毓秀中学法制课演讲稿

时间:2019-05-14 19:27: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毓秀中学法制课演讲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毓秀中学法制课演讲稿》。

第一篇:毓秀中学法制课演讲稿

远离违法犯罪

争当优秀学生

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们:

你们好!今天借此机会和大家一起共同学习一堂法制教育课,我拟定的课题为《远离违法犯罪,争当优秀学生》。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个规矩,否则就什么也做不成。对国家、社会来说,这个规矩就是法律。依法治国是我国的治国基本方略,是社会进步、社会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未来希望。青少年法律素质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未来社会的稳定程度。正处在生理和心理的生长发育阶段的学生,可塑性很强,从小培养法律意识,进行普法教育,不仅可以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更重要的是能促使我们养成依法办事,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下面我从“什么是违法犯罪?如何远离违法犯罪?如何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如何加强对违法犯罪的自我防范意识?”几个方面来和同学们共同学习一下。

一、什么是违法

违法是指一切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所规定的各项条款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例如:吸食毒品,聚众赌博,盗窃,骗取或抢夺少量的公私财物,结伙斗殴,寻衅滋事等行为都是违法行为,都应受到处罚。治安管理处罚的种类分为:警告、罚款、行政拘留、吊销公安机关发放的许可证。

我们目前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信息时代,同学们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接受各种新鲜事物,其中有健康的,也有一些不健康的东西,你们是否能分辨得清楚?你们是否想过日常的一言一行都必须接受法律的约束。法律是至高无上的,是不可侵犯的,谁违反了法律就必定受到法律的惩罚。

二、什么是未成年人犯罪

今天在场的各位同学,应该都是未成年人。什么是未成年人犯罪?未成年人犯罪是指未成年人实施的犯罪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7条规定:“已满16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死亡罪、强奸罪、抢劫罪、贩卖毒品罪、放火罪、爆炸罪、投放危险物质罪,应当负刑事责任。意思就是说凡年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实施了刑法规定的任何一种的犯罪行为,都应当负刑事责任。我认为一个人走上犯罪道路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常言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同学们如果从小养成了各种不良习性的话,以后要改正就很难,平时又不注意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注重规范自己的言行,不按照各种规章制度做事,最后必将酿成大错。在这里,我给同学们举几个未成年人由于不知道用法律来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行为、不懂得犯罪概念而酿成大错的真实案例。

案例一:陈某和罗某两名中学生因哥们义气,帮同学打架而把自己帮进牢房,发人深思。陈某和罗某是某中学学生,均16岁。一天晚上,二人接到同学顾某的电话,顾某在电话中说白天被人殴打,请他们帮忙去教训对方。于是二人各自携带一把刀子,又邀约几个同学与顾某会合后,在街上寻找白天与顾某打架的肖某某等人。当晚八点,在一游戏厅找到肖某某和王某,陈某和罗某为首把对方砍伤后逃离现场。案发后二人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便主动到公安机关投案自首。陈某、罗某和顾某等参与打架斗殴的学生分别被判处三年至七年的有期徒刑,并附带民事赔偿受害人肖某某和王某医疗费、营养费等费用共计10万6千余元。

案例二:一天晚上,原励德实验中学发生一起故意杀人案,让人费解的是杀人凶手竟是一个未满14周岁的少年,而被杀者竟然是他的同学。该校初一学生陈志明与刘小乐因锁事发生口角纠纷,陈志明动手打了刘小乐一耳光。恼羞成怒的刘小乐失去理智,抽出一把水果刀,对着陈志明的脑部、腹部等处连刺三刀。陈志明被送往医院后抢救无效死亡。案件发生当晚,县公安局迅即组织侦技人员赶赴现场,将刘小乐抓获归案。因刘小乐未成年,一审被判处18年有期徒刑。

三、如何远离违法犯罪

现代网络的发展是人类科技的进步,我们不得不重视当前不健康的网络给青少年的生活带来的不良影响和严重后果。曾被公安部A级通辑令通缉的云南大学生马家爵,就是从中学时开始上网,平时很少和同学沟通,形成孤僻性格,受一些色情和恐怖片的影响,为了一点小事他就可以把宿舍的大学同学全部杀害,虽然马家爵很快被公安机关抓捕,但这一案件给我们的思考太多。以上所举的例子只是较为典型的几个案件,我知道有的同学其实很聪明,但他不用在学习上,而是用在调皮捣蛋上,喜欢逞强好胜,有事没事惹一下其他同学,比如别人走路时他突然伸出一只脚将别人绊倒;有些同学喜欢打架,将别的同学打伤;有些同学不爱护公物,故意毁坏公共场所的物品;有些同学以大欺小,没有钱买东西吃、没有钱买烟抽、没有钱去网吧,他们就强行向弱小同学索要甚至殴打等等,这些行为都是违法的,如果情节严重的话就会转化成犯罪,这些行为都会受到法律的制裁。也就是说只要你做出任何的违法行为,就有可能将自己送进牢房。所以在这里我要告诉同学们,平时一定要听老师和家长的话,遵纪守法,无论是在学校,还是放学回到家中,或者在假期里,游戏厅、网吧、KTV等地方,同学们千万不要进去,因为那种地方很容易接触一些不健康的东西。从我们办案实践中发现很多这样的案例:有些平时表现好较好的学生,就是由于在游戏厅、网吧、KTV等地方结识了一些不三不四的人后就被带坏,最后走向违法犯罪的道路。

案例三:刘某年仅15周岁,原是某中学的学生,在一次偶然的情况下进网吧玩了一下,觉得挺好玩,以后就经常到网吧玩,之后一直沉迷于进网吧玩游戏。但父母不给钱,怎么办呢?他想到了向同学下手诈钱。一天,他在学校操场玩时,看见同学方某,刘某就走上前要方某给他钱,并威胁方某说,你以前跟别人打过架,被打的人叫我来拿医药费,自己认识许多社会上的人,不给钱就叫人来打死你,方某很怕,将自己身上仅有的五元钱给了刘某。以后刘某陆续向方某要了三次,共计六十余元,最后一次,被告人刘某逼方某拿五十元,方某不给,刘某便将方某带到一偏僻地方,用玻璃刮方某手掌,用烟头烫方某,并要求方某第二天中午把钱交到刘某手中,在这种情况下,方某才将这件事告诉其父亲,方某父亲马上到公安机关报案,并配合公安人员将被告人刘某抓获归案,刘某在接受审判时说道:“我以为只是诈点同学的钱好玩,不知道会有这么严重的后果”。刘某后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六个月。

案例四:杜某十四岁,成绩一直很好,有一年暑假,他与同学玩时认识了在社会上混的李某等一伙人,他见李某比自己才大两岁,却比自己潇洒得多:李某出手大方,经常带杜某到网吧、游戏室等地方玩,他很羡慕李某,于是天天跟着李某玩,但是出去玩必须要有钱,李某口袋中的钱很快就用完了,李某就对杜某说:“我们现在没钱玩了,要玩就必须弄到钱”,他们一合计,杜某决定到一个他认为有钱的同学家去抢钱,杜某带着李某等三人趁同学的父母上班、同学一人在家之时闯入同学家实施抢劫,同时还将该同学打成重伤。公安机关很快就破了案,将李某和杜某等人抓获归案。到了9月1日开学的时候,杜某坐在牢房里悔恨交加,他痛哭道:“今天是开学的日子,我多么想背着书包去上学呀!当时我只是想到好玩,我没想到我的行为是犯法的,我后悔呀!”但是法律是无情的,谁触犯了法律就会受到法律的惩罚。

四、如何加强对违法犯罪的自我防范意识

同学们在成长过程中,有时会碰到各种各样的不法侵害,比如说被人敲诈、被人殴打、被人抢劫等等,一但碰到了怎么办呢?我们要增强分辨能力,学会自我保护。在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罪犯的不法侵害时,我们要拿起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面临危险的时候,同学们要机智勇敢地同犯罪分子作斗争。如果畏惧危险的话,就会助长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使他们有恃无恐地继续实施犯罪行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40条的规定,未成年人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及社会公共道德规范,树立自尊、自律、自强意识,增强辨别是非和自我保护的能力,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行为及违法犯罪行为的引诱和侵害。

未成年人的自我防范意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未成年人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及社会公共道德规范”。这是对犯罪进行自我预防的基本条件。这里所说的“法律、法规”,是广义的,包括法律法规规定的各种行为规范,但主要还是指与预防和禁止违法犯罪行为有关的法律、法规,比如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以及其它相关法律、法规等。对于未成年人来说,要求其对这些法律的所有内容都很熟悉,也不现实,应当通过法制教育让未成年人知晓在自己这个年龄段最容易发生的一些违法犯罪行为,有针对性地强化这方面的预防意识。“社会公共道德规范”,主要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日常交往当中逐渐形成的有利于维护大家共同利益、体现社会文明进步的行为规范,它不是因为法律、法规有规定才形成的行为规范,而是基于公众的共同意识、共同认可自然形成的行为规范。比如敬老爱幼、尊敬师长、礼貌待人、爱护公共财物、以及在公共场所大家所共同遵守的一些道德准则等等。自觉遵守社会公共道德规范,对于养成良好的行为、品德,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人有了良好的品行,就比较容易能够抵制各种不良思潮和不良行为的影响和诱惑,这是自身预防犯罪的重要基础。

其次,应当“树立自尊、自律、自强意识”。这是加强对未成年人进行人格培养,提高未成年人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自尊”,主要是讲自我尊重,自己尊重自己的人格,珍重自己的品行。一个人如果对自己的人格和品行没有一定的标准和要求,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就容易受到不良习气的影响,容易随波逐流、沾染上不良行为。所以,“自尊”反映了一种健康向上的品格。“自律”,主要是指自己能够控制自己,严格要求自己,而不是放任自流、随着性子来。现实生活中有些人道理是会讲的,也知道做什么不对,但是一遇到实际问题,自己约束不了自己,缺乏自律,以至于一失足成千古恨。无论在历史上还是现实生活中这样的教训是很多的。在大是大非问题上自己能管得住自己,做到自律,对防止一个人犯错误,对减少、杜绝违法犯罪行为是十分重要的。“自强”,是指积极要求进步,无论在学习上、品行上,都有进取心,不甘于落后,这是一个人进步的动力。“自尊、自律、自强”,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构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人格整体,它不仅对未成年人,即使是对成年人,也是很重要的做人准则。本法在“未成年人对犯罪的自我防范”一章中规定未成年人应当树立自尊、自律、自强意识,对于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充分发挥未成年人在预防犯罪方面自身的作用,是十分必要的。

