述性方法(2)规范性方法(3)决策法(4)社会经济福利法
2.《现代西方会计理论》葛家澍 林志军
(1)按照研究方法分类:归纳法,演绎法,实证法
(2)按照研究目的分类:法规法,伦理法,社会学法,经济学法,事项法,系统法
三、我国会计理论的历史沿革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会计是随着社会发展需要的产生而发展起来的。会计理论也是在历史的持续中发展起来的。我们今天的现状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昨天的成就。--利特尔顿
1.古代会计:古代会计活动是确实存在的,但会计理论却是非常薄弱的,可以说,古代没有会计理论,即使有,也只是存在于人们的头脑之中,而没有以著作的形式在书面上反映出来,至今已无法考证。
2.近代会计:古代会计活动是确实存在的,但会计理论却是非常薄弱的,可以说,古代没有会计理论,即使有,也只是存在于人们的头脑之中,而没有以著作的形式在书面上反映出来,至今已无法考证。
四、管理理论对会计的支持
郭道扬教授从会计史学研究出发,纵观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与现状,提出会计宏观控制思想。他认为,现代会计是现代经济控制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信息社会中实现对经济信息优化计量及有效利用,以期实现控制目标的关键管理工作。
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控制:“这种会计控制既要通过对会计历史资料的研究,认定历史循环中的合理部分,揭示历史反复中的教训,又要立足于现时的会计控制工作,有效地发挥会计控制的现时作用”,还“要考虑历史的延续性,推断经济世界及会计世界发展的历史趋势。”
前事中和事后的控制:“现代会计对社会经济活动过程的控制是系统的、全方位的控制,它把传统会计的被动控制转化为主动控制,把单向式控制改变为多向式控制,从而把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与事后控制连接成一个整体,以有效地发挥整体控制的功能”。
微观中观和宏观的控制:“要促使现代会计控制由直线平面式向立体式转化,由封闭式向开放式转化,其关键在于对会计控制范围进行科学的划分。”根据经济控制领域的大小,一般把会计控制的空间划分为宏观、中观与微观三个基本方面,以分别决定会计控制的内容、制度、方式和方法,并将三个基本方面结合起来。
五、会计理论在具体领域的应用
(一)政府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分离
(二)建立完整的政府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政府会计准则
(三)将政府会计纳入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职称的考试范畴
(四)培养专门的政府会计人才
六、会计学实证研究与规模研究的理论
对于目前的会计理论研究,大部分的学者均主张将规范会计研究和实证会计研究结合起来。笔者比较同意我国著名会计学家盖地的研究范式。盖地指出,规范会计研究和实证会计研究是相互依存的,会计理论离不开规范研究,而规范研究离不开实证研究,从会计实践到会计理论的科学路径应该是:实践-实证研究-规范研究-会计理论。笔者认为,会计理论研究的过程应该是对从实践中获得的客观性事实进行实证分析,从而保证会计理论的实用性;对实证研究产生的理论进行规范研究,从而保证了实证研究理论的逻辑完整性,进而获得的会计理论则能够很好地应用到指导具体的会计实务,同时在逻辑上又是完备的。这样的会计研究范式能够很好地满足人们对会计理论的要求,也有益于会计理论的快速发展。
第三篇:第七章 会计理论的研究方法
第七章 会计理论的研究方法
第一节 研究会计理论的规范方法
会计理论研究方法是以会计理论研究为其研究对象,旨在探索会计理论研究模式和规律的手段。同其他研究方法一样,会计理论研究方法也是一种认识活动,也应遵循人类认识活动的一般规律。
会计理论研究是研究者对研究对象进行主观观察、思维、分析,并得出符合逻辑化结果的过程。
一、会计理论研究的传统方法
(一)归纳法
