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力发展惠州市文化产业的调研报告

时间:2019-05-13 09:45: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大力发展惠州市文化产业的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大力发展惠州市文化产业的调研报告》。

第一篇:关于大力发展惠州市文化产业的调研报告

关于大力发展惠州市文化产业的调研报告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和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文化兴市”战略,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市政协主席会议决定,把“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作为今年常委会专题议政主题。为做好专题议政工作,市政协成立了以刘耀辉主席为顾问、叶青副主席和党组成员谢仕强为组长,由科教文卫体委、学习和文史委部分委员组成的专题调研组。调研组从3月中旬至5月下旬深入到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市旅游局、惠州报业传媒集团、惠州广播电视传媒集团以及惠城区、惠阳区、惠东县、龙门县开展调研,实地考察了印刷厂、网吧、产业园区等10多个文化产业经营场所,直接与经营业主对话了解情况,听取意见。期间还赴深圳、佛山、东莞、丽江等市考察学习。

通过调研座谈、实地考察、综合研讨,我们对目前我市文化产业的规模、结构、整体效益、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态势等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对发展文化产业在调结构、转方式、扩内需、增就业、促繁荣等方面重要作用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对做大做强我市文化产业,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增强了现实紧迫感和使命感。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文化产业的概况

近年来,随着全市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文化产业也得到较快发展。从产业规模方面看,据市统计局初步测算,2009年全市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108亿元,比上年增长10.3%。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GDP)的比重为7.6%,增加值总量列全省各市前列。据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提供的资料显示,全市在文化行政部门注册登记的文化企业有3300多个,从业人员7万多人,2009年产值约65亿元,其中民营企业的产值占93%以上;从产业的层次划分方面看,“核心层”(包括新闻服务、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广播、电视、电影服务,文化艺术服务)完成增加值18.61亿元,“外围层”(包括网络文化服务、文化休闲娱乐服务、其他文化服务)完成增加值8.42亿元,“相关文化产业层”(包括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生产,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销售)完成增加值80.97亿元,分别占文化产业增加值总额的17.23%、7.8%、74.97%。从总体上看,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市的文化产业已初步形成了以文化产品制造业为主体、文化服务业为新增长点、门类比较齐全的文化产业体系,逐步成为我市新的经济增长点和重要产业门类,并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二、我市发展文化产业的主要做法与成效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文化兴市”战略,把发展文化产业摆在重要的位置,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推进文化产业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积极探索,不断创新文化产业发展思路。先后成立了市文化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市文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和市文化工作领导小组等协调领导机构,加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组织领导。制定了《惠州市加快推进文化建设五年行动纲要(2007-2011年)》,明确提出要培育壮大文化产业,打造全市经济新增长点。去年召开了全市文化产业发展工作会议,出台了《惠州市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了财政扶持、税收优惠等7个方面的扶持措施,设立了500万元的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充分体现了政府的主导和推动作用。

(二)改善营商环境,构建文化产业体系。市委、市政府深入开展机关作风建设年等活动,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落实扶持政策,简化办事程序,政府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特别是文化行政部门加大了涉及文化产业发展的行政审批改革力度,加大了文化市

场综合执法力度,为文化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经营环境和发展空间。目前,基本形成了文化服务业和文化产品制造业为主体的产业门类,构建了新闻媒体业、文化娱乐业、印刷复制业、出版发行业、互联网文化服务业、文化艺术服务业、文化会展业、文化旅游业、电子信息文化产品制造业等文化产业结构体系。

(三)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促进传统文化产业发展。市委、市政府不断加大文化体制改革的工作力度,积极稳妥地推进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2004年6月,原惠州市新华书店改组为广东新华发行集团惠州新华书店有限公司,建立起产权清晰、职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图书发行企业,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明显增强。2007年,又组建了惠州广播电视传媒集团和惠州报业传媒集团,并对两大传媒集团进行授权经营。2009年,两大传媒集团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8亿元和1.12元。此外,成立了市国有文化资产监督管理办公室,对市直国有文化资产的运营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探索公共文化设施运营管理模式,将惠州文化艺术中心委托保利集团经营。文化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解放和发展了文化生产力,促进了传统文化产业的发展。

(四)发挥特色优势,打造文化产业品牌。按照“抓特色、创品牌、出精品,构建惠州文化发展新优势”的思路,建成一批具有较强实力和竞争力的产业基地,拥有一批知名的大企业和品牌。一是充分发挥我市电子信息制造业的优势,打造电子信息文化产品生产基地;二是以拥有罗浮山、南昆山两座名山及西湖、巽寮湾等资源优势,打造绿色生态旅游风景区;三是发挥名人效应,打造叶挺红色经典旅游景区;四是以龙门农民画和瑶族民俗为依托,打造农民画产业园和蓝田瑶族风情园两大特色品牌。

(五)持续推进文化设施建设,以事业繁荣促产业发展。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承办第13届省运会为契机,以建设城市“十分钟文化圈”和农村“十里文化圈”为目标,以市级标志性文体设施建设为示范引导,大力推进市、县、镇、村四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努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承载力。市财政先后投入几十亿元,相继建成江北体育中心、慈云图书馆、文化艺术中心、博物馆、科技馆、会展中心、省运会各类场馆等大型文体设施。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基本形成,农民看电影难、看电视难、看书难、看戏难等问题基本得到解决,人民群众的文化权利得到保障。政府公共文化服务能力的增强,公共文化服务覆盖面的扩大,激发了群众文化消费热情,拉动了文化内需,居民文化消费大幅攀升。