第三,未成年人应当“增强辨别是非和自我保护的能力”。这是未成年人对犯罪进行自我防范的重要主观条件。“辨别是非”的能力,从广义上讲,不仅包括对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见的行为、现象具有正确判断其对错、好坏的能力,也应当包括对常见多发犯罪的识别能力。辨别是非的能力可以说是对犯罪进行自我防范的前提条件,是非标准不清,对一些常见的犯罪也没有认识,就谈不上自觉去预防犯罪。“自我保护”的能力是指在受到各种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侵害时,能够摆脱、制止、以及对自己进行保护的能力。实践证明,有许多未成年人在受到他人的不法侵害时,由于得不到有效的保护,不能使其摆脱恶劣环境,最后该未成年人也走上犯罪道路,由原来的受侵害者变为侵害者。因此,加强未成年人对各种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的自我保护能力,是未成年人对犯罪进行自我防范的一个重要内容。平时多注意加强锻炼身体,增强体质,这样有助于在遭到暴力侵害的时候,勇于正当防卫,及时逃脱并向公安机关、学校老师或家长报案求助,不至于受犯罪行为的随意侵害。

总之,同学们如遇上不法侵害时,不要害怕,一定要沉着、冷静,机智勇敢,要勇于检举揭发,积极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我们要坚信邪不压正的道理,干坏事的人心总是虚的,害怕的应该是他们。

以上我给同学们讲述了违法犯罪的一点基本知识和如何加强自我防范方面的问题,同学们要认真做到远离违法犯罪,健康成长,还要靠同学们自觉刻苦地学习文化、科学、法律等方面的知识,以接受科学教育为主,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金钱观、荣辱观,养成积极上进、勤奋好学的良好习惯,自觉抵制不良信息的侵蚀,把全部精力放到不断强化自身素质、体现人生价值,争当优秀学生,实现远大理想。

同学们,聪明的人不是不犯错误,而是不犯大错误。要想不犯大错误,就要学会自我保护,学会拒绝。

最后,请同学们记住几句话:恶习伤害你,品德扶正你,法律规范你;父母养育你,老师教导你,国家关怀你。路在脚下,成长进步,关键要靠你自己去努力。

谢谢大家!

2018年4月19日

第二篇:法制课演讲稿

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很高兴今天有这个机会给大家讲一讲防范交通事故、火灾事故和防范自身受到不法侵害的话题。

开展“防范交通事故、火灾事故、不法侵害”的讲座,是为了让在座的各位增强交通安全意识,遵守交通法规;增加消防安全意识,防范火灾事故;学会自我保护,防止受到不法侵害。下面我就具体讲一讲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该怎么做。

一、遵守交通法规,预防交通事故

交通事故多发的原因一是人们的自我防护的意识较差。比如,走路不走人行道,总是想走捷径;认为车不敢撞人,只要是车都坐,也不管安全不安全,对警察的管理交通的行为不是认同而是抵触等等错误认识,可以这样说,很多事故是因为人们缺乏自我保护意识造成了自己的伤害。

1、学生上学或回家的路上尽量不骑、乘自行车;与父母同坐摩托时,不要忘了戴上安全头盔。在摩托车死亡事故中,人员伤亡的最大原因是驾驶员、乘车人没戴安全头盔。因为与汽车不同,驾驶、乘坐摩托车的人都暴露在车外面,在事故中,人体致命部位头部极易受到伤害。摩托车伤亡事故都与未戴安全头盔有直接关系。未满12岁的儿童,身体还达不到安全操纵自行车和独立掌控自己身体的能力。骑自行车完全靠自身协调控制平衡,行驶中危险极大。所以,学生上学或回家的路上尽量不骑、乘自行车;与父母同坐摩托时,不要忘了戴上安全头盔。

2、行人要走人行道。行人不走人行道,横过马路不走人行横道,或临近来车突然横穿车行道是行人违反交通规则的主要表现方式。人、车各行其道,这是最起码的交通规则。有些行人很愚昧,自认为车辆不敢撞他,车喇叭按破了,他充耳不闻,熟视无睹,就是不让。殊不知车辆是机械的东西,行驶中有惯性,其方向、制动装臵随时可能出现故障,驾车人对车是没有绝对控制力的,况且,人体相对车辆是极端脆弱的,碰撞中不可能得便益。拿鸡蛋碰石头的事,只有大脑不正常的人才会去做。所以行人参与交通必须严格遵守交通规则,不要轻易进入车行道,横穿公路时必须一慢二看三通过。人行横道斑马线是行人的生命线。

3、遇上车祸怎么办?(提问:请同学回答)

1、要求驾车人立即停车,抢救伤员和财物,保护现场,记清肇事车车号,拨打“122”或“110”迅速报告,防止其破坏现场、逃逸,客观地向警察提供事故情况。

二、增强消防安全意识,防范火灾事故

下面我给大家讲一讲如何从火场里逃生的办法。

1、平时不要玩火柴、打火机等,不要私接乱接电线,使用液化气、天然气时要注意安全。不要在山林、液化气站、加油站等危险地段燃放烟花爆竹,不要在禁鞭区内燃放烟花爆竹,中小学生要在家长的监护下燃放烟花爆竹。

2、如果身上着火,千万不要奔跑,应迅速将衣服脱下或撕下,或就地滚翻将火压灭,但注意不要滚动太快,人体被火烧伤时,一定不能用水浇,以防感染。

3、如果二楼以上的房屋起火,可以充分利用房内的门窗、阳台、落水管或竹竿等逃生自救,也可采用绳索、消防水带,也可用床单撕成条连接代替,一头紧拴在牢固的物体上顺着绳索滑下逃生。如果逃生路线被火封堵,立即退回室内,关闭门窗,堵住缝隙,有条件的向门窗上浇水。

4、被火围困时,要正确地显示求救信号,站着大声呼救。如果声音实在不易被人听见,也可用手电筒发光、挥动鲜艳的衣物或向楼下扔东西等方法,以引起救援人员注意。

5、用湿毛巾(毛巾与手帕不要超过六层厚)捂住鼻子呼吸,或者用打湿的被褥盖住身体靠近墙根匍匐前进。但石油液化气或城市煤气火灾时,不应采用匍匐前进方式。

6、发生火灾后,实在无路可逃时,可利用卫生间进行避难。因为卫生间湿度大,温度

低,可用水泼在门上、地上,进行降温,水也可从门缝处向门外喷射,达到降温或控制火势蔓延的目的。

7、不要留恋财物,尽快逃出火场,千万记住,逃出决不往回跑。房间内的床下、桌下、洗漱间和无任何消防设施保护的走廊、楼梯间、电梯间等部位,均不能作为避难场所。即使暂时看不到火焰、烟气的熏、蒸也可使人昏迷致死。

8、如无条件自救,而时间又十分紧迫,烟火威胁严重,被迫跳楼时,先向地面上抛下一些厚棉被、迎奥运、保稳定、学习十七大、搞好三基建设我争先垫子,以增加缓冲,然后手扶窗台往下滑,以缩小跳楼高度,并保证双脚首先落地。不到万不得已,不要跳楼。据统计,在3层以上往下跳死亡概率极大。

9、学校和家庭发生火灾,大多是因为用电、用气和烤火引起的。发现屋内起火后,迅速切断电源,将易燃物品搬离火源,然后用水灭火。

三、知法守法,预防犯罪

首先就是一定要自觉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及社会公共道德规范,这是每一个公民的义务,更是我们同学们在自我防范违法犯罪中的法定义务和责任。作家柳青有这样一句名言: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紧要处却常常只有几步。同学们还没有走上社会,前面的道路还很长,一定要走好每一步,学会分析,学会辩别,学会拒绝,才能学会自我保护,否则一旦触犯法律,法律是无情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就会造成一失足成千古恨的遗憾,后悔莫及。最近几年,我县青少年犯罪人数和比重逐年递增,案件性质涉及盗窃、寻衅滋事、故意伤害、抢劫、强奸、敲诈勒索等等,而他们走上犯罪道路的原因有多方面的,只有针对违法犯罪的原因进行分析,才能采取有效措施,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总结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家庭环境不好,家庭教育扭曲。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第一任教师。现在由于独生子女增多,家庭生活水平提高,不少家庭过分宠爱子女,无原则迁就子女的要求,养成子女唯我独尊,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任性、蛮横、粗野、为所欲为等畸型性格,当他们的需要得不到满足,就会不惜采用违法犯罪的手段铤而走险。也有的父母脾气暴燥,子女一有问题,开口就骂,动手就打,这样久而久之,就会导致子女产生对抗心理,或者造成悲观、自卑心理,失去进取心。还有由于有的家庭父母残缺,有的是去世或者有的是离了婚,缺乏父爱或者母爱,没有健全的家庭教育,失去精神支柱,容易造成情绪低落,从而产生多疑、孤僻等病态心理,形成人格分裂与性格障碍。也有的虽然父母健在,但是因为教育方法不当,或者父母榜样教育不良,自己整日参与赌博等违法活动,思想不健康或者作风不正派,或者行为不检点,这样时间一长,他们的子女经过耳濡目染,潜移默化,逐步染上恶习,导致有样学样,也走上犯罪道路.据我国某城市对2000名青少年罪犯进行的调查显示,他们中的24%来自父母离异或者父母中有一人去世的家庭,另有20%是家庭其他成员有过犯罪记录的,余下的人是因为缺乏父母管教。

不良的社会影响,引人误入歧途。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种思潮并存,有些丑恶现象容易诱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比如说有钱就有一切这种观念,他们作案时心安理得,根本没有一种负罪感,直到事发东窗才追悔莫及。还有就是现在大街上到处是录像网吧,受到录像网吧里非法出版物的影响,从中学到一些作案方法后不惜以身试法,以致走上犯罪道路。

放松自己的思想建设,缺乏远大理想和奋斗目标。以为这只是空洞无物的理论,辩别能力和自控能力不够,法制观念淡薄,没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不求上进。不懂得自尊自爱,只追求吃喝玩乐,没有心思学习,甚至发展到逃学弃学,过早地步入社会,在不良因素诱惑下,很快走上歧途

第三篇:法制课演讲稿

法制课演讲稿

同学们、青少年朋友们:

你们好!

