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传承历史,创造未来
传承历史,创造未来
传承与创新是一对看似相悖实则依存的一对词语。传承解决的是我们从哪里来的问题,创新解决的事我们要往那里去的问题。
在相当一部分人的眼里,传承意味着因循守旧,创新意味着否认过去,我认为这是不可取的。我们讲传承,应该是站在历史的角度,理性的看待我们的过去,从过去的经历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使我们明白昨天的成功与遗憾,明白今天的来源与不易,乃至明天的预期和路线。我们延续至今已有三十年的发展历史,其中的风雨早已化为今天的荣誉,但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过去的荣誉不应该只被当作奖杯束之高阁,只有在偶尔的回首才被默默回味,而是应该时时品味,不仅要品出原味,更要品出新内涵。
我们广厦在三十多年的历史中产生了很多很好的精神和理念,这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其中最核心的内容就是“登山精神”。对此精神的内涵,楼明主席已作出过精辟的论述:一个是对梦想的不懈追求,一个梦想实现了,还要有更高的梦想;另外一个就是一种不畏艰险、拼搏向上的奋斗精神。作为一名新人,我深刻的感觉到楼明主席这番论述已深深的融入了广厦每一个细胞里。在来公司求职的第一天,我就感觉到我们公司和别的公司不一样。每一个人在办公室里似乎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都能很顺畅的履行自己的职能,尤其是每一个人脸上都洋溢着一种朝气蓬勃、欣欣向上的笑容,这是我在别的公司不曾遇到的。在进入公司后我才明白,一个公司的文化能够深刻的影响公司的职员。因为我们公司一直都在追求梦想,并且是一个梦想实现了还有更高的梦想,从来不曾停下自己的脚步,所以每一个公司职员都在为公司梦想的实现而不断的改变自己、提升自己,所以才会在日积月累的完善自身中融入这个集体,并发自内心的为自己的进步而自豪,而这些,恰恰也是不畏艰险、拼搏向上奋斗精神的体现。
除了“登山精神”,我们广厦还有很多值得我们传承的精神,如创业精神、因时因地制宜精神、人才精神。在我进入公司的短短三个月中,我一直在从事行政工作,重点管理人才招募工作。在对应聘人员进行面试时,我问得最多的是“你觉得你身上什么地方最吸引公司?”得到的答案虽然数不胜数,但就最后留下的公司职工而言,他们的答案都提到一点——创业精神。每个人在刚步入工作岗位的时候都会有一股雄心壮志,希望能做出一番业绩,这是人之常情。难能可贵的是在正式工作之后面对接连而至的挫折依然保持创业的激情,这是常人所不能。我们公司正在进行(神马升级?)对这种创业激情的需求更为渴切。而在人才进入公司后,我更看到了公司稳健务实的经营、灵活高效的管理。每一个人才在进入公司后都能很快的融入自己的岗位,在公司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就像一颗颗螺丝被准确的安在了机器的正确位置,为机器的高效运转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是我们企业的独特竞争力:引得进用得好留得住。
传承是对历史的负责,但我们不仅要对历史负责,还要对未来负责。楼明主席曾对传承和创新的关系作过形象的比喻:继承历史沉淀的维生素靠传承,消除历史产生的病毒靠创新。我对此深以为然。我们企业要向做大做强,在当今日新月异的市场经济下唯有继承传承、不断创新一途可走。创新离不开传承,传承是创新的基础;传承也离不开创新,只有创新才能让传承保持活力。
我们谈传承离不开创新,因为不管是登山精神,还是创业精神、因时因地制宜精神、人才精神,要想保持它们的活力,都离不开创新。登山精神告诉我们,要不断追求梦想,并且不断超越原梦想、追求新梦想。梦想之所以不会一层不变,是因为我们在不断创新,不断开拓进取,以至于实现了一个又一个的梦想,并在此途中提高了自身素质和眼界,产生了新的梦想;创业精神告诉我们,要时刻保持创业激情,不管经历何种挫折依然保持自己创业的激情,在这种激情下充分发挥自身的才能,为企业做出自身应有的贡献,这一精神的实现,唯有创新一途可走,否则自身的才能无法随着企业的进步而进步,最终只会被企业所淘汰;因时因地制宜精神告诉我们,要坚持适应广厦的才是最好的,形成自身独特的竞争力。广厦是不断发展的,经营、管理必然也要不断的发展才能适应广厦的步伐,而经营管理的发展,依旧离不开创新。人才精神告诉我们,人才是广厦不断前进的动力,是我们取得成功的关键。市场需求变幻莫测,适应广厦的人才必然也不是一层不变的,唯有不断突破旧有人才观念,创新完善人才意识,才能更好地适应广厦人才需要。
我们谈创新也离不开传承,是因为只有在传承之上的创新才是继往开来的创新,才是适应自己的创新。新梦想的产生必然建立在原有梦想实现的基础上,挑战攀登新的、更高的山,必然建立在原有的、较低的山的基础上。转变创新观念,不管是开放、融合的心态,还是思想、观念上走出去,必须要建立在理解自身传承的基础之上,不盲目,不照办,努力在符合自身传承需要的前提下引进创新;机制体制创新,不管是建立创新体系还是改革体制机制,也依然要建立在自身传承的基础上。明白什么样的创新体系适应当前的广厦,什么样的体制机制符合总部对下属企业的管理,什么样的体制能使下属企业更好地发展,既不激进也不保守,始终保持者体制机制创新与企业发展的协调进步;发展模式的创新,既要结合自身实际,也要结合社会实际。我们寻找合作不仅要考虑自身的追求和目标,也要考虑合作方的需求和目的,做到有的放矢、心中有数。
