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家长发言 陪伴是最好的教育

时间:2019-05-14 18:54: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幼儿园家长发言 陪伴是最好的教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幼儿园家长发言 陪伴是最好的教育》。

第一篇:幼儿园家长发言 陪伴是最好的教育

陪伴是最好的教育

老师,家长朋友们:

晚上好,很荣幸有这样的机会让我们一起谈谈我们的孩子们。首先真诚地感谢幼儿园的领导和老师们对我们孩子的教育与培养,你们给所有的孩子带来一段丰富多彩、健康快乐的幼儿园生活。孩子是家庭的希望,社会的未来。对孩子的教育不仅是学校的责任更是家长的责任,下面我和大家我的心得:

在我们选择成为父母之时,我们的行为举止,一言一行就注定将改变一个人。家庭教育的真谛不是教,更不是管,而是引导与示范,是“蹲”下来“陪”孩子“看”世界。因为,最好的老师是父母,最好的教育是陪伴!

1、陪伴不需要抽时间,只需要利用时间 我们中很多朋友工作忙,节假日也有自己的成人世界,抽不出大片时间陪伴教育孩子,其实你可以这样做:在上学的路上和孩子一起数自己的步数,在规定的一段路上看谁用的步数少,当然,你需要谦让一点,孩子才会赢哦,这样,每天坚持从一数到100非常轻松,还减少了上学恐惧症;你也可以在晚饭时间和孩子比一比看谁先吃完一碗饭,就可以得到饭后水果拼盘,当然,输了的我们只要装可怜,善良的宝贝不会一个人独吞的,这样,你的孩子在饭桌上不在磨磨蹭蹭不肯吃饭;

2、陪伴不是我在你身边,而是我们的眼睛里有同样的焦点

常看到父母亦步亦趋地跟在孩子左右,散步、逛商场、写作业……孩子在哪里,父母的就跟在哪里看手机,孩子仍然是一个人自言自语或者自己玩,父母好像没听到孩子的说话,在想自己的心事,人在心不在。我们可以约束一下自己,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候不要玩手机,刷朋友圈,这样我们的焦点自然在他的身上,他的一个眼神我就知道是遇到难题了还是发现了有趣的事情。

3、陪伴不是保姆般的看护,而是我能快乐你的快乐 父母紧紧跟在旁边不断地提醒孩子这个不可以,那个不行,替孩子做这做那,害怕孩子摔着,怕孩子受委屈,怕孩子走弯路……没有看到孩子不同年龄阶段的需要,更没随着孩子长大,不断扩展他的独立成长空间,一天下来,父母疲惫,孩子辛苦,我们成了保姆,孩子成了巨婴。我们何不暂时放下大人的架子,也做一回小孩子,我们一起玩泥巴,脏了就洗洗,体验简单的快乐;和爸爸一起画画,画成大花脸偷偷用妈妈的卸妆油擦掉颜料,女儿说“爸爸,你画的小猪跟我画的不一样,但是都挺好的,我现在就可以画出不一样的小猪了”;我们一起钓鱼,哪怕是我的鱼竿已经有鱼了,女儿只是帮我提了一下竿,她开心的像个骄傲的公主;一起拼积木,女儿要我瞧瞧她的城堡,我内心嘀咕,顶多是个小平房,可我还是拿出一副惊叹的样子“你怎么拼的这么好,快教教妈妈”,在她子像个老师一样教我拼积木的过程中我能体会到她的神气和自信。

4、陪伴不是说教,而是我也能努力做到 茶余饭后,妈妈们聚在一起,避不开的话题都是孩子,我们;“老是说不听”,也许我们该反思一下自己,孩子一回家就喜欢看电视,其实是因为爸爸妈妈一回家就是电视或则手机,孩子不喜欢看书,是因为父母早就已经忘记了看书这个本领;孩子在学校喜欢打架,是因为有一个动辄发火打孩子的爸爸;孩子有时候会冒出一个不文明的词语,可能是因为家里有人这样说的时候他听到了,觉得很特别;孩子的性格很内向,可能是我们从一开始就忽略了他的感受,没有给他解释的机会;孩子不敢当众表演讲话,可能是因为爸爸妈妈在生活中的重要场合也缺乏勇气表现自己,不懂得抓住每一个机会。

教育,不是挂在嘴上的口号,而是落实在行动中的责任;爱也不是挂在嘴上的种种借口,而是润物细无声的呵护……陪伴才是最好的教育,父母是孩子最好的陪伴者。

最后,祝愿我们的孩子们都会茁壮成长,谢谢。

第二篇:陪伴就是最好的教育-家长发言

陪伴就是最好的教育

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家长:

大家下午好!

我是索东熠的妈妈。首先,非常感谢学校和老师为我们搭建了这样一个沟通和交流的平台。今天下午,我能有机会站在讲台上与大家共同探讨孩子的成长教育问题,我感到非常荣幸。首先请允许我代表我们初一五班的各位家长朋友,向悉心教育和关心我们孩子成长的各位老师说一声:“你们辛苦了!谢谢!”

转眼间,孩子们进入初中已经快一年的时间了,这大半年的时间里,我觉得孩子也早已经适应了初中的学习和生活节奏。孩子自入校以来,每天回家都会开心地对我讲一讲班级里今天发生了什么事?开展了哪些活动,老师们上课怎么样,同学们相处怎么样,他的课堂表现怎么样?得到了哪些老师的表扬?„„这样让我深切地感受到孩子在这个学校,在这个班级是快乐的,他喜欢他的老师和同学,他对在这个班级充满了骄傲!这让我在感动之余更是满满的放心。作为我们家长,我们的孩子能取得优异的成绩,长大成才是我们每个人的愿望。同时,我也是一名老师,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更是每个老师对学生的殷切期望。可是,事实上,感觉现在的孩子越来越不好管理,越来越不好教育。我目睹过许多孩子与家长反目成仇的事例,我也经历过好多学生不听老师的教导,一步步走向堕落的事实。所以我理解家长的苦衷,更理解老师的艰辛和无奈!

