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讲稿:军事高技术
军事高技术
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军事高技术的发展正在军事领域引发一场深刻的变革。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生的屡次局部战争,特别是20世纪末发生的科索沃战争中,人们可以看出:现代战争已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高技术的较量,谁拥有军事高技术,谁就能够在战争中占据更大的主动权;现代战争已进入高技术时代。
一、军事高技术的内涵与特点
军事高技术是高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高技术的一切特征,但同时又具有其自身的特点。一般认为,军事高技术是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成就基础上,处于当代科学技术前沿,以信息技术为核心,在军事领域发展和应用的,对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起巨大推动作用的那部分高技术的总称。
高技术与一般技术相比,有七大特点:
1、高智力。高技术是知识密集型技术,它的发展必须依靠创造性的智力劳动,依靠富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体现了高智力的特性。比如半导体集成电路,从成本上讲,原料及能源仅占其总成本的2%,而其余98%都是其智力含量。
2、高投资。高技术的研究开发需要昂贵的设备和较长的研制周期,因而研制过程需要耗费巨额资金。据统计,目前,一般高技术企业用于研究开发的经费占其产品销售额的比例高达10-30%,而科研成果产业化的投资又比研究开发投资高出5-20倍,形成高技术产业后的设备更新投资还会越来越大。比如制造集成电路的设备,十年之中关键设备就更新了三代,每更新一代,设备投资就要增加一个数量级。
3、高竞争。高技术的时效性决定了谁先掌握技术、谁先开发出产品
并抢先投放市场或用于战场,谁就能获得优势,占据主动。为此,世界军事强国和大国都制定了高技术发展计划,试图在世界高技术发展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4、高风险。高技术竞争的失败,对企业而言,就意味着投资的失败;对国家而言,意味着国家利益将要受到损害。此外,高技术研究本身也蕴含着巨大的风险,甚至要以生命作为代价。以航天技术的发展为例,40多年来,航天技术取得了神话般的巨大成就,但其风险也高得惊人。1961年3月23日,苏联的邦达连科就成为为航天事业献身的第一人。另据英国《新科学家》杂志数据分析:目前正在组装的国际空间站,在组装过程中,发生至少一次重大失误的可能性为73.6%。
5、高效益。高技术产品是高附加值产品,其形态是知识的物化形式,所以其价值远远超过所消耗的原材料和能源的价值。实践证明,高技术成果一旦转化为市场化的产品,就能获得巨大的经济收益,一旦得到实际应用,就能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比如航天技术,其投资效益比高达1:14,充分体现了高效益的特点。
6、高渗透。高技术本身具有极强的综合性和技术辐射性或渗透性,隐含着巨大的技术潜力,不仅可以用于新兴产业的创立,而且可以用于传统产业的改造,成为经济、国防、科学、技术、政治、外交和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发展变化的驱动力。
7、高速度。高技术产业是目前发达国家经济中最活跃也是增长最快的经济部门。美国经济在“911”事件前已连续十多年呈现高增长、低通胀趋势,而且美国GNP占世界总值的比例也由90年代初的24.2%增加到2000年的30%。这些都是以信息技术为龙头的高技术产业带来的结果。高技术产业的成功不仅表现在产值、产量的发展高速度上,而且还突出表现在产品性能更新的高速度,比如计算机芯片的处理速度,30多年来,几乎每18个月就翻一番。现在普遍使用的高性能计算机,其运算速度已可达每秒十几万亿次,微机处理速度也已可达每秒10亿次。
二、当代军事高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当代高技术的发展可谓日新月异,而且种类也是形形色色。就其分类方法而言,也不尽相同.从宏观层次上来分,目前军事高技术主要可分为六大技术群,即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航天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和海洋技术。其中信息技术又包括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等。“十五”期间,我国在确定对提高综合国力起重要作用的高技术领域时,又增加了一个“先进防御技术”。
从军事高技术与高技术武器装备的关系出发,军事高技术还可划分为两类技术:一是支撑高技术武器装备发展的共性基础技术,其主要包括微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新材料技术、高性能推进与动力技术、仿真技术、先进制造技术等;二是直接应用于武器装备并使之具有某种特定功能的应用技术,其主要包括侦察监视技术、伪装与隐身技术、精确制导技术、电子战与信息战技术、指挥自动化系统技术、军事航天技术、核武器和化学武器及生物武器技术、新概念武器技术等。
在这些高技术分类中,共性基础技术和应用性技术将在究竟又有哪些高技术对未来武器装备的发展、对未来军事斗争的影响具有最关键性导向作用呢?这是大家都比较关心的问题。结合目前世界各国军事高技术发展现状,并根据国内外权威部门的调查征询,比较多的人认为,竞争的“制高点”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一)军用微电子技术
什么是微电子技术?简单地说,就是使电子元器件及由它组成的电子设备微型化的技术,其核心是集成电路技术。电子设备包括民用的收音机、电视机、录像机,军用的无线电台、雷达,以及军民共用的计算机等等。
早期的电子设备是由各自独立的电子管、晶体管、电阻、电容、电感线圈等元器件组成。40年代以前的电子设备主要由电子管、电阻、电容组
成。由于电子管体积太大,所以用电子管组成的电子设备的体积也很大。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就是用1.8万个电子管再加上1万个电阻、1万个电容、1500个继电器等元器件组成的。做成后,体积达90立方米,占地170平方米,重达30吨,耗电150千瓦,运算速度每秒5000次。1948年人类发明了晶体管,用晶体管做出的收音机体积就大大缩小了,可以装在口袋里,但用它做军用电子设备,体积还是太大。到了1952年,英国雷达研究所一位名叫达默的科学家提出了一个标新立异的设想:能否按照电子线路的要求,把一个线路中所包含的晶体管和二极管以及其他必要的元器件统统集合在一块半导体晶片上,从而构成一块具有预定功能的电路。这就是后来被称为集成电路或集成化的最初设想。到了1958年9月13日,美国一位年轻的工程师基尔比把达默的设想变成了现实。他使用一根半导体硅单晶制成了一个相移振荡器,这个振荡器包含2个晶体管、8个电阻、2个电容,期间无需金属导线进行连接。这就是世界上第一块集成电路。集成电路是衡量微电子技术发展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在单位面积上集合的晶体管越多,我们就说它的集成度越高;集成度越高,微电子技术发展水平就越高。
从1958年人类发明第一块集成电路到现在,集成电路的发展水平越来越高。50年代末,集成度平均每10年增大250倍,到70年代末,在一块不到小手指甲盖一半面积的芯片上,集成度已高达15.6万。1989年,集成度已达到800万个。1996年,已经能够在一张普通邮票大小(面积350平方毫米)的芯片上,集成5亿个元器件,其加工精细水平简直到了令人不可思议的地步。根据预测,到2010年,集成度可高达10亿;再往后,采用量子器件,每个芯片将有1万亿个元器件。
随着微电子技术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做出的集成电路芯片的体积将变得越来越小,同时其性能也将越来越高,对人类社会进步、提高国防实力将会产生巨大影响。2000年3月27日,韩国三星电子公司推出了世界上最小的容量为8MB的SRAM(静态可读写存储芯片)。这种芯片被放在一
枚直径为2.3厘米的韩国硬币上,也只占到其面积的1/3。体积虽小,但功能却很大,它将被用于需要小尺寸、大容量存储芯片的移动电话中。从目前情况看,随着高性能集成电路芯片的广泛应用,将会给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概括起来,有“三化”,即:设备小型化、机器智能化、用途广泛化。
设备小型化是指各种各样的电子设备已变得越来越小,比如,曾经像投影幻灯一样大的收音机如今可以做得像钮扣那么小;曾经重达30吨的计算机如今可以做得像笔记本那么大。体积缩小了,但功能却没有减。一架普通相机,加上一块小小的芯片,就变成了人人会使的“傻瓜”相机。这就是机器智能化的体现。由于成本越来越低,性能越来越高,微电子技术的应用,已经达到了“无微不至、无所不为、无与伦比”的程度。1992年,美国《研究与发展》杂志组织了一次大规模的调查活动,请读者评选30年来对人类产生最大影响的30种发明。评选结果,集成电路不仅榜上有名,而且其余29种产品,多数也与集成电路有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倘若离开了以集成电路为核心的微电子技术,其它所有的高技术,都不会是今天这个样子。
在现代高技术武器装备发展过程中,微电子技术也在发挥着“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过去武器装备的发展求大、惟多和大规模杀伤破坏,而今天,正在被小巧、灵活、精确所代替。目前衡量一个装备发展水平高低的标准,很大程度上已经取决于电子设备的水平,而电子设备的更新换代在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微电子技术的发展水平。在现代高技术武器装备发展过程中,用于发展电子设备的资金占总成本的份额越来越大。据统计,目前军用车辆成本的24%,军舰成本的25%,军用飞机成本的33%,导弹成本的45%,航天器(包括卫星、飞船、航天飞机等)成本的66%,通信电子战设备成本的90%都花在电子设备上。由于电子设备水平的不断提高,致使现代武器装备的性能也得到巨大提高,具体来说,就是武器系统的体积更小、重量更轻、功能更强、可靠性更高、作战效能和威力更大。比如:
