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北大开学典礼演讲

时间:2019-05-13 23:21: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6北大开学典礼演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6北大开学典礼演讲》。

第一篇:2016北大开学典礼演讲

北京大学举行2015年教师节庆祝大会 2015年9月8日上午,在第31个教师节来临之际,北京大学在百周年纪念讲堂多功能厅召开了2015年教师节庆祝大会。校党委书记朱善璐、校长林建华等在校党政领导班子成员,以及原党委书记王德炳、闵维方,原校长陈佳洱出席庆祝大会。获奖教师代表,校长助理,各院系和部门负责人,民主党派负责人,工会、教代会代表和学生代表参会。会议由常务副校长吴志攀主持。

庆祝大会现场

林建华首先宣读了“关于表彰2014至2015学年获奖教师的决定”。在2014至2015学年中,一批优秀教师师德高尚、学问精湛、工作业绩突出,成绩斐然,获得了中央、教育部、北京市各个层级的奖励,为学校赢得了荣誉,是全体师生员工学习的榜样。学校希望获得表彰的教师能够珍惜荣誉,再接再厉,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奋发有为,再立新功。学校号召全体教职员工向他们学习,不断加强师德修养,提升境界,以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努力做社会爱戴、学生信任、人民满意的教师。学校要求全体教职员工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学校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始终牢记教书育人的崇高使命,力戒浮躁,埋头苦干,推进北大综合改革和《北京大学章程》的实施,为实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宏伟事业,全面开创北京大学发展新局面,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教师代表、工学院段慧玲教授回顾了自己在北大学习及任教的经历,倡导教师同仁应以前辈为榜样,淡泊名利,加强师德修养,把个人理想、本职工作、学校发展和学生培养紧密联系,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精神追求,潜心教书育人,钻研学术,献身教育事业、献身北大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事业。

勤培养和付出。

朱善璐在总结讲话中代表校党委、行政和全校师生向所有受表彰的老师表示祝贺,向全校老师表示节日的问候,向所有为老师服务的教职工表示感谢。他指出,学校庆祝教师节和表彰教师,目的是为了凝聚力量,把工作做好。中央改革领导小组第15次会议通过了统筹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总体方案,对中国高等教育和大学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会议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中国特色为统领,以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经济社会为导向,推动一批高水平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或前列,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培养一流人才,产出一流成果。这对我们扎根中国大地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工作进一步明确了方向、指导原则、工作思路和总体要求。朱善璐强调,教师是学校办学的根本,国家之本在教育,教育之本在老师。学校将通过各项改革,从制度建设、管理服务体系建设入手,为塑造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创造条件和保障。同时,教师自身也要以师德为核心,提升综合素养。他强调,广大教师要牢记总书记提出的“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要求,向受到表彰的各位老师学习,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他还对北大教师提出了四点希望:要有高尚的精神追求,精神上不缺钙;恪尽职守,教书育人;师德为先,引领校风;勤勉治学,力戒浮躁。他号召广大师生团结起来,贯彻习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总结北大117年来的办学经验,以师德师风建设为核心,肩负起教书育人和立德树人的使命和责任,为全国大学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通过各项改革和制度建设,千方百计为青年学生健康成长和老师安心工作创造好的条件,解决现实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为建设扎根中国大地的世界一流大学和北大教师队伍共同努力。篇二:2015-2016开学典礼发言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开学典礼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大家,下午好 时间匆匆,我们告别了七年级的学习,迎来了崭新的八年级。现在,我们面对的一切都是新的,新的同学,新的教室,新的班主任,新的任课教师等等。所以,也希望我们所有同学,让自己的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在八年级这个全新的征程上,从头开始,树立新的目标,昂扬斗志,扬帆起航。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新学期的开学典礼,目的是为了表彰先进,树立榜样,激发斗志,共同进步。做为学生,在学习中汲取知识,获得成长与进步是我们最大的目标,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要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必须有高度的配合意识。所以,下面要跟大家谈一谈习惯和纪律方面的内容。

一、激情早读,开启阳光的一天

我们可设想这样一个情景,清晨你早早的起床,洗漱完毕后,走出宿舍楼,深蓝的天空,点缀着几朵白云,初升的太阳,把温和的光芒撒满校园,空气干爽,呼吸顺畅,经过一夜的休息,精神抖擞,此时你走进教室,拿出课本,大声朗读,学生越来越多,于是整个校园书声朗朗,在这样的激情早读中,开启阳光的一天。

这样的情景美不美?你们向往吗?

其实,这不难做到,只要我们坚持进班就读书,并且声音洪亮(适中,适度),心态是积极的,乐观的,那么这一天的学习便是阳光的。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希望同学们,养成激情早读的习惯,让充满阳光的学习从清晨开始。

二、主动参与,成长从说第一句话开始

我心目中,有一个理想的课堂,它是这样的,上课铃声响过后,班长喊起立,师生互相问好,然后开始上课,老师把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分条罗列,学生做到心中明确。进入学习阶段,老师给小组分配学习任务,各个组长接到任务后,立即组织本组学生聚在一起进行研讨,组长组织有序,组员积极参与,纷纷表达自己的观点,组长汇总观点,达成统一意见,安排部分组员组织语言准备展示。

展示时,负责讲解的同学,信心十足,从容不迫的站起来,落落大方,侃侃而谈,精准的表述出本组的讨论结果。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周密思考,快速理解,对展示的同学,抱着欣赏的态度,给予鼓励的眼神,如有意见不同,可以大胆质疑,发表自己的观点,有争论的课堂才是精彩的,有参与的学习活动,才会让人记忆深刻。

当然,我们现在的课堂,正朝着这个理想状态去发展,部分班级或学科的课堂,已经达到了这样的理想状态,但还是有一些班级的课堂需要继续努力,也请同学们对照自身,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时刻提醒自己,每节课都要有一点突破,哪怕是小组讨论时说一句话,或主动去为小组发一次言,那么这一天的学习,你就是有收获的。

其实,最大的困难,不是问题的不会,而是站起来说话的勇气不足,在这里我也倡议,每位同学要鼓起勇气,挑战自我,努力做到成长从说第一句话开始。

三、无声自习,安静也是一种力量

自习课,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考验每位同学的自控能力、自律意识,那些能够长时间精中注意力去学习的学生,往往都是通过自习课的时间把别人抛在了后面,所以自习课相当重要。

自习,应该是安静的,即便没有教师在班,也应该是只听到翻书的声音,写字的声音,没有其他任何的说话声,自学中发现问题,应该是记录下来,课后再向同学请教。所以,上

正课时,积极主动的发言,代表着你的活力,而自习课上,安静代表的是另一种力量。

四、立即行动,没有等待的成功

每个人,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惰性,从学生的角度来讲,表现在对于老师布置的作业,不能够立即动手去做,拖拖拉拉,寄希望于他人,心里想着等别人做完了,拿过来借鉴一下,长此以往养成了依赖的习惯,凡事不主动去做,长时间的积累导致思维迟缓,陷入恶性循环,最终导致成绩下降。懒惰是同学们学习路上,最大的障碍,成功人士,没有一个是等待出来的,都是主动出击,立即行动打拼出来的。

有人说,我已经懒惰很久了,现在行动是不是有些晚了,我告诉你,并不晚。三字经中有这样几句话,“苏老泉,二十七,始发奋,读书籍”,说的是苏轼的父亲苏洵,二十七岁的时候,下定决心,发奋学习,历经十年,学业大进。苏洵与他的两个儿子并称三苏,唐宋八大家中,他们家占了三位。

还有一位画家,叫齐白石,他24岁开始学习绘画,40岁时临摹他人画虾,63岁时画虾显得神似,长期不懈的坚持,终成大家。现在我们正处于人生中最青春的阶段,是学习的黄金时期,所以说,从现在开始立即行动,去做好每一件事情,一点都不算晚。

五、文明用餐,修养隐藏在细微处 一个人的文明与修养往往在不经意的举止投足间表现出来,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气质,这种气质是靠长时间的培养积累得来,有的人第一眼看去,就会让人觉得他很有修养,而有的人看完后,却让人觉得他缺乏教养,一眼而已层次分明。这可能是从你的穿着,你站立的姿态,说话的口气等等细微处透露出来的。

文明与修养,体现在很多场合,我这里只以餐厅用餐为例说明一下。学校的餐厅,是我们生活的重要场所,人员较密集,一些不文明的行为,会损坏我们个人的形象,甚至班级的形象,走出校园有可能损坏学校的形象。比如,坐在餐桌前东倒西歪不端正,打饭时不按秩序排队,吃饭过程中边吃边讲,所打的饭菜浪费太多,放餐盘和筷子时不弯腰轻放,上下楼梯时打闹等等,这些细节,都向别人讲述着你的修养。

另外,我们学校每次大休的时候,多数同学要乘坐校车回家,在这个过程中也有很多不文明的行为,比如,等车时吃各种零食,上车时不谦让,和小学生一起挤,在校园里我们面对小学生尚且做不到礼让,走向社会怎么能做得好呢。

希望各位同学,对照自身,注意细节,做一个有修养的人。

六、保持卫生,勿以善小而不为

我们的校园,有五千多名师生在这里生活学习,如果大家不讲究卫生,随手乱扔垃圾,那么校园将变得脏乱不堪,反之如果我们都加以注意,不乱丢乱扔,甚至看到地面有垃圾,主动捡起来,那么校园时刻都会是干净的,所以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从自己做起,不制造垃圾,在班级中,以自己为中心半米范围内,都是自己的卫生区,发现垃圾要主动捡起。

七、及时就寝,会休息的人才会学习

休息包括两方面,一是中午的午休,要求吃完饭后,立即回宿舍,稍微调整一下,12:40必须躺在床上午休,午休期间,除了闭目休息之外,其他行为都算违规,希望同学严格遵守学校的要求,利用好中午的50分钟,好好休息。

第二是晚就寝,为了避免拥堵,八年级第一批8:55整队回宿舍,第二批再向后推迟5分钟。回到宿舍后,快速洗漱。在打水的过程中,注意安全,尤其打热水时,避免被烫伤。

宿舍里除了水果、牛奶之外,严禁吃其他零食,爱护宿舍卫生,不随意向地面乱扔垃圾。9:20听到哨声,负责关灯的同学,及把灯关掉,熄灯后要快速入睡,宿舍长要管理好宿舍纪律,不得出现讲话等违纪行为。好习惯的养成,需要长期不懈的坚持,希望全体同学以纪律为准绳,严格要求自己,在新的学期里,树立新的目标,走向新的高度。最后祝愿全体同学,生活愉快,学习进步。

我的讲话完毕,谢谢大家。

2015-9-1篇三:2016我有一个梦想演讲稿 2篇 2016我有一个梦想演讲稿 2篇 1968年4月4日,当马丁路德金在孟菲斯市领导该市的工人罢工时,飞来了一颗罪恶的子弹,一个怀揣这很多美好的梦想还没有实现的伟人倒在了地上,但我有一个梦想这句话却真正站了起来,不仅在美国站起来,而且在全世界站了起来。

