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村干部培训讲稿1
村干部培训会讲稿
同志们:
今天,镇政府召开这次农村基层干部培训会,主要目的是针对新时期如何发展农村经济,增加群众收入,如何增强村干部自身素质和能力等有关问题,进行探讨,从而促进农村工作开展,推动涂家垴镇农业经济再上新台阶。在座的各位既是农民,又是村干部,有着丰富的农村生产生活经验,最能体察群众的疾苦,掌握农民群众的思想动态,了解群众的要求和愿望,熟知群众的生产、生活状况。就村干部职责而言,村干部既是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宣传者、执行者,也是带领群众发展生产、共同致富的带路人、“领头羊”。长期以来,各位村干部生活、工作在农村基层第一线,工作最辛苦、最繁重,涂家垴镇的发展凝聚着你们的心血和汗水,在此,我代表镇政府对大家多年来的辛勤工作表示衷心的感谢!
下面,我主要和大家探讨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村干部如何带领群众搞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涉及到方方面面、千家万户,既要积极推动,又要慎重稳妥,不能简单从事。从八十年代起,我国曾进行过几次农业结构调整,但调整主要都是围绕扩大经济结构比例进行的,是一种数量扩张型的调整。现在我们搞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则要从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和新要求出发,大力调整农产品结构,努力提高农业的竞争力和质量效益。
(一)目前农村经济的发展现状。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生产力得到了极大解放,农业经济获得了长足发展。20多年的改革和发展,使农业经济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一是粮食短缺年代已成历史,其它多数农产品也都供应充足,基本满足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广大人民生活的需求。二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断增强,农业经济呈现出稳定增长的良好态势。但是,新阶段也存在许多新的问题。一是粮食及大宗农产品总量供过于求,种粮比较效益下降;二是不少农产品质量不高,品种不完全适销对路。表现为低质品种多,优质品种少,普通产品多,专用产品少,形成了农业增产,农民不增收的现象,农民收入增幅已从九十年代初的10%以上降至去年的4%左右。从全镇看,农民收入之所以还能有一点增加,主要来自农民外出打工的工资性劳动报酬和在二、三产业的收入;三是农业产业结构单一。农业以种植业为主,种植业以粮食为主的传统农业格局没有根本性改观,产业趋同的问题依然存在。农业和农村经济整体效益不高,农业总产值在国民经济总量中所占比例较低,农业经济在低水平、低素质、低效益中缓慢发展;四是农业产业化程度较低。农业主导产业规模小,拳头产品、名优新特产品少。出现这些矛盾和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农业产业、产品和区域结构不尽合理,昭示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已迫在眉睫。
近几年,各地都在积极研究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运行规律,面向市场调整结构,也取得了初步成效。
(二)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要理清思路。
理清思路是搞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前提。从全国来讲,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要面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依靠科技进步,调整农业品种结构,提高产品质量,满足市场对农产品优质化和多样化的需求,实现以销定产,按需生产。具体到一个村,也有个理清思路的问题,就是要根据市场的需求和本村的实际情况,找准优势,选准突破口。确定调整思路,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依靠科技进步,不断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要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一般说来,一个地区有一个地区的优势,一个村有一个村的优势,切不能按一个单子“吃药”。但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仅仅考虑到“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是不够的,还要时刻不忘记瞄准市场。确定调整思路,既要注重本地的传统优势,也要从市场的需要出发,注重开发新的资源和门路,不能被老框子套住,无所作为。确定调整思路是件大事,要广泛征求群众的意见,集中大家的智慧,真正研究制定出适合市场经济要求、符合本村特点,既鼓舞人心又切实可行的规划。
(三)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应遵循的原则。
1、市场导向的原则。结构调整不能是静态的,即“一调定终生”,而是动态的,要根据市场需求变化随时调整生产结构,不能跟着别人走,人家种啥咱种啥。一定要看市场需求,农产品价格,看宏观经济环境变化,依据这些因素来决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
2、依靠科技进步的原则。依靠科学技术,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决定性条件,也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依托。要依靠科学技术培育、推广适销对路的优质、专用农产品;应用现代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节约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生产率;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开发新的农业资源,向农业的深度和广度进军。
3、发挥区域比较优势的原则。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全国不可能只有一种模式,各地、各镇、各村一定要根据自身的比较优势,综合考虑自然、交通、技术、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合理规划,因地制宜。就全国范围而言,东部沿海地区和大城市郊区,可发展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优质高效创汇农业。同时利用资金、技术和市场优势,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和精加工。中部地区要以优质化和专用化为核心调整农业结构,充分发挥粮棉油菜等生产的比较优势,跳出一味追求产量最大化的圈子,不断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效益。与此同时,要搞好“两个转化”,即畜牧业的养殖转化和农产品加工转化。西部地区要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机遇,调动一切有利因素,搞好特色农业、生态农业、旅游农业的发展,增加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机会。
(四)村干部要做好服务和引导工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要在市场竞争中,生产出产量高、质量好的农产品,并顺利地把农产品卖出去,获得较高的收益,仅靠个人是不行的,必须靠其他的机构、组织或个人进行引导和提供相应的服务。村级组织有着其他组织所不能替代的组织、联系和协调服务作用,应当协调好农户之间的利益关系,管理好集体资产,搞好生产服务,做好引导工作,尽力把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不好、办起来不合算的事情办好。目前,我区有许多村级组织,根据自身条件,围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积极为农民提供各种优质服务,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因此,村级组织要根据实际情况和农民的需要,从简单的服务做起,逐步增加服务项目、致富服务内容,大力加强这方面的工作,引导农民参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一是要搞好市场信息服务。信息不灵,不知道种什么好卖、养什么赚钱,是农民普遍反映的一个难题。作为村干部,就要急群众之所急,帮群众之所需,千方百计了解市场信息,引导农民按照市场需求调整结构。
二是要抓好示范引导,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根据市场需求和当地的自然条件,选择效益好的项目,积极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发挥村干部和科技示范户的带头作用。通过示范,让农民看到实实在在的好处,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三是要搞好销售服务,保障农民增收。要多方联系销售渠道,通过“订单农业”形式,与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农产品流通组织建立稳定的购销关系,积极帮助农民销售农副产品。同时,鼓励、支持当地的农民经纪人、专业合作组织为农民推销农产品,解除群众的后顾之忧。
四是按照农民生产经营的需要,开展各项服务。积极帮助农民解决在物资、资金方面的困难和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向农民提供技术指导,有条件的村可以组织统一购买化肥、农药、农膜等生产资料,开展机耕、排灌、植保、收割等服务,解决农民在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实际困难。
二、村干部如何增强法制观念,提高依法办事的能力
一个村就是一个小社会,它所辖的地域虽然不大,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从组织上讲,有党的组织、经济组织、群团组织、村民自治组织等;从工作内容看,既有物质文明建设,又有精神文明建设。村组干部处于最基层,直接和群众发生联系,发挥着党和政府的桥梁纽带作用。因此,村组干部的一言一行,不仅直接影响到村组各项事业的发展,而且重要的是影响到党和政府的形象。这就要求广大村组干部,在工作中要时时、处处、事事依法办事,坚决克服和杜绝简单粗暴、随心所欲的做法和现象。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要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全党同志和全体干部都要遵照宪法、法律、法规办事,学会使用法律武器治理国家。党的十五大提出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近两年来,江泽民同志提出要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结合起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要求广大干部群众不断增强法制意识和法制观念,提高依法办事的能力。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发展,广大农村干部的法制观念和依法办事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但是,不学法,不懂法,不依法办事的情况仍然存在。有的认为法律是惩治坏人的,与自己的工作没有多大关系;还有的认为,农村工作就得靠“土办法”、“硬办法”等。这些认识都是极端错误的,必须纠正过来。
(一)村干部要带头学法懂法。
学法懂法是依法办事的前提。现在的法律、法规很多,作为村干部不可能全部掌握。但是,要必须知道与农村工作密切相关的法律常识,明白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能做的事如何按照正确的途径和方法去做,等等。现在农民群众的民主法制意识普遍增强,都在学习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利益。如果干部学法懂法还不如村民,就无法有效地开展工作。
(二)村干部要在经济生活中带头守法。致富的道路千万条,守法致富是第一条。村干部要带头依法经营,勤劳致富,为群众作出榜样。凡是法律规定的,就要认真遵守;凡是法律禁止的,就坚决不做,并同各种违法行为作斗争。同时要教育家属子女遵纪守法。
(三)村组干部要严格依法办事。
