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何园精简导游词
何园导游词
各位游客大家好,很荣幸今天为各位讲解晚清第一园---何园,该园位于扬州古运河畔的徐凝门街66号,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建于1883年。也就是清光绪九年,是扬州大型私家园林中最后问世的一件压轴之作,因为建筑手法独特多样,艺术风格上南北兼容,中西合壁,成为扬州园林的经典代表,它有“中国名园,江南孤例”之称。文物专家罗哲文先生来此考察后还专门为何园题词“晚清第一园”。是扬州现存规模最大的官邸园林。
何园原名寄啸山庄,园主人名叫何芷舠,因园主人姓何,人们都习惯叫它为何园。
我们进入东大门,门楣上方嵌有“寄啸山庄”四个字的砖额,是当年园主人亲自题写的园名,为什么叫寄啸山庄,寄啸取陶渊明《归去来辞》中“倚南窗以寄傲,登东皋以舒啸”的意境。为何取寄啸两字,因园主人,少年得志,在官场也如鱼得水,他私下也做私盐生意,可谓家财万贯,可能他与陶渊明有着相同的经历,所以对寄啸两字情有独钟,从而进一步体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不与黑暗官场同流合污的志节情怀。
说它是江南孤例,因它拥有四个“天下第一”,天下第一廊--复道回廊,天下第一窗--花窗,天下第一亭--水心亭,天下第一山--片石山房
“天下第一廊”指的是何园的复道回廊。复道回廊分上下两层,或直或曲,贯穿全园,全长1500多米,被誉为中国立交桥雏(chu)形。
牡丹厅
进入东门我们映放眼前的是一个太湖石,特点是瘦,透,漏,皱,瘦指线条妩媚多姿,透和漏指石头多孔及玲珑,皱指石头的纹理多样化,孤石成景,独具一格
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牡丹厅,迎面山墙上嵌有“凤吹牡丹”的砖雕,牡丹厅因此而得名,这幅砖雕是扬州晚清时期一件不可多得的砖雕工艺品,正中还刻有牡丹、凤凰 等图案,即为吉祥如意的图案,可谓扬州砖雕艺术中的精品 船厅
欣赏完牡丹厅,径直向北,我们看到东园所有的建筑群中,最为精致的要数船厅了。厅似船形,汉白玉砌为船舷,四壁玻璃通透无碍,人在厅中,犹如置身甲板。厅外地面以瓦片、鹅卵石铺成水波纹,给人以粼粼水意。而环顾四周,竟无一滴真水,船厅成为我国园林艺术中旱园水意的经典之作。
船厅的题款叫“桴海轩”,取自孔子论语。道不行,吾将乘桴浮于海,意思是说,如果人们都不接受我的主张,我就乘船到海外去。桴海轩也叫船厅,何园主人一生与船有着紧密联系,何芷舠是安徽望江人,芷,香草,舠,小船。主人为民为官为商,几乎天天和船打交道,楹联:“月作主人梅作客,花为四壁船为家”中的“船为家”更进一步点出了主人,有水就有家的豪迈情怀。贴壁假山
扬州无山,但园林中不可无山,所以扬州园林中常常采用平地叠石的手段来造山,扬州以名园胜,名园以叠石胜”
贴壁假山在船厅后侧风火墙上紧贴墙壁堆叠着一组长达六十余米的假山,上有盘山蹬道,下有空谷相遇,水绕山谷,山上有月亭,过月亭可登上复道回廊,形成全园上下立体交通。复道回廊
何园有四个“天下第一”,天下第一廊--复道回廊,天下第一窗--花窗,天下第一亭--水心亭,天下第一山--片石山房
何园的复道回廊可谓是中国园林建筑的一大奇观。所谓的复道,就是在双面回廊的中间夹一道墙而形成,起到分流作用。回廊,扬州人俗称串楼,分上、下两层,它将东园、西园、住宅院落都串连在一起,游客即使在雨天,也免遭淋漓之苦,尽情欣赏全园美景。在串楼的窗格和壁板上刻有苏东坡、唐伯虎、郑板桥等人诗画 读书楼
船厅背后不远,顺着登楼贴壁山上去。便是园主何芷舠的长公子何声灏(hao)的读书楼。但登楼却没有楼梯,只有假山的弯曲山道,登其楼,那是一副无字对联:“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何家教子的良苦用心。何家大公子的试卷,让我们见识了第三代的妙笔生花。当年何声灏以二甲第六名被皇帝钦点翰林,成就了一门祖孙两翰林的巨大荣耀。水心亭
步入西花园,池中央便是水心亭了,水心亭是什么意思呢?“亭”,是停留休息的地方,水心亭,顾名思义,是在“水中央”休息的地方。这座水心亭是中国仅有的水中戏亭,专供园主人观赏戏曲、歌舞和纳凉赏景之用。他巧妙地运用了水面和走廊的回声,起到了音乐共鸣的效果。这种水心方亭,在扬州园林中称作“小方壶”,“方壶”即海中仙山。蝴蝶厅
水池的北面是蝴蝶厅,它是主人用于宴请宾客的宴厅,主体建筑汇胜楼俗称蝴蝶厅,因厅角昂翘,像振翅起舞的蝴蝶故称“蝴蝶厅”。蝴蝶厅内有一张大团桌,最早为何家人回何园所用,现在也对外作为“何家菜”宴会的餐桌使用。
蝴蝶厅楼上的板壁刻有很多名碑字画,如苏东坡的兰、郑板桥的 竹、唐寅的花鸟、刘罗锅的字 赏月楼
从复道曲折南行,便到了赏月楼,这幢重檐歇山顶建筑便是“赏月楼”又称怡宣楼,是全园赏月的最佳场所,园主人的母亲就在此居住。廊旁的铁栏杆都是当时从国外进口的,均刻有“延年益寿”字样。楼上设有观音堂,供信奉佛教的何老太太静修祷告,楼下是她休息的地方。庭院里栽种的植物也是颇有讲究,足见一片孝心:松柏象征长寿,女贞象征节操,石榴代表子孙满堂。地面的鹅卵石铺设出“福禄
寿喜图”。构成一派颐养天年的佳境,也表现出晚辈对长辈深情的感恩与祝福。同仁馆
本馆以“同仁”二字,为的是纪念60年前曾在何园创办的一所学校——同仁中学。本馆所在地,就是一间当年书声朗朗的教室。“同仁馆”是海峡两岸和世界各地同仁学子永不忘怀的一片绿洲,同时也是联结海峡两岸和世界各地炎黄子孙的一条金色纽带。[1] 玉绣楼
自赏月楼小院有东门直达玉绣楼所在庭院,玉绣楼因院中种植广玉兰和绣球而得名。玉绣楼分南北两楼,形制一样,上下两层,各有6个房间,共24间,主体建筑采用中国传统的串楼理念,四周用回廊围成院落。楼内设计采用一梯一户带有拉门隔断的独立套间,与中国住宅传统的厅厢结构完全不同。房间里使用西洋的吊灯、法式壁炉,半圆翻窗、百叶门窗等,透出一派浓郁的欧式风情。小院内配以树木及小量山石花草点景,显得幽静又富有生气,玉绣楼整个建筑风格是中西合璧,称得上是洋为中用的典范
在两边的廊道上,留有六个直径38公分的圆孔,周边用木条围成井栏形状。用来干什么的呢?是留给佣人从楼下向楼上递送饭菜和物件的通道。与归堂
与归堂是目前扬州面积最大,保存最完好的楠木大厅,它在中国传统厅堂构造的形式上融入了西方建筑理念和表现手法,此处为主人会客的地方。运用整块4平方米大、9毫米厚的玻璃,采光效果极好,一扫封建厅堂的古板,沉闷,扬抑着开放,明亮,体现了人在厅中坐,景从四面来的氛围。其中“与归”二字,典出范仲淹《岳阳楼记》“微斯人,吾谁与归”,体现的是何园主人要以先辈隐者为范。不与腐败官场同流合污的思想意愿和价值取向。厅内写着莫放春秋佳日过,最难风雨故人来,意思是上联:不要让时光匆匆流过,应珍惜美好时光,下联:最难得的是有朋友在风雨交加的时候来探望 骑马楼
出玉绣楼沿着复道回廊向东入骑马楼,骑马二字取自陆游诗句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它是何园的客舍。骑马,意味着异乡和征途。何园客舍取骑马为名,别有一番苦心深意。另有一说,骑马楼,形似马鞍,是一幢具有中西合璧艺术风格的建筑,它分为东、西两幢楼。共两层,前后相连,上下相通,宛若迷宫。当年,国画大师黄宾虹就住在这里,度过了他一生念念不忘的一段客居时光。片石山房
过牡丹花圃,我们就来到了何园精巧的园中园,片石山房,建于清乾隆年间,扬州无山,园林中常采用平地叠石的手法,俗话说,扬州以园亭胜,园亭以叠石胜之说,扬州地处江淮,无石可产,于是园主人从吴姓人家购得片石山房,把它变成了何园的一部分,出自石涛
和尚。片石山房就是因水池北面的假山而得名,片石山房于1989年复修,门楣上的“片石山房”四字移用石涛墨迹。
游片石山房,还有一处景观不可忽略,这便是镜花水月。您是否留意到片石山房西边廊壁间嵌有一面大玻璃镜?无论从哪个角度观看,这面镜子都能将园中景色尽收眼底。“人工造月”是片石山房的一绝,唐代徐凝说“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此处到了月圆之夜,便是赏月的最佳之处。
进入片石山房,走过“注雨观瀑”门景,水榭三间静卧波上,开轩待客。这里别出心裁地设有迷一样的琴、棋、书、画四景,我们不妨来一起找一找。您看,东边是一个古槐树根做成的棋盘,虽无棋子却有棋意,壁上有一面小窗透着外面的美景,不正是一副天然的画卷吗?西边的房子里有一小间“半壁书屋”,书也找到了。看来就缺“琴”了,您看水榭中间泉水潺潺,不正犹如琴声吗?“琴、棋、书、画”一应俱全,设的巧妙别致极了。
何氏家庭史料陈列室,可以帮助我们具体地感知一个近代大家族的兴衰历史和家庭人物们的曲折的命运故事。在北楼展馆里,有何园主人何芷舠富有传奇的人生经历,有何家大少爷何声浩发愤图强的励志路程,有二少爷何仲吕继承父亲兴教办学的遗志,扶持二个儿子,世桢,世枚在上海创办持志大学的历史,还有三少爷何声润捐助鸿船救生义渡的慈善故事,有王承书,何作休一对表姐弟中科院士为科学事业和民族精神而作出的业绩和贡献,还有国画家黄宾虹与何家四代人结下长达60年的书画情缘
片石山房的东面是何家的祠堂,这里陈列的是何家祖上列祖列宗的容像。回归何园的何家祠堂于二OO七年四月三十日正式对外开放,祠堂内陈设容像为原祠堂的真迹复制品,展出的是何芷舠及其上五辈人的容像。一位是园主人的父亲何俊,旁边是主人的老母亲,身穿官服的便是园主人,在旁边的是他夫人孙太夫人