我们要想我们的孩子安全,健康地成长,我觉得离不开学校这

片沃土,离不开老师们的辛勤培育,更离不开我们家长的深切关怀!学校精心培育我们的孩子,那么我们家长应该做些什么?又应该怎么去做?或许好多家长还无从下手,说实话我也是摸着石头过河。当豆老师通知我发言的时候,我脑海中一下子就闪过好多词:习惯、健康、沟通、交流、理解、配合„„经过思索,我觉得这些都离不开我们家长对孩子的陪伴和引导,所以我最后确定今天发言的题目就是:陪伴就是最好的教育!当然,这里的陪伴并不是像孩子刚上小学时那样陪着孩子,更多的我觉得应该是思想上的陪伴,精神上的交流!

美国教育学家莎莉·路易斯在她的作品《唤醒孩子的才华》中写道:“两年前,有人研究哪些因素促使孩子在学习能力倾向测试上得高分。智商、社会条件、经济地位都不及一个更微妙的因素重要,那就是得高分的孩子都经常与父母一起吃晚饭。”她的这种说法和我给朋友的回答实质上是一样的,对于家长来说,陪伴孩子是最好的家庭教育。从我十几年的班主任经验来看,一个存在严重问题的孩子,往往是因为他生活在一个有严重问题的家庭,并且家庭的这个“严重问题”不是家庭贫穷的问题,也不是作业辅导的问题,而是家长有没有给孩子一个温馨、和谐的生活空间的问题。有的家长以为有钱就能解决所有问题,把孩子彻底交给社会辅导结构,交由别人代尽父母责任;有的家长以为学习就是一切,从不和孩子交流学习以外的任何事情,把父子、母子关系弄成了师生关系;有的家长自己在家吃喝闲聊,搓麻将玩游戏,却让孩子埋头写作业„„可以想象,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长大的孩子,他的心智和情感、学习和爱好怎么可能没有缺陷?

其实,对于家长来说,你未必需要去做孩子学习上的家庭教师,也未必要给孩子多少物质上的丰足。你所需要的,就是拿出一点点时间,尽可能给孩子一些陪伴:他学习的时候,你安静地读一些书、写一些文字;他看电视的时候,你和他聊一聊电视里的故事和社会上的新闻;他痛苦的时候,你给他一些安慰和指导;他高兴的时候,你学会分享他的快乐„„甚至,你可以什么都不做,就那么安静地坐在他的身边,看着他,陪着他,聆听他,欣赏他。如果,你还没有想好能够给孩子什么,那么就先试着给孩子一些陪伴。这也许是我们家长唯一能做的,也是最需要做的事情。

那么今天我就围绕陪伴这个词,从以下几个方面说一下我的做法,不当之处敬请指正,咱们共同来探讨

一、陪伴孩子——继续良好习惯的培养

二、陪伴孩子——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

三、陪伴孩子——及时地沟通交流

四、陪伴孩子——一起配合学校老师

(一)陪伴孩子——严格要求、继续良好习惯的培养 我在这里用了继续这个词,是因为不光作为一名家长,更因为我作为一名老师,在教育教学中深切地感受到了孩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比如:按时上学、回家能及时高质量地完成作业、做作业的时候能做到专心致志、上课认真听讲、课后及时复习,做完作业整理好书包„„咱们现在就可以想一想咱们的孩子能不能做到这些?我每天都会抽时间关注我们班级的qq群的动态,我就经常发现好

多孩子不带作业,不完成作业,不抄作业等现象。说实话,这些现象我们班孩子也有,真的是让老师又生气又无奈!所以我孩子从上小学开始,包括班里的学生我都是要求带个抄作业的本子,把作业记录下来。孩子回家做作业的时候,做完一个作业就打个对号,做完作业后对照作业本整理好书包,顺手把书包放在门口,这么多年我印象中孩子从未发生过不带作业,完不成作业的现象。如果你的孩子还没有养成这样良好的习惯,那么就请咱们在座的家长费点心,在逐步培养孩子习惯的基础上,每天抽出十几分钟的时间给孩子检查一下作业。可能有的家长会说:孩子的题目我都不会真的检查不了,咱们检查不了对错,但是咱们能不能先从孩子做没做完检查呢,孩子的背诵我们也能检查,即使我们不会但是我们也得让孩子感受到,我们对还他们的学习是关注的。检查的同时要询问孩子学习上的困难,孩子哪些地方不明白,对于不明白的和孩子一起想办法。让孩子真切地感受到我们的关心和陪伴。其次就是回家后及时有效地完成作业。每次我孩子基本是回家先吃饭,吃完饭就马上做作业,我感觉他做作业的速度还是挺快的,同样的作业有的孩子可能做的晚点,除了知识掌握程度不一样外,我觉得就是速度和效率的问题,可以关注一下孩子有没有专心致志地去做。

严格要求,经过我自己十六年的教学经历,我感受到老师严格要求的班级,孩子们的习惯就好,所以我比较信奉“严师出高徒”我对孩子历来也是严格要求。特别是孩子刚上小学的时候,办公室同事都嫌我管理孩子严格,现在回头一想有的地方虽然有些过,但

是我不后悔,正是各方面对孩子的严格要求我觉得才让孩子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举例:玩电脑

除了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我觉得男孩子还要注重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意志品质。自理能力的培养我觉得就是做个懒家长。好多家长,特别是家里的老人带孩子,很不得吃饭都要往嘴里喂,我记得孩子小时候,我婆婆在这的时候每次吃饭都是端着碗往嘴里喂,三周岁上幼儿园后,婆婆一走我立马就跟孩子说吃饭是自己的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结果乖乖自己吃,我打扫卫生的时候也时不时给他分配点任务,孩子很是乐意,穿衣吃饭整理书包我从不帮忙,据我观察每次我们班忘带作业的孩子自理能力都比较差,为什么,就是家长动手做的太多,给孩子整理,结果导致孩子找不到。没有养成习惯的我们可以监督和引导而不是动手包办。