三、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及面临的主要问题

我市文化产业虽然迈出了发展步伐,但与先进地区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当前我市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制约因素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观念滞后,文化经济意识淡薄,思想认识上有误区。一是相当一部分人仍认为文化主要是一种传统的公益性事业,忽视经济效益和产业属性,将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混为一谈,缺乏文化经济意识,文化消费观念滞后;二是从政府职能上考量,没有将文化产业列为与农业、工业同等重要的一种生产形态,建立一套科学完整的统计指标和统计系统,以便更好地测算检验其发展的成效和水平;三是有些部门仍沿用行政管理的老模式管理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使他们无法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市场主体。

(二)体制不顺,机制不活,管理不到位。一是尚未设立主管宏观文化产业发展的专门机构,而目前文化、经信、旅游、外经部门各管文化产业一部分的体制,无法形成全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合力;二是虽然基本破除了政府包办文化事业的管理体制,但是各种社会力量兴办文化事业的建设机制和投资渠道还没有建立健全起来;三是从事文化产业经营的主体大多数在运行机制上还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和产业发展的要求,管理不规范,有问题不是找市场,而是找政府部门。

(三)多元化投融资机制不完善,资金投入不足。一是市政府今年开始设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但目前管理使用办法尚未出台;二是文化事业单位很难筹措资金发展文化产业;

三是目前我市的文化企业多数处于零打碎敲、粗放经营的状态,难于自我增资扩张。

(四)缺乏熟谙市场经济与文化经营的文化产业管理者。文化经营者的人格品质、经营理念以及经营方式对文化产业的发展有很大影响。而我市大多数文化产业经营者文化程度偏低,知识面较窄,年龄结构不够合理,对现代企业管理和资产经营知识掌握较少,高素质的文化经纪人和中介机构严重缺乏。文化产业人才队伍的创造力和竞争力不足,制约了我市文化产业的后续发展。

四、大力发展我市文化产业的意见和建议

(一)出台“一个决定”,把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摆在更突出的位置。为切实把文化产业提上突出位置抓实抓好,促进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不断增强文化产业综合实力,实现文化产业成为支柱产业的目标,建议市委、市政府站在全局的、战略的高度,制定一个关于大力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决定,明确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意义、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为全市文化产业发展指明方向。《决定》应主要从四个方面阐述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具体举措和体制保障:一是要把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要像抓工业、农业经济那样抓文化产业发展,争取在几年内使文化产业成为全市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二是要创新文化产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包括转变政府职能、塑造市场主体、推进文化领域投融资体制改革、培育和规范文化市场体系、建立和健全中介组织等;三是提出加大扶持文化产业发展的举措,包括将文化产业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加大财政资金扶持,落实已出台的税收优惠等相关政策,加强对文化企业国有资产的监管,推进文化产业基地建设等;四是提出加强对文化产业发展的领导,不断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依法行政的管理体制,在开放性环境中提升产业竞争力,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保障。

(二)制定“一个规划”,将文化产业发展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在制定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同时,要科学编制“十二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全面落实国家《文化产业振兴规划》。规划内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全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优势和劣势、机遇和挑战进行分析;二是明确文化产业发展目标、总体思路、发展重点和发展策略;三是研究提出特色产业和支柱产业发展布局方案,确定重点产业带、产业基地、产业园区等相结合的空间布局体系;四是围绕完善文化产业发展配套政策,提出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支撑体系和保障措施,将规划的落实情况作为考核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

(三)创立“一项基金”,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发展文化产业是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突破口,是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精神需求的重要途径,是推动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由于文化产品具有与一般产品不一样的意识形态属性,也就是说具有一定的公益性,同时鉴于我市文化产业发展,从总体上而言仍处于起步阶段,需要政府在政策上进行倾斜,资金上给予支持。因此,建议市政府在设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文化产业投融资渠道,创立“文化产业发展基金”。基金的来源主要是:政府财政每年的固定投入、社会捐赠、社会资本(含外资)投资入股、基金自身运作的收入等。基金的运作方式是建立基金董事会、管理办公室和基金章程,依章运作。基金的功能主要是采取补助、贷款贴息、奖励等资助形式,支持文化产业公共平台建设,重点扶持和鼓励优先发展的、有竞争优势的骨干文化企业和重点项目的建设。

(四)建设“一批基地”,形成文化产业发展的集聚效应。文化产业基地建设对文化企业的集聚以及产业链的构建都相当重要。根据我市的实际情况,建议市政府采取“政府扶持和引导、企业主体参与、市场化运作”的模式,有重点地扶持推进一批行业性产业基地建设。对正在建设中的项目,如全媒体文化产业园区、龙门农民画产业园等,要促其加快速度,早日建成投入使用;对已经规划论证、报批的项目,如粤港澳(台)影视拍摄基地、惠州印刷创意产业园、新华文化广场等,要督促有关职能部门抓紧审批,争取早日动工建设;对正在论证、策划的项目,如罗浮山“岭南药都·道家养生”文化产业园、仲恺文化旅游(航空)产业园等,要尽快立项报批。

与此同时,要指导和扶持组建“以市场为导向,以品牌为龙头,以股权为纽带”的文化产业集团,整合各方优势,形成规摸经营,增强文化产业的市场竞争力。要重点支持惠州广电和惠州报业两大传媒集团深化内部改革,整合文化资源,创新文化产业模式,在不同文化产业层次上实现跨产业的主体联合,增强核心竞争力,使之成为我市实力雄厚、具有较强影响力的文化产业领头羊。