今天应邀参加学校举行的法制课,很高兴,借此机会从发生在青少年身边的典型事例,与青少年密切相关的一些法律知识,讲上几方面,与大家共勉。

常言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法律就是调整人们行为的“规矩”。随着社会的发展,法律的作用愈来愈重要,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关系愈来愈密切。在一定意义上说,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在对外交往中,法律也是调整国与国之间关系的重要社会规范。作为21世纪主人的青少年朋友,学习、掌握必要的法律知识,是实现新世纪宏伟蓝图、振兴中华的需要,也是维护人类和平,促进世界发展的需要。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青少年法制教育。党中央、国务院批转的全国第五个五年普法规划将少年儿童的法制教育列为重要内容。广大青少年应当抓住这一有利时机,积极接受法制教育,努力学习法律知识。

第一,通过学习法律知识,迈好人生的第一步。人生的路很漫长,打好基础是人生之旅的关键所在。青少年时代正是长身体、学知识的重要时期,只有学习了法律知识,才能知道什么是合法,什么是违法,学会分辨是非,识别善恶,从小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第二,通过学习法律知识,争做新世纪合格公民。21世纪的中国将是一个法制更加完备的社会,要求每一个公民具有较高的法律素质。广大青少年只有学法懂法,才能树立民主法制观念,明确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才能依法办事,依法维护自身权益,成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合格公民。

第三,通过学习法律知识,努力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接班人。21世纪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重任将历史地落到青少年朋友的肩上。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更好地肩负并完成历史赋予的重任,少年儿童必须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必须具有坚定的信念和广泛的知识面,不仅要学习、掌握科学知识,而且要学习和掌握法律知识,增强法制意识。唯有如此,才能使我国实现依法治国的法制目标,才能保障我们伟大祖国的长期稳定、经济腾飞,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今天学校组织给同学们上法制课,通过听讲课、受警示、学法律,从发生在青少年身边的典型事例,与青少年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一点一滴积累,持之以恒学法、守法、用法、护法,逐步树立法制观念,增强法制意识,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争做一名新世纪的合格公民。

当前,未成年人包括在校学生犯罪问题,仍然是危害社会治安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今天我用几个案例,说明一个道理:中学生应该学法、懂法,未成年人应该健康成长。

案例一:九青年结伙抢劫

断送前程追悔莫及 为了叙述方便,我先把这九个人的基本情况作以介绍:

200*年*至*月,上列九人分别纠集在一起,先后在**中学,*城电影院等地,抢劫作案8次,抢劫现金113元,具体犯罪事实如下:

第一次,200*年3月22日下午*********,抢得现金10元; 第二次,200*年4月7日下午**********抢得现金10元; 第三次,*******

以上,***参与抢劫8次,刘*参与抢劫4次,张**参与抢劫5次,***参与抢劫3次,樊*参与抢劫3次,李*参与抢劫2次,梁**参与抢劫1次,关**参与抢劫1次,丁**参与抢劫1次。所抢现金被九人用于吃喝花用。

保**等九人以暴力的胁迫手段多次抢劫他人财物,其行为已触犯了刑律,构成了抢动罪。保**在共同犯罪中起了主要作用,是本案的主犯,且结伙多次持刀抢劫。对社会危害大,影响极坏,使学生上学无安全感,犯罪情节严重,应从重处罚。鉴于保**犯罪时未满十六周岁,应减轻处罚。刘*、梁**犯罪时已满十八周岁,在犯罪中起了次要作用,是本案的从犯,应根据其周岁,在犯罪中起了次要作用,是本案的从犯,应根据其犯罪的情节比照主犯从轻处罚。张**、***、樊*、李*、关**、丁**犯罪时未满十六周岁,且是本案的从犯,应减轻处罚。法院200*年*月15日不公开开庭审理了本案,以抢劫罪,判处保*有期徒刑六年,并处罚金2000元;判处刘*有期徒刑六年,并处罚金1500元;判处张**有期徒刑二年,并处罚金1000元;判处樊*有期徒刑二年,并处罚金1000元;判处李*有期徒刑一年,宣告缓刑二年,并处罚金1000元;判处梁**有期徒刑一年,宣告缓刑二年,并处罚金1000元;判处关**有期徒刑六个月,宣告缓刑一年,并处罚金500元;判处丁**有期徒刑六个月,宣告缓刑一年,并处罚金500元。

这个案件中,涉及《刑法》总则中关于犯罪的7个概念。

1、刑事责任年龄:《刑法》17条规定:14周岁以下是完全不负刑事责年龄段。14周岁至16周岁是相对负刑事年龄段,这一年龄段的公民犯以下8种罪的,应负刑事责任。即:故意杀人、故意伤害、强奸、抢劫、贩毒、放火、爆破、投毒。16岁以上为完全负刑事责任年龄段。14--16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

2、缓刑:是指附条件的暂缓刑罚执行的制度。一般缓刑的适用条件:一是判处拘役和3年以下有期徒刑;二是根据犯罪性质和悔罪表现,使用缓刑不致瑞危害社会;三不是累犯。累犯不适用缓刑。

3、罚金。附加刑的一种。成人不少于1000元,未成年人不少于500元,强制缴纳。

4、共同犯罪。由二人以上故意犯罪为共同犯罪。

5、主犯。是指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犯罪分子。根据规定,主犯包括了两种情况:(1)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犯罪分子,即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他们在犯罪集团中起组织、策划、指挥作用,是犯罪集团的核心。(2)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犯罪分子。

6、从犯。是指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犯罪分子。所谓次要和辅助作用,是相对主犯的主要作用而言。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7、抢劫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暴力胁迫,强行劫取财物的行为。从客观方面看,被告人必须实施了对公私财物的所有者、保管者或者守护者均使用了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劫走财物。这是所说的暴力,是指犯罪分子对被害人的身体实施打击或者强制,如杀伤、殴打、捆绑和禁闭等。这种暴力是犯罪分子用以排除被害人抵抗,从而劫取财物的手段。抢劫罪的胁迫,是指犯罪分子以暴力相威胁,迫使受害人不敢反抗,从而顺利劫走财物的行为,被胁迫的对象可能是受害人,也可能是受害人的亲属,朋友或者同事。从庭审调查的事实看。保**等九被告人把作案对象选择在学生身上,正是利用在校学生不敢反抗或不能反抗的特点,各个被告人收集一起,寻机作案,从身份上,是社会青年对付在校学生,力量对比上,或是三对一、四对

一、甚至九对一,给受害人以暴力和胁迫,迫使受害交出财物或任其掏出钱物拿走,其行为完全符合抢劫罪客观方面的要件特征。

从客体上看,抢劫罪侵犯的是复杂客体:不但侵犯了公民的财产权利,而且又直接侵害到公民的人身权利。以本案看,由于九被告人行为,不仅使受害人的财产权利妈:即学生身上仅有的现金被抢,而且使有的学生不敢上学,有的被致伤送医院治疗,有的辍学种地,甚至牵连到学生家长,对学生上学是迎送往来,严重地侵害了在校学生的身心健康,破坏了良好的社会风气,在学校和社会造成了恶劣影响。

在主观方面,抢劫罪具有明显的主观故意,即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本案各被告人离开学校后,家庭管教不力,以至在外租房群居,生活无靠,便打起了抢钱的主意。尽管各被告人万般抵赖,狡辩是借、要,但谎言不戳自穿,世界上没有向连名字都不知道,人也不认识的人借上钱的道理。揭开伪装,暴露出的就是肆意非法抢劫读书学生的零用钱,来满足这些不法之徒的吃、喝、抽。

主体方面,依据《刑法》第十七条第二款规定的“已满十四周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本案被告人均已满十四岁不满,达到抢劫罪的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且实施抢劫次数多,情节恶劣,完全符合抢劫罪的主体特征。

《刑法》263条规定,犯本罪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有下列情节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A、入户抢劫;B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C、抢劫银行;D多次抢劫或抢劫数额巨大;E、抢劫致人重伤或死亡;F、冒充军警抢劫;G、持抢抢劫;H、抢劫军用物资、抢险、救灾、救济物资。

同学们,听了这节课,我们应当从中受到哪些启示呢?我想应是5句话,15个字:这就是:慎交友、立大志、善慎独、敢维权、要坦白。

最后,祝愿青少年朋友们,同学们,勤奋学习,只争朝夕,时刻准备着,为创造中华民族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而努力。

演讲人:

二○○六年四月十一日 为保护个人隐私,以上姓名加上引号。

法制课演讲稿

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提高青少年法律意识

同学们、青少年朋友们,你们好:

大家知道,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信息时代,同学们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接触到各种新鲜的事物,其中有健康的,也有一些不健康的东西。你们是否能分辨得清楚?你们是否想过,自己日常的一言一行都必须接受法律的约束?法律是至高无上的,是不可侵犯的,谁触犯了法律,就必定受到法律的惩罚。

那么,什么行为是犯罪的行为呢?要远离犯罪,这是同学们首先要弄清楚的问题。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到《刑法》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犯罪具有三个方面的基本特征:

(一)犯罪是一种危害社会的行为,即犯罪具有社会危害性;

(二)犯罪是一种触犯刑律的行为,即犯罪有刑事违法性;

(三)犯罪是一种应当受《刑法》处罚的行为,即具有应受刑罚惩罚性。今天在坐的都是小学生,也就是说,你们都是未成年人。未成年人犯罪,是未成年人危害社会、触犯刑律、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值得注意的是,对未成年人犯罪,我国《刑法》第17条做了年龄及犯罪行为种类上的限制。《刑法》第17条第1款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负刑事责任”。意思就是凡年满十六周岁的人,实施了《刑法》规定的任何一种犯罪行为,都应当负刑事责任。这样规定是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的。在我国,已满十六周岁的人,因体力、智力已相当发展,并有一定的社会知识,已具有分辨是非善恶的能力。因此,应当要求他们对自己的一切犯罪行为负刑事责任。

《刑法》第17条第2款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这样规定,是充分考虑了他们的智力发展情况,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一般已具有事实上的识别能力,但由于年龄尚小,智力发育尚不够完善,缺乏社会知识,还不具有完全识别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因此,他们负刑事责任的范围应当受他们刑事责任能力的限制,不能要求他们对一切犯罪都负刑事责任。所以,我国《刑法》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只有犯以上规定的八种犯罪,才负刑事责任”。由此可见,法律对未成年人加以保护的同时,也给予了一定的惩罚。那么有些同学会说,我现在还不到十四周岁呢。在这里我要告诉你们,如果你实施犯罪行为时,年龄虽未达到追究刑事责任的界限,但国家法律还是有惩罚的措施的,比如作治安处罚、送劳动教养、送工读学校进行矫治等等。同时我认为一个人走上犯罪道路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常言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如从小养成了各种不良习性的话,以后要改正就很难;平时又不注重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注重规范自己的言行,不按照各种规章制度做事,最后必将酿成大错。在这里,我给同学们举几个说明未成年人由于不知道用法律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不懂犯罪概念而酿成大错的真实案例:一个是发生在2002年的一名十四周岁的中学生投毒案,这起案件发生在那年四月份的某天下午,该学生将自己买来未吃的冰棒咬破一口,再灌入一点老鼠药,而后放入附近一小学某教室的一张课桌抽屉里。第二天,坐该课桌的小学生喝了这有毒的冰棒后,很快就死了。这起案件侦破后,该投毒的中学生后悔不已,他说自己没有想害死人,以为小学生吃了只会拉肚子,但是严重的后果已经造成,该学生的后悔不能代替法律的惩罚。根据《刑法》第十七条的规定,投毒致人重伤、死亡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死刑。后来该同学被判处有期徒刑十年。

