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班主任00后孩子早恋问题的处理方法
浅析90后男班主任如何处理00后初中女生
早恋问题
池 川
90后和00后这是目前社会所关注的两大群体,伴随如今物语横流的金钱社会,人们的道德观、价值观、人生观发生了严重的扭曲,中国的社会问题也是越发的尖锐,人们纷纷将目光投向了教育领域,对中国的教育提出了更高的、更新的要求。
中国目前的教育现状中这两个群体年纪差距最小的两个群体,他们的呢价值观、人生观也非常的接近,而作为一名新成长起来的90后教师,如果完成立德树人,成为了一个很棘手的问题。特别是在学生的德育这一块。而早恋问题就是目前初中生一个必须面对的德育大问题。随着思想的越发开放,信息时代对爱情的发酵,早恋问题已经越发严重,问题发生的集中时间段由高中向初中发展甚至有向小学发生的趋势,我身边部分长辈的孩子就在读小学,这也是他们反应的一个问题。
作为一名90后男主任,处理早恋是一个棘手,因为这件事情必须处理好的事情,否则从孩子的角度不利于他们健康心理、学习的成长,从班级角度更不利于优良的班风学风的塑造。但是在处理这件事情的时候却暴露出了很严的问题。
1、男班主任处理的时候有一些尴尬,再对女生德育的时候很难把握分寸,重了容易伤害孩子,轻了达不到教育的目的,反观学生因为懂的知识较为丰富,更容易反问教师。
2、新班主任放大了早恋问题的严重性,很容易一味的批评而缺乏理性的引导,这样更容易引起孩子的叛逆。
3、男班主任不方便进入女生寝室,也不方便了解她们的生活情况,这样一下暗渡陈仓的行为就屡见不鲜,而且新教师也缺乏尖锐的察言观色的能力,当了解了事情的时候,早恋问题的双方已经陷入很深的泥潭。
4、90后男班主任还缺乏对事情的判断能力,对于早恋问题怎样在班级进行德育何时进行单独教育很难把握。所以为了能够更好的有效的处理这个问题,我对目前的早恋问题进行了简单的研究。
首先要了解这两个群体有怎样的特点: 90后男班主任是班主任这个群体中最新的注入力量,可以说他们是以后中国教育发展的力量。他们的成长关系未来中国教育的发展。一方面他们有巨大的优势:
1、理论知识丰富,他们拥有高学历,大学期间就对心理学、教学论等相关知识进行了研究,2、个性鲜明,敢想敢做,有很大的责任心,有特别想把一件事情做好的急切感。
3、对于班级的管理可以树立较好的威信,同时也容易更好的理解00后的内心世界。另一方面也具有很大劣势:
1、处理女生早恋问题会很尴尬,同时不容易把握分寸,考虑到目前社会中对男性老师的师德问题的关注和重视,90后男班主任更不方便插手早恋问题。
2、面对女孩子所犯的错,90后男班主任容易放纵而不加以严格批评,这样的“绅士”在孩子面前就会造成一种老师偏心的假象。同时由于年龄之间的差距较小,容易让女孩子产生不必要的误会。
3、处理实际问题的经验不够丰富,对于“背着老师发生的事情”了解不够。早恋问题往往发生就很微妙,早发现早引导,一旦早恋问题深入那么开导的困难也会增大,孩子本身也会陷入这问题的漩涡中。而90后的初中女生则是这样的一个心理特点:
1、大部分孩子自己以为成熟,对问题缺乏全面的考虑,认为自己可以处理好自己的事情,开始期满老师,家长,并且对于自己喜欢的事情非常的执着,容易活在自己的世界。
2、面对膨胀的网络信息,孩子们缺乏判断力,特别喜欢跟随潮流。加之目前的网络监管不够完善,孩子们很容易接受错误的价值观,同时丰富的知识让早熟这样的心理特征更早的到来,有的初中生甚至和我谈到看破了人生这样的领悟。
3、由于女生的成熟从生理的角度而言要早于男生,初中时期女生便基本成熟,对自己产生了已经是一个成熟女孩定位。
4、这个时期的女孩心理单纯容易接受别人的好,往往会对一些简单的关心产生好感。和
那早恋问题是怎样发生的呢?根据我的了解我总结如下:
1、孩子缺乏关爱,认为通过早恋可以得到别人的爱。这种情况容易发生在单亲家庭,留守儿童,或者父母长期有矛盾的家庭,而且这样的早恋最难引导,孩子对爱的认可程度很高。
2、寻求认可,寻求认同。00后对孤独感受特别敏感,他们害怕离开群体,对于自己张扬的个性希望得到同龄人的认可,而早恋就成为那些孤独者的一条独木桥,两个人的彼此关心和问候,让自己远离孤独。
3、寻求刺激和神秘感。很多传统的家庭对于学生的青春期工作看展的晚,且不够透彻,对于00后的孩子们他们有强大的好奇心,你越是瞒,他就越是爱闯,有的时候追求对方的原因就是简单的起哄。
