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医学绪论讲稿(精选合集)

时间:2019-05-14 18:17: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预防医学绪论讲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预防医学绪论讲稿》。

第一篇:预防医学绪论讲稿

有一天,魏文王问名医扁鹊:”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最好呢?”扁鹊回答说:“长兄最好,二兄次之,我最差。”文王感到不解,又问:“那为什么你最出名呢?”

扁鹊回答说:“我长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只有我们家的人才知道。我二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初起之时,一般人认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气只及于本乡里。而我扁鹊治病,是治病于病情严重之时,一般人都看到我在病人经脉上穿针放血,在皮肤上药等,所以以为我的医术高明,名气因此响遍全国。”文王说:“你说得好极了。”

一、预防医学的定义

以环境-人群-健康为模式,运用现代科学理论和方法识别、评价、预测、控制各种影响健康的因素,探讨、制订并实施相应的公共卫生措施,防治疾病、促进和维护健康、延长寿命、提高生命质量的科学。

二、预防医学的研究内容 探索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 寻找危险因素的研究方法

提出控制危险因素的策略和措施

三、预防医学的发展简史 1.环境卫生阶段

此阶段约处于十九世纪下半叶。当时城市和工业发展迅速,要求提供给水、排水并改善工厂通风、照明等环境设施。人类开发自然的能力大为提高(如污水处理、工厂通风),迫切需要改善环境条件,并且客观上也有这种可能性。在城市规划中首先考虑环境卫生问题,新建、改建城市的自来水、下水道和住宅,为居民区提供卫生设施(如公厕),还制订了水源保护、工厂通风、教室照明等卫生立法,使环境卫生科学成果能够用于实践。当时的重点是为改善环境,而进行城乡卫生基本建设。人民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极为恶劣的生活环境和劳动环境,从而减少了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染病,降低了某些职业病的发病率。

2.个人预防阶段

此阶段约处于二十世纪上半叶。当时认为疾病的发生、发展是破坏了宿主、环境和疾病三者之间的相互平衡,要求在改善环境的同时,还要求保护宿主,控制病因。由于免疫、杀菌、灭虫等技术的进步,广泛开展预防接种、疫源地消毒、消灭病媒昆虫、传染病人隔离等措施,明显地降低了传染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同时,通过定期体检,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疾病。由于对营养缺乏病的认识加深,并防治得法,降低了各种疾病和营养不良的病死率,从而提高了个人和人群的健康水平。

上述两个阶段,也可称为预防医学上的第一次革命,或称卫生保健上的第一次革命,其主要目标是防治急、慢性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由于微生物学、免疫学、药物学和物理化学等基础学科的进步,采用预防接种、杀菌灭虫、抗菌药物“三大法宝”,在急、慢性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控制方面,成绩显著。例如1850年前后,美国上述疾病死亡率占全部死亡率的60%,英国、意大利等国占50%左右。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美国传染病死亡率从高于慢性病的死亡率转为低于慢性病的死亡率,出现交叉。其他发达国家也在二十世纪上半叶出现交叉。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美国等国家传染病死亡占总死亡的1%以下。我国也从解放前传染病致死占总死亡数的40一50%降至目前占城乡死亡的2一6%。虽然第三世界一些国家传染病、寄生虫病仍较猖撅,但从总体来说,预防医学第一次革命的任务在科学工作上已基本完成,只要全面落实科技措施,在全球范围内(包括我国一些落后地区)即将完成这次革命。

3.社会预防阶段

约在五十年代初,由于疾病构成的改变,心脏病、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和意外伤亡(车祸、自杀等)成为主要死因,如美国前三种病占全部死因75%(1975年),我国天津占72.3%(1982年))这些疾病的特点是不可逆转、多因引起、老年多见、病程较长、不易根治、用传统的药物和手术等方法疗效不佳。用对付急慢性传染病的“三大法宝”也难奏效。这些病的发病因素在年轻时代开始积累,潜伏期长,中、晚年才发病。人们分析产生这种疾病的多种原因中分析产生这种疾病的多种原因中,如高脂高盐饮食、吸烟、超平均体重、紧张刺激易导致高血压、吸烟、空气污染和某些金属蒸汽易引起肺癌,吃不新鲜的霉变或盐渍食物、少吃新鲜蔬菜和牛奶易引起胃癌等。概括起来,这些病主要是饮食、行为习惯和环境(社会环境为主)不良所致,单纯用生物医学手段难以解决,必须用社会心理和行为等措施、动员社会各种力量才能有效防治。预防医学的重点就从医学(生物)预防进入社会预防阶段。这是人们认识从生物层次深人到社会层次,从分析到综合、又从综合到系统认识的飞跃。预防医学重点的转移,是预防医学第二次革命(或称卫生保健的第二次革命)的标志。它矛头指向心一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和意外伤亡。实践证明,对付它的“法宝”主要靠社会医学、行为医学和环境医学。

4.社区预防阶段

此阶段约始于七十年代。社区是“小社会”,人口约二、三万,近似我国的“地段”,它是生活和医疗卫生服务的基础。世界卫生组织1975年提出“到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战略目标,认为实现此目标关键在于基层(初级)保健,重点在预防;并提出评价此目标的指标体系,包括卫生政策、社会经济、保健服务、环境保护等指标,提出对收入、食物、住房、识字、供水、排污、行为等的要求,这些措施大多数要由社区来贯彻执行。不少国家以社区的“健康中心”(相当于我国的卫生院)为基地,研究居民的健康状况,开展卫生服务,包括妇幼卫生、预防接种、改善环境、提供保健食品、卫生宣教、健身设施等。有些国家又称为“社区医学中心”、“行为医学中心”等,无非强调对健康和疾病要进行整体预防、行为预防、社会预防。这样又把预防医学提高到社区预防新阶段,它比社会预防在组织管理上更严密,计划措施更结合实际,评价效果更具体。反馈系统更及时,对保护和促进人民健康、高生活质量和环境质量起更大的作用。

