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蔡康永北大演讲全文
蔡康永北大演讲全文
台湾知名主持人蔡康永10月19日18:30-20:30在北京大学演讲,主题是“自由的精神与流浪的探寻”。
主持人:到场的各位嘉宾、各位听众,大家晚上好。欢迎大家来到这里参与北京大学台湾研究会主办的蔡康永先生讲演会,蔡康永先生为大家所熟悉的身份是台湾著名作家,也是人气最旺的节目主持人之一,康永先生和他的《康熙来了》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吧。
我觉得康永先生的魅力不只在于此,作为ACLA的研究生,我认为用北大话说就是真的很“赞”,我们今天非常高兴能够请到蔡康永先生为我们带来自由的精神与流浪的探寻,康永先生是第一次来到北京大学,他希望能够通过与北大学子近距离的交流,达到文化观光的目的,我相信作为台湾著名的作家,康永先生一定能为校园文化注入新的活力,也相信能给康永先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我们废话不多说,康永先生的《LA流浪记》,他感觉到流浪的解放,我希望康永先生的第一次北大之游,能够带给他另一种流浪般的自在,我们准备好掌声,欢迎康永先生入场。(长时间热烈的掌声)
主持人:看来大家心情真的是非常激动,这样吧,我们不如用几分钟时间先来平静一下,正好近距离地观察一下蔡康永,下面我们有请北大06级计算机台湾研究会会长杨健为蔡康永先生致欢迎词,有请。
(掌声)
杨健:今天我非常荣幸从第三极出来以后单独和康永先生交流了半个小时,而且单独陪他逛了北大的校园,没有被发现,这个事情被北大的同学知道以后会狂抽,我今天告诉康永先生,大家这次为了争取讲座的机会非常辛苦,有的同学排队时间非常长,康永先生私下向我承诺了,他说明年还会来北大。
(掌声)
我想我的说话有点多,因为大家对康永先生太熟悉了,我介绍用处不大了,这个活动是由我们两任会长在任期间促进这个事情,我想由我们前任会长颁给康永先生先生一个证书,春宝先生,请。
(前任会长给蔡康永颁发证书)
(掌声)
主持人:好的,感谢两任会长为康永先生的到来所付出的努力,康永先生你收拾好了吗?
(笑)
主持人:好的,接下来就是我们期盼已久的环节了,康永先生的讲座,自由的精神与流浪的探寻,在讲座开始的时候,我强调一下,大家如果有问题可以通过递纸条的方式,交给工作人员,讲座结束之后,康永先生会选择纸条上的内容回答,我们现在掌声欢迎康永先生讲座。
(掌声)
蔡康永:谢谢各位北大的同学对我这么好,我前两天从上海过来,飞到北京,人到不是自己居住的地方会喜欢观察,平常不太容易进行观察的状况,可是到陌生的城市会观察,我在从上海飞到北京的过程当中欣赏到一些事情,关于现在世界长的这个样子,到底是不是它该有的样子,为什么会讲这些事情呢?起因是在于我在上海的黄浦江畔,在江边跟一群杂志的记者拍照的时候,突然黄浦江上慢慢驶过来了一艘船,上面有一个很巨大的广告板,正在播印一个时尚的广告,我就看了说,这么好的江景,为什么会有广告插在我眼睛里,这个事情如果发展下去,每个人想在船只上做广告,整条黄浦江都会被广告盖满了,我说这样的黄浦江就看不见了,就能看到广告而已,杂志的记者问了一句很有意思的话,如果四五百艘船上的广告都是你演的,我说那样看起来还不错。
(学生们笑)
我顿时理解到我的虚荣心还那么强。
讲到虚荣心这就是我来北大的重要原因,我考不进北大,作为一个干瘾,北大作为这么伟大的学校,我以前没有机会考,相信以我的能力没有办法考上,来演讲是非常快乐的事情,刚才杨健会长带我参观校园的时候,我其实有几个北大校友询问过,到底未名湖里死过人没有?因为我喜欢的几个清朝的作家和诗人,好像有人投毒自尽的,我问了北大的校友说是不是投毒,他们只能死一点小的作家,真正的大的作家到别处去作家,我当时想说北大真是非常有光荣的传统,连死都非常讲究。
逛校园的时候我很赞叹美丽的北大校园。对我来讲是很好玩的一个感受,因为我从小读到故事、蔡元培这些人的事情,我真的没有想到有一天跑到北大来跟大家讲话。
今天据我所知票比较有限,还好我们有新浪网做现场的直播,所以各位新浪网的使用者,我非常高兴你们愿意在网上看看我们这场在北大同学共度的夜晚。
讲到刚才世界该长什么样,延续我在黄浦江上的感受,我跟记者讲,我说其实卖东西给你的人,也就是这些厂商,他们做广告做到了一个地步,就是他们剥夺了我们享受原来我们可以看得到的景色的权利。
我记得前几个月到云南,去年到云南帮张艺谋的《千里走单骑》主持了一个开幕典礼,我站在云南的丽江看那么好的山水的时候,我的眼睛大概只移动了四十分钟,看到一个某某地产公司在此大展宏图,就在上海市,这些大都市本来也都有美好的天空,也许有个广场有个漂亮的建筑物,忽然会出现很多的广告版,穿得很少的男生和女生卖给你内衣和内裤,并不是不美丽。我觉得世界显然不应该长成是这个样子的,可是讲到做电视的人说这种话,太可笑了,因为我们是做这种事的人。
前一则新闻正在播非洲的饥荒,下一则新闻说全世界的最大火锅在这里,你会产生一种错乱的感觉,怎么不拿火锅里的东西喂非洲的饥童,这些错乱的感觉严重地干扰着,你就很难想象一群人曾经活在没有手机和网络的年代爸爸妈妈约会如果约好了某年某月的几点钟,完全美好的爱情第一次约会,其中有个跌伤不能赴约,他们是没有手机打的,他们忍受脚的痛苦狂奔到现场发现他的女朋友不耐烦的走掉,一场美好的爱情就结束了。
人类曾经没有电话、没有手机、没有网络,我们现在把这些视为理所当然的时候,我怀疑世界可以不是长成这样,我今天要讲的是,我们有没有办法找回原来该有的感觉,如果有人死掉了我们会难过,有人成功我们会开心的话,那个感觉不会像现在这么容易被我们所熟悉的媒体操纵到冷漠的地步,我们可不可以得到比较干净的天空和广场,重新感受到没有被商人用全部的金钱垄断的状况。
学电影的学生要看很多“神经病”的电影
不妨谈一下这个事情,为什么我这么喜欢讲这个东西,世界可以长得不一样,我们的人生也可以有不一样的选择,我自己的教材有两种,一种是书,一种是电影,我后来在大学学的英美文学之后,我就不学创作了,我想去学怎么拍电影,我进了一个叫UCLA的学校,在好莱坞的隔壁,专门拍电影的,那个学校出过一个很厉害的导演,比如说拍教父的导演,还有很多有名的人物。
进那个学校学拍电影的时候,为什么电影会成为我生命中重要的教材,是因为我在电影里面看到了很多,我其实在人生里面看不到的东西,我们学电影的学生要看很多神经病的电影,比方说纽约的艺术家拍过一个电影,八小时看一个男人睡觉,那个镜头一直特写对着那个男生,观众想说会醒过来,很可惜他在八小时之内没有醒过来,观众生生地看了八个小时,他也拍过《摩天大楼》拍12个钟头,看两个钟头发现没有什么事情,喝咖啡回来看还是《摩天大楼》,我们看过很奇怪的电影,我看过一部很夸张的电影,只有45分钟,只有一个镜头,不断地看到一扇窗户推进拉远,等45分钟你以为窗户外面冒出一只鬼来,让你觉得物超所值,到45分钟结束,到窗户口,电影就完了,这是我们看到电影史上,令人厌烦的要死的,具有实验精神的影片。
喜欢《艾丽斯漫游奇迹》 谈主流社会电影
可是我也看到了很多很棒的电影,我后来很不主流的个性,跟我从电影里学到的东西蛮像,有一部我很喜欢的电影《梦的小孩》,那个电影讲的是一本童话书的主角,那本童话书叫《艾丽斯漫游奇迹》,知道这个故事的可以举手下?
