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分层教学的培训讲稿
关于分层教学的
培训讲稿
——刘玉祥
2017年6月28日
0
1968年,佛罗里达大学的默瑟教授向台下70多名家长、教师、官员询问一个关于将一只鸡、一只狐狸和一袋鸡饲料运到河对岸的问题。老问题,很简单,多数人稍加思考都可以答出来。可是教授将问题进行了修改,使它成了一个无解的问题。狡猾的教授却说这个问题很简单,大多数人一分钟之内就可以答出来。一分钟后,人们没有解出来,十分钟之后,人们还是没有解出来。许多人开始嘟嘟囔囔、坐立不安了,甚至有说脏话、摔铅笔的,还有人干脆将纸揉成团扔掉。
教授就是想用这样的事实告诉人们:不论是成年人还是学生,都渴望成功,都想积极做为,可是,如果给予他们不恰当的任务时,在失败面前,任何人都会表现出攻击性或者选择逃避。从这个角度说,很多问题学生的产生,原因不在学生本人,他们不是破坏者,而是受害者。害他们的是谁呢?是教师,是家长,是教师的教学任务没有层次性,不能因人而异,用一把尺子来量所有的学生。是家长自私而又虚荣的好高骛远。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为什么一年级就常有成绩不好、落后的学生,而到二、三年级有时还会遇到不可救药的落后生,教师对他们已经不抱希望了?这是因为在学校生活的最重要领域,即脑力劳动领域,对幼小学生没有个别对待。
可以假设,要求所有刚上学的7岁孩子都完成同一种体力劳动,比如提水。一个孩子提5桶水就已筋疲力尽了,而另一个孩 子可以提20桶。要求弱小的孩子提20桶水,会使他过于劳累而受内伤。他到明天就什么事都不能做了,甚至进了医院。同样,儿童从事脑力劳动的力量也是不一样的。”苏霍姆林斯基写过一篇文章,叫做《请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没有抽象的学生,就是说学生都是具象的,一个人一个样子。教育必须要因人而异。
因人而异的教育首先是人格培养上的因人而异,魏书先讲德育要有层次性。有些孩子在家庭教育中养成了一些不好的习惯,对这些孩子的德育目标首先要改正错误习惯,而对另外一些学生则要有更高的品德要求。大家知道,态度的转变,价值观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如果我们不讲层次性,对所有学生都一概而论,统一要求,且标准又高不可攀,那么有些学生可能因为达不到要求而心灰意冷,丧失前进动力,甚至因逆反心理而变本加厉地制造矛盾,成为令人头疼的问题学生。“教也者,长善而救失者也”,《学记》真是一部好书!
目标是用行动来实现的。有的老师,一说道理都明白,知道告诉学生:你今天能坚持一天不犯错误吗?说完就忘了,没有跟踪监督,不知道学生今天做到了没有,也不对学生进行鼓励,结果这样几次之后,学生明白了:这个老师就是有嘴无心,说过拉倒,所以自己也就不放在心上了。要做一个有心的教师,必须要说到做到,哪怕只有这样或那样的一件事,也必须如商鞅立木,给人以信任才行。教育心理学中有一个反馈原则,是说每个人都希望从他人那里获得对自己工作和学习的反馈,特别是权威人士给予的反馈。对于学生来讲,教师就是心中的权威人士,所以教师不可以吝啬自己的表扬与评价。
教育的因人而异更要考虑学业上的因人而异。古代私塾教育是因人而异的,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在同一个班级,学习进度不同,学习内容不同,有学习三百千的,有学《大学》、《论语》、《春秋》的,完全以学生的现有基础为依据。班级授课之后,教学内容、教学进度被统一模式化,再加上一个以年限为基础的义务教育,更加地让人迷离。现在,全国各地学校为打破这一牢笼,纷纷实施分层走班教育,有的是班内分层教育。总之,不论哪一种,毕竟在以生为本方面做出了可喜的探索。
下面我们来具体谈一谈分层教学。
一、分层要坚持差异性、合理性、主体性和激励性原则。一个多世纪的分层教学研究告诉我们,分层教学与其他事物一样,都存在着利与弊的两面性。搞好了会激发主观能动性,促进发展,搞不好则易造成学习懈怠,丧失信心等不良后果。差异理论将学生的差异分成可变差异和不可变差异两种。可变差异是指学生在知识储备、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方面的差异,这种差异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是可以转变的。不变差异是指学生在个性特征、学科特长、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差异,这种差异在短时 间内不可以改变的。这种不变差异是学生的个体特色,既然不易改变,那么教师就要利用好这一差异,促进学生个体优势的发展,同时带动其他方面的发展。比如有个小女孩,成绩不太好,但拉丁舞已经考到了十级,特别喜爱拉丁舞。老师可以给他组织一场专场演出,肯定其成绩。同时要告诉她:你会的拉丁舞还仅仅是动作,但拉丁舞是一种古老的文化,要掌握拉丁舞的魂就必须要研究拉丁舞的历史与发展,还要知道它的竞技性,知道它是三种文化的融合体。这样,你跳起来才会形神兼备。这样,动作技能带动了智慧技能的发展。
分层的合理性体现在层次的划分上。分层不是划分等级,而是为了改变教师以往过度关注优等生或者所有学生“齐步走”的状况。分层必须要科学、正确、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将同一学科学习状况相近的学生归在同一层次中。这样才能让他们在有利于自己的学习的氛围中,不断取得进步。
不论学生还是成人,都有强烈的获取成功的希望与潜能。分层教学要注重发挥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其学习的自信心。这其中最关键的就是激励,成功激励、评价激励、关注激励都会起到很好的效果。
以上这些原则虽然文字不多,却是我们在分层教学过程中必须要遵循的准则。违背这些原则,工作就会失去科学性,变成蛮干,会导致我们的工作事倍而功半。说到教育教学原则,很多教 师都能说得头头是道,背得朗朗上口,到具体工作中运用又忘得一干二净。这是不行的。违背规则就是违背科学,象违背用电规则要出安全事故一样,违背教育规则要出教学事故的。
二、对学生分层的基本要求
分层教学的首要任务自然是如何分层。层次分好了,学生各得其所,各取所需,才可以有好的进步。
1、认真调查学情是分层的基础
分层之前要对学生的整体情形有个良好的认知,调查方法可以运用摸底测验,翻查过去成绩,问卷调查等各种方式,要用心观察学生,对他们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水平、个性特点、语言表达能力、组织领导能力、沟通交流能力等方方面面进行深入的分析与评价。这其中,与学生的交流谈话很重要。面对面谈话不但可以获取很多基础信息,还可以掌握学生的分组意向,对不切实际的意向可以进行合理引导。
例如,某位老师在分层前采用询问、考查、测试和谈话等方法对全班学生的认知水平、特长、性格等逐一进行了解,然后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学习态度等将学生分成甲、乙、丙三组,分别起名为蓝天,白云、大地,代表高中低三个层次。蓝天组基础牢固,头脑聪明,接受能力强,学习自觉,成绩优秀。白云组的知识基础和智力水平处于中等,学习较为自觉,有一定的上进心,成绩中等。大地组的学生知识基础和智力都较差,学习积极性不高,接受能力不强,成绩不佳。分组之后又确立了三个组的目标与方法。对大地组的学生是降低难度和要求,以成功教育来培养学习积极性,多鼓励,多关注,少打击。对白云组则实施抓好基础,强化练习,形成基本技能,完成基本目标的工作方法。对蓝天组则用小综合,多变化,促自立的办法,多进行学习策略与学习思想的引导。
分组过程中,还要考虑整合身边教育资源,形成教育合力。资源之一就是学生家长。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将目标、方法、过程都告诉家长,家校合一,共同组成一个严密、有序的教育网络,是完成教育目标的重要手段。现在很多问题学生的产生与家庭教育失位有重要关系。单亲家庭、留守儿童已经成为教的块垒。所以,有关人士总在呼吁:教育家长。做为老师,为了我们的教育目标,也有义务进行家长培养与培训。这种培训又不同于家长学校的集中培训,不是以转变观念为中心,而是要直接谈话,授之以任务与方法。