再给同学们讲一个2002年发生的案件。被告人刘某年仅15周岁,原是四中的学生,在一次偶然的情况下进网吧玩了一下,觉得挺好玩,以后就经常到网吧玩,之后一直沉迷于玩网吧和游戏机。但父母不给钱,怎么办呢?他想到了向同学下手敲诈钱财。一天,他在四中操场玩时,看见同学方某,刘某就走上前要方某给他钱,并威胁方某说,你以前跟别人打架,被打的人叫我来拿医药费,自己认识许多社会上的人,不给钱就叫人来打

死你,方某很怕,将自己身上仅有的五元钱给了刘某。以后刘某陆续向方某要了三次,共计六十余元。其中有一次,刘某逼方某带他到方某父亲那骗借了三十元钱。最后一次,被告人刘某逼方某拿五十元,方某不给,刘某便将方某带到一偏僻地方,用玻璃刮方某手掌,用烟头烫方某,并要求方某第二天中午把钱交到刘某手中。在这种情况下,方某才将这件事告诉其父亲。方某父亲马上到公安机关报案,并配合公安人员将被告人刘某抓获归案。刘某在接受审判时说道:“我以为只是敲诈同学的钱好玩,并不知道会有这么严重的后果”。根据我国《刑法》第十七条第2款规定:犯抢劫罪,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刘某后被判处有期徒刑二年六个月。再就是一个发生在2001年夏天的案例:杜某十四岁,从一年级到五年级成绩一直很好。在他小学毕业就要升入初中的那个暑假,在与同学玩时认识了在社会上混的李某等一伙人,他见李比自己才大两岁,却比自己潇洒得多:李某出手大方,经常带杜到网吧、游戏厅等地方玩,他很羡慕李某,于是天天跟着李玩。但是出去玩必须要有钱,李某口袋中的钱很快就用完了,李某就对杜说:“我们现在没钱玩了,要玩就必须搞钱”,他们一合计,杜某决定到一个他认为有钱的同学家去抢钱。杜某带着李某等三人趁同学的父母上班、同学一人在家之时闯入同学家实施抢劫,同时还将该同学打成重伤。公安机关很快就破了案,将李某和杜某等人抓获归案。到了9月1号,杜某坐在牢房里悔恨交加,他痛哭道:“今天是开学的日子,我多么想背着书包去上学呀,当时我只是想到好玩,我没想到我的行为是犯法的,我好后悔呀。”但是法律是无情的,谁触犯了它就要受到惩罚。

以上所列举的例子只是较为典型的几个案件。我知道有的同学其实很聪明,但他不用在学习上,而是用在调皮捣蛋上,喜欢逞强好胜,有事没事惹一下其他同学,比如别人走路时他突然伸出一只脚将别人绊倒;有些同学喜欢打架,将别的同学打伤;有些同学不爱护公物,故意毁坏公共场所的物品;有些同学以大欺小,没有钱买东西吃、没有钱进游戏厅,就强行向弱小同学索要等等行为都是法律所不允许的。如果情节严重的话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也就是说,你这一逞强就有可能将自己送进班房。所以在这里我要告诉同学们:平时一定要听老师和家长的话,遵纪守法,特别是马上暑假就要到了,什么游戏厅、网吧、歌舞厅等地方,同学们千万不要进去,因为那种地方很容易接触到一些不健康的东西。从我们办案实践中发现很多这样的案例:有些平时表现较好的学生,就是由于在游戏厅、网吧、歌舞厅等地结识了一些不三不四的人后被带坏,最后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下面,我再给同学们讲一讲如何增强对犯罪的自我防范意识。

同学们在成长的过程中,有时会碰到各种各样的不法侵害,比如说被人敲诈、被人殴打、被人抢劫等等,一旦碰到了,怎么办呢?我们要增强分辨能力,学会自我保护。国家的法律都是为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惩罚各种不法行为而制定的,也就是说在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罪犯的不法侵害时,我们要拿起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面临危险的时候,同学们要机智勇敢地同犯罪分子作斗争。如果畏惧罪犯的话,就会助长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使他们有恃无恐地实施犯罪行为。所谓犯罪的自我防范是指个人为减少被害的可能,进行自我保护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和方法,根据《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40条的规定,未成年人犯罪的自我防范意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指未成年人通过加强文化修养和法律知识,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的引诱和侵害;另一方面是指未成年人在受到犯罪侵害后应通过法律途径,及时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具体来讲,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一、未成年人应当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社会公共规范。

实践证明未成年人一旦养成了种种不良习性后,要矫正过来是很不容易的,需要花费更大的力气。因此,未成年人就应该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处处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社会公共规范,遵守社会公德,从小养成良好习惯,加强自我修养,自我调节、自我完善,自觉抵制违法犯罪行为的引诱。如我在99年办理的一起未成年人入室抢劫案,涉案人员有三人,其中年龄最小的王某年仅14周岁。99年10月的一天晚上,楼某与李某到我市甜梦歌舞厅找到王某,并邀王某去玩,王某就跟随前往来到一住宅区,楼某带头敲开被害人陈某家的门,进屋后要陈某拿钱,陈不从,李某便上前抢陈某脖子上的金项链。王某见状退出房外。最后楼某被判8年徒刑,李某被判5年徒刑,王某因年少,不辨是非,又没有实施具体行为,为体现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和挽救政策,我们对他作不起诉处理。此案中如果王某也积极主动地动手帮助实施抢劫,那么王某也将被判刑坐牢。

(二)树立自尊、自、自强的意识

自尊、自律、自强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也是未成年人进行自我防范和赢得社会保护的途径。如果未成年人自甘堕落,外界再怎样帮助,也是无济于事的。如我办理的舒某抢劫、伤害案,案犯舒某原是一名中学的学生,因从小养成了娇生惯养的不良习惯,一直不好好读书以至成绩越来越差,他的母亲给他转学后,他认为自己不是读书的材料,还是自暴自弃,成天泡在游戏机房玩游戏,并结识了也是不读书的刘某等人,后与刘某等人一同去打架伤人,抢出租车司机,坠落的无法自拔,最后被关进监牢,被判处七年徒刑。

(三)增强辨别是非和自我保护的能力

未成年人只有学好知识,丰富社会生活经验,锻炼各种能力,才能对违法犯罪行为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才能分清是非,辨别善恶。未成年人还要加强锻炼身体,增强体魄,这样有助于未成年人在遭到暴力侵害的时候,及时逃脱或者进行正当防卫,不至于受犯罪行为的随意侵害。

(四)加强未成年人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

未成年孩子对犯罪的自我防范,除以上讲的,还必须懂得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根据实践经验,我们建议同学们如果在遭到违法犯罪行为侵害的时候,切切要记住两点:

一、同学们要以躲避免受违法犯罪行为侵害为自己的首要任务,不提倡你们去同违法犯罪分子面对面搏斗,比较明智的做法是遇事不慌,然后设法摆脱或向四周的大人呼救,或拔打“110”报警。对于这一点,我们办理的发生在去年十月份的一个案例,对同学们很有借鉴作用。那天住在某村附近的小女孩娟娟放学后背着书包独自一人往家里赶,罪犯王某看见娟娟脖子上挂着一把钥匙往家赶的样子,王某心想:这个小女孩家可能大人没在家,我就跟着她,待她开开门后就冲进她家抢点东西。于是王某就一直跟着娟娟。走了一段路后娟娟发现后面有个男青年一直跟着她,心里很害怕,在走到自家房子门口时,她想:如果我现在开门进房间的话,这个坏蛋一定会冲进我家干坏事的,我不能开门。娟娟一直在家门前马路上逛来逛去,王某见娟娟没开门就躲在马路对面等。过了一会儿,娟娟看见隔壁的张阿姨走了过来,就立即凑着张阿姨的耳朵把她遇到的情况告诉了张阿姨。张阿姨叫娟娟去开门,她立即打110报警。在娟娟开门后,王某就冲上前将娟娟逼进一个小房间里反锁起来,并威胁娟娟不准喊叫,他自己就到娟娟父母的房间里翻东西。在王某翻东西时,由于张阿姨报了警,公安人员及时赶到将王某抓获。

第二、如果同学们发现自己正在或已经受到非法侵害的,就应该采取正确的途径解决。如及时向学校、家长或者其他监护人报告,由家长、老师或学校出面制止不法侵害,也可以向公安机关或者政府主管部门报告。例如前面所举案例中的方某,他当时就没有通过正当的途径保护自己,如果他被刘某第一次抢劫时立即向父母或老师报告,就不会三番五次地被刘某抢劫。此外学生之间打架事件也要引起同学们的注意。据调查,一些学生被同学殴打后并不是向家长或学校汇报,而是自己作主到外面找人来报复,要知道报复人也是违法的,情节严重的是要构成犯罪的,要被判刑坐牢。

我再给同学们讲另一种自我保护的特殊情形,这也是我们在平时的办案当中常常遇到的情况。举一个案例说明:学生蒋某假期与邻居李某及几个朋友在一起玩。一天,蒋某和李某等人坐出租车出去玩,在出租车上,蒋某听李及朋友说:“等一下要将那人的手机抢来,另外还要搜一下他的身看有没有钱。” 蒋某听了这话知道李某等人是要去抢劫,他有点想不去,但碍于朋友情面,他只好跟着去了抢劫现场。实施抢劫时,蒋某站在边上看,李某叫蒋某帮忙搜一下受害人的身,蒋某就上前搜了受害人的身并将搜到的钱全部交给李某。案发后,由于受害人及时报案,公安机关很快将李某及朋友、还有蒋某一并抓获,蒋某归案后一直辩解说他并不想抢别人的钱,他觉得很冤枉,但是法律规定:帮助他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实施强行劫取公民财物的行为同样构成抢劫罪。蒋某最后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举这个例子的目的是要告诉大家:当你与同伴在一起玩,发现同伴有犯罪意图时,你应当制止他;如果你制止不了的话,你就要赶快想办法远离他,千万不能为了哥们义气跟着同伴去抢劫。因为你一旦到了犯罪现场,即使你没有动手,你也难脱干系。因为受害人不管你具体有什么行为,他只说共有多少人实施了抢劫,你们这些去的人即使没动手也都为罪犯助了威。所以我们的同学以后如碰到这种情况,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要有自我保护意识,不要惹祸上身。

总之,同学们如遇上不法侵害时,不要害怕,一定要沉着、冷静,机智勇敢,要敢于检举揭发,积极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我们要坚信邪不压正的道理,干坏事的人总是心虚的,害怕的应该是他们。

以上我给同学们讲述了违法犯罪的一点基本知识和如何加强自我防范方面的问题,我所讲的只是给同学们起个抛砖引玉的作用,同学们要真正做到远离违法、犯罪,健康成长,还要靠同学自觉刻苦地学习文化、科学、法律等方面的知识,做一名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法制课讲稿

同学们、青少年朋友们,你们好:

一、什么是法律?法律是如何分类的?