村干部同家家户户朝夕相处,还有许多亲戚朋友,本乡本土的,有许多关系需要处理好。但有一点必须明确,一定要严格依法办事,遵守国家法律和党的纪律,带头执行村里各项规章制度,正确行使手中的权力,事事处处严以自律,严格要求自己,不为自己捞好处,不向集体乱伸手,两袖清风,一身正气。同时管住自己的家人和亲属,不搞特殊化,不当特殊村民。村里的工作要增加透明度,公开办事程序和结果,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知错就改,有过必纠,在群众中树立起良好的形象。处理村里一切事情,必须按照法律规定和法定程序办事,使农村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的轨道。不能“人情大于王法”,不能讲“哥们义气”,不能只顾家族利益、亲属利益,不顾“国法”,更不能包庇犯罪分子。如何依法办事呢?首先,村干部要克己奉公,清正廉洁,公道正派。村干部土生土长,处在家族和亲属的包围之中。但是,党的干部是为大多数人谋利益的,处理任何事情,都必须公正、公道、公平,为大多数人着想。俗话说,民心是杆秤,民眼是明镜。村干部的一言一行都在群众的眼里,如果处事不公道,就站不住脚,群众就不买你的账。因此,办任何事情,都要依据法律法规、国家政策,旗帜鲜明,态度坚决,不能凭感情,看面子,不能凭个人好恶。不论是对自己,对群众,还是对亲朋好友,都要一视同仁,使用一把尺子,一个标准。这样,才能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拥护。
其次,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当前,农村基层干部在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上,确实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要纠正这些错误的倾向,第一,必须树立求真务实的思想,切实做到不应付上级、不敷衍下级、不做表面文章,创造性地贯彻执行党的各项政策。第二,要坚持从实际出发。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要尊重农民意愿;涉及农民切身利益的事情,需要农民出钱的事情,要充分考虑他们的承受能力和接受程度,绝不能单凭主观愿望而不切实际地追求“政绩”。第三,要敢讲真话,愿听实话,坚决克服说大话、假话,甚至欺上瞒下、报喜不报忧和骗取荣誉的坏作风。大力倡导对上如实反映情况,敢讲真话,对村民顺耳的、逆耳的话都要听,成绩、缺点都要了解,形成一个实事求是的良好氛围。
三、村干部如何增强“民本”意识,为民办事赢“民心” 维护和发展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是开展农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而要做到这一点,我们村干部就应当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改进作风,求真务实,努力做到“亲民、爱民、为民”。
(一)亲民:体察民情,以民为师。
要做到亲民,第一要务是体察民情民意。就是说,我们要经常深入农户,了解群众呼声,关心群众冷暖,做到常登民门,亲近群众,送情送暖,解忧解愁,忧民之忧,乐民之乐,急民所急,与群众心心相印,心心相连。在实际工作中,要经常到艰苦的地方去,到困难的地方去,真正弄清他们在想什么、干什么、盼什么、怨什么,对我们干部有什么要求和建议。第二就要树立以民为师的思想。时代发展到今天,我们的各项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希望与困难,我们如何抢占制高点,找到制胜的金钥匙?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就是向群众学习,以民为师。具体应做到“四勤”:一是脚勤,要用大部分工作时间搞“下访”,不能“只听楼板响,不见人下来”;二是口勤,就是多向群众请教,从他们那里取到“真经”;三是手勤,即认真把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疑点问题记在“民情簿”上,力求逐一解决;四是脑勤,就是善于集中和接纳群众的聪明才智,将群众的好观念、好意见、好做法提升到理性的高度,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通过“四勤”,使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实践行为完全与群众融为一体,血肉相连。
(二)爱民:顺乎民心,以民为本。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当好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必须做到四条:一是正确实施决策,合乎民心。要以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答应不答应,高兴不高兴”作为我们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谨慎决策、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二是改进工作方法,顺乎民心。决不能动不动就“来硬的,讲狠的,耍蛮的”,而要讲求工作艺术,善于用说服的方法,示范的方法,服务的方法来推动和开展工作。三是保持清正廉洁,凝聚民心。决不以权谋私,决不与民争利,始终保持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本色,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在人民群众中树立起良好形象,做到以情感人,用情慰人,以德服众,以德率众,凝聚民心。
(三)为民:爱惜民力,为民办事。
江泽民同志曾指出:“各级领导干部时刻都要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关心群众疾苦,努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要真正做到这一点,我们必须在以下四个方面苦练基本功:一是爱惜民力,切不可以牺牲群众利益来换取个人的“功绩”。二是服务于民。要始终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从政、执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把实事办好、好事办实。三是发展富民。通过我们的工作,让所有的群众在致富路上有事可干,有业可为,有钱可挣,并使他们深感党的干部是他们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四是维护民利。就是要牢固树立最广大群众的利益高于一切,群众根本利益不可侵犯的思想,真正为“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四、如何正确处理全局利益与局部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
(一)正确处理全局利益与局部利益的关系。
全局利益,是多数人的利益,是大局。局部利益,是少数人或某些地区和部门的利益。没有全局利益,局部利益难以保证,也不会长远。小局服从大局,局部服从全局,这样才能干成大事。局部与全局是相对而言的。站在全国的角度,国家是全局,各个地方、各个方面都是局部。站在一个县区的角度,县区是全局,各乡镇、各村就是局部。就一个村来说,全村的利益就是全局利益,一家一户利益就是局部利益。
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从根本上说,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是一致的,局部利益构成了国家的全局利益,国家的全局利益体现着每个地方、每个公民的利益。但有的时候,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又会发生矛盾。对全局有利的事情,局部利益可能要暂时受到影响。为了全镇“一盘棋”,有些地方局部利益就得作出一些牺牲。这是必要的,是对全局有好处的。在农村,也会经常遇到全局利益与局部利益的矛盾,如国家统一规划的修路建桥等工程,需要征地,对一个村或村民个人而言,可能要有所损失,但从整体上看,对国家有利,对全局有利,对大多数人有利。这就要小道理服从大道理,小利益服从大利益。就是一个村,有时候也会出现整体利益与村民个人利益之间的矛盾,像经济结构调整、村庄统一规划、土地承包租赁、办公共福利事业等等,可能会影响部分村民的利益,这就需要对村民进行大局意识教育,做好群众工作,使个人利益、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全局利益。
总之,作为农村干部,我们一定要树立大局意识,增强全局观念,在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发生矛盾的时候,以大局利益为重,以全局利益为重。在必要的情况下,为全局利益而放弃局部利益,为整体利益而牺牲个人利益。同时,要对群众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让群众明白“大河无水小河干”、“没有大家就没有小家”的道理,自觉维护全局利益和整体利益。当然,在不影响全局利益的情况下,局部利益也应尽量照顾好。
(二)正确处理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
所谓眼前利益,就是马上可以见效的事,马上可以得到的实惠。所谓长远利益,就是当前不能马上见效,从长远看有好处的事。群众既需要眼前利益,更需要长远利益,二者从根本上说是一致的。但在有些情况下,二者又会发生矛盾。有些眼前看来有好处的事,但过几年可能就会吃苦头。这种好处是短暂的,甚至是虚假的,就不要办。这同家庭过日子一样,不能今日有酒今日醉。要获得长远利益,眼前利益可能要付出点牺牲。这个牺牲是必要的,是值得的。正确的态度应当是:既立足现实,脚踏实地,把当前的事情办好,让群众尽快得到实惠。同时,又着眼长远,看得长一点,远一点,多办一些对今后对长远有利的事,最终让群众从长,远也就是从根本上获得更多的利益。
正确处理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一要克服短期行为。现在,有些同志不大明白眼前与长远的关系,只看眼前,不想长远。光喜欢干一些“吹糠见米”、“揭盖见底”的事,不为后任者打基础。例如,不愿搞对长远有好处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抓教育工作,搞短期行为;有的患“近视症”,只见眼前看不到长远,干起事来顾头不顾尾;有的为了求得一时的发展,对自然资源进行掠夺性开采经营,造成自然资源破坏;有的不顾环境污染,乱上项目,等等。这些做法,有百害而无一利,即使暂时得到一点好处,但肯定长不了。更况且那点所谓的好处是以牺牲今后利益为代价的,必定是得不偿失。我们必须把立足点放在长远利益上,真正为广大群众的长远利益负责,也就是为群众的根本利益负责。这样,才能对得起群众,真正当好最广大群众利益的代表。
正确处理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二要防止好高骛远、光说大话不干实事的倾向。有的人为了尽快显示政绩,不顾客观条件和现有的基础,不管群众的意愿,不听大家意见,个人说了算,脱离实际,一味追求大项目、大工程,劳民伤财,到头来,群众得不到一点好处,成为“水中月”、“镜中花”,都是些花架子,极大地伤害了群众的积极性。对这种不良思想和作风,我们必须认真对照检查,及时加以改正,如果不改正,就当不好也不能当干部。
上面,我们共同探讨了四个方面的问题,希望大家能从中获得教益,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好地履行一名党员、干部的责任和义务,为群众多办实事好事,带领群众走上富裕之路。
谢谢大家!
第二篇:村干部培训讲稿
村干部培训讲稿
一、村干部的困惑与苦恼
之一:税不收了,怎还不得闲。多少年来,收取农业税是村干部主要工作。从年头收到年尾。今年开始,延续了2599年的“皇粮国税”一夜之间被取消了,这是今年农村最大的新闻。许多村干部认为,这下可好了,从此可以松口气了。其实不然,事还不见少,压力还是大,还是一天忙到晚。发展经济(招商引资、增加村级收入和农民收入)、公益事业、矛盾调解、计划生育特别是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等。
之二:村干部的威信怎么就是树立不起来呢?计划经济时吹哨子上下工、发牌计工分,农民绝对服从的现象一去不复返了。现在农民平时不求你,见了不理你,有问题就找你,侵犯了他的利益就告你。政策透明,信息通畅,对某一方面的政策法律比村干部了解得更多。靠老的一套方法领导农民已经行不通了,新的方式又掌握不了。敢于同村干部较真的人日渐增多,知识、信息、技能、收入超过村干部的人也在增多,想让农民信服真不容易,经常还会让农民失望(不能提供信息、不能解决问题)。
之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是农村发展党员难是普遍反映的问题。党员结构长期得不到根本改善。外出务工经商、进入小城镇的农民呈不断上升趋势,在这部分人中发展党员操作也困难。农村申请入党人员近年虽有所增加,但仍不理想。发展党员的空间狭小。二是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想办的事办不了。流传在宁国十几年的一句话“富县穷乡要饭村”还未根本改变。
之四:想要致富不容易。农村最大的政治是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别的村能办厂,我村办一个垮一个;别的村招商引资多,我的村就没人来投资;别的村农民种什么都能卖出好价钱,我的村农民种什么却相反。村里没收入,公益事业办不了,群众意见大。农民富不了,说村干部不帮他。少数富裕户说村干部、党员不如他。