2、分层依据不可以太过单一
调查学情之后是分层。分层工作是细致活,不可以草率,分层依据不可以太过单一。有的老师仅仅通过一次两次考试,或者一张成绩单就简单粗暴地给学生分层,往往产生不良的后果。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基础,单科能力,兴趣特长,学习潜力,学习态度等多方因素。层次划分不可以太多,一般是A、B、C三层,根 据班级学生情况也可以分成两层或四层。
3、分层要做好学生思想工作,尊重学生意愿
分层的目的是激发兴趣,促进学生学习,如果因为分层而产生矛盾,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反而得不偿失了。所以,分层之前要做好家长、学生的工作,使之认清分层目的,合理进行自我评估。如果学生执意要留在某一层,也可以先试运行,在运行过程中留意观察。发现学生通过努力,适合这一层的难度与进度,就要及时进行鼓励,促进他有更好的发展。
这是明分层。还可以暗分层,就是单独与某个或某几种学生达成意愿,提出他们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布臵作业分成两样。这样别人不知道,只有师生双方知道,有利于保护差生自尊心,更拉近了师生之间距离。
4、层次要有流动性
学习本身是动态的,层次的划分也必须要有流动性。基础班学生成绩提高之后可以入发展班,相反,发展班学生如果感觉学习吃力,可能降到基础班。北京十一学校分层走班之后,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课程表,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入哪个班学习。
前苏联教育家维果斯基提出了学习上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存在两个区域:现有区域和通过努力能够达到的区域。也就是我国教育家说的跳一跳摘桃子。跳之前是现有区域,跳起来摘到桃子就是通过努力能够达到的区域。分析好学生发展 的现有区域,认为他通过努力可以达到发展区域,就要积极进行调整,以保证学生学习进步的连续性,促进其最大可能地提高。
三、关于尖子生的教育
尖子生是指那些天赋较好,常规课程根本满足不了其需求的学生。任何班级都有尖子生。尖子生“一食或尽粟一石”,所以,绝不能“食之不能尽其才,鸣之不能通其意。”最后导致其泯然众人矣。从备课到课堂教学必须要考虑那些只花了其他人一半时间就完成所有功课的孩子,应该怎样对待他或他们。
1、识别尖子生
在中国的学校教育中,不论是教师还是校领导,对尖子生都是褒奖有加。很多学校教师教学设计与考试、辅导、计划几乎是按照尖子生的要求来设计。然而在美国,因为“有教无类”法案的实施,很多教师不得不将更多时间花在差生身上。对于很快完成学习任务的尖子生只放任他们去自由发展。
尽管这样,我们仍然需要花点时间来讨论尖子生的识别问题。因为有些老师总说尖子生可以通过一两次成绩测验筛选出来。这是肤浅而又错误的。试想,一个学生智力超群,思维敏捷,可是一考试总又出错,答不出高分数,这算不算尖子生呢?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提出人有八项智能,分布在人脑的不同区域,互相之间不受影响,空间能力强的可能数理逻辑能力很差,语言能力很强的人,可以口若悬河,却又不会唱歌。所以,做为尖子生的 识别工作,是复杂的,需要成绩单,又不能完全依靠成绩单,要综合、全面了解学生的历史情况,家庭中的表现情况,班级中的表现情况。有些尖子生可能被雪藏了。还记得我做班主任时一个叫王燕的学生。那时他是光头,领着一帮学生特别能违反纪律,可是对于学习,他又总是很漫不经心地就能位列班级中等。他的记忆力,逻辑思维能力非常强。经过了解才知道,他从小学就是班级的第一名,初一时各科成绩依然是年级组第一名。初二之后因为与班主任发生矛盾,竟然戒掉了班主任所教的物理学科,自暴自弃,成为孩子王。我直接把他定位尖子生,找他谈话,又找到他的舅舅帮忙,结果很快见效,他又成了年级组的第一名。
识别尖子生就要全面了解尖子生。第一是追查学生的历史,历史是现实的缩影,最能为我们提供一手的识别资料。第二是注意观察,尖子生都有超常的智力,即使不测试,我们也能观察出学生智商的高低来。这里要注意一点,很多尖子生或许还有一些身体的残缺,这样容易将老师的注意力转到关心其残缺的一面,而忽视了其尖子生的特质。第三是有意识地交给各种难度的任务让他来完成。尖子生的特质是喜欢挑战,反应灵敏,有很多创新思维。艰难的任务可以凸显他们的能力。
2、培养尖子生
在尖子生的培养上,很多人采取放手的方法,认为只要是尖子生,怎样学都是尖子生,这是错误的。以人为本,尖子生的情 况也千奇百怪,必须因人而异,比如有的是态度问题,有的是方法问题,有的是目标问题,必须要区别对待才行。
●皮革马利翁效应,心理学上有一种皮革马利翁效应,是说给学生以积极的暗示,使其意识到自己将来会出人头地、不同凡响,从而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最后产生良好的效果。有些尖子生因其学习能力高于别人,往往容易耍小聪明,不努力学习。因此,可以选择一些较难的任务,冠以名家影响,学生完成之后给予暗示,告之,你将来可以成为不一般的人,给予不可以浪费时间,不能将自己等同于普通学生,然后给他布臵较高的学习目标,督促其完成,并让他从中尝到成功的乐趣。
●鼓励尖子生设立目标。其实,无论什么样的学生都需要为自己设立目标,目标的设立会直接影响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只是我们大多数教师很少给学生这个权力,或鼓励他们去做。大目标要分解成小目标。为什么要这样做?因为你按照常规讲授的知识他们会很快学会,而又精力充沛,接下来的闲时间需要做什么,他们不知道,这是很糟糕的事情。对于智力超群的尖子生,不要怕他们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不要怕他们好高骛远,因为,基础知识对他们来讲,用的时候再现学也赶趟。关键是有高远的目标并且去付诸实施。解决一些有困难的实际问题会倒逼着他们去寻找赖以支撑的基础知识。著名的课程专家张华教授讲自己高中时成绩不好,后来他专找高考试卷做,不会的题就去找相关的 基础知识,学习答题方法。结果仅仅一年时间,他在高考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考入大学。这种方法叫抛锚法。就是把问题比喻为坏在海上的船,要解决问题就要想办法去学习,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而且积极性更高,实战性更强。记住,通过向尖子生提供更有难度且更迎合他们兴趣的安排,可以满足他们较快速度的学习需求。
●为尖子生创造良好的发展氛围。人不生活在真空中,任何人的成长都需要合适的环境,尖子生也一样。
首先是心理环境。尖子生的学习创造性多,出格的多,异想天开的多,这是他们宝贵的特质。做为教师必须要允许他们犯错误,而且让他们在错误的尝试中得到发展,实现成长,如果犯错误就批评、控告、打击,会挫伤积极性。当然,这其中还要教给他们一些科学的思想方法,培养他们愈挫愈勇,敢于直面困难的良好心态。
其次,了解、迎合他们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业、敬业、乐业是三个不同的层次,中国919大飞机机翼设计组成员陈海昕老师从小热爱飞机,自己满屋子摆的都是飞机模型。高考那一年,他超过清华录取分数线很多,却选择了西北工业大学飞机工程系,原因是清华当时没有这个专业。前美国教育部长特雷尔〃贝尔说过:“关于教育,有三件重要的事必须牢记,第一是动机,第二是动机,第三还是动机。”有兴趣就会有动机,有动机才 会有矢志不移的行动。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的兴趣,还要将这些兴趣与你的教学计划结合起来,并想办法挖掘学生的新兴趣。可以考虑建立以兴趣为基础的学习小组,列出学生的兴趣清单,并为尖子生的兴趣展示提供帮助。
最后是促进同学之间的良好关系。对于尖子生来说,与同学合作是十分重要的。思想的火花需要在碰撞中产生。互联网时代,大量信息的涌入,学习现成的陈述性知识只是时间问题,对尖子生来说不难,难的是有自己的思考。所以,给两个或几个志趣相同的尖子生安排同样有难度的任务,之后交流他们各自的解决办法,思考方法,可以促进尖子生的思考与创新,而且在竞技中激发了学习创造的潜能。