现代导弹既可打面目标,又能打点目标;现代坦克既可白天作战,也可晚上夜战;电子战设备既能对付在固定频率工作的敌电台、雷达,也能对付频率敏捷更换的敌电台、雷达。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现代战争已经从“打钢铁”转变到“打钢铁更要打硅片”的新阶段。
微电子技术虽然在各个领域都有重要作用,但要达到高水平,却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需要闯过一道道难关:材料要超纯、环境要超净、工艺要超精细,哪一项上不去都不行。已经掌握了这项尖端技术的国家,又严格控制向其它国家转移,要想摆脱对别国的依赖,必须依靠自力更生。为了加速实现四个现代化,我国的微电子技术从无到有,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们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这在很大程度上成了制约我国工业发展和武器装备上台阶的“瓶颈”因素。为此,我们国家已经下决心把这项高技术尽快搞上去。“八五”期间,微电子技术就已被作为科技攻关重点项目进行研究,并取得重要突破。1996年,中国科学院微电子中心自力更生实现了0.8微米集成电路加工技术,成都光电所研制成功0.8~1微米分步重复投影光刻机,标志着我国微电子技术跨上了一个新水平。“九五”期间,国家实施了“909”工程,建设采用0.35-0.24微米技术、8英寸硅片,月产2万片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生产线,不仅能满足国内民用军用的需要,而且可以有一定数量的出口。2001年7月,美国摩托罗拉公司天津半导体集成电路生产中心成功采用0.35微米制作出国内第一块高精度逻辑芯片,从而使我国移动通讯多年来一直依赖国外进口产品的局面得到改观。总之,只要我们坚持自力更生方针,积极引进消化国外先进技术,微电子领域的差距一定会逐步缩小,从而为推动国内各项高技术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二)军用航天技术
航天技术是一项与军事斗争密切相关的现代工程技术,其难度之高,影响之大,都是前所未有的。在人类通向太空的征途中,每攻克一道难关
---上天、回收、一箭多星、地球同步、太阳同步、载人航天---不仅标志着科学技术跨上了一个新台阶,而且也预示着在军事斗争领域增添了一种角逐的新手段。据统计,自从1957年人类发射成功第一颗人造卫星至今,一共发射了5000多颗卫星,目前在轨运行的大约还有700多颗,其中约400颗主要用于军事。
上天,是人类征服宇宙所闯的第一关。所谓上天,就是把卫星或其他飞行器加速到足够大的速度,推进到足够高的高度让它绕地球转起来。过这一关有两大难点,一是速度要足够大,大到每秒钟7.91千米,也就是一小时28476千米,换句话说,就是不到一个半小时绕地球转一圈。二是高度足够高,高到卫星上天后离地球最近也要在120千米以上。有资料显示,在卫星上天的头20年当中,平均每发射1公斤有效载荷,需要耗费12220美元。这就是说,在地面抓一把黄土,送到天上就贵如黄金。由此可见其难度太高,代价太大,正因如此,所以直到目前为止,世界上200多个国家和地区,能够独立研制并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只有9家,按先后顺序,依次是:苏联(1957年10月4日);美国(1958年1月31日);法国(1965年11月26日);日本(1970年2月11日);中国(1970年4月24日);英国(1971年10月28日)、印度(1980年7月18日)、以色列(1988年9月19日)、朝鲜(1998年8月31日)。
第二关是回收关。所谓回收关就是把发射的卫星按预定的要求再回收回来,并落在预定地域。目前过了这一关的国家只有3家,即中、美、俄,其它国家都不回收。为什么不回收?因为回收是一件难度很高的事情,回收过程中不仅要卫星减速,低头,而且还必须落回到地面预定地域,这些对遥测、遥控技术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据测算,卫星在返回地面过程中,如果速度误差每秒5米,卫星落地点就要偏离70公里;如果角度误差0.1度,卫星落地点就要偏离300公里!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回收要比发射更加困难。到目前为止,在掌握回收技术的三个国家中,中国的回收成功率是最高的:我们国家从1975年11月26日回收成功第一颗卫星到现在,共发射17次,回收成功16次,成功率达94%。这一点连美国和苏联这样的航天大国也都没有办到。回收关过了,在军事领域就意味着空间侦察技术已经成熟。在民用领域,使用回收卫星可以进行科学实验和搭载实验,为人类探索太空奥秘、开发新材料提供有力的支持和帮助。
第三关是一箭多星关。所谓一箭多星是指用一枚火箭同时发射多颗卫星。这种发射有两种方式:在大多数情况下,多星轨道基本相同;另一种情况是把卫星分别送入不同轨道。打个比方,前一种情况类似于民航,所有乘客同时上下飞机;后一种则类似于空降兵,大家从同一地方上飞机,但在不同地方下飞机,所以难度更大一些。我们国家1981年9月20日过了这一关,当时我们使用“风暴一号”火箭同时发射了三颗卫星,即“实践一号”“实践一号甲”“实践一号乙”。除了我国之外,目前掌握这一技术的国家还有美国、俄罗斯和欧洲空间局几家。一箭多星技术与分导技术有非常密切的联系,所以谁掌握了一箭多星技术,就意味着向分导技术迈进了一大步。
第四关是地球同步关。所谓地球同步关,就是把卫星发射到地球赤道上空,离地面垂直高度为35786公里,方向正东,速度为每秒3.07公里,这样,卫星绕地球旋转一周的时间正好与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相同,这样从地面看上去,位于地球同步轨道上的卫星仿佛“挂”在天上一样静止不动,这就是地球同步关。在地球赤道上空静止的卫星,由于其观测范围广,跟踪简单,使用方便,能够24小时连续工作,所以在军事领域和民用领域都具有非常巨大的应用价值。目前,通信、广播、导航定位、导弹预警、气象观测等卫星都采用这种轨道,使得这种轨道大有供不应求之势。再加上这条轨道的惟一性,未来打天战,这里将成为兵家必争之地。我国目前不仅能发射本国的地球同步卫星,而且正式对外承揽发射任务,据统计,目前国际上7%—9%的发射任务已被我国承揽,这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
第五关是太阳同步关。所谓太阳同步关,是指把卫星发射到地球一种
特殊的轨道,卫星在这个轨道上运行,与地球绕太阳的公转同步。沿这种轨道运行的卫星,每次总是以相同的方向、相同的当地时间从同一个地方经过。具有这种飞行特点的卫星,用来拍摄云图,可以方便地比较天气的变化形势;用来对地面照相侦察,则可以发现地面军事目标的动态变化情况。目前,美国、俄罗斯等发达国家的照相侦察卫星,大多采用太阳同步轨道。我国1988年开始发射的“风云一号”气象卫星以及1999年10月发射成功的、与巴西合作研制的“资源一号”国土普查卫星就属于这类太阳同步卫星。在全球气候观测以及国土普查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载人航天关是航天技术的最后一道难关。过了这一关,人类就可实现“无高不可攀”的梦想,这对于发展科技、经济和军事都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常见有报道说,美国的宇航员,从航天飞机上看到了中国的黄河、长江,看到了人类最伟大的工程---万里长城;苏联的宇航员,用载人飞船给远洋捕捞船指示目标,并帮助地面人员进行灾难救助„„。如果这些报道是可信的话,那么,只要稍微再发挥一点想象力,就不难明白,具有载人航天本领的国家神不知鬼不觉地搞走了多少重要军事情报。可以肯定地说,一切无人卫星能干的事情,载人飞船不仅都能胜任,而且有过之而无不及。但从技术角度讲,搞载人航天,比发射不载人卫星或者探测器要困难得多,目前世界上所有国家中只有美国和俄罗斯掌握这种技术。我国目前已经过了前五关,现在正在突出重点,快马加鞭过第六关。1999年11月21日和2001年1月10日,我国分别进行了两次无人宇宙飞船---“神舟”号飞行试验,均获得圆满成功,这标志着我国在载人航天领域又迈出了重要一步,按照英国航天专家克拉克的话说:“这看来是中国载人太空计划的一个良好开端,同时将使中国在大约1年之内实现载人飞行”。中国人上太空为时不远了。
(三)军用新材料技术
“材料是发明之母”。新型材料是军事高技术发展的物质基础和突破
口,谁能更快地开发和应用具有特定功能的材料,谁就拥有更强大的技术潜力。这一点,在武器装备的研制中表现得特别明显。在许多情况下,新研制的武器装备性能上不去,并不是技术原理没搞对,也不是结构设计有问题,而是由于找不到、造不出、买不来符合特定要求的特殊材料。正因为如此,各国的军用高技术计划,无不把新材料的研究与开发作为重要内容之一。
目前,世界各国主攻的军用新型材料主要集中在高温材料、功能材料和复合材料几个方面。高温材料主要是解决各种各样发动机制造所使用的材料问题,如汽车、坦克、军舰、飞机的发动机,发射导弹和人造卫星的运载火箭,等等。一般来说,材料耐高温性能越好,用它做出来的发动机水平就越高。根据理论计算和试验发现,发动机的工作温度每提高100度,它的推力就可提高15%左右。从50年代以来,喷气发动机的性能有了很大的提高:推重比增加了2倍,燃烧效率提高了1倍,大修间隔时间由100小时延长到1万小时,提高了近100倍,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提高了发动机材料的耐高温性能。目前正在研究中且比较有希望的耐高温材料是陶瓷材料,用陶瓷材料做发动机的涡轮,不用冷却,工作温度就可达到1500度至1600度,但缺点是容易碎,用作发动机叶片,实验中最好的结果是工作7个小时。7个小时做飞机发动机不行,但作为导弹发动机却绰绰有余,比如,洲际导弹打12000公里,只需半个小时,用陶瓷做导弹发动机,可谓再好不过了。
