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艺的六要素

时间:2019-05-14 19:05: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茶艺的六要素》,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茶艺的六要素》。

第一篇:茶艺的六要素

茶艺的六要素是人、茶、水、器、境、艺。要说到茶艺美,就必须人茶水器境 艺六要素俱美.做到六美荟萃.相得益彰。

第一节 人之美

茶由人制、境由人创、水由人鉴、茶具器皿由人选择组合、茶艺程序由人编排演示,人是茶艺最基本的要素,同时也是最根本的要素。

一、仪表美

演示者的身形、服饰与发型的有机综。(一)形体美

(1)骨骼发育正常,关节不显得粗大凸起。

(2)肌肉发达均匀,皮下脂肪适当。

(6)胸部隆起,男性正面与反面看上去略呈V形。女性胸部丰满而不下垂,侧视应有明显的曲线。通常半球或圆锥状乳房容易唤起形式美感。

(7)腰细而结实,微呈圆柱形,腹部扁平,男性有腹肌垒起块隐显。

(8)臀部圆满适度,富有弹性。

(9)腿部要长,大腿线条柔和,小腿腓部突出,足弓要高,脚位要正。

(10)双手视性别而定。男性的手以浑厚有力见称,女性的手以纤巧结实为宜。

毫无疑问,这是形体美的基本条件,其次是对演义者的手和牙齿有较高的要求。(二)服饰美

着装可以反映出人的性格与品味,并会影响到茶艺表演的效果。茶艺表演中的服饰首先应与所要表演的茶艺内容相适,其次才是式样、做工、质地和色泽。在正式的表演场合,表演者不可戴手表,不宜佩带过多的装饰品,不可涂抹有香味的化妆品,不可浓妆艳抹,不可涂有色指甲油。(三)发型美

发型美是构成仪表美的三要素之一,同时,是比较容易被忽视的一个要素。发型设计必须结合茶艺的内容,服装的款式,表演者的年龄、身材、脸型、头型、发质等因素,尽可能取得整体和谐美的效果。

仪表美给人的印象很直观,是茶艺审美的前奏曲。从文化社会学的观点看,这种仪表美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茶艺表演者个人精神面貌和审美修养,而且可以反映出企业总体素质和管理水平,所以必须充分重视。

二、风度美 风度美包括仪态、神韵两部分。一个人的风度,是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实践中和周边环境氛围中自然形成的,是个人性格、气质、素养、和生活习惯的综合体现。

(一)仪态美

茶艺表演者的仪态美主要表现在礼仪周全、举止端庄、待人诚恳。茶艺更是十分注重礼节。在茶事活动中所常用的礼节有五种:

(1)鞠躬礼:鞠躬是中国的传统礼仪,即弯腰行礼。一般用在茶艺表演者迎宾、送客或开始表演时。鞠躬礼有全礼与半礼之分。行全礼应两手在身体两侧自然下垂,弯腰90度。行半礼45度即可。(2)伸手礼:

伸手礼是在茶事活动中常用的特殊礼节。行伸手礼时五指自然并拢,手心向上,左手或右手自然前伸。伸手礼主要在请客人帮助传递茶杯或其他物品时用,一般应同时讲“谢谢”或“请”。

(3)注目礼和点头礼:注目礼即眼睛庄重而专注地看着对方。点头礼即点头致意。这两个礼节一般在向客人敬茶或奉上物品时联合应用。

(4)叩手礼:叩手礼即以手指轻轻叩击茶桌来行礼。相传清代乾隆皇帝微服私访江南时,有一次乾隆皇帝装扮成仆人,而太监周日清装扮成主人到茶馆去喝茶。乾隆为周日清斟茶、奉茶,周日清诚惶诚恐,想跪下谢主隆恩又怕暴露身份引起不测,在情急之下周日清急中生智,马上将右手的食指与中指并拢,指关节弯曲,在桌面上作跪拜状轻轻叩击,以后这一礼节便在民间广为流传。

(5)茶桌上还有其他一些礼节,例如斟茶时只能斟到七分杯,谓之日“酒满敬人,茶满欺人”;当茶杯排为一个圆圈时,斟茶一定要逆时针方向巡壶,不可顺时针方向巡壶。因为逆时针巡壶的姿势表示欢迎客人,而顺时针方向则好像是逐客。

另外,不同民族还有不同的茶礼和忌讳。例如蒙古族敬茶时,客人应躬身双手接茶而不可单手接茶;土家族人最忌讳用有裂缝或缺口的茶碗上茶;藏族同胞最忌讳把茶具倒扣放置,因为只有死人用过的茶碗才倒扣着放;生活在西北地区的少数民族一般都忌讳高斟茶,特别是忌讳在斟茶时冲起满杯的泡沫,因为,这样会使他们联想到沙漠、草原上牲口尿尿,认为高斟茶是对他们人格的污辱;在广东客人用盖碗(三才杯)品茶时,如果不是客人自己揭开杯盖要求续水,茶艺馆的工作人员,不可以主动为客人揭盖添水„„。各地的茶礼、茶俗很多,应当尽可能多学习,以免犯忌。

除了礼仪美之外,仪态美还包括站姿美、坐姿美、步态美和其他身体语言美(如手势、表情)等。(二)神韵美

神韵美是一个人的神情和风韵的综合反映,主要表现在眼神和脸部表情。一个人仪表美仅仅是静态的美,而神韵才是有内而外的体现。

三、语言美

俗话说:“好话一句三冬暖,恶语一句三伏寒。”茶人在人际交往中要谈吐文雅,语调轻柔,语气亲切,态度诚恳,讲究语言艺术。

茶艺中的语言美包含了语言规范和语言艺术两个层次。(一)语言规范

语言规范是语言美的最基本的要求。在茶室中的语言规范可归纳为:

待客有“五声”,是指宾客到来时有问候声、落座后有招呼声、得到协助和表扬时有致谢声、麻烦宾客或工作中有失误时有致歉声、宾客离开时有道别声。

待客时宜用“敬语”,包含尊敬语、谦让语和郑重语;说话者直接表示自己对听者的敬意的语言称为尊敬语;说话者通过自谦,间接地表示自己对听者的敬意的语言称为谦让语;说话者使用客气礼貌的语言向听者间接地表示敬意则称做郑重语。

要杜绝的“四语”,为不尊重宾客的蔑视语,缺乏耐心的烦躁语,不文明的口头语,自以为是或刁难他人的斗气语。

(二)语言艺术

“话有三说,巧说为妙”,语言艺术一是要“达意”,二是要“舒适”。

“达意”即语言要准确,吐音要清晰,用词要得当,不可“含糊其辞”,也不可“夸大其辞”。

“舒适”即要求说话的声音柔和悦耳,吐字清晰,有节奏感,自然随和,表情真诚自信,表达流畅自然。

四、心灵美

心灵美是思想、情操、意志、道德和行为美的综合体现。也就是要有一颗纯洁、无私、包容的心灵。孟子曰:“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四端也,尤其有四体也。” 第二节 茶之美

唐代诗人杜牧在《题茶山》一诗中赞道:“山实东南秀,茶称瑞草魁。”

一、茶名之美

庄子《庄子·逍遥游》曰:“名者,实之宾也。”所以名讳很重要。我国茶叶的名称大体上可分为五大类。

第一类是地名加茶树的植物学名称,从这类茶名我们一眼可了解该茶的名种和产地:如西湖龙井、武夷肉桂、闽北水仙、安溪铁观音、永春佛手等。

第二类是地名加茶叶的形状特征:如六安瓜片、平水珠茶、君山银针、古丈毛尖等。

第三类是地名加上富有想像力的名称:如庐山云雾、敬亭绿雪、舒城兰花、恩施玉露、日铸雪芽、南京雨花、顾渚紫笋等。

第四类是有着美妙动人的传说或典故:如碧螺春、文君嫩绿、大红袍、铁罗汉、水金龟、白鸡冠、绿牡丹等。

其他统统可归为第五种,这类茶名有的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如普陀佛茶、xx茶、金佛、佛手等;有的以吉祥物命名,如太平猴魁、银猴等;有的反映了采茶时令,如谷雨春、不知春等。总之好的茶名都能引发茶人美好的联想。

赏析茶名之美,实际上是赏析中国传统文化之美。从中不仅可以感受道茶文化,而且可以看出我国茶人的艺术底蕴。

二、茶形之美

我国的茶叶分为绿茶、红茶、乌龙茶(青茶)、黄茶、白茶、黑茶、普洱茶、拼配茶等种类,其外观形态各有千秋。

绿茶、红茶、黄茶、白茶等多属于芽茶类,一般都是由细嫩的茶芽精制而成。以绿茶为例就可细分为光扁平直的扁形茶,细紧圆直的针形茶,紧结如螺的螺形茶,弯秀似眉的眉形茶,芽壮成朵的兰花形茶,单芽扁平的雀舌形茶,圆如珍珠的珠形茶,片状略卷的片形茶,细紧弯曲的曲形茶,以及卷曲成环的环形茶等类型。

乌龙茶(青茶)属于叶茶,采青时一般要到长出驻芽后的一芽三开片才采摘,所以制成的成品茶显得“粗枝大叶”。但是在茶人眼中,乌龙茶也自有乌龙茶之美。例如对于安溪“铁观音”即有“青蒂绿腹蜻蜓头”、“美如观音重如铁”之说。对于武夷岩茶则有“绿叶红镶边”之美称。

