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证据的讲课发言稿

时间:2019-05-14 18:42: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基于证据的讲课发言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基于证据的讲课发言稿》。

第一篇:基于证据的讲课发言稿

“基于证据的听课评课”教研活动评课稿

在这次教研活动中,听了刘老师和杨老师的这两堂课,我有很多感触,两位老师教态自然,语言丰富,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既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也让学生体验并掌握了多样的学习方法。下面我就我的观察点“资源应用”这一方面做如下浅析-----刘老师在这堂课上资源利用情况是:课本5次,课件4次,影像资料8次,资料袋1次。现将详细使用情况汇报如下: 一 资源使用时机

课前使用课本1次,解决问题时让学生找出文中所提到的小动物第2次用到,课后第3次使用课本引出主题,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我们要保护动物。

引入课文时用到课件。阐述重点,突破难点让学生识字过程中使用影像资料8次。加深生字印象时使用1次资料袋。二 资源使用效果

课前导入用到动物园图片,马上引起学生对这堂课的兴趣。引入课文利用课件,可以让学生注意力集中,尽快熟悉课文。

识字教学中刘老师运用影像资料图片引领学生步入缤纷的识字世界,既生动有趣又不缺乏效果的呈现出这课的生字。比如引导学生理解“鸟”的字形时,通过形象的图片展示,让学生认识“鸟”从古至今的演变,加深了对“鸟”字形的印象。并且根据观察图片又生成新的问题引入到课文中。比如看到老虎熊猫的图片时,刘老师问学生它们在做什么,把学生引到文中“嬉戏”一词,又开发了学生发展性思维。

利用资料袋生字卡片,加深了学生对生字的印象,并使课堂气氛变得十分活跃。杨老师在这堂课上资源应用情况是:课件5次,影像资料3次,资料袋5次。详细使用情况汇报如下: 一 资源使用时机

课前用图片引出课题;阐述重点,突破难点,构建知识时都用到的是资料袋;让学生做练习巩固知识时用到课件。二 资源使用效果

课前导入时用孙悟空、猪八戒、苹果、梨、月饼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数学课上怎么会出现动画片里的人物,老师这是要做什么呢?这样随着好奇心自然而然地会跟着老师的思路走,立即引起对这堂课的兴趣。

在构建知识,突破重点难点,解决问题是都用到了资料袋。比如第1次用到资料袋,让学生到课堂上去分纸月饼,自己体会到底什么是分数。第3次用资料袋时,分给每位学生一张折纸,自己动手去折四分之一,加深了对分数的认识。并且根据学生的折法不同,让同学们知道可以用不同形状来表示同一个分数,只要是把这个整体平均分就可以用分数表示。在比较分数大小时第5次用到资料袋,让学生利用长方形折纸分别折出四分之一和六分之一,这样使学生理解的更直观。每位学生都有一份折纸,可以看出杨老师很有心,对这节课准备的很充分。

在做练习时用到课件,不仅节省时间,比手画的图也更准确。

总之,两位老师在课堂上利用资源非常丰富,效果也挺好的,并且使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各类资源使用的时机恰当,运用灵活,也注重了与教材的整合,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同时自己也通过这次教研活动受益匪浅,发现自己欠缺的东西实在太多,无论是在课堂中使用资源还是在教学方面,还是有很多地方不成熟,自己必须加强锻炼,加强学习,让自己快速的成长起来!

第二篇:教师讲课比赛学生评委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下午好!

在这充满团结、奋斗、友谊氛围的美好时刻,我们共同迎来了我校“第六届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赛”的颁奖仪式。能够作为本次讲课大赛的评委,我感到十分荣幸,同时获悉这是首次有学生评委参与到我校教师讲课大赛中来,更感到倍加荣幸。在此,我谨代表全体学生评委对学校的各位领导、老师的信任表示衷心的感谢。

本次青年教师讲课比赛是我们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一件大事,同时也是展现各院优秀青年教师教学水平的一个有效平台。平时,我们只是在各学院里上课,仅仅专注自己的专业课。借这次青年教师讲课比赛,我们也知道不仅是在我们自己的专业里,在其他各院里我校也拥有许多优秀的教师。医学院的薛盟举老师讲课风趣幽默,外国语的龚涵老师优雅端庄,人文院的张维政老师寓教于乐,思政部的辛怡萱老师旁征博引……所有参赛的14位教师通过各具特色的讲课展示出了各自的风格,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参加比赛的每位老师都准备了很充分的课件,讲课时思路清晰、教学重点突出,教学环节环环相扣。每位老师的教学基本功都很扎实,比赛时教学效果很好。老师们表现力强,现场氛围好。讲课过程中同学们的参与度高,老师与现场的学生积极互动。课堂教学中同学们能积极发言,积极思考问题和动手。同时,老师们注意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如商学院的老师的所讲的《人才招聘》、《微观经济学》,举例恰当,都突出了课本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通过此次比赛,我也深切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的不易。为了尽可能多的在每节课向同学们教授知识,老师们都需要做大量的工作。一节短短50分钟的课,却需要老师们课下几个小时甚至几天来备课。同样相同的授课内容还要针对不同的班做相应的调整。在此,我代表外事的同学们感谢各位老师辛勤的付出。

与此同时,我也感到自己作为一名大学生仍有许多不足之处。随着课程的增加和课程难度的增加,我不再认真做好每一门课的预习、复习工作;有些课程的作业也渐渐学会应付了事;偶尔也会有逃课的想法。而经过此次教师课堂讲课比赛,我认为每位同学都应学会尊重,尊重每一位任课老师、辅导员老师的辛勤付出;要学会承担起自己作为学生应承担的责任,积极参加学校各项活动;要学会合理安排时间,每门课程都要留有足够的时间预习、复习,多阅读健康有益的课外书。我相信,若是每位同学都能做到这些每位同学在收获良好的成绩时也会收获一个多姿多彩的大学生活。

最后祝我们学校的各项工作取得更大进步。谢谢!

