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行走中思考,在反思中前进---发言稿
在行走中思考,在反思中前进
-----浅谈如何从教师角度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晚上好!
在教育教学中,“教育教学”的方法五花八门,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至于今天在这里谈教学质量提升,我在这里自愧不如,简直是班门弄斧。但既然是交流,也是和大家学习的机会,我就结合着我到华碧以来对我影响最大的四件事,谈一下我在教学方面的做法。
一.结合物理学科来源于生活的特点,做好理论和实际的结合。
我刚到华碧,上的第一节公开课是见面课《速度的快慢》,有幸得到了尤校长的评课,当时我最大的收获就是有关物理和生活实际相结合的思考,也正是我这节见面课最缺少的东西。在这几年教学中,我也查看了一些资料关于如何将物理与生活联系起来。《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自然界的神奇现象震撼人心,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妙趣横生,课程的设置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生活现象中去探究并认识物理规律,同时还应将学生认识到的物理知识及科学研究方法与社会实践及其应用结合起来”。物理知识几乎渗透到了生活的各个领域,学生对某些与课题密切相关的日常生活现象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经验,让他们体会到物理在生活与生产中的实际应用。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科学探究的能力,而且更增加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如果说前者只是物理教学的手段的话,那么后者就应该是物理教学的根本目的。学生从生活中激发、探索、领悟、学习的物理规律,最终要应用于生活,服务于社会。这便要求我们必须重视学生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而不能仅仅面向解决书本问题。物理来自于生活,生活中充满物理。挖掘出生活中的物理,把它转化为物理课堂教育的理论,使学生能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培养学生见物思理的学习意识,在课堂上选取生活中常见的实例与器材,真正体现生活物理。
通过对一些物理教学理论的学习,我今后在教学活动中比较注重介绍物理知识在日常生活、生产中的应用。也注意结合相关教学内容的学习,让学生思考、讨论、探究日常生活、生产的一些热点问题。如:
1、为什么人们常说下雪不冷化雪冷?
3、医院里医生给发高烧的病人降温的时候常常采用哪些方法?
4、为什么在下雨之后覆盖在草堆上的塑料薄膜上的积水一定要把它抖掉?
5、为什么不能在高速行驶的车辆中向外扔东西?
6、汽车上的“安全带”和“安全气囊”有什么作用?
7、为什么“火车站、地铁站”的月台上要画上“安全线”?等等。二.学习课标,钻研教材,用好教材
通过第一年带初三时参加广州市物理知识竞赛,当时自己只考了60多分,知道分数的时候自己觉得没什么,可是当看到整个广州市的排名时,我不淡定了。广州市一等奖的第一名是我大学同班同学,不仅引发了我的思考,同样是从教两年,为什么我做不到?我意识到自己在研究物理教材上存在很大的漏洞,尽管初中的教材用过了一遍,但是我没有深究为什么。
我也看了几本有关研究教材书,教材是课程标准的具体体现,是教学内容的具体载体,分析与钻研教材是我的首要任务,也是我们完成教学内容的基本条件。所以在备课时,我都是像学生预习一样,仔仔细细地把教材精读一遍,包括每一个课后习题和插图,再去想难点,确定这一节课的教法。三.关于教学风格的培训,在教学中形成自己的风格
有一次在阶梯教室听了教学处组织的关于教学风格的培训视频,不禁引发了我的思考,教学转眼四个年头的,我的教学风格是什么呢?自然亲切型?睿智创新型?严谨细密型?还是幽默型?好像每一种都有一点,每一种风格又都不是。
我就思考了,如何在教学中形成我自己的风格呢?我暂时想到的就以下四点:1.要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深刻的理论准备。2.树立教学热情,热爱学生。3.要有知己的意识,尽量多发挥我个人的优势。4.模仿,学习与创新相结合。这都是我个人在平时的一些简单做法,我就不一一展开讲了。四.学校的赛课和说课,让我能找到站在讲台上的自信
非常感谢学校能为我提供那么的机会去参加赛课和说课,在这些比赛的过程中我找到作为一名物理教师的自信。能让我在毕业四年内提前实现自己的“147”计划,“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前面的路还很长,但是我会一步一步向着自己的理想努力,不断地反思,不断进步。谢谢大家!
第二篇:在行走中感悟
在行走中感悟
担任班主任工作,已经有些年头了。对班主任工作的要求,我是在工作中不断地反思、不断地琢磨中逐步提高自己的认识和能力的。对我而言,这些年在教育的道路上,我是在行走中感悟着教育的真谛,感悟着班主任工作的辛劳和充实。教育是以德育德、以才育才;以教师的人格培育学生人格的工作,教育要为一个人的终生发展服务。班主任就是要引领学生努力学习,健康成长,做学生精神生活的关怀者。在做班主任工作的路途上,我也曾有过犹豫、有过困惑,也经历过坎坷,但都走过来了。回顾这段历程,认真反思,以我个人之感悟,班主任要做到以下几方面的要求。
一、班主任要尊重、理解学生,要不断地更新教育观念,做到与时俱进。不能拿老经验、老办法来处理新问题。要学会如何真正了解学生,走进学生心中,得到学生的信任,使他们愿意对老师敞开心扉,有什么困难都愿意跟老师说,说出他们心中的困惑和烦恼。班主任最重要的教育品质就是对学生进行真正的、精神上的关怀。这种关怀可以是关心、爱护、理解、尊重、信任。关心学生的生活、学习、交友,了解学生家庭情况。与学生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激励,共同成长和发展。要相互理解就先要学会尊重,老师要“用儿童的眼睛去看世界”,换位思考,将心比心。尊重学生,就是尊重生命,尊重意味着班主任要接纳每一个学生,尤其是那些有缺点或学习困难的学生。相信每个学生各有所长,每一个学生都有进步的愿望,都有渴望获取新知识的要求,通过努力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成才。教育学生尊重他人
与被人尊重都是快乐的。
