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皮下注射术讲稿
放映后将鼠标放在右下角,以免影响视频播放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下午好,我是护理学基础教研室的刘权。我们在学习新的内容之前,先来看一个案例: 患者,女性,年龄19岁,诊断为Ⅰ型糖尿病。医嘱:三餐前,注射短效胰岛素(各5u),作为护士,你应该如何对患者进行胰岛素注射?
临床上对胰岛素的给药常采用皮下注射的方法。这也正是我们今天的学习内容——皮下注射术hypodermic injection。
简写为“H”。
通过今天的学习,希望大家能够: 掌握皮下注射术的概念、目的和常用部位; 掌握皮下注射术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熟悉皮下注射术的用物准备和评估; 了解皮下注射术与其他注射术的区别。
那,什么是皮下注射术呢?
皮下注射术,hypodermic injection,是将少量药液或生物制品注入皮下组织的(板书)
技术。通过下面这幅示意图,我们可以形象地了解到,皮下注射时,药物 通过注射器,经表皮、真皮到达皮下组织,最终发挥药效。刚才我们说到,胰岛素的注射需要依靠皮下注射术来完成,这也正是它的第一个应用目的,用于不宜口服给药,而需在一定时间内发生药效的小剂量药物(如:胰岛素、脑啡肽)。因为这些药物在经口服用后,会受到胃液的影响而失去活性。
第二副图中那个表情痛苦的小孩正在干什么?有没有人知道?
对,他在接受预防接种,例如麻疹、甲肝疫苗等部分免疫制品由于制作工艺的不同,为了更好地保障免疫反应,所以常采用皮下注射术进行给药。
而它的第三个目的则是用于表浅小手术的局部麻醉用药,例如普鲁卡因,这在韩国用的肯定是最多的,因为他们的医疗整容行业极度火热,对不对。
现在我请问:人体上,哪些部位可以进行皮下注射呢?................................其实!在选择皮下注射的部位时,我们一般选择皮肤组织较为广泛,同时肌肉组织较深的部位,这样既能达到良好的吸收效果,又不易损伤到肌层。
而这样的部位在人体上通常有:(结合动作讲解)上臂三角肌下缘
两侧腹壁 大腿前侧
大腿外侧
以及、背部
需要大家注意的是,在两侧腹壁注射时,可在肚脐两侧,以及脐下进行注射,但不能脐上进行穿刺,所以,该注射部位其实是一个“U”型的区域。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皮下注射的具体操作流程。第一步,我们首先要对患者进行评估: 评估的内容包括: 第一、患者的病情; 第二、患者的治疗情况;
第三、要仔细评估患者的,用药史和过敏史,以免发生过敏反应;
第四、患者的意识状态和心理情况;
第五、评估注射部位,例如上臂三角肌下缘皮下注射时,由于该部位分布着丰富的血管和神经,所以注射时就应稍偏向外侧;
如果皮肤出现损伤、炎症、硬结、瘢痕或皮肤病灶等情况,都应避开这些部位。
除此之外,我们还应该了解包括患者肢体的活动能力、文化程度、家庭情况等在内的其他因素。
第二步,皮下注射术的操作计划中包括四个准备:
第一、环境要求干净整洁、光线适宜,并根据季节变化适当调节室内温度。
第二、患者需理解注射的目的和方法,以及在注射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配合要点;
第三、护士须穿戴整洁,洗手、戴口罩;
第四、需要准备含注射盘、注射单、消毒液、无菌持物钳、注射器、药液、棉签、弯盘等在内的操作用物。
(结合实物)
第三步,待准备好用物之后,携至床旁,核对医嘱和患者信息,询问患者有无其他需求,嘱患者取合适的体位。
若是上臂三角肌下缘的皮下注射,则需要患者单手叉腰,充分暴露出注射部位;若是大腿外侧或前侧则可以取坐位,两侧腹壁皮下注射时取仰卧位,背部注射则应取俯卧位。
继而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进行常规消毒;
皮肤消毒过程中,以穿刺点为中心螺旋形由内向外进行涂擦,注意消毒半径应大于5cm,且不能留有空隙;
待干过程中,再次核对医嘱,排尽空气;
排气时,左手食指固定针栓,右手持活塞柄缓慢向上排气,注意节约药液; 下面拿起你们手中的签字笔,将后盖与笔身连接好,左手食指按住笔头当做我们的针栓,右手握住后盖当做活塞柄,缓慢向上旋转。
对,做得很好!