第三篇:证据调查

一、证据调查的概念

1、字面意义

证据调查就是证据的调查,即与证据的收集、审查和运用有关的各种调查活动的总称。书上讲是司法人员、执法人员及其他有关人员为查明和证明案件事实而进行的调查活动。然后说主体、目的和属性。这种说法是否令人满意?

2、进一步理解的方法:

(1)界定:对象 目的 方法 背景

(2)描述:用合适的语言描述出所界定的东西(3)分析:归纳出一般属性,确定其特殊性

二、证据调查的对象

证据调查是一种活动,其主要过程是通过证据方法来认知过去发生的事实。

1、对象:“总是发生在过去” 例1:自杀与他杀的识别 例

2、法医学上的青肿与窒息 例

3、物理学证据

三、证据调查的目的与方法

证据调查是一种活动,其主要过程是通过证据方法来认知过去发生的事实。

2、目的:“真假判断与识别”

1、伪造笔迹的识别

2、谎言的识别:RIT CQT GKT

3、方法:“具有技术特征” 例

1、前面所讲的所有调查方法 例

2、证据调查所涉及的技术领域

四、证据调查的背景

证据调查是一种活动,其主要过程是通过证据方法来认知过去发生的事实。

4、背景:“所谓庭审的背景”

(1)对象要有法律意义

(2)方法要有合法属性

(3)时空要受法律限制

(4)结果具有法律要求

五、证据调查的描述与分析

证据调查的界定都是”纯粹知识性的“,需要加上特定的法律制度环境,这就是描述的任务。

1、竞争式的事实认定方式

2、职权式的事实认定方式

分析的任务是找出一国特定制度语境所存在的法律问题,并给出相应的法律解决方案。

“那纽结正义理念的工作”

3:证据调查的多种理解

(1)狭义:庭审中的证据调查

(2)中义:诉讼活动中的证据调查

(3)广义:诉讼与非诉讼活动中的证据调查

(4)最广义:所有关涉法律活动的证据调查

六、证据调查的分类

1、按调查主体分:

(1)侦查人员的证据调查:

强制性、秘密性和阶段性

(2)公诉人员的证据调查:

特定性、审查性和法定性

(3)审判人员的证据调查

终极性、中立性和确定性

(4)律师的证据调查:当事人性

七、证据调查原则

1、事实性原则

2、法制性原则

3、效率性原则

八、证据调查的沿革

1、神判法时期

2、法定证据时期

3、自由心证时期

4、现代科技证据时期

①法定证据时期

证据的类型:

完全证据 半证据与不完全证据 证据的意义:

完全:定罪;半证据:刑讯;不完全:调查 运用的基本规则

加法规则:半+半=完 不+不=半 权衡规则:存疑的证据证明力折半 禁止规则:不+不+不+不=?完 评述:呆板,导致刑讯

②自由心证时期

证明力的评价规则:与法定证据相反 完整表述:

1808年《法兰西刑事诉讼法典》

“通常,法律并不要求法官通过某种方式形成内心确信,法律也不规定法官必须特别依据某些规则来确定一项证据的完备性和充分性,法律只要求法官集中思想、静心自问、缜密思考,以自己的真诚和良知,凭借理性,对控诉证据和辩护理由形成独自的印像,法律只向法官提出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涵盖了法官履行全部职责的准则,您是否已经形成了内心确信?”

主要内容:

(1)注重庭审阶段(2)法律对各种证据的证明力不预先作出规定,其具体证据价值的高低由审判主体进行能力的自由判断。(3)有罪的法定要件被撤销,有罪无罪的评判也交由审判主体自由判断。

理性决疑与良知决疑技术

③现代证据法:科技证据时代

证据调查主要是一种“科学决疑技术”,具有较强的客观性。例1:人相复原 例

2、红外光源的使用

3、证据的发现与固定技术

九、证据调查的构成(分析)

1、对象的分解:人、事、情、故、物、时、地 注:不同的案件对象有不同的侧重

2、过程的分解:“重建”-“推论”-“检验”-一“校正” 推论与推证

3、方法的分解:对“人”、对“物”、对“人-物” 不同的方法具有不同的特点

十、证据调查思维

一、证据调查思维的概念和重要性

(一)概念

证据调查思维是指证据调查人员在办理案件过程中对案件事实的分析、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

(二)重要性

.案情分析的基础就是思维,它依靠证据调查思维。

.如何开展证据调查活动,包括证据调查活动的安排,依靠证据调查思维。.对调查所收集来的证据材料,也需要证据调查思维的分析、整理、加工。.对案件中所有的证据进行评断,也往往以思维为基础。

二、证据调查思维的特点

(一)对抗性

(二)逆向性

(三)时效性

(四)复杂性

(一)对抗性(博弈性)

博弈性即思维正确与否不仅取决于你自己,还取决于对手的思维。

具有对抗性指主体的思维活动表现为两方的对抗形式,其中一方的思维正确与否往往要取决于另一方思维。

包括同时间的对抗与不同时间的对抗(有时间差的对抗)

(二)逆向性

逆向性指主体的思维方向与客观事物的发展方向相反,不是从事物的原因去探索结果及结果的结果,而是从结果去探索原因及原因的原因。

(三)时效性

1.主体的思维活动受案件时间条件的限制; 2.思维的效果也要受案件时间条件的限制。

(四)复杂性

1.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

2.既要考虑符合法律的规定,又不得不“打擦边球”