二、班主任必须要强化为学生服务的意识,时时刻刻想着学生。通常我们老师脑海当中传统的、根深蒂固的师道尊严观念过强,而为学生服务的观念不够强。潜意识当中抹之不去的是“我是老师,你得听我的,遵守校纪班规,按照我的要求去做。”虽然老师的要求都是合乎道理的,但给学生的感受却是一切要求都是老师强加给他们的,他们是被动的接受者,他们很少能够感觉到老师在为他们着想、为他们服务。所以要把师生关系建立在彼此尊重和相互平等的基础上。班主任应该时刻想着“我是为学生服务的”,对学生的合理要求,老师都应当积极地满足他们,脑海当中要彻底消除对学生这也不对、那也不该的想法,要为学生服务。现在的教师不仅仅就限于教书育人,因为社会环境在不断地改变着,组成社会的家庭这一因素也在变化着。像现在的单亲家庭、组合家庭、父母迫于生计奔波在外的留守儿童家庭,有些孩子不得不在很小的时候就只能跟年老体弱的祖父母一起生活。在农村,有些孩子过早地肩负起了生活的重担与坎坷;在城市,有些孩子可能被爷爷奶奶宠爱娇惯。这些孩子由于身边缺少了父母的指导和叮咛,一些孩子的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其实就要承担起更多的教育责任。原先本该是学生父母要管的事情,由于父母不在身边,老师就要承担起来,所以老师其实很辛劳。如果老师逃避了这种责任,那么学生就难以教育好。加拿大教育学专家Max Van Manen(马克斯.范梅南)在其《教学机智》一书中通过研究提出:专业教育者正在承担“替代学生父母”的责任,他要我们“记住教育者的替代父母关系”。因为“今天的许多儿童生长在一个不确定的世界,一个充满了太多相互矛盾的世界观、价值观的世界......在这个商业化的社会习俗和更具流动性的人际关系的新时代里,维持从前那种家庭凝聚力已变得十分困难。”由此,教师就被时代和现实赋予了“替代父母”的职责,所以我们当教师的,尤其是班主任老师,特别要自觉地强化为学生服务的意识。
三、放手学生,让他们做自己的主人,学会主动地承担责任。在管理学生和处理学生之间矛盾的时候,班主任绝不要事情无论大小都要面面俱到去处理。一方面现在提倡要对学生进行精细化的管理;另一方面,要给学生一定的自由开放空间,让学生学会自主、自律、自强。教师什么都管,就有可能对学生束手束脚,学生就什么也不会做,束缚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他们做起事来可能畏首畏尾,缺乏胆识;或者是学生都有了依赖思想,啥事情都要班主任亲自指导,这对于学生责任心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非常不利。比如班级规章制度不能由老师强行制定,也不是宣读现成的《中学生守则》,《学校规章制度》,而是在老师把握了这些守则、制度的大前提下,发动大家来讨论,班级制度大家定。让学生们感觉到自己是班级的主人,对于大家集思广议制定出来的东西,他们都会自觉地去遵守。如果是老师强行要求他们必须遵守某些条条框框的规矩,他们就觉得老师是在限制他们。我们应该让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主动接受,由班级制度的承受者变成班级制
度的主动遵守者。
四、多用故事和视频对学生进行教育。现在的学生,接触信息的面很广,从图书、杂志、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种媒介上,他们知道得很多。尽管有的学生并不善于表现他们的所知所闻,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现在的学生确确实实了解了很多的东西,因此老师在教育他们时,就不能仅讲大道理了。过去我们当班主任的时候,就是对学生提出要求,讲清道理,学生只要遵照去做就行了;而现在的孩子,听不进去大道理,对于我们课本上所学的那些富有启迪意义的寓言和故事他们都已经觉得老掉牙了。老师千叮咛万嘱咐,苦口婆心,他们就是不往心里去记,而且还表现得非常腻烦,正所谓一句戏谑语所说的“青春期碰上了更年期”。因此老师在教育学生时,大道理少讲一些,富于教育启迪意义的现实生活故事要多讲一些,而且最好是学生身边发生的故事,因为这些故事要么是他们亲眼所见,要么是他们亲耳所闻,他们更愿意相信真实的生活。以学生教育学生,让大家来教育大家,这比老师讲大道理收效要好得多。另外,我们不得不承认,由于电视、网络媒体的巨大影响,现在的学生喜欢以图文方式接受信息,通过观看视频短片进行教育,学生大都乐意接受。班主任要广泛地从网络上收集教育素材,建立班主任教育素材文件夹,把一些富有教育意义的视频收集、分类、整理,在适当的时候播放给学生看。比如,安全类视频我收集了《校园防踩踏》《学生交通安全》《防止发生校园暴力》《溺水及急救知识》《住宿学生安全小常识》等,另外还有理想类、感恩类、爱国主义教育类、各种纪念日等。有时如能恰到好处地使用一些生动的图片,收到的教育效果往往是我们老师意想不到的。我曾给学生放过一幅《生活的艰辛》的图片: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婆婆,拄着拐杖,身后背着很大一捆干柴,往前极力地弯着身子,艰难地走在回家的山道上。我让学生展开联想,假如这就是你的奶奶,你做何感想,由此激起了学生强烈的同情心和责任心。还一次我播放了一组《等待中的父母》,是高考时守侯在考场外的父母们,那种焦急、期待、不安的神情完完全全写在了他们的脸上。我让孩子们真切地看到,每一个家长对自己的孩子有着怎样的期待,我们每一个同学应该如何去做,才能够对得起父母对我们付出的爱,才能够不辜负家长的期望。
五、班主任要不断地学习,博览群书,厚积薄发。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尤其要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知识,不能说在大学里学过了,再就不翻这些书了。其实学过是一回事,在实际教学当中灵活运用又是另外一回事。好比看懂兵书与临阵用兵是不一样。战国时赵括纸上谈兵,终败。假如身经百战,且能从中深刻反思,再看兵书,就会有更大收获。所以,应该从实践中反思、学习,回过头来再看书,让书常看常新。况且,每一门学科都在不断地向前发展着,不断充电是教师的必然。班主任要想专业化、持续发展,终生学习就是班主任的义务和责任。班主任要自我提升、自我实现,就必须不断地学习教育学科的相关知识,拓宽视野,深化专业,充实、丰富自己。