现在我们看到祠堂里有口井,井为何在这里因为井一般是不会建在屋内的,由于井是地之阴,得和天阳交接才能取得活水,所以古井都是无盖的。如今比较流行的说法是因为建在祠堂内,是对祖上恩德的铭记,叫做饮水思源。还有专家提出了说法:在何园里面一共有五口井,地窖旁边的那口井因在厨房边,很明显此井为饮用水。其余四口井分布在四个角,东南、西南、还有东北、西北。这四口井构成了一个大风水的说法,但是也没有确切的定论。这口井给专家带来了疑团,欢迎大家发表观点。
第二篇:何园导游词
何园导游词
各位游客,大家好,首先非常欢迎各位参观晚清第一名园——何园。此园因园主人姓何而得名,建于清光绪九年,公元1883年,距今已有130年的历史。全园总占地一万四千多平方米,分为三个部分。我们接下来首先参观何家的后花园,迎面的月洞门上刻有寄啸山庄四个字,这是取自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诗句。
1.后花园中迎面看到的这座厅堂叫做牡丹厅,它的得名取自于东墙歇山顶上这幅三角形的砖雕,扬州是八刻之乡(木刻、竹刻、石刻、砖刻、瓷刻、牙刻和刻纸、刻漆)砖雕就是其中一种,这幅砖雕是扬州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一幅砖雕精品。大家请看,中间是鸟中之王的凤凰,栩栩如生,四周雕刻的是花中之王的牡丹,形成一幅凤吹牡丹图,寓意吉祥如意,荣华富贵。
各位请看,在我们的右手边沿墙堆叠了这座贴壁假山,它全长60余米,上有山道,中有山涧,下有流水,而最有特色之处,它是一路攀沿,与何园特色复道回廊相连接,形成了上下立体交通,贯穿全园的作用。
2.后花园的建筑当中最有特色的就属眼前所看到的船厅,厅似船形,而有船必定有水,在船厅两侧采用了竖立的瓦片和鹅卵石铺成波光粼粼的水面,营造出了无山却有山情,无水恰有水意的意境。这也是中国造园手法的经典之作——旱园水做。船厅可谓是园主人一生的写照。园主人祖籍安徽望江,是一个三面环水一面靠山的地方,这里出生的何芷舠结下了不解之缘,名“芷舠”含义是一只载满香草的小船,他二十岁步入仕途,当的是粮官,盐官直到江汉关监督,始终在和形形色色的船只船务打交道,而身为江汉关监督,他面对晚清政府的腐败无能,选择了急流勇退,将自己的人生之舟停泊到了绿杨城郭的古运河畔。船厅窗开四面,地铺波纹,因建在后花园是当年何家女眷的品茗赏景之地。扬州自古就是古筝之乡,所谓的“千家养女先教曲”,在此大家可以欣赏到专业的古筝曲艺表演,也可在厅内品茗赏景。
3.在何园西北角落的这栋建筑是何家的翰林公子读书楼,园主人辞官归隐后非常注重子女的教育,所谓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何家大公子何声灏当年在此十年寒窗苦读,最后高中翰林院的庶吉士,实现了何家祖孙翰林的盛况。接下来我们就亲自感受一下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意境之美。我们就借由这条山道,登上公子读书楼参观。
4.进入之后,我们首先看到的是何家十一条家训中的读书写字之规,何家当年由科举及第走向发达,所以治家严谨,非常注重教育,读书写字之规是当中篇幅最长,字数最多的一条,家训开头提出“预知子弟读书之成否。。”园主人要求子女学习要分为三部曲:敬,习,思。即主观意识上是否崇尚学习,爱学习;第二是否读书百遍为度;第三,是否能举一反三将所学融会贯通。最难能可贵的是这个家规中还提出了与孔孟“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正统儒家思想不同的主张:“将功名富贵置诸度外”,告诉后代不要以考取官名,荣华富贵为目的去学习,做人要懂得量力而行,所谓“三百六十行,行出状元”。园主人开明的教育,先后培育出了兄弟博士,父女画家等一批英才,何家文脉不断。
出了读书楼,我们现在所来到的是何家后花园中最具特色建筑之冠的复道回廊5,享有“天下第一廊”美誉,它上下两层,全长1500余米,高低错落,蜿蜒曲折,因地制宜,将全园的亭台楼阁如珍珠般串联起来,各位请看,在廊道中间有一条人字形的交叉口,构成了园林中的四通八达之利和回环变化之美,被业内专家评价为“中国交通史上最早立交桥的雏形”,在江南园林中绝无仅有,也造就了何园独一无二的串楼景观,6后花园中还有一座水上戏亭,是中国古典戏亭的典范,明清时期,扬州已成为江南戏曲的中心,水中建戏台,可以达到音响共鸣扩音的效果,何家的宾客可以坐在这回廊上观看戏曲表演,整体的视觉效果就如同西方的歌剧院,也体现了何园中西合璧的独特魅力,在身后回廊上还分别开有六扇什锦花窗,上下两层,有梅朵形,海棠形,菱花形等,当年大户人家的小姐足不出户,就是透过花窗来听戏的,正对面的这座厅堂名为蝴蝶厅,因厅角微微翘起,像振翅飞翔的蝴蝶,才叫做蝴蝶厅,是何家的宴厅。在后花园中我们看到了很多的古树名木,眼前这两棵名为白皮松,有130年的历史,扬州有史记载的一共就三棵,假山上就有两颗,谓名为园易得,古木难求。在我们右手边所看到的铸铁栏杆,当年都是从法国进口,定制而成,上面刻有延年益寿,福禄寿的图案。
7.沿着回廊,我们走进了赏月楼,又名为怡萱楼,当年园主人为母亲精心所造的庭院,围绕着奉亲的主题,庭院中所铺设的图案,包括种植的树木都极为讲究,地面上的松鹤延年,凤凰和梅花鹿,都是希望用自己的俸禄为老母亲添福添寿,眼前这棵最高大的植物名为女贞,130年的历史,是歌颂母亲高尚的品行。周围种植的松柏有延年益寿的寓意,现在厅堂里面简单布置成佛堂的歌曲格局,当年老母亲就是在此吃斋念佛之用。8.现在我们就参观何园的住宅区——玉绣楼。得名源自于庭院中的两颗植物,130年的广玉兰和百年的绣球树,各取一字,得名为玉绣楼。整体采用了北方四合院的理念,细节方面融合西方建筑元素,如月牙形的飞罩,铜制的落水管,西式的罗马杆,而最具西方色彩的就是身后的百叶门窗了。
9.进入展厅,我们首先介绍何家的家谱,何氏家族祖籍安徽望江,也是古代雷池的所在地,而何家第一个跨越出雷池的是何俊,园主人的父亲。园主人何维健,又名芷舠,汝持。长子何声灏高中翰林,孙子这一辈出现了何世桢、何世枚两位留学美国密西根的法学博士。祚字辈共有39位,年龄最长的何祚娴——104岁,生活在上海,是一名英语教师,最小的是何祚光——六七十岁,省人民医院的儿科专家。最有名望的就是何祚庥——著名的物理学家,反伪科学第一人。由此可见,何氏家族史人丁兴旺,人才辈出。
2002年,何园举办了“敞开何园门,迎接何家人”的活动,何家后人们欢聚一堂,眼前的这些老照片也都是他们捐赠出来的,照片的背景铸铁栏杆,回廊,花窗和现在所参观的完全相同,也体现了这座园子百年历史,原貌依旧。第二座展厅是何家于1921年举家迁至上海后所发生的故事。园主人一直都有兴办教育,提高民众素质的愿望,但有生之年未能实现。园主人的两位孙子,何世桢,何世枚完成了何芷舠的遗愿,在上海创办了这所持志大学,也就是上海外国语学院的前身。照片上的几位是校董会的成员。学校创办时期,1924年正值北洋军阀当政,公办大学都寥寥无几,而这所私立大学却受到了很多名流关注并且纷纷题词。有国民党主席林森的百年树人,北大第一任校长蔡元培的敬德修业,包括孙科,于右任等等。展厅中这张珍贵的历史照片值得我们一看,拍摄于1924年,上面有国民党元老张继,组织部部长胡汉民,宣传部部长汪精卫,唯一的女性向警予。而这位就是我们伟大的领袖毛主席,还有这位何世桢——园主人的孙子,持志大学的校长,也是一名资深的国民党元老。他当时担任上海临时法院的院长,上海学联会的评议长,充分体现何家在上海的社会声望。展厅还展出了近代的国画大师黄宾虹,与何家60年的书画缘。他是园主人的长媳族叔。当年黄宾虹年轻时,21岁就初到扬州,投奔何家,园主人盛情款待,拿出了很多名人字画的收藏与他一同鉴赏,丰富了黄宾虹的绘画基础,为他30年后名婓画坛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墙上展出的这些山水画也是后期他赠送给何家后人的,各位可以欣赏一下。
现在我们来到了园主人的卧室,浓郁的欧式风情,床头柜前的电风扇,对面的法式壁炉,展现了园主人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将西方元素融入了中国传统园林,书房最特别之处就是左侧壁炉上的瓷砖,是当年从法国进口的,一百多年了,色泽依旧光亮如新。
在回廊上我们会先后看到一些圆孔,大家有兴趣可以猜一下,有什么作用。像这样的圆孔廊上共有6个分布。这是何家的提升孔,递送物品上下的。
芷虹斋是何家的画室。芷,园主人何芷舠,虹,国画大师黄宾虹,斋,长孙何世斋,何家与黄宾虹有长达60年的书画缘,何世斋和他的女儿何祚忻是黄宾虹的关门弟子,这间画室表达了他们长达60年代的书法缘。身后数十幅的山水画是黄宾虹64岁赠送给何家的作品。
何家的小姐闺房里展示的是何家第四代大小姐在何园生活的场景布置,她现年103岁,目前生活在上海,前两年百岁寿诞回扬州在此庆祝生日。左侧墙上的油画像就是她年轻时的模样,当年大户人家的子女也要求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何家的小姐们也开始学习钢琴和素描了,体现了当时的年代对大家闺秀的多元化培养。
