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培训班讲稿

时间:2019-05-14 18:29: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校长培训班讲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校长培训班讲稿》。

第一篇:校长培训班讲稿

参加校长培训班的汇报

韩桥乡中心小学 郑小琴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同事们:

大家好!能够参加校长、园长培训班,我感到很高兴。难得有这样一个机会与大家探讨学校教育管理方面的经验。

我叫郑小琴,是淮安市韩桥乡中心小学的校长。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先后获得岗位女明星、先进教育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德育工作者、体艺教育先进个人等光荣称号。2016年5月曾被《中国教育报》专题报道。

我们学校位于美丽的洪泽湖东北畔,处于淮阴区最南端,是淮阴区的南大门。学校于1983年因行政区域划分成立韩桥乡而得名,经原淮阴县文教局批准,同年9月挂牌成立。2004年被淮安市教育局首批命名为市级农村实验小学。

韩桥乡中心小学所辖1所完小、张圩和沙河2个教学点、1个中心幼儿园。全乡现有50个教学班、学生数2200余人、专任教师76人。因为地处偏远,所以缺编很严重。

2014年1月份,我走上了韩桥乡中心小学校长的岗位。下面我将以自己教育管理中的一些想法、做法作简要汇报,敬请各位同事批评指正。

一、多元管理,激发教师热情

为了充分激发教师工作热情,我采用多元化管理,以“做越来越好的自己”为口号,以人为本,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努力“成就教师幸福人生”。

年度教师会上,转变以往领导讲老师听的形式。让老师们在轻松娱乐的茶话会上细数工作和生活中的点滴收获,拉近了领导和老师的距离。每逢佳节,我校均举行教师包粽子、包饺子、趣味运动会等比赛,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的工作热情;三八节,为全体女教师送上温馨祝福;教师节,积极筹划节目编排,搭建舞台;为确保教职工身体健康,构筑健康工作氛围,我校定期组织教师体检,关爱教师的身体健康;新建阳光书屋,为老师们搭建继续学习的平台。作为边远乡镇学校,很多教师上班路程远。为此,学领导班子决定为参加早辅导及值周的老师免费提供早餐。由于这些措施,目前我校上下同心,干劲十足。正因如此,我校先后被评为淮安市师德建设示范校、市青年文明号。

二、多彩社团,提高学生素质

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是我校新的增长点,为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搭建起成长平台。为办好社团,我校结合本校实际,充分挖掘师资潜能。如今我校班班有社团,周周有活动。

社团活动的开展,不仅使学生素质得到提升,也为其他活动开展带来了有益支撑。例如3月份学雷锋活动、4月份“节水周”、“世界水日”、“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活动,“体艺节”、“家长会”、“广播操比赛”、“小苹果舞比赛”、“庆祝教师节”、“国防教育月”、“四球联赛”、“校长杯”足球赛、“重阳敬老”等活动。去年的市庆六一晚会上,我校节目《心愿》荣登舞台,并获得全国教育类电视节目大赛二等奖。区庆七一舞台上,我校四个节目登场;市教育局、市电视台、淮师院、市直部分小学与我校联合开展的“社团文化进校园”活动。我校还作为特邀单位在全市体艺工作会议上作经验介绍,承办了区“推进精细管理 打造特色校园”现场会活动。

三、多措并举,提升教学质量

我校紧抓质量脉搏,提升内涵发展,学校整体工作保持了团结和谐的良好势头,走出一条“做越来越好的自己”新道路。为狠抓教学质量,我校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策略,如:特级教师“幸福乡村行”活动在我校举行,市外实小与我校开展“图书漂流活动”,市外实小来我校送教。学期伊始邀请专家到校开展学科培训等。每周按时检查备课、作业、听课记录、业务笔记,不定期推门听课,加大检查、督促、整改力度,杜绝私自调课、技能课落实不到位等现象,不断查找问题,解决问题,以充分掌握学生的学业情况。现在,我校的教学质量正在稳步提升。

四、多项创建,丰富学校内涵

几年来,我校先后完成了省节水学校、淮安市文明单位、数字化校园、义务教育示范学校、市艺术教育特色学校、足球布点学校、规范汉字书写特色学校、义务教育均衡区复验、市廉政文化进校园等创建工作。现在各项创建均已顺利通过验收。我校也通过创建及区局考核活动的开展,不断提升了办学品味,丰富了学校内涵。

以上是近年来我在工作中的一些粗浅的想法和做法。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今天有幸成为校长培训班的一员,使我有机会进一步体悟基础教育的内涵,我将努力提升自己的学识内涵与人格魅力并形成个人管理风格,真正成长为不辱使命、敢当历史责任的优秀校长,把自己的全部知识和爱心奉献给学校,奉献给教育事业。

我坚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只要用心,一定会让自己成为越来越好的校长!

第二篇:校长讲稿

教—学—评的一致性

意思:整体一致的思考“为什么教、教什么、怎样教、教到什么程度的问题。

教了,不等于学会了;学了,不等于会了,这是常识。现实的课堂有太多的常识背离,大多数教师在备课或上课时,还是把特定的学生群体,当成特定的接受知识的容器。总以为,我教了,学生一定学过了。学过了,考试问题就不大。(常常听到,这道题超出范围,这种类型教材没有等说法,举一反三,能类旁通,哪去了?)。总是关注自己“是不是教过了,是不是讲过了,有没有讲完,有没有漏讲的地方”而很少关注“学生真的听懂了我教的内容了吗?真的学会了我所讲的东西了吗?”这种常识背离,反映出一个专业问题,就是教师缺乏“教—学—评的一致性的思考(课程的内在),真正的教育永远伴随着灵动的生命。不确定的情境、复杂的关系等因素,因此普适的或应然的豪言壮语,只是在确立理念、指引方向、变革之初时的鼓励需要。一旦观念确立、方向明确、变革进入深化期,人们就需要用科学的思维方式或方法解决“如何落实,落实得怎样”的问题,也标志着教育的思维与课程思维互相对应,课程的四个经典问题:

1、“期望学生学会什么”这是课程开始,—学习目标。

2、“需要什么样的素材或活动”这是课堂设计、备课——策划。

3、如何组织这些素材或活动,以教给特定的学生”这是课堂教学——经历,4、“学生学会了多少”这是课堂效果——确定。

课程:明白的讲就是从教师的视角看“为什么教,教什么、怎样教、教到什么程度”;从学生的视角看“我要到哪里去、我怎样去、我需要什么样的媒介和资源,我真的到地方了吗”。

如此看来“教—学—评”一致性相互对应,若置于课程视域,它就不是问题。课程思维本来就需要一致性地思考在目标统领下的教学、学习。评价的问题,所有单一或点状的思考都不是课程思维,而是简单的教学思维。如:有些教师在备课或上课时,只思考教材处理或教学方法的问题,只关注教什么或怎么教的问题;不太关注“学生学会了什么(即目标)。问教师”你为什么要写学习目标,可能的回答是。新课程要求的,学校教研室规定的。我们可以想象这样的教学思维、教学态度去备课、上课会怎样?再如:我们在听评课时,经常听到评课的人说“这堂课气氛好,情境创设好,设计了探究活动等等类似的话。如果评课者在分析时不把这些问题与该课的目标建立关联(一致性),就会出现太多的为“讨论”而“讨论”,为“探究”而“探究”的课堂,凡此种种,都是缺乏课程一致性思维的表现。同此,变革课堂,提高质量,我们需要像专家一样思考教—学—评的一致性。学习目标是课程的灵魂,它是课程的起点,也是终点。清晰的目标是关键,没有清晰的目标,就没有明确的依据来处理教材和选择方法,也就没有标准来评价学生到底学会了什么,要确立清晰的目标,除了自下而上的学情研究,教师的专业判断、目标叙写的技术之外,还需要从应然的“目的”走向实然的目标。

教—学—评一致性的含义:

1、清晰的陈述目标是教—学—评一致性的前提,没有清晰的目标,就无所谓教—学—评的活动。没有清晰的目标也就无所谓一致性,因为判断教—学—评是否一致的依据就是,教学、学习与评价是否都是围绕共享的目标展开的。

2、教—学—评一致性涉及两种理解:一是针对教师而言,二是针对教师与命题专家而言,前者是指教师在特定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学生的评以及对学习的评价应与目标一致。后者是指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与命题专家的命题应保持与目标一致。

3、教—学—评一致性指向有效教学。有效教学不是理性的思辨,而是基于证据的推论。教学有效的唯一证据在于目标的达成。在于学生学习结果的质量,在于证明学生学会什么。

4、教—学—评一致性的实现取决于教师的课程素养与评价观。课程素养表现为坚持新课程理念,确定和叙写清晰的目标,选择和组织合适的素材或活动,采用与目标相匹配的方法,实施基于目标的评价。评价观则表现为坚持育人理念,确定清晰目标,设计与目标相匹配的评价任务和指标,获取与目标达成相关的学习信息,解释这些信息并做出反馈或进行指导。

“教——学——评一致性”给课堂带来了什么?