二、你是一名称职的村书记吗
不同时期对村干部有着不同的要求。进入新世纪,特别是取消农业税以后,可以说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开始了一个历史性的转折时期。相应的,对村干部也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三强型”村干部(发展能力强、奉献精神强、公道正派理念强)。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五个方面: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除了第五种能力与村一级关系不大以外,前四种能力都与村一级相关。作为一个村干部特别是一名村书记,必须具备以下几种能力。
1、发展经济的能力。个人带头致富能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能力,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市场经济意识(经济头脑),经营管理知识,科技知识水平。
2、统揽村级工作全局的能力。能发挥村党组织核心作用。处理好村“两委”之间的关系,能团结村“两委”一班人,能带好村级党员队伍,能发现和培养村级后备干部,能较好完成乡镇党委和上级党委政府的各项任务。
3、发展村级民主政治的能力。一是具有发展村级党内民主的能力。“两推一选”是村级最大的党内民主。发展党员中的民主(全程联名推荐、公示、票决),党员教育管理中的民主(双评)。二是领导好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的能力。动员、组织、领导好村民委员
1会的换届选举,能够通过组织好村民有序的民主参与,激发群众的民主意识,不出偏差,引导他们排除干扰,从村级长远发展出发,投上自己神圣而正确的一票,选出真正符合要求的村委班子。三是建立村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的能力。组织村级民主决策的能力。组织好村级民主管理的能力。制定并实施好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加强村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推进村级民主监督的能力,党务村务公开,民主评议村干部,定期报告工作等。
4、应对复杂局面,处理村级各种矛盾的能力。一个村几千人,虽然人员构成比较单一,但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农村情况的变化,各种矛盾增多。我们说小康社会从1000元—3000元是矛盾突显期,农村也是这样,建立和谐社会。化解各种矛盾、处理突发事件成为村干部的一项重要工作,牵扯到相当大的精力。当前村级集中表现为六大矛盾:山林纠纷(个人之间、村民或村民组与村之间)、婚姻纠纷、邻里纠纷、债务纠纷、承包纠纷(农户要回承包田的纠纷)、用水纠纷。处理不好,矛盾激化,民转刑、上访、影响村级工作正常开展。
5、为民服务的意识和能力。这也是村干部最需要具备的能力。税不收了,村干部所能做的就是服务。村干部要为农民提供三项服务:政策法律服务、科技信息服务、排忧解难服务。有没有为民服务的意识,愿不愿为民服务,会不会为民服务,这是衡量村干部与能人之间的根本区别。村民找你,不要让他失望,为村民出点子,是要有保障的点子。
怎样才能达到上述要求,有以下几点:
1、必须全面深入了解党对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把握农村、农业发展的总趋势。(中央7个1号文件、顺应WTO的需要)许多村干部对农村的方针政策理解不深,有的只知其然,不知所以然,有的对中央的政策、法律持抵触情绪。如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税费改革的措施等。对农村出现的一些问题,归结为政策的原因。增加农民收入是重中之重,对农民是“多予、少取、放活”。尊重、顺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如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民主政治进程的加快。
2、必须深入了解村情。吃透了上情还要吃透下情。要对本村的情况深入了解,对村级工作的新特点有准确的把握。总的特点:税不收了,对村民的约束小了,村级范围扩大了,人口增多了,党员多了(党总支,同支部的工作方法不一样了),人员的流动性大了,群众对村干部的要求高了。对村情:基本特点,优势、劣势,自然资源、人力资源。
3、必须怀着对农民深厚的感情。对农村工作、农民工作如果没有感情,就不可能真心去为群众。有相当一部分从事农村工作的同志,越是同农民接触多了,越是对农民没有感情。自古以来,农民始终处于社会的最下层,解放以后,城乡二元结构,形成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格局。户籍制度、就业、医疗、养老等基本的人权不能有效保障。“贱民”。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家庭养老与计划生育政策的矛盾。这已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突出问题。农民是中国的主体,同样要享受国民待遇。总体上来说,农民是最善良的群体。从世界范围内来看,对农业、农民的政策,我国也是最差的之一。不要总把农民当成自己管理的对象。选派干部尤其重要。
4、必须掌握农村工作的方式方法。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对村一级来说同样重要。求真务实、调查研究、群众路线、抓“牛鼻子” 等都是好的工作方法。特别要强调三点:一是牢牢树立民主的意识。坚持民主集中制,集中村干部、党员、村民代表、群众的智慧。家长制行不通。村民的民主意识增强了。村民组请法律顾问。甲路村被逼出
来的民主。二是始终坚持依法办事。按规矩办事。三是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工作方式方法中还有一条很重要,就是如何处理好同乡镇党委和村两委一班人关系的方法与艺术。
三、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村级基层组织建设的重点工作
抓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村党组织书记的重要职责,是直接责任人。作为村书记,这是首要任务。
村级党组织建设的目标是“五个好”。“五个好”的具体内容:一是领导班子好。领导班子能够自觉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廉洁勤政,奋发有为。村党组织书记应具有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乡镇党委书记应具有较高的政策水平和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二是党员干部队伍好。共产党员能够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基层干部能够发挥骨干带头作用。三是工作机制好。各项制度完善,管理措施到位,乡镇党政领导班子团结一致,村党组织和村委会关系协调,工作运行规范,服务优质高效。四是小康建设业绩好。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农民收入增加,集体经济实力增强;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成效显著。五是农村群众反映好。基层干部尊重农民,爱护农民,诚心诚意为农民群众办实事;工作措施符合群众意愿,工作作风和工作实绩得到群众满意,党群干群关系密切,党组织得到群众拥护。
围绕五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几项重点工作:
1、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
第一批的概况。目标要求:提高党员素质、加强基层组织、服务人民群众、促进各项工作。第二批、第三批的打算。村一级要利用这一活动解决什么问题?
2、建立村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
政府对于小农经济最低成本的管理方式就是乡村自治,因为政府与亿万农户之间的“交易费用”太高。村党组织是村级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能否领导得了,村级党组织的核心地位能否确立,需要机制作保障。村两委的关系问题是一个摆在面前的现实问题。一是村党组织核心地位的明确。规范村级各项工作运行的有效措施。省出台的《村两委工作规则》。特别是财务审批权的改革。二是村两委关系的处理上。通过“两推一选”取得群众公认,通过提倡“一兼挑”整合力量、减少职数。三是村务公开民主管理。落实四个民主的关键。阳光工程。当前是被动、不自觉。四是村干部规范化管理。撤并村后。精简、报酬结构工资制、目标管理、经费保障。五是并村后村党组织的设置。
3、“双培双带”
“把农村党员干部培养成发展能手,把农村发展能手培养成党员干部,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新时期农村党员的先进性到底体现在哪些方面。自己都不能致富怎样使别人信服。金钱政治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物,但在新时期农村党员干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首先是能带头致富,因为农村最大的政治是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自己致富了还不行,还要带领大家共同致富。我们的目标是用5年左右的时间,把全市60%以上的45岁以下的农村党员和80%以上的村两委成员培养成为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带头人;90%以上的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成为致富带头人。全市所有村集体经济收入达3万元以上。农村每年发展的党员中,农村发展能手占50%以上。首先要调查摸底,其次要强化培训,第三要示范引导,第四要搞好扶持。2111活动,“万名党员学科技”活动。
四、几个案例的启示
1、这样的村干部好让人羡慕
最近到村。问起村书记、主任在忙些什么。天天都在为驻村的企业忙。为企业招工把关,帮助企业协调关系。村集体年经营收入近30万元。五年前还是个后进村。负债累累。第一批选派干部到任后,主抓招商引资,用项目资金起步,引来一个又一个企业。村集体收入迅速增加,还清了债务,盖起了办公楼,规范了村级各项工作。村干部的发展能力较强。书记几年前办了轧钢厂,去年卖掉。在江苏承包了200亩茶园,搞了几百亩苗木。但主要精力还在村里。女主任家里也办了轧钢厂,由其丈夫管理,自己主要精力也在村里。村干部的带动能力很强。书记联系8户。从他原来的轧钢厂里培养了50多名技术工人。主任厂里40多职工,本村就有14名,年收入都在2万元以上。
启示:(1)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村级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农村最大的政治。(2)要找到适合本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路子。选派干部的项目资金能够真正起到酵母作用的不多。有的村发展集体经济名曰盘活资产,实则卖光,没给后人留下什么。比如林场。(3)三强型村干部是新时期对村干部的新要求。
2、这5000元钱花得值不值?
某村村两委研究,对村林场进行间伐,树木全部销售。事后,有群众反映在此过程中村两委,特别是村支书有贪污行为,要求对全过程进行公开,村两委未予采纳。村民遂来信、来访到镇,并列举书记八大罪状。镇党委经过研究,决定由上访村民中选出3人成立清查小组。清查小组花了几个月时间,一根木头一根木头地清查,最后查出结果,村干部在整个过程中是完全清白的,但清查小组在清查过程中却花去5000元,而卖树的纯利润还不到5000元。镇党委决定,这5000元由村付。村两委威信由此而升,换届选举时,书记以高票再次当选。
有人说,这5000元花得值。一是还干部一个清白,给群众一个明白。二是村两委干部5000元买了教训,只有公开,才能信服。三是坏事变好事,村两委威信由此提高。也有人说,花得不值,没有必要如此,一是本身就是村两委的职权,如果这一点权利都没有,谁还当村干部。二是从投入产出的关系来看,得不偿失。三是这5000元钱不能全部由村来出,既然村干部是完全清白的,上访群众就应该承担责任。
启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是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重头戏。农民民主参政意识的觉醒是社会的进步。扩大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是必然趋势,谁阻止这种趋势,工作就会被动。“当干部就要作主”是一个误区。现实中,有的以村党支部、村委会代替村级民主。有的个人说了算。要增加工作透明度,提高民主化程度,集体决策,自我修正,发挥党员、村民代表、村民组长的作用;上庄宅坦村修路的事例。二是发挥村级监督组织的作用。议事组、村务公开监督组真正发挥作用。三是村务公开要真公开。
3、她的腿还会断吗?