如果说人生是一段徒步而行的旅程,那么我们在这路途上的前进的姿态就决定了各自人生的价值。泰戈尔有言:信念是鸟,它在黎明仍然黑暗之际,感觉到了光明,唱出了歌。

遥望历史,不曾忘项羽彼可取而代之的梦想,于是他中原逐鹿,坚持信念、楚汉争霸,西楚霸王的神话经久不息;不曾忘张爱玲的《天才梦》,这位临水照花的年轻才女不断努力,于是她上路就是巅峰,出手就是经典,傅雷把她的小说称为文坛最美的收获之一。不曾忘俞敏洪在北大开学典礼上说:如果我们有一个伟大的理想,我们一定能把很多琐碎的日子堆砌起来变成一个伟大的生命历程。他怀揣着穿越地平线的渴望,相信优秀是一种习惯,终成新东方的创始人。正如诗人汪国真所言: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展望未来,我梦想有一天未名湖边的桃花开时,湖边折枝的人群里会有自己的身影。我梦想有一天,在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大学学府里求学。我梦想有一天,中国的教育不是如钱寻范文上钟书先生说的:古代的愚民政策是让人民不受教育,现代的愚民政策是让人民只受一种教育。

而今,步入毓文的校园,这是人才辈出的地方,这是学子心中的殿堂,我们用顽强拼搏打造理想,用辛勤汗水浇灌希望。持之以恒的积累,石破天惊的畅想。举胸中豪情,倾热忱满腔。与时间赛跑,同日月争光。学练并举,成竹在胸,弯弓搭箭,百步穿杨、师生同心、协力攻关,笑看燕赵魁首谁人争?

久有凌云志,此志可问天。心慕象牙塔,魂系梦亦牵。若能遂了心愿,何惜衣带渐宽!怀揣着衣带渐宽终不悔的信念,从最初的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到最终的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得金。

四十年前,当马丁路德金先生倒下的时候,他的那句话我有一个梦想传遍了全世界。但是,一定要知道,不仅仅有一个英文版的我有一个梦想。在遥远的东方,在一个几千年延续下来的中国,也有一个梦想。它不是宏大的口号,并不是在政府那里存在,它是属于每一个非常普通的中国人。而它用中文写成我有一个梦想。2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胡想,也许你的胡想是当一名为人民服务的警察,或是一名能说会道的记者、导游。而我的胡想是当一名人民教师。

我认为老师是非常神圣的,非常伟大的。是老师,把一个不懂事的孩子教育成一个尊敬师长,明事理的好孩子;是老师,把一个贪玩的孩子培养成一个勤学好问,力求上进的好学生。老师用知识甘露,浇开学生理想的花朵,用心灵的清泉润育学生情操的美果。如果把学生比作祖国的花朵,那老师就是一位园丁,老师为祖国的花朵修枝剪叶,施肥除草,使祖国的花朵茁壮成长。如果把学生比作迷失方向的羔羊,那老师就是那位指路人,老师为学生指明方向,使学生明确自己的方向。

所以,我的梦想是当老师。老师能够为祖国、为找范文就来人民培养出人才,作出贡献。小时辰,我有过许多梦想,有瑰丽的文学梦,有缤纷的明星梦,也有美妙的设计师的梦。长大后,我从不断的学习中,找到了我真正的梦想,找到了能够为祖国、为人民作出贡献的梦想,那就是当老师。我想,以我现在的知识根本,想要实现我的梦想,那简直就是痴心梦想。所以,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在课前做好预习,课堂中认真听讲,课后认真复习,还要多读课外书,也要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毕竟有夸姣的品格也是做老师的一个基本原则。篇四:2015-2016开学典礼发言稿

汝阳县思源实验学校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开学典礼(教导处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在这秋风宜人,硕果飘香的日子里,迎着秋天的脚步,带着秋天的收获,我们步入了2015-2016学年新的学期,开始求知生涯中的又一个里程碑。我们怀着对新学期的向往,又投入到紧张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之中。首先,我向全校师生致以最诚挚的祝福:祝各位教师工作顺利、阖家幸福!祝同学们学习进步、快乐成长!祝我们的学校各项工作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今天,我们全校1400余名师生齐聚在这美丽的校园里,举行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开学典礼,主要是对我校上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总结,对优秀教师和优秀学生进行表彰,对本学期的工作进行安排。目的是总结经验,激励先进,使全体师生以饱满的热情,积极的态度,负责的精神,投入到新学期的工作学习中,争取使下一步的工作再上新台阶。

过去的一个学期中,在上级领导的正确指导下,在周校长的带领下,经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我校教育教学工作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圆满完成了教育教学的各项任务。

一、抓常规夯基础,用课堂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1、狠抓常规,促进管理更加规范

第一、上学期我校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强化教学法规意识,采用“定时检查与随机抽查相结合”的办法,加强课程计划的执行和管理,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进一步加强了教学常规工作的管理与考核。第二、进一步落实周校长提出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三个动起来、四个目标”的教学要求,使得课堂教学稳步提高。第三,针对常规教学教学中的“备、讲、批、辅、考、评、补”七个环节,制定了相关的备课要求及管理细则、教师上课制度、作业布置与批改制度、教案作业检查制度等,制定统一的操作标准,进行统一的考核要求,达到常规教学人人过关。

2、抓课堂,促进课改落到实处

上学期,我校在常规教学正常开展、稳步提高的同时,大力推进课堂教学课改,落实“自主、体验、合作、探究”的课改理念,倾力

打造“高效课堂”。确立“教师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且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激励者、促进者”的教师观。积极推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有效实施小组学习法、激情兴趣学习法、目标教学法等教学方法。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教学成败的关键在于教师,因此抓好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全校教师的整体素质是非常重要的。

1、思想引领。

建设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首先是思想认识。学校把“师风师德建设”作为教师思想引领的首要措施,让教师不断学习,定期写出心得体会,不断提高教师的思想认识。

2、建立健全教师培训制度,不断提高教师业务能力。

首先,我们主要通过本校的教研组活动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教导处安排教研组活动每周最少一次,主要针对备课、讲课、听课进行讨论、总结。听课活动后,各教研组均能组织好老师认真评课,提出改进意见;要求上课教师针对上课情况并结合大家意见,完善教学设计,进行教学反思,教导处及时收集好相关资料。通过活动使我们的校本教研活动常态化并具有实效性,达到了预期效果。其次,我校为教师的外出学习提供一切可能的机会。本学期先后组织骨干教师到郑州实验小学、洛阳枫叶国际学校、汝阳县直二小、河南大学等地进行听课学习,回校后写出外出学习的心得体会,上交教导处,并在教研组内作出汇报,之后上一节展示课,让老师们进行学习交流。再次,邀请我县在课改、教育教学工作走在前列的汝阳县实验小学骨干教师到我校讲课、评课进行交流。这些活动都很好地拓宽了教师的视野,提升了教师的业务水平。

3、认真组织开展各类评比及展示活动,为青年教师提供展示风采的舞台,打造一支理念新、教艺精、底蕴厚的创新型教师队伍。

三、开足课程,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上学年中,学校按照上级要求,开足了各门课程,并且安排了专职教师从事教育教学活动,使农村孩子和城市孩子一样享受体育、艺术、及国学传统等教育资源。学校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开展一系列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活动,如运动会、广播操比赛、演讲比赛、感恩教育等,使学生在活动中得到锻炼,能力得到提高,综合素质得到发展。

在上学期中,全体教师对工作兢兢业业、认认真真、一丝不苟、埋头苦干,圆满完成了学校教育教学的各项工作。全体学生把学习放在首要位置,努力学习、顽强拼搏,以优异的成绩向父母回报。正是由于全体师生在共同着践行校长提出的思源精神,才换来了上学期的硕果累累。在上期期末考试中,大部分同学取得了理想的成绩和较大的进步,人均成绩有大幅度提高,为我们学校赢得了很好的口碑。

六、本学期教导处工作思路和目标:

以精细化管理为前提,以常规教学为主,大力提高课堂效果,积极推进“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复合型的人才为总目标。

1、夯实教学教学常规,扎实学生基础,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坚持以人为本,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3、坚持月考制度、定期对学生进行质量检测。

4、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师素养。

5、继续推进“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效果。

6、大力开展社团活动,使全体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

7、开发校本教材,让学生贴近生活。

8、注重学生体验和实践学习法,培养智慧型人才。

老师们,同学们,新的学期已经开始,新的目标和任务等待我们去完成,让我们振作精神、鼓足干劲,以新的姿态和面貌去迎接新的挑战,取得新的成绩。让我们在汝阳县思源实验学校这片沃土上以你们的辛勤、智慧和爱心,收获进步、成功和快乐!我相信,只要我们全校师生团结一心,共同努力,新学期我们思源实验学校的各项工作一定会更上一层楼。最后,祝各位同学在学习的道路上努力拼搏,勇往直前;祝各位老师身心愉快,再创佳绩!

2015.9篇五:2015-2016学年度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2015-2016学年度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2015-2016学年度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老师们、同学们:

在这秋高气爽,丹桂飘香的日子里,今天我院全体师生员工欢聚一堂,隆重举行新学年度开学典礼,在此,我代表董事会、院党委、院行政向来自全国各地的两千多名新生表示最热烈的慰问,并通过你们向倾情抚养培育你们,并且支持与信任我们,将你们送入我院深造的你们的父母、亲人和老师们致以崇高的敬意与谢意!