对于茶叶的外形美,审评师的专业术语有显毫、匀齐、细嫩、紧秀、紧结、浑圆、圆结、挺秀等。而文士茶人们更是妙笔生花。宋代丞相晏殊形容茶的颜色之美为“稽山新茗绿如烟”。苏东坡形容当时龙风团茶的形状之美为“天上小团月”。清代乾隆把茶芽形容为“润心莲”,并说“眼想青芽鼻想香”,足见这个爱茶皇帝很有审美的想像力。

武夷山是茶的名丛王国,仅清代咸丰年间(1851—1861)记载的名茶就有830多种,武夷山的茶人们爱茶至深,他们根据茶叶的外观形状和色泽,为武夷岩茶起了不少形象而生动的茶名。如:“白瑞香、东篱菊、孔雀尾、素心兰、金丁香、金观音、醉西施、绿牡丹、瓶中梅、金蝴蝶、佛手莲、珍珠球、老君眉、瓜子金、绣花针、胭脂米、玉美人、金锁匙、岩中兰、迎春柳”等等。

三、茶色之美

茶叶的色泽,给人一种质量的美感。茶色之美包括干茶的茶色、叶底的颜色以及茶汤的汤色三个方面,在茶艺中主要是鉴赏茶的汤色之美。不同的茶类应具有不同的标准汤色。在茶叶审评中常用的术语有“清澈”,表示茶汤清净透明而有光泽。“鲜艳”,表示汤色鲜明而有活力。“鲜明”,表示汤色明亮略有光泽。“明亮”,表示茶汤清净透明。“乳凝”,表示茶汤冷却后出现的乳状浑浊现象。“浑浊”,表示茶汤中有大量悬浮物,透明度差,是劣质茶的表现。

对于具体色泽按审评专业术语有嫩绿、黄绿、浅黄、深黄、橙黄、黄亮、金黄、红艳、红亮、红明、浅红、深红、棕红、暗红、黑褐、棕褐、红褐、姜黄等等。

鉴赏茶的汤色宜用内壁洁白的素瓷杯或晶莹剔透的玻璃杯。在光的折射作用下,杯中茶汤的底层、中层和表面会幻出三种色彩不同的美丽光环,十分神奇,很耐观赏。茶人们把色泽艳丽醉人的茶汤比作“流霞”,把色泽清淡的茶汤比作“玉乳”,把色彩变幻莫测的茶汤形容成“烟”。例如,唐代诗人李郢写道:“金饼拍成和雨露,玉尘煎出照烟霞。”乾隆皇帝写道:“竹鼎小试烹玉乳”。徐夤在《尚书惠蜡面茶》一诗中写道:“金槽和碾沉香末,冰碗轻涵翠缕烟”。

四、茶香之美

茶香有的甜润馥郁,有的清幽淡雅,有的高爽持久,有的鲜灵沁心。按照评茶专业术语,仅茶香的性质就有清香、高香、浓香、幽香、纯香、毫香、嫩香、甜香、火香、陈香等,按照茶香的香型可分为花香型和果香型或细分为水蜜桃香、板栗香、木瓜香、兰花香、桂花香等等,按照香气的表现则可分为馥郁、高爽、持久、浓郁、浓烈、纯正、纯和、平和等。

唐代诗人李德裕描写茶香为:“松花飘鼎泛,兰气入瓯轻。”温庭筠写道:“疏香皓齿有余味,更觉鹤心通杳冥。”在他们的笔下茶的“兰气”、“疏香”使人飘然欲仙。宋代苏东坡写道:“仙山灵草湿行云,洗遍香肌粉未匀。”在苏东坡的笔下茶香透人肌骨,茶本身就是一个遍体生香的美人。古代的文人特别爱用兰花之香来比喻茶香,因为兰花之香是世人公认的“王者之香”。王禹珃称赞茶香日:“香袭芝兰关窍气。”范仲淹称赞茶香日:“斗茶香兮薄兰芷。”李德载称赞茶香日:“搅动兰膏四座香。”高士奇赞美武夷茶香日:“香夺玫瑰晓露鲜等”。

对于茶香的鉴赏一般至少要“三闻”。一是闻干茶的香气,二是闻开泡后充分显示出来的茶的本香,三是要闻茶香的持久性。闻香的办法也有三种,一是从氤氲上升的水汽中闻香,二是闻杯盖上的留香,三是用闻香杯慢慢地细闻杯底留香。茶香有一大特点,就是会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据骆少君研究员主编的《饮茶与健康》介绍:“茶叶中已发现有约700种香气化合物,各类茶的香气成分及含量各不相同。”这些物质有的在高温下才挥发,有的在较低的温度即可挥发,所以闻茶香既要热闻、温闻又要冷闻,这样才能全面地感受到茶香之美。

五、茶味之美

茶有百味,其中主要有“苦、涩、甘、鲜、活”。

苦是指茶汤入口,舌根感到类似奎宁的一种不适味道;涩是指茶汤人口有一股不适的麻舌之感;甘是指茶汤人口回味甜美;鲜是指茶汤的滋味清爽宜人;活是指品茶时人的心理感受到舒适、美妙、有活力。

在此基础上,审评师们对茶的滋味有鲜爽、浓烈、浓厚、浓醇、醇爽、鲜醇、醇厚、回甘、醇正等赞言。品鉴茶的天然之味主要靠舌头,因为味蕾在舌头的各部位分布不均,一般人的舌尖对咸味敏感,舌面对甜味敏感,舌侧对酸涩敏感,舌根对苦味敏感,所以在品茗时应小口细品,让茶汤在口腔内缓缓流动,使茶汤与舌头各部分的味蕾充分接触,以便精细而准确地判断茶味。

古人品茶最重茶的“味外之味”。不同的人,不同的社会地位,不同的文化底蕴,不同的环境和心情,可从茶中品出不同的“味”。“吾年向老世味薄,所好未衰惟饮茶。”历尽沧桑的文坛宗师欧阳修从茶中品出了人情如纸、世态炎凉的苦涩味;“蒙顶露芽春味美,湖头月馆夜吟清。”仕途得意的文彦博从茶中品出了春之味;“森然可爱不可慢,骨清肉腻和且正。雪花雨脚何足道,啜过始知真昧永。”豪气干云、襟怀坦荡的苏东坡从茶中品出了君子味;“双鬟小婢,越显得那人清丽。临饮时须索先尝。添取樱桃味。”风流倜傥的明代文坛领袖王世贞从美人尝过的茶汤中品出了“樱桃味”;“一岭中分西与东,流泉泻涧味甘同。”统治全国达60年之久的清代盛世之君乾隆皇帝认为,在他的国家里,各地泉水泡出的茶味都甘同,他从茶中品出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天下大同之味。

茶如人生,亦有百味。苏东坡拟人化地把茶称为叶嘉先生并写了《叶嘉传》。在《叶嘉传》中,他借皇帝之口说:“叶嘉真清白之士也,其气飘然若浮云。”“吾始见嘉,未甚好焉,久味之,殊令人爱。”只有爱茶,才能成为不俗的茶道中人。茶“森然可爱不可慢,肉清骨腻和且正”。第三节 水之美

郑板桥写有一副茶联:“从来名士能评水,自古高僧爱斗茶。”这副茶联极生动地说明了“评水”是茶艺的一项基本功,所以茶人们常说“水是茶之母”或“水是茶之体”。

早在唐代,陆羽在《茶经》中对宜茶用水就做了明确的规定。他说:“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明代的茶人张源在《茶录》中写道:“茶者,水之神也;水者,茶之体也。非真水莫显其神,非精茶曷窥其体。”许次纾在《茶疏》中提出:“精茗蕴香,借水而发,无水不可论茶也。”张大复在《梅花草堂笔谈》中提出:“茶性必发于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试十分之茶,茶只八分耳。”以上论述均说明了在我国茶艺中精茶必须配美水,才能给人至高的享受。

一、水之美的标准

最早提出美水标准的是宋徽宗赵估,他在《大观茶论》中写道:“水以清、轻、甘、冽为美。轻甘乃水之自然,独为难得。”这位精通百艺独不精于治国的xxx之君确是才子,他最先把“美”与“自然”的理念引入到鉴水之中,升华了品茗的文化内涵。后人在他提出的“清、轻、甘、冽”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个“活”字。现代茶人认为“清、轻、甘、冽、活”五项指标俱佳的水,才称得上宜茶美水。

其一,水质要清。水之清表现为:“朗也、静也、澄水貌也。”水清则无杂、无色、透明、无沉淀物,最能显出茶的本色。

其二,水体要轻。明朝末年无名氏著的《茗芨》中论证说:“各种水欲辨美恶,以一器更酌而称之,轻者为上。”清代乾隆皇帝很赏识这一理论,他无论到哪里出巡,都要命随从带上一个银斗,去称量各地名泉的比重,并以水的轻重,评出了名泉的次第。北京玉泉山的玉泉水比重最轻,故被御封为“天下第一泉”。现代科学也证明了这一理论是正确的。水的比重越大,说明溶解的矿物质越多。矿物质含量超标,对茶汤的味道必有不良影响。