第二篇:烽火家书——传承历史、映照未来
烽火家书——传承历史、映照未来
余振冉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黄继光一封家书将我们从监狱举办的大讲堂《信中国》观看学习现场带到了朝鲜战争中的上甘岭。21岁的风华少年黄继光在大战前给母亲的家书中写道:“现在为了祖国人民需要站在光荣战斗最前面,为了全祖国家中人等幸福日子,男有决心在战斗中为人民服务,不立功不下战场,不立功不下战场。”这是英雄牺牲写前给母亲的一封家书,何等的豪迈气概,也正是这句话让栏目现场台下的年轻大学生们集体起立含着热泪高声呼应,“不立功不下战场”,我们从中读懂了黄继光为什么会顽强爬向火力点,冲着敌军狂喷火舌的枪口,挺起胸膛,张开双臂,扑了上去的英雄事迹。
《谁是最可爱的人》是我们中学时代课文里最早了解到朝鲜战场的文章,黄继光无疑是最可爱的人中的一个璀璨的星,这是在朝鲜战场上,与美国为首联合国军进行综合实力不对称战争的时代大背景下,发生的小人物成长为大英雄的故事。
一、重温家书是为了传承历史,知道我们如何走到今天 与母亲的家书“不立功不下战场”。在牺牲前六个月给远在祖国的母亲家书写到:不立功不下战场,决心把母亲来信实际行动来回答祖国人民对我们关怀和对家中期望。放眼历史大背景,这随只是一个小兵梦想,确折射了我人民志愿军英雄气概和保家卫国必胜的信心。伟大的战争,锻炼伟大的人民,伟大的人民,铸就伟大的精神,这种一往无前,敢于斗争,敢于胜利,与敌人血战到底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是我们战胜强大敌人,收拾大好河山的制胜法宝。
邓芳芝给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信“多打些粮食来支援战争”。黄继光牺牲后不久,黄继光的母亲在得到部队招兵的消息,就让身边最小的儿子参军,她就想着一定要把小儿子教育好,叫他学哥哥黄继光的样子,争取当英雄和模范,支援战争。自己身体力行要多打些粮食来志愿战争,这是多么无私伟大的母亲。这种精神体现了当时全国上下一致,全民动员,同仇敌忾,团结对敌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重温家书是为了映照未来,指导我们如何去做自己 家书与家风,中国是礼仪志邦,每个家庭,都有家训、家规、家风,从孟母三迁到岳母刺字,好的家风不仅承载了祖祖辈辈对后代的希望对后代的策鞭,也同样体现了中华民族优良的民族之风。黄继光的英雄事迹从家书阅读中,不难发现正是因为有个良好的家风。在这个飞速发展的科技时代,写信已经很少了,在年轻人当中有的在工作闲暇之际都很少与家人打电话,黄继光给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在享受自己成功的喜悦之时,在自己失意之时,聚会把酒言欢之时,有没有和父母交交心,没事多关心父母健康。我想写好家书就是家风的体现,不管我们采取什么形式与家人联系,我们要常怀感恩之心,感恩父母。家书与事业,不立功不下战场,正是黄继光胸怀大志,良好的事业价值观。回顾我们现实生活的工作,我们是不是还是满足于按时上下班拿工资这种低层次的追求。我们青年民警要学习黄继光胸怀大志,勇于拼搏。总书记在给北京大学学生回信中说,“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只有把进步的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才能最终成就一番事业。他鼓励青年学生将个人理想与国家、民族兴衰相结合,以自己的青年理想为起点,为早日实现中国梦贡献力量。我们青年民警要勤学,练就过硬本领;要修德,锤炼高尚品格;要自强,矢志艰苦奋斗。
家书是联系家庭和个人的桥梁纽带。重温黄继光烽火家书,让我们感受到自己肩负的重任,在新时代传承我们来之不易的历史、映照我们应当志存高远,脚踏实地,不懈奋斗书写人生华章的未来。
第三篇:回顾党的历史 创造辉煌未来
中国共产党九十岁华诞演讲稿 2011年5月7日回顾党的历史 创造辉煌未来
同志们朋友们:
今年是我们党九十岁华诞,今天我们在这里聚集为我们共同的母亲祝福——祝她生日快乐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由于西方列强的野蛮入侵和中国封建统治者的腐败无能,中国一步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鸦片战争开始到五四运动的近八十年中,中国人民进行了一次又一次英勇卓绝、可歌可泣的斗争,但都失败了。特别辛亥革命的失败和不彻底性,给中国的先进分子以深刻的启示,使他们逐渐觉悟到必须探索新的救国救民的道路。中国共产党就是适应近代以来社会进步和革命发展的这种客观要求而诞生的。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工人阶级的力量发展壮大起来给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阶级基础,同时“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给中国共产党和工人运动提供了指导思想,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