六、要学会解放自己,巧干妙干,提高班主任工作效率。班主任老师一定要抽出时间,多多思考,要学会解放自己,在解决问题上下功夫。而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疲于应付各种繁杂的班级事务。无可指责,现在的班主任事情很多,早已不像过去当班主任,学生懂事听话,不是特别费心。现在的班主任,工作繁杂琐碎,学校的各种活动安排、临时通知、精神传达特别多,如有大型活动,有时班主任一周开会就有三四次之多。如果我们不解放自己、不开动脑筋,不巧思妙想去解决问题,光是学校的一系列工作就让你精疲力尽了。因而,班主任在工作中一定要开动脑筋想办法,巧干妙干,既要低头拉车,更要抬头看路。多把时间和精力放在切实地跟学生进行思想交流与沟通上,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班主任工作效率。切忌蜻蜓点水,浮而不实。不然,尽管有时侯你做了一定的工作,却可能收效甚微或劳而无
功。
七、班主任工作要讲求系统性,每学年、每学期都要指定明确的工作目标。要坚守教育的信念、坚守既定的目标,稳步推进。像我们农村学校,对于学生的学习习惯及养成教育,就要坚持一学期或更长时间去贯彻落实。理想教育、感恩教育、生命教育、安全教育等,每一个主题决不是两三节课班会就能够彻底解决的。因此,必须要把每一个教育目标分解细化,环环相扣,逐步深化。一些时候,学校的临时安排、临时活动往往会打乱班主任的教育计划,对此,班主任就需要适度调整,对遗漏的教育任务要及时补上。
教育是美好的,教育更是神圣的。在行走中感悟,付出一份辛劳,收获一份甘甜。就像优秀班主任窦桂梅老师那样,和孩子们在一起,和孩子们一起成长,时时去感受那种成长的幸福和快乐。
第三篇:在城市中行走,在建筑中行走
省钱装修 品质建材家居就上珂居装修网
www.xiexiebang.com
在城市中行走,在建筑中行走
围绕雕像的行走
走在今年夏天的上海世博会场是一次兴奋的经历,其中的一大乐趣是检阅国家馆之间的设计竞赛。场馆似乎都普遍在展开一种视觉效果上的竞争,而这当然正是世博会的目的之一。
在这种视觉竞争的环境中与众不同的是BIG(Bjarke Ingels Group)设计的丹麦馆。它的设计动力不是为了视觉冲击,而是为了实现创新的形体概念和随之而产生的空间:两层的环道首尾相接,盘旋上升和下降;在环道中央的小水池模拟Copenhagen的海域,还有坐落在一隅的小美人鱼铜像。在沿环道盘旋的场馆之旅上,雕像从不同角度和距离展示着不同的面貌;如果没有这一连续的视觉变化,环行的经历将是索然无味的。固定的雕像提供了参照,反映我们在场馆的相对运动。这种经历使我回想到在巴塞罗那世博馆行走时发现的Georg Kolbe创作的雕像,在池塘一隅,在石墙背后,在玻璃的倒影里。
在1929年Barcelona世博会上,由密斯·凡·德·罗设计的德国馆,虽然也有视觉上的冲击力,但主要的概念却在于由隔墙界定连续空间,这种连续的流动空间正是现代主义建筑的创新。除此之外,勒·柯布西耶的萨伏伊别墅和赖特的落水山庄都是现代主义的杰作,也都是公认的实现连续的流动空间的突破。一系列新的建筑语汇在早期的现代主义实践中,打破了传统的四面墙围合房间的布局,并重新定义室内—室外的空间关系。灵活边界或感知边界的探索实践模糊了房间的定义,并创造出空间的流动以及过渡空间。不同于靠视觉冲击来设计一个有吸
省钱装修 品质建材家居就上珂居装修网
www.xiexiebang.com
引力的建筑,现代建筑是以考虑空间经验为设计的出发点。这些建筑通过视觉、动感及其他人类感官被感知。
在城市中行走I
当今存在的两股截然不同的设计潮流,一种是以视觉主题影响为手段,另一种是以空间经验为手段,这似乎是上个世纪社会和文化变革的广泛反映。以视觉主题影响为手段的设计不仅仅代表了世博会的临时建筑,更代表了我们当下广泛流行的建筑实践。正如在很多讨论中提到的,今天我们对视觉媒体的日益依赖,在消费主义社会的助波推澜下,大大地影响着我们的建筑设计。在这个过程中,以空间经验为手段的设计被边缘化成为非主流,并随着不同时期的关注不同而产生变化。空间经验的设计方法最早从纯粹派、立体派、拼贴派以及包浩斯的抽象艺术等视觉艺术运动中寻求概念,开始的讨论局限在人类纯感知的范围。20世纪后半,很多建筑师在设计中持续了这种关注知觉的或现象学性的科学纯度,而其中更有一些建筑师开始重新定义空间感知,以回应更广泛的社会变革和更大都市文脉。之前提到的现代主义经典的空间体验,被转化为涵盖更大范围的空间环境体验,从自然景观、建筑形式到文化意义。20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的Team 10,是这种运动早期的尝试,它广泛地扩大了环境设计的范围,也是视觉经验结合空间环境的设计方法的重要转折点。
王维仁作品的设计意图同样以涵盖多范围的空间环境为目标,从空间体验到自然景观到建筑形式到文化义涵。这种方法并非只是延续现代主义的概念,更是对当下的都市和建筑情境的一种批判性地介入。在讨论维也纳和香港城市建筑的 省钱装修 品质建材家居就上珂居装修网
www.xiexiebang.com
文章中,王维仁从地理到都市形态到日常生活,表明了他对香港都市及文化的批评态度:
关于今天我们进入维也纳都市景观漫步这样的文化背景。在看似于19世纪时期同质的都市结构中,有着新装修的店面、画廊、咖啡厅、偶现的有着创新的空间概念和微妙细节的特别建筑,最终展示了一种批判且有力的设计文化。即使有着长期建立起来的城市外壳,维也纳的发展着的建筑,艺术,文学及多媒体文化产品一直是其重塑都市织理的重要机制。这正是香港在看似有活力的都市面貌下所缺少的东西:知识分子在参与都市文化建设中的缺席,特别是在建筑和都市形态方面。(2003年,王维仁[1])
文中除了指出知识分子对都市文化建设的建构,也提及都市形式和都市文化的关系,如米歇尔·德塞都步行/漫步在都市景观/结构/织理的论述,不但是一种体验和欣赏都市文化,也是实践批判的有效工具。这种对城市步行体验的关注,不只影响了王维仁对城市空间的看法,更反映在他的建筑设计中。
在城市中行走II
关于在城市中行走的讨论(不是表面从一点到另一点的位移,而是作为都市文化自身或作为体验空间环境的一种途径),是在这种行走被漠视和消失之时,省钱装修 品质建材家居就上珂居装修网
www.xiexiebang.com
才第一次被提出来。当汽车成为我们生活中流行的交通工具时,都市形态被急切地改造以适应不断增长的汽车交通。由勒·柯布西耶提出的著名的“300万人的城市”规划方案以及一系列都市化的提案,勾勒出都市汽车交通和行人通道的功能分隔。步行体验被视为在 “公园中的高塔”这一新的都市形态中的绿色公园中的休闲,而不是在日常生活的都市文化。这种以都市重建和新镇开发为方式的都市形态实践受到广泛的批评,因为它根除了20世纪60年代及之后被认为是重要都市社区空间的街道空间[2]。一般人批评这种的都市形式不能给人们带来有活力的都市空间,无法作为都市文化的步行体验;另一些人则批判了都市规划实践由上而下的规划过程,它只重视政治的权力和规划的权威:以功能分区,交通系统和土地资源的重组,来实现高效实用的经济活动的目标。更有批评进一步指出权力创造的空间与市民生活空间之间的断裂,强调了人的感知在我们的建筑环境和街道日常生活中的重要[3]。
