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卢天锡副市长在全市防震减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全市防震减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大家好!首先,我谨代表九江市人民政府,对市防震减灾局的正式成立表示热烈祝贺!对省地震局王建荣局长一行应邀出席我市2011年度防震减灾工作会议,表示热烈欢迎,并对刚才给大家做精彩讲课的二位省地震局专家表示感谢。
今天召开这次全市防震减灾工作会议,既是部署全市今年和今后一段时期防震减灾工作任务的重要会议,也是正式拉开我市开展我省首个“防震减灾宣传教育活动 周”系列宣传教育活动的序幕。会议的重点主要是贯彻落实全省防震减灾工作会议精神,宣传解析我省新修订的防震减灾条例,总结回顾近年来我市防震减灾工作情 况,根据省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对我省以及我市震情形势分析,研究部署2011年及 “十二五”时期防震减灾工作任务。刚才,王建荣局长在讲话中对我市的防震减灾工作提出了明确的工作目标和具体要求,希望大家认真抓好贯彻落实;市防震减灾 局万辉同志具体部署了下一阶段工作安排,九江县、湖口县防震减灾局负责同志作了很好的经验交流发言,我都赞
同。下面,就做好我市防震减灾工作,我再强调几 点意见。
一、深刻认识新阶段防震减灾工作的重要意义
温家宝总理在全国防震减灾工作会议上特别强调指出:“防震减灾不是一项单纯的业务工作,而是一项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涉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大政治任务”。在我们九江,做好防震减灾工作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
第一、九江是全省防震减灾工作的重点地区,防震减灾工作疏忽不得,防震减灾工作事关重大。我市是我省地震监测和抗震设防的重点地区,具备发生5.0级以上 地震的构造背景,地震活动具有震源浅、成灾率高的特点。九江全境均属抗震设防烈度六度以上地区,正在编制的新一代地震区划图,我市部分地区的设防水准还将 提高。所辖13个县(市)、区、山(庐山管理局)均被列入省人民政府确定的全省37个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防震减灾的工作任务艰巨而繁重。5.12汶川大 地震给每个人敲响了警钟,最近的日本大地震和云南盈江地震所带来的灾难,又一次引发了人们对防震减灾工作的思考。2005年九江-瑞昌11.26地震,就 发生在我们身边,亲身感受,认识应该更为深刻,教训告诉我们,防与不防的结果大不一样。灾难就可能在我们不经
意间发生,这一点希望同志们保持清醒的头脑,时时要绷紧防震减灾这根弦。
第二、九江正处于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阶段。做好防震减灾工作是保证我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推进的两 区互动,强攻兴城的发展战略,使我市的社会经济迈入了快速发展的道路。工业增速强劲,招商引资大项目接踵而至,基础设施建设、工业项目数量正以前所未有的 裂变速度激增,这更需要我们切实做好防震减灾各项工作。确保我市经济安全持续发展,工作在防震减灾战线上的同志们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第三、当今世界灾难频发,尤以地震活动进入全球多发期为甚,人民群众也日益关注地震事件以及地震所引发的灾害。防震减灾工作的好坏不仅是衡量一个社会文明 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人民幸福指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顺乎民意、关乎民生的大事,是人民政府代表最广大人民利益的体现。因此,搞好防 震减灾工作同时也是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人民幸福指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顺乎民意、关乎民生的大事,是人民政府代表最广大人民利益的体现。各级政府在发展 社会经济 的同时要注重防震减灾事业的发展,要一手抓发展促赶超、一手托民生促和谐。
二、依法行政,进一步推进防震减灾法制建设
