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让经典浸润人生
让经典浸润人生
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书能陶冶一个人的情操,启迪一个人的头脑,而中华文学经典更甚。
为什么呢?
我们华夏有着悠久的历史与灿烂的文化。孔子、孟子等被世界尊敬的古圣先贤也是我们中国的子孙。在这些先人留下的文化里,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为国捐躯的精神,也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高尚情操。中国国学经典,文化蕴含丰厚,蕴藏着丰富的文明礼节和做人道理。比如《论语》这本书就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数千年来在中国以至于世界各国广泛传承。“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就说明了孔子有谦虚好学的精神,它旨在教导我们要谦虚地向别人学习,不要狂妄自大。
三字经中讲“香九龄,能温席,融四岁,能让梨。”就连年仅四岁的孔融都能知道礼让,黄香九岁的时候就知道要孝顺父亲,这是多么难能可贵的品质啊!反观现在的社会,人们的素质越来越低,随便找一个比孔融大三四倍的少年恐怕也不知道谦让。孝就更不用说了。好听的话谁都会说,但是又有几个人去做了呢?语言和行动放在一起往往都是苍白无力的,真的应该让我们多读一些这样的国学经典,把我们遗失的品德修养找回来。
弟子规中又讲了“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现在的同学们不以饮酒为丑,反倒认为是一种“酷”,一种“帅”,一种“美”的表现。现在就连小学生都在学校联欢的时候带了一提又一提的啤酒,中学生、高中生酗酒的情况更是屡见不鲜。这就是没有学习国学经典的表现。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的一首《游子吟》体现了母爱的伟大、无私。母爱如空气,阳光和水,对我们的生命十分重要,什么也不能换取,让平凡的生活充满色彩。但没有她,即使有世上的珍宝,也不过是一堆货物而已。母爱神圣、淳朴,只求给予,不求回报。但我们一次次的辜负她,只求索取,不求报答。可恶的我们却将母亲一声声甜蜜的问候当做一次次烦躁的唠叨,将母亲一次次的关心当做是一种施舍„„苍天无情,世间万物,唯独将母亲渐渐变老。
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孕育了深厚底蕴的华夏文明。源远流长的国学经典,筑就了经久不衰的民族瑰宝。走进国学经典,让优秀的民族精神在我们的血脉中流淌,让民族文化的智慧支撑我们人格的脊梁。经典诵读可以提高我们自身文化品味和人文素养,通过诵读经典可以使我们了解中华文化历史,丰富我们的文化知识,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让经典浸润人生,传承国学文明。
第二篇:让书香浸润人生
让书香浸润人生
尊敬的各位领导:大家好!
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让书香浸润人生》。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要做到传道、授业、解惑,必须有选择地阅读一些提高自身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书籍,在读书的过程中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文化知识水平。只要有时间,我总是手捧书籍,沉浸其中。“腹有诗书气自华”,书读得多了,不由自主地我也喜欢动动笔,写反思,写案例,写心得。
《肢体的解放 思想的飞翔 人格的升华 心灵的徜徉 》在国家级期刊《校园文化》上发表;《巧用表扬艺术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在国家级教育刊物《教育之声》发表;《浅谈如何恰当运用表扬艺术》获国家级教育科研优秀成果评选一等奖;在第六届全国语文规范化知识大赛中获教师组二等奖;《让写作快乐起来》、《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用广阔的视野学灿烂的文化》三篇论文在山东省教育科研优秀成果评选中获得二等奖;读书不仅丰富了我的学识,同时也活跃了我的课堂,提高了我的授课水平,我的课堂教学《我有一双明亮的眼睛》获市优质课评选二等奖,区一等奖;反思、案例等也多次在市、区获奖。