这两种批评,虽然从不同角度出发,却都是针对我们的社会受到现代主义影响后的重构。这种重构始于20世纪,它所带来的都市环境问题,在20世纪60年代及之后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近几年来,类似的批评立场更常常被用来讨论中国当代的城市发展(并不仅仅是中国的城市):超大地块的开发项目和高墙深锁的住宅小区,使都市的形态支离破碎,使城市的步行体验无处可觅[4]。
在现代主义建筑的空间经验和现代主义的城市经验的两难情境之下,王维仁身处于香港,珠三角和台北之间的都市环境,在他的一连串的建筑竞图实践和展览中,企图表达了一种跨越都市与建筑的连续空间经验。这一系列行走空间的尝试,包跨早期的台中光隆小学,西安交大竞赛,到东莞台商学校游泳馆,和香港
省钱装修 品质建材家居就上珂居装修网
www.xiexiebang.com 的岭南大学社区学院,到高层的香港理工大学红磡社区学院,在2008年威尼斯建筑双年展“都市合院主义”装置中被王维仁表现出来。这种建筑里的城市空间经验,或者城市中连续建筑空间的彰显,是建筑师带着“都市的多孔性”,“连续性的通行”“景观的融入”“连续的合院”等概念设计他的建筑项目的最大动力。这些项目将周围环境带入它们的建筑空间中,同时重新定义了他试图促进文化互动的新的空间环境,这种互动往往通过行走体验。设计这样的建筑作品和空间环境是他的一项策略,也是他对于后现代都市空间的批判性的介入。在这篇文章的后半段我们将通过王维仁的岭南大学社区学院、东莞台商学校游泳馆和香港理工大学信息学院三个作品,讨论他实现这种新的空间环境的设计方法。
在建筑中行走I——岭南大学
这个项目是岭南大学校园扩建工程的一个新教学楼。新建筑的功能包括讲堂、研究室、办公室、一间多功能厅,和一栋小教堂。大学位于屯门新镇附近,香港新界西北方,从市中心坐火车约半小时可达。香港的山地地形使可居住用地十分有限,屯门新镇规划在一个狭长的谷地中,市区一部分在南面入海口处经由填海而建成,以获得更大的平坦发展用地。新建筑的地块位于东部山脚下的谷地,毗邻现有校园及一个高层住宅小区。这是一个沿着等高线蜿蜒的、不规则的狭窄地块,也是岭南大学周边少数剩下的山坡草地,留下了部分新界农田地景原生态的龙眼树和竹林。
设计方法:模块和架构
省钱装修 品质建材家居就上珂居装修网
www.xiexiebang.com
王维仁不是通过设计一个巨型的建筑放在地块上,而是通过设计以教室为模块的方式,然后在三维空间上将它们架构于地块上;这些长条形的单边走廊,以两层楼为单元的基本模块,通过堆砌、旋转、挪动,从而打破了建筑物的庞大尺度,创造了人性化的空间环境。在竖向的都市建筑中,建筑史上似乎很少有运用“模块和架构”设计方法的成功实践。除了20世纪50年代后期日本的新陈代谢运动的前瞻性提案以外,萨夫迪在1967年建成的模数化住宅项目,或许是被最广泛认可的建成项目:沿着连接垂直电梯井的水平走道,一系列的预制混凝土住宅单元聚集排列。这种架构建筑的设计总是与基础设施设计相结合,从而为架构的模块单元提供结构上和功能上的支援。模块和基础设施系统之间的紧密关系,是这类都市建筑结构和功能可行性的根本和必要条件,尤其是对垂直高密度的都市建筑而言。
以“模块和架构”为设计方法的案例中,有许多是按照可生长扩张理论来发展的,或按照房间单元的预制以及配套的基础设施;而有些案例,包括岭南社区学院,是力求存在于人体尺度的环境,于迷宫似的丰富性空间环境中,探索架构的可能性。设计运用了一定尺度的体积作为一个模块;模块,在这种情况下,着重于它与地块的相对尺度、功能用途以及使用者;而不同于以单元生产为目的的预制的相同重复。事实上,在这个建筑设计中,模块比上文提到的预制单元要大,而配套基础设施则与统一的建筑形式相结合。按照王维仁建筑师自己的解释,这个设计是一次对多层的合院空间的类型学探索,以模块的排列架构来探索空间组合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通过对前现代都市肌理的重新诠释而被暗示出来。
省钱装修 品质建材家居就上珂居装修网
www.xiexiebang.com
设计首先通过将三个教室沿着单面走廊排成一排,然后两排上下相叠,就形成了一个教室模块。一个庭院基本单元就由四个教室模块排列组合而成。线性的两个模块平行排列,并保持一定的距离,而另外两个模块则经过90°旋转后叠放在它们上面。在四个模块中心形成半围合的开放性庭院,而叠放在下面的两个模块顶上则形成了两个平台似的屋顶庭院。建筑的教室面向外侧,而室外走廊向内面朝庭院。由这三个庭院,或开放式合院组成的基本单元经过复制、重组,并在场地内彼此相连,形成一个统一的建筑。这个建筑最高达到7层。楼上的庭院似乎有着一种亲密的空间质量和归属感。原因很简单,它们是相互分离的、封闭式的,被较小体量的建筑围合。这大概也反映了实际情况:研究室和办公室都设在高楼层,相对于低楼层的教室和演讲厅,人们会在那里待上更长时间。相对地,在地面的庭院是开敞的,它们彼此贯通,成为一系列连续性的通行空间。地面的庭院以各自为中心,被多层的走廊环绕,但庭院间依次相连,并向环绕场地的外部环境开放:山坡、绿树、广场、住宅。通过技巧性的空间安排,通过某些位置的建筑细节和景观上的专门设计,设计创造出丰富的迷宫似的空间经验。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小教堂被设计安排在场地的袋形角落里,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运用不同的形式概念,不同的颜色和材料,成为连续穿行的过程中,城市建筑经验的一个视觉焦点。
合院概念为“模块和架构”式的建筑提供了某种清晰性,使其避免成为松动的、无框架的和难以捉摸的建筑,同时也创造了丰富的空间经验。在合院概念实现了可步行的空间组织的同时,“模块和架构”这一个基本的设计方法,也解决了建筑的庞大体量和建筑外壳的最终边界问题。线性模块安排在狭窄地块的对角线上,在建筑物的长边创造出凸凹曲折的轮廓。模块的旋转产生了富有节奏的间
省钱装修 品质建材家居就上珂居装修网
www.xiexiebang.com
断,并为纵立面的透视带来层次感,从而打破了建筑外观大体量的感觉。梯田式的景观设计在面山的开口处,以平缓下降地层将绿色引入中央庭院绿地。多孔的建筑特征将外部环境和人流纳入建筑之中,模糊了建筑的最终边界。地块上原有的,从山上延伸下来的树木,有的也被保留下来,种植于庭院中和模块之间的空地。这栋新教学大楼的规划与现有校园的学校食堂前的广场相邻;大楼内的主庭院面向这个广场开放,主庭院和下方的广场之间由大台阶相连。这个安排在保持了连续空间流动性的同时,协调了广场的大尺度与庭院空间中介的人性化尺度。
在建筑中行走II——东莞台商学校游泳馆
这个设计是位于广州附近的东莞县,中棠黄涌的一个学校游泳馆。东莞台商学校自2000年成立以来,学生包括了幼儿园、小学、中学的各个年龄段。学校位于东莞市北部边界,四周被尚未开发的绿色田野环抱。该泳馆规划在校园北侧,东面和东南面分别是学生宿舍和学生餐厅,游泳馆南面有3个篮球场,也使学生课余主要的游憩广场。建筑师王维仁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群和作为运动或玩水等不同的游泳方式,设计了一系列大小不同的水池。他挑战了以竞赛体育设施为导向的传统设计模式,试图创造一系列的水之庭院。这个想法接近于设计一个大浴场,一个使所有学生能够享受并学会欣赏水文化的空间。