上初中后,孩子每天都是自己坐公交上学,周末去辅导班也是自己骑车子去,甚至最近这段时间每天早上都是孩子起来去给我们买饭„„除了自理能力,我觉得孩子的意志力的培养也很重要,记得月考前的那个周五正好是运动会,孩子中午回家高烧39度,他说有两个跑步的项目。我当时就跟孩子商量要不咱给豆老师打个电话,换个人跑吧,孩子说了一句:都这时候了你让老师去哪找人?我听了后尊重了孩子的意见给他吃上退烧药,孩子一再嘱咐我不能给豆老师打电话。下午我偷偷给老师打的电话让老师关注一下还会不会发烧。结果好在下午没事,跑得还挺好,孩子回去满满的成就感。我觉得这无形中也培养了孩子的意志品质。结果夜里就发烧了。

那次发烧正正烧了五天,月考那天早上起不来了,我一看实在考不了,就给打电话请假,这是从小到大第一次请假,去医院医生说不用输水,那时候稍微退点了也快八点了,孩子还是想来考,就发着烧考完了月考。那天孩子的坚强和勇敢确实让我很感动,有时候感觉孩子比我们都坚强。考完后孩子说可能考的不是很满意,脑子哄哄的,我是这样对孩子说的,你能发烧坚持考完在妈妈心里已经是最棒的了,成绩固然重要,但是你的坚强和勇敢我觉得比分数更重要!孩子们以后人生的道路还很长,会面临很多困难和挫折,要让孩子懂得责任和担当,做个坚强勇敢的男子汉!

(二)陪伴孩子——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

重视孩子的健康,特别是身体健康,这是我们每个父母都能做到的,但是重视孩子的心里健康,却不是每个家长都有所关注的。初中阶段孩子们正处于一个半幼稚,半成熟,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复杂,充满矛盾的时期,这一时期被大家公认为“危险期”注意不好,打架,闹事出走,早恋轻生等现象均可发生,这个时期也是孩子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时期,这个时期的孩子,他们观察社会,观察父母,观察同学,他们会有很多的困惑,对社会现象的困惑,学习上的困惑,与同学交往的困惑,这些困惑如果不解决,会很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我们就要及时跟孩子沟通交流。了解孩子心里想什么,需要得到我们哪些帮助?这也是我前面讲到的每天和孩子沟通,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这样关注孩子,引导孩子,培养孩子乐观向上细心阳光宽容坚强的心理素质。

(三)陪伴孩子——勤于沟通、善于交流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我觉得不能再用粗暴的方式去管理孩子,一味的去训斥孩子,他们这个年龄正处于自尊心比较强,渴望得到我们的尊重和理解,只要我们愿意倾听,孩子也愿意对我们敞开心扉。我一直比较注重和孩子交流。其实和孩子随时交流的习惯,我觉得还是从幼儿园开始养成的。那时候每天放学接上孩子后,一路上我就问孩子幼儿园的生活和学习情况,就这样慢慢的孩子入学后,每天一放学就跟我说学校的情况,一直到现在每天都这样。其实从孩子的反馈交流中我们就能捕捉到孩子思想上的一些波动。发现什么问题我们就能及时扼杀在摇篮里了。

举个例子:从孩子第一次考试我就这样告诉孩子:不会没事,实在想不出来就空着,但是会做得必须都做对。上初中以后有一天反正快考试了,孩子回家就告诉我说:妈妈,快考试了,我豆老师和你说的一样来,说会做得都必须得做对,我就这个话题继续顺势引导孩子,所以每次考试他出错的就是不会的,但是不会的毕竟很少,所以每次成绩还算稳定。

前几天期中考试结束后我就在qq上问陈老师,孩子的试卷还存在哪些问题?陈老师反馈的时候孩子正好在我身边,我就跟孩子说,陈老师表扬你了,说你做的阅读不错,以后再继续努力。孩子听了说了一句:哎,表扬啥,我今天都惹陈老师生气了。我一听就问他咋回事?原来是阅读课上他读完了,寻思历史还有一点没写完就写历史了,结果老师发现就生气了。我一听也没发火就告诉孩子:想去把历

史写完没错,但是在语文课上写就是对语文老师的不尊重,作为学生首先要懂得去尊重老师,去热爱老师,孩子听了后说已经跟老师道歉了,并且保证以后不再犯。我又在qq上问陈老师,陈老师当时还很奇怪说这个孩子也跟你说啊!我说是啊,孩子和我无话不谈。周三中午孩子回家,一进门就又开始跟我汇报:说妈妈今天我们班上公开课了„„

开学起我也和孩子做了促膝长谈,初中不同于小学,科目多,内容多,时间紧,一个是注意渴前的预习,课后的复习,当然咱们都知道,时间很紧张,所以我觉得重要的还是要保证课堂效率和课后作业。课堂上我们家长管不了,但是课后作业我们可以监督和检查,经常问问孩子„

现在孩子时间紧了,我们交流的时间基本都是吃饭的时间,记得又有一次吃晚饭的时候和孩子聊天给了我很大的感触,吃完饭后,我就在qq上记录了一条说说:每天吃晚饭的时候是我们全家最开心的时候,因为每天的晚饭都是在孩子的滔滔不绝的汇报中结束。从老师的表扬到课堂的表现,从作业的反馈到与同学的相处,从喜欢的老师到热爱的课堂„„点点滴滴,喜怒哀乐,每天如此,从不厌倦。每次听完,我也总是忙不迭的的表扬和鼓励,对孩子学习上的问题进行总结和反思,对孩子的小情绪也及时地给予引导和排解„„孩子上初中后,一下子感觉孩子懂事了不少,少了一些浮躁和叛逆,感觉孩子越来越愿意和我交流,越来越听话,同时我也反思了自己的教育方式:真正尊重孩子,理解孩子,相信孩子,走进孩子内心,孩子定会给我们意想不到的惊喜!

记得去年孩子特别叛逆,他烦我我烦他,有一段时间我们娘俩的关系特别紧张,有好几次不说话,跟我书信交流,随后他爸爸就训我,„„现在孩子真的很愿意和我交流,我也基本做到三不原则:不管不问不说

所以希望咱们在座的各位家长不管是上班也好,做生意也好,一切的目的还都是为了孩子,所以在百忙之余每天也抽点时间,和孩子交流一下,握好我们手中的那根线,不要让孩子思想跑偏!