1、法律是指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各种行为规范的总称。

2、按照法律地位、法律效力、内容和制定程序的不同划分根本法和普通法。

3、根本法即宪法它规定国家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公民基木权利与义务、国家机构等国家最重要、最根本的问题,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其制定和修改必须经过特定的机关和特定的程序。

4、普通法即除了宪法以外的其他法律,它所规定的内容只限于某一专门社会关系方面的问题。普通法的制定必须依据宪法确立的基本原则不得与宪法抵触。

二、违法与犯罪的区别?

1、违法是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政党武装力里、社会团体企事业组织、公民违反国家现行法律、法规的规定,造成某种危害社会的、有过错的行为,2、犯罪是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财产,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它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刑法处罚的行为。

三、青少年应注意的几种犯罪

1、盗窃罪举例“赵小军”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案

2、抢劫罪举例“朱希军等人持枪抢劫被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

3、伤害案中小学生之间打斗造成的伤害,在这方面有许多案例,有的给予了经济赔偿,有的甚至因此受了了刑事处分。希望同学们引起注意。

四、日常生活中应注意加强自我保护意识

1、不贪图小便宜,有句古话叫“贪小便宜,吃大亏”,在现实中我们有些小朋友因贪图一些小利使自己吃亏、上当,有时殃及家人的安危。要记住世界上没有免费的蛋糕,天上也不会掉下馅饼。任何东西的取得必须靠诚实劳动取得,别无他途。

2、不听信陌生人的话(包括有些认识的人)。

3、注意身边法轮功

五、诚信—是立人根本

诚信是做人的根本,体现在小朋友身上要做一个诚实的孩子,不说脏话、谎话、认真学习,自己的事情自已办,爱清洁、讲卫生,对自己办的事情要勇于负责。我们从小养成这样的好习惯将受益终生。下面讲一个我国外经贸副部长龙永图在比利时的一个小故事和美国一个在逃犯欠八美分的故事,相信这些故事能给小朋友留下深刻的印象,对大家以后养成好的世界观会有启发的,谢谢大家!

法制课讲稿:

一、爱国

爱国是中华民簇的优良传统和崇高美德,是人们长期培育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我国幅员辽阔,地理优越,资源丰富,物产富饶,山河壮丽,风光优美,人民勤劳勇敢善良,怎能不激发我们对她的赞美、自豪、热爱之情。千百年业,爱国主义哺育了代代爱国英杰,谱写出了感人肺腑的爱国颂歌。爱国是人们的最基本的首先规范。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小学生,首长要做一个坚定的爱国者。这就要求我们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关心祖国的前途和命运,珍视祖国的锦绣山河和灿烂文化,积极报效国家,自党维护祖国的独立和统一,坚决捍卫民族尊严,为实现国强民富贡献身己的力量,坚决同分裂祖国、报靠外国敌对势力、损害民族尊严、丧权辱国的行为作斗争。

1、热爱祖国、终身不渝。

热爱祖国,就是热爱社会主义祖国,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终身不渝就是一生一世永不改变。我们常把祖国比作生育和养育我们的母亲,我们每个人的前途命运同祖国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国富民强、国泰民安是每个人切身的体验。因此,爱祖国就成了我们每个学生的起码道德要求。中华民族素来就有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几千年来,为了祖国的统一和富强,无数中华儿女前仆后继、英勇奋斗,使我们的祖国经受住了无数的磨难和考验,逐步走向繁荣和富强。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以民族的解放、人民的幸福为宗旨,把具有悠久历史的爱国主义推进到了一个崭新阶段。因此爱国与爱党紧密相连。在我们国家,爱国必须爱中国共产党,是共产党领头人民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成立了新中国,使中国人民从此站立了起来,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使我们的祖国逐步走上繁荣富强,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实践证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因此,我们要热爱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领导,维护党的威性,同败坏党的形象,抵毁党的荣誉的行为作斗争,永远跟党一起走。

在现阶段爱国与爱社会主义密不可分。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爱国必须爱社会主义。在我实践已经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前进,中华民族才能实现伟大崛起。因此我们要热爱社会主义,坚定不移地走向社会主义道路,维护社会主义制度的言论和行为。(南宋爱国将领文天祥是历史上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杰出代表。他起兵抗元,兵败被俘,在狱中,他写下了激昂正奋的《正气歌》,把爱国主义、民族气节比作天地间的正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名句成为激励后人为祖国而献身的千古绝唱。)

2、热爱人民,报效人民。

热爱人民,就是对人民满怀深厚感情;报效人民,就是积极为人民效力,做有益于人民的事,为了人民的利益贡献一切。热爱人民,报效人民是爱国主义的重要体现。

我国的山河是可爱的,世代生息在这片国土上的各族亿万人民群众更可爱。因为他们以平凡的智慧、辛勤的劳动,创造了可与世界其他民族媲美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在古代,我们的人民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作物起源中心,在全球已知的666种主要栽培作物中,起源于中国的有136种,占世界首位。我国古代手工艺产品品种繁多,工艺精湛,名扬于世,尤其是丝绸和陶器被视为世之极品。我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显赫,最著名的“四大发明”对人类历史发展产生了革命性的作用,我国的灿烂文化也无与伦比,博大精深的文化大宝库全世人推崇备至,惊叹不止。

在近代,我国各族人民的高度的责任感、坚韧不拔的斗志,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使中华民族重新又扬眉吐气。如今各族人民又担负起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任,谱写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篇章。所以说,人民是真正的英雄,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我国的人民是非常可爱的,我们要热爱人民。

热爱人民,要体现在报效人民的实际行动中去,积极为国家和人民出力。从古至今,中华大地上涌现了无数爱国民族的英雄志士。包拯为民伸冤;邓世昌浴血奋占;谭嗣同变法图强;鲁迅弃医从文华罗庚心系祖国„„他们都表现出了报效祖国和人民的爱国热情。这爱国爱民的光辉典范连同这些光辉的爱国主义精神将百代不衰,永远流芳。

3、建设祖国,竭尽全力。

建设祖国是新时代的爱国主义主题。因此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贡献全部的力量,成为对人民的基本道德要求。作为新时代的学生,我们就努力刻苦学习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将来竭尽全力地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建设祖国离不开各行各业的劳动,幸福的生活要靠我们用劳动去创造;要热爱劳动,参加力所能及的自我服务劳动、家务劳动、公益劳动和简单的生产劳动,掌握一些基本的劳动技能,培养劳动习惯,爱护公物,勤俭节约,珍惜劳动成果;学习老一辈艰苦创业的优良传统,初步培养有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

4、保卫祖国,义不容辞。

强大的爱国要有强大的国防。国防是一个国家为保卫其主权和领土完整、抵御外来侵略而设立的军事组织和军事设施。国家要进行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民要过稳定太平的日子,必须要有强大的国防力量作后盾,以维持和平的建设环境。因此,你们长大了履行兵役、保卫国家,是应尽的义务。

“天下兴旺,匹夫有责”。国防同我们的切身利益相关,唯有强大的国家,坚强的国防作后盾,我们才能安心地学习、工作和生活,所以我们要时时把国家的安危牢记在心中。

保家卫国,支持国防建设,要时刻做好军事斗争准备,认真履行《兵役法》,踊跃参军,保证部队的兵员补充。我国有保家卫国的好传统,在古代,有“花木壮兰替父从军”、“岳母刺字”的动人故事;在近代,有三元里抗英、义和团运动的英勇壮举;在革命战争年代“有义新送儿去参军,妻子送郎上战场”的激励场面。在新时期,我们应当发扬这种优良的爱国传统,特别是有志青年要克服困难,积极响应祖国的号召,把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作为自己的应尽的义务,为加强国防建设作为应有的贡献。

5、民族尊严,坚决捍卫。

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具有推动公民维护国格、人格的巨大道德力量,成为一切爱国行为的内在动力。所以具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坚决捍卫民族尊严,是对每个学生必然的道德要求。人有自己的人格,都希望别人尊重自己,都有保持自己尊严的感情。

作为一个民族,同样具有保持自己尊严的感情,那么怎样才能保持呢?捍卫民族尊严,一是要把祖国和民族的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当祖国和民族尊严遭到侵犯和玷污时,要毫无保留地贡献自己的智慧、力量乃至生命,去维护祖国和民族的尊严。汉代的苏武、宋代的岳飞、明代的戚继光、清代的顾炎武等民族英雄,都以自己矢志不渝的爱国热情,捍卫了中华民族的尊严。二是要求本民族成员自爱、自重、自律。要努力使自己的言行有利于维护祖国的国格完美,不崇洋媚外,不做人格低下,有损国格的事。改革开放后,我们与外国人交往的机会增多了,我们更要懂得自爱、自重、自律。对来华的外宾、外国人,我们要尊重他们,做到不围观、不起哄、不取笑、不索要纪念品;我们到外国后也要不卑不,又为了付好外国人而抵毁自己的国家和民族,不做给中国人丢脸的事。三是要求其他民族尊重本民族的尊严,决不允许别的民族侵犯、歧视和侮辱本民族的尊严。吉鸿昌将军在20世纪30年代曾被国民党政府派往美国考察,一天他与参赞同去一家邮局寄包裹,当邮局职员得知他是中国人时,轻蔑地说:“中国?我不知道什么是中国„„”随行的参赞埋怨说:“你干什么说你是中国人呢?你可以说你是日本人,这样就能受到礼遇”。吉鸿昌怒不可遇,大声喝道:“你党没做一个中国人丢脸吗?我党没做一个中国人光荣的很!”回到住处,他当即做了一个木牌,上写:“我是中国人”,此后他每次出门都把木牌戴在胸前,昂首挺胸地走在美国人之中,捍卫了中华民族的神圣尊严。