4、社会信息的引导。有的早恋就如同追星,自己也不知道原因,只是觉得这个年龄该了,孩子们爱玩的网络,爱看的电视剧,看追的明星,爱情永远是其围绕的主题。这样孩子们感觉爱情是最浪漫,美好的,忽视了爱情背后的坚信如磨练。并且00后的孩子们认为早恋也是一种成熟的标志,因为她们认为爱情是专属于大人的的话题。自己早恋了,自己就是大人 了更加的可以对自己的事情做主,这也符合前面分析的00后的心理特征。
知道问题的原因,理论上来说解决问题就不难,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德育工作往往包含了不稳定性,需要教师随机应变。教育需要有理有据,同时更需要不断的转变自己的角色让学生更能够接受。
1、要亲近学生,和他们做朋友。初中生不愿意和教师交流有两个原因,第一认为交流就会批评自己,第二就是认为教师根本不会关心自己,要处理好早恋问题首先就是让学生认可你,认为你能够帮助他们,这样的亲近是需要教师无微不至的责任感,比如孩子的午餐时间,课间时间。让给学生认为你是一个可靠的朋友,愿意将心中的秘密告诉你。
2、要调查好事件,弄清楚事件的来龙去脉。很多班级里面的早恋事件其实往往是起哄造谣而来,班主任需要有明锐的观察力分清楚真真假假。这样你再处理的时候如果是因为造谣的事件就要展现出你的理解,极力的帮助学生澄清事实,树立正义的形象,如果是证据确凿,首先应该帮助学生认清楚什么是“爱”,不着急批评而是多站在她的角度。然后再帮助孩子找准自己的目标,这段时间孩子特别需要教师的帮助,最后如果遇到事态比较严重,就需要及时通知家长和家长一起配合开导学生。
3、大胆利用班会课,对于早恋班主任不要偷偷摸摸,要表现出正直,科学正确的解释爱情。
4、利用QQ或者其他渠道,可以在周末时间加强对早恋困惑的同学开导。90后男班主任因为个性鲜明缺乏细心度所以仍然需要注意一下几点问题。
1、早恋问题具有反复性。因为孩子们处于懵懵懂懂的青春期,具备自己的感性判断,也许经过开导后,孩子仍然会反反复复,这需要班主任基本足够的耐心。
2、和孩子沟通的时候注意分寸,每一次谈话要正大光明,要做好相应的记录,如果需要单独谈话可以请女老师帮助,实在不行需要在办公室进行。
3、一旦确定是早恋问题,不管程度深浅都需要和家长沟通,你可以请家长做好保密工作,这样一来有家长的配合工作就会更加顺利。
第二篇:如何处理早恋问题
浅谈如何处理中学生的早恋问题
十六中赵立群
随着社会的发展,受各种各样因素的影响,初中生早恋的现象越来越严重。恋爱、结婚、建立家庭,是人生一般都要经历的,本来无可非议。但是十四、五岁的孩子过早地跨入这个大门,会影响学业,耽误前程,甚至丧失年轻的生命,这就不能熟视无睹了。据上海市的一项调查表明,中学生中“想和异性要好的”在男女生中都占多数:男生占83.7%,女生占94.2%,这种倾向随年级升高而有所增加。研究还发现,女生在13周岁以后,男生在14周岁以后,心理上容易萌发初恋的幼芽,所以近年来中学生的早恋现象有增无减,呈上升趋势。
当然,早恋并不是违法犯罪,问题是中学生正处于长身体、求知识的“黄金时代”,经济上尚未独立,尚缺乏建立稳定的恋爱关系的条件。换言之,中学生的早恋基础是极不牢固的。许多事实表明:中学生早恋十之八九都以不了了之而告终,它只能影响和干扰自己的学习、健康和人际关系,给自己带来烦恼和压力。更何况由于性成熟时期的中学生极易出现强烈的性冲动,一些人难以控制,往往会造成终生的遗憾。可见,早恋对中学生的健康成长有很大的危害。
那么早恋究竟是怎样产生的呢?分析早恋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学生的体质增强,生理、心理趋于早熟。中学生处于身体发育的高峰期,身高、体重徒增,第二性特征渐趋明显,性的心理欲求萌发提前,会较早地对异性产生好奇、爱慕和吸引等思想感情。二是社会文化等原因。书刊、电影、电视等信息传媒中关于爱情的描写、西方生活方式的传播对他们有较强的诱惑力,甚至会特别引起他们的关注,简单地去模仿,以至滋生早恋现象。
众所周知,中学生的早恋现象不同于其他错误,多半是秘密进行的,而且发生早恋现象的学生往往和他的性格,家庭环境有很大关系,所以作为教师要采取适当的方法,因人而宜,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情况加以教育。