“教——学——评一致性”,要求教师的教,学生的学,课堂的评是一致性的,而不是各自为政,互不相干的。这种一致性体现在教、学、评必须共同指向学习目标。教师的教,是为学习目标的教,学生的学是为学习目标的学;课堂的评,是对学习目标的评。

在日常教学中,学习目标常常是纸上谈兵式地存在于教师的备课本上,似有若无:你说它无,备课本上写的清清楚楚;你说它有,我们在课堂上又不能清晰地观察到它。问老师,老师们通常也支支吾吾讲不清楚,讲不出来目标确定的依据与过程。“教—学—评一致性”的课堂,做的第一件事是研制学习目标,因为正确的学习目标是“教——学——评一致性”的前提,是课堂教学的核心。

学习目标设计,要从“该学、能学、可教、利评”方面着想。“该学”要明白究竟什么是学生在课本中该学的,就是研究课程标准,依据课程标准来研制本课的学习目标,要理解课堂学习目标的实质是国家课程标准的具体化。“能学”这就要求我们研究本班学生的学习情况,研究他们的学习起点在哪里。那些学生可能会在那个学习目标上有困难,是什么困难,他们的学习潜能在哪里,学习目标该确定到怎样的程度。如果在目标设计时,没有了解班级每类学生的学习基础与学习能力,那么教、学、评就都会无的放矢。

“可教”这就要求我们研究教学资源、研究教材中用以达成学习目标的资源有哪些,教师自身条件怎样支持教学的可能性(如简笔画好的老师,用简笔画表述,可能更吸引学生注意力)。如何合理开发课

外资源等,这些都是合理设计学习目标的依据。“利评”这就要求我们表述的目标是“可评价的”,我们在叙写学习目标时,应多使用“能说出”、“能写出”、“能归纳”、“会表述”、“会总结”等可评可测的行为动词,少用“理解、体会、感悟”等难以评价的词语。

第三篇:通讯员培训班讲稿

通讯员培训班讲稿

一、新闻的基本概念

(一)新闻的定义

“新闻”这个意思在我国很早就出现了,如在甲骨文和金文中有一个“闻”字,画着一个人,竖着一只大耳朵,作“掩口屏息静听之状”,即是对“新闻”最原始的表示。

唐朝有一本书叫《南楚新闻》,作者是唐朝的尉迟枢,其内容就是集录了新近听来的传说、故事等奇闻异事。

清代《红楼梦》有六处提到“新闻”二字,如第一回:“众人当做一件新闻传说”,这其中的“新闻”二字,与我们今天的“新闻”这个词的概念就相当接近了。

究竟什么是新闻?它的定义又是什么?自从新闻学诞生以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中外新闻界人士给它下的定义不下200多种,但没有一条是得到公认的。实际上,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意识形态,对新闻的定义就有着不同的理解和回答。

1882年,达尔主办的《纽约太阳时报》有一个采访主任叫约翰.B.博 加特,他曾提出一个经典性的新闻概念:“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 另外一个新闻的典型概念是斯坦利.瓦利克尔提出来的,他是本世纪三十年代初期《纽约先驱论坛报》的采编主任,他说,新闻建立在三个“W”的基础上:“妇女、金钱和坏事”,因为这三个词的第一个字母也正好是“w”。

以上表述并非是科学意义上的定义,但他们的观念都集中地代表了西方新闻学的思想基础和阶级立场,即一切反常的、有刺激性的、人们好奇的事才是新闻。

我国对新闻下定义较早的是1872年创办于上海的《申报》,它在告白中认为,新闻是“凡国家之政治,风俗之变迁,中外交涉之要务,贸易之利弊,与夫一切可惊可愕可喜之事,足以新人听闻者。”

在我国,人们较为推崇和看法较为一致的新闻定义有: 胡乔木:“新闻是一种新的、重要的事实。”

范长江:“新闻,就是广大群众欲知、应知而未知的重要事实。”

陆定一:“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甘惜分:“新闻是报道或评述最新的重要事实,以影响舆论的特殊手段。”

各种关于新闻的定义尽管说法不同,但有两点是共同的:一是新闻必须是事实;二是事实必须具有新鲜性。目前,国内大多数人认为陆定一同志给新闻下的定义较准确、较科学。事实是新闻的本源,是第一性的,新闻是事实的载体,是第二性的;先有事实,后有新闻,没有事实,就没有新闻。

在这里要强调一点,事实是新闻的本源,但不是任何事实都能成为新闻。如,我们每天都要吃饭、睡觉,这都是事实,但吃饭、睡觉就不能成为新闻。新闻事实必须具备三个特性:一是新鲜的事实;二是变动中的事实;三是具有典型意义的事实,或是人们普遍感兴趣的事实。

(二)新闻的真实性

新闻的真实性是指新闻报道要对客观事物作如实的反映,符合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真实是新闻的生命,离开了事实的新闻,就是假新闻。

坚持新闻的真实性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新闻打假,我们每年都搞,但至今仍是屡禁不止,常打不绝。近些年,《新闻记者》杂志每年都要评出“中国十大假新闻”,年年备选者充足,2006年又是个“丰收年”。比如: 2006年4月3日《兰州晨报》载,“垃圾场惊现儿童残肢”。报道说,两条煮熟的儿童胳膊及碎肉、骨头掺杂着生姜、朝天椒等调料惊现兰州市城关区阳洼沟垃圾场,是一起杀人碎尸案,小孩被杀害后肢解煮熟。而事实真相是:甘肃中医学院基础学实验室将制作人体标本时所切除的尸体碎片,被学院清洁工误当作生活垃圾清理。既没有生姜,也没有朝天椒。可以看出,这是一篇记者道听途说,信手拈来的新闻,稍微对现场进行一下采访,也不至于出此耸人听闻的事件。

2006年6月12日《新文化报》载,吉林省松原市一孕妇腰围1.75米,至少怀了五胞胎,一时被传成“超级孕妇”。而事实真相是:“超级孕妇”五胞胎一事纯属“恶作剧”,孕妇肚子里塞的是三条棉被、十几件棉衣,还有毛衣、单衣、棉坐垫、帽子等物品。这篇新闻的出笼,虽然与孕妇本身的伪装欺骗有关,但是记者的懒惰、无知,不深入、不负责,却是使这一“恶作剧”得以放大的主因。

2006年11月26日《民主与法制时报》载,“深圳市纪委代管深圳中级法院的日常工作“。事实真相是:去年底,深圳中级法院确实有一些法官卷入违法违纪案中,但是,不管深圳法院有多少法官卷入违法违纪案,从常识判断,怎么可能由纪委来代管法院的日常工作呢?这条新闻以想象代替常识,以主观代替客观,完全属于违背事实的臆造。

随着网络的飞速发展,网络新闻已成为一种快捷、方便的崭新的媒体形式,然而网络上的假新闻、也可称为网络谣言的也随之抬起头来。这些谣言,借助先进的传播手段,广泛且肆无忌惮地传播开来,已成为今天新闻传播领域中的又一大公害。

如,前一段网上出现的“高州市工商打死刚考上清华的学生”、“名嘴周涛,再婚是我最正确的选择”、“湖南78岁老太第9次怀孕”等等。还有近期境外媒体传播的,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枪击事件,是中国人所为等等,都属编造谣言,以讹传讹,危害极大。

说这些,主要是强调,新闻一定要真实,因为新闻不同于文学作品,文学作品要求的是生活的真实,而允许在创作中合理想象和虚构,不受真人真事的局限;而新闻则要求情节细节完全真实,完全反映事实的本来面目,缺了这一点,就不称为新闻了。

新闻的真实性包括以下五点要求:

一是新闻的五要素必须真实准确。这五要素就是我们常说的五个W,即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经过、原因,还有的称五个W一个H,即结果。

二是新闻背景必须全面客观。有不少新闻是需要对事件的背景做以介绍的,这个背景的叙述必须真实。

三是事件的细节、人物、语言不能合理想象。这其中包括天气的描写、心理的活动、思想的变化,乃至数字的运用都要求百分之百的真实。

四是不能以偏概全、以点带面。要杜绝片面性和绝对性的报道。

五是对新闻的解释要合乎事实本身的逻辑。

(三)新闻价值

对新闻定义的不同见解,导致对新闻价值的不同认识。西方新闻界认为,测定某一事件和某种思想所具有的新闻价值的因素有以下六个方面:时间性、显著性、接近性、新奇性、重要性、人情味。

社会主义新闻学认为,新闻价值就是选择和衡量事实是否报道及如何报道的标准。它包含两层意思:一是事实本身所具有的价值,即事实本身的重要性、影响力和新鲜程度等;二是读者接受新闻后的受益程度,即新闻所引起的社会效果。前者是先决条件,但没有后者前者则会失去意义。概括起来讲,社会主义新闻学认为,判定事实所具有的新闻价值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指导性与思想性: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宣传党的 方针政策,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

(二)重要性与显著性:内容重要,社会影响大;

(三)普遍性与迫切性:反映群众呼声,关注社会热点;

(四)知识性与趣味性:传播高尚的、健康的、大众的 知识与情趣;

(五)时效性与真实性:坚持新闻的“真”,突出新闻的 “新”。

二、消息的写作

新闻是广义上的一个概念,是对媒体报道的一个统称。新闻体裁有多种多样,并且在不断发展,据统计,目前已有60多种新闻报道形式。我们常见的新闻体裁有:消息、通讯、特写、述评、报告文学、新闻公告、新闻散文等等。今天,我们只介绍一下新闻体裁中最常用、最重要的一种——消息。

(一)消息的结构

一般认为,消息的结构是指消息的整体与部分,部分与部分之间的组织关系。消息的结构大体上由导语、主体、背景和结尾四个部分组成,其中背景材料的运用要视整条消息的需要而定,有不少消息实际上只有导语、主语、结尾三部分。