(五)打造“一批品牌”,推动文化旅游业发展。以“四东文化”为主要内容,规划建设、创作生产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建议借鉴丽江市以文化项目引资,打造文化旅游品牌的做法,通过招商引资,扶持文企联姻组建演艺集团,以客家文化、东坡文化为主题创新内容推出艺术精品;建设客家民俗文化村,展现悠久的东江客家文化特色;建设龙丰大新村(高榜山下、惠城区政府对面)高档游乐园,精密设计西湖风景名胜区一天游的景点和游乐园场所。借鉴长隆和深圳水族馆建设经验,规划设计建设游玩4小时,容纳过万人的游乐园场所,延伸游览西湖、高榜山路径,创造晚霞送客上高榜,皓月留客落酒店,打破西湖游不留客的旅游怪圈;挖掘我市百多年的革命历史最具特色、最可闪光、最有号召力的革命史迹,以更好地发挥历史的教化作用,建议在市区丰山兴建东江革命主题公园,并将中国东纵纪念馆设在革命主题公园内,或者直接命名为东纵纪念公园;建议依托飞鹅岭公园建立周恩来纪念公园(馆)再现东征战场和东江行署的历史场面,增加我市的文化品位、色彩和厚度,打造惠州红色文化品牌,建设华南红色旅游的“龙头”。

(六)培育“一支队伍”,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文化产业是一种高文化含量、高科技含量的智能产业,需要一支高素质的文化经营管理队伍。因此,要实施文化人才战略和文化创新战略。一要把文化经营管理人才当作发展文化产业,建设文化大市的中坚和骨干力量,制定文化人才资源开发培养和引进规划;二要落实有关的优惠政策,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把急需的高层次文化人才作为引进重点。可采用聘用、访问讲学、设立实验室或工作室等形式,为专家来惠工作提供基础条件;三要加强人才培养,依托高校和整合本地大中专学校的教学资源,培养文化营销、艺术策划、文化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的短缺人才;四要建立激励机制,奖励在文化产业发展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人才。对有一技之长的民间文艺人才,应按《惠州市农村实用人才职称评定暂行办法》,受理申报和给予评定职称,使之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第二篇:文化产业调研报告

桂阳县文化产业调查报告

一、桂阳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桂阳县以建设湖南历史文化名县为目标,充分发挥文化资源优势,积极开拓文化市场,狠抓文化产业发展,逐步建成了以城市辐射农村的文化服务网络,初步形成了门类比较齐全的文化产业群体。2008年末,全县拥有文化产业单位360个,从业人员2252人;全年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2.36亿元,增长17%,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

2.2%,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2.9%。文化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日益明显,成为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

1、文化娱乐业健康发展。2008年末,全县有歌舞娱乐场所20家(其中县城区18 家,乡镇2家),有电子游艺场所17家,有营业性演出场所2家,有旱冰场1家,有台球俱乐部2家;各类文化娱乐经营单位,投资在400万元以上的2家,300万元-100万元以内的5家,投资在100万元以内的 11家;文化娱乐行业固定资产总值4653万元,年营业收入2342万元,从业人员1221人,年上缴税金130余万元。

2.图书发行、销售需求巨大。全县有图书发行单位1家,图书零售、出租单位21 家,年销售额2585万元。其中县新华书店每年的教材、教辅读物、书本等的营业额达 1

2100万元。

3、民间艺术产业蓬勃发展。桂阳县文联下辖文学家协会等群众性文艺创作团体8个,全县长期从事文学艺术创作的人员在300人以上,有专业剧团1家,年收入22万元以上,业余剧团3家,铜管乐队66 家,弦乐队8 家,龙队7家38条,狮队2家5支,年演出收入200万元以上。

4、广电传媒业发展突飞猛进。全县39个乡镇目前开通有线电视的有22个,有线电视用户3.7万户。广电传媒业经营已初步形成电视网络、电视广告和宽带网增值业务开发共同发展的格局。

5、教育培训业发展成效显著。全县拥有举办学历教育的职业技术学校1 所,教学班级 5个,在籍大、中专学员985 人,在职教职工总数92 人;有各级各类职业技能培训机构2所,年培训人数在3000人左右;有各级各类文化艺术培训机构2家,其中县文化馆培训中心年收入10万元以上,年培训人数在2400人左右。

6、印刷、体育、广告等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印刷业方面,我县现有印刷企业7 家,打字复印单位37 家,从业人员100 余人。体育产业方面,现有电脑体育彩票销售点6 个,从业人员10 人,销售收入150余万元;体育竞赛表演和有偿体育娱乐服务有初步发展,有体育器材、服装销售单位13家,大型健身房两处。广告业方面,全县现有广告经

营、发布单位20 家。

7、以“网吧”为代表的互联网上网服务等新兴文化产业方兴未艾。全县城乡有“网吧”118家,其中县城38家。“网吧”产业已逐渐发展成为我县文化产业的重要支柱之一,投资额达400万元以上的“网吧”达2家,每年“网吧”产业的营业收入达1300万元以上。

二、桂阳文化产业存在的问题

1、行政管理机构交叉重叠、条块分割、多头管理、职责不清。文化产业不仅涉及文化管理部门、旅游部门,还涉及民族宗教管理部门、规划和建设部门以及其他相关部门,需要各部门的密切配合与支持。而实际工作中,文化产业市场被分割为多头管理。文化部门管理演出娱乐音像网吧服务市场;广电部门管理广播电视;体育部门管理体育健身娱乐市场;民族宗教部门管理民族宗教人士和宗教场所。划分过细,互相交叉,难于协调统一,形成合力。

2、政事不分、所有制结构不合理。文化资源没有得到充分有效利用,投资渠道单一,资金匮乏,严重制约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尤其以文化、体育、旅游最为突出。文化行政部门陷于操办文化艺术创作演出活动的具体事务之中,削弱了行政管理和宏观管理的职能。公有文化事业单位普遍缺乏活力,没有形成创新激励机制;公有文化企业没能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主创新的市场主