我做班主任的这几年,也遇到过形形色色的早恋问题,在处理这类问题时,我以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要善于洞察学生的心理、思想状况,了解他们,才能有针对性地做好引导教育工作。由于我比较年轻,和学生比较容易勾通,利用课余,课外活动或集体活动的时间观察学生的行动,和他们交谈发现中学生的早恋有种种迹象,比如:上课变得不专心听讲,通过互借书籍传递约会信息;变得爱打扮,讲究穿戴,以此引起对方注意、好感;喜欢看言情小说;学习成绩明显下降;在异性面前大声讲话、吵闹,作恶作剧等吸引对方„„了解了学生早恋的情况,才能开始采取适当的方法对他们加以教育。
其次,对于学生的早恋不能采取粗暴干涉的方法,而是采取和风细雨的方法,用亲近、理解的态度与学生耐心交谈、引导。有这么一个小故事揭示了同样的道理:有一天,风和太阳比赛,看谁的本领大,于是风说,谁能把路上行人的大衣脱掉,谁就赢了。于是风使劲地刮,行人却把大衣裹得更紧了,风失败了。太阳呢,温和地把阳光撒向大地,照得人暖暖的,结果行人把大衣脱掉了,太阳胜利了。这则小故事告诉我们对待事情时要努力使对方从心里发生改变,用内因来改变外因,不能简单粗暴,否则会事倍功半。在我当班主任的时候,也曾犯过类似的错误。我班有一位男同学和女同学关系不同一般,刚知道时,我非常气愤,因为这个男同学成绩较差,可以说是班上倒数几名的,而且平常表现也不够好,而
这位女同学学习很好。紧接着我就把这位同学狠狠地批评了一番,并让他写下保证书今后不再继续。面对着我的疾风暴雨,学生好象屈服了,写下了保证书,我以为自己成功了。可隔了一天,其他老师上课时发现这位男生传递纸条给这位女生,上面还写了我的大名,说我不让他和她好了等等。这一次我不但生气而且伤心,自己苦口婆心,学生却不理解。看完纸条我没有立即处理,冷静地想了一想,发现自己处理的方法不科学。我不应该采取强硬的手段,这样只能使学生远离我,促成早恋现象继续发展下去。于是,有一天放学后,我把他留下,我们边走边谈,我告诉他青春发育期的少男少女们渴望接触异性,对异性怀有好感是正常的,不足为怪,然后对自己上次的错误做法表示道歉,并告诉他早恋的危害,对于他们之间表示理解,并教育他们把爱埋藏在心底,待学业完成之后再说,并为其保守秘密,同时引导他向这位女同学学习,把成绩搞上去。半个学期过去后,这位男同学成绩进入了前二十名,两人之间和其他同学一样正常相处了。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作为班主任一定要理解学生,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但一定不能简单粗暴。
此外,作为班主任,还应该相信学生、关心学生,给学生精神上的支持和爱,使学生能及时调整自己的心理。我曾经遇到这样一位女同学,她很早没有了妈妈,爸爸又不十分关心她,家庭的变故使她养成了孤僻、抑郁的性格,在班里也不和别人交流。而班上恰好有一位热情、乐于助人的男同学,于是这位女生喜欢上了这位男生,成绩明显下降。但男同学对此一无所知,这位女同学发现后并没有中止她的“单相思”,反而造成了心理失常,性格更加抑郁。我发现后,并没有先谈及此事,而是和她谈起了她的妈妈,她很爱她的妈妈,我问她:“如果妈妈在世的话,看到你精神忧郁、成绩下降会怎样?她哭了,她说她缺少爱,所以才这样的,作为一名班主任,我感到很内疚,自己太大意了,后来我与她的爸爸联系,和全班同学商量为她过一个有意义的十四岁生日。当十四只火红的蜡烛点燃时,昭示着青春已到来,当同学们纷纷献上生日的祝福时,她含着泪笑了。就在这一天晚上,我告诉她,虽然妈妈离你而去,可是还有爱你的爸爸、老师和同学们关心着你,你一定要坚强起来,老师相信你一定会走出心理的漩涡。你的基础很好,只要把注意力放到学习上,你一定会是一个优秀的学生。果然,没过多久,她的精神状态有了很大的变化,看见了属于她的笑脸,成绩也有了很大提高。
当然,除了以上的方法外,还可以与家长、学校、社会配合,多搞一些适合中学生的活动,提高中学生的鉴赏能力。比如:可以利用班会组织学生开展“男女生应如何正确交往”的大讨论;举办文学作品鉴赏指导讲座;通过军训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利用运动会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等等。这样既可以消除对异性的神秘感,又可以提高中学生审美鉴赏能力,从而减少早恋现象的发生。
正确对待中学生的早恋方法有很多,主要还是要适时、适度地对待这个问题,关键在于尊重学生,理解学生,用自己真诚的心去爱学生,去关心学生,相信学生,这样才能处理好中学生的早恋问题。
2012-9-1
