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石油争端讲稿专题
有人认为,围绕控制石油展开的竞争,标志着“第四次世界大战”的开始。越来越少的石油,将对国际关系产生巨大影响。能源和自然资源越来越少,将引发国与国之间两败俱伤的军事争端。
我们首先来看一下世界石油储量的分布。
这是世界石油储量的分布图。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世界石油资源分布极不均衡,中东海湾地区、欧洲及亚洲大陆、中南美洲石油储量较为丰富,亚太地区和北美则相对较少。越来越少的石油资源,将对国际关系产生巨大影响,引发国与国之间两败俱伤的军事争端。
“为了你,世界不太平;没有你,战车不能行”是对石油资源的真实写照。
当今世界,一些大国出于其战略的需要,正在展开争夺石油资源的斗争。在这些斗争中,伊拉克、中亚、非洲、阿富汗一直处于国际石油争端这个漩涡的中心。
通过刚才的描述,您会发现,这些世界石油的主要供给地,都曾经或者还在发生战争和武装冲突。如果我们回顾人类的历史,会发现历史多数时间被战争书写,而回顾战争史,您又会发现最近几十年爆发的战争背后,或多或少都有石油的影子。
1.海湾战争:
从近期看,1991年的海湾战争,实际上就是美国为了争夺中东地区的石油资源。1990年8月2日,伊拉克出动10万大军,入侵石油资源十分丰富的科威特,如果伊拉克吞并了科威特,它将拥有左右中东地区,甚至世界石油价格的能力。这样,美国的石油经济命脉就有可能被伊拉克掌握,因此美国就着了慌,他立即组织多国部队,在1991年1月15号就发动了海湾战争。接下来我们看一个关于海湾战争的视频。
2.科索沃战争
1999年,美国发动的科索沃战争也有石油争夺的影子。美国设想从高加索地区铺设一个石油管道,经过保加利亚、巴尔干地区,其中就有一段要经过南联盟的科索沃,如果南联盟在科索沃地区制造危机,就无法保证美国这条石油管道的安全。因此,美国就以人道主义为借口,对南联盟进行了长达78天的空袭。
3.阿富汗战争
阿富汗战争其实也是美国争夺中亚地区石油资源的一部分,美国对阿富汗进行打击,实际上他是想通过阿富汗作为跳板,进入中亚地区。阿富汗是不产石油,但阿富汗北部的邻国却石油资源丰富,这对美国控制中亚地区石油资源非常的有利。
4.伊拉克战争 阿富汗战争刚刚结束,美国借口萨达姆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发动了伊拉克战争,推翻了萨达姆政权,扶植起了一个亲美政权,这样一来美国就控制了伊拉克石油。通过海湾战争,美国已在科威特扶植了亲美政权,这样一来美国就基本上控制了中东的石油。在中亚地区,美国也极力扩大它的影响,这样一来,从中东到中亚的石油带,基本上掌握在了美国的手里。
5.南北苏丹争端
离我们最近的石油争端,应该是南北苏丹石油争端。引起这场争端的根源是苏丹最大油田哈季利。方圆数百平方公里的哈季利季油田,位于苏丹南科尔多凡州南端,间隔南苏丹边界只有数十公里。其西面是南北苏丹之间存在争议的阿卜耶伊地区。
在南北苏丹分别之前,苏丹石油总产量天天50万桶,其中大概35万桶来自南方。南方独破,导致苏丹失去大局部石油产量和收入。
根据海牙国际法院2009年的裁决,位于苏丹和南苏丹边界北侧的哈季利季油田属于苏丹领土。但南苏丹政府一直不承认这一裁决,并于今年3月26日宣布哈季利季油田属于南苏丹,并于4月10日出兵攻占这一地区。苏丹随即展开系列回应,4月18号对南苏丹宣战。
接下来我们看一段视频。
南北苏丹之间围绕油田发生的冲突,至今仍让全世界紧张。有关人士分析,将来一段时间,不消除南北苏丹再次产生严峻军事反抗的可能性。
当前世界对石油的依赖性越来越强,石油已不仅仅是一般的初级产品,而是战略商品,因此石油与政治、军事、经济、环境都密切相关。
资源战略历来是全球地缘政治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石油安全也就成为各国考虑经济和国家安全最关注的重点之一。在一定情况下,石油将引发战争,这条“底线”就是国家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因此,如何维护自身的石油安全,是各国都面临的重要课题,而通过加强海上军事力量保障石油安全,是许多石油进口大国的重要手段。
结语:
可以说,室石油是经济的命脉,战争的血液,流动的金子。