近年来,全国人大和省人大、省政府相继出台、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江西省防震减灾条例》、《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防震减灾工作 的意见》等法律法规和文件,频率之高、密度之大是前所未有的,这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防震减灾工作的高度重视,也使我们的防震减灾工作有法可依。各县、区 人民政府要结合本地工作实际,出台相应的《进一步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实施意见》文件,要全面贯彻落实全省、全市防震减灾会议精神,大力推进我市防震减灾各 项事业的发展。我市编制的《九江市“十二五”防震减灾事业发展规划》已经市人大讨论通过,现正在统一印发中;大部分县区也都制定了本级防震减灾专项规划,下步工作,各县区要开展“十二五”防震减灾规划的细化和落实工作;各县区政府要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及省市政府的有关规定,进一步落实地震部门的职责,确保各级防震减灾机构具备独立的行政执法主体资格。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出台《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管理办法》,依法切实
把抗震设防管理作为行政审批工作的 前置条件,纳入基本建设行政并联审批程序,做好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要求管理工作,使抗震设防这项防震减灾工作的重要内容落到实处。同时,要组织开展震害预 测和对部分已建重大、生命线、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建设工程(建设时没有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建设工程)的抗震性能鉴定工作;要加强对农村居民自建房屋抗 震设防要求的指导,加大民房抗震技术的推广使用。尤其是中小学校舍、医院等人员密集的公共设施要采取必要的强制措施,使其达到抗震设防要求。各防震减灾领 导小组成员单位进一步明确各自管理职责,加强协调联动机制,发改委、建设规划、房管、土管等部门要密切配合,齐抓共管,源头把关,依法落实建设工程的抗震 设防要求的监管,提升我市抗御中强地震灾害的整体实力。
三、要健全防震减灾工作机构和队伍的建设
做好防震减灾工作,既是民生工程,也是各级政府的法定职责,责无旁贷。各县区人民政府要贯落实省编办和省政府文件要求,进一步加强和规范防震减灾机构建 设。按照省编办文件精神,我市所辖13个县(市)、区、山(庐山管理局)都应成立独立的防震减灾工作机构。各县区政府要加强防震减灾工作部门的
领导班子建 设和队伍建设,确保各级防震减灾机构具备独立的行政执法主体资格,保证必要的人员编制和工作条件,培养和锻炼一支思想过硬、业务精通、纪律严明、精干高效 的专业工作队伍;完善“三网一员”(灾情速报网、宏观观测网、科普宣传网和防震减灾助理员)地震监测预报工作体系,健全地震监测、震害防御、应急救援三大 工作体系等职能的落实。目前,我市尚无地震机构的九江经济技术开发区、云居山—柘林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共青城市等地要依法开展防震减灾工作,同时明确防 震减灾工作机构和指定专人负责,彻底消除我市防震减灾工作盲区和薄弱地区。
四、强化应急管理,加大宣传教育力度
各级政府要全面提高地震应急处置和救援能力,加强对防震减灾工作的领导。要按照省政府的文件要求,把防震减灾工作队伍建设、防震减灾规划的编制实施、防震 减灾经费投入和使用、地震应急准备和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等工作纳入政府年度目标考核体系,建立和完善目标管理责任制。积极落实各项地震应急救灾措施;强 化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灾情速报系统和应急救灾基础数据库系统建设;加强地震应急志愿者队伍建设;抓
好地震应急基础装备建设,制定落实各级应急救灾物资 储备制度;城建规划部门要继续推进城市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工作,编制城市紧急疏散通道和避险场所规划建设方案,并纳入城市建设发展总体规划分步实施。
在宣传活动中,要注重提高民众对地震知识的了解,以灵活多样的方式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教育活动。地震部门要组织开展地震科普知识和应急知识的宣传普及活动,组织指导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和中小学校每年开展1-2次地震应急演练活动,提高民众在地震灾害中避险自救能力;教育部门要把防震减灾知识教育纳入到学校公 共安全教育内容之中,对学校开展地震应急知识教育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新闻媒体要无偿的安排一定时段和版面,做好防震减灾的公 益宣传。
同志们,九江正处于政通人和、快速发展的阶段。赶超进位,目标所指;和谐安宁,民心所向。在“十二五”的开局之年,我们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防震减灾工作,各级政府要从讲稳定、顾大局的角度全力做好防震减灾工作,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充分认识做好防震减灾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增强做好防震减灾工作的责任感 和紧迫感,要居安思危,未雨绸缪,防患于未
然。我衷心希望奋战在我市防震减灾战线上的同志们立足新起点,开启新征程,继续攻坚克难,积极作为,为我市防震 减灾工作再上新台阶而努力奋斗!
