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家族宪法:治家传业的根本法
家族宪法:治家传业的根本法
中国虽有《颜氏家训》、《温公家范》,但基本以训导为主,很少明确赏罚、财产分割等敏感问题。国人似乎也不习惯将规矩写下来,多是不成文的规定。家族宪法虽非严格的法律文件,但白纸黑字有助于家族明确核心价值、企业目标、赏善罚恶、预防及解决内斗。
现今商业家族第二代多接受西方教育,崇尚自由、民主,而白手起家的创办人通常大权独揽。两代人之间的价值差异往往导致家族治理困难重重,家族宪法不失为一个合乎中华传统的可能解决途径。通过大家认可的条文,第二代就无法打着自由的旗号任性而行,创办人也不能独断专权。虽然双方各有牺牲,但对家族和企业都是最优的。
一、搭建家族宪法的要点
首先,每一位事业初成、有心永续经营的中国企业家,都应该拿纸笔写下他经商为人处世经验中体会出的价值理念,然后写下十到数十条自己与家族成员为落实这一核心价值理念应当实践的规范。以具文的方式找到行为规范,对中国第一代的商业家族特别重要,因为我们不像西方家族那样,有强力的文化传统价值指导家族成员间的行为与权利义务—我们的传统价值如儒家思想,在近百年来的颠沛流离后已蒙上厚重的尘埃。
其次,要扪心自问:我自己会不会坚守这些规范?例如,习惯了专制独裁的家长能不能遵守自己写下的家族重要事务必须讨论投票决定的规定。又如,因为丈夫的行为出轨,企业家夫妻间的关系不和谐,若是放任这种行为不管,可以想见,子女会成为夫妻失和的牺牲品,他们的价值观也会被扭曲,这个企业也不可能在这个家族下有长远的发展。要如何改变这家族向下沉沦的趋势呢?有心永续经营的企业家,便会改变自己的行为,挽回另一半的爱与信任。那么,这个家族便成功地实践了对家族忠诚的规范。简言之,企业家有没有在实践中被家族宪法约束或否决的经验,是家族宪法被落实的里程碑。
第三个要点是家族规范必须经由家族成员讨论共同决定,日后条文的修改亦须由家族成员根据家族宪法的规定共同讨论与完成。换句话说,家族宪法不是创业家长一人的独角戏,也不是僵化停滞不前的八股文,而是现在与未来的家族成员都应该且愿意奉行、捍卫的家族价值条文。为了达到这目的,家族宪法的制定必须经过家族成员的持续讨论与修订。在这过程中的家族互动,也有助增进家族成员彼此的了解与互信。
二、如何搭建家族宪法?
那么,中国商业家族应当如何设立家族宪法,以之作为重要的家族治理工具?一般而言,家族宪法要明晰家族核心价值,明晰敏感问题的处理方式,将家族治理制度化。其内容一般包括使命宣言、家族核心价值、家族委员会与董事会的双层规划等。
很多东西方企业背后的家族,都有成文的家族宪法,欧尚集团之外,还有美国的福特汽车、日本的万字酱油、香港的李锦记等。中国家族虽在百年前有儒家式的家规、庭训,但近代以来,儒学式微,传统不再,很多创办人百年之后,子嗣争产,对簿公堂,闹得满城风雨,但“清官难断家务事”,家务与业务混杂时更难断,因此,家族问题最好由家族解决。家族宪法的目的,就是在家庭框架内预防、解决问题,从而更好地经营企业,实现基业长青。
(一)家族使命与价值观
家族宪法一般首先阐明使命,例如,“本家族宪法设定家族治理、共有资产经营、共享资源分配、冲突调解、开展集体事务的规则及流程”;又如,“我们家族的长远目标是确保家族内的和谐、友好、和善,另一方面发展并安全维持一个可以代代相传的事业。通过公开和诚实的沟通及明智的规划,我们力求避免可能导致家族分裂的冲突”。对中国家族企业来说,家族宪法最直接的目的自然是完善家族治理,实现第一代向后代的平稳过渡。