我在要求自己读书的同时,认真指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我所指导的学生多次在各级各类报刊上发表文章和获奖:刘玉婷同学的《我们班的人才真多》在《语文世界》发表;薛子涵同学的《可爱的小花狗》在《鲁中晨报》发表;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中华之星全国小学生特色作文大赛中,2人获一等奖,4人获二等奖;在第四届全国青少年冰心文学作文大赛中,1人获金奖、2人获银奖、2人获铜奖;在“星星火炬”全国少年英才艺术才能选拔赛中,3人的朗诵获山东赛区表演类三等奖并成功晋级全国总决赛。
我们学校的领导、老师认可我在读书中的不断成长,让我负责学校书香校园建设工作,几年来,我们学校围绕着创建在全区范围内有影响力的书香校园、打造在全区范围内有影响力的书香教师,培养在全区范围内有影响力的书香少年这一目标,扎扎实实开展了一系列活动。我在负责校文学社工作期间,我校蓓蕾文学社被中国小作家协会任命为会员单位,先后获得 “全国百佳校园文学社团”“全国优秀校园文学社团”“全国最具影响力作文名校”荣誉称号。通过家校互动,广开书香校园建设途径。通过致家长一封信、召开家长会,家庭教育报告会的形式,更新家长的观念,宣传读书的方法,读书的好处,向家长推荐阅读书目,号召家长响应学校书香建设活动,指导学生暑期读书活动,形成良好的家庭书香氛围。经过不懈的努力,我校被评为第三批“淄博市优秀家长学校”。
现在走进我们的校园,您会被琅琅的读书声所吸引。我们的师生在诵读经典的琅琅书声中接受着道德的教化和精神的滋养。
五千年传承不绝的文明史,给我们留下了众多的经典文化,先秦的诗经和唐诗、宋词„„引导孩子投入到经典诵读活动中去,可以促使他们传承儒雅习风,争做君子少年。一到五年级,每个班级都形成了自己的诵读特色,依托我们的校本课程《稚声可馨》、《古今对话》,每天都有固定的读书时间,从《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百家姓》等古代蒙学教材中取其精华,诵读为主,适当引导,让孩子们在日积月累的诵读活动中慢慢感悟,受到经典文化的教化和滋养。
无论是我个人在读书方面取得的一点微薄成绩,还是我们学校在书香校园建设方面取得的成果,都离不开各级领导的正确指导,全体师生的辛勤努力。面对成绩和荣誉,我们决心再接再厉,奋勇开拓,开创萌山小学更加美好的明天!
谢谢!
第三篇:让经典浸润孩子人生——汇报材料范文
让经典浸润孩子人生
——经典诵读校本特色课程汇报材料
洛龙区龙城双语小学 2018年9月18日
让经典浸润人生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同仁大家好!
欢迎大家莅临我们学校,指导工作,首先请允许我代表龙城双语小学全体师生对你们的到来表示最热烈的欢迎!
我们龙城双语小学位于洛阳新区宜人路12号,现有在校生1245人,教学班25个,教师66名。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支持下,区教育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帮助下,学校秉承“国学立品,双语育人”的办学理念,认真落实课程改革目标,大胆进行素质教育实践,在教育教学管理和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探索,既以经典诵读引领师生品行,同时又用双语文化促进学生发展。师生们品国学、践行动;说英语、拓眼界,积极构建和谐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既有传承,又有创新,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教育之路。我校作为全国古诗文经典诵读实验学校,早在2007年就在洛龙区教育局的指导下,开始了“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的经典诵读活动,经过这几年的探索,现已形成我校的特色校本课程。我们将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四方面向大家做详细汇报。
一、课程开发背景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适当增加阅读量,并明确提出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怀”,也指出:“语文教学要重视对学生古典文化积累、书写的指导,引导学生积累丰富的经典文化,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古文中的经典恰恰可以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重视古典文化积累,诵读经典,这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新课程的要求。