(四)陪伴孩子——一起配合学校老师

老师是孩子知识的传授者,道路的指引者,作为家长一定要积极配合老师,配合学校做好工作,即使家长认为老师或者学校的某些做法欠妥,也不要直接当着孩子的面谈论,而应当积极引导,从老师的出发点善意引导孩子,否则孩子会不信任老师,不喜欢老师。不喜欢老师教的这门课程,最终影响的还是孩子。如果觉得什么地方不妥,可以直接跟老师交流,老师也不是圣人,和我们家长一样也不可能做到完美无缺,而且老师也希望每一个学生都能成功!不管这个老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如何,作为老师总是想把所有知道的教给自己的学生。所以作为家长永远不要在孩子面前质疑哪个老师,这样只能让孩子对老师更不尊重,那么可想而知孩子的这门学科也不可能学好。记得刚入学时,孩子写的第一篇作文就是他的幽默风趣的历史老师。说因为喜欢历史老师而喜欢上了历史课。前几天写了一篇关于数学高老师的作文,还有一次是写了班主任豆老师„„每次写完都来给我读一

读,读完后我总是引导孩子不管是老师严厉也好,慈祥也好,幽默也好,老师对你们都是百分百的付出,所以一定要尊敬老师,上课认真听讲!所以,一直以来孩子从未说因为不喜欢哪个老师而不喜欢这门课程。在家里我们一个孩子教起来都感到吃力,何况一个班五六十个性格各异的孩子。所以我们家长只有积极配合老师,才能形成合力,让我们的孩子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教育是一份责任更是一门艺术,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学校这片沃土。离不开老师的辛勤培育,更不能缺少我们家长的关怀,最后希望在老师和我们家长的共同教育和引导下,孩子们的明天更美好!谢谢大家!

第三篇:陪伴是最好的教育

父亲决定孩子飞多高,母亲决定孩子飞多远

父母陪伴孩子,就是最好的教育。

在家庭教育中,父亲是孩子的榜样,父亲的格局往往决定着孩子未来能抵达的高度。在父爱中长大的孩子,有很强的安全感,自信阳光,敢于尝试,敢于突破,往往有着更高的上限。

1父亲的格局,决定孩子能飞多高

有心理学家指出,在孩子12岁之前,往往会把父亲当成自己的偶像。孩子对父亲往往有一种强烈的崇拜之情,把父亲当成智慧和力量的象征。孩子会下意识的去模仿父亲的行为方式。在心智成熟之后,会努力去抵达或者超越父亲的高度。

曾国藩之子曾纪泽就是一个例子,曾纪泽以父亲为榜样,为人处世、做官做事都向父亲学习。其后入朝为官,在政治事务中表现出不亚于其父亲的能力。

曾国藩在处理外交事务——“天津教案”中,处置失当,名声跌落谷底,曾国藩意识到外交的重要性,于是常常告诫曾纪泽要开眼看世界。

曾纪泽就学习外语,势要在父亲跌倒的地方爬起来。

果不其然,曾纪泽在后来的外交事务中发挥出色,在新疆的领土争端中捍卫了国家利益,成为当时中国最著名的外交家。

而且相对母亲而言,父亲一般不会溺爱孩子,他们往往给孩子指明一个方向,让孩子用自己的力量去抵达。孩子有较大的空间去发挥,也可以锻炼自立的能力。所以,父亲给孩子最好的教育,不是事无巨细的体贴照顾,而是指引方向的立志教育。一个好的父亲,一定要在格局和立志上为孩子做好榜样,这在未来将会决定孩子所能抵达的上限。

2父爱的充足,保证了孩子的安全感。

随着如今教育成本的增加,父亲作为家庭的经济支柱,往往承担着巨大的经济压力,为了工作,往往很少有时间陪伴家庭,这就造成了孩子教育上的巨大缺失。

幼年缺乏父爱的孩子往往缺乏安全感,都说父爱如山,孩子身边没有一个坚实的依靠的时候,就会变自卑、焦虑。长大之后,哪怕成为一个健壮的大人,孩子也无法摆脱这种不安全感。这样的孩子在事业上很容易墨守成规,恐惧失败,不敢突破创新,不敢做出新的尝试。这往往会使得他的事业受到局限,不能突破固有的局面,打开新的天地,这严重制约了个人事业所能达到的高度。所以无论再忙,身为父亲也一定要抽出时间多陪陪孩子,父亲的关爱会让孩子觉得自己有一个足够坚强的后盾,产生安全感,做事就会自信很多,而不是畏手畏脚。

在家庭教育中,母亲也同样是个举足轻重的角色,母亲特有的温柔和宽容可以让孩子养成宽厚的性格。而母亲自身的修养,往往影响着孩子一生的品德和人格。

3母亲的修养,决定了孩子的品德。

奥地利有个关爱女孩协会有一个非常著名的提问:如果一个家庭有一双儿女,但只有一笔教育经费,你投给谁?他们的答案是:投给女孩。

因为教育了一个男孩,你只教育了一个个体,而教育了一个女孩你就教育了一个家庭,教育了一个民族,教育了一个国家。

这并不是虚言,在一个家庭里,母亲的修养决定了孩子的品德。婴儿时期,人的意识极为单纯,行为习惯也不固定,在心理上对母亲有一种独有的依恋。母亲的行为举止、思想品德,容易在子女心灵上留下深刻的烙印,逐步形成善与恶、真与假、好与坏、是与非的最初概念,而这个时期的基础打得如何,将决定他们成为怎样一个人。

正如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在《家庭教育学》一书中所说:

“孩子道德发展的源泉在于母亲的智慧、情感和内心的激情,人在自己的道德发展中变得如何,决定于有什么样的母亲。”

一个人的品德如何决定了他是否能够在社会中立足。是否能够和人好好相处,是否可以在大是大非面前不犯原则性错误。这样的人,可能不会有十分惊艳的表现,但是胜在踏实稳定,耐力悠长,人生之路也自然可以走得更远一些。

4母爱如水,温柔宽厚。

我们常说严父慈母,母亲对待孩子往往更温柔、更宽厚,父亲往往更为严厉,女性的特质决定了母亲在教育中往往更能包容理解,也更有耐心。所以在单亲家庭长大的孩子,如果是由父亲带大的女孩一般比较像男孩子,脾气往往比较直接。