功能材料是指具有各种各样特殊功能的材料,比如:电光材料、电声材料、隐身材料、“记忆”材料等。这些材料在军事上的应用效果,令人叹为观止。比如,使用对红外线敏感的材料做成的“光电眼”,能够从离地数万公里的太空,发现地球表面的导弹发射;使用对气味敏感的材料做成的“电鼻子”,能够代替人发现某些特殊的气味;除了敏感材料外,还有一种叫做“形状记忆合金”的功能材料,这种材料的特点是,一旦赋予它所要求的形状后,你可以改变环境条件,随心所欲地把它变成别的样子,什么时候想恢复原状,只要把环境条件再变回去就行了。美国人搞阿波罗登月的时候,需要把一个很大的半球形天线放到月球表面上,可是登月舱很小,怎么办呢?技术人员想出一个点子:先在地面上用记忆合金造一个又大又薄的天线,造好后,经过冷却,折叠弯曲成一个小球,到月球上经阳光一照射,又恢复了原来的形状。
所谓复合材料是指把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性质的材料经过加工,复合形成一种材料,从而克服单一材料所存在的某些弱点,发挥各个组成材料各自优点,提高材料的综合性能。这就叫取长补短,相得益彰。这种特性在军事上的应用价值特别大。比如,军用飞机和卫星,要又轻又结实;军用舰船,要又耐高压又耐腐蚀。这些苛刻的要求,只有借助新材料技术才能解决。复合材料的特点是强度大,比重小,成形容易,性能优异,可以兼有电磁波透过性、抗腐蚀、导热、隔热、耐高(低)温、隔音、减震等性能,是制造飞机、火箭、航天飞行器的理想材料。
军用新材料是高技术武器装备的命根子,各个国家控制得都非常严格。在军火市场上,你可以买到火炮、坦克、飞机、军舰,可能买到导弹、雷达、电子设备,却很难买到制造这些装备的新材料;如果想得到制造这些新材料的高技术,那就更难上加难了。要想独立自主地发展本国的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非下功夫自力更生解决各种新型材料不可。
(四)遥感技术
遥感技术具有军民兼用性。所谓遥感技术是指探测设备不与探测物体直接接触,在高空、外空或其它远距离处,借助遥感器接收物体辐射或反射的电磁波信息,经过加工处理,从而揭示被探测物体的性质、形状和变化过程。一言以蔽之,就是进行侦察。目前,我们所采用的遥感技术有可见光遥感、红外线遥感和微波遥感。可见光遥感实际上就是可见光照相,把照相机装在卫星等遥感平台上,对远距离目标进行探测。目前可见光照相所使用的胶片有黑白和彩色之分。其中彩色胶片比黑白胶片能平均多判
读出15%的目标。到了晚上,可见光遥感就会失去作用,于是人们开始使用红外线遥感,这种遥感不仅能接收赤、橙、黄、绿、青、蓝、紫光线,而且还能接收到红光以外的光。比如说,我们用折下的树枝编成一个草帽,潜伏在草丛中,如果用普通可见光相机照,就照不出它们的区别来;如果用红外线遥感来探测,就可以鉴别出来。因为,长在地上的植物是发亮的,而折下来作成伪装帽的植物是发暗的。无论可见光遥感还是红外线遥感,都怕云层遮挡,为了克服云层的遮蔽作用,人们又发明了微波遥感。所谓微波遥感是指采用波长短、频率高的微波作为探测电磁波来传递被探测目标的信息。微波遥感最大的特点就是直线传播,无论天阴下雨,它的探测效果始终如一。比如中央电视台通过卫星转播的节目就是采用的微波通信,我们绝不会因为哪一天是阴天而收不到中央电视台的节目。
除了上述三种遥感方式外,目前国外还有一种叫雷达成像的遥感技术。这种遥感不仅能探测到地表的目标特性,而且还能透过地表发现埋在地下的目标。目前美国正在使用的长曲棍球侦察卫星就属于这种雷达成像遥感,它不仅可以拍摄到地面目标,而且可以探测到埋在地下几十米深处的文物,甚至可以看到建在地下的工事。按照美国提供的数据,如果地面是干沙子,那么它可以探测到沙漠下20米深处埋的文物。此外,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还正在研制一种采用“红外焦平面阵列技术”制造的新型侦察设备。这种侦察设备能够对红外图像敏感,并且其工作原理与人眼相同。以前的红外装置采用扫描方式进行侦察,换言之,用这种装置进行工作就像扫地一样,从左到右一帧一帧地扫,效果较差,而且一旦被敌方掌握规律,很容易被欺骗。现在采用凝视型红外侦察设备,就可以弥补这一缺陷,因为它就像“眼睛”一样,时刻盯住地球表面的目标,一有动静它就可以发现。美国目前已把这种设备装在地球同步卫星上,这种设备由几千个象素点构成,每一个象素点仅有几个微米大,别看个头小,但威力却非常大,因为每一个象素点就是一个小眼睛,它可以对应观察地面上13.7万平方公里的范围,地球表面哪一地方发射导弹,它马上就可探测出来。
(五)定向能技术
所谓定向能技术就是把强激光、高能粒子束或强微波等产生的高温、电离或辐射效应集合,尔后以束的形式向一定方向发射,借以摧毁或损伤目标的技术。这种技术具有军民兼用的性质。在军事领域,按照使用范围的不同,定向能武器一般可分为战略和战术两大类。
战略定向能武器,主要用于攻击飞机、导弹和卫星,其技术成熟程度以激光武器为最高。激光武器最大的特点,是速度快,精度高,单发成本低,附带毁伤小。正因为如此,不仅各国竞相研制,而且有一段时间被吹得神乎其神。当然,实际搞起来,并不是那么容易,它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关:能源关、聚焦关、瞄准关、传输关等等,哪一关都不好过。目前已经实验成功的战略激光武器有美国的陆基中型红外高级化学激光器(MIRACL)。它曾是美国星球大战计划的一部分,是美国为防止敌国核打击以及免受他国卫星对自己的威胁而秘密研制的一种反卫星武器。1997年10月17日,美国在新墨西哥州南部沙漠深处的白沙导弹靶场高能激光系统试验中心就成功地进行了一次激光打卫星实验。这次试验使用的激光器是由汤普森-拉莫-伍尔德里奇公司研制,耗资8亿美元,激光器发射的光束宽约2米,波长3.8微米,输出能量200万瓦。作为“靶子”的是美国空军1996年5月发射升空的MSTI-3号气象卫星,该卫星大小相当于一台电冰箱,携带有红外探测器,轨道高度约420公里,飞行速度26800公里/小时。实验中,激光武器向快速移动的卫星发射了两束高能激光,第一波束用于测定高速运行中的卫星的准确位置,然后再射击10秒左右的强激光脉冲,从而准确击中了这颗日益老化的卫星。
战术定向能武器,主要用来使人致盲和让武器失效。1995年3月,美国和以色列两国曾联手实施“鹦鹉螺”战术高能激光器概念评估计划。1996年2月9日,一枚EM-21短程火箭在飞经美国白沙导弹靶场上空时被美以联合研制的战术高能激光器击落。2000年6月6日、8月28日和9
月22日,美以两国又连续三次进行了战术激光武器打靶试验,并成功地击落了5枚短程喀秋莎火箭。战术激光武器除了能打飞机和导弹以外,还正在研究更加小型的激光器,以对人眼造成致命伤害。过去叫打“冷枪”,未来就将叫打“冷光”。
除激光武器外,还有微波武器。它不仅能毁坏电子设备中的时钟,而且对其它灵敏元器件也具有破坏作用。此外,微波对人的生理和心理也具有较大的损害作用。如果一个人长期受微波照射,那么他的身体肯定会受影响,甚至整天头昏脑胀,无法进行正常工作。
随着军事高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已经对武器装备和作战行动产生了巨大影响,概括起来就是“八化”,即:侦察立体化、打击精确化、反应高速化、防护综合化、电子武器化、控制智能化、信息多媒化、现装年轻化。
三、确认识和对待高技术武器与高技术战争
(一)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战争
我们对待战争的态度是,既要十分珍视过去的经验,又要高度重视变化的现实。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战争本身也在不断变化,特别是战争观念与以往相比也发生了重大变化。战争观念包括:战争的胜负观,战争的平战观,战争的主权观。
信息时代的胜负观已不再以歼灭敌人多少有力力量为标准,而是以使作战对象失去多少战斗能力为标准。
信息时代的平战观表现为,信息技术的发展已使信息对抗成为最普遍的对抗形式,而信息对抗从一定意义上模糊了战争时期与和平时期的界限。和平时期对一个国家的电磁频谱进行大规模的侦察与干扰,严格地说,就是进行着一场无硝烟的战争。
信息时代主权观的变化主要体现为,信息时代的国家主权已不仅仅包括国土、领海和领空主权,而且还应包括频率资源在内的电磁领域的主权。保卫频率资源、电磁主权和信息安全已成为国家主权的重要内容。
在战争观念发生重大变化的同时,全球正在兴起一场新的军事革命,这场革命包括:作战理论、火力打击、协同作战、信息作战、应急作战、作战力量的编制体制、军队组织的等级化、作战样式、作战部署以及军队编成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给作战训练、条令条例等带来的深刻影响。面对这些变化,我们必须以发展的眼光,认真研究其特点和规律,同时针对未来我军将面临的战争环境,研究作战理论,探究作战方法,为打赢做好各项准备。
(二)以务实的态度研究战法
所谓“务实”,就是既要着眼于打高技术条件下的战争,又要立足于以劣势装备取胜。我们研究战法,不能脱离一个“中心”,这个中心就是中央军委提出的新时期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离开了这个方针,我们的战法研究就要迷失方向,就要失去意义。同时我们还要着眼于“两个基本点”,一个基本点是打赢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另一个基本点是立足于以劣势装备,或者以手中武器来取胜。
未来的战争将是高技术战争,但从目前我国国力出发,我们还必须立足于以现有武器装备来打。同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还应加紧搞出几件称得上我们拿手好戏的“杀手锏”。这些杀手锏,就是让“敌人丧胆,我们壮胆”的高技术武器装备。
(三)以全面的观点加强战备
所谓全面的观点就是,既要加速改善武器装备,又要抓紧人才素质的提高。我们不能只把眼睛盯在武器装备的差距方面,还要看到人才素质方面的差距。我们应该“两条腿走路”,一条是改善武器装备,一条是提高人才素质。从现代战争的经验中我们可以看出,不是光有高技术武器装备就能打赢高技术战争,作为一名现代军人,一要有很高的觉悟,二要有很高的科学素养,二者缺一不可。
总之,只要按照中央军委制定的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抓住机遇,盯住条件,迎接挑战,内紧外松,少说多干,那么,我们的国防科学技术就