然后,固定穿刺部位皮肤;
穿刺时,右手平执式持注射器,针尖斜面与皮肤呈30-40度夹角进针,不宜超过45度,否者极易刺入肌层。刺入深度为针梗的1/2—2/3,不能将针梗全部刺入,以免发生意外。
不同的注射方法,进针的角度和深度是有差别的。
肌肉注射时,针头与皮肤呈90度角垂直进针,直至针尖到达肌层; 静脉注射时,针尖斜面与皮肤呈15至30度角,沿静脉走向滑行刺入。皮内注射时,以5度角进针,将针尖斜面全部刺入皮内。推药前检查回血,以免刺入血管。然后推药拔针。
整个穿刺过程遵循“两快一慢伴匀速”的注射原则。那么,大家回忆一下,为什么要做到“两快一慢伴匀速”呢?
因为进针和拔针时动作较快可以降低患者的疼痛感,匀速缓慢推药过程可以减轻因局部肿胀而给患者带来的疼痛。
拔针后再次核对医嘱。
然后整理床单元,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询问有无不适,并交代注意事项。给药后,病人不能随意走动,以免发生意外。最后洗手、记录,处理用物。
下面我们通过一段视频来具体了解一下皮下注射的操作流程。.......................................。
以上就是皮下注射的整个操作流程,但有一些注意事项是需要大家严格把握的:
第一、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无菌操作原则;
第二、持针时,右手示指固定针栓,但不可触及针梗,以免污染;
第三、进针角度为30º-40º,不宜超过45º,进针不宜过深,避免刺入肌层。而糖尿病患者通常会出现“三多一少”的症状,身体比较消瘦,像此类瘦弱的患者应捏起局部皮肤,适当减小穿刺角度。
(结合自己的肚皮进行胖者的注射和瘦者的注射手法)
比如说,像我这样的体型,就可以直接用手固定住穿刺部位皮肤进行注射。(师生互动)
那么像XXX(同学)这样消瘦的病人,就应该用消毒后的手捏起局部皮肤,使该部位组织膨隆,增大皮下组织区域,保证药液顺利到达皮下组织。
第四、对皮肤组织有刺激性的药物一般不作皮下注射,以免发生感染和肿胀;
第五、少于1ml的注射液,应选用1ml注射器,以保证药量的准确;
第六、长期皮下注射者,须有计划地更换注射部位,促进药物吸收;
下面我们将今天的学习内容作一个小结,我们今天讲到了:
皮下注射术的概念和目的;
皮下注射术的常用部位;
以及皮下注射术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 希望大家及时地熟悉和掌握皮下注射的操作内容。
最后我们将3个思考题留给大家:
第一、脐上为何不能作为皮下注射的穿刺部位?
第二、若将针梗全部刺入有可能发生什么意外?发生后应怎样处理?
第三、若不慎将针尖刺入血管内,应如何处理?