上学年度,学院在外部环境比较艰难的情况下,全体师生在院董事会、党委、行政领导下,仍然取得了骄人的成就,不仅校内的教学、工作、生活秩序基本安定,而且在教学等各个方面,尤其是在各项国家级、省级竞赛中获得了优异的成绩,令人兴奋,可喜可贺。谨此,我代表学院三套班子,向获奖团体和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和衷心的感谢!新生同学们,你们已经在我们这所充满朝气、充满活力、具有鲜明办学特色的新能源学院开始了新生活,迎接新挑战,实现新发展。一个月来,你们已经接受了例行的入学教育,经受了严格的军训考验,开始了大学的课程学习。你们在众多的高校中,既然选择了我们新能源学院,就应该相信你们的决定,坚定你们的信念,切实认真的规划你们的未来。在你们开始规划自己未来的时候,与你们同时走进这所学院,曾经在公办和民办高校中担任过将近二十年党委书记、校长的我,想借此机会,结合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向在座的老生和新生,谈一谈作为一名大学生,在三年、四年或者更长的大学生活中,应该怎样学习,怎样生活,怎样做人,怎样成才。我觉得,立志成才的同学们,在大学期间,应当主要从五个方面下功夫:

一、要有一个志存高远的理想。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理想有高有低。中国有一位伟大的教育家,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也。”请问这是哪位教育家?(众:孔子!)是的,是我们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的。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一个人在做一件事情,或制定人生目标的时候,要将自己的目标定高一点,取上等的目标,得到的会是中等的成就;取中等的目标,得到的是可能只有下等的成就;取下等的目标,得到的就很可能为零。还有一位外国的军事家、统帅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这是谁说的?(众:拿破仑!)是的,拿破仑。意思不言自明,说的都是要志存高远,树立远大的理想。特别是我们在座的,都是二十岁左右,有的才十几岁,应该志存高远。

我记得我们小的时候,老师问我们长大了想当什么,大家说,想当科学家,医生?? 其实很多人不一定说了真话。很多人上了中学、大学,被问到想当什么,“当总理!”总理只有一个,五年、十年都只有一个。当主席,当科学院院士等等,好不好啊?好!我希望在座的学生中,将来能出科学院院士,出省长,出国家主席,那该是一个多么让我们母校高兴的大喜事啊!这个不全是大话,更不全是笑话,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并且也应当有自己的远大理想,千万不要自卑。

有的同学会讲:校长,你是名牌大学北大毕业的,还是这个样子,那我只是一个几千人的民办高校的学生,要想实现那么高的理想,可能吗?我会说,可能。有这样一副长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我四十来岁当萍乡市的教育局长兼党委书记,我非常喜欢这一幅长联,亲自用毛笔书写,挂在我办公室。因为当时萍乡市的高考上线率在全省十一个地市里面是倒数第一,而过去的萍乡尊师重教,是赣西文化堡垒,这个时候市委市政府选择了我,由党校校长调任教育局局长兼党委书记,那只有一条路——义无反顾,在此一搏。我选择了这副长联作为励志名言,用三四年的时间,将倒数第一,变成了顺数第一!我们黄书记可以作证,他是当时萍乡市的领导之一。这副长联,我希望你们能上网查一下,如果有兴趣,也可以像我一样,贴在床头,警示自己。这副长联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要志存高远。长联中讲了两个故事,一个是项羽破釜沉舟,第二个是越王勾践卧薪尝胆,这是两个真实的历史故事。他们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或是被抓为俘虏之后,破釜沉舟,卧薪尝胆,最后都实现了自己的理想。这是古时候,中国近现代的例子也有很多,人民解放军在党中央、毛主席的领导之下,由小到大,最后用小米加步枪,战胜了800万国民党的军队。抗战胜利以后,就仅仅花了四年的时间,实现了毛主席当时的理想: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那是当时的理想,后来毛主席又提出了更高的理想。

近的来说,教育部部长周济在新余讲话的时候,把新余办民办教育的发达、兴旺,称之为“新余现象”,而当时的新余只有110万人口。到目前,全省除了南昌以外,还没有任何一个地市,在民办教育方面超越了新余。再小一点说,在 “新余现象”的同时,新余的某一个地方,造就了“中山奇迹”,就是我们学院的前身——中山电子技术学院的创办。再近一点讲,邹副院长宣读了学院表彰先进团体和个人的决定,其中有一些是我们学院师生在国家级、省级比赛中取得的突出成绩。在办学近二十年来,我院办学特色鲜明,管理规范严格,教学质量优异。仅以近两年为例,2014年,在竞赛中累计获得国家级一等奖4个、二等奖16个、三等奖14个,省级一等奖14个,二等奖20个,三等奖18个,2015年7月,第八届“高教杯”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中,我院参赛选手荣获了3个个人全能一等奖,4个个人全能二等奖,5个个人单项一等奖,1个个人单项二等奖的好成绩,这是全国唯一一所荣获团体一等奖的高职院校。到这个学院任职,我感到荣幸,自豪和骄傲,我更感到任重道远。我们一定要再接再厉,让我们一起共同奋斗吧!

觉得别人家的永远都是好,相信花有自己的花期,细心呵护,看着他一点点地成长,这何尝不是一种幸福。也许你的种子永远不开花,因为他是一棵参天大树。”各位,你们都是你们家长的一粒种子,你开的花可能没有别人的鲜艳,没有别人的大,没有别人的绚丽,但是你是一朵结结实实的真正的花,新能源学院的花,将来我们祖国的花,祖国的果!

关于理想我还想说两句,决定人的一生发展有三大要素,第一大要素大家都有,遗传。你的祖辈遗传下来的可以改变吗?自己无法改变。第二个要素是环境,包括家庭环境、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现在的环境、过去的环境,这个是可以作一些改变的,比如换一个工作环境等。第三大因素完全由自己决定——自我意识。“我行,我能”就属于自我意识,这掌握在自己手里。我们每一个人,无论高考分数怎样,你来到这里,就是一个新的里程碑,一个新的起点,完全可以凭借自己的努力取得新的成就。

二、要有一颗知恩图报的心灵。

“树要树相伴,人要人相帮”,人是具有社会性的高等动物,一生要与很多人相依相伴,“你对我有恩,我对你有情”,我们遇到很多对我们有恩的人,大而言之,天地对我有恩,天地赐予我衣食;父母对我有恩,父母给予我生命;国家对我有恩,国家供与我平台;师长对我有恩,他授予我知识;亲友对我有恩,他给予我帮助。对于这些恩惠,我们不能一味的接受,还应当知恩图报,也就是说要懂得感恩。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所以,我认为,作为新一代大学生,我们不能只局限于一对一的感恩,最好是将我们的知恩图报升华为一种精神,简而言之,升华为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科学精神的本质是求真,人文精神的本质是求善求美,我们不仅要有科学精神,还要有人文精神。总之,我们要在大学期间好好地培养一下自己知恩图报的心灵。

三、要有一种自强不息的精神。

清华的校训是什么?“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八个字都取自于《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我最看重的是前四个字:自强不息。1979年,我考入中央党校学习,先后学了一年半,我进校的时候就想要用一句激励的话,挂在门上。想了很久,想到了《周易》上的这句话,我截取了四个字:自强不息。这四个字,从我三十二岁的时候陪伴我到现在,还要陪伴我到将来。它好在自我激励,同学们,我历来主张大学生要按照中央所讲的“三自教育”: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我在萍乡高专当书记、校长的十五年当中,我再加了一句:自我发展。如果你们愿意接受,我把这“四自”送给你们!这“四自”的核心、关键就是四个字:自强不息。

四、要有一股刻苦勤奋的劲头。

女排的郎平在当时被称为“铁榔头”,你只要看到她跳起来了,百分之七八十就能得分,我的姐姐是一个农村妇女,正好来了我家,在党校礼堂看电视,看到郎平扣球就拼命鼓掌,连碗和筷子都全掉地上了,连一个农村的农妇,都如此激动,为祖国激动,为女排激动。女排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成就呢?最近,中国女排在郎平的带领下,在世界锦标赛上战胜了俄罗斯、日本,荣登冠军宝座。她们的成绩怎么来的?拼搏来的,勤奋来的,刻苦来的。“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现在我早上六点起来锻炼,看到有些同学借光晨读,很好,希望这样的学生越来越多。同学们,我们的国家、民族正需要我们,上大学正是为报效祖国打基础的时候,我希望大家有一股刻苦勤奋的劲头。

五、要有一套适合自己的方法。马寅初曾当过我母校的校长,活到了一百岁,解放以后因为他提出的“人口理论”,被批判得一塌糊涂,但这一位学者是一位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不低头,不求饶,坚持自己的观点。这位北大校长说过这样一段话:学习和钻研要注意两个“不良”,一个是“营养不良”,没有一定的文史基础,没有科学上的理论准备,没有第一手资料的收集,搞出来的东西就是畸形发展;二是“消化不良”,对于书本知识,无论古人今人或某个权威的学说,要深入钻研,过细咀嚼,独立思考,切忌囫囵吞枣,人云亦云,随波逐流,粗枝大叶,浅尝辄止。这段话我们可以品用一生一世,马老先生的观点,就是说学习有学习的方法,但是我们每个人要找出适合自己的一套学习方式方法。学习方法靠自己找,但我想提供一套我用过的、很多人用过的,大家共通的有效的学习方法:第一,要当“书虫”;第二,珍惜时光;第三,重视温习;第四,常做笔记;第五,外力内化。“外力内化”就是借助外力来学习,包括不耻下问,见贤思齐,注意积累,借助工具书。我有一个非常好的习惯,用了几十年,我高中毕业的时候买了一本四角号码字典,这本工具书伴了我五十年,看到有不认识的字,不懂的词,马上用这本字典查,它是我的一个非常好的老师。我不厌其烦,有时候查一遍不记得,就查两遍、三遍,它总是耐心地告诉我这个字怎么发音,什么意思。这只是我举的小例子,工具书还有很多种,字典词典只是其中一种。大家是不是可以根据我提出的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方法思考一下,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呢?希望你们响应。我认为要给你们新生讲的,当然对于13级、14级新生,甚至对于在座的老师,特别是青年教师都是十分有益的。谢谢你们认真倾听了我上面的讲话。将它送给大家,也送给我自己。

第二篇:北大校长开学典礼的演讲

——周其凤校长在2012年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集天下英才而育之,是北大的荣幸;育天下之才而成之,是北大的责任。此时此刻,古老的燕园因你们的到来而增添了新的朝气,我同时相信,百年北大将因你们的加入而续写新的华章!

今天的开学典礼,是同学们在北大的第一课;我们的杰出校友,我们的教师代表都做了很好的发言。他们以自身的经历向你们传达了北大这个校园,以及在这里学习和工作的难忘记忆和心得。也许在他们平实而又不乏幽默,深刻而又充满睿智的话语中你们会对北大、北大精神以及北大人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半个月前,几位北大在校学生编写了一本书,名字叫《爱上北大的100个理由》,要我题词。看到同学们从北大的风景、建筑、学科、历史、人物以及校园小吃等各个方面总结出来的“爱上北大”的理由,我很感动,不由得反问自己,自从进入大学,几乎一辈子都没有真正离开过北大的我,是什么理由让我对它如此深爱呢? 思忖良久,我最后写下了八个字:“大美北大,无由不爱”。

也许,初入北大的你们还体会不到那么多。但我希望你们记住这句话,在今后的生活中慢慢地去体悟。北大拥有秀丽的自然景色,拥有独特的校园建筑,更重要的是这里汇聚着中国最好的师资和最出色的学生,还有那厚重的历史,浓厚的学术氛围,敢于担当的责任意识和强烈的爱国情怀。而这,正是这所大学将要赋予你们最重要的,也将是从此与你们不可分开的“北大印记”!所说的“业”就是学业。同学们来到北大,首要之事就是学习。要敬业,培养对专业学习的兴趣。你们既要夯实理论功底又要探索学科前沿,既要提高专业素养又要完善知识结构。北大拥有优质的教师资源、丰富的图书馆藏、便捷的网络资源和开放的校园环境,这些都为你们的成长提供了最可宝贵的外部条件。我希望你们抱定宗旨,广为利用,善加利用。大学的学习不再是知识的被动式接受,而应是基于专业和兴趣的一种主动探究、传承和创造更高知识的自觉行动。学问其意义不仅在学,更在于问。物理学家李政道先生曾精辟地强调:“要创新,需学‘问’,问愈透,创更新。”因此,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敏而好学,切磋