第二篇:副市长在全市防震减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副市长在全市防震减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市人民政府决定召开全市防震减灾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和落实全省防震减灾工作会议、市委二届八次全会和市“两会”精神,总结以来全市防震减灾工作,分析面临的工作形势,安排部署当前和今后5年的防震减灾工作任务。这次会议得到了省地震局的大力支持,省地震局王副局长亲临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对我市的防震减灾工作给予了充
分的肯定,并对做好下一步工作提出了很好的指导意见和要求,大家要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落实。省地震局分析
预报中心苏有锦副主任、研究员介绍了全省及我市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震情形势及发展趋势;市地震局白宝荣局长传达了全省防震减灾工作会议精神,安排了下一步具体工作任务;市建设局、市民政局、市教育局、市公安消防支队负责人分别作了发言,大家讲得都很好。下面,我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过去5年全市防震减灾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以来,在市委、市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在省地震局的关心支持和帮助下,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始终坚持“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方针,认真贯彻落实防震减灾工作法律法规及政策措施,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防震减灾工作机构不断建立健全。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防震减灾工作,不断加强对防震减灾工作的领导,把防震减灾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健全工作机构,强化行政管理职能,逐年加大对防震减灾工作的投入,不断加强防震减灾基础设施建设。截至6月,全市各县(区)都成立了地震工作机构,成立了抗震救灾指挥部。目前,全市地震工作机构健全,职责明确,队伍稳定,为防震减灾工作的正常开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二)地震预测预报水平不断提高。一是地震监测台网建设日趋完善。初步建立了以思茅城区为中心,辐射各县的地震监测网络,包括前兆监测台网、区域地震监测台网、强震监测台网和水库诱发地震监测台网共11个地震观测台站,已成为滇西南地区最大的骨干性区域系统,大大提高了我市及滇西南乃至边境地区地震的监测能力。二是震情跟踪和监测工作不断强化。积极探索地震孕育和发生的规律,认真分析研究地震活动特性和前兆特征,地震预测预报水平不断提高。对翠云级地震、墨江级地震和宁洱级地震都作出了较好的中期预测,受到了省地震局的表彰和奖励。三
是群测群防工作不断加强。充分发挥“防震减灾网、地震测报网、地震灾情速报网和防震减灾宏观联络员“三网一员”的作用,全市各乡(镇)均有一名宏观联络员。近期,我市境内发生的3次破坏性地震中,联络员在宏观异常上报、灾情速报、震后救灾及防震减灾知识宣传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防震减灾综合能力全面提高。一是严格建设工程抗震设防标准,依法加大对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的监督和管理,不断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根据《防震减灾法》等法律法规和省政府“十项重大措施”的要求,加强对重大建设工程、学校、医院、供电、通信、交通、水利等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监督管理工作。对重大建设工程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依法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确定抗震设防标准。二是积极推行减隔震技术的应用。行政中心的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和市政协四机关办公大楼,是目前全