面对石油供应安全的挑战,各国都应当自律和采取科学的态度来保护石油资源、开采石油资源、使用石油资源、管理石油资源和配置石油资源。同时,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的情况下,一国的能源安全问题已演变为全球性问题。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集团,都不能单独解决能源安全问题,只有通过国际合作才是根本出路。各国在能源问题上要采取合作的态度,要为人类子孙后代的生存和发展负责,不能滥肆无节制地消费能源,更不能为了独占和控制石油资源来推行霸权战略,在国际合作中要平等互利,实行共赢。
第二篇:钓鱼岛争端
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中国对此拥有充分的历史和法律依据。但是,日本方面无视大量历史事实,竟声称日本人古贺辰四郎在明治十七年(1884)发现该岛。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争端。钓鱼岛争端也就一直成为了中日两国关系的争议焦点。
2012年7月的日本购岛事件,掀起了钓鱼岛争端的又一次冲突。钓鱼岛争端,给原本就脆弱的中日关系增添了新的阴霾。
从西太平洋地缘政治来看,存在对立的两大力量:中国力量和美日台力量。对于后者而言,北起白令海峡,北方四岛,日本海,中经钓鱼岛和台湾岛,至南中国海和马六甲海峡,既是美国利益的包线,也是日本的利益生命线。
作为一个资源溃乏的岛国,日本的资源和贸易严重依赖于南下的海运,这条线路有两个关键而又脆弱的节点,一是钓鱼岛和台湾岛,二是南海。任何一点发生了政治格局的根本变化,都会对日本造成战略上的困境。日本要成为政治强国,影响本地区乃至世界的局势了,成为世界政治舞台上举足轻重的一员,只有沿此路线南下。因此,对于日本,这条线既是一条生命线,也是日本实现军事政治强国之梦的起跑线。
然而对于中国,这条线距离中国沿海远者不过数百公里,近者不过百余公里,几乎将中国所有的出海口封锁得牢牢实实。在遭受攻击时,中国最富庶的东部地区将暴露在敌人的火力面前,无险可守。中国一万多公里的海岸线,与这条战略线几乎完全平行。在现代的军事斗争中,中国要确保国家安全,维护领土和主权完整,就必须死守这条漫长的战略线,实施战略防御。而中国作为一个崛起中的世界大国,必然不能被锁在陆地上,走向大洋是中国不可逃避的选择。只有突破这条战略线,将海防线向外扩展,使战争威胁远离本土,才能够确保国家安全。于是,这条对于日本而言是必然牢牢控制的生命线和实现政治崛起的海上战略线,同时也成为中国确保国家安全的底线和实现海上强国梦想必须突破的战略线。
两个世界强国竟然被捆在了一条事关双方民族兴衰的战略线上。即使具有有效的沟通和协商机制,双方的冲突也很难避免。何况中日两国是数百年之宿敌,怀着对对方极度的不信任感,冲突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最近消息称,日本政府为了加强监视中国在钓鱼岛附近海域的活动,2014的防卫预算将比2013增加2.8%,约为4.88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2848亿)。这是日本连续两年增加防卫预算,对于军事部署强化军队,可谓不留余力。
安倍主导的日本内阁与极右翼势力在钓鱼岛问题上,对中国采取步步紧逼的策略,一边在强化钓鱼岛近屿的军事部署,一边在试图将钓鱼岛问题国际化,拉其盟国加入钓鱼岛之争的漩涡,并挑拨中国与其他邻国的岛礁争议制造事端。
对此,中国政府在捍卫钓鱼岛主权问题上的态度是明确的和一贯的,对日本政府一意孤行挑战中国主权底线的行为,中国政府和军队不可能一再忍让下去,东海防空识别区的公布和空军进行首次空中巡逻,对日发出强烈信号等于向日本政府正式摊牌,中国军队绝不允许日本海警在中国防空识别区为所欲为,将日本海空力量彻底逐出钓鱼岛区域,是中国政府划定东海防空识别区的根本目的。
最近几年,中国军事实力尤其是海军大幅增长。因此,对于海上主权的维护也越发坚决。2013年11月23日,中国国防部宣布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包含钓鱼岛附近相关空域。
中日在南海的军备竞争以及军事部署已经愈演愈烈,双方都到了骑虎难下的境地。然而一旦出现摩擦,在舆论的压迫下,势必采取报复反报复行为,到那时,中日或许都将身不由己的滑向战争的泥淖。
第三篇:海洋石油工程讲稿(5、6章)
第五章 海洋集输
§5—1 海洋油气集输的任务及集输方式
—、海洋集输的任务 1.采油采气 2.油气处理 3.原油储运
特点 要求设备安装紧凑;安全和自动化技术要求高,投资大。
二、海洋油气集输方式
1.全陆式集输方式 a.油气分离、处理、储存全在陆上进行