我校的“国学立品,双语育人”办学思想有比较深广的内涵,古典文学经典作品中的许多思想也折射出做人、做事的道理,对于形成良好的人格起到重要的作用,与“国学立品”办学思想殊途同归。以经典诵读涵养师生品行,师生们在感受国学经典的同时,精神和道德品质得到陶冶和熏陶,最终影响到行为:行孝道,讲文明,积极构建和谐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从而达到德育的目的。
二、课程设计理念
“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以“经典记我心”——诵读,“经典言我情”——悟读和“经典伴我行”——践读三个目标阶段有效实施,把经典古诗文诵读做为突破口,探索素质教育有效途径,建设有特色的学校文化,走内涵发展之路,努力构建书香校园,为孩子终身发展,奠定人文底色。
三、课程目标:
1、总体目标:识字悟词美文,为语言表达积蓄,熟识精读透背,为人生品味奠基。
知识与技能目标:奠定文化根基,丰富语文素养。
过程与方法目标: 课程规划、潜移默化、活动深化
情感与态度目标:培育民族精神,涵养人文情怀。
2、学生发展目标:初步感受中华民族的经典优秀文化,感知祖国语言文字形体美的深刻内涵,激发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祖国的情感;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养成读书习惯,增大学生识字量,提高记忆力,积累语言,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促进语文素养的提高;通过各种诵读活动可以提高学生识真伪、分善恶、辨美丑的能力,使学生变得胸怀博大、知书达理、善良聪慧、乐观向上,培养学生的高尚的情操和人文情怀,有助于学生的人格成长。
3、教师发展目标:通过实践研究,理解中华传统经典对学生做人、做事、学习等方面的重大影响意义,陶冶自己的情操,树立更好的学习、生活的态度,积极投身于教育、教学之中去。在实践中理解和运用课程理论,实现角色转变,具备科学的课程意识、娴熟的课程开发艺术、精诚合作的精神,促进专业水平的提高。
4、学校发展目标:建立中华经典诵读教材体系、学生评价体系,探索出一条符合我校实际的中华传统经典诵读的路子,探索教师导读的方法,培养一批导读骨干;营造学校文化氛围,利用诵读教学活动的优势,把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优秀思想与学校教育、管理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提高办学质量,提升办学品位,打造办学品牌。
5、家长发展目标:转变家长的教养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通过亲子共度,拉近家长与孩子心灵的距离,将学校教育向家庭延伸,引领家长在生活中规范孩子言行,使孩子懂得做人做事道理,懂礼貌,守规矩,成为一学校教育的共同体。
四、课程实施原则
(一)经典诵读中“三不原则”:
1、不增加家庭负担,诵读材料及卡片由教育局和学校提供;
2、不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学生诵读时间已安排到课程表中,诵读过程中只是让老师领读,能读就好,不强求背诵,能背多少算多少,学生有疑问老师可以适当解释。
3、不增加教师的教学时间。教师只是按规定的教学进度引领学生学习。诵读情况不列入教师个人工作考核目标。
师生都是在一种轻松的常态下自然诵读,追求的是一种朗朗书声,追求的是一种精神的陶冶和品格的塑造。
(二)经典诵读应遵循“五结合”原则:
1、学校活动与班级活动相结合;
2、个人学习与集体学习相结合;
3、学生诵读与展示相结合;
4、评比与激励相结合;
5、学校经典诵读与家庭诵读相结合。
五、课程模式:练中学 时间性非学科课程
六、课程层级:校本课程
七、课程组织领导:
组长:冯义杰校长
副组长:郭晓辉 张艳茹
成员:王玉卿 语文学科教师组成员
八、课程任课教师:
学校教师全员参与
九、课程时间安排:
1、每天上午课前十五分钟诵读;
2、每周一节诵读课;
3、周六、周日双休日亲子诵读;
4、每月一次经典诵读考级测试;
5、每学年一次经典诵读文化节;
6、每学年两次《家本教材》亲子诵读。
十、课程内容安排:(学年内容)
(一)各年级必学内容:古诗75首内容(每期完成一半)
一年级对照课程标准背会前25首古诗; 二年级对照课程标准背会前50首古诗; 三年级对照课程标准背会前75首古诗; 四年级复习巩固75首古诗;
五年级复习巩固75首,要求前50首会背会写;
六年级复习巩固75首,要求全部古诗会背会写,人人过关。
(二)年级自选内容:
一年级:《治家格言》 二年级:《弟子规》 三年级:《三字经》