十一、证据调查路径与步骤

一、证据调查的路径

1、案件事实的构成要素

何事,何地,何时,何情,何故, 何物,何人

注意:在不同案件,需要查证的事实构成要素重点有所不同。刑、民事案件中的事实构成

一、刑事案件中的事实构成

主要集中在“谁是凶手”的问题上,即何人做了何事。

二、民事案件中的事实构成 主要集中在“引起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法律事实”上。

三、刑、民事案件尤其要注重“争点事实”的调查。举例:刑事责任能力和网络侵权案件

二、证据调查的途径

基本途径:从已知事实出发去查明未知事实;路径应沿关键要素查明

1.“从事到人”的案件调查

2.“从人到事”的案件调查

三、证据调查的步骤

(一)明确调查任务

1、事件法:按事件(时间)顺序列出已知、未知的案情

2、要素法:按案件事实基本要素排列 证据内容的分析

(1)要明确证据的分类

三种重要形式:本证与反证;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原始证据与传来证据。(2)根据证据的内容找到矛盾之处和关键之处,并作出合理假设。证据证明力的分析(1)单个证据的分析

从必然真实性前提为依据的证据证明力大于以或然真实性前提为依据,不同证据方法所获得的证据,其证明力不同。举例:

证人证言和书证

(2)对多个证据组合的分析 证据可信度的分析

(1)内容:客观的、合理的①可能性(凭常识、经验断定)

②合理性(常理、法理、情理)

③详细性(细节、适度、若过度则不可信,若对细节过分渲染,可能会影响证据的采纳)

④一致性(证据内部、证据之间无矛盾)(2)来源:可靠的

制作过程、制作者、所有者,证据的性质等。注意:内容的真实性与来源的可靠性是两个问题。

美国的鉴证问题与传闻问题

举例:数码照片可信度分析

证据调查的步骤

(一)明确调查任务

(二)分析已知证据

(三)提出证据调查假设并验证

(四)收集证据

(五)审查运用证据

问询方法

重点问题 ① 讯问的判断标准 ② 犯罪嫌疑人在侦查讯问中的权利及保障机制 ③ 讯问的策略与方法 ④ 测谎技术 ⑤ 对抗讯问的方法及相关对策

一、讯问的界定

讯问是指司法调查人员为了查明案件真实情况、揭露和证实犯罪,依法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进行面对面审查的一项专门活动。分为侦查讯问(含检察讯问)、审判讯问(庭审讯问)、治安讯问

案例一

布鲁尔诉威廉姆斯案(Brewer v.Williams, 1977)

1986年12月24日,10岁小女孩被害。警察接报后立即调查,发现一名叫威廉姆斯的人可能是劫持者(其从精神病医院逃走不久,有人看见他从体育馆外将一捆东西装进汽车)。12月26日,德茂恩市警察接到邻近达芬堡市警察局的电话,说威廉姆斯已自首。雷明侦探等两名警察去押回威廉姆斯,辩护律师同押解警察商定在押解途中不得对威廉姆斯作任何讯问。雷明对威廉姆斯发表了一篇被后人称之为“基督徒丧礼的演说”,他将威廉姆斯称为“牧师大人”,说:“我希望你观察一下天气,天在下雨、下雪花、在结冰,不久将下雪。等雪一下来,连你也就找不到孩子埋在什么地方了。你何不现在就领我们到埋孩子的地方把她挖出来,她的父母也好用基督教的丧礼把她埋了。可怜的孩子,就这样在圣诞之夜被人杀害了。”雷明故意说(显然是为了避开米兰达警告): “我并不要你回答我,我也不想再深入讨论这个问题,你只是好好想想就行了。”听演说之后,威廉姆斯带领侦探找到了孩子的尸体。

案例二 罗德岛州诉任尼斯案(Rhode Island v.Innis, 1980)

任尼斯涉嫌抢劫出租汽车并开枪打死司机。巡警拘捕任尼斯后,宣读了米兰达警告,任尼斯表示要同律师谈话。在押往警察局的途中,两位警察开始了一场对话,谈话的焦点是那支没有找到的杀人手枪。一名警察说:“杀人现场是个残疾儿童学校,孩子们常在那里活动,如果他们有人找到那支枪,真不知会发生什么事情。”另一警察附和说:“我们应该继续找枪,以免伤着孩子。”任尼斯打断了他们的谈话,说可以告诉他们枪在什么地方。于是重回现场,再次宣读米兰达规则,任尼斯表示他知道他的权利,并使他只是不想让孩子们受到伤害。后来找出了枪。任尼斯被以谋杀罪起诉,审判中他在车上所说的话和引导警察找枪的过程被允许用作证据进入司法程序。上诉至最高法院,唯一的法律问题是:任尼斯是否是在违反米兰达规则的情况下受到了审讯。

评价:

——对于第一个案件,美联邦最高法院认为:雷明侦探的那一番话无疑是在故意引出威廉姆斯的供认,并且是精心策划的,这比直接的审讯更为有效。

——对于第二个案件,最高法院认为:审讯是指“如果警察知道或‘应该知道’他的言语将可能引导出被捕者的供认,那么这种言语就是审讯”;法院分析说,本案中谈话是在两个警察之间进行的,任尼斯并不是谈话的对象,他并没有被邀请加入谈话。因此,警察在车上的谈话不是讯问,任尼斯的供认是自愿的。

中国学者的看法:表面上看,最高法院将两个案件区分开来了,避免了前后判案的不一致。实际上不难看出,这两个案件中的对话并没有多少实质的区别,警察发话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要引出被捕者的供认。