下面是几本参考资料,大家可以到图书馆去查阅一下!谢谢大家,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希望大家批评指正。
第二篇:皮下注射技术操作流程
皮下注射技术操作流程
一、评估:
1、护士准备:仪表端庄,着装整齐、洗手戴口罩
2、医嘱的处置:接到医嘱→转抄医嘱(核对床号、姓名、住院号、药物的名称、浓度、剂量、注射的方法及时间)→签名
3、评估告知患者:携护理记录单或注射单及快速手消液放于治疗盘内到病房评估(紧急注射时评估和治疗可以同时进行)→核对床号、床尾卡或手腕带询问患者姓名→告知解释用药目的并询问药物过敏史及对酒精和冷刺激是否过敏→评估注射部位的皮肤情况→询问是否需要协助大小便→评估环境(安静、清洁、安全光线适宜)→手消→回治疗室准备治疗用物
二、用物的准备:洗手(七步洗手法)按医嘱备药、治疗盘、一次性治疗巾、适宜的注射器及针头、消毒液(安尔碘或75%酒精)、瓶口贴、棉签、手消液、污物缸(污物桶)、锐器盒、记录单、胶带、治疗车。预防接种时备0.1%盐酸肾上腺素。
1、再次查对医嘱→取药液,检查药液(药名、浓度、剂量、有效期、瓶口有无松动、瓶身有无裂痕、对光检查有无絮状物、沉淀物)→打开药液→取治疗盘,检查检查一次性治疗巾包装,取出治疗巾→在治疗盘内铺巾→取一次性棉签,检查棉签质量,取一根棉签,蘸少许有效期内的消毒液消毒药瓶口→检查注射器质量→取下针帽放置于铺好的治疗盘内→根据医嘱准确抽吸药液→再次核对药液与医嘱→将注射小卡贴于注射器上,把注射器放入治疗盘并盖好治疗巾→将治疗盘放置于治疗盘车上层→再次查对药瓶(若注射胰岛素则遗下的胰岛素液取有效期内的瓶口贴贴瓶口,并用胶带写明床号、姓名、开启时间及责任者,将胶带贴于瓶身下方并妥善保存)。
2、用物:治疗车一辆上层放置:手消液、准备好药液的治疗盘、棉签、消毒液(安尔碘或75%酒精)、污物缸、治疗单;下层放置:污物桶、锐器盒
三、操作: 携用物到床旁→再次核对床号、床尾卡或手腕带→呼唤姓名并告知注射的目的、药物名称和配合的方法→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并暴露注射部位(注意保暖,注意遮保护患者隐私)→手消→取棉签消毒(以进针点为圆心,直径大于5cm)→待干时从治疗盘内取注射器→再次核对→排气→取棉签→拔针帽(或去药瓶)→左手食指和拇指绷紧皮肤(过瘦者捏起皮肤)→右手持注射器,食指固定针栓,使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呈30—40度进针,迅速刺入皮下(进针深度为针梗的2/3)→左手放松→抽回血→无回血方可缓慢推注药液→同时观察患者反应并询问感受→用无菌棉签按压进针点快速拔针→嘱患者按压3-5分钟以此同时给患者做健康教育(确定进针点无出血后丢弃棉签)→将针头放入锐器盒内→再次核对后将注射器(及药瓶)放入黄色垃圾袋内→整理衣物,床单元,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告知注意事项→致谢→消手→记录(注射的日期、时间、遵医嘱给予药物的名称、浓度、剂量、注射的方法、注射中患者的主诉、给予的健康教育、签名)→回治疗室按消毒隔离原则处置各用物→洗手→再次核对医嘱→操作完毕 注意:
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及无菌操作原则
2、皮下注射部位选择:上臂三角肌下缘、上臂外侧、腹部、后背、大腿外侧、背部、脊柱两侧
3、针头刺入角度不宜超过45度,以免刺入肌层
4、凡对组织刺激性强的药物,不可用于皮下注射
5、注意操作过程中询问患者的主诉
第三篇:《护理学基础》皮下注射 教案.
抚顺市卫生学校教案
教材名称 授课章节
课 型
授课班级 授课方式
教
学
目
标
重 点
难 点