四、医学模式的发展和演变

生物医学模式是工业社会背景下的产物,伴随着“征服自然”的节节胜利,人们一次次发起政府疾病的冲击,开始了以防治疾病为中心的卫生革命。这一时期的人们普遍认为,只有将人视为高级智能生物,全力以赴从生物学、物理学、化学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才是解开生命之谜,征服一切疾病的唯一正确的选择。

首先,生物医学模式广泛采用分析为主的方法,强调分科研究,从横向来看分科越来越细,从纵向来看分化日益深入,分支学科越来越多。这使近代医学在人体细节至细胞层次上的认识日益精确,又使对人体内在的有机联系和系统整体上的生命机制有所忽视。其次,使用还原方法探索生命过程中物理、化学变化的根据,对任何疾病都企图追求明晰的第一病因及实在对策。其三,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从事实出发来认识生命现象,使近代医学彻底拜托了“神创论”、“目论”等宗教神学和唯心主义的桎梏。

生物医学模式对近代西方医学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使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为现代医学的诞生奠定了强大的基础。如在这一时期,实验医学已发展成具有50多门学科和数百门分值的庞大科学体系;它将人视为生物,强调各种理化检测手段和高技术医学领域渗透;将医学技术化,注重仪器设备的研制和开发应用,从而使医疗卫生领域成为技术竞争的巨大市场。在生物医学模式的指引下,人们在对抗传染病和主动预防某些疾病方面取得了巨大成果。在20世纪上半叶,人们广泛采用预防接种、杀菌灭虫和应用抗生素防止疾病,在短短几十年里明显降低了急、慢性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它的另一个功劳是在普及生命科学的只是,开展社会卫生防疫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生物医学模式中没有宗教迷信和神秘主义的位置,很大程度地消除超自然的因素,扫除宗教神学的影响,倡导科学的生命观、人体观和疾病观,促进了医学知识的普及。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是1977年美国纽约罗彻斯特大学精神病学教授恩格尔提出的,它主张认识健康和疾病不应只是局限于生物学领域,必须扩展到社会领域;不能只在生物属性上来认识健康和疾病,必须从生物的、心理的、社会的等多方面因素的结合上来综合的认识人类的健康和疾病,同时要注意和理解病人。

其实古代医学就已经注意到心理和社会因素对人体健康和疾病的重要影响。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并不是要用心理和社会因素取代生物因素的位置,它也并不否认生物因素的重要性,并且是以充分肯定生物因素为前提的,只是对单纯关注生物因素这个不合理的框架进行修正,不再把生物因粗当做影响人体健康和疾病的唯一因素;它把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作为一个三维坐标系,把人的心理活动纳入视野,把人的健康和疾病放在社会系统中去理解,恢复心理和社会因素在医学中的应有地位,使医学模式更加趋于合理和完善。

现代医学模式认为,作为医学研究对象的人,不仅是由各种器官组织构成的有机实体,而且是具有各种复杂心理活动的社会成员,一切不良精神刺激、不恰当的生活方式、行为与环境因素都可导致疾病的发生。

五、健康新概念 长期以来,人们习惯把健康理解为身体不生病或不衰弱,也就是“无病即健康”的观念。这种认识虽有一定的道理,但不完全正确。如今世界卫生组织给健康下的定义是: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是身体的、精神的和社会适应的完满状态。包括三层意思:①身体上,即生理上健康;②精神上,即心理上健康;③对社会环境能很好地适应。这就是科学的健康概念。

六、健康影响因素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影响健康的四大因素是:个人生活方式,自然和社会条件,遗传,医疗卫生条件。其中,生活方式因素又称健康行为因素,是指因自身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直接或间接地对健康带来不利的影响,包括吸烟酗酒等嗜好、饮食习惯、运动、精神紧张等。

七、疾病的三级预防

疾病预防不仅仅是阻止疾病的发生,还包括疾病发生后阻止其发展或延缓其发展,最大限度的减少疾病造成的危害。因此,预防工作可以根据疾病自然史的不同阶段,相应地采取不同的措施,这就是疾病的三级预防。

1.一级预防:又称病因预防,是疾病尚未发生时准对病因而采取的措施,也是预防、控制和消灭疾病的根本措施。

2.二级预防:是在潜伏期为了阻止或减缓疾病的发生而采取的措施。二级预防的措施包括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故二级预防又称“三早”预防。

3.三级预防:又称临床预防,是在疾病的临床期为了减少疾病的危害而采取的措施。三级预防可以防止伤残和促进功能恢复,提高生命质量,延长寿命,减低病死率。三级预防包括对症治疗和康复治疗。

八、医学史学习预防医学的意义 1.明确医学生学习目的 2.树立预防为主的思想

3.理解预防医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 4.实现治疗与预防的统一

第二篇:预防医学-讲稿

《预防医学》

第二节 特殊人群营养指导

一、孕期营养生理特点

1.代谢改变:孕期合成代谢增加、基础代谢升高,对碳水化物、脂肪和蛋白质的利用也有改变。

2.消化系统功能改变:消化液分泌减少,胃肠蠕动减慢,常出现胃肠胀气及便秘,孕早期常有恶心、呕吐,对某些营养素如钙、铁、VB12和叶酸的吸收能力增强。3.肾功能改变:肾脏负担加重

4.血容量及血液动力学变化:孕期血容量增加幅度大于红细胞的幅度,使血液相对稀释,可出现生理性贫血。孕早期既有血清总蛋白的降低,孕期除血脂及维生素E以外,几乎血浆中所有营养素均降低,血浆营养素水平的降低可能与营养素在胎盘的转运机制有关。5.体重增长:健康妇女若不限制饮食,孕期一般增加体重10~12.5kg。孕早期(1~3个月)增重较少,而孕中期(4~6个月)和孕后期(7~9个月)则每周稳定地增加约350~400g。