如果有些项目需要小组合作才能完成的,可以考虑将一些兴趣相同的学生组成学习小组。比如我们学校初一年级查卫东组织的英语沙龙社团,它的学习促进功能是单个学习无法实现的。为了促进尖子生的发展,还可以组建混合组织,让尖子生出任组长,发挥其作用的同时,激发其潜能。今年前段时间在美国读高中的于佳阳来我校做支教活动,就具有这样的意义。
四、分层模式概说
前文已经说过,分层教学的模式有班内分层,还有行政班与教学班并存的分层走班制,有运用分层测试卡的分层监测模式,还有课堂教学中的分层互模式。下面重点介绍前两个。
(一)分层走班模式
分层走班不同于选课走班,它是以具体学科为单元(基本以英语、数学、物理、化学为主,因为这些学科知识梯度明显,使能目标在后边目标学习中的基础性强),按照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学科学习兴趣、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将学生分成A、B、C三个不同的层次,分别编班援课。比如我校如果在起始年级进行数学和英语学科的分层走班,行政班不变,其他学科不变,只是到数学课和英课,学生背着书包去自己选择的教室,跟随自己选择的老师,按照适合自己的进度、难度进行学习,下课之后,仍然回到自己的行政班级。这是一种不固定班级,流动性强,自主性强的学习模式。
分层走班,选课走班,浙江省是全省行动,走在了前面。2013年四所高中试点,次年增至16所之后,全省高中实行走班。去年,省教育厅召开初中分层走班研讨会,今年六月,宁波市北仑区19所中学全部实施分层走班。该区开始试点的岷山学校初一年级六个教学班分成两组,即1-3班捆成一组进行分层走班。他们将三个班的120名学生按教学成绩(他们开始只进行数学一科的分层试验)、学习兴趣、个人意愿、分成一个A级班,两个B级班。每天第一节数学课,三个班同时上数学课,A班数学注重拓展延伸,B班重视基础。学生按照分层要求选择自己相应的教室听课。刚开始,有些家长因为面子问题,而有些情绪。教师们分头做了些 工作,半年之后,学生都得到了相应的发展,家长也开始拥护这种方法。
对于规模较大的学校,比如我们学校,可以实行英语、数学双科分层,坚持学生分层不跃层,教师大流动的原则进行。就是每层四个班分成1个A层,2个B层,1个C层的教学班。这种两层八个班,四名教师上下层流动,学生不上下楼流动。第一节课一层四个班都上数学,二层四个班都上英语,第二节课互换。学生换班不换层,教师流动、井然有序。遇有复习、讲座之类的纯讲授型课还可以安排班级合并上大课,我们学习时发现赤峰二中有专门用的合班教室,这个作用是非常大的。
1、分层走班的意义
●分层走班教学符合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早在两千多年以前,孔夫子就提出对学生要因材施教,对不同基础、不同资质、不同性格的人要分别使用不同的方法来教。我国古代的私塾教育因为人数少,同一班级中有各种不同的学生,所以一直坚持这一原则。只是班级授课制使教育走向大众化和平民化之后,统一了教学内容,统一了教学进度,特别是《义务教育法》又使义务教育变成年限教育,班级学生两极分化现象凸现,使教育脱离了人本教育的轨迹。而分层走班教学正是在因材施教和班级授课之间寻找的一个科学合理的契合点。
●分层走班教学符合现代学习理论。现代学习理论认为,教 学是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帮助学生学习的活动。教学的主体必须要落在学生的学习上,没有教也可以有学,但如果没有学生的学,则教师的教是不成立的。按照现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生的学习必须建立在已有知识基础之上,离开学生原有知识基础,无法进行继续学习。所以奥苏伯尔在《教育心理学〃认知观点》一书的扉页上写道:“假如让我把所有的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曰: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那么,一个知识基础各异的班级,如何统一内容,统一进度来安排统一的学习。以数学教学为例,一个学生连异分母分数加减法都不会,老师却在他的面前大讲特讲分式加减法,还要讲分式方程,实在是滑天下之大稽。
现代信息加入理论和奥苏伯尔的同化理论都强调已有知识在新知识的学习和应用过程中的重要作有。分层走班教学就是根据学生已有知识进行分层,从而确立不同的学习目标,实施不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教学形式。
●分层走班教学有利于师生的双向培养。真正的分层走班教学改掉了教师一本教案教几年的应酬习惯。因为学生是分层的,教学内容必须按学生的现有基础进行重新编排,而且教师更加重视学生基础知识在教学过程中的导向作用。对于尖子班教师来讲,必须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延伸,对一些方法技巧进行总结归纳,否则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对于差生班来说,对教师要求更高,教学内容上要结合学生实际进行重新的编排和调整,让学生能学得会,培养出学习兴趣。情感 上要能够与学生融为一体,成为朋友,导师,不至于让这些学生自暴自弃,从而发展成为问题学生。北大附中在分层走班之后取消了行政班,代之以导师制。导师不同于班主任,他是直抵心灵的人生灯塔,承载着化解学生心中矛盾,指引人生航向的作用。
同以往的班主任、科任工作泾渭分明不同,教学班教师在分层走班教学中承担着二班主任的责任,面对着来自四个不同班级的学生,要组织成一个有序的团队,那么必须要有规矩,讲方法,这需要或逼迫教学班教师提高自己的班级管理能力,特别是低起点班级,如何培养正能量,焕发学习激情,激发集体荣誉感,确实要下一番苦功夫。
2、分层走班坚持的原则
原则就是规则、规矩,任何事情都有自己的原则,违背原则就是违背科学,会受到现实的惩罚。分层走班教学也要坚持自己的原则。第一个原则就是自主性原则。分层就是为了最大化地激发人的主观能动性,从而达到更高更理想的学习境界。所以,分层过程中如果不能坚持自主原则,打压了人的积极性反而适得其反。对于一些不能正确评估自己水平层次的学生与家长,要坚持不懈地做好正面引导工作,实在做不通的,能力与层次又不属于 接近的,可以允许试学一段时间,跟不上之后再合理流动。对于一些明显层次差距太大,而又执意的人,可以进行多次单独的水平测试,大胆指出其不切实际,过于理想化。
第二个原则是坚持流动性原则。学习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经过一段时间学习之后,经过评估,任何人都可以申请向高或向低一层流动,这样更加能够产生较好的激励作用。现在很多实行分层走班教学的学校都明确规定,在一学年结束之后或者学年中期,通过目标性测验,结合学生学习的态度,可以进行班级间的调节。从而激发学习热情,培养竞争意识,激发前进的动力。
第三是教师的择优原则。分层走班教学能否顺利实施,关键在师资的调配,如果不能实现师资的最优化,那么学生出现择师现象,会使这项工作半途而废。这其中最关键的是最差班的师资配用,有很多学校是给差班配最好的教师,甚至是和优生班使用同一个教师。这里必须要转变观念,培养转化一个差生,其社会功效不比培养一个尖子生差,因为是尖子生总是能培养出来的,差生的转化却很难很难。
3、分层走班后的教学设计与教学辅导
分层走班之后,不同层次之间的学生基础不同,兴趣不同,智力不同,那么,基于学生基础的目标设定与教学方法选择必须发生变化。这为教师的教学设计与教学辅导都提出了严格要求。