其三,水味要甘。田艺蘅在《煮泉小品》中写道:“甘,美也;香,芬也。”“味美者日甘泉,气芬者日香泉。”“泉惟甘香,故能养人。”“凡水泉不甘,能损茶味。”所谓水甘,即水一入口有甜味,下咽后喉中也有甜爽的回味,用这样的水泡茶自然会增茶之美味。

其四,水温要冽。冽即冷寒。明代茶人认为:“泉不难于清,而难于寒。”“冽则茶味独全。”因为寒冽之水多出于地层深处的泉脉之中,所受污染少,泡出的茶汤滋味纯正。

其五,水源要活。“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现代科学证明了在流动的活水中细菌不易繁殖,同时活水有自然净化作用,在活水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的含量较高,泡出的茶汤特别鲜爽可口。

另外,现代茶人择水除了有上述五项经验之外,还有更科学的标准。用于泡茶的水质,必须优于生活用水标准。科学试验表明,水中矿物质对茶汤的品质影响很大。当铁的含量超标时,茶汤汤色发暗,甚至呈黑褐色;当铝超标时,茶汤味苦;当锰、铬、钙等超标时,茶汤苦涩味明显;当镁超标时,茶汤味变淡;当锌达到0.3mg/L时,茶汤产生难以下咽的苦味,而铅、汞、砷等若超标,不仅影响茶汤品质,而且对人体会产生毒性。有鉴于此,我们提倡在茶事活动中选用信誉可靠的企业生产的罐装饮用水。

二、水的分类

宜茶用水可分为天水、地水、再加工水三大类。

(一)天水类

天水类包括了雨、雪、霜、露、雹等。在雨水中最宜于茶的有立春雨水,立春雨水中得到自然界春始生发万物之气,用于煎茶可补脾益气。在我国农历上芒种以后逢壬叫入梅,夏至以后逢庚叫出梅。这个时期下的雨统称为“梅雨”,用于煎茶可涤清肠胃的积垢,使人饮食有滋味,精神更爽朗。立冬后十日叫入液,到小雪时叫出液,这段时间所下的雨叫液雨,也叫药雨,用于煎茶能消除胸腹胀闷。

我国中医认为露是阴气积聚而成的水液,是润泽的夜气。《本草纲目》记载到:“神灵之精、仁瑞之泽、其凝如脂、其甘如饴”,用草尖的露水煎茶可使人身体轻灵、皮肤润泽。用鲜花上的露水煎茶可美容养颜。

霜与雪宜取冬霜和腊雪,用冬霜的水煎茶可解酒热,用腊雪水煎茶可解热止渴。

李时珍《本草纲目》认为冰雹味咸性冷,有毒,故不宜饮用。

古代医学家的说法虽然不一定都有科学根据,但东方艺术自身的神秘感,用古代医学家推崇的天水泡茶,会增加茶人心灵的享受。

(二)地水类

地水类包括了泉水、溪水、江水、河水、湖水、池水、井水等。茶圣陆羽主张“拣乳泉石池漫流者上”,即要取潺潺涌流不息的泉水,而瀑布湍急的流水不可用于煎茶。对于江水陆羽主张“取去人远者”,因为离人群远的地表水的污染程度较轻。对于井水“取汲多者”,因为众人经常取用的井水,实际上是活的地下泉水。

(三)再加工水类

再加工水类是指经过工业净化处理的饮用水。它包括自来水、纯净水(含蒸馏水、太空水等)、矿泉水、活性水(包括磁化水、矿化水、高氧水、离子水、生态水等)、净化水等五种品类。在这五类再加工水中,纯净水属于软水很适于用来泡茶;净化水是通过净化器对自来水进行二次终端过滤处理后的水,一般也适宜泡茶;若直接用自来水煮沸泡茶,因为自来水中含氯量高,要注意设法消除;矿泉水与活性水应选用软性的品种,含矿物质多的硬水泡茶效果不佳。

三、水之美的鉴赏

在刘向所著的《说苑·杂言》中有这样一段孔子与其学生子贡的对话:

子贡问日:“君子见大水必观焉,何也?”孔子日:“夫水者,君子比德焉。遍予而无私,似德;所及者生,似仁;其流卑下旬倨皆循其理,似义;浅者流行,深者不测,似智;其赴万仞之谷不疑,似勇„„是以君子见大水观焉尔也。”

这段话的大意是:子贡问他的老师孔子,君子看到大水为什么那么喜爱呢?孔子说:因为水是君子比德的对象。水无私地将自己奉献给天下万物,这好比是德;水能使万物生长,这似仁;水是流是停都按照自然的规律,这似义;水浅者周流不滞,深者深不可测,这似是智;水泄下万丈深谷而毫不迟疑,这似勇。所以有道德的君子见到水都爱莫能舍。从这段话中,我们可见儒者爱水,是因为从水中看到了很多与儒家君子相似的人格美。这种君子比德的审美观对茶艺审美影响极大,它决定了中国茶人在对水的审美时,主要不是注重水的物质形态,而是注重其物外高意。

在茶事活动中,对水的审美离不开火,故曰:“活水还需活火烹”。活火是指有焰的木炭旺火。中国茶艺对烧水的用火非常讲究。陆羽在《茶经·五之煮》中写道:“其火用炭,次用劲薪”,意思是烧水最好是用木炭,其次用硬木柴。他还把水沸腾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其沸如鱼目,微有声,为一沸。边缘如涌泉连珠,为二沸。腾波彭浪,为三沸。已上,水老,不可食也。”这句话的大意为:当锅中出现一个个如鱼眼睛的气泡,并微微作响时,为一沸,这时水还太嫩,习惯上称为“婴孩水”,尚不可用来泡茶。到锅边的水如泉水般带着气泡向上涌时,为二沸,这时的水最宜用于泡茶。最后到了锅中水浪翻滚蒸汽升腾时,为三沸。再烧下去,水就“太老了”,只好倒掉不用。可见最美的水,当是用旺火烧到“涌泉连珠”时初沸的水。在标准大气压下,这时的水温为100℃,并且氧气和二氧化碳气体的含量都最充足,泡出的茶最鲜爽、甘美、可口。当然,如果是用可直接饮用的都市罐装水冲泡细嫩绿茶,那么将水烧到所需的最宜水温即可,不必等到烧开后,再让它降温。第四节 器之美

易·系辞》中载:“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形而上是指无形的道理、法则、精神,形而下是指有形的物质。在茶艺中,我们既要重视“形而上”,即在茶艺中要以道驭艺,用无形的茶道去指导茶艺。又要重视“形而下”,即重视对器之美的研究,用有形的茶艺去反映茶道的精神。

一、茶具的分类

我国自古以来无论是饮、还是食,都极看重器之美,从古至今就有美器与饮食相配套的传统。陆羽在《茶经》中就设计出了24种完整配套的茶具,并强调说:“城邑之中,王公之门,廿四器缺,则茶废矣。”

按质地来分类,茶具可分为陶土茶具、瓷器茶具、玻璃茶具、金属茶具、漆器茶具、竹木茶具、其他茶具等七大类。

(一)陶土茶具

陶土器具是新石器时代的重要发明,最初是粗糙的土陶,然后逐渐演变成比较坚实的硬陶和彩釉陶。陶器中的佼佼者首推宜兴紫砂茶具,紫砂茶具创始于宋,明代以后大为流行,成为各种茶具中最惹人珍爱的瑰宝。明茶长岱《陶庵梦忆》中记载:“宜兴罐以龚春(供春)为上,一砂罐,直跻商彝周鼎之列而毫不愧色。”紫砂壶兴起后,因其造型美观大方,质地淳朴古雅、泡茶时不烫手,且能蓄香,所以极受欢迎。紫砂壶自龚春之后,经明代万历年问董翰、赵梁、文畅、时朋“四大名家”,稍后的时大彬、李仲芳、徐友泉“三大妙手”,清代的陈鸣远、杨彭年、杨凤年、邵大亨、黄玉麟、程寿珍、俞国良以及近代的朱可心、顾景洲、蒋蓉、徐秀裳、汪寅仙、吕尧臣、徐汉裳、谭泉海、许四海等大师的发展,已成为穷工毕智,令人叹为观止的工艺珍宝。(二)瓷器茶具

瓷器的发明和使用稍迟于陶器,如果说在陶器茶具基本上是宜兴紫砂一花独放,那么瓷器茶具则是白瓷、青瓷和黑瓷三足鼎立。

1.白瓷茶具

白瓷早在唐代就有“假玉器”之称,唐代时由于饮茶之风大盛,各地先后涌现出一些以生产茶具为主的著名窑场,如河北的邢窑、浙江的越窑、湖南的长沙窑、四川的大邑窑生产的白瓷茶具都很有名。北宋以后,江西景德镇因生产的瓷器质地光润,白里泛青,雅致悦目而异军突起,技压群雄,逐步发展成为中国瓷都。元代景德镇始创青花瓷茶具。明、清两代白瓷茶具的制造工艺水平达到了一个高峰,所产的瓷器以“白如玉,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磬”而著称于世。除了景德镇之外,福建德化、湖南醴陵、河北唐山、安徽祁门的白瓷茶具也各有特色。