归纳法是指对大量事项进行观察、计量、分类,从中概括出一般性结论的一种研究方法。归纳法的基本步骤包括:(1)观察并记录全部观察结果;(2)分析并将全部观察结果进行分类;(3)从观察到的分类结果的相互联系中推导出会计的一般概念和原则;(4)对推导出的会计一般概念、原则进行验证。
(二)演绎法
会计理论研究的演绎法是指以会计目标、假设等为先决条件,推导得出能指导会计实务的准则及相应的会计方法和程序。会计理论演绎法的基本步骤包括:(1)首先提出目标和假设,即先决命名,它是施行演绎法的前提条件;(2)对前提命名进行推导,从中得出结论;(3)对推导出的结论进行检验证实,以确定结论正确与否;(4)用得到验证并确认为正确的结论去指导具体会计实务。
(三)伦理法
伦理法又称道德标准法,是通过制定处理会计信息和编制财务报表应遵循的道德标准,来作为建立会计准则或理论体系依据的一种专门方法。
(四)社会学法
用社会学法构建会计理论,强调会计信息要能反映企业经营活动对社会的影响,或企业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五)经济学法
经济学法是指构建会计理论时,将不同会计方法、技能的选择置于会计所在经济政策的影响下,使会计政策、会计程序和会计方法既能反映经济现实,又能与经济结果 衔接。
二、会计理论研究的现代方法
会计理论研究的传统方法是根据过去的经验和管理的要求来构建描述性或规范性的会计理论,并用这种理论来指导会计实践,规范会计实务。近年来,西方会计理论中又出现了一些新的会计理论构建方法,而且已经逐渐被我国会计理论研究者所认可,这些会计理论研究的现代方法主要包括事项法、系统法和实证法等。
(一)事项法
事项法是在会计应该提供与各种可能的决策模型相关的经济事项信息目标下,来让会计信息使用者选择适用的事项信息。
(二)系统法
会计理论研究的系统法就是将系统理论原理和方法引进会计理论构建中。按照系统法原理,任何一个系统中,都存在若干个小系统,每个小系统都有自己的构成要素和具体目标,同时也有使各自系统正常运行和发挥功能的不同方法。
第二节 研究会计理论的实证方法
一、实证研究的方法论基础
会计理论的实证研究方法的方法论基础在于:可证伪性、价值中立、可重复性。
(一)可证伪性,在理论渊源上,实证研究方法和实证哲学有十分紧密的联系,它主要以波普尔的证伪主义思想为基础。
(二)价值中立
实证理论认为,科学应该是客观的、价值中立的,反对任何先验的价值观对科学研究的影响,即方法论对理论是中立的,理论对价值是中立的。
(三)可重复性
自然科学研究必须满足可重复性的要求,实证会计研究的支持者也要求会计研究具备可重复性,任何人只要他接受了一些基本的假设,就可以重复某一研究过程,并得出相近的结论。
二、实证会计研究方法的渊源
关于实证会计研究方法的渊源,目前在西方已达成了共识,认为实证会计研究方法渊源于哲学中的“实证主义”(又称“实证论”)。实证主义流派虽历经几百年的演变,但其基本点,即“实证的”没有变化。只是又演化出许多分支而已,如20世纪20年代创建的“逻辑实证主义”。
三、罗切斯特学派和实证会计理论 (一)罗切斯特学派 罗切斯特学派在促使西方会计学界接受实证会计研究方法,改变会计研究侧重点方面,发表了一系列引人注目的文章,对美国乃至整个西方会计界的研究思想、观念以及研究方法的改变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二)实证会计理论的内容和研究方法
经过多年的努力和探索,瓦茨和齐默尔曼在总结实证研究文献的基础上,于1986年发表了专著《实证会计理论》。
《实证会计理论》一书所阐述的内容和研究方法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有效市场假说和资本资产计价模型对会计信息效用的实证研究。 第二,产权理论、契约理论对会计在管制环境中作用的实证研究。 第三,实证理论运用到个别案例的检验和评价。
四、实证会计研究的特征
实证会计研究方法改变了会计研究的侧重点,并且,扩展了会计研究领域,其具有的方法论特征可以概括为如下几点: 1.获得经验知识的基本途径是观察和实践,而不是逻辑推理。 2.实证会计研究并不向人们提供解决问题的正确答案,而是向人们揭示产生问题的原因以及解决问题的可能途径和方法,对问题的具体解决办法则由人们自行决策。
3.实证会计研究方法论问题,认为理论的解释和预测能力取决于理论与客观对象的对应关系的一致性程度。
4.实证会计研究同样需要理论的支持和引导,需要用理论去捕捉经验事实。