(同学们举手)
蔡康永:前任会长不知道?OK,对不起,我觉得我应该问一下,每一个不同的地区,小孩子长大过程当中,爸爸妈妈喜欢让他们知道童话故事,《三只小猪》的故事知道吗?知道的举手?(同学们举手)前任会长?不是我要讲的故事,《艾丽斯漫游奇迹》讲一个小女孩一直想进一个秘密花园,可是她个子太大进不去,遇到了一连串及怪的事情,《艾丽斯漫游奇迹》的作家路易斯卡罗是一个数学作者,我看到的《梦幻的小孩》的电影是一部虚构的,可是有一点点虚构的电影,一开始的时候讲路易斯卡罗为什么创造,因为他爱上了一个小女孩,是真的小女孩,是10岁以上的,路易斯卡罗爱上她的程度是真的爱,不是那种你好可爱那种,是真的爱到神魂颠倒,魂牵梦系的程度,他在这个家里当数学家教,就被这个小女孩迷惑到好想为她做点儿什么,可是他作为一个中年男子他讲话会结巴,讲到你好漂亮的时候会讲成“你…好…漂亮…”,小女孩觉得这个怪老头真的不怎么样,他想怎么表达对小女孩真的爱,他写了一本书,用艾丽斯当主角,是他爱的主角,把这个献给她,电影里处理这个画面的时候,那个小女孩演的非常动人,是一个狡猾的,几乎可以侦测到中年男子对自己有不可自拔的爱恋,当这个家教老师把辛苦写的这本书献给她的时候,她很冷漠地拿过来,翻了两页说,蛮有趣的,一丢出去到花园玩儿了,留下他发现他的创作是不值一顾,整个大家对《艾丽斯漫游奇迹》,不足以弥补那个小女孩轻蔑的一丢,因为他只在乎那个小女孩。
我当时看这个片子的时候,电影开始的时候,拒于千里之外的傲慢的小女孩已经变成80多岁的老太太了,纽约哥伦比大学要颁发一个奖给老太太,她被过去的回忆困扰着,让她心碎,现在竟然自己变成一个老太婆,孤单地坐船到哥伦比亚大学替他领这么一个充满讽刺的奖。
这个电影让我想起一件事情,就是路易斯卡罗是我们以后人简单称之为恋童的人,爱小孩子的人,刚才讲的故事听起来很顺耳,我用恋童的话,忽然会觉得很恐怖,他爱的是不应该被爱的小孩,这时候又出现了一个好玩的感受就是,你要相信爱情,还是你要相信社会的规范,如果你看完一部电影被它打动,觉得路易斯卡罗的爱情是真的,因为这个爱情产生出来的《艾丽斯漫游奇迹》是很不错的作品,放在道德这个天平上,恋童这个是不被允许的,他为她拍了很多照片,那些照片绝对不是平常会看到小孩子拍的照片,充满着爱情跟欲望所拍摄出来的照片。
我讲这部电影的原因很简单,我对电影里面永远都会收到一个讯息,就是人生好像不是只有我们被教育的这种状况,是对的或者是值的状况,似乎还有很多别的状况,所以不管是我刚才讲的这个路易斯卡罗的爱情的片子,或者我另外看过一部叫做《哈罗…》哈罗这个人是17岁的青少年,他的电影一开始是自杀,死不掉,比如他妈妈在厨房烤蛋糕的时候,忽然看到一个人丢在树上,一看是他儿子,但是没有吊死,直到有一天他遇到了一个专门运输棺材开灵车的老太婆,70岁的人,恋爱了,我看这个电影的时候我非常想说,是我有毛病吗,为什么我常常被这些奇特的爱情故事吸引,我怎么不会被那些经典的那些,比如说《泰坦尼克号》里面的爱情,听说很令人感动。看这个可以睡着的举手?还好不是惟一的一个。
那样子的经典的爱情故事是比较对的,我们说符合主流社会的爱情社会,惊天地泣鬼神,山盟海誓、对我来讲似乎比不上另类的电影里面所传递出来的信息那么动人,好像是因为我觉得人生的选择不是只有一种而已,有多种,所以包括有一部很有名的电影,大家都看了叫做《金刚》,《金刚》其实从1930年开始拍这个片子,原始版本黑白片的《金刚》是非常严重的在影射黑人的,纽约作为一个大城市,白种人感觉到黑人的居民越来越多,似乎有占领纽约的趋势,所以白种人看原始版的《金刚》,那只金刚是被从非洲带回来的,是非常的原著名黑人部落,为了要献计山神的时候,被抓到纽约展示,金刚展示的过程当中,爱上了一个金发美女,这是一个爱情片,不是一个怪物片,金刚爱上了一个蓝眼睛、金头发、白皮肤的女人,因为太爱她了爬到了摩天大楼的顶楼上去,被美国的空军射伤,那也是一种爱情,反映了纽约市白种人的恐惧,像猩猩的黑人,好像会抢我们的白种女人,还爬到帝国大楼的顶楼去,完全失控的恐怖的想象。
恐怖片能反映本民族的恐惧在哪里
每一个民族拍摄的恐怖片都会反映出来它的恐惧在哪里,比方说看过老派的日本人看的《酷思拉》,会跟别的怪物喷火,压到很多的大楼那种,看过的举手?那个真的不是特别好看,粗糙的科幻影片,《酷思拉》是怎么醒过来的?有人研究过的国籍,有人研究过他是不是日本人?因为有一次美国人做了一个民意调查说,你最熟悉的日本是谁?结果很遗憾的就是美国人回答这个问卷的是,他们最熟悉的第一名是李小龙,他们误以为是日本人,李小龙一直在日本电影里打日本人,选为日本人的代表,调查出来的第二名的日本人是酷思拉,最后查他的国籍,发现他是在大西洋海底一个小岛底下沉睡多年的一颗蛋。当然反映了广岛的长期被原子弹轰炸过的恐惧,永远会想象原子弹会震醒一只怪兽。
回过头来讲《酷思拉》和《金刚》这种片子,看过《ET》的举手,他手指头会发亮,那个外星人他被设计成什么样子,就是他当然有很多可爱的造型,头很大,手脚很短,肚子大大,就是有婴儿的那种体型,另外有一个重要的特色他是蓝眼睛,制作《ET》的人做了所有的可爱的元素之后,觉得蓝色的瞳孔是最迷人的,如果去注意这些东西的信息你会注意到背后的创作者其实隐藏了很多东西,不管是对蓝眼睛的过度迷信或者对原子弹的恐惧。
失败的人也应该有美好的人生
巨大的怪物和美女的爱情,西洋文学从很早开始,一定有怪物把公主绑架走,包括史瑞克在内,史瑞克也在怪物的手里,把公主解救出来,这些爱情让我一再地想到,好像不是那种最典型的公主与王子的爱情是惟一的选择,我这几天不断地被人家问到,我作这部《LA流浪记》里面提到两部电影,主妇的四百集,她的家庭非常快乐,她流浪在街头,另外的费里尼所讲的故事,一共经历了好几次的背叛,我提这两部电影因为,我甚至觉得社会上的,我们一般所人为地边缘人,对我的吸引力都有超过我心目中的成功的人士,一般人会讲那种很成功的人,我自己有一档节目,应该比《康熙来了》看得比较多的,那是一对一的访问《真情指数》,那个节目设计成访问成功的人,我其实一直都没有那么想访问成功的人,因为我觉得成功不应该被界定为人生惟一的价值,我被人家访问说,你怎么成功的?我回答是我根本不觉得我成功。
第二个我不觉得人生一定要成功,一定会有很多失败,失败的人不值得有一个好的人生吗?《真情指数》对我来说有一点压力,永远在访问成功的人,所谓的成功人的对我的吸引力,像卡比利亚这样子,拥有强烈生命力的妓女,我觉得那些角色都迷人的多,电影似乎是我的一种教材,它能够告诉我别的人正在选择的事,跟我们现在所相信的不一样。
我做《两代电力公司》时候,是一个比较另类的节目,《两代电力公司》是大人和小孩沟通的节目,有一群欧巴桑(阿姨大婶),面对一群被责备的小孩,15岁到20岁中间,小孩常常被认为是不乖的小孩,比方说我们今天请了七个,完全不愿意做家事的青少年来,对面坐了七个欧巴桑是做家事做得快死掉的,小孩子说为什么会洗碗,为什么不请一个阿姨来,欧巴桑说你知不知道钱是从哪里来?今天来了七个不爱做家事的小孩,明天来了七个跟爸爸打过架的小孩,我听的一个最夸张的故事是,他自己是黑道的,他爸爸也是黑道,起争执以后互砍,后来叔叔也搅入战局,我们没有想到有这么夸张的例子出来,可是你知道这件事情在发生,你不太能够认为说,我永远都不要让这些事情被谈论,跟被曝光,你不能像大人想要的那样,我要粉碎太平,不要让这些事情报道出来,或者有一个沟通的出来,《两代电力公司》后来会渐渐失去两种人,失去愿意上节目的欧巴桑,因为她们常常被气到,第二个,我们不太愿意请欧巴桑,这么一个节目,另外我们流失的一种人就是观众里的欧巴桑,她们在家里忍受死小孩已经忍受很多了,为什么还要到电视上忍受死小孩,所以他们不爱看这个节目。
可是对我来讲那就是跟我刚才讲所导楚弗40击集是一样的。电影永远带给我的一项想像是,我喜欢的人,我认同的爱情好像不是跟主流社会那么接近,我开始想,世界可以长成别的样子,人生可不可以有别的选择,所以这是我后来越变越奇怪的一些,会在电影上面做出跟其他人不太一样的节目出来。
把我和吴宗宪放一起比较不合适
内地有一些报道,把台湾的另外一位节目主持人吴宗宪常常和我放在一起谈,有下载《我猜我猜》的举手,(学生举手),他是非常好玩的主持人,我每次被他逗的大笑,内地的记者认为他是可以跟我比较的主持人,让我觉得并不是适合,不是我不认同他,他在台湾是收视率的代表,跟我们这些另类,在小角落里默默地种自己的小花朵,偶尔开出一朵小花来,这种是不一样的,吴宗宪主持人对待女性的来宾跟我的态度会不一样,他常常就会第一个反映,如果女性来宾可能上围没有很精彩的话,把可能会明确地告知这件事,他如果体重超过的话,明确地告诉这件事,这是他觉得不妥的打招呼的方法,我比较难用这个方法跟客人打招呼,我常常会想说我肯定不是主流的人,因为主流的人很爱谈论那些事情,女生的上围、有没有过胖,女生常常在一起品头论足,我不是这个类型的人。
所以作为一个另类的人,做电视这个成为很严重的考验,《康熙来了》是一个古怪的节目,我首先会问到,你一个做电影的人为什么跑去做电视,原因很简单,电影常常耗费生命力,常常要挣扎很多年,电视要花很少的时间做出一个节目,立刻或者当晚被很多人看见,是别人花两年的时间做电影的十倍和20倍的状况。别人问我为什么学的电影做电视?我当然第一个写《LA流浪记》的时候,我第一个是花爸爸的钱,做财务报告,让他确定他花的钱有某一种成果出现。
只能演《神雕侠侣》中的雕
第二个我觉得电视还是有它的可能性,只不过我们似乎不一定能够找到那个可能性在哪里?为什么每个人都能明确地感觉到电影里面是高级,电影圈里的人很看不起电视圈的人,电视圈的人会不服气说,我观众比你多很多,但是碰到电影界的人矮很多。
前两天有人告诉我有一个《神雕侠侣》的制作人说找我演金庸的武侠剧,我停了以后差点儿昏倒,我说我可以演两个,一个是神雕的雕,不需要拍戏,我觉得这个说法当然对这个看得起我的做法很不敬,我想到另外一个角色,就是小龙女所属的古墓派的王重阳,从头到尾躺在棺材里头,那个是更好的一个角色。电视圈的人碰到电影圈的人会自己觉得矮一截。电视常常是没有信息跟没有意义,跟没有结构的,它几乎就像是某一种脂肪或者是细胞一样,是为了蔓延而蔓延的,我们讲的最简单的例子,不管什么样电影都有结构,导演都能够决定我大概要拍90分钟、120分钟,这个故事会达到一个结局,这个结局会让观众被鼓励、落泪、受启发,这个就是一个电影导演好或者不好展现功力的时候,电视是没有这样的,内地有好的电视剧会规避自己,有结构的,故事在20集之内讲完,以台湾的连续剧来讲,非常不可思议的是以连续为目标存在的,叫“连续剧”是非常有理由的,我就叫做连续剧,所以一直连续。
那就会很荒谬,因为等到男女主角的爱情谈到一个段落的时候,作为一个电影应该结束,让你觉得爱情真动人,或者这个爱情真伟大,可是作为一个电视剧为了要连续,就会开始把男主角的妈妈出现然后说,他跟女主角的爸爸曾经有一腿,接下来发现他们曾经不小心生过一个孩子,就是男主角不能和女主角相爱,为了证明就说男孩子屁股上有一个大胎记,我们是兄妹,这个就不可思议,其实故事讲得很好听,根本说不出什么道理来,可以连续到三百集五百集,直到广告商吐为止,只要还能赚得到广告一直会蔓延下去,内地起码会控制这个事情,任你蔓延,三五百集的连续剧层出不穷
第二篇:北大演讲
克林顿在北京大学的英文演讲稿
PRESIDENT CLINTON:
Thank you.Thank you, President Chen, Chairmen Ren, Vice President Chi, Vice Minister Wei.We are delighted to be here today with a very large American delegation, including the First Lady and our daughter, who is a student at Stanford, one of the schools with which Beijing University has a relationship.We have six members of the United States Congress;the Secretary of State;Secretary of Commerce;the Secretary of Agriculture;the Chairman of our Council of Economic Advisors;Senator Sasser, our Ambassador;the National Security Advisor and my Chief of Staff, among others.I say that to illustrate the importance that the United States places on our relationship with China.I would like to begin by congratulating all of you, the students, the faculty, the administrators, on celebrating the centennial year of your university.Gongxi, Beida.(Applause.)As I'm sure all of you know, this campus was once home to Yenching University which was founded by American missionaries.Many of its wonderful buildings were designed by an American architect.Thousands of Americans students and professors have come here to study and teach.We feel a special kinship with you.I am, however, grateful that this day is different in one important respect from another important occasion 79 years ago.In June of 1919, the first president of Yenching University, John Leighton Stuart, was set to deliver the very first commencement address on these very grounds.At the appointed hour, he appeared, but no students appeared.They were all out leading the May 4th Movement for China's political and cultural renewal.When I read this, I hoped that when I walked into the auditorium today, someone would be sitting here.And I thank you for being here, very much.