中国共产的成立,是近代以来社会进步和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从此,领导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振兴中华的伟大使命,历史性地落到了中国共产党的身上。中国革命进入了崭新的发展阶段。
1924年,中国共产党帮助孙中山改组国民党,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从而兴
起以推翻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和北洋军阀为目标的大革命。
但孙中山逝世后,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右派掀起反共
逆流,残酷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人民,使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持续三年多的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彻底失败了。
大革命失败后,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在帝国主义、买
办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的支持下,建立了新军阀的反动统治,屠杀了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国内政治局势急剧逆转,血的教训使党更加懂得掌握军队、实行武装斗争、工农联盟对于中国革命的极端重要性。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
毛泽东领导了秋收起义,组建了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军
第一师,在军队中建立了党的组织,带领秋收起义的部队转入井冈山,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在农村建立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建立革命武装和工农政权,开创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道路。
正当全国革命形势不断发展的时候,党内出现王明“左”
倾冒险主义的严重错误,对全党政治长达四年之久给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事业造成严重危害,几乎使城市中有组织的革命力量损失殆尽。1934年10月,第五次“围剿”失败,中央红军主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开始了伟大的二万五千里长征。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在毛泽东等的正确指挥下,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取得长征的伟大胜利。
“九一八”事变后,中华民族面临着遭受日本帝国主义侵
略的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国共产党到达陕北后,坚决主张抗日,进行民族革命战争。在瓦窑堡会议上提出了建立广
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总方针,推动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潮的兴起。
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是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
是中流砥柱,促进了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党提出全面抗战路线,开辟敌后战场,开展游击战争,建立许多抗日根据地,广泛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抗日斗争,充分发挥和依靠人民群众进行抗战。最终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顺应全国人民的强烈要求,主张结束国民党***,争取建立一个和平、民主、独立、富强的新中国。但蒋介石倒行逆施,妄图抢夺胜利果实,不顾全国人民的和平意愿,悍然发动内战。
党在全国各解放区人民的全力支持下,在国民党统治区
学生运动、工人运动和各阶层人民斗争的有力配合下,在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积极合作下,领导人民解放军进行了三年解放战争,经过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消灭了蒋介石的800多万军队,彻底推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毛泽东
亲自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实现了梦寐以求的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新中国成立后,到1956年党领导完成了对农业、手工