1. 导语

即一篇新闻的开头,它用简明的语言揭示出新闻的主题思想,开门见山,起到统领全篇、画龙点睛的作用。导语的类型也是多种多样的,最常见的有:

叙述式——用叙述的方法,简单扼要地写出新闻中最新鲜、最主要的事实。这种导语多见于动态新闻。

摘要式——先摘出新闻的精华,主体部分再作详细介绍。这种导语也常见于动态新闻。提问式——先把问题提出,然后引出下文,这种导语在写经验性新闻中运用较多。

结论式——先作结论,后作阐述。这种导语多见于经验新闻、述评和其他一些特殊消息。

描述式——对新闻所处的特定环境或时间等先作简单描述,渲染气氛,之后再引出正题。这种导语也多用于动态新闻。

此外,还有引语式、混合式、拟人式、悬念式、对比式等等。

2.主体

消息主体是导语之后的主要部分。主体的任务和作用,一般被认为是对导语的注释和补充。

主体部分在一篇消息中占有相当大的篇幅。主体展开的结构可以按事件的重要程度为顺序,可以按事情发展的先后时间为顺序,也可以按事情的空间为顺序,还可以按事情发展的逻辑关系为顺序。

对主体部分的写作要求是:内容充实、选材精当、剪裁合理、层次清晰、生动活泼。

3.背景

消息背景是指报道的事件产生的历史和存在的客观条件,以及它与周围事物的联系。换句话说,背景就是你所报道的事件发展的来龙去脉,与周围事物的联系。背景材料可以是对比性的,既对事件进行前后、左右、正反的比照,以突出所报道事件的重要意义;也可以是说明性的,既介绍事件的政治背景、地理环境、历史演变、思想状况、生产面貌、物质条件等,以说明事物产生的原因、条件和环境;还可以是诠释性的,如介绍人物的出身、经历,产品的性能、特色,以及专用术语、技术性知识的解释等,用以帮助读者清楚地理解所报道的内容。

4.结尾

一则消息结束时,总是需要做一个总结、概括、说明或补充,这就是消息的结尾,结尾一般是指消息的最后一段或一句话。

消息的结尾也有多种形式,如:总结式、展望式、提问式、呼吁式、评论式等等。

刘勰的《文心雕龙》中有这样一句形容写文章的话叫:“鸡头凤尾豹肚”,说的是一篇好文章应该有个漂亮的开头,有个丰满充实的主体,最后有个像凤凰尾巴那样漂亮的结尾。

5.标题

消息的标题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引题、主题和副题。引题也称眉题,是排在第一行的、用来揭示消息的思想和事件意义的;主题是排在中间的标题的主体,是全文主要内容和思想的凝缩;副题是排在第三排的,带有提示、提要性质 的补充说明。

而还有不少的消息只有引题、主题;有的消息只有主题、副题;更多的是只有一行标题,即主题。还有一句话新闻、百字讯之类的消息干脆没有标题,而只标一个栏题。一篇新闻究竟采用什么样式的标题,要根据报道的事件和内容而定,没有固定的格式。

标题是一篇消息的眼睛,制作的好坏相当重要,制作的学问也非常讲究,我们只要做到确切、简洁、醒目、生动就可以了。

(二)消息的种类

我国新闻界依照消息的写作特点和表达形式,将消息大体上分为六种:

一是动态消息。这是一种最常见的新闻载体。它报道当前发生、发现或正处于运动状态的具体事实,可以是事件性的,也可以是非事件性的。

二是综合消息。顾名思义,综合消息不是一事一地式的报道,它是一种报道面广、材料丰富、时效性较差的非事件性新闻。它反映的是全局性的情况、成就、趋势、动向和问题,点面结合,高度概括并展开分析。把握全局、整体报道是这一消息形式的主要特点。

三是经验消息。经验消息是极具中国特色的一种新闻报 道形式,强调指导性,重视典型的作用,“拨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具有很强的指导、示范作用。这一形式和功能是由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性质和任务所决定的。

四是特写性消息。其特点是“放大”和“再现”,相当于影视中的近镜头,它的效果是用活生生的形象说话,令读者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特写的写作可以概括为这样四句话:反映现场气氛、捕捉逼真形象、抓住事物特征、注意情节高潮。

五是述评性消息。也叫记者述评或新闻分析,是一种报道事实和评论事实兼而有之的消息种类,其写作的最大特点是夹叙夹议。

六是人物消息。人物消息不同于人物通讯,它是一种以人物为报道对象的时效更强、篇幅更短,从一个侧面反映人物性格、精神境界、工作活动的文体。

(三)写消息的十条规则

写作是需要技巧的,技巧是有一定的规则可循的,这里摘录十条,供大家参考:

1.在你没有理解事件本身之前,不要动笔去写。2.在你不知道你要说些什么之前不要动笔去写。3.要表现,不要陈述。

4.把精彩的引语放在消息的前头。5.把精彩的实例或轶事放在消息的前头。6.运用具体名词和富于动作色彩的动词。7.尽量少用形容词,不要在动词上再加用副词。8.尽量避免自己去作判断和推理,让事实说话。9.在消息中不要提那些你回答不了的问题。10.写作要朴实、简洁、诚实、迅速。

总之,新闻写作要做到四个字:真、新、快、活。

(四)写消息的几个“不要”

根据编辑工作中所经手的大量来稿,综合多方面的经验,提出几点在写消息中常犯的毛病,也许对你有一定的提示作用。

1.写消息一般用第三人称,因为你是站在记者、通讯员的局外角度报道你单位、你地区所发生的事实,因而,稿中不要出现“我县”“我局”等第一人称,要用“他”“他们”第三人称。

2.报道基层干部职务活动,不要用“亲自”“亲临”之类的词句。领导深入基层,查看工作现场,本来就是基层干部的职责,加上“亲自”这类词句,显得很“见外”,仿佛他们过问一下便成了某种恩赐,让人看了很不舒服。所以通讯员写稿必须跳出本地区、本部门这个范围来看问题、做报道。3.不要轻易讲“首次”“首创”“填补空白”“全国第一”之类的话。如果用了,必须有充分的证据。在没掌握证据的情况下,可用“较早”“较为”“较好”等伸缩性用语,决不能随意夸大、耸动视听、任意拔高。

4.不要轻易用“非常”“全部”等等绝对化的词句,除非确有事实证明如此。在一般情况下,不论是好事还是坏事,都不可能达到上面词句所概括的程度,你这样写上去了,读者会产生怀疑,甚至反感,效果并不好。

5.不要用“他们说”“大家说”之类的词句,除非有人指挥众人朗诵什么,否则在自然状态下是不可能发生“大家一齐说”的情况的。有人说,报上这样的话常见,常见不等于不是错误,“常见”只能说我们的新闻写作中好多陋习没改,只能说我们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还不够。

6.尽量不要用“在什么什么形势下、领导下、基础上”这种笼而统之的套话、空话。

7.尽量不要用一连串的“为了…”之类的词组做开头语,这样写显得很虚、很乏味、很勉强。

8.尽量不用“狠抓一个学字、突出一个实字、落实一个干字”之类的话,好象很凝练简洁,实际上这些用语是简单化了的标语口号,而不是新闻。

诸如此类的问题还很多,我们只举这几个例子,以提醒大家注意。

三、通讯的写作

通讯是我国一种特有的新闻文体,与消息、新闻评论并列为新闻写作的三大体裁。通讯与消息有好多相似之处,有的又是无法区分的。有不少人把短小的通讯当做了消息或者评论,又有不少人将长消息当成了通讯。我们不要刻意去区分,但也不可不分,对这两种文体完全不去区分,在写作中就会遇到麻烦,报道效果也会有很大的不同。适当了解通讯的一般知识,对于我们通讯员写作是非常必要的。

(一)通讯的定义

一般认为,现代新闻写作所说的通讯是一种运用叙述、描写、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及时地、详细地、形象地报道新闻人物和新闻事件的新闻体裁。

按照这一定义,通讯的范围确实是非常广泛的,内容与 形式也是多姿多彩的。有的通讯可以洋洋洒洒数万言,写出新闻人物的一生,有的通讯只需区区数百字,写出一个瞬间的片段。而且,与世界上的万事万物一样,通讯本身也处于不断地发展和变化的过程中,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通讯的外延更是在不断扩展、变化之中。

确实,要为通讯下一个精确的定义,应该说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因为各种新闻文体之间虽然有所区别,但是也并 非经纬分明、壁垒森严,文体与文体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互交插、近似的模糊性。有不少新闻作品确实具有“两栖性”,很难说是属于那一种体裁。有人曾就一篇“四不像”的新闻作品向38位记者作过一个现场调查,这些新闻写作高手们竟然给出了12种答案。

对此,我们感到奇怪吗?奇怪也不奇怪。金代王若虚在《文辩》中说得好,“或问文章有体乎?曰:无。又问无体乎?曰:有。然则果何如?曰:定体则无,大体须有。”所谓,“文无定法,文成法立”。就是说,写文章没有固定的写法,文章写成了,文法也就立起来了。所以,我们无需刻意辨别某种文体的形式,只要掌握了它的基本特点,以一种顺其自然的心态,报道和抒发我们自己要表述的事件及其思想就可以了。

(二)通讯的分类

给通讯分类也是一件十分棘手的事。到目前为止,虽然已经有不少分类方法,但还没有一种能称得上是比较理想、比较科学的。

目前,最常见的、得到学界广泛认同的是按照写作对象分类,将通讯分为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和风貌通讯四种类型。