b.海上作业工程量少,因而投资省、投产快
c.只能用于离岸很近的油田。
d.三相混输,摩阻大,要求管径大。
2.半海半陆式集输方式
a.采集、分离、计量、脱水等在海上; b.稳定、储存、中转等在陆上;
c.适应性较强,不论远海、近海都可采用; d.必须铺设海底管线; 3.全海式集输方式
所有集输过程全在海上进行。
适于远海、深海油田。费用较低,适于离岸较远的低产油田、边际油田。
§5—2 原油储存
—、储油设备
设备容量: 按7~15天油田高峰日产量设计。
1、油轮 特点:机动性好、容易搬迁。(1)油舱 油舱是油轮用来装油的部分
(2)水舱(位于油轮四周):储存淡水; 压舱调平衡。(3)各种管路系统和设备 2.平台储罐
平台储罐的结构和附件与陆地油罐相同。
储油容量不可能很大。容量过大,安全上就有问题。3.海底油罐
使用水深: 小于100m的近海区; 容积:几千立方米~几十万立方米;
形状:圆桶形、长方形、椭圆抛物面形、球形等。
优点:a.能避开风浪的冲击,天气恶劣时,可不间断生产。
b.海水能保护储油罐不因失火、雷电而发生危险。
c.罐底与海水连通,油水置换储油,油罐壁厚比陆上小; 要求: 海底地形平坦,海流对河床的冲刷不太严重。1)倒盘形海底油罐
图5—2 倒盘形海底油罐
图5—2为1969年建于波斯湾迪拜海的海底金属油罐。结构参数:高:62.7m;外径76.2m;露出水面约13m;
上部:30m高、9m直径的圆筒;中间:24m的内罐;
罐体总重为12700吨; 储油容积为80000米。
罐四周用桩固定在海床上
收发油时油水界面升降速度:0.3m/h;圆筒上部平台上安装有输油泵和管路等生产设备。
2)有防波墙的混凝土海底储油罐
3此储油罐建于北海埃科菲斯克油田
结构参数:
长宽均为92米,高90米;3容积:15.8万米 油田水深:70米
罐内有9个储罐互相沟通;
罐四周用多孔防波墙围绕。罐底面呈波纹形以增加与海底的摩擦力
防波墙高:82.5米,海面以上12.2米。
二、水下储油工艺
1.储油原理:油水置换 2.热损失途径
(1)主要散热区: 罐壁、罐顶
(2)油水界面散热量: 总散热量的2%~4%
(3)油水界面形成“凝油层”(边界层),减缓传热和传质。
3.加热方式:外部循环加热;罐内盘管热介质加热。
§5—3 原油装载
一、海上岛式码头
应用范围:适于浅水海域
组成:1个工作平台;2个系船柱;2个侧锚船柱;
用栈桥相连。
码头造价:随着水深和油轮吨位增加而增加
图5—5海上岛式码头
二、多点系泊
操作比较复杂、费时,且不安全。
三、单点系泊
单点系泊:是一种在海上将船舶与其系泊,并利用它对船舶进行海上石油的输送和装卸作业的终端
油轮象风向标似的随海流或风向的变化围绕着单点系泊装置自由转动,总是保持在最佳的抗风浪位置。
单点系泊具有安全、可靠、经济等优点1.悬链锚腿系泊
由六根悬链将一个大直径的浮筒固定到海床上。浮筒下部的软管与海底管道相连,通过该软管向油轮装油。
图5—6悬链锚腿系泊
2.单锚腿系泊
用一根粗锚链将一个长圆柱形浮筒固定在海床上
3.铰接塔式系泊
可以在恶劣海况中进行可靠的装油作业。
4.固定塔式系泊
该系泊的设计能 抗南海的台风。当台风来时,系泊的储油轮可迅速撤离,解脱后软管靠自重沉于海底。5.刚性臂系泊
该系统用刚性臂将单点和油轮联结一来,减少了油轮的自由度,使油轮更稳定。
刚性臂系泊可以是悬链锚式、铰接塔式或导管架式。
图5—10刚性臂系泊
6.储油系泊联合装置
该装置把储油设备和系泊装置联在一起,特别紧凑。
图5—11 储油系泊联合装置
§5—4 海底管道输送
一、管道输送的优缺点
1.优点: a.可以连续输送,几乎不受环境条件的影响;
b.海底管道铺设工期短、管理方便并且操作费用低。
2.缺点: a.埋在海底的管线,检查、维修困难;
b.处于潮差区的管段:受风浪、潮流、冰凌等影响较大,可能因海上漂浮物或船舶撞击或抛锚而遭受破坏。
c.用作油田原油(气)外输:需要花巨额的初次投资。
要和用油轮外输进行经济对比。3.不宜管道输送的情况: a.油田离岸很远或属以边际油田性质;b.海底有天然障碍而不能铺设管道;c.长距离输送高凝固点和高粘度原油。
二、海底管道的铺设方法
1.铺管船铺管法 铺管船是一个完整的海上预制加工厂;
只能在不封冻的海上长时间作业。
2.漂浮铺管法
需要在陆上加工场制作,并焊接成所需要的管段长度。
拖运过程中要注意风浪的影响和管线的弯曲变形,以免在施工时遭到破坏。
3.底拖铺管法
a.适于管道较短、岸上有现成的组装场所及风浪较平静的地方。
b.被拖管段的长度取决于船机的拖力和管段与海床的摩擦力。
图5—14底拖法铺管示意图 4.卷筒式铺管法
优点:铺管速度很快,最适宜铺设海底软管。缺点:不能使用混凝保护层,管子直径不过大