某村今年换届选举。在开始推荐候选人的过程中,都没有出现太大问题。但在正式选举前,一30多岁女性开始活动。丈夫台湾人,在上海一企业,每月寄回家1万元。找了几个代言人,替她四处活动,给村民送烟。本人又捐款1000美金给村里。选举当天,派了几个人跟票箱。结果,此人当选为村委会主任。一上任,就让人到没有选她的人家里收香烟。由于没当过干部,对村级事务也不懂,村务不会主持,几天下来就矛盾重重。上任不到一个月,在一次处理村务过程中引起一村民的强烈愤慨,一怒之下打断了女主任的一
支手,住进了医院。村民被治安拘留,但留下话,出来后再打断主任的腿。
启示:(1)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历史的进步,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并将推动上层的民主和整个国家的民主进程。反映在村级换届选举上,海选、“两推一选”。竞争会越来越激烈。(2)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成熟和规范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过程,民主意识、参政水平、制度设计。我们要求的民主是一种有序的民主,稍有不慎,就会出问题。(风筝)(3)金钱政治已开始渗透到村级选举中,如何看待这个问题,是一个有争议或者说尚待规范的问题。(4)村干部并不是什么人都能胜任,担任村干部特别是村主要干部,要有基本条件和素质。有致富本领、有奉献精神、有管理才能。
第三篇:村干部培训讲稿2
村干部培训讲稿
同志们:
今天,涂家垴镇政府召开这次村干部培训会,主要目的是为了针对新时期如何发展新农村建设,如何增强村干部的管理和规划能力等有关问题。下面主要讨论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一、全面理顺村党支部与村委会的关系
村党支部是党在农村的基层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村级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村党支部与村委会之间的关系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要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就必须做到两方面。一方面,村党支部要敢于领导、善于领导,要加强对村委会干部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帮助村委会提高政治素质;另一方面村委会要自觉置于村党支部的领导下开展工作,积极主动地做好职责范围内的工作。村委会在涉及到群众生活中的重大问题时,应由党支部讨论决定后,再提交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通过,然后付诸实施。为此,村支部要正确领导好村委会,要尊重村经济合作社依法独立进行经济活动的自由权。
二、切实提高村级民主管理水平
为确保稳定和发展的大局,提高基层组织管理本村事务的能力和村民自治水平,下步,我们要以贯彻落实本次大会精神为动力,加大力气,切实提高村级民主管理水平。一要提高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村党支部是农村基层的战斗堡垒,在推进村级民主管理建设中,村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不能弱化,对村级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问题必须召开支部会议进行讨论决定。同时,要带头按照民主管理制度规定,把需要由村委会讨论决定的事放心让他们去做,并做好指导工作。二要建立健全长效的工作管理机制。村级民主管理工作必须依靠相应的长效工作机制来保证,要把建立健全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作为提高村级民主管理水平、促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治本之策,坚持以法律、法规和政策为依据,建立完善以民主管理坚持以村党支部为核心,村委会为主体,村民会议和村民(社员)代表会议为主要形式的民主决策制度,定期对村内重大事项进行商量;制订完善村民村规民约,对各村原有的各项规定进行一次清理,修改与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相抵触的内容。
三、进一步规范村级财务管理机制。
四、进一步加强村级班子的合力。
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作为村级两个主要组织的负责人,两
者的关系如何,将直接影响农村基层组织和各项工作的开展,正确处理好两者的关系,能切实增强村级组织的合力。为此,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分清职责,紧密合作。从理论上讲党支部书记主持负责村党组织工作,村委会主任主持负责村委会工作,职责是明确的。但实际上,村党支部的工作和村委会的工作在有些方面是交叉、渗透的。因此有必要根据工作需要,按照优势互补的原则,围绕党支部和村委会的工作目标,确定各自分管的内容,使责任明确,各负其责,避免推诿扯皮或相互争权。但同时又要做到,既分工明确,又密切合作,提高工作的整体效益。
二是相互交流,沟通思想。村党支部书记应及时向村委会主任传递上级的指示、工作信息,积极支持村委会主任独立工作,依法行使职权;村主任对村重大经济建设和较大经济支出,要及时向支部书记汇报,在作出重大决策前,村党支部书记与村委会主任应碰头通气,统一认识。
三是襟怀坦白,理解支持。相互间的友谊、谅解和支持是最重要的。村党支部书记与村委会主任要自觉做到不争权力大小、只比贡献多少,以事业为重,大局为重,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不计较个人得失和恩怨,一切为了共同把村里的各项工作搞好。
四是发现矛盾,及时化解。在村党支部书记与村委会主任关系处理不当发生矛盾时,两者要及时调整心态、明确位置,分清是非,做好工作,化解矛盾,不要等问题成了堆,再去处理解决。
五、学出成效,对搞好这次集中培训提几点要求。
为了共同把我们的培训班办好,使大家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较为丰富的内容,真正学有所获,回去以后学有所用。我希望各位老师和工作人员要吃透两头,既能吃透上情,深刻领会本次培训的中心思想,又能吃透下情,紧密结合涂家垴镇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精心备课,认真讲课,力争把每节课都讲得十分精彩,讲得不同凡响。与此同时,我向同志们提几点具体要求:
二要严肃学习纪律。这次集中培训的时间是三天,学习时间较为紧凑,任务十分繁重,因此大家一定要严肃学习纪律,保证学习时间,希望在座的每位同志倍加珍惜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尊重老师的劳动,遵守培训安排作息学习的时间,认真听课,记好笔记,统一行动,不搞个人自由主义,维护良好的学习风气,有特殊情况要向党委主要领导请假,确保培训工作取得预期的效果。
三要坚持学以致用。各位村干部能够联系各自的工作实际,学习上互相启发,生活上互相关心,工作上互相学习,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四方面工作能力:一是富一方百姓的能力。牢记为人民服务,要明白权力是人民给的,应该从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入手开展工作,在充分尊重民意的基础上,明确发展思路,因村制宜,因势利导,千方百计发展村级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二是解决实际问题抓落实的能力。要强化责任意识、大局意识,把上级的要求同群众的意愿结合起来,既对上负责又对下负责,找准两者最佳切入点,加强引导,解决实际问题。三是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牢记
党的宗旨,亲民、爱民、敬民、为民,能够经常走家窜户、谈心交心,学会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新形势下做好农村工作,管理村务事务。四是保一方平安的能力。要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千方百计地化解矛盾,不推诿拖拉躲避,善于运用政策、法律和人格力量去做调解工作,促进了家庭和睦、村民团结和社会稳定。
谢谢大家!
第四篇:如何当好一名村干部(村干部培训讲稿)
村干部培训讲稿
——如何当好一名村干部
村干部长期工作在农村第一线,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为农村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在目前新形势新任务下,如何做好一名村干部,如何搞好农村基层工作,如何更好地履行村干部的职责,是我们共同研究的课题。下面,我结合实际,讲六个方面的内容,供大家探讨。
一、增强政治意识,严格政治纪律
一个政党,就是围绕自己的政治纲领,按照自己的政治路线,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目标而组织起来的政治集团,不讲政治,离开了政治路线和政治目标,离开了自己的纲领,也就不成其一个政党,我们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讲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讲实现和发展维护人民群众利益的政治。所谓增强政治意识,就是要求各级组织和干部必须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政治方向和政治观点,严守政治纪律。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辩别力,保证在思想、政治、组织上的高度统一,只有这样才能在任何时候保持清醒头脑、科学认识、坚定的信念、重复考验、完成好各项任务。
讲政治是具体的,不是抽象的,最重要的是通过我们的实践,把我们讲政治落实到我们的工作和行动之中,这里特别需要强调的是:
一是要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共产党人的根本政治信仰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这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有丝毫的动摇,如果在思想上动摇了这些根本东西,也就动摇了共产党人的政治立场,就必然偏离政治方向,党内多次进行的教育活动,都是要求要认真解决的问题。实践证明,有的同志对社会主义失去信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认识不清、认识上产生这样那样的动摇,有的革命意志衰退、思想空虚,沉迷于吃喝之中,或在封建迷信和其它消极行为中去寻求精神寄托,有的私欲澎胀,利用职权捞取好处,这些说明,必须对各级干部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二是要善于从政治上正确认识和判断形势,我们党领导的现代化建设事业,既十分艰巨,但又十分复杂,矛盾众多,作为一级领导干部如果不善于从政治高度、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来认识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当今国际局势变化产生的影响,审时度势,就很难把握方向,很难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反之才能认识事物真相,坚定我们的信心和决心,才能统筹兼顾好各种利益关系、促进其发展。
三是要同上级党组织在思想和政治上保持高度一致。这种高度一致体现在坚决拥护和贯彻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上,体现在拥护贯彻上级组织的决定之上,体现在维护上级党组织的权威上,能否准确全面地领会和贯彻这是对各级组织和干部是否同中央同上级组织保持高度一致的最重要最实际的检验,党在几十年斗争历程中,早就形成了一个重要的规矩,这就是中央和地方之间划分适当的职权范围,凡属全国性质的问题和需要在全国范围内作统一决定的问题,应当由中央处理以利于党的集中统一,凡属地方性质的问题和需要由地方决定的问题,应当由地方组织处理,以利因地制宜,这种职权划分,归根到底,反映了党的根本性质和组织原则,反映了中央及地方组织的地位及代表的利益关系。中央是代表全党利益,在全国性的大政方针以及必须由中央决定的问题上行使自己的权力,这就决定了任何组织、部门和党员、干部不能对党的决定采取各行其是、各自为政的态度,如果公开或变相地进行抵制,或擅自推翻,这就是严重违反党的纪律的行为。同理,对于全国、全市、全区性的问题,在中央、市、区没有发布意见和决定之前,各地方组织及其负责人,除有组织地进行讨论及向上级建议外不得自由发表意见和作出决定,一旦上级作出了正式决定就必须服从,在没有新的改变以前,应按上级的决定发表意见,不允许对上级的决议任意散布不信任,不满和反对的意见,少数服从多数、个人服从组织,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这是极为明白的问题。为什么有的同志态度不鲜明,甚至犹豫、动摇呢,我认为有其三:
其一,是在权威问题上存在糊涂观念。任何一个集体都是要有权威的,党也要有权威,人所共知,我们党是民主的,但同时又是集中的,是在充分发扬民主的基础上,按照统一意志和统一纪律进行的有组织的活动,恩格斯曾批评一些人反集中、反权威的观点:不强迫某些人接受别人的意志,也就是说没有权威,就不可能有任何一致的行为,没有这种统一的和指导性的意志,要进行任何合作都是不可能的。当然,这种强制服从,本质是服从党和人民群众的意志,我们有的同志正是在这一点上走入误区。
其二,是在利益问题上存在糊涂观念。也许是有的同志不懂或不大懂党的规矩,但的确也有人并非不懂,他们是不想不愿意遵守规矩,甚至想变通或打破这个规矩,说到底是一个利益问题,在关系本地、局部利益或涉及个人或少数人的利益问题上进入误区,甚至颠倒全局与局部的关系、暂时与长远的关系,把个人、局部置于党的利益之上,对上级的决定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其三,是在发挥积极性问题上存在糊涂观念。我们党重视并注意发挥两个积极性。坚持四个服从,不是不要发挥积极性,而是使这种积极性组织的更好,发挥的更好,我们有的同志在对待处理这个问题陷入误区,不是联系地去看,而是将此割裂开来、对立起来。
二是严守政治纪律。在现代政党政治中,任何一个政党组织,都要求他的成员必须服从组织意志,支持组织的主张,严守组织纪律。要求各级干部必须坚持党性原则,坚决维护上级党委的集中统一领导,必须服从组织决定和决议。加强政治纪律,关键的是要反对自由主义,否则将人心涣散、组织瓦解,一些组织和干部就会在政治腐化的道路上越滑越远。
党的纪律极为重要,它的政治作用,就是维护党的团结统一,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保证党的纲领、路线和任务的实现。如果容许和听任无视纪律、为所欲为,那么我们党就不成其马克思主义的政党,就是丧失战斗力,甚至瓦解。讲政治就必须讲政治纪律,我们应该看到,在新的环境和条件下,党的纪律观念在一部分党员、干部中淡漠了,纪律松驰的现象在一些地方和干部中相当突出,严重影响了党的思想统一,组织巩固和战斗力提高。目前,存在不讲政治纪律甚至违背党的纪律的现象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在思想政治方面,有的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的决议决定公开发表反对意见,任意散布不信任情绪,有的对党的方针、政策和上级决定重大决策采取阳奉阴违、合意者执行、不合意不执行。
第二,在组织方面:有的喜欢按照自己的好恶拉拢一些人,排挤另外一些人,搞这样那样的危害党的团结和涣散党的组织的“摊摊”、“团团”,有的甚至搞封建式的结义,经常聚会。
第三,在经济工作方面:有的违反财务管理规定和制度,指使财会人员违规操作,有的截留、挪用、贪污专项资金。
第四,在群众工作方面:有的高高在上,不以平等态度对待群众甚至打骂群众,有的借权力吃拿卡要,侵害群众利益,这些问题虽然存在少数干部之中,但影响极坏,危害极大,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警觉和重视,必须加强干部特别是近年来新进班子的年轻同志政治纪律的教育,注重对他们政治意识的培养。
二、增强法律意识
严格依法办事法律是一种社会规范,是调整人与人之间的行为规则,它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反映着统治阶段的意志的规范体系。法律的作用表现在它规定了人们的行为可以怎样做,应该怎样做,不该怎样做,是评价人们行为是否合法的标准,是指引人们行为、预测未来行为及其后果的尺度,同时也是制裁违法行为的依据。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广大农村干部的法制观念和依法办事的能力虽比过去有很大的提高,但是,不学法、不懂法、不依法办事、法制观念不强等现象仍然存在。一些农村基层干部政策水平偏低,法制意识淡薄,不能较好地解决一些突出矛盾和棘手问题。有的村干部不注意学习领会党和国家的现行方针政策,对政策理解不深不透,不能把党的方针政策与本地实际相结合,不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还有的村干部囿于小团体和自身利益,执行政策走样。更有个别村干部以权压法,以言代法,不能依法理政,依法治村,时有激化矛盾,造成群众上访、告状,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威信。比如:焦点访谈曾经报道过有一个村为改善村里的办学条件,未经批准,擅自采伐树木。村干部认为树是村里栽的,伐了建学校,不偷不抢,又没有揣进自己的腰包里,合情合理,事后受到法律的追究,他们才明白过来。以上这些现象都是法律意识淡薄的表现。究其原因,一是受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影响,在法律意识方面的旧观念一时尚难以清除。如崇尚“皇权”,缺乏“法治”观念,总是寄希望于“开明”帝王和“清官”,对于法制则缺乏必要的信任;二是受宗族观念和家长意识的影响,“土法”高于“王法”在他们的观念中根深蒂固,长官意识严重,作风专横,不讲民主等。这些旧意识还未清除干净,特别是在一些经济、文化落后的农村地区,旧观念、旧意识的影响更为突出。随着社会发展和进步,法制的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作为一个地方的负责人,必须强化法律意识,增强法律观念,严格依法办事、依法履职、依法行政、依法治理村务,要做到这一点,应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要学法知法,增强法制观念,做知法懂法的明白人。这是依法办事的前提。农村基层干部要认真学习国家的宪法法律,特别是要下功夫学习与工作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比如在土地方面要加强对《土地管理法》的学习,在农业方面要加强对水土保持、退耕还林、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的学习;此外,要加强对计划生育、民政救济等方面与群众密切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同时,还要认真学习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比如,要学习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学习农村税费改革、粮食直补等方面的政策规定,学习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等方面的要求。真正弄清作为农村基层干部应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应该怎样做,不能怎样做。我们只有学好学透法律,并带头遵守执行,严格依法办事,坚持用法律来规范自己的言行,将自己所有行为都置身法律的监督之下,群众才能信服。要坚持依法治村,就要掌握与农村工作和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白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必须符合政策法律规定,不能草率、鲁莽、意气用事;要善于用法律的手段,解决问题、化解矛盾、推动工作。如果我们的基层干部都不了解、不知道这些法律法规和党的方针政策,说话办事讲不出个子丑寅卯,群众对你就不信任,不佩服,时间长了,就不会听你的招呼。
(二)带头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带头遵守法律,是农村基层干部依法办事的前提。我们的各项活动都必须坚持在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范围内开展,要依法办事,不能感情用事,也不能用“人治”代替“法治”,在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决定本村的重大问题时,更不能搞“一言堂”,必须按照程序依法办理。在经济生活中要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是农村基层干部的根本任务。致富的路子千条万条,最重要的还是守法致富这一条。现在有些地方违法现象相当严重,特别是要在事关发展稳定大局方面做出表率。凡是法律提倡的,就要带头去做并保证做好;凡是法律禁止的,就不做并劝说周围的人不做。农村基层干部能够做到带头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群众才能信服,在群众中说话办事才能有份量。严格依法办事,开展工作才能理直气壮,有说服力,才能树立起基层干部的新形象。
(三)要秉公执法办事,维护法律尊严。办事公正,不做徇私枉法的事。农村基层干部要摒弃“人情那一套,不搞哥们江湖义气,不能只顾及家族利益和亲属利益,也不能厚此薄彼,有亲有疏,做到不袒护违法行为,更不包庇坏人”。要勇于同一切违法行为做斗争,在处理具体事务时,必须要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按照法律规定和法律程序行事,决不做超越法律之事和违反法律规定的事情;要以身作则,忠于法律,忠于人民,模范遵守法律法规,要严格依法秉公办事,对任何人都应一个标准、一把尺子,自觉维护法律的尊严。要依靠法律和制度做好农村的管理工作。在党支部的领导下,依法建制治村,民主管理,使村里各种组织、各项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四)要做好农村基层干部的法律宣传工作。帮助群众做到知法、懂法、守法,运用法律武装维护个人的合法权益。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的法律意识,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十六大提出的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需要。是提高法律意识和增强法制观念的基础,要通过法制教育不断提高人的文明程度和提高人的素质。法律素质是人的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法治文明是政治文明的一项重要内容。留给我们的封建传统比较多,民主法制传统很少。加上“文革”十年内乱,法律的尊严被破坏殆尽,这种影响依然存在。因此,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的任务就更加艰巨,要求我们必须花更大的力气,把法制宣传教育这项工作长期进行下去。
三、增强团结意识,强化村级班子队伍建设
讲团结是我党的光荣传统。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胜利。”全党同志一定要“倍加顾全大局,倍加重视团结,倍加维护稳定。”锦涛总书记强调:“一个民族要发展、要强盛、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首先要团结起来,同心同德去奋斗、去拼搏。”大到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一个集体,小到一个单位、一个村社、一个家庭,无不体现团结和谐的重要性。
我们坚持和提倡的团结和谐不是表面上的一团和气,而是一个集体为了实现共同理想,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的高度统一。它具备以下几个特性。一是原则性。讲团结必须以党性原则为基础,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无原则的团结和谐,防止庸俗化,更不能拉帮结派、搞小圈子。作为一个村、社区的主要负责人,讲团结是一个重要的工作方法。要坚持把是否有利于发展、是否有利于维护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个重要的原则界限,使整个村班子充满正气、朝气与活力。二是发展性。团结和谐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动态发展的。具体到一个村、社区,人们在某一件事上认识统一,在另一件事上可能有分歧;此时这样,彼时可能那样。没有一成不变的统一或分歧。要在动态中把握团结、营造和谐,不断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新的理念、新的标准、新的方法长期保持和发展团结和谐的大好局面。三是联系性。客观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团结和谐更是与各项事业、各项工作息息相关。能不能做到团结和谐,受原有工作基础、当前工作力度、人们思想认识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果工作基础好、推进力度大、人们思想统一,就有利于形成更加团结和谐的氛围,并为长期的团结和谐提供持久动力。四是广泛性。团结和谐是立体的、多维的。在具体工作中,我们坚持牢牢把握团结的广泛性,既注重村干部的团结,又注重群众的团结;既注重在任村干部的团结,又注重与离任村干部的团结;既注重村内团结,又搞好同村外的团结。特别是注重村上书记、主任两个“一把手”的团结,形成全村团结和谐、同舟共济的整体氛围。实践证明,团结就是力量,加强村支两委的团结至关重要。