5.实证会计研究不可能对所有可观察事实和现象进行解释和预测。
五、实证会计研究的局限性 实证会计研究存在以下的局限性:
(一)无法避免归纳逻辑的局限性。
(二)实证会计研究方法试图根据代理理论等,建立反映各种因素与会计选择行为之间关系的数学模型,但迄今难以确定这些因素的相对重要性,也没有办法确定哪一个因素居主导地位,同样地,至今尚未建立起模型,求获各种会计选择行为的相对成本。
(三)过分简化研究对象的复杂因果关系。
(四)过分偏重研究的定量化和模式化,在考虑人的主体性、能动性以及选择偏好、价值取向等主观因素方面,尤其在涉及某些行为特征的心 理反应、激励偏好、思维定势等问题的研究领域,这种研究方法很难发挥作用。
(五)因为无法排斥经济环境变化对会计方法的影响,所以,实证会计研究普遍存在观察误差现象。
六、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的关系
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的哲学基础与研究思路存在差异,由此导致两种研究方法在研究过程中各具特色,规范研究既可以采用归纳法,也可以采用演绎法,而以演绎法为主;实证研究多采用归纳法。
第三节 我国研究会计理论的方法
一、我国会计理论研究方法现状剖析
会计理论研究方法的问题尚未引起我国会计理论界的普遍重视,理论研究方法单
一、僵化,如重演绎法而轻归纳法,重抽象方法和规范方法而轻实证方法,重证实方法而轻证伪方法等。
二、我国会计理论研究方法体系的探索
(一)我国会计理论研究方法体系的层次
我国会计理论研究的方法体系应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马克思主义原理,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第二层次为一般研究方法,即上述构建会计理论的传统研究方法和现代研究方法;第三层次为具体研究程序,即各种方法的具体操作方法和步骤。
(二)关于我国会计理论研究方法体系的几点说明 1.坚持会计研究方法的多样化。
2.明确区分归纳法和演绎法与描述性理论和规范性理论的关系。 3.大力开展实证法的会计理论研究。
第四节 实证研究方法在我国应用的评介
一、实证研究法在我国的应用
(一)我国资本市场效率检验
(二)会计信息在资本市场上的作用的研究
(三)会计选择的研究
(四)审计实务方面的实证研究
二、实证研究法在我国的应用的评述
(一)我国会计理论在实证方面的研究从无到有,逐渐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二)在我国介绍实证研究方法的文章比较多,但质量不高,这种方法的具体应用还很少,而且主要集中在近两年。
(三)在研究课题方面,我国的实证研究领域覆盖了证券市场、会计选择、审计研究三个主要领域,但每一领域都未能深入研究,尤其是在会计选择方面,还没有公开发表的规范的会计选择对股价影响的文献,这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四)在研究方法方面,我国的实证研究基本上都是采用国外七、八十年代的研究方法,把它搬过来运用于对我国的研究,而没有研究方法上的创新。
(五)在样本的选取方面,由于我国股票市场产生较晚,有关数据的时间序列较短,这先折了有关研究的可信度。
(六)在研究人员方面,由于实证研究要求研究人员有较宽的知识面,对知识结构也有特殊要求,而且工作量很大,所以,能适应实证研究的研究人员不多,在我国主要由一批年轻人组成。
三、对我国开展实证会计研究的几点认识
(一)要明确我国实证会计研究的方向
(二)引进西方实证会计研究,在我国应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可操之过急
(三)要积极创造条件,推动我国实证会计研究的发展。
四、进行实证会计研究应注意的问题
(一)实证会计研究应以对会计运行的实践为前提,从实地调查入手,记录发展过程,整理事实材料,在此基础上进行初级抽象和概括,建立模型,说明和提炼新概念、新范畴。
(二)实证会计研究应注重事物发生过程。
(三)实证会计研究除研究会计因素外,还应注意引入非会计因素。