课时组织教学 0.5 分钟 复习提问
授基础护理学
课
时2 数
第十五章 药疗技术
第四节 给药注射法
四、常用
注射技术
(二)皮下注射
理论课
10英护1班
案例导入、以旧带新、多媒体讲授,课堂教具练习、归纳总
结、课后练习与作业加强巩固
1.掌握皮下注射常用部位
2.掌握皮下注射操作要点
3.掌握皮下注射的注意事项
1.掌握皮下注射常用部位
2.掌握皮下注射注意事项
皮下注射部位及操作要点
分4 分钟 讲解新课 45 分钟 配
示教与互动25 分钟 小结与练习5 分钟 布置作业 0.5 分钟
授课教师签名:孙毅恒 教研室主任
签名 陈立秋
复习提问
1.皮内注射常用部位在哪里?(学生举例子)2.皮内注射的操作要点(学生边说边演示)导入课程
1.为病人做皮内注射(也就是皮试)在哪里注射的?(学生回答切身体会)2.在临床上,减轻疼痛的技术有哪些?(学生回答旧知识点)讲授新课
第十五章 药疗技术 第四节 注射给药法
四、常用注射技术
(二)皮下注射(H)
一、定义
将少量的药液注入皮下组织的方法。(了解)
二、※常用部位
上臂三角肌下缘、两侧腹壁、后背、大腿外侧方等部位。
三、操作步骤※ 1.操作前:核对、准备。
检查药物(先看瓶签),抽吸药物 教师演示,学生记忆
※要点精讲 2.操作中:核对、体位(坐或站)、定位、手势为侧握式
解决方法:师生互动:教具为简单实用的笔,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做动作 角度(30-40°)、绷紧皮肤 深度(针梗的2/3)、抽回血(无回血再推药)等。解决方法:影像播放,形象生动 3.操作后:核对、整理
四、※注意事项
1.进针角度不宜超过45°。2.刺激性强的药物不宜用皮下注射。
3.长期皮下注射者,应有计划的更换注射部位,以免局部产生硬结。4.注射不足1ml的药液时,应用1ml的注射器抽吸药液,以保证药物剂量的准确性。授课小结
※1.皮下注射的部位和注意事项,同时也是每年执考的重点
※2.操作要点,比如持针手势、进针方法、角度等,同时也是护士操作的基本功之一。布置作业
1.皮下注射的部位和注意事项 2.皮下注射法的操作要点
板书设计
第十五章 药疗技术 第四节 注射给药法
四、常用注射技术
(二)皮下注射(H)
一、定义
二、※常用部位
上臂三角肌下缘、两侧腹壁、后背、大腿外侧方等部位。
三、操作步骤※ 1.操作前:核对、准备。检查药物(先看瓶签),抽吸药物 ※要点精讲 2.操作中:核对、侧握式 角度(30-40°)、绷紧皮肤、针梗的2/
3、抽无回血再推药。3.操作后:核对、整理
四、※注意事项 1.进针角度不宜超过45°。2.刺激性强的药物不宜用皮下注射。
3.长期皮下注射者,应有计划的更换注射部位。4.注射不足1ml的药液,应用1ml注射器抽吸药液。
第四篇:皮下注射法操作1(最终版)
皮下注射
用物准备:
无菌治疗巾、75%酒精溶液、强力碘消毒棉签、无菌棉签、剪刀、5ml注射器、启瓶器、弯盘、洗手液、医用/生活垃圾桶、医嘱本、医嘱用药液、锐器盒。
1.洗手、戴口罩。检查用物(注射器外包装有无漏气、棉签及强力碘消毒棉球是否在有效期内)。核对医嘱本。
2.取无菌治疗巾包,查看消毒日期,检查外包布有无潮湿。(同时口述:在有效期内、无潮湿、指示卡已变色可以使用)在操作台上用手打开无菌治疗包的外包布。用无菌持物钳取出一块无菌治疗巾放于清洁盘中备用。将包布按原折痕包起,系带以“一”字型包扎,看表、注明开包时间、日期。(同时口述:所剩物品24小时内可使用)。
3.打开无菌治疗巾,双层折叠平铺于清洁放盘内。双手捏住治疗巾的外角扇形折叠,治疗巾边缘开口向外。
4.用消毒液常规消毒瓶塞处。取5ml注射器一支,检查注射器外包装(有效期、有无漏气等)。自注射器包装尾端开口处撕开,取出注射器。检查注射器,固定针头。
5.用注射器抽吸所需药液同等体积的空气。将注射器内空气注入放于治疗台上的药液瓶内。倒转药瓶,使针头在液面以下,吸取药液至所需用量。核对医嘱本。