被母亲带大的男孩则一般比较温柔宽厚,包容性更强,不喜欢咄咄逼人。

老子讲,柔能克刚,懂得包容往往比一味刚强更有力量。

胡适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胡适三岁父亲去世,被母亲带大,他虽然是进步青年,却有着那一代人没有的包容与宽厚。

胡适在回忆自己母亲的文章里也曾经指出,自己性格中的宽厚,得益于母亲对他的教育。在那个时代,几乎所有的进步青年都选择放弃包办婚姻,无论是徐志摩还是鲁迅,他们都选择丢下原配,去追求自己的幸福。但是胡适却没有丢下他的包办婚姻。他的妻子江冬秀不识字,喜欢打麻将,经常不给胡适做饭,脾气还很暴躁,但是胡适就这样包容下来,两个人就这样相互包容着过了一辈子。

鲁迅当年的论战,几乎把文坛骂了一个遍,也骂过胡适,但是胡适却从没有回应过,而当时无论是鲁迅的好友还是鲁迅的论敌,和胡适都相处地十分融洽。胡适本人的宽厚包容可见一斑。

母亲特有的温柔和宽容,能够让孩子养成宽厚待人的处事方式,这样的孩子不尖锐,在踏入社会之后,往往有很强的适应能力。

受母亲影响的孩子,成人之后心理健康程度也比平均水平要高很多,事业发展、人际关系都相对稳定,不容易出现激烈的变动。在如今孩子的教育中,单靠学校教育是远远不够的,父亲和母亲才是影响孩子一生的人。

而在家庭教育中,无论是父亲还是母亲,都不可或缺,少了哪一方都可能造成孩子发展的失衡。所以,每一位父亲和母亲,都要发挥自己的优势,在自己擅长的地方,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全面发展,让孩子既可以飞得高,也能飞得远,拥有一个成功而又幸福的人生。

第四篇:陪伴是最好的教育

爱孩子几乎是每个父母的本能,怎么爱,却是一个常谈常新的话题。托尔斯泰说过:“爱孩子是老母鸡都会做的事,关键是如何教育。” 教育,是深入灵魂的事,是精神上的扎根和熏染,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永远的底色,而父母是这底色最重要的绘制者。作为孩子生命中“重要的人”,父母必须明确:陪伴才是对孩子最好的爱,陪伴才是最好地教育,没有什么比父母的陪伴更重要,一切理由在教育孩子面前永远是借口。然而,随着生活节奏趋向于越来越快,更多的父母如今已难得有充足的时间来陪伴孩子,由此而导致的种种教育问题,已不可小觑。本期我们就亲子陪伴为话题展开讨论,以期引起社会各界对此问题的高度重视。

一、值得深思的故事

陪伴,世界上最重要的事,绝大多数父母的最大难题是没有时间。有时候,父母不会教育不怕,不懂教育也没关系,因为,教育是深入灵魂的事,是精神上的扎根和熏染。对孩子而言,他们需要的不是奢华的物质享受,而是寂寞时有人陪伴,迷惑时有人指引,成功时有人鼓励,失败时有人理解。我们先看一则故事《爸爸,我想买你一小时!》或许就会明白:一切的爱,都基于陪伴!

父亲下班回家已经很晚了,身体疲倦、心情也不太好。这时,他发现5岁的儿子正靠在门边等他。

“我可以问你一个问题吗?”儿子问。

“什么问题?”父亲有些不耐烦。

“爸,你1小时能挣多少钱?”

“这与你无关。为什么要问这样的问题?”父亲生气地说。

“我只是想知道。”儿子望着父亲,恳求道:“请告诉我,你1小时挣多少钱?”

“假如你一定要知道的话,那我就告诉你吧。我1小时挣20美元。”父亲有点按捺不住了。

“喔。”儿子沮丧地低下头。过了一会儿,他又抬起头,犹犹豫豫地说:“爸,可以借给我10美元吗?”

父亲终于发怒了:“如果问这种问题就是想要向我借钱去买毫无意义的玩具,那你还是回房间去,躺到床上好好想想为什么你会那么自私。我每天长时间辛苦工作,现在需要休息,没时间和你玩小孩子的游戏。”

儿子一声不吭地走回自己的房间,轻轻关上了门。

儿子走后,父亲还在生气。过了一阵儿,他渐渐平静下来。想到自己刚才有些粗暴,他走进孩子的房间,轻声问:“你睡了吗?”

“爸,还没呢。我还醒着。”儿子回答道。“爸爸今天心情不太好,所以刚才可能对你太凶了,”父亲说,“这是你要的10美元。”

“爸,谢谢你。”儿子欣喜地接过钱,然后又从枕头下拿出一些皱皱的钞票,仔细地数起来。

“你已经有钱了为什么还要?”父亲又开始生气了。

“因为只有那些还不够,不过现在足够了。”儿子回答道。然后他将数好的钱全部放在父亲手里,认真地说:“爸,我现在有20美元了,我可以向你买一个小时的时间吗?明天请早一点回家,我想和你一起吃晚餐。”

父母对孩子一生的成长,无疑是举足轻重的。父母的陪伴不是身体的陪伴,还是精神上的陪伴。所以,父母们,请静下心听听孩子的心里话,慢下脚步陪陪孩子,因为孩子是多么渴望父母能抽出时间陪自己聊聊,陪自己走走;多么希望父母能多看自己一眼,能见证自己最开心的时刻。

二、令人无奈的现状

1、缺席的爸爸

古语说“养不教,父之过”,而这个时代似乎越来越缺乏“父亲的教育”。原始社会中,爸爸会带孩子出门打猎,孩子就被爸爸带着去探索世界。而现在却完全不是这样,爸爸没能成为家庭的重要角色,在家庭关系中成为一个影子式的爸爸。对妈妈和孩子来说爸爸缺席了,对爸爸而言,家庭甚至沦为了旅馆。80%的父亲认为自己工作忙,没有时间与孩子交往;一半以上的家庭存在子女教育父亲“缺位”的情况,母亲是子女教育的绝对主角。无论在情感、陪伴、尊重、亲密还是在问题解决方面,父亲为孩子提供的支持都不多,这说明父亲在孩子成长中并没有承担应尽的责任。