5.垂直或大角度悬链式铺管法 这种铺管法适合于下列两种情况: a.连接管道较短时
当需用较短的出油管道把海底井口和处理设施相连时,如动用传统的铺管设备就不经济了。b.深水铺管
当进行深水铺管时要限制过度的弯曲就需要很长的托管架,一般铺管船不适应。6.开沟铺管法(1)需开沟的区域
a.高速海流会使管道产生位移的地区;b.由于冲刷逐渐损坏的地区;c.在有航行船只抛锚和捕鱼作业可能破坏管道的地区。
(2)开沟方法: a.开沟犁开沟
b.喷射开沟法 第六章 海洋金属的腐蚀和防护
海洋腐蚀:是指在海洋环境作用下,金属由元素状态转变为离子状态时,发生化学变化引起的金属破坏。
一般的海船,每年因腐蚀而消耗的钢铁约500~700g/m2。一条五万吨级的远洋船,每年因腐蚀而消耗的钢铁可达40吨。
§6—1海洋金属的腐蚀类型
1.电流腐蚀(电化学腐蚀)2.大气腐蚀
大气腐蚀主要是由于空气中的水和氧气引起的。
氧气:产生的致密氧化膜保护金属表面,使腐蚀不致发生;
产生的疏松氧化膜对金属表面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水:如果氧化膜开裂或由于某种机械冲击或磨损使氧化膜遭到破坏,就有新的金属表面暴露在空气中,从而产生浓差电池效应。
3.应力腐蚀
应力:可以是外力产生的,也可以是由加工成形、焊接或加热引起的残余应力。
应力产生的裂纹沿拉应力垂直的方向扩展。应力腐蚀生成的裂纹几乎看不出有形的迹象,因为这些裂纹非常细微直到后期才能被发现。
4.腐蚀疲劳
腐蚀疲劳是在有腐蚀介质存在的条件下出现的使金属抗疲劳能力降低的现象。在有交变应力存在的情况下,由于金属晶格结构扩张,使疲劳裂纹的传播加快。
腐蚀产生的锈斑使应力升高,并且成为裂纹的起始点。
§6—2 海上平台金属的腐蚀特征
根据腐蚀条件的差别,一般可将海洋环境分为海洋大气区、飞溅区、潮差区、海水全浸区和海底泥土区五个区域。
腐蚀程度最严重的是飞溅区与潮差区。
1.海洋大气区
海洋大气湿度大,易在钢铁表面生成水膜,产生电化学腐蚀;
海洋大气中含有一定数量的盐粒和盐 雾,它们积存在钢铁表面,形成了导电良好的液膜,造成严重的电化学腐蚀;
海洋大气比内陆大气对钢铁的腐蚀程度要高4~5倍。
渤海的海洋平台实测腐蚀厚度每年超过0.1mm,有的每年达0.2~0.3mm。2.飞溅区
飞溅区位于高潮位上方 腐蚀特点:
(1)经常处于干湿交替状态,氧供应充足,氧扩散的路程最短,盐分不断浓缩,温度差异大,腐蚀最严重
(2)气泡对构件表面的冲击,使构件上的保护膜和覆盖层易被破坏。
飞溅区的腐蚀速度(碳钢): 东海:0.34mm/年,南海:0.65mm/年。
渤海湾:0.45mm/年,个别地方>1.0mm/年,还有不少深度为2mm以上的蚀孔。
阿拉斯加的柯克湾:2.5mm/年。
3.潮差区
范围:从高潮位到低潮位的区间称为潮差区。腐蚀特点:
1.经常与饱和空气的海水相接触,处于周期性的干湿交替状态,使得腐蚀加剧。
2.海生物能高潮位及低潮位的附近部位寄生,海生物一旦脱落时,往往夹带漆脂,形成局部电池(海生物覆盖部分为阴极区,海生物与漆膜脱落后的裸钢部分为阳极区),而使阳极区部位发生严重的局部腐蚀。
中潮位附近:阴极保护约有50%的保护效率;平均中潮位到平均低潮位:约有70%保护效率;
平均中潮位到平均高潮位:阴极保护效率较差,主要是浸泡率较低,因而阴极保护不能充分发挥作用。4.海水全浸区
腐蚀特点:受溶解氧、流速、盐度、污染以及海生物等的影响。溶解氧对腐蚀起主导作用。
海水中的溶解氧来源于大气和海中植物的光合作用,其浓度与流速和深度等因素有关。
在表层,溶解氧往往是饱和甚至是过饱和的,因此腐蚀比较严重。在低潮位以下约1m的范围内,腐蚀比潮差区和深水区严重得多。5.海底泥土区 海泥中钢铁的腐蚀要比海水中轻得多。
海底泥土区平均腐蚀率:0.02—0.08mm/年。缺氧气,电阻率大。 表层淤泥种类对海洋平台底部的腐蚀会有很大的差别。 浅层泥中:腐蚀严重
第四篇:钓鱼岛争端之我见
钓鱼岛前途之我见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中国更加深入地融入国际社会,中国的海洋权益必将越来越重要。然而自近现代以来,中国与邻国海洋权益的冲突也日益增多。其中尤以在东海与日本关于钓鱼岛主权的争端最为突出。钓鱼岛事件的分析
一、中日钓鱼岛屿主权之争的依据
钓鱼岛屿位于浩瀚东海之上,距祖国大陆174海里,距台湾省基隆92海里,距日本冲绳本岛225海里,距琉球群岛约73海里,但相隔深深的冲绳海槽,整个岛屿由钓鱼岛、黄尾屿、赤尾屿、南小岛、北小岛、飞濑岛、大南小岛及大北小岛组成,总面积6.3平方公里。
