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演讲的基本(模版)

时间:2019-05-14 18:03: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读后感 演讲的基本(模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读后感 演讲的基本(模版)》。

第一篇:读后感 演讲的基本(模版)

刚打开《演讲的基本》的正文第一页时,就看到书中已经提到:“我上这个课(演讲)有什么用呢?我为什么要学公众演讲呢?”《演讲的基本》的编写者已经给予理由,虽然看起来很是简答,但是却很有意义——你的一生中,大部分时间都在与人交流。

看了一点,我相信演讲是作为一种能力、是一种技能,而非天赋。其中有一点:说服性演讲如何操作?别乱禁言长者组织逻辑性强的原因是他们希望改变听众的想法和行为,然而,说服性演讲者试图通过诱导听众,来影响他们的思想的新闻。这里最值得介绍的就是选择动因。普遍的动机主要有以下三种联系动机,成就动机,以及权力动机。以下分别来介绍。联系动机与听众联系需求的例子有,陪伴与联系同意,顺从依赖,同情慷慨,忠诚,传统,尊敬,崇拜,性吸引。成就集合包括获得节省,成功战士,名望荣誉,改变,毅力,创造力好奇心,个人享乐。权力集合包括侵略,控制,防御,恐惧,独立。如你在挑选山地自行车哪些因素会影响你的决定呢?首第先是一个,关于节省,第二是性能关乎冒险,第三是舒适度,和外观,关于乎个人享乐。

第二篇:演讲与口才《提高口才的基本途径》读后感

《提高口才的基本途径》读后感

归纳起来,提高口才主要有五个基本途径:

(一)掌握丰富的知识。鲁迅说过:“从喷泉里喷出来的都是水,从血管里流出来的都是血。”只有胸藏锦绣才能口吐华章。周恩来总理也说过:“立屋要有梁,说话要有根据。知识是口语表达的物质基础,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乡土人情、风俗习惯、历史典故、轶闻趣事,信手拈来,皆成妙趣。另外,本行当的专业知识也要熟悉。举这样一个例子:我和几个同学聚会,席间,他们插荤打科,好不热闹。我搭不上话,因为他们都是学医的,开玩笑使用的都是药名,我是一窍不通,一下子成了局外人,很是尴尬。

(二)多看书看报。世界动向、国内形式、科学动态、影视作品等皆可从书报中了解到。它们可以扩展你的谈话内容和谈话题材。业务员100条上面说过:业务员与客户之间的关系不需要微积分那样的公式和理论,业务员必须多读些有关经济销售方面的书籍、杂志,尤其必须每天阅读报纸,了解国家社会消息,新闻大事,拜访客户是这往往是最好的话题,且不知孤陋寡闻,见识浅薄。

(三)勤做读书摘录。在阅读时,随时随地都要把遇见的名言警句,好词华章记录在摘抄笔记上,久而久之,这些经验与知识就将成为你说话的本钱了。

(四)必要的写作训练。要想口中有,一定不能胸中无。俗话说:“胸有诗书气自华。”“胸中墨”来源于阅读和写作的积累。一个人会说话,善长演讲,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五)勤学苦练。多练,要求我们在平常与人打交道的过程中多加练习,自主训练。多参加公司组织的各种学习活动,经受锻炼。多向生活学习,多揣摩有经验人士的讲话,分析其优点,取其长克己之短。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展现在大家面前的一定是个全新的你,让我们共同期待着,共同努力。

让我们热爱读书吧,它会丰富你的知识,增加你的人生阅历;在读书的过程中,不要忘记勤动笔,做摘录,它虽然很辛苦,但它会使你扩大谈话领域;在阅读与摘录中,在阅读与写作的训练中,你一定还会有许多意外的收获。刻苦的训练口才吧,它提高的不仅仅是你的口才,还有你个人素质的全面提升。

第三篇:演讲的基本技巧

演讲的基本技巧

演讲是一门学科,既要有基本理论,还要有基本方法。演讲,重点在讲,其次在演。演讲在就是演讲过程在语言修辞、表演动作上经常使用的方法。

一、论辩术

论辩术就是把形式逻辑学的基本规律运用到演讲中的方法。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些人讲话常常前后矛盾,违反逻辑规律,让别人抓住破绽,不攻自破。在演讲中运用逻辑推论,既能立住脚跟,又能驳倒对手。逻辑思维基本规律有四条,即同一律、矛盾律、徘中律和充足理由律。下面分别介绍它们在演讲中的运用。

1、求同去异法。求同去异是同一律在演讲中的具体运用。同一律的内容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必须与其自身保持同一。也就是说,每一人概念、判断都是确定的,是什么就是什么;一个判断是真的就是真的,是假的就是假的。在演讲中运用同一律有如下几个要求:

(1)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所使的概念有确定的内容,也就是有确定的内涵和外延。如果概念保持了确定性,那么运用概念进行判断和推理,也就可能保持确定性了。反之,如果概念不确定,不能确有所指,既可以指这个,又可以指那个,同一个概念上文是一人意思,下文又指另一个意思,那就会思想混乱,不知所云。

比如,在1988年亚洲大专辩论会决赛中,题目:儒家思想能否抵御西方歪风。正方(台湾国立大学)和反方(上海复旦大学)对“抵御”一词的理解不同,正方认为是“不让侵入”,反方认为是“消灭”,这样,概念不同,辩论起来就很难真正交锋。

(2)在自己思考问题时,要有确定的思考对象,始终围绕中心,有个确定的范围。所谓思考对象,可能是任何事物,也可以是事物的性质和关系,还可以是虽未如实反映对某个问题的思考,或在讨论的过程中,不要随意转移中心,离题千里。这样就转移了听众的注意力,分散了精力,对于演讲主题的理解也就无从谈起了。这就是演讲中常犯的违反同一律的错误之——转移主题。

假如在植树节,你作一个鼓动性演讲,主题自然是植树对绿化的问题。你提起火灾也可,但你偏偏想起火灾时候官僚之风的可恶,痛斥歪风邪气,恐怕这就跑题了。又如果你想来点幽默,唱起了带火的歌“你是冬天里的一把火”,恐怕听众就会把你当成喜剧演员了。

(3)在演讲中要头脑清醒,不能混淆概念和偷换概念。同一律要求概念、判断的确定性,是指在同一时间、同一关系下对同一对象来说的。

古希腊的一个诡异辩论者,对他的朋友说“你没有失掉的东西,你现在就有这样东西,是不是这样?”对方回答,“是这样”这个诡异者接着说“你没有失掉头上的角吧,那么你头上就有角了?”在此,“没有失掉的东西”应指“原来就有,并且现在没有失掉的东西”而不是“从来没有的东西”。

2、求同存异法。求同存异,是指为谋求在基本上的一致,对于某些次要的非原则性的问题却要以保留不同的意见。在人际交往和国际事务中,为谋求共同的利益,达到共同的目标,不要在次要矛盾或非原则性的问题上纠缠不休,应尽量保留彼此之间的分歧和意见,以对付主要矛盾和共同的敌人。求同存异法作为论辨的谋略,是一种为了说服对方,对对方的矛盾和问题采取回避和保留的态度,以求目标一致、利益一致、行动一对敌的论辩方法。

第一次亚非会议,在印度尼西亚避暑胜地万隆市召开,印度代表贾玛丽在发言中污蔑共产主义,有些代表也跟着攻击中国。周恩来高瞻远瞩,深谋远虑,即席开诚布公的坦明观点,“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接着提出了求同的基础,保留自己观点,彼此增进友谊,相互了解。周恩来以谦逊、诚恳、善良的态度,以及对和平的真正愿望,博得了与会者经久不衰的掌声!让全世界对新中国有真的认识,亚非人民的友谊增进了新的篇章。

3、已矛刺他盾法。已矛刺他盾,指的是矛盾律。矛盾律的内容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反对或互相矛盾的判断不能同时都真,其中至少有一个是假的。如果同时为真,就是自相矛盾(或逻辑矛盾)。当然,也可能互相反对的两判断都是假的,矛盾律和同一律都是关于思维确定性的规律。矛盾律是用否定形式,同一律是用肯定形式。在演讲中运用矛盾很的要求是:

(1)不能出现自相矛盾的论点和论据。

(2)抓住事物的自相矛盾处或别人言论中自相矛盾处以驳斥。在演讲中可以用设问的方式或用反叛问的方式,使要批判对象处于自相矛盾中,使辩论对手处两难境地,从而取胜。这又称作“追谬”。

鲁迅《我之节烈观》……

4、二者必居其一法。二者必居其一,是指排中律的内容。排中律的内容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矛盾的判断不能同时都假,其中必有一个是真的。对于这样的两个判断,如果同进加以否定,就会出现两不可的错误。排中律是矛盾的进一步扩展。矛盾律不许思维有逻辑矛盾,指出相互否定的思想不能同真,排中律则更深一层,对于两个互相矛盾的判断,不仅不同真,而且也不同假;不仅必有一假,而且必有一真。排中律运用到演讲中的要求:

(1)说起轻松辩起来难。有很多失败的演讲,失败的原因就是态度暧昧。通篇华丽词藻,讲起来有声有色,可惜听完后只记得“还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吧。”比如对于大学生谈恋爱看法,“不反对、不提倡”

(2)不仅有反对对方,而且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从而迫使对方不得不承认其观点错误,这也是排中律比矛盾律更进一步的地方。在矛盾律的运用中,我们已经提及反问使对方陷入两难的境地,自相矛盾。这为这点,排中律的运用,则可迫使对方顺着我们的思路走下去。苏格拉底《申辩篇》……

5、充足理由律法。充足理由律法的内容是:在思维论证的过程中要确定一个判断是真的,必须要有充足理由。在演讲中运用充足理由律,要求有大量的事实论据来为演讲主题服务,特别是运用的例子要真实、准确,尤其是数字。从听众心理角度讲,如果你引证的资料,其中有一部分证实是错误的,那么你演讲所使用的全部资料,都将被听众怀疑。有些信口开河、狂妄自大的演讲家起初总会博得人们的欢迎,这是因为人们不可能成都市所有学科的专家和信息的载体,很容易接受演讲者充满自信的话,尤其是引证一些具体数字。这类演讲者总能信口开河说出具体时间、地点,能让听众产生莫大的信心,但是,假的只能是假的,只能得逞一时。从这一事实的反面也提醒我们掌握生动、具体和真实材料的重要性在演讲中运用充足理由律,不提醒我们要多收集材料并加以整理和选择。实际上,同一律师、矛盾律、排中律和充足理由律是要共同运用在演讲中的,它们是密切联系的。同一律可以指导我们选择正确的演讲主题,混淆概念,防止愉换概念;矛盾律让我们注意论点、论据是否自相矛盾,并去寻找驳斥对方的自相矛盾处;排中律也为我们明确演讲主题找到了一种方法;而充足理由律师则提醒我们要掌握大量真实的事实、例证。

