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李长春讲话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二、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有力支撑
刚才姚晓英代表讲得很好,文化承载着精神内涵。同时要看到,如果文化仅仅停留在农闲时群众在村里唱唱歌跳跳舞这样自娱自乐的阶段,不能广泛地传播出去,那文化的精神内涵就没有最大限度地发挥影响力。只有通过文化产业的形式,文化才能广为传播。美国只有二百多年历史,没有什么文化资源,但美国文化风靡全球,就是因为美国善于把自己的文化价值观念与高新技术和市场体制结合起来,变成强大的文化产业和丰富的文化产品,推广到全世界。现在美国出口的第一大产业,不是航空业也不是IT产业,而是文化产业。一个HBO(家庭影院频道)全球都看,对很多国家和地区的电影产业都造成了很大的冲击。我们国家有五千年的悠久文明,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但我们还不善于通过市场、产业和技术相结合的办法来传播文化,长期停留在自娱自乐、自我欣赏状态,因此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不强。我们很多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也存在这样的问题。文化遗产既需要政府保护,又要创新保护的途径。对于有条件的,要通过产业的形式进行市场开发利用。因为,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只有被广大群众接受、欣赏和消费,才能焕发生机、传之久远,这是更积极的保护、最好的保护。如果总是满足于自娱自乐,最后的结果就必然是失去生机活力,进入地方志、档案馆、博物馆。因此,发展文化产业,是把文化做大做强、广泛传播的根本途径。
政府工作报告和“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都强调,要推动文化产
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要充分认识中央这一决策部署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从实践看,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过程中,文化产业具有优结构、扩消费、增就业、促跨越、可持续的独特优势和突出特点。优结构,就是从总供给和总需求的角度讲,发展文化产业有利于优化经济结构、产业结构、需求结构。文化产业除了少量部分属于第二产业之外,总体上是现代服务业。发展文化产业,有利于增加第三产业的比重,推动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因此,抓住了文化产业,就抓住了调整供给结构的突破口,就从总供给方面进一步优化了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扩消费,就是从总需求的角度讲,发展文化产业有利于扩大居民消费,拉动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推动经济增长主要由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三驾马车”协调拉动转变。从目前总需求与总供给平衡关系上来看,很多产业都出现产能过剩的问题,文化产业是少数几个总供给还远远不能满足总需求的朝阳产业之一,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在文化领域表现得特别突出。现在排队买东西的现象在其他领域基本上看不到,但有的城市买电影票还要排队,就是因为群众精神文化消费需求越来越旺盛,而我们提供的优秀文化产品和服务还太少。因此,发展文化产业是人民群众生活基本实现小康之后增加消费的重要途径,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也就抓住了扩大消费的重要着力点。增就业,就是发展文化产业有利于增加就业、带动创业。文化产业投入的是智力资源,产出的是知识产权,不需要更多厂房和土地就
能够创造很多的就业机会。而且文化创意是推动其他相关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因此,发展文化产业,有利于解决更多的人就业特别是能够有效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有利于带动其他领域、其他产业的创新发展,实现更多的人就业创业。对贵州来说,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是增加少数民族地区群众就业最现实、见效最快的办法。促跨越,就是发展文化产业有利于中西部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文化产业与一个地区原来的工业发展水平等基础条件关系不大,不需要提供配套元器件和复杂的工艺性协作,只要引进优秀人才,有好的创意,善于在市场化、产业化、科技化上率先突破,就能把文化资源变成现实财富,促进欠发达地区跨越式发展。可持续,就是发展文化产业有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资源、能源、环境等瓶颈制约越来越突出。而文化产业的一大特点是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是受资源、能源、环境瓶颈制约不大的新兴产业之一,最能够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是典型的低碳经济、绿色经济。抓住了文化产业,就抓住了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综合以上这些优势和特点,完全可以说文化产业是战略性、先导性产业,不仅能够提供精神动力、思想保证、文化条件,而且能够开辟经济发展的新途径、新空间,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和突破口,甚至可以说是“牛鼻子”。
对贵州来说,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既有现实意义,也具备有利条件,那就是贵州具有丰富的文化资源。一是红色文化资源丰富。贵州是中国革命胜利的转折之地,遵义会议重新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我们党和军队中的领导地位。贵州还是红军长征途中活动时间最长、活动范围