10.何家的这座正厅是扬州保存最好、面积最大的一座楠木大厅,又名为与归堂。厅堂大面积采用了玻璃。正前方的竹石画非常新颖,以白墙为纸,石笋和竹子为笔墨,形成了一幅天然的竹石画,厅两侧的楹联“莫放春秋佳日过,最难风雨故人来”——风雨当中来此相伴的才是真正的朋友。整座楠木厅就左侧这块大玻璃是当年进口并保存下来的,上面两个子弹孔是文革时遭到的破坏,也是历史的见证。子弹射穿,而玻璃并没有碎,质量相当的好。11.何园自古就有大花园小花园之说,接下来,我们将要参观何园的小花园片石山房。它是出自明末清初画坛巨匠石涛大师之手。石涛原名朱若极,是明朝皇室后裔,出生后不久,明朝灭亡,后出家为僧,法号石涛,晚年定居扬州,不仅擅长绘画艺术,叠石造园方面也是一代巨匠。他被誉为扬州八怪的先驱者,这座片石山房就是他留在人间的唯一孤本。北京世界公园有它的微缩景观。所谓片石,是用一片片的太湖石堆叠,山房山腹里有两座石屋,虚实结合,外实内空。与片石山房相呼应的就是琴棋书画四景。
在中国园林中,融花园,住宅和家祠为一体的私家园林极为少见,接下来就带各位参观何家祠堂。它是于2007年修复的,分为享堂和寝堂两部分。享堂这里所陈列的是何家的十一条家规,当年每月初一何家都定期让子孙在这学习。寝堂又名为光德堂,墙上的容像是后人捐赠的,现展出的是复制品,左侧这幅容像是园主人的父亲何俊及夫人。何俊当时担任两淮盐运使,江苏布政使,官服中间绣有一只仙鹤,这就是文官正一品的标志。何俊政绩突出,朝廷赏赐他正一品封典,也追封了祖上三代均为一品光禄大夫。右侧这幅是园主人何芷舠和他的夫人孙太夫人。他的夫人是当朝光绪帝老师孙家鼐 [nài]的侄女儿,李鸿章的哥哥李汉章的干女儿,可谓是门当户对。最后寝堂修复中还发现了室内有井,据资料考证,安徽皖南民居两侧都有,是起到冬暖夏凉的作用,在这里是提醒后人,饮水思源,不能忘本,教育的含义。
扬州是一座月亮城,“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在扬州白天可以看见月亮,您可以顺着我手指的方向,移动脚步,水中月的倒影是阴晴圆缺,变化无穷。而眼前的镜中花是将右手边的假山美景尽收眼前,起到扩张视野,小中见大的作用。
各位游客何园一万四千多平方米的占地面积,建筑面积却达到了一半,将近七千多平方米。全园游览下来却没有拥挤的感觉,而今天我的讲解到此就先告一段落了,欢迎各位有时间常来扬州,再来何园!谢谢大家!注解——必讲点:
1.定位牡丹厅(牡丹厅得名,贴壁假山)左侧进行讲解。2.定位船厅(船厅概况)前进行讲解 3.定位船厅尾部(读书楼概况)进行讲解 4.定位读书写字之规前进行讲解
5.定位在人字形交叉口(复道回廊)进行讲解
6.定位水心亭与花窗相对处(水心亭,花窗,蝴蝶厅)进行讲解 7.定位赏月楼前(赏月楼概况)进行讲解
8.定位玉绣楼前(玉绣楼概况,得名)进行讲解
9.定位玉绣楼整体展厅(第一,第二座史料馆;老爷卧室,书房;提升孔;芷虹斋;小姐闺房和书房)进行讲解
10.定位清楠木厅前(与归堂得名)进行讲解 11.定位片石山房(片石山房,琴棋书画,何氏家祠,镜花水月)进行讲解
第三篇:何园导游词
何园
主要游览路线:
何家花园 —— 复道回廊 —— 何氏住宅 —— 片石山房
【何家花园】
今天我们要参观的是“中国晚清第一名园”——何园。何园位于扬州古运河畔的徐凝门街内,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建造于1883年,也就是清光绪九年,是扬州大型私家园林中最后问世的一件压轴之作。因为建筑手法独特多样,艺术风格上南北兼容、中西合璧,成为扬州园林的经典代表。
历史上何园的正门是开在花园巷的南门,现在我们走进的东门,是园林对外开放时兴建的,所以可以说我们一进何园首先欣赏到的就是它的后花园部分。我们迎面月洞门上镌刻的 “寄啸山庄”门额,是当年园主人亲自题写的园名。“寄啸”两个字,取自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归去来辞》中句子:“依南窗以寄慠”、“登东皋以舒啸。”表达的是诗人寄情山水田园、不与黑暗的官场同流合污的志节情怀,那么园主人为什么要集取这两个字作为园名呢?何园主人何芷舠少年得志,官运亨通,暗地里也捎带着经营盐业,拥有巨额财富,何芷舠四十九岁那年却从湖北汉黄德道台任上辞官激流勇退,归隐扬州,也许正是因为他与陶渊明一样有着辞官归隐的相似经历,因此特别钟爱这“寄啸”二字吧!园主人姓何我们后来就习惯性的把“寄啸山庄”叫做何园了。
扬州无山,但园林中不可无山,所以扬州园林中常常采用平地叠石的手段来造山,“扬州以名园胜,名园以叠石胜”的说法就是这样来的。后花园中最壮丽的景观之一,就是我们右边一座长达60多米的贴壁山,它就像嵌在墙上一样,沿着墙面走向一路攀援,状若游龙腾蛟,搅动万千气象,把原本封闭压抑的高墙深院,变成了一座抱拥天地自然山川的“城市山林”,同时也起到了防火的作用,可谓一举多得了。转过这座玲珑剔透的太湖石屏风,首先敞开山门迎客的是牡丹厅。它的特色和名称,来自东墙歇山顶尖上的一幅砖雕山花。山花题材取自传统的《凤吹牡丹》,它在创意、布局、章法、刀法各方面都有着与众不同的特点,整幅作品大拙中见大巧,细密中藏神奇,是清代晚期难得一见的精品,小小的一副砖雕就把何园的精巧表现的一览无余。对了,还要告诉大家的是“凤吹牡丹”中的“牡丹”就是何园的园花呢,等到牡丹开放姹紫嫣红摇曳春光之时,欢迎大家再来何园作客。
绕过“牡丹厅”,后面就是船厅了。您看,厅的造型像一艘船,厅周围的地上用鹅卵石、瓦片铺成波光粼粼的水面,厅正前方一条方石板甬道像是登船的跳板,厅檐下低低的台阶好比船上的甲板,厅两旁廊柱上悬挂着的“月作主人梅作客,花为四壁船为家”的楹联,更是点出了“船”的主题。在这里设一个船厅不仅仅是“旱园水做”的典范,同时它与园主人何芷舠也有着一种神秘的关联,何家祖籍安徽望江,是个三面环水一面靠山的地方,在这里出生的何芷舠从小就和船结下了不解之缘,他名叫“芷舠”,含义是一只盛着香草的船,二十岁时他步入仕途,当的是盐官、粮官直到江汉关监督,始终在和形形色色的运输船只、船务打交道,身为江汉关监督,何芷舠在处理洋务的过程中经常处在外交冲突的浪尖,他多次为了维护国家的主权和民族尊严而反对清政府屈从洋人的意旨。面对晚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他担心长此下去非但自己的爱国抱负不得施展,只怕连身家性命也难以保全,再三权衡利弊,他选择了急流勇退,把自己的人生之舟停泊到了绿杨城郭的古运河边上。这艘“船厅”不也正是何芷舠一生的象征吗?值得一提的是十八年后,已经七十多岁高龄的园主人又作出了一个和当初辞官归隐同样惊人决断:抛弃何园,起锚扬帆,载着全家驰向十里洋场的上海去弄潮。何芷舠这只神奇的小船开走了,一去不复回,却把他的化身船厅留守在故家的宅园,向后人讲述着主人的心情和主人的故事。
【复道回廊】 都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舟”您已从船厅看出来了,那“山”又在哪呢?我身后这组贴壁假山就是名副其实的“书山”,因为上去之后首先迎接我们的就是园主人的大公子何声灏的读书楼了。“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我们这就上山吧。注意脚下的台阶,出发吧。
“可怜天下父母心”,真是一点不假。园主人将儿子的读书楼建在这样一个僻静清幽的地方,不仅采光稳定、宜于静思苦读,更将“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深刻含义立体化了。与其说何大公子当年是深感自己被这句话的意境所包围,不如说包围他的更是父亲深厚博大的慈爱!“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何声灏也没有辜负父亲的苦心,不负众望的在1890年被钦点为翰林院的庶吉士,京城捷报传来,可以想见当年何家举家上下欢天喜地的场景,绝不亚于现在咱们考上清华北大一样。而何声灏也因此与他的爷爷,也就是园主人何芷舠的父亲——何俊共同被誉为“祖孙两翰林”。
除了给儿子建了这座读书楼之外,请各位顺我手指的方向看我们脚下地面的花街,鹅卵石铺成的图案,是生动的九只梅花鹿。为什么是九只鹿呢?那是因为“鹿”的谐音就是享受俸禄的那个“禄”字;九,是阳数当中最大的一个,正所谓阳数之极,而且又何“天长地久”的“久”谐音,因此这“九鹿”也就代表长久的俸禄,是园主人希望子孙们都能享受永久的俸禄,他的一番良苦用心真是处处可见。
先别急着赞叹,还有更加叹为观止的在前面等着我们呢,一起去大开眼界吧。何园一万四千平米的面积中,建筑面积占了一半,这七千多平米的建筑,中西合璧,经典考究。何园的特色建筑之冠就是我们目前所来到的、享有“天下第一廊”美誉的复道回廊。它可是被中央电视台《神州采风》栏目专门报导过的哦。那什么叫做复道回廊呢?首先得知道这“复道回廊”的“回廊”。回廊,就是扬州人俗称的“串楼”,分上下两层,随地势而曲直,形成一个将这个住宅院落串联起来的立体通道;这“复道”呢,就是在双面回廊的中间再夹一道墙,形成内外廊,这就起到了多方位连接沟通以及道路分流的作用。廊道在园林中本就是最富可塑性、最灵活的建筑形式,在何园,这种建筑的功能和魅力被发挥到了登峰造极之境。您瞧这复道回廊,长约一千五百多米,复道行空、回廊曲折,既有四通八达之利又有回环变化之美,难怪业内专家称它为中国立交桥的雏形呢!