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以后,中国共产党开始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在建设过程中出现了严重的错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还有1966年至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这对中国的经济发展造成巨大的损失,但中国共产党仍在艰难的前进着,也取得一些进步。粮食生产保持了比较稳定的增长;工业、交通等基本建设和科学技术方面取得了一些重要成就,其中包括新的铁路和南京长江大桥的建成,一些技术先进的大型企业的投产,氢弹试验和人造卫星发射、回收的 成功等等。
1978年12月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之后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领导集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发展经济,改革开放。是中国进入现代化建设道路。
随后中国共产党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发展经济,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阶段。
到今天,经济迅速发展,GDP一路攀升。出口贸易不断增长,我们成功举办了奥运会和世博盛会,我们要感恩今天,铭记历史。事实证明中国共产党不愧为伟大、光荣、正确的党,不愧为领导中国人民不断开创新事业的核心力量。
中国共产党引领中国继续向前发展,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这任务就落在共产党党员身上,中国的发展需要一批先进的树立共产主义和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并为之奋斗终身的党员进行领导。作为青年学生要树立远大的目标,铭记历史,向党组织靠拢,争取早日入党,为中国的发展贡献
出自己一份力量。现在我们能做的就是树立远大的目标,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德才兼备,铭记历史,特别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的中国革命史,才能深刻了解过去,全面把握现在,正确创造未来。
第四篇:学习——创造未来
学习——创造未来
——铁芯厂创建学习型企业侧记
学习型组织理论为我们的企业管理注入了新的活力,个人学习与团队学习相统一,学习与工作相统一,个人愿景与团队愿景相统一,推动了企业的管理创新、技术创新,使我们的管理在创新中不断规范,在规范中走向成熟,最终提高了核心竞争力。
一、战略性选择——创建学习型组织
为不断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发展变化的需要和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形势,巩固改革发展的成果。2005年初在经济工作会议上,我们提出了“创建学习型组织”理念,并将其作为企业文化建设“八大理念”的核心内容,明确了通过“坚持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的相关活动,推动企业文化建设,努力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促进企业与员工全面发展,更好地实现个人的职业生涯和企业愿景目标”的总要求。
管理求严、质量求精、服务求诚、技术求新作为经营指导思想,始终不渝地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坚持将观念更新、经营创新、管理出新、学习求新,塑造企业形象作为生存的基础和开拓发展的动力。把创建学习企业贯穿于经济建设、生产经营、企业管理等各个方面,为企业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思想保证,收到了内增凝聚力、外增吸引力、提高向心力、发展生产力的良好效果。全厂上下一致、齐心协力,紧扣“发展是硬道理”这一主题,使经济指标连年增长。
二、创建学习型组织——解决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机制
为使“全员参与、持续开展、知识共享、不断创新”的工作方针得到落实,按照制度要求,我们建立了教育培训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杨莲花;副组长:李宝林;组员:赵长山、宋博文、吴娟、闫进凯。以制度形式规定了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的工作职责。做到了“工作有计划、有部署、有落实、有检查、有奖罚”。
1、领导转变观念,当好新角色,成为设计师。
“学习型组织”领导者的显著特点,必定是善于学习,勇于开拓创新和协调组织内部诸种矛盾的“设计师”。他不是传统管理组织中的“船长”、“舵手”。以往我们常