二、守法

常言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里的规范指的就是人们行为规范。法律是一种强制性的行为规范,它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依靠司法机关采用强制力保障实施的行为规范。它是一个国家、一个社会能够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没有法律强制性的规范和引导,人们的行为就没有最基本的准绳,社会就会失序,学习、生产、工作就无法进行,天下就会大乱,现代社会尤其如此。法,是现代社会安全有序的最强有力的屏障,是包括我们学生在内的每个公民必须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是现代社会人们道德生活的底线。

1、法律法规,多多知晓。

守法必须知法,知法必须学法。一个对法律法规无知的人,是误不到自党守法的,有时甚至做了违法之事,还全然不知。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基本治国方略以来,国家颁布的法律、法规日益增多,社会主义法制日益健全,单与我们小学生生活有关的规律就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等,学生的学习生活越来越纳入了法治的轨道。作为一名学生,就应该了解国家有哪些法律,尤其是这些与我们关系密切的法律,不可不知不晓。因此我们要抽出一定时间学法,做到知法、懂法、用法。学法、知法是守法的前提和基础。

今天根据《小学生德育纲要》要求,向同学们宣传与小学生生活有关的相关法律规范。

2、权利义务,正确对待。

法律是权利与义务的统一,法律赋予公民的正当的权利,也规定了公民必须履行的义务,权利与义务是相对应的,我们每个人在依法享有权利的同时,也要依法履行义务。正确行使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利,认真履行法律给予我们的义务,正确处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是守法的一个重要方面。

首先要正确使用权利:我们有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但有些人却以此为由,装神弄鬼、搞封建迷信,他们不仅自己搞,还叫别人跟着搞,若是有人干涉,就说是侵犯了他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这就错误地理解了宗教信仰自由,混淆了宗教信爷自由与搞封建的原则区别。

其次要认真履行义务。义务就是我们对社会、国家、他人应尽的责任。社会主义法律中规定的公民义务反映了人民的共同意志,维护的是公民的共同利益,是每个人应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维护祖国统一、各民族的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遵守社会公德、维护祖国尊严、保卫祖国、依法纳税、支持国家建设等等。另外学生要关心集体、互助、合作、关心他人等。如:某地一屠宰牛的大户,平日里欺行霸市,逞凶乡里,人称“惹不起”。一天税务所的征管员朱依法征收屠宰税。“惹不起”先恶语伤人,最后发展到拳打脚踢、欧打国家税务人员,构成暴力妨碍执行公务罪,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

3、依法办事,不折不扣。

我们只有严格按照法律的要求和法律规定的程序去办事,才是正当的,也只有严格按法律的要求规范自己的活动,我们的权益才能得到有关的保障。例如:

张荣(荣学生的父亲)平时游手好闲,一次他被违章一辆辆撞断了左腿,经治疗未能痊愈,留下了残疾。法院根据我国的相关法律判决肇事者对张某进行了合理的赔偿。可张荣对赔偿数额不满意,于是多次找法院领导要求增强赔偿额。法院领导多次给他讲解法律和政策,可张某就是不听,还在法院门前贴标语、喊口号,严重干扰了法院的工作秩序,他的行为已经触犯了我国的治安法规,被公安机关依法拘留了十五天。

4、维护法制,勇于斗争。

我们要建设的是社会主义法制国家,自觉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义务。只有人人守法,社会才能井然有序,百姓才能安居乐业。维护法制,不仅要求我们自己知法守法,而且要求我们要勇敢地同一切违法违纪行为作斗争。

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可以看到,当有些人人的利益受到伤害时,他们能忍则忍,或者畏惧权势,或者碍于面子,不敢与违法现象作斗争。如:在有些地方,社会治安情况很不好:“南霸天”、“社霸天”之类的恶棍横行乡里,小偷小摸时有发生,人们总是提着胆子过日子。为什么呢?原因之一就是因为存在有些人“明哲保身”、“得过且过”,见到坏人坏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怕引火烧身。它不知,这样做的结果是纵容了坏人,使坏人坏事不能及时制止,反而越来越猖狂,最终也将会危及自己的利益。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我们将在镇党委的领导下,尽职尽责,务实创新,积极合作,促进形成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合力。同时建设镇党委、政府对家庭教育工作的领导,建立协调议事机制,加大经费投入,支持司法所行政机关与有关各方面共同协作,切实有效地担当起领导和推进家庭、学校的重任,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推动千秋万代的伟大事业作出积极的贡献。

二○○六年五月二日

法制课讲稿

同学们、青少年朋友们,你们好:

今天,很高兴能和同学们在一起共同进行一次法制学习。其实,有些法律知识我应该向你们学习的,为什么呢?前不久,我陪同市领导到校调研的时候,观看了同学们自己编写的法制小故事,很真实,很深刻。其中有一位同学编写的一个 毛阿敏偷税漏税的故事,我深受启发,这不仅仅是一个故事,而是你们的内心深处法律意识的真实反映。在这里,我也给大家讲一个我亲眼目睹、令人深思的真人真事。事情发生在四小区的住宅楼,这天正是星期日,三位初中生在四楼的楼道窗前嬉戏,甲失手将乙推出窗外,重重地从高达20米的四楼摔了下来。当时乙的脸色铁青,血从鼻孔、耳孔直往外淌。后来,乙被市医院急救车救走。此时,我给同学们出二个思考题:①甲失手致伤乙,算不算违法?②如果甲违法,违反了什么法?结果应是:如果医疗签定部门确定为重伤,首先甲这种行为造成的后果违法,其次甲违反了《刑法》第四章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第二百三十五条:过失伤害他人致人重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下面,我从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基本原因,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措施和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三个方面,来给同学们讲一下开展青少年法制教育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20世纪以来,青少年犯罪是各国共同面临的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青少年犯罪占全国刑事立案比例一直较高,约为65%,处于居高不下的局面。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14-18岁的少年发案率上升较快,成为违法犯罪的高发年龄阶段,并以侵犯财产型犯罪与性犯罪居多,团伙作案数量剧增。人之初,性本善,这些少年,曾经天真无邪,如同一张白纸,他们的人生座标为什么变得如此扭曲?人生最初暗淡的一笔来自哪里呢?究其青少年犯罪的基因,既有主观因素又有客观因素,更是主、客观因素相互作用所致。

(一)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不平衡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中至为关键的一个时期,是人从幼稚儿童期向青年期的过渡阶段。处于这一特殊时期的人,无论从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经历着一场巨变,从青少年的心理变化来看,主要表现为: 求知欲增强,交往需要增加,有虚荣心,喜欢刺激,富于幻想,易接受暗示,模仿力强,有好胜心,易于冲动,爱感情用事,有较强的独立意向,希望根据自己的想法、兴趣去行事,认识问题直观、片面,缺乏成年人具备的分析判断、辨别能力。这种身心发展的不平衡,使青少年抵抗外部世界的干扰能力显得相当脆弱,一旦遇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刺激,很容易作出越轨的举动,实施违法犯罪。

(二)青少年不良的个性倾向性

人的个性倾向性是个性中最主动,最积极的因素,它决定着人对现实的态度,决定着人的认识和活动的趋向与选择。个性倾向包括人的需要和动机、兴趣、信仰、观念体系等,不良个性倾向性是大多数青少年实施犯罪行为的主观心理因素。青少年的不良个性倾向在需要方面主要表现为:具有强烈的物质欲,权力欲,报复欲;在观念体系上,概括地说,主要表现为五观不端正,以自我为中心,只想索取,不愿奉献的极端利己的价值观;过分追求金钱,享乐,名利,实惠,讲究吃喝的人生观;善恶、美丑、荣辱、爱憎、是非、苦乐,得失完全颠倒的道德观;哥们义气高于一切的封建行帮式的友谊观;放荡不羁,崇尚低级感官刺激的性爱观等。正是在这些强烈,畸形的欲望驱使和错误观念的支配下,一些青少年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三)家庭不良因素的影响

下面,我重点给同学们讲一下家庭不良因素的影响,希望同学们能引以为戒,拿起法律武器,把实际例子讲给父母听,纠正有些父母的不良家庭行为。家庭是青少年个体生活、成长的第一空间,是青少年最早接触的小社会。也可以说是一个大染缸。这就要求有些同学,是莲花出淤泥而不染,家庭在青少年心目中的位置,应是最为重要的。父母代表社会对子女的教化也是最为深刻的,一些家教箴言、格言及家训会影响子女的一生,甚至有的还世代相传。调查与研究表明,青少年的身心在家庭这一环境中能否健康发展,与家长对家庭的责任感,态度,对子女的教育引导,与其自身性格和言行举止有着密切的联系,若父母对家庭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对子女的态度适当,教育、引导得法,自身性格,言行举止良好,家庭的内聚力,亲和力增强,正面影响加大,子女实施不道德行为,违法犯罪的可能性就很小。反之,子女受到的负面影响大,实施违法犯罪行为的可能性就大,甚至直接导致犯罪。其中影响青少年犯罪的不良因素主要有亲情过剩,疏于管教,家庭暴力,单亲家庭,不轨家庭五种。亲情过剩。目前,在我国城镇,18岁以下的青少年大多数是独生子女,这些在四二一家庭结构中长大的独生子女,从小就受到祖辈、父辈的百般宠爱,被过度的亲情所包围,在家中俨然是一个小皇帝、小公主,处于一种特殊的地位,他们中一些人因而养成了不良性格,形成了不良的意识和行为习惯,凡事总是先考虑自己,从个人角度出发,不达目的不罢休。因此为了达到个人目的,满足自身的需要,他们可以不择手段,不受任何约束,甚至以身试法,以致违法犯罪。疏于管教。一些家长对子女的管教缺乏应有的社会责任感,自觉与不自觉地放弃了对子女的管教义务。对子女身上的错误和缺点,或是不闻不问,放任自流;或是晴蜓点水,关心帮助不够;或是一打一骂了事。更有甚者,为了发家致富,有的家长竟迫使子女弃学经商,不惜以子女成为新文盲或半文盲为代价。生活在疏于管教家庭中的子女,因得不到父母及时而悉心的管教,生成不良品性,终由小错而大错,直至违法犯罪。家庭暴力。对生活在暴力家庭之中的青少年来说,因耳濡目染或亲身体验过暴力侵害,心理受损明显,心中阴影严重,致使子女养成仇恨,冷酷,撒谎,逆反等不良性格。家庭暴力往往还导致一些常遭暴力侵害的青少年离家出走,到社会上去寻找温暖与爱心,因而难免被坏人引诱利用;或者导致一些青少年直接向社会施暴,向弱者施暴。单亲家庭,近几年来,家庭离婚解体现象越来越严重,单亲家庭日益增多,这对青少年健康成长极为不利。由于种种原因,一些单亲家庭的父母缺少了原来对子女的关心,体贴,爱护,管理和教育,有的家长甚至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粗暴的打骂子女,虐待子女。这一切都给子女的身心造成了伤害,一些子女因此变得孤僻、抑郁、自卑、冷漠、任性,仇恨父母,对学习、生活和家庭失去了信心。这种心理很容易被别有用心的人所利用,导致违法犯罪。不轨家庭。不轨家庭是指家庭成员中有不道德或违法犯罪行为的家庭。生活在不轨家庭中的青少年,易接受暗示,模仿成人的不良举止,久而久之,逐渐同化、堕落,最终滑入违法犯罪的泥潭。