(四)实证会计研究要求改变人们的思维习惯和叙述方法,以研究会计运行为已任的实证研究方法,使人们认识会计问题的方式变换了一个角度:研究的起点不是由规范会计理论出发,而是从会计事实出发,建立模型;研究的侧重点不是对会计属性的判断和辨识,而是对会计运行过程的分析和探讨;研究的目的不是解释和论证方针政策和会计制度,而是认识和运用会计作用来解决实际问题;在叙述方式上也要求改变“正常”顺序。
四、我国迫切需要进行实证会计研究的领域
在验证我国证券市场有效性的过程中,对市场效率及其条件进行考证和分析,这是前提,如不加以关注和引导,就必然将我国的实证会计理论研究引入歧途。然后,再进行下列研究:
(一)以会计准则为核心的会计选择行为的研究
(二)进行会计信息与证券市场关系的实证研究
(三)关于审计实务的实证研究
第四篇:对规范——实践会计研究方法的认识
对规范——实践会计研究方法的认识-会计论文
会计论文
科学理论的产生和突破往往是从研究方法开始的,科学的研究方法是产生科学理论的先导。会计界不少有识之士锲而不舍地探求会计研究的科学方法,希图通过会计研究方法的改变,来重塑会计理论的社会形象,对中国会计问题作出比较深刻的解释。然而,目前我国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对
会计研究方法缺乏统一的认识,很不利于会计学的发展。本文提倡一种具有辩证和综合特征的规范一实践方法,希望对建立科学合理的会计研究方法有所益处。
一、会计研究方法上的争论
会计研究方法是指会计人员探讨会计工作规律和会计历史发展规律的手段、方式、程序和措施的总称。多年来,会计界对于规范会计研究方法和实证会计研究方法的争论一直未停止过。规范会计研究方法的支持者们认为实证会计研究方法只注重细枝末节的问题,得出的结论往往是人们已经熟知的既定事实,因而对整个会计理论并无贡献。近来,还有学者对实证会计研究方法的假设、客观性、数学变量间的简单线性化及其经济理论基础(代理理论、有效市场假说、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信息不对称理论等)提出了质疑。实证会计研究方法的支持者们则认为规范会计研究方法不科学,忽视对已有会计理论的检验,因而其形成的整个会计理论框架仍摆脱不了“空中楼阁”的尴尬。
显然,人们争论的焦点在于两种不同会计研究方
法的局限性。规范会计研究方法的局限性在于:①忽略了对作为演绎逻辑推理起点的假设或前提的判别和检验;②忽视了会计信息具有一定的经济后果,不重视会计主体的行为因素,仅将会计环境中的不同利益集团简化为一个总体来看待;③分析得到的结果往往由于缺乏经验支持而仅代表了“闭门造车”式的个人观点和论断。实证会计研究方法的局限性表现在:①力图用有限的事实和现象去证明普遍命题,因而其研究结果不可避免地只具有偶然性;②强调模型化和定量化,而忽视了某些自认为是次要的因素,结果导致研究对象过于简化和研究的系统性偏差;③在进行会计理论研究的过程中完全排除价值判断,不尽合理;④实证会计研究方法和规范会计研究方法相比往往具有时间上的滞后性。
会计研究人员当然要注意这两种方法的特点和局限性,但是过多地指责两者的局限性,而不能达成共识,对会计理论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因此,具有辩证和综合特征的规范一实践会计研究方法应引起我们的注意。
二、规范一实践方法及其研究程序
在创建有中国特色的会计理论的过程中,需要在研究方法上寻找突破口。这种突破应该使新的研究方法同时兼容传统与当代西方会计研究方法所具有的优点,避免片面性,合理地将适用于各个层次和范围的具体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于是,规范一实践方法就孕育而生了。
规范一实践研究方法模式是,会计研究的主体根据已确会计知识,对实践和理论发展中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进而提出解答问题的假说。这一假说具有可检验性,可以转换成能够度量和进行统计分析的变量关系。通过对假说的实践检验、修正,逐渐使假说演进成为人们认可的会计理论。这种方法主要由两个部分构成:一是发现性认识方法;二是实践认识方法。
发现性认识方法就是通过问题的发现从而确立研究目标和方向。发现性认识方法具有探索的目的,所以其本质不仅是形式逻辑的推理模式,而且是发散型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不拘泥于原来的概念框架和理论规范,而是采取开放的、活跃的思维形式,所以发现性认识方法主要依靠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它在坚持现实检验的基础上突出了人的能动的认识活动,强调了认识活动所遵循的思维规律,并且具有在不同的认识阶段转换认识方法和探索手段的内在结构调节机能。好范文版权所有