2.青瓷茶具

青瓷茶具始于晋代,主产地为浙江。唐代顾况《茶赋》记载:“舒铁如金之鼎,越泥似玉之瓯”。著名诗人皮日休在《茶瓯》一诗中赞美说:“邢客与越人,皆能造瓷器,圆似月魂堕,轻如云魄起。”到了宋代浙江龙泉哥窑、弟窑的生产水平达到了鼎盛时期。哥窑所产的翠玉般的青瓷茶具胎薄质坚,釉层饱满,色泽静穆,雅丽大方,如清水芙蓉逗人怜爱,被后代茶人誉为“瓷器之花”。弟窑所生产的瓷器造型优美,胎骨厚实,釉色青翠,光润纯洁,其中粉青茶具酷似美玉,梅子青茶具宛如翡翠,都是难得的瑰宝。

3.黑瓷茶具

黑瓷茶具流行于宋代。宋徽宗赵佶在《大观茶论》中写道:“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取其焕发茶彩色也。”因为在宋代,茶色贵白,所以宜用黑瓷茶具陪衬。黑瓷以建安窑(今在福建省建阳市)所产的最为著名。这里所生产的兔毫盏,釉底色黑亮而纹如兔毫,黑底与白毫相映成趣,加上造形古雅,特别为日本茶人所推重。(三)漆器茶具

漆器茶具始于清代,主要产于福建省福州市故称为“双福”茶具。福州生产的漆器茶具多姿多彩,有“宝砂闪光”、“金丝玛瑙”、“釉变金丝”、“仿古瓷”、“赤金砂”等名贵品种。(四)金属茶具

金属茶具最著名的是1987年5月,我国考古学家在陕西扶凤县法门寺地宫中发掘出一套晚唐时期的银质鎏金茶具,这套茶具精美绝伦,堪称国宝,曾轰动一时。目前除了煮水器具之外,很少再用金属茶具。(五)竹木茶具

竹林质地朴素无华且不导热,用于制作茶具有保温不烫手等优点。另外,竹木纹理天然,做出的茶具别具一格,很耐观赏。目前主要用竹木制作茶盘、茶池、茶道具、茶叶罐等,也有少数地区用木茶碗饮茶。

(六)玻璃茶具

玻璃茶具是茶具中的后起之秀。玻璃质地透明、可塑性好,制成各种茶具晶莹剔透、光彩夺目、时代感强且价廉物美,所以很受消费者的欢迎。玻璃茶具最适宜用于冲泡名贵绿茶、白茶、工艺花茶和花果茶。

(七)其他茶具

除了上述六类常见的茶具之外,还有用玉石、水晶、玛瑙以及各种珍稀原料制成的茶具。例如在***,木纹石、黑石胆、龟甲石、尼山石、端石的石茶壶都很受欢迎,但这些茶具多数是用于观赏和收藏,在实际泡茶时一般舍不得用。曾经广泛使用过的搪瓷茶具因为身价较低,且没有艺术品位,所以在近年的茶事活动中很少使用。

另外,按照茶具的功能可分为十类。1.烧火器具——如风炉、火夹、液化气灶、电磁灶等。

2.煮水器具——各种用于烧水的壶具,如陶壶、铜壶、釜、茶铫、铝壶、石英玻璃壶。在现代茶艺馆中通常烧火器具和煮水器可合二为一,常见的有电随手泡和酒精灶具组合。

3.承载器具——如泡茶车、茶盘(也称为茶船)等。

4.盛茶器具——如茶叶罐、茶叶盒、茶荷等。

5.泡茶器具——如茶壶、三才杯、同心杯、瓷杯、玻璃杯等。

6.饮茶器具——如各种杯、盏、盅、碗等。

7.辅助器具——如备水器、茶道具(含茶则、茶匙、茶夹、养壶笔、茶导、茶针、茶漏斗)、花瓶、香盒、香炉、公道杯、茶滤、计时器、奉茶盘、杯托等。

8、清洁器具——如水方、水盂、渣池、茶巾等。

9、调味器具——如糖罐、奶盅、盐罐、花果盘等。

10、贮物器具——即用于存放上述器具的专用箱、柜、竹篮等。

二、茶具美的赏析

中国茶艺中的器之美,包括了所选择茶具本身的形之美,以及茶具搭配后的组合美两个方面。

(一)茶具的形之美

宜兴紫砂壶实际上包括紫砂壶、朱砂壶、绿泥壶和调砂壶等四大类,从造型上分可分为光货、花货、筋囊货等三大类。

从造形艺术上看,紫砂壶“方不一式,圆不一相”,以方和圆这样简单的几何体创出无穷的变化,在变化中又恪守了中国古典美学“和而不同,违而不犯”的法则。方壶则壶体光洁,块面挺括,线条利落。圆壶则在“圆、稳、匀、正”的基础上变出种种花样,让人感到形、神、气、态兼备。紫砂壶的造型千姿百态,有的圆肥墩厚,有的纤娇秀丽,有的拙纳含蓄,有的小巧洒脱,有的古朴典雅,有的妙趣天成,有的灵巧妩媚,有的神韵怡人,有的甚至表现出古代青铜器的狞厉美。在《茗壶图录》中对紫砂壶的形态美做了绝妙的人格化描述。该书写道:“温润如君子者有之;豪迈如丈夫者有之;风流如词客,丽娴如佳人,葆光如隐士,潇洒如少年,短小如侏儒,朴纳如仁人,飘逸如仙子,廉洁如高士,脱尘如衲子者有之。赏鉴好事家,深爱笃好”。

鉴壶的基本技巧,始终要注意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看壶的嘴、把、体三个部分是否均衡。看壶是否均衡首先是看手感是否舒适,其次把壶盖拿掉后,倒扣在桌面上,看壶嘴、壶把和壶口是否成一平面,茶人们称之为“三山齐”。二是看有没有神韵。即仔细观察从形态上流露出的艺术感染力。好的壶能从文静雅致中显出高贵的气度;从朴实厚重中让人觉得大智若愚;从线条的简洁明快中产生返璞归真之遐思;从自然的造型中让人感到生命的气息。

三是看泥质。好的壶泥质色泽温润、光华凝重、亲切悦目、古雅亲人。用手平托起壶身,然后用壶盖的边沿轻轻敲击壶身或壶把,发音清亮悦耳甚至有钢声且余音悠扬者为上品。

四是看实用性能。从壶中倾出茶汤时应出水流畅,水柱光滑而不散乱,俗称“七寸水不泛花”。也就是说在倒茶时茶壶离杯子七寸高,而倒进杯子时茶水仍然呈圆柱型,不会水珠四溅。好的壶还要“出水断水”都利索自如,壶嘴不留余沥。

最后是看装饰。看装饰主要是看浮雕、堆雕、泥绘、彩绘、镶嵌、陶刻、铭文、印鉴等的款式和水平。例如好的铭文应内涵隽永,书xxx力精深,镌刻用刀神韵精到,否则就是画蛇添足,不但不会使壶增色增价,相反会破坏了壶的美感。

古人讲“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要想提高自己对紫砂壶的审美能力,除了要注意提高自己的文化艺术素养之外,最好的办法就是多看名壶。一把好的名壶是制壶大师心灵的产物,它往往可集哲学思想,茶人精神,自然韵律,书画艺术,造型艺术于一身。今附上一组当代名壶的彩色照片以飧同好。

(二)茶具的组合美

将茶具进行搭配组合,是茶人在茶艺活动中对美的创造。茶具组合是茶席布置的一项主要内容,同时也是一个艺术创作的过程。在茶具的选用和搭配时,应注意四个问题:

1.因茶制宜

首先选择茶具必须了解茶性,顺应茶性,并使所选茶具能充分舒发茶性,即要为展示茶的内在美服务。例如冲泡乌龙茶,宜用紫砂壶或盖碗;冲泡红茶宜选用瓷壶;冲泡高档绿茶宜选用晶莹剔透的玻璃杯;冲泡花草茶或调配浪漫音乐红茶宜选用造型别致的鸡尾酒杯。试想一下,如果选用紫砂壶冲泡西湖龙井,那么龙井茶“色绿、香郁、味醇、形美”这四绝你至少有两绝享受不到,相反,因为紫砂壶保温性能好,稍一不留神,水温过高,就会造成熟汤失味,龙井茶那淡淡的豆花香和鲜醇的滋味你也享受不到。这样,即使你选用的紫砂壶出于工艺美术大师之手,无比名贵,你的选择仍是失败的。

2.因人制宜

不同年纪、不同民族、不同地区、不同学养、不同阶层的人有不同的爱好。在不影响展示茶的色、香、味、形美的前提下,茶具的选择和搭配要充分考虑到人的因素。例如同样是冲泡乌龙茶,若是广东潮汕人,宜选用素称为“工夫茶四宝”的潮汕风炉,玉书碾、孟臣罐、若琛瓯进行搭配组合;若是***的朋友,则可选用紫砂壶、公道杯、闻香杯、品茗杯等进行搭配组合,若是青年情侣,则可选用同心杯进行组合,这样会倍感亲切。