体。全县大部分文化企事业单位属国有性质,集体或民营文化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外资或中外合资文化企业几乎没有。体育产业结构和经营方式分散单一,以体育彩票为主。旅游业仍然只靠政府投入,没有形成多渠道投入机制。

3、文化市场规模小,层次低,市场机制不健全。从文化娱乐演出、旅游、体育到广告、印刷、教育培训业等都程度不同的存在规模小、科技含量低、竞争力不足等问题。文化演出规模小、规格不高,无法形成大反响,没起到提升城市文化品位的作用;旅游有资源,但开发不足,没有形成整体效应;广告缺乏规模效应,竞争力有限,生存空间越来越小。目前,我县的文化要素市场(指文化资金市场、文化艺术设施市场、文化艺术人才市场、文化艺术劳务市场、文化科技市场等)、产权市场发展滞后,文化资源在市场中不能实现有效配置,国有资产没能实现重组和保值增值,文化事业结构也没能按产业化的要求进行调整。

4、对人文资源的罗列性展示大于开发利用。目前,我县对县内的人文资源,还仅仅停留在浅表的罗列和学术研究,没有进行深度的包装和打造,观赏及参与性不足,缺乏新意、吸引力,很难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发展桂阳文化产业的对策建议

1、积极制订并落实有利于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要尽快制定具体的文化产

业政策,包括产业组织政策、投资融资政策、财政税收政策、分配激励政策和文化资源保护利用政策等,逐步使文化政策法规覆盖文化产业的主要领域。要进一步调整和完善文化体制的所有制结构,尽快制定鼓励非文化企业、非公有制经济创办文化产业的政策,明确文化开放领域的市场准入标准、准入程序及管理监督办法,降低文化产业准入的门槛。同时科学规划文化产业总体发展战略,确定重点发展的行业门类项目,形成文化产业的中长期整体发展规划,完成现代文化产业体系的整体设计。

2、加强民间传统艺术的挖掘整理,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文化源泉。要修缮并保护好蒙泉井、东塔、阳山古民居等古迹建筑。要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积极做好湘昆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工作,开发和保护好瑶歌、花灯戏曲、土法榨油制作工艺等10余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上档升级上下功夫。加强对古戏台、古宗祠、古桥梁、古佛塔等历史遗迹的保护,及时修复整理馆藏文物。积极支持和鼓励美术、书法、摄影、音乐、曲艺、影视、民间艺术等不同门类的艺术生产,努力创作文艺精品。

3、组建文化产业集团、推进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一是做大图书发行业。新华书店要利用新华大楼地处黄金地段的优势,兴办社会图书超市和影视放映产业项目。二是做大做强广电传媒业,实行全新的管理模式和节目运行及用人分配

机制,振兴广播弱势产业。开发和拓展互联网、互动电影点播频道、付费电视频道、党政信息频道、图文广告频道、远程医疗、远程教育、数据广播等增值业务,到2010年有线电视用户达到8 万户,营业收入达到1600 万元。启动数字有线电视工程,实现有线电视由模拟向数字化的整体平移。三是做大印刷业。力争在近两年内,使我县的公开出版物印刷企业达到3家,产值超百万企业达1家。

4、整合文化产业资源、促进文化产业健康发展。一是“两院”合并,利用县电影院、影剧院的影城资产,组建文化艺术中心,承担好县内各项演艺活动。二是充分利用县文化馆馆址的资产置换,馆内场地和设施进一步完善的机遇,发挥好自身的艺术人才优势,采用独办或吸纳民间资金或与他人联办的方式,建立以美术、书法、声乐、器乐、舞蹈、表演、摄影等为内容的大型艺术培训中心。三是建设好县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充分利用全国图书资源联网开通的优势,举办各类培训班,增强图书馆的造血功能。四是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着力抓好阳山古民居的旅游开发,扩大知名度,吸引更多的人来此旅游观光;做大休闲度假、观光农业两个面。以现有农家乐、休闲庄、度假村为基础,注入文化内涵,努力做大做强休闲度假和观光农业;着力开发生态旅游三个片。舂陵江湖心岛、宝山蒙泉主题森林公园、泗洲山;培植宗教文化旅游点(东塔鹿峰寺、天坛山三神庙、金仙寨佛寺、坛

山古寺遗迹);保护开发民间民俗文化(花灯戏曲、舞龙狮、傩舞、清明祭祀文化、瑶歌古调、风味小吃)。同时将桂阳昆曲培训、表演融入桂阳旅游行业中,并打造具有代表性的旅游产品。

5、建立多元化的资金投入机制,筹建文化产业发展基金。积极落实各项文化经济政策,建立多渠道融资的文化产业发展机制,在政府投入相对不足的情况下,对文化产业建设项目提供政策倾斜,并且优化环境,以更多地吸引银行信贷资金和社会投入。大力发展民营文化产业,实现文化产品民营化战略。通过相应的文化投资体制改革,实现文化产业投资主体多元化、社会化、公共化,以此构筑桂阳文化产业体系。

桂阳县文化局

2009年10月15日

第三篇:文化产业调研报告

红岗区文化产业概述和未来发展

(一)现状分析

红岗区区现有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文化服务单位共计家,从业人员达余人,2010年文化产业经营额达到,实现利税,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文化娱乐业2010年总收入达,实现利税,解决就业劳动力人。出版物发行业2010年总收入达,实现利税,解决就业劳动力余人。2010年区印刷复制企业固定资产总额达,10年总收入,从业人员余人。