●不同教学层次之间的目标设定必须不同。教学目标具有导 学、导教、导测评的功效,它直指教学要回答的三个问题:到哪里去?怎么去?到了什么地方?对于基础班的学生,其教学目标是国家课程标准,那么,其上一层次班级就要高于课程标准,要有拓展和延伸,其下一层次班有则要降低标准,有时要对中小学教学内容进行整合,重新编写自己的教学内容。这对教师的耐心和学识水平都将是一大考验。比如初一的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在加涅智慧技能的辨别、概念、规则、高级规则(解决问题)四个知识层次中属于最高层次,很多教师都说学生学起来特别吃力。如果我们认真地到学生身边去倾听他们的思维过程(让他们边思考边念叨),会发现存在的问题各种各样。有的是语文水平低,对文字表述不能理解,有的是对生活中的规则或以前学习的数学规则知道的不全面,掌握的不牢固,有的是策略性知识缺乏,对已知、未知、条件分析能力不强,还有的是注意力不集中,意志力不强,没有攻坚决心。总之,不论哪一方面出现问题都需要教师心中有一杆秤,症结找准,方法对头,如果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是无助于学生学习的。所以说,聪明的教师必须先是高明的医生,能望闻问切,找准病因然后再科学施教。
●分层走班之后的学生辅导问题最近也被人们提出来,因为教学班学生来自不同的班级,课堂 教学结束之后,各自又回到了自己的行政班级,学生出现问题,需要教师辅导的,只能第二天上课时才能有机会见到教师。对此,人们也想了一些办法,有的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跨时空的无障碍沟通。比如建立班班通平台,建立师生微信群,有的在班级中让优生和差生结对子,实现兵教兵。还有的科任教师经常到行政班级中巡视等等。总之,这个问题现在已经成为了一项创造性的课题。
(二)班内分层模式
班内分层,古今中外都有人做,苏霍姆林斯基是比较推宠这一做法的。虽然教师的工作要苦一些,累一些,但是可以实现优生带差生,也不会容易象分快慢班那样,伤害差生的自尊心。很多教师也在教学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应用。这一模式保留了行政班的完整育人性,便于教师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也容易产生榜样的力量,促进学生的发展。但也必须充分认识到他的局限性,那就是要求班级人数不易过多,教师有精力和能力去照顾各个不同层次的学生。所以,这一方法在欧美国家应用较多。我们发现美国的中小学教室非常大,内部分区特别多,有听讲区、讨论区、自学区、阅读区,将我国一所学校的各个功能室缩小整合到了各个教室之中。这样,一个教学时间段内,教师会根据每个孩子的具体情况组织他们或听讲、或讨论、或默默地看书,真正能实现生本发展。
1、了解差异,分别成组
了解学生之间的差异是班内分层的基础性工作。只有全面了解每个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平、兴趣爱好、行为习惯,才可 以考虑小组的划分工作。了解手段尽可能要多样化,包括成绩测试、观察、谈话交流等。有的老师用入学考试的一张成绩单就进行分组。这是十分草率的,因为入学考试是选拔性考试,讲究的是区分度,相对于目标性测验,对学生的分析是不全面的。另外,学生有些特质是无法靠纸笔测验来筛选的,比如性格特点,组织能力,思想品质等,只有通过一定时期的观察、了解、交流才能完成。
小组编排可以同质建组,也可以异质成组。同质成组便于管理,因为同组学生水平相同或相近,教学内容的选择、目标的划分,作业与练习的布臵都可以是相同的,异质成组便于同学的互相帮助,而且可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便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但是,不管怎样分组,教师必须做到心中有数,眼中有人,手中有货,心中有数是要明白学生的差异,按照差异准备教学。眼中有人是坚持以人为本,多关心多爱护,与学生建立无障碍通道。手中有货是要有分类教学的方案,习题等内容。
2、针对情况,确立目标
分组之后,班内学习出现了不同层次,接下来就是教学目标的分层。教学目标的分层一定要从实际出发,要保证尖子生能吃得饱,差生能吃得了,一切不符合实际的目标都是对学生的一次打击或放纵。对于低层次目标,可以考虑进度同步,难度各异法,就是同一时间学习同一内容,只是有的学习基本知识,以了解、理解、记忆为主,有的还要进行应用能力训练,甚至有的还要进行知识的拓展与拔高。也可以实施进度不同步教学。比如有的学校对特别差的学生先补习四个周的小学知识,然后才开始学习初中知识。
另外,国内有些学校开始关注学生学习态度与学习行为,将学生的课前预习情况、完成作业情况、课堂思考与回答问题情况都予以量化赋分、转入学生的学习成绩之中。在目标设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经历,比单一关注学习结果要好很多。我们鼓励大家试用这一方法。
3、分层施教,关注鼓励
目标分层之后教学设计要分层,这种设计不单一是写在纸上,更要记在心中,实施在行动中,比如课堂提问时将简单的问题留给谁。在教育界有一个关于“举起你的左手”的教学典故,就是关注差生,鼓励差生要大胆地举手,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关于对学生的关注和鼓励,教育心理学上有一个赫洛克效应。说心理学家赫洛克曾把106名学生随机分成四组,共同进行难度相同的加法计算训练,每天15分钟,共练习5天。不同的是对A组每天练习后表扬,对B组训斥批评,对C组不做评价,只让他们静静地坐在那里听老师评价A、B两组。而对D组进行了隔离,与前三组分开,不做任何评价,就是不闻不问。结果5天之后测试发现A组最好,B组第二,C组第三,而D组是最差。这个实验告 诉我们,鼓励最好,可以激发人的上进心,而批评还比放弃好。对孩子放弃是最为可怕的教育。教师要强迫自己随时关注孩子的学习情况,生活情况。无独有偶,同样还有一个例子,说有一名年轻的班主任班级管理非常好,学生们都听他的话,问他成功的秘密是什么,他想了半天说,也没什么,就是接手一个新班之后,他把学生座位表贴在讲桌上,用两天时间能认识每名同学,并叫出他们的名字来。这不是什么秘密,就是对学生的特意关注,让学生感动了,喜欢他了,这就是赫洛克效应。
面对问题学生,当我们束手无策的时候,总是在找别人的毛病,说法律是帮凶,说家长的不做为。可是追寻教育的真谛,克里稀那穆提说:“教育的目的并非是制造学者、专家和寻找工作的人,而是为了培养完整的男男女女,使他们从恐惧之中解脱出来。”因为我们整齐划一的教学给差生制造了令之恐惧的任务,因为我们的放弃或恶意排挤,将学生推到了我们自己的对立面,于是爱心制造了错案,恨铁不成钢培养了敌人,于是,甜蜜成为苦海,阳光变成阴影。
第二篇:分层教学培训
分层教学方法培训一
一、分层教学、分类指导的层次目标 所谓“分层教学”,就是根据大纲和教材要求,在一个班内针对不同类型学生的接受能力设计不同层次教学目标,提出不同层次的学习要求,给予不同层次的辅导,进行不同层次的检测,从而使各类学生分别在各自的起点上选择不同的速度,获取数量、层次不同的知识信息。即做到“下要保底,上不封顶”,使全体学生都能各尽所能,在各自发展的特点基础上,全方面的得到提高。
所谓“分类指导”就是根据学生的基础能力、爱好、品质、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将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类,实施层次性的指导。
确立“分层目标”是搞好“分层教学,分类指导”的前提。分类指导首先是将学生分层,这是符合因材施教原则的,就是在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基础上,根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情况具体对待的辩证思想”的原理提出来的。培养目标的确立、不同层次的要求,这两点构成“分层教学、分类指导”的首要条件。我们确定教学目标,要根据目标的总体性、层次性和系列性的原则,分别制定总体目标和分层次的教学目标。分层教学的目标大体是:差生能掌握教材最基础的知识,具有初步技能,基本完成课堂教学的学习任务;中等生能较好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独立思考,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优生则要求进一步拓宽视野,发展思维,提高能力,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