据史料记载,早在1372年,明太祖遣使杨载诏谕琉球时经过该地,经考察系无人居住且无任何他国标记,于是设大明界碑。我国明永乐元年(1403)出版的《顺风相送》已有钓鱼岛屿的文字记载。据历史记载:1556年,明政府任命胡宗宪为讨倭总督后,在他所编的《筹海图编》中把钓鱼岛屿列入福建省防区,受中国管辖。1893年,慈禧太后为嘉奖盛宣怀治病有功,特诏谕将钓鱼岛屿赏赐与他,以作采集当地草药之用。从钓鱼岛屿的最初发现到清末500年的时间,中国政府派使20余次进行巡察管辖。而且长期以来台湾渔民在钓鱼岛及附近海域从事捕鱼等生产活动,久而久之,钓鱼岛屿及附近海域成了台湾附属岛屿和东海渔场的一部分。由此可以看出,钓鱼岛屿很早就是中国的领土,受中国的治理和管辖,不属“无主地”。
日本主张钓鱼岛屿主权的依据和事实,一是钓鱼岛屿是日本人古货辰四郎于1884年首先发现,1885年实地调查后确定为无人岛且没有清政府的统治痕迹;二是1895年1月4日,日本内阁决定将钓鱼群岛编入日本领土;三是二战后美日《旧金山和约》、《冲绳协议》确定了日本对钓鱼岛屿的主权。在上述事实无证据和依据且条约系非法条约的情况下,日本政府中一些右翼分子不顾中国对钓鱼岛屿主权的严正立场,蓄意公然践踏国际法,侵蚀中国对钓鱼岛屿的主权,这也就是所谓“中日两国关于钓鱼岛屿主权争议”之肇始。
从国际法角度来看:
日本主张钓鱼岛屿主权不符合国际法。对钓鱼岛的主权归属,日本的立场是:钓鱼岛屿是“无主地”, 国际法意义上的“无主地”是从主权含义上界定为没有被任
何国家管领。钓鱼岛屿早在明初就被中国发现并设置主权标识,直至日本1895年将其划入版图我国明清两朝及台湾的渔民们一直没有间断地在此行使主权和进行与主权相关的生产活动,其间已有500年的历史。所以,钓鱼岛屿不属于国际法意义上的“无主地”,日本发现该地并以“无主地”而取得主权的主张,是有悖国际法的。日本在战后发表《日本投降书》,接受了《波茨坦公告》规定的条件,无条件交还包括钓鱼岛屿在内的中国领土。却又在951年的美日《旧金山条约》和1971年《冲绳协议》认为钓鱼岛屿的主权是归他们的,根据国际条约中“禁止反言”的原则,即要求一国的言行前后一致,若其前后言行矛盾而损害相对人的利益,法律予以禁止。由此可以看出钓鱼岛是属于中国的。
中日双方对钓鱼岛主权问题的未来发展局势剖析
1.中日若发生战争对双方都是灾难
中日政府之间有两个字特别重要,就是默契。其实在钓鱼岛这个问题上,早在邓小平时就提出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中国这些年一直有保钓人士想登钓鱼岛,中国政府多数情况在阻止。我知道日本青年社在冯锦华登上钓鱼岛后也想去,在大多数的情况下双方政府控制了这个地方的事态。
如果说中日争起来,最后的结果就是两败俱伤,如果今天采取进攻性行为,就说明已经抛弃了当年的共识.其实双方也看不出这个问题能够在短时间内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说归谁就归谁。从内心来讲,是希望中日两国友好的,同是亚洲两个大国家,如果说中日两个大国相斗,只会两败俱伤,不管是经济上的斗还是政治上的斗,走到最后最糟糕的是军事上的斗,不管是谁打败谁,都会付出惨重的代价。
2.美国,无处不在的影子
中日之间在钓鱼岛问题上的争议,美国是不可摆脱的一方因素,日本安保同盟之初,日本多次要求美国确认日美同盟包括西南诸岛,开始美国没有同意,后来日本不停追问,美国人放出一句话“当然包括所有的岛屿”。钓鱼岛问题跟美国人也有很大的关系,二战以后,钓鱼岛一直是美军的靶场,70年代的时候美国把钓鱼岛移交给日本。美国把钓鱼岛交给日本,当时美国国院发布声明移交的是行政管辖权而不是主权,日本队对钓鱼岛是行政管辖权而不是主权,这一点在那时候已经明确了。这才有了目前的保持现状,如果谁再往前推进一步就是违反当初的协议。
3.中国在钓鱼岛问题上应该有明确的目标
然而钓鱼岛问题涉及主权,不存在妥协的余地。钓鱼岛问题最终无非会出现以下几种结果。
第一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维持现状。这是目前最有可能出现的一种结果。钓鱼岛问题与南海诸岛问题虽然都涉及领土主权问题,但解决钓鱼岛争端则必须在策略和政策上采取不同的方式。事实上,由于我国政府的严正交涉,致使日本政府也不敢公开支持其右翼势力在钓鱼岛问题上扩大事态。但是实际上维持现状是为了等待合适的时机,使这一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第二是通过外交手段和平收复钓鱼岛主权。这对于中国来说是最好的结果。这就是需要建立在公正、合理、协商的基础上,通过外交谈判来妥善解决。但是从目前的情形来看,这种结果实际上很难成为实现。