一是团结和谐能够形成凝聚力。古人说:“千人同心则得千人之力;万人异心,则无一人之用”。一个村虽然只有几百人到1千人,俗话说“人上一百,形形色色”,如果没有团结和谐,只能是一盘散沙,很难干成事、干好事。团结群众必须依势而为、拥势而动、乘势而上,最根本的是贯彻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二是团结和谐能够提高决策力。村班子决策的过程,归根到底是凝聚智慧、统一意志的过程。只有保持团结和谐的氛围,才能够最广泛地调动干部群众参与决策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保证村班子决策的科学性。三是团结和谐能够加大执行力。干好一项工作,科学决策是前提,抓好落实是关键。只有保持团结和谐,才能保证在贯彻执行决策时做到上下齐动,形成合力,有效地推进工作。四是团结和谐能够增强攻坚力。经济还比较落后的村、社区还面临较多困难,特别是“吃饭”与发展的矛盾相当突出。在这种情况下,靠上下团结一致,形成攻坚力最关键。
从我们调查了解的情况看,有不少的村级班子和村干部确实有不团结不和谐的地方,突出表现在:
一是两个“一把手”之间不团结。首先在村、支两委的关系上,突出的问题是村党支部总揽全局作用发挥不够好,未形成坚强的领导核心;二是在两个一把手的关系上,突出的问题是各自摆不正自身的位置,角色“反串”带来工作上的碰撞,不协调。在两个一把手的关系上,还有另一种形态上的关系,一些人为了求得形式上的“团结”,互相迁就,放弃原则,不能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求得相互之间的“一团和气”,使党内生活庸俗化。在现实生活中,这种事例很多:比如有的村支部书记不敢碰硬,个人能力不高,班子力量不强,长期处于软弱状态,什么事都作不了主,没有充分体现作为村上班长的作用;有的作风霸道,无原则,一言堂,唯我独尊,什么都是自己说了算,发扬民主,也没有正确的集中;有的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不主动维护村支书的地位和核心,认为自己是村民经过合法程序选举出来的“当家人”,理所当然是村上的“一把手”、“老子天下第一”;有的村书记、主任不团结,在财务支出审批上,不商量、不通气,特别是较大支出不讨论研究,财务管理混乱,相互猜疑,互不信任,告状不断。
二是“一把手”与副职不团结。在村上主要体现书记、主任与副书记、副主任之间不团结,有的村书记、主任天天忙里忙外,跑村上、乡上、区上找资金、项目、款项,为民办好事、实事、难事,确实也很忙,而副职呢?在家闲着,只顾做自己家里事,而且闲着没事还要到处惹事。
三是副职与副职之间不团结。在村一级主要体现在副书记和副主任之间不团结,今天你说张家“长”,明天他说李家“短”,心思没有花在村上的工作,而是想自己的事情,从而导致干工作时不知道自己是干部,领工资时又晓得自己是干部,还有的副职对各自分管的事情不是互相支持,而是竟相拆台,已严重的影响工作的开展。
从调查中我们了解到,村级干部队伍不团结、不和谐的原因因然是多方面的,但我认为,最重要最关键还是在两个“一把手”,具体原因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在体制方面,体制不顺畅。现在,县、市级以上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体制强调的是党政分开,但具体到乡、镇、村、社区这个层面,运转却十分吃力。这是因为在一个微观层面上的村支部、村委会,其工作职能和任务不能也无法分开,基本上什么事都必须在两个一把手的共同努力下完成;两个领导对村上同一事务实施领导,就必然会出现碰撞。同时,这一体制的要害还在于,它自身缺乏自动调节矛盾的机制,在长期工作磨合中,工作中的不同意见掺和着个人的恩恩怨怨,最终会形成大的矛盾。二是在职能方面,职能不清晰。乡、镇、县区以上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工作职能在要求上是明确的,但是具体到村、社区一级的职责并不明确,在具体事务的操作层面上很难把握、很不规范。首先村支部、村委会的工作职能互相覆盖、相互交叉。其次是两个一把手的工作职责不清,力量叠加。由于职能不清,体制不顺,相当部分的村两个一把手在工作的切入和推动上难以准确定位;在缺乏明确的标准和参照系数下,只能随着感觉走,这样必然经意、不经意地要发生冲撞。三是在制度方面,制定不严密。应该说,为了保证民主集中制的贯彻落实,近年来,各地对乡、镇以上班子自身建设上制定了若干制度,也有对权力进行制约的规定。但是,对村、社区一级干部的行为规范和制度要求几乎是一片空白。因此,一些村上两个一把手在合作共事中产生矛盾,不协调、不合作,搞“内耗”、影响工作而不能自拔,制度建设缺乏制约功能和纠错功能,不能不算是一个重要原因。四是在自身素质方面,素质不高。有些村干部不学法、不知法、不懂法,政策水平和理论修养差,党性意识不强,不注重加强学习,还有些村干部组织观念很差,对党组织的决定合意的就执行,不合意的就不执行,对党组织交给的工作好干的就干,困难大的就绕着走。还有的村干部不把组织放在眼里,不愿意服从组织的管理和监督,听不得半点不同意见,这些都是自身素质较差的表现。从而造成两个一把手对一些问题的理解和认识存在偏差,也会造成他们之间的不团结。
树立团结能力也是执政能力的意识,是每个干部必须具备的品质。“虽有老子之智,而无众人之助、大功不立”。班子要团结,团结才有力量,团结才能干成大事,团结才能成长干部。特别是各村上两个一把手要团结,要以身作则,要为其它同志树立榜样。村上主任、副主任要注意摆正位置,在工作中要充分发扬民主,实行民主集中制。大家在村上讨论问题时可以畅所欲言,但只要形成了决议,就必须共同维护,坚决执行,出去是一个声音、工作是一个目标、行动是一个方向。各村的党支部书记必须首先要明确这一点。现在,不少人(包括部分村上两个“一把手”)都说村上工作难搞、困难大、矛盾多,但我认为越是困难大、矛盾多、越是艰苦的地方越锻炼村干部毅力,越体现村干部水平,越显现村班子团结的力量。具体到一个村,我想主要应在五个方面加以注重:一是明晰原则界限,保证团结和谐的正确方向。一个村的主要负责人心中一定要有明确的是非界限,并通过座谈、会议、调查研究等多种方式和场合,及时准确地向全村老百姓明确传达。凡是有原则的团结就大张旗鼓地保护和发展,凡庸俗化的团结要通过积极的思想斗争,旗帜鲜明地反对和抑制,使全村干部群众都能够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清醒头脑。二是以事业为主导,激活发展动力。“发展是硬道理”。营造团结和谐的局面,就要把干事创业作为统领全局的指挥棒,引导全村上下一心一意干事业,不遗余力谋发展。三是以制度建设为保障,打造团结和谐的长效机制。民主集中制是保证全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和行动上团结一致的法宝,是营造团结和谐局面的基本制度保障。面对日新月异的发展态势,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尤其重要。四是发挥人格力量,引导团结和谐向深层次推进。人格力量是坚持原则、认真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国家法律法令、上级决议指示与个人良好的道德品质相结合的产物。作为一名村党支部书记既不能只会坚持,而缺乏良好的个人品质;又不能只有良好的个人品质,却不能认真执行上级的决议指示。否则就不能形成优秀的人格力量。优秀高尚的人格应表现为:忠于职守、勤于政事、善于共事、为人正直、处事公道、心胸开阔、一身正气、光明磊落、实事求是、严格自律、宽以待人。村党支部书记在协调村级班子内部关系、处理一些疑难问题、部署某项任务时,不仅要依靠职务和权力的力量,而且要依靠个人人格力量。要形成这种力量就要在具体工作中做到:对待同志一视同仁,主动化解矛盾,大度容人,关心爱护同志,勇于承担责任。只有具有良好的个人素质修养和高超的政策水平才能形成坚强的政治核心,从而带出一个团结的班子,营造一个和谐的局面,开创一个蓬勃发展的大好形势。五是正确处理村、支两委班子和两个“一把手”的关系,进一步增强班子和队伍的凝聚力、战斗力。首先是正确认识村、支两委的关系。村委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村党支部是农村基层组织的领导核心。村委会与村党支部是被领导与领导关系。村委会要自觉接受村支部的领导,在党支部的领导下创造性的开展好自己的工作。党的领导在村级组织中的重要体现就是党支部的领导。党领导制定《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实行村民自治,充分反映群众意志,所有这些都是在党的领导下执行和落实的。现在社会上有一种错误的认识,认为群众自治就是群众说了算,群众说怎么办就怎么办,想怎么办就怎么办,党和政府不管不用管。《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村民委员会是在村党支部的领导下,在国家法律规定的范围内,由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村党支部要加强对村民委员会的领导,”这就明确了村级组织建设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即村党支部是各类村级组织的领导核心,村委会要在村党支部的领导下履行自己的职责,做好自己所担负的工作。其次正确认识村、支两委两个“一把手”的关系。从村、支两委的关系不难可以看出村书记、主任的关系,也就是说书记、主任的关系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这一点必须明确,村主任要在党支部领导下开展工作,执行党支部的决定和决议,自觉维护支部的权威,维护这一个核心,同时,也要讲原则、讲正气、讲大局。讲原则是讲团结的前提,讲团结不是讲一团和气。同时,也要讲方法,方法就是要沟通。要多关起门来研究、沟通。但要注意,在村级班子中,村书记是班长,只有一个班长,这是组织原则。一个班子在村子内什么意见都可以讲,但是出了门来就只能有一个声音,只能有一个行动。意见不一致,方向要一致。大家同乘一条船,同唱一台戏,要团结起来抓发展,为本村百姓实实在在谋利益。
四、增强民主意识,严格民主管村
民主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社会进步和文明的标志,我们党历来十分重视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社会主义民主建设进一步加快,人民群众的民主意识普遍增强,进一步推进民主政治的要求更加迫切。在广大农村实行的村民自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在农村的具体表现形式。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我国宪法和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把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基层民主更加健全作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完善村民自治,健全村党组织领导下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已是广大农民群众的强烈要求和愿望。
随着农村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落实和进一步完善,村社工作出现了被人们形容的“小抓小难,大抓大难,不抓真难。”在新的形势下随着农村形势和农民思想观念的变化,现行政策在贯彻中与农村实际情况存在一些差异,明显表现出有的干部束手无策,“老办法不管用,破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顶用,新办法不会用,有法律难以用”的问题,村干部埋怨群众“不听话”,群众抱怨干部“不象话”,农民与村组织的关系是“有吃有穿不找你,有车有牛不靠你,履行义务不理你。”作为在村乃至镇上工作的基层干部的确面临很大的压力和存在着工作的艰难,基层干部越来越难当,农村工作越来越难做,形成这些矛盾和问题,我们在调查和分析中觉得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群众方面的因素,也有干部方面的因素,就农民群众而言,主要表现在“四强四弱”方面:即民主意识增强,法律意识相对较弱;权利意识增强,义务意识相对较弱;参政意识增强,参政能力相对较弱;对干部的监督意识增强,配合干部工作的意识相对较弱。就干部而言,主要表现为三个不适应:
一是传统落后的管理方式、方法与社会形势发展和农村管理主体的变化不适应。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农民文化水平的普遍提高,带来信息传播的现代化、交通便捷化、交往的广泛化、农民群众对外面的事情知道的逐渐增多,眼界开阔,思想观念也较从前发生变化,面对这种变化,过去那种“家长制”式和“行政命令”式的,官治模式已不适用,但不少农村基层干部存在老办法不适用、软办法不顶用、新办法不会用的现象。
二是政策水平不高,有私心杂念,与群众要求公开、公正、公道的迫切愿望不适应。现在的农民越来越懂得保护自己,也越来越懂得监督干部,村级干部本质就是农民,既要带领农民致富,又是自己致富,如何处理好“自家”与“大家”的关系,就自然成为干部关系的热点,而有些干部对农村政策和法律规定把握不全面,执行中常出现一些偏差,有的干部怕群众明白多了会找茬,不愿向群众宣传政策和法律,而是千方百计截留政策,有的干部办事仍习惯于藏着掖着不公开或假公开,应付检查,由此引起群众不满。