说:“大海船行靠舵手”。航行首要的是船只,没有船只,舵手无法发挥其指挥的才能,两者缺一不可。一是领导重视,制度完善。制定了创建活动方案,保证学习的时间、场地、人员培训内容的落实,领导班子带头学习。二是目标明确,措施得力。建立全员终身学习理念,形成学习共享与互动的组织氛围,使“创建”工作真正起到提升企业形象,促进经济发展的目的。
2、从管理创新着眼,从学习五项修炼下手。
如结合“第一项修炼”——“自我超越”活动,开展了 “领导才能与团队建设”培训。“自我超越”是推进学习型组织发展的精神动力和力量源泉,要求每个员工认识单位和个人最想实现的愿望,发展壮大经济实力,提高职工收入水平,并逐渐打牢“知识改变命运,学习创造未来”以及学习是唯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再生资源的印记。聘请电力大学教授讲如何“发挥个人潜能,体现自身价值”,为企业造福,实现“双赢”,通过2个小时的讲解,使大家深受启发,促使其在工作中不断进取,增长才干。
结合“第二项修炼”——“改善心智模式”活动,组织中层以上干部进行两次讨论。结合本部门的实际情况,谈如何创新管理方法,改变旧观念,培育新理念,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改变与发展规律相抵触的判断和决策,提升服务力,推进思维模式的创新,推进工作向前发展。制定了《竞争上岗,岗变薪变》及相应的实施细则,增强了干部们的危机意识和紧迫感。找出存在的差距,制定整改措施4项,逐一落实,激发了大家的工作热情,使企业各项管理工作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同时,也为顺利接管华力通公司奠定了良好的管理基础,实现了当年扭亏为盈的奋斗目标。
结合“第三项修炼”——“建立共同愿景”活动,开展了 “个性系统”设计,包括:战略目标、形象口号、企业精神、核心价值、经营理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组织班组长以上管理人员,进行了三次讨论,如何调动生产一线人员的积极性,自觉参与到创建活动中,并广泛争求意见。在企业的每个角落,鼓舞员工发奋进取的标语与蕴涵着企业文化的理念随处可见,这些具有凝聚力、感召力的企业文化在催人上进的同时,统一了员工的思想观念,有利地促进了企业日常管理的顺利实施。
结合“第四项修炼”——“团队学习”活动,开展了“绩效伙伴”学习活动,“岗位”技能比武和团体学习的修炼。以班组为单位,同等工序操作者进行比赛,考核的标准为时间短、质量好、节约材料,优胜者每人奖励50至100元。以活动学技能,以活动学知识,以活动促进员工素质的提高。
结合“第五项修炼”——“系统思考”活动,开展了对传统管理模式与现代管理模式进行了系统比较,组织管理人员观看录像片,学习“海尔”管理新观念。通过学习,认识到“海尔”始终保持高速稳定发展的势头,奥秘只有两个字:创新。创新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将战略的超前,文化的创新浸透到企业发展的每一个阶段。
“五项修炼”活动的开展,使全体员工转变了观念,思想素质得到了升华。新的企业文化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正是由于思想的解放,观念的更新,实现了人力资源有效整合。一套领导班子,管理着三个独立核算单位,大大降低了管理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3、积极营造浓厚的“创争”氛围。
围绕“创争”工作,利用各种会议进行广泛宣传发动,号召大家自觉投入到学习中来。利用宣传栏、板报、发放宣传材料、讨论会营造学习氛围。发放宣传780册,出板报28期,召开讨论会6次。
4、注重培训内容和形式的创新。
2006年教育培训工作本着“组织需求与个人需求相结合”、“战略需求与现实需求相结合”、“专业技能需求与管理知识需求相结合”的指导思想。进一步明确提出:”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学习是工作的一部分,是新时期企业对员工提出的新要求”的指导意见。激励员工努力实现“学习提高素质,学习与工作相结合,学习为工作服务”。为保证培训效果,确保各项制度、措施落实到位。我们通过修订制度,明确将员工学习培训情况作为重要指标列入个人绩效考核。考核结果与员工个人的晋升发展和薪酬福利相联系。
实施培训的专业范围涵盖:专业技术培训6次,共计360人;管理知识培训3次,共计210人;企业文化培训4次,共计320人。职业道德3次,共计240人;体系贯
标、法律法规以及技术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设备管理4次,280人,组织考核7次。培训形式:除集中教学外,还采用灵活施教。如:座谈会、专题大讨论、交流会、读书学习等。
三、创建学习型企业——全面提升了企业核心竞争力
在乡宣传部、企管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两年的实践,“创建学习型组织”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已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得以提高,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全面提升。