第三就是中日诉诸武力解决钓鱼岛主权之争。这种解决方法不管对于中国还
是日本都不是最佳方案。军事行动有两种结果,一是成功收复主权,二是军事行动失败导致日本完全占领钓鱼岛。
就以上前景而言,对中国来说最好的结果是和平收复大于维持现状大于武力收复大于军事行动失败。就结果发生的可能性而言,是维持现状大于武力收复大于军事行动失败大于和平收复。
4.可采取的措施
对于中国政府来说,要争取和平收复钓鱼岛主权,并保证有能力维持现状或者武力收复,避免军事行动失败的尴尬局面。因此,中国政府应该采取以下措施来趋利避害。
1.利用当前国内国际的有利时机,加快经济发展,提升综合国力。国际斗争实际上是综合国力的斗争,综合国力是国家安全的物质基础。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就增加了在钓鱼岛主权问题上的谈判筹码,增大了和平解决钓鱼岛问题的机会。这是最好最根本的途径。
2.加快国防现代化建设,建立一支强大的海军。国防建设是维护国家安全、维持本地区和平稳定的重要条件。拥有一支强大的军队,尤其是海军,将在和平时期保持足够的威慑力,在战争时期保证国家利益收到最小的损害。
3.在改善中日双边关系的基础上,建立一定的互信机制。加强民间经济文化交流。坚持通过谈判方式解决钓鱼岛争端。
4.联合台湾相关机构共同解决钓鱼岛问题。钓鱼岛问题是中华民族的共同问题,海峡两岸应该抛除偏见,携手合作。
5.加强中国海监力量建设,是钓鱼岛海域巡逻常规化、制度化。
6.鼓励民间组织、团体进行各种保钓行动,充分发挥民间力量。
7.加强舆论宣传,在民间大力开展国家安全教育,将钓鱼岛主权问题列入中小学教科书,增强全民,尤其是青少年的爱国精神和对钓鱼岛主权问题的认识,为进行长期斗争打下坚实的基础。
对于钓鱼岛问题,一直采取的是搁置争议共同开发这么一个政策。但这一次的撞船事件也是对这个政策的试探,以后可能还会发生。但是虽然说不纠缠于历史向前看,但历史的问题时不时地会蹦出来,如何从根本上长远地解决问题,对于搁置争议和共同开发这个政策有没有什么值得反思的?
中国还需韬光养晦,更应有所作为。中国的“和平发展”之路,今后注定要在坎坷不平的过程中艰难地推进下去。“主不可怒而兴师,将不可愠而致战。”“战胜易,守胜难”。大国崛起,难有一帆风顺的航程。
第五篇:浅谈中日钓鱼岛争端
浅谈中日钓鱼岛争端
钓鱼岛问题是中日关系发展中的一个重大隐患。尽管1978年签订中日和平条约时,双方曾达成过“搁置争议”的共识,但日本毫无信义,在实际占领的前提下,加速了钓鱼岛的国土化进程。日本多次组织大规模的实地考察活动,在岛上建立了若干设施,其中有25平方米的房屋,供水用水槽,石碑标记等,还修了直升机机场。更有甚者,日本还对我国在钓鱼岛附近海域作业的渔船和科学考察船进行武力威胁和驱赶。之于长期以来持友好态度、对日本宽容大量的中国,日本的行为可以说是以怨报德。
日本在钓鱼岛诸岛主权争端问题上显示的种种战略意图, 推本朔源, 皆源于其极为宏伟的世界性战略目标——成为世界政治大国和军事大国。幅员狭小、国内资源贫乏的日本“在亚太地区和地理上所处的位置, 使它在战略上和防务上,容易受到被围困和被阻拦扫断生命线的弱点”有着极深危机感的大和民族一直梦想据有广阔的大陆地盘。日本经济、技术军事实力的空前强大, 对世界资源、市场的空前依赖“一方面使日本远比任何时代都更接近于实现这一世界霸权的梦想, 另一方面其国家利益也使其比任何时代都需要实现这一梦想。”日本与中国在地缘上太相近, 两国的政治、军事、经济势力范围必然有许多重叠。对日本而言, 争夺钓鱼岛诸岛主权是日本为实现其世界军事政治大国梦和遏制中国强大的世界性战略目标的重要行动。
一、中日钓鱼岛诸岛争端的历史
钓鱼岛诸岛由5个小岛屿及一些礁石组成位于台湾东北基隆港120海里处其中钓鱼岛最大约5平方公里。大量史料证明中国人最早发现和开发钓鱼岛诸岛,它自古是中国的领土。然而,日本却占领了我国的钓鱼岛。从钓鱼岛争端的历史缘起来看,钓鱼岛是日本在1985年中日甲午战争中乘势追击“窃占”的中国领土。中日之间对此真正有所争议并形成第一次争端高潮的时间是上个世纪70年代初。1968年联合国亚洲经济委员会通过对台湾海峡以北海底资源的勘测,发现包括钓鱼岛诸岛在内的广大东海海域蕴藏著十分丰富的海底石油资源。这使受资源短缺、石油缺乏困扰的日本对这一地区发生了浓厚兴趣。由此日本政府才在战后首次正式提出了对钓鱼岛诸岛的主权要求。1969年5月日本派出水警和工程队登上钓鱼岛并设立了水泥标柱式“国标”,还欲盖弥彰地在岛上清除了中国人留下的痕迹。1970年8月5日,日本有关机构通过法律确认所谓“尖阁群岛”属于日本。在此基础上日本采取种种措施加速钓鱼岛的“日本国土化”进程,不仅向那里派出调查团和测量船,还用巡视船将人员和器材运往钓鱼岛并非法在岛上修建了直升机机场,意在以既成事实的态势达成永远占领的目的。