最广的省份,红军走遍了贵州80多个县中的60多个县,留下了强渡乌江、四渡赤水、乌蒙山千里回旋、娄山关战役等许多气壮山河、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二是民族民俗文化资源丰富。贵州是少数民族的聚居区,有特色鲜明、品种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贵州也有丰富的民俗文化,历史上发生过几次中原文化南迁现象,贵州现在还保留着古代中原文化的很多印记。三是绿色文化资源丰富。贵州自然景观优美,生态环境良好,有很多全国乃至全世界都知名的旅游景区。因此,贵州开展红色旅游、民族风情游、绿色旅游都具备有利条件。走文化和旅游结合之路,形成特色文化旅游产业,是贵州发展文化产业的现实选择。在这方面,贵州前景广阔、大有可为。文化是旅游之魂,可大大提升旅游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提升旅游的整体品味,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旅游是文化之体,是文化传播和文明传承的重要载体,通过寓教于乐、愉悦身心,可以使文化传播得更加久远。可以说,文化和旅游结合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希望贵州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高度出发,把发展文化产业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作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充分发挥文化产业的特点,充分利用文化资源富集的优势,采取更加有力的举措,积极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在这里,我还想强调,贵州要充分利用革命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发展红色旅游高度重视,2004年底中办、国办印发了《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
发展规划纲要》。主要考虑就是,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与旅游产业发展结合起来,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结合起来,寓教于游、寓教于乐,最大限度地发挥综合效益。因此,红色旅游是进一步弘扬我们党的优良革命传统,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共同思想基础的政治工程,是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文化工程,是新形势下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工程,是帮助革命老区群众脱贫致富、提高生活水平的富民工程。
从几年来的实践看,全国各地红色旅游稳步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政治效益、社会效益、文化效益和经济效益。我们通过推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免费开放,发展红色旅游,找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佳结合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公益性的,追求的是社会效益最大化;旅行社是企业,追求的是经济效益最大化。免费开放了,旅行社就愿意把游客组织到这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企业经济利益就实现了最大化;而参观的游客越多,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社会效益最大化的目的也实现了。这就是与文化产业结合产生的力量,也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其效果比简单的说教要好得多,青年人也容易接受。现在,很多地方举行入党、入团仪式甚至举行集体婚礼,都愿意到这些红色旅游线路上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来。在很多地方,发展红色旅游带来的经济效益十分可观。由于免费开放带来游客迅速增加,带动了交通、住宿,、餐饮等服务产业迅猛发展,旅游业发展上了水平。特剔是那些位置偏远、交通不便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通过发展红色旅
游,更是发生了巨大变化。发展红色旅游这几年,是国家发改委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所在地基础设施投入最多的时期,原来许多不通汽车、火车、飞机的地方现在交通都很方便了,既弘扬了革命传统,也带动当地加快了群众致富步伐。我们在井冈山等地方看到,很多群众通过办“农家乐,盖起了小楼,走上了生活富裕的道路。在总结过去几年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中央研究制定了《2011-2015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近期以中办、国办名义下发。规划纲要把中西部地区的重点红色旅游区、旅游线路作为支持的重点,贵州特别是遵义应该是重中之重。在实施规划纲要的过程中,有关部门要考虑贵州的实际惰况,给予大力支持,帮助贵州把丰富的革命文化资源整合起来,把孤立的点变成系列的旅游商品链,形成线路化、产品化、品牌化。也希望贵州抓住这个机遇,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并与历史文化游、民族风情游、自然生态游结合起来,使红色旅游成为贵州熠熠生辉的文化品牌、旅游品牌,推动贵州经济发展,造福贵州人民,最大限度地发挥红色旅游的综合效益。
需要强调的是,发展文化产业,最关键的是要有与市场接轨的经营主体。我们推动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根本目的就是要培育合格市场主体。过去,无论是公益性文化单位还是经营性文化单位都是事业单位,而企业和事业单位在核算制度、自身文化等多个方面都完全两样,是两个根本不同的概念。事业单位不是跟市场接轨的体制,无法与资本市场、金融市场接轨,企业才是跟市场接轨的组织,才能利用市场机制做大做强。发展红色旅游也好,发展民族文化风情游也
好,都需要打造合格的市场主体,培育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富有活力的企业。
目前,许多地方都在充分利用独特的历史文化、革命文化、民族文化资源打造知名文化品牌,如湖南推出革命历史题材的系列影视剧,反映毛主席早期革命生涯的《恰同学少年》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作;江西围绕井冈山革命文化推出了大型实景剧《井冈山》,拍摄了电视连续剧《井冈山》,效果也很好;陕西围绕延安革命文化推出了大型电视剧《保卫延安》,山西围绕太行山、八路军等题材推出了系列作品,在全国都很受欢迎。希望贵州结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充分挖掘丰富的革命文化内涵,推出一批以红军长征为主题的小说、诗歌、电影、电视剧、舞台剧等优秀文化产品,大力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和遵义会议精神。刚才欧阳黔森代表提出,要围绕贵州丰富的革命文化资源打造系列影视剧作品,这个想法很好。
现在我们正在推动电视台制播分离改革,把电视剧制作中心从事业单位剥离出来,转企改制成为企业。你们可以结合电视剧制作中心转企改制,利用丰富的文化资源,打造在国内有竞争力的影视剧制作文化企业。目前,影视剧拍摄市场也正在重新洗牌,重新制定市场准入规则,各种所有制企业都可以参与。希望你们抓住这个机遇,打造出有实力和影响力的影视剧文化企业,创造新鲜经验。