省钱装修 品质建材家居就上珂居装修网
www.xiexiebang.com
设计方法:虚实空间
这个设计有一种和古罗马浴场类似的空间质量。这种相似性部分源自于建筑中的一些与罗马浴场共鸣的设计语言。我们所知的传统学校泳池,总是环绕着一圈有一定宽度的池缘供我们绕池行走,做拉伸运动或晒日光浴。而这个项目的设计却不按照这样的方式进行:有的地方建筑墙身直接从水池中升起,有的地方立柱紧贴水面,在水池周围排成柱廊。除了在设计语言上的部分联系,这个设计中出现在虚拟空间中的实体部分,更加深了我们对古罗马建筑中的类似之处的认识。游泳馆平面图中表现了大比例的黑色填充的实体部分,使我们联想起罗马建筑的图纸中被黑色墨水涂满的厚厚墙壁和粗壮立柱,及其所界定出来的白色空间。准确地说,这个设计中的实体部分内部是功能空间,例如楼梯,储存室、更衣室等;这和罗马建筑中的实体单纯反映材料厚度,不包含任何空间的情况是不同的。然而,在不关注实体内部的虚实的前提下,本文将进一步探讨实体与虚拟空间之间的作为空间设计方法的关系。
在当今的建筑发展中,实体已渐渐从我们的建筑设计项目中消失,特别是在工业化之后。建筑已变得越来越轻,墙壁已经越来越薄。这是由于结构和材料技术的进步所带来的一项巨大贡献。除了技术发明,现代主义的建筑设计成果,如pilotis和由柯布西耶倡导Domino系统的实现,也使外墙的厚度变得无效和无意义。我们现在很少谈论我们建筑中的实体,最后一个突出的涉及到实体的建筑方面的例子,可能要追溯到柯布西耶在20世纪50年代设计的朗香教堂。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同一位建筑师在几十年前拒绝了墙壁的厚度。朗香有着与当时的标准作法相比,特别厚的实墙和屋顶[5],尺寸大大超过结构所需。他有句名言:
省钱装修 品质建材家居就上珂居装修网
www.xiexiebang.com
“建筑是在阳光下的游戏。”小教堂的厚重是形式上的表达,不仅是为了表现外部,更是为了表达在光线效果下被人们所欣赏的室内空间。
有一点是肯定的,东莞游泳馆的建筑实体部分,也为自然光线的引入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使光线由顶部和实体之间的缝隙投射进来。在这方面,敞开和过滤光线的方法被细心地运用于天窗采光的设计上,使得光线的投影在楼板上、在水面上以及在墙面材料上创造出一个优美的空间环境。此外,中央区域的屋顶板除了采光目的外,同时也和勒·柯布西耶的教堂一样,是作为“内部空间形式上的表达”。头顶上方的三角空间,通过柔和地流淌于屋顶表面的光线,为人们所欣赏。
虽然朗香教堂和这个建筑设计在实体的运用上有一些共同特征,但在创造空间的基本设计方法上却有明显的不同,一个是非常形式化的设计途径,另一个则不是。在游泳馆项目中,实体不作为形式上的表达,而是作为处理空间秩序的体现。19块实体被排列在一个网格系统中,体量沿网格方向由大到小逐渐改变宽度。如果围合一个区域并使划分出可见的边界是空间界定的一种方式,那么,另一种空间界定的方式则是给特定区域一个秩序,从而使其有别于周围剩下的广泛区域。这种方法不是通过划分边界来分隔空间,而是松散地定义区域/空间。在这个设计中,规则排布的实体之间的缝隙形成的虚空间,松散地与外部环境相融合。在外层的一排形变的实体安排,与建筑南侧的坡地景观设计,都表现了由室外环境到实体之间的虚空间,两者之间产生模糊的边界。
建筑里对过渡空间进行的设计探索,进一步在游泳池室内的围合方式上被表现出来。与一般在游泳池建筑最外缘开始围合建筑区分内外的做法不同,用来围
省钱装修 品质建材家居就上珂居装修网
www.xiexiebang.com
合泳池的玻璃门被建筑师分别安装在南边和东边的第二层,并留下了外边第一层的走廊作为半室内/室外的过渡空间。这种渐变的空间设计,旨在将自然环境进一步带入建筑内部,这一个目标通过对控制光影效果的遮阳设计、景观设以及每一个区域的泳池各具特色的专门设计,方方面面的小心把握而得以实现。
与实体厚重的外观和规排列秩序性产生的刚性相反,水池设计显得灵活而具有随机性。事实上,这些不同类型的水池表现的不是随机,而是一一针对各自的使用条件和活动可能进行的个别设计。而它们产生的不规则而丰富的空间序列,正好与规则的实体序列相互映衬。每一个水池都根据周边的建筑元素和自身用途进行有特点的设计;例如,在南侧入口附近的半室外过渡空间,很小很浅的水池被设计成一个荷花池,由此逐一地带入幼儿的戏水池,和低年级学生的学习池。另一方面在建筑内,从教师用的水疗池,到中年级学生的浅水池,和高年级的大运动比赛池,不同种类的水池设计使我们获得了对水文化多元化的感知。
在建筑中行走III——香港理工大学信息学院
这个设计是香港理工大学的香港信息学院以单体建筑构成的校园。场地坐落在九龙半岛的南部边缘,这里被认为是香港的交通枢纽。这块狭长的场地沿着一条高架路,旁边是红勘地铁站,周围环绕着有门卫的高层住宅综合体。这座集中型的校园建筑包含了学校需要的所有设施,包括一个图书馆、一个餐厅、一个健身房和数间讲堂、教室、实验室、教师办公室以及其他服务设施;也包括一个小型体育设施和室内运动场。这个项目由沿着狭长场地水平展开的五层裙楼和矗立在基地南部角竖向的十九层塔楼组成。
省钱装修 品质建材家居就上珂居装修网
www.xiexiebang.com
设计方法:拱廊和中庭
建筑师最初的设计意图在他的用木块和磨砂有机玻璃盒子搭建的工作模型中充分表现出来。每块木块代表了16.8m高,每层18m×18m楼面积的4层楼。模数化的木块垂直堆砌并形成一栋高层塔楼,并在堆砌的木块之间形成一系列空中花园。系统化的模块的组构创造出连续相连的空中花园盘旋两周后到达屋顶;同时在建筑表面形成有节奏的虚实图案。王维仁最初将虚空间设计成结合着休息座椅和绿化的室外交通流线,以展示生机勃勃的校园生活;在与学校的管理妥协以后,这些空间部分被用玻璃幕墙围起来,但仍然露出几片半户外平台。尽管交通流线变成了有空调调节的室内空间,但连续虚空间的空间质量被保留下来,成为吸引众多学生使用的公共空间。
自动扶梯被安装在这种连续的公共空间中直至第八楼,服务了大部分集中于这一段楼层的讲堂和教室。餐厅坐落在第4楼(楼层标注为LG/F, G/F.1/F…4/F),直接面向水平裙楼的屋顶平台开放。共享程度高的公共设施分布在有自动扶梯服
省钱装修 品质建材家居就上珂居装修网
www.xiexiebang.com
务的第一圈螺旋上升的公共空间中。电动的机器(自动扶梯)鼓励学生们沿着公共空间在校园里自由上下而不依赖电梯。学生们可以在这些连续公共空间里面,那些宽敞的中庭和开放的平台中,随处找到沙发和座椅。第二圈螺旋上升的公共空间从第8楼开始直到塔楼屋顶,以占据了第8楼到第10楼的学校图书馆为核心。许多在塔楼上半段的设施都专属于每个系;因此在去各自系的人不需要逐层经过各楼层。这些楼层的公共空间由每个系独立设置,例如视觉设计系设置的学生设计作品展示区。