各学科在教授各章节(单元)内容时,依据大纲深入了解学生实际,在反复钻研教材结构、知识层次的基础上,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通过分层次地实施教学过程达到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
二、分层教学、分类指导的教学过程
做好“分层教学”的各个环节,这是搞好“分层教学、分类指导”的关键,它必须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并落到实处。
1.备课要分出层次
在依据大纲、吃透教材的前提下,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设计教法,重点考虑排除差生的学习障碍,提出对优生的高层次要求,设计分层练习。2.提问要分层
教师在课堂上提问的质量,从一定意义上说,决定着学生的求知欲望,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在设计课堂提问时要依据教材,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设计,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解答问题的机会,都有机会得到提高。也就是打破那种同声齐答或解疑均由班内“答问专业户”承包的局面。于是对于那些平时发怵答问的学生,进行拣易而问,使其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而对于那些已具有一定思考解答能力的学生,则要设置梯度,知难而问,使他们在自己的“发展区”中有更高的突破,这便让所有学生都有所得、有所获。
3、讲课分层进行依据不同类型的学生的接受能力,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使他们在各自的能力范围内得到充分的发展。课堂教学的基本结构分为:分层设疑──看书自学──尝试练习──教师分类指导──归纳小结──分层作业。上课时,分层提出思考问题、启发思维,引导大家看书学习,不同类型的学生分层钻研、尝试练习。与此同时,教师注意对学生进行宏观和微观的分类指导,宏观指导是针对全体学生或部分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或面向学生逐个进行启发指导;然后在教师指导下对本节课进行归纳小结,强化学习重点,强化学生训练,进行分层练习。按此结构组织教学,正确处理“优、中、差”三者关系,做到有同有异、有分有合、分合有致。4.作业分层练习
课堂作业是学生对新知识的巩固练习,一般布置基础题,全体学生必须当堂做。对差生应该强化练习,优生感到“吃不饱”时,适当补充一些综合运用题。课外作业亦分类要求,差生做基本练习题,中等生多做几道自选题,优生还可多做课外钻研题,使不同类型的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5.课内课外分类指导
这包括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生品质的指导,都要因人因组而异。辅导时,对差生力求坚持面批面改,对优生加强检查督促和提示。
6.评价要分层
评价是极有效的教学手段。分层评价是针对各类学生的学习水平,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目的依然是鼓励,也就是要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应抓住一切时机激励学生的自信心,善于运用表扬式评价肯定学生,使不同程度的学生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保持高涨的学习激情。对于成绩好的学生回答出难度较大的问题,教师应给予鼓励,并提出更高的要求;对于中等生要看到他们的成绩,如回答的不完整、不准确,应及时激励、鼓励,如他们一旦回答出哲理性强的问题时,要加倍鼓励,给他们以学习上的信心;对于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在评价上,要从不挖苦、讽刺,而是热情鼓励,耐心帮助,发现他们积极的因素,给予肯定,从而促进他们树立上进的信心。分层教学培训二
分层目标教学法的运用
分层目标教学法就是针对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非智力因素和学习成绩等差异,因人而异分层制定出不同的教学目标,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施以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以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促进学生智能发展的一种教学法。这种教学法,能较好地突破班级授课制难以照顾学生个别差异的局限性,使因人施教能落到实处。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好这一教学法,并使其取得最佳整体效应,笔者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认为应以系统的教学思想和全方位的教学视野,将其全程贯穿于“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课外活动与辅导——考试与质量分析”等五个基本教学环节之中。
一、“备课”,要认真考虑分层目标教学法备课,是运用分层目标教学法的起始环节,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重点考虑做好两件事:
1.要针对学生的差异,对学生实行动态分层。由于各种原因,学生在学习数学上的差异一般会呈现出好、中、差三个层次,这种客观存在的层次差异,不仅教师心中有数,往往大多数学生也各自心领神会,师生间这种“心照不宣”的共识,常常由于教师怕伤害一些中、下层次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而难以启齿,不好明确。要实施分层目标教学法,教师就不能回避这一问题,但不回避不等于可以不考虑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当众宣布学生的分层情况,而应十分注意讲究方法。比如,可分别找学生谈心,引导他们冷静地面对差异,明确自己的定位层次(当然这种分层,最好只让学生本人知道,教师也要注意为他们保密);同时,要让学生懂得这种分层是相对的、动态的、暂时的,只要自己努力,就可进入更高层次;还要让学生真正理解教师进行分层的目的,不是置自己于“死地”,不是给自己难堪,而是帮自己选准“起跑线”,放下思想包袱,配合教师实施好分层目标教学法。
2.要结合学生的分层情况,对教材进行分层处理。教师应在吃透教学大纲、教材和抓好学期备课,单元备课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进行课时备课,要把每一个课时的教学要求,相对划分出高、中、低三个层次,也就是为学习较好的学生制定出一个较高层次的学习目标,为学习中等的学生制定出一个中层学习目标,为学习较差的学生制定出一个较低层次的学习目标。在为各个层次学生分别设计好适度教学目标的同时,教师还要仔细考虑好课堂上如何对学生提问和板演等具体问题。
二、“上课”,要自觉运用分层目标教学法上课,是运用分层目标教学法的关键环节,教师主要应做好两项工作:
1.适时明确分层教学目标,鼓励学生个个努力达标。每个学生虽然在相对保密的情况下,知道了自己目前所处的层次,但具体到每节课时,又常常不知如何找到自己的学习位置,因此,教师一般应在每节课的开头,向学生展示各个层次(为了维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教师最好不要将学生直接分为好、中、差层,而应称作为A、B、C 层)的教学目标,使每个学生学习目标明确,且难度不一样,避免了好学生“吃不饱”,差学生“吃不了”的现象发生。