(Applause.)Over the last 100 years, this university has grown to more than 20,000 students.Your graduates are spread throughout China and around the world.You have built the largest university library in all of Asia.Last year, 20 percent of your graduates went abroad to study, including half of your math and science majors.And in this anniversary year, more than a million people in China, Asia, and beyond have logged on to your web site.At the dawn of a new century, this university is leading China into the future.I come here today to talk to you, the next generation of China's leaders, about the critical importance to your future of building a strong partnership betwee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The American people deeply admire China for its thousands of years of contributions to culture and religion, to philosophy and the arts, to science and technology.We remember well our strong partnership in World War II.Now we see China at a moment in history when your glorious past is matched by your present sweeping transformation and the even greater promise of your future.Just three decades ago, China was virtually shut off from the world.Now, China is a member of more than 1,000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enterprises that affect everything from air travel to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You have opened your nation to trade and investment on a large scale.Today, 40,000 young Chinese study in the United States, with hundreds of thousands more learning in Asia, Africa, Europe, and Latin America.Your social and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has been even more remarkable, moving from a closed command economic system to a driving, increasingly market-based and driven economy, generating two decades of unprecedented growth, giving people greater freedom to travel within and outside China, to vote in village elections, to own a home, choose a job, attend a better school.As a result you have lifted literally hundreds of millions of people from poverty.Per capita income has more than doubled in the last decade.Most Chinese people are leading lives they could not have imagined just 20 years ago.Of course, these changes have also brought disruptions in settled patterns of life and work, and have imposed enormous strains on your environment.Once every urban Chinese was guaranteed employment in a state enterprise.Now you must compete in a job market.Once a Chinese worker had only to meet the demands of a central planner in Beijing.Now the global economy means all must match the quality and creativity of the rest of the world.For those who lack the right training and skills and support, this new world can be daunting.In the short-term, good, hardworking people--some, at least will find themselves unemployed.And, as all of you can see, there have been enormous environmental and economic and health care costs to the development pattern and the energy use pattern of the last 20 years--from air pollution to deforestation to acid rain and water shortage.In the face of these challenges new systems of training and social security will have to be devised, and new environmental policies and technologies will have to be introduced with the goal of growing your economy while improving the environment.Everything I know about the intelligence, the ingenuity, the enterprise of the Chinese people and everything I have heard these last few days in my discussions with President Jiang, Prime Minister Zhu and others give me confidence that you will succeed.As you build a new China, America wants to build a new relationship with you.We want China to be successful, secure and open, working with us for a more peaceful and prosperous world.I know there are those i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who question whether closer relations between our countries is a good thing.But everything all of us know about the way the world is changing and the challenges your generation will face tell us that our two nations will be far better off working together than apart.The late Deng Xiaoping counseled us to seek truth from facts.At the dawn of the new century, the facts are clear.The distance between our two nations, indeed, between any nations, is shrinking.Where once an American clipper ship took months to cross from China to the United States.Today, technology has made us all virtual neighbors.From laptops to lasers, from microchips to megabytes, an information revolution is lighting the landscape of human knowledge, bringing us all closer together.Ideas, information, and money cross the planet at the stroke of a computer key, bringing with them extraordinary opportunities to create wealth, to prevent and conquer disease, to foster greater understanding among peoples of different histories and different cultures.But we also know that this greater openness and faster change mean that problems which start beyond one nations borders can quickly move inside them--the spread of weapons of mass destruction, the threats of organized crime and drug trafficking, of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 and severe economic dislocation.No nation can isolate itself from these problems, and no nation can solve them alone.We, especially the younger generations of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must make common cause of our common challenges, so that we can, together, shape a new century of brilliant possibilities.In the 21st century--your century--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will face the challenge of security in Asia.On the Korean Peninsula, where once we were adversaries, today we are working together for a permanent peace and a future free of nuclear weapons.On the Indian subcontinent, just as most of the rest of the world is moving away from nuclear danger, India and Pakistan risk sparking a new arms race.We are now pursuing a common strategy to move India and Pakistan away from further testing and toward a dialogue to resolve their differences.In the 21st century, your generation must face the challenge of stopping the spread of deadlier nuclear,chemical, and biological weapons.In the wrong hands or the wrong places, these weapons can threaten the peace of nations large and small.Increasingly,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agree on the importance of stopping proliferation.That is why we are beginning to act in concert to control the worlds most dangerous weapons.In the 21st century, your generation will have to reverse the international tide of crime and drugs.Around the world, organized crime robs people of billions of dollars every year and undermines trust in government.America knows all about the devastation and despair that drugs can bring to schools and neighborhoods.With borders on more than a dozen countries, China has become a crossroad for smugglers of all kinds.Last year, President Jiang and I asked senior Chinese and American law enforcement officials to step up our cooperation against these predators, to stop money from being laundered, to stop aliens from being cruelly smuggled, to stop currencies from being undermined by counterfeiting.Just this month, our drug enforcement agency opened an office in Beijing, and soon Chinese counternarcotics experts will be working out of Washington.In the 21st century, your generation must make it your mission to ensure that today's progress does not come at tomorrow's expense.China's remarkable growth in the last two decades has come with a toxic cost, pollutants that foul the water you drink and the air you breathe--the cost is not only environmental, it is also serious in terms of the health consequences of your people and in terms of the drag on economic growth.Environmental problems are also increasingly global as well as national.For example, in the near future, if present energy use patterns persist, China will overtake the United States as the world's largest emitter of greenhouse gases, the gases which are the principal cause of global warming.If the nations of the world do not reduce the gases which are causing