一、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侦查讯问中的权利与保障机制

(一)权利

自我辩护权 知道涉嫌罪名权

聘请律师提供法律帮助权

拒绝回答与本案无关问题的权利 控告权 要求回避权

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权

知道用作证据的鉴定结论和申请补充鉴定或者重新鉴定的权利 被羁押者申请取保候审的权利 核对讯问笔录的权利

下列讯问方式是否合法? ①单人讯问;

②对同案犯罪嫌疑人进行集体式讯问;

③传唤(拘传)讯问超过时限或连续传唤(拘传)式讯问。非法讯问的原因:

法制原因+机关环境+个人因素 对策:

完善立法、转变观念体制、强化监督机制。

一、讯问方法与策略

(一)讯问的准备工作

(二)讯问的常规方法

(三)讯问的辅助方法

(四)讯问策略

(一)讯问的准备工作 熟悉案情与讯问对象

①了解讯问对象被捕原因及依据; ②熟悉已掌握的证据方面材料; ③熟悉讯问对象的情况及特点; ④制定讯问方略及计划。(二)讯问的常规方法 1.选择适宜的问话方式 开门见山法 迂回为直法 刨根究底法

2.加强讯问中的思想教育 政策教育 法制教育 形势教育 前途教育

3.做好讯问笔录 三)讯问的辅助方法 1.计算机的应用

主要有计算机多媒体监控系统、与测谎仪相结合、制作法律文书等 2.实话血清

一种麻醉剂,学名东茛菪碱,属于草本植物 3.催眠术

4.测谎仪或测谎器(polygraph

(四)讯问策略 1.巧用证据 2.利用矛盾 3.设计谋略

四、对抗讯问的手段与对策

(一)常见的反讯问表现 1.拒供 2.谎供 3.串供 4.少供 5.避供 6.诡供 7.扰供 8.翻供(二)对策

1.消除、利用畏罪心理 2.消除侥幸心理 3.消除对立心理

4.消除、利用义气心理

1、如何判断讯问的构成条件?

2、犯罪嫌疑人在侦查讯问中的权利有哪些?

4、测谎技术的原理及难点是什么?

5、讯问中可资利用的矛盾有哪些?

6、何为讯问策略?

7、何为讯问方法?它与讯问策略的关系如何?

询问方法

重点问题

询问的概念和特点 询问的基本程序和步骤

询问准备工作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询问问题设计及提问规则 说服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一、询问的界定

(一)询问的含义

询问是指法律赋予证据调查权的人员适时地与案件的有关人员进行谈话,依法了解案件情况的专门活动。

询问者、被询问者和案件事实情况构成询问的三个最基本的要素,询问环境是询问活动的外部条件,询问技术属于询问人员必须具备的内部条件,询问工具是询问者完成询问活动的必要手段和信息媒介或载体。

(二)询问的特点

询问的主体是法律赋予证据调查权的人员 询问的对象必须具有相应的法律身份

询问是询问者与被询问者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的双向传导过程 询问的基本依据是相关的法律法规

询问的目的是了解案件情况,教育被询问者 询问是一种具有高度时机性的证据调查活动

二、询问的种类

(一)按询问者身份的表现情况,可将询问分为公开询问和秘密询问

(二)按询问地点的选择情况,可将询问分为登门询问和传唤询问

(三)按调查程序的完备情况,可将询问分为正式询问和非正式询问

三、询问准备阶段及其基本方法

(一)明确总体方向,把握具体目标

一是总体目标,它反映具体的询问活动所要达到的根本目的。

二是实施询问活动的具体行为目标,它更多地表现为由总体目标具体化所产生的子目标体系

(二)汇集背景材料,熟悉相关知识

汇集并熟悉相关的法律法规,掌握询问活动的基本依据 收集并熟悉相关的科学文化知识,掌握必要的专业技术理论 收集并熟悉相关的案情材料,掌握询问活动的客观基础

(三)发现询问对象,明确工作指向 发现、确定询问对象的基本依据 发现、确定询问对象的一般方法

四)了解对象的基本情况,掌握角色的心理特质 全面了解并熟悉询问对象的基本情况

科学分析并准确把握询问对象参与询问的角色特性

(五)挑选合适的调查人员,组建询问活动小组 询问小组组织工作的基本内容 询问小组设计及评价标准

(六)制定询问计划,装备工作器材 制定询问计划 装备工作器材

四、询问实施阶段及其基本方法

(一)约见询问对象,初步确认询问主体与对象间的角色关系 1.约见的一般含义 2.约见的基本内容 3.约见的基本方法

主要有面约、函约、电约、托约和广约等五种

(二)塑造良好形象,创造良好开局 注重第一印象,引起询问对象的初步好感

告知权利与义务,唤起并强化询问对象的作证意识 倾听自由陈述,给询问对象以充分的表达空间

(三)合理提问,科学质询,有效控制询问活动进程 1.提问的一般含义 2.询问问题的基本内容 3.询问问题的基本类型

根据问题指向的内容,可将其分为功能性问题和实质性问题两种。

根据问题所蕴涵的心理效用,可将其分为冲突性问题和平和性问题两种。根据问题回答的范围,可将其分为开放式问题和闭合式问题两种。4.提问的基本规则

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选择适合于“访问场”(即时间、地点、陈设物、色彩、文化氛围等询问环境要素和条件所构成的询问情境)特点的提问方式。

在询问调查实践中,询问人应当根据三个基本依据选择提问的方式。在每一次实质性询问之前,准备好详细的提问提纲。

问题框架的设计及其实际应用应当具有一定的可变性、可续性和可逆性,以保证提问计划的灵活性和广泛适应性。

(四)科学处理异议,促使询问对象的态度行为与预期一致 1.说服的基本含义 2.说服的基本要求 3.说服的基本方法

(五)审核询问笔录,做好善后工作 1.形式审查 2.实质审查 复习题

如何理解询问的概念?