6、顺序逆转法。顺序逆转,是指论辩者在论辩的过程中,经过精心设计,巧妙安排,声东击西,先顺后逆,顺序为逆序铺垫,逆序助顺序达到目的。顺序逆转法作为论辩的谋取略,以顺序为手段,以逆转为归宿,的后下话,真假莫定,常常出其不意地表达观点,给对方以措手不及的打击,以达到触动对方、说服对方的目的。

英国作家萧伯纳的著名戏剧《武器与人》第一次上演时候,举行了隆重的开幕式,这时候有一人在剧场大喊“萧伯纳,你的剧本糟透了,谁看你的?收回去,停演吧。”大家以为萧伯纳会暴跳如雷,可是没想到萧伯纳微笑着鞠躬“我的朋友,你说得好,我完全同意你的意见,”转而指着剧场里热烈喝彩的观众们,补充说“但遗憾的是,我们两个人反对这么多现场观众有什么用,我们能禁止这剧本演出吗?”萧伯纳的话引起了剧场一阵响亮的笑声,紧接着是暴风骤雨的热烈掌声,在这掌声中,那个故意挑衅的人灰溜溜的走了。萧伯纳没有正面反击,而是避其锋芒,因式顺从,幽默而犀利的反击了对方。

7、话题转移法。在论辩的过程中,由于对方针锋相地,互不相让,顺着话题、迁行论辩,有时会使双方陷入僵持,或使论辩变得毫无结果;有时单方陷入窘境,为对方的锋芒所指。话题转移是针对上述情况,巧妙地把话题岔开,绕开论辩的锋芒,或是把话题巧妙地转移到适应对方的心境,为对方津津乐道的话题上来,以满足对方的心理需求。话题转移法作为论辩的诡道之一,关键在于一个“巧”字,要善于顺着对方的话锋或抓住对方的心理,巧妙地将论辩的主题转移,在不知不觉中绕开论辩狼锋芒。

8、数字论辩法。数字是一种语言符号,一种语言信息。干巴巴的数字,一般不容易引起对方的兴趣,但给对方印象深该的,往往是与数字相关联的论辩内容。在论辩中巧妙地将所列举的抽象数字形象化,使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有机结合,既可增强说服力,又可增强感染力。数字论辩法在应用时,首要原则是要将换算的数字形象化,使那些难于感知和认识的数字更加生动;其次是要注意数字的准确性和可信性,切不可因误差过大而让对方难以接受;再次是形象化的事物是对方所熟悉和了解的,使之在对方的头脑中立即形成深刻鲜明的形象,以达到论辩的目的。

二、修辞术

从本质上讲,演讲是一门语言艺术,而语言艺术是离不开修辞的。古希腊的伟人亚里多德就称演讲术为修辞术。可见修辞术对演讲之重要了。那么,我们所提到的修辞术,是否就是语文课本上讲的“引用”、”反复“、”比喻“、”拟人“、”双关“呢?这种理解过于狭隘。”引用“、”比喻“只不过是修辞术中的一些修辞手法而已,或说是对演讲辞语句的雕琢而已。固然,修辞手法有其重要性,但是,修辞术是演讲的语言艺术,是对演讲辞通篇艺术性的总体把握。它要求的是一种艺术功力,而绝非一些修辞手法所能替代得了的。演讲的修辞术是一种艺术工具,是美的象征。要给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要给听众一种艺术美感,要让他们随着演讲的进行,情感起伏跌宕时而紧张、严肃;时而轻松、活泼。论辩是做得到这些的,态势语给予观众的视觉美。只有修辞运用,才能达到语言艺术听觉美的要求。青年人喜爱《演讲美学》一书中,总结了作者的演讲修辞艺术:相声般的幽默。演讲要具备”磁性“,语言就要富有幽默感,但是这种幽默要适度,不能俗。小说般的人物形象。演讲中要多出现人物形象,不仅有下面人物,也要有反面人物。同进,人物的描述,不能拘泥于生活本身,而要高于生活,但是事实必须是真实可信的,这样才会既吸引听众,双有亲切感。戏剧般的矛盾冲突。没有矛盾也就没有戏,表现矛盾冲突就容易把听众的感情推向高潮。演讲中听众往往透过细节的描写和戏剧的矛盾冲突,在思想上留下较深刻的印象,让人物形象在矛盾冲突当中站在听众面前。蒙太奇的手法。演讲也要剪接和组合以及跳跃等,有些地方要用”慢镜头“,多费些笔墨唇舌;有些地方需要”特定“;有些就要根据会场情绪进行增删。诗朗诵般的激情。演讲者要具备诗人的气质,把演讲辞的语言艺术变成听觉艺术,留存在听众心间。

1、风趣诙法。风趣诙谐,是指在面对困难和尴尬的处境时,论辩者以轻松愉快的口气生动活泼的语言,表达深刻的道理或摆脱难堪的窘境。风趣诙谐应用于论辩,能制造一种轻松和谐的气氛,表达感情的诚挚,沟通心灵的鸿沟,柔化对手的铬芒,往往借助于真诚、坦率、机智和人情味去面对逆境,折服对手。丘吉尔和罗斯福的故事……

2、妙语解窘法。在人际交往事务中,人们常常会因对某些礼节、习惯不了解,或对某种事物缺少正确的认识而闹笑话;或者因行为、语言不当和失误,使人陷入窘境,感到难堪。论辩都面对这种境况,应以宽容的态度,用诙谐、幽默的语言,巧妙地为陷入窘境的人摆脱难堪的境况。妙语解窘法的运用,因其语言诙谐、幽默,妙趣横生,既可将沉闷难堪的气氛活跃起来,愉悦人们的心境,又能表现论辩者宽容的胸怀、高尚的人品、机智的谈吐。苏格拉底的法庭辩论……

3、独树一帜法。修辞要求演讲者的语言文字要有强烈的个性特征、独树一帜,使演讲中的人物有血有肉,形象生动,使事例典型,寓意深远。有个性,才具有生命力。古往今来,能被人们千古传诵的人与事,有哪个不是因为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呢?而那些平谈无奇之事,庸庸碌碌之辈,迟早会被历史的大浪淘汰了。演讲同样如此,我们讲的人物要有强烈的个性事例要典型,词汇要有特色,切忌陈词滥调,套用前人窠臼。那样只能使文稿水平低下,倒人胃口。在演讲稿的准备中,也要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信念。马丁路德的《我有一个梦想》……

4、朗朗上口法。演讲中除应用修辞术之外,还要让演讲通俗易懂,朗朗上口,让听众产生共鸣,认同和接受。如果听众不认可,那么演讲也很难有效。试想,一个书生气十足的演讲者去动员工人或农民购买国库券,词句雕琢,温文尔雅,恐惧效果不会理想。要使演讲词朗朗上口就要口语化,这才符合听众的心理要求。人们总是对陌生人存在戒心,而对和自己亲近的人,在感情和思想上就容易沟通。这种亲近,人们是以距离的远近来衡量的。这种距离双分为“空间距离”和“感情距离”两种。在正常情况下,这两种距离越短,人们就越亲近。演讲中,我们要缩短与听众的距离,主要是“感情距离”,那么演讲词的口语化就是一个重要的手段。口语化的言谈个人感到亲切、自然,很容易把人们的差异消除,也能让听众找到共同的出发点。演讲的口语化要注意这样几个问题。首先演讲词的口语化不是要演讲者无论什么场合都去用乡下语言,而是要针对演讲的对象,运用演讲对象所熟悉的语言——听众的口语。其次,演讲者的口语化要忌庸俗化。我们所谈的口语,是要变成演讲中的艺术语言——美的口语,绝非庸俗、粗俗的语言。相声这个艺术形式就抓住了语言口语化这个特性了。可是有些相声演员,把人们生活中庸俗的语言,像“他妈的”一类运用到舞台上编成相声小段,虽有讽刺意味,但无传神之力。周立波在《壹周立波秀》的精彩点评……

5、诗意法。修辞术要求演讲词具有个性特征,这是让听众印象深刻;要求演讲词口语化是让听众产生共鸣,易于接受。演讲词不达意具备诗的意境,则是要让听众经历美价值,才是成功的演讲。诗的意境,表现在语言艺术上,需要情感充沛,格调高雅、修辞优美、耐人寻味,节奏富于音乐感,朗朗上口。或许有人认为,要求演讲词既口语化,又要有诗的意境,这是不可能的。好比既要马儿不吃草,双要马儿跑得好一样。实际上关非如此,凡是伟大的东西必定与平凡有某种联系,不过人们常常忘记了伟大的基础正是平凡。演讲词要有诗的意境,这就要求演讲者具备一定的语言艺术功力。语言功力不够,写起演讲稿来自然就难以达到一定高度,耐人寻味的东西也会缺少。这需要演讲者加强修养。另外,对演讲稿要反复推敲,“千锤百炼”。成功的演讲家,对其演讲内容的措词是反复推敲的。甚至在登台后还有改动。演讲要有诗的意境,要求演讲者的演讲有韵、有风格。韵律性使演讲明快流畅;风格令演讲独树一帜,不落俗套。演讲者切忌为了追求意境,而沉溺于词句雕琢。让听众理解的风格,领会的意境,往往是顺应时代潮流,符合时代节奏的风格与格调。不要忘记,阳春折雪和下里巴人都是美的,受人欢迎的。

6、语音双关法。语音双关,就是在论辩的过程中,巧妙地利用语言手段,构成语音双关、同音误解等方式,达到讽刺、嘲笑、影射论辩对手的目的。语音双关作为一种论辩手段,如运用巧妙,会收到“骂者痛快淋离,听者有苦难言”的效果。

7、家常寒喧法。家常寒喧,是指见面时谈天气冷暖和生活琐事之关的应酬话。家常寒暄是交谈的一种手段,并非可有可无。通过寒喧,可以减轻对方的心理压力和仓促感,创造交谈的气氛;可以缩小双方的心理距离,达到彼此的认可和心理相容,沟通彼此的感情,同时通过寒暄,也可对对方进行试探,观察对方的情绪和个性特征,以便以恰当的方式使交谈顺利进行下去。家常寒暄法应用于论辩,应表现一种真诚和友好,切忌言不由衷地客套或打官腔,使对方产生抵触情绪,为交谈设下心理障碍。此外,寒暄只能作为话题的突破口,应用时导入正题。