global warming, sometime in the next century there is a serious risk of dramatic changes in climate which will change the way we live and the way we work, which could literally bury some island nations under mountains of water and undermine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fabric of nations.We must work together.We Americans know from our own experience that it is possible to grow an economy while improving the environment.We must do that together for ourselves and for the world.Building on the work that our Vice President, Al Gore, has done previously with the Chinese government, President Jiang and I are working together on ways to bring American clean energy technology to help improve air quality and grow the Chinese economy at the same time.But I will say this again--this is not on my remarks--your generation must do more about this.This is a huge challenge for you, for the American people and for the future of the world.And it must be addressed at the university level, because political leaders will never be willing to adopt environmental measures if they believe it will lead to large-scale unemployment or more poverty.The evidence is clear that does not have to happen.You will actually have more rapid economic growth and better paying jobs, leading to higher levels of education and technology if we do this in the proper way.But you and the university, communities in China,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roughout the world will have to lead the way.(Applause.)In the 21st century your generation must also lead the challenge of an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system that has no respect for national borders.When stock markets fall in Hong Kong or Jakarta, the effects are no longer local;they are global.The vibrant growth of your own economy is tied closely, therefore, to the restoration of stability and growth in the Asia Pacific region.China has steadfastly shouldered its responsibilities to the region and the world in this latest financial crisis--helping to prevent another cycle of dangerous devaluations.We must continue to work together to counter this threat to the global financial system and to the growth and prosperity which should be embracing all of this region.In the 21st century, your generation will have a remarkable opportunity to bring together the talents of our scientists, doctors, engineers into a shared quest for progress.Already the breakthroughs we have achieved in our areas of joint cooperation--in challenges from dealing with spina bifida to dealing with extreme weather conditions and earthquakes--have proved what we can do together to change the lives of millions of people i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and around the world.Expanding our cooperation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an be one of our greatest gifts to the future.In each of these vital areas that I have mentioned, we can clearly accomplish so much more by walking together rather than standing apart.That is why we should work to see that the productive relationship we now enjoy blossoms into a fuller partnership in the new century.If that is to happen, it is very important that we understand each other better, that we understand both our common interest and our shared aspirations and our honest differences.I believe the kind of open, direct exchange that President Jiang and I had on Saturday at our press conference--which I know many of you watched on television--can both clarify and narrow our differences, and, more important, by allowing people to understand and debate and discuss these things can give a greater sense of confidence to our people that we can make a better future.From the windows of the White House, where I live in Washington, D.C., the monument to our first President, George Washington, dominates the skyline.It is a very tall obelisk.But very near this large monument there is a small stone which contains these words: The United States neither established titles of nobility and royalty, nor created a hereditary system.State affairs are put to the vote of public opinion.This created a new political situation, unprecedented from ancient times to the present.How wonderful it is.Those words were not written by an American.They were written by XuJiyu, governor of Fujian Province, inscribed as a gift from the government of China to our nation in 1853.I am very grateful for that gift from China.It goes to the heart of who we are as a people--the right to life, liberty, and the pursuit of happiness, the freedom to debate, to dissent, to associate, to worship without interference from the state.These are the ideals that were at the core of our founding over 220 years ago.These are the ideas that led us across our continent and onto the world stage.These are the ideals that Americans cherish today.As I said in my press conference with President Jiang, we have an ongoing quest ourselves to live up to those ideals.The people who framed our Constitution understood that we would never achieve perfection.They said that the mission of America would always be “to form a more perfect union”--in other words, that we would never be perfect, but we had to keep trying to do better.The darkest moments in our history have come when we abandoned the effort to do better, when we denied freedom to our people because of their race or their religion, because there were new immigrants or because they held unpopular opinions.The best moments in our history have come when we protected the freedom of people who held unpopular opinion, or extended rights enjoyed by the many to the few who had previously been denied them, making, therefore, the promises of our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 and Constitution more than faded words on old parchment.Today we do not seek to impose our vision on others, but we are convinced that certain rights are universal--not American rights or European rights or rights for developed nations, but the birthrights of people everywhere, now enshrined in the United Nations Declaration on Human Rights--the right to be treated with dignity;the right to express one's opinions, to choose one's own leaders, to associate freely with others, and to worship, or not, freely, however one chooses.In the last letter of his life, the author of our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 and our third President, Thomas Jefferson, said then that “all eyes are opening to the rights of man.” I believe that in this time, at long last, 172 years after Jefferson wrote those words, all eyes are opening to the rights of men and women everywhere.Over the past two decades, a rising tide of freedom has lifted the lives of millions around the world, sweeping away failed dictatorial systems in the Former Soviet Union, throughout Central Europe;ending a vicious cycle of military coups and civil wars in Latin America;giving more people in Africa the chance to make the most of their hard-won independence.And from the Philippines to South Korea, from Thailand to Mongolia, freedom has reached Asia's shores, powering a surge of growth and productivity.Economic security also can be an essential element of freedom.It is recognized in the United Nations Covenant on Economic, Social, and Cultural Rights.In