询问调查的基本程序是什么?

询问准备工作的基本内容和方法有哪些? 如何寻找、发现询问对象? 怎样约见询问对象?

怎样设计询问问题和提问? 怎样说服询问对象?

测谎与催眠

1、测谎的定义:通过一定的仪器(即测谎仪),对被讯问人提出一定的问题,其生理反应在仪器上的表现,从而判断回答的真实性。

2、测谎仪的种类:

通过测谎仪反映的图谱来判断:

② 极性测谎仪

②声形测谎仪

作用:测谎技术主要运用在刑事侦查中

①在侦查排查中,可以排除无辜,认定犯罪嫌疑人或知情人

②提高破案率,减少刑讯逼供的发生

③识别伪供或伪证

④可以给被测试者造成强大的心理压力,从而 为破案创造条件

供侦查的方面,提高办案人员的信心 ⑥ 加定案的信息,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测谎的过程和科学原理

①过程

A准备阶段,由测试者了解案情和现场情况,从而确认要问的问题,一般有三种:无关性问题、相关性问题、控制性问题

B测前谈话,消除被测试者的紧张与顾虑,告知其测试的问题与过程。

C编题(三种类型)

D测试阶段,一般会问三组问题,每组7—8个,将三种类型问题综合排列,每个问题间隔10—15秒钟。

E分析图谱,出具报告

②方法:

A紧张峰测试的方法:不编制无关性问题,直接询问多个问题,对多个问题回答的图谱进行比对。

B准绳问题法:多采用。

③外在条件要求:测试室、监控、环境安静。④科学原理:

A综合运用生理学、医学、机械、电子etc专业、感觉器官受刺激、诱发情绪活动、引起植物神经功能和躯体功能的变化,即生理、心理的变化

B植物神经又分为交感神经和互交感神经,这两种神经变化的共同作用造成心理变化,这种变化不受大脑控制,通过问题对其进行强烈的刺激,由于畏罪心理从而产生强大的心理压力,如说谎时,呼有为会加深加快、心跳会加快、汗液分泌加快、皮肤电变化(电阻)、血管张缩。

C这些生理变化可由仪器测试出来,主要有以下几个参数:脉搏、呼吸(频率、量)、皮肤电阻。

D语言分析:亚声频颤动(该测试较简单),人的肌肉的微颤产生的一种次声波,可通过电子学将其提取,与年龄、性别、语种无关,这种方法准确率较高。

6、测谎技术疑问:

a说谎与清晰的情绪反应是否直接而牢固联系

b是否一定会引起生理变化。

7、测谎证据的可采性与审查判断问题

①测谎证据:通过测谎检查所获得的证据材料,即专门技术人员按一定的规则,应用测谎设备记录被测试者在回答其设置的问题过程中,某些身体参量的变化,并通过分析测谎设备作出的图谱,对被测试对象在测试时是否说谎作出判断后获得的一系列真实的材料。

②可采性的争论焦点

A测试证据是否具相关性

相关性:即一种事实判断,运用一种经验、逻辑法则进行一种判断,相关性=实质性+证明性。

B测谎证据若作为一种证据,应是何种形式的证据是鉴定结构或证人证言,应使用何种形式的证据规则。

③审查判断:

A对测试主体的审查

B对测试方法的审查

C对测试结论及与春他证据是否矛盾的审查

二、催眠技术简介

1、定义:特殊的言辞证据的调查方式,运用心理(激发潜能)暗示,助其回忆能力,从而了解案情。

2、美国运用催眠技术的现状。

诱惑调查

一、概述

1、构成要素:

①诱:欺骗、诱使的一种手段

②惑:又给被引用对象一定利益(金钱、权力、美色)使其陷入某种状态,即一种目的。

2、诱惑性桢查(刑事)——诱惑性调查

3、定义:具特定资格的主体以实施某种行为有利可图为诱饵、暗示或诱使被调查对象暴露其违法犯罪意图,并实施违法犯罪行为,待违法犯罪行为实施后或结果发生后,采取相应措施、拘捕被诱惑者,即以假试真。

问题

英美法系中entrapment.陷井、圈套

Encouragement.激励犯罪

1、能够采取诱惑性调查手段的对象

刑事领域称诱惑性侦查,而在民事、行政领域中是否可以采用诱惑性调查手段是有争议的。

2、诱惑性调查的法律后果

诱惑性侦划的合法性界限(刑):

A.主观说.subjective approach.以犯罪嫌疑人有无犯罪倾向为依据,即

所使用的手段不能使他人产生犯罪意图非暴露。

B.客观说.objective approach.以诱导行为本身的性质为判断标注

一般来说应采用确定犯罪意图手段是否产生的主观说,并兼采诱惑者是否采取了诱发他人犯意行为的客观说。

3、原则:

(刑)确定诱惑侦查是否合法

①目标明确性原则:对于无充分的犯罪侦查中有无明确犯罪嫌疑人和充分的怀疑理由; ②犯罪倾向性原则:诱惑侦查中,被诱惑对象是否具明显的犯罪意图;

参考因素:是否有前科,只能作为参考因素不能作为证据。

③行为适度性原则:对侦查行为的强度是否超过合理限度。

诱惑性调查(民、行)还应加上一个原则,即必要性原则:通过其它手段不能获取证据,有实施诱惑性调查的必要。

4、刑事领域中违法诱惑性调查的法律后果

①被诱惑侦查的人是否应定罪(不应定罪“陷井之法理”)