省最大的使用减隔震技术的工程项目;正在建设的“人家”也将全部使用减隔震技术。三是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稳步推进。全市共实施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万户,其中:拆除重建万户,加固改造万户。通过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的实施,农村民居的抗御地震灾害的能力得到了较大提高。四是狠抓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全市共排查鉴定中小学校1123所、8149幢、万平方米,其中d级危房5072幢、万平方米,已拆除d级危房372幢、万平方米,校舍安全质量进一步提高。五是防震减灾知识宣传广泛深入,全社会防震减灾意识不断提高。通过开展进校园、进机关、进部队、进社区、进乡村、进企业等多形式、多层次的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活动,将防震减灾知识宣传到千家万户,不断提高全民的防震减灾意识和面对地震灾害的心理承受能力、自救互救能力。
(四)地震应急救援工作取得新成效。一是不断修订完善地震应急预案。
市政府于及时修订完善了《市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特别是宁洱“”地震后,各级、各部门认真总结地震中的经验和教训,认真制定、完善了地震应急预案。全市90%以上单位已编制了地震应急专项预案,初步形成了以市、县(区)两级政府预案为核心,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条块结合、管理规范的地震应急预案体系。二是加强救灾物资储备建设。辐射临沧、版纳、玉溪等州市的市救灾物资储备库和墨江、西盟、澜沧、宁洱4个县级救灾物资储备点已建成,景谷、镇沅正在建设,孟连、江城、景东正在积极申报,以市级中心库为核心,各县储备点为支撑的应急物资储备库网正在形成。三12全文查看
第三篇:副市长在全市防震减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市人民政府决定召开全市防震减灾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和落实全省防震减灾工作会议、市委二届八次全会和市“两会”精神,总结以来全市防震减灾工作,分析面临的工作形势,安排部署当前和今后5年的防震减灾工作任务。这次会议得到了省地震局的大力支持,省地震局王副局长亲临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对我市的防震减灾工作给予了充
分的肯定,并对做好下一步工作提出了很好的指导意见和要求,大家要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落实。省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苏有锦副主任、研究员介绍了全省及我市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震情形势及发展趋势;市地震局白宝荣局长传达了全省防震减灾工作会议精神,安排了下一步具体工作任务;市建设局、市民政局、市教育局、市公安消防支队负责人分别作了发言,大家讲得都很好。下面,我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过去5年全市防震减灾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以来,在市委、市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在省地震局的关心支持和帮助下,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始终坚持“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方针,认真贯彻落实防震减灾工作法律法规及政策措施,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防震减灾工作机构不断建立健全。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防震减灾工作,不断加强对防震减灾工作的领导,把防震减灾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健全工作机构,强化行政管理职能,逐年加大对防震减灾工作的投入,不断加强防震减灾基础设施建设。截至6月,全市各县(区)都成立了地震工作机构,成立了抗震救灾指挥部。目前,全市地震工作机构健全,职责明确,队伍稳定,为防震减灾工作的正常开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二)地震预测预报水平不断提高。一是地震监测台网建设日趋完善。初步建立了以思茅城区为中心,辐射各县的地震监测网络,包括前兆监测台网、区域地震监测台网、强震监测台网和水库诱发地震监测台网共11个地震观测台站,已成为滇西南地区最大的骨干性区域系统,大大提高了我市及滇西南乃至边境地区地震的监测能力。二是震情跟踪和监测工作不断强化。积极探索地震孕育和发生的规律,认真分析研究地震活动特性和前兆特征,地震预测预报水平不断提高。对翠云5.0级地震、墨江5.0级地震和宁洱6.4级地震都作出了较好的中期预测,受到了省地震局的表彰和奖励。