近几年来,因不良家庭因素导致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例子屡见不鲜。如:自97年上半年以来,佛山的一个少年暴力犯罪团伙共三十多人,最小的仅11岁,最大的17岁,在追求称霸一方,为所欲为的目标下,以由小到大,由近到远,吃干吐净为盟,排列座次,三人成伙,五人成群,穿插结合,交替作案,渐渐发展一个犯罪团伙.并于1999年被公安部门依法逮捕。

我希望通过这次的法制学习,在在座的同学能认清违法、犯法的后果,坚决抵制不良的诱惑,与不良的行为作斗争,走正确的人生道路。

第四篇:法制课演讲稿

校园法制讲座

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我叫周绍康,是淄角派出所的民警。今天受翟吉和所长的指派,根据咱们学校的计划安排,很荣幸到贵校与各位老师、同学们共同探讨交流一下校园治安问题,希望通过共同探讨,让大家对法制工作有更深入的认识,更希望通过大家的努力,能够共同创造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因准备匆忙,有不到之处请大家多批评和指正。

首先,我谈一下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类型:

哪些属于不良行为呢?根据我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规定,不良行为有:

1、旷课、夜不归宿;

2、携带管制刀具;

3、打架斗殴,辱骂他人;

4、强行向他人索取财物(就是大家常说的“收保护费”,这个性质是极其严重的,一旦被我公安机关发现,将会对收取他人保护费的人员严肃处理。);

5、偷窃、故意损毁财物;

6、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

7、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

8、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网吧等场所;

9、吸烟、酗酒;

10、其他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如离家出走,经常考试作弊、经常欺负小同学等。

违法和犯罪这两个词,同学们一定不会陌生,但是它们的联系和区别同学们可能不是很了解,根据我们的办案调查情况分析,目前未成年人犯罪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未成 年人对法律的无知。目前很多人对违法犯罪的认识很模糊,觉得我们是中小学生,还没有步入社会,我们大错不犯,小错不断,就不会触犯法律,我们不会违法犯罪。按照我们经常的说法,一个人到了十八岁,就是一个成年人了,但我们刑法承担刑事责任的年龄,是14周岁,(八种罪:杀人、放火、抢劫、强奸、故意重伤害、贩卖毒品、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是要承担刑事责任的。我给同学们讲两个案例:

一个是一名十四周岁的中学生投毒案,这起案件发生在2003年的四月份某天下午,该学生将自已买来未吃的冰袋咬破一口,再装入老鼠药,而后放入附近一个同学课桌抽屉里,第二天,坐该课桌的小学生喝了这有毒的冰袋后,很快就死了。这起案件侦破后,该投毒的中学生后悔不已,他说自已没有想害死人,以为小学生吃了只会拉肚子,但是严重的后果已经造成,该学生的后悔不能代替法律的惩罚。

另一个刘某年仅15周岁,是某中学缀学的学生,刘某缀学后,一直沉迷于网络游戏,但父母不给钱,于是他就想到向同学下手敲钱,一天,他在中学操场玩时,看见原同学方某,刘某就走上前要方某给他钱,并威胁方某说,你以前跟别人打过架,被打的人叫我来拿医药费,自已认识许多社会上的人,不给钱就叫人来打你,方某很怕,将自已身上仅有的五元钱给了刘某,以后刘某陆续向方某要了三次,共计六十余元,其中有一次,刘某逼方某带他到方某父亲那骗借 了三十元,最后一次,被告人刘某逼方某拿五十元,方某不给,刘某便将方某带到一偏僻地方,用玻璃刮方某手掌,用烟头烫方某,并要求方某第二天中午把钱交到刘某手中,在这种情况下,方某才将这件事告诉其父亲,方某父亲马上到公安机关报案,并配合公安人员将被告人刘某抓获归案,刘某后被判处有期徒刑二年六个月。从这起案件的发生和发展看,一方面,刘某对违法和犯罪认识不清,另一方面,被害人方某也不懂得合法与违法犯罪的界限,以至于三番五次的被抢劫。从这些案件可以看出未成年人懂得什么是违法和犯罪,对规范自已的行为和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是相当重要的。

接下来我就校园突出的三种未成年人犯罪和防范措施作简单分析。

一、拉帮结派,导致犯罪

校园内时常会发生以大欺小,以强凌弱,拉帮结派,或者学生勾结社会上有劣迹的青年到学校或学校周围实施殴打、辱骂学生,或敲诈钱物、抢夺、抢劫、侮辱女生等侵害青少年的违法犯罪行为。因为同学们身处于很阳光的青少年时代,很多人对这纷繁复杂的世界充满好奇,喜欢寻找刺激,喜欢恶作剧,在他们的理念里,不认为是犯罪,尚不知无形中已经坠入犯罪的泥潭,这所谓的“美丽”错误改变了他们的一生。例如,2012年,公安机关在开展扫黑除恶的专项斗 争中,一举摧毁了“九里帮”这一黑恶势力团伙。其中的老大苏某,外号“九里”,曾就读于某职业中专,在校期间就拉帮结派自称老大,以强凌弱,因打架多次被学校处分,却不思悔改,仍然我行我素,毕业后不谋职业,纠集一伙“老部下”,成立所谓的“九里帮”,他们每天在网吧内聚集,时分时合,只要出来,每人都携带管制刀具、土枪等,经常无故殴打他人,敲诈勒索,抢劫,吃霸王餐,打霸王的,主要的活动经费便靠抢劫,2012年夏的一天晚上,他们十几人到该地一公园的露天舞池内玩,因琐事与人发生口角,十几人持刀冲进人群无故将对方砍伤,并伤及无辜,社会影响极坏,最终这一团伙被公安机关一举摧毁,其中十一人受到刑事处罚,老大“九里”因未满十八周岁,从轻处理,被判十四年,同学们想想,人生有几个十四年。在此,我想提醒你们,不要和社会上一些劣迹青少年接交。再举个例子,北京市海淀区某中学12名少年结伙抢劫,14岁的小江是海淀区某中学初一学生,是班长,后来和其他11名同学因抢劫而关进了少管所。事情经过是这样的,小江在教室里扔篮球,篮球撞坏了玻璃窗户,小江因违反校规,在教室里打闹导致公物损坏,需赔款50元。整整一天小江闷闷不乐,他不敢让爸爸知道这件事,到哪儿去弄这50元钱呢?4个与小江要好的同学和他一起回家,边走边给他出主意说:学校门口不是常有大孩子抢我们的钱吗?我们为什么不能抢别人的呢?于是 他们决定去抢劫那些在北京打工的外地人。第一次在农贸市场边上,一个外地人正好经过,5个人立即围上来,小江手里拿着砖头,外地人吓坏了,没有一点反抗地就把身上的3000元拿了出来,每人分了600元。从此以后,他们放学吃饭后,就去农贸市场附近拦路抢劫外地人。如果反抗就用砖头、石块、木棍打,轻者鼻青脸肿,重则头破血流,抢劫的队伍不断扩大,最多时达12个。他们的罪行最终被公安机关发现了,12名少年因抢劫罪被起诉到海淀区法院,望着剃了光头,穿着囚衣的孩子们,老师、父母震惊了,落泪了。小江和同学们根本就没意识到自己犯了罪,小江说:我想被派出所抓到了顶多教育教育,不会判刑。而后来加入的小青则说:“抢钱打人都只是觉得好玩。”小江被判了8年有期徒刑,而其他11名则被判处六个月到六年不等的有期徒刑。在上述案例中,给我们的启示是:不要介入学校和社会团伙活动。青少年时期集聚性强,极易受好朋友,好同学的影响,如果交往的是益友会获益匪浅,而往往一旦结交了帮派、团伙人员则难以自拔,滑向深渊。

二、由于上网打游戏引发犯罪

我希望同学们远离网吧、游戏机室,正确对待计算机和上网问题。现在,很多家庭为了让孩子尽早掌握计算机技术,都买了电脑,家长的本意是好的,是为了让孩子学知识,帮助孩子学习。但是,现在很多孩子在计算机上不是学习,而 是在玩一些网络游戏,这本来也没有什么,学习之余,放松一下也可以,但是有些同学玩游戏上瘾,沉迷于游戏,这就不对了。还有些同学,利用电脑上网,去看一些低级趣味的内容,甚至传播网上一些不健康的所谓“民谣”,什么“分不在高,及格就行;考不在好,作弊则灵”等等,还有些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纯粹是玩一些具有暴力倾向的电脑游戏和网络游戏,这就更不对了。我们利用电脑上网,从网上查阅学习资料,学习掌握各类计算机软件的使用方法,做一些对我们有益的活动,对我们有好处。而网吧内人员复杂,是藏污纳垢的地方,经常发生抢劫、敲诈勒索、打架等违法犯罪行为,在那儿,也会结交一些劣迹人员,无形中便混入他们的队伍,改变了自己的一生。近几年来,全国各地因上网成瘾的青少年为了向家长要钱而与家长发生冲突,将家长伤害的悲剧不胜枚举。举个例子,北京17岁少年小新,两年前开始沉溺于网络世界,初中没毕业便辍学了。由于没钱上网,开始在家偷了爸爸2000元,不久用光了,后来想起爸爸给了爷爷4000元生活费,又去偷爷爷的钱。晚上,看爷爷奶奶睡着了,就去翻,怕把奶奶吵醒了,就想用菜刀把奶奶砍伤了再偷,响声惊动了爷爷,又去砍爷爷,之后小新翻箱倒柜也没找到那4000元钱,只在奶奶兜里找到了两元钱。后来才知道这两元钱其实是奶奶准备给小新买早点的。隔着铁窗,小新哭着说:“奶奶从小就最疼他,有什么好吃的都 惦记着他。当时,只想拿到钱后去网吧玩,根本没去想后果。”还有2件事,一件是2004年河南平舆县特大杀人犯黄勇,他都是将受害人从录相厅、游戏厅、网吧等地诱骗到其家中,先后杀害7名青少年,其中4名是在校学生;还有2005年云南大学学生马加爵因经常上网扮演武士与别人搏斗,欣赏网上暴力、恐怖图片小说,报复心理严重,一天因和同学一起打扑克牌赌博,同学说他打牌搞小动作,引起吵架,而将4名学生杀死,杀人后他又钻进了网吧,最终在海南省被公安机关抓获。