二、孕前期妇女膳食指南

一)多摄入富含叶酸的食物或补充叶酸

提要:妊娠的头4周是胎儿神经管分化和形成的重要时期,此期叶酸缺乏可增加胎儿发生神经管畸形及早产的危险。二)常吃含铁丰富的食物

提要:孕前缺铁易导致早产、孕期母体体重增长不足以及新生儿低出生体重,故孕前女性应储备足够的铁为孕期利用。

三)保证摄入加碘食盐,适当增加海产品的摄入

提要:妇女围孕期和孕早期碘缺乏均可增加新生儿将来发生克汀病的危险性。由于孕前和孕早期除摄入碘盐外,还建议至少每周摄入一次富含碘的海产食品。四)戒烟、禁酒

提要:夫妻一方或双方经常吸烟或饮酒,不仅影响精子或卵子的发育,造成精子或卵子的畸形,而且影响受精卵在子宫的顺利着床和胚胎发育,导致流产。酒精可以通过胎盘进入胎儿血液,造成胎儿宫内发育不良、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异常、智力低下等。

三、孕早期妇女膳食指南 一)膳食清淡、适口

提要:清淡、适口的膳食有利于降低怀孕早期的妊娠反应,使孕妇尽可能多地摄取食物,满足其对营养的需要。二)少食多餐

提要:怀孕早期反应较重的孕妇,不必像常人那样强调饮食的规律性,应根据孕妇的食欲和反应的轻重及时进行调整,采取少食多餐的办法,保证进食量。三)保证摄入足量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

提要:怀孕早期应尽量多摄入富含碳水化合物的谷类或水果,保证每天至少摄入150g碳水化合物(约合谷类200g)。

四)多摄入富含叶酸的食物并补充叶酸 五)戒烟、禁酒

提要:孕妇吸烟或经常被动吸烟可能导致胎儿缺氧和营养不良、发育迟缓。孕妇饮酒,酒精可以通过胎盘进入胎儿血液,造成胎儿宫内发育不良、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异常、智力低下等,称为酒精中毒综合征。

四、孕中、末期妇女膳食指南

一)适当增加鱼、禽、蛋、瘦肉、海产品的摄入量

提要:鱼、禽、蛋、瘦肉是优质蛋白质的良好来源,其中鱼类还可提供n-3多不饱和脂肪酸,蛋类尤其是蛋黄是卵磷脂、维生素A和维生素B2的良好来源。二)适当增加奶类的摄入

提要:奶或奶制品富含蛋白质,对孕期蛋白质的补充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钙的良好来源。

三)常吃含铁丰富的食物

提要:从孕中期开始孕妇血容量和血红蛋白的增加,同时胎儿需要铁储备,宜从孕中期开始增加铁的摄入量,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补充小剂量的铁剂。四)适量身体活动,维持体重的适宜增长

提要: 孕妇应适时监测自身的体重,并根据体重增长的速率适当调节食物摄入量。也应根据自身的体能每天进行不少于30分钟的低强度身体活动,最好是1小时~2小时的户外活动,如散步、做体操等。

五)禁烟戒酒,少吃刺激性食物

提要:烟草、酒精对胚胎发育的各个阶段都有明显的毒性作用,如容易引起早产、流产、胎儿畸形等。有吸烟、饮酒习惯的妇女,孕期必须禁烟戒酒,并要远离吸烟环境。

五、孕期主要营养问题

1、营养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巨幼红细胞贫血

孕妇发生贫血患病率高,WHO报道:世界孕妇贫血患病率平均为:51%;

中国:孕妇贫血患病率平均为:35%;

农村约50%,城市约20%.孕末期发病率最高。

原因:生理性贫血;膳食铁摄入不足;铁吸收率差;

母体和胎儿对铁的需要量增加;失血。、骨质软化症: 维生素D缺乏,影响钙吸收,血中钙浓度下降;

危害:脊柱、骨盆骨质软化,骨盆变形造成难产。3、营养不良性水肿:

孕期蛋白质严重缺乏或维生素B1缺乏所致。

蛋白质缺乏:轻:下肢水肿;重:全身水肿。

维生素B1缺乏:多见南方脚气病患者。、维生素缺乏症;孕期维生素需要量增加,常见: 维生素A , D , B1 , B2 , B6 , C , B12 ,叶酸等。

六、哺乳期妇女生理特点

1.乳母的营养需要,其一是为泌乳提供物质基础和正常泌乳的条件;另一个补偿损耗,恢复或维持母体健康的需要

2.乳母的饮食、营养状况是影响乳汁分泌的重要因素,患营养不良的乳母会影响到乳汁的分泌量和泌乳期的长短

(一)中国哺乳期妇女膳食指南 一)增加鱼、禽、蛋、瘦肉及海产品摄入

提要:动物性食品如鱼、禽、蛋、瘦肉等可提供丰富的优质蛋白质,乳母每天应增加总量100g~150g的鱼、禽、蛋、瘦肉,其提供的蛋白质应占总蛋白质的1/3以上。二)适当增饮奶类,多喝汤水

提要:奶类含钙量高,易于吸收利用,是钙的最好食物来源。乳母每日若能饮用牛奶500mL,则可从中得到约600mg优质钙。必要时可在保健医生的指导下适当补充钙制剂。三)产褥期食物多样,不过量

提要:产褥期的膳食同样应是多样化的平衡膳食,以满足营养需要为原则,无须特别禁忌。要注意保持产褥期食物多样充足而不过量。四)忌烟酒,避免喝浓茶和咖啡

提要:乳母吸烟(包括间接吸烟)、饮酒对婴儿健康有害,哺乳期应继续忌烟酒、避免饮用浓茶和咖啡。

五)科学活动和锻炼,保持健康体重

提要: 哺乳期妇女除注意合理膳食外,还应适当运动及做产后健身操,这样可促使产妇机体复原,保持健康体重。哺乳期妇女进行一定强度的、规律性的身体活动和锻炼不会影响母乳喂养的效果。

七、婴幼儿的生理特点

婴儿期是人一生中第一个生长发育高峰期

幼儿期身高体重继续增长,开始行走,活动量增大,语言和智力发育加快 消化和神经系统尚未发育完善,易发生消化不良

(一)中国婴幼儿及学龄前儿童膳食指南 一)纯母乳喂养

提要:母乳是6个月龄之内婴儿最理想的天然食品,非常适合于身体快速生长发育、生理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的婴儿。纯母乳喂养能满足6个月龄以内婴儿所需要的全部液体、能量和营养素