三、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提高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能力
文化的最终作用是以文化人,通过传承文明、传播知识、陶冶情
操、愉悦身心,进而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即具有教育人民、引导社会、推动发展的功能。充分发挥文化的这些功能,必须同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紧密结合起来。从总体上看,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体现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基本文化需求,通过政府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来实现;另一部分是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文化需求,通过繁荣文化市场来满足。现阶段,我们界定的基本文化需求主要包括读书看报、听广播看电视、进行公共文化鉴赏、参加公共文化活动等。在农村,考虑到过去的传统,每个月以行政村为单位为农民免费放映一场电影也属于这个范畴。除此之外,就属于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文化需求。从这两种文化需求出发,我们明确了文化建设的基本思路,即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做到两手抓、两加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基本文化需求依靠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来实现,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政府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职责。过去我们对文化需求没有区分和界定清楚,结果造成应该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公益性文化单位能力不足,搞不好服务,还要去创收;应该走向市场的经营性文化单位躺在政府怀里,远离市场,没有活力。现在我们界定清楚了,就是一手抓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一手抓文化产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多样性、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要以政
府为主导,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为骨干,以全民为服务对象,以基层和农村为重点,同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和支持。具体来说,公共文化服务主要由公共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文化馆、农家书屋以及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等来承担,因此我们推动这些单位和设施免费开放。有一段时间,公共博物馆门票免费了,但里面的特展还要收费,群众对此有意见。经过文化部、财政部协调支持,现在公共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纪念馆、美术馆这五大馆已彻底落实了免费开放。目前,由文化部牵头,中国科协、全国妇联、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等几个单位参加,正在开展调研,推动青少年官、工人俱乐部、科技馆、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等免费开放。除此之外,政府也向文化企业购买服务,如在农村每月一次免费放映的电影。另外政府也鼓励民间力量开展公共文化服务。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具有这么几个特点:一是公益性,就是政府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基本上是免费服务,或是低于成本、收费很少的服务,这也体现了社会公正。二是基本性,就是政府提供的是基本文化服务,而不是所有文化服务。基本文化服务,当前主要是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除此之外的文化需求,要通过文化市场来满足。发展文化产业,目的就是繁荣文化市场,为人民群众提供满足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需求的途径。因此,不能让看电影、看戏、、听音乐会等都免费,那样做就限制了文化市场的繁荣发展,打击了刚刚焕发生机的文化产业,使之难以做大做强,难以走出去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三是均等性,就是不分男女老少,不分富人穷人,不分城市农村,不
分东中西部,都平等地享受服务。因此,现在农民工也可以进国家博物馆、国家图书馆,这也体现了社会进步。四是便民性,就是要网点化,做到一定范围内必须有公共文化活动场所,方便群众就近参与。我们强调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要延伸到社区,目的就是体现便民性。现在很多地方建设了不少标志性的大型文化设施,其水平不亚于西方发达国家,但面向基层群众的社区文化活动中心还普及不够、质量不高。各地由于财力不同,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建设的水平有高有低,这完全可以理解,但首先要有、要普及。有了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群众就有了归属感,有了凝聚力,也有利于抵御各种思想文化渗透。特别是随着社会组织结构的变化,现在很多人由原来的“单位人”变成了“社会人”,社区的作用就更加突出,建设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就更有意义。希望贵州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作为保障和改善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民生工程,摆上更加重要的位置,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下决心搞好,更好地造福人民群众。
我就讲这么多。希望贵州以贯彻落实这次全国“两会”精神为强大动力,抢抓机遇、开拓迸取、扎实工作,努力实现“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开局。相信贵州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第二篇:李长春讲话