四年级:《增广贤文》经典语句 五年级:《笠翁对韵》《论语》节选 六年级: 《道德经》、经典宋词
(三)教师诵读内容:《治家格言》、《学记》
(四)亲子诵读内容:《治家格言》及各级学生诵读内容;双休日、寒暑假可带孩子走出户外,参观历史古迹。
十一、课程形式:
1、晨诵经典,每天早上8:00-8:15分是晨诵经典时间。由“早读课”教师指导诵读每个年级段指定的经典诵读内容,采用多种诵读形式:教师范读,领读;学生对读;开火车接龙读;自由诵读;齐读、衬读、个人展示读;加坠子读(拍手缀、击打坠、声音缀);变奏读;融入音乐唱读;融入律动、舞蹈等,增强诵读趣味性,提高学生诵读兴趣。
2、诵读课上品经典。每班每周列入课表一节中国传统文化赏析诵读课。语文老师上课,内容为:教师介绍中国优秀文化名人、经典文章导读、中国传统文化介绍等;学生说讲交流自己的感悟。
3、上下课铃声融入经典,旨在耳濡目染,让孩子们受到熏陶。诗文路队。
4、每天上、下午的放学路队,同学们按既定路线有序下楼整队,排队放学,当各班同学高呼班级口号、依次走出校门后,便齐声背诵规定的诵读篇目。此时,校门东西的人行道上,学生有序行进,诵经之声此起彼伏,这是龙城双语小学的“诗文路队”,已成为经常让路人驻足的一道风景。
5、通过活动悟经典:
(1)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将日常的诵经典与活动开展相结合,不同年级采用不同的活动形式,具体安排如下: 一年级:家校行为习惯养成评价卡; 二年级:古诗配画 三年级:手抄报 四年级:经典故事会 五年级:经典诵读感悟 六年级:经典诵读与写作的融合
通过一系列的做法,我们让学生参与学校、班级管理,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提高学生自理、自立、自律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爱心。也使“国学立品,双语育人”的办学理念不仅落实在校内,而且延伸至课外和家庭。精诵国学,尽心孝道,人人争当“文明礼仪之星”,班班争创学校“文明班级”,营造了良好的校园秩序和文明环境,加深了校园文化内涵建设,构建了健康和谐的校园。
(2)每年一次春诵经典文化节,以年级为单位,全体学生参与。
6、校园文化展经典:利用学校走廊、教室、办公室、会议室、报栏橱窗、墙、地面等地方张贴、悬挂经典名人格言来体现中华传统经典文化,大力营造、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浓厚氛围;开辟展示平台,将孩子们诵读活动成果定期展示并评比。
7、家庭亲子诵读。利用晚上、双休日布置诵读作业,进行学生与家长亲子互读,共同接受古文化浸润,促进家庭和谐。
8、道德实践,知行合一。
经典诵读注重在实践中诵读,在诵读中实践,提倡知行合一。我们指导教师或家长要设计经典的语言环境,交代时代背景,引征历史典故,贯穿时代生活,尽量让学生身临其境,准确解读经典思想,领会圣贤教诲。并且鼓励学生在写作中运用经典,在生活中品味经典,在学习劳动中实践经典。我们还通过各个节日文化这个载体,教育学生把诵读的内容转化在点滴行动上,注重了道德实践与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紧密结合。具体的方法如下:
(1)唱经典:请学校音乐老师为古诗谱曲,真正把诗变成歌,更易背诵并感悟经典的音韵美。如我校先后组织班主任和音乐教师带领孩子们学习演唱了《读唐诗》、《村居》、《春眠》、《春夜喜雨》等与古诗有关的歌曲,并组织“我爱唱古诗”歌曲比赛,取得了很好的演唱效果。
(2)对经典:每周抽出一定的时间,开展班级对经典活动,检测经典的诵读情况。
(3)诵经典:齐声背诵,声势浩大,使学生感受到了祖国文化的宏大和壮美,油然产生对祖国文化的热爱。
(4)演经典:组织学生讲经典故事,感悟经典背后的人文素养;我们将经典中一些优秀的篇目加以创新,配上音乐、画面、情境、舞蹈,以表演、演唱、朗诵的形式把古诗的内容全方位的展示出来,让学生领略经典的意境,给学生以美的享受,达到熏陶学生的目的。
(5)赛经典:学校课设置经典诵读比赛台,定期或不定期举行擂台赛。(6)画经典:我们让学生根据对经典的理解,想象经典的意境,用绘画的形式在学校内的涂鸦墙上把内容画出来。