3.因艺制宜

不同的茶艺表现形式,客观上对茶具的组合有不同的要求。例如宫廷茶艺要求茶具华贵;文士茶艺要求茶具雅致;民俗茶艺要求茶具朴实;宗教茶艺要求茶具端庄;而企业营销型茶艺则要求所使用的茶具便于最直观地介绍所冲泡茶叶的商品特性。总之,茶具的组合是为茶艺表演服务的,它必须充分考虑茶艺所要表现的时代背景和思想内容。

4、注意茶道美学法则的应用

这主要是指在茶具选择时,要注意各件茶具外形、质地、色泽、图案等方面的协调与对比,要注意对称美与不均齐美的结合应用。在摆台布席时,要注意茶具之间的照应以及茶具与室内其他物品的协调。

初学茶艺的人,最常见的毛病是喜欢选用质地、花色完全相同的一整套茶具,这样布置的茶席势必显得单调、枯燥。我们只有在茶道美学理论的指导下精心构思、大胆实践,才能创造出有艺术感染力的,美的茶具组合 第五节 境之美

“境”作为美学范畴,最早见于唐代诗人王昌龄的《诗格》:“处身于境,视境于心。莹然掌中,然后用思,了然境象,故得形似。”其后,中国诗学一贯主张:“一切景语皆情语,融情于景,寓景于情,情景交融,自有境界。”正所谓“喝酒喝气氛,品茶品文化。”故品茶和作诗一样,也特别强调情景交融,特别重视“境”之美。中国茶艺要求在品茶时要做到环境、艺境、人境、心境,四境俱美。

一、环境美

所谓环境,即品茶的场所,它包括了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两个部分。

对于外部环境,中国茶艺讲究野幽清寂,渴望回归大自然。唐代诗僧灵一的诗:“野泉烟火白云间,坐饮香茶爱此山。岩下维舟不忍去,青溪流水暮潺潺。”钱起的诗:“竹下忘言对紫茶,全胜羽客醉流霞。尘心洗尽兴难尽,一树蝉声月影斜。”他们所描述的都是茶人对自然环境的追求。在这种环境中品茶,茶人与自然最易展开精神上的沟通,茶人的内心世界最易与外部环境交融,使尘心洗净,达到精神上的升华。

中国茶艺所追求的幽野清静的自然环境美,大体上可分为几种类型:其一为“鸟声低唱禅林雨,茶烟轻扬落花风”,“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幽寂的寺院美。其二为“涧花入井水味香,山月当人松影直”,云缥缈,石峥嵘,晚风清,断霞明,幽玄的道观美。其三为“远眺城池山色里,俯聆弦管水声中。幽篁映沼新抽翠,芳槿低檐欲吐红”,幽静的园林美。其四为“蝴蝶双双入菜花,日长无客到田家”,“黄土筑墙茅盖屋,门前一树紫荆花”,幽清的田园美。只要你有爱美之心和审美的素养,大自然的松阴里、竹林中、小溪旁、翠岩下处处都是品茗佳境。

品茶的内部环境要求窗明几净,装修简素,格调高雅,气氛温馨,使人有亲切感和舒适感。日本专门为茶道设计的茶室讲究“美”源于“用”,强调“美”与“用”相结合,已形成了多样、精巧、谦和、淡雅的风格。

二、艺境美

“茶通六艺”,在品茶时则讲究“六艺助茶”。六艺是指琴、棋、书、画、诗和金石古玩的收藏与鉴赏,以六艺助茶时,我们特别重于音乐和字画。

在我国古代士大夫修身的四课——琴、棋、书、画中,琴摆在第一位。“琴”代表着音乐。儒家认为修习音乐可培养自己的情操,提高自身的素养,使自己的生命过程更加快乐美好,所以音乐是每一个文化人的必修课。如孔子、庄子、宋玉、xx相如、诸葛亮、王维、自居易、苏东坡等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都是弹琴高手。荀子在《乐记》中说:“德者,性之端也;乐者,德之华也。”足见音乐在古代君子修身养性过程中的重要性。

我们在茶艺过程中重视用音乐来营造艺境,这是因为音乐有助于陶冶情操。茶艺过程中选播的音乐,应适宜以下三类音乐:

(一)古典名曲。

我国古典名曲幽婉深邃,韵味悠长,有一种令人回肠荡气之美。如《春江花月夜》、《霓裳曲》、《平湖秋月》、《流水》《潇湘水云》、《幽谷清风》、《塞上曲》、《阳关三迭》、《怀乡行》、、《梅花三弄》、《佩兰》、《雨中莲》、《听松》、《平沙落雁》、《空山鸟语》等。茶艺馆应根据季节、天气、时辰、客人身份以及茶事活动的主题,有针对性地选择播放。

(二)近代作曲家专门为品茶而谱写的音乐,或为茶艺馆选编的音乐如《闲情听茶》、《香飘水云间》、《桂花龙井》、《清香满山月》、《乌龙八仙》、《听壶》、《一筐茶叶一筐歌》、《奉茶》、《幽兰》、《竹乐奏》等。

(三)是精心录制的大自然之声,如山泉飞瀑、小溪流水、雨打芭蕉、风吹竹林、秋虫鸣唱、百鸟啁啾、松涛海浪等等都是极美的音乐,我们称之为“天籁”,也称之为“大自然的箫声”。

上述三类音乐都超出了一般通俗音乐的娱乐性,容易引发茶人心中潜藏的共鸣,为品茶创造一个如沐春风的美好意境。

营造高雅和意境,我们还常借助名家字画、金石古玩、花木盆景等,在这些装饰中楹联常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尤应精心挑选。

三、人境美

所谓人境,即指品茗时人数的多少以及品茗者的人格所构成的人文环境。明代的张源在《茶录》中写道:“饮茶以客少为贵,客众则喧,喧则雅趣会泛泛矣。独啜日幽,二客日胜,三四日趣,五六日泛,七八日施。”其实品茶不忌人多,但忌人杂。人数不同,可以有不同的意境。一是独品得神,二是对啜得趣,三是众饮得慧。

(一)独品得神

一个人品茶没有干扰,心更容易虚静,精神更容易集中,情感更容易随着飘然四溢的茶香而升华,思想更容易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独自品茶,实际上是茶人的心在与茶对话,与大自然对话,容易做到心驰宏宇,神交自然,能“原天地之美而达到万物之理”(《知北游》庄子),可尽得中国茶道之神髓,所以称之为“独品得神”。

(二)对啜得趣

品茶不仅可以是人与自然的沟通,而且是茶人之间心与心的相互沟通。邀好友相对品茗,或能推心置腹、或能心意相通,所以称之为“对啜得趣”。

(三)众饮得慧

孔子讲:“三人行,必有我师。”众人品茗,人多、议论多、话题多、信息多。在茶艺馆清静幽雅的环境中,相互交流思想、启迪心智,所以称之为“众饮得慧”。

茶艺馆的优秀工作人员只要善于引导,无论人多人少,都可以营造出一个良好的人境来。当然人境美最主要的还是茶艺馆工作人员的仪表美、神态美、语言美和心灵美。如果没有这个基础条件,无论如何都无法营造出使人感到亲切、温馨的美好人境。

四、心境美

品茶是身心的放松,所以场所应当如安静优雅。元代诗人叶颙的诗《石鼎茶声》写道:“青山茅屋白云中,汲水煎茶火正红。十载不闻尘世事,饱听石鼎煮松风。”

品茶时好的心境靠茶人对人生的彻悟,好的心境也会相互感染,这在心理学里称为心理暗示或心灵感应。为了使客人有好的心境,主人首先要有好的心境。第六节 艺之美

主要包括茶艺程序编排的内涵美和茶艺表演的动作美、神韵美、服装道具美等两个方面。

一、程序编排的内涵美

俗话讲:“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不少茶艺爱好者在观赏茶艺时往往只注意表演者的外表、服装美、道具美、音乐以及动作而忽视了最本质的东西——茶艺程序编排的内涵。一套完美茶艺的程序要看四个方面。

(一)是否“顺茶性”。通俗地说就是按照这套程序来操作,是否能把茶叶的内质发挥出来,泡出一壶好茶来。

我国茶叶品类繁多,不同的茶时所选用的器皿、水温、投茶方式、冲泡时间等也应各不相同。茶艺是生活艺术,它重在实用,重在自娱、自享,而不是重在表演。按照某套茶艺程序去操作,如果不能把茶的色、香、味、韵最充分地展示出来,如果泡不出一壶真正的好茶,那么表演得再花俏也称不得好茶艺。

(二)是否“合茶道”。通俗地说就是看这套茶艺是否符合茶道的“精行俭德”精神与“和静怡真”的基本理念。

茶艺表演既要以道驭艺又要以艺示道。以道驭艺,就是茶艺的程序编排必须遵循茶道的基本精神,以茶道的基本理念为指导。以艺示道,就是通过茶艺表演来表达和弘扬茶道的精神。

(三)是否科学卫生。目前我国流传较广的茶艺多是在传统的民俗茶艺的基础上整理出来的。有个别程序按照现代的眼光去看是不科学、不卫生的。例如有的地区的茶艺要求泡出的茶要烫嘴,认为烫的茶喝着才过瘾。但从现代医学卫生理论看,过烫的食物反复刺激口腔黏膜易导致口腔病变,诱发口腔癌。有些茶艺的洗杯程序是把整个杯放在一小碗水里洗,甚至是杯套杯滚着洗,美其名日“狮子滚绣球”,这样洗杯虽然动作好看,但是会使杯外的脏物溶于水中粘到杯内,越洗越脏。