家族宪法的第二章,一般明确家族的核心价值。家族企业的一大优势即家族凝聚力,其来源是家族成员对于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因此,核心价值观需反映大多数家族成员的共同价值。中国许多家族企业尚未形成核心价值,这正是树立良好价值观的好时机,在撰写家族宪法时可先写下目标价值。
(二)家族成员权益
宪法的主体部分还应明确家族成员的权利及义务。在中国的战国时期,法家推行严格的法治,主要为了加强君主集权统治,民众的权利十分有限,往往需要“舍己为国”。而现代西方宪法强调个人权利不可侵犯,统治者无法独断专权。家族宪法应介乎二者之间,制约家族权利执行者的专制,同时也不能过于强调个人主义,使家族变成一盘散沙。
家族家长制作风严重,创办人的权威或许难以挑战,但到了第二、三代,专制显然无法维系家族,因此,家族宪法应赋予家族成员一定权益,这其实也是为了保护家族利益。
家族成员最根本的权益是分享企业的所有权及经营权。如果家族希望长久保持对企业的控制,在撰写宪法时应以确保家族所有、经营为目标,并让非家族成员乐意为家族企业效力。
1、所有权。创办人一般拥有大部分企业股权,这股权如何交接到下一代,可在家族宪法内规范。我们看到,穆里耶兹家族的规范确保股权能分配给认同家族理念、对经营事业有能力有热情的家族成员手中。注意我们强调的是“如何”交接,不是“理所当然”的交接。尤其是中国家族下一代大都是独生子女,过早确定股权归属,可能使继承人失去前进的动力,创办人应考虑让接班人保持紧迫感,有条件、分阶段地转让股份,如完成学历、在基层或其他公司锻炼几年、在家族事业取得一定成绩后,才能最终继承股权。当然,所有权转移也不能太晚,要让接班人能看到继承股权的希望,否则可能导致其失去兴趣,离开企业。无论如何,家族宪法中应明确股权分配条件及方案。
如果家族已“预定”了股权,而且这股权不平均地分配到多位家族成员手中,那么应进一步考虑如何分配股利,以达到确保企业有足够资源继续成长且公平对待未有经营权的家族小股东的平衡。另外需留意的是,分红往往过犹不及。如果家族成员长年坐享大额股利,可能产生依赖。一旦业绩下滑,股利数额减少,可能导致家族成员不满,甚至引发内斗。因此,可在家族宪法中明确股利与经营业绩挂钩的做法。
2、经营权。家族宪法应以显著的篇幅规范企业经营权的归属。中国企业家族由于是第一代,绝大部分是家长说了算。但是家长也会犯错,怎么办?家长退休了,儿子没有老爸的权威,怎么办?有智慧的家长应及早思索订立企业经营权交接分配的方式。
西方家族在个人主义与基督教传统的背景下,倾向由创业者的专断独裁过渡到民主合议制。先由全体家族成员组成家族议会,并在其上设置5-7人的家族委员会与企业董事会的双层规划制度。但是,这种制度移植到中国显然会水土不服,因为华人的家族传统是由上而下垂直式的家长权威。如何在传统与民主中找到平衡点,是中国企业家族治理的一大功课。河北大午集团尝试“家族企业立宪制”,监事会、董事会、理事会分别享有企业的所有权、决策权、经营权,“三权分立”,可谓中国现代家族治理的先行者,实际效果尚待观察。