三、攻心术

攻心法是演讲者在演讲中,运用心理学知识抓住听众、吸引听众而达到演讲目的的方法。前面讲过的态势术是要演讲者充分表达演讲内容的内在心理,表达演讲者本身的内在心理。攻心术则要求演讲者了解听众的心理,演讲内容要触动听众的心,把握住听众。从心理学角度看,人们的心理机制主要有个体心理和社会心理及两者之间的关系。个体心理机制是较复杂的,主要由个性倾向与个性心理特征所组成,个性倾向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等。最基础的是需要机制。攻心法要掌握的个体心理也是需要心理机制,从需要入手,吸引听众的注意力,激发听众去产生高层次的偏偏和世界观。社会心理,主要是个体在社会中,由于受其成员的认识、感情与行动的影响,表现出不同于个体单独情况的心理反应。这是个体适应环境的心理方式。攻心法也要利用心理的作用,造成一种适合演讲的气氛,掌握住听众群体,使演讲能在预想情况下进行,达到演讲的目的。以下介绍几种方法:

1、对症下药法。对症下药是要求演讲者抓住听众的心理需要,吸引听众注意力的演讲方法,需要是人对一定的客观事物的需求。马斯洛的需要阶梯学说是较完整的分析人类需要的理论。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由低级向高级分为五个层次,排列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从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生理需要是与有机体的生存直接关系的,包括人和动物所共有的饮食、性、排泄及睡眠。生理需要如果不能有起码的满足,它就会完全地支配这个的活动。在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及土地改革时期,工人和农民面临最大的困难就是饥饿。因此,老一辈革命家抓信民众的这一生理需要,进行演讲与号召,从而趣了一呼百应的效果,使革命得到了人民的支持。安全需要首要目标是减少生活中的不确定性。像住宅、工作、环境、秩序、人身安全等。儿童对这种需要表现最为明显。如果对儿童的家长进行演讲,要讲授如何教育儿童的话,那么首先要抓住对儿童的安全需要如何满足这一话题,建议安排怎样的特殊措施和设施来保护儿童,这样就抓住了家长们的心,会使演讲效果倍增。从属和爱的需要是人要建立相互之间的亲密联系,彼此关心、信任的需要。人是有社会属性的,需要去爱,也需要被爱,否则人将空虚、无聊,以及孤独、寂寞、忧郁。象老年人就渴望满足这种需求。尊重需要,一方面是要求别人对自己重视,相应地产生威信、认可、地位等情感,另一方面也要求自尊,与此相应的是适应、胜任、信心等情感。这两类情感一般都来自于个人从事的有益于社会的活动。一般地讲,健康的人都有尊重需要。这就要求演讲者不能滥用讽刺,而要让听众能从演讲中得到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位于需要阶梯之颠。就已经考虑到的动机状态看,健康的人只要满足了生理,安全,从属和友爱,尊重等需要,就会要求自我实现。自我实现被定义为潜在能力和天资在一个人发展过程中的不断实现。它是使命的完成,是个人自身内在本性的更充分地把握和认可,是个人自身的统一,完整和协同的一种不间断的倾向。简言之,就是自我进步的愿望。攻收法是要求演讲者能了解、掌握听众需要,对症下药地安排,增删演讲内容,甚至决定演讲题。

2、心理定势法。教育心理家认为,教育必须在自觉自愿的基础上才能进行。只有在受教育者有了强烈的学习愿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的情况下,才能获得最佳效果。当一个人拒绝接受了对方意见时,他的抵触心理使其从精神到肉体都处于紧张收缩的状态。这种状态下的人,极不易改换思考问题的角度。反之,当一个人对谈话对象怀有好感,对谈话内容产生兴趣时,他的精神和肉体都会处于一种放松的开放状态。这种状态的人容易重新考虑或换一个角度思考问题。人们的一定心理活动所形成的准备状态,决定着以后同类心理活动的趋势,这就是心理定势。演讲中要攻心,不仅要抓住人的需要,还要抓住人们心理定势,心理定势具有传染性,不良的心理定势,会给演讲者带来极大的阴力。一场演讲,有一部分人鼓倒掌、喝倒彩,全场形势就很难控制。这就要演讲者事先掌握听众的心理定势,在演讲中创造良好的心理定势,为演讲者获得成功铺路。抓心理定势,就是要创出心理相容的气氛。听众乐于听取讲话是演讲成功的第一步。要让听众按照你思路思考,一步步向你观点靠近。这就要求你的演讲内容不超出听众心理所能时承受的程度,能够“心悦诚服”。一旦超出听众心理相容度,就会让听众产生逆反心理,产生不良的心理定势,演讲就会失败。

3、心理反定势法。心理反定势亦称逆反心理,一般是指人们对于直接刺激的事物所做出同政党状态下相反的瓜,它属于社会心理的一个组成部分。当我们对偏离目标的行为约束时,人们会场生一种内发的反向力量,使之更仿离正确目标的轨道,在人际交往中,因双方反面理解。这种心理状况构成一种抗体,阻碍我们对人们的行为进行有效控制。逆反利用法,是根据上述心理因素,在论辩的过程中,利用对方的对立思想情绪,有意识地反过来说理论辩,使对方与你唱反调,以达到自己的预期目的。

4、心理相容法。俗话说;“洒逢知已千杯少。”这里指心理要相容性。心理实验证明,人们彼此之间的相似,就导致互相喜欢。共同的语言、共同的爱好、共同的感情,乃至相似的年龄、相似的工作或相似的经历,都容易使双方有效沟通,融洽相处。心理相容法正是基于上述心理因素而应用于论辩,是指论辩者通过体察对方的心理,双中找出相似因素,在双方之间趣互相理解,互相信任的桥梁,使人际交往顺利进行。

5、心理满足法。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人们总是在现实生活中去寻求满足。尽管人的需要五花八门,但在某一特定时间里,总是一两种需要占主导和支配地位。心理满足法以上述“需要”为依据,并应用于论辩,这就要求论辩者善于体察人心,了解对方最迫切的需求,有的放矢,并采用适当的方式予以激发和满足,使之产生所要求的行为。

四、穿插术

一篇精彩的演讲,常以几段巧妙的穿插给人留下至深的印象。一提到孟子的演讲,我们就自然地想趣了“五十步笑百步”的故事;一提到丘吉尔的演讲我们就自然地想起了“我没什么好奉献,有的只是鲜血、辛劳、眼泪和汗水”,一提到路德·多的演讲,我们就自然想趣了他的美妙排比句“我梦想……”。可以说,一个老练成熟的演讲家,必须是对穿插术运用自如的行家,他知道他什么时候应该穿插什么,他也知道什么地方必须穿插什么。在演讲中为什么都需要应用穿插法呢?应用穿插术最主要有两点作用。

(1)集中注意力。演讲注意力分散有两种情况,一是人人尚未进入“听你说”的情境,这使得演讲在一开始就牌不利的状态中;二是你讲的东西太抽象,不容易理解,这时候运用穿插术,可以帮助你从多方面、多角度、生动形象地表现你的主题。

(2)增强吸引力。演讲者总是力求自己的演讲好上加好,总希望出现这样的场面:每个听众的表情都跟演讲的情境吻合。而且演讲者还不厌其烦地希望听到多多的掌声。听众能否做到这样,要取决于演讲者,没有固执的听众,只有不开窍的演讲家。在演讲中如何运用穿插法呢?概括起来,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

1、插入幽默法。无论在重大社交场合,还是在日常生活之中;无论是面对窘迫的局面,还是应付严肃的问题,只要你能运用恰当得体的幽默谈吐应对周旋,使可摆脱困境,巧渡难关,大获成功。幽默在演讲中有重要作用,它可以帮助你消除和听众之间的紧张感,可以帮助你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可以帮助你巧妙地解除窘境,可以帮助你善意地说服别人。有许多人常在演讲开始时使用幽默,藉以打开沉闷的局面,缩小演讲者和听众之间的距离。演讲过程中使用幽默,更能使你的演讲情趣盎然,引人入胜。幽默可以强调一种观点和主张,从而加深听众的理解和印象。幽默可以缓解紧张气氛,使整个演讲能在祥和的环境中顺利进行,有利于增强演讲的效果。幽默右以抓住听众的注意力,在演讲者讲述的过程中,突然有些听众思想开了小差儿,正当他想入非非之际,听众发出了笑声,他会被惊醒,重新把注意力集中到演讲上来。当然,幽默不有许多好处。比如,运用幽默语言可以浓缩演讲中的信息。因为幽默的语言是精粹而简洁的,而经包含的内容却又是丰富的,恰当地运用幽默的语言可以免去长篇大论的解释和论述。另外,它也有益于听众的身心健康。紧张、沉闷对于人的身心总是有害的,俗语说:“笑一笑,十年少”,在演讲中让听众发出些笑声,对听众的身心很有益处。幽默既然使演讲语言形象生动,增强演讲的效果,那么怎样培养自己的幽默感呢?首先演讲者要心胸开阔,性格开朗,思想健康,情趣高尚,有一副助人为乐的热心肠,因为运用幽默的目的总的说来是为了规劝。当然对敌人则双作别论。如果演讲者心胸狭窄,郁郁寡欢,自私自利,斤斤计较,那他是决不会有幽默感的。其次,要有较高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联想力,只有这样才能凭借对生活的深刻体验和对事物的敏锐的观察,借助于仿似、拈连、夸张、比喻、双关等方式讲出幽默的话来,最后,幽默的语言来自演讲者的聪明才智。一个孤陋寡闻的人,一个知识浅薄、经验贫乏的人是不会有幽默的。只有深通古今中外的文化、常识宏富渊博、阅历丰富的人,才能有较高的语言紊养,说出幽默的话。每一位演讲者只有从以上三个方面下功夫,才能培养起自己的幽默感,说出称得上“幽默”的话。当然,在运用幽默语言的时候,有些问题还是应该注意:

(1)一些杰出的演讲家,他们除了以自己对生活的体验和观察,以自己的才智和敏锐说出一些幽默的话外,他们总是巧妙地借助于文化中的语言、人物形象、典故和民间传说来增强演讲幽默感和高速力量,以提高演讲的生活性和趣味性。

(2)切忌用那些具有上歧视性的幽默,在演讲时要把自己摆进去,这样才不致于刺伤观众。(3)运用幽默语言时,一定要有个立足点。要分清对象,分清是对敌人还是对朋友,这里这个态度和分寸问题,如果忽视就容易伤了自己的同志。