在这样一个贯穿上下的复道回廊里,我们步行其间,既不用担心烈日暴晒,也不用担心雨雪拍打,悠然自得。对面的蝴蝶厅,前厅凸出,侧厅则收敛如翼,可谓“穿花蛱蝶款款飞”,此时如果能来上三两小曲听一听,这日子神仙也难比了。刚好,这廊下的湖心亭正是吹拉弹唱的佳处。古时没有现代化的音响设备啊,所以您发现没有,戏亭大多建在湖心,正是利用水波扬声这个道理。当年园主人就是在复道回廊之上,与宾朋共赏戏曲。但是说到这神仙般的日子,我们不禁要为女同胞们抱不平了,过去大户人家的女子可是不能出来抛头路面的,你们男士们优哉了,我们半边天怎么办呢?不着急,来看看这一个个花窗吧。这组花窗不可小瞧,单说用料,就是定型烧制的水磨抛光青砖,又叫金砖,金贵之处就在于是取自河底的陈年老泥,用它烧制的砖,光滑细腻、坚固耐用。这每一个花窗都是那么的青苍浑穆、富丽精工,整体格调气宇轩昂,并且每个花窗的花型各不相同,不仅如此,您站在花窗前往里看就会发现奥秘所在了,每一个花窗都刚好对应前面玉绣楼的一扇窗户,女子们可以端坐玉绣楼,聆听窗外戏,别是一番雅趣。
倘若没有这一排花窗,这一道白墙未免有些单调,如今您一眼望去,赏心悦目。还有更赏心悦目的就在其后,那座高14米的太湖石假山。“山不在高,有仙则灵”。小小的山上还真是有仙。什么仙呢?树仙。“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山上的两棵白皮松不仅已有120多岁的高龄,而且因为白皮松喜欢光照,喜欢湿润山坡,在过去仅仅在宫苑、寺院栽植,江南庭院极为少见,所以这两株“老白”也是非常珍贵啊!正所谓“名园易寻,古木难求”。这一座假山加上白皮松,清幽淡雅,再加上这一池碧波的点映,正应了王维诗画的意境:“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而站在复道回廊,倚着花窗,赏着戏的我们,早已忘身其间了吧。正所谓天人合一、物我两忘。这不就是我们一直钟情的意境与心境吗?看来,早在何芷舠那个时代,咱们扬州就已经算得上最佳人居环境了。
继续向前,愈发觉得清幽,而且我们不难发现一组很特别的铁栏杆。这一组极具欧式风格的空花栏板,中间铸有四个字“益寿延年”,看到这个字就不难猜到现在来到的必定是老年人住的地方了。这里是园主人为母亲祝寿而专门建造的“赏月楼”。自成院落、座北朝南,楼上设有观音堂,供信奉佛教的何老太太静修祷告,楼下是她休息的地方。庭院里栽种的植物也是颇有讲究,足见一片孝心:松柏象征长寿,女贞象征节操,石榴代表子孙满堂。地面的鹅卵石铺设出“福禄寿喜图”。构成一派颐养天年的佳境,也表现出晚辈对长辈深情的感恩与祝福。
【何氏住宅】
主人居住的玉绣楼,是两栋前后并列的住宅楼的统称,玉绣之名,来自庭院中栽种的广玉兰和绣球树。玉绣楼的主体建筑采用中国传统串楼理念,四周用回廊围成院落。楼内设计采用一梯一户带有拉门隔断的独立套间,与中国住宅传统的厅厢结构完全不同,房间里点缀的吊灯、壁炉等装饰细节和楼外立面的雕饰,也都处处洋溢着欧式风情,所以,从前何家人称呼它为“洋房”。可以说这座小小的建筑把“中外合璧”四个字演绎到了极致,是中国传统风格与欧洲现代风情的完美融合。
何园的精彩,包含着景观与人文两个方面的内容。来到玉绣楼何氏家族史料陈列室,可以帮助我们真切具体地感知一个近代大家族的兴衰历史和家族人物们缤纷曲折的命运故事。在北楼展馆里,有何园主人何芷舠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生经历;有何家大少爷何声灏发奋读书成就了祖孙翰林的砺志路程;有三少爷何声润捐助“鸿船”救生义渡的慈善故事。在南楼展馆里,有王承书、何祚庥这一对表姐弟中科院院士为祖国科学事业和民族精神的重建而作出的业绩和贡献,有国画大师黄宾虹与何家四代人结下的长达60年的书画情缘。
特别值得我们关注的是由何家二少爷何仲吕继承父亲兴教办学遗志,扶持两个儿子——世桢、世枚两位美国密昔根大学的洋博士兄弟,在上海创办持志大学的那一段轰轰烈烈的历史。晚清对中国而言是个屈辱的年代,园主人何芷舠想兴办一所大学振兴教育,从而振兴祖国,但是这个愿望一直都没有实现,直到1924年在他去世十多年后,他的次子何仲吕命他学成归来的两个留美博士儿子何世桢和何世枚继承他们祖父的遗志,启用何芷舠留存的资金兴办了“持志大学”,他们郑重的将何芷舠尊为创办人,何仲吕为继志创办人,校长为何世桢,何世枚任副校长和教务长。
我们看一看当年持志大学的几位教授就能够知道“持志大学”的地位了:胡朴安,文字训诂学家,先后任教于上海大学、持志大学、国民大学,著有《文字学ABC》、《中国文字学史》、《中国训诂学史》、《俗语典》等;曹聚仁,作家、学者,先后在复旦大学、大夏大学、路矿学院、中国公学、持志大学等校任国文或史学教授,著有《国学概论》、《中国近百年史话》、《中国文学概要》等;卫聚贤,历史学家,历任暨南大学、中国公学、持志大学教授,曾任南京古物保存所所长、《说文》月刊编辑,著有《中国考古学史》、《中国社会史》等;闻宥,作家、学者,南社社员,在持志大学兼课,著有《白话诗研究》、《甲骨学之过去与将来》等,并主编《中国画报》与《新文学丛书》;杨兆龙,法学家,曾在哈佛大学、柏林大学深造,二十四岁时即受聘为持志大学教务长兼教授,曾当选为海牙国际法学院在世界范围内评出的五十位杰出法学家之一;陈去病,学者,少年时读霍去病名句“匈奴未灭,何以家为”时,毅然改名为“去病”,晚年任南京东南大学、上海持志大学教授以及江苏革命博物馆馆长等职。
持志大学还培养出一大批杰出的学生:著名翻译家傅雷,主要译著已集为多卷本《傅雷译文集》与《傅雷文集》,他于1926年考入上海持志大学;知名诗人、作家徐迟,因写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获得巨大声誉,他1924年离开故乡南浔镇后,在持志大学附中求学;现代舞蹈家、教育家吴晓邦,是中国第一所舞蹈学校“晓邦舞蹈研究所”的创办者,曾就读于持志大学;小说家吴组缃,曾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主要讲授宋元明清文学史和古典小说研究等课程,他也是持志大学学生。持志大学不过是一所私立大学,它培育出这么多杰出人才,完全是因为办学者的敬业精神。金庸先生虽然没有到过扬州,但他在封笔之作《鹿鼎记》中曾用浓笔重彩写到扬州的何园,据说这与他在何氏持志大学的求学经历也不无关系。持志大学就是今天上海外国语学院的前身,可以说何氏一家为中国近现代化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走出玉绣南楼沿复道回廊向东我们面前的就是骑马楼,骑马楼是何园的客舍。当年,国画大师黄宾虹就住在这里。度过了让他一生念念不忘的一段客居时光。骑马楼从外面看上去四平八稳,仿佛一览无余,走进去才发现它的右边楼里藏着三进院落。厅堂栉比,门扉交错,廊道迂回,犹如迷宫。
坐落在全园最南面的楠木厅,又名“与归堂”。是我们要参观的住宅部分的最后一个建筑,如果我们从花园巷18号的正门入园。它就是迎宾第一厅。与归堂是何园的主堂正厅,也是园主人对外交往的正式场所。“与归”二字,典出范仲淹《岳阳楼记》“微斯人,吾谁与归”,体现的是何园主人要以先辈隐者为范、以归隐之举为荣,欣然加入归隐行列,不与腐败官场同流合污的思想意愿和价值取向。一座住宅的厅堂,就是这个家庭的脸面。一定程度上代表着这个家庭所拥有的实力及其社会地位。何氏家族与中国近代史上赫赫有名几大家族人物有着纵横交错的姻亲关系,何园自然少不了贵人们的出入往来。与归堂也是目前扬州面积最大、保存最完好的楠木大厅,它在中国传统厅堂构造的形式上融入了西方建筑理念和表现手法,高大庄重的梁柱构架,配上四围通透装饰华丽的玻璃墙面,一扫中式厅堂的封闭、古板和沉闷,洋溢着开放、敞亮和明快的气息,实在是扬州楠木大厅中的珍品。
【片石山房】
何园自来就有大花园、小花园之说。大花园我们已经游览过来。小花园,指的是片石山房。就在南大门东侧这座小小的青砖门楼里,收藏着一段悠久的历史和一院别有味道的风景。
为什么叫做“片石山房”呢?让我们先来听听石涛和尚的故事吧!石涛和尚俗名朱若极,是明朝皇室的后裔。刚满10岁时就遭到国破家亡之痛,明亡后,为了躲灾避祸,隐姓埋名,出家为僧。他钟情山水,师法自然,从事作画写生,一生遍访名山大川,“搜尽奇峰打草稿”,领悟了大自然的生动之态,开创了中国画坛绘事的一代风尚。石涛和尚不仅是中国画坛的一代宗师,也还是一位叠石造园的高手。他在四十一岁时结束云游生涯,侨居扬州,创作了叠石杰作——片石山房。它也是石涛大师留在人间的唯一叠石作品,所以称为孤本。清光绪九年,何芷舠从吴姓人家手里买下片石山房,把它变成了何园的一部分。