2.分层把握教学要求,力求人人学有所得。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应时时瞄准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用课堂提问和板演练习等形式检查学生学习达标情况,采取因人提问、分层设题的办法进行。比如,让一些学习较差层次的学生,多回答一些概念识记性提问,多板演一些难度较小的模仿性题目;让一些学习中等层次的学生,多回答一些需认真思索的提问,多板演一些难度适中的阶梯性题目;让一些学习较好层次的学生,多回答一些智力运用性的提问,多板演一些难度较大的综合性题目;对回答或板演正确的学生,特别是中、差层次的学生,教师要及时给予鼓励,尽可能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都有获得表扬的机会,让学习较差的学生能感受到学习数学成功的快乐,让学习较好的学生感到有压力,使好的不骄,差的不馁。
三、“作业布置与批改”,应体现分层目标教学法作业布置与批改,是了解分层目标教学法实施效果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着力注意两个问题:
1.布置作业要因层制宜。布置数学作业,不在乎“量”,而在于“质”,切忌在教材所编习题中任点几题让学生“一锅煮”,而应在紧扣教材的同时,针对各层学生的目标要求和具体情况,适当设计一些难易不
一、梯度不一的习题,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如,对反映教材基本要求的基础型习题,要求全体学生特别是低层次的学生要做好;对反映教材一般要求的典型习题,要求中、高层次特别是中层次的学生要做好;对反映教材较高要求的灵活型习题,重点要求学习成绩较好层次的学生去做好,当然也鼓励其他层次的学生量力而行去试一试。
2.批改作业要因人制宜。教师在批改数学作业时,一是不能只满足于打“√”、打“×”,或给个分,还要因人给予评语。比如,有些学习较差的学生,有的习题未做对,但作业书写工整,且作业准确率比以前大有提高,教师就应在其作业本上写些表扬鼓励性批语,同时,还要客观具体地指出存在的问题,并相信他们会很快改正。使他们能倍感老师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二是不能只忙于作业的全批全批,关键要做好批改记录和认真发现问题。教师的作业批改记录,主要包括好的典型、错误实例、特殊思路,简练解法、具体姓名等;发现问题,主要是指教师应通过作业批改记录所收集的素材与资料,去发现各个层次或个别学生存在的一些带普遍性、典型性、趋向性的问题,为“对症下药”搞好作业讲评作好准备。
四、“考试与质量分析”,要落实分层目标教学法考试与质量分析,是检验和反馈分层目标教学效果的主要手段,主要应注意两个方面:
1.考试命题要注意层次性。教师命题的立足点应以中、下层次学生为主,试题应有恰当的难度和区分度,应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考试时有选择性,让教师在给不同层次的学生评分时有灵活性。比如,针对数学成绩较好的学生,考卷一般应设计一些附加题,这些附加题,要求数学较好层次的学生必须做,且列入打分范围;而其他层次的学生则视自己的能力而定,不列入计分范围。
2.考试质量分析要体现出激励性。对各层次学生的考试情况,要通过全班“学习质量分析课”等形式及时对学生进行反馈,反馈的内容不仅是通报考试成绩,而应是着重分析解剖各层次学生对各部分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对审题方法、解题思路和解题技巧的把握情况;反馈的标准要有弹性,对数学成绩较好的学生要适度从严从紧,对中、下层学生应适度从宽从松,A层学生要在90分以上才为优秀,B层学生要在85分以上才为优秀,C层学生在80分以上即为优秀,对每次考试达到优秀的B、C层学生及时将其划入上一个层次,鼓励他们向更高层次挑战;对成绩仍不理想的B、C层学生,允许他们对做错的题目在搞懂订正后,再评分;通过分层评价和激励,以充分调动全体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促使他们都能朝着更高层次的目标不断攀登。分层递进教学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就是教学的组织形式。为了从根本上改变一个老师面对全班学生的管理状况,充分发挥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作用,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仍将全班学生分为A、B、C三层,只是从B层学生的实际出发,可再分为两层,即B1和B2层。B1层是由接近A层而又可能降至A层的学生组成,B2层是由接近C层而又可能升入C层以及处于中等水平的学生组成。这样,在全班就出现了四个不同的层次。据此,在教师总体把握、分层指导和学生自我管理、自我帮助、自我提高的原则下,将分为四个层次的学生再进行组合。组合的原则主要是C层对A层、B2层对B1层,目的是让高层学生管好和带动低层学生,这样就为全班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奠定了较好的组织基矗这种方法就叫“分层组合法”。其组织形式大致可分以下四种:
①、个人对个人的组合,这种组合是一名高层学生与一名低层学生组成两人小组,由教师授权高层学生管理低层学生,在座位安排上,让他俩坐在一起。管理的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1)是新课预习。高层学生可根据老师的要求,帮助低层学生完成预习。(2)是帮助完善课堂答题。当低层学生上课答题答不出或答不完整时,高层学生要及时举手帮助解答,使低层学生及时了解和掌握答题的内容与方法。(3)是监督完成作业。(4)是帮助进行总复习。大考前的复习要讲究实际效果,帮助掌握基本的复习方法和抓住复习内容的要点。这种组合方式适合于C层对A层。两人小组的优点就在于让c层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直接影响A层学生,以达到共同递进的目的。
②、个人对小组的组合当高层学生同低层学生的距离不是非常大,而低层学生又有一定的学习能力时,可采用个人对小组的组合方式,一般是由一名高层学生对二到三名低层学生,由高层学生任组长,座位的安排可采用前后左右的形式,以便于课堂的讨论和平时的监督检查。高层学生的管理工作主要有:(1)是检查低层学生的预习情况,帮助解答并探讨有关问题,力求上新课前得出共识;(2)是注意低层学生上课答题的情况,课后帮助他们进行总结,及时消化上课内容;(3)是关心低层学生的作业,指导他们解答不懂的题目,并督促他们按要求完成作业;(4)是大考总复习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复习,理解一些重要课文和关键题目中的问题。这种组合方式适合于B层中的两个层次。个人对小组的组合有两个明显的优点,一是缩短了高低层学生间感情上的距离,增加了低层学生的学习机会,增强了学习信心,创造了一个个良好的学习小环境。二是激发了小组中每个成员的集体责任感和荣誉感,大家考虑的不光是自己的成绩和进步,更多关心的是集体的成绩和进步,这样就促使每个人为集体而不懈努力地学习。从而,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的质量。这样,就会带动全班自然地形成浓厚的学习气氛,为共同递进创造良好的主客观条件。
③、小组对个人的组合。为了促使少数学习困难学生有所递进,宜采用小组对个人的组合方式,就是集C层和B2层的二到三名高层学生同一名A层学生的组合。具体做法主要是:(1)是高层学生配合老师,同低层学生交朋友,逐步改变他失败者的心态,唤起他的自尊心和自信心;(2)是在学习上关心他,帮助他。高层学生可以进行分工,以语、数、外为主攻方向,一人把一关,与他共同学习、探讨,逐步排除他在学习上的障碍;(3)是发现肯定学习困难学生的长处和进步,一旦发现其特长和成绩,就应该多做宣传表扬。在老师的帮助下,创造条件,给他以施展的机会,由此消除他的自卑感,激发其好胜心和进取心。小组对个人组合的优点在于以人数和质量上的优势对学习困难学生形成外部帮助圈,不断对帮助对象施加正面影响,调动并发挥他潜在的学习能力,促使其内因的变化,以达到同班级共同递进的目的。