二、钓鱼岛的资源
钓鱼岛及其周边海域有着丰富的渔业资源,是我国渔民的传统捕鱼场,年捕捞量可达15万吨。太平洋黑潮流经这里,带来了大批鱼群,所以我国浙江、福建和台湾等地的渔民经常到这一带捕鱼。在钓鱼岛与东南方的北小岛、南小岛之间,有一条宽达1000多米的“蛇岛海峡”,风平浪静,成为渔民的天然避风港湾。在这个海峡港湾中,还盛产飞花鱼,台湾省基隆、苏澳两地渔民,常靠此渔区生存。钓鱼岛及其周边海域有着丰富的油气资源,被称
为“第二个中东”。据统计:钓鱼岛及其周边海域石油储量可达30-70亿吨(亦有材料说,该海域海底石油储量约为800亿桶,超过100亿吨),这约相当于2004年我国石油用量的18倍,价值超过4万亿美元,相当于我国2007年的GDP量。
三、钓鱼岛诸岛的战略意义
(一)钓鱼岛诸岛的经济价值
日本公开与中国争夺钓鱼岛诸岛主权是在东海发现储有大量石油后不久, 而且是在国际上对海洋权益争夺日益激烈之际。这不能不使人们相信, 日本争夺钓鱼岛诸岛的重要目的之一是争夺海上石油资源。
众所周知, 日本本土资源贫缺, 所需石油完全依赖进口。因此对日本来说, 建立稳定的资源和能源供应体制, 实现经济安全保障, 是影响日本生存、发展的关键利益。
(二)钓鱼岛诸岛的军事价值
日本是一个岛国, 四面环海, 国土狭长,是一个无纵深的国家, 它在本土的防御中不能有效地建立起纵深防线, 因此在国家安全战略上侧重对周围广大海域的防守, 具有一定的防御扩张性。
钓鱼岛最高峰海拔362米, 设置雷达可监视方圆400~600公里的海域和空域。换而言之, 可监视台湾北部, 以及大陆沿岸的福州、温州和宁波等地。若设置电波干扰塔, 或作为地对舰导弹阵地和地对空导弹阵地也有重要的价值。日本如果占据钓鱼岛, 其所谓“防卫范围”可从冲绳向西推远300多公里, 这将严重削弱台湾海峡军事功能的发挥, 对我国的安全构成现实的或潜在的威胁。
(三)日本与中国争夺钓鱼岛的政治目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败后, 日本的军事地位和政治地位受到诸多限制。进入上个世纪90年代后, 日本的经济实力已跃居世界第二位。近年来, 日本积极谋求成为联合国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 企图发展成为世界政治大国和军事大国。日本纵容右翼分子在钓鱼岛制造事端, 就是蓄意制造亚太地区安全的不稳定因素, 以此作为扩充军备、增加军费的借口。日本争夺钓鱼岛诸岛, 还有遏制中国发展的政治阴谋。存在钓鱼岛争端, 日本就更容易在国内外找到强化日美军事同盟的理由, 利用日美军事同盟来遏制中国军事力量的发展。日本凭借美国的支持强占我钓鱼岛诸岛, 就会使我国的军事力量难于跨出第一岛链(千岛群岛、日本列岛、琉球群岛、台湾岛、菲律宾群岛一线),严重威胁中国的本土安全。
四、钓鱼岛事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一)钓鱼岛事件起因
首先,这是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两次世界大战,日本在中国犯下了滔天罪行,中国人民感情上受到极大伤害。钓鱼岛是中国固有的领土,一战以后被日本窃取,二战结束以后中国政治经济实力落后,没有及时收回钓鱼岛,领土主权被美国和日本所干涉,导致长期以来中日两国钓鱼岛领土主权的纷争。日本的举动有美国在背后支持,中国一贯主张和平共处,日本便对中国的抗议和声明无所畏忌。从地理位置来看,日本和中国是邻国,日本是一个国土面积狭小资源贫乏的发达国家。日本对国外资源具有太强的依赖性,同时也具有掠性。由
于本土资源的极度缺乏,日本长期以来非常重视对周边海洋资源的勘探和开发。钓鱼岛离日本冲绳很近,日本实现扩张的策略就是占领岛屿从而获取岛屿拥有的海洋区域。以钓鱼岛为基础,日本才可以与中国分划东海大陆架,增加约20多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并进而攫取东中国海油气资源。