这种被玻璃围合的公共空间,作为建筑类型的“拱廊”和“中庭”,我们可以有更深入的讨论。拱廊可以引申到19世纪初巴黎首次出现的玻璃屋顶覆盖的商店街,被瓦尔特·本雅明作“urban flaneur“[6]概念进行讨论。这种作为奢侈的购物街的拱廊被城市中的中产阶级发展出来,成为城市中穿过各个街廓的捷径,并利用了街廓的内部空间。这些被玻璃顶覆盖的街道与机动车交通隔离,地面上铺有地砖,提供舒适的购物环境,使得私有化的街廓被建筑化地介入而向大众开放。类似这种公共空间切入私有的街廓的拱廊概念在王维仁的这个项目中,私有化的塔楼被螺旋上升的公共空间切入;以上两种空间概念都相似地创造出供flaneur在建筑/城市中探索的公共“拱廊”。
当一条拱廊被考虑成一条玻璃屋顶覆盖的街道时,一个中庭就被考虑成玻璃屋顶覆盖的庭院。王维仁在他的建筑表达中将空中花园另外描述为竖向的“合院”,以更好地传达对这些空中花园所预期的空间质量的认识。这种“合院”显现了与空中花园不同的看法;它包含了一种对邻里交流的尊重,和对来自土地和光线的自然的尊重。尽管最初的概念是彼此连接的空中户外花园,概念因为玻璃
省钱装修 品质建材家居就上珂居装修网
www.xiexiebang.com
幕墙围合而被转化为连接的中庭和分散的空中平台,但多种形式的公共空间仍然被留下来并沿着螺旋的交通流线分布。自20世纪60年代起,建筑师赫次伯格就致力于在不同类型的建筑方案中,从邻里、居民、同事和学生之间的社会交流,发展中庭的概念。赫次伯格的设计哲学可以回溯到本文中之前对Team 10的讨论,如同他自己所说“我是Team10的一个产物”。他的中庭设计概念在两张特定角度的照片中得到很好的再现;第一张是从低层仰拍天空和靠在上层楼板边缘扶手上的人们;第二张是从楼上俯瞰楼下听演讲和享受圆桌交谈的人们。这些画面总是抓住了在不同楼层共享同一个中庭的人的活动和人之间的互动。赫次伯格将这种生活状态定义为“都市的室内”;这种定义在他的作为公共空间的中庭设计中显现出来,而这种公共空间就像从沿街咖啡厅和邻居从公寓阳台俯瞰下来的场景移植。这种“都市的室内”概念在空间质量上与巴黎的拱廊和王维仁校园塔楼相连的中庭产生了有趣的共鸣。
王维仁指出,他是针对常规的竖向发展校园建筑的设计模式,寻找一种替代方案。高层建筑在经历了表现科技发展的最初阶段以后,普遍具有最有效利用土地资源以及突出视觉效果的属性。建筑师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经常通过布置垂直核心筒和重复的平面来寻求功能效率,另一方面通过或典雅或震撼的造型来寻求具有象征意义的外观。近几年来,高层建筑形态或许因为密度和土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而成为主流。正当高层建筑的设计在很多情况下受到社会和经济条件局限时,这个校园建筑的设计,独特地结合了空间环境这一个新的向度。王维仁的替选方案是将合院空间注入高层建筑之中;换句话说,对使用者之间的交流的尊重和对自然的尊重在设计过程中被赋予了优先权;而这种对于空间环境的设计态度,最终使得学生们能够更好地享受更公共和自然的校园生活。
省钱装修 品质建材家居就上珂居装修网
www.xiexiebang.com
结语
王维仁建筑师的这三个作品同样以涵盖多种不同范围的空间环境为目标,从空间体验到自然景观到建筑形式到文化内涵。他将每一个建筑项目作为一个在城市中的文化建设,而非孤立的建筑实践。除了本文之前引用的“香港—维也纳”一文中的观点之外,王维仁还在2007年香港—深圳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的策展声明中,进一步阐述了他以建筑和城市织理的概念作为城市的文化建设的思考。他写道:
织理表达了一种状态,呈现出构件与片断能够展开成为一种开放的整体;它也表达一种过程与转化的能力,经由构件与多重配置的再生长,提供我们多层面与多角度的城市空间。
城市是不断演化的有机体。我们希望的是透过织理与再织的过程,发展出让城市可持续、可转化的再生策略,使建筑与城市走向未来。[7]
“织理”的概念在他的建筑中通过“模块和架构”和“实体与虚拟空间”等设计方式获得实践;它们使得建筑融入周围的场地条件和自然景观,与此同时,在建筑中创造出丰富的空间环境和一些纪念性的质量。他的建筑设计反映了社会变革和城市文脉;并且,与其非常类似的对都市情况批判性的介入也在阿尔多·罗西的“城市的建筑”[8]和Kenneth Frampton的“批判地域主义”[9]的理论立场中找到。这种对城市的观点与建筑实践的结合,在王维仁的建筑实践的特殊背景下被重新解释,并作为一种“在都市中行走/在建筑中行走”的设计与文化表现。
第四篇:在厚积薄发中前进
在厚积薄发中前进
一精练实干的队伍
2007年8月8日,适逢北京奥运会开幕一周年倒计时,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以下简称全国科技名词委)和黑龙江大学联合举办的第二届中国术语学研讨会在哈尔滨开幕。这个吉祥的日子,反映了会议主办方的良好愿望――祝愿中国术语学研究兴旺发达。“哈尔滨”来自满语,传说为“晒网场”之意,自然也就是“收获之乡”了。
松花江畔的美丽城市迎来了出席本次会议的各地专家。
全国科技名词委的刘青副主任出席了会议,他非常关注中国术语学建设工作。与他同行的还有全国科技名词委温昌斌、朱彦慧、张永涛、叶艳玲。
中国科技翻译协会的李亚舒会长和华中师范大学的黄忠廉教授来到会场,他们在科技翻译方面颇有建树,是科技翻译界的代表。
同济大学德语系的朱建华主任在德语研究方面造诣深厚,带来了他近年研究德国术语学和术语工作的成果。
广东惠州学院的梁爱林副教授密切关注着国外英语国家的术语学进展,他从遥远的惠州纵贯祖国南北,半夜才赶到黑龙江大学。
郑述谱,这位俄罗斯术语学派理论的引进者和研究者,不但是本次会议的组织者、筹备者,也是本次会议的参与者,在他的引领下,黑龙江大学一批青年学者,如吴丽坤、叶其松、孙寰、孟丽霞等,耕耘在术语学研究园地。
许多来自四面八方从事术语学研究的热心人,也都来参加本次会议,他们当中,有从事术语实践工作的代表,有从事理论研究的专家,研究领域也横跨汉语言界和外国语言界。各方专家汇聚一堂,反映了中国术语学界正在进行的事业――将国外术语理论和中国术语实践相结合,她预示着中国特色术语学正在蓬勃发展。
这是精练实干的队伍,结构合理,可持续发展能力强。目前,中国产生了这样一支队伍正致力于术语学研究,不能不令与会的专家感到欣慰和鼓舞。
二平实而精彩的报告
研讨会围绕着“中国术语学建设”“术语学理论探索”“科技术语翻译”“国际术语学进展”四个主题展开学术交流和讨论,参会的很多专家在现场作了学术报告,专家的报告没有华丽的词藻,语言平实却内容精彩。