(四)文化品味。这主要是指各个程序的名称和解说词应当具有较高的文学水平,解说词的内容应当生动、准确、有知识性和趣味性,应当能够艺术地介绍出所冲泡的茶叶的商品知识和文化内涵。

二、茶艺表演的动作美和神韵美

每一门表演艺术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个性,茶艺首先是一门生活艺术而不是舞台艺术,其目的就是要让茶艺的爱好者们对茶艺的艺术特点有正确的认识,这样在表演时才能准确把握个性,掌握尺度,表现出茶艺独特的美学风格。

与其他的表演艺术对比,茶艺更贴近生活,更直接服务于生活,它的动作不强调难度,而是强调生活实用性,以及在此基础上去表现流畅的自然美。

在表演风格上茶艺注重自娱、自享和内省内修,它们虽然也可以用于表演,但它根本的作用还是作为个人修身养性的手段。明确了茶艺的艺术特点和表演风格,就明白了茶艺的艺术之美,从神韵上看应当是“庖丁解牛之美”,而非“公孙大娘舞剑”之美。从表现形式上看是中和之美,自然之美。

“韵”是我国古典美学的最高范畴,可以理解为传神、动心、有余意。在古典美学中常讲“气韵生动”,在茶艺表演中要达到气韵生动要经过三个阶段的训练。第一阶段要求达到熟练,这是打好基础,因为只有熟才能生巧。第二阶段要求动作规范、细腻、到位。第三阶段才是要求传神达韵。在传神达韵的练习中要特别注意“静”和“圆”。关于以静求韵,明代著名琴师杨表正在其《弹琴杂说》中讲得很生动。他说:“凡鼓琴,必择净室高堂,或升层楼之上,或于林石之间,或登山颠,或游水湄,或观宇中;值二气高明之时,清风明月之夜,焚香静室,坐定,心不外驰,气血和平,方能心与神合,灵与道合。”也就是说要弹好琴,首先必须身心俱静,气血和平。茶通六艺,琴茶一理。在茶艺表演中要做到气韵生动,也必须身心俱静,只有身心俱静,才能凝神专注于艺茶,才能深入细微地去体察自己的内心感受,才能达到体态庄重,动作舒展自如,轻重缓急自然有序,使平凡的泡茶过程出意境,见韵味。

“圆”就是指整套动作要一气贯穿,成为一个有生命的机体,犹如一股元气流转、绵绵不绝。

第二篇:新闻必备六要素[范文模版]

新闻必备六要素

简介

新闻的六要素是5个“W”和1个“H”,即Who ,What ,When ,Where ,Why和How;就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6W”谁(Who)、何时(When)、何地(Where)、何事(What)为何(Why)、结果如何(How),换一种说法就是人物、时间、地点、经过、原因、结果。新闻组成: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特点:真实具体、反应迅速、观点明确、语言简洁。

新闻写作是新闻事实的文字表达手段,是准确。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这一定义明确规定了实施与新闻的关系:新闻的本源是事实,新闻是事实的报道,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事实在先,报道在后,也可以这样说,事实是构成新闻的细胞,离开了事实,新闻也就不存在了。

新闻写作,实际上就是客观地记叙事实、评述实事。写新闻只有交代清楚人物、时间、地点、原因、过程等,才能使读者、听众和观众觉得新闻实实在在,可感可信。事实要典型。要选择那些最能体现主题思想的事实,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事实。这就要求我们在大量具体的事实中选取典型材料、典型事例。如果不作选择,罗列一大堆材料,反而会冲淡或淹没新闻主题,造成人物、事件不突出,观点不鲜明,起不到应有的宣传效果。

事实要生动。新闻事实本身要有新意,生动感人,同时还要生动地描写情节和细节,要善于用巧妙的方法叙述新闻事实,避免生硬、刻板、老套。如可用再现某些场景的方法;渲染气氛、加深印象、烘托人物、突出主题;也可用对比衬托的方法,使新闻事实更加鲜明、丰满。此外还有点面结合、画龙点睛等方法,可以使事实更好地“说话”,增强感染力。

写新鲜的事实是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新闻姓“新”。只有新的东西,才能为读者提供信息。新闻要指导实际工作、实际生活,而实际工作和实际生活总是在不断前进、不断变化、不断发展的,新事物、新问题层出不穷。

消息是新闻报道中最重要的体裁。它从现实生活中选择最新鲜的事实,及时加以报道,文字精练,主题突出,是新闻报道的主要形式。消息一般可分为简讯、短消息、长消息、综合消息。

通讯是由消息演变而来,因篇幅可稍长,能对新闻事实进行更具体、形象、生动的报道,通讯又可分为特写、速写、游记、专访、介绍、小故事(小通讯)等。

述评性新闻是带有议论性质的新闻,它以新闻性为主,述评性新闻不同于评论,而以新闻事实为依据。不同文体的语言有不同的特点。

文学作品要运用形象的语言,科学论文要运用逻辑严密的说理性语言,新闻报道则要运用新闻语言。第一个特点是具体 新闻用事实说话,而事实不是抽象的,它由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经过、事件原因、结果等因素构成,因而新闻语言必须具体,应当少用抽象的概念。这就要求如实地记叙具体人、具体事、具体时间、具体地点、具体经过,也要求具体形象的现场描写、细节描写等。写新 1

闻不同于诗词歌赋,从语言的角度来说,总以平实朴素为宜,加之新闻要求完全真实,报纸篇幅有限等原因,写新闻不能采用合理想象和虚构的手法,并应讲究表达上的简练和质朴,因此,新闻报道更多地运用白描手法第二个特点是准确新闻必须事实,不能含糊其词,不能模棱两可,不能夸大也不能缩小。第三个特点是简练 新闻要求快,要求迅速及时。这就决定了新闻语言要简明扼要、开门见山、直截了当。

新闻的不同结构方式

(1)时间顺序式结构

《刘胡兰慷慨就义》一文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顺序组织材料,是一种把六要素顺次串起来的结构方式。

(2)“倒金字塔”结构

《鲍威尔宣布辞职》一文是典型的“倒金字塔”结构,文章一下来就点明了最重要的信息——“美国国务卿鲍威尔已于12日向布什总统递交了辞呈”,突出了新闻六要素中的“What”这个要素。

新闻为什么要“打破顺序”

新闻要求简洁、凝练,用最少的文字表达最充分的信息。所以不能流水账似地报道所有的新闻要素,而是强调那些“含金量”最大的内容。由此造成了著名的“倒金字塔式结构”:最重要的信息放在开头介绍,后边的内容按照重要性依次递减的顺序排列。

明确:“倒金字塔”结构的新闻,最重要、最新鲜的信息放在开头,后边的材料按照重要性程度依次递减的顺序依次排列,因此如果从尾部删起,逐段去掉后边的段落,并不会影响新闻主要事实的传达。从这篇文章看,最后一段叙述的是新闻的背景,属于辅助性的材料,倒数第二段则是对事件的具体展开,分别删去,不影响事实的传达。我们在报纸上常常看到的“一句话新闻”实际上就是这种没有具体展开,不加新闻背景的报道形式。

新闻的导语

(1)什么是新闻的导语

新闻的开头称作导语,导语是以简炼而生动的文字介绍新闻事件中最重要的内容,揭示消息的主题,并能引起读者阅读兴趣的开头部分,它往往是最精炼、最重要的部分。

(2)导语的发展

①“第一代导语”,也称六要素导语或全型导语,就是消息六要素齐全的导语。如:

本报上海9月22日电记者吕网大报道:我国优秀跳高运动员朱建华今天下午在上海虹口体育场举行的第五届全运会田径决赛中,跳过2.38米,打破由他本人保持的2.37米世界男子跳高纪录。(《人民日报》)

六要素导语的长处是具体、完整。它可以独立成一条消息。但内容太多,主次不分,重点不突出,就像挂满手帕、裤衩到衬衣、领带一应俱全的一根晒衣绳,罗列的事实过于繁琐,行文的风格过于拖沓,故有人讥之为“晒衣绳”式导语。②“第二代导语”,也称微型导语或部分要素导语,即指导语中只包含“六要素”中的部分要素。只把五个“W”中的最重要的因素置于导语中,只有两个或

2三个“W”。该类导语通常突出“六要素”中最能激发人们兴趣的,或者内容最重要的就可以了。如:

今天下午,朱建华以他有力一跳,飞过2米38横竿,再次成为全球跳得最高的人。

③“第三代导语”,也称丰富型导语。在“第二代导语”突出部分要素的基础上,“第三代导语”与之一脉相传,把落脚点放在了“如何去突出这些部分要素”上。

他平缓而有节奏地飞跑到最佳点,突然背向横竿凌空跃起,巨大身躯拖着收拢的双腿向前飞去,以这样优美和谐风姿跳过2米38高度。一个新的男子跳高世界纪录诞生了。

新闻报道的格式种类

新闻稿的格式有很多,而且都是在新闻事业的发展过程中不断摸索出来的,不同时期格式也不一样。

一般情况可以分为以下四类:「倒金字塔式」、「正金字塔式」、「折衷式」、「平铺直叙式」等写作型式。

「倒金字塔式」:此种写作方式是目前媒体常用的写作方式,亦即将新闻中最重要的消息写在第一段,或是以「新闻提要」的方式呈现在新闻的最前端,此种方式有助于媒体编辑下标题,亦有助于阅听人快速清楚新闻重点。源于美国新闻界迎合了受众的接受心理,于是得到了普遍的模仿,现在中国的很多都市报所使用的都是这种格式。

基本格式(除了标题)是:先在导语中写一个新闻事件中最有新闻价值的部分(新闻价值通俗来讲就是新闻中那些最突出,最新奇,最能吸引受众的部分),比如一场球赛刚刚结束,观众/读者/听众们最想知道的是结果,或者是某个球员的发挥情况,就先从这里写起。

其次,在报道主体中按照事件各个要素的重要程度,依次递减写下来,最后面的是最不重要的。同时注意,一个段落只写一个事件要素,不能一段到底。

因为这种格式不是符合事件发展的基本时间顺序,所以在写作时要尽量从受众的角度出发来构思,按受众对事件重要程度的认识来安排事件要素。因而需要长期的实践经验和宏观的对于受众的认识。

「正金字塔式」:此种写作方式刚好与「倒金字塔式」相反,是以时间发生顺序作为行文结构的写作方式,依序分别是引言、过程、结果,采渐入高潮的方式,将新闻重点摆在文末,一般多用于特写。

「折衷式」:,又叫新华体。此种写作方式为「倒金字塔式」、「正金字塔式」的折衷,亦即,新闻中最重要的讯息仍然在导言中呈现,接著,则依新闻的时间性或逻辑性叙述。我们国家的新闻报道一般是遵循时间顺序,但是这种“讲故事”的写法已经不适合受众的阅读习惯(一般人没有时间听你讲长篇大论),所以“新华体”在吸收中外新闻报道之长的情况下诞生了。

基本格式(除了标题)是:先把事件中最重要的部分在导语中简明地体现出来。

其次,在第二段进一步具体阐述导语中的这个重要部分,形成支持,不至于使受众在接受时形成心理落差。因而,第二段实际上是一个过渡性段落。

再次,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顺序把“故事”讲下来。

「平铺直叙式」:顾名思义,此种写作方式就是注重行文的起、承、转、合,力求文字的流畅精準。对教师组织而言,由于时常必须发表对特定教育政策、事件的看法,此种写作方式反而适合组织在发表声明时使用。

最近很流行一种叫做“华尔街日报体”(DEE)的格式,这个格式的主要特点就是在文首特写新闻事件中的一个“镜头”,一般是以一个人的言行为主,从而引出整个的新闻报道,比如央行关于房贷要加息的消息,新闻报道就可以从一个普通市民的住房贷款行为写起,比较能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

标题对于新闻报道很重要,甚至都出现了一个标题就是一条报道的情况。因而,标题要提炼新闻事件的“精华”,把最吸引人的地方体现出来,同时要简洁。如果需要可以在主标题前加上引题,在其后加上副题。如果要写作比较长篇的调查性报道、深度报道,就要注意在文中按照事件叙述明晰的需要,适当加一些小的标题,以概括一个部分的内容,便于受众阅读(针对印刷媒体而言)。除上述之外,要注意一些细节,比如文首要加电头,像“本报讯”;文中要尽量使用直接引语,尽量少地进行记者的观点表达;行文要流畅,不要艰涩等等。

新闻的分类

一.以新闻内容来分类

政法新闻、经济新闻、文教卫生新闻、体育新闻、社会新闻

二.以新闻发生地分类

国际新闻、全国新闻、地方新闻

三.以新闻的时间性分类

突发性新闻(对出乎人们预料而突然爆发的事件的报道)、延缓性新闻(对逐步发生变化的时间的报道)

四.以新闻与读者关系来分类

硬新闻(关系到国际民生以及人们切身利益的新闻)、软新闻(富有人情味、纯知识、纯趣味的新闻

第三篇:作文六要素

作文六要素

你拍一,我拍一,要写时间莫忘记;

你拍二,我拍二,要写地点记在心;

你拍三,我拍三,写好人物是关键;

你拍四,我拍四,事情经过些具体;

你拍五,我拍五,什么原因写清楚;

你拍六,我拍六,什么结果不能丢;

好词好句多积累,写作文时好运用;

记牢作文六要素,作文一定能写好。

1.开头的写法:万事开头难,写作文也是如此,但文章的开头很重要。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背景法:说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情景等背景。

(2)人物法:交代文章所要描述的主要人物或有关人物。

(3)主题句法:提出一个观点或论据作为文章要阐明或论述的主题。

(4)问题法:用提问的方式来引出文章的内容,以引起读者的注意力。

(5)惊语法:用令人感到惊奇的句子开头,激起读者的兴趣。

(6)故事法:以讲故事的形式作为文章的开头,在此基础上展开文章。多用语记叙文,也可用语议论文。

(7)数据法:引用已经被证实的数字来引起话题。

(8)引语法:引用名人名言或常见习语、谚语等作为文章的开头。

(9)定义法:常见于对标题下定义,然后通过举例、逻辑推理等方法加以详细说明。

2.正文的写法

(1)演绎法:

从一般到个别。把带普遍性和概括性的句子放在段首,段落中其他的句子就是对主题句的具体化,是对主题句的具体说明。

(2)归纳法:

从特殊到一般。具体、个别的事例出发,总结出一般的规律。

3.结尾的写法

(1)简要评价或作结论:文章的最后几句概括全文内容,并进一步肯定文章的中心思想或作者的观点。

(2)重复主题句: 回到文章的中心思想或主题句上,达到再次肯定或强调的效果。

(3)用反问句结尾:虽然形式是疑问句,但意义是肯定的,具有很明显的强调作用,能引起读者的思考。

(4)提出展望或希望:对未来提出展望或希望,号召读者为此而行动。

(5)引用名人名言、谚语、常用习语结尾。

第四篇:网站六要素

网站六大要素全叫法

1、关于我们(走进我们):里面包含公司简介(别称:集团简介、企业简介、公司概况)、公司(企业)文化、荣誉证书(别称:企业荣誉、资质荣誉、荣誉见证)、总裁致辞(领导致辞)、经营理念、管理团队、发展历程(别称:成长历程、企业蓝图)、企业优势、组织架构、公司风景(企业家园、公司风貌)、品牌故事、领导关怀、大事记、企业愿景、团队精神、员工风采、人才招聘、联系我们

2、新闻中心:新闻资讯、企业动态、最新资讯、最新动态、资讯中心、新闻动态、公司新闻。(可分成公司新闻、行业资讯、媒体报道、通知公告、政策法规和视频新闻)

3、产品展示:产品天地、产品介绍、产品展厅、产品系列。(可分成最新产品、热销新品、推荐产品和产品系列)

4、案例:成功案例、案例分享、案例展示、应用案例、经典案例、客户案例

5、人才招聘:诚聘英才、招贤纳士、企业招聘、求贤纳士、招聘信息、人力资源、人才储备

6、联系我们: 其他:

1、招商在线:加盟代理、招商合作、加盟合作、招商加盟、加盟我们、品牌招商、全国加盟、经销加盟、连锁加盟、诚邀加盟、合作代理、招商引资

2、在线留言:客户留言、留言咨询、客户反馈、留言反馈、访客留言、留言板、顾客留言、咨询留言、信息反馈

3、在线商城:淘宝商城

4、在线招生:

第五篇:新闻六要素

新闻六要素

简介:

新闻的六要素是5个“ W ” 即Who ,What ,When ,Where ,Why;新闻六要素(也就是记叙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而新闻的结构的五部分是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两者不能弄混淆了。新闻的六要素

新闻作为一种以叙事为主的文体,它的基本要素和我们语文界常用的记叙文的六要素是一致的。教材把它们概括为“6W”,即:谁(Who)、何时(When)、何地(Where)、何事(What)为何(Why)、结果如何(How),换一种说法就是人物、时间、地点、经过、原因、结果。如果把这六要素串起来,概括成一句话,就是一句通俗易懂的句子:某人某时在某地做了某事出现了某种结果。

一篇新闻报道,无论是消息,还是通讯、特写,一般都包含这些因素。比如下面这条新闻。“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新闻的六要素交代得非常清楚:

美国总统里根和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今天下午2:02分在白宫东厅正式签署了全部销毁两国中程和短程和导弹条约。

通过对这六要素的把握,我们面对一篇新闻,可以很迅速地把握其主要内容。这对于每天接触大量信息的现代人,快速筛选有用信息,提高阅读效率,无疑是有帮助的。2 新闻的不同结构方式

(1)时间顺序式结构

学生阅读:教材P16中的《刘胡兰慷慨就义》

明确:《刘胡兰慷慨就义》一文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顺序组织材料,是一种把六要素顺次串起来的结构方式。