三是群测群防工作不断加强。充分发挥“防震减灾网、地震测报网、地震灾情速报网和防震减灾宏观联络员“三网一员”的作用,全市各乡(镇)均有一名宏观联络员。近期,我市境内发生的3次破坏性地震中,联络员在宏观异常上报、灾情速报、震后救灾及防震减灾知识宣传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防震减灾综合能力全面提高。一是严格建设工程抗震设防标准,依法加大对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的监督和管理,不断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根据《防震减灾法》等法律法规和省政府“十项重大措施”的要求,加强对重大建设工程、学校、医院、供电、通信、交通、水利等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监督管理工作。对重大建设工程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依法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确定抗震设防标准。二是积极推行减隔震技术的应用。行政中心的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和市政协四机关办公大楼,是目前全省最大的使用减隔震技术的工程项目;正在建设的“人家”也将全部使用减隔震技术。三是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稳步推进。全市共实施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5.005万户,其中:拆除重建1.83万户,加固改造3.175万户。通过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的实施,农村民居的抗御地震灾害的能力得到了较大提高。四是狠抓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全市共排查鉴定中小学校1123所、8149幢、274.4万平方米,其中d级危房5072幢、89.3万平方米,已拆除d级危房372幢、10.68万平方米,校舍安全质量进一步提高。五是防震减灾知识宣传广泛深入,全社会防震减灾意识不断提高。通过开展进校园、进机关、进部队、进社区、进乡村、进企业等多形式、多层次的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活动,将防震减灾知识宣传到千家万户,不断提高全民的防震减灾意识和面对地震灾害的心理承受能力、自救互救能力。
(四)地震应急救援工作取得新成效。一是不断修订完善地震应急预案。市政府于及时修订完善了《市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特别是宁洱“6.3”地震后,各级、各部门认真总结地震中的经验和教训,认真制定、完善了地震应急预案。全市90%以上单位已编制了地震应急专项预案,初步形成了以市、县(区)两级政府预案为核心,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条块结合、管理规范的地震应急预案体系。二是加强救灾物资储备建设。辐射临沧、版纳、玉溪等州市的市救灾物资储备库和墨江、西盟、澜沧、宁洱4个县级救灾物资储备点已建成,景谷、镇沅正在建设,孟连、江城、景东正在积极申报,以市级中心库为核心,各县储备点为支撑的应急物资储备库网正在形成。三
是地震应急队伍初步建立。以公安、消防、武警、部队为骨干,相关部门的专业队伍、民兵、志愿者队伍相配合,以“一专多用、一队多用、资源共享、专兼结合、平战结合”为原则,形成了社会基础广泛、协调统一的应急救援抢险队伍。这些队伍在翠云“1.26”、墨江“1.12”、宁洱“6.3”地震应急抢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五)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
工作及时有效。以来,全市共发生3次5级以上地震,直接经济损失达20.6亿元。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工作,千方百计保障灾民的基本生活,切实维护灾区社会稳定。同时,多方筹措资金,调动各方力量帮助灾区恢复生产、重建家园。出色地完成了思茅区翠云地震灾区、墨江地震灾区、宁洱地震灾区的抗震救灾恢复重建工作,并总结出一套较为成功的做法和经验,受到了上级和社会各界的肯定和好评。
以上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的结果,是省地震局关心支持的结果,是全市各级、各部门和驻普军警部队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我市防震减灾事业的省地震局和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全市防震减灾战线的广大干部职工表示亲切的问候,向勇于承担急难险重任务的驻普解放军、武警部队、公安消防部队和民兵预备役人员致以诚挚的敬意!