为抛砖引玉,我们不妨看看中国家族能否在引入西方的双层规划制度后,再因家族特有的文化与价值观作调整。例如,可在家族委员会与董事会的合议投票制之上,赋予家长否决权;或在传统的大家长权威之上,赋予家族委员会与董事会对大家长的否决权。但否决权的行使,可以想见会非常罕见,有此权力的一方须慎重使用。因为频繁地行使否决权,等同家族治理制度失败。否决权的存在,是为了保留家族意见严重冲突时的最终决策权,以防范家族不能共同作出决定,或作出偏颇的决定而不被遵守,甚至家族破裂。
另外,可考虑聘请非家族成员参与家族委员会与董事会,让强势的家族成员能在外人前耐住性子聆听,并客观地考虑其他弱势家族成员的不同意见。这些非家族成员也可在专业的问题上提出建议,为家族讨论带来客观性。
(三)家族继承人的培养
为使家族成员锻炼经营家族事业的能力,有充分机会参与企业经营,家族宪法中可规定家族成员必须在65或70岁之前退休。若真做不到,可有除外条款,如经企业董事会批准的除外。为培养下一代接班人,企业可为30岁以下的家族成员设立实习计划,让年轻一代了解企业运作,获取经验,并尽早决定今后是否参与家族经营。
例如,柯洛普(Kropps)家族宪法规定:“寻求在家族企业中永久工作的家族成员,必须有至少5年以上在家族公司以外的工作经验。其中至少3年必须在同一雇主下工作,并且至少有2次升迁或类似证据证明表现、能力、责任及可信度得到提高。我们认为,如果一个家族成员不先在其他地方成为一名有价值的员工,那么他在家族公司中有可能既不快乐也不多产。”
这样的硬性规定,使家族成员通过自身努力获得在企业中的机会,并获得真正的成就感。当然,是否必须在家族公司外有工作经验,并非放诸四海皆准。如穆里耶兹家族就认为,家族内部的学习历练比获取正式学位与家族外企业经验更有益。
(四)行为准则
家族成员在享有家族宪法规定的权益时,也要对家族及企业尽各自的义务。除了通过核心价值观增强家族凝聚力,还要有硬性治理机制加强管理。
家族宪法中应包含详细的行为准则,上至业务行为,如“除正常业务往来,家族成员禁止将家族企业的资金外借个人或公司”;下至个人行为,如“工作日前一天晚上限制饮酒”。李锦记家族宪法中甚至规定,家族成员不得晚婚、离婚,不准有婚外情。
如果出现违规,则应根据处罚条例进行制裁,如“初犯的罚款,再犯的大额罚款,第三次冒犯的降职,第四次及反复冒犯的革除出企业”。
(五)家族成员退出、冲突调解程序
随着家族的成长,部分家族成员退出企业往往不可避免。为了维护家族的所有权、经营权,家族成员有义务在退出企业前提早通知家族。家族可成立流动基金,以购买退出成员的股权。若企业没有上市,应由一位外部独立评估师评估企业价值。只有在其余家族股东不希望接手可转移的股份时,股份才能卖给外界人士。
家族内部免不了大大小小的冲突,需明确的是,家族成员有义务在家族框架内解决冲突,家丑不外扬。一般冲突调解分为三步:1.家族内部非正式沟通;2.家族委员会调解;3.第三方介入。若最终不能解决,相关人士唯有出售他们在家族企业中的股权或离职。
(六)家族宪法的修订
家族宪法的目标及作用可能随时间推移而改变,家族宪法也应做出相应修改。宪法中宜明确规定修改流程,家族委员会可每三年对宪法进行一次审查,并听取所有家族成员意见。在家族委员会授权下,也可由第三方对家族宪法进行审查。家族委员会可专门任命一个小组负责修宪。
最后的修正草案需家族委员会投票通过。有些家族宪法规定,任何修改需全票通过才能生效,因为家族的共识是“少数人的利益同等重要,并需要更大程度的保护,以防止可能会隔离或削弱其角色的规则及程序”。
三、如何推行家族宪法?