二)产后尽早开奶,初乳营养最好

提要: 初乳对婴儿十分珍贵,对婴儿防御感染及初级免疫系统的建立十分重要。尽早开奶可减轻婴儿生理性黄疸、生理性体重下降和低血糖的发生。产后30分钟即可喂奶。三)尽早抱婴儿到户外活动或适当补充维生素D 提要:母乳中维生素D含量较低,家长应尽早抱婴儿到户外活动,适宜的阳光会促进皮肤维生素D的合成;也可适当补充富含维生素D的制剂。

四、给新生儿和1月~6月龄婴儿及时补充适量维生素K 提要:由于母乳中维生素K含量低,为了预防维生素K缺乏相关的出血性疾病,应及时给新生儿和1月~6月龄婴儿补充维生素K。

五)不能用纯母乳喂养时,宜首选婴儿配方食品喂养

提要: 婴儿配方食品是除解了母乳外,适合0月~6月龄婴儿生长发育需要的食品,其营养成分及含量基本接近母乳。六)定期监测生长发育状况

提要:身长和体重等生长发育指标反映了婴儿的营养状况,父母可以在家里对婴儿进行定期的测量,了解婴儿的生长发育是否正常。

(二)婴幼儿常见的营养问题

1、食物过敏和食物不耐受

2、佝偻病:发生在骨骼处于生长期的婴幼儿,3~18个月为多见,主要由于缺乏VD而引起钙磷代谢失调和骨骼钙化不良。

预防:⑴ 生后2周补充VD,10μg/d ⑵ 晒太阳,每日1小时

3、缺铁性贫血 多发生于生后5个月,高峰在6~8个月 预防:及时添加辅食

4、其他营养缺乏病

⑴ 锌缺乏:可导致幼儿生长发育迟缓,食欲不振、味觉减退、异食癖等。

预防:纠正幼儿偏食、挑食的习惯,适当增加动物性食物、贝壳类海产品和硬果的供给。⑵ 维生素B1缺乏:常因乳母B1缺乏而导致乳汁中的缺乏,严重时婴儿可患脚气病。预防:注意乳母维生素B1的供给

⑶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预防:鼓励母乳喂养,及时添加辅食

八、老年人营养

(一)老年人生理特点

1、身体成份改变:

(1)细胞数量下降,突出表现为肌肉组织的重量减少出现肌肉萎缩;

(2)身体水分减少,主要为细胞内液减少,影响体温调节,降低老年人对环境温度的适应能力;

(3)骨组织矿物质和骨基质均减少,骨密度降低,骨强度如下降易出现骨质疏松症。

2、代谢功能降低:

(1)基础代谢降低,与中年人相比,大约降低15%~20%(2)合成代谢降低,分解代谢增高,合成与分解失去平衡,引起细胞功能下降。

3、器官功能改变:

(1)消化系统:消化液和消化酸及胃酸分液减少

(2)血管功能:心律减慢,心脏搏出量减少,血管逐渐硬化

(3)脑、肾和肝脏功能及代谢功能,随着年龄增加而功能减少

(二)中国老年人膳食指南

一)食物要粗细搭配、松软、易于消化吸收

提要: 粗粮含丰富B族维生素、膳食纤维、钾、钙、植物化学物质等。老年人消化器官生理功能有不同程度的减退,咀嚼功能和胃肠蠕动减弱,消化液分泌减少。因此老年人选择食物要粗细搭配,食物的烹制宜松软易于消化吸收。二)合理安排饮食,提高生活质量

提要:家庭和社会应从各方面保证其饮食质量、进餐环境和进食情绪,使其得到丰富的食物,保证其需要的各种营养素摄入充足,以促进老年人身心健康,减少疾病,延缓衰老,提高生活质量。

三)重视预防营养不良和贫血

提要:60岁以上的老年人由于生理、心理和社会经济情况的改变,可能使老年人摄取的食物量减少而导致营养不良。另外随着年龄增长而体力活动减少,并因牙齿、口腔问题和情绪不佳,可能致食欲减退,能量摄入降低,必需营养素摄入减少,而造成营养不良。60岁以上老年人低体重、贫血患病率也远高于中年人群 四)多做户外活动,维持健康体重 提要: 老年人适当多做户外活动,在增加身体活动量、维持健康体重的同时,还可接受充足紫外线照射,有利于体内维生素D合成,预防或推迟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三)老年人常见的营养问题

1、营养素缺乏:

(1)钙缺乏:骨质疏松和骨折,牙质疏松和失牙。A、原因: 胃肠功能下降

肾功能下降

钙吸收率下降

钙在骨头里沉积下降 B、骨质疏松饮食原则:

a、多吃高钙高磷食物:如牛奶 大豆、虾皮、海带、绿叶蔬菜 b、高vitD的食物:多吃动物肝脏、蛋黄、鱼肝等;

c、高质量蛋白质的食物:鱼、肉、蛋、奶、豆类; d、不喝洒。

(2)、铁缺乏: 器官功能下降。(3)、高钠低钾症。

(4)、抗氧化维生素的缺乏:VitA、VitvC、VitE

2、能量失衡:肥胖与消瘦。

3、营养性疾病: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便秘、胃肠功能紊乱。

4、便秘: 其饮食原则:

(1)多吃含纤维素多食物:如芹菜、韭菜、杂粮(红薯、玉米)、粗纤维香蕉、苹果、海带、紫菜、苔菜。

(2)富含泛酸的食物,刺激肠壁加速肠运动:如粗粮、豆豉、苹果、柑子、桔子、动物肝脏。

(3)小豆、咸菜、牛奶、粗米合起来吃有治便秘的作用。

(赤小豆富含皂角苷,咸菜、牛奶富含乳酸菌能促进排便。)

第三篇:绪论讲稿

法律逻辑学教案

第一章

第一节

逻辑学的产生和发展

一、“逻辑”的含义

二、逻辑的产生

逻辑问题(亦即思维或论辩的正确性问题)成为人们的研究对象,几乎同时起源于三个古老的国家,即古代的希腊、印度和中国。不过,真正形成较完整的学科体系并在世界各国流传至今的,是古希腊的逻辑学,它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出现,迄今已有2000多年。