1.人物通讯是指集中反映新闻人物工作、生活和思想 的通讯。比如《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铁人王进喜》等名篇已成为人物通讯的代表作。

2.事件通讯是指集中记叙那些有新闻价值的新闻事件的通讯。优秀的事件通讯着力于展示事件中体现出来的主要矛盾,并从中反映出该事件的社会意义。如最著名的《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等等。

3.工作通讯是指以各项工作中取得的进展、存在的争议、产生的问题和取得的成果为报道对象的通讯。它的最大特点是带有一定的评论色彩,具有着一定的推广、指导性价值。如我们常用的对反腐倡廉各项工作,单项的、综合的经验介绍都属于工作通讯。

4.风貌通讯是指记录某一地方风俗面貌的通讯。这类通讯题材广泛、形式自由、不拘一格,已产生很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如瞿秋白的《饿乡纪程》,邹韬奋的《萍踪寄语》,范长江的《中国的西北角》等等。

(三)通讯的结构

通讯的常见结构方式一般可以分为三种:

一是纵式结构,即按照时间顺序、事物发展的顺序或作者对事物的认识顺序,进行谋篇布局的结构方式。

二是横式结构,即按空间变换或按事物的不同侧面来安排材料的通讯结构。三是纵横交错式结构,即以时间为经,以空间为纬来安排层次的通讯结构。它的特点像一张网,将复杂的新闻事件,有条有理地表现出来,纵横有序、疏而不漏。1960年《中国青年报》登载的《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就是这一结构的代表作。

此外,还有蒙太奇式结构、时空倒错式结构等等。对这些,我们有些了解就可以了,不要过于拘泥于文章的结构方式,有一句话叫做“文章之道,大体则有,定体则无”。从来就没有一成不变的结构模式,也没有完全相同、分毫不差的结构,就像这世界上不存在长得完全一样的两个人一样。

(四)通讯的组成部分

1.标题。对于一篇通讯,标题非常关键,读者是否想读你这篇文章,往往取决于标题。一个乏味的标题,往往会断送一篇通讯的生命。

通讯的标题多数是以下两种类型:一种是只有主题,如《王廷江,好样的》;另一种是主副题结构,如《“小机”斗“大机”——记发生在大连市的“三师出走”**》。

除了形式的多样化之外,制作标题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归纳起来大致有如下三种类型:

叙述式——如《三次“上书”总书记的普通农民》。抒情式——如《醒来,铜陵》、《洪泽湖不言忘记》 描写式——如《四海波涛逐香江 华夏儿女心逐浪——海外华人华侨在香港回归的时刻》

2.开头。万事开头难,写一篇好文章也是开头难。有六种开头比较常见:开门见山式开头、对比式开头、悬念式开头、比兴式开头、引用式开头、抑扬式开头等等。在这里不再详细介绍。

3.主体。这是一篇通讯成败的关键部分,在写作上要处理好这样几个问题:一是层次,二是疏密,三是过渡,四是照应。这几个方面做好了,这篇通讯也便成功了。

4.结尾。常见的通讯结尾有五种:点题式、启思式、照应式、展望式、象征式等等。

四、通讯员的地位和职责

(一)通讯员的地位

通讯员是以通讯形式为宣传部门和新闻机构反映情况,采写稿件并按稿计酬的业余新闻工作人员。具体讲可分为三种,一是县乡党委宣传部门专门设臵的负责新闻工作的人员,也称新闻专干或新闻干事。二是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兼职的通讯员。三是基层工农兵通讯员。据我所知,这其中不管是哪一种,真正专职做通讯员的很少,大部分都是兼职,因而工作一般是业余的,很是辛苦。

通讯员的任务大体有三项:一是向宣传部门反映情况,向新闻单位提供报道线索,以及向新闻单位反映群众对报刊的意见、要求和呼声等。二是采写稿件,主要是采写本单位本地区的稿件,有条件的也可以采写外单位的稿件。三是组织群众开展学刊、用刊、评刊活动。通过这项活动发挥报刊的作用,促进当地工作。

毛泽东曾指出:“我们的报纸也要靠大家来办,靠全体人民群众来办,而不能只靠少数人关起门来办。”这是因为我们党的新闻事业不是为某一个人或一个集团的私利服务的,而是党、政府和人民手中的传播工具。正因为此,不依靠群众来办,只靠少数的专业人员来办,是根本不可能办好的。广泛地组织通讯员队伍,充分发挥通讯员的作用,就是贯彻全党办报、群众办报方针的一个重要体现。

发挥通讯员的作用是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光荣传统。想当年,列宁曾称俄国优秀的通讯员巴布什金为“人民的英雄”。斯大林称工农通讯员是“无产阶级舆论的表达者和传播者”。我党也历来重视通讯员的工作。1942年,陕甘宁边区的《解放日报》发表了《展开通讯员工作》的社论,文中说:“我们的报纸,如果没有广泛的通讯员,如果没有参加实际工作的、生活在群众中间的党与非党的通讯员,是不可能办好的。”

(二)通讯员工作的特点 通讯工作是我们各级机关的一项重要工作,而且大多数通讯员都是兼职,因而探讨、了解通讯员工作的特点,对我们搞好通讯员的工作不无帮助。

1.新闻采写的业余性

通讯工作对于通讯员来讲,大多数只是他兼职做的一份社会工作,是他的“副业”,而不是他的“主业”。国家干部做通讯员的,他们还都有自己的“主业”工作要做;工农兵通讯员则更是有繁重的生产、训练等任务在肩。这就决定了他门新闻采写工作的业余性。

2.采写范围的固定性

通讯员一般只能在本单位本地区采写报道,采写范围相对较窄,采访对象相对较少,选择的机动性也就相对较小。既然如此,通讯员就要注意处理好这样几种关系:一是处理好本职工作与通讯工作的关系。既不能忽视本职工作而专心于通讯工作,也不能为了本职工作将通讯员工作臵于可有可无的地步。二是处理好投稿数量和质量的关系。有的单位每年年初都要给通讯员下达报刊发稿的指标,年底还要统计每个通讯员发了多少稿,并常常与个人业绩挂钩。这就无形中使得通讯员在投稿中注重数量而轻视质量。数量要考虑,而重要的是稿件的质量,如果只图数量,你的稿件的质量就很难上去,也很难升华自己的通讯业务。

3.贴近生活的实践性 通讯员工作在第一线,生活在群众中,一身兼两职,既是现实生活的变革者,又是现实生活的报道者。通讯员对现实了解得最直接、最及时、最透彻,因而也就有条件提供大量新鲜的情况、报道线索和稿件。而另一方面,因为长期工作生活在一个圈子里,也容易使人囿于局部的经验,犯坐井观天的毛病;因为是为本单位本地区写稿,还容易犯主观上夸大、客观上失实的毛病;因为有指标压身,且就近采访方便,抢发急发,也容易犯粗枝大叶,不精不细的毛病。这些都是我们通讯员应该时刻注意的。

(三)如何认识新闻与宣传的关系

我们的通讯员所从事的是宣传工作,也是新闻工作。然 而说你是一个宣传工作者,你可能会欣然接受;如果说你是一个新闻工作者,你会摇头拒绝,不敢也不愿接受这一称谓。为什么?这与客观存在的“主业”与“副业”有关,也与多年来计划经济体制下,我们对新闻与宣传的本质及其两者之间的关系认识不足有关。

什么叫新闻?前面已经讲到,新闻是最近发生的事实 的报道,是客观的,不应该缠杂任何主观意识。

而宣传的含义则不同,《中国大百科全书.新闻出版卷》说,宣传是“运用各种符号传播一定的观念以影响人们的思想和行动的社会行为”。《牛津词典》解释“宣传”为“散布 信息、主张、观念(的手段与措施)”。《朗文词典》把“宣传”解释为“由某个方面、特别是政府,就某件事采取的散布真实或不真实的信仰、观念、新闻等以影响舆论的行动”等等。即使上述外国辞典的解释有着明显的歪曲与偏见,但也可以看出宣传与新闻之间的不同。

按照马克思主义学说,一切上层建筑,更不用说属于传播领域的事物,都含有宣传的意味或目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新闻也可以说是一种宣传。有些学者也认为,“新闻是宣传的一种重要形式。宣传者运用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阐述一定的观点和主张,以达到吸引受众和争取受众的目的。”

但是,新闻毕竟不能等同于宣传,两者从性质、规律、作用上有着本质的区别:

一是性质不同。新闻是关于新近发生的有新闻价值的事实的客观报道;宣传则是传播宣传者的主张、意见,主观性较强的一种活动。

二是依据不同。新闻必须以客观事实为依据,没有事实便没有新闻;而宣传则是以宣传者的主观见解为主要内容,有着明显的倾向性。

三是功能不同。一般说来,新闻只是客观的报道,对受众并无约束力,你可以接受也可以不接受;而宣传往往具有一定的约束力,教育你接受,在某些情况下又要求你非接受不可。比如普法宣传,安全宣传,反腐倡廉宣传等。四是手法不同。新闻必须通过合情合理、引人入胜的采写技巧、客观的手法、含而不露的方式,达到传播某种信息以影响受众的目的。宣传当然也需要高超的技巧和一定的手段,但方式上则可以直截了当、理直气壮地播扬自己的观点和立场。