通过创建,使广大员工深刻认识到:市场竞争的最高层次是人才的竞争、是先进企业文化的竞争。而支撑优秀企业文化的,则是认同“企业核心价值观”,具有较强学习力和创新力的知识型员工。“创建学习型组织”从根本上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经济运行质量良性循环的一项重要措施和战略任务。
1、通过学习来解放思想、转变了观念。使每一名员工都能立足现实、正视差距、放眼未来,“在工作中学习,通过学习更好工作”已成为员工的自觉行动。同时,提升了干部职工的“主人翁”责任感,以及敬业爱厂的高尚品格,争做企业经济发展的促进者。
2、建立和健全了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的全体员工自觉遵循按照现代企业制度框架定立的各项规章制度,把单纯关注个人利益的实现转移到关注企业的经营状况和市场的竞争地位,主动通过自身努力,积极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掌握和运用新的信息为企业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维护企业的信誉,以企业的发展为自己的责任,以企业的荣誉为自己的骄傲,提出合理化建议12条,采纳职工合理化建议8条,并给予奖励。
3、通过创建学习型企业,加快培育与新型产业成长相配套的经营管理人才和高素质的员工队伍。使今天的学习培训为明天的产业发展奠定人力资源的基础,同时以明天的发展前景促进今天的学习培训更具针对性、实效性。取得本科学历2人,大专学历5人,中专2人,职业资格证书8人。
4、改进了领导方式和领导方法,再造企业文化。对内营造科学、团结、民主、向上的文化体系;对外塑造求实、严谨、诚信的企业形象,使企业真正成为关心人、吸引人、留住人、塑造人的大家庭,学习型组织理念在企业已产生春风化雨般的效果。
5、提升了创新力、增强了竞争力、实现了新跨越,干部职工的思想境界得到了升华,心智模式得到了转换,企业发生了质的飞跃,经济效益连年增长,2006年总收入突破一个亿,创建学习型组织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助推剂。
6、树立新观念,提升了自觉性。坚持科技兴企、人才强企。上下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人人学习新知识、钻研新技术、掌握新本领;促使每名职工做到每天都有积累,每天都能提升;始终做到在学习中提升,在交流中共享,把个体的智慧整合成团队的效能。广大职工深刻地体会到:不学习、没知识就会落伍,缺乏技能就胜任不了岗位,就会被淘汰。加强学习,提升自我,做知识型职工已成为职工内在的要求和迫切的愿望。
四、努力方向——探索创建学习型组织长效机制。
创建学习型组织不是一时之需,不能一蹴而就,是一个动态的长期的过程,是一项长期任务和长远战略,正确认识知识和学习对未来的发展,创建学习型组织长效机制是学习型组织永续创新、活力长存的根本保证。
1、完善竞争机制:
第一,制订明确的学习竞争目标。目标是激发员工动机的诱因,通过设置学习的竞争目标,可以激发员工的能动性和创造性。这是因为竞争目标代表着员工发展的方向,是对员工优劣考证的重要依据。
第二,完善公正的考评标准。在竞争中,考评标准是评价学习目标的实现及其成果的基本依据,其内容主要包括目标项目的数量、质量和时限要求,以及学习成果的评价尺度、实现目标的对策、措施的有效性等。
2、实施学习积分制:
一是分类界定学习内容。以更新知识、拓宽视野、提高素质、增强能力为目的,将学历教育、政治理论学习、组织培训、业务技能、自学自考、学习成果等都纳入学习范畴,实现学习的多元化。
二是具体量化学习分值。以加强对员工学习的考核和认定为目的,对各类学习内容进行合理的分值量化,构建学习积分分值体系。同时,对不同层次的员工设置不同学习积分,并提出学习积分目标。通过学习分值的具体量化,确定每个员工学习绩效的考核标准。
三是考核评价学习绩效。以实现有效学习为目的,加强对员工学习的规范管理和考
核评价。建立考核机构,确定考核指标,制定考核办法,规范考核程序,健全考核机制。通过加强考核,客观地评价员工的学习绩效。
创建学习型企业的实践证明,我们取得的每一项成果,首先是由于心智模式发生了变化,从而带动了思想观念管理方法的变化。今后要进一步推进深化创建工作,围绕“学习是基础,心智改善是关键;创新是核心,持续发展是目的”这一中心环节。培养人才,引进人才,塑造企业文化,提升企业形象,唱响时代主旋律,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乘风破浪,勇往直前,为促进东升经济发展努力拼搏。
北京市海淀区东升铁芯厂
杨 莲 花
2007年7月26日
第五篇:济源市 劳动创造历史 号角吹响未来
济源市 劳动创造历史 号角吹响未来——市总工会5年工作综述
时间:2012-10-18 16:53:03 来源:济源市人民政府网站 浏览次数:
272 新闻首页 我来说说(0)
劳动创造历史,号角吹响未来。
【中原经济网讯】市总工会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以来的5年,是我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新成就、和谐社会建设迈出新步伐的5年;是我市工人阶级队伍发展壮大,自觉站在时代前列,见证改革发展历程,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5年;是全市各级工会围绕大局、聚焦发展,开拓进取、服务职工,宏观参与取得新进展,服务全局作出新贡献,工会工作再创新业绩的5年;也是我市改革开放以来工运事业发展最好的时期之一。