在古希腊,当时虽然是奴隶主贵族政治时期,但生产力有了很大的发展。

一方面,社会政治生活中演讲辩论的风气盛行,不仅出现了一批专门以论辩为职业的人,而且还出现了一批专门培养所谓有智能、善辩论者的教师,即智者学派。

另一方面,古希腊的自然科学尤其是数学,特别是以欧几里德为代表的“几何学”有了很大发展。这不仅表现了人们已具有较高的抽象思维能力,而且,其证明本身就包含了逻辑知识。

古希腊逻辑科学的创始人是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年至公元前322年)。他的《工具论》一书奠定了逻辑科学的理论基础,他被称为“逻辑之父”。

《工具论》包括《范畴篇》

(即概念),《解释篇》(即命题与判断),《前分析篇》、《后分析篇》(即推理与证明),《论辩篇》(即论辩常识),《辩谬篇》

(即揭露诡辩的方法),这本书对后世影响很大。

亚里士多德以后,直到中世纪,欧洲的逻辑学家在逻辑学的基本理论方面虽作了一些研究,但发展不大。

在我国,先秦时期的逻辑思想异常活跃,社会上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文化局面。当时的诸子百家为使世人采纳己见,便相互辩诘,其中有很多逻辑方面的知识。惠施、公孙龙、韩非和苟况等人,都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逻辑理论,特别是后期的墨家的逻辑理论就更加完整和系统。

《墨经》是一部内容非常丰富的逻辑专著,它包括《经上》、《经下》、《经说上》、《经说下》、《大取》、《小取》。在这部专著中,当今逻辑学所讲的概念、判断和推理等在《墨经》中都已有论述。比如,《小取》篇中说:

“以名举实,以辞抒意,以说出故。”这里的“名”相当于概念,“辞”相当于判断,“说”相当于推理。它说明了概念是用来反映事物的,判断是用来推导事物之间因果关系的。我国古代的逻辑学先后被称做“名学”、“辩学”、“理则学”和“理论学”等。到了东汉时期,由于董仲舒倡导“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此后的逻辑学说便趋于衰微了。

在古代印度,同样是诸教纷纷兴起,他们之间互相论争,其中,胜论派和正理派开创了因明学。“因”指推理的依据,“明”即通常所说的“学”,“因明”就是古代印度关于推理的学说。如陈那在《因明正理门论》中提出的“三支论式”认为,每一个推理形式都是由“宗”、“因”、“喻”三部分组成。这里所谓的“宗”相当于三段论中的结论,所谓“因”相当于三段论的小前提,所谓“喻”相当于三段论的大前提。

古希腊的逻辑学、印度的因明学和中国的名辩学,犹如三颗瑰丽的明珠,在世界古代逻辑史上交相辉映。

三、逻辑学的发展

16世纪以后,资产阶级革命带来了科学的革命,这一时期的自然科学发展迅速,使逻辑逻辑学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发展,甚至可以说是经历了伟大的转折。

例如,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笛卡尔的解析几何,牛顿和莱布尼茨的微积分,伽利略的动力学,拉普拉斯的星云说,并且电磁波的发现,蒸汽机、涡轮机、电动机的发明都在这个时期。

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被马克思誉为

“整个近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的弗兰西斯·培根,建立起归纳逻辑理论,主要著作《新工具》。

法国著名数学家笛卡尔则进一步完善了演绎法,并在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关于推理过程中可以运用简单的符号,建立“普遍数学’’的设想,给后继者创立符号化的数理逻辑以启迪。

17世纪法国波尔·罗亚尔修道院的阿尔诺和尼卡尔合写并出版的逻辑著作,即被后人称的“波尔·罗亚尔逻辑学”,更是大大地丰富和完善了原有逻辑学的内容,成为近代逻辑学中最早的也最具代表

性的逻辑学教科书,流传甚广,影响深远,可以说传统逻辑学的主要内容和体系,至此基本定型。

17世纪后半期,特别是18世纪以后,传统逻辑在原有基础上朝着两个根本不同的方向发展。

一方面,人们基于传统逻辑还不够形式化而带来的不精确、不系统的弊端,在传统逻辑基础上发展出了数理逻辑。

早在17世纪末期,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在笛卡尔思想影响下就设想把数学方法应用于逻辑,把逻辑推理变成纯符号的逻辑演算,使逻辑成为一种证明艺术,并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工作。尽管他后来中断了这一研究,设想未能实现,却给逻辑的发展指出了新的方向,对后来数理逻辑的创建起到了重要作用,因而被公认为数理逻辑学奠基人。

此后,经过19世纪末期英国数学家乔治·布尔、德·摩根,以及后来的德国数学家弗雷格和20世纪英国数学家罗素、怀特海等许多人的努力,前后经历了200年左右的时间,终于建立起了严密、完整、崭新的逻辑体系——数理逻辑。

另一方面,在科学迅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18世纪末期德国的一些哲学家却从另一个角度批评了传统逻辑的不足。他们基于传统逻辑只研究思维的形式,没有把思维的内容和思维的形式统一起来;基于它只立足于思维的确定性而撇开了思维的变动性、辩证性,提出了研究辩证思维的问题,从而出现了辩证逻辑。

德国哲学家康德首先对传统思维提出批评。他认为亚里士多德的

逻辑虽然完善,但它只研究思维的功能及其形式,不研究思维的内容、来源,因此他把这样的逻辑称之为“形式逻辑”、“普通逻辑”,使传统逻辑的这种称谓流传至今(不过,当代学术界更倾向于认为严格意义下的形式逻辑仅指数理逻辑,而把传统逻辑称为普通逻辑)。

继康德之后,19世纪德国的辩证逻辑的创始人黑格尔在批评传统逻辑的基础上,努力用他的辩证法观点来改造旧逻辑,建立新逻辑。他在《逻辑学》这一巨著中,系统地研究了思维的辩证或辩证思维的问题,勾画出了一种新的——即辩证逻辑学科体系的轮廓。

自此也可以说又诞生了一种与传统逻辑根本不同的、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的另一种意义上的逻辑——辨证逻辑。