2、焦虑的妈妈

一个缺席的父亲,同时会伴随一个焦虑的妈妈。父亲主动或被动地成了家庭中的隐形人,妈妈便慢慢地把感情和注意力从丈夫身上抽离出来,而放在孩子身上。但,孤军奋战的女人会难以避免的陷入孤独感和不安全感中,又会不自觉的把家转化为她痛苦的工作场所,用让人窒息的爱和焦虑将孩子包裹起来,造成孩子和妈妈之间的过度依赖。孩子更多地生活在一个母亲的世界里,而不是家庭的世界。可妈妈那本应由爸爸承担的焦虑和需要,都被投射到孩子身上,或者,孩子在各种情绪中如困兽一般压抑、挣扎、暴虐、伪装。孩子会“永远做妈妈的好孩子”,而进入那种拒绝成长,依赖性强的状态,没办法探索社会,融入社会。

3、失控的孩子

有多少孩子教育的问题,就有多少父母问题。一个在家庭中缺席父亲的背后,必然有一个焦虑的母亲和失控的孩子。在缺失父爱或母爱中长大的孩子因没有亲情体验,早期的情绪情感发育的损伤,会导致负面情绪较多、积极情感偏少,甚至出现情绪困扰、人格障碍、行为问题。这些失控行为通常表现为:害羞、情绪沮丧、自暴自弃、不求上进、少言寡语、不爱集体、厌恶交友、急躁冲动、喜怒无常、害怕失败、感情冷漠,严重的还可能上学逃课、早恋、离家出走、偷盗、甚至喜好使用暴力,成人后更容易成为一个危险的人。

三、常被误读的“陪伴”

不能否认,所有的父母都爱孩子,都渴望尽已所能给孩子更多的爱与支持。有些父母选择了与“失陪”和“缺席”父母完全不同的作法:爸爸、妈妈对孩子的教育诚惶诚恐,小心翼翼,妈妈甚至做出辞职做全职妈妈的“牺牲”决定,给孩子完全的照顾,以为这就是最好的陪伴。父母育子观念中有很多关于陪伴的误区,概括下来有以下几种:

1、陪同=陪伴

常看到父母亦步亦趋地跟在孩子左右,散步、逛商场、写作业„„孩子在哪里,父母的身影就跟在哪里,孩子仍然是一个人自言自语或者自己玩,父母好像没听到孩子的说话,在想自己的心事,人在心不在,更没心情体验陪伴孩子的快乐,这样的陪同不算陪伴。

2、看管=陪伴

父母紧紧跟在旁边不断地提醒孩子这个不可以,那个不行,替孩子做这做那,害怕孩子摔着,怕孩子受委屈,怕孩子走弯路„„没有看到孩子不同年龄阶段的需要,更没随着孩子长大,不断扩展他的独立成长空间,一天下来,父母疲惫,孩子辛苦,这样的陪伴,充其量是保姆的照顾,不是陪伴。

3、物质满足=陪伴

很多父母为弥补忽略孩子的内疚,偶尔有时间陪孩子,就用豪爽地花钱代替陪伴,不管孩子要的、不要的,都买给他,最流行的名牌、最贵的学校、最贵的老师,可让父母自己内心平衡,却无法填补孩子内心缺少爱的虚空。

4、说教=陪伴

很多父母难得与孩子在一起,借机不停地讲各种道理,讲很多自己的辛苦,说这一切都是为孩子,说自己都是对的,用最有伤害力的这两句话,以为能激发孩子的积极生活状态,却不知被“内疚和负罪”培养大的孩子最无力,他们只有自我否定,只有自我纠结和挣扎,没力气改变,孩子害怕这样的“陪伴”。

5、妈妈的守护=陪伴

很多家庭认为守护孩子是母亲的天职,爸爸负责主外养家嫌钱,爸爸成了“不回家的人”。妈妈只能给予孩子母性的爱,而自信、力量、与世界的关系和联结,这些是需要爸爸的引导和示范的,怎么可能是妈妈的守护可以代替呢?中国是个内敛的民族,父亲尤其是沉默、不善表达爱的,如果再加上日常生活中的边缘化,多少孩子是在渴望父爱的痛中长大?

当然种种现象无不与骨感的现实联系在一起。面对教育的大环境、物质的大环境;越来越多的父母,除了对现实的抱怨、恐惧之外,似乎无能无力。但这并不是成熟父母的智慧所为:父母永远也不能等到社会改善到足够理想时再去教育、陪伴孩子,父母也永远不能把责任推给社会之后,忍心看着自已的孩子孤单长大,毕竟,养育每个孩子是每个父母义不容辞、百分之百的责任!父母要做的永远是:如何在这个高压力的社会环境中给予孩子“高质量”的陪伴?

四、亟待重视的陪伴

如今,“失陪”父母已成为一个社会现象,让缺失看护的孩子面临教育问题。由于亲职缺失导致孩子被忽视,引起的紧张、不安全感长期存在,进而形成无形的压力,形成消极的思维、情感和行为模式并持续终身。因此,家庭教育亟待重视父母健康向上地陪伴。唯有父母高质量的陪伴和耐心的引导,才会让孩子感到足够的安全感,才能帮助孩子产生安全型依恋,然后培育出一份积极的心态来对外部环境做出反应。

1有一种陪伴叫隐性失陪

隐性失陪是针对普通意义上的"失陪"提出的、容易被人们忽视的、意识不到的陪伴缺失。在儿童养育方面特指:虽然家长有足够的时间陪伴子女,但因为缺乏有效的沟通,从而造成的精神上的失陪。具体表现:亲情淡漠、缺乏信任、难以沟通。长期隐形失陪的人群(尤其是儿童)容易出现:性格孤僻、暴躁易怒、交流障碍等现象。

2有一种陪伴叫心灵陪伴

心灵陪伴是空间陪伴、肢体陪伴的升级。是人与人之间建立以感情紧密联结为基础的良好关系。通过真正的、内心真实的感受来交流与沟通,传递给他人爱、信任和安全感;从而了解他人、关爱他人、相互信任。在儿童养育的领域,父母与孩子建立的亲密关系比采用所谓"正确"的技巧更为重要!父母通过心灵陪伴传递给孩子的爱和信任将会影响孩子一生。

3父母陪伴,缺一不可

就好像天有阴阳、地有柔刚,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爹和娘!父亲是外放、独立、刚强、乐观、博大、宽广、动态的、富有创造性的阳刚之气,母亲是内倾、依恋、包容、接纳、柔顺、谦卑、静态的、稳妥的阴柔之风;父亲强调变化、创新和挑战,母亲强调稳定、一致和安全;父亲经常抓大放小,母亲习惯对孩子事事关心;完整的父爱和母爱是一个孩子健康成长的源泉和支撑,父爱与母爱相互融合,互为补充,不可或缺,不可替代!