(7)经典仿写:鼓励高年级学生尝试写古诗,锻炼了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8)传统节日践行经典:在中外的一些传统节日中开展一些主题活动。例端午节,可以介绍端午节风俗、以及它的来历,还有关于屈原的介绍以及它的诗篇介绍和诵读爱国诗。母亲节为母亲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送上一句祝福语;教师节为教师制作一份精美小卡片,说声“老师,您辛苦了!”;中秋节懂得月圆人团圆,家庭欢聚,并会用学过的古诗文来写祝福语;春节懂得拜年的礼节,并把祝福送给亲人;清明节随长辈凭吊,祭祀逝去的亲人;劳动节体验劳动者的辛苦,懂得珍惜劳动成果;国庆节“唱红歌、忆英雄”,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9)道德榜样传经典:结合实际,我们以“整洁、礼貌、温柔、责任感、诚实、帮助、团结、耐心、服从、快乐、慷慨、善良、勇气、和平、爱心、友爱、感谢、同情、服务”等19种美德行为为教育目标,并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分年级联系经典语录设计习惯养成目标,让孩子们争做“五小学生”:在家庭做“小帮手”;在学校做“小伙伴”;在公共场所做“小卫士”; 在社会做“小标兵”; 在团队做“小主人”。并让同伴、教师、家长同时给学生的行为作出评价。并根据评价,评选美德少年。
十二、课程管理
(一)制定制度,检查督促;
(二)评价到位,有力保障
丰富的课程内容激发起了孩子们前所未有的热情,课堂上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充分的展现,连平时兴趣不高的孩子也表现得聪明伶俐,勤学好问。为了使校本课程有所依据、使学习效果具有可测性,学校充分搭建多元课程平台:经典国学诵读、大课间行为艺术、家校联欢、涂鸦墙、诗文路队等,结合多元评价,促进了课程目标的达成,促使了学校育人目标的实现,使每个龙城学子都成为快乐的乖乖龙。
第四篇:传承经典浸润人生
传承经典 浸润人生
——棣丰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工作汇报
传统文化教育是对少年儿童进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启蒙教育,旨在使民族文化得以血脉相承,小学阶段是人生的黄金时期,是文化知识和道德品质初步形成的重要时期。为了对学生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我校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深入发掘节假日和传统节日中蕴含的教育资源,对学生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传统文化教育活动,使学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滋养,从而陶冶情操,开启心智,提升智趣,提高综合文化素养,激发爱国情感,培养民族气节。现将我校传统文化教育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依托课堂教学,传承传统文化
为了进一步落实新课程标准中关于弘扬民族文化精髓,加强学生民族文化底蕴的要求,开拓学生视野,培养良好的阅读和学习习惯,我校自行开发了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利用课间操、早间诵读和路队时间开展诵读活动,诵读内容定期更换,并做好记录。学生们在课间操、路队中整齐地队形,洪亮地诵读声,成为校园一道亮丽的风景,向社会反映了我校的管理特色和管理水平。学校还经常组织各班开展诵读比赛活动,以激发学生的诵读积极性。传统文化课更是直接向同学们开展传统文化教学活动的有效方式,我校安排了专任教师借助传统文化教材对学生进行教学,使同学们的诵读水平进一步得到提高。
二、结合主题教育,培养传统美德
1.为了使学生学好传统知识并指导行为,我校开展了以“传承传统美德,争做先锋少年”为主题的“十佳美德少年”评选活动,使学生以“让”、“俭”、“善”、“勤”、“诚”、“忠”等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对学校中涌现出的助人为乐、自强自立、诚实守信、尽责奉献、尊老爱亲的少年儿童道德先进典型进行表彰,每学期一次全面发展的学生和星级学生评选活动,让棣丰少年儿童学有榜样、行有楷模、赶有目标,在全校形成知荣辱、树正气、促和谐的良好道德风尚。
2.学校还利用教师节、国庆节、重阳节、“三八”妇女节、清明节、植树节、艺术节和雷锋教育月等重大节日及纪念日,通过观看爱国主义影片、出黑板报、召开主题班会、做手抄报、校园广播等不同形式的实践活动,来激发全体师生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并培养了学生尊老、爱老的意识,弘扬了尊老、爱老的社会道德风尚,培养了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了“爱深深,情浓浓”的教育氛围,展现了全体师生的精神风貌,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