④、小组对小组的组合如果在分层中出现B层中B1和B2的学生人数基本相等,就可采用小组对小组的组合方式,即由二到三名B1层和二到三名B2层的学生进行组合,组合后的管理内容可参照个人对小组的组合管理内容。宋体>以上所述,是“分层组合法”的四种组合方式。在具体实施中,四种方式一般不宜同时采用,要根据实际情况择而用之。这里要着重指出的是:在实行“分层组合法”的组织管理方式时,班主任老师必须是整个实施过程的组织者、参与者和管理者,要自始至终以极大的热情积极进行组织、落实、指导、协调、检查、总结等工作,帮助学生开展自我管理工作,可开辟递进专栏,以新闻、小结、经验介绍、图表等形式报道、展示各组以及每个学生的表现情况,以此来鼓励先进,推动后进。过一段时间(以半个学期为好),同相关任课老师一起进行分层递进工作经验总结,从教学和学生的实际出发,对分层递进的组织形式做适当的调整和改进,不断完善各种管理方法,为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创造最佳条件,使全体学生在分层教学中能共同递进。
第三篇:浅谈分层教学
浅谈分层教学
自从学校提出了分层教学—-让每个学生不断进步后,我就在思考,在我的教学中该如何向学校的校本课题靠拢。
因为我负责的是学校四五年级的心理课,那心理课上该如何分层呢?心理素质好?心理素质差?我觉得都不太合适,学生的心理素质本身就并不是可以用一个单一的好坏就说的清的。
它会受所处的环境,面对的领域,当日的情绪等因素影响。我们的心理韧性和积极乐观课主要培养的是孩子积极乐观的品质,培养他们在遇到生活、学习甚至到以后工作中的复杂情况时,从容面对,乐观应对、韧性强队的美好品质。可以做到胜不骄,败不馁,意志坚定,情绪稳定,辩证思考,坦然而理性地承认和接收现实,又能有勇气、有能力、有智慧的去适应环境,尽己之力,锐意进取,力图改变,实现自己的理想。
我们期望学生能够在当下及以后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对周围的人和事有正面的认知,拥有稳定的情绪、坚定的意志和自信的态度,正确合理的归因,科学看待成败,理性对待顺境和挫折,做到欣赏别人,悦纳自我,因时而动,顺势而为,享受做事的过程,体验人生的美好。
而在心理课堂中,我们倾向于让孩子们针对事件,针对焦点谈谈自己的看法,鼓励每个同学都发表自己的看法。而这些看法也没有明确的正确与否,我们培养的就是孩子们的辩证思维,培养他们学会站在不同的角度去看待问题,进而解决问题。或许这就是一定程度上的分层吧,面对一件事的时候直观的感受是第一层,与之相反的角度是第二层,辩证归因是第三层,请同学们追忆分享自己的看法,每一个问题都会在同学们互相的交流中分享中,得到分层解读。这是学生自行形成的分层。
为了和我们的校本课题接轨,学期末的时候心理课也留了一次笔头任务。每名同学都要根据自己一学期所学的心理知识做一份手抄报,一个班级里总有一部分同学缺乏这部分的思路,技能。我鼓励他们寻找自己印象最深的一课,可以以几个人合作的方式,比如有人负责选题出思路,有人负责美术,有人负责写字,有人负责描边等,以这样的方式让全体学生参与其中,体会到积极乐观的力量,做到让每一孩子都不断的积极乐观,心理韧性起来,这或许就是不断进步的意义。
分层教学是一个很先进的理念,我期待着在未来的教学中我可以更加融洽的去运用,或是去发现隐藏在学生们中间的分层现象。我同样也期待着分层教学也会带着心理教学走向一个更先进的层面。
陈佳佳
2021.7.12
第四篇: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
教师所面对的是一个班几十个学生,这些学生受到遗传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等方面的影响,形成了千差万别的个性。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等都各不相同。在班级授课制中,如果在课堂上教师搞“一刀切”,那就必然会造成一部分学生“吃不饱”,一部分学生“吃不了”的现象。美国学者卡罗尔曾经指出:如果提供足够的时间,或是学习机会,在具备合适的学习材料和教学环境,那么,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可能达到既定的目标。从这些理论出发,只要我们能因材施教,实施分层教学,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对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十分有效,下面就分层教学谈几点看法。
1.分层目标传统教学,教师制定教学目标,只要遵照课程标准,从教材出发,考虑一个阶段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差异就可以了,而同一阶段学生在课堂上的个体差异却被忽略了。分层教学制定教学目标,要使层次不同的学生掌握适合她们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因此,在一堂课中可以有不同的教学目标,针对优、中、差三类学生制定:高层目标、中层目标、一般目标,突出了学习的层次性。在实际教学中要做到对学困生要保“底”,对上等生不封“顶”。在学生选择目标时,教师要加强指导,使学生尽可能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
2.分层备课教师在课堂分层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前提就是要分层备课。教师既要把握好“教材”,又要把握好每一个学生,要对本班不同层次的学生有深层次的了解,教师如何应对课堂上出现的种种情况,采取什么教学手段,如何进行引导,教师在备课中要有精心的准备。在备课时,教师要处处为学生着想,要考虑每个层次学生的个体差异、基础水平,最大限度地设置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舞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最大限度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之中,还要考虑在课堂上让学生学得快乐、学得有兴趣。3.分层教学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渠道,要让每一个学生在每一堂课上都能发挥主体作用,成为学习的主人。例如在课堂教学的某一时段,教师可组织中等以上的学生讨论较高层次的问题,让学困生进行基础知识的书面练习;或者中等以上的学生搞小测试,对学困生做讲解。这样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使学生达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得到不同层次的训练。一般低层次的学生可采用“低起步,拉着走,多鼓励”的方法;中等层次的学生可采用“多练习,小步走,抓反馈”的方法;上等层次的学生可采用“小综合,多变化,促能力”的方法。在一堂课上,不管用什么方法,都要面向全体学生,要面向全体学生就要分层次。在分层教学中,还要注意层次间的互动,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4.分层评价在评价学生时,不能用一把尺子来衡量每一个学生,一定要根据每一个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分层评价。要正确认识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促进他们在学习中学会学习,在不同层次的训练中形成能力。对学生来说,他们需要教师更多的鼓励,需要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例如在作文评价方面,对能力强的学生要鼓励他们开拓视野,向更高的层次发展,给他们指出努力的方向;而写作能力较差的学生,不能批评、责备,要引导他们多观察、多思考、多训练,教给方法,发现优点,给以鼓励。如评语:“某某语句写得非常优美”;“这次作文比上一次进步多了”。对学生的评价一定要注意层次差别,要用婉转的语气指出,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对学生的评价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总的来说对不同层面的学生不能用统一的标准。