(二)从经济角度分析钓鱼岛事件的根本原因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我们应该从经济角度来分析钓鱼岛事件的根本原因。从以上提到的钓鱼岛事件的经济背景,得出其根本原因是中日美等主要经济体进行经济战略资源的争夺。中国和日本经济资源竞争包括:海洋渔业资源之争、石油资源之争、领地及海域资源之争等。美和日本主要是争夺国际市场,尤其是中国的市场。中国和美国的经济资源的竞争,主要在于货币之争,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威胁美元全球结算货币地位。2010年中国在GDP上超过日本,日本降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但是日本的实际经济地位并未因此动摇。美国虽然严重经济危机的影响,经济发展缓慢,依然也还是世界超级大国。在美国战略重心东移计划中,主导充满活力的亚太经济是其重中之重。
(三)钓鱼岛事件对中日两国的影响
钓鱼岛问题不仅关系到中日两国的国家利益,而且牵涉到两国的国民情绪、民族感情等方面的问题。因此,钓鱼岛问题具有超出一般领土主权争议问题的内涵和意义,对整个中日关系都具有重要影响。当前日本国内民族主义上升,钓鱼岛问题容易被一些人用来制造对中国的不满情绪,甚至鼓吹“中国威胁论”、“中国海洋扩张论”。对中国来说,钓鱼岛问题是日本侵略、掠夺中国的产物,它与中日关系的历史紧密联系在一起,折射了中日历史上的不平等关系。如果日本继续制造事端,必然更加伤害中国人民的感情。而钓鱼岛事件对日本经济造成了巨大冲击,重创日本的出口经济、日本服务业市区一部分中国市场、日本部分战略资源的供应也受到了影响。
总结
钓鱼岛最早是中国发现命名的,明、清两朝均将钓鱼诸岛划为我国海防管辖范围之内。1895年日本趁甲午战争清政府败局已定,在《马关条约》签订前三 个月窃取这些岛屿,划归冲绳县管辖。1943年12月《开罗宣言》规定,日本 将所窃取于中国的包括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在内的土地归还中国。1945年 的《波茨坦公告》规定:“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同年8月,日本接受《波茨坦公告》宣布无条件投降,这就意味着日本将台湾、包括其附属的钓鱼诸岛归还中国。1951年9月8日,日本却同美国签订了片面的《旧金山和约》,将钓鱼诸岛连同日本冲绳交由美国托管。1971年6月17日,日美签订“归还冲绳协定”时这些岛屿也被划入“归还区域”,交给日本。2012年7月6日,日本政府高官造访在东京都厅办公的石原慎太郎,传达了将钓鱼岛(日本称“尖阁诸 岛”)本岛、南小岛、北小岛3岛“国有化”的方针。钓鱼岛事件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在国内外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以下是中国政府对钓鱼岛事件明确表明了中方立场:国际上存在部分反华势力,他们故意制造各种事端,或者利用我国与他国之间的矛盾,想借中国人强烈的爱国热情,对我国进行造谣和诋毁,甚至挑起战乱。钓鱼岛事件发生,全国有50多个城市发生了反日游行示威,其中不少地方出现打砸抢等暴力事件,不少民众借机宣泄心中对社会的不满,并实施犯罪行为。我国人民想要表达自己强烈的爱国心,却损害了同胞的利益,伤了同胞的心。这说明我国政府亟需提高我国国民素质,在尊重和鼓励国人的爱国热情的同时,还应该引导国人理性爱国。政府要加大教育投入,坚持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国民需要提高自身的道德和科学素养,增强法制意识,遵纪守法,明辨是非。我们应该认清反华势力的真面目,在大事面前保持头脑清醒,理性表达爱国情怀。因此,无论从经济发展的角度,还是从国防安全的角度,我们都必须保卫钓鱼岛的主权所有,绝不能容许日本的染指和霸占合法化,这乃是国家利益的要求。中国的强大需要国土的完整和国家的安全,中国人民会誓死保卫我们的祖国。钓鱼岛一定会回到祖国的怀抱。
参考文献:
1、何新《中华复兴与世界未来》, 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2、《钓鱼岛争端: 主权与战略价值》, 《舰船知识》1996年11期。
3、王俊彦《警惕日本》,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4、浦野起央、刘苏朝、张植荣《钓鱼台群岛〖尖阁列岛〗问题研究资料汇编》2001年9月。
5、马英九《从新海洋法论钓鱼台列屿与东海划界问题》中正书局198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