会过几年上一个台阶,我们的武器装备就会不断的更新换代,实现中央军委提出的打赢可能发生的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的要求。
第二篇:讲稿:军事高技术概述
军事高技术概述
(讲课提纲)
本课定位:军事高技术专题系列课程的导论性课,搞好与军事航天技术、精确制导技术、新概念武器等课的联系与区别。
从近期局部战争特别是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中,可以看出:现代战争成为军事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武器装备的较量,已进入高技术时代;谁拥有军事高技术,谁就能占据更大的战争主动权,为获取战争胜利奠定了物质技术基础。
一、军事高技术的基本特点
军事高技术是指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成就基础上,处于当代科学技术前沿,以信息技术为核心,在军事领域发展和应用的,对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起巨大推动作用的高技术总称。
军事高技术是高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高技术的共同特征,又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军事高技术与一般技术相比,具有七大特点:
(一)高智力
军事高技术是知识密集型技术,其发展和运用都必须依靠创造性的智力劳动,依靠富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体现了高智力的特性。比如半导体集成电路,从成本上讲,原料及能源仅占其总成本的2%,而其余98%都是其智力含量。
(二)高投资
军事高技术的研究开发,需要昂贵的设备和较长的研制周期,因而需要耗费巨额资金。据目前统计,一般高技术企业用于研究开发的经费占其产品销售额的比例高达10%~30%,而科研成果产业化的投资又比研究开发投资高出5~20倍,形成高技术产业后的设备更新投资还会越来越大。
(三)高竞争
军事高技术的竞争性,决定了谁先掌握并应用高技术,先研发出新武器装备并抢先用于战场,谁就能获得对抗优势,占据战争主动。为此,世界军事大国都制定了高技术发展计划,试图在高技术发展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四)高风险
军事高技术研究本身蕴含着巨大的风险,甚至要以生命作为代价。高技术竞争的失败,对民用技术而言,就意味着企业投资的失败;对军事技术而言,则意味着国家利益将受到损害。以航天技术发展为例,40多年来取得了神话般的巨大成就,但在1961年3月23日,苏联的邦达连科就成为为航天事业献身的第一人;1986年1月28日,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失事;2003年2月1日,“哥 1 伦比亚”号航天飞机重返大气层时空中解体,其风险也高得惊人。
(五)高效益
军事高技术的物化形式是新型武器装备,是军事高技术的综合集成。战争实践证明,军事高技术成果一旦转化为新型武器装备,特别是运用于战场对抗,不仅能够大大提高部队战斗力,而且能够逐步改变作战样式甚至战争形态。比如航天技术,其投资效
益比高达1∶14,充分体现了高效益的特点。
(六)高保密
军事高技术本身具有极强的综合性和技术辐射性,既隐含着巨大的技术潜力,而且更加强调保密。高技术的保密,对于民用技术来说,保的就是 “金钱”;而对于军事技术,保的则是“生命”。比如,F-117隐身战斗轰炸机是1977年“海弗兰”计划由美国洛克希德公司研制和生产的,1982年8月23日服役后一直处于高度保密之中,1989年12月20日首次用于巴拿马战争;海湾战争中出动42架、1271架次,却完成了40%的战略目标空袭任务,特别是对95%巴格达战略目标的打击任务,作战能力和效果十分突出;1999年3月27日被南联盟军队击落后,这种世界上先进隐身战机的技术暴露无遗,作战能力大大降低。
(七)高速度
高技术产业是目前发达国家经济中最活跃也是增长最快的经济部门。美国经济在“9·11”事件前已连续十多年呈现高增长、低通胀趋势,而且美国GNP占世界总值的比例也由20世纪90年代初的24.2%增加到2000年的30%,都是以信息技术为龙头的高技术产业带来的结果。高技术产业的成功,不仅表现在产值、产量的发展高速度上,而且还突出表现在产品性能更新的高速度。比如计算机芯片的处理速度,从其诞生至现在几乎每隔18个月就翻一番。
军事高技术具有以下四大特点:
1.发展的超前性。军事高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通常总是超前于民用高技术。军事上的需要或国家安全的特殊重要性决定了各国都试图将军事高技术置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这就导致军事高技术的发展往往超前于民用技术的发展,即大多数高技术成果或者直接产生于军事领域,或者首先应用于军事领域。
2.手段的突袭性。军事高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理论上或技术上的重大突破,往往是因其技术上和战术上的创新性,在军事上给对手造成突袭性或突然性,使敌方在战争中遭受重大损失以后还不明白其原因何在,从而使敌方在战争中处于非常被动的地位。历史上,坦克、化学武器、原子弹、雷达、精确制导武器等的研制成功和使用,都曾带来这种突然性或突袭性,在战争中起到过巨大作用。
3.应用的双重性。高技术有军用和民用之分,但作为高技术的主要组成部分 2 的军事高技术,大量的也可用于民用。因此军用高技术和民用高技术之间并没有严格的分界线,而且不管它们来源于军事领域还是民用领域,首先都尽可能地应用于军事目的,然后向民用领域转移。正是由于军事高技术的军民两用性,才为军事科技和军事工业转为民用提供了可能。军民结合已经并将进一步成为各国军事高技术发展的主要途径和基本模式。
4.高度的保密性。由于军事高技术在国家安全和军事上的特殊地位,因此各国都力图获得军事高技术,或者及时了解别国军事高技术的发展情况,以保持对别国的技术优势或防止在技术上落后于人。这就使得各国都从国家战略利益出发,力图保持对军事高技术的严格控制,决不会像民用高技术那样为了获取利润而轻易转让这种技术,因而,军事高技术的保密性就特别强。
二、军事高技术的发展应用
当代高技术的发展可谓日新月异,而且种类也是形形色色。就其分类方法而言,也不尽相同.从宏观层次上来分,目前军事高技术主要可分为六大技术群,即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航天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和海洋技术。其中信息技术又包括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等。“十五”期间,我国在确定对提高综合国力起重要作用的高技术领域时,又增加了一个“先进防御技术”。
从军事高技术与高技术武器装备的关系出发,军事高技术还可划分为两类技术:一是支撑高技术武器装备发展的共性基础技术,其主要包括微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新材料技术、高性能推进与动力技术、仿真技术、先进制造技术等;二是直接应用于武器装备并使之具有某种特定功能的应用技术,其主要包括侦察监视技术、伪装与隐身技术、精确制导技术、电子战与信息战技术、指挥自动化系统技术、军事航天技术、核武器和化学武器及生物武器技术、新概念武器技术等。
三、科学认识并运用军事高技术
军事高科技的物化形式是新型武器装备,进而对现代战争产生重要的影响;而未来战争理论与实践则牵引军事高技术的发展。
(一)军事高技术引领转变未来战争观
(二)军事高保障国家利益的日益拓展
(三)军事高技术直接推进战斗力提升 广泛采用一体化综合设计技术。大量运用隐身技术。加快发展微小型平台技术。
重视发展无人平台技术。大量运用精确制导技术。
随着军事高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已经对现代作战行动产生了巨大影响,概括起来就是“六化”:侦察立体化、指控智能化、反应快速化、打击精确化、防护综合化、作战联合化。
(一)侦察立体化
所谓侦察立体化,通俗地讲就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在未来战争中,新型信息化装备将使战场更透明,可实现全球感知,远程指挥控制接近实时。从大洋深处到茫茫太空,布满了天罗地网式的侦察监视系统:水下的声纳,能够偷偷寻找军舰和潜艇的踪迹;地面的传感器,能够警惕地注视人员与车辆的动静;空中的侦察飞机,能够同时监视高空、低空、地面、海上的各种活动目标。比如,E—3A预警机当飞行高度为9千米时,可以探测到500~650千米远的高空目标、300~400千米远的低空目标、270千米远的巡航导弹。间谍卫星,“站得高,看得远”,其侦察效果更加显著。比如同样一架视角为20度的照相机,装在3千米高的侦察机上,一张照片可以拍摄1平方千米的地面面积;如果放在300千米高的侦察卫星上,一幅照片囊括的范围可达1万平方千米,二者相差近1万倍!如果把侦察卫星放在地球同步轨道上,一颗卫星就能同时看到太平洋两岸,监视地球表面42%的面积。
在第四次中东战争初期,以色列军队面临阿军的突袭,连续被动作战已焦头烂额,手足无措,眼看就要全军覆没,正在此时,美国侦察卫星雪中送炭,及时提供了埃及第二、三军团的接合部之间有隙可乘的重要情报,使以军偷渡苏伊士运河成功,从而转败为胜。
在未来作战中,“侦察—判断—决策—行动”的回路越来越短。侦察是打击的前提,信息化装备的广泛使用,使得争夺信息优势成为高技术战争的首要任务。特别是战略信息战,就象核战争一样具有大规模毁灭性作用,将成为新的威慑手段。1991年海湾战争打响以前,美国人向伊拉克送去了一套卫星拍摄的伊军兵力部署、防御设施以及伊拉克总统萨达姆公寓的照片,其清晰程度令人吃惊,起到了涣散伊军士气的作用。侦察能力的差异性,决定了交战双方的不平等性。美国参联会原副主席欧文斯曾对美伊两军的侦察监视能力做过一番比较,得出的结论是:如果交战的一方“可以一天24小时,仅以30秒钟的延迟、在各种气象条件下、透过云层、在10厘米的误差以内非常精确地看到另一方,而他的对手则不能,他一定会赢”。换言之,战争尚未开始,胜负已见分晓。