近几年来,红岗区区的文化产业有了较大发展,但仍处于起步、探索、培育、发展的初级阶段。

1.文化产业发展取得了初步成绩

(1)新兴文化行业成长较快,文化产业发展对红岗区域经济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演出业、电影发行放映业形成早,历史长,属于传统的文化行业,娱乐业、音像业、网络文化业是改革开放后的行业,历史较短但发展很快,属新兴的文化行业。红岗区目前从产值来看,新兴文化行业已经替代了传统文化行业。

(2)出版物发行业日渐繁荣。全区有国有新华书店 家,下设批发部、门市部、2010年销售收入达多万元,占领着全区出版物发行市场的绝对份额。其它社会办书店家,个体书摊家,音像制品零售家,电子出版物经营单位家,出版物经营单位和个人已达家。

(4)文化娱乐业稳步发展。全区目前娱乐场所及经营单位已达余家,在整顿和规范的前提下,不断在提高品质。

(5)群众文化活动有着优良的传统和文化资源。近几年,红岗区开展的“激情之夏”、“大庆之冬”、“社区文化节”、“夏日广场”、“十月金秋”等大型群众文化活动,如火如荼,为顺义文化产业的发展,打造文化品牌奠定了坚定的基础。

2.文化市场管理取得的成绩

建立了专职的文化行政执法队伍和社会监督网络,将日常检查和专项治理相结合,加大了执法力度和密度,进一步完善了文化市场服务,保证了红岗区文化市场健康发展。对网吧的专项治理、对歌舞娱乐场所的整顿都取得了明显的实效。

(二)存在问题

1.文化产业发展不充分,总量规模偏小,市场机制不完善,文化产业的发展速度和效益都需要有一个较大的提高。具体表现为:一是对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足,思想观念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要求。二是文化产业统计指标体系不健全,专门人才缺乏。三是文化体制改革滞后,产业结构调整乏力,社会化、市场化程度低。四是文化产品科技含量较低,创新能力不足,竞争能力不强。

2.缺乏标志性的文化企业的驻入。

(三)发展构想

发展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是加快服务业发展、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步骤;是适应经济全球化、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增强我国综合国力的重大举措。对实现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有巨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1.红岗区文化产业发展方向:

(1)形成以印刷产业为龙头,文化休闲娱乐为基础的文化产业布局,使文化产业成为地区经济的新的增长点,促进地区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积极推进文化与市场经济、高新技术的结合,坚持市场建设和产业发展一起抓。按照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增强活力的要求,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科技进步为手段,以政策法规为保障,调整产业布局,优化产业结构和资源配置,形成多渠道多元化投资、国有文化企业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

(2)引进驻区高端文化企业。形成一批实力雄厚、竞争力强的文化企业和有影响的文化品牌,建立一定规模的现代化文化产品生产、服务和销售网络。

(3)改变低水平、小规模的粗放经营状态,逐步淘汰摊贩式、作坊式经营业态,积极发展连锁经营、超市经营、电子商务,以现代流通形式取代传统流通形式。积极整合文化资

源,对文化资源重新进行整合,提高集约化经营水平和产业集中度。支持文化企业跨地区、跨行业投资和经营,不断拓宽经营范围,调整经营结构,拓展发展空间。鼓励依托有实力的文化企业,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本和业务为纽带,运用联合、重组、兼并、上市等方式,整合优势资源。

(4)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行业协会是同行企业自愿参加的民间组织,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需要与内在要求,有利于以行业协会的协调、服务代替政府主管部门的直接控制,较好地实现政企分开;有利于突破部门与地区界限,把同行业企业统一联合起来,目前已经存在的网吧协会要扶植发展,争取在“十二五”期间组建成立印刷行业协会、出版物发行协会、广告协会等;

2.红岗区文化市场管理发展方向:

(1)文化产品的内容管理。继续做好对文化产品内容的事先审查、事后追惩、备案工作。

(2)文化市场稽查。为创造良好的文化市场环境,努力建设文化市场,健全文化市场体系。加大文化市场执法力度,完善文化市场管理机制。适应新兴文化产业的发展情况,构建文化市场管理的信息网络体系,采取高科技手段加强市场监管。对依法经营、管理规范的文化企业,给予积极支持并

提供良好服务,对扰乱市场秩序的要依法处罚,形成有利于企业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第四篇:李长春讲话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二、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有力支撑

刚才姚晓英代表讲得很好,文化承载着精神内涵。同时要看到,如果文化仅仅停留在农闲时群众在村里唱唱歌跳跳舞这样自娱自乐的阶段,不能广泛地传播出去,那文化的精神内涵就没有最大限度地发挥影响力。只有通过文化产业的形式,文化才能广为传播。美国只有二百多年历史,没有什么文化资源,但美国文化风靡全球,就是因为美国善于把自己的文化价值观念与高新技术和市场体制结合起来,变成强大的文化产业和丰富的文化产品,推广到全世界。现在美国出口的第一大产业,不是航空业也不是IT产业,而是文化产业。一个HBO(家庭影院频道)全球都看,对很多国家和地区的电影产业都造成了很大的冲击。我们国家有五千年的悠久文明,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但我们还不善于通过市场、产业和技术相结合的办法来传播文化,长期停留在自娱自乐、自我欣赏状态,因此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不强。我们很多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也存在这样的问题。文化遗产既需要政府保护,又要创新保护的途径。对于有条件的,要通过产业的形式进行市场开发利用。因为,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只有被广大群众接受、欣赏和消费,才能焕发生机、传之久远,这是更积极的保护、最好的保护。如果总是满足于自娱自乐,最后的结果就必然是失去生机活力,进入地方志、档案馆、博物馆。因此,发展文化产业,是把文化做大做强、广泛传播的根本途径。