进入片石山房,走过“注雨观瀑”门景,水榭三间静卧波上,开轩待客。这里别出心裁地设有迷一样的琴、棋、书、画四景,我们不妨来一起找一找。您看,东边是一个古槐树根做成的棋盘,虽无棋子却有棋意,壁上有一面小窗透着外面的美景,不正是一副天然的画卷吗?西边的房子里有一小间“半壁书屋”,书也找到了。看来就缺“琴”了,您看水榭中间泉水潺潺,不正犹如琴声吗?“琴、棋、书、画”一应俱全,设的巧妙别致极了。
水榭东面是有着400多年历史的“天任馆”,也是扬州现存最早的明代楠木厅,堪称何园最老的建筑。天任馆西山墙有不系舟半亭,上面置石桌椅,我们可以在此赏院景、观游鱼,体验水动船行的意趣。
大家请看,湖山西段那座奇崛兀立的石峰,就是石涛大师的人间孤本,它并非自然而超脱自然,出自人工却巧夺天工,峰高 9.5米,作傲视群雄状,在江南园林中前无古人。所以被人们称誉为冠盖园林叠石的“天下第一山”。人间孤本的腹内,藏有石室两间,上有凌空栈道,下临瀑布深潭,很是有趣,等一会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去“探险”。在此之前,我们可不要错过了这“白日月明”的奇观哦,扬州被称作月亮城,到了夜晚自然是“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了,可是白天您也能在扬州看见月亮,它在那儿呢?就在湖上呢,大家请看,水面上有一轮明月的倒影,而且左右移步会发现所看到的月亮形状是不一样的,满月、上弦月、下弦月都有了,那么月亮倒影的源头在哪呢?请顺着我手指的方向看去,找到了吗?原来是假山上有一个石孔,光线通过石孔反射到湖面上形成的月影。
游片石山房,还有一处景观不可忽略,这便是镜花水月。您是否留意到片石山房西边廊壁中嵌有一面大玻璃镜?无论从哪个角度观看,这面镜子都能将园中景色收入自己的怀抱。与镜子遥遥相对的,就是我们刚才看到的白日明月。这两处景点合起来,就是片石山房著名而奇特的佛理景观:镜花水月。用心揣摩,自有一番智慧人生的大知大觉蕴含其中。
第四篇:何园导游词
何园
各位游客大家好,我是导游小秦,很荣幸能为大家讲解晚清第一名园——何园。我相信大家一定都知道何园与个园一样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中国名园,江南孤例”之称,但凡来我们扬州旅游的人是一定要来何园的,何园以其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和贴壁假山而闻名于世,更重要的是,何园有我国历史上最早的立交桥雏形,也就是复到回廊,我相信大家看到后就会觉得不虚此行了。
何园因园主人姓何而得名,建于清光绪九年,也就是1883年,何氏家族和中国近代史上几个赫赫有名的大家族关系什么密切:与北洋大臣李鸿章,光绪皇帝的老师孙家鼐是同乡加儿女亲家,共同进退。与光绪皇帝的另一位老师温同龢以及清廷重臣、洋务派的代表人物张之洞也有姻亲关系。园主人何芷舠少年得志,官运亨通,暗地里也捎带着经营盐业,拥有巨额财富,在他49岁那年,从湖北汉黄道台任上辞官归隐,投入巨资良才,打造了我们眼前这座宅园一体、居游合一的大型私家园林。全员占地面积14000多平方米,分为后花园、住宅、小花园三个部分。首先我们参观的是何家的后花园,现在我们来看看眼前这个月洞门额上,刻有寄啸山庄,寄啸山庄是何园的大名这寄啸二字是取自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倚南窗以寄敖,登东高以舒啸”。
穿过这月洞门,我们迎面看到的这做厅堂叫做牡丹厅,它的得名是取自东墙顶之上的这幅三角形砖雕。扬州是八刻之乡,砖雕也是其中一种。而我们眼前的这幅三角形是扬州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一幅砖雕精品。现在我们来仔细的看一下这幅三角形砖雕,中间雕刻的是鸟中之王的凤凰,栩栩如生,四周雕刻的是花中之王的牡丹,形成了一幅《风吹牡丹》图,寓意吉祥如意,荣华富贵。牡丹厅也就是得意于这幅晚清时期不可多得的砖雕工艺品。
各位游客,大家来看在我们的右手边沿墙堆叠了一座假山,叫做贴壁假山。又叫做云梯假山,依墙而建,上面设有通道,它全长60余米,在假山上有两个风亭,一个叫揭风,一个叫近月,为我们这个风月无边的花园而点题。这座假山最有特色之处是它一路攀沿,与何园的特色建筑复到回廊相连接,形成了上下立体交通,贯穿全园的作用。
各位游客,在我们牡丹厅的背面就是船厅,也叫桴海轩,取自孔子《论语》中:“道不行,吾将成桴桴于海。”意思是说,如果人们不接受我的主张,我就乘船到海外去,而我们眼前的这个船厅就是我们园主人心中的桴海轩。我们大家来看一下船厅四周的地上,是用石子和瓦片铺成的波光粼粼的形状,给我们营造了一种无山却有山情,无水却又水意的意境之美。而从牡丹厅通往船厅的这条通道是用白方石铺成的,好像登船的跳板,这是中国造园手法中的经典之作——旱园水做。现在我们来看看这一幅楹联:“月做主人梅做客,花为四壁船为家。”就点出了园主人有水就有我家的豪迈情怀。可是何园为什么要建一座船厅呢,我们可以从园主人的职业和名字中来寻找答案。首先,园主人名叫芷舠,含义为一只载满香草的船只,其次,园主人祖籍安徽望江,是一个三面环水一面靠山的地方,在这里出生的何芷舠从小就与船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二十岁步入仕途,当的是粮官盐官直至江汉关监督,始终在与形形色色的船只船务打交道,身为江汉关监督,他面的晚清政府的腐败无能,选择了急流勇退,将自己的人生之舟停泊到了绿杨城郭的古运河畔。让人不能不惊叹的是,几十年之后,已经70多岁的园主人做出了一个和当年辞官归隐同样惊人的决断,抛弃何园,起锚扬帆,载着全家驰向十里洋场的上海去弄潮。何芷舠这只神奇的小船开走了,一去不复返,却把自己化生桴海轩留在了故家的宅园,向我们后人讲述着园主人当时的心情与故事。
在我们何园西北角坐落的这栋建筑,虽然不起眼,但曾经确实何家最风光的建筑,当年何家大公子何声灏在这里三更灯火五更鸡,发奋读书,终于从江南乡试中脱颖而出,被皇帝钦点为翰林,成就了一门祖孙两翰林的巨大荣耀。现在我们就借由这条山道登上公子读书楼。上楼的时候我们游客注意脚下安全。进入读书楼之后,我们可以看到读书楼里简朴清寒的陈设、威严肃穆的家规、工工整整的试卷和热烈醒目的捷报成列在一起,相映成趣,首先我们看到的是何家十一条家规之中的读书写字之规,这条家规是篇幅最长,字数最多的一条,在这则家规中还提出了与孔孟:“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正统儒家思想所不同的主张,将功名富贵置之身外,意思是告诉后人不要以考取功名,荣华富贵为目的去学习。做人要量力而行,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现在我们转身来看看,身后橱窗里陈列的是何家大公子在江南乡试中的试卷,原卷保存于南京的江南贡院里面。大家随我来,在我们正对面墙上挂着一幅捷报,上面写着殿试第六名,也就是我们现在的全国第九名,由此可见,当年何家大公子的成绩是非常优异的。在我们左手边的墙上有一副老照片,我们大家来看一看,从左边数第三位就我们何家大公子何声灏。这张照片就是在何园拍摄的,背景里的百叶窗我们在住宅部分就可以看到了。我们现在所处的读书楼东临贴壁假山的嵯峨登道,南临桴海轩的万顷波涛,它的地理环境正是一幅古代的治学楹联:“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翰林公子读书楼是何家文脉的象征,何氏家族从何芷舠的父亲这一辈开始通过科举考试做了大官,留下了厚学重教,诗礼传家的门风,先后出现了祖孙翰林,兄弟博士,父女画家等一批英才。
出了读书楼,我们现在所来到的是被业内专家评为“中国交通史上最早立交桥雏形”的复到回廊,复到回廊是何园的特色建筑,在江南园林中绝无仅有,它造就了何园独一无二的串楼景观,被称为“天下第一廊”。它全长1500余米,缠绕于园中各建筑之间,复道凌空,内外分隔,回廊曲折,高低错落,形成了园内四通八达之利与回环变化之美。复道两边的镂空雕花栏杆交错投影,流光溢彩。不管是烈日炎炎,还是雨雪霏霏,借助这条廊道,我们就可以无忧无虑的徜徉在园内,悠闲自在的留恋美景。各位游客,在这水中央还有一座亭子,叫做水心亭。它是中国古典戏的典范,在水中建亭子可以起到音响共鸣的扩音效果。现在我们想象这样一幅场景,华灯初上,身着舞衣的少女拨动琴弦,倩影映于平湖之中,观赏者在亭的上下廊上品茶观戏,皎洁的月光,悬挂的彩灯给远山近水披上了一层五彩的盛装,就如陈从周教授所提的:“江南园林甲天下,二分明月在扬州,水心亭上春波绿,揽胜来等一串楼。”不知道大家在游览的过程中是否注意到我们身后的什锦花窗,这是古代大户人家的千金小姐用来听戏的,这些花窗有菱花型,梅花型,海棠型等等。制作精,样式美。移步换景,真的是赏心悦目。我们正对面的这座厅堂叫蝴蝶厅,是上下两层的七楹楼房,因为厅角昂翘,像蝴蝶在振翅飞舞故名蝴蝶厅。现在蝴蝶厅楼上供着古今典籍,楼下就是何家的宴厅。各位游客,我们一路走来在后花园中看到了很多古树名木,而我们眼前的这两个棵叫做白皮松,已经有130年的历史了,扬州有史记记载的共有三棵,我们眼前的假山上就有两棵,真可谓是名园易得,古木难求。我们来看一下右手边的铁柱栏杆,上面刻有益寿延年、福禄寿的图案,这是园主人当年从法国进口定制而成的。