为使家族宪法得到有效推行,宪法的价值观必须与家族、社会的共同价值观一致。虽然美国崇尚个人主义,但在自由、民主的核心价值指引下,美利坚民族的凝聚力绝不亚于专制政体。家族宪法推行成功的指标,应设为使家族成员像美国人崇拜自由、民主那样“崇拜”家族宪法体制。
首先,创办人应像宗教狂般地坚信家族宪法。中国自古奉行“外儒内法”,表里不一似乎是传统。但若创办人自己都不相信,子女自然也不会相信,因此,创办人要“愚民”,首先要“愚”自己。同时,使人信服的家族宪法,必须保障家族成员权益,是一部使他们感到民主的良法。
其次,创办人及第一代应身体力行,特别是对自身权利享受不利的条款身体力行,作出牺牲,进而由上至下推行。美国开国总统华盛顿就在两届任期届满后主动退位,为后世做了很好的榜样。若君不君,则臣不臣,父不父,则子不子。“不言之教”说起来容易,真正能够做到的却不多。好在如果有了家族宪法,每一代人都会受到制约。但无论如何,第一代的表现,对家族宪法能否彻底实施起着关键作用。
再次,为了让家族成员更好地接受家族宪法,家族可以尝试一些轻松的宣传方式。基督教徒传教时经常会约宣传对象吃烧烤、打网球,家族也可以定时举行一些聚会、旅游活动,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并加强家族核心价值,推行家族宪法。另外,也可开设课程,向下一代讲解家族历史、价值理念与企业经营,推广家族宪法。
最后,根据家族宪法,家族可将不遵守宪法的成员剔除出企业。四季酒店创办人伊萨多·夏普为推行四季酒店的《金科玉律》,先后用了近十年时间。其间困难重重,伊萨多不得不辞退不信奉《金科玉律》的主管、员工,并提拔坚信《金科玉律》的年轻一辈,最终形成了高服务品质的酒店文化。家族一般无法将成员排除出去,但家族企业可以选择信奉并遵守家族宪法的成员。虽然家族宪法是民主的表现,但至少在初期,民主的推行往往离不开一丝专制。
英国数学家、哲学家阿尔弗雷德·诺思·怀海德(Alfred North Whitehead)曾说,欧洲哲学是一系列柏拉图的脚注。同理,一个家族日后所有的发展,都离不开家族的核心价值,而家族宪法相当于柏拉图的《理想国》、中国的四书五经,是确立并保护家族核心价值的根本文本。中西文明已走过几千年,而中国现代家族企业才刚刚兴起,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立一部好的家族宪法,是家族基业长青的基石。(作者:范博宏 张天健)
第二篇:《宪法是根本法》第二课时说课稿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第二课《宪法是根本法》第二课时
说课稿
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宪法是根本法》第二课时。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学方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7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这是本课的重点,也是本课时的重点,同时,更是一个教学的难点。让学生体会宪法和普
通法律的关系,让学生理解宪法具有至高无上的法律地位,宪法规定了我们国家中最重要的事,宪法规定了你作为一个中国公民,你又有什么权利与义务。本课,是真正树立宪法作为法理的基础。
二、说学情
刚升入六年级的学生对宪法知识了解有限,而这些知识理论性又较强,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比较远,学生普遍觉得内
容枯燥,课堂沉闷。因此,要通过组织适当活动、设置情境,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探究,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真正对宪法有正确、全面、深入的学习,从而培养学生崇尚宪法的思想,树立宪法意识,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宣传宪法。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过程和方法:自主探究、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理解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宪法为什么具有最高法律效力这个问题的探究,真正理解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进而能产生进一步学习宪法的愿望,增强宪法至上的观念。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教学难点:宪法为什么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五、说教学方法
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以及学生情况,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方法。
教法:
1.创设问题情境、开展多样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分小组探究学习,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3.利用课件、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将抽象的理论形象化、具体化。
学法:本课在学法指导上力求体现“让学生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理念,我主要让学生运用角色扮演法、小组讨论法等学习方式进行学习。
六、说教学过程
活动一:法律与宪法的关系
1.同学们,通过前一课的学习,生活中的搜寻,我们发现了很多生活中的法律,谁来说一说。学生交流完后,教师出示《刑法》《劳动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婚姻法》等法律。
2.生活中的法律可真多,那么这些法律是杂乱无章的吗?不是,一起来看看吧。
教师出示宪法树:中国的法律体系大体由在宪法统领下的宪法及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程序法等7个部分构成,包括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三个层次。——教师一边讲解一边出示宪法树。请同学们观察宪法树,说一说你们有什么发现?