琢磨,质疑问难,举一反三,通过主动探究式学习,着力培养自己独立研究、综合运用、自由转化和全面拓展的能力。

北大一向倡导科教结合,学研互动,研究生同学对此应该有更高的要求。说到研究,我记得马寅初校长曾经说过:“学习和钻研,要注意两个不良,一个是‘营养不良’,没有一定的文史基础,没有科学理论上的准备,没有第一手资料的收集,搞出来的东西,不是面黄肌瘦,就是畸形发展;二是‘消化不良’,对于书本知识,无论古人今人或某个权威的学说,要深入钻研,过细咀嚼,独立思考,切忌囫囵吞枣,人云亦云,随波逐流,粗枝大叶,浅尝辄止。”希望同学们引以为戒。在科研工作中,于不疑处存疑,于细微处发现,于关键处创新,努力成为新知识的创造者、新技术的发明者、新学科的创建者。

学习是艰苦的事情,但我更希望大家能从中体味到快乐。“当代毕昇”王选先生曾说:“一个人要想在学术上有所成就,必然要失掉不少常人能够享受的乐趣,但也会得到常人所享受不到的乐趣。科学研究本身就是一种美,给人带来的愉快是最大的报酬,是一种高级享受。”同学们很快就会发现,原来在老师眼中的科研新秀、同学心中的学术“大牛”,也许过不了多久就会在你身边出现,希望大家以此自勉,更加努力!

大家知道,代表老生讲话的雷声同学,在前不久第30届伦敦奥运会为中国体育代表团拿下第11金,取得了中国击剑队第一枚男子花剑奥运会金牌。我还要告诉同学们,同样也是新闻传播学院的王皓同学,在第45届比尔国际象棋节特级大师邀请赛中超越世界头号棋手卡尔森等多位名将,勇夺桂冠。雷声和王皓的夺冠不仅是“教体结合”的成功案例,更使我们看到了让体育回归教育的趋势。除此之外,我们多个学生社团也多次在国际上为北大争得荣誉,他们展示的不仅是才艺,更是北大乃至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我希望同学们不仅是专业学习拔尖、学科成绩优异,而且要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和不畏强手、顽强拼搏、自强不息、锐意进取的精神。

生活在集体中,我还希望同学们要“乐群”。一个宿舍,一个班级,一个实验或实践团队,大家都是当中的一员。要处理好和同学们的关系。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在座的应该都是“90后”,你们来自不同地区,家庭状况可能差别也很大。大多数可能是第一次远离生长的故土和父母的呵护,第一次获得前所未有的“自由”和全方位的“独立”,能否处理好在大学中的同学关系直接影响着你们的学习状况、日常生活和精神状态。同学们在校学习,和你们最亲的就是身边的同学,不仅要有良师,更要有益友。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同学们要珍惜难得的同门之谊、同室之情和同窗之缘,要尊重每一个同学的家庭背景和生活习惯,真正做到友爱相处,诚信相待,志趣相投,道义相勖。要见贤思齐,砥砺共进,在学习、生活中多交一些志同道合的人生挚友!

马克思说过,“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团队浇灌“科研之花”,北大很多院系重大科研成果都是通过团队协作的形式取得的。比如,化学学院“稀土功能材料化学”、“表界面纳米工程学”,以及“有机合成与方法学”3个研究团队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资助,老师们为了解决共同关心的问题走到一起,在合作攻关中相互配合,团结创新,以发挥各自的长处。不仅科研工作取得重大突破,出类拔萃的学术领军人物也不断成长出现。在面对强大对手的时候,我们更需要团队的力量。今年我国在伦敦举办的奥运会上取得38枚金牌和88枚奖牌的好成绩。在这些健儿身后,有着全国人民的瞩目和支持。大家可能还不知道,当叶诗文遭到西方媒体充满偏见的质疑特别是国外某著名学术杂志发表了很不客观、很不严谨的歧视性报道后,我校生命科学学院饶毅教授、工学院陈十一教授、化学院吴凯教授等共商对策,最后由饶毅教授主笔致信该杂志主编提出严正交涉,要求改正错误并向叶诗文道歉,否则我们北大人和中国科学家将共同抵制这个刊物,很多北大的老师、同学、和校友加入了这个抗议,终于成功促使该刊公开道歉。这种不约而同的集体行动,再次展现北大人强烈的家国情怀,同时,也展现了北大人在维护国家、民族的尊严上永远是一个团结而强大的集体!最后我要和同学们说的就是“亲师”。这里的师,不只是教师,还要包括那些年长的,哪怕对你们的成长并不能提供多少帮助的所有善良的人。北大百年,最宝贵的也是最值得骄傲的就是永远汇聚着所处时代的我国最优秀的教师代表。他们不仅知识丰厚,而且为人师表。王选、孟二冬、马庆军都是新时期最优秀的教师代表。其他如国家“教学名师奖”获得者、“蔡元培奖”获得者、以及每年由学生投票评选的“我爱我师——最受学生爱戴的老师”暨“十佳教师”称号获得者,无不集中展现了我们广大教师的风采。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先生在《难忘的大学生时期》一文中,讲述了当时他珍惜北大经济系名师云集的求学机遇,主动登门求教,转益多师的经历,饱含深情地回忆了对他帮助最大、留下印象最深的六位老师,称他们为“引路人”。

孔子说,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可见古人把道德修养看得比知识学习更加重要。推己及人是中国人固有的人生智慧和行为准则,同学们在校期间不仅要乐群亲师,还要敬老爱幼,热心社会公益,投身志愿服务。“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今年1月,同学们发起组织了“春燕行动”,组织寒假留校学生在春节期间探访慰问空巢老人,以实际行动诠释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多年来,学校的研究生支教团坚持深入西部地区基层一线开展支教扶贫活动,在实践中播撒爱心、砥砺德行。希望大家以此为榜样,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按照胡锦涛总书记给我校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回信的要求,努力做到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不怕艰苦,竭诚奉献,在实践中不断获得锻炼、提高。同学们,你们承载着家人的希望,北大的希望,国家和民族的希望。青春年少,精力充沛,思维活跃的你们,正处在人生最关键的时期,我希望你们在全面发展、彰显本色的同时,赢得老师、同学、朋友和社会对你的认可,实现个人的思想成长、学业进步、身心健康的同时,成长为一名名实相符的真正的北大人。真诚地祝福你们大学生活一帆风顺,衷心地希望你们牢记师长的嘱托,将追求真理作为前进的动力,将文明进步作为人生的目标,将振兴中华作为终身的追求,乘长风,破万里浪,谱写新一代北大人辉煌壮丽的篇章!篇二:北大校长在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北大校长在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守正笃实 久久为功 》

亲爱的同学们:

各位新同学,我们身处的这个园子,被几代中国知识分子视为精神的家园,甚至被称为“圣地”。从今以后,你们将无数次地听到这些口号的召唤:“爱国、进步、民主、科学”,“勤奋、严谨、求实、创新”,“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它们绝不是一些空洞的口号,而是116年来一代又一代北大人实实在在的人生实践。北大是一部厚重的书。无论初入燕园还是已经在这里磨砺过几年,同学们都应该读一读我们的校史,了解自己所在院系和学科的历史,认真思考我们的前辈所走过的道路。所谓“守正”,就是要铭记历史、坚守传统,始终扞卫我们北大的精神。回顾历史,不仅仅是为了缅怀过往,更是为了开拓未来。从今天起,百年北大所形成的光荣传统和优良学风将在你们身上传承下去,并被赋予新的内涵。北大是各位同学曾经的梦想。来到这里,你们又站在了一个实现更大梦想的起点上。进入北大,意味着进入了一个更宽广的舞台,从这里眺望世界,会让你豁然开朗。这里的机会很多,资源也很多,再加上北大崇尚自由、张扬个性的传统是如此深厚,有时难免会让人目迷五色、眼花缭乱。这是北大的优势所在,也可能给你们带来许多“幸福的烦恼”,因为你将不得不面对各种各样的选择。比如,该选什么课?那么多的名师,谁的课都舍不得放弃,可时间又是有限的;该参加什么社团?“百团大战”真是让人兴奋,可哪个社团才是最适合自己的?晚上是到图书馆自习,还是去百年讲堂看精彩的演出?暑假是学外语、做科研还是出国交流?将来毕业的时候还必须考虑人生的大方向,是治学、从政还是经商?是留在让人又爱又累的北京,还是扎根基层、报效家乡?而在我们这个象牙塔之外的世界,变化就更快了,人们的价值取向越来越多元,各种思潮激荡碰撞,每个人都会遇到困惑、烦恼,会受到诱惑,也遭遇挫折。大家都在问,路在何方? 当你四顾茫然时,请不要急躁,路永远都在自己的脚下。对于很多年轻的北大人来说,缺少的往往不是雄心壮志,而是“守正笃实,久久为功”的精神。在今天这堂开学第一课上,我想送给各位新同学的,也正是这八个字。

守正,就要有主心骨。做人不能没有主心骨。没有挺拔的脊梁,再光鲜亮丽的外表也只是浮华,一个人没有精气神,没有积极向上的价值观,这个人是立不起来的。1919年7月,北大教授胡适在“少年中国学会”演讲时,提到三种人生观是“少年中国”的“仇敌”:“第一种是醉生梦死的无意识生活,第二种是退缩的人生观,第三种是野心的投机主义。”虽然时代已经改变,但这三种错误的人生观并没有完全失去市场,仍然值得我们警惕。希望同学们把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扣好,传承和发扬北大精神,积攒和激发正能量,铸就守正、刚毅的主心骨,再来观察社会万象、制订人生规划,那时对一切疑惑和彷徨就会洞若观火、清澈明了,也自然能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久久为功,就是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定力,有持之以恒的毅力。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的,难免遇到荆棘坎坷。不能见风就是雨,不能当墙头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如果这样,就做不了大学问、大事业。各位要想获得成功,就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艰辛和努力,希望各位同学要有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不要目光短浅,为急功近利所驱动。

这里,我还想跟同学们分享1958级校友、敦煌研究院院长樊锦诗的人生故事。1963年,作为一个柔弱的女生,樊锦诗从北大考古专业毕业,她放弃留在大城市工作的机会,选择到千里之外的敦煌。她的父亲不同意这样的选择,还专门给学校写了一封信,但这封信最后还是被樊锦诗扣了下来。初到敦煌之时,她也有过犹豫动摇,因为“和北京相比,那里简直就不是同一个世界,到处是苍凉的黄沙。”但她坚持了下来,在敦煌已经

坚守了51年。她说,“当年决定来敦煌并没有想到过干一辈子,只是觉得要找到一样自己喜欢干的事儿。干着干着就爱上了,就离不开了。现在,别说离开哪怕出差时间长点,就会想敦煌,想尽快回到敦煌。”