沿着这条廊道,我们来到了赏月楼,也叫做怡萱楼。这里是园主人当年为母亲精心打造的庭院,围绕着奉亲的主题,园内的所有铺设及种植的树木都是极为讲究的,我们来看一下地面上铺设的松鹤延年、凤凰和梅花鹿,都代表这园主人希望用自己的最高俸禄为老母亲添福添寿。我们眼前看到的这棵高大的植物名为女贞树,象征这老母亲高尚的品德,周围种植的松柏有延年益寿的寓意,现在我们这里简单布置成了佛堂的格局,因为当年老母亲就是在这里吃斋念佛的。
现在我们所来到的是何园的住宅部分——玉绣楼。它的得名是来自于庭院中的两棵植物,百年的广玉兰和绣球树,各取一字得名玉绣楼。玉绣楼的主体建筑采用的是中国传统的串楼理念,四周用回廊围成院落,细节部分融入了西方的建筑元素,如月牙型的飞罩、铜制的落水管、西式的罗马杆以及我们身后的百叶窗,这个百叶窗现在还是可以活动的。进入展厅,首先我要为大家介绍何家的家谱,何氏家族祖籍安徽望江,是古代雷池的所在地,而何家第一个跨出雷池的是何俊也就是园主人的父亲。园主人何维健,又名芷舠,汝持。他的长子何声灏高中翰林,孙子这一辈出现了何世桢、何世枚两位留学美国的法学博士,祚字辈共有39为,其中年龄最长的何祚娴现在100多岁生活在上海,是一名英语教师。年龄最小的何祚光六七十岁是省人民医院的儿科专家。而最有名的是何祚庥,他是著名物理学家,反伪科学的第一人。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何家真的是人丁兴旺,人才辈出。
在2002年的时候,何园举办了“敞开何家门,迎接何家”的活动,何家后人们在这里欢聚一堂,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这些照片都是何家后人捐赠的,照片的背景铁铸栏杆、回廊、花窗等等与我们参观的是完全相同的。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何园百年历史,原貌依旧。现在我们所来到的第二展厅是1901年何家举家迁至上海之后发生的故事。园主人一直有兴办教育,但在有生之年未能实现,他的两个孙子何世桢、何世枚帮助他完成了这个遗愿,在上海创办了持志大学,也就是上海外国语学院的前身。这幅照片上的就是校董会的成员,学校创办时期,正值北洋军阀当政,公办的学校都寥寥无几,但这所持志大学却受到了很多名流的关注并纷纷题词。有国民党主席林森的百年树人,北大第一任校长蔡元培的敬德修业,还有孙科、于右任等等。现在我们来看看这幅非常珍贵的照片,是于1924年拍摄的,这上面有国民党元老张继、组织部部长胡汉民、宣传部部长汪精卫以及唯一的以为女性向警予。这位是我们伟大的领袖毛主席,这位是何世桢——园主人的孙子,持志大学的校长,同时也是一名资深的国民党元老。他在上海临时担任法院的院长,上海学联会的评议长,从这些我们可以看出当时何家在上海的社会名望是非常高的。在展厅中还展出了近代国画大师黄宾虹与何家60年的书画缘,黄宾虹是园主人的长媳族叔,当年他21岁就初到扬州,投奔何家,园主人盛情款待,拿出了很多名人字画的收藏与他一同鉴赏,这不仅丰富了他的绘画基础,还为30后他名闻画坛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些山水画是黄宾虹大师后期赠送给何家的,我们大家可以一同欣赏一下。
现在我们来到的就是园主人的卧室,在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浓郁的欧式风情,我们来看床头柜前的电风扇、左侧墙壁上的法式壁炉都体现了园主人当时深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将西方元素融于中国传统园林之中,书房的特色之处是法式壁炉的瓷砖,我们来看一下,这是从法国进口的,已经100多年,至今仍然是光亮如新的。
各位游客,我们在回廊上看到的这个圆孔,大家一定很奇怪这是干什么用的,现在我就来告诉大家,这些圆孔在回廊上共有6个,是何家的提升孔,用来上下传递物品的。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画室是芷虹斋。芷代表的是何芷舠,虹代表的国画大师黄宾虹,斋则是他的孙子何世斋。何世斋和他的女儿都是黄宾虹的关门弟子,这间画室表达的就是黄宾虹与何家60年的书画缘,我们现在看到的这数十幅山水画是黄宾虹在64岁时送给何家的。
这里是何家的闺房,展出的是何家大小姐在何园生活的场景布置,她现在100多岁生活在上海,前两年的百岁寿诞就是回扬州在这里庆祝的。左侧墙上悬挂的油画像是小姐年轻是的模样,古代要求小姐们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于是何家的小姐们就开始学习钢琴和素描,这体现出了古代对大家闺秀的多元化培养。
各位游客,坐落在全园最南面的楠木大厅是扬州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一座楠木大厅,有名与归堂。与归堂是何家的主堂正厅,也是园主人对外交往的场所。与归二字是取自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微斯人,吾谁与归”。体现的是园主人要以先辈隐者为例,加入归隐的行列,不与黑暗官场同流合污。我们的厅堂大面积采用了玻璃,在我们正前方的竹石画非常的新颖,以白墙为纸,以石笋和竹子为笔墨,形成了一幅天然的竹石图。我们在来看厅两旁的楹联:“莫放春秋佳日过,最难风雨故人来”说出了风雨中能来此相伴的才是真朋友。整座楠木大厅就左侧的这块玻璃是从法国进口的一直保存至今,这上面有两个洞,是文革时期子弹射穿的但是玻璃没有碎,可见质量是相当好的。
各位游客,我们这边走,何园自古就有大花园小花园之说,接下来我们去参观游览的就是何家的小花园片石山房。它是出自明末清初画坛巨匠石涛大师之手,石涛原名朱若极,是明朝皇室后裔,在他出生不久,明朝灭亡了,后来他出家当了和尚,法号石涛,晚年定居扬州。片石山房是他留在人间的唯一孤本。所谓片石,就是将太湖石一片一片的堆叠而成,山房山腹里有两个石屋,虚实结合,外实内虚。
在中国园林中,融花园、住宅和祠堂为一体的私家园林是极为少见的,下面我就带领大家去参观一下何家的祠堂。何家祠堂是在2007年修复的,分为飨堂和寝堂两个部分。飨堂陈列的是何家的十一条家规,其中读书写字之规我们在读书楼就见过了。当年的每月初一何家都会要求子孙在这里定期学习。我们再来看看寝堂,寝堂又叫做光德堂,里面的画像都是何家后人捐赠的,我们这里都是复制品。我们来看看左侧的这幅画像是何芷舠的父亲何俊及夫人,当时他担任的是两淮盐运使、江苏布政使,我们可以看见他的官服中间绣了一只仙鹤,这就是文官一品的标志。右侧这幅就是何芷舠和他的夫人,他的夫人是光绪皇帝的老师孙家鼐的侄女儿,李鸿章的哥哥李汉章的干女儿,可谓是门当户对,在这间寝堂里面还有一口井,起到冬暖夏凉的作用,在这里是告诉我们做人要饮水思源,不要忘本。
在我们西边的廊壁上有一面大镜子,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都能将景色纳入自己怀中,而在我们面前的水潭中则有一个月亮,大家随着我手指的放看,移动脚步,我们就能观赏到水中月从满月到月牙,依次变换出的盈虚百态。这两处景点和起来就是片石山房著名而奇特的佛理景观:镜花水月。
各位游客,走进何园,就宛如走进一幅自然历史人文的旖旎画卷;天人合一、中西合璧的近代造园艺术的孤本特例在这里异彩纷呈;一个近代大家族丰富的人物故事在这里生动展现,有这样一种说法:欲访中国园林之胜,不可不来扬州;欲得晚清名园自认人文之真谛,不可不来何园。我的讲解到这里就结束了,欢迎你再次来扬州!!
第五篇:何园导游词
何园导游词
(第1段)
〔何园概说〕
各位游客,大家好!
我是扬州何园的“小翰林”,今天,我带大家参观何园!