3.7月份,我校组织参加了“翰林杯·古城故事”征文大赛,我校评选出20余篇优秀作品上报。11月份,我校学生参加了“妙迪杯”中国梦,我的梦征文活动,我校评选出30余篇优秀作文推荐上报,在全县13 名获奖学生中我校就有4名学生获奖。我们还参加了“世界华人学生作文大赛国内征文”大赛活动,我校评选出20篇作文上报。
4.我校根据全国少工委办公室文件《关于在寒假、春节期间动员少先队员开展“优秀传统文化在我身边”活动的通知》(中少办发〔2015〕1号)文件精神,结合学生实际,寒假、春节期间在我校全体学生中开展了“优秀传统文化在我身边”活动,同学们利用春节,参加了包饺子、放鞭炮、贴对联、写对联、拜年、走亲、等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民俗活动;由父母陪伴参观历史名胜、了解民族传统文化。用手机或像机录制成视频和照片材料;诵读传统文化经典图书篇章(千字文、百家姓、弟子规、论语等),了解地方历史名人传奇故事(吴式芬的故事等),把积极向上的反映民族精神的传统故事讲给周围的人听,共同感受蕴涵在传统故事中的中国人的家国情怀和精神追求,学习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牢固树立爱家乡、爱祖国的高尚情怀。各学校上报学生阅读传统文化经典图书体会10篇参加了中心小学评选。
5.我校将教育局下发的“致全县家长的一封信”印发到每位家长手中,本着“以一名学生影响一个家庭,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原则,积极动员学生践行“百善孝为先”的传统美德,为父母、为长辈做力所能及的事,开展“讲述我家的孝老爱亲故事”活动。开学后,利用班会和课外活动时间集中讲述,开展了讲故事比赛活动,各学校每年级评选出一名选手参加了中心小学组织的讲故事比赛,以此来赞扬美德,传承文明。
6.根据总书记视察山东时专门就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表重要讲话精神,共同推动形成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强大正能量。培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校组织学生在寒假期间,观看了“国学小名士”诵读大赛节目,开展了观后感征文活动,我校评选出10篇优秀征文上报,参加了评选活动。学校还利用每天的放学路队行进中开展诵读活动,每周更换诵读内容,使学生接触更多地传统文化,受到传统文化熏陶。
7.为贯彻落实总书记在春节团拜会上关于“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讲话精神,深入开展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教育,引导广大儿童树立感恩母爱、回报母恩的意识,我校在母亲节期间组织广大家长和儿童中开展了“我的感恩故事”网络征文活动。广大家长、儿童踊跃参与,用手中的笔,书写亲子自身及发生在身边的感人故事,抒发对母亲的感恩之情,用实际行动践行和传承中华民族孝老敬亲优秀传统美德。
三、学习传统艺术,丰盈文化底蕴
为了充分挖掘学生潜能,丰富传统文化底蕴,加深学生传统文化内涵,棣丰小学秉承“引领多元发展,奠基幸福人生”的办学理念,先后成立了大鼓、葫芦丝、十字绣、剪纸、书法、绘画、舞蹈等多个艺术活动小组,并开发了相应的教学教材,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特长,让每一位学生找到自信的支点,拥有成功的希望,最大限度地给学生提供一个健康、全面、和谐、快乐、发展的空间,让每一位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学生按照要求在每天的规定活动时间开展活动,各小组都能根据自己小组的特点进行展示,使学生受到传统艺术的熏陶。今年各小组根据学生需要,又有新成员加入,以老带新形成后备力量,相信我们学校的艺术教育工作会不断发展壮大,也一定会受到上级领导部门和社会家长的认可。
四、加强礼仪规范教育,提高整体素质
学校将规范学生礼仪作为学校常规工作来抓,形成学校天天抓,老师每课讲,学生时时想的良好校风,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1.召开学生行为习惯养成内容的班主任会,主题班会。各学校成立学生自治会,安排检查内容,讲解检查记分方法,对各项活动情况进行检查,每周进行成绩汇总,作为班主任排队的主要依据。安排好教师值班护导,对违反校规校纪的行为及时制止,记录上报,对在校内外涌现出的好人好事,记录并及时表扬。
2.开展好学生行为习惯强化活动,在对学生进行全面检查培养的基础上开展强化活动,对优秀班级进行表彰,中心小学将强化活动结果记入每月的班主任工作考核,形成“每生知习惯、养习惯、用习惯,都有自己的好习惯”的学校特色。