(4)我们提倡使用幽默的语言并不是不分场合,不分内容的,而要有所选择。

比如,一些肃穆、隆重的演讲,一些内容特殊的会议(如追悼会)的演讲,需要有严肃的气氛,如果不分内容、场合,以挑逗听众发笑为满足,那就非但不是幽默,而是十足的滑稽、无聊,往往会冲淡了演讲本身的严肃和庄重的气氛,引起不良的后果。

1978年10月,邓小平访问日本,出席《中日友好条约》批准和互换仪式。双方约定不谈诸如钓鱼岛归属这样有争议的问题。但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一位日本记者还是向邓小平提出了钓鱼岛问题。邓小平幽默且机智地答道:“我们这一代人智慧不够,这个问题谈不拢,我们下一代总比我们聪明些,总会找到大家都能接受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 ?? 这段幽默与机智兼备的答记者问,在很大程度上就可以看作是退位思维的产物。面对对方咄咄逼人的提问,邓小平的回答无论是语言形式,还是其中包含的内涵,都似乎是一种退让,一种自谦,它不仅显示了一位东方伟人的气度和修养,也使对方通过柔和的语言形式、愉悦的语言风格,接受到颇耐人寻味的强者之音。这里,退位思维就主要表现为理智的退让、达观的超脱与宽容、另辟蹊径的智慧和策略。

2、插入名人警句法。在演讲中穿插名人警句,不单是演讲辞的华丽,更重要的为自己的议题,提出权威性的依据,根据个人的兴趣和志向,人们经常引用不同领域的著名人物的名言。如哲学: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培根、黑格尔等的名言;政治:拿破仑、丘吉尔、林肯、孙中山等名言;科学:爱历斯坦、居里夫人、波普尔等的名言;艺术:加罗丹、贝多芬、卓另林、邓肯等的多言。引用名言警句应该注意“三要三不要”。

(1)要尽量引用原文,不要以讹传讹。(2)要全面领会原文,不要把意思搞反。

(3)要反复证明一下原文是谁说的,不要张冠李戴。

如果同一句话两个名人都说过,那就要看是谁引用谁的,我们当然用最早名人说过的。如果分不清谁早谁晚,那么引用谁说的都可以(在这种情况下,一般引用知名度大的,以使听众乐于接受)。引用时,最忌讳张冠李戴。

3、插入寓言典故法。在相同的境况下,运用寓言和内故是最有说服力的。引用经典一定要注意下面的问题:(1)由于“经”、“典”都是古文文言文,所以应尽量翻译成白话文,若是直接穿插文言文的,听众自己还有个反省、暗译的过程,这会影响听讲的效果,所以这个程序一般都由讲演者代替了。(2)翻译应尽量保持直译,真译确有困难,可以采取变通手法。把直译和意译结合起来。(3)抓住寓言和典故的核心与本质,删除不必要的重复和陪衬,尽量使寓言和典故短小精悍,说明问题。

4、插入道具法。道具本来是剧目中所需要的物品,但因为演讲也有“演”的性质,所以道具也被演讲者借用来了。演讲中的道具有其特点:

(1)它是你身旁的或身上的物品。你身旁的物品有:水杯、麦克风、书本、纸张;你身上的物品有:帽子、手帕、钢笔等。

(2)它是小的,容易拿取的。演讲中不需要大道具,也不需要花大精力去准备它,经是小而易取的,让人看起来和谐自然,而无做作之感。演讲中插小道具是为了增强听众的视觉效果,提高听众的注意力。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是需要动一番脑筋的。穿插道具应该注意的问题是道具不要太大、太奇,以免分散听众的注意力。

5、历史借鉴法。“治天下者以史为鉴。””欲知大道,必先知史。“这些名言都是强调学习历史的重要性。马克思和恩格斯曾说过一句名言:”历史上常常有惊人的相似之外。“在古今浩繁的著作中,不乏一些分析史实、联系现状、引古鉴今的论述,为我们提供了以资借鉴的丰富史实。历史借鉴是在论辩或劝导时,先不直接涉及主题而是列举以前发生过的有影响的类似事件,让对方借鉴,使之领悟道理,从而接受意见。历史借鉴法在运用的过程中,往往借助于故事、典故等,容易引起人的注意和兴趣,且具有无可辩驳的说服力,有助于人们从中得到结论。

五、应变术

应变术,是指演讲者在整个演讲过程中,面对主观或客观出现的突发事件和意外情况而形成对演讲的阻碍和干扰时,敏锐、及时、准确地做出瓜,并采取有效的应付措施,加以迅速、巧妙、果断地排除和平息,从崦使演讲能够继续进行的一种技巧和方法。所谓应变能力,就是指这种迅速反应能力和正确的处理能力,故高超的应变能力是演讲者必备的能力。演讲中的应变法常常被应用,因为你面对听众演讲,总可能出现你未料到的情况,出现了这种情况怎么办,那就要寻求方法自我解决,应变术就是在演讲出现窘境的情况下,怎样寻求自我解脱的方法。

从信息场中演讲者与听众的相互关系,可以为失言应变和说难应变;从事物发展的主观态势,又可将应变分为主观应变和客观应变。

1、失言应变法。演讲者自己失言造成的局面的变化。失言通常是在潜意识或情感的作用下,自觉或不自觉地说出来的语言,话一说出口,有时立即意识到此话不当说,有时立即意识不到,需经别人提醒才能反应过来。在演讲者自己失言的情况下,通常使用下列应变:

(1)顺水推舟法。这种方法就是不承认自己是失言而是特意这么说的,而这么说双有道理的。

(2)将计就计法。这种方法就是把特殊情况特殊处理,而万变不离其宗。(3)难题转嫁法。在

论辩的过程中,双方唇枪舌剑,一来一往,既是思辩的斗争,也是智慧的较量。在唇枪舌剑的较量中,常常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难题,一方在情势于已不利的情况下,似乎被对手逼入绝境,但论辩者运用韬略、智慧,通过迂回发挥,像踢球似的一脚把难题”踢“还给对方,乘对方穷于应付的时候,巧妙地从逆境中摆脱出来。

2、诘难应变法。听众对演讲者提出诘难。在演讲中听众有进会对自己不懂的问题提出发问,而这个问题很可能是演讲者自己也不懂的(或不太清楚的)问题,这是无意识的问题。另一方面,听众积极地提出你演讲的漏洞和错误,这是有意的,也就像刘备所说的”问问你,考考你“,但大多数演讲者遇到的却是无意和有意并难的情况。这类情况通常是演讲过程中,演讲者和听众对话时发生。在讲话中,对于别人对你的诘难,常常采用以下方法:

(1)反诘法。反诘法就是不要正面回答问题,而是提出一个反问,让对方回答。在生活中,我们经常用到反诘法,如果我们说声某事物和某事物有区别,当别人来问为什么有区别时,我们就可以用反诘法”难道它们是无区别的吗?“或者说,”你敢肯定它们是没有区别的吗?“对于一些不能确定的问题,任何人都不能给予肯定的回答。我们用反诘法,裨上是把这个不确定的问题再回敬给他,让他自己去回答这个不确定的问题。

(2)歧路法。此法就是把不便说的主题隐蔽起来,而专门就一些无关紧要的话题发挥出去。形式上似乎是讲了主题,而实际上讲的趣是副题。晓理的听众知道你不愿讲主题也就不再问了,不晓理的听众,告诉他这些内容也算是回答了他的问题。

(3)存疑法。这种方法是在不能正确或准确地回答听众的问题,而自己对这个问题也很感兴趣时,把这个问题留待以后商讨的方法。一个演讲者如果对听众所有的问题,无论是他知道的多,还是知道得少,或是根本不知道,都能滔滔不绝地说一大通,表现出”对答如流,百战不殆“的气慨,听众有时并不买他的帐。而如果对大多数问题都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谈出了自己的认识水平,并对自己不成熟的意见做了保留,承认自己对某个问题尚未所知或理解不够,容待以后共同研讨,听众对这样的演讲者反而钦佩,认为他诚实谦虚,从而会更加爱戴他。存疑只表现在个别问题上,召唤果在许多问题上存疑,就显得演讲得是毫无见解的庸人了。存疑只能在尖端古怪的问题上存疑,如果在普通问题上存疑,就显得演讲者呆笨愚蠢,恐怕要殆笑大方了。

(4)急救法。急救法也可以说是”背水一战“,即兵书上所说的”陷之列车员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在军事上是用来比喻决一死战。急救法用用辩论,是指在辩论过程中,对方步步紧逼,发动猛攻,辩论者似乎被逼入绝境,无路可走,剩下只有投降一条路了。而论辩者背水一战,发挥自身特有的聪明才智,从走投无路中找到自己的路,反过来以制服对手。

(5)免告法,此法是回答听众问题最后一种招架方法。有些问题涉及到国家秘密、组织纪律、个人隐私领域,不便函在公开场合宣扬,所以只能回答”无以奉告“。由于”无以奉告“包含”已知内情,不便说明“之意,所以它也常被”不知内情“的人用作挡箭牌。当然这在个别情况下是可以应用的,而且是较为有效的,但在一般情况下,如果滥用此语,会给人一种”故弄玄虚,装腔作势“的感觉。演讲中对于听众的诘难可以采取若干”无可奉告“之方,但绝不可太多。

3、主观应变法。俗话说:”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不要说初学演讲的人,就是成名的演讲家,由于心理和生理的不适应,也不敢保证在演讲中万无一失。然而,出色演讲家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们不仅演讲前做了充分的准备,而且他们在演讲的过程中,也有一套随时应付和处理主观之变的办法。这样就能使他们绕过层层暗礁和险滩,顺利地达到演讲成功的彼岸,对于初学演讲的人,如果想不到自己在演讲中会失误,又没能掌握一套应付的办法,那么,累者将影响演讲的效果,重都将导致演讲的彻底失败。正因为如此,我们就必须对失误的原因进行一番认真的考究,对于应付的办法给以大胆的探索,以求得演讲的成功。从演讲者的主观方面产生的意外的变化主要有怯场、忘却和怕失误等几种。