做为一名党报党刊的通讯员,弄清宣传与新闻的区别,对于我们的通讯工作是十分必要的。我想至少有这样三点应该牢记:

一是要坚持宣传纪律,注意舆论导向,时刻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尽管新闻界对宣传价值与新闻价值哪是第一位的问题争论不休,说法各异,但是,作为一名党报党刊的通讯员,坚持宣传纪律,当好党的喉舌,这一点是绝对不能动摇的。可以想象,如果你一味强调新闻价值,两眼只是盯着新闻价值,而忽略了宣传价值,你所采写的新闻价值再高,可是却与我们党的方针、政策不符,与党的宣传口径不符,你的新闻价值又体现在什么上呢?宣传效果又会如何呢?我想只能是走向负面。

二是在强调宣传价值的同时,切莫忘掉新闻价值。要按 新闻规律办事,真实客观报道你所采写的对象,不能因为宣传立场、目的的不同,而违背事实,任意编造拔高。不实的、编造的新闻是不可能有价值的。要知道,新闻是写给人看的,新闻的受众是广大的人民群众,群众是不会接受虚假新闻 的,因而你也难以实现你所宣传的价值。这个问题,基层通讯员尤其要注意,因为每位通讯员报道的内容大都是本地区本单位的新闻,容易犯主观性、倾向性错误。

三是要努力实现新闻价值与宣传价值的完美统一。我认为,在这两者的关系上,新闻价值是前提,宣传价值是目的;宣传价值要通过新闻价值来实现,新闻价值最终是为宣传价值服务的;因而通过最大限度地挖掘新闻价值来最终实现我们的宣传价值,实现两者完美的统一,是我们每一位通讯员的最高追求。

为此,作为一个党报党刊的通讯员,也要按照中央要求党的新闻工作者那样,时刻不忘打好“五个根底”,即理论路线根底、政策法律根底、群众路线根底、知识根底、新闻业务根底。”成为一名优秀通讯员。

第四篇:团干部培训班讲稿

新形势下共青团组织工作的内容和方法

各位团干部、同志们:

很高兴今天有机会能与大家共同探讨和交流共青团工作。

今天参加培训的有部分同志是刚刚走到团的岗位上来的,客观地讲,对团的工作内容、方法、标准等都还不很熟悉,而且我们也在平时工作中发现,甚至一些在团的岗位上干了一段时间的团干部对自己所做的业务工作也还存在不甚了了的问题,这些都将严重制约团的工作的创新与落实。今天,团县委精心组织举办这次培训班,并有针对性地把团的业务工作知识作为这次培训班内容来设计,就是为了让大家尽快的认识和了解我们为之努力和奋斗的共青团是干什么的、当前在干些什么、我们应该在什么地方干什么样的事、怎么才能把团的工作干好的问题,尽快进入工作角色,承担工作责任,为推动共青团工作发展及时培养中坚和骨干力量。

按照培训班计划,今天我想就当前团的组织建设工作的主要内容、工作要求和基本方法与大家做一个交流,希望大家不论来自哪条战线、哪个领域,都能够在我们的交流中对当前共青团的整体工作有一个必要的全面了解。因为道理很简单,我们常说胸中有全 局,抓工作才能站的高看得远,把工作抓在点子上。如果我们对团的整体工作没有认知、一头雾水,那么我们抓具体工作就会缺乏做纵横比较的参照物,满脑子浆糊,搞不清内容和标准,就不可能把工作做好。所以对全局工作的了解和掌握,这既是实践“大团建”工作理念的具体体现,也是我们进一步开阔视野,提高认识,实事求是科学推进团的工作的必要业务素质。

一、关于团的组织建设工作

我们知道,不论我们做什么样的工作,组织是一切的基础。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决定着共青团最本质的影响力、战斗力和生命力。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性,这是常识,也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但我们一定要看到,在当前基层普遍出现团的基层组织职能弱化、队伍萎缩、服务力下降、活跃度不高等问题的情况下,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就必须从组织建设这个基础入手,用坚强的组织来带动能力的提升,从而促进工作的创新与发展。

那么,我们如何建设一个坚强的组织呢?这是当前全团上下共同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需要我们在具体工作实践中按照既定的内容和原则,结合不断发展变化的新形势创造性的去探索、去实践、去总结。所以,我们首先就要搞清楚什么是团的基层组织建设。

(一)什么是团的基层组织建设

团的基层组织建设是指通过基层团组织的班子建设、队伍建设、制度建设、高效的团务管理和卓有成效的主题教育,切实把团组织建成团结教育青年的领导集体和组织核心。

总体说起来,团的组织建设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团建工作、团务管理、团干部配备与管理、团干部培训、团员发展、推优工作及团的思想作风建设等七个方面。需要强调的是,它涉及我们团的工作的方方面面,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基础,在具体工作中我们不能孤立的看待它,并且要把组织建设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这个认识我们必须明确起来。

(二)当前组织建设工作中存在问题的突出表现

实事求是的说,抓组织建设是一项投入多见效慢,而且常常出力不见得讨好的事,而它又是团的工作中必须抓好的重中之重。不避讳的讲,目前我们的组织建设中还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一是团的组织设臵和运行机制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和青年群体发展的新变化;二是随着劳动力的不断转移,大批团员尤其是农村团员在流动中流失,团员队伍正在萎缩;三是一些基层团组织活力不足,有的甚至处于瘫痪状态,团员意识不强,没有充分发挥模范 带头作用;四是部分团干部抓工作的服务意识和创新意识不强,团组织的影响力和服务力弱化。这些表现都是我们无法回避、必须面对、认真探索解决的事。

(三)、当前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应把握的几个重点

正是认识到了基层组织建设对全团工作发展的极端重要性和面临的严峻现实,近年来,从团中央到团省委都非常重视这一工作。团中央从2009年开始,在全团提出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并多次召开会议安排部署,在团十六大上,团中央又提出了“团的基层组织网络要覆盖全体青年,团的各项工作和活动要影响全体青年”的工作要求。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必须把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臵,针对过去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把握以下几个重点,着力推进团的自身建设。

1、要坚持党建带团建。积极主动争取党政理解和支持,是我们抓工作的前提和保证,也是共青团的最大政治资源,我们必须时刻有这样的意识和能力,才能把这个宝贵资源利用好,这也是“大团建”工作理念的第一要求。我们说党建带团建,首先是党要愿意带并且想着带你,相信在基层具体工作中大家都有一个体会,就是这样的带也是需要我们用符合党政所需的思想和行动去争取的,否则就只能是喊在嘴上、写 在纸上、最终落空,工作中处处被动,无所适从。所以,我们一定要首先有这样的意识,并主动锻炼这样的能力,才能保证党组织时刻能想到咱,咱也才能跟得上。至于具体怎么做,这就需要大家结合工作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团省委五个文件就是我们争取党建带团建的最好依据,今年上半年团市委也进行了督察,但落实情况并不理想,存在以文件落实文件和有文件无落实的问题,这和我们所处的大环境有关,也与我们这方面的意识不强有关。在目前形势下,要落实好需要各级团组织的长期共同努力)。

2、要牢固树立和实践“大团建”工作理念,强化分类指导,在创新基层团建工作上狠下功夫。团中央之所以提出“团的基层组织网络要覆盖全体青年,团的各项工作和活动要影响全体青年”的要求,就是因为我们现在的组织覆盖面和影响力出现了问题,已经影响到了团组织基本职能的正常发挥,这个问题是很严重的。要实现这样的要求,解决这个现实问题,就需要创新,更需要来自基层一线的创新。应该说,团建创新是个老话题,但每一个有效的创新又都是一个新挑战,要靠每个团干部的意识、能力和抓工作的主动性来实现,这是真功夫。所以我们抓基层团建创新,不能为创新而创新、或是搞华而不实的花架子、搞脱离实际的想当然的口头创新,而是要真正见成效、出 经验,这样的创新才有用。就我们的工作实际而言,在农村,要把创新的重点放在探索推行产业建团、协会建团和村村、村校、村企联合建团的新型团组织设臵模式,构建“乡镇团委+农村青年中心”和“村团支部+产业协(学)会或经济合作组织”等与区域化推进农村共青团工作相适应的工作格局上;在企业,把重点放在加强青年工作委员会和青年工作小组建设,积极探索通过有效服务企业来有效服务青年的新途径上;在社区,把重点放在健全组织网络、强化属地合作、开展志愿服务、活跃社区文化、着力推进“区域联动加强社区团建”工作上;在学校,把重点放到尝试在学生公寓、社团灵活建立团组织,努力实现对学生团员的多重覆盖上;针对“两新组织”,把重点放在积极探索适应其管理方式和资源配臵方式的灵活建团模式,切实提高建团率和工作活跃率上。