实践认识方法,旨在对原有理论及其基础上提出的新的具有试探性和或然性的假设进行检验。从整个会计研究过程来说,构成这部分的研究方法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因此在对理论和假说的检验上最值得重视的就是如何实施检验和评价。在怎样将理论变得可供实践检验这一问题上,规范一实践研究方法提出了一个理论接受检验的观念转换环节,这种转换不仅将会计理论同人们的社会需求、经济利益联系起来,而且将会计理论同人们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联系起来,并使之成为能够指导或支配这些实践活动的具体的和可操作的观念。
规范一实践研究方法的具体研究程序为;①根据自身已有会计实务和知识,判断自身研究能力;②设定目的,确立课题;③建立概念和理论框架,提出假说;④思维模拟检验;⑤社会实践检验(设计方案、收集数据资料、数据分析、数据检验、评价假说);⑤假说向理论转化,演绎出规范理论。其全过程可表示为如下模式:
三、规范一
实践研究方法不是规范与实证会计研究方法的简单结合
有些会计人员对规范一实践研究方法存在误解,将其当作规范会计研究方法和实证会计研究方法的简单结合,其实不然。
首先,规范一实践研究方法不同于规范会计研究方法。规范会计研究方法是从基本概念出发,推导出研究对象的逻辑性结构,它没有考虑到认识与实践两
个过程的循环反复、螺旋式上升的关系,其所形成的理论未经过验证,仅属于理论的假设指导。而规范一实践研究方法既考虑了研究对象的逻辑性结构,又以唯物辩证方法论和认识论考虑到认识与实践两个过程的循环反复、螺旋式上升的关系,强调思维逻辑检验与数据检验的结合,使得研究结论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好范文版权所有
其次,尽管规范一实践研究方法和实证会计研究方法都对假设进行现实检验,但它们之间又存在着两大区别:①在现实检验的层次上,前者比后者的层次要高。实证会计研究方法只承认存在的有用事实,以有用事实为标准来检验假说。这个标准是以利益为导向的,而且具有相对性,因为对甲有用的信息对乙未必有用,因此,这种以利益为导向并由此制约的社会需求的检验标准是单一标准。而规范一实践研究方法是以社会需求为确立课题的出发点,其检验标准是双重标准,即思想模拟检验和社会实践检验。这既保持了假说的逻辑推理的正确性,又使抽象的、定性的。探索性假说向具体的、可量变的理论转化。②实证会计研究方法只是单纯强调实践对假设的检验确认过程,而忽视人的认识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在研究方法上的作用,因而它难以超越对现代会计实务的描述和解释。而规范一实践研究方法运用发现性认识方法对研究对象进行发散型思维,其最终目的是要超越原有的理论,对所研究的问题提出解释和说明,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试探性假说。
第五篇:论文研究方法
论文研究方法
(1)归纳法:从个别性知识,引出一般性知识的推理,是由已知真的前提,引出可能真的结论。
(2)宏观分析与微观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宏观分析方法是对问题进行了总体的分析,微观分析方法是对问题的部分或个体对象进行分析。在分析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成因时,既从外部环境,政策、制度角度进行了宏观分析,又从中小企业自身和融资机构这些角度进行了微观分析,三者相结合。
(3)访谈法:通过询问的方式,访员和受访人面对面交谈来了解市场情况的基本研究方法。
(4)文献研究法:通过对某一领域,某一专业或某一方面的课题、问题或研究专题搜集大量相关资料,通过分析、阅读、整理,提炼当前课题、问题或研究专题的最新进展、学术见解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