(二)指控智能化
现代军事高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武器装备的射程、威力、精度都几乎达到 4 了各自的极限。交战双方的差别,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们对武器控制和部队指挥的水平上。在战役和战术级,信息战的表现样式是以电子战为核心的指挥控制战,夺取制信息权的核心是使拥有信息密集型武器的部队取得信息能力的优势。
在海湾战争中,美军在战区中有3000多台计算机同国内的计算机联网,跟踪与分析敌军实力,制定与演练作战方案,汇集与查找各种资料。在38天空袭期间,多国部队的空域管制人员必须根据空中任务分配指令,每天管理数千架次飞机的飞行活动,涉及122条空中加油航线、600个限制区、312个导弹交战空域、78条空中攻击走廊、92个空中战斗巡逻点、36个训练区和6个国家的民航线,总航线长达15万千米,要完成如此复杂艰巨的任务,没有一个智能化的指挥控制网络,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未来战争中,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网络将所有的通信系统、探测装置和武器系统联成一体,作战将从“以平台为中心”转向以“网络为中心”。美海军网络中心战的网络结构由三个互相链接的部分组成:探测装置网络、交战网络和信息传输网络。网络中心战的体系分为三级:第一级战术级,网络用户数量在24个之内,信息传输时间为零点几秒,信息精度达到武器控制级。第二级为战区级,网络用户数量在500个之内,信息传输时间为秒级,精度达到部队的控制所需的要求,第三级为战略级,网络用户数量在1000个之内,信息传输时间为几分钟,精度达到部队的协同所需的要求。各级指挥官利用网络交换大量信息,感知整个战场的态势,阐述指挥意图,制定作战计划,解决各种问题。网络中心战特点是提高了部队的指挥速度,建立了对战场空间的持续的完备的态势感知。
(三)反应快速化
虽然历来强调“兵贵神速”,但因为受技术条件的限制,传统武器装备常常“欲速不达”。现代武器装备由于充分利用了信息技术的成果,真正做到了机动快、反应快、打击快、转移快。
1982年的贝卡谷地之战,以色列在事先进行了周密的电子侦察之后,出动百余架飞机,用电子干扰飞机干扰叙利亚军队导弹制导系统,使其发射出来的导弹不能命中目标,然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通过饱和式轰炸,6分钟摧毁叙军19个“萨姆”防空导弹连,打了20世纪一场时间最短的高技术战争。1986年的锡德拉湾之战,美国飞机从英国基地起飞,往返1万多千米,空中加油4次,飞抵利比亚上空,同时向的黎波里市和班加西城的机场、兵营、港口、雷达阵地实施精确制导打击,甚至直接打到卡扎菲总统住所,总共只有17分钟时间,却在世界上开创了“外科手术式打击”的先河。
现代武器从发现目标到攻击目标的反应时间也大为缩短。当前,计算机控制的火控系统,能在96秒内操纵4门火炮摧毁35个分离的目标,而在15年前,5 摧毁这些目标需要2个小时;1个空中突击旅(由1900名士兵和84架直升机组成)的战斗力,相当于拥有1万名士兵和500辆坦克的装甲师。在信息化战争中,“被发现就意味着被命中”。经过对“铜斑蛇”激光制导炮弹的试验分析表明,对于活动目标,从召唤火力到第一发炮弹到达目标的时间,若是100秒,就会大大影响效果;若是200秒,仅有50%的命中概率;若是300秒,就剩下1/10的命中概率,实际上已不起作用。对于现代防空系统的反应时间,那更是以秒计时。如美制“罗兰特”地空导弹的反应时间为8秒,英制“长剑”地空导弹的反应时间为6秒,法制“西北风”地空导弹的反应时间为5秒。
在未来战争中,时间因素将变得越来越重要。西方军事家已经把“兵贵神速”赋予了新的含义,即“时间就是一切,时间就是胜利”、“时间是未来战争的第四维战场”。信息时代的战争,将越来越强调战争准备的及时性,战争指挥控制的实时性,战争行动的突然性,作战具有更强的快速反应能力,战争从旷日持久向速战速决演变,战争的进程将大大加快。
(四)打击精确化
精确的空、海、陆主战装备和精确的信息支援系统有机结合,使得精确交战成为战争的重要样式。常规战争由大规模破坏走向重视精确攻击,作战精度越来越高,攻击距离越来越远。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摧毁一辆距离为730米的坦克目标平均需要18发炮弹;在1973年阿以之战时,摧毁一辆距离为1100米的坦克目标平均需要 2发炮弹;而在海湾战争时,摧毁一辆距离为2200米的坦克目标仅需1发炮弹即可。在将来,精确制导武器可实现对命中点的选择,达到命中即摧毁的目的,“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尽量避免不必要的附带毁伤。
精确制导弹药的作战效果十分突出,在现代战争中的地位日益重要。根据推算,就杀伤破坏效果而论,爆炸威力提高1倍,杀伤力只能提高40%;而命中概率提高1倍,杀伤力却能提高400%。当前,1架次F-117A战斗机,投掷1~2 枚2000磅激光制导炸弹的作战效果,相当于过去B-17重型轰炸机10架、4500架次,投掷9000枚炸弹。因此,世界主要都在下大力提高武器和弹药的控制精度。统计显示,越南战争中,所用精确制导弹药占总弹药数的比例仅为0.02%,海湾战争达8%,科索沃战争为35%,阿富汗战争为56%,伊拉克战争达68%。目前,一种全新的作战样式——“精确战”,正在登上战争舞台,它要求探测目标精确,攻击目标精确,摧毁目标精确,毁伤评估精确,总之,仗越打越“精”了。
在求“精”的同时,借助军事高技术特别是智能化技术,未来战争也开始在“巧”字上下功夫。比如,对于人,是打死好还是打伤好;对于物,是打碎好还是打废好。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已经开始重新审视这个古老而又崭新的话题。美国人认为,要想最有效地削弱敌人的战斗力,致死不如致伤,致伤不如使其失 6 能。这里讲的“失能”,既可以指武器,也可以指人员。这样的战争,效费比更高,副作用更小,后遗症更大。
(五)防护综合化
“保存自己,消灭敌人”是一切战争的共同原则。由于现代侦察、监视和探测手段具有全方、全频谱、全天候、全时辰的特点,进攻一方如果不能有效地保护自己,就可能出现“发难者先遭难”的结局。
现在,当一架战斗机在重要地区300米以上高度飞行时,可能受到800~900部雷达的照射,其中可能有300~400部雷达以600~700个不同频率的波束进行搜索,有30~40部雷达跟踪飞机。如果再加上光电探测设备的威胁,战场电磁环境必将更加复杂。这对飞机、导弹等进攻性武器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防护的地位显得特别重要。海湾战争中,F—117A飞机大出风头,出动1600多架次,仅占战斗机攻击架次的1.77%,却完成了对40%战略目标的攻击任务,而且无一损伤,其奥妙之处,便是借助于外形设计和表面涂料,有效地实现了隐身要求,其雷达反射面只有0.1平方米,和一顶钢盔差不多。
除了隐身技术外,先进伪装、预警告警、致盲致眩、施放诱饵、加固装甲、防电磁脉冲等等,也都成了现代武器装备的防护手段。对于武器装备处于相对劣势的一方而言,搞好防护和伪装隐蔽,直接关系到胜败与存亡。科索沃战争中,南斯拉夫人民和军队不仅敢打,而且善藏,硬是在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进行了78天的野蛮轰炸,投下了数万吨各种精确制导弹药之后,巧妙地保存了自己的军事实力。由此可见,那种认为“高技术侦察监视手段发展了,伪装隐蔽没有意义了”的观点是错误的。事实证明,只要能够综合运用多种防护措施,藏起来,盖起来,小起来,跑起来,是可以收到隐真示假的效果的。
(六)作战联合化化
军事高技术的发展给现代战争带来的新变化,还远远不止这些。随着新军事革命的兴起及在全球范围内的迅速拓展,未来战争还将出现更多新的变化。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加紧学习,深入研究,积极探索未来战争的特点与规律,提高驾驭和指挥战争的能力,从而赢得未来高技术战争的胜利。
第三篇:军事高技术试讲稿(2013.8.30)
军事高技术试讲稿
2013.8.30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要像大家展示的是军事理论课中,第四章、军事高技术的第一节军事高技术概述的内容。
军事高技术
学习目的:
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了解高技术和军事高技术的基本含义及其分类,掌握各种高技术在军事上应用的基本原理和作用,领会高技术在国防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参考书目:请见幻灯片
引子:
人类已经跨进了21世纪,回顾世纪之交的机场高技术局部战争,特别是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以及伊拉克战争,人们不难发现,一大批高新技术的迅速涌现,其在军事领域的广泛运用,一方面直接催生出各类高技术武器装备,另一方面又间接从理论到实践对军事领域产生了全方位的深刻影响,催生了军事领域前所未有的革命性变化。
举例:前两天看了一则新闻报道,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要对叙利亚发动攻击,并称攻击不会超过3天。
美国战争局部战争的时间变化,特别以伊拉克战争为例
1964-1975 年的越南战争:12 年 海湾战争:42 天 伊拉克战争:21 天
美军完成一个“发现-定位-瞄准-攻击-评估”打击链所需的时间 海湾战争:100 分钟
伊拉克战争:30 分钟以内