4父亲缺席,亟盼回归

统计表明,目前我国“失陪”更多的是父亲角色,父亲是孩子的榜样,作为男性的父亲,一般特征是独立、自主、自信、果断、坚毅、与人合作、富有进取心等,经常与父亲相处的孩子,在与父亲的不断交往、相互沟通中,会不断模仿和学习父亲,受到父亲良好影响的孩子,在现实生活中会更加自信,做事更加果断,思想更加活跃,抗挫折能力也较强,会有很好的人际关系,也比较受同伴的欢迎。一个普通的父亲,不在于有多少文化,有多高的学识,有多大的本事,而在于用自己的榜样和影响,教会孩子堂堂正正地做人,踏踏实实地做事,具备了这一点,孩子就会走好自己的路。

五、陪伴是最好的教育

在你选择成为父母之时,你的行为举止,一言一行就注定将改变一个人。家庭教育的真谛不是教,更不是管,而是引导与示范,父母们需要做的是对孩子的鼓励与陪伴,是“蹲”下来“陪”孩子“看”世界。因为,最好的老师是父母,最好的教育是陪伴!

1陪伴是对孩子最好的爱

父母,其实给不了孩子属于他的未来,孩子有自己的人生。父母能做的只是努力守护孩子能够得到的当下的快乐和幸福,不焦虑、不盲从,不攀比。和孩子一起慢慢体味相伴时际遇的每一道风景,每一种心情。不要怕虚度光阴,教育本就是留白的艺术。陪伴是相互的,滋养是相互的,给予是相互的。陪孩子长大的过程,也是父母自我成长的过程。“培养”就是“陪着养”。陪伴之于教育的关系应该是先于教育、包含教育,只有这样,教育才会变得轻松、快乐、自然而然。父母要舍得花时间陪孩子,因为童年是人的前半生,陪伴孩子时,一心一意,给孩子你最好的专注力。

2无暇陪伴,忙只是借口

陪不陪孩子,从来就不是时间问题,而是选择问题,是价值排序的问题。忙只是借口,只是看父母把什么看的更重要而已。钱可以暂时少赚点,工作永远都做不完,但孩子的成长是不可逆的,在孩子的陪伴上,父母只有一次机会,错过了就永远错过了。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差别是管理时间的能力。一个人的主要时间分配到“不重要不紧急”,是得过且过型;分配到“紧急不重要”,是随波逐流型;分配到“重要紧急”,是勤奋工作型;分配到“重要不紧急”(例如健康、读书、教育子女等),是智慧发展型。您是哪一种类型?

3孩子有求,请专注陪伴

孩子闹情绪,缠磨人,求抱求陪伴时,是一种提醒更是一种高危信号,说明父母已经太长时间沉浸工作、琐事,忘记关注孩子。这时,父母要做的就是,手上心上什么都放下,专心陪孩子,每天哪怕有一小阵子。不一定很多语言,也不一定绘本玩具游乐场,只是陪着孩子,由孩子牵引着安排时光。世间一切显现皆修行对境,孩子禅,方便修。当孩子抱怨你从不带他去公园或总是夸奖邻家的孩子时,你可能会不屑一顾或敷衍了事,然而对于孩子而言,感觉就是一种事实,父母需要做是去发觉孩子行为背后深层的含义。

4陪伴是最好地教育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永远的底色,而父母是这底色最重要的绘制者。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父母将自己看得如何重要都不为过。父母不会教育不怕,不懂教育也没关系。对孩子而言,他们需要的不是奢华的物质享受,而是寂寞时有人陪伴,迷惑时有人指引,成功时有人鼓励,失败时有人理解。陪伴不仅仅是形随,更重要的是心随,是父母的心跟着孩子的内心一起成长,一起相伴。生命不可逆转,也不会停留于昨日。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他的优点、他的思考、他的梦想、他的烦恼、他的需要,父母若一直陪伴他左右,岁月会告诉您这些。忙碌的父母们要多抽一点时间,陪孩子一起慢慢长大。

教育,不是挂在嘴上的口号,而是落实在行动中的责任、智慧;爱也不是挂在嘴上的种种借口,而是润物细无声的呵护、关怀,是孩子进步时父母扬起的眉毛和嘴角的微笑,是孩子郁闷苦恼时父母流露出的焦急和关切„„陪伴才是最好的教育,父母是孩子最好的陪伴者。周国平曾说过“生命中不可或缺东西就是与孩子一起成长的记忆,我不希望在孩子最重要的时刻,家长缺席。”的确,在孩子的成长中,没有什么比父母的陪伴更重要。爱需要时间来表达,工作缠身的父母,请尽量留一些时间给孩子吧,倾听他们的心声,不要忽略他们的感受,蜗牛会慢慢长大,不要错失孩子成长中的陪伴!家长是最需要训练却最缺乏训练的一种职业,父母事业上的成功永远无法弥补家庭教育的失败。孩子的成长教育,父母只有一次机会,千万不要错过!

第五篇:《最好的教育是陪伴》读后感

《最好的教育是陪伴》读后感

《最好的教育是陪伴》读后感1

寒假又开始了,这个寒假我读了父母课堂里的一篇课文《最好的教育是陪伴》让我受益匪浅,从中学到了一些知识,什么是好的陪伴呢?