第三篇:如何处理早恋问题
一、将“早恋”两字拆开理解
“早恋”是学生的情感问题,但通过理性教育,可使学生将情感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
调查显示,学生对待“早恋”问题,认为没有错,其结论多是从“恋”字上得出的,因为“恋”没有错,这是学生得出“早恋”也没错的基础依据,但这里忽略了“恋”和“早恋”的时空差异性,忽略了一个“早”字。而老师又多从“恋”字入手,因此,自然很难让学生真心的接受教师的帮助教育。这一点自己在最初处理这一问题时,也曾陷入过认识的误区,虽说矛盾没有激化,但帮助教育效果并不理想。后来才逐渐意识到,认识问题的切入点出现了偏差,因此很难说服学生。因为“恋”从本源上说确实没有错,这又怎能说服学生呢?问题的关键不是错在“恋”字上,而是错在一个“早”字上。以后,再跟学生谈话,便首先肯定“恋”是对的,而且肯定说,在初中或高中阶段学生内心有“恋”的萌动,或者说将这种萌动展示于外也是很自然、很正常的现象。说是对的,并不仅是为了营造一个学生心理认同的氛围环境,而是从内心深处就是这样认为,是一种尊重客观实际的说法。把两个字拆开来认识,同学生一起探讨这个“早”字,而不探讨“恋”字。这样更易引起学生探讨此问题的欲望。为什么多了一个“早”字就是错的呢?这就是理性的认识问题了。
“任何事物的价值存在于特定时空之中”。在同学生谈话时,首先探讨的是这句话的对错。为了让学生理解这句话,我举了一些生活上的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我跟学生说,吃饭是对的,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的慌。吃饭是天经地义的,谁也不能说是吃饭是错的。但吃饭也有其特定的时间场合,与特定的时间场合不符,对的也是错的。我说,上课的时间,你在吃饭,是对是错呢?很显然,是错的,错在哪里呢?不是吃饭这件事本身错了,而是错在时间场合上。刚上初一,早晨上学着急,穿上了小学的校服,走出家门才发现错了,赶紧回去换衣服。为啥错了,长大了时间空间发生了变化。我突然问学生,杀人对不对,学生马上回答:不对。我说再想一想,学生还是说不对。我问,那要是在战场上呢?我说国家那一年不杀人呀。平时随便杀人不对,特点的时间场合杀人也是对的。什么事物的价值都与特定的时空有关,都体现于特定的时空之中。这样的例子随手可举,当学生接受这一观点时,再问学生“早恋”问题错在哪里时,学生便很容易意识到,其为什么是错的了。我跟学生说,“恋”是人间最美好的事物,是人生活中一个永恒的主题,是美的。但这种美,在不同年龄段有着不同的美的感受。这就像桃树,开花时是美的,有了小桃时也是美的,长成水蜜桃时还是美的。桃什么时候才可以吃呢?什么时候吃是甜的?其实人的恋情,也是有阶段性的。你们这个年龄正是开花的年龄,或许刚刚长出小桃。花吃到嘴里是甜的,但同水蜜桃的甜一样吗?小桃是苦的,你说呢?为什么不等到长成水蜜桃时再吃,那是怎样的一种甜啊。我说,说到家长说你们,老师说你们,你想啊,刚刚开花,刚刚长成小桃你们就想吃,就想摘,能不说你们啊。理性教育的效果是明显的,绝大多数学生能够接受,至少引起学生的反思。
再一点是对“早”的认识的相对性,也是需要同学生探讨的问题。处在不同情境的人,对早有不同的认识。如果说你已经进入社会,参加了工作(指初中毕业后),不再是学生,便不存在“早恋”的问题了。因为“早恋”是专指中学时代学生群体而言的。我们细细观察社会,不光存在“早恋”问题,同时还存在“晚恋”问题。有的人已经到了结婚的年龄,但还是将个人“恋”的问题一拖再拖,这些人选择的就不是“早恋”而是“晚恋”。对一些人来讲,25、6或27、8还是早的。这里就有个对自身事业,国家、民族大业的追求问题。为了自身的事业的发展,为了国家、民族大业,选择了“晚恋”。人家能为了自身的事业的发展,为了国家、民族大业,选择了“晚恋”,我们为什么要为了“早恋”而放弃学业呢?想想应该如何去做,学生是能得出答案的。
二、从历史的原因回答这个问题