3、要着力加强团的队伍建设。在团干部队伍建设上,要着眼于协助党组织做好团干部选拔、配备和管理工作,加大团干部教育、培训和交流力度,尤其是在全面提高团干部的素质和能力上重视并努力,这是事关全市团的工作能不能实现新的创新与发展的关键。现在我们许多团干部不注重自身的学习提高,平时热衷于喝个小酒、唱个小歌、打个小牌,对业务工作不研究、不思考、不努力,会一些华而不实的花拳 绣腿,却目空一切自我感觉不错,具体表现就是 “心中无底决心大,头脑简单想法多”,这种眼高手低、安于现状的状态对团的工作、尤其是个人自身的成长是非常有害的。而且这些其实都是一些物质享受方面低水平的“井底之蛙”式的“小快乐”,与事业成功、成就人生理想的“大快乐”相比,是微不足道的。另外,我还想强调一下学习内容和方法的问题,现在我们不少团干部觉得自己平时也看了很多书,觉得就是注重学习了,我倒不这么认为,我们首先要明确,读书并不等于学习。是不是学习,一要看你读的是什么书(无聊的书是消遣,有害的书是毒药),二要看你是怎么读书(是看热闹还是看门道,是想学点东西还是打发时间),三要看你会不会读书(会不会去粗取精,会不会融会贯通,会不会学以致用);在团员队伍建设上,我们要看到,目前我们的团员发展工作中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为:(1)部分支部不重视,想起来了就发展,想不起来也没计划,事实上很多时候就是根本想不起来,这样就挫伤了青年入团的积极性;(2)一部分支部多年来不发展团员,团员队伍逐年萎缩,而一旦有了检查或是要求,就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搞突击发展或表册发展,造成所谓的新团员素质不高或根本就有名无实,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在检查中发现有的地方有56岁共青团员的原因;(3)有些支部平时不发展,等村里有青年参军、升学需要入团时,不论素质如何,有求必应突击入团,使团的威信一落千丈;(4)我们还发现,个别基层团干部根本不懂团务知识,发展团员时错误的以结婚与否为临界线,把已婚青年视为团外人员,致使团员流失。特别是有些农村团组织常年不开展活动,不过组织生活,组织成了摆设,团员也就成了“没娘管的孩子”,认为团组织可有可无,团员意识日趋淡漠,致使团组织对广大青年的吸引力和凝聚力锐减,成为团员发展工作滞后不前的根本原因。针对这样的现实情况,我们一定要从事关团的生存发展的高度出发,切实加大团员发展力度,不断探索加强流动团员管理的有效载体和模式,强化“推优入党”工作,进一步健全完善抓团员教育的长效机制,引导团员增强对团组织的归属感,体现在社会群体中的先进性。

4、要切实提升团的阵地建设和团务管理水平。这时需要强调的是,我们说加强阵地建设,不是简单的占房子、挂牌子,玩一些虚虚套套的事。阵地建设是为了让我们的组织和活动有必要的依托和富有特色的直观反映,从而来增强团组织的社会影响力和吸引力。所以我们一直以来的要求就是“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共建共享”,不一定有多高的规格、多么华丽的版面,但一定要有,并且反映我们的主要工作和特色。现在 有些基层团建阵地是有,可就是没活动、没资料,这样的摆设型阵地是没有作用和意义可言的。所以我们讲的阵地只是前提,更重要的是加强管理,完善制度,千方百计充分发挥阵地的作用。说到阵地建设,就不得不说到与其唇齿相依的团务管理工作。从我们掌握的情况看,尽管近年来各县区做了不少的努力和尝试,比如为基层统一编印下发《工作手册》等,但目前在一些地方,团务管理工作做的是很不到位的,甚至漏洞百出,这和我们的团干部不熟悉业务知识有关,也和基层团干部的作风紧密相关。团务档案本来是反映我们工作成效、记录工作轨迹、为今后工作提供依据的,结果反而成了说胡话、编故事的铁证,出现这样的悖论性结果,确实让人啼笑皆非。所以这也是反映我们基层组织建设水平的一个最重要而且最直观的方面,我们一定不要把团务管理工作当成小事,而是要严谨细致的对待它,你认真细致的对待它了,它才会用肯定和表扬来回报你。

二、关于团干部成长问题

同志们,刚才,我结合工作实际和大家共同探讨共青团的组织工作,下面我想利用一点时间和大家交流下下,共青团干部,也就是青年干部的成长问题。人在青年时都心怀梦想,渴望实现人生抱负。实现人生抱负没有捷径可走,但有明确的指南。围绕这个主题,我想送同志们两句话,与大家共勉。

第一句话: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

习近平同志在今年五四青年节座谈会上讲:“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青春。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无数人生成功的事实表明,青年时代,选择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选择奉献也就选择了高尚。“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事业是干出来的,不是说出来的。年青干部要无悔于青春,就要到基层去、到一线去、到人民群众中去经风雨见世面,在实践中长才干。对于年轻干部的实干,我的体会是八个字,即“担当、奋斗、创造、奉献”。

一要敢于担当。“大事难事看担当,逆境顺境看襟度。”面对大事和难事的时候,可以看出一个人担当责任的能力。担当不仅要有夺取成功的信心,而且还要有接受失败的准备。年轻干部应该有朝气、有魄力、有活力,勇往直前,义无反顾,争做强者,勇立潮头。要肩负起时代的责任和使命。既然我们被推到现在岗位上,那就应该无愧于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既要有一力承担的职责,又要有如履薄冰的谨慎。只有这样的担当,才是真担当。要有高尚的境界和远大的志向。“有志者,事竟成”。志向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成才至关重要。人的志向应该高尚远大,如果意志不坚定、意气不昂扬,只是碌碌无为地沉溺于世俗的物质生活,被私心情欲所束缚、牵制,就会永远落于平庸之辈。年轻干部是党的事业的接班人,肩负着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光荣使命。要把工作热情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坚持重实际、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努力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要勇于奋斗。现在,既是发展的黄金期,也是矛盾的凸显期;我们既面临机遇,也面对挑战。年轻干部要成长、要进步,就必须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要在艰苦奋斗中增强党性。在座的大多是80后,甚至还有90后,生活在改革开放时期,成长在比较稳定的社会环境中,面对社会转型期的各种诱惑和腐蚀,如果不加强党性修养,就会碌碌无为。一定要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党性观念,坚持党性原则,为更好地承担重任铺平道路。要在艰苦奋斗中改进作风。作风是旗臶、是形象。年轻人更要克服心浮气躁、急功近利、好高骛远等不良倾向,兢兢业业、扎扎实实地做好每一项工作。沉下身子,摸实情、鼓实劲、办实事、求实效,力戒浮躁之风。要在艰苦奋斗中施展作为。基层是考验干部的“大考场”,也是锤炼干部的“大熔炉”。年轻干部在基层,要保持适度的内在压力,由压力催生动力,由动力催生能力。只有在艰苦一线获得的经验,才是最有效的经验,才能创造经得 起实践、群众和历史检验的业绩。总之,新时期艰苦奋斗的内涵就是要有奋发向上、一往无前的精神状态;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自强不息、开拓进取的优秀品格;脚踏实地、锲而不舍的坚强毅力;兢兢业业、无私奉献的工作态度。

三要善于创造。怎样才叫创造?所遵循的原则就是能不能为共青团事业的目标服务,能不能促进共青团事业的健康发展,能不能服务于所在单位的发展大计,服务团员青年的成长成才。作为年轻的团干部,要学会结合实际、把握机遇,灵活转变自己的思维,跳出已有的“条条框框”,学会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视线来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努力推动工作创新发展。创造要有良好的状态。没有良好的精神面貌,没有乐观向上的心态,这样的人生是不完美的,这样的干部是不成熟的。心态决定状态,状态决定成败。我们的年轻干部,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都要管制好个人情感,调整好自身心态,增强心理承受能力,以内外如一的人生态度,以理性的心态对待挫折,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得失,以淡然的心态对待名利,以感恩的心态对待进步。创造要不断推新。工作中尊重青年的主体地位,坚持“以青年为本”,深入开展问计青年、走进青年、服务青年的活动。善于与市场力量深度合作,借助团组织特有的社会信用,通过灵活有效的策划、设计和组织,开展能引导青年,又有市场潜力的活动。在服务工作大局中找准社会关心、青年关切的问题,更好地服务青年、服务社会。创造要富有工作激情。西方有句谚语:“当一个人激情澎湃地为事业奋斗时,上帝都会为他让路。”对于年轻人来说,激情是一种可贵的力量,是一种饱满的精神状态,可以促使人释放出巨大的潜能,激发出创新的热情。“我们是五月的花海,用青春拥抱时代;我们是初升的太阳,用生命点燃未来。”青年是充满希望的一代,也是充满激情的一代。要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不平凡的业绩,不仅要有远大的理想,更要时刻保持奋斗的激情。

四要乐于奉献。“赠人玫瑰,手留余香”。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是索取。奉献的愈多,那么幸福的种子终究会深深的扎根在你心灵的一方。作为年轻干部,奉献是一种付出。当前,我市正处于发展关键时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我们上下一心,共同努力。年轻干部要善于谋“大事”,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的优势和职能作用,团结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积极投身到经济社会建设的主战场,用自己的热血和汗水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奉献是一种坚守。热爱本职、立足岗位是我们产生信念、坚定信念的前提。不热爱工作,就不可能做好工作。只有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业绩,才能不辜负人民的信任和重托,真正为国家、为民族奉献智慧和力量。奉献是一种永恒。任何工作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的是百折不饶,坚持不懈。年轻干部不要小看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即便是最普通的事,也应该全力以赴、尽职尽责地去完成。面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要全身心投入,不怕吃苦,不怕挫折,冲锋在前,始终保持锲而不舍、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用实实在在的工作业绩赢得社会的认可。当代年轻干部要努力培育四种风貌,即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情怀;有“实干兴邦、空谈误国”的政治责任心;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忧患意识;有“两袖清风、一身正气”的人格魅力。