预设:
生:(1)从宪法树上我们可以看到,宪法就如同树根,其他法律就好比繁茂的枝叶。
(2)这些法律都与宪法有关。
(3)根据宪法,立法机关可以制定很多法律。
师总结:是的,正如同学们所发现的,宪法是国家的总章程,规定国家和社会中最重要、最根本的问题,其他法律只规定社会生活某些方面的内容。也就是说,宪法是立法机关制定法律的依据。这就是宪法与其他法律的关系。——教师相机板书1
【设计意图】:此环节意在从学生生活入手,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初步树立法律的意识。再通过具体法律的了解,引出宪法的独特地位和作用,为理解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奠定基础。
活动二: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1.请同学们阅读18页活动园中三部法律的第一条规定,思考:它们的共同点是什么?
预设:
学生回答:这三部法律中都有“根据宪法,制定本法”这几个字。
2.那么我国其他法律中有没有这样的规定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课件出示: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一条: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调整劳动关系,建立和维护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劳动制度,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总则第一条:为了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在我国,其他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宪法是“母法”,普通法律就是“子法“,任何法律不得与宪法相抵触。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案例更加深刻的来体会。
3.案例分析
三博士上书要求废止《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
2003年5月14日,一份由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的俞江、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的腾彪、北京邮电大学文法学院的许志永三位法学博士提出的“关于审查《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的建议书”传真至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
建议书中提出,“国务院1982年5月12日颁布的仍在使用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与我国宪法和有关法律相抵触,特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审查《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的建议。”
经过审查,2003年6月,国家正式废除了与宪法有关规定相抵触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
4.教师强调:任何法律不得与宪法相抵触,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教师相机板书2
【设计意图】:通过时事材料展示,问题设计,材料对比,知识拓展,引导学生逐步发现问题、探讨问题,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来明白任何法律不得与宪法相抵触,理解宪法的制定和修改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从而找到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原因。
活动三:宪法与我们的生活
教师过渡语:宪法规定的都是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是不是离我们普通人太遥远,和我们毫不相干呢?下面让我们查阅宪法原文,了解宪法内容,并从宪法部分原文中了解作为我们公民所拥有的权利和义务。教师出示部分宪法内容:
第三十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第三十五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第三十六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
第三十七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第四十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
第四十六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第五十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
第五十六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依照法律纳税的义务。
1.教师总结:我国宪法保护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防止国家机关滥用权力。任何公民在享有宪法规定的基本权利的同时,也必须履行宪法规定的基本义务。——教师相机板书3
2.下面列出了宪法的部分条款和一些生活中的场景,请你用连线的方式把对应的内容连起来,并谈谈你的感悟。
第十二条
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对应了王某某破坏路灯被公安机关拘留这一生活场景。
第十三条
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对应了区政府在房屋拆迁中毁损了李强家的屋内合法财产,予以赔偿这一生活场景。
第二十六条
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
对应了县政府投入资金植树造林这一生活场景。
第三十八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对应了刘某在微博上谩骂同事张某,人民法院判决刘某向张某公开赔礼道歉这一生活场景。
第五十六条
郑人买履公民有依照法律纳税的义务。
对应了张天天的父亲向税务部门缴纳个人所得税这一生活场景。
3.教师小结:宪法是我们行动的根本依据,我们每一个人都必须在宪法所规定的范围内活动,遵守宪法。否则,一旦我们违反了宪法的规定和要求,就会受到相应的惩罚。
【设计意图】:通过连线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生活情境,学生自主学习,感悟宪法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更关系到国家的命运,是根本大法。
活动四:总结延伸
1.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在法律体系中,宪法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2.请同学们齐读毛主席的这句话:一个团体要有一个章程,一个国家也要有一个章程,宪法就是一个总章程,是根本大法。