政府工作报告和“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都强调,要推动文化产

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要充分认识中央这一决策部署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从实践看,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过程中,文化产业具有优结构、扩消费、增就业、促跨越、可持续的独特优势和突出特点。优结构,就是从总供给和总需求的角度讲,发展文化产业有利于优化经济结构、产业结构、需求结构。文化产业除了少量部分属于第二产业之外,总体上是现代服务业。发展文化产业,有利于增加第三产业的比重,推动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因此,抓住了文化产业,就抓住了调整供给结构的突破口,就从总供给方面进一步优化了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扩消费,就是从总需求的角度讲,发展文化产业有利于扩大居民消费,拉动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推动经济增长主要由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三驾马车”协调拉动转变。从目前总需求与总供给平衡关系上来看,很多产业都出现产能过剩的问题,文化产业是少数几个总供给还远远不能满足总需求的朝阳产业之一,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在文化领域表现得特别突出。现在排队买东西的现象在其他领域基本上看不到,但有的城市买电影票还要排队,就是因为群众精神文化消费需求越来越旺盛,而我们提供的优秀文化产品和服务还太少。因此,发展文化产业是人民群众生活基本实现小康之后增加消费的重要途径,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也就抓住了扩大消费的重要着力点。增就业,就是发展文化产业有利于增加就业、带动创业。文化产业投入的是智力资源,产出的是知识产权,不需要更多厂房和土地就

能够创造很多的就业机会。而且文化创意是推动其他相关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因此,发展文化产业,有利于解决更多的人就业特别是能够有效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有利于带动其他领域、其他产业的创新发展,实现更多的人就业创业。对贵州来说,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是增加少数民族地区群众就业最现实、见效最快的办法。促跨越,就是发展文化产业有利于中西部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文化产业与一个地区原来的工业发展水平等基础条件关系不大,不需要提供配套元器件和复杂的工艺性协作,只要引进优秀人才,有好的创意,善于在市场化、产业化、科技化上率先突破,就能把文化资源变成现实财富,促进欠发达地区跨越式发展。可持续,就是发展文化产业有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资源、能源、环境等瓶颈制约越来越突出。而文化产业的一大特点是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是受资源、能源、环境瓶颈制约不大的新兴产业之一,最能够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是典型的低碳经济、绿色经济。抓住了文化产业,就抓住了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综合以上这些优势和特点,完全可以说文化产业是战略性、先导性产业,不仅能够提供精神动力、思想保证、文化条件,而且能够开辟经济发展的新途径、新空间,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和突破口,甚至可以说是“牛鼻子”。

对贵州来说,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既有现实意义,也具备有利条件,那就是贵州具有丰富的文化资源。一是红色文化资源丰富。贵州是中国革命胜利的转折之地,遵义会议重新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我们党和军队中的领导地位。贵州还是红军长征途中活动时间最长、活动范围

最广的省份,红军走遍了贵州80多个县中的60多个县,留下了强渡乌江、四渡赤水、乌蒙山千里回旋、娄山关战役等许多气壮山河、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二是民族民俗文化资源丰富。贵州是少数民族的聚居区,有特色鲜明、品种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贵州也有丰富的民俗文化,历史上发生过几次中原文化南迁现象,贵州现在还保留着古代中原文化的很多印记。三是绿色文化资源丰富。贵州自然景观优美,生态环境良好,有很多全国乃至全世界都知名的旅游景区。因此,贵州开展红色旅游、民族风情游、绿色旅游都具备有利条件。走文化和旅游结合之路,形成特色文化旅游产业,是贵州发展文化产业的现实选择。在这方面,贵州前景广阔、大有可为。文化是旅游之魂,可大大提升旅游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提升旅游的整体品味,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旅游是文化之体,是文化传播和文明传承的重要载体,通过寓教于乐、愉悦身心,可以使文化传播得更加久远。可以说,文化和旅游结合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希望贵州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高度出发,把发展文化产业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作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充分发挥文化产业的特点,充分利用文化资源富集的优势,采取更加有力的举措,积极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在这里,我还想强调,贵州要充分利用革命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发展红色旅游高度重视,2004年底中办、国办印发了《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

发展规划纲要》。主要考虑就是,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与旅游产业发展结合起来,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结合起来,寓教于游、寓教于乐,最大限度地发挥综合效益。因此,红色旅游是进一步弘扬我们党的优良革命传统,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共同思想基础的政治工程,是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文化工程,是新形势下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工程,是帮助革命老区群众脱贫致富、提高生活水平的富民工程。

从几年来的实践看,全国各地红色旅游稳步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政治效益、社会效益、文化效益和经济效益。我们通过推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免费开放,发展红色旅游,找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佳结合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公益性的,追求的是社会效益最大化;旅行社是企业,追求的是经济效益最大化。免费开放了,旅行社就愿意把游客组织到这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企业经济利益就实现了最大化;而参观的游客越多,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社会效益最大化的目的也实现了。这就是与文化产业结合产生的力量,也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其效果比简单的说教要好得多,青年人也容易接受。现在,很多地方举行入党、入团仪式甚至举行集体婚礼,都愿意到这些红色旅游线路上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来。在很多地方,发展红色旅游带来的经济效益十分可观。由于免费开放带来游客迅速增加,带动了交通、住宿,、餐饮等服务产业迅猛发展,旅游业发展上了水平。特剔是那些位置偏远、交通不便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通过发展红色旅