全国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座谈会召开 李长春出席 今天,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在北京召开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座谈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主任李长春出席座谈会并讲话。他强调,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采取措施推动学习活动常态化,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共同思想道德基础的一项重大举措。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弘扬雷锋精神的重大意义,在全社会迅速兴起学雷锋活动的热潮,最大限度地动员和凝聚各方面力量积极参与,使雷锋精神成为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
座谈会上,中央文明委授予辽宁鞍山钢铁集团职工郭明义“当代雷锋”荣誉称号。
李长春在讲话中指出,雷锋精神是党和人民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厚精神资源。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弘扬雷锋精神,就要学习雷锋爱党爱国的坚定信念,激励人们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就要学习雷锋助人为乐的宝贵品格,激励人们成为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模范践行者;就要学习雷锋敬业奉献的高尚情操,激励人们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优秀建设者;就要学习雷锋锐意创新的进取精神,激励人们成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自觉推动者;就要学习雷锋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激励人们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积极创业者。
李长春强调,要采取扎实有效的措施,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学雷锋活动。要进一步深化雷锋精神学习教育,大力开展学习“当代雷锋”郭明义活动,积极发现和培育先进典型,展示雷锋精神的时代风采。要扎实推进学雷锋实践活动,使之延伸到基层单位,深入到各行各业,覆盖到各类群体。要广泛开展社会志愿服务活动,动员和引导更多社会成员和社会组织投身志愿服务。要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在学雷锋活动中的示范带动作用,为全社会学雷锋树立榜样。要充分发挥青少年在学雷锋活动中的生力军作用,坚持不懈地在青少年中开展雷锋事迹和雷锋精神的学习教育,让雷锋精神代代相传、发扬光大。要积极拓展雷锋纪念馆的社会教育功能,努力打造弘扬雷锋精神、开展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
李长春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强领导、精心部署、狠抓落实,充分调动全社会开展学雷锋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深入挖掘和宣传人民群众中涌现出的感人事迹和先进经验,使学雷锋活动成为群众自我教育的大课堂。要建立健全学雷锋活动的常态化机制,切实把学雷锋活动纳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统一部署,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和公民道德建设的总体安排,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确保学雷锋活动深入持久、扎实有效地开展下去。要以创新精神推进学雷锋活动,拓展活动内容,创新活动载体,突出活动特色,不断增强学雷锋活动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要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学雷锋活动的良好氛围。
第三篇:为什么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第一、文化领域新的实践,需要总结概括。党中央作出的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决策部署,开辟了文化的新的境界,因为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都是新生事物,都是以前没有做过的。经过近十年的探索和实践,应该说文化体制改革焕发了生机,特别是从全国来看,精神产品生产出现了空前的繁荣景象,文化产业从无到有,市场主体快速增加和壮大,出现了一批超百亿的文化企业集团,包括文化企业也开始上市,这些在过去都是难以想象的。过去由政府包办文化事业的格局已经打破了,出现了以国有为主体,社会广泛参与的多元投入文化建设的格局已经形成,这使文化建设充满了活力。这些新的实践和探索,丰富了中国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开辟了新的发展道路。经过这十年的发展,实践证明这些文化品牌的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的部署是非常正确的。经过十年的发展,我们需要及时总结提炼,逐步上升为规律性的认识,今年总书记在第二十二次中央政治局集中学习的时候发表讲话,对整个十六大以来文化产业新的实践做了概括和提炼。
第二、文化事业的成功实践,需要正确引导。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成功实践,进一步凸显了文化建设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需要引导全党全社会进一步更加全面的认识和把握。新的实践的发展,我们的认识也在不断丰富和提升,特别是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中学习时,把文化的地位和发展文化产业的必要性精辟的概括了“三个重要”、“三个关系”和“两个任意成为”,深入分析我们国际国内形势,从综合国力全方位竞争更趋激烈,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更加旺盛,现代传播手段更加快捷等文化建设所面临德技好机遇和严峻挑战形势下做出了新的概括、新的论述和新的判断。应该说这些新概括、新论述、新判断是一次认识上的新飞跃。有了这样的认识,就必须把这种认识转化为新的实践,转化为推动实践发展的指导原则。今年是“十一五”的收官之年,又是“十二五”的规划之年,总书记的讲话非常好,为“十二五”建设指明了方向。