第二节

法律逻辑学的性质和研究对象

一、法律逻辑学的性质

法律逻辑学是一门介于普通逻辑学和法律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是一门工具性质学科。

二、法律逻辑学的研究对象

法律逻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法律思维形式及其规律。思维形式:是思维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思维内容是思维反映的特定对象及其本质和规律;思维形式是思维赖以存在和表达的方式,即概念、判断和推理。

思维的逻辑形式:是指思维形式的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方式。

例如:

所有金属都是导电体。

所有出现尸斑的尸体都是死后2-4小时的尸体。所有哺乳动物都是用肺呼吸的动物。所有S都是P。又如:

如果死者背上有自己无法形成的致命伤,那么,死者是被人杀害的。

如果数X能被8整除,那么,数X能被4整除。如果p,那么q。

再如:

法律是有阶级性的,刑法是法律,所以,刑法是有阶级性的。

所有出现尸斑的尸体都是死亡后2-4小时的尸体,本案死者的尸体是出现尸斑的尸体,所以,死者的尸体是死亡后2-4小时的尸体。

M是P,S是M,所以,S是P。

逻辑形式是由逻辑常项和逻辑变项构成。

逻辑常项:是思维形式中不变的部分。如:所有„都是„ 如果„那么„

逻辑变项:是逻辑形式中可变的因素,即可以表示任何具体内容的部分。

如:S、P、M、p、q S、P、M是词项变项;p、q是命题变项。

法律逻辑学是我国高等院校法学专业的一门必修课。法律逻辑学具有很强的应用性质,是结合案例分析而建立在普通逻辑原理基础上的,是和语言逻辑学、教育逻辑学、医疗逻辑学等并列的形式逻辑的分支学科.由于高校的法律专业是为社会培养法律方面的人才,法律工作者必须掌握科学的思维素质和严谨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作为训练法学专业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学科,法律逻辑学成为法律专业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

第四篇:绪论讲稿1

• 第一节

中医护理学发展简史

• 中医护理学的形成与发展,伴随着中医药学的发展。• 与自然科学和技术的进步以及哲学思想的发展密不可分。• 中医学中包含有丰富的中医护理内容。• 特点:医中有护,医护合一。

• 中医护理学经数千年历代医家的实践、总结、不断完善,并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一、古代中医护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 远古时期:护理学的萌芽阶段

• 原始人类本能地采用一些方法保护自身、减轻痛苦,即为医护活动的开始。

• 当人们发现一些本能的方法具有预防疾病和康复的作用,从而有目的地去实施时,及形成了护理学的萌芽。•

一、古代中医护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 夏商周时期:护理学的雏形阶段

• 社会背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医护知识的积累和提高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 疾病预防和保护健康的观念和方法

• 医学分科、个人卫生、饮食禁忌、动植物药物、情志致病 •

一、古代中医护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 战国至东汉时期:护理学的理论体系建立阶段

• 标志:《黄帝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 • 华佗:后汉时期杰出医家,外科和医疗体育的奠基人。1.《黄帝内经》——战国时期 2.《难经》——秦汉时l期 3.《伤寒杂病论》

——东汉末年张仲景编 著 4.《神农本草经》

——最早的药物学专著 5.华佗

—五禽戏(虎、鹿、猿、熊、鹤)

• 《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为古代医家托轩辕黄帝名之作,为医家、医学理论家联合创作,一般认为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在以黄帝、岐伯、雷公对话、问答的形式阐述病机病理的同时,主张不治已病,而治未病,同时主张养生、摄生、益寿、延年。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它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在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等。• 《黄帝内经》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人体的结构、生理、病因、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预防、治疗、养生、护理等。书中还详细论述了中医护理的基本原则,包括生活起居、饮食宜忌、情志护理、服药护理、病情观察等,奠定了中医护理学的基础。

• 在中医护理技术操作方面,对劳逸结合和情志变化所致的各种病证提出了针灸、导引、推拿、热熨、熏洗的护理方法。

《难经》 难,即问答的意思。全书共81个问答,称为“八十一难”。该书用问答方式,阐述了人体的结构,生理,病因,病机,诊断,治则等,尤其在脉诊和针灸治疗方面内容较《黄帝内经》更为详细,丰富了中医护理的内容。《神农本草经》 成书于汉代,载药365种,根据养生、治病、有毒无毒分为上、中、下三品,并将药物分为寒、热、温、凉四性,酸、苦、甘、辛、咸五味;方剂中用药七情。它系统地总结了汉以前的药学成就,初步奠定了药学理论的基础。

《伤寒杂病论》 是东汉末年张仲景所著。后被分为《伤寒论》、《金匮要略》两书。前书以外感病为主,后书以内伤杂病为主。是我国最有影响的一部临床医学巨著。成就:创立了脏腑辨证和六经辨证。• 阐述八法及护理措施,是中医护理的重要原则。

• 煎药方法、服药注意事项及观察服药后的不良反应、处理方法、饮食宜忌。

• 急救护理:救治猝死、自缢死、溺水死患者的具体措施,发明了口对口呼吸救治自缢者的方法。

• 首创多种中医护理技术:灌肠法、熏洗法、含咽法、烟熏法、坐浴法。• 饮食护理:四时、妊娠、等饮食宜忌。•

一、古代中医护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 晋隋唐时期:护理学的理论体系发展阶段 1.《脉经》—晋代 王叔和 我国最早脉学专著。2.《肘后救卒方》—东晋 葛洪 各科护理

3.《诸病源候论》—隋 巢元方 我国第一部病因病、证候学专著。发展补充了各种中医疾病的中医护理方法。病情观察、饮食护理、乳痈护理、4.《千金要方》—唐 孙思邈 记载处方和各种治病手段。饮食护理、精神调护、细葱管导尿术。

5.《外台秘要》—唐 王焘 病情观察、传染病患者护理探视制度。•

一、古代中医护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 宋金元时期:护理学的理论体系创新阶段

•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宋代 陈无择 病因护理。金元四大家: 刘河间→刘元素→火热论→寒凉派 张子和→张从正→攻邪论→攻下派 李东恒→李杲→脾胃论→补脾派 朱丹溪→朱震亨→相火论→滋阴派