5.分层练习练习是学生消化知识、巩固知识的过程,题的难易程度整齐划一,就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题难度大,容易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题简单容易挫伤上等生的积极性,很难调动他们的兴趣。因此,可将课内练习和课外练习(即课外作业)分为三个层次:一般作业、综合作业、提高作业。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至少选做一组。对学困生做错了题,可暂不打分,待他们真正弄懂订正后,再给他们打分,这样让学困生从日益增长的分数上感受到经过自己的努力,学习成绩在不断的提高,可以此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总之,使用分层教学,要注意在“分层目标、分层备课、分层教学、分层评价、分层练习”等环节上做出明确的规定和要求,从而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使中上等生有更高的学习目标,使学困生产生希望,建立人人向上的学习氛围,使教学过程在无形中得到优化,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大面积的提高。
第五篇: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分类指导材料
分层教学,分类指导经验总结
安庆市第十中学 何孙香
我们都知道教学过程是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相互影响,有机结合进行信息交流的过程。教师首先根据知识的难易程度和学生实际,对所授知识分层分类,构成一系列有逻辑结构的材料,然后引导学生按一定程序学习、探究,从而达到理解、掌握和运用等不同层次的要求。为了更好地发挥班级授课制的优势,克服一律化教学要求所带来的弊端,发挥学生个性特长,必须改革课堂教学结构。因此,在2008-2009学年及2009-2010学年我带高二(1)和(5)班高三(1)和(5)班时我萌生了“分层、分类”的教学思想,并在实验中逐步形成了对“分层教学、分类指导”的客观必然性和科学性有了较为系统的认识。课堂教学的主要缺点是不利于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不利于因材施教。尤其是我们学校安庆十中地处城郊,有部分学生的英语基础、学习能力参差不齐;学生又缺乏学英语用英语的环境和氛围,给英语教学带来了不少的困难。因此我尝试用“分层教学”的方法来针对性因材施教,以大面积提高学生的英语成绩。
所谓分层次教学,就是教师在学生知识基础、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存在明显差异的情况下,有区别地设计教学环节和进行教学,遵循因材施教原则,有针对性地实施对不同类别学生的学习指导。这不仅是我校特殊情况决定的,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要面向全体,全面发展,同时也是差生的呼唤——“我们也能学好!”。
在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分层教学。首先我们在预先不告诉学生真相的前提下,按对高中学生摸底的英语成绩,将他们分为好、中、差三个档次,即统一进度,不同要求。从好、中、差各类学生的实际出发,确定不同层次的目标,这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需求。作为老师,应该相信每一位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都能实现预订的目标。为了让所有学生都能更好地发挥潜能,我更应结合他们实际,设计合理的分层目标,既让优等生吃得饱,又得让差生吃得了。由于在教学中对差生实行“低起点”教学,自然就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改变其自卑和落后的心理,为实现差生转化创造了条件。随着教学活动层次化的由低到高的发展,学生学习和探究的能力相应地得到了提高。
第二要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和辅导,组织不同层次的检测,使各类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这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心理发展要求。它的特点是教师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重新组织教学内容,确定与其基础相适应又可以达到的教学目标,从而降低了“学困生”的学习难度,又满足了“学优生”扩大知识面的需求。教学过程中,教会学生学习是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并且这项任务应贯穿教学的始终。在教学中,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巧妙地规定不同难度的任务,设置不同程度的提问,规定不同程度的作业任务。迅速找出各层学生的优缺点,逐渐熟悉全体学生。
对优等生应以他们自学为主,偶尔进行一些学法指导,尽可能地放手培养他们自学能力,还可能给他们提供当“小老师”的机会。而对差生,则应领着他们学、适时启发点拨,帮助他们获取知识。并且利用优等生辅导中差生学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学习效果很不错。各位教师在教学中,进一步分层设疑激学,设计教法,从而产生动力,推动学习。一旦学生答对了,解决成功了就及时表扬,激励,使其产生自信心,激发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每周五测试,半月一考评,每月一考评(包括听、说、读、写),以得分量化评估。每次测评后,指出学生的弱点,提出解决办法,大力表扬优点,克服困难,乘胜前进。经这一阶段的教学,学生一定会有一个较快的进步。尤其是后进生,在扎实基础方面,会向前猛跨一大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欢乐。
第三要进行发展性评价使不同层次的学生不断提高,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据学生在前两阶段的各种测试、我的观察和分析结果,将原来的中游生、差生中进步较大的,适当前进一个档次,也就是原来差生中进步快的,选一部分安排到中游档,原来中游生中进步较快的,选一部分进上游档中。继续进行分层梯度教学。在此阶段教学中,教学要求在重组的中游档和差生档中,适当提高一些要求,练习内容、测试内容的综合性和难度都有所加大。目标是促使全体学生的成绩向上游中游层次前进。在学生成绩层次基本向中游、中上游前进的前提下,就较容易发挥传统的课堂教学的优势,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教学要求、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方面采取“适当溶合法”,这样有利于大面积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达到一个学年教和学的高潮。总之英语分层教学法的整个过程中我要准确把握其节奏,精心设计各阶段的教学方法,因势利导,灵活运用,扎实学生听说读写各方面的基础,不断实践。从而使各层面的学生成绩得到全面提高,达到对英语应用自如的目标。
2010年6月 后附2008-2009学年及2009-2010学年分层教学详细成绩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