像樊锦诗这样守正笃实、久久为功的北大人还有很多,比如坚守在人迹罕至的西北边陲十余年如一日的邓稼先校友,比如潜心数学研究最终赢得世界尊敬的张益唐校友,比如不久前因长期超负荷工作,劳累过度,牺牲在岗位上的甘肃临洮县长柴生芳校友,还有刚刚去世的汤一介先生,他们从不随波逐流,始终坚守自己的理想,“事不避难,义不逃责”,宠辱不惊,处之泰然。

他们的事业之所以成功,人生之所以有意义,还因为他们志存高远,将个人选择同国家需要、人民利益和人类文明进步结合在一起。我们北大人,与生俱来就被赋予了“吾曹不出如苍生何”的历史使命感和理想主义情怀。正如中文系谢冕教授在《永远的校园》中所写:“北大人具有一种外界人很难把握的共同气质,他们为一种深沉的使命感所笼罩。今日的精英与明日的栋梁,今日的思考与明日的奉献,被无形的力量维系在一起”。暑假期间,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受到观众追捧。看过这部戏的同学应该知道,剧中有许多以北大为背景的情节。其中有这样一个场景:文革结束恢复高考后,在北京大学经济系的开学典礼上,老校长马寅初勉励新生们说:“你们来到这里,不仅为自己开创了一个完全不同的未来,同时还肩负着开创伟大祖国未来的使命。我衷心地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在你们当中看到共和国的部长、世界银行的行长、经济学的大师。”这段剧情经过了艺术的加工,但反映的情感却是真挚的,讲的这番话,振聋发聩,令人心潮澎湃。我自己也是1977年高考的亲历者,当时我们这批学生都十分珍惜来之不易的上学机会,如饥似渴地学习。而事实上,许多77级、78级学生日后成为了各行各业的领军人物,成为了国家改革发展的中流砥柱。

当然,胸怀大志的同时,也要着眼于小事情,从“扫一屋”做起,方能“扫天下”。中秋节当天,我看到了学生会发起的倡议,号召大家把自己的自行车规范停放。这几天我在学校里看到,在图书馆前,在宿舍旁,自行车都摆放得整整齐齐。看到这样的场景我很有感触,这是一件小事,但大家都做到了,不仅收获了整洁、安全和便捷,更从中汲取了正能量。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注重细节、精益求精的北大人,才是永远立得住、打不败的北大人!同学们,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今天,也是在开学典礼上,我和所有的老师都对大家寄予厚望。希望你们珍惜韶华,发愤图强,希望你们守正笃实,久久为功,希望你们不仅努力做最好的自己,还要勇于担当,实现梦想,致力于造福他人、造福社会、造福世界。

亲爱的同学们,北大欢迎你们!谢谢大家!篇三:北大校长在2014年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北大校长在2014年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北大校长王恩哥在2014年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守正笃实 久久为功 》 亲爱的同学们: 各位新同学,我们身处的这个园子,被几代中国知识分子视为精神的家园,甚至被称为圣地。从今以后,你们将无数次地听到这些口号的召唤:爱国、进步、民主、科学,勤奋、严谨、求实、创新,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它们绝不是一些空洞的口号,而是116年来一代又一代北大人实实在在的人生实践。北大是一部厚重的书。无论初入燕园还是已经在这里磨砺过几年,同学们都应该读一读我们的校史,了解自己所在院系和学科的历史,认真思考我们的前辈所走过的道路。所谓守正,就是要铭记历史、坚守传统,始终扞卫我们北大的精神。回顾历史,不仅仅是为了缅怀过往,更是为了开拓未来。从今天起,百年北大所形成的光荣传统和优良学风将在你们身上传承下去,并被赋予新的内涵。

北大是各位同学曾经的梦想。来到这里,你们又站在了一个实现更大梦想的起点上。进入北大,意味着进入了一个更宽广的舞台,从这里眺望世界,会让你豁然开朗。这里的机会很多,资源也很多,再加上北大崇尚自由、张扬个性的传统是如此深厚,有时难免会让人目迷五色、眼花缭乱。这是北大的优势所在,也可能给你们带来许多幸福的烦恼,因为你将不得不面对各种各样的选择。比如,该选什么课?那么多的名师,谁的课都舍不得放弃,可时间又是有限的;该参加什么社团?百团大战真是让人兴奋,可哪个社团才是最适合自己的?晚上是到图书馆自习,还是去百年讲堂看精彩的演出?暑假是学外语、做科研还是出国交流?将来毕业的时候还必须考虑人生的大方向,是治学、从政还是经商?是留在让人又爱又累的北京,还是扎根基层、报效家乡?而在我们这个象牙塔之外的世界,变化就更快了,人们的价值取向越来越多元,各种思潮激荡碰撞,每个人都会遇到困惑、烦恼,会受到诱惑,也遭遇挫折。大家都在问,路在何方? 当你四顾茫然时,请不要急躁,路永远都在自己的脚下。对于很多年轻的北大人来说,缺少的往往不是雄心壮志,而是守正笃实,久久为功的精神。在今天这堂开学第一课上,我想送给各位新同学的,也正是这八个字。守正,就要有主心骨。做人不能没有主心骨。没有挺拔的脊梁,再光鲜亮丽的外表也只是浮华,一个人没有精气神,没有积极向上的价值观,这个人是立不起来的。1919年7月,北大教授胡适在少年中国学会演讲时,提到三种人生观是少年中国的仇敌:第一种是醉生梦死的无意识生活,第二种是退缩的人生观,第三种是野心的投机主义。虽然时代已经改变,但这三种错误的人生观并没有完全失去市场,仍然值得我们警惕。希望同学们把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扣好,传承和发扬北大精神,积攒和激发正能量,铸就守正、刚毅的主心骨,再来观察社会万象、制订人生规划,那时对一切疑惑和彷徨就会洞若观火、清澈明了,也自然能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笃实,就是要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不同的人生阶段,有不同的主题。现在同学们来到北大,未来几年的主题毫无疑问应当是求学,研究学问最要紧的是踏实、勤奋,是老老实实、一丝不苟的态度和苦学、苦干、苦熬的工夫。蔡元培先生1917年就任北 久久为功,就是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定力,有持之以恒的毅力。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的,难免遇到荆棘坎坷。不能见风就是雨,不能当墙头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如果这样,就做不了大学问、大事业。各位要想获得成功,就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艰辛和努力,希望各位同学要有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不要目光短浅,为急功近利所驱动。

这里,我还想跟同学们分享1958级校友、敦煌研究院院长樊锦诗的人生故事。1963年,作为一个柔弱的女生,樊锦诗从北大考古专业毕业,她放弃留在大城市工作的机会,选择到千里之外的敦煌。她的父亲不同意这样的选择,还专门给学校写了一封信,但这封信最后还是被樊锦诗扣了下来。初到敦煌之时,她也有过犹豫动摇,因为和北京相比,那里简直就不是同一个世界,到处是苍凉的黄沙。但她坚持了下来,在敦煌已经坚守了51年。她说,当年决定来敦煌并没有想到过干一辈子,只是觉得要找到一样自己喜欢干的事儿。干着干着就爱上了,就离不开了。现在,别说离开哪怕出差时间长点,就会想敦煌,想尽快回到敦煌。

像樊锦诗这样守正笃实、久久为功的北大人还有很多,比如坚守在人迹罕至的西北边陲十余年如一日的邓稼先校友,比如潜心数学研究最终赢得世界尊敬的张益唐校友,比如不久前因长期超负荷工作,劳累过度,牺牲在岗位上的甘肃临洮县长柴生芳校友,还有刚刚去世的汤一介先生,他们从不随波逐流,始终坚守自己的理想,事不避难,义不逃责,宠辱不惊,处之泰然。

他们的事业之所以成功,人生之所以有意义,还因为他们志存高远,将个人选择同国家需要、人民利益和人类文明进步结合在一起。我们北大人,与生俱来就被赋予了吾曹不出如苍生何的历史使命感和理想主义情怀。正如中文系谢冕教授在《永远的校园》中所写:北大人具有一种外界人很难把握的共同气质,他们为一种深沉的使命感所笼罩。今日的精英与明日的栋梁,今日的思考与明日的奉献,被无形的力量维系在一

起。

暑假期间,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受到观众追捧。看过这部戏的同学应该知道,剧中有许多以北大为背景的情节。其中有这样一个场景:文革结束恢复高考后,在北京大学经济系的开学典礼上,老校长马寅初勉励新生们说:你们来到这里,不仅为自己开创了一个完全不同的未来,同时还肩负着开创伟大祖国未来的使命。我衷心地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在你们当中看到共和国的部长、世界银行的行长、经济学的大师。这段剧情经过了艺术的加工,但反映的情感却是真挚的,讲的这番话,振聋发聩,令人心潮澎湃。我自己也是1977年高考的亲历者,当时我们这批学生都十分珍惜来之不易的上学机会,如饥似渴地学习。而事实上,许多77级、78级学生日后成为了各行各业的领军人物,成为了国家改革发展的中流砥柱。

当然,胸怀大志的同时,也要着眼于小事情,从扫一屋做起,方能扫天下。中秋节当天,我看到了学生会发起的倡议,号召大家把自己的自行车规范停放。这几天我在学校里看到,在图书馆前,在宿舍旁,自行车都摆放得整整齐齐。看到这样的场景我很有感触,这是一件小事,但大家都做到了,不仅收获了整洁、安全和便捷,更从中汲取了正能量。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注重细节、精益求精的北大人,才是永远立得住、打不败的北大人!同学们,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今天,也是在开学典礼上,我和所有的老师都对大家寄予厚望。希望你们珍惜韶华,发愤图强,希望你们守正笃实,久久为功,希望你们不仅努力做最好的自己,还要勇于担当,实现梦想,致力于造福他人、造福社会、造福世界。

亲爱的同学们,北大欢迎你们!谢谢大家!篇四:北大清华等名校校长在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北大清华等名校校长在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2014年09月15日11:28 人民日报 我有话说(2人参与)收藏本文 大学校长在开学典礼上的致辞,近年来成了新生入校的必备甜点。它不只是一个人生若只如初见的隆重仪式,更成了传播教育理念的思想广场,成为一笔值得全社会聆听的共同财富。

又到开学季,校长们依旧很忙。他们对大学生的精神家园做了哪些新的诠释?有哪些精彩语录?为此,我们摘编了4位大学校长在2014年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和读者分享。——编 者