(1)克服怯场。在演讲过程中,人们遇到的最大总是莫过于怯场,演讲者由于一种强烈的畏惧心理而使精神高度紧张,引起呼吸系统、血液循环系统和部分内脏器官的变化,出现心慌意乱、手足无措、心跳加速、呼吸急促等不良反应。轻者张口结舌,期期艾艾,语无论次;重者虽然满腹青年人玑也忘得一干二净,目瞪口呆,狼狈不堪,最后只得逃离讲台,彻底失败。那么,这种怯场是不是偶然的、个别的现象呢?我们说不是的。即使是最著名的演讲家,在他们的初期甚至在以后的演讲中,都曾有过怯场,并为此而感到苦恼。所以,作为一个初学演讲的人,不要以为自己的状况与众不同,而丧失了演讲的信心,而是要鼓足勇气,攻破怯场这个难关。那么怎样克服怯场心理呢?要想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必须弄清怯场的原因,以便对症下药。概括起来,有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两方面。主观原因有以下三种:第一,主观上患得患失,自我意识过强。尚未登讲台,就一心想着演讲的成功,迫切希望博得掌声和喝彩,认炽有这样,才能树立自己高大的演讲家形象。如果台下有专家学者或名人,双怕自己水平低被耻笑。由于自我意识太强,患得患失过重,必然导致心理紧张,引起怯场。第二,缺乏充分认真的准备。有些演讲者在演讲前对自己的选题没有充分的把握,加之准备得又不充分,没有上台心中就有些发慌,这样就失去了自信心,必然导致怯场。第三,身体不适。初练演讲的人,为了演讲的成功,确实进行了刻苦认真的准备,几乎达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这种精神的确可嘉。然而如果用功过度,就会造成失眠,甚至会旧病复发,或天气闷热或寒冷而产生身体不适,身体不适也能造成怯场。客观原因主要是因对象,时境的不同,造成了心理上的巨大压力,日常的交淡对象往往是一两个、三五个熟人,环境也没有限制,可以随便自由些。然而演讲就不同了,它要求演讲者站在大庭广众之中,以“孤家寡人”面对广大陌生的听众,这就极易给演讲者造成心理上的压力。此外,演讲还受时间和环境的制约,如果有人请你讲两个小时,而你准备的内容只能讲一个小时,或者由于别的客观因素,求你把一个小时的演讲压缩到20分钟,都会给你带来心理负担。如果你一走进会场便会觉得过于严肃,或者人场乱七八糟、闹哄哄,简直像走进自由市场,或者在演讲中出现一些意外,这些都容易从不同角度给演讲者造成一种心理上的压力。根据上述种种原因,演讲者怎能样才能克服怯场呢?

第一,端正演讲的目的,增强自信心。这是克服怯场的关键。一个演讲者,如果是为了沽名钓誉,炫耀自己,一切从自我的名利、自我形象考虑,必然要患得患失,很难克服怯场。如果演讲者的目的明确,态度端正,始终想着自己的演讲能给同志、给国家带来益处,能提高自己为人民服务本领,有利于两个文明建设,这样,就必然会带着正确的、健康的成功欲望去演讲,也就会信心十足,热情炽烈、勇气倍增、无所畏惧。这样,怯场心理自然也就被克服或减弱了。

第二,要做好周密而充分的准备。有人说,绝大多数演讲者怯场是由于缺乏充分准备而临场恐慌造成的。惧怕失败,正是因为准备不充分。如果演讲者从选题到材料,从结构到语言,一句话,从内容到形式进行了严肃认真的准备,讲前又做了多次的练习,由于心中有了数,就必然会“腹有诗书气自华”,„艺高胆大“,而”怯场“这个怪物自然也就吓跑了。反之,演讲前才匆忙准备一下,一切都不处于散乱之中,登台演讲了心中还没有底,紧张惧怕的心情,必然导致怯场,使演讲失败。

第三,加强演讲的实践和训练。这是克服怯场的最好方法。初学演讲的人,由于临场经验缺乏,一登台必然要怯场。一个训练有素、技巧娴熟的演讲家,由于有丰富的临场经验,所以,不管什么样的情境下,听众多少,也都能很快适应环境,进入角色,可见,丰富的实践和训练是克服怯场的最好方法。正如跳伞运动员从几千米高空第一次跳下来会胆怯一样,经过多次跳伞实践后,他就不再有胆怯的心理了。因为他们多次的实践和训练中,掌握了跳伞的规律,熟悉了应付各种复杂的情况的办法,由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也就无所畏惧了。孔子说:”吾七十则随心所欲,不逾矩“,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演讲也同些理,屡登讲台,已成沙场老将,在丰富的实践中,掌握了演讲的规律,就会挥洒自如,左右逢源,怯场自然就不存在了。

第四,了解听众,熟悉环境。演讲者初到一处演讲,对听众,对会场都有不熟悉,如果一无所知,登台就讲,发现有异处,必然引起怯场,因此,讲前最好向主持人了解一下,问问听众的人数、文化程度、职业特点、兴趣爱好,对一些问题持什么态度。再问问会场的大小、环境如何等等,这样,心中有了底,避免客观环境和对象的变化给自己造成的心理压力。

以上四点是克服怯场的主要方法,但有些心理和生理上的因素如果能加以注意,也有助于克服怯场。比如:由于紧张情绪会使人体内产生大量的热能,在你站丐来讲话之后,就设法使肌肉交替地紧张或松驰,让脚使劲地踏地,直到感觉到腿上有许多热能要释放出来,然后再使它松驰,直到紧张不复存在为止。或者双手先是紧握,然后再放松,使能量消耗殆尽。在演讲中,也可以通过一定的手势和变换面部表情,以及表现无限的活力,把热能释放出来。走上讲台,不要急忙开口就讲,而是先深深吸一口气,调解一下血液循环,使呼吸均匀,心率趋于正常。上台之前,不要胡思乱想,尤其不想那些不愉快的事情,要保持平静、轻松的心情,振奋自己的精神,甚至自语着”没问题,今天一定会讲成功“,”我有十足的把握,我已准备充分了“等等。以上这些生理和心理上的准备,都有助于克服怯场。总之,明确演讲的目的,做好充分的准备,了解熟悉你的听众。以必胜的自信心去演讲,经过多次反复的实践,就能克服怯场的心理,这时,演讲者也就进入”自由王国“了。在演讲的讲台上你就可以任意驰骋了。

(2)避免忘却。所谓忘却,就是在演讲者在演讲的过程中,因某些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刺激,使思维的链条突然中断,把下面要讲的内容忘掉了,演讲者没有比此时更为难堪的了。在这种情况下。在嘲笑和唏嘘声中,演讲者更加慌恐不安,结果也就越想不起来,最后无奈只发狼狈地走下讲台。自己多大精心准备而付出的心血,完全付之东流,这对演讲者来说是最为遗憾的事情了。出现忘却的原因很多,它同怯场一样,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从主观因素来说,除了演讲态度不够端正,准备不够充分,不够娴熟之外,还有如下一些因素:一是怯场引起的。怯场导致忘却,而忘却也可以导致怯场,它们互相因果。由于怯场,脑神经高度紧张,使得记忆的清晰度迅速降低,原本刻很熟悉的演讲内容,在某一瞬间就忘掉了。二是就演讲内容来说,演讲者没有自己的东西。古人说:“言为心声,文为仪表。”有的演讲者,他们只动了嘴而没有动脑。既没有自己高深的思想,也没有发自肺腑的表达自己思想的语言。他的演讲从思想内容到结构语言,都是从别人寻里搬来的。有时自己尚不理解,就机械地背下来了,一旦怯场。就必然导致忘却。三是演讲时精力不集中。有的演讲者在演讲中,突然想起了与演讲无关的另外一伯事,甚至忘记了自己是在演讲。这样就必然要出现忘却。以上三点都是由主观因素引起的忘却。从客观因素来讲,有如下一些原因也容易导致忘却。比如,演讲者在演讲中突然发现听众有异样的表现,使自己头脑中产生龙活虎疑问;或者看见了一个熟人,勾起了一件什么往往事;或者在会场内或会场外响起了奇异的声音;或者是某一听众出现了奇声怪调,在被外界刺激的一瞬间,忘却就马上出现了。忘却,是演讲者的大适敌。要尽力避免它的出现,就应该认真地准备,将演讲稿烂熟于心,用自己的语言讲述自己的思想。在登台演讲时一定要集中注意力,排除各种干扰。这些做法,都有助于避免出现忘却。一旦出现忘却怎么办?显然“欲盖弥彰”,愚弄听众的做法是万不可取的。但站在讲台上乱讲一气也是不妥的。从兜里拿出演讲稿翻找,这样,既中断了演讲,双耽误了时间,也不雅观,甚至会引起听众反感。为了使演讲能顺利地进行,最终取得较好的效果,有以下三种方法可供使用:第一,插话衔接。当你一旦忘却的时候,立即插入一两句与演讲内容关系不大的问话,利用短暂时间,加速回忆下面要讲的内容。第二,重复衔接。所谓重复衔接,就是一旦忘却的时候,可把最后这句话再加重语气重复上遍。这样,往往能使断了的思维链条再衔接起来,使演讲顺畅地继续下去。一旦前段讲完了,而后一段的前句话你又忘了,这时,人可以有间地加重语气,重复讲一遍前段的最后那句话,往往就在重复的这一瞬间,便想起了后段的话。这样,演讲就可以继续下去了。第三,跳跃衔接。演讲者常常出现的忘却,并不是把后面的全部忘却了,而只是把下段的第一句或整段忘记了。这时只好随方式就圆,忘却就忘却吧!那里没忘主从那里接着讲下去。这就是跳跃衔接法。用这种方法虽然丢掉了几句话,甚至一个段落,但总不至于因中断而破坏演讲的气氛,涣散了听众的注意力,影响了整个演讲的效果。如果这几句后或这段比较重要,演讲期间又起来了,可采取在收尾前补充的办法。比如可以这样说“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就可以把忘掉的重要段落补充进去了。上述这些亡羊补牢的办法虽然有一定的效果,但这些方法总是被子动的,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所以,还是希望每位讲者作好充分的准备,末雨绸缨,使自己的演讲一气呵成最好。

(3)纠正失误。比起怯场和忘却,讲错话是更为常见的一种失误。临场经验比较丰富的演讲家也在所难免的。如因记忆不准确而说错了某个数字或年代,甚至张冠李戴,或由于讲述太快而丢词落句,或因用语不当或一时激动而说错了话,或者说得不得体等等。出现上述情况,要根据其失误的性质、程度,采取相应的措施。比如丢了个词,或者讲错个字,或者不符合句法,如果说不影响问题的阐述,听众又能听出来,也就不必纠正了,纠正了反而适得其反。但如果是关键性的词语、句子,那就不能随便放过了,必须给予纠正。当然也没有必要声明:“这句话我讲错了。”最了的办法是按照正确话再讲一遍,听众也就明白了,这样虽有重复之嫌,但总算纠正了错误,以名谬种流传,贻误他人。