第三、文化产业利于推进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在经历了全球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之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越来越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必须认真对待和思考的一个问题。根据国际经验,文化产业具有逆势上扬的特性,又是低污染,低消耗、高产出,高效益的朝阳产业,特别是文化与高新技术、新兴传媒的融合创新,显示了巨大的经济开发前景。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的战略选择。同时,我们还看到科技创造品质,文化创造品牌,提高产业的科技含量和文化含量,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一个重要内容。党中央今年特别强调文化改革和发展,具有现实的和长远的战略意义。
第四、精神文化需求,创造了文化发展的机遇。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更加旺盛,给我们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创造了条件。在这个时候也迫切需要我们大力繁荣我们的文化事业和发展文化产业,特别是江苏去年的人均GDP接近了6500美元,今年有望超过7000美元,在这样的情况下,老百姓富裕以后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会越来越多。所以,党中央在强调大力繁荣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把握了这样一种机遇,在这个时候也需要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第五、综合国力的竞争,文化的作用越来越大。我们总书记的报告里面都有很多的阐述。各个国家目前都在大力发展文化,从以前军事的竞争到经济的竞争,以后进一步发展到文化的竞争,文化的地位在国际当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在这个时候强调文化的重要性,加大推进文化发展的力度,这是一种必然的选择。
第四篇:康定县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文化产业
康定县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文化产业
一是搭建统一融资平台,集中投向重点景区,完成跑马山核心景区开发,配套完善木格措、塔公旅游基础设施,全面提升接待档次和能力,努力把三个重点景区打造成国家3A级旅游景区,全面提升以“情歌故乡”为核心的旅游品牌形象;二是打通木塔(木格措-塔公)旅游环线,启动沙德-莲花湖旅游通道建设,力争实现玉龙西泉华滩、莲花湖、野牛沟、雅拉神山等条件成熟景区的招商开发;三是强化旅游市场管理,加强涉旅人员队伍建设,大力发展以旅游主干道沿线为主的民居接待,力争年内新增成规模、上档次的民居接待点50户,全面提高旅游接待水平和服务质量;四是办好以“康定情歌节”为重点的节庆活动,大力发展演艺、娱乐、工艺、音像等民族文化产业;五是加大宣传促销力度,积极拓展入境旅游,年内实现进境旅游人次80万,力争达到100万,实现旅游总收入7.3亿元,力争达到8亿元。
第五篇:李长春620讲话
李长春在看望2011中国大学生人物和
教书育人楷模先进事迹报告团成员时强调
深入宣传教书育人楷模和大学生先进人物事迹
为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营造浓厚舆论氛围
《 中国教育报 》2012年6月21日 1 版
教书育人楷模先进事迹首场报告会20日下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报告会开始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亲切看望了报告团成员和2011中国大学生人物,向教书育人楷模致以崇高敬意,向获奖大学生表示热烈祝贺,向全国广大师生致以诚挚问候。他强调,要深入宣传教书育人楷模和大学生先进人物的事迹,形成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鲜明导向,在全社会大力营造爱岗敬业、尊师重教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舆论支持。
李长春指出,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青少年健康成长,对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各地区各部门各高校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精神,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教书育人这一根本任务,狠抓薄弱环节,创新方式方法,完善体制机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教师队伍建设扎实推进,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广大师生思想政治状况主流积极健康向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信心信念进一步增强。近年来,教育系统涌现出一大批先进典型,赢得了全社会的广泛赞誉,教书育人楷模和大学生人物就是其中的优秀代表。
李长春强调,当前,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正在为实现国家“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努力奋斗,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对实现“十二五”时期目标任务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要广泛开展学习教书育人楷模和大学生人物活动,教育引导广大教师向教书育人楷模学习,学习他们忠诚使命、修身立德、无私奉献、教书育人的高尚品德,切实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职责,当好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向大学生人物学习,学习他们志存高远、勤奋学习、开拓创新、服务社会的先进事迹,把个人成长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伟大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努力做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参加看望。
2011中国大学生人物评选活动由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人民日报社共同指导,人民网、大学生杂志社联合主办,通过网络投票、专家评审和网上公示的方式,评选出“2011中国大学生人物”10名、提名奖20名、特别奖1名。教书育人楷模先进事迹报告团宣讲活动由教育部、光明日报社联合主办。报告会上,报告团成员深情讲述了他们牢记神圣使命、潜心教书育人的工作经历和真切感受,深深感动了全场听众。首都高校700余名师生代表参加报告会。首场报告会后,报告团还将分赴一些城市作巡回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