没有向上的价值观,人立不起来 当你四顾茫然时,请不要急躁,路永远都在自己的脚下。对于很多年轻的北大人来说,缺少的往往不是雄心壮志,而是“守正笃实、久久为功”的精神。今天我想送给各位新同学的,也正是这八个字。守正,就要有主心骨。没有挺拔的脊梁,再光鲜亮丽的外表也只是浮华,一个人没有精气神,没有积极向上的价值观,是立不起来的。1919年7月,北大教授胡适在“少年中国学会”演讲时,提到三种人生观是“少年中国”的“仇敌”:“第一种是醉生梦死的无意识生活,第二种是退缩的人生观,第三种是野心的投机主义。”虽然时代已经改变,但这三种错误的人生观并没有完全失去市场,仍然值得我们警惕。

笃实,就是要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不同的人生阶段,有不同的主题。现在同学们来到北大,未来几年的主题毫无疑问应当是“求学”,研究学问最要紧的是踏实、勤奋,是老老实实、一丝不苟的态度和苦学、苦干、苦熬的功夫。

中秋节当天,我看到了学生会发起的倡议,号召大家把自己的自行车规范停放。这几天我在学校里看到,在图书馆前,在宿舍旁,自行车都摆放得整整齐齐。这让我很有感触,这是一件小事,但大家都做到了,不仅收获了整洁、安全和便捷,更从中汲取了正能量。胸怀大志的同时,更要着眼于小事情,从“扫一屋”做起,方能“扫天下”。

具备独立人格,才能坚守理想 做清华人,首先要养成独立的人格。独立人格,是做人的核心品性,它来自于独立的思考、大胆的质疑和批判性思维。

同学们都是以高分考进来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你们所熟知的知识和认知都是对的。从现在起,你们要学会质疑,要善于质疑,要勇于挑战。“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敢于质疑和挑战,就迈出了“不唯书、不唯上、不从众”的第一步。人文学院王步高教授一次课上讲到岳飞《满江红》的真伪问题,一位学生提出“河南话里没有入声韵”,岳飞是河南人,《满江红》是押入声韵的,所以值得怀疑。王老师虽然不同意其观点,但高度肯定了他的质疑精神。

坦率地讲,你们以往的高分,大多来自应试教育环境中对于特定问题所寻找的标准答案,而大学需要自己主动去寻找问题。积极主动才能发现问题,消极被动只能让生命慢慢耗尽。

同学们现在对清华园充满了好奇和新鲜,总想在一步一景中感悟她的宁静与美好。当一切归于平静,你们难免会发现很多不满意,碰见各种各样的问题。希望你们不要习惯于从这些问题旁边溜走,而是学会提出建设性方案,更要敢于担当,作为一个领导者、参与者,主动推动问题的解决。只有以这种态度对待身边的每一个问题,你们才能更好地面对未来国家、社会和人类的大问题。变“知识时代”为“思想时代” 按照怀特海德的说法,如果只想学一些专业技能知识,是非常卑微的。虽然专业知识必须学习,但对大学生来讲,更重要的实际上是悟道的过程。

我们每一个人在追求积极而严肃的价值过程中,都不得不去思考一些十分基本的问题,这是建立自我价值系统必须经历的一个阶段。虽然现在甚至未来都没有人能提供完整的答案,但我们必须思考。因为只有对一些重大问题进行思考,才能领悟到崇高的价值。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人文精神应该总是置于客观真理的发现之上,并宣示崇高的道德标准和价值体系。他把对崇高的价值体系的追求远远置于他在物理学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之上。近一两个世纪以来,由于在技术层面上的巨大成功,也包括社会科学知识的巨大发展,我们在很大程度上摆脱了自然法则、社会法则对人类自由的限制。但我认为它同时带来了一个思想极度贫乏的时代,因为我们现在所依据的所有思想,其原初和原形基本上都是在中世纪诞生的。因此,我更加希望在这个新世纪,将知识的时代转换成为一个思想的时代,转换成一个一流的思想家和哲学家辈出的时代,转换成一个在各个学科领域的学术思想家辈出的时代。如果出不了一流的哲学家和思想家,我们就很难解决当今和未来人类所面临的各种重大而又复杂问题的挑战。我们比任何时候都需要内在理性

竺可桢校长曾对新生讲:诸位在校,有两个问题应该自己问问,第一,到浙大来做什么?第二,将来毕业后做什么样的人?你们都会选择一个专业,老师也会教给大家一技之长,但这显然只是一小部分。

最重要的是学会“即事而穷其理”,成为一个有主张、有作为、头脑清醒、不盲从、求真求是的人;在毕业之后,才能不贪图享受,内心质朴强大,成为服务国家、服务人民、转移国运、引领未来的人。

几天前我看了一部电影——斯派克·琼斯编导的《她》,讲的是作家西奥多偶尔使用了由操作系统虚拟出来的“她”——萨曼莎,睿智、幽默、敏感,使作家深深迷恋,不能自拔。这提出了一个严肃而深刻的命题,在信息和智能技术高度发达的未来,人们如何认识和保持自我?在虚拟世界中纵横驰骋,可以使人沉迷于虚幻和虚荣,忘却现实世界的艰辛和应担当的家国责任。

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强大内在理性和人文素养,更需要独立思考,更需要批判精神和决断能力,而这正是你们需要在这里学习和磨练的。我建议大家,多阅读人类千百年沉淀下来的经典名篇,少看那些粗制滥造的花边传闻;多用批判眼光审视现成的结论,不盲从和迷信所谓的权威;更多地去学习和培养自己“科学的方法、公正的态度、果断的决心”,而不是把生命浪费在眼前的急功近利上。每年的这个时节,都是国内高校开学的旺季,照例,也是各大学校迎接新生、各位校长向刚刚入学的新生殷切寄语的最忙季。按照国际权威机构刚刚出炉的全球大学排名,中国大陆排名前三位的大学依次是清华、北大和复旦。不知是偶然碰巧,还是幂幂之中的约定,这三所大学的校长,在开学典礼上,几乎同时向刚入学的新生发表了迎新致辞,并且不约而同地“跑题”。

按照我们普通人的理解,在迎接新生入学的开学典礼上,校长的讲话大多应该是自我表扬一下学校的“江湖地位”,取得了多少荣誉和成果,借以给新生们打打气、鼓鼓劲,再提几点要求和期望。但这三所大学可不是一般的国内普通高校,依他们在中国大陆的地位和影响,已经不需要校长在开学典礼上做“卖瓜”的“王婆”了,而他们所面对的听众,几乎清一色的是来自各省市、各著名中学的“状元”,都是传统意义上出类拔萃的人中翘楚,对这些新生讲话,你如果还泛泛而谈,没准儿就会遭到他们的鄙视。所以,一流的大学,必须有一流的校长,而一流的校长,必然会有不同凡响的迎新致辞,这是再自然不过的。

还是让我们先听听这三位校长都说了些什么吧,限于篇幅,我们只能择其要义。清华的陈吉宁校长首先表扬了新生们都是高分入校的,但他马上就提出了一个问题,高分只代表他们在应试教育中选对了标准答案,而大学则必须培养他们“学会质疑、善于质疑、勇于挑战”,最终塑造出他们“不唯书、不唯上、不从众”的品德和人格。北大的王恩哥校长,则搬出了北大的老校长胡适的一段著名的话,“反对醉生梦死的生活、退缩的人生观和投机主义”,并且,王校长强调,对于北大的学生来说,从来不缺少雄心壮志,而是缺少“守正笃实、久久为功”的精神。复旦的杨玉良校长,把一段爱因斯坦的名言说给台下的新生,这段话足以让很多人振聋发聩、铭记一生,“如果没有对美和良好道德的深切感受,即使拥有了专业技能,也不过像一条训练有素的狗”,他还特别强调了自己的一点感想: 一个国家和民族要走向伟大,必须有自己伟大的思想家和哲学家,否则,即便军事力量再强大,也只是一台武装到牙齿的机器。篇五:北大校长王恩哥在开学典礼上的10句话

北大校长王恩哥在开学典礼上的10句话(转):

二、培养“两种功夫”:一个是本分,一个是本事。做人靠本分,做事靠本事,“两本”起家靠得住。

三、乐于吃“两样东西”:一个是吃亏,一个是吃苦。做人不怕吃亏,做事不怕吃苦。吃亏是福,吃苦是福。

八、配备两个“保健医生”:一个叫运动,一个叫乐观。运动使你生理健康,乐观使你心理健康:日行万步路,夜读十页书。

九、记住“两个秘诀”:一个是健康的秘诀在早上,一个是成功的秘诀在晚上。爱因斯坦说过:人的差异产生于业余时间,业余时间能成就一个人,也能毁灭一个人。

十、追求“两个极致”:一个是把自身的潜力发挥到极致,一个是把自己的寿命健康延长到极致。

第三篇:北大开学典礼(精选)

北大开学典礼,这位61岁美女教授的演讲被刷屏了!

珍 惜

孙祁祥教授在北京大学2017年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上午好!非常荣幸作为教师代表,在今天这样一个热烈、庄重、喜庆的开学典礼上,欢迎你们来到美丽的燕园,开启新的生活篇章。

北大一直是中国最优秀学者成长的沃土,是莘莘学子心中的学术殿堂,是无数校友的精神家园。你们凭借自己的聪慧和勤奋,通过大考,来到北大,从这里眺望世界、走向未来。我和我的同事们,要向你们表示最热烈的祝贺!同学们,从幼儿园到小学;从中学到大学;从大学到研究生,你们“按部就班”地走到了今天,应当说非常幸运。要知道,我这一代人在我曾经历过的那个青年时代,没有你们的这份幸运,这个世界上,还有许多青年人没有你们的这份幸运,所以,你们应当对你们得到的这份幸运格外珍惜。作为一名年龄比你们长,阅历也比你们更加丰富一些的人,今天,我想就“珍惜”给你们一些建议:

请珍惜当下

做好每天的事情,而不要给自己太多懈怠、拖延的理由。“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人生真的就是一场马拉松,每一个到达终点的人,都是从第一步开始、从每一步积累的。

我希望你们能珍惜当下、认真做好手头的每一件事情,并且,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尽量做到极致和卓越。养成这样的习惯,将会让你终身受益。

请珍惜他人

在大千世界里,在芸芸众生中,我们能走到一起,真的就是一种缘分。因此,要学会珍惜彼此:珍惜师生情;珍惜同学情;珍惜朋友情,不要把从别人,甚至你的父母那里得到的一切看做“理所当然”,而要心存感激,常思回报。

当然,这种珍惜是对真的、美的、善的情感的尊重和顾惜,是在无关重大是非原则问题时表现出来的宽厚和宽容。而如果触了底线,绝对不要迁就和纵容。

请珍惜自己,特别是你的健康

不要因为年轻就肆意透支你的身体。有一句格言说:“有两种东西丧失之后才会发现它的价值--青春和健康”。但青春逝去,未见得活力不在、睿智不在、优雅不在;而失去健康,即使青春犹在,年轻于你何用?财富于你何用?时间于你何用? 我特别赞同瑞士心理学家亚美路对健康的洞见:“健康是一种自由--在一切自由中首屈一指”。你可以像“潇洒走一回”那首歌中唱到的那样“我用青春赌明天”,但同学们,千万不要“用健康赌明天”。我希望你们一定平衡好学习和锻炼身体的关系,做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青年人。

请珍惜你内心的渴望,而不要忽视它、压抑它、甚至掐灭它

做自己喜欢的、擅长的事情,而不要人云亦云、心浮气躁;不要去跟别人攀比,做最好的自己足矣。当然,选择自己心之所属并坚守,有时可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如果你能做到这一点,你将会有更多的淡定和从容,更多的积淀和突破,更多的喜悦和快乐。

最后,请珍惜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

40多年前,当我还是一名上山下乡知青的时候,我绝对想不到,有一天自己能够进入大学读书,更别说攻读博士学位、出国学习、当上北京大学的教授。我常常想,我是幸运的,因为,我赶上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时代,这个时代给予了我们每个人以机会。始于上世纪70年代末的改革,让中国在不到40年的时间里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提高,我们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越来越近。但是,任何一个美好的时代,都不是凭空而来的,它是万千建设者们,筚路蓝缕、艰苦奋斗创造出来的。

同学们,我们一定要珍惜这个伟大的时代,而最好的珍惜,就是为这个时代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在今年7月份经济学院举行的毕业典礼上,中国首位女航天员刘洋,在致辞中引用一位战斗机飞行员的话:“我最大的遗憾就是只能为祖国牺牲一次”,让所有在场的人热泪盈眶。这种摄人心魄的爱国主义宣言,也正是百余年来,与国家前途命运紧密相连的,我们北大人的情怀!最后,再次祝贺你们!欢迎你们!