我们现在将要参观的这座园林,位于扬州古运河畔的徐凝门街77号,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建造于1883年,也就是清光绪九年,是扬州大型私家园林中最后问世的一件压轴之作。因为建筑手法独特多样,艺术风格上南北兼容、中西合璧,成为扬州园林的经典代表,被誉为中国晚清第一名园。
其实,何园最早不叫何园,而叫寄啸山庄,因为园主人姓何,人们都习惯叫它何园。何氏家族和中国近代史上几个赫赫有名的大家族关系十分密切:与北洋大臣李鸿章、光绪皇帝老师孙家鼐(nai)是同乡加儿女亲家,进退与共;与光绪皇帝另一位更有名气的老师翁同龢(he)以及清廷重臣、洋务派代表人物张之洞也有姻亲关系。何园主人何芷舠少年得志,官运亨通,暗地里也捎带着经营盐业,拥有巨额财富。何芷舠四十九岁那年,从湖北汉黄德道台任上辞官归隐扬州,投入巨资良材,打造了这座宅园一体、居游合一的大型私家园林。
何园占地面积14000多平方米,建筑总面积7000多平方米,建筑部分占全园面积的50%。这样的建筑密度,对于园林来说是太大了,但人们置身园中,不但没有拥挤感,反觉得处处收放有度,疏密有致,小中见大,层次分明。这种效果,靠的正是造园者在建筑布局上的匠心独运,平中造奇。
何园整体区划上包含住宅、后花园和小花园几大部分,是私家园林的完整形态,它的各个部分既独立成章,又环环相扣、互相渗透,组成一个内外有别、居游两便、天人合一、中西合璧的人居空间,中国私家园林的审美需求和实用功能在这里达到了完美结合。
长期以来,我国现、当代一批著名的古建园林专家都对何园备加推崇,称赞它独特的造园手法,是“江南园林中的孤例”。国内影视界也把何园当作拍摄取景的天然基地,《红楼梦》、《青青河边草》、《还珠格格》续集、《上错花轿嫁对郎》、《苍天有泪》等近百部影视剧,都在这里摄取了大量亭园风光的美妙镜头。
通过以上简介,相信大家对何园已经有了初步印象,下面,就让我们一道来细细品赏这座中国名园的江南孤例。
〔东园概说-贴壁山-牡丹厅-桴海轩-翰林公子读书楼〕
历史上何园的正门是开在花园巷的南门,现在作为主要入口的东门,是园林对外开放时兴建的。进门后首先参观的是何家后花园的东园部分。迎面月洞门上镌刻的 “寄啸山庄”门额,是当年园主人亲自题写的园名。“寄啸”两个字,分别取自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归去来辞》中句子:“依南窗以寄敖,登东皋以舒啸。”表达的是诗人寄情山水田园、不与黑暗官场同流合污的志节情怀。何园主人与陶渊明有着辞官归隐的相似经历,寓意不言自明。
扬州无山,但园林中不可无山,所以扬州园林中常常采用平地叠石的手段来 造山,“扬州以名园胜,名园以叠石胜”的说法就是这样来的。东园最壮丽的景观,是右边一座长达60多米的贴壁山,它就象嵌在墙上一样,沿着墙面走向一路攀缘,状若游龙腾蛟,搅动万千气象,把原本封闭压抑的高墙深院,变成了一座抱拥天地自然山川的“城市山林”。东园贴壁山是江南园林中享有盛名的登 1
楼贴壁山,也叫扬派贴壁山。贴壁山的山腰里,藏着一条高低盘旋、曲折迂回的石阶小路,一直通往翰林公子读书楼。通过它,我们可以真切领悟扬州叠石艺术的精髓。
转过玲珑剔透的石屏风,首先敞开山门迎客的是牡丹厅。它的特色和名称,来自东墙歇山顶尖上的一幅砖雕山花。山花题材取自传统的《凤吹牡丹》,乍看上去好像没有新意。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它在创意、布局、章法、刀法各方面都有着与众不同的特点,整幅作品大拙中见大巧,细密中藏神奇,是一件精品。
牡丹厅周围有牡丹池。牡丹是何园园花,园子里见缝插针广植牡丹、芍药,品种繁多,每年4·18日至5·18日,是一年一度的“扬州‘烟花三月’旅游节”,何园“游名园,赏名花”主题游园活动也缤纷开幕,届时一片姹红嫣紫摇曳春光,把何园妆扮成了一个雍容华贵五彩世界。
牡丹厅北的一座厅堂,在构造装饰上比牡丹厅更精致、更华丽,它就是东园建筑群中最具创意的构撰—— 桴海轩,也叫船厅。因为厅的造型像一艘船,厅周围的地上用鹅卵石、瓦片铺成波光粼粼的水面,厅正前方一条方石板甬道像是登船的跳板,厅檐下低低的台阶好比船上的甲板,厅两旁廊柱上悬挂着 “月作主人梅作客,花为四壁船为家”的楹联,厅西侧廊壁间镶嵌着目前国内保存最为完好的苏东坡手书《海市帖》刻石„„每一个细节都和船有关,和水有关,造园艺术中的旱园水做法,在这里被运用得炉火纯青。
不过最有意思还不是船厅的建筑,而是藏在建筑景观背后的故事。这座名为桴海轩的船厅,就是主人身世的象征,它与园主一生的命运和追求之间,有着某种神秘的关联。
何家祖籍安徽望江,是个三面环水一面靠山的地方,这里的出生的何芷舠从小就和船结下了不解之缘;他名叫“芷舠”,含义是一只盛着香草船;二十岁步入仕途,当的是盐官、粮官直到江汉关监督,始终在和形形色色的运输船只、船务打交道„„身为江汉关监督,何芷舠在处理洋务的过程中经常被卷进华夷尖锐冲突的旋涡,多次为了维护国家的主权和民族尊严而努力着。面对晚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他担心长此下去,自己的爱国抱负不得施展,连身家性命也难以保全。再三权衡利弊,他选择了急流勇退,把自己的人生之舟停泊到了绿杨城郭的古运河边上。
船厅为什么又叫桴海轩呢?两千多年前,孔子乘坐着牛车周游列国推行自己的主张时说过:“道不行,吾将乘桴桴于海。”意思是说,如果人们都不接受我的主张,我就乘船到海外去。这船厅不正是何芷舠心目中的“桴海轩”么?
让人不能不感叹的是,十八年后,已经七十多岁高龄的园主人又作出了一个和当出辞官归隐同样惊人决断:抛弃何园,起锚扬帆,载着全家驰向十里洋场的上海去弄潮。何芷舠这只神奇的小船开走了,一去不复返。却把他的化身桴海轩留守在故家的宅园。向后人讲述着主人的心情和主人的故事。
船厅后面的西北角上这座不起眼的小楼,曾经是何园最风光的建筑。当年何家大公子何声灏在这里三更灯火五更鸡发愤攻读,从江南乡试中脱颖而出之后,又一举闯过会试、殿试、朝考大关,步祖父何俊的后尘,被皇帝钦点翰林,成就了一门祖孙两翰林的巨大荣耀。也给何园留下了一座“翰林公子读书楼”。读书楼里简朴清寒的陈设、威严肃穆的家训和工工整整的试卷、热烈醒目的捷
报陈列在一起,相映成趣,对人们讲解着“学而优则仕”的古老真理。读书楼东接贴壁山的嵯峨登道,南临“桴海轩”的万倾涛波,不知是有心设计,还是无意巧合,它的环境景观正是一幅著名的古代治学楹联:“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翰林公子读书楼是何园文脉的象征。何氏家族从何芷舠父亲这辈起通过科举作了大官,也留下了厚学重教、诗礼传家的门风。先后出现了祖孙翰林、兄弟博士、父女画家、姐弟院士„„他们的故事,分别陈列在玉绣楼何氏家族史料陈列馆里。
好,我的讲解到这里介绍,现在请我的同学接着讲解。
第2段
〔西园概说-复道回廊-壶上春秋-汇胜楼-桂花厅-湖山-花窗〕
尊敬的何园客人、嘉宾,大家好,我是何园小翰林。现在我为大家讲解。
花园,是私家园林的华彩乐章,对于前来欣赏何园这部乐章的观众来说,东园只不过是序曲,西园才是高潮。西园是何园精心打造的山水空间。这里层楼幽谷,廊道迂回,山环水绕,古木参天,月白风清,鸟语花香,交织成天人合一的立体画卷,来到这里,让人不由自主地生出一种幻觉,好像误入了传说中的世外桃源、神仙洞府。
从西园看复道回廊是最佳角度,何园复道回廊全长1500米,它腾挪、缠绕于园中建筑之间,复道凌空,内外分流,回廊曲折,高低错落,构成了园林内部的四通八达与回环变化之美,把廊道建筑的功能和魅力,发挥到了登峰造极之境。复道回廊是何园特色建筑之冠,在江南园林中绝无仅有,它造就了何园独一无二的串楼景观,享有“天下第一廊”美誉,建筑专家更把它看作是立交桥的雏形。晴明天气,日出月落,复道两边的透空雕花栏杆交错投影,流光溢彩。不管是烈日炎炎,还是雨雪霏霏,借助这条廊道,人们就可以无忧无虑徜徉园内,悠闲自在流连美景。
神话传说里有海上仙山名叫方壶的记载,扬州园林中喜欢借用这个典故,在园中挖池为海,筑亭当山,虚拟海上伸山的意境。与众不同的是,经据专家考证,西园水心亭壶上春秋同时还是一座水心戏台,主人把戏亭建在水里,在上面演戏拍曲,轻歌曼舞,可以巧妙借助水面与走廊的回声和光影,增强音响与视觉效果。
水池北面是汇胜楼。楼上供来收藏古今典籍、名家字画,楼下蝴蝶厅是主人的宴客场所,厅内墙上装饰有宋苏东坡竹石图、明唐寅花鸟图、清刘墉书法和郑板桥竹石图等木刻壁画。体现了主人的雅好和品位。
池西桂花厅坐落在山石桂树丛中。厅上有戊戌变法领袖康有为手书 “桂花飘香”匾额,何园一万多平米的园区中有地植、盆栽桂花七八十棵,其中仅百年以上的老桂就有十余株。中秋到何园赏桂、赏月,是扬州二分明月节的重头戏,届时何园夜游,浴桂香,赏明月,啜芳茗,观看水心戏台地方传统曲艺表演,品尝精致可口的维扬风味小吃,尽情感受城市山林的良辰美景,又是别一种风味。
西园建筑景观到桂花厅为止,接下来过渡到山水景观,水池南面这座湖石假山,是何园的制高点,望去悬崖峭壁,奇峰飞谷,呈千丘壑万千之势;山上古树名木,苍翠蓊郁,有拔地参天之姿。古人叠石掇山讲究人性化,所谓“七分主人三分叠”,西园湖山的立意布局,俨然就是一幅唐代大诗人王摩诘的诗意图:“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它所传递出的那种山林深深深几许的幽渺意境,与园主何芷舠避祸归隐,寄啸山水的心境十分切合,不知大家在参观中是否留意,东南两侧楼廊的上下廊壁间各有一排什锦花窗,在此提醒大家,品味花窗和花窗赏景,也是何园的又一特色。花窗在中国园林艺术中扮演着极其独特而重要的角色。如果把成功的园林比作一手好诗,花窗就是它的锦词佳句。何园花窗不但数量多,而且制作精,样式美。它们集中分布在花园与住宅之间的廊壁上,组成一条条优雅别致的花窗带,不但自己成为赏心悦目的景观,而且实现了不同空间相互借景,人们透过花窗,就像在观看一幅幅流动的框画,移步换景,迷离多变,十分赏心悦目。