游,更是发生了巨大变化。发展红色旅游这几年,是国家发改委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所在地基础设施投入最多的时期,原来许多不通汽车、火车、飞机的地方现在交通都很方便了,既弘扬了革命传统,也带动当地加快了群众致富步伐。我们在井冈山等地方看到,很多群众通过办“农家乐,盖起了小楼,走上了生活富裕的道路。在总结过去几年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中央研究制定了《2011-2015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近期以中办、国办名义下发。规划纲要把中西部地区的重点红色旅游区、旅游线路作为支持的重点,贵州特别是遵义应该是重中之重。在实施规划纲要的过程中,有关部门要考虑贵州的实际惰况,给予大力支持,帮助贵州把丰富的革命文化资源整合起来,把孤立的点变成系列的旅游商品链,形成线路化、产品化、品牌化。也希望贵州抓住这个机遇,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并与历史文化游、民族风情游、自然生态游结合起来,使红色旅游成为贵州熠熠生辉的文化品牌、旅游品牌,推动贵州经济发展,造福贵州人民,最大限度地发挥红色旅游的综合效益。

需要强调的是,发展文化产业,最关键的是要有与市场接轨的经营主体。我们推动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根本目的就是要培育合格市场主体。过去,无论是公益性文化单位还是经营性文化单位都是事业单位,而企业和事业单位在核算制度、自身文化等多个方面都完全两样,是两个根本不同的概念。事业单位不是跟市场接轨的体制,无法与资本市场、金融市场接轨,企业才是跟市场接轨的组织,才能利用市场机制做大做强。发展红色旅游也好,发展民族文化风情游也

好,都需要打造合格的市场主体,培育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富有活力的企业。

目前,许多地方都在充分利用独特的历史文化、革命文化、民族文化资源打造知名文化品牌,如湖南推出革命历史题材的系列影视剧,反映毛主席早期革命生涯的《恰同学少年》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作;江西围绕井冈山革命文化推出了大型实景剧《井冈山》,拍摄了电视连续剧《井冈山》,效果也很好;陕西围绕延安革命文化推出了大型电视剧《保卫延安》,山西围绕太行山、八路军等题材推出了系列作品,在全国都很受欢迎。希望贵州结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充分挖掘丰富的革命文化内涵,推出一批以红军长征为主题的小说、诗歌、电影、电视剧、舞台剧等优秀文化产品,大力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和遵义会议精神。刚才欧阳黔森代表提出,要围绕贵州丰富的革命文化资源打造系列影视剧作品,这个想法很好。

现在我们正在推动电视台制播分离改革,把电视剧制作中心从事业单位剥离出来,转企改制成为企业。你们可以结合电视剧制作中心转企改制,利用丰富的文化资源,打造在国内有竞争力的影视剧制作文化企业。目前,影视剧拍摄市场也正在重新洗牌,重新制定市场准入规则,各种所有制企业都可以参与。希望你们抓住这个机遇,打造出有实力和影响力的影视剧文化企业,创造新鲜经验。

三、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提高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能力

文化的最终作用是以文化人,通过传承文明、传播知识、陶冶情

操、愉悦身心,进而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即具有教育人民、引导社会、推动发展的功能。充分发挥文化的这些功能,必须同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紧密结合起来。从总体上看,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体现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基本文化需求,通过政府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来实现;另一部分是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文化需求,通过繁荣文化市场来满足。现阶段,我们界定的基本文化需求主要包括读书看报、听广播看电视、进行公共文化鉴赏、参加公共文化活动等。在农村,考虑到过去的传统,每个月以行政村为单位为农民免费放映一场电影也属于这个范畴。除此之外,就属于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文化需求。从这两种文化需求出发,我们明确了文化建设的基本思路,即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做到两手抓、两加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基本文化需求依靠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来实现,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政府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职责。过去我们对文化需求没有区分和界定清楚,结果造成应该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公益性文化单位能力不足,搞不好服务,还要去创收;应该走向市场的经营性文化单位躺在政府怀里,远离市场,没有活力。现在我们界定清楚了,就是一手抓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一手抓文化产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多样性、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要以政

府为主导,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为骨干,以全民为服务对象,以基层和农村为重点,同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和支持。具体来说,公共文化服务主要由公共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文化馆、农家书屋以及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等来承担,因此我们推动这些单位和设施免费开放。有一段时间,公共博物馆门票免费了,但里面的特展还要收费,群众对此有意见。经过文化部、财政部协调支持,现在公共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纪念馆、美术馆这五大馆已彻底落实了免费开放。目前,由文化部牵头,中国科协、全国妇联、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等几个单位参加,正在开展调研,推动青少年官、工人俱乐部、科技馆、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等免费开放。除此之外,政府也向文化企业购买服务,如在农村每月一次免费放映的电影。另外政府也鼓励民间力量开展公共文化服务。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具有这么几个特点:一是公益性,就是政府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基本上是免费服务,或是低于成本、收费很少的服务,这也体现了社会公正。二是基本性,就是政府提供的是基本文化服务,而不是所有文化服务。基本文化服务,当前主要是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除此之外的文化需求,要通过文化市场来满足。发展文化产业,目的就是繁荣文化市场,为人民群众提供满足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需求的途径。因此,不能让看电影、看戏、、听音乐会等都免费,那样做就限制了文化市场的繁荣发展,打击了刚刚焕发生机的文化产业,使之难以做大做强,难以走出去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三是均等性,就是不分男女老少,不分富人穷人,不分城市农村,不