China, you have made extraordinary strides in nurturing that liberty, and spreading freedom from want, to be a source of strength to your people.Incomes are up, poverty is down;people do have more choices of jobs, and the ability to travel--the ability to make a better life.But true freedom includes more than economic freedom.In America, we believe it is a concept which is indivisible.Over the past four days, I have seen freedom in many manifestations in China.I have seen the fresh shoots of democracy growing in the villages of your heartland.I have visited a village that chose its own leaders in free elections.I have also seen the cell phones, the video players, the fax machines carrying ideas, information and images from all over the world.I've heard people speak their minds and I have joined people in prayer in the faith of my own choosing.In all these ways I felt a steady breeze of freedom.The question is, where do we go from here? How do we work together to be on the right side of history together? More than 50 years ago, Hu Shi, one of your great political thinkers and a teacher at this university, said these words: “Now some people say to me you must sacrifice your individual freedom so that the nation may be free.But I reply, the struggle for individual freedom is the struggle for the nation's freedom.The struggle for your own character is the struggle for the nation's character.”
We Americans believe Hu Shi was right.We believe and our experience demonstrates that freedom strengthens stability and helps nations to change.One of our founding fathers, Benjamin Franklin, once said, “Our critics are our friends, for they show us our faults.” Now, if that is true, there are many days in the United States when the President has more friends than anyone else in America.(Laughter.)But it is so.In the world we live in, this global information age, constant improvement and change is necessary to economic opportunity and to national strength.Therefore, the freest possible flow of information, ideas, and opinions, and a greater respect for divergent political and religious convictions will actually breed strength and stability going forward.It is, therefore, profoundly in your interest, and the world's, that young Chinese minds be free to reach the fullness of their potential.That is the message of our time and the mandate of the new century and the new millennium.I hope China will more fully embrace this mandate.For all the grandeur of your history, I believe your greatest days are still ahead.Against great odds in the 20th century China has not only survived, it is moving forward dramatically.Other ancient cultures failed because they failed to change.China has constantly proven the capacity to change and grow.Now, you must re-imagine China again for a new century, and your generation must be at the heart of China's regeneration.The new century is upon us.All our sights are turned toward the future.Now your country has known more millennia than the United States has known centuries.Today, however, China is as young as any nation on Earth.This new century can be the dawn of a new China, proud of your ancient greatness, proud of what you are doing, prouder still of the tomorrows to come.It can be a time when the world again looks to China for the vigor of its culture, the freshness of its thinking, the elevation of human dignity that is apparent in its works.It can be a time when the oldest of nations helps to make a new world.The United States wants to work with you to make that time a reality.Thank you very much.(Applause.)
第三篇:北大校长演讲
北大校长演讲.txt33学会宽容,意味着成长,秀木出木可吸纳更多的日月风华,舒展茁壮而更具成熟的力量。耐力,是一种不显山石露水的执着;是一种不惧风不畏雨的坚忍;是一种不图名不图利的忠诚。《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教案
1【积累?整合】
关于演说
演说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语言的艺术,它的历史与人类文明的历史一样,源远而流长。两千年前,古希腊哲学家、美学家亚里士多德写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经典著作《修辞学》一书,详细地阐述了修辞的艺术,告诉我们如何运用语言的魅力影响听众的思想,进而影响其行为。演说以其撼人的感召力,世代沿袭,风靡于世界,不仅成为文明的一种标志,也成为现代政治角逐、商业竞争甚至于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二战时期坐轮椅的美国总统罗斯福曾拖着残疾的身体巡回演说,让美国人民了解了他的思想。
演说是面对观众,这就使演说的内容即演说词受到些限制。首先,内容上要有针对性,要注意听众的身分,研究听众的愿望,讲大家最关心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做到有地放矢。其次,中心要突出,因为听众是听,而不是看,演说词要便于听众理清演说的思路,抓住演说的中心,理解演说的思想。再次,演说词要富于感情,这是与听众直接交流的一种方式,感情应是真挚的,不能张口训人,也不能众取宠,要打动听众的心灵,引起听众的共鸣。演说词还要在事例的选取、语言的加工上下一番功夫。
蔡元培先生一生著作等身,为海内外学人所敬仰;演说无数,演说词也成为极具阅读价值的文本。《蔡元培讲演集(NEW)》(马燕编)收集他的演讲词九十篇。作为一个革命家、思想家,他在演说中的教育思想正体现了中国近现代社会转型期的时代特色,他的演说可谓高屋建瓴。通过阅读,我们可以体会到他在教育、美学、文学、艺术、音乐等方面的广博知识。教育方面的演说词占很大比重,除了《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外,还为北大写了《北大二十周年纪念会演说词》、《北大校役夜班开学式演说词》、《北大新闻学研究会成立演说词等》。在演说录集中我们看到,蔡元培先生对中国教育的贡献并不仅仅停留在思想的层面上,更在于他提出并实施了许多具有深远意义的主张和措施。从他的演说词中,我们感受到一名学者和思想家的包容性的襟怀及坦荡无私的崇高境界。
桥边红药 18:56:59
【感受?鉴赏】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是一篇浅易的文言演说词。它具有优秀的演说词的特点,同时又能体现出蔡元培先生先进的教学思想。
1.作为演说词的特点
本文在行文结构上开门见山,接触正题,以校长的身份,提出对学生约法三章,层层深入,说明了演说的意图,都直接关系到学生以至于学校的前途,有针对性,能抓住听众的心理。每天段的开头句都是该段的中心句,不旁逸斜出,便于听众把握演说的要领,并能引发听众的思考。演说的内容做到了中心明确,主张什么.反对什么,讲得清楚明白,有一定的感召力,能给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引起强烈的反响。在语言上,没有生僻词语,虽是浅易文言文,但由于多用短句,并不觉得晦涩,相反对于北大学生这样的听众来说,更是言简意赅,令人回味;,有些口语富有表现力,能引起听众的兴趣。严肃中还有体帖,可谓语重心长。
2.内容上的特点
在行文过程中,作者不避矛盾,虽寥寥几语,可对现实的分析却精辟透彻。可见作者对北京及北京大学的了解程度,并在任职伊始,就指出了北京大学的发展方面。作者在接任校长的职位之前,就向汤尔和先生,了解了北京大学的情况,所以确定第一要改革的,是学生的观
念,要求学生学实际知识,放开学生的思想,让其自由健康地成长。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在不到十天的日子里,就聘语积学而热心的陈独秀先生,解聘不称职教师,让学生乃至于社会看到了改革他改革的决心和力度。作者针对北京社会的“风俗日偷,道德沦丧”的现状,对学生提出了德育的新要求,做到了有的放矢。希望学生在污浊的社会环境中能够修心养性,能以天下为己任,经身作责,担当起拨乱反正的历史使命。对敬爱师友的要求,可以看作是品德教育的另一侧面。显然只有这样,才会在北京大学形成一个良好的求学环境,才能形成良好的校风。
3.关于图书一事。
蔡元培先生一贯对图书和图书馆有着深厚的感情。他曾在中国科学社明复图书馆开幕及中国版本展览会开幕典礼上致词,强调科学家对于图书的重视。在他的心目中,图书馆是学校之外的最重要的教育机构。在任职演说上,他就把充实图书馆做为一项重要的工作纳入改革的日程中。且在书籍的内容上也做了说明,这和他推行的著名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治校原则是分不开的。学生可以通过具有先进思想的新出的书籍更新旧的观念,也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研究。在任职后,他曾亲自为图书馆筹募资金,开源节流,以购图书,还曾向社会倡导图书馆向社会开放。可见,蔡元培先生对图书馆的一往情深。
【思考?探究】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的社会意义和哲学意义
蔡元培先生在就北大校长任职演说中,对学生约法三章,对他以后在北大的改革,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所创造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迄今尚有很高现实意义的教学理念,具有长久不衰的生命力。直到现在,把这篇演说词选到高中课本,仍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有种于高中生远离世俗的侵扰,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在现代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人们对物质种益的追求越来越强烈。“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名往。”在一部分高中生的眼中,考大学还是摆脱现实的困窘升官发财的一条捷径,花苦功夫只为考个好大学,使自己有个好前程。不仅在学生中,即使教师在对学生教育中,也会隐约流露出这样的思想倾向。而部分大学不再把追求高深学问作为它的目标,学校里人文课程被功利主义者嗤之以鼻,不予重视。学校没有一个好的导向,势必会对学生误导,使他们通过学校对社会有了一鳞半爪的了解。
自实施素质教育以来,全国各学校似乎都把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放到一个重要的位置,一时之间,德育教育像是成了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但事实上,很多学校对学生还是侧重于知识的传受,把升学率看做是最重要的问题,而对学生的德行教育还是流于形式,背离了使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由于学校疏于管理,很多学生贪图享乐,宽松了对自己要求。一些不法分子常常在学校附近开网吧等娱乐场所,使学生沉溺于其中,荒费了学业,甚至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现在的学生多是独生子,多是家中的小皇帝,很多学生很自私,有唯我独尊的性格特点。在家眼里没有父母,把父母看成是自己的奴仆。在校眼里没有师长,在老师批评时以怒目相对,对同学,合得来的讲哥们义气,合不来的动辄以打骂解决问题。在近些天,常有校园或与学生有关的家庭恶性事件发生,造成极坏的影响。
由此看来,蔡元培先生的这篇演说词还在为中国教育敲着警钟。
【拓展?延伸】