什么时候出现“早恋”的说法呢?在我的记忆中,是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事。(不敢说是准确的,但至少可以说是近几十年的事)那为什么以前没有呢?原因是什么?其实“早恋”提法的产生,是一对客观矛盾运动的结果。是人的生理、情感发展的需求与获得谋生技能及相关知识时间需求之间矛盾的产物。人的成熟是有阶段性的,人到了13、4岁产生“恋”的萌动,是人的生理、情感发展的必然产物,再大一点走向成熟。所以中国古时有15成丁的说法,也就是说长大成人了,成家立业也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了。为什么进入现代社会,人成家立业的年龄越来越大,除了个人的认识的偏差外,更主要的是,人在获取谋生技能及相关知识时所需要的时间越来越多。古时,劳动技能的简单,使得人不需要投入太多的时间,即使成家立业,学习劳动技能的时间还是足够用的。十年寒窗苦,可考取功名,现在呢?高中毕业就是十二年,加上大学毕业,研究生毕业少说近二十年,这还不够,还要终身学习。就个人而言,用于谋生技能及相关知识的学习所需要的时间大大增多了;就国家民族而言,同样如此,所以法律规定,18岁为成人,但成家是不允许的,为什么呀?关系到民族的素质,而不光是少生一代人的问题。所以说这个“早”字,不是谁随便说出来的,是相对于获取谋生技能及相关知识所需时间而言的。而且这个矛盾,对于初中、高中学生来讲更为突出。用于“恋”的时间多了,用于获取谋生技能及相关知识的时间就少了。家长都是过来人,孩子“早恋”不急才怪呢,这直接涉及到将来的生活水准。但作为初中、高中学生很少能认识到这一点。他们觉得没有什么。中国有句俗语: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但初中、高中学生总的来讲,还没有到有远虑的年龄。所以,做教师的都会遇到这样的事,许多毕业学生走向社会已参加工作后,常常后悔做了傻事。“早恋”的成功率是很低的,原因很简单,“恋”是美好的,但需要物质做基础,而学生同样认识不到这一点。进入社会一看,一个什么本事也没有的人,再美好的事物又能维持多久?而这一切,需要教师向他们讲明白。我曾就上面提到的认识跟学生谈过。我说好像现在你没有什么太大的损失,实际上“早恋”在人生物质上的损失是很大的。我跟学生讲,进入社会后,一看人家生存的物质条件,再看看自己。那些自己同样能得到的东西,却得不到,为什么?自己的那里去了,回答是:在中学时代都给“恋”了。你在中学时代“恋”的越多,将来属于你的就越少。既然在中学时代把将来属于自己的什么房子啦、汽车啦等等都拿来“恋”了,那只有后悔,不会再有别的了。现在的时间投入,是为了将来的获得。我说个人是这样,国家也是这样,要不国家为什么要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普及高中教育,最终还要普及大学教育,还是鼓励人们终身学习。地球上的事,也是这样,在这方面的投入,意味着,未来竞争力的提高。国际间,国家民族的生存,人家是不会白送东西给你的,而且这种竞争是冷酷的、无情的。要是中国的中学生都忙于“早恋”,中华民族,就会一天天衰弱下去,将来很难有一席之地。这不是我们想不想的问题,而是为了生存需要,个人也好,国家也好,时间的投入是必须的。在人的生理、情感需要同生存需要产生矛盾时,让位给生存的需要则是最佳的选择,因为生存是生理、情感发展的基础。就个人而言,谁在这方面认识不清吃亏的只能是个人。因为作为国家民族发展而言,中国的学生都“早恋”是不可能的一件事。而就对国家、民族的发展贡献而言,你的贡献就比没有“早恋”的同学小了许多。从历史的角度去说明“早恋”不可取,学生很容易接受。因为,这既涉及到国家民族的发展,更与切身利益有关。道理讲清了,学生便能明了并能处理发好在生理、情感的需求与谋生技能及相关知识需求在时间上产生矛盾时,天平应向那一方面倾斜的问题。这样谈“早恋”问题,在自己的实践中证明,学生是可以接受的,而且效果是不错的,至少来讲,学生不会走的太远,以至于完全荒废学业。
三、从就心理角度问题谈“早恋”。
从学生的角度、家长的角度、教师的角度,好多人认为:“早恋”是心理过早成熟的表现。最初我也是这样认为的。但对人的心理成熟有了新的届定后,我的看法改变了。一个人心理真正的成熟,是能够理智的处理问题,从时空上说,能从未来发展的需要,合理安排现在时间的人。从这一理论观点看,“早恋”恰恰是心理不成熟的表现。有了新的理论依据,就可以用来说服学生。列宁说过:“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我不能肯这一理论的成熟,但至少是一种理论。而且从有关心理成熟的理论上说服学生是很有必要的。这里讨论的焦点,是心理成熟的表现,还是心理不成熟的表现。这样问题就在于什么是心理成熟,回答了这一问题,也就回答了,“早恋”是可行的,还是不可行的问题。我把我的理论观点,交给学生,让学生来认识。结果是:学生基本上对这一理论观点是认同的。这样就有了解决这一问题的理论上的依据。而就学生的心理需求而言,谁也不愿意说自己心理不成熟。一旦,承认“早恋”是心理不成熟的表现,首先,“早恋”在自己的心理上,就失去了市场。即使有“早恋”的想法,内心也会处在矛盾之中,如果这时外力再帮助一下,学生便会有意的克制自己,一想,还是以后再说吧。实践中,自己感到,从心理成熟的角度帮助学生解决“早恋”问题,还是很起作用的。