伊拉克战争是美英联军从2003年3月20日起向伊拉克发动的,在战争一开始,布什就向全国发表电视讲话宣布推翻萨达姆政权的战争开始,强调战争将“速战速决”。同时美国发动了代号为“斩首行动”和“震慑”行动的大规模空袭和地面攻势。正是由于军事高技术的发展才使美国具备了近乎点穴式的打击能力。美国当时投入的高技术装备很多,首先它能看到,用于侦察伊全境的有5颗卫星,其中有三颗“锁眼”卫星,每颗卫星每日飞越伊上空2次,另外2颗,每日飞越伊上空6次,辨率为0.1-1米,另外美军有2颗专门用于监视伊导弹发射导弹预警卫星,每30秒向地面发送一次电视图像,为美军进行拦截提供预警信息,这还不包括美国的先进侦察机。在这样的情况下,可以说伊拉克对美国来说就几乎全部透明,一览无遗了。其次他能打到,“战斧”巡航导弹射程可超过2000公里,精确度在10米左右。此外还有采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和惯性导航系统复合制导的精确制导炸弹,它几乎不受天气影响,可穿透30米厚的土地、6米厚的加固混凝土。爆炸后产生的类似核弹的热冲击波可杀伤和摧毁300米范围内的目标。这就是军事高技术在战争中的应用。
今天我们来讲第一节军事高技术的概述
一、军事高技术的定义
要了解军事高技术,我们首先要知道什么是高技术。
“高技术”一词最早来源于美国的建筑业,20世纪70年代才比较多的出现在各类媒体上,直到1983年它才被收入辞典,但是由于“高技术”的时代气息很浓,人们对它的含义可谓仁智相见、争论很多,在世界范围内没有形成一致公认的定义。在我国比较有代表性的看法为高技术是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处于当代科学技术前沿的,对发展生产力、促进社会文明、增强国防实力起先到作用的技术群。
军事高技术指的是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成就基础上,处于当代科学技术前沿,以信息技术为核心,在军事领域发展和应用,对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起巨大推动作用的高技术的总称。
二、军事高技术的特点:高智力、高投资、高竞争、高风险、高收益、高保密、高速度(举例:美国核弹的投入让罗斯福为难)
军事高技术的发展对于决策层来说在任何时代都不会是一个轻松的过程。
科学家人数之多简直难以想象,在某些部门,带博士头衔的人甚至比一般工作人员还要多,而且其中不乏诺贝尔得主。“曼哈顿”工程在顶峰时期曾经起用了53.9万人,总耗资高达25亿美元。这是在此之前任何一次武器实验所无法比拟的
在“曼哈顿工程区”工作的15万人当中,只有12个人知道全盘的计划
高智力:
高技术是知识密集型技术,它的发展必须依靠创造性的智力劳动,依靠富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以半导体集成电路为例:从成本上讲,原料及能源仅占其总成本的2%,其余98%都是其智力含量。
高投资:
有研究显示,高技术企业用于研究开发的经费占其产品销售额的比例高达1020倍;比如,美国的B-2轰炸机,最初研制时的报价是366亿美元生产132架,后来就涨价了要425亿,美国空军就决定少买点,买75架,但仍然要付出350亿,后来飞机研制成功了,可以生产了,美国国会只采购了20架,但此时研发费用和生产费用加起来已经444亿美元了。最后生产厂家决定以每年3架的速度生产,每架费用大约为6美元,如果加上研发费用,那就是一架大约20亿美元。
高竞争:
诸多事例表明,高技术自身的特性决定了谁先掌握技术、谁先开发出产品用于战场,谁就能获得优势,占据主动,所以在高技术领域充满了竞争,事实上,自二战以来各国在军事高技术和装备质量和数量上竞争就没有停歇过,从冷战时期的倍受世界瞩目的美苏军备竞赛,到今 天离我们很近的被很多媒体报道的亚洲军备竞赛。
美苏限制战略武器会议,在会谈的过程当中,双方都必须如实地,把自己的导弹发射场,在什么位置,经度多少、纬度多少、高程多少,发射什么导弹,都要提供出来,双方要实地核查的。
所以各国也都制定了自己的战略竞争计划,试图在世界高技术发展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像美国的“信息高速公路”计划,我国的“863、973”计划。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旨在解决国家战略需求中的重大科学问题,以及对人类认识世界将会起到重要作用的科学前沿问题,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旨在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坚持战略性、前沿性和前瞻性,以前沿技术研究发展为重点,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 曾是世界上最先进的航天基地之一。曾经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前苏联航天员就是从这里走进太空,北纬46度、东经63度,加加林乘坐“东方一号载人飞船,从这里出发进入太空,成为世界第一位宇航员。
美苏限制战略武器会议,在会谈的过程当中,双方都必须如实地,把自己的导弹发射场,在什么位置,经度多少、纬度多少、高程多少,发射什么导弹,都要提供出来,双方要实地核查的。而苏联当时搞了一个发射场,叫拜科努尔发射场,但他不公布,后来美国人就通过侦查找到了这个拜科努尔发射场,然后就在谈判上说,你那个地方还有一个发射场,苏联羞羞答答的,人家揭露了,被揭老底了这个不好不承认,就把这个发射场公布出来,但他公布的时候又耍了个小圈套,他把这个发射场的经度、纬度都故意的给他搞错,美国又进一步揭露他,你公布那个发射场的经度差2度10分,纬度差1度18分,你要说不是,咱们就实地核查,被逼得没有办法,逼得苏联又很不情愿的承认了,导致苏联在谈判中陷入了被动。这就是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果
高风险:
军事高技术处于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前沿,研究本身蕴含着巨大的风险,甚至要以生命作为代价。而高技术竞争的失败,对企业而言,就意味着投资的失败;对国家而青,意味着国家利益将要受到损害。以航天技术的发展为例,50多年来,航天技术取得了神话般的巨大成就,但其风险也高得惊人。1961年,苏联的邦达连科就成为为航天事业献身的第一人,1986年美国挑战号航天飞机失事,7名宇航员死亡,2003年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重返大气层时空中解体,7名宇航员死亡。
有人说,凡是高风险就很蕴含着高收益,高收益:
高技术产品是高附加值产品,其形态是知识的物化形式,所以其价值远远超过所消耗的原材料和能源的价值。实践证明,高技术成果一旦转化为市场化的产品,就能获得巨大的经济收益,一旦得到实际应用,就能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比如刚才提到的航天技术,其投资效益比高达1:14,充分体现了高效益。
以我国为例2003年第一艘在载人飞船飞入太空,2007年发射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1号,如果进展顺利那么人类将能获得巨大的收益。
高速度: 高技术产业是发展最活跃、最快速的行业,高技术产业的成功,还突出表现在产品性能更新高速度上,☆ 计算机芯片处理速度:每18个月翻一番(计算机的出现,和当今最快的计算机)
世界上第一台现代电子计算机“埃尼阿克”它于1946年2月在美国宣告诞生这个占地面积达170平方米、重达30吨的庞然大物,为来宾表演了它的“绝招”——在1秒钟内进行了5000次,按当时的计算工具,实验室即使雇用200多名计算员加班加点工作也大约需要二个多月的时间才能算完一张火力表。在“时间就是胜利”的战争年代,这么慢的速度怎么能行呢?运行每7分钟就要休息一下,因为要更换电子管,火力表是一种通俗的翻译,原词 firing table,专业的说法是 External ballistics,即外弹道。外弹道是研究弹丸在离开身管后的运动和行为的学科。外弹道学研究对于非制导武器的瞄准有着重要作用。俗称的弹道一般指外弹道。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ENIAC 就是被用于为美军计算弹道的。,由于机器运行产生的高热量使电子管很容易损坏。只要有一个电子管损坏,整台机器就不能正常运转,于是就得先从这1.8万多个电子管中找出那个损坏的,再换上新的,是非常麻烦的。
2010全球超级计算机排行:中国史上首次夺魁,天河一号A坐落在位于天津的国家超级计算中心,建成后已经立即全面运转,主要用来执行大规模科学计算,而且还是一套开放式访问系统。每秒千万亿次浮点运算
2013年全球超级计算机排行
天河二号 造价一亿美元33.86PFlops 1 petaflop=1千万亿次浮点计算/秒)峰值计算速度每秒5.49亿亿次、持续计算速度每秒3.39亿亿次双精度浮点运算的优异性能位居榜首,1P=1024T 1T=1024G 1G=1024M 1M=1024K 一个 MFLOPS(megaFLOPS)等于每秒1百万(=10^6)次的浮点运算,一个 GFLOPS(gigaFLOPS)等于每秒10亿(=10^9)次的浮点运算,一个TFLOPS(teraFLOPS)等于每秒1万亿(=10^12)次的浮点运算,一个 PFLOPS(petaFLOPS)等于每秒1千万亿(=10^15)次的浮点运算。
高保密:
战争对抗的尖锐,要求军事高技术研究及其成果要高度保密,以求出其不意,使对手防不胜防。
民用高技术:保“金钱” 军用高技术:保“生命”
三、军事高技术的分类
军事高技术主要包括相互支撑、相互联系的六大技术群,即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生物技术、海洋技术和航天技术。
军事基础高技术、军事应用高技术
一是支撑武器装备发展的基础技术,主要包括微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新材料技术、高性能推进与动力技术、仿真技术、先进制造技术等;
二是直接用于武器装备并使之具有某种特定功能的应用技术,主要包括侦察监视技术、伪装与隐身技术、精确制导技术、信息战技术、指挥控制系统技术、军事航天技术、核化生武器技术、新概念武器技术等。具体的内容我们会在后面的章节中向大家介绍。
四、正确认识和对待高技术武器与高技术战争
(一)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战争
我们对待战争的态度是,既要十分珍视过去的经验,又要高度重视变化的现实。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战争本身也在不断变化,特别是战争观念与以往相比也发生了重大变化。战争观念包括:战争的胜负观,战争的平战观,战争的主权观。