②经过诱惑侦查收集的证据是否能采用有争论

③实施诱惑侦查的人是否应承担相应责任

“陷井之法理”:侦查机关在本无犯罪心理的人内心植入犯罪

“陷开抗辩”:意图、诱使其为之,使之受到追诉,这是一种非法的侦查手段。根据非法侦查手段获得的口供是肯定要排除的,依据其获得的物证是否应排除有争议,而由于排除其追诉,于是追究其犯罪物证是意义不大的。

特殊情况下:教唆是应负责任的。英国规定,若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可认定不具教唆罪:

A.犯罪行为的实行者没有造成不可挽回的显著损害。

B.警察并未实际参与犯罪活动

C.此活动事先得到警察局长同意

另一些国家规定,对违法的侦查行为给予适当的纪律处分

第四篇:品格证据

【出处】《青少年犯罪问题》2008年第5期

【摘要】品格证据在国外特别是英美法系国家证据法中被广泛运用,我国虽然没有具体的适用规定,但在未成年人司法起步较早的上海,一些基层检察院、法院已开始对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探索适用品格证据,并将其作为量刑的参考依据之一。本文旨在通过探讨品格证据的概念定位、适用依据、价值取向及取证方式等,为今后品格证据在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中的具体适用提供理论支撑。

【关键词】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品格证据;适用依据;取证方式

【写作年份】2008年

【正文】

对未成年人案件适用品格证据是世界各国的通行作法,我国虽没有具体的适用规定,但在司法实践中,已开始对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探索适用品格证据,并将其作为司法处置的参考依据。

一、品格证据的概念定位

英美证据法中,品格证据是指证明某些诉讼参与人的品格或品格特征的证据。其证明内容,包括前科劣迹、名声和评价三类。

在我国,适用于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品格证据,是指能够反映涉案未成年人品性、能力、性格等方面情况的证据。就其形式分,包括书证、证人证言、视听资料等证据种类;就其内容分,包括证明前科劣迹的材料、有关名声等情况的知情人评价(社会调查结论)、行为倾向评估(心理测试结论);就取证对象而言,可分为被告人品格证据和被害人品格证据等。

各国证据法均未将品格证据视为新的证据种类,而是规定了关于品格证据特殊的适用规则。与此相同,我们认为,目前在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中探索适用的品格证据也不是新的证据种类,并未突破现阶段我国刑事诉讼法律构架,之所以称为品格证据,是因其证明内容或证明作用而言的,品格证据的证据形式都可以涵盖在我国七种法定证据种类中。如未成年人品格证据中的前科劣迹材料,一般表现为判决书、处罚决定书等书证,或知情人的证人证言等形式。

社会调查报告反映的内容是未成年人的一贯表现,它是由知情证人对于其知晓的或调查者对于其调查的涉案未成年人品格方面的情况所作的证人证言或书证,因此,具备了证据内容和形式的客观性。其通过对未成年人一贯表现的证明,可能使法院对未成年被告人从轻或减轻处罚,因而与案件事实有了关联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第21条的规定,赋予了检察官、法官、社会团体组织人员的社会调查主体资格,因此主体合法;而其程序只要没有违反证据采集规则就具有合法性。

由于我国未明确心理咨询师等社会团体组织人员作为鉴定人的资格,且心理评估结果准确性等有待进一步考察,其所作的心理评估结论不宜认定为鉴定结论,根据其量刑的辅助性参考作用,将其作为书证更妥。

二、品格证据适用依据

一些国际公约及我国的法律、司法解释都规定,办理未成年人案件应综合考虑未成年人的品格状况,并将其作为司法处置的参考。从国际公约来看,我国签署的国际公约《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公约》和《联合国少年司法最低限度标准规则》(即《北京规则》)都对未成年人的做了特殊保护规定。从我国法律规定来看,我国《刑法》第5条规定: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正确把握“相适应”必然要求考虑犯罪人的个人情况及其人格特征,即“刑法应切中人的意志。[1]此外,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38条、《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5条和第44条也对调查品格状况方面做出规定。从司法解释来看,2006年《最高人民法院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应用法律的解释》第11条规定,对未成年罪犯量刑应当依照刑法第61条的规定,并充分考虑未成年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动机和目的、犯罪时的年龄、是否初次犯罪、犯罪后的悔罪表现、个人成长经历和一贯表现等因素。此外,《人民检察院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规定》第16条也对审查起诉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品格证据做出相应规定,为办案提供参考。

品格证据也有深厚的学理依据,具体而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人格责任论。对刑法学理论和各国制定法产生深刻影响的人格责任论代表人物团藤重光教授认为,犯罪行为是行为者人格的现实化以及主体的现实化,而不仅仅是社会危险性的表征,最重要的就是犯罪行为及其背后之潜在的人格体系,并且不能将行为与人格分离,仅论述行为,更应考察行为责任的背后形成人格的责任。”[2]二是刑罚个别化理论。刑事责任是社会危害性和人身危险性的统一,通常情况下,人身危险性与人格有紧密联系,[3]其“表现为犯罪可能性或犯罪以后再次犯罪的可能性,而这种可能性是以行为人的犯罪倾向性和人格为基础的”[4]为了惩罚和预防犯罪,不仅应对行为时的主观心理状态、危害结果等因素加以评价,还应将作为预示犯罪的人身危险性基础的特定人格纳入刑法评价体系之中。三是全面调查原则。全面调查原则是很多国家少年刑事司法的共有程序,是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中的一个特有原则。指司法机关在办理未成年人案件中,除对案件事实证据收集、审查外,还要对导致未成年人被指控罪行的主观和客观原因,以及对未成年人特殊性格形成产生过重大影响的人、书籍等情况进行调查,注意调查收集家庭、学校、单位等各方面的反映,了解少年身心状况、一贯表现、个性特点和道德品行,查清他们成长的过程,犯罪的原因及作案的动机目的。[5]