中国术语学研究进展如何?下一步任务是什么?全国科技名词委副主任刘青在题为《关于加强术语学建设工作的几点意见》的报告中,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进国外经典著作、发挥语言学家的作用、加快专业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他建议有志趣于术语学理论研究的专家学者联合起来,加强交流与合作,共同为建设中国术语学派而努力。
2004年,在波兰波德拉谢省省会比亚韦斯托克市,英国、德国、波兰、俄罗斯、乌克兰等国著名术语学家发表了《比亚韦斯托克宣言》,这是人类语言学发展历史上具有标志意义的事件,显示出术语学与人类学、科学学、心理学、认知科学等多种学科间的内在联系,并深入探讨了术语在科学认识与思维中的作用。黑龙江大学郑述谱教授在研究《比亚韦斯托克宣言》的基础上,发表了题为《术语是折射人类思维进化的一面镜子》的学术文章,从科学与语言并行发展的视角出发,进行了相关方面的阐述和分析。
中国科技翻译协会李亚舒会长《建设中国术语学之管见》的报告对术语翻译的统一和规范作了探讨,来自同济大学的朱建华教授和来自东北师范大学的齐望之讲师分别向大家介绍了德国和俄罗斯的术语工作发展状况。
黑龙江大学吴丽坤副教授从理论上对科技术语的系统性原则与外语同音异义术语的借用进行了探索;俄语学院林春泽教授则另辟蹊径,从革命导师及思想家们的著作中发现了他们的术语观,揭示了术语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重要作用。
全国科技名词委的张永涛关于术语学教育的发言又引发了会议上新一轮的热潮。大家围绕着目前中国应该开展“术语”教育还是“术语学”教育进行了热烈的探讨。有些专家认为两者可以同时发展。而郑述谱教授分析了中国目前研究情况,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应当以实践为重,急教育所需,首先发展术语教育,继而在中国术语学研究逐步深入的基础上再开展术语学教育比较有利。会议讨论认真而热烈,专家们在讨论和思考的过程中又碰撞出新的火花。
三 共同的愿望
本次研讨会聚集了从事术语学研究的老中青学者,大家都为了一个共同的愿望――加强中国术语学建设,走到了一起。郑述谱,这位曾长期从事词典与词汇研究的专家,在花甲之年又开始专门从事术语学研究,学术成果颇丰。2005年,他的研究专著《俄罗斯当代术语学》出版,对俄罗斯术语学派发展历程和一般理论建树进行了系统的介绍和研究。目前,他主持的教育部课题“国外术语学理论研究”和全国科技名词委课题“术语教育”均在顺利进展之中。他一直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来从事术语学研究,本次会议,使他的心愿变成了现实:中青年学者崭露头角,确实成了本次会议的一大亮点。
有些中青年学者首次参加术语学会议,就显示出了对于术语学工作的热情和扎实的学术功底。其中,华中师范大学黄忠廉教授、广东惠州学院梁爱林副教授、同济大学李建民副教授、黑龙江大学林春泽教授、吴丽坤副教授、哈尔滨师范大学张金忠副教授、吴哲副教授和来自全国科技名词委的温昌斌、朱彦慧、张永涛等专家分别作了精彩的专题学术报告,引起了与会专家的兴趣与关注。
青年学者的蓬勃朝气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位专家,也让大家看到了年轻人后来居上的美好前景。会议进行到一半,窗外下起了淅沥的细雨,燥热的天气顿时凉爽了许多,但会议室里大家讨论的热情依旧,甚至到了午饭时间,许多代表还在继续探讨,迟迟不愿离开会场。
四 规范与发展并进
谈到中国的术语学,就离不开中国的术语规范工作。因为术语学研究与术语规范实践紧密关联,相得益彰。
中国术语规范工作已有很长的历史。近代,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传到中国,其主要途径之一是翻译。由于中西语言、文化的巨大差异,术语翻译与定名非常困难。当时不少西人武断地认为:汉语不能显示西方科技,只有使用外文,西方科技才能传入中国。甚至有人狂妄地认为:“大英语言”是中国学习科学的唯一语言。
面对这些困难,中国的专家学者们进行了不懈努力,既进行术语翻译与规范实践工作,也进行术语学研究。经过一百多年来的努力,中国的术语翻译和规范工作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今天,中国初步建立了现代汉语科技术语体系,更重要的是,中国已经摸索出了一条规范科技术语的道路。然而,在术语学研究方面,中国还是滞后于实践,滞后于世界先进水平。
国外术语学创立于上世纪30年代,其代表人物是奥地利学者维斯特。到了上世纪70年代,已发展成一门独立的综合学科。近几十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技交流的频繁,越来越多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已经清醒地认识到术语规范工作和术语学研究的重要性,纷纷加强了这方面的研究。
落后了的中国术语学怎么办?奋起直追。
追赶的道路在哪里?团结齐心,群策群力。
经过深思熟虑,中国的术语实践工作者和术语学研究者创造性地提出:召开中国术语学建设研讨会。研讨会旨在探讨中国术语学建设、团结术语学研究人员、交流术语学研究成果。
五 在研讨会中升华
第一届中国术语学研讨会召开于2004年12月,在会上,许多专家首次为术语学集聚一堂,就中国术语学建设问题进行了探讨。会议提出了六大任务:加强中国的术语学建设,特别是理论建设工作;论证合适的课题并组织相关单位联合申报,争取立项;组建一支由多学科领域专家组成的研究队伍开展跨学科的研究;成立一个专门的术语学研究机构;抓紧培养后备人才;争取在部分高校开设“术语学”课程。
两年多的时间过去了,实践证明,研讨会对中国术语学研究工作具有极大的推进作用。第一届研讨会提出的各项术语学建设任务均取得积极的进展。经过研讨,本次会议提出了下一阶段术语学建设的任务,在中国术语学原理和学科框架、研究机构的建设及培养专门人才等方面作了具体、翔实的规划。汉语言文字与西方语言文字在很多方面都存在差异,因而不可能照搬国外术语学理论,但可以借鉴国外术语学原理,结合中国实际情况,逐步形成中国术语学理论和学科框架。在积极参与国内外术语学研究活动、扩大影响的同时,团结更多的术语学研究者,共同推动术语学的发展。
从出席本次会议的专家可以看出,术语学是一门涉及多个领域的学科,其发展离不开各领域专家的通力合作,所以应当形成一个包含各领域专家,且能通力合作的队伍。并且,为了保持中国术语学建设工作的可持续性发展,当前就要开始发现和培养术语学人才,以保证不断有新鲜血液进入到研究队伍中来。
虽然一直在努力耕耘着,中国的术语人深知,在术语学这条道路上,中国还处于起步阶段,“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术语工作者还需不懈地努力!