分东中西部,都平等地享受服务。因此,现在农民工也可以进国家博物馆、国家图书馆,这也体现了社会进步。四是便民性,就是要网点化,做到一定范围内必须有公共文化活动场所,方便群众就近参与。我们强调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要延伸到社区,目的就是体现便民性。现在很多地方建设了不少标志性的大型文化设施,其水平不亚于西方发达国家,但面向基层群众的社区文化活动中心还普及不够、质量不高。各地由于财力不同,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建设的水平有高有低,这完全可以理解,但首先要有、要普及。有了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群众就有了归属感,有了凝聚力,也有利于抵御各种思想文化渗透。特别是随着社会组织结构的变化,现在很多人由原来的“单位人”变成了“社会人”,社区的作用就更加突出,建设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就更有意义。希望贵州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作为保障和改善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民生工程,摆上更加重要的位置,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下决心搞好,更好地造福人民群众。

我就讲这么多。希望贵州以贯彻落实这次全国“两会”精神为强大动力,抢抓机遇、开拓迸取、扎实工作,努力实现“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开局。相信贵州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第五篇:为什么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第一、文化领域新的实践,需要总结概括。党中央作出的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决策部署,开辟了文化的新的境界,因为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都是新生事物,都是以前没有做过的。经过近十年的探索和实践,应该说文化体制改革焕发了生机,特别是从全国来看,精神产品生产出现了空前的繁荣景象,文化产业从无到有,市场主体快速增加和壮大,出现了一批超百亿的文化企业集团,包括文化企业也开始上市,这些在过去都是难以想象的。过去由政府包办文化事业的格局已经打破了,出现了以国有为主体,社会广泛参与的多元投入文化建设的格局已经形成,这使文化建设充满了活力。这些新的实践和探索,丰富了中国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开辟了新的发展道路。经过这十年的发展,实践证明这些文化品牌的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的部署是非常正确的。经过十年的发展,我们需要及时总结提炼,逐步上升为规律性的认识,今年总书记在第二十二次中央政治局集中学习的时候发表讲话,对整个十六大以来文化产业新的实践做了概括和提炼。

第二、文化事业的成功实践,需要正确引导。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成功实践,进一步凸显了文化建设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需要引导全党全社会进一步更加全面的认识和把握。新的实践的发展,我们的认识也在不断丰富和提升,特别是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中学习时,把文化的地位和发展文化产业的必要性精辟的概括了“三个重要”、“三个关系”和“两个任意成为”,深入分析我们国际国内形势,从综合国力全方位竞争更趋激烈,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更加旺盛,现代传播手段更加快捷等文化建设所面临德技好机遇和严峻挑战形势下做出了新的概括、新的论述和新的判断。应该说这些新概括、新论述、新判断是一次认识上的新飞跃。有了这样的认识,就必须把这种认识转化为新的实践,转化为推动实践发展的指导原则。今年是“十一五”的收官之年,又是“十二五”的规划之年,总书记的讲话非常好,为“十二五”建设指明了方向。

第三、文化产业利于推进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在经历了全球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之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越来越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必须认真对待和思考的一个问题。根据国际经验,文化产业具有逆势上扬的特性,又是低污染,低消耗、高产出,高效益的朝阳产业,特别是文化与高新技术、新兴传媒的融合创新,显示了巨大的经济开发前景。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的战略选择。同时,我们还看到科技创造品质,文化创造品牌,提高产业的科技含量和文化含量,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一个重要内容。党中央今年特别强调文化改革和发展,具有现实的和长远的战略意义。

第四、精神文化需求,创造了文化发展的机遇。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更加旺盛,给我们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创造了条件。在这个时候也迫切需要我们大力繁荣我们的文化事业和发展文化产业,特别是江苏去年的人均GDP接近了6500美元,今年有望超过7000美元,在这样的情况下,老百姓富裕以后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会越来越多。所以,党中央在强调大力繁荣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把握了这样一种机遇,在这个时候也需要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第五、综合国力的竞争,文化的作用越来越大。我们总书记的报告里面都有很多的阐述。各个国家目前都在大力发展文化,从以前军事的竞争到经济的竞争,以后进一步发展到文化的竞争,文化的地位在国际当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在这个时候强调文化的重要性,加大推进文化发展的力度,这是一种必然的选择。

下载关于大力发展惠州市文化产业的调研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大力发展惠州市文化产业的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康定县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文化产业

    康定县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文化产业 一是搭建统一融资平台,集中投向重点景区,完成跑马山核心景区开发,配套完善木格措、塔公旅游基础设施,全面提升接待档次和能力,努力把三个重点景......

    文化产业调研报告[合集五篇]

    文化产业调研报告 文化产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知识经济时代,文化产业越来越受到重视,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已把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区文化产业调研报告

    近年来,荷塘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加快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打造以生态宜居、文化休闲”为特征的商贸次中心发展定位,加快文化......

    文化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发挥工商职能作用 助推文化产业发展当今文化产业作为“朝阳产业”,已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引擎。工商部门作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职能部门之一,应当迎时而上,积极思考采......

    县级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县级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文化强省”战略做好必要的前期准备工作,邵阳××县组织开展了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调研,调研表明:近几年来,××县文化产业有了......

    文化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发展文化产业,提升文化竞争力,是实现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重大举措。近年来,我县县委、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把发展文化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骨干产业积极培育......

    洛阳文化产业调研报告

    洛阳文化产业调研报告2012年1月11号,本人应付跃龙老师的要求来到洛阳进行文化产业调研,走访了市政府文化产业科,宣传部文产办等几家单位。对洛阳市的文化产业进行了一次摸底式......

    文化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文化产业发展调研汇报材料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我镇文化建设在上级各部门和镇党委、政府的关心重视下,致力于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把加强农村基层文化建设放在了重要的位置,努力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