三是依法行政能力弱与群众日益增强的民主意识、参与意识不适应。家庭联产责任制的推行,使农民获得了充分的经营自主权,受经济利益的驱动,农民以前所未有的热情关注自己的切身利益,关注村中的事务,迫切要求参政议政,用政治上的民主权利来保证经济上的自主权利和利益,现在村干部与农民群众的关系已由过去的指挥者变成指导者和服务者,不仅要带领群众致富,而且要依法执政、民主行政,但在一些干部中不善于学习政策法规,工作中存在随心所欲的现象,有的不会用政策法规和示范引导等综合手段推动工作;因此,极易站在群众的对立面,甚至激化矛盾,使一些问题、困难解决起来更加复杂和困难,在调查中一些老党员说,过去毛主席讲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农民,现在严重的问题应该是教育干部。这话值得我们深思。
综上所述,要切实解决在新的形势下,村级干部在思想观念、工作方式方法的不适应问题,进一步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实行村民自治、实施民主管村已是大势所趋。所以,我们必须有清醒认识,认真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以村民参政议政为重点,全面提高村委会民主决策能力。根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村委会决策要召开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决定。需要村民会议决策的内容有:涉及全村村民利益的问题:如:村镇规划、重大工程项目;讨论通过规章制度,如《村委会章程》、《村规民约》;依法产生村委会成员;依法撤换或补选村委会成员;听取审议并通过村委会工作报告;监督村委会实行村务公开,并就内容进行质询等。需要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的内容有:讨论决定本村的发展规划和计划;听取审议工作报告和财务收支情况;制定和修改村委会不适当的决定和决议及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的其他事项。同时,对村上重大事情的决策要坚持“一事一议”的原则。
(二)以建立长效机制为核心,全面提升村级民主管理水平。一是健全村级组织。包括:党支部坚强有力,班子团结,内耗少;村委会管理有序,村民满意,治、调组织机构人员、工作报酬落实;共青团、妇联、民兵、老龄组织健全;普法依法治村工作有组织领导,有专人负责,有工作计划,有保障措施,有总结,有工作档案。法制教育经常性,包括:法制宣传有计划、普法宣传有队伍、有墙报、有广播、有教材、有记录;二是依法办事规范。村委会主任、副主任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涉及村民利益的事项或村民认为需要知道的事项,都要提请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讨论决定通过。制定村民委员会自治章程,村规民约,建立健全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
(三)以村务公开为突破口,全面增强民主监督意识。村务公开是实现民主管村的核心内容,以村务公开为突破口,以“照章办事民主理财,依法行政两务两公开”为指导思想,进一步推行村务公开工作要制度化、长期化,要坚持到底。至我区推行村务公开以来,取得的良好效果深受农民群众的欢迎,当前不能满足于公布而已,必须在经常、真实、规范上下功夫,首先,要注重村级政务公开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要统一规定公开的内容、程序和范围,保证内容更真实、形式更规范、时间更及时,从而增强工作的透明度。其次,要抓好公开的经常化和规范化,完善公开审核制约机制,提高干部和群众参与公开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再次,完善监督制度,建立落实机制,要进一步完善村民代表议事制度,村级财务审计和村级干部离任审计制度,做到按制度办事,用制度管理村务、政务,村干部要进一步增强公开、民主意识,提高落实执行制度的自觉性,以民主公开的真实性来取信于民。村务公开的内容有:村上的工作政策、目标任务;村级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计划;财务收支情况;集体实体的承包、租赁和集体基本建设投资项目和经济指标;村民建房用地和征用土地情况,计划生育情况;国家扶持、救济和社会各界捐赠的资金、物资;村干部任期帐目情况实行村务公开有利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化解各类干群矛盾,增强廉政意识,实现有效监督。
五、增强自律意识,严格要求自己
胡锦涛总书记曾要求各级干部:“要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之心”在农村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环境中,增强村级干部的自律意识,提高农村干部拒腐防变的能力,对于维护村级干部队伍的纯洁性,维护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必须从自身做起,坚持廉洁从政,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典范”。
认真分析干部队伍状况。应该肯定的是绝大多数干部是好的,是清政廉洁的,能够严于要求自己,深得群众信任和拥护。但也必须看到在我们干部队伍中仍存在一些问题,突出表现在:一是反映村组干部贪污集体公款,挪用集体资金的问题突出;二是反映组财务不公开,财务制度不完善,群众意见大;三是一些村组干部违反退耕还林政策,从中虚报面积,套取钱财粮为公,为已的问题;四是在换届选举中,反映村、组干部拉选票、违反选举程序的问题突出。针对上述的反映,告诉我们抓好干部的廉政建设是一项长期的政治任务,警钟长鸣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是我们永恒的主题,这里特别强调三个方面:
1、加强自身学习,牢固树立正确的“三观”
学习,是人们获取知识的主要方式,也是领导干部加强自我改造的重要途径。是每一个干部的必修课,面对改革开放这一伟大历史变革,各级干部都要始终经受住权力、金钱的考验,努力改造自己的世界观。
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权力观正确与否,不仅关系着个人的成长进步,而且直接关系到党的事业的兴衰成败。对此,着重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要明白权力是谁给的;二要明白为谁用权的问题。一个人走上领导岗位,获取一定的权力尽管与个人的努力和领导的关心分不开,但归根结底是人民和组织的信任。所以,当人民信任你,组织器重你,把权力交给你的时候,就要时刻“饮水思源”不辱使命,不负重托,真正做到上不负党,下不愧民。同时,要明白权力是一种责任,权力意味着为人民服务的义务和责任,否则,只讲权力,不讲责任,必将导致权力的滥用。权力是一把双刃剑,可以将你推向人生和事业的颠峰,也可使你跌入万丈深渊。问题的关键是树立权力就是责任,领导就是服务的观念,如果滥用权力,以权谋私,必然为权所害,身败名裂。
其次,要树立正确的利益观,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树立正确的利益观,首先要处理好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关系。各级干部手中掌握着各种权力,在资源利益分配中占据着有利地位,属于强势群体,如果能够处理好个人和社会利益关系,就能影响和带动一片,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其次,要处理好眼前与长远利益的关系,作为一个地方或部门的领导,当然要考虑自己所负责的那个地方和部门的利益,但不能一切都围绕着本地区本部门的利益而转动,如果只从这一点出发必然不顾全局利益,丧失原则立场。
再次,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奉献中实现人身价值。各级干部要始终明白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而不在于索取。其一生的价值意义主要体现在为党为社会为人民奉献了多少,付出了多少,而不是得到了多少。多年来,很多的干部都在忠实地实践这一宗旨,我们应以为榜样,淡泊名利,不求索取,把全部心思和精力用在为人民服务上。
2、防微杜渐,筑牢防腐防线。自我约束,清正廉洁是各级干部具备的党性修养,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努力做到“四慎”。
一要慎独。古人说,君子慎独。众目睽睽之下,谨亮慎引,严格要求自己并不难,难的是在没有监督之下,也能严于律已,时时处处加强自我约束,告诫自己不越雷池半步,真正经得起诱惑,耐得住寂寞。
二要慎微。“千里之堤,溃于蚊穴”、“小不忍则乱大谋”话虽简单,却富有哲理。纵观一些落马的贪官。开始都是在一些小问题上渐渐放松了自我约束。最后深陷泥潭而不能自拔,小节不保终累大德。所以,必须善于从最细小的事情做起,真正达到“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之”的思想境界。
三要慎始。人生贵善始,加强自我约束,保持廉洁关键在于第一次,把握了第一次,就掌握了主动,各级干部在各种不法之举面前应慎重对待第一次,果断拒绝第一次是至关重要的。否则,接受了第一次,将会有以后的十次百次,一发而不可收。警惕了第一次就筑牢了第一道防线,在廉洁与腐败,正义与邪恶较量中,永立不败之地。
3、坚持自省,做遵纪守法的典范。各级干部遵纪守法,廉洁从政,除了健全完善各种制度规定之外,关键是要经常性反省自己的行为,检点自己的作风,修正错误,净化心灵。自省必须做到“三自”。
一是自珍。各级干部要时刻珍重自己的人格和名誉,不轻浮名利,不狂妄自大,不自轻自贱。为人处事与自己的身份相符。话不乱讲,事不乱做,权不滥用,自珍自爱,以自身的道德行为和人格魅力去感化下属和群众,正人先正己。
二是自勉。胡锦涛总书记在西柏坡提出的“两个务必”精神,这就要求各级干部要经常勉励自己,鞭策自己,始终保持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和强烈的事业心、艰苦奋斗,建功立业,真正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三是自律。自律就是要求各级干部要有意识地自设监督关口,自设防线,心存党纪国法按照党性原则和法律法规划严格要求自己,规范自己行为,还要教育好自己的子女、家属,使其能够自律,人作为凡夫俗子生活在现实中,都有私心杂念和七情六欲,自律关键是要能够心底无私,遏制欲望。
六、增强发展意识,为民多办实事好事
对于在基层的村级干部来说,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本质上讲就是坚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第一职责。而人民的最大利益就是加快发展、脱贫致富、所以在职一任、致富百姓是我们换届后所有村级干部的责任和使命。
(一)抓住群众的根本利益所在,努力搞好经济建设。
发展既是时代主题,又是村民对村干部的殷切期盼,这就要求新一任村级干部必须把发展作为兴村富民的第一要务,提高发展经济的能力和本领,夯实为解决村民实际困难和办理各种事务的经济基础。
1、理清发展思路,强化发展意识。应该说,绝大多数村干部想发展,盼发展,但苦于没有发展门路。要选准一个突破,要有一个好的思路,思路决定出路,思路也是效益,好的思路就是好的突破,对影响经济发展的问题,要究其根本,对症下药。比如一个村的农村经济发展制约因素是由于缺水造成的,那么就要下决心解决好水的问题。如果是由于班子不稳,经济基础本来很好,但农村经济仍然没有发展起来,那么就要把注意力集中到加强班子建设上来,通过加强班子建设来增强班子战斗力和带领农民增收致富的能力。
2、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抓发展。深刻认识自身所处的环境是做好村干部的前提。我们在座的,都是村上的主要干部,我们自身所处的村发展环境如何,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人文环境、经济发展环境等都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为什么我们自己所处的村没有发展、没有富裕、落后了呢?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它的问题在哪里呢?它最主要的、根本的原因在哪里呢?我们是不是发现了?找到了?不仅要找到问题而且要找到这个问题产生的根源。原因是多方面的,不同的村有不同的原因,有的村落到后面是班子的问题,有的是干部的问题,班子不团结,干部不齐心,本来自身条件很好,基础很好,也搞不好;有的是人才很匮乏,党团员中找不到合适的人才;而有的村是因为自身条件的限制,制约农村经济的发展;而有些地方是群众思想观念的问题,长期的接受不了新思想,思想不解放,还有可能就是地方比较偏僻,交通、信息比较闭塞;还有的是自身问题。要透过贫困落后的现象去把握实质,找到最根本的原因然后去着手解决,深刻认识了解我们自身的问题对做好我们的工作,当好村干部很有好处,要学会这个办法。
(二)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念,要努力为群众办实事。