4、客观应变法。从某种意义上说,应付客观之变要难于应付主观之变,因为演讲者主观方面出现的意外情况,如怯场、忘却等,经过系统训练和丰富演讲实践,是可以逐步克服的,而且可以进行及时的补救。但是演讲会场上出现的一些意外情况,却往往是比较复杂的,是演讲者很难左右的。演讲者为了使自己的演讲顺利进行,并获得最后的成功,面对变化复杂的客观情势,总要想出许多办法来应付。一些客观之变,以使演讲由“山穷水尽”转化为“柳暗花明”,这同时也表现出演讲家聪明的才智和丰富的经验。既然客观形势坛复杂,千变万化,出人意料的事情经常发生,那么演讲者要想应付这错综复杂的客观之变,应具备哪些本领呢?我们认为,起码应具备如下三方面的本领:

(1)要观察敏锐,反应迅速,判断准确。要有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察微见著的本领。训练有素的演讲家,他们一登台演讲,自始至终在观察着听众,注意着听众,哪怕一点微小的变化,一点微小的异样,都逃脱不了他们的眼光,他们总是根据这些变化,随时调整自己的演讲,以调动听众的情绪和积极性,达到预期的效果。

(2)要有处变不惊的本领。作为一个成熟的演讲者,在演讲中不管遇到什么突如其来的变化,首先是不惊不慌,因为他相信,一切变化都是可以应付的,一切的难题都是可以解决的。因此,每遇事变,都能沉着、冷静地对待,决不会惊慌失措,乱了方寸,以至酿成大错。当然,一个人要想处变不惊,除了具备丰富的社会经验、丰富的学识外,还需要有虚怀若谷、从容镇定的良好气氛。只有具备了这样的气质,才能变中求稳,才能变中求策。否则,一旦出现意外,便手足无措,六神无主,自己尚且难以自顾,双怎能想出良策去对付场院上的变化呢?因此,可以说虚怀若谷、从容镇定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没有第一步,一切都无从谈起。有了这第一步,才能为应变奠定基础,打好基石,所以这是应变至关重要的前提。

(3)要有正确、果断的措施,也就是要有解决问题的本领。从容镇定、外变不惊,决不是坐视事态恶化,任其发展,而是在头脑冷静、从容镇定的前提下,明时采取果断、有效的措施,迅速地扭转场上的不利局面,争取场上的主动权,以使自己的演讲能够正常进行。总之,在复杂多变的客观情势面前,只有充分调动大脑和视觉、听觉器官的积极性,敏锐地捕捉场上的一切变化,在突发事件和意外情况下,遇乱不慌,沉着冷静地及时采取断然措施加以排除和补救,这样才能变被动为主动,有效地控制住场上形势,使演讲能够进行下去,下面针对演讲活动中经常出现的几种情况,具体谈一下应变的方法:

(1)听众对象临时发生了变化。演讲者事前根据听众对象,已经确定了主题和讲法,但到临讲时,听众对象变了,就得根据变化了的听众情况适当改变自己演讲的内容,演讲者应当机立断,在主题不变的情况下(有时也需要变),变动自己的材料、语言、甚至结构。最重要的是,一定要适合听众的水平和口味。

(2)内容重复。在一次演讲会上,往往有几个人讲,而自己要讲的内容别人却先讲了,自己再讲,显然是重复。没有比重复更令人乏味了(比赛除外)。在这种情况下,演讲者最好不要硬着头皮按原来的讲稿再讲一遍。可以有两具办法选择:一是根据自己的思想、学识和经验。根据演讲会的宗旨和听众的实际情况及需要,立即重新选择主题,并围绕主题迅速组织材料,做一次有别于前面讲的内容的新的演讲。这样才能使听众感兴趣产得到满足。二是从准备的讲稿中,选取一部分,引出新意,深化开去,重新组织演讲稿。

(3)突然发现领导或专家在场。有些演讲者,登上讲台,甚至演讲起来,颇为轻松自然。但突然发现了领导或专家在场,便立即紧张起来,主要是一个“怕”字。怕讲不好领导不满意,怕讲错了在专家面前丢丑。这种心理变化,必定要影响演讲的效果。其实这种怕是大可不必的,作为一个演讲进,首先要有一个震慑全场的气概,只要认为自己的看法和主张是正确的不管论点在场,都要认真讲下去。要有“我是讲台的主人”的思想,不管台下是谁。其次,要有勇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精神和对听众负责的态度。如果自己讲错了,无论是领导、专家,就是普通听众提出来,也要欣然接受。作为一个演讲者,应该做到:当我们演讲时候,决不受任何人的干扰;在演讲之后,欢迎所有听众的批评指正。这样,即使发现领导、专家地场,也就不至于影响自己的演讲了。

(4)听众甚少。演讲者走地会场,听众的多少,是他的每一感觉,必定会对他产生心理影响。一个对听众负责的演讲者,总是能用理智控制感情。

(5)兴趣转换。当你正在演讲一个自己认为非常很需要,而双需详细讲述的问题时,突然一个你认为不需要详细讲的小问题,引起了听众的极大兴趣和关注。这时千万不要按原计划讲,否则听众就会不满意,就会不愿意听,影响演讲的效果。就当照加里宁同志说的去做:“当你们讲到生产或战争情形时,忽然碰到了另一个大家极关心的问题。这并不要紧,不要回避这样的问题。既然已经使人们活跃起来,他们有了反应,大家往下都会继续听下去,那时要讨论到原来拟定的问题,也就不难了。”这是每个演讲者应采取的办法。在演讲中,或由于时间,环境的原因,或由于演讲内容的原因,或由于演讲方法的原因,演讲引不起听众的兴趣。传导上就要再现困倦、溜号、交头接耳,甚至开小会的不利局面。演讲者切不可一意孤行地讲下去,而是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应急措施。由于时境的原因,听众困倦了,那就讲一个既富有寓意义紧听主题的、生动有趣的故事,便可以振奋听众精神,引起听众兴趣和注意。当然,解决听众冷漠的方法有很多,但不管用什么方法,归根到底要从冷漠的原因中出发。比如,听众对你讲的某部分根本不感兴趣,那你就必须当机立断。迅速压缩这部分内容;如果听众的兴趣,精神不集中了,人可设置一些悬念,激发听众兴趣,调动听众的情绪,也可以用提问的办法,如“这是为什么呢?”“这个问题怎样解决呢?”促使听众产生积极的思维活动,引起听众的兴趣,也可以提高演讲的声音,突然短暂地停讲或恰到好处地敲击桌子或演讲者显出十分活跃的神情等等,都有有助于解决这个问题。(7)哗噪和取闹。在演讲中,由于革种原因,听众可能发出哗噪或唏嘘声。这就要求演讲者审时度势,扭转这种局面。这种况的出现,大致有两种原因;第一,确属演讲者本人出现关误或态度出现了问题,那就本着知错必改的态度,立即改正,风度自然就平息了,如果仍然是我行我素,必须造成大错。第二,确属某些听众出于偏见,有意捣乱,对此演讲者也不必惊慌。俗话说:“见怪不怪,其怪自败。”要抱着“唏嘘”尽管“唏嘘”,演讲还是照样进行的态度。这里必须指出,不管面对什么情况,演讲者切不可意气用事,一旦造成和听众的对立情绪,演讲就难以进行了,甚至要造成不良后果。这一点必须注意的。(8)有观点的对立者。一个有责任心,并试图通过演讲,达到宣传、影响听众的目的的演讲者,讲前总是要认真调查、研究一下听众。看他们是否与自己讲的观点有抵触和反对情绪。如果有,就必须引起警惕。切不可张嘴就和听众矛盾起来。这样,纵然真理在握,由于听众情绪和演讲者对立了,他们也不会听你的。在与听众的观点、情绪矛盾的情况下,最正确的方法是细雨无声,由浅入深。只有慢慢疏导,方能水到渠成,收到演讲的最佳效果,筑坝截流、抽刀断水的做法是不可取的。(9)收到条子。听众在听讲中,总是根据自己的理解,向演讲得提出自己的不同的看法、要求和各种问题,基方式多是通过写条了的办法,这是正常的,是听众认真听讲,并肯于思索的表现,演讲者应报以欢迎的态度。条子递上来了,最好的处理办法是暂搁置下来,如果看,不仅打断了演讲的思路,也要分散听众的注意力,待讲完再看纸条,根据听众提问——作答,这里要求实事求是的态度,会就答,不会就要说明,切忌怕丢面子思想,以至装出行家里手的样子,东拉本扯,这不是谦虚、老实的态度。(10)在掌声中。由于演讲者精彩的演讲,往往会博得听众热烈的掌声,祝贺演讲成功。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暂停自己的演讲,等到掌声过后或趋于尾声再接着计下去。另外,在掌声中,演讲者要有正确的态度,要用鞠躬、点头以至眼睛、面部表情道出自己内心的语言:谢谢大家的鼓励。要要使自己的言语和举止都表现出谦虚的态度。切忌在掌声中忘乎所以,乃至趾高气扬,得意忘开。倘若如此,演讲者必定在飘飘然中捧“跟头”,失掉了拥护欢迎你的听众,同时,不要显出羞怯、局促的神情,这样容易影响后来的演讲,会使听众大失所望。上述的十种情况以及应付的方法,无无不能包罗实际演讲中所出现的情况。可能出现事迹往往是难以预料的。演讲者应该在实践中注意总结经验、教训,认真全面地了解听众,细致而周详地准备讲稿,热情而艺术地发表演讲,并纯熟地掌握一定的应变方法。这样,面对一切出乎意料的事迹,就能灵活、自如地处理。

六、风暴术

顾名思义,风暴是狂风暴雨的意思,就是演讲起来滔滔不绝,身、手、口、头并用,像掀起一场风暴似的,把如疾如狂的听众控制在自己手里,自己也沉浸在激越的海洋里达到忘我的境界。演讲中的风暴就是用狂风暴雨般的形式打动听众,给听众以深刻的印象,对听众产生巨大的作用。风暴术具有以下特点:(1)情感真挚激昂。情感真挚是心里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毫不保留。演讲完全就是一种激情的支配下进行的。激昂是感情冲动的必然结果;它能够渲染气氛,造成合适的环境,使听众和自己同恨共爱。(2)语言节奏紧凑。语言节奏较快,是风暴术所独有的。一般人说话或讲话的章节是每分钟约二百字左右。不仅如此,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歇的程度也比较短,这就是因为风暴术的情感变化下大,不需要反复酝酿情感。风暴术的构成方法主要有(1)排比法。运用一系列的排比句使演讲更加雄浑有力,犹如万炮齐发。排比句给人以条理清晰的感觉,在演讲中特别适合唤起听众的记忆。拓比句给人以万炮齐发的感觉,在演讲中最容易给听众以振奋的力量。(2)丝丝入扣法。此法是由静到支,由缓到急,逻辑上层层深入,感情越来越激昂的方法。