四、形成有利的集体氛围
在一个集体中,形成正确的舆论认识是很重要,而集体舆论的高度,也会促使个体认知水平的提高。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我不知怎样去说服学生。如果仅从“早恋”中的“恋”的角度去谈,知道这是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还不如不说。所以,一直以个体观察、引导、教育的方法为主。当有了上述认识之后,我便可以在集体中与学生一起讨论“早恋”这一话题。我曾多次在集体中谈到这一话题,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从而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有了集体舆论,“早恋”的市场就小了许多。同时,我也注意到,当我以尊重学生的态度,客观的与学生公开谈过这个话题后,他们也觉得,我能理解他们,也愿意主动找我帮助他们解决这一问题,使帮助更有针对性。客观上讲任何事情,完全杜绝是不可能的,但尽量控制在最小范围内,还是可以办到的。集体舆论便起到了这样的作用。从而将“早恋”危害尽量压缩在最小范围内,其影响尽量降低为最小值。在讨论中,我也注意到,对这一话题,学生并不回避,因为这原本是他们学习生活中早已存在的问题了,他们也很希望弄清楚是对是错,也希望为自己不想“早恋”找到合理的依据。其实有时,我们工作做不到位的话,舆论恰恰相反,没有或不想“早恋”的学生,反倒没有市场,好像不成熟,没有本事似的。
最后所要说的,问题的解决,一定从切实关心学生成长的角度去跟学生谈这个问题,就语言的表达方式而言,是在同学生一起探讨这个问题的是可行还是不可行(就学生个体而言,本来就不是问题的问题)。任何压制的强制的批评,往往适得其反,可能惧怕教师的威严,表面接受而内心实则拒绝。总之,“早恋”既然是一种客观存在,那么我们就要认真研究它存在形成的原因,我们对这一问题的客观性认识的越深刻,说服学生的可能性就越大,这也是自己在解决这一问题中获得的深刻体会。
第四篇:班主任如何更好的处理“早恋”问题
班主任如何更好的处理“早恋”问题
对正处“早恋”时期的孩子们来说“早恋”是神秘的,美好的;对二十岁的我来说“早恋”是青涩的,单纯的;可是对家长和老师而言“早恋”却是不应该的,甚至是恐怖的。作为“过来人”和即将走上教师岗位的我来说加强“早恋”教育意识对以后的工作是非常必要的。
无可否认“早恋”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越来越多的孩子被这个问题困惑着,所以这时候老师和家长的态度就非常重要。
面对“早恋”问题,首先就要弄清楚什么是“早恋”。所谓早恋,也有叫做青春期恋爱,指的是未成年男女建立恋爱关系或对异性感兴趣、痴情或暗恋。在中国,“早恋”一词带有长辈一方的否定性感情色彩,一般指18岁以下的青少年之间发生的爱情,特别是在校的中小学生为多。(班主任
www.xiexiebang.com)处在青春期的孩子,在同性同年龄人中形成亲密朋友关系的同时,由于性的萌动而导致对异性的关注和恋爱的感情,而且,这种关注会不断增强,以致对特定的异性萌发出爱慕之情是很自然的。老师应该信赖孩子,以朋友的身份,平等的地位与孩子谈心,帮助孩子处理情感波动的问题,是可以培育孩子自觉地去约束自己的行动和生活的。
在对待青春期少男少女“早恋”的问题上,老师和家长可以采取以下具体措施:
(1)当孩子进入青春期,老师在对孩子进行性教育的同时,要进行一些适当的性、恋爱、婚姻教育,先打打早恋的预防针。当发现孩子有早恋的苗头时老师不要惊慌失措,如临大敌,要对孩子进行热情的帮助,可以告诉孩子:喜欢心目中特定的异性是这个阶段的孩子都会发生的,但这种喜欢只能保持在友谊的层面,不能成为“恋爱”,因为你们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黄金年龄阶段,生理、心理发展尚不成熟。如果因为早恋而荒废学业、前途也非常可惜的。