3.中心小学德育处组织开展了学生队列队形、广播体操以及少先队礼仪规范比赛活动,以活动来规范少先队礼仪和师生行为习惯,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丰富我校学生的文体生活,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团结拼搏的团队精神,促进学校各项管理规范、有序发展。
4.各学校落实好每天的“晨诵、午写、暮省”活动,主要强调学生的读写姿势和学习习惯,教师盯上、靠上,进行及时的强调和指导,使学生的读写姿势和行为习惯逐步提高,同时受到传统文化教育。
通过课堂教学和主题活动等不同形式教育活动的开展,同学们从传统文化的课程中,汲取到了课本中的营养,从各种不同的活动中,体验到了对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记忆力、想象力以及对语言的感悟力,挖掘了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同时陶冶了情操,完善了人格,提高了人文素养。同学们在经典诵读声中,变得更加遵纪守则,有礼有节;在传统艺术的习练之中,体验到了中华传统文化艺术的魅力。同时,中心小学于2012年5月被评为滨州市“诗文诵读示范学校”、“感恩教育示范校”、“才艺培养示范校”,韩家小学和白杨小学2013年5月同时被评为滨州市“诗文诵读示范学校”和“感恩教育示范校”荣誉称号。相信我们的学生们会继承经典,弘扬经典,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棣丰街道中心小学 2015年7月
第五篇:诵读经典 浸润人生
诵读经典
浸润人生
成云
话题一:什么是经典?
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形成了自己璀璨的民族文化,这些文化都是浓缩了“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等多方面“知识”的结晶,后世的人尊敬它,把它叫做“经典”。像《三字经》、《弟子规》、《增广贤文》、《千字文》、《论语》等。经典,是久经历史考验的具有普遍心性修养意义的人文典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开启人类智慧的工具。今天,人们大力倡导“新经典”。其含义是:经典既是民族的、传统的,更是开放的、鲜活的、成长的。诗经、论语是经典,唐诗宋词是经典,四大名著是经典,现当代美文是经典,甚至传统的灯谜、对联也是经典。中华经典美文灿若繁星,博大精深,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经典作品,犹如种子,语文教师,就是播撒种子、守护种子、浇灌种子的人!让我们的孩子们诵读经典美文,必将浸润他们的人生。
话题二:怎样诵经典? 一、四顾山光接水色,凭栏十里芰荷香——目标引航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诵读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诵读经典美文,能让学生阅读经典、亲近书籍、享受阅读的快乐,能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使孩子们获得经典文章的基本熏陶和修养,提 高文化和道德素质。因此,“吟诵经典,启迪心智,净化灵魂,感悟人生”是我们集体经典诵读追求的目标。
二、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精选内容
纵观中华经典美文,一部部宏伟的典籍,一册册光辉的篇章,一首首、一曲曲气吞山河或如泣如诉的诗、词、赋、曲,还有多少近现代名篇名著„„该如何帮助学生选择诵读内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适合孩子的嗓音特点
从生理学角度分析,孩子们每个人都有着区别于他人的嗓音特点,发音习惯不同,情感节奏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语言韵律。有些高年级男生,声音浑厚而响亮;有些女孩音色华美,清晰亮丽;有些孩子声音柔和甜美,如潺潺流水;有些孩子声音娇柔细嫩,婉约小巧;也有些孩子音色没有特别明显的特点,平凡中显出不平凡来,不一而足。因此,在选择作品时,我们可以就孩子的噪音特点来选取内容。
2、适合孩子的诵读水平
选择诵读作品时,不要勉为其难,选那些诵读难度大大超过孩子当前诵读水平的作品。诵读难度指情绪起伏程度、情绪连贯、气息运用变化、作品长度等方面。要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渐增加难度。作品不能太长,除了自己的适应能力所限,还要考虑听众精力集中听诵的问题。