1998年戊戌变法失败,蔡元培先生看清了中国的现状,清醒得认识到,要想变革必须先行培养人才,于是他走上了倡导教育救国的道路。他先后在多所大学从事教育工作,推行先进的教育方针政策,力图打破封建主义坚固的落后教育堡垒,培养对社会发展有利的人才。在1916年12月蔡元培被任命为北大校长之前,北大已换过五任校长,并未能改变北大的局面,许多人劝他不要就任,以免因改造不好而于声名有碍,但他毅然赴任,于1916-1926年任北京大
学校长(实际1923年离北大)。在任职演说中,对学生约法三章,锐意改革。他首先整顿了教师队伍,就职不到十天,就聘请陈独秀为文科学长,之后又积极聘请学识渊博且思想进步的刘半农、鲁迅等加入北大行列。对不称职的教师坚决辞退,不予任用。其次蔡元培先生树立了良好校风,要求学生“以研究学术为天职”鼓励学生多方学习,形成自己富于个性的独特思想,形成了独立进行专业研究的能力。再次,他还实行了开放性办学的方式,打破“男女授受不亲的古训,接收女学生,这是男女同校的开始。
就在作者任职两年半之后的1919看,他曾写宣言〈〈我绝对不再做那政府任命的校长〉〉,一度要求辞职。辞职理由有三点:第一,校长的身分为半官僚性质,于是生出许多官僚的关系,有着无数的繁文缛节,受管制太多,令人痛苦;第二,无法达到思想的自由,北京大学,向来受旧思想的约束,令人窒息,对新思想如同对待“洪水猛兽”,强行干涉;第三,北京正是风俗日偷,道德沦丧的社会,将人沾染上污浊。蔡元培先生虽然态度坚决,但并未能辞去北京大学校长的职务,因为北京大学离不开他。在几年的时间里,蔡元培先生以他先进的教学思想、广博的学识以及个性的人格魅力,打下了北大百年的基业,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在“兼容并包、思想自由”教育方针的指导下,北大形成了前所未有的一种新局面。毛泽东尊称他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第四篇:比尔盖茨北大演讲全文
比尔盖茨北大演讲全文
[日期: 2007-05-08 ]来源: 经管学办作者: 经管学办
我今天上午非常激动的来到这里,来谈一谈软件的未来,软件在未来的二十年将改变世界,将比其它任何东西更能改变世界,实际上它将极大的改变世界,对我们所有人都将是非常令人激动的一段经历,软件把世界连接起来,把人们连接起来,把思想连接起来。而且,创造更高的效率,赋予我们更多的力量,这就是我们这些有想法的人们要更多的在这方面作出贡献,我们使这个世界便的更加小。微软公司非常幸运的能够参与到软件的革命当中来,从一开始就是如此。我在高中的时候,和朋友一起看到微处理器的一篇文章,当时芯片功能非常有限,我的朋友告诉我,这芯片还会有进一步的改进,并且他还提到了每两年就要更新一倍的摩尔定律,我们认识到这是很重要的,我们也希望参与其中,我们也很奇怪为什么其他人没有看到这一点呢?仍然在想计算机是很大的,组织一些大的工具,而不是特别使用的工具,不是赋予人们力量,创造力的工具,不是帮助人们沟通的工具,当时人们是这样认为的。在过去三十年个人电脑在不断的改进,微软公司也已经走过了三十年,我们走过了漫长的历程。我们现在有六亿台计算机在全球,而且都是联网的,它也在这些信息的交流,我们还有一些软件的工具,人们在使用这些工具,但是我们还仅仅是起步而已,我们从很多方面而言都是起步的,包括我们在软件方面发生的力量,包括我们看到的我们为经济提高效率所做的工作,我们都只是做这样的工作。人们经常是低估了软件改变世界的能力。在八十年代,人们认识到硬件在不断的改进,摩尔定律使得我们有能力来引入图形的用户界面,在九十年代人们认识到连接性得到了改进,那么在九十年代末期,我们看到有很多新发起的公司,并预测因特网如何改变世界,有些预测是相当乐观的。当然,当时提出的一些想法,基本上后来都破灭了。当然,商业效率会进一步提高,有能力人也会找到更好的工作,而不是这样的。这十年来所取得的进展将继续的在硬件和连接性发展方面得到反应,软件不是可以看到的东西,所以很多人在低估软件的重要性,他们并没有看到这方面我们所奠定的基础,比如说要连接计算机所奠定的基础,以及我们解决一些复杂问题的软件,如何让机器相互的互动,比如说语言的识别,语音的识别,视频的识别等等,这也是信息技术当中非常好的领域。
我们到中国来很高兴看到这么大的变化,尤其是看到中国非常重视教育,很多领域对人们进行教育,尤其是计算机技术方面。中国在运用软件,实现经济现代化方面有很多工作可以做。中国也可以为世界作出贡献,进一步提高软件的质量,这也是为什么微软公司坚定的承诺与中国的公司、大学、政府建立伙伴的关系,把这些发展尽可能快的予以实现。那么,我上次到中国来之后,我们看到取得的进展比我们预料要大的多。那么,硬件的进展,也使得我们得到刚才谈到的一些突破,比如说我们现在有了64位的计算,这使得我们计算非常简单。而且,我们也看到存储现在也更加顺畅,从八位到六十四位,而且还看到计算机的兼容性,从二十位技术到二十四位技术是很复杂的,到了三十二位技术,因特尔公司有很多存储方案,在这里我们仍然运用三十二位系统,现在又有了六十四位系统。而且,在这方面,我们指令级用的还是同样的指令级。因此,在内存方面不会有什么限制。即使是网络的速度,现在也已经看到一些新的进展,人们有的时候还是在想到我们在视频数据方面建立的网络是彼此分开的,有的时候视频主要是通过广播系统实现的,尤其是有线网络实现的,而实际上未来电视可能会出现更多因特网的内容,而且是实现端到端的连接。所以,人们可以在电视上看到他们想看到的东西,而且可以看到高清晰度的东西,在他们想看的时间里来看,而且广告也会更加符合他们兴趣爱好,使得广告发布也更加有针对性。现在,网络的速度已经可以达到几米的速度,而且它的速度还会进一步的增快,而且因特网的发展也向我们展示了我们用这些额外的带宽可以做什么,我们可以看见存储量是这样的,可以看到音乐、电影、照片,可以是用很低的成本,走一走可以看到你们喜欢的歌曲带在身上,这是非常有意思。微软公司还有它的合作伙伴,一个人在他的脖子上挂了小的照相机,在白天自动的拍照,如果发生新的事情可以拍照,而且照片马上又能够进行归类。我们就可以把你们的历史,把你们的经历,一生的经历记录下来,和孩子其他人分享,然后你可以自动的来浏览这些东西,我想这也是一种应用,我想这也是硬件的进展使我们软件成为可能。在我们谈到音乐照片的时候,我们完全是用数字的模式来思考着,在不久之前我把我的女儿带到一个唱片长,她问我唱片是什么呢?当然她并没有看到一个唱片,因为像CD、DVD今天可能是非常热门的。但是,以后随着高速的无线网络发展,这些媒体还是否会像今天这么重要呢?包括把照相机以高清晰度的形式接入到手机形式当中,使得人们彼此和家庭成员交换照片,现在大家可能已经习以为常了。还有一些数字个人认证系统,它也使得我们效率更高。还有供应链,大家要了解到底买了什么东西,到底在使用什么东西,这些资源在什么地方。现在,已经变得非常实用,就是因为他们有了数字的标签。这方面软件产品正在推出过程当中,软件的产业有成千上万的公司,微软公司对此也感到自豪,在我们启动的时候当时并没有所谓的软件业,并没有把软
件当做一个创造价值的行业,他们认为硬件是一个因素。软件的设计,包括应用和操作系统,都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而且现在软件是非常重要的,它的投资额也非常高,它的进步也非常大。我们合作伙伴都取得了成功,合作伙伴包括全球合作公司,传播我们的经验和知识。为了给合作伙伴更好的平台,我们研发工作翻了一番,我们在研发方面花了68亿美元,可以说很大的部分都是进入我们中国研发部门,因为中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我们在研究院,在中国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促进了这些向前的发展。现在,大家很清楚一点,现在计算机并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准,不是太可靠,本来可以更可靠。而且,它的能力也不是强有力的,而且不是达到了应有的安全度。有些人讲是不是这种事情越来越复杂,把我们带到错误的方向,我们从来不能把计算机做的这么安全,这是一些问题,比如说把程序建立正确,这是科学当中几十年讨论的问题。但是我们现在看到随着把互联网尽可能做到安全,更可靠,我们正在考虑认证它们的可靠性,这帮助我们减少了安全化的代码,我们确保这些代码是安全的。要解决这些问题,在全球都进行科研工作,我们正在把它们做成产品,这些问题是可以解决的。在安全性方面,关键的一个技术就是我们所谓的隔离的问题,和全球计算机联系在一起的时候,人们充分利用这种连接性,可以非常清楚了解哪个计算机可以跟其它计算机沟通,并且能够识别正确的,到底谁发送这个信息,这是一个正常结构的部分。互联网针对一个事情设计非常好,如果一个地方出现了问题,其它地方可以运作下去。但是,基本的设计当中,比如说在探测一些恶意使用方面,这方面也有考虑,比如说互联网邮件的规程协议并没有,所以这个邮件发给别人,欺骗别人,人们觉得这是银行发的保密信,或者说你应当买这个产品。那么,这是互联网标准当中的一个局限,我们必须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确保我们知道到底这封信是从哪儿来的,我们可以把这个浏览确定一下,做一个优先的规定。我们必须把软件更新,一旦进行沟通之后,必须要改善,必须要进行修改,必须要按照网络速度,使得大家可以做到更好的更新。我们需要这些验证的技术,需要高层的软件更为安全,我们需要确定一下到底是谁来使用这个网络。
其中一个具体的问题,我们现在所谓的垃圾邮件,在我们这个收件箱每天当中都有成千成万的垃圾邮件,有一些邮件是非常有意思的,有些人给我发一个大学的学位,我没有这个学位,我就点一下,看一下,我一点会有更多的垃圾邮件过来,怎么解决垃圾邮件的问题呢?可以看一下内容进行过滤,选取这种方法,这种方法已经在使用了,而且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
是,我们需要还更进一步,也就是说要验证一下这个给你发邮件的人,是不是应当引起你的注意,因为这是一个缺稀的资源。随着真正的确保,发信的人是不是要给你发信的人,给这个人列一个表,这个封是可以接受的。但是,有些人来的信你们也是想接到的,所以需要有一些技巧技术,证明一下你值得看这封信,有一个很好的想法,就是让计算机做充分的工作,对那些陌生人更容易让他们计算机做这个事情。但是,我们这么做使得垃圾邮件的成本会更高,我们有一些新的技术,会把它放到电子邮件当中。我们促进这个事情,做到这个事情,就可以解决垃圾邮件问题,至少不像现在这么严重。我们把这些计算机连在一起的时候,人们觉得马上可以实现买卖在全球进行,找到最好的产品,找到最好的咨询人员。但是,非常不幸的是高层的描述,来实现这种丰富连接描述是不存在的。这些高层的协议都是超过互联网协议的,他们现在正在开发之中,现在使用这样一些服务,未来这些年我们看到会把它们建立起来,所有计算机互相连在一起,不管是什么操作系统,什么语音开发软件,都可以进行非常丰富的沟通讲安全问题,讲可靠性,而且可以讲工作流,两个组织可以互相合作,可以使用安全的数码方式,这是一个主要的突破。这会给世界经济带来什么东西呢?大家在进行商业运行的时候,商业伙伴是有益处的,大多数人并没有认识到,他们怎么样把工作做的更好,获得更多的信息,怎么做这个事情。比如说客户的信息,他们的想法,以及市场上出现了什么情况,他们的同事向你来咨询,那么这里面设计一个新模型的时候,或者是把这个信息给你的员工,让他们有创造力,有效率,这个是软件做的工作,我们这个工作刚刚开始,为了做到这个事情,我们必须拿出一个非常新的方法,可视化的做法,比如图形可视化的做法,放到软件当中去,这时候企业工作达到应有的速度,可以使用一个完全数字的方法,不会由于缺乏信息而使工作效率降低。很好的一个例子,比如说开会,有一些会不能深挖信息,看一个销售的数字,这个数字比较小,大家要看看到底问题在哪儿呢?什么造成销售不够,在什么地区销售什么情况,现在很难做到这个事情。但是,我们现在不仅仅是讲这个案头的东西,讲一个屏幕的时候,比如说想象一个平板,一张纸,信息是活动的,可以点击获得情况,做一个注解,我们可以看,我们用更多的方式来工作,比现在案头方式多很多。还有一些软件可以提供出来,给我们工作人员在全球使用,成本也非常之低。还有这些器械之间交流非常重要,关键问题很多情况下不管是开会也好,还是医生到医院来,我们使用墨水,能够识别这个墨水,这个笔记是非常重要的,语音的识别也是非常重要的。比如说我们开会,我们可以制作一个会议的记录,而且应该成为一个普通的东西,翻译的时候也成了问题,我们现在正在这方面取得进展,希望可以在具体某一个固定的领域和自动的方式来进行翻译。我们听到很多人他们在手机上写信息,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工具,但是如果加上语音识别的能
力那就更好了。比如说我们想将来有这个手机,要买一个产品,手机上有一个软件,有一个照相机,照一下相,软件可以识别出来,比较公平的价格是什么,最好的价格是什么,可以告诉你这个产品顾客对它的评论,竞争对手的产品,使你更有效,可以货比三家。你需要做的事情,软件多可以帮助你做这些事情,帮助你体验更为美妙的工作。在通讯方面,我们还有太多的事情,E-mail地址太多,包括瞬间的聊天,软件应当帮助我们,非常重要的一点,开会的时候,可能会出现有一些电话不太重要,不应当在不方便的时候打进来,现在看到手机要么是打开,要么是关掉,所以必须加进去一个软件帮助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看到纸和无纸的世界,还有智能的笔,可以帮助我们跟踪一下这个笔记,来跟踪一下研究的情况,来协调一下工作人员的工作,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事情。现在应该使我们写更少的软件,现在公司要写成百万的代码,但是我们有很好的技术,用数学的方法,我们就可以把这个事情做的非常之简单。所以,必须要建平台,这个平台应该是速度很快的,应该是可靠的。这个平台不断的能够改善作为低成本的电脑的速度,比如说使用Windows和Intel的硬件,这应该是一个里程碑的事件,我们也使用新技术,比如说自动恢复,我们看到一些监测的技术,看看是不是会出现问题,或者说为什么会感到很沮丧?比如说我们Office系统帮助的东西放在服务器上,大家可以跟它有交互,有交流,如果大家有糊涂的地方,可以马上进行改善,把它做得更好。还有服务的问题,把事情都连在一起了,这样可以使我们把系统用自动方式进行管理,把应用连在一起,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合作,公司因为非常激烈的竞争,包括IBM和微软也是竞争很激烈的,我们也是进行合作,来建立这些标准。
通过这些新的方法,我们可以考虑这些复杂性的问题,然后把它解决,也就是说这是考虑一下你想要什么服务,系统提供什么服务,下面我们确定一下你使用什么硬件,能够替你来解决这个事情,计算的成本还可以继续下降的。作为经理,卖这个软件,大批量卖计算机,能够使我们计算解决方案越来越便宜,这样量上去,会使我们势头更为强劲,软件工具需要向前发展,这样我们可以建立一些模式,来测试,可以更精确,还可以进行验证。我们并不是把老的东西抛弃了,老的系统慢慢会淡出的,这是过去的东西。但是,我们不会出现一种不连续的情况,或者说这个标准一下子断掉,我们把外部服务放在系统上面一层,我们让系统,袖珍的设备和PC是这样的,我们不应该用手工方式来做。如果你有很多的PC,所有信息都在这上面,应该是一种丰富的,自动方式摆在上面。如果你回家之后,通过轻松的声音辨别,电视屏幕和互联网在一起,可以进行通信。这方面很好的一个实验,就是说人们可以做游戏,可以和宽带连在一起,跟你朋友在一起做交谈。我们做下一代的产品,会把这个功能置进去,这样我们在中国也发布这个产品,这样使体验更好。我们也考虑边界的问题,通讯的边界和娱乐的边界,要打破这个边界。前面你们也听到张亚勤先生介绍的,我们要使得这些设备越小越好,放到口袋里面,我们也在这方面投资了很多的资金,我觉得这个机会也是非常大的。我看到昨天我们一个合作伙伴向我们展示了他们用手机运用我们的一些软件,我们可以来看一看在某一个特定时刻,一个特定地点,北京交通状况的视频图象,觉得这是非常令人惊异的,我们的确可以使得这些设备更加有用,这也把我们创新的工作有很好的例子,中国的市场不仅仅是最大的,而且从很多方面来说也是最具有创新性的一个市场,我们也在进行越来越多的研发工作,我们在这里和合作伙伴进行工作,我们对我们未来工作充满期待。
所以,软件是一种奇迹,我们在过去二、三十年一直持有软件梦想,我想你们大家有机会实现这些梦想,这是软件的黄金时代。我们来想一想它给我们带来的变化,包括改进教育,改进我们产品的设计,使得我们更好的接触全球各地的人们,使得我们共同努力形成合力。这里我们可以说是无所不及的,我们没有任何的界线,也许软件可能是最令人激动的一个行业了,没有什么其它行业可以和我们相比,我们希望你们能把它变成现实。
谢谢!