胜负观:
战争的胜负不再以歼敌多少有生力量为标准,而以使作战对象失去多少战斗能力为标准。(增加士兵与平民比例,100多年前是打仗时当兵的死得多,上个世纪在20世纪初,在一场战争中,平均每打死20个军人就打死1个平民,到了朝鲜战争平均每打死5个军人打死1个平民,越南战争平均打死1个军人就打死1个平民,自从海湾战争以来倒过来了,在那时平均每打死20个平民打死一个军人,为什么现在打的是高技术战争,他不但把军队打败,而是要把整个国家大瘫打乱,打得你几十年翻不了身,所以他要打你的经济命脉,交通枢纽、发电厂、通讯大楼、领导机构)
平战观:
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使信息对抗成为最普遍的对抗形式,而信息对抗从一定意义上模糊了战争时期与和平时期的界限。(如图,和平时期,建设生活,战争时期,交战对抗)
主权观:
信息时代的国家主权已经不仅包括领土、领海、领空,还包括频率资源在内的电磁领域的主权。保卫频率资源、电磁主权和信息安全已经成为国家主权的重要内容。
(二)以全面的观点加强战备
所谓全面的观点就是,既要加速改善武器装备,又要抓紧人才素质的提高。我们不能只把眼睛盯在武器装备的差距方面,还要看到人才素质方面的差距。我们应该“两条腿走路”,一条是改善武器装备,一条是提高人才素质。从现代战争的经验中我们可以看出,不是光有高技术武器装备就能打赢高技术战争,这是我从网上找到的到2013年我国防投入的变换以及在2013年的投入与美国、日本的比较。但是即便如此,太平洋总部司令布莱尔在接受采访时说:“中国人民解放军最大的变化不是军事,领我印象最深的是解放军变化最大的是人,而并非增加了几艘军舰和潜艇,并非增加了多少架飞机。
高技术人才是根本,二战前后美国就引进了多达20万科技人才,攻克柏林后美国将4500名德国科学家送回了国内,当前美国军官本科以上达到98%以上。更不要提美国在基础科学、自然科学领域取得的科学成就了。请看美国军官的选拔条件(如图),从2004年起,解放军实施“高层次人才强军计划”,确定选送1680名军队干部到北大、清华等著名高校攻读硕士研究生。从2001年起,解放军已经选送几千名军队干部进入地方高校学习,近年来,高校本科生甚至研究生也成了入伍新兵的重要来源。这些举措对推进实施人才战略工程,全面提升解放军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有重要意义。那么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在这样的时代大背景下要做什么呢,我想惟有向周恩来总理说的那样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谢谢大家,我的展示完了,请大家多提宝贵意见。
第四篇:军事高技术
军事高技术概念:又称国防高技术,是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成就基础上,处于当代科学技术前沿,以信息技术为核心,在军事领域应用的,对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起巨大推动作用的那部分高技术的总称。军事高技术的两个层次或类型:
一、支撑高技术武器装备发展的通用性基础技术
二、直接应用于武器装备并使之具有某种特定功能的专用技术高技术武器装备划时代的发展:
一、武器装备信息化程度越来愈高,性能获得重大突破
二、信息化主战平台仍将保持强劲发展势头,精确制导武器成为攻击兵器发展的主页方向
三、武器装备的未来发展将趋于综合化、隐形化、无人化和低成本化
四、新概念武器和作战航天器等更新的高技术武器将登上战争平台
五、武器装备的发展日趋体系化信息化战争:在信息技术时代,在信息网络化战场上,以网络中心战为主要作战思想,大量应该信息、信息技术和信息化武器装备及其体系,并在指挥自动化系统指挥控制下,以信息战、精确打击作战、空间战等为主要作战方式的诸军兵种联合进行战争侦查和监视:是获得军事情报的手段,其目的在于在一定的背景中发现与识别目标光电探测技术:是将光学和电子技术以及其他相关技术结合起来的探测技术,可见光、红外和紫外波段,可见光观测仪、多光谱相机、多光谱扫描仪声纳:利用声波在水下的传播性通过电声转换和信号处理完成水下目标探测、进行水下通讯、遥测或遥控的设备伪装技术:为隐蔽自己欺骗或迷惑敌方所采取的各种隐真示假的技术,是军队战斗力保障的重要内容伪装技术措施:天然伪装、迷彩伪装、植物伪装,人工遮蔽伪装,烟雾伪装,假目标伪装,灯火和音响伪装隐形技术:又称低可探测技术,是通过降低武器装备等目标信号特征,使其难以被发现、识别、跟踪和攻击的技术典型点对点通信系统框:信源~压缩~加密~纠错编码~复接~调制~信道~分接~纠错译码~解密~解压机~信宿现代通讯传输途径:光纤、无线电、电缆、红外、大气激光、声波、水声、可见光我国信息战的解释:是敌对双方在信息领域的对抗活动。主要是通过夺取信息资源,掌握信息的生产、传播、处理等得主动权破坏敌方信息传播,为遏制和打赢战争创造有利的条件信息战方式:攻击信息战和防御信息战信息作战基础技术;电子对抗技术、通信计算机网络技术、信息侦查技术、信息保障技术电子战定义:为确保己方对电磁频谱的利用,消弱、破坏、遏制敌方对电磁频谱的利用而采取的综合措施电子战的技术内容:电子侦查和反侦查技术、电子干扰和反干扰技术、隐身和反隐身技术、摧毁和反摧毁技术、制导和反制导技术精确:制导技术含义:以高性能探测器为基础,采取先进的信息处理与自动目标识别等方法,控制和导引武器准确命中目标的技术精确制导技术分类:寻的制导、遥控制导、匹配制导、惯性制导、卫星定位制导、复合制导精确制导武器的特点:命中率高、作战距离远、作战效率高引导方法:两点法、三点法军事高技术概念:又称国防高技术,是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成就基础上,处于当代科学技术前沿,以信息技术为核心,在军事领域应用的,对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起巨大推动作用的那部分高技术的总称。军事高技术的两个层次或类型:
一、支撑高技术武器装备发展的通用性基础技术
二、直接应用于武器装备并使之具有某种特定功能的专用技术高技术武器装备划时代的发展:
一、武器装备信息化程度越来愈高,性能获得重大突破
二、信息化主战平台仍将保持强劲发展势头,精确制导武器成为攻击兵器发展的主页方向
三、武器装备的未来发展将趋于综合化、隐形化、无人化和低成本化
四、新概念武器和作战航天器等更新的高技术武器将登上战争平台
五、武器装备的发展日趋体系化信息化战争:在信息技术时代,在信息网络化战场上,以网络中心战为主要作战思想,大量应该信息、信息技术和信息化武器装备及其体系,并在指挥自动化系统指挥控制下,以信息战、精确打击作战、空间战等为主要作战方式的诸军兵种联合进行战争侦查和监视:是获得军事情报的手段,其目的在于在一定的背景中发现与识别目标光电探测技术:是将光学和电子技术以及其他相关技术结合起来的探测技术,可见光、红外和紫外波段,可见光观测仪、多光谱相机、多光谱扫描仪声纳:利用声波在水下的传播性通过电声转换和信号处理完成水下目标探测、进行水下通讯、遥测或遥控的设备伪装技术:为隐蔽自己欺骗或迷惑敌方所采取的各种隐真示假的技术,是军队战斗力保障的重要内容伪装技术措施:天然伪装、迷彩伪装、植物伪装,人工遮蔽伪装,烟雾伪装,假目标伪装,灯火和音响伪装隐形技术:又称低可探测技术,是通过降低武器装备等目标信号特征,使其难以被发现、识别、跟踪和攻击的技术典型点对点通信系统框:信源~压缩~加密~纠错编码~复接~调制~信道~分接~纠错译码~解密~解压机~信宿现代通讯传输途径:光纤、无线电、电缆、红外、大气激光、声波、水声、可见光我国信息战的解释:是敌对双方在信息领域的对抗活动。主要是通过夺取信息资源,掌握信息的生产、传播、处理等得主动权破坏敌方信息传播,为遏制和打赢战争创造有利的条件信息战方式:攻击信息战和防御信息战信息作战基础技术;电子对抗技术、通信计算机网络技术、信息侦查技术、信息保障技术电子战定义:为确保己方对电磁频谱的利用,消弱、破坏、遏制敌方对电磁频谱的利用而采取的综合措施:电子战的技术内容:电子侦查和反侦查技术、电子干扰和反干扰技术、隐身和反隐身技术、摧毁和反摧毁技术、制导和反制导技术 精确制导技术含义:以高性能探测器为基础,采取先进的信息处理与自动目标识别等方法,控制和导引武器准确命中目标的技术精确制导技术分类:寻的制导、遥控制导、匹配制导、惯性制导、卫星定位制导、复合制导精确制导武器的特点:命中率高、作战距离远、作战效率高引导方法:两点法、三点法
航天技术各关:上天关~回收关~一箭多星关~地球静止关~太阳同步关~深空探测关航天系统:(1)航天运输系统(2)航天器任务系统(3)航天基地系统.军事航天技术:军事航天技术是将军用航天器送入外层空间,为军事目的而开发和利用外岑空间的综合性工程。军事航天力量组成:军事航天系统、航天部队国际定位系统:GPS定位系统、伽利略定位系统、导航卫星系统发展军事航天力量的对策;
一、建设精干、实用、高效的航天力量,增强我军信息战能力
二、完善军用卫星体系,重点建设天地一体化信息获取系统
三、加强军事航天应用,开展航天作战攻防对抗技术研究
四、适应实战需求,重视军事航天力量建设