对未成年人适用品格证据是世界各国的通行做法,国外相关法律对此做出了明确规定。如美国《青少年教养法》的补充规定明确调查内容包括:查明少年的年龄和社会背景、被指控罪行的性质、少年过去的违法经历的程度和性质、少年现在的智力发展和思想成熟状况等。

三、品格证据价值取向

为侦查机关提供侦查线索。侦查人员根据案发现场情况或嫌疑人作案手段等排查出怀疑对象,通过进一步向有关人员了解怀疑对象的一贯表现、品行,查明其是否受到过治安处罚、是否有犯罪前科等,可更为顺利地确定犯罪嫌疑人,及早破案。

为准确适用强制措施提供依据。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性越严重、人身危险性越大,采取羁押性的强制措施越有必要,品格证据比较客观地反映了行为人的人身危险性,对正确适用强制措施提供了参考。

有利于准确定罪。品格情况可能对判定罪与非罪、此罪于与彼罪产生影响。前者如盗窃罪,对于累计盗窃数额虽未达到“数额较大”标准,但多次实施盗窃行为的,也构成犯罪。因此作为犯罪嫌疑人劣迹的先前盗窃行为在达到一定次数时,会成为定罪依据。后者如诽谤罪,如果公开宣扬的是他人已有的劣迹,不能构成诽谤罪,视情况可能构成侮辱罪,因此,为了准确定罪,是否有前科劣迹就成为法官必须调查的问题之一。

有助于公正量刑。量刑公正至少应包含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量刑应当与犯罪的客观危害和犯罪人的主观恶性相适应;二是应当与犯罪人的人身危险性相适应,其中主观恶性和人身危险性的证明就与“品格证据”密切相关。

有利于更好地改造未成年罪犯。行刑过程中,人民法院可根据罪犯的相关品格证据,调整刑罚的执行情况,对人身危险性较低的罪犯采取假释等执行方式,以达到更好的行刑效果。

可作为证据锁链的一个环节对证据起补充和加固作用。单独一个间接证据的证明力具有或然性,它必须与其他证据结合,排除多种可能性才能使结论具有唯一性。品格证据往往与其他间接证据相印证,共同证明案件的事实。虽然品格证据可能会使司法人员产生先入为主的偏见、可能会让刑事诉讼判偏离主线、浪费司法资源,但这些影响可以通过建立健全内外部监督机制、完善相关法律规定等措施予以减少或避免。品格证据不仅填补了我国法律的一项空白,而且体现了法律对人文的关怀精神,推动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深入贯彻,从而实现了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四、品格证据的取证方式

品格证据的取证主体包括两类:一类是公检法等司法机关工作人员和辩护律师,该类人员作为取证主体,我国《刑事诉讼法》已做出明确规定,在此无需赘述。另一类是社会团体组织,包括青少年保护办公室或共青团组织的工作人员、青少年社工、心理咨询师等。对这类人员特别是社会工作者能否作为品格证据取证主体,目前存在一定争议,我们认为,社会团体组织成员作为品格证据的取证主体具有一定的法律依据和实践意义。理由是:

1.相关法律规定赋予了社会团体组织人员参与品格证据收集的权利。根据最高法《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第21条规定,社会团体组织有进行社会调查的权利。

2.社会团体组织人员担任取证主体具有多重优势。目前,上海检察机关在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中,较为普遍地委托阳光社区青少年事务中心对未成年人开展社会调查,该中心是由政府主导推动、社团自主运作、社会各方参与的民办非营利组织。社工等社会团体组织人员,不仅熟悉未成年人身心特点具有亲和力,且相对独立于各方当事人,所做社会调查报告更具客观性,还可弥补司法资源紧张等缺陷,是人民参与司法的具体表现。

相反,法院或控辨双方担任品格证据取证主体存在一定弊端。如检察官,社会调查制度要求其积极介入涉案未成年人的生活环境甚至内心世界,查明其中能够影响法官定罪量刑的情节,这些要求似乎与其指控犯罪的首要职责不相协调。[6]调查过程的“先入为主”、“先定后审”的弊端,有可能对法官公正判决产生影响。由辩方担当社会调查主体,调查内容可能有失偏颇。

3.一些国家已实行社会团体组织人员收集品格证据的作法。例如美国的矫治社会团体组织人员在青少年案件审理过程中的主要职责是通过与受助人(犯罪嫌疑人)及其家庭和周围社会的接触了解,写出一份有关犯罪嫌疑人背景的调查报告提交法庭,在承认犯罪事实的基础之上为法庭判决提出建议参考。

对品格证据的收集,司法人员作为取证主体,应严格遵守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社会团体组织人员则可参照司法机关对刑事诉讼证据的取证程序进行:(1)司法机关开具委托书。只有在接受司法机关的委托后,才可开展相关调查;(2)进行相关调查或评估。包括出示相关证件、告知权利和义务(必要时可邀请法定代理人到场)、制作笔录等相关证据、签字确认;(3)制作社会调查报告或心理评估报告。社会团体组织人员应实事求是、客观全面地制作相关报告,每一犯罪嫌疑人应当单独制作一份报告。心理评估报告只有经负责测试工作的心理学专家签名,才能运用于诉讼中;(4)反馈工作。司法人员、涉罪未成年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对报告结论有知情权,如对报告结论有异议,可以要求或申请重新调查或测试;(5)注意事项。社会团体组织人员在取证过程中应注意保护未成年人及其家庭的名誉权、隐私权,调查报告应予保密并随案归档,未经批准,不得查询、摘录和公开传播。并不得随意向第三人或外界披露