6.以示指固定针栓部,拔出针头。将针头帽套于针头上,核对医嘱本。将注射器放于无菌盘内。双手捏住上层治疗巾两个外角,将其拉至与底层边缘对齐,向上反折,两侧向下反折。
7.药瓶注明开启时间,用碘酒棉球覆盖。将治疗盘(内放有:无菌棉签、75%酒精溶液、备用注射器、)医嘱本放于治疗车上层。消毒同时告诉病人把手放下来,常规消毒注射部位皮肤,消毒范围5cmX5cm.8.松开无菌盘的治疗巾,进行第二次皮肤消毒,取一支无菌干棉签夹于一手指间。捏住无菌治疗巾包布一侧外角,轻掀治疗巾上层取出注射器,核对。检查并排尽注射器内气体:将针头垂直向上,轻拉活塞柄,使注射器内气体聚集于注射器乳头部,再稍推活塞,将液体排至弯盘内。
9.一手在消毒区外绷紧局部皮肤,另一手持注射器,示指固定针栓,针头斜面向上,针头与皮肤呈30-40角,快速刺入皮下,深度为针梗的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二。
10.固定针头,抽动活塞查看有无回血。无回血,以均匀的速度缓慢推注药液。(口述:推药时可能有些疼,如果有不舒服的感觉请告诉我。)注药毕,用无菌干棉签轻按进针处快速拔针,并继续按压局部片刻。将针头放锐器盒,注射器及棉签放于医用垃圾桶内。
11.整理床单位,洗手、看表、记录。
口述: 皮下注射法的注意事项:
(1)尽量避免应用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做皮下注射。
(2)选择注射部位时应当避开炎症、破溃或者有肿块的部位。(3)经常注射者应每次更换注射部位。
2014年11月19日
第五篇:剖宫产术配合及护理 讲稿
讲稿
剖宫产手术的配合
一、概述
1.1剖宫产术(Cesarean section)是经腹壁切开子宫取出已达成活胎儿及其附属物的手术。
1.2解剖位置:子宫位于骨盆中央,呈倒置的梨形,是产生月经和孕育胎儿的空腔器官。前与膀胱后与直肠相邻,分为子宫体、子宫底,子宫底两侧为子宫角,与输卵管相通,下部为子宫颈,宫体与宫颈之间最狭窄的部分为子宫狭部,在非孕期长约1cm,妊娠后期形成子宫下段,长约7~10cm.1.3剖宫产适应症:
1.3.1头盆不称者:因骨盆狭窄或畸形骨盆,产道阻塞(如肿物、发育畸形)。或因巨大胎儿、臀先露、肩先露等异常胎位。
1.3.2相对性头盆不称及产力异常:子宫收缩乏力,发生滞产经处理无效者。1.3.3妊娠合并及并发症:妊娠合并心脏病、重度子痫前期及其子痫、胎盘早剥、前置胎盘。
1.3.4过期妊娠儿、珍贵儿、早产儿、临产后出现胎儿窘迫情况等。
二、剖宫产术 2.1物品准备
剖宫产手术包1个,内有25cm不锈钢盆1个,弯盘1个,卵圆钳6把,1、7号刀柄各一把,解剖镊2把,小无齿镊2把,大无齿镊1把,18cm弯血管钳6把,10cm、12cm、14cm直血管钳各4把,阿里斯钳4把,巾钳4把,持针器3把,吸引器头1个,皮肤拉钩、腹腔拉钩各2个,刀片3个,双层剖腹单1块,手术衣、手套、治疗巾、纱布垫、纱布均若干,可吸收的0、4号线各一根,注射器和催产素,婴儿抢救车。2.2手术体位
体位:平卧位,为防止仰卧位低血压综合症,可取左侧倾斜10~15°卧位。摆放:孕妇仰卧在手术台上,手平放在搁手板上,腕部用约手带固定,两上肢外展不大于90°,两腿伸直膝部用约束带固定,头部上方平下颌平面放置麻醉头架,小腿上方放置器械升降台。2.3麻醉方式
以腰硬联合麻醉为主,特殊情况采用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2.4手术方式
2.4.1子宫下段剖宫产术:下腹部正中切口或下腹横切口。临床广泛应用此法。2.4.2子宫体部剖宫产术:子宫体正中做纵形切口。仅适用于急于娩出胎儿或胎盘前置不能做子宫下段剖宫产术。
2.4.3腹膜外剖宫产术:对宫腔有感染者尤为适用 2.5手术步骤及配合(重点)