5年来,全市广大职工承载着工运事业的雄心壮志,谱写了济源跨越发展的辉煌。
建功立业 谱写华丽篇章
5年来,市总工会广泛开展岗位练兵、技能比武、技术创新、安康杯等劳动竞赛,不断提升广大职工素质。据统计,全市共有1200家企业工会实施了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工程,共有50万人次的职工参加了各种形式的劳动竞赛,共提出合理化建议29万余条,被采纳意见10万余条。
先后举办了职工技能大赛、第三届职工技术运动会、全市职工技能对抗赛,并承办了河南省多项技能赛事。在全省第三届职工技术运动会上,我市取得了团体总成绩第二名,钳工、维修电工、叉车工3个团体第一名,数控车工团体第二名,电焊工团体第四名的优异成绩,其中7人进入单项前三名,荣获省劳动竞赛先进市,被省总工会、省人社厅授予特别组织奖。我市还先后2次代表全省参加全国职工技能大赛,分别取得个人第五名、第八名和团体第二名的好成绩,荣获全国十一五劳动竞赛先进组织单位;积极开展“优秀班组”、“工人先锋号”、“首席员工”评选活动,命名表彰了200个优秀班组、50个工人先锋号和60名首席员工。农业园艺站被全总授予“工人先锋号”。五年来,全市有11名职工获得省部级以上劳动模范称号,有22名职工获得全国、省“五一”劳动奖章,有51名职工获得市劳动模范称号,有 87名职工获得市“五一”劳动奖章,供电公司、金马焦化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状。
不断创新职工文化体育活动载体,连续举办七届职工读书节活动,建设职工书屋240家。先后举办了“五月飞歌”联欢晚会、“五月豪情”红歌演唱会等大型职工文化活动,唱响了 “五一”品牌;成功举办了第十六届、第十七届全市职工体育运动会,参赛职工达10万余人次。2012年组队参加 “中国平煤神马杯”全省职工健排舞大赛荣获一等奖和优秀组织奖;承办了2012年河南省职工乒乓球赛,我市包揽了男女团体、男女个人4个项目的第一名,被省总工会授予特别组织奖。
维权帮扶 建造温暖家园
牢固树立“以职工为本,主动依法维权”的维权观,通过“强化领导、完善机制、突出重点、示范带动、分类推进、专项督查”等工作举措,扎实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在全省18个省辖市中率先基本实现全覆盖,2011年被省总工会评为“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先进单位”。同时,市总工会还不断创新帮扶形式,丰富帮扶内容,把单一的生活帮扶向助困、助学、助医延伸,实现了帮扶工作常态化、制度化和社会化。在深入开展春风送岗位活动中,市总工会与市人社局等单位共同举办了“春风送岗位就业招聘会”和“零就业家庭专场招聘会”,提供空岗信息1万余个,达成求职意向3000余个。举办各类创业、技能培训班300余期,培训困难职工、进城务工人员1.7万余人次。
在夏季送清凉活动中,全市各级工会共筹资2100余万元,走访施工工地800余个,先后为30余万名职工进行了体检。在积极开展金秋助学活动中,共筹资1000余万元,帮助3500名困难职工子女圆了大学梦。在扎实开展冬季送温暖活动中,共筹集送温暖资金2800余万元,走访慰问了2.3万余名困难职工,实现了困难职工帮扶全覆盖。
组织建设 铸就坚实堡垒
“哪里有职工,哪里就有工会组织”。
5年来,市总工会按照“扩大覆盖面,增强凝聚力”的要求,坚持不懈地推进工会组织建设,全市各级工会不断拓展组织领域,创新组建模式。截至目前,全市基层工会组织由2007年的950家增加到1961家,涵盖单位达3238家;工会会员由9.6万余人增加到15万余人。
此外,市总工会还十分注重自身建设。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解放思想、转变作风,树立了务实发展的新形象,连续5年获得全市目标绩效考核一等奖、二等奖;举办理论与业务知识培训班200余期,培训工会干部1万余人次;扎实开展 “四有五好” 财务竞赛活动,努力推进财务管理创新,确保工会经费持续增长,连续4年被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市级工会财务工作先进单位”,被省总工会授予“河南省工会财务工作先进单位”;深入开展经审工作“二审四有”竞赛活动,全面推进工会经审工作规范化建设,连续3次被授予全省特等奖;投资5000余万元的职工之家工程顺利完工,为广大职工提供了更广泛的文化活动阵地。
回顾往昔,硕果累累,展望未来,任重道远。
昨天的荣耀已经凝固为历史,新时代的号角已经吹响。今天的市总工会在百舸争流、千帆竞发中正以新的姿态、新的探索、新的拼搏,在新时代的征程中不断前行,重铸辉煌。
2012年无锡市总工会为职工办10件实事项目完成
2012-12-10 15:54:00 来源:江南晚报
1、大力推动各种所有制企业普遍建立工会组织,不断扩大工会组织覆盖面,实现全市工会组建率93.5%以上、职工入会率95%以上的目标。
完成情况:全年净增独立工会698个、涵盖法人单位4098个、发展会员17.8970万人,全市基层独立工会总数为11483家,涵盖法人单位总数为53146家,会员总数为207.1662万人,全市工会组建率达94.5%、职工入会率达95.6%,超额完成了省总、市委下达的全年工会组建4000家(含覆盖法人单位)的目标任务。