好,我的讲解到这里介绍,现在请我的同学接着讲解。
第3段
〔园居概说-怡萱楼-玉绣楼建筑-家族史料馆-老爷书房、卧室-小姐闺房-骑马楼-与归堂〕
尊敬的何园客人、嘉宾,大家好,我是何园小翰林。现在我为大家讲解。从复道曲折南行,就进入了何园的住宅区――园居部分。何园建筑在继承了中国传统造园艺术精华的同时,汲取西洋建筑要素,构造了一个东方传统精神与西方生活观念交相杂糅的园居系统。主要表现在建筑布局上追求变化,不拘一格,没有采用传统中轴线式的横路纵进、前堂后屋形式,而是因地赋形,自成面目。走进玉绣楼、怡萱楼、骑马楼三位一体的园居空间,这里所具有的变化、活力以及浓郁的时代气息,是人们在纯粹旧式园林中找不到的。
转过西园湖山,先到怡萱楼,也叫赏月楼。这里是当年园主人专门为吃斋念佛喜欢独处的母亲专门建造的居所。围绕着奉亲的主题,楼前地面,用鹅卵石子铺设着福禄寿喜图,从法国进口的铸铁栏杆上镌着“益寿延年”字样。目前这里已经辟为陈列室,展示何氏家族的世系谱牒和近代有功名祖先的礼服容像。复道回廊在怡萱楼再次分流,一是与院中假山石阶组成回环盘旋的上下通道,一是入怡萱楼通往玉绣楼。
主人居住的玉绣楼,是两栋前后并列的住宅楼的统称,玉绣之名,来自庭院中栽种的广玉兰和绣球树。玉绣楼的主体建筑采用中国传统串楼理念,四周用回廊围成院落。楼内设计采用一梯一户带有拉门隔断的独立套间,与中国住宅传统的厅厢结构完全不同,房间里点缀的吊灯、壁炉等装饰细节和楼外立面的雕饰,也都处处洋溢着欧式风情。所以,从前何家人称呼它为“洋房”。
何园的精彩,包含着景观与人文两个方面的内容。来到玉绣楼何氏家族史料陈列室,可以帮助我们真切具体地感知一个近代大家族的兴衰历史和家族人物们缤纷曲折的命运故事。在北楼展馆里,有何园主人何芷舠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生经历;有何家大少爷何声灏发奋读书成就了祖孙翰林的砺志路程;有二少爷何仲吕继承父亲兴教办学遗志,扶持两个儿子――世桢、世枚两位美国密昔根大学的洋博士兄弟在上海创办持志大学的轰轰烈烈的历史;还有三少爷何声润捐助“鸿船”救生义渡的慈善故事。在南楼展馆里,有王承书、何祚庥这一对表姐弟中科院院士为祖国科学事业和民族精神的重建而作出的业绩和贡献,有国画大师黄宾虹与何家四代人结下的长达60年的书画情缘。
而主人的品味从他考究的房间布局就能体味一番。一进入就让人感觉到了浓郁的欧式风情,在我们右手边是法式壁炉,现在何园打造精致园林,利用科技手法,再现主人当时的寒冬取暖的场景,效果非常逼真,床头柜前还有能为酷暑带来凉爽的电风扇,冬暖夏凉,生活品质非常高。这也与园主人的身份非常贴切,作为海关关长,经常与洋人打交道,视野开拓。现在房间里摆设的家具80%都是原件,也都是由何家后人在2002年回何园团聚时捐赠的。
紧邻卧房的就是园主人的书房,玉绣楼在整体建造上都是一致的,中间有推拉门,相当于现在的套房,有西式的留声机,壁炉上一圈烫金边的瓷砖,就是当年从国外进口,至今100多年,颜色未褪,而眼前这烛屏风就是根据何家后人捐的照片,我们后期仿制的,点上蜡烛后,两边透光,非常的唯美。墙上那幅江汉揽胜图,就是园主人当年任职的地方,园主人当年就经常在这件屋里追忆往事。
看过老爷房间,现在我们再参观一下何家小姐闺房。这位小姐是园主人的曾孙女,何祚娴,今年百岁高寿,目前在上海,2002年,何园举办了“敞开何家门,迎接何家人”的活动,她也来到了何园,整个房间的摆设都是根据她的回忆来布置的,请看,墙上有她年轻时的油画像,端庄典雅,大家闺秀的风范,而衣架上的旗袍和手提包也是她年轻时穿过用过的,都是她捐赠过来的,所以玉绣楼无论是从外型建造和内部格局上,都非常的欧式化,是一座实至名归的洋房。
何家对教育的重视非比一般,不分男女,都受到良好的教育。小姐闺房旁边的这间,就是专门供小姐看书、练琴、下棋、画画的地方。可以看出,小姐才艺是相当广泛的,很早就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
出玉绣南楼沿复道回廊向东入骑马楼,骑马楼是何园的客舍。当年,国画大师黄宾虹就住在这里。度过了让他一生念念不忘的一段客居时光。骑马楼从外面看上去四平八稳,仿佛一览无余,走进去才发现它的右边楼里藏着三进院落。厅堂栉比,门扉交错,廊道迂回,犹如迷宫。
坐落在全园最南面的与归堂。是我们要参观的住宅部分的最后一个建筑,如果我们从花园巷18号的正门入园。它就是迎宾第一厅。与归堂是何园的主堂正厅,也是园主人对外交往的正式场所。“与归”二字,典出范仲淹《岳阳楼记》“微斯人,吾谁与归”,体现的是何园主人要以先辈隐者为范、以归隐之举为荣、欣然加入归隐行列、不与腐败官场同流合污的思想意愿和价值取向。一座住宅的厅堂,就是这个家庭的脸面。一定程度上代表着这个家庭所拥有的实力及其社会地位。何氏家族与中国近代史上赫赫有名几大家族人物有着纵横交错的姻亲关系,何园自然少不了“贵人轩”的出入往来。与归堂也是目前扬州面积最大、保存最完好的楠木大厅,它在中国传统厅堂构造的形式上融入了西方建筑理念和表现手法,高大庄重的梁柱构架,配上四围通透装饰华丽的玻璃墙面,一扫中式厅堂的封闭、古板和沉闷,扬溢着开放、敞亮和明快的气息。
好,我的讲解到这里介绍,现在请我的同学接着讲解。
第4段
〔片石山房概说-祠堂-建筑-人间孤本-镜花水月〕
尊敬的何园客人、嘉宾,大家好,我是何园小翰林。现在我为大家讲解。
何园有大花园、小花园的之说。小花园,指的是片石山房。就在南大门东侧这座小小的青砖门楼里,收藏着一段悠久的历史和一院别有味道的风景。
何谓片石山房?让我们先来听听石涛和尚的故事,石涛和尚俗名朱若极,是明朝皇室的后人。刚满10岁时就遭到国破家亡之痛,明亡后,躲灾避祸,隐姓埋名,出家为僧。他钟情山水,师法自然,从事作画写生,一生遍访名山大川,“搜尽奇峰打草稿”,领悟了大自然的一切生动之态,开创了中国画坛绘事的一代风尚。石涛和尚不仅是中国画坛的一代宗师,也还是一位叠石造园的高手。他在四十一岁时结束云游生涯,侨居扬州,创作了叠石杰作片石山房。它也是石涛大师留在人间的唯一叠石作品,所以称为孤本。清光绪九年,何芷舠从吴姓人家手里买下片石山房,把它变成了何园的一部分。
入片石山房,过“注雨观瀑”门景,东行有水榭三间静卧波上,开轩待客。这里别出心裁地设有迷一样的琴、棋、书、画四景,十分耐人玩味。水榭东面是有着400多年历史的 “天任馆”,也是扬州现存最早的明代楠木厅,堪称何园最老的建筑。天任馆西山墙有不系舟半亭,上面置石桌椅,供游人赏院景、观游鱼,体验水动船行的意趣。厅东面墙上,镌有“片石山房”横排石刻一幅,字体飞动,古色古香。
何家祠堂是何园新增景点,07年5月1日才对外开放,祠堂是代表家族文化的传承,主要分为两大部分,现在我们参观的是享堂部分,这是作为何家的议事厅,墙上也陈列着何家的家训,在当年,何家会定期每月初一让子孙在这学习家规,治家非常严谨,隔壁就是寝堂部分,这是供奉祖先排位的地方,但据何家后人回忆,何家只有容像,所以我们眼前所看的都是何家的祖先容像,这位就是何俊,园主人的父亲,当年政绩突出,朝廷赏他正一品封典,还追封祖上三代都为一品光禄大夫,旁边这位就是园主人的老母亲。这位就是园主人何芷舠,身上所穿的就是官服,冬季场合上所穿的礼服,端罩,旁边就是他的夫人,孙太夫人,而随着寝堂的修复,在室内还发现一口井,一般都是在室外,用来饮用和浇灌植被的,后人产生了疑惑,众说纷纭,后来经过资料考证,井水冬暖夏凉,可以调节温度,相当于空调的作用,早在安徽皖南居民两侧就出现室内打井的情况;此外,跟风水也很有关系,祠堂内有井,也为祈望家族兴旺。再有这是提醒后人必须饮水思源,不能忘本,而随着何氏家祠的开放,何园也成为中国保存最好,最完整,最有古典气息的大型私家园林。
湖山西段那座奇崛兀立的石峰,就是大师的人间孤本,它并非自然而超脱自然,出自人工却巧夺天工,峰高 9.5米,作傲视群雄状,在江南园林中前无古人。所以被人们称誉为冠盖园林叠石的“天下第一山”。人间孤本的腹内,藏有石室两间,上有凌空栈道,下临瀑布深潭,人们从这座屹立不倒400年的人间孤本上,感受和领略着石涛大师博大精深的艺术造诣和山水情怀。
游片石山房,还有一处景观不可忽略,这便是镜花水月。
您是否留意到片石山房西边廊壁间嵌有一面大方玻璃镜?无论从哪个角度观看,这面镜子都能将园中景色收入自己的怀抱。与镜子遥遥相对,东北湖山脚下的水潭中,则藏有一轮白日明月,它跟随着观赏者人行步移,从满月到月牙,依次变幻出盈虚百态。别有一番味道、一番风景。
〔结束语〕走进何园,宛如走进一幅自然历史人文的旖旎画卷;天人合一、中西合璧的近代造园艺术的孤本特例在这里异彩纷呈,一个近代大家族丰富多彩的人物故事在这里生动展现,有这样一种说法:欲访中国园林艺术之胜,不可不到扬州;欲得晚清名园自然人文之真谛,不可不来何园。各位游客,最后让我们大家一起来欣赏我国已故著名园林专家陈丛周先生的这首诗:江南园林甲天下,二分明月在扬州。水心亭下春波綠,览胜来登一串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