消毒:递组织钳夹酒精棉球消毒皮肤。 铺巾:将三块治疗巾的1/4反折面对手术医生,最后一块反折面对自己进行传递,递4把巾钳,小双层单铺于切口上方递过麻醉头架,大双层单铺
于切口下方盖过器械升降台,最后铺大孔巾。切开皮肤皮下组织:递刀切开及干纱布拭血,直血管钳、中弯血管钳止血,铺皮肤巾,巾钳固定。
切开腹直肌前鞘:递刀切开,剪刀扩大,递皮肤拉钩拉开皮下组织。切开腹膜:递血管钳牵起腹膜,并递刀切开,剪刀扩大。
探查腹腔:医生探查子宫后递盐水纱垫,并递腹腔拉钩暴露子宫。切开子宫:递刀做子宫下段正中切口。
用血管钳刺破羊膜:递血管钳以刺破羊膜。
胎儿娩出后协助医生断脐,递中弯血管钳2把夹住脐带,组织剪剪断,新生儿交助手处理。
断脐后递20U缩宫素,宫体注射。娩出胎盘:胎儿娩出后递环钳夹住子宫切口边缘及左右角,等胎盘自然剥离,后递大碗放置胎盘。
清理宫腔:递环钳夹住干纱布卷拭净宫腔,以清理宫腔内残留的胎膜及胎盘组织,递一四折治疗巾铺于切口下方。
缝合子宫:递0#线连续缝合。
缝合膀胱子宫返折腹膜:0#线连续缝合。
检查子宫缝合处有无出血,两侧附件有无异常,清理腹腔积血,清点器械纱布等无误后关腹。
腹膜:10*28圆针,4#线连续缝合。
腹直肌前鞘: 10*28圆针,4#线由切口两端向中间做连续缝合 皮下组织: 10*28圆针,4#线连续缝合。 皮肤:0/4#线皮内缝合。
三、双胎与合并症的处理
双胎及患有心脏病产妇及羊水过多者注意:
3.1准备两套迎接新生儿的用品:包括吸痰管、消毒巾、抢救物品等。
3.2准备一公斤沙袋,胎儿娩出后压于产妇剑突下,6h后取下,以防腹压骤降,回心血量增高而使心脏负担加重导致心衰。
3.3对合并心脏病的产妇,注意调节静脉输液速度加强病情观察。
四、剖宫产手术并发症
麻醉技术的完善、剖宫产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分娩过程的缩短、对产痛的恐惧等使许多女性主动放弃了阴道分娩的权利,导致剖宫产率的急聚上升,同时术中、术后的并发症也随之日益增多。4.1母体方面:
4.1.1胎儿娩出困难:疤痕子宫切口弹性差、胎儿窘迫急诊手术时切口不够充分也常会引起出头困难。子宫肌壁厚,弹性差,胎儿过小时也常常会发生胎儿娩出困难,4.1.2剖宫产手术后大出血:宫缩乏力,或术后因宫口关闭或子宫过度屈曲可导致宫腔积血,甚至子宫卒中。
4.1.3器官损伤:膀胱损伤、肠管损伤、输尿管损伤 4.1.4子宫切口缝合错误
4.2胎儿方面
4.2.1胎儿损伤及骨折
锁骨骨折:多见于胎儿前肩娩出时不够充分
股骨骨折:发生于臀位分娩时,未按分娩机制助娩
肱骨骨折:多见于横位或臀位手术中上肢首先从切 口处露出,或将上肢误认为下肢取出,不能回纳
颅骨骨折:由于胎头深固定或枕位异常,胎头娩出困难,术者在胎头某处用力过度所致。
胎体损伤:术中切开子宫时,由于宫壁过薄或操作时用力过大,损伤胎儿;在剪开子宫延长切口时伤及胎儿。4.3远期并发症
剖宫产手术后腹壁切口愈合不良,随着术式的改善已逐渐减少。但晚期子宫出血增加可导致切除子宫。晚期出血常发生于术后10~80天左右,主要因感染、肠线缝合过密,造成局部组织缺血坏死,子宫切口愈合不良,提高缝合技术,抗生素的充分使用,可减少晚期子宫出血。血栓性静脉炎、麻痹性肠梗阻、术后肺栓塞、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并发症也常有报道。剖宫产术后的感染和盆腔粘连容易引起异位妊娠。新生儿湿肺症与分娩方式有关,尤其是选择性剖宫产。Berg A等通过5年的回顾性研究证实,选择性剖宫产新生儿生后呼吸系统发病率增加。医源性早产也被认为是剖宫产手术的并发症之一,产妇病死率高于阴道分娩2~4倍,术后病死率高于阴道分娩5~1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