据我国中央综治委对全国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调查,因上网而引发的未成年人犯罪占同期未成年犯罪的比率已由2006年的4.1%上升到2010年的25.1%。互联网在为青少年提供学习科学文化、思想交流、休闲娱乐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负面的影响,渲染暴力的网络游戏、网上的不良信息,某些低级庸俗的网上聊天室,网吧的秩序混乱,都可能成为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诱因。三、一时冲动,打架斗殴导致犯罪。先举两个例子: 1、2004年山东省营南县某中学,初三晚上晚自习结束后,同学们都赶回宿舍休息。一对好朋友,一边走一边说笑,王某说了句过火的话,刘某很生气,抬手打了王某一拳,王某也不势弱回了一拳,刘某随手拿起地下的一个小木棒,王 某从小兜里掏出一把削铅笔的小刀,就势刺了刘某腰部一下,出血了,两个人都害怕了,怕学校老师知道后受到处理,王某要领刘某到卫生室看看,刘某说不用,于是这两个人一同回宿舍休息,结果,刘某在下半夜疼痛难忍,通知班主任把刘某送到医院,经检查右肾被小刀刺进0.2厘米,因淤血造成肾小管堵塞,造成右肾急性坏死,只好切除,学校报案,学生王某因过失致人重伤被刑事处理。2、2011年6月1日晚,以孙某、陈某为首的七名少年(都只有15岁多),在某市农贸街防洪大堤外,硬是将一名18岁的青年活活打死。为什么?因为陈某觉得看这个青年不顺眼,就与他发生口角,然后又邀人找这个青年“讨说法”,扬言要“修理”他,毫不计后果的用随身携带的铁棒,砸向这名年轻人的后脑袋,顿时,鲜血直冒,接着一涌而上,将他活活打死。事后,这七名少年若无其事地走进网吧,直到被公安机关抓获。上面两个案例给我们留下惨痛的教训。一般来说,青少年情绪不稳定,变化快,易冲动,打架极易发生,双方由于情绪激动,往往大打出手,后果不堪设想,而引起整个事件的原因可能是不值一提的小事,因此大家在平时要注意加强个人修养。

以下讲防范措施:

㈠在与他人发生矛盾时要主动缓和关系,检查自己的行为有何不妥,即使有理也要先把矛盾缓和下来,等对方心平气和时再细论对错; ㈡双方矛盾无法调解时,可以找老师、家长、辖区民警出面调解,切忌情绪激动,过分生气而失去理智。许多时候要学会忍,不要动不动就打人骂人。另外要多为他人着想,不能以强凌弱,以免招致忌恨,报复。

上面我讲了校园容易发生的几种犯罪形式以及针对未成年人几种不良行为的防范措施。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启发,有所收获。常言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青少年的安全健康成长,离不开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关心。“赢得未成年人、就赢得未来”,你们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作为职能机关,我们公安部门将通过大力整治校园内外治安环境,打击一切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秩序和学生健康成长的不法行为,为广大青少年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为学生撑起真正意义上的蓝天。愿看到你们在校期间,尽情的享受大自然的沐浴、享受阳光、雨露的滋润,同辛勤的老师们一起遨游知识的海洋,吸收营养,将来成为茁壮的参天大树,国家的栋梁。希望大家长大以后怀着一棵感恩的心,孝敬你们的父母,呵护你们的兄弟姐妹、尊敬我们亲爱的老师,回报我们美好的社会。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第五篇:法制课演讲稿

法制课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受学校的邀请来给同学们上一堂法制课。对于讲课呢我是外行,今天我只能说是就自己的工作实践,结合当前小学生容易发生的不安全问题以及容易染上的一些不良习气与各位老师及同学们作个交流。这一学期的学习任务开始了,相信老师们对各位同学在新学期中的注意事项已经讲得很清楚,而我呢,从法律的角度对各位同学再提几点要求,希望与同学们共勉。

首先从小养成良好习惯,自觉守法。

同学们听说过这样一句话:“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意思是说不要以为这件好事太小了而不去做,也不以为这件坏事太小而去做。《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涉及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怎么样过马路,不能打扰别人休息,不能破坏文物,在乘坐交通工具时要注意什么等等。像随地吐痰,乱闯红灯,还有携带管制刀具,到了学校拿出来炫耀,实际上这样做已经是违法了。因此大家要学习法律,增强是非判断能力,自觉遵守《条例》和其它法律法规。关键是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小事做起,遵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做起。

我知道有的同学其实很聪明,但他心思不用在学习上,而是用在调皮捣蛋上,喜欢逞强好胜,有事没事惹一下其他同学,有些同学喜欢打架,将别的同学打伤;有些同学不爱护公物,故意毁坏公共场所的物品;有些同学以大欺小,没有钱买东西吃、没有钱进游戏室就强行向弱小同学索要等等行为都是法律不允许的,如果情节严重的话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所以在这里我要告诉同学们平时一定要听老师和家长的话,遵纪守法。

还有些同学会说我现在还不到十四周岁呢,在这里我要告诉你们,如果你实施犯罪行为时年龄虽未达到能追究刑事责任的界限,国家法律还是有惩罚的措施的,比如作治安处罚、送劳动教养、送工读学校进行矫治等等。为一个人常言道:千里之提,溃于蚁穴。如从小养成了各种不良习性的话,以后要改正就很难,平时又不注重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注重规范自己的言行,不按照各种规章制度做事,最后必将酿成大错。

帮助他人 抵制不良诱惑。

有的同学可能会说,我只要自己不违法,别人的事情与我无关。这是不对的。如果我们身边的同学、朋友甚至家人做出了一些不应该做的事情,我们应当及时阻止,给他们讲解法律,让他们认识到违法的后果,那你就立了大功,就为社会做出了贡献。比如:有的家长晚上喝酒回来,把音响打开,乘着酒劲拼命地唱歌,影响到楼上楼下,你呢可以好好劝劝家长,告诉他夜深人静的时候,这么大的声响会搅得邻居不安的,同时也是违反《条例》的行为,如果人家打了110,民警来处理多不好啊。这样你的家长可能就会及时改正。

学会自护,运用法律保护自己。

同学们在成长的过程中,有时候会遇到各种各样不法侵害,比如被人敲诈,被人殴打,被人抢劫等等,一旦碰到了,怎么办呢?我们要增强是非判断能力,丰富社会生活经验,锻炼各种应变能力,还要加强锻炼身体,增强体魄,这样有助于同学们在遇到侵害时入时摆脱或者进行正当防卫,不至于受到违法人员的随意侵害。我们建议同学们如果在遭到违法犯罪行为侵害的时候,切切要记住两点:第一、同学们要以避免受违法犯罪行为侵害为自己的首要任务,不提倡你们去同违法犯罪分子面对搏斗,比较明智的做法是遇事不慌,然后设法摆脱或向四周的大人呼救,我们的报警电话是多少啊?

或拔打“110”报警。对于这一点,我们办理的几件案子很有代表性,有一天,有个小女孩叫娟娟放学后往家里走,罪犯王某看见她脖子上挂着一把钥匙,心想:这个小女孩家可能大人不在家,我就跟着她待她开门后冲进她家抢点东西。于是就一直跟着娟娟,走了段路后,娟娟发现后面有男青年一直跟着,心里害怕,在走到自家房子门口时,她心想:如果我现在开门进房间的话,这个坏蛋一定会冲进我家干坏事的,我不能开门。她就一直在家门前马路上逛来逛去,王某见娟娟没开门就躲在马路对面等,过了一会儿,娟娟看见隔壁的张阿姨走了过来,就立即凑着张阿姨的耳朵把她遇到的情况告诉了张阿姨,张阿姨娟娟去开门,她立即打110报警。等娟娟开门后,王某就冲上前将娟娟逼进一个小房间里反锁起来,并威胁娟娟不准喊叫,他自己就到娟娟父母的房间里翻东西,在王正在翻东西时,由于张阿姨报了警,公安人员及时赶到将王某抓获。

第二、如果同学们发现自己正在或已经受到非法侵害的就应该采取正确的途径解决。如及时向学校、家庭或者其他监护人报告,由家长、老师或学校出面制止不法侵害,也可以向公安机关部门报告。总之,同学们如遇上不法侵害时,不要害怕,一定要沉着、冷静,机智勇敢,要敢于检举揭发,积极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我们要坚信邪不可能压正的道理,干坏事的人心总是虚的,害怕的应该是他们。

最后祝愿所有同学们都能够学法、懂法、守法,奋发向上、健康成长!谢谢大家!

下载毓秀中学法制课演讲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毓秀中学法制课演讲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学法制课讲稿

    中学法制课讲稿 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常言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法律就是调整人们行为的“规矩”,每个公民都有义务遵守法律,但是要遵守法律,首先必须学法,为了帮助少年......

    中学法制课讲课稿(精选)

    (小叶子)中学法制课讲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很荣幸有机会能来到我们(小叶子)中学,和大家共同学习和探讨中学生需要了解的一些法律常识,提高对法律的认识,自觉的抵制......

    中学法制课讲稿(最终5篇)

    中学法制课讲稿--普法及自我保护中学法制课讲稿--普法及自我保护同学们大家好!好范文版权所有,全国文秘工作者的114!很高兴来到第××中学,今天我来给同学们讲授一些通常的法律......

    82毓秀中学图书馆卫生管理制度

    毓秀中学图书馆卫生管理制度 一、图书馆 图书室是为学校教育、教学和教学研究服务的资料提供和服务机构,为做好教育教学资料服务工作,开拓学生读书和进步生活,发挥学校图书的......

    XX中学法制课讲稿 2[5篇]

    XX中学法制课讲稿 2013年9月12日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今天很高兴有机会来到XX中学,在这金桂飘香、秋风送爽的日子里,和大家一起学习交流,也让我们再次感受一下依然离我远......

    法制课讲稿

    法制课讲稿 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我是XX市公安局经济开发区分局的 今天我和大家第一次见面,感到非常高兴。同学们的法制观念和自律意识越来越强,这对自己、对他人、对......

    法制课讲稿

    法制教育讲稿 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先自我介绍),今天很荣幸能有机会来这里,与大家共同学习和探讨小学生应该了解的法律常识。我今天准备的内容主要有以下二个方面:第一,要明......

    法制课讲稿(范文)

    法制课教材之一: 学好法律知识,保护合法权益 喇叭镇政法委徐国琴 老师们、同学们: 你们好! 今天,很高兴能参加我们喇叭中学法制教育讲座。举办这个法制教育讲座很有必要,目的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