【设计意图】:提炼本课重点,加深学习印象,提升情感,激发学生树立宪法至上的观念,主动学习宪法、自觉维护宪法的尊严。把课堂延伸至课外。
七、说板书设计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且结合本课主要内容及其逻辑结构;我的板书设计简洁明了,注重直观系统。
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1.宪法与其他法律的关系
2.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3.宪法规定了公民的权利与义务
说效果:本课把学生的准备活动充分利用起来,让学生通过活动发现宪法和其他法律的不同法律地位,加深对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问题的理解,同时也是为树立宪法权威意识作准备。
第三篇:时事政治专题: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
专题11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练)
一、单项选择题:
1.10月23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审议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曹建民所作的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检察机关反贪污贿赂工作情况的报告,这说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A.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B.我国的最高检查机关 C.我国的根本制度 D.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
考点:本题考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地位和性质。
2.国家安全关系整个国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下列属于维护国家安全的举措有()①我国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
②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 ③旅游部门发出“中国公民出境文明旅游倡议书”
④我国设立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考点:本题考查维护国家安全
3.2013年3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闭幕式上表示:“我将忠实履行宪法赋予的职责。”这说明
A.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规定社会生活的根本问题
B.宪法是一切团体、组织和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 C.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普通法不能与其相违背 D.宪法的制定、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
考点:本题考查宪法是一切团体、组织和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
4.政府网站的广泛建立到如今政务微博的蔚然成风,网络成为公民与政府交流的重要平台,“网络问政”日益成为我国公民政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公民积极参与“网络问政”()
①表明网络是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唯一途径 ②表明我国公民依法享有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③有利于政府了解民意,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④表明我国公民可以直接行使国家权力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考点:本题考查依法参与政治生活。
5.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这是因为()
①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 ②宪法对普通法律的具体内容做了具体规定 ③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 ④ 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普通法律的立法基础,没有规定具体内容。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理解宪法是国家根本大法的原因。
6.我国的劳动教养制度,因违反宪法,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决定,提出废止。随后,国家将启动相关法律程序。这表明
①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②任何法律不得同宪法相抵触,否则无效 ③在我国,中国共产党享有最高立法权 ④宪法是最高行为准则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④
D.①②④
考点:本题考查宪法、立法机关
7.“苍蝇老虎一起打”彰显了中央反腐的决心。从党的十八大到2014年3月,先后有李春城。刘铁男等23名省部级高管因贪污、受贿等违纪违法行为被中央纪委和检察机关依法查处,涉嫌犯罪的被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你对这一反腐成果的认识是()
①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②我们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③这是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具体体现④能对腐败分子造成威慑,从根本上消除腐败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考点:本题考查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相关知识。
8.国务院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修订法律34件,提出废止劳动教养制度议案,制定修订行政法规47件。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②有利于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法律保障 ③国务院是我国最高的权力机关,具有立法权 ④政府要依法行政,才能切实维护公民的合法权