五、加强培养军事航天人才新概念武器特征:创新性、高效性、时代性、风险性高能激光武器:又叫激光武器或激光炮,利用高能激光束来摧毁飞机、导弹、卫星等目标或使之失效的定向能武器激光武器的特点:速度快、机动灵活、精度高命中概率高、无污染、效费比高、不受电磁干扰高功率微波武器:利用定向发射的高功率微波频段的电磁波波束对目标进行干扰、致盲或破坏的武器核武器杀伤破坏因素:光辐射、冲击波、早期核辐射、核电磁脉冲、放射性沾染核武器损伤的防护:个人防护动作、简易武器防护、大型兵器防护、工事防护、化学武器:利用化学毒剂毒害,扰乱敌有生力量、牵制敌军军事行动的装置总称军用毒剂:神经性毒剂、糜烂性毒剂、全身中毒性毒剂、窒息性毒剂、失能性毒剂、刺激性毒剂指挥自动化:在军队指挥系统中,运用电子计算机为核心的自动化设备和软件系统,使指挥员和指挥机构对所属部队的作战和其行动的指挥,实现快速和优化处理的措施C^4I: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情报指挥自动化功能:战场感知功能、信息传输功能、指挥控制功能、系统对抗功能指挥自动化系统的地位和作用:国防威慑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军队战斗力的倍增器、现代作战指挥与控制的必备手段、未来敌我双方对抗的重要领域指挥控制过程:情报获取~态势评估~方案产生~方案选择~作战计划~下达命令网络中心战的主要特点:加快部队的指挥作战速度、增强各军种的协同作战能力、武器作战效能得到更充分的发挥·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密切关注和认真研究新军事变革的发展与影响、以信息化为先导,加速我军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创建中国特色军事理论、培养造就大批适应新军事变革需要的新型人才精确制导武器的地位作用:提高作战效能、促进作战样式发生深刻变化、成为我改革军事力量对比的杠杆军事通信的地位和作用:是自动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战场的神经系统、海量的信息通过通过通信网络传送和发布,部队和武器装备调度通过通信网络传递,作战命令通过通信网络实施下达、军事通信网络将成为战场信息化的最重要基础航天技术各关:上天关~回收关~一箭多星关~地球静止关~太阳同步关~深空探测关航天系统:(1)航天运输系统(2)航天器任务系统(3)航天基地系统.军事航天技术:军事航天技术是将军用航天器送入外层空间,为军事目的而开发和利用外岑空间的综合性工程。军事航天力量组成:军事航天系统、航天部队国际定位系统:GPS定位系统、伽利略定位系统、导航卫星系统发展军事航天力量的对策;
一、建设精干、实用、高效的航天力量,增强我军信息战能力
二、完善军用卫星体系,重点建设天地一体化信息获取系统
三、加强军事航天应用,开展航天作战攻防对抗技术研究
四、适应实战需求,重视军事航天力量建设
五、加强培养军事航天人才新概念武器特征:创新性、高效性、时代性、风险性高能激光武器:又叫激光武器或激光炮,利用高能激光束来摧毁飞机、导弹、卫星等目标或使之失效的定向能武器激光武器的特点:速度快、机动灵活、精度高命中概率高、无污染、效费比高、不受电磁干扰高功率微波武器:利用定向发射的高功率微波频段的电磁波波束对目标进行干扰、致盲或破坏的武器核武器杀伤破坏因素:光辐射、冲击波、早期核辐射、核电磁脉冲、放射性沾染核武器损伤的防护:个人防护动作、简易武器防护、大型兵器防护、工事防护、化学武器:利用化学毒剂毒害,扰乱敌有生力量、牵制敌军军事行动的装置总称军用毒剂:神经性毒剂、糜烂性毒剂、全身中毒性毒剂、窒息性毒剂、失能性毒剂、刺激性毒剂指挥自动化:在军队指挥系统中,运用电子计算机为核心的自动化设备和软件系统,使指挥员和指挥机构对所属部队的作战和其行动的指挥,实现快速和优化处理的措施C^4I: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情报指挥自动化功能:战场感知功能、信息传输功能、指挥控制功能、系统对抗功能指挥自动化系统的地位和作用:国防威慑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军队战斗力的倍增器、现代作战指挥与控制的必备手段、未来敌我双方对抗的重要领域指挥控制过程:情报获取~态势评估~方案产生~方案选择~作战计划~下达命令网络中心战的主要特点:加快部队的指挥作战速度、增强各军种的协同作战能力、武器作战效能得到更充分的发挥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密切关注和认真研究新军事变革的发展与影响、以信息化为先导,加速我军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创建中国特色军事理论、培养造就大批适应新军事变革需要的新型人才精确制导武器的地位作用:提高作战效能、促进作战样式发生深刻变化、成为我改革军事力量对比的杠杆军事通信的地位和作用:是自动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战场的神经系统、海量的信息通过通过通信网络传送和发布,部队和武器装备调度通过通信网络传递,作战命令通过通信网络实施下达、军事通信网络将成为战场信息化的最重要基础
第五篇:军事高技术
动力与机械学院2011301390078 项晨杰
军事高技术结课论文
——终极大杀器“核武”
核武器,自其诞生之日就注定着不平凡,注定受到与常规武器的区别对待。在核武面前,一切的防御性抵抗都显得那么地软弱无力,这种超级大杀器至今为止只使用过一次,却让全世界人民见识了其毁灭性。那么,核武器又是怎样出现的呢?转眼之间使得整个城市灰飞烟灭的核武器,真的是反人类的吗?如果有选择,核武器是该被永久地遗弃还是更进一步地发展?
二十世纪中叶,二战的风暴席卷了大半个地球,战争带给人们苦难的同时是科技的井喷式发展,特别是军事武器方面。二战全面爆发前夕,法西斯德国已经侵略并占领了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等国家,不断挑战英法等老牌强国的底线。当此之时,纳粹德国除了明面上强大的机械化部队在大杀四方,为了将来巩固其战果,还在背地里秘密研制一种超级武器——原子弹,此即第一代核武器,利用铀或钚等易裂变重原子核裂变反应瞬时释放巨大能量,故又称为裂变弹。当时爱因斯坦得知这一消息,便与人联名写信希望罗斯福总统在美国进行原子弹计划。当这封信呈交给总统时,战争已经在欧洲爆发。虽然罗斯福很快就作了批复,但并没有立即开始研制原子弹的“曼哈顿工程”。1940年3月,他又给罗斯福总统写了第二封信,然而直到1941年12月日本袭击珍珠港后,美国才扩大规模,到1942年8月发展成代号为“曼哈顿工程区”的庞大计划,由奥本海默牵头,直接动用的人力约60万人,投资20多亿美元。在二战即将结束时,美国制成3颗原子弹,使其成为第一个拥有原子弹的国家。核武器就这样出现了,军方和科学家们只知道其威力巨大,但其真正的毁灭性有多大,谁也不得而知!
二战末期,日军在太平洋战场全面溃败,曾称雄一时的海军消耗殆尽,只剩下日本岛本土的最后一道防线。但因为其自古以来的武士道精神,日本军人绝不会轻易投降,其神风敢死队更是让美军损失惨重。当时苏联仅仅进攻柏林就伤亡将近30万红军,而日本本土当时还是有着数百万职业军人和预备役,丘吉尔更是预测要彻底打垮日本,在日本本土登陆,至少还要付出100万美军和50万英军的生命。对美国来讲,这绝对是比不划算的生意,于是使用核武器促使日本投降的提案便被军方采纳,尽管许多科学家并不赞同。美国于1945年8月6日、9日先后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下了仅有的两颗原子弹,代号分别为“小男孩”和“胖子”,造成了30万余日本平民死亡和8万多人受伤,不久之后日本宣布投降,二战结束。原子弹的空前杀伤和破坏威力,彻底震惊了世界,也使人们对以利用原子核的裂变或聚变的巨大爆炸力而制造的新式武器有了新的认识!
在之后的日子里,核武器成为了其他国家军方重点研究项目,成为了世界各国国防力量强弱的标志性武器。1949年8月,苏联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掌握核武技术的国家,并于1953年试爆第一枚自己研发的试验用氢弹RDS-6,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真正成功把核聚变技术应用于武器上的国家。其中氢弹是通过核裂变加核聚变——由原子弹引爆氢弹,原子弹放出来的高能中子与氘化锂反应生成氚,氚和氘聚合产生能量,故又称为聚变弹、热核弹,此即第二代核武器。英国,由于参加协助了美国的曼哈顿计划,掌握了核裂变的核心技术,最终在1952年10月3日时,英国在澳大利亚展开的飓风计划中成功试爆第一枚核武器,并在1957年时顺利研发出自己的氢弹技术。法国虽然在二战中被德国占领,但还是有大批流亡海外的科学家在战后回到法国,并与以色列就核武器研究上相互合作,在1960年2月成功试爆了核武器。
相比之下,中国的核武之路就要坎坷得多!经历了那么多年的战争,刚建立的新中国百废待兴,与那些老牌工业强国相比可以说是毫无底蕴。但是没有强大的国防力量,中国在国际上就永远没有话语权,核武无疑是最好的震慑力量。为了能够在冷战期间抗衡拥有核武器的美国与苏联,中国早在1953年就开始了核武的研究。苏联专家的中途撤离并没有使中方手忙脚乱,反而是凭着自己的毅力硬是搞出了两弹一星,这里面有着许多科技先贤的无私奉献。在中国之后,印度、巴基斯坦、以色列、朝鲜相继拥有了核武器。
核武器因为其特殊意义,现如今成为了令人谈之色变的存在。几乎每个国家的核武研究都牵动着唯一使用过核武的超级大国——美国的神经。伊拉克因为被怀疑核试验被老美打残了;伊朗被实行经济制裁;朝鲜一直被警告,但由于地理位置逃过一劫并成功进行了核试验„„其实说实话我们也不希望有更多的国家拥有核武。核武的毁灭性巨大,但真的算得上是反人类武器吗?首先,用核武来对付手无寸铁的平民,绝对是反人类的行为,然而用任何武器攻击无反抗能力的平民都是反人类的,正如纳粹之屠杀犹太人、日军之南京大屠杀。如果要用核武攻击一个城市,绝对要提前通知其民,给他们足够的时间逃生,核武作用在于威慑,而不是屠杀!在如今之世界,核武更像是象征性武器,避免大国之间全面战争的爆发,其存在还是很有必要的。何况世界各国大多有签署《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主要内容是:有核国家不得向任何无核国家直接或间接转让核武器或核爆炸装置,不帮助无核国家制造核武器;无核国保证不研制、不接受和不谋求获取核武器;停止核军备竞赛,推动核裁军;把和平核设施置于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国际保障之下,并在和平使用核能方面提供技术合作。使用核武器攻击别国,必将致使世界各国群起而攻之!
核武器发展到现在,相比于初代的“胖子”、“小男孩”,威力早已提高了千倍万倍,核战争一旦发生,整个地球都将毁于一旦。如此说来,威慑别国的作用早已达到,是否还有继续研究的必要呢?原子弹氢弹虽然威力巨大,但同时污染也及其严重,中子弹应运而生,作为第三代核武器,中子弹是以氘和氚聚变原理制作,以高能中子为主要杀伤力的核弹,最适合杀灭坦克、碉堡、地下指挥部里的有生力量。此外,各种电磁脉冲弹、反物质弹、粒子束武器等第四代核武也在研究过程中,这类武器能够有选择地攻击目标,单项能量更集中,有可控制的特殊杀伤破坏作用,有种向常规武器靠拢的味道。其实核武器并不可怕,关键在于控制,在谁的手上!使用核武也不是不可以,关键在于是否用得合理。古语有云:杀人安人,杀之可也;攻其国爱其民,攻之可也;以战止战,虽战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