总之,青春是用来拼搏的。我喜欢一句话叫做“只顾攀登莫问高”。人要在青年时期,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吃亏是福”,要多奉献、多付出、多积累、多做有心人。要把品性养好。我们现在进入公务员队伍,走上了从政的道路,应该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自己的选择,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要把能力培养起来。“实干兴邦,力戒空谈”。年轻人就是要多学习,多积累。最近跟一名大学生村官谈心,说去村里有两个月。这两个月思想认识发生了很大变化,刚开始觉得到村里很失落、很无聊,很寂寞,无所事事,现在感觉过去对农村、对农民、对 基层的认识实在是太肤浅,在村里有事做了,有乐趣了。大家学历都很高,但是我们在基层、在农村、在行政工作岗位上才起步。要养成好的作风。雷厉风行的作风、严谨细致的作风、求真务实的作风、清正廉洁的作风,这都需要我们在年轻时代养成。

第二句话:能力承载希望,好学方能上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指出,“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我们的干部要上进,我们的党要上进,我们的国家要上进,我们的民族要上进,就必须大兴学习之风。”梦想从学习开始,成长靠能力支撑。在一定意义上讲,干部个人素养和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干事创业的成败。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无不依靠我们自身的实力,只有基本功过硬,成长才有坚强支撑,梦想才会得以实现,才能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形。所以,青年干部要注意提升“五种能力”。

一要保持清醒,提升辨别是非的能力。《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学习是成长进步的阶梯。年轻干部更要重视“脑子发育”,坚持让学习成为一种需要,为健康成长注入学习正能量。要敏锐地洞察认知。透过现象看本质,根据一些苗头进行预判,见微知著,洞察本质。要科学地严谨分析。对一些“新潮” 观点、“时髦”言论认真鉴别,在“有辨别”的基础上,历史地、辨证地看待事物。要准确地研究判断。始终保持与党中央高度一致,始终坚守爱国爱民的政治立场,保持政治觉悟,在大是大非面前永不迷失,在复杂局势中不犯错误。

二要立说立行,提升执行政策的能力。落实既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能力。年轻干部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脚踏实地”,既要志存高远,又要知行合一。作为党的后备力量,每位团的干部都要增强政治意识和大局意识,自觉从思想上、行动上不折不扣地贯彻好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要强化落实。定下了的工作就抓紧实施,部署了的工作就一抓到底,承担了的工作就确保成效,带头真干、实干。要精益求精。牢固树立“细节决定成败”的理念,以细节求深入,以细节促落实。要务求高效。对于每项任务、每个环节都确保政令畅通、令行禁止,落实好、执行好各项决策,做到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

三要勤学善思,提升做群众工作的能力。我们的党植根于群众、来自于群众,与人民群众唇齿相依、血肉相融。能否做好群众工作成为我们干部所面临的一个巨大考验。要以情待民。只要我们带着感情去真诚地与群众交朋友,认真地为他们解决困难,许多看似困难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自 然也会日益密切。“老百姓在你心中份量有多重,你在老百姓心中份量就有多重。”要以理服人。做群众工作需要“动之以情”,更需要“晓之以理”。我们要善于用群众听的懂的语言,把大道理讲清楚,小道理说明白。群众最服的就是理,而不是权;群众最怕的是理,而不是官。道理讲清楚了、说明白了,思想也就统一了,工作也就水到渠成。要依法办事。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对团的干部来说,这个能力特别重要。当前,我市发展过程中遇到很多新的矛盾和难题,群众的权利意识、法律意识逐步增强。依法办事,就是要正确行使权力,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利,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四要着眼大局,提升组织协调的能力。将分散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系统性、整体性的安排,使之关系配合相得益彰,作用发挥淋漓尽致,是每位年轻干部打开工作局面、实现工作目标和取得优异成绩的必要条件。要勤于沟通。良好的沟通可以使陌生的人产生好感,结成友谊;可以使熟识的人情更浓、爱更深;可以使有分歧的人相互理解,矛盾化为乌有。要与群众建立起丰富的交流渠道,走进他们的心里,倾听他们的真心话,掌握他们的所需、所盼。要巧于结合。年轻干部虽然手中的权利小,掌握的资源少,但 在服务群众的工作中,是主力、是骨干。大家要在全市工作大局中找准工作的结合点,在群众所需所盼中找到本职岗位的着力点,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和良好的工作环境。要善于统筹。各方面的力量和资源到手了,我们怎么用,怎么让其优势发挥到最大?这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俗话说的好,“好钢用在刀刃上”。要将资金、项目等资源向最需要的地方倾斜,帮助基层群众排忧解难。

五要谨言慎行,提升自我约束的能力。坚持正人先正身,律人先律己,不断增强在履职用权上的自我约束、在经济活动中的自我约束,在服务发展上的自我约束。要正气在身。行事出于公心,办事体现公正,处事讲究公平。坚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始终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要为政以廉。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六项禁令”的要求,不断加强自我思想改造和作风养成,始终严守廉政建设各项纪律,时刻坚守信念防线、道德防线和法纪防线。要慎重交友。年轻干部一定要抱着学习提高的动机去交友,抱着推动工作的愿望去交友,抱着从善如流的态度去交友,多交诤友、学友、书友。要洁身自好。学会拒绝,经得起诱惑、耐得住寂寞,顶得住歪理、管得住小节,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审视自己的行为,使自己的内在素养日臻完善。以上两句话,我与大家一起共勉。青春的追求唯有融入这片土地,青春的故事唯有融入真抓实干的洪流,才能真正体验到这缤纷多彩的青春。希望大家且行且珍惜,珍惜青春、珍惜机会、珍惜岗位,在工作实践中不断磨砺自己,成长成才。谢谢大家!

第五篇:调解员培训班讲稿

人 民 调 解 工 作

培 训 讲 稿

张重国

同志们:

根据镇会议要求,今天我和大家共同学习人民调解法相关知识,不当之处,请大家指正。

人民调解作为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律制度,是诉讼程序之外化解矛盾,消除纷争的重要手段,是我国解决矛盾纠纷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护社会稳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进程中,切实加强人民调解工作,对于正确处理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主要的意义。人民调解具有扎根基层、深入群众、便民、利民的特点和优势,是化解各种民间纠纷,最大限度地把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

一、人民调解的性质。

人民调解属于民间调解,它是在依法设立的人民调解委员会的主持下,在双方当事人自愿的基础上,以国家的法律、法规、规章、政策和社会公德为依据,对民间纠纷当事人进行说服教育,规劝疏导,促进纠纷双方互谦互让、平等协商、自愿达成协议,消除纷争的一种群众自治活动。

二、人民调解的任务。人民调解委的任务主要有三项。

(一)调解民间纠纷、防止民间矛盾激化。民间纠纷是指发生在公民之间,如婚姻家庭邻里纠纷、赡养、扶养纠纷、房屋宅基地纠纷、损害赔偿纠纷、生产经营纠纷以及新形势下突现的有关土地承包经济合同、村务管理方面的纠纷,人民调解委对发生在辖区内的矛盾纠纷,应坚持抓早、抓小、抓苗头,力争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解决在基层,对群众意见大,反映强烈,集中复杂的群体性纠纷,要在稳定事态的基础上及时向基层人民政府或有关部门报告,协助党委、政府做好当事人工作;对调解不了的矛盾纠纷,要引导纠纷当事人通过法治的渠道来解决,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防止久调不决导致激化。

(二)通过调解工作宣传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教育公民遵纪守法、尊重社会公德,预防民间纠纷发生。

一是通过调解工作进行法制宣传教育,把法制宣传和道德教育溶于理解矛盾纠纷的过程之中,做到调解一案,教育一片。

二是针对矛盾纠纷发生、发展规律进行法制宣传教育,如农村春节前后容易发生婚姻家庭纠纷;年终,多发生赡养纠纷和债务纠纷;农忙季节,多发生生产经营性纠纷;农闲季节建房多,容易发生房屋宅基地纠纷等。各单位调解委应当掌握这些规律,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使预测走在预防前,预防走在调解前,防患于未然。三是配合普法进行宣传教育,人民调解委应当结合本村矛盾纠纷发生特点,经常开展社会主义法制和社会公德教育,从源头上减少矛盾纠纷发生。

(三)向村民委员会和基层人民政府反映民间纠纷和调解工作情况、意见和要求,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人民调解要充分发挥自己来自群众,根植于群众的优势,定期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工作,及时向村委会和镇政府反馈矛盾纠纷信息,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反映人民调解工作的情况和问题,这既可使镇党委、政府了解掌握情况,加强对人民调解工作的指导管理,又能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工作的作用。

三、人民调解工作程序

(一)、纠纷受理

1、民间纠纷受理的种类

(1)、申请受理:纠纷当事人一方或双方用口头或书面形式要求调解委解决他们之间的矛盾纠纷。

(2)、主动受理,调解委根据群众反映,有关部门或单位的转告,纠纷信息员报告以及人民调解委员会在民间纠纷大排查中发现的矛盾纠纷,主动及时登记调解。

(3)、移交受理,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或人民法院已经受理的矛盾纠纷,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人民法院认为更适宜通过人民调解方式解决的,在征得当事人同意后,移交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