第五篇:龙应台北大演讲全文
龙应台北大演讲全文
龙应台,南方周末,北京大学。这三者的组合,本身就足够吸引人。而龙应台的首次北京公开演讲能在北大举行,亦让一些关注着联想到百年北大背后的精神:兼容并包。
8月1日下午,北京大学百年纪念讲堂,龙应台发表了题为“文明的力量:从乡愁到美丽岛”的演讲。前一天,她刚从深受知识份子推崇的“南方周末”周中,接下“二○一○中国梦践行者”奖杯。
龙应台这次在北大演讲,吸引超过千名听众。龙应台在演讲中回应“南方周末”请她谈“中国梦”的要求,侃侃而谈一九四九之后,台湾人面对“中国梦”的破灭与转折,最后期待中国以文明大国的形象崛起于世界舞台。
上周四南方周末以删节方式刊出龙应台演讲内容,引起读者疯狂上网寻找演讲全文。龙应台得以“解禁”在大陆公开演讲,演讲内容谈及“美丽岛事件”等敏感议题却未遭官方封杀,深具意义。而我在联合报找到了全文,以飨读者。
文明的力量(龙应台北大演讲全文)
从海棠叶的大中国梦慢慢地过渡到台湾人脚踩着泥土的小小的台湾梦,人民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问“我是谁”……台湾人就一块儿从大梦慢慢转到小梦的路上来了,开始一起上80年代的民主大课。
请不要跟我谈“大国崛起”,请不要跟我谈“血浓于水”,我深深盼望见到的,是一个敢用文明尺度来检验自己的中国;这样的中国,因为自信,所以开阔,因为开阔,所以包容,因为包容,所以它的力量更柔韧、更长远。
我们的“中国梦”
第一次接到电话,希望我谈谈“中国梦”的时候,我的第一个反应是:“一千枚飞弹对准我家,我哪里还有中国梦啊?”
可是沉静下来思索,一九五二年生在台湾的我,还有我前后几代人,还真的是在“中国梦”里长大的,我的第一个中国梦是什么呢?
我们上幼稚园时,就已经穿着军人的制服、带着木制的步枪去杀“共匪”了,口里唱着歌。当年所有的孩子都会唱的那首歌,叫做《反攻大陆去》:
反攻 反攻 反攻大陆去
大陆是我们的国土
大陆是我们的疆域
我们的国土 我们的疆域
不能让共匪尽着盘据
不能让俄寇尽着欺侮
我们要反攻回去 我们要反攻回去
反攻回去 反攻回去
把大陆收复 把大陆收复
这不是一种“中国梦”吗?这个梦其实持续了满久,它是一个至高无上的图腾,也被人们真诚地相信。
仓皇的五十年代进入六十年代,“中国梦”持续地深化。余光中那首《乡愁四韵》传颂一时: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那酒一样的长江水
那醉酒的滋味是乡愁的滋味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给我一掌海棠红啊海棠红
那血一样的海棠红
那沸血的烧痛是乡愁的烧痛
给我一掌海棠红啊海棠红
一九四九年,近两百万人突然之间被残酷的内战连根拔起,丢到了一个从来没有去过、甚至很多人没有听说过的海岛上。在战火中离乡背井,颠沛流离到了岛上的人,思乡之情刻骨铭心,也是无比真诚的。那分对中华故土的魂牵梦绕,不是“中国梦”吗?
梦的基座是价值观
我的父母那代人在一种“悲愤”的情结中挣扎着,我这代人在他们乡愁的国家想像中成长。但是支撑着这个巨大的国家想像下面,有一个基座,垫着你、支撑着你,那个基座就是价值的基座。
它的核心是什么?台湾所有的小学,你一进校门门当头就是四个大字:“礼义廉耻”。进入教室,简朴的教室里面,墙壁上也是四个大字:“礼义廉耻”。如果一定要我在成千上万的“格言”里找出那个最基本的价值的基座,大概就是这四个字。
小的时候跟大陆一样,四周都是标语,只是内容跟大陆的标语不一样。最常见到的就是小学里对孩子的解释:
礼,规规矩矩的态度。
义,正正当当的行为。
廉,清清白白的辨别。
耻,切切实实的觉悟。
上了初中,会读文言文了,另一番解释就来了:
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管仲
然而四者之中,耻尤为要。人之不廉而至于悖礼犯义,其原皆生于无耻也。故士大夫之耻,是为国耻。~顾炎武
“士大夫之耻,是为国耻”,这些价值在我们小小的心灵有极深的烙印。
二○○六年,上百万的“红衫军”包围总统府要求陈水扁下台,台北的夜空飘着大气球,一个一个气球上面分别写着大字:“礼”,“义”,“廉”,“耻”。我到广场上去,抬头乍看这四个字,感觉好像是全台湾的人到这广场上来开小学同学会了。看着那四个字,每个人心领神会,心中清晰知道,这个社会在乎的是什么。
除了价值基座,还有一个基本的“态度”。我们年纪非常小,可是被教导得志气非常大,小小年纪就已经被灌输要把自己看成“士”,十岁的孩子都觉得自己将来就是那个“士”。“士”,是干什么的?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泰伯篇
我初中一年级的国文老师叫林弘毅,数学老师叫陈弘毅。同时期大陆很多孩子可能叫“爱国”、“建国”,我们有很多孩子叫“弘毅”。我们都是要“弘毅”的。
对自己要期许为“士”,对国家,态度就是“以国家兴亡为己任,置个人生死于度外”。这是蒋介石的名言,我们要背诵。十一二岁的孩子背诵这样的句子,用今天的眼光看,挺可怕的,就是要你为国家去死。
然而在 “国家”之上,还有一句: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张载
对那么小的孩子也有这样的期待,气魄大得有点吓人。饶有深意的是,虽然说以国家至上,但是事实上张载所说的是,在“国家”之上还有“天地”,还有“生民”,它其实又修正了国家至上的秩序,因为“天地”跟“生民”比国家还大。
十四岁的时候,我第一次读到《国语》,《国语》是两千多年前的经典了,其中一篇让我心里很震动:
厉王虐,国人谤王。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召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
王不听,于是国人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于彘。
最后一句,简单几个字,却雷霆万钧,给十四岁的我,深深的震撼。
就是这个价值系统,形成一个强固的基座,撑起一个“中华大梦”。
我是谁?
这个中国梦在一九七○年代出现了质变。
一九七一年中华民国被迫退出联合国,台湾人突然之间觉得自己变成了孤儿。可是,最坏的还没到,一九七九年一月一号,中美正式断交,这个“中”指的是当时的中华民国,也就是台美断交,中美建交。长期被视为“保护伞”的美国撤了,给台湾人非常大的震撼,觉得风雨飘摇,这个岛是不是快沉了。在一种被整个世界抛弃了而强敌当前的恐惧之下,救亡图存的情感反而更强烈,也就在这个背景下,原来那个中国梦对于一部分人而言是被强化了,因为危机感带来更深更强的、要求团结凝聚的民族情感;大陆人很熟悉的《龙的传人》,是在那样的悲愤伤感的背景下写成的。这首歌人人传唱,但是一九八三年,创作者“投匪”了,歌,在台湾就被禁掉了,反而在大陆传唱起来,情境一变,歌的意涵又有了转换。
你们是否知道余光中《乡愁》诗里所说的“海棠红”是什么意思?
我们从小长大,那个“中国梦”的形状,也就是中华民国的地图,包含外蒙古,正是海棠叶的形状。习惯这样的图腾,开始看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的前面好几年,我都还有种奇怪的错觉,以为,哎呀,这中国地图是不是画错了?
一九七○年代整个国际情势改变,台湾的“中国梦”开始有分歧。对于一部分人而言,那个“海棠”中国梦还虔诚地持续着,可是对于另外一部分人就不一样了。
梦,跟着身边眼前的现实,是会变化的,一九四九年被连根拔起丢到海岛上的一些人,我的父母辈,这时已经在台湾生活了三十年,孩子也生在台湾了—这海岛曾是自己的“异乡”却是孩子的“故乡”了,随着时间推移,无形之中对脚下所踩的土地产生了具体而实在的情感。所以,你们熟悉余光中先生写的那首《乡愁》,却可能不会知道他在一九七二年的时候创作了另外一首诗,诗歌礼赞的,是台湾南部屏东海边一个小镇,叫枋寮:
车过枋寮
雨落在屏东的甘蔗田里
甜甜的甘蔗 甜甜的雨
从此地到山麓 一大幅平原举起
多少甘蔗,多少甘美的希冀
长途车驶过青青的平原
检阅牧神青青的仪队
余先生这首诗,有“中国梦”转换的象征意义。但是今天想跟大家分享的,还有一首我称之为“里程碑”的歌,叫《美丽岛》。
一位淡江大学的年轻人,李双泽,跟很多台湾年轻人一样,七○年代发现台湾不能代表中国,而且逐渐被国际推到边缘,在危机感和孤独感中,年轻人开始检视自己:为什么我们从小被教要爱长江、爱黄河、歌颂长城的伟大 —─那都是我眼睛没见过,脚板没踩过的土地,而我住在淡水河边,怎么就从来不唱淡水河,怎么我们就不知道自己村子里头小山小河的名字?台湾也不是没有大江大海呀?