演讲中使用风暴术最能鼓舞人心,激发人们的感情,演讲者为了调动人们积极性,往往不同程度地运用了风暴术。使用风暴术应该注意六点:(1)要量体裁衣。所谓量体裁,就是指你是否有能力驾驭好风暴术。作为演讲者使用风暴术是需要一定生理素质的,其性格特片表现为外向型、性子急、感情丰富、说话快、声音浓厚有力。(2)要因人而异。所谓因为而异,就是要注意分清你所要演讲的听众是什么样的人。风暴术只适合青年人和成年人,而不适合老年人和小孩。一般说来,老人比较平静,不易被风暴术所激动,而獐比较幼稚,他们会为你的风暴术所恐惧、不知所措,所以使用风暴术必须要分清对象。(3)要因地制宜,所谓因地制宜,就是要分清场合使用风暴术。风暴术一般只适合于人娄众多的场面,如给千军万马作动员,或在万人集会发表演讲,抨击时弊等,而不适合于在婚礼、丧札或学术报告会上使用。(4)要有捍卫真理、扶正法邪的勇气。社会要前进必然有真理与谬误、正义和邪恶的斗争,而要与谬误、邪恶作斗争,就需要“刚言”。但是,“刚言”不是人人敢说的,只有具有捍卫真理、扶正法邪勇气的人,才能有这咱胆略。无私才能无畏,为公才能一身是胆,唯有如此,“刚言”才具有“制谬”的威慑力。可见,“刚言”往往不是会不会说的问题,而是敢不敢说的问题,“刚言”的可贵就在这里。(5)理真气壮,义正词严。“以刚制谬”,首先靠的是胆略和气慨,但是这种威慑力的基础,在于辩论者手中有真理,理直才能气壮,义正才能词严。不但要敢说,而且要善说。论辩者头脑要清醒,不失态,不谩骂,要根据不同的环境,有的放矢,采用最有效的语言表达方式。(6)勇而有谋,刚柔并济。“刚方”决裂是胡言,而是智语。它不是一时感情冲动的结果,而是定谋放施计的最佳选择,而且有时候表现出有勇有谋,刚柔并济。《兵经·锐》中说:“徒锐必蹶,不锐者衰,智而能因,发而能收,则匀不穷。”其意为:军队作战仅靠锐气会挫折,没有锐气,战斗力就会衰弱,智谋双全,能发能收,锐气才不会穷尽。论辩亦如此,“刚”与“柔”是一种相辅相承的辩证关系,在运用以“锐气”为主的“刚言制谬”法时,也需讲究谋略,讲究因人而异,讲究选择最佳时机,只有这样,才算把此法用活了。

第四篇:读后感演讲

(向主持人鞠躬道谢)

开场白:就世界上对伟大的推销员这本书来说,我想我应该是第一万零一个读这本书的了。(让我在大家面前谈感想,这简直就是鲁班门前弄大斧、关公面前耍大刀啊!)但是这本书是刘姐推荐给我看的,他还要我写一篇读后感。哎,我最怕的就是写文章了。所以说阿她这是赶鸭子上架阿!

既然鸭子已经赶上来了,我怎么说还是得生一个蛋啊?!就把他当成是抛“蛋”引玉吧!

读励志读本《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有感

——彭国锋

关于这本书的作者,我想大家一定都是众所周知、耳熟能详了:他就是是美国的作家奥格曼狄诺,他是当今世界撰写自我帮助方面书籍的最流行最有灵感的作家。成千上万的来自生活中各行各业的人都盛赞奥格曼狄改变了他们的生活,从他的书中得到了神奇的力量。他的书充满智慧,灵感和爱心。全球有十七国文字在传播本书,另外还有全球无法定论的出版印刷次数和已销售逾一千万册的事实!

关于这本书的内容,我想也是地球人都知道了,它记载的是一则脍炙人口、感人肺腑的传奇故事:一个名叫海菲的牧童,从他的主人那里幸运的得到十道神秘的羊皮卷,遵循卷中的原则,他执着创业,从一无所有走向富甲天下,最终成为了一名伟大的推销员,建立起了一座浩大的商业王国。

仅见书名,未作解读之前,相信多数人会像我一样认为这是一本讲关于推销技巧的书。其实,本书与推销技巧没有多大关系,但读懂了它,无论什么领域,你将会以不变应万变的技巧站到至高点上,面对困难,处置问题必定得心应手和游刃有余。其意在说明在市场环境下,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他人,如何约束自己,定位目标,树立信心,克服困难,不断提高自己,直到最后成功。

书中的故事里有许多深刻的讲述,将潜移默化给每一个用心的读者以智慧的源泉。

比如: “我不再为昨天的成绩自吹自擂。将要做的比已经完成的定会更好。我要不断改进自己的仪态和风度。我要展示自己独一无二的个性”——读懂了它:你会变得更加谦虚谨慎,你会更加努力塑造别具一格的自我!

再如:“一个从来没有失败过的人,必然是一个从没有尝试过什么的人”,也就是说啊“失败是成功他妈!”——读懂了它:你会更加明白失败的意义;读懂了它:你会感到当你在强吻一个女人而遭到她一记耳光的时候,其实你已经开始成功了,因为至少表明她已经愿意“接触”你了!

还有:“失败是成功的前提,因为推销和其他行业一样,胜利是在多次失败之后才姗姗而来的”——读懂了它:你会变得更加沉着冷静,你会真正体味成功的甜蜜!

………… 伙伴们,绕了一个大圈,还是得要回到我们的老本行——保险来(伸手点出)!保险,是一个极具挑战的行业。也许我们感到在客户面前撕不下脸,也许我们曾经退缩过,但我们要记得:毛嗲嗲曾经说过一句话,“人有高低之别,但工作无尊卑之分”,世界上没有卑下的工作,只有卑下的态度!我们要相信我们的职业、相信我们的选择。虽然有人鄙视我们,虽然有人拒绝我们,但酒香不怕巷子深,刀块不怕脖子粗!(作一个果断的自裁手势)只要有耐心,火到猪头烂;只要我们咬定青山不放松,每做一次就会进步一点点,无数次拒绝之后——就是成功!再说嘛,人家鄙视我们,我们也可以鄙视他们嘛!(一挥手)。但是绝不能鄙视自己!(撰拳)

这本书还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那就是:只要行动,你就可能成功。拿破仑亦说过一句话:假如没有行动,能力几乎没有任何价值!那么,伙伴们,只要你还有理想,只要你对现实还没有满足,你就应该行动起来。

我们不会为做过的事后悔,我们只后悔有很多事我们没有去做!

这样说比较难懂,我干脆用个带有颜色、但比较通俗的话来说吧:没有跨不过的坎,没有翻不过的山;没有减不下的肥,没有泡不到的妞!(眼神向旁上方射去)

人生天地间,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你我都年轻力壮,何不拼搏几次呢?伙伴们,行动起来吧!(撰拳)

祝大家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最后,我乘此感慨,草写了小诗一首,共勉(抱拳,左右鞠躬点头),共勉啊!

欢欢喜喜到猪年,业绩职级争新篇; 保单片片飞进来,金杯银杯堂中悬。吾等事业何伟大,辛酸苦累亦觉甜;纵有豺虎路中横,我自信然冲在前!

(同时用手指将手中的稿纸弹出去)

————2007.3.29

第五篇:读后感的基本格式

读后感的基本格式

一、格式和写法

读后感通常有三种写法:一种是缩写内容提纲,一种是写阅读后的体会感想,一种是摘录好的句子和段落。题目可以用《×××读后感》,也可以用《读×××有感》。

二、要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东西去写,这是写好读后感的关键。

三、要密切联系实际,这是读后感的重要内容。

四、要处理好“读”与“感”的关系,做到议论,叙述,抒情三结合

五、以“感”为主,适当地引用原文,应以自己的语言为主,要体现出一个“简”字。

六、要审清题目。在写作时,要分辨什么是主要的,什么是次要的,力求做到“读”能抓住重点,“感”能写出体会。

七、要选择材料。读是写的基础,抓住重点,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才能有所感受。

八,写读后感应以所读作品的内容简介开头,然后,再写体会。原文内容往往用3~4句话概括为宜。结尾也大多再回到所读的作品上来。要把重点放在“感”字上,切记要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

九,写读后感的注意事项:①写读后感绝不是对原文的抄录或简单地复述,不能脱离原文任意发挥,应以写“体会”为主。②要写得有真情实感。应是发自内心深处的感受,绝非“检讨书”或“保证书”。③要写出独特的新鲜感受,力求有新意的见解来吸引读者或感染读者

读后感,就是读了一本书或一篇文章,或读了一段话,或读了几句名言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所谓“感”,可以是从书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书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读书而激发的决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读书而引起的对社会上某些丑恶现象的抨击。读后感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基本属于议论范畴,但写法不同于一般议论文,因为它必须是在读后的基础上发感想。要写好有体验、有见解、有感情、有新意的读后感,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读好原文。“读后感”的“感”是因“读”而引起的。“读”是“感”的基矗走马观花地读,可能连原作讲的什么都没有掌握,哪能有“感”?读得肤浅,当然也感得不深。只有读得认真,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刻。如果要读的是议论文,要弄清它的论点(见解和主张),或者批判了什么错误观点,想一想你受到哪些启发,还要弄清论据和结论是什么。如果是记叙文,就要弄清它的主要情节,有几个人物,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以及故事发生在哪年哪月。作品涉及的社会背景,还要弄清楚作品通过记人叙事,揭示了人物什么样的精神品质,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现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作品的哪些章节使人受感动,为什么这样感动等等。

其次,排好感点。只要认真读好原作,一篇文章可以写成读后感的方面很多。如对原文中心感受得深可以写成读后感,对原作其他内容感受得深也可以写成读后感,对个别句子有感受也可以写成读后感。总之,只要是原作品的内容,只要你对它有感受,都可以写成读后感。