(2)如果发现孩子陷入早恋,孩子对所爱慕的对象魂不守舍时,老师不能用讥讽、责骂甚至惩罚的方式来对待孩子。最好的办法是理解孩子,体贴孩子,运用“冷处理”的办法。
(3)老师应鼓励孩子积极参加对身心健康有益的活动,以转移其注意力,发泄其充沛的精力。校内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校外的旅游、交友、公益劳动等既可锻炼身体,又可益智、养性。同时,鼓励孩子根据个人兴趣,发展个人爱好,如进行集邮、读世界名著、练习写作投稿,使课余的时间充满情趣,充满快乐,也许,“早恋”的情感会适当减弱和转移。
对于中学生“早恋”问题,我想多说几句。因为近些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儿童营养供给充分,加之社会环境有形无形的“性”刺激,儿童性成熟年龄明显提前,这也导致了现在中学生谈恋爱年龄普遍提前,甚至有报道说小学高年级中也出现了谈恋爱现象。对此,老师和家长应有一定的思想准备,不能视中小学生早恋低龄化和早恋者数量激增如洪水猛兽,同时也不能如有些文章所说的“自然教育”,任其发展。在这个问题上,老师应学习一些有关儿童心理学特别是青春期心理学、教育学知识,提高素养。平时要对孩子多留意观察,多和孩子谈心,预防青少年早恋的发生。
但是,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我们不能一厢情愿的把“早恋”定义为贬义词,其实在我们身边也会有“早恋”起正作用的例子,但就我自己的观点而言,这些例子发生的频率远低于副作用,所以“早恋”还是应该避免的。
第五篇:探索中学生早恋问题的处理方法
探索中学生早恋问题的处理方法
——班主任工作经验点滴叶颖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隐秘,步入青春发育期的男女中学生,隐秘就更多了。爱的萌动,则是其中最隐秘的内容之一。他们常把那种天真幼稚的异性间的互相吸引和爱慕,误以为是爱情,因而产生了一种拿不起、放不下、剪不断的心理状态,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健康成长及各门功课的学习。早恋一个看似简单的话题却引起了亿万人的关注,它犹如一朵带刺的玫瑰,我们常常被它的芬芳所吸引,然而一旦情不自禁地触摸,却又常常被无情地刺伤。这给每一位班主任老师做学生的青春期教育工作都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怎么办?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使我总结了以下几点作法:
一、细心观察,客观分析。
青春期的男女生、情窦初开,和异性接触的愿望刚刚萌发,对爱情的追求和向往油然而生,因此他们喜欢同异性交往。这时期对于从各种渠道得到的男女同学之间交往的信息,班主任一定要客观的分析,全面了解、切忌未经调查和观察就偏听偏信、主观臆断、鲁莽行事,把学生中正常人际交往,误当早恋苗头处理。如是,轻则影响学生之间的团结和正常的社会往来,重则会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增加了师生之间的矛盾,造成学生的心理压力或逆反心理,不要总是讽刺学生、打击学生,而需要我们耐心的教育和引导,而不是用偏激的甚至强制的手段去控制的。
二.预防为主,学会拒绝
对待青春期学生的早恋,要以预防为主。预防学生早恋,首先要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生理、心理辅导。结合生理卫生课程,引导学生正确面对身体发育带来的心理变化,了解早恋的起因及其后果;通过主题班会、团会,让学生参与讨论,了解爱情和友情的区别,正确处理与异性的关系;通过生日会、班级活动的形式,营造相对宽松的氛围,让有早恋苗头的学生从关注个别到关心集体;通过参观图片展览、宣誓签名等形式,自觉抵制有关色情类的影视、网站和出版物;还可以通过家长会、家访等形式,让家长配合做好彻底杜绝男女暴露的性生活、黄色书刊、色情影像等对青少年产生刺激和暗示的工作。