青年人开始推动“唱我们的歌”,开始自己写歌。那个“中国梦”显得那么虚无飘渺,是不是该看看脚下踩的泥土是什么样?他写了《美丽岛》,改编于一首诗,一下子就流行起来,大家都喜欢唱。
《美丽岛》真的是代表了从中国梦慢慢地转型到“站在这片泥土上看见什么、想什么”的“台湾梦”里程碑:
我们摇篮的美丽岛
是母亲温暖的怀抱
骄傲的祖先正视着
正视着我们的脚步
他们一再重覆地叮咛
不要忘记 不要忘记
他们一再重覆地叮咛
荜路蓝缕以启山林
婆娑无边的太平洋
怀抱着自由的土地
温暖的阳光照耀着
照耀着高山和田园
我们这里有勇敢的人民
荜路蓝缕以启山林
我们这里有无穷的生命
水牛 稻米 香蕉 玉兰花
一九七五年,我二十三岁,到美国去读书,每天泡在图书馆里,从早上八点到半夜踩着雪光回到家,除了功课之外就有机会去读一些中国近代史的书,第一次读到国共内战的部分,第一次知道一九二七年国民党对共产党员的杀戮,才知道之前所接受的教育那么多都是被党和国家机器所操纵的谎言,这是一个很大的震撼。十年之后写了《野火集》,去 “腐蚀”那个谎言。
一九七九年,我个人的“中国梦”也起了质变。在中国梦笼罩的台湾,我们是讲“祖籍”的。也就是说,任何人问,龙应台你是哪里人,我理所当然的回答就是:“我是湖南人。”
这么一路做“湖南人”做了几十年,到一九七九年,中国大陆开放了,我终于在纽约生平第一次见到了一个真正的“共匪”站在我面前,这个朴实人刚刚从湖南出来,一口浓重的湖南腔。有人冲着他问“你是哪里人”,他就说“我是湖南人”,问话者接着就回头问我“你是哪里人”——我就愣住了。
我不会说湖南话,没有去过湖南,对湖南一无所知,老乡站在面前,我登时就说不出话来了。这一辈子的那个“中国梦”突然就把我懵在那儿了,这是一九七九年一个非常大的震撼——原来啊,我是台湾人。
一起做梦,一起上课
从海棠叶的大中国梦慢慢过渡到台湾人脚踩着泥土的小小台湾梦,人民在七○年代末八○年代初开始问“我是谁”。八○年代后,台湾两千多万人走向了转型,自我感觉就是越来越小,什么事情都一步一个脚印,一点一点做。所以,台湾人就一块儿从大梦慢慢转到小梦的路上来了,开始一起上八○年代的民主大课。这个民主课程上得有够辛苦。
《美丽岛》这首歌,在一九七九变成党外异议人士的杂志名字,集结反对势力。当年十二月十日,政府对反对者的大逮捕行动开始,接着是大审判。面临巨大的挑战,国民党决定审判公开,这是审判庭上的一张照片:
美丽岛大审,第二排露出一排白牙笑得潇洒的是施明德,施明德的右边是陈菊,左边是吕秀莲。
你们认得其中任何一个人吗?第二排露出一排白牙笑得潇洒的,是施明德,他被判处无期徒刑。施明德右手边的女子是陈菊,今天的高雄市长,左手边是吕秀莲,上一任的副总统。
我想用这张图片来表达八○年代台湾人慢慢地脚踩泥土重建梦想和希望的过程。如果把过去的发展切出一个三十年的时间切片来看,刚好看到一个完整的过程:这图里有三种人,第一种是叛乱犯,包括施明德,吕秀莲,陈菊等等,她们俩分别被判十二年徒刑;第二种是英雄,在那个恐怖的时代,敢为这些政治犯辩护的律师,包括陈水扁,谢长廷,苏贞昌等等;第三类是掌权者,当时的总统是蒋经国先生,新闻局长是宋楚瑜先生。从这些名字你就看出,在三十年的切片里,政治犯上台变成了掌权者,掌权者下台变成了反对者,而当时得尽掌声以及人们殷殷期待的,以道德作为注册商标的那些英雄们变成了什么?其中一部分人变成了道德彻底破产的贪污嫌疑犯。
这个转变够不够大?亲眼目睹这样一个切肤痛苦的过程,你或许对台湾民主的所谓“乱”有新的理解。
它所有的 “乱”,在我个人眼中看来,都是民主的必修课;它所有的“跌倒”都是必须的实践,因为只有真正跌倒了,你才真正地知道,要怎么再站起来,跌倒本身就是一种考试。所以,容许我这样说:台湾民主的“乱”,不是乱,它是必上的课。
表面上台湾被撕裂得很严重,但不要被这个表面骗了。回到基座上的价值观来看,从前的中国梦慢慢被抛弃了,逐渐发展为台湾的小梦,然后一起上非常艰辛、痛苦的民主课,然而台湾不管是蓝是绿,其实有一个非常结实的共识,比如说:
国家是会说谎的,掌权者是会腐败的,反对者是会堕落,政治权力不是唯一的压迫来源,资本也可能一样的压迫。
而正因为权力的侵蚀无所不在,所以个人的权利、比如言论的自由,是每个人都要随时随地、寸土必争、绝不退让的。
这是大多数台湾人的共识。你所看到的争议、吵架,立法院撕头发丢茶杯打架,其实都是站在这个基础上的。这个基础,是以共同的价值观建立起来的。
我有中国梦吗?
回到今天中国梦的主题,可能有很多台湾人会跳起来说:中国不是我的梦,我的梦里没有中国。
但是,你如果问龙应台有没有中国梦,我会先问你那个中国梦的“中国”指的是什么?如果指的是“国家”或“政府”,“国家”“政府”在我心目中不过就是个管理组织,对不起,我对“国家”没有梦,“政府”是会说谎的。但如果你说的“中国” 指的是这块土地上的人,这个社会,我怎么会没有梦呢?别说这片美丽的土地是我挚爱的父亲、母亲永远的故乡,这个地方的好跟坏,对于台湾有那么大的影响,这个地方的福与祸,会牵动整个人类社区的未来,我怎会没有中国梦呢?
我们就从“大国崛起”这个词说起吧。我很愿意看到中国的崛起,可是我希望它是以文明的力量来崛起的。
如何衡量文明?我愿意跟大家分享我自己衡量文明的一把尺。它不太难。看一个城市的文明的程度,就看这个城市怎样对待它的精神病人,它对于残障者的服务做到什么地步,它对鳏寡孤独的照顾到什么程度,它怎样对待所谓的盲流民工底层人民。对我而言,这是非常具体的文明的尺度。
一个国家文明到哪里,我看这个国家怎么对待外来移民,怎么对待它的少数族群。我观察这个国家的多数如何对待它的少数——这当然也包含十三亿人如何对待两千三百万人!
谁在乎“大国崛起”?至少我不在乎。我在乎的是刚才我所说的文明刻度——你这大国怎么对待你的弱势与少数,你怎么包容意见不同的异议份子,这,才是我在乎的。如果说,所谓的大国崛起,它的人民所引以自豪的,是军事的耀武扬威,经济的财大气粗,政治势力的唯我独尊,那我宁可它不崛起,因为这种性质的崛起,很可能最终为它自己的人民以及人类社区带来灾难和危险。
谁又在乎“血浓于水”?至少我不那么在乎。如果我们对于文明的尺度完全没有共识,如果我们在基座的价值上,根本无法对话,“血浓于水”有意义吗?
我的父亲十五岁那年,用一根扁担、两个竹篓走到湖南衡山的火车站前买蔬菜,准备挑回山上。刚巧国民党在招宪兵学生队,这个少年当下就做了决定:他放下扁担就跟着军队走了。
我的父亲在一九一九年出生,二○○四年,我捧着父亲的骨灰回到了湖南衡山龙家院的山沟沟,乡亲点起一路的鞭炮迎接这个离家七十年、颠沛流离一生的游子回乡。
在家祭时,我听到一个长辈用最古老的楚国乡音唱出凄切的挽歌。一直忍者眼泪的我,那时再也忍不住了。
楚国乡音使我更深刻地认识到父亲一辈子是怎么被迫脱离了他自己的文化,过着不由自主的放逐的一生。一直到捧着他的骨灰回到那片土地,我才深切的感觉到这个七十年之后以骨灰回来的少年经历了怎样的中国的近代史。而我在浙江新安江畔长大的母亲,是如何地一生怀念那条清澈见鱼的江水。
一个开阔、包容的中国
所以,请相信我,我对中国的希望是真诚的。但是请不要跟我谈“大国崛起”,请不要跟我谈“血浓于水”,我深深盼望见到的,是一个敢用文明尺度来检验自己的中国;这样的中国,因为自信,所以开阔,因为开阔,所以包容,因为包容,所以它的力量更柔韧、更长远。当它文明的力量柔韧长远的时候,它对整个人类的和平都会有关键的贡献。
一九八五年我写《野火集》,一九八六年一月,《野火集》在风声鹤唳中出版。八月,我迁居欧洲。离开台湾前夕,做了一场临别演讲,是“野火”时期唯一的一次。演讲在害怕随时“断电”的气氛中进行。今天,二○一○年八月一日,在北京大学,我想念那篇演讲的最后一段,与大陆的读者分享:
在临别的今天晚上,你或许要问我对台湾有什么样的梦想?
有。
今天晚上站在这里说话,我心里怀着深深的恐惧,恐惧今晚的言词带来什么后果,我的梦想是,希望中国人的下一代可以在任何一个晚上站在任何一个地方说出心里想说的话,而心中没有任何恐惧。我们这一代人所做的种种努力也不过是希望我们的下一代将来会有免于恐惧的自由。
那是一九八六年八月十一日。
(二○一○年八月一日北京大学百年纪念讲堂演讲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