第四篇:北大2015开学典礼

北京大学举行2015年教师节庆祝大会

2015年9月8日上午,在第31个教师节来临之际,北京大学在百周年纪念讲堂多功能厅召开了2015年教师节庆祝大会。校党委书记朱善璐、校长林建华等在校党政领导班子成员,以及原党委书记王德炳、闵维方,原校长陈佳洱出席庆祝大会。获奖教师代表,校长助理,各院系和部门负责人,民主党派负责人,工会、教代会代表和学生代表参会。会议由常务副校长吴志攀主持。

庆祝大会现场

林建华首先宣读了“关于表彰2014至2015学年获奖教师的决定”。在2014至2015学年中,一批优秀教师师德高尚、学问精湛、工作业绩突出,成绩斐然,获得了中央、教育部、北京市各个层级的奖励,为学校赢得了荣誉,是全体师生员工学习的榜样。学校希望获得表彰的教师能够珍惜荣誉,再接再厉,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奋发有为,再立新功。学校号召全体教职员工向他们学习,不断加强师德修养,提升境界,以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努力做社会爱戴、学生信任、人民满意的教师。学校要求全体教职员工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学校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始终牢记教书育人的崇高使命,力戒浮躁,埋头苦干,推进北大综合改革和《北京大学章程》的实施,为实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宏伟事业,全面开创北京大学发展新局面,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在主席台就坐的领导和嘉宾为长江学者入选者、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优秀博士论文指导教师、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师德楷模、国家科学技术奖、“973”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华医学科技奖、第十一届北京市教学名师奖、优秀班主任标兵等获奖代表以及在教育岗位工作满30年的教职工代表颁发了获奖证书。

教师代表、工学院段慧玲教授回顾了自己在北大学习及任教的经历,倡导教师同仁应以前辈为榜样,淡泊名利,加强师德修养,把个人理想、本职工作、学校发展和学生培养紧密联系,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精神追求,潜心教书育人,钻研学术,献身教育事业、献身北大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事业。

分子医学研究所2012级硕博连读生林渊代表全体学生向孜孜不倦教书育人的各位老师表达了感恩和感谢。师者为师为范,她回顾了生物医学领域CUSBEA项目培养的多位大师及他们对我国生命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中美文化交流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并结合自身的科研经历阐释了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责任和使命,她表示将以不断的奋斗和进步回报老师的辛勤培养和付出。

朱善璐在总结讲话中代表校党委、行政和全校师生向所有受表彰的老师表示祝贺,向全校老师表示节日的问候,向所有为老师服务的教职工表示感谢。他指出,学校庆祝教师节和表彰教师,目的是为了凝聚力量,把工作做好。中央改革领导小组第15次会议通过了统筹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总体方案,对中国高等教育和大学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会议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中国特色为统领,以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经济社会为导向,推动一批高水平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或前列,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培养一流人才,产出一流成果。这对我们扎根中国大地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工作进一步明确了方向、指导原则、工作思路和总体要求。朱善璐强调,教师是学校办学的根本,国家之本在教育,教育之本在老师。学校将通过各项改革,从制度建设、管理服务体系建设入手,为塑造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创造条件和保障。同时,教师自身也要以师德为核心,提升综合素养。他强调,广大教师要牢记总书记提出的“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要求,向受到表彰的各位老师学习,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他还对北大教师提出了四点希望:要有高尚的精神追求,精神上不缺钙;恪尽职守,教书育人;师德为先,引领校风;勤勉治学,力戒浮躁。他号召广大师生团结起来,贯彻习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总结北大117年来的办学经验,以师德师风建设为核心,肩负起教书育人和立德树人的使命和责任,为全国大学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通过各项改革和制度建设,千方百计为青年学生健康成长和老师安心工作创造好的条件,解决现实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为建设扎根中国大地的世界一流大学和北大教师队伍共同努力。

第五篇:北大演讲

克林顿在北京大学的英文演讲稿

PRESIDENT CLINTON:

Thank you.Thank you, President Chen, Chairmen Ren, Vice President Chi, Vice Minister Wei.We are delighted to be here today with a very large American delegation, including the First Lady and our daughter, who is a student at Stanford, one of the schools with which Beijing University has a relationship.We have six members of the United States Congress;the Secretary of State;Secretary of Commerce;the Secretary of Agriculture;the Chairman of our Council of Economic Advisors;Senator Sasser, our Ambassador;the National Security Advisor and my Chief of Staff, among others.I say that to illustrate the importance that the United States places on our relationship with China.I would like to begin by congratulating all of you, the students, the faculty, the administrators, on celebrating the centennial year of your university.Gongxi, Beida.(Applause.)As I'm sure all of you know, this campus was once home to Yenching University which was founded by American missionaries.Many of its wonderful buildings were designed by an American architect.Thousands of Americans students and professors have come here to study and teach.We feel a special kinship with you.I am, however, grateful that this day is different in one important respect from another important occasion 79 years ago.In June of 1919, the first president of Yenching University, John Leighton Stuart, was set to deliver the very first commencement address on these very grounds.At the appointed hour, he appeared, but no students appeared.They were all out leading the May 4th Movement for China's political and cultural renewal.When I read this, I hoped that when I walked into the auditorium today, someone would be sitting here.And I thank you for being here, very much.(Applause.)Over the last 100 years, this university has grown to more than 20,000 students.Your graduates are spread throughout China and around the world.You have built the largest university library in all of Asia.Last year, 20 percent of your graduates went abroad to study, including half of your math and science majors.And in this anniversary year, more than a million people in China, Asia, and beyond have logged on to your web site.At the dawn of a new century, this university is leading China into the future.I come here today to talk to you, the next generation of China's leaders, about the critical importance to your future of building a strong partnership betwee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The American people deeply admire China for its thousands of years of contributions to culture and religion, to philosophy and the arts, to science and technology.We remember well our strong partnership in World War II.Now we see China at a moment in history when your glorious past is matched by your present sweeping transformation and the even greater promise of your future.Just three decades ago, China was virtually shut off from the world.Now, China is a member of more than 1,000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enterprises that affect everything from air travel to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You have opened your nation to trade and investment on a large scale.Today, 40,000 young Chinese study in the United States, with hundreds of thousands more learning in Asia, Africa, Europe, and Latin America.Your social and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has been even more remarkable, moving from a closed command economic system to a driving, increasingly market-based and driven economy, generating two decades of unprecedented growth, giving people greater freedom to travel within and outside China, to vote in village elections, to own a home, choose a job, attend a better school.As a result you have lifted literally hundreds of millions of people from poverty.Per capita income has more than doubled in the last decade.Most Chinese people are leading lives they could not have imagined just 20 years ago.Of course, these changes have also brought disruptions in settled patterns of life and work, and have imposed enormous strains on your environment.Once every urban Chinese was guaranteed employment in a state enterprise.Now you must compete in a job market.Once a Chinese worker had only to meet the demands of a central planner in Beijing.Now the global economy means all must match the quality and creativity of the rest of the world.For those who lack the right training and skills and support, this new world can be daunting.In the short-term, good, hardworking people--some, at least will find themselves unemployed.And, as all of you can see, there have been enormous environmental and economic and health care costs to the development pattern and the energy use pattern of the last 20 years--from air pollution to deforestation to acid rain and water shortage.In the face of these challenges new systems of training and social security will have to be devised, and new environmental policies and technologies will have to be introduced with the goal of growing your economy while improving the environment.Everything I know about the intelligence, the ingenuity, the enterprise of the Chinese people and everything I have heard these last few days in my discussions with President Jiang, Prime Minister Zhu and others give me confidence that you will succeed.As you build a new China, America wants to build a new relationship with you.We want China to be successful, secure and open, working with us for a more peaceful and prosperous world.I know there are those i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who question whether closer relations between our countries is a good thing.But everything all of us know about the way the world is changing and the challenges your generation will face tell us that our two nations will be far better off working together than apart.The late Deng Xiaoping counseled us to seek truth from facts.At the dawn of the new century, the facts are clear.The distance between our two nations, indeed, between any nations, is shrinking.Where once an American clipper ship took months to cross from China to the United States.Today, technology has made us all virtual neighbors.From laptops to lasers, from microchips to megabytes, an information revolution is lighting the landscape of human knowledge, bringing us all closer together.Ideas, information, and money cross the planet at the stroke of a computer key, bringing with them extraordinary opportunities to create wealth, to prevent and conquer disease, to foster greater understanding among peoples of different histories and different cultures.But we also know that this greater openness and faster change mean that problems which start beyond one nations borders can quickly move inside them--the spread of weapons of mass destruction, the threats of organized crime and drug trafficking, of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 and severe economic dislocation.No nation can isolate itself from these problems, and no nation can solve them alone.We, especially the younger generations of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must make common cause of our common challenges, so that we can, together, shape a new century of brilliant possibilities.In the 21st century--your century--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will face the challenge of security in Asia.On the Korean Peninsula, where once we were adversaries, today we are working together for a permanent peace and a future free of nuclear weapons.On the Indian subcontinent, just as most of the rest of the world is moving away from nuclear danger, India and Pakistan risk sparking a new arms race.We are now pursuing a common strategy to move India and Pakistan away from further testing and toward a dialogue to resolve their differences.In the 21st century, your generation must face the challenge of stopping the spread of deadlier nuclear,chemical, and biological weapons.In the wrong hands or the wrong places, these weapons can threaten the peace of nations large and small.Increasingly,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agree on the importance of stopping proliferation.That is why we are beginning to act in concert to control the worlds most dangerous weapons.In the 21st century, your generation will have to reverse the international tide of crime and drugs.Around the world, organized crime robs people of billions of dollars every year and undermines trust in government.America knows all about the devastation and despair that drugs can bring to schools and neighborhoods.With borders on more than a dozen countries, China has become a crossroad for smugglers of all kinds.Last year, President Jiang and I asked senior Chinese and American law enforcement officials to step up our cooperation against these predators, to stop money from being laundered, to stop aliens from being cruelly smuggled, to stop currencies from being undermined by counterfeiting.Just this month, our drug enforcement agency opened an office in Beijing, and soon Chinese counternarcotics experts will be working out of Washington.In the 21st century, your generation must make it your mission to ensure that today's progress does not come at tomorrow's expense.China's remarkable growth in the last two decades has come with a toxic cost, pollutants that foul the water you drink and the air you breathe--the cost is not only environmental, it is also serious in terms of the health consequences of your people and in terms of the drag on economic growth.Environmental problems are also increasingly global as well as national.For example, in the near future, if present energy use patterns persist, China will overtake the United States as the world's largest emitter of greenhouse gases, the gases which are the principal cause of global warming.If the nations of the world do not reduce the gases which are causing global warming, sometime in the next century there is a serious risk of dramatic changes in climate which will change the way we live and the way we work, which could literally bury some island nations under mountains of water and undermine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fabric of nations.We must work together.We Americans know from our own experience that it is possible to grow an economy while improving the environment.We must do that together for ourselves and for the world.Building on the work that our Vice President, Al Gore, has done previously with the Chinese government, President Jiang and I are working together on ways to bring American clean energy technology to help improve air quality and grow the Chinese economy at the same time.But I will say this again--this is not on my remarks--your generation must do more about this.This is a huge challenge for you, for the American people and for the future of the world.And it must be addressed at the university level, because political leaders will never be willing to adopt environmental measures if they believe it will lead to large-scale unemployment or more poverty.The evidence is clear that does not have to happen.You will actually have more rapid economic growth and better paying jobs, leading to higher levels of education and technology if we do this in the proper way.But you and the university, communities in China,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roughout the world will have to lead the way.(Applause.)In the 21st century your generation must also lead the challenge of an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system that has no respect for national borders.When stock markets fall in Hong Kong or Jakarta, the effects are no longer local;they are global.The vibrant growth of your own economy is tied closely, therefore, to the restoration of stability and growth in the Asia Pacific region.China has steadfastly shouldered its responsibilities to the region and the world in this latest financial crisis--helping to prevent another cycle of dangerous devaluations.We must continue to work together to counter this threat to the global financial system and to the growth and prosperity which should be embracing all of this region.In the 21st century, your generation will have a remarkable opportunity to bring together the talents of our scientists, doctors, engineers into a shared quest for progress.Already the breakthroughs we have achieved in our areas of joint cooperation--in challenges from dealing with spina bifida to dealing with extreme weather conditions and earthquakes--have proved what we can do together to change the lives of millions of people i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and around the world.Expanding our cooperation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an be one of our greatest gifts to the future.In each of these vital areas that I have mentioned, we can clearly accomplish so much more by walking together rather than standing apart.That is why we should work to see that the productive relationship we now enjoy blossoms into a fuller partnership in the new century.If that is to happen, it is very important that we understand each other better, that we understand both our common interest and our shared aspirations and our honest differences.I believe the kind of open, direct exchange that President Jiang and I had on Saturday at our press conference--which I know many of you watched on television--can both clarify and narrow our differences, and, more important, by allowing people to understand and debate and discuss these things can give a greater sense of confidence to our people that we can make a better future.From the windows of the White House, where I live in Washington, D.C., the monument to our first President, George Washington, dominates the skyline.It is a very tall obelisk.But very near this large monument there is a small stone which contains these words: The United States neither established titles of nobility and royalty, nor created a hereditary system.State affairs are put to the vote of public opinion.This created a new political situation, unprecedented from ancient times to the present.How wonderful it is.Those words were not written by an American.They were written by XuJiyu, governor of Fujian Province, inscribed as a gift from the government of China to our nation in 1853.I am very grateful for that gift from China.It goes to the heart of who we are as a people--the right to life, liberty, and the pursuit of happiness, the freedom to debate, to dissent, to associate, to worship without interference from the state.These are the ideals that were at the core of our founding over 220 years ago.These are the ideas that led us across our continent and onto the world stage.These are the ideals that Americans cherish today.As I said in my press conference with President Jiang, we have an ongoing quest ourselves to live up to those ideals.The people who framed our Constitution understood that we would never achieve perfection.They said that the mission of America would always be “to form a more perfect union”--in other words, that we would never be perfect, but we had to keep trying to do better.The darkest moments in our history have come when we abandoned the effort to do better, when we denied freedom to our people because of their race or their religion, because there were new immigrants or because they held unpopular opinions.The best moments in our history have come when we protected the freedom of people who held unpopular opinion, or extended rights enjoyed by the many to the few who had previously been denied them, making, therefore, the promises of our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 and Constitution more than faded words on old parchment.Today we do not seek to impose our vision on others, but we are convinced that certain rights are universal--not American rights or European rights or rights for developed nations, but the birthrights of people everywhere, now enshrined in the United Nations Declaration on Human Rights--the right to be treated with dignity;the right to express one's opinions, to choose one's own leaders, to associate freely with others, and to worship, or not, freely, however one chooses.In the last letter of his life, the author of our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 and our third President, Thomas Jefferson, said then that “all eyes are opening to the rights of man.” I believe that in this time, at long last, 172 years after Jefferson wrote those words, all eyes are opening to the rights of men and women everywhere.Over the past two decades, a rising tide of freedom has lifted the lives of millions around the world, sweeping away failed dictatorial systems in the Former Soviet Union, throughout Central Europe;ending a vicious cycle of military coups and civil wars in Latin America;giving more people in Africa the chance to make the most of their hard-won independence.And from the Philippines to South Korea, from Thailand to Mongolia, freedom has reached Asia's shores, powering a surge of growth and productivity.Economic security also can be an essential element of freedom.It is recognized in the United Nations Covenant on Economic, Social, and Cultural Rights.In China, you have made extraordinary strides in nurturing that liberty, and spreading freedom from want, to be a source of strength to your people.Incomes are up, poverty is down;people do have more choices of jobs, and the ability to travel--the ability to make a better life.But true freedom includes more than economic freedom.In America, we believe it is a concept which is indivisible.Over the past four days, I have seen freedom in many manifestations in China.I have seen the fresh shoots of democracy growing in the villages of your heartland.I have visited a village that chose its own leaders in free elections.I have also seen the cell phones, the video players, the fax machines carrying ideas, information and images from all over the world.I've heard people speak their minds and I have joined people in prayer in the faith of my own choosing.In all these ways I felt a steady breeze of freedom.The question is, where do we go from here? How do we work together to be on the right side of history together? More than 50 years ago, Hu Shi, one of your great political thinkers and a teacher at this university, said these words: “Now some people say to me you must sacrifice your individual freedom so that the nation may be free.But I reply, the struggle for individual freedom is the struggle for the nation's freedom.The struggle for your own character is the struggle for the nation's character.”

We Americans believe Hu Shi was right.We believe and our experience demonstrates that freedom strengthens stability and helps nations to change.One of our founding fathers, Benjamin Franklin, once said, “Our critics are our friends, for they show us our faults.” Now, if that is true, there are many days in the United States when the President has more friends than anyone else in America.(Laughter.)But it is so.In the world we live in, this global information age, constant improvement and change is necessary to economic opportunity and to national strength.Therefore, the freest possible flow of information, ideas, and opinions, and a greater respect for divergent political and religious convictions will actually breed strength and stability going forward.It is, therefore, profoundly in your interest, and the world's, that young Chinese minds be free to reach the fullness of their potential.That is the message of our time and the mandate of the new century and the new millennium.I hope China will more fully embrace this mandate.For all the grandeur of your history, I believe your greatest days are still ahead.Against great odds in the 20th century China has not only survived, it is moving forward dramatically.Other ancient cultures failed because they failed to change.China has constantly proven the capacity to change and grow.Now, you must re-imagine China again for a new century, and your generation must be at the heart of China's regeneration.The new century is upon us.All our sights are turned toward the future.Now your country has known more millennia than the United States has known centuries.Today, however, China is as young as any nation on Earth.This new century can be the dawn of a new China, proud of your ancient greatness, proud of what you are doing, prouder still of the tomorrows to come.It can be a time when the world again looks to China for the vigor of its culture, the freshness of its thinking, the elevation of human dignity that is apparent in its works.It can be a time when the oldest of nations helps to make a new world.The United States wants to work with you to make that time a reality.Thank you very much.(Applause.)

下载2016北大开学典礼演讲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6北大开学典礼演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北大校长王恩哥2013开学典礼演讲

    做一个对自己有更高要求的人——北大校长王恩哥在2013年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致辞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同学们,未来几年,大家将在燕园度过人生最宝贵的青春年华。近些天,我......

    北大开学典礼讲话

    在2008年开学典礼上的讲话许智宏2008年9月21日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在北京大学体育馆隆重举行2008级新生开学典礼,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北京大学的全体师生,对新同学的到来表示热......

    北大校长演讲

    北大校长演讲.txt33学会宽容,意味着成长,秀木出木可吸纳更多的日月风华,舒展茁壮而更具成熟的力量。耐力,是一种不显山石露水的执着;是一种不惧风不畏雨的坚忍;是一种不图名不图利......

    比尔盖茨北大演讲全文

    比尔盖茨北大演讲全文 [日期: 2007-05-08 ]来源: 经管学办作者: 经管学办我今天上午非常激动的来到这里,来谈一谈软件的未来,软件在未来的二十年将改变世界,将比其它任何东西更能......

    龙应台北大演讲全文

    龙应台北大演讲全文 龙应台,南方周末,北京大学。这三者的组合,本身就足够吸引人。而龙应台的首次北京公开演讲能在北大举行,亦让一些关注着联想到百年北大背后的精神:兼容并包。......

    米歇尔北大演讲全文

    米歇尔北大演讲全文 2014年3月22日 星期六 我今天来到这里,是因为我知道,我们的未来,取决于全世界像你们这样的年轻人之间的联系。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夫妇在国外访问时,不只参观......

    米歇尔北大演讲

    MRS. OBAMA: (Applause.) Thank you. Well, ni-hao. (Laughter.) It is such a pleasure and an honor to be here with all of you at this great university, so thank yo......

    北大学姐演讲

    在怀疑的时代依然需要信仰(7月1日,北大中文系毕业典礼上,一位学姐的致辞) 来源: 殷世浩的日志 敬爱的老师和亲爱的同学们,上午好! 谢谢你们叫我回家。让我有幸再次聆听老师的教诲,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