首先,成为孩子人生启蒙之师,现在社会上越来越多的职业和岗位需要培训和上岗证方可准入,从事但是有一个非常重要非常难需要不断学习的岗位,不需要持证就能上岗,那就是为人父母,可是,为人父母并不简单,当好孩子的启蒙老师,既是责任也是义务,更需具备知识与眼光与孩子共同进成长,比如从孩子提供的语言环境,善于发现孩子的喜好和兴趣,不强求孩子成功,但要让孩子快乐,对于给孩子请家教的独特理解等等,其次对孩子的陪伴和教育要有目标和方向,长远的大气的目标正确的方向,并且从尊重和爱孩子的角度,读完了全书,我不能发现作者郭力对女儿每个阶段的培养都是有目标的,甚至是提前很多年就定好了目标,然后用理性的心态和做法帮助女儿一步步接近并达成目标,

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成为孩子的朋友,跟孩子的关系建立好了,家庭教育才有开展的基础,也能对孩子施加影响和引导,和孩子成为朋友的方法有很多,高质量的陪伴,爱孩子的'兴趣爱好,保持和孩子沟通对话的畅通管道,给予孩子信任和尊重,看起来很简单,做起来却很难,在孩子成长的每个关键时期,孩子需要父母陪伴的每一个时刻,如若父母不缺席,且能能进行温暖的陪伴和正确的引导,那就是给孩子最好的教育。

《最好的教育是陪伴》读后感2

《父母课堂》告诉我们家长许多解决孩子成长中的案例,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用一个故事告诉我们家长应该做的。哪些不应该做的。今天我读了《最好的教育是陪伴》这篇文章,感触很深。家长再忙,也要抽出时间陪陪孩子。

文中作者强调陪伴的重要性。孩子幼小的心灵需要父母的陪伴和照顾。同时,培养孩子独立的生活理念。但在生活中,绝大多数父母最大的难题就是没时间。有时候,父母不会教育不可怕,不懂教育也没关系。因为,教育是深入灵魂的事情。

就拿我自己来说,因为自己做生意,常常忙的顾不上孩子的学习日常习惯。我心里也感到有愧于孩子。现在,读了这篇文章,我觉得再忙,也要抽时间多陪伴孩子。因为在陪伴和相处过程中,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才能更融洽的相处,孩子才能更快乐的成长。随着孩子渐渐长大,为何突然觉得孩子和父母越来越不亲近,我想这就是我们作为家长缺少陪伴,缺少与孩子沟通的表现。我们家长忙着挣点钱,没时间陪孩子。说到底,家长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可是我们家长问过孩子真正需要什么?陪伴是任何人都代替不了父母的。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会多抽出时间陪伴孩子。不让自己在以后的日子后悔。让孩子把以前缺少的爱找回来。也希望其他家长也能够尽量多些时间陪伴孩子。

《最好的教育是陪伴》读后感3

读完郭力老师的《最好的教育是陪伴》这本书,我深受启发。我认为,父母对子女最好的陪伴就是好的家庭教育。怎么才能算是好的陪伴呢?

首先,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从孩子呱呱坠地开始,父母的言行就无时无刻的不在影响着孩子。但是,为人父母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当好孩子人生的启蒙老师,既是责任,也是义务,更需具备知识、智慧、眼光,并且不断的学习,和孩子共同成长。

其次,对孩子的陪伴和教育要有目标和方向,长远的、大气的大目标,正确的方向,并且从尊重和爱孩子的角度。

第三,要和孩子多交流,从小和孩子建立一种良好愉快的关系。和孩子成为朋友,爱孩子的兴趣爱好、保持和孩子沟通对话的畅通管道、给予孩子信任和尊重。

第四,要善于发现。善于发现孩子天性中最根本的东西,对孩子的教育要做到适度,既不过多干预,又不放任自流。多陪伴着孩子,不帮孩子选择自己的路,但是一直在关键的时间和节点陪伴和引导,这也许就是陪伴的真正含义吧。

郭力的陪伴,让我明白教育不是独舞,只有教与学者默契配合,才能更好的进步,只有制定合理的计划,才能绽放出绚丽的花朵。如果用大树比喻父母,那么告诉孩子,无论将来走到哪里,只要看到大树那就是我们,我们永远在这里等待,这里永远是回家的路……

下载幼儿园家长发言 陪伴是最好的教育word格式文档
下载幼儿园家长发言 陪伴是最好的教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陪伴是最好的教育,放手是最好的给予

    陪伴是最好的教育,放手是最好的给予 很喜欢才女赵婕的一段话:“我钦佩一种父母,他们在孩子年幼是给予强烈的亲密,又在孩子长大后学会得体的退出,照顾和分离都是父母在孩子身上必......

    陪伴是最好的管理

    陪伴是最好的服务与管理A1625 龙芳 有人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对于高职辅导员来说陪伴是最好的服务与管理。班级作为一个复杂的小社会体系,辅导员依照一定的要求,带领班级学生......

    家长会发言稿—陪伴是最好的教育5篇

    陪伴是最好的教育 孩子的教育不能重来。孩子每一天都在成长,但家长不能在将来才去弥补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空白片段。陪伴,是父母对孩子最好的教育。这不是其他物质能够取代的,在......

    陪伴 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陪伴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尊敬的评委: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陪伴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个大家都有共识,但是大家想过这第一任老师要怎样教育孩子了......

    陪伴是最好的礼物[推荐5篇]

    陪伴是最好的礼物 鲜嫩的绿叶陪伴着鲜花长大,无怨无悔;在天上挂着的璀璨之星陪伴着一轮明月,不离不弃;一个有担当的军人会保卫着人民和祖国,一路前行。我们的一生有世界上最无私......

    教育孩子的理念:对孩子最好的教育是陪伴(大全五篇)

    我认为对孩子最好的教育首先就是陪伴,从孩子出生开始算起家长实际能够和孩子相处的时间只有12年(小学结束),当我们的孩子升入初中以后随着孩子的成长他们就会有属于他们的圈子,不......

    陪伴是最好的爱(优秀范文五篇)

    陪伴是最好的爱 尊敬的各位家长: 大家下午好! 感谢大家能参与今天的家长会,我与大家探讨的主题是: 陪伴是最好的爱。 再优秀的父母也许诺不了孩子美好的未来,孩子今后的路,需要......

    高品质的亲子陪伴是最好的家庭教育

    我们郑重倡议―― 亲爱的父母、祖辈, 高品质的亲子陪伴才是最好的教育, 请暂时放下手机,放下所有事情, 给孩子完整的一小时, 完完全全和他在一起。 陪伴不止是时间, 而是全身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