第三,选准感点。一篇文章,可以排出许多感点,但在一篇读后感里只能论述一个中心,切不可面面俱到,所以紧接着便是对这些众多的感点进行筛选比较,找出自己感受最深、角度最新,现实针对性最强、自己写来又觉得顺畅的一个感点,作为读后感的中心,然后加以论证成文。

第四,叙述要简。既然读后感是由读产生感,那么在文章里就要叙述引起“感”的那些事实,有时还要叙述自己联想到的一些事例。一句话,读后感中少不了“叙”。但是它不同于记叙文中“叙”的要求。记叙文中的“叙”讲究具体、形象、生动,而读后感中的“叙”却讲究简单扼要,它不要求“感人”,只要求能引出事理。初学写读后感引述原文,一般毛病是叙述不简要,实际上变成复述了。这主要是因为作者还不能把握所要引述部分的精神、要点,所以才简明不了。简明,不是文字越少越好,简还要明。

《圆明园的毁灭》读后感

读《圆明园的毁灭》有感

学了课文《圆明园的毁灭》,我感慨万千。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我国北京,闯入圆明园,而慈禧太后带着皇帝逃出了京城。英法联军疯狂地抢夺、毁坏、火烧园中宝藏文物、古建筑,这帮侵略军在中国犯下了不可饶恕的滔天大罪。那是我们中国历史上最悲哀最黑暗的历史时期,是我们中国人应该永远铭记的一段屈辱的历史。圆明园在没有被英法联军烧毁以前,曾是那么辉煌灿烂: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村乡野,圆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造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等。还有许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瑶台、武陵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犹如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景色,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可以说,她是中国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结晶,是我国建筑和文化的典范。不仅如此,圆明园中还珍藏着无数的无价之宝,更有极为罕见的历史典籍和丰富珍藏的历史文物、金银珍宝、宋元陶瓷、历史书画等,堪称人类文化的宝库之一。

然而,这美好的一切为什么会不复存在呢?又是谁下此毒手呢?这场浩劫正如《圆明园的毁灭》一文所描述和抨击的一样:有一天,英法联军闯进圆明园,疯狂地进行抢劫,他们见物就抢,每个强盗都把口袋装得满满的,更可恶的是将那些搬不走的大瓷器打得粉碎……英法联军把圆明园洗劫一空之后,为了销脏灭迹,掩盖罪行,竟下令火烧她,大火足足烧了三天三夜,大地在颤抖,人们在哭泣,举世闻名的圆明园从此变成了废墟……

读完了《圆明园的毁灭》,我在沉默。这是一种被刺痛后的沉默,内心像在被火燃烧。这是历史留给我们的耻辱!这样的耻辱在旧中国又何止这一次呢?为什么堂堂的中华民族会有这么屈辱的一天呢?是闭关锁国,是政治黑暗,是封建专制..........我们应该牢牢记住这一历史,我们应该更加发愤图强,再21世纪成为真正的世界强国。我们应该为祖国的崛起而好好读书

《狼牙山五壮士》读后感

前几天,我们学了一篇名叫《狼牙山五壮士》的课文,文中五位壮士的勇敢精神令我敬佩。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五位壮士接受完任务后引诱敌人上山,把敌人引上绝路后,在狼牙山山顶歼灭敌人,五位壮士 见群众和部队主力安全撤离后,英勇的跳下了悬崖。五位壮士真是太勇敢了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部队主力,故意把敌人引向悬崖,把危险留给自己。假如我是班长马宝玉,我一定会左右为难。既想掩护群众和部队,又不想让自己牺牲。可班长马宝玉和其他四名战士为了顾全大局,毫不犹豫的选择了三面悬崖的棋盘坨。这种勇敢的精神怎能不令人敬佩?

看了这篇课文后,五位壮士的勇敢让我想起了生活中我的胆小。记得那一次,我和爸爸一起看了一集电影,里面的内容让人一看就胆战心惊。看的时候我还没有那么害怕,可一到了晚上,一些妖魔鬼怪就浮现在我眼前,顿时,我心里什么都没有,只有那些恐怖的事情,已经很晚了,我还是不敢睡觉,嚷嚷着要和妈妈睡,可妈妈不但没让,还批评了我。现在想起这件事,再想想狼牙山五壮士的壮举,觉得自己当时那么胆小,竟然被一些不存在的东西笑得不敢睡觉,真是可笑。

从今以后,我一定要克服胆小,向五位壮士学习,学习他们那种勇敢的精神。

演讲稿格式:

一、称呼及问候语

二、正文部分

三、结束语

其次注意演讲稿的语言,最好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运用排比句式,在文章的结构有层次感。这样,才能更好的征服听众。

小学生演讲稿格式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六年级二班的云楠,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好习惯伴我成长》。

梁启超曾说过,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我们是祖国的花朵,我们是祖国的未来,但是现在我们周围还有好多学生不文明不讲礼仪。

在我们的校园内、楼梯上总能见到与我们美丽的校园极不和谐的纸屑,甚至有的同学认为:反正有值日的同学,扔了又何妨;再例如有的同学在教学楼走廊上追逐打闹,走路推推搡搡习以为常;甚至还有个别同学故意损坏学校的公共财物。我们很多同学把文化知识的学习放在首位,而常常忽略了社会公德的培养,文明习惯的养成,而这并不应该是我们21世纪中学生的作为。事实上,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我们顺利学习的前提,也是树立健康人格的基础。在学校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同学就可能目无纪律,不讲卫生,扰乱班级的学习环境。相反,如果我们养成了文明的行为习惯,学习环境就一定是良好的、有序的。我们知道:一个学生具有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才能构建出优良的学习环境,创设出优良的学习气氛。

同学们,如果我们不在此时抓好自身道德素质的培养,那我们即使拥有了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于人于己于社会又有何用呢?所以,在这里,我倡议大家首先应该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一个懂文明、有礼貌的好学生。记得一位名人曾说:德行的实现是由行为构成的,而不是由文字。无数事例表明,走向事业辉煌、开创成功人生的关键是高尚的情操。代表民族未来的我们,需要学习和继承的东西有很多很多,然而最基本的问题是:我们究竟要以什么样的精神风貌,什么样的思想品质和什么样的道德水准去接过人类文明的接力棒。

南开大学校长在镜子上写了一句箴言:“面必争,发必理,衣必整,钮必结,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作为一个学生,我们必须明白自己的仪表起码必须符合学校的气氛和学生的身份,保持大方、得体的仪表,这才是我们最亮的一面!

美国著名教育家曼恩说:“习惯像一根缆绳,我们每天给它缠上一股新索,要不了多久,它就会变得牢不可破。”同学们,就让我们去为好习惯的缆绳缠上恒心的索链吧。当他牢不可破之时,让我们拉杆起航,成就生命的精彩!

不忘国耻,振兴中华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你们好!

在中国一个近百年的历史中,曾经受到过数不清的国耻,身为中国人,我们永远不能忘记。

大家都知道,外国侵略者在中国的土地上横行霸道、肆意妄为,犯下了不可饶恕的滔天罪行。70年前的一天,发生了惨极人寰的南京大屠杀,带着刺刀和枪的日本人,仗着刺刀和枪在中国烧杀抢掠。仅仅一周内,三十多万无辜的老百姓们,成了刺刀下的牺牲品,他们手无寸铁,没有任何反抗的能力,任由侵略者在他们身上毫无人性地杀戮着。我们怎能忘记?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望着升起的五星红旗,谁又能忘记在70年前,为了把罪恶滔天的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去,中国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为了夺回失去的国土,为了民族的尊严,中国人民奋不顾身、前仆后继,才赢得了今天的胜利。他们用生命的代价换来了今天的和平,我们又怎能忘记呢?

如今,我们生活在和平的社会中,但我们不能忘记这段受尽屈辱的历史,不能忘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鲜血,不屈不饶的精神。我们只有把“振兴中华”永远铭记心中,抱着“为中华之掘起而读书”的信念,奋发图强,勤奋刻苦学习,争取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才能担当起建设祖国的重任。

中国人努力抗争、奋进的精神会永远激励我们,对民族精神的弘扬,对先辈功绩的敬佩,必将成为我们学习和工作的动力。神州七号飞船的上天,当代的航天人已经给我们做出了榜样。同学们,让我们学好建设祖国的本领,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努力吧!

谢谢大家!

下载读后感 演讲的基本(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读后感 演讲的基本(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1··关于演讲的基本理论知识

    一·什么是演讲 演讲又叫讲演或演说,是指在公众场所,以有声语言为主要手段,以体态语言为辅助手段,针对某个具体问题,鲜明、完整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阐明事理或抒发情感,进行宣......

    无忧演讲基本礼仪要求

    无忧演讲基本礼仪要求 无忧演讲基本礼仪要求 一、无忧演讲登台礼仪 1、听到掌声后再从容不迫地站起来 2、走上讲台后,先环视现场一圈,再听一会儿掌声,掌声结束,再开始演讲。 3、......

    即兴演讲的基本技巧

    即兴演讲的基本技巧 讲话,这个题目大家可能认为不值一谈.人一生下来就呀呀学语,谁还不会说话呢.说话是一门口才艺术,而且是一门很重要的艺术.语言是文学的工具,文学是语言的艺术......

    即兴演讲的基本技巧

    即兴演讲的基本技巧 )即兴演讲的标准 即兴演讲是临场之作,不宜过长,切忌繁杂,防止罗嗦.即兴讲话应符合以下标准:思维敏捷,反映迅速. 立意明确,内容集中. 条理分明,逻辑严密. 语势连贯,跌......

    即兴演讲的基本技巧

    讲话,这个题目大家可能认为不值一谈.人一生下来就呀呀学语,谁还不会说话呢.说话是一门口才艺术,而且是一门很重要的艺术.语言是文学的工具,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原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说......

    即兴演讲的基本技巧

    即兴演讲的基本技巧(2 讲话,这个题目大家可能认为不值一谈.人一生下来就呀呀学语,谁还不会说话呢.说话是一门口才艺术,而且是一门很重要的艺术.语言是文学的工具,文学是语言的艺术.......

    呼啸山庄读后感演讲

    今天我的演讲内容是《呼啸山庄》的读书心得。《呼啸山庄》的作者是艾米莉·勃朗特,她与《简·爱》的作者夏洛蒂,《艾格尼斯·格雷》的作者安妮是姐妹,于是被世人称为勃朗特三姐......

    演讲口才读后感

    《演讲口才》读后感 当今社会,社交频繁,应酬不断,怎样才能做到才思敏捷、妙语惊人,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是现代人追求和向往的事。 演讲是一门工具,一门科学、一门武器、一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