3、适合“集体”诵读方式。
集体诵读的最大特点是诵读方式。诵读时,有8—10位人员参与,而不是单一的个别的诵读;诵读时间6分钟之内;可以自由选曲配乐。这就要求老师们注意经典美文作品的选择。可以整合成一个诵读专题,做到先易后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提高。下面列举一些诵读内容供参考:
1、名言名句。关于爱国的、母爱的、诚信的、读书的、奉献的、友谊的等等,可以就一个主题去收集、汇成一类。
2、楹联妙联。趣味名联、趣味对子、常用春联等。
3、诗词佳句。可以从新课标规定的《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0首》中选取。也可以根据需要分类自选。如:
A、季节专题。如:“春之韵”“夏之梦”“秋之思”“冬之语”等。
B、节日专题。如:母亲节背《游子吟》;清明节诵杜牧的《清明》;重阳节诵读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等,形成《节日诗》专题诵读。
C、同题诗。如《无题》《绝句》同题诗诵读;“虞美人”、“忆江南”等同一词牌名的专题词诵;
D、名家专题。可设计《走近李白》、《豪放派诗人——苏轼》等专题诵读。
E、题材专题。如送别诗、边塞诗、思乡诗、哲理诗等;如诗中鸟、诗中日、诗中月、诗中山、诗中水、诗中星、诗中云、诗中雨、诗中数字、诗中色彩等等。选择其中之一形成一个诵读专题。如以“红梅”为主题,可整合诵陈毅的《红梅》、王安石的《梅花》、王冕的《墨梅》、陆游的《卜算子咏梅》和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等。
F、修辞专题。运用比喻、夸张、对偶、双关等修辞的诗不一而足,可收集成专题,成为诵读作品。
4、近现代名篇名著。如冰心、朱自清等名家的散文,都是很好的诵读作品。
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诵读指导
诵读指导过程要贯穿这样的理念:淡化理解,熟读成诵。学生诵读经典的目的,并不在于理解的深度,而在于积累语言,增强语言的感悟力,提高文学修养。所以,诵读指导重点应放在引导学生去读、去背、去感悟上。只要学生能读得琅琅上口,有滋有味,诵读的目的也就达到了。至于经典文章中的一些疑点难点,自会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文学素养的增加而逐步得以领悟和解决。
诵读指导要遵循以下原则:
模糊性原则:不求甚解,只求熟读成诵。
差异性原则:承认学生个体间记忆思维等存在差异性。自主性原则:允许学生在规定阶段完成规定内容外,诵读更多的经典,并给予相应的评价。
鼓励性原则:以鼓励为主,引导学生热爱经典为根本。创新性原则:创新诵读方式,指导学生高效诵读。
老师们可以采用自己的方式,注意劳逸结合,可在班内采用比赛、接龙、师生对接、游戏、演唱、“我给经典配图”等多种方式开展活动。如:师生同背,其乐无穷;“背诵——抄写——赏析”一条龙;可以开展诵诗接龙,诵诗擂台赛,抢答,“我是背诗小能手”等 活动,让孩子们“比、学、赶、帮、超”,团结协作,感受熏陶、领略文趣。四、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书声琅琅
曾在一本书上读过这样一句话:“一个没有传统文明的民族,是一个不完美的民族;而有了传统文明却不知道珍惜的民族,则是一个可悲的民族。” 古人云“九层之台,起于累土”。总有一日,亭台楼阁会坍作瓦砾一片,功名利禄会化作过眼烟云,但优秀的传统文化却会永远灿若春花、繁似秋实,向后人昭示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与灵气,与人类相始终。老师们,在经典诵读活动中,我们要做到:不为环境而环境,只为人性而建设;不为文化而文化,只为心灵而建设。
为使我们的经典诵读全面铺开,让每个教室书香飘溢、整个校园诗声琅琅,让经典美文的气息充斥于校园的每一个角落,诵读应在时间上给予确保:
(1)每天早晨利用早读进行诵读。
(2)中午安排一定的阅读课外书籍的时间,一般不少于20分钟。
(3)注重校内向校外延伸,激励学生利用节假日开展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不断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学生用情感领悟着我们的母语,母语也熏染着我们学生的情感;学生用智慧解读着母语,母语也提升着我们学生的智慧;学生用心灵品味着母语,母语也雕琢着我们学生的心灵。相信我们的努力,会让经典诵读成为一股甘泉,把学生的心灵滋润,成为学生精神世界中的一道风景、一片绿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