2、民间纠纷受理的原则,调解委受理民间纠纷应当遵循有利当事人申请调解,便利调委会调解的原则。

3、受理

一般民间纠纷的受理。一般民间纠纷由当事人居住地或所在单位的人民调解委员受理,也可以由纠纷发生地的人民调解委员会受理。

4、纠纷审查。人民调解委员会受理民间纠纷时应当对纠纷进行审查符合下列条件的,人民调解委应当及时受理。

(1)、有明确的被申请调解人。纠纷当事人在向人民调解委员会提出申请时,应当说明与其发生的纠纷的对方当事人,包括姓名、性别、住址、工作单位。

(2)、有具体的调解要求。申请调解的当事人要说明请求调解所要解决的问题和要达到的目的。

(3)、有提出调解申请的事实依据,申请人应当提出申请调解纠纷发生时事实情况及相应证据。

下列矛盾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不能受理:

1、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由有关部门管辖处理的;

2、人民法院已经受理或正在审判的;

3、一方当事人不同意调解的;

4、已构成犯罪或构成违反治安管理处罚行为的;

5、已申请基层人民政府处理或处理完毕的。

人民调解委移交纠纷,并不等于对于这类纠纷听之任之,对于随时有可能激化或可能造成严重后果,影响社会稳定的纠纷,调解委应当首先采取必要的缓解和疏导措施,并及时向基层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反映。

5、纠纷登记。登记是人民调解委员会决定受理纠纷的文字记载,口头申请的民间纠纷,调解人员应认真听取当事人纠纷情况的陈述,并按陈述的内容进行纠纷登记,在登记时,尽量记当事人的原话或原意。

人民调解委受理的民间纠纷应当向双方当事人发出调解通知,告知调解的时间与地点。一般民间纠纷可以即时调解。

(二)、调解前的准备

除了是非分明、情节简单、事实清楚的纠纷,可以在受理后直接调解外,一般情况下,调解委应当在调解前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

1、选定调解主持人,调解委对于已经受理的纠纷,要在正式调解前尽快确定一名调解主持人,在纠纷较多的情况下,要合理安排调解时间,有计划进行调解。

2、调查核实纠纷情况,调解委调解纠纷时,应当分别向双方当事人询问纠纷的事实和情节,了解双方的要求及其理由,调查的内容包括纠纷的性质、争执焦点,纠纷产生的原因,发展过程以及目前处于程度;证据和证据的来源;当事人的个性特征和当事人对纠纷的态度;对纠纷当事人起影响或制约作用的各种因素和社会关系等情况。调查核实要尽量做到全面细致,重点放在查明有助于弄清纠纷症结和事实真相的关键情节上。

调查方法和途径主要有:

第一,要耐心细致地听取各方当事人的陈述,询问纠纷有关情况,了解和洞察当事人的真实思想和要求。

第二,要对知情人及周围群众做调查。要做好被调查人的思想工作,使他们消除顾虑,如实反映便于调查。

第三,对于争执标的属于房屋、宅基地、水利设施、山林等纠纷,需要到现场进行实地调查,以便准确掌握纠纷的第一手材料。

3、拟定调解方案。在对纠纷事实进行充分调查分析的基础调解委要拟定调解方案。主要包括:确定调解所要达到的目的;准备好消除双方当事人争执的可行性方案;调解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对策;调解具体纠纷所涉及到的法律、法规、政策条款;具体的调解方法和工作重点等。调解方案只是调解委在调解纠纷前所作出的设想,在调解时,要根据情况的变化,灵活、有效地把握调解活动的进程,不能机械地生搬硬套事先拟定的调解方案。

(三)、实施调解

1、确定调解场所。调委会应当从便利当事人的角度出发,确定调解场所。

2、调解的主要步骤

(1)、告知权利义务。调解前应当以口头或书面形式告知当事人调解的性质、原则和效力,以及当事人在调解活动中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使当事人对调解工作性质、工作程序、当事人在调解活动中享有的权利、承担的义务以及达成协议后双方应承担的责任有比较清楚的了解,从而自觉地配合调解员的工作,保证调解活动的正常进行,自觉履行达成的调解协议。

(2)、双方当事人陈述。对于个别当事人在陈述过程中故意歪曲事实,无理纠缠的调解人员应当及时予以制止和纠正。

(3)、进行调解。在听取当事人陈述后,调解员要结合所掌握的证据材料,帮助当事人分清是非、明确责任,同时应当根据纠纷当事人的特点和纠纷的性质、难易程度、发展变化的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向当事人宣传有关的法律、法规、政策,对他们进行了法制教育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同时开展耐心细致的说服疏导工作,帮助他们提高认识,互谦互让,端正对待纠纷的态度,消除不良情绪。

(4)、达成调解协议。人民调解委员会在做通当事人思想工作后,要积极促使双方当事人互相谦让、引导、帮助当事人达成解决纠纷的调解协议。

(四)、人民调解协议的形式。人民调解协议有口头、书面两种形式。简单的纠纷,在当事人同意的情况可以适用口头协议;有民事权利义务内容的,或者当事人要求制作书面调解协议的,应当制作书面调解协议。

(五)、人民调解协议的内容。人民调解协议书应当主体合法,即双方当事人应当具有民事行为能力。内容合法,是双方当事人真实意思表示,且不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和社会公共利益;形式合法,应采用书面形式同时,人民调解协议书要按司法部统一制定的文书格式制作,合法的调解协议书应当载明下列事项:

一是双方当事人基本情况,包括双方当事人的姓名、性别、民族、年龄、职业、住地。

二是纠纷简要事实,争议事项及双方责任,即当事人双方产生纠纷的主要原因、过程,所争议的具体事项及内容,以及在该纠纷中双方当事人各自承担什么样的责任。

三是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即通过调解,当事人就如何解决纠纷所达成的一致情况,这是调解协议中最关键的部分,在调解协议书中,双方应当享有什么样的权利,承担什么样的义务必须清楚,明确和具体,不能含糊其辞、责权不明,以免在实际履行中产生争议。

四是履行协议的方式、地点、期限,履行协议方式有多种,具体适用哪一种或几种都要在协议中写明,同时协议履行地点,具体期限要在调解协议中加以明确,避免因方式、地点、期限不明导致协议无法得到履行,当事人的权益无法得到及时保护。

五是当事人签名、调解主持人签名、调解委盖章、调解协议制作完成后,要双方当事人签名,表明双方当事人对该协议的认可,是双方真实意思的表示。由调解主持人签名并加盖调委会章表明该调解协议是在人民调解委主持下达成的。调解协议制作完成后,由纠纷当事人各执一份,调委会留存一份。

四、调解协议具有法律约束力。

为了引导公民在自愿的基础上慎重地处分权利,使调解协议得到有效履行,《人民调解法》规定,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达成的调解协议,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这一规定,明确了人民调解协议在法律上的效力,履行调解协议不仅是当事人的道德义务,而且是其法定义务。同时,《人民调解法》要求人民调解委员会应当对调解协议的履行情况进行监督,督促当事人履行约定的义务。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达成调解协议后,当事人认为有必要的,可以共同向人民法院申请司法确认。人民法院可以对调解协议进行审查,依法确认调解协议的效力。这里应注意三点:一是双方共同申请确认。调解协议生效后,如果当事人认为有必要通过人民法院确认调解协议的效力,应当共同申请;二是申请的期限。申请司法确认的期限是调解协议生效之日起三十日内;三是司法确认的效力。人民法院依法确认调解协议有效,该调解协议即具有强制执行效力,一方当事人拒绝履行或者未全部履行调解协议所约定的义务,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人民法院依法确认调解协议无效的,当事人可以通过人民调解方式达成新的调解协议,也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谢谢大家

下载校长培训班讲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校长培训班讲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信息员培训班讲稿

    如何才能写好信息报道 高延硕 一、新闻的素:在新闻写作中,人名、地名、现场、情节、数字、结果都要写得具体,写新闻只有交代清楚人物、时间、地点、原因、过程等,才能使读者、听......

    护士长培训班讲稿[模版]

    护士长是临床一线管理者,是护理队伍的骨干,是护理部完成任务和实施任务计划的有力助手.如何有效地提高护士长的工作能动性,提高护士长的综合素质;引导护士长合理地分配现有......

    校长培训班论文

    郑州市2013年中小学校长提高培训班结业论文 体验精致教育 享受精彩生活 ——二七区永安街小学品牌建设分析及发展规划 二七区永安街小学 冯 欣 摘要 二七区永安街小学是......

    校长培训班汇报材料

    一 、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落实情况:我校设置了微机课、劳技课、心理课、科技课、社会实践活动课,并有专任教师按课表授课,同时根据需要定期开展班队、文体等其他活动。仅以本......

    校长培训班学习体会

    ww w.5 Y k j.CoM文章 来源 学习体 会参加这次小干训学习,受益匪浅,特别是教育中心的领导给我们安排了几位专家、名校长的讲座对我们的实际工作有很大的帮助,在工作实践中有......

    中小学校长培训班

    中小学校长培训班----学习心得体会我有幸参加了全国中小学校长网络培训班的学习,虽说是在网上学习,但我依然学的很认真,我了解到了许多新知识、新理念,受益匪浅。听了袁贵仁、陈......

    校长培训班心得体会

    校长培训班心得体会参加了云南省教干中心组织的校长任职资格培训学习。在此,我不仅深切地感受到名校的独特魅力,而且聆听了知名专家的专题报告,实地参观了武汉市几所特色学校。......

    校长培训班心得体会

    校长培训班心得体会 哈达中心学校:白凤文 2009年10月 校长培训班心得体会 哈达中心学校 白凤文 经过二天的培训,感触很深,开拓了视野,长了见识。在为期二天的培训学习中,认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