第五篇:证据格式

交通事故受伤人员起诉需要的证据

一、原告身份证复印件

二、交通事故认定书(最好是原件)

三、车辆的行驶证和驾驶员驾驶证(复印件加盖交警队章,实在盖不了也没事)

四、相关的保险单(复印件加盖交警队章,实在盖不了也没事)

五、住院的病历、入院证、出院证、诊断证明书及医疗费票据(原件)

六、如果受伤人员是农村户口,但想得到城镇赔偿的标准,必须有下列证据之一来证明:

(一)暂住证或经常居住地公安机关、居民委员会所出具的书面证明;(二)相应房屋租赁登记手续或城镇房屋产权证明;(三)在城镇入托,保健、就读等证明;(四)与用人单位所签订的劳动合同或工资领取证明或缴纳社会保险金的证明;(五)从事合法经营的登记又件及相应的纳税证明;

并且以上证据必须显示的是事故发生前已经在城镇持续了一年。

七、如果受伤人员要误工费,则需要准备:

单位营业执照复印件加盖公章,劳动合同书,事故发生前三个月单位的工资发放表(加盖财务章),因事故受伤扣发工资的证明;如果工资超出3500元,需要提交完税证明。

因事故受伤扣发工资的证明最重要,必须有。

证 明

201 年 月 日,我公司员工 以其发生交通事故受伤住院治疗为由,请假 天(201 年 月 日至201 年 月 日),请假期间工资未予发放。该员工月工资为 元。

某某公司(盖章)

年 月 日

八、如果有受伤人员有陪护,则陪护人员最好是其能够证明的了的亲人,比如配偶、子女、父母或者姐妹,且陪护人员最好是城市户口。陪护人员误工费的证据内容和格式同六,也是工资停发证明最重要。

另外如果是两个人陪护的话,需要有所在医院的二人陪护的证明。

证 明 一

201 年 月 日,我公司员工 以其(妻子/父亲/姐姐/儿子)发生交通事故受伤住院治疗需要陪护为由,请假 天(201 年 月 日至201 年 月 日),请假期间工资未予发放。该员工月工资为 元。

某某公司(盖章)

年 月 日

九、被抚养人生活费(即上有老下有小中间有兄弟姐妹的证明),姑且说受伤人叫刘甲。本条是在构成伤残的时候才需要准备。

如果受伤人的父母均在六十岁以下且有劳动能力,则不要开证明二;如果受伤人所有的子女都在一个户口簿上或者受伤人的子女都年满十八且有劳动能力,则不需要开证明三。

如果受伤人受伤人的父母或者子女在农村,却想按照城市主张被抚养人生活费,则需要有父母或者子女事故发生前在城市连续居住一年以上的证明;或者在城镇连续打工一年以上的证明(单位营业执照复印件加盖公章,事故发生一年前签订的劳动合同书,单位在事故发生后出具的该人目前还在我公司上班的证明——证明 兹有某某某,系我单位某某岗位员工,其自某年某月某日开始在我公司工作,目前劳动合同仍在履行);

证明二

刘某某,身份证号 ;陈某某,身份证号 ;二人系夫妻。膝下共有子女 人,长子刘甲,身份证号 ;次子刘乙,身份证号 ;女儿刘丙,身份证号。

特此证明!

某某街道办事处或者村

委会某某派出所

年 月 日

证明三

刘甲,身份证号,其有子女 人。长子刘某,身份证号 ;次子刘某某,身份证号 ;女儿刘某女,身份证号。

某某街道办事处或者村委会

某某派出所

年 月 日

十、准备一些陪护人员家到医院、受伤人员家到医院的长途车票,最好是住院期间发生的;准备一些医院所在城市的出租车发票和住宿费票据。这是为了

要交通费,交通费法院一般是酌定的,不多,几百到几千元。

下载基于证据的讲课发言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基于证据的讲课发言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证据》歌词

    证据 演唱:刘籽辰难道都是我的错 我该生气还难过 一杯被当做证据的红酒 换来的咒骂喋喋不休 你骂的 还不够吗我要飞走 我要自由 我要用最温柔的复仇 让你一无所有 让你在说我......

    证据合法性

    证据合法性 合法性是有效证据的基本特性之一。关于证据的其他特征的论述可参见刑事诉讼法学部分中的相关内容。民事证据的合法性,是指在民事诉讼中,认定案件事实的证据必须符......

    民事诉讼证据

    民事诉讼证据何为民事诉讼证据?所谓的民事诉讼证据是指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各种事实材料。作为民事诉讼证据应当具有的性质和要求是民事诉讼证据的属性,具有以下三个基本属......

    证据标准

    证据属性相关性 客观性(形式 内容) 合法性(主体 形式 收集程序 收集方法与提取手段)司法证明的特点规范性 对抗性 时效性 相对性免证事实:众所周知的事实;自然规律及定理;国家......

    证据申请书

    证据申请书1 申请人:_____________律师事务所_____________律师。通讯地址或联系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申请事项:请求___________人民检察院向________收集调取证据。......

    证据申请书

    证据申请书 证据申请书1 申请人:*****有限公司,地址:******,法定代表人:*****、职务:董事长,电话:*****申请事项:请求人民法院依职权查询本案被告***在****房管局登记的******的房产......

    讲课

    案例一 A县烟草专卖局和工商局根据上级部署,于2006年3月开展了为期1个月的联合取缔无证经营卷烟行为专项行动,对城关、重点乡镇进行全面的市场检查。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烟草专卖......

    讲课

    业务流程、材料核算及成本控制 1 一、物资管理的重要性 物资管理工作在施工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物资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济效益。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