温昌斌: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100717
叶艳玲: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100717
第五篇:在逆境中昂首前进(范文)
在逆境中昂首前进
——为企业扭亏为盈打响一炮
2012年面对经济形势和市场环境双重考验,以及国际和国内两大市场因素的影响,在金融危机和市场竞争的双重打压下,正面临生死存亡的艰难抉择。玻璃市场持续低迷,价格下降,销售趋缓,是公司内产品库存不蹲增加,给公司的生产和经营带来了很大的压力,面对这一严峻的市场形势,如何确保公司打好“扭亏为盈的翻身仗”需要全体员工抱定“凝心聚力、共克时艰”的坚定信念,发扬不屈不饶的战斗精神,打响艰苦卓绝的扭亏为盈攻坚战。为此我们成品部决心在集团总部和分公司领导的正确指导下,结合工作实际,认真贯彻执行公司的既定目标,在内部管理上顺应市场变化,积极探索和改进行之有效的管理方式,最大限度的压缩开支和减低成本,为确保公司经营任务顺利完成,制定了一系列“扭亏为盈”的方案。
万众一心渡难关
春天,枯黄的原野变绿了,新绿的叶子在枯枝上长出来,阳光温柔的对每个人微笑,鸟儿在歌唱飞翔,虽然我们公司依然处于“寒风刺骨的冬天”,但是面对种种困境集团总部和分公司领导审时度势、积极主动探索创新管理模式,上下同心、密切协作,为企业的生存发展出谋划策,指引我们走出困境。
置之死地而后生
面对艰难困苦,金晶人有的是满腔热血。处于险境边缘的金晶公司如同一架改装了超级马达的跑车开始了高速运转:
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公司全体干部员工,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在学习实践中推进工作,一系列扭亏为盈措施相继出台:
一、结合《金晶集团文化手册》的深入学习,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制定了详细的文化落地措施,建立了文化落地实施体系,并制定了学习记录表,责任到人,考核到位,并开展班前(班后会)学习、管理人员定期学习等,开展学习感悟并号召员工积极投报稿件。
二、面对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新挑战,创新是保证企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动力之源。在生产技术上,激励员工在工作岗位上勤动脑、多动手搞一些小发明、小创造来提高工作效率,减少玻璃的破损,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在员工之间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工作氛围,全面完成部门的预定目标。并完善员工激励机制,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观创造性,提高员工的劳动生产率。认真解决员工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调动了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变“要我干”为“我要干”,变“要我上”为“跟我上”,执行效率和工作质量大幅提升。坚持以效益为中心,以成本控制为重点,强化绩效考核,严格控制费用支出,向精细化管理和厉行节约要效益,三、通过对《金晶集团文化手册》的深入学习,告诉大家金晶集团是致力于成为为员工谋取幸福的幸福企业,只要员工愿意不亚于任何人的付出,就一定能过上幸福生活。为了实现这个美好前景,我们必须要有坚定不移的执行力、主动进取、拼搏、无限忠诚的态度、高度的敬业精神,从而来实现这美好愿景,这一观念正逐步深入到每位员工心中。从中我们还知道了精益生产管理及6S现场管理理念,实施精细化管理从“细”字上着眼,从“精”字上着力。为使这项工作做细、做全面,真正发挥它的重要作用,全面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优势。所以我们结合经济分析会中提出的“生产天天算,销售单单算,经营细细算”这一理论,重点做好“单单算、天天算”成本的控制,减少包装成本和各项办公用品的支出。在成品部进一步开展“节能降耗”活动,深挖下降空间。想方设法最大程度地全面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企业效益。坚持以效益为中心,以成本控制为重点,强化现金流管理和绩效考核,严格控制费用支出,向精细化管理和厉行节约要效益。
1、成品库包装材料的使用规则:在确保生产安全的条件下,对旧橡塑垫板、旧挤塑板等物资进行循环使用,积极落实精细化管理的有关规定,从大处着想、小处着手。面对严峻的市场行情,企业要想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加强内控管理,降低生产成本。我们制定了《挤塑板使用方法及管理规定》,对胶带、铁钉、木板、橡塑垫板等材料严格控制使用数量,做到领用、剩余都有明确的统计。(1)要求挂绳工把挤塑板拆分成300-50 0mm使用,2134mm以上玻璃入库时上端各使用一段500mm、300 mm挤塑板,2000mm以下产品全部使用300 mm挤塑板,上面的2根挤塑板成T字形。小段旧挤塑板要求挂绳工拼凑起来入库使用。(2)装车皮和集装柜加固使用的打包带、木板的量较大,我们仔细量算,找出最佳使用尺寸,车皮装小木箱卡板长规定28CM,大木箱34 CM,腰板都是35 0mm,打包带规定在9m以内。集装柜装小木箱打包带规定靠柜壁第一箱是7.2m,中间的木箱使用的打包带是7.6 m。大木箱打包带最长使用6.9 m,如柜两边各装4件,那么每一箱便依次减少0.2 m打包带。铁钉、打包扣定量使用,掉落的需捡回使用。另外,为了杜绝客户对挤塑板、橡塑衬板、胶带、木板等材料乱用,成品部把以上材料集中管理,并制定收费标准,进行收费,从而浪费现象得到遏制。(3)对旧木箱进行改造再利用,对不可以再用的木箱进行拆开用来加固车皮、集装柜。
2、装箱工段制定严格的包装材料使用控制流程。(1)装箱所有的包装材料均由仓库人员统一提供给当班使用,仓库人员根据生产订单及每条生产线的生产量,并依据包装材料使用定额进行包装材料的定额分配。班组根据实际生产量对所消耗的包装材料进行数量统计,并将多余的包装材料放回,次日由仓库人员根据产量进行查点回收。(2)如果有额外的包装材料使用必须通过装箱主管通知仓库人员领取并做好详细记录,月底并入包装材料消耗总额里。(3)班组如出现包装材料不够用的现象,一定形成书面说明并由主管和仓库人员进行核对。
3、装箱工段制定包装材料使用规则。(1)在塑料布使用方面:我们计划采用换季包装方式。即一年中有8——9个月的时间使用裸包方式,6——9月份的玻璃包装可根据客户的要求或客户区域防霉雨的需要进行四边包、半包或全包等方式,有效的控制塑料布不必要的使用。把降耗工作落实到实处,每月仅一线就可减少约3吨的使用量,节约资金近3万元。(2)橡塑垫板使用方面:裸包均不使用垫板,大木箱使用20块(180mm),小木箱使用14块(280mm),铁架用2块(500mm)垫板。木箱结构的调整及使用的严格程度要求橡塑垫板在箱内的放置处做了改进,每一块垫板均能起到良好的保护玻璃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木箱两内侧站帮的垫板计划由原来的宽度80mm用刀片改切成宽度40mm,并且保护作用不会降低。另外,对已使用过的废旧垫板回收后做整理,放到箱内不重要的部位再次利用。(3)装木箱使用的打包带:每班封箱人员把打包带的长度控制的比较到位,根据木箱规格的不同进行打包带不同长度的截裁。封箱完毕后,每个木箱打包带的重叠处都控制在200mm以内,控制后的打包带既减少了过长的浪费又增加了木箱的美观。(4)铁钉:大木箱(长度大于2.6米)使用铁钉25个/箱,小木箱(长度小于2.6米)使用铁钉21个/箱。(5)垫板:(6)防霉粉:一线春冬季节每班6.5kg,夏秋季节每班7.5kg;三线春冬季节每班7kg,夏秋季节每班8.5kg;四线因生产厚板,春冬季节每班5.5kg,夏秋季节每班7kg。(7)胶带纸:包边每包0.9盘,全包每包0.15盘,铁架每架0.25盘(包括粘贴铁架挤塑板)。
四、合理调整货位,根据玻璃厚度、规格、包装方式科学放置,严把玻璃入库质量关,对问题产品不予入库,并及时与生产部门沟通,查找原因,解决问题。成品库不断对构造不合理的货位架进行改造及加强挤塑板等材料质量验收等管理措施,保证产品合理、安全存放,减少玻璃破损。
五、增强装车质量管理,减少客户投诉率。注重装车(特别是集装柜、车皮)加固方案改进、完善,采纳引进可行的成熟方案提高发货、装车质量,发现问题及时修改、更正。对旧木箱进行改造再利用,对不可以再用的木箱进行拆开代替木板加固车皮、集装柜。加强与装箱工段、销售部门的协调配合,全力完成生产订单任务,满足客户的多样需求。加强对装车工的管理,提高装车效率,保质保量完成发货任务。保证产成品完好无损,减少了玻璃破损率,减少了客户投诉,使客户满意度提升,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目标的落实离不开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我们必须步调一致以罗文式的执行力坚决完成,运用好绩效管理,重承诺、守诚信、笃定目标,创出最佳成绩。金晶栉风沐雨30多年,经历过诸多次危机;一次比一次凶险。就是凭着坚信、坚持、坚韧的“三坚精神”,每每逢凶化吉,闯过难关;把我们金晶人历练得愈挫愈勇,意志更坚,永不服输。使我们更有信心、勇气、斗志,并且有智慧、有思路、有措施;战胜困境。
逆境方显英雄本色;逆境中是拉大差距的难得机遇。
相信通过我们共同努力,伟大的金晶一定能够战胜一切困难,战胜竞争对手,迎来新一轮大发展、大繁荣、大辉煌,从而赢得世人尊重,赢得应有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