当好村干部是真心为群众着想,还是只是做做表面文章,老百姓一看就能看的清清楚楚,只要是为百姓做实事做好事,带领他们致富,带领百姓奔小康,为百姓谋利益,百姓就会真心实意对你,如果只做表面文章,长期“浮上水”,短时期也许可以,时间一长肯定不行,要实实在在地为群众办事,比如说有的地方没有桥,农民子女上学不方便,村干部带头架了一座小桥,哪里路不好了,干部带头修一修,就是这样一点点小事情群众都会记在心里,在你离任的时候,甚至是多少年以后,他们仍然记得,他们会说某某人在当村干部时架了一座桥;农民在致富这一块,遇到困难你能帮他解决,你这样做就能赢得群众的信任。
第五篇:村干部维稳培训讲稿
村干部培训讲稿: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基层社会稳定工作
今天受镇党委政府的委托,由我来跟大家就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基层社会稳定工作做一下探讨。
众所周知,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农村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这关乎到整个城乡社会的发展问题。对待这个问题上,我们要上升到没有稳定就没有发展,抓稳定就是抓发展的政治高度上来看待。当前,我们已进入经济社会发展的“黄金期”与各类矛盾的“凸显期”。迫切需要我们认真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用新举措应对新情况,用新办法解决新问题,用新点子化解新矛盾,做好社会稳定工作。在座的各位村党支部书记身处工作一线,直面群众,直面矛盾,你们群众工作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直接影响着党群干群关系的融洽。方法得当,则事半功倍;方法失当,则事倍功半。因此,大家必须掌握好群众工作方法,善于做好群众工作,维护农村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下面,我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和体会结合,先谈谈几个群众工作方法。
方法一:贴近群众,问计于民。群众意见就像一面“镜子”,反映社情和民意,折射问题和不足。而要了解群众意愿,就必须要深入群众、贴近群众。如果不深入群众、不了解群众的意愿,不知道群众问题的本质,做好群众工作就无从谈起。只有深入群众、了解群众、读懂群众,我们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找准群众工作的切入点,才能保证我们的决策和工作不出偏差。只有多听 取群众的意见,才能使自己对形势有冷静的判断,对不足有清醒的认识,对决策有全面的把握。凡是同群众充分商量和沟通过的事情,做起来容易得到群众的理解、拥护和支持。因此,要建立和完善群众意见表达、党群干群沟通机制,把听取意见作为一项日常工作、一个决策程序、一种制度安排。使群众的意愿能够真实、迅速、完整地反映上来,并体现到有关政策、决定之中,使每一项决策与群众的利益和愿望相吻合。
方法二:言而有信,兑现承诺。群众对干部越信任,问题和矛盾就越容易解决。反之,失信于民就等于泼水于地,很难收拾和挽回。取得群众信任说难也难,说不难也不难,最起码的一条,就是要取信于民。老百姓最看重的是说到做到有诚信,最瞧不起的是说到做不到放“空炮”。现在,一些基层干部说得好听就是不办事,本事不大且不用心,说得漂亮做得不漂亮,当面拍着胸脯,过后不当回事,伤了老百姓的心,失去了群众的信任。因此,对群众的事情,我们的基层干部做到答应办的一定要办,承诺早办的绝不拖着办,对不该办的要有个说法,暂时办不到的要创造条件努力办,用行动践行为民诺言,做到言而有信,言行一致,千万不可糊弄敷衍群众。
方法三:有理说理,以理服人。群众工作中的许多问题,大多属于人民内部矛盾,这就要求我们在法律法规的范围内、在说服教育的前提下,通过思想政治工作,把问题处理好,把矛盾解决好。例如,当前,产业结构调整、土地流转、农村房屋确权、征地拆迁等任务繁重,有少数群众对政策不理解、对工作不配合,我们基层干部一定要正确认识,正确对待,坚持以理服人、循循善诱,通过耐心细致地疏导和引导,把道理、政策、法律法规向老百姓讲清楚,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其心悦诚服。对于大量个体纠纷,尽量采用调解的方法处理,对群体性事件多做息争罢诉的工作,对不明真相的群众多做宣传解释工作,灌输法治理念,善于运用法律手段处理各种矛盾和纠纷,不断引导群众合理合法地表达利益诉求。
方法四:敢于道歉,善于让步。毛泽东同志曾这样告诫我们党:“我们的责任,是向人民负责。每句话,每个行动,每项政策,都要适合人民的利益,如果有了错误,定要改正,这就叫向人民负责。”在做群众工作的时候也要这样,有了错误就要改正,做了错事就要道歉,条件不成熟就要妥协。即使你认为自己都是对的,但是群众不乐意接受,你也得尊重群众,还要继续说服群众,争取支持,千万不能去批判和指责群众。有时,不是原则问题,我们让让步,低低头,事情可能就处理好了,就会避免突发性和暴力性事件的发生。大家常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群众的心窝是镜亮的,要相信,大多数群众是讲道理的。只要我们是真正为群众着想,即使有时做得不对,只要敢于道歉认错,善于让步妥协,群众就一定会理解我们的难处和用心,是会全力支持我们工作的。当然,妥协让步也不是对错误的东西作无原则的迁就、一味地妥协,特别是处理群体性事件,既要防止简单动用警力激化 矛盾的问题,更要防止以牺牲政策和法规底线为代价,甚至“花钱买平安”,留下隐患。
方法五: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村是社会管理工作的最基层,村党支部书记则是基层社会管理的组织者和执行者。大家作为最基层的干部,天天与老百姓打交道,你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群众都看得很清楚,也具有很强的示范性。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大家一定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站得出来、豁得出去,成为党员干部心中的一面旗帜、前行中的一盏明灯、困难中的一根脊梁。凡是要求群众做到的,自己首先带头做到;凡是要求群众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以自身的良好形象、人格魅力赢得群众的尊重和支持,以自身的模范行动影响和带动群众,不断提升群众工作的亲和力和感染力,赢得民心,凝聚力量,引领群众不断前进。
以上与大家交流了一些做好群众工作的方法和体会。下面,结合农村工作的实际需要,我再谈一谈怎样做好社会稳定工作。我认为,应该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要做到公平公正。公平公正就是要求我们要客观公正,不偏不倚。比如在低保、五保审批问题上。我们知道每个村里都有一些生活上过不去的贫困群众,国家对这部分有一定的保障政策,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五保低保。这是保障农村贫困居民最低生活的最后一张“安全网”,为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因此,我们要依据事实,严格对低保、五保条件的审批程序,不能把这一块视作唐僧肉,当成为好人,优亲厚友的手段。要公平公正地实施好低保、五保政策,保障弱势群体的利益,最大程度上减少了这部分群体因生活困难而引发的上访事件的发生。
2、要掌握一定的法律知识。当今的社会强调依法治国,依治国。我们讲做事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我们在做调解工作时应该遵循“法、理、情”,把法摆在第一位,结合考虑情理的因素。必须在查清事实、分清责任的基础上,严格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进行,不能背离国家法律、政策,无原则地调和。否则,不仅难以收到良好的调解效率,反而可能留下隐患,引发新的矛盾纠纷。
说到掌握法律知识,我们不可能和律师、法律服务工作者这些专业法律人员相比,能掌握大量的法律专业知识。所以,我们提出掌握一定的法律知识。掌握一定的法律知识一方面是我们得掌握一些如《民法》、《宪法》、《婚姻法》、《侵权责任法》、《刑法》等基本法律里面的法律知识,能够用这些基本的法律知识解决具体的纠纷。另一方面是要求我们要养成遇到事情翻看法律书籍的良好习惯。记不到翻得到,不知道找得到,只要肯翻法律书,一定能找到解决具体纠纷的法律知识。
同时还要做到懂法用法。要善于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减少矛盾问题发生。一是签订有效的合同协议。白纸黑字落到书面上,不怕群众不认账,也不怕到时候你有嘴说不清,有合同在那里摆着呢。只要是正规的合同协议就具有法律的效力,就能保护咱自身的合法权益,避免利益冲突问题的出现。二是利用法律化解纠 纷。在遇到疑难问题时可向镇法律服务所法律顾问进行咨询,利用专业的法律知识,解决在合同中存在的分歧,将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
3、要注意方式方法。做具体的调解工作方式方法有很多,这里也不可能一一列举。在这里,我向大家提倡“三问一回访”工作法。“三问”即问:矛盾纠纷的根源在哪里?常规办法能不能解决问题?怎样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一回访”即对已化解信访案件进行一次回访问效。第一问:矛盾纠纷的根源在哪里?从信访人的角度出发,他们之所以走上上访之路,或者说和别人产生矛盾纠纷,肯定是有一定原因的,要从根本上解决矛盾纠纷或信访问题,首先就要问矛盾纠纷的根源在哪里?摸准问题产生的根源,才能做到对症下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二问:常规办法能不能解决问题?找到问题的根源,是向着解决问题的方向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接下来就要思考如何解决问题。我们往往会想到类似的案例过去是怎么解决的,这种做法体现的是工作凭经验、凭老本儿,不利于工作的创新,而且传统的办法看起来当时能解决问题,但长期来看可能会留下后遗症,甚至会形成新的不稳定因素。再进行第三问:怎样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这也是整个三问中的核心,即要摈弃常规思想、经验主义的做法,创新思维,着眼于从根本上解决信访问题,在不违背原则的基础上,朝着有利于邻里和睦,消除社会不稳定因素这一目标进行思考和提问。“一回访”即对已化解信访案件进行一次回访问效。调节的效 果如何呢?我们只有进行回访才能知道。在现实中,我们要按照问题不查清不放过、问题不解决不放过、信访人不满意不放过的原则,依据信访案件办理台账,采取电话联系、信函回复、上门回访等方式,对案件办结后的整改督查情况进行跟踪了解,听取信访对象对案件办理结果的意见建议。对处理意见提出异议或对落实情况不满意的要进行“复诊”,重新梳理分析案件,做到信访化解干净彻底,不留“后遗症”,彻底消除影响稳定的不利因素。
4、树立调解无小事的观念。我们要树立“抓调解就是抓稳定,抓调解就是抓发展”的观点,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第一道防线的作用,真正把问题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我们现在有的同志,对人民调解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开始出现的矛盾纠纷不够重视,不积极主动的开展调解工作,久拖不决,等到小纠纷变为大的群体性事件,悔之晚矣。有些同志打了个很形象的比方来形容“公、检、法、司”的职能,公、检、法是“扑火队”,司法是“防火员”。公、检、法是出了问题再解决,司法是以预防为主,防止问题的出现。只要有矛盾纠纷不处理或者处理不好,就会产生极大的社会稳定问题。
5、树立保一方平安的观念。树立保一方平安的观念就是要求我们大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自己的辖区,就地化解,切实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镇),矛盾不上交”,确保一方平安。这首先要求我们做好矛盾纠纷的排查工作,只有知道哪里可能发生矛盾纠纷或者发生了矛盾纠纷,才能更好的去调解,这也要求我们 要加大村委调委会和治保会建设,配齐配强工作人员,确保基层维稳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树立保一方平安的观念;其次要求我们自觉落实“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维稳责任机制,看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不相互推诿,不相互扯皮。
同志们,作为农村党支部书记,大家是所在村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任务艰巨,责任重大。让我们以这次培训为契机,牢记责任,不负使命,切实做好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工作,为建设平安蒋集而奋斗!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