(2)“倒金字塔”结构

学生阅读:教材P16中的《鲍威尔宣布辞职》

明确:《鲍威尔宣布辞职》一文是典型的“倒金字塔”结构,文章一下来就点明了最重要的信息——“美国国务卿鲍威尔已于12日向布什总统递交了辞呈”,突出了新闻六要素中的“What”这个要素。新闻为什么要“打破顺序”

新闻要求简洁、凝练,用最少的文字表达最充分的信息。所以不能流水账似地报道所有的新闻要素,而是强调那些“含金量”最大的内容。由此造成了著名的“倒金字塔式结构”:最重要的信息放在开头介绍,后边的内容按照重要性依次递减的顺序排列。

思考:下面是一篇按照“倒金字塔”结构写成的新闻稿,从尾部删起,看看如果逐段去掉后面的段落,是否影响文章的整体结构。(见教材P17中的“思考与探究”二)

明确:“倒金字塔”结构的新闻,最重要、最新鲜的信息放在开头,后边的材料按照重要性程度依次递减的顺序依次排列,因此如果从尾部删起,逐段去掉后边的段落,并不会影响新闻主要事实的传达。从这篇文章看,最后一段叙述的是新闻的背景,属于辅助性的材料,倒数第二段则是对事件的具体展开,分别删去,不影响事实的传达。我们在报纸上常常看到的“一句话新闻”实际上就是这种没有具体展开,不加新闻背景的报道形式。4 新闻的导语

(1)什么是新闻的导语

新闻的开头称作导语,导语是以简炼而生动的文字介绍新闻事件中最重要的内容,揭示消息的主题,并能引起读者阅读兴趣的开头部分,它往往是最精炼、最重要的部分。

找出教材p2新闻的导语: 肯尼迪总统今天在这里遭到刺客枪击身死。

(2)导语的发展

①“第一代导语”,也称六要素导语或全型导语,就是消息六要素齐全的导语。如:

本报上海9月22日电记者吕网大报道:我国优秀跳高运动员朱建华今天下午在上海虹口体育场举行的第五届全运会田径决赛中,跳过2.38米,打破由他本人保持的2.37米世界男子跳高纪录。(《人民日报》)

六要素导语的长处是具体、完整。它可以独立成一条消息。但内容太多,主次不分,重点不突出,就像挂满手帕、裤衩到衬衣、领带一应俱全的一根晒衣绳,罗列的事实过于繁琐,行文的风格过于拖沓,故有人讥之为“晒衣绳”式导语。

②“第二代导语”,也称微型导语或部分要素导语,即指导语中只包含“六要素”中的部分要素。只把五个“W”中的最重要的因素置于导语中,只有两个或三个“W”。该类导语通常突出“六要素”中最能激发人们兴趣的,或者内容最重要的就可以了。如:

今天下午,朱建华以他有力一跳,飞过2米38横竿,再次成为全球跳得最高的人。

③“第三代导语”,也称丰富型导语。在“第二代导语”突出部分要素的基础上,“第三代导语”与之一脉相传,把落脚点放在了“如何去突出这些部分要素”上。

他平缓而有节奏地飞跑到最佳点,突然背向横竿凌空跃起,巨大身躯拖着收拢的双腿向前飞去,以这样优美和谐风姿跳过2米38高度。一个新的男子跳高世界纪录诞生了。(3)导语的写作要求

要彰显新闻价值

既然第二、三代导语都强调突出处理“部分要素”,那么我们自然会问,究竟哪此要素是需要在导语中加以突出呢?

同一新闻事件的六要素中,判断哪个最为关键和重要,并无固定和绝对的标准,有时和记者所在的新闻机构的性质、观点、倾向有关,有时随整篇报道的侧重点和角度的不同而转移。所以,同一个新闻事件在不同的记者看来,需要强调和突出的重点也是不同的。比如,同是一起盗窃案,有的记者会突出“WHY”——保安的玩忽职守;有的记者会突出“WHO”——窃贼竟是公安人员;也有的记者可能会突出“WHEN”——“两打”专项斗争中的一个大白天。

导语写作贵在开篇有物,切忌空洞,充满概念和口号,也不能有太多人名、头衔、单位名称,否则会挤掉或冲淡重要新鲜的新闻事实。讲究语言技巧

在决定了导语中必须包括什么内容之后,如何在一个句子中尽可能着重地表述它,这就是关于导语语言的问题题。“导语不但是个句子,更是个强调性的句子。”这意味着必须把导语构思成对想要表达的主题具有最强的冲击力和最大的吸引力。在导语写作中,最有强调性的技巧应该包括

①词序

和消息的“倒金字塔结构”的旨趣相同,如果把关键信息一直保留到导语末尾,那就可能失去读者,所以把一条新闻的六要素中最重要的那个因素置于最前就很重要。这里我们比较两组导语的写作:

[例1]数千名外国游客今天同北京市民一道欢度中秋节,其中还有一名曾经登上月球的美国宇航员XXXX。

[例2] 20年前登上月球的美国宇航员XXXX和数千名外国游客今天同北京市民一道欢度中秋节。

我们发现,例2一下子就点出了“WHO”这个因素,引起人们对宇航员的注意,而在这里人物的特殊性正是整个消息最具新闻价值的地方。

②巧用动词

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这一定义的本质就决定了新闻语言多用动词和动词短语。在任何句子中,动词都是让句子富有生命力的关键。通过挑选生动的、有表现力的动词,使句子获得最大限度的流动感和跳跃感,为所表达的主题造成最强的冲击。美联社1974年修订的《编辑手册》中对记者的新闻写作提出了10个要求,其中第6条明确规定:“要牢记,一个句子中至少有一个实体动词,而这个动词应当是句子中最重要的词。”有效的新闻写作所选用的动词,不仅告诉读者发生了何事,而且还能告诉是如何发生的。优秀的记者会说拥挤的车辆“窒息了”而不是“塞满了”市中心,龙卷风“蹂躏了”而不是“破坏了”庄稼,罢工的工人“大叫大嚷地推翻了”而不是“拒绝了”对方提出的一套和解方案。

例:今天下午格林尼治时间7时中国爆炸了一枚原子弹,从而闯进了核俱乐部。(路透社北京1964年10月16日电)

这条导语的后半部分本来可以写成“从而成为又一个掌握了核技术的国家”或“从而使中国加入到核技术领先的行列中”,“成为”“加入”虽然是动词,活性却不强,而“闯”字一下子就显得形象化,动感十足。

当然,需要指出的是,固然动词的巧妙使用会令导语活色生香,但记者不能为获得此类效果而背离新闻事实。在寻求说明事实的动词时,新闻的真实性和用词的准确性仍是第一位的。

③多用短句

用短句,这是新闻句式的重要特征。新闻界把新闻语言的简洁作为一种追求目标和新闻写作最基本的规则。在《美联社写作手册》中,“简洁”作为其中专门的一条规定:“学不会把文字写得简洁有力的人,不必想为美联社写作。”在具体的报道中,简洁明快的语言随处可见,而在一句话导语中最为明显。

例如:欧洲大战于昨天拂晓爆发!

日本投降了!

今天,最后一个美国兵离开了越南。

这样的导语可谓是简洁有力、惜墨如金的典范之作。

下载茶艺的六要素word格式文档
下载茶艺的六要素.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记叙文六要素

    初中语文阅读专题—记叙文的六要素教案 学习课题:记叙文的六要素 学习目标: 1.清楚和明确弄清记叙文的六要素。 2.学会归纳、概括,找到一篇记叙文的六要素。3.学会在写作中将六要......

    作文六要素(大全5篇)

    小学生作文六要素: 你拍一,我拍一,要写时间莫忘记; 你拍二,我拍二,要写地点记在心; 你拍三,我拍三,写好人物是关键; 你拍四,我拍四,事情经过些具体; 你拍五,我拍五,什么原因写清楚; 你拍六,我......

    说课六要素

    教导处工作总结 在过去的一学期里,按照开学初学校提出的。立足新起点,采取新举措,努力打造优质教育品牌”的工作计划,教导处在实施过程中,紧密依靠学校领导和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

    秘书品格六要素

    秘书品格六要素怎样才能做一个合格的秘书?我认为,无论何种部门、级别的秘书,都必须深刻把握秘书品格的六个要素。一、求实"求实",即实事求是。实,就是办事扎实,不掺水分,向领导提供......

    切记室内设计六要素

    切记室内设计六要素室内设计是建筑内部空间的环境设计,根据空间使用性质和所处环境,运用物质技术手段,创造出功能合理、舒适、美观、符合人的生理和心理要求的理想场所。功能、......

    叙事六要素(五篇材料)

    一、复习预习 一篇记叙文,无论写人、记事、状物、绘景,都离不开一定的时间场所,必定有事情的前因 后果,这样,就有了“记叙文六要素”的说法。这六要素便是:时间、地点、人物、事......

    学佛修行六要素

    学佛修行六要素 学佛修行六要素:你必须知道的六个要素(2011-06-01 07:41:28)转载标签: 杂谈 分类: 六度-忍辱 作者:诸葛长青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智慧,是学佛路上的六个......

    成熟人格六要素

    人,必须在各种各样的社会环境中生存。同学间、同事间、夫妻间、朋友间、与上司、与远亲、与近邻、与路人,每个场合所应该采取的应对方式都不同,除了要充分洞察现实环境之外,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