2、全面贯彻落实《无锡市企业工资集体协商条例》,加快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建设,全市已建会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建制率达到96.5%。
完成情况:全市实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企业达34228家,占建会企业的96.6%。其中,单个建立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企业17675家,行业、区域单个签订工资集体协议1581份,覆盖16553家企业。提前超额完成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中下达给工会的目标任务。
3、组织全市百万职工参加“建功‘十二五’创新创业劳动竞赛”,在全市举办20个以上工种的市级职工职业技能培训竞赛。组织10万人次职工参与技能培训、5万职工参加技能大赛,通过培训和比赛有3000以上人次晋升技术等级。加强班组建设,举办班组长创新创造学和安全生产知识培训活动,培训班组长1000名。完成情况:在全市15个行业和地区,举办30个工种的市级职工技能比赛,20万职工参与大培训、大练兵、大比武,5万职工直接参与技能比赛,有6000名职工晋升了技能等级。全市培训班组长12531人次,市总本级培训1319名安全员班组长。
4、大力推进企业文化和职工文化建设。在全市新建50个工会“职工书屋”示范点,全市各级工会筹资100万元以上,向全国、省、市级“职工书屋”示范点赠书;开展向20个农民工较为集中的社区、重点工地、企业送“千册书”活动。组织各级工会开展“百场文化活动进基层”活动:送百场职工文化讲座、百场电影、百场(次)文艺演出到企业、社区和重点工地,在职工中举办百场(次)全民健身赛事。举办无锡市“第五届青年歌手大奖赛”。
完成情况:全市新建200个工会“职工书屋”,全市各级工会筹资120万元向全国、省、市级“职工书屋”示范点赠书;向20个农民工较为集中的社区、重点工地、企业送10万余册书;组织102场公益电影下基层;组织5场“激情周末”———工会专场文艺演出,受众10万余人次;成功组织举办无锡市“第五届青年歌手大奖赛”,有300余名选手参赛;组织全市各级工会开展文艺演出、职工体育运动会达百余场次。
5、继续推进职工互助保障的扩面工作。通过发挥工会组织优势,借助社会资源,完善配套服务等举措,完成在保职工48万人次的目标。
完成情况:职工互助保障完成在保职工48.41万人次,提前超额完成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中下达给工会的目标任务。
6、深入实施女职工关爱行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对困难女职工、女农民工免费妇科体检和“两癌”检查工作。推进女职工健康互助计划,力争2012年再增加1万人次。
完成情况:市总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对困难女职工、女农民工免费妇科体检和“两癌”检查5000余人次;至10月份,参加女职工健康互助计划新增14104人次,完成目标计划的141.04%。
7、确保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检查的常态化,结合“六五”普法普及劳动法律法规,规范企业劳动用工,从源头上维护职工和企业的合法权益。开展一次全市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检查联动活动,检查用人单位1000家以上,对发现违反劳动用工的行为整改率达到85%以上。
完成情况:全市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检查联动共检查用人单位1327家以上,对发现违反劳动用工的行为整改率达到98%以上。目前,全市组建各类劳动争议调解组织1.4万家,组建率97%。
8、加强工会就业培训和就业援助力度,通过日常职介以及“工会助民就业招聘会”、“工会就业援助月”、“技能培训促就业行动”等系列活动,为求职者提供岗位10万个。推介6000人实现就业和再就业。组织下岗、失业人员以及困难职工家庭成员15000人次参加各级再就业技能培训、家政培训和创业培训,力争使5000人次通过培训实现就业再就业。
完成情况:全年为求职者提供岗位10.53万个,推介6810人实现就业和再就业。组织下岗、失业人员以及困难职工家庭成员15000人次参加各级再就业技能培训、家政培训和创业培训,7228人次通过培训实现就业再就业。
9、充分发挥劳模先进引领示范作用,认真做好无锡市劳动模范和全国、省五一劳动奖状、奖章的推荐评选工作。组织劳模服务队定期举办下企业(社区、广场)科技服务活动。积极为劳模办实事,市总将组织100名劳模短期疗休养,200名劳模健康体检,为2700名劳模赠订报纸。
完成情况:评选表彰了300名市劳模,全国五一劳动奖状1个、奖章7名;省五一劳动奖状8个、奖章18名。组织劳模服务队下企业(社区、广场)开展科技服务活动2次。组织72名劳模短期疗休养,为207名劳模健康体检,为2706名劳模赠订报纸。
10、推进新工人文化宫建设,力争2012年建成开放。完成情况:市新工人文化宫建设扎实推进,基本完成主体工程建设、部分设施设备安装和工程项目装修等任务,并力争整体验收交付,做好全面开放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