益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考点: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9.“自由的政府不是以信赖,而是以猜疑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因为,在权力问题上,不是建立在对人性的信赖上,而是要用法律加以约束,防止其行为不端。”美国独立宣言起草人之一托马斯杰斐逊的这一名言启示我们
①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的建立、完善是防止权力腐败的根本措施 ②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可以防止权力滥用,杜绝腐败现象的发生 ③法律之外的道德自律和道德修养对民主政治建设没有任何意义 ④推进法治中国的建设必须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的建设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健全制约机制和法律监督的意义。
10.2013年最高人民法院通过多种媒体直播社会关注案件庭审情况,加大庭审公开力度。庭审公开 A.有利于保障法律有效实施和司法公正 B.表明我国已经完善了监督和制约机制 C.表明在我国公民行使监督权享有立法保障 D.表明舆论监督是保证司法公正的唯一途径 【答案】A 【解析】
二、非选择题
11.材料一:广州市政协党委曾志伟在今年年初的广州“两会”上,向人们展示了一幅长达9米的审批“万里长征图”。他说,企事业要办一个项目,从立项到审批完成,要跑20个委、办、局,53个处、室,盖108个章,需耗时799天。
材料二:河北籍“北漂”小伙小周因工作需要,需办理出国护照。前后6次,共跑了3000多公里,耗时近一年,最后在记者陪同下终于把证办好。此事经央视曝光后,有关部门对工作人员刁难办证群众问题进行了调查和处理。相关人员分别受到党纪、政纪处分。(1)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现象?(2分)
(2)我们国家治国的基本方略是什么?(2分)根据这一治国基本方略,请谈谈政府部门应该怎么做?(2分)为什么?(4分)
(3)如果遇到类似问题,你可以通过哪些渠道反映?(3分)【答案】
【解析】 试题分析:
考点:依法行政以及政府依法行政的原因;依法治国;公民行使监督权的渠道。
12.南方某城市的交通局,因修路要占用农民耕地,在耕地补偿等问题上与农民发生纠纷。当地农民没有去上访,首先想到的是请律师,与政府打官司。政府也没有简单地用行政手段加以压制,而是通过律师和法院,依法妥善地解决了这起纠纷。
材料二:暴力拆迁、极端对抗、因拆暴富……针对“拆迁”过程中的种种问题,经过两年多的调查研究、征求意见,国务院法制办会同住房城乡建设部制定了《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征求意见稿)》,拟取代原有的《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用“搬迁”取代了“拆迁”,并规定只有因7种“公共利益”的需要,政府才能征收房屋;只有90%以上被征收人同意,方可进行危旧房改造……新条例无论从名称上,还是从内容上都有了很大的变化,这无疑有利于实现政府与群众关系的“同频共振”。(1)上述材料说明我国正在积极实施什么治国方略?(2)材料
(一)事件的妥善处理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3)材料
(二)中“有利于实现政府与群众关系的同频共振”,符合现在我们政府倡导的构建 社会。
(4)请你为构建这一社会提两点以上建议? 【答案】
【解析】 试题分析:
(1)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认识。根据教材知识,结合材料中的关键词“请律师、打官
第四篇:试题:如何理解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
试题:如何理解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
说明:试题及答案适用于国开电大专科所有专业学员《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基于网络终结性考试之大作业。
答:宪法是法,作为限制国家权力,保障公民权利的国家根本法,具有法律的共同特点,但它又是特殊的法。这些特殊性包括:
①在规定的内容上与普通法律不同。普通法律作为部门法,调整的只是国家生活中某一方面的社会关系;而作为根本法的宪法,它规定的是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在序言中明确宣布:“本宪法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中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是国家的根本法。”
②在法律效力上与普通法律不同。由于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所以,宪法所具有的就不仅是一般的法律效力,而是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其法律效力的最高性表现在:宪法是制定普通法律的依据和基础;普通法律不得与宪法相抵触;宪法是一切组织或者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③在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上与普通法律不同。由于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为了体现宪法的严肃性,保持宪法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多数国家对宪法的制定和修改都规定了不同于普通立法的特别程序。
第五篇:试述如何理解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
试述如何理解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
答: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
宪法是法,作为限制国家权力、保障公民权利的国家根本法,具有法律的共同特点。但它又是特殊的法,这些特殊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宪法作为国家根本法,在内容上不同于一般法律。它的内容在于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
第二,宪法作为国家根本法,是其他一般法律的立法依据。宪法中通常都对国家的立法原则做出规定,使立法机关在进行日常立法活动时有所依据,并通过自己的立法行为使宪法具体化。因此,宪法又被称为“母法”“最高法”“妈妈法”,普通法律则被称为“子法”。
第三,宪法作为国家根本法,其法律效力高于其他一般的法律,一般的法律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第四,宪法作为国家根本法,是最根本的活动准则。一般法只涉及社会生活的某一个方面。例如,民法是调整公民和法人财产关系、人身关系的法律;婚姻法是调整婚姻家庭关系的法律;刑法是关于刑事犯罪、对罪犯惩罚的法律;诉讼法是关于诉讼程序的法律等。而宪法作为根本法,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是人们行为的根本的活动准则。
第五,宪法修改的程序比一般法律严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