三、适宜引导,委婉批评。早恋不是洪水猛兽,不必紧张,不必害怕。早恋只能说明学生长大了,有了独立的思想和私密的情感世界。如果在班上已经发现了早恋的苗头后,班主任则应以平等的身份在温暖和谐的气氛之中找个别学生谈话,而不宜以师长的姿态简单粗暴、追根问底。要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异性,要让学生懂得异性的相互吸引与真正的爱情之间的区别。在谈话中应始终遵循爱的原则,对学生和风细雨般的“雕琢”。可指出身体发育上的成熟不算真正的成熟,只有理智上的成熟才是真正的成熟,不宜把她或者他同某某同学有恋爱现象这层纸挑破,答应为学生保密时,要坚守信用,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否则关系一经明朗,学生觉得自己的秘密已经被同学们知晓,反而无所顾忌,一方面,造成其关系公开的迅速发展,另一方面甚至发生意想不到的事故,使得班主任工作的难度增大,甚至有所失误。
四、淡化问题,耐心教育。
处于青春期的学生,情窦初开,对异性充满好奇心。早恋是很正常的行为,不必大惊小怪,也不必担惊受怕。更不能使问题严重化,扩大化,这完全于事无
补。而应该使问题缩小化,简单化,淡化问题。当然,淡化问题并非是让老师不
问,而是需要你首先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多关心学生,尽量与学生交流沟通,不
要苛求学生事事都做得最好,只要他们在努力了,便要及时给予肯定。也不要急
于求成,哪怕学生只有那么一点儿微不足道的进步,就应该鼓励,并与他分享快
乐。这样正确引导,才能帮助他们走出困境。处于青春期的学生是非常敏感的,更需要老师耐心的教育和引导,而不是用偏激的甚至强制的手段去控制。
五、小心触及,以情理服人。
对于已经发生的早恋学生,班主任要注意选择好一定时间、地点、场合、措词及方式
耐心地进行说服教育,以关怀爱护的口气,以情感人、以理服人地帮助学生,引导学生平心
静气地认识自我。对于一部分性格内向、自尊心强的学生可以采取书信代言的方法陈述利弊,委婉的指出其危害,要求他们不能过早地谈恋爱。因为他们在这个时期,求知欲最旺,记忆
力最强,思维能力也在显著增长。这时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和锻炼,应该在政治思想上、文化
知识上以及体格上努力充实自己,否则将会遗恨终生。对于性格倔强,逆反心理严重的学生
宜采用“提醒式”或“商讨式”的批评引导。诚心诚易地给他们介绍如和何摆脱早恋困扰的具体方法,相信他们通过学习会增强自身的免疫力,避免外来不健康因素的侵蚀。同时可结
合家庭教育,弄清其产生早恋的原因,环境与条件,从根本解决问题。
六、热情关心,多方诱导。
早恋学生对周围舆论十分敏感,班主任首先应做到对他们不歧视,多指导,善参谋,设身处地的为他们着想,关心他们,帮助他们,有情有理的说服他们,使他们感到情真意
切,可听可信。同时教育班上的学生也不要对他们冷嘲热讽,另眼相看,让他们觉得自己
在班级体中仍是普通一员,同样能得到信任和尊重,另外,班主任应多组织一些健康有益的集体活动,开展第二课堂,举办各类兴趣小组及读书会,讨论会等等,转移他们的“兴
奋点”。还可以鼓励每个人多交几个同性朋友,一起聊天,减少他们独自想心思的机会,把
他们从歧路上领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七、一分为二,慎重处理。
作为班主任在对早恋学生的处理和看法,宜采用“冷处理”。也就是先给学生一段认真反
思的时间,在学生具备一定的心理基础时,再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允许学生申辩,尽量做
到让学生无保留地将话讲完,不要形成单方面训话。对早恋学生的看法要一分为二,力求全
面,切不可全面否定,更不得借题发挥算总账,揭老底,说得学生一无是处。这样不仅不利
于学生认识问题,改正错误,而且容易导致破罐破摔。当学生意识到班主任根本看不到他们的长处而是满脑坏印象时,师生感情就会瞬间破裂,老师的尊严也会瞬时消失,教育效果当
然也就可想而知了。
总之,对于21世纪的青少年,对于正进入青春萌动期的中学生的教育,必须在尊重和
理解的前提下悄悄进行,要小心翼翼地触及他们心中的隐秘,适时引导当好他们人生道路上的“参谋”和引路人,引导他们积极向上,护送他们健康顺利地度过“危险期”,早日趋于
理智上的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