《饮膳正要》—元代 忽思慧 饮食护理。饮食营养学代表作。•

一、古代中医护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 明清时期:中医护理学内容充实阶段(1)《本草纲目》—明代 李时珍

(2)《景岳全书》—明代 张景岳 孕产妇的起居和饮食护理(3)《修龄要旨》—明代 冷谦 养生康复护理(4)温病学说

(5)《侍疾要语》—清代 钱襄 第一部中医护理学专著。饮食护理、生活起居护理、老年患者护理。李时珍《本草纲目》 :

主要成就:

(1)总结了16世纪前我国的药物学(2)纠正了以往本草书中的错误(3)提出了当时最先进的药物分类法(4)系统地记述了各种药物的知识

(5)保存了大量古代文献,丰富 世界科学宝库 温病学说

(1)《瘟疫论》—明代 吴有性 戾气。传染病的护理措施、饮食护理。(2)清代温病四大家——叶天士、吴鞠通、薛生白、王孟英。著作:吴鞠通《温病条辨》;叶天士《温热论》 饮食护理、口腔护理、病情观察(舌苔脉象)

二、近代中医护理学的发展

(1)继承和整理前人学术成果 :《理瀹骈文》—中医外治法、中医护理操作技术

(2)中西汇通:《医学衷中参西录》—张锡纯 中西医结合(3)京师同文馆

(4)北京协和医科大学、齐鲁大学医学院护理学校 •

三、现代中医护理学的发展 • 教育

• 中医护理工作指南

• 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 • 国际交流

• 第二节

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特点 • 整体观念 • 辨证施护 • 防护结合 •

一、整体观念 1.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1)人体结构的整体性

(2)人体生理功能的协同和制约作用(3)人体病理变化相互联系影响(4)在诊治上,以外测内,正确诊断;

(5)在治疗护理上,调节全身脏腑功能,治疗局部疾病,外治法治疗内在疾病 • 心-小肠-舌-脉 •

一、整体观念 2.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 天人相应

3.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

人能影响社会,社会环境的变化也会影响人的身心机能。•

二、辨证施护

• 辨证施护包括辩证和施护

辩证:就是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将四诊所收集病情资料通过分析、综合而辨清疾病的病因、性质、部位、和邪正关系,从而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施护: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护理原则和方法。

• 辨证施护要充分应用中医: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同病异护、异病同护)原则。• 先明确三个概念:

症:主要是指症状,是疾病的具体临床表现,如发热、咳嗽、头痛等。证:即证候。是指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包括疾病的病因、病变部位、性质、程度、邪正之间的关系等)。

病:即疾病,是指有病因、病机、发病形式、发展变化以及转归预后的一定规律的病理全过程。是对疾病发展全过程中特点与规律的概括。如感冒、痢疾、哮喘等。• 所谓“同病异治”是指同一种疾病,由于发病的时间、地区以及患者机体的反应性不同,或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所以表现不同的证型,因而采用的治疗方法也就有异。

•(例如:感冒有风寒感冒与风热感冒的不同,风寒感冒当辛温解表,风热感冒当辛凉解表)

• 所谓“异病同治”是指不同的疾病,由于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性质相同的证,可采用相同的方法治疗。

所谓“同病异护”,是指同一种疾病,由于发病的时间、地区不同或患者机体的反应性不同,或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因而采用不同的护理原则、措施和方法。

• 所谓“异病同护” 是指不同的疾病,由于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性质相同的证,可采用相同的护理原则、措施和方法。

•(比如:胃下垂、子宫下垂、脱肛等式不同的疾病,但都表现为中气下陷的证候,都可采用补中升提的护理原则与方法。)•

三、防护结合

(一)未病先防 1.养生以固护正气

(1)顺应自然(2)调摄情志(3)起居有常(4)饮食有节(5)锻炼健身 2.防止病邪毒气侵入(1)慎避外邪(2)避疫毒、防疠气(3)预防药物、防止传播 •

三、防护结合

(二)既病防变

指疾病既然发生,应力求早诊断、早治疗,以防止疾病的发展与传变。1.早期诊治 2.控制传变

• 第三节

传承和发展中医药文化的意义 • 第四节

中医护理学发展展望 • 复习题

• 中医护理学的特点? 感谢聆听

第五篇:医学微生物学绪论习题

绪 论

【知识要点】

1.掌握微生物、病原微生物的基本概念。2.熟悉微生物在自然界生物中的地位,三界八类的特点;医学微生物学的概念。3.了解微生物与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关系;医学微生物学的研究范畴、发展简史和现状。

【课程内容】

第一节 微生物与病原微生物

一、微生物的种类与分布

二、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第二节 微生物学和医学微生物学

一、微生物学

二、医学微生物学

第三节 医学微生物学发展简史

一、微生物学经验时期

二、实验微生物学时期

三、现代微生物学时期

【应试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微生物(microorganism)

2.医学微生物学(medical microbiology)3.病毒界(非细胞型微生物)

4.原核生物界(原核细胞型微生物)5.真菌界(真核细胞型微生物)

6.条件致病菌(conditioned pathogen)

7.细菌

二、填空题

1.微生物按细胞结构特点,可将其分为三种类型,即____________型微生物,属___________界;____________型微生物,属____________界;___________________型微生物,属____________________界。2.属于原核细胞型的微生物统称为___________,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__。3.细菌又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三、单选题

(一)A型题:每题备有5个答案,请选出一个最佳答案。

1.下列描述的微生物特征中,不是..

所有微生物共同具有的一条是

A.个体微小(肉眼看不见)B.结构简单(单细胞或非细胞)C.分布广泛

D.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 E.只能在活细胞内生长繁殖

2.不属于...

原核生物界的微生物是 A.细菌

B.病毒

C.支原体

D.立克次体

E.衣原体 3.属于真菌界的微生物是

A.螺旋体

B.放线菌

C.新生隐球菌

D.细菌

E.立克次体

4.属于真菌界的微生物是

A.铜绿假单胞菌

B.衣氏放线菌

C.白假丝酵母菌

D.立克次体

E.肺炎支原体

5.属于病毒界的微生物(非细胞型微生物)是

A.钩端螺旋体

B.沙眼衣原体

C.霍乱弧菌

D.白假丝酵母菌

E.以上均不是

6.创用固体培养基分离培养细菌的科学家是

A.Jerney

B.Jenner

C.koch

D.pastuer

E.Fleming 7.下列哪种微生物不属于...原核生物界微生物

A.细菌

B.放线菌

C.立克次体

D.螺旋体

E.病毒 8.属于真菌界的微生物是

A.葡萄球菌

B.淋病奈瑟菌

C.脑膜炎奈瑟菌

D.红色毛癣菌

E.肺炎链球菌

9.细菌属于原核生物界微生物的主要依据是

A.含有RNA和DNA两种核酸

B.仅有原始核质,无核膜及核仁

C.二分裂方式繁殖

D.有细胞壁

E.对抗生素敏感 10.关于微生物的特征错误..的一项是 A.体积微小

B.结构简单

C.肉眼看不见

D.须借助光镜或电镜放大后观察

E.必须放大数万倍才能观察到 11.在人工培养基中能生长繁殖的微生物是

A.细菌

B.朊粒

C.梅毒螺旋体

D.衣原体

E.病毒 12.仅含有一种核酸的微生物是

A.细菌

B.朊粒

C.梅毒螺旋体

D.衣原体

E.病毒 13.古细菌以其____与其他原核细胞微生物和真核细胞微生物截然不同。

A.环状裸DNA

B.5rSRNA序列 C.16rSRNA序列 D.18rSRNA序列

E.28rSR序列 14.1993年______等开创的核酸疫苗被誉为疫苗学的新纪元,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A.Walter Reed B.Alexander Fleming C.Montagnier D.Prusiner

E.Ulmer 15.首先观察到微生物的学者是

A.吕文虎克

B.巴斯德

C.郭霍

D.李斯特

E.伊万诺夫斯基 16.第一个发现病毒(烟草花叶病毒)的学者是

A.吕文虎克

B.巴斯德

C.郭霍

D.李斯特

E.伊万诺夫斯基 17.第一个发现青霉素的学者是

A.Behring

B.Fleming

C.Domagk

D.Pasteur

E.Lister

(二)B型题:在以下每道试题中,为每个题选出一个最佳答案。每项备选答案可选用一次或几次,或一次也不选用。

A.细菌

B.朊粒

C.梅毒螺旋体

D.衣原体

E.病毒 1.在人工培养基中能生长繁殖的微生物是

2.仅含有一种核酸的微生物是 3.尚未发现任何核酸成分的微生物

(三)C型题:每题备有4个答案,请选出一个正确答案。A.Leeuwenhoek B.Koch C.两者均是 D.两者均不是 1.首先观察到微生物的是

2.创用了固体培养基和细菌染色技术的是

A.Jenner B.Pasture C.两者均是 D.两者均不是 3.发明牛痘苗预防天花的是

4.首先证实了有机物的发酵与腐败是由微生物引起的是 A.Fleming B.Prusinere C.两者均是 D.两者均不是

5.首先从感染了羊瘙痒病的鼠脑中分离出传染性蛋白分子朊粒的科学家是 6.发现第一个病毒(烟草花叶病病毒)的科学家是

四、多选题(X型题):每题备有5个答案,请选出2~5个正确答案,错选、多选、少选或不选均不得分。

1.下列属于病毒界(非细胞型微生物)的有

A.支原体

B.立克次体

C.病毒

D.螺旋体

E.朊粒

2.古生菌代表一类细胞结构更原始的微生物,下列属于古生菌的有

A.产甲烷细菌

B.极端嗜盐菌

C.嗜热嗜酸菌

D.支原体

E.衣原体 3.________被公认为微生物学的奠基人

A.琴纳

B.巴斯德

C.弗莱明

D.郭霍

E.伊凡诺夫斯基

五、问答题 1.什么是微生物,分为几类,各有何特点?

2.真菌界(真核细胞型)微生物、原核生物界(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和病毒界(非细胞型)微生物有何区别?

下载预防医学绪论讲稿(精选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预防医学绪论讲稿(精选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诊断学绪论和问诊讲稿

    诊断学讲稿 (面向临床医学各方向)诊断学绪论 一、 结合例子讲述诊断学的概念: (引导学生看病的体会,理解诊断的过程) 诊断学是研究诊断疾病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诊断......

    绪论讲稿思修

    绪论 第一节 适应人生新阶段 导语:请大家谈一谈到了大学之后你觉得有哪些变化,能不能很好的适应这些变化? 一、认识大学生活特点,提高独立生活能力。 学习要求的变化、生活环境......

    中国文化概论2013 绪论(讲稿)

    2007年讲稿 绪论 一、“文化”界说 核心观点:以文教化 文化的实质性含义是“人化”或“人类化”,是人类主体通过社会实践活动,适应、利用、改造自然界客体而逐步实现自身价值观......

    宋代文学绪论讲稿

    宋代文学绪论 宋代文学是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的又一高峰。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散文方面,在继唐代韩愈发起的古文运动衰颓之后,到了宋代,得到了宋代作家的热烈响应,他们将古文打......

    预防医学

    预防医学:医学的一门应用学科,以个体和确定的群体为对象,保护促进和维护健康,预防疾病、失能和早逝 疾病呈现周期性常见原因①足够数量的易感人群②该病的传播机制容易实现③病......

    预防医学材料

    1.预防医学:以人群健康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以环境-人群-健康为模式,研究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和疾病的作用规律,分析和评价环境中致病因素对人群健康的影响,通过公共......

    预防医学

    一、高血压临床预防 1)、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成年人高血压,收缩压≥160mmHg,舒张压≥95mmHg)。③临界高血压,指血压介于上述二者之间。 2)发病原因:高血压病因不明,与发病有关的因素有......

    预防医学

    卫生法规1.受血者配血试验的血标本必须是输血前:3 天之内的14.输血过程中应先慢后快,再适当调整输注速度,并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异常情况。调整输注速度是根据受血者的:病情和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