二、认清形势,增强做好防震减灾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我市地处“思茅—宁洱”和“澜沧—耿马”两个地震带上,具有地震频度高、强度大、成灾重、分布广等特点,是全省地震灾害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也是国家和省确定的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和高烈度设防区,防震减灾工作形势十分严峻。一是防震减灾任务更加艰巨。全市正在建设或已建成投入使用的重大基础设施和生命线工程,既是经济快速发展的标志,也往往是抵御地震灾害的薄弱环节,一旦遭遇强震的袭击,不仅危及工程自身安全,而且可能产生极为严重的次生灾害,直接影响全市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二是目前我市防震减灾工作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地震监测预报基础薄弱,监测手段单一,科技支撑力度不够,仪器设备陈旧老化、“带病工作”;防震减灾经费投入不足,公众防震减灾意识不强,地震危害风险较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不强,特别是城郊结合部和农村民居建筑基本不设防;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管理和重要建设工程的地震安全性评价还未真正纳入基本建设管理程序;各县(区)政府的应急指挥、紧急救援能力和地震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有待加强,应对强震的经验和手段欠缺等。各级、各有关部门既要充分认识面临的严峻地震形势和防震减灾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更要看到市委、政府加快推进防震减灾事业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以最大限度降低地震灾害损失作为根本宗旨,振奋精神,抢抓机遇,攻坚克难,采取有力措施,扎扎实实抓好防震减灾各项工作,全力推进防震减灾事业向更深层次、更宽领域、更高水平发展。
三、坚定信心,扎实做好防震减灾各项工作
防震减灾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做好防震减灾工作,是党和人民赋予我们的历史责任。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全省防震减灾工作会议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坚定信心,牢固树立防大震、救大灾的思想,把全面实施预防和处置地震灾害能力建设的10项重大措施作为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首要任务来抓,坚持防震减灾与经济建设一起安排、一起落实、一起督促检查,夯实地震监测预报基础,突出震灾防御这个核心和关键,努力提升地震应急救援抢险救灾能力,把防震减灾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一)努力提高地震监测预报水平。针对我市地震频度高、强度大、分布广、成灾重的特点和复杂而严峻的地震形势,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牢固树立“震情第一”的观念,加大对监测预报工作的投入,加强对地震监测、震情跟踪和预测工作的组织领导,全力配合完成“十一五”建设项目,积极争取省地震局“十二五”防震减灾重点项目,努力推进我市地震监测台网建设,做到科学规划,优化台网布局,逐步实现地震观测项目多元化、数字化和科学化。各县(区)要加强群测群防队伍建设,保证每个乡(镇)、每个社区都有一名防震减灾宏观联络员,并定期或不定期对防震减灾宏观联络员进行培训,不断提高群测群防队伍在异常现象收集、灾情信息报告和防震减灾知识宣传的作用。各级地震部门要倍加努力,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加强地震活动趋势的分析研究,积极探索地震孕育和发生的规律,努力提高地震预测水平;要强化震情跟踪,不断完善震情跟踪工作方案,力争对可能发生的破坏性地震作出具有救灾实效的预测预报;要严格会商制度,对出现的地震前兆和重大异常情况,及时组织分析会商,提出研判意见,为各级党委、政府决策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在地震监测预报工作中,一定要把握好“内紧外松”的原则,对地震趋势要严格控制知情范围,严防地震传闻发生。
(二)全面提升地震灾害防御能力。地震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现象,虽然人力不能控制地震的发生,但只要做好防御工作,完全可以大大减轻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为此,各级各有关部门务必进一步加强和全面提升地震灾害预防体系建设,深入贯彻落实《防震减灾法》和10项重大措施,认真履行法律赋予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职能职责,依法管理防震减灾工作。一是要打牢防震减灾的社会基础。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普及地震灾害防灾知识的通知》和《关于在全省中小学和幼儿园开展防震减灾知识教育和防震演练的通知》精神,各县(区)要定期组织群众性的防震避震应急演练,特别是地震重点危险区,每年至少要组织开展一次应急演练,大中小学校每学期要组织一次地震应急疏散演练;各级教育部门要把防震减灾知识纳入国民素质教育体系,市、县(区)行政院校要把防震减灾知识纳入党政干部培训教学计划,切实提高大、中、小学生等重点人群的防震减灾意识和领导干部的应急管理水平;各级宣传、地震部门要按照“主动、慎重、科学、有效”的原则,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和宣传方式,继续推进防震减灾知识“六进入”活动,进一步扩大宣传的覆盖面和普及率,提高人民群众防灾避险和自救互救能力。二是要依法加强各类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工作。项目规划和建设,要充分听取地震部门的意见和建议,把抗震设防要求纳入基本建设审批程序,依法加强对抗震设防工作的监督管理。审批部门要把抗震设防要求纳入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审查内容,对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未包含抗震设防要求的项目,一律不得批准开工建设,从源头上杜绝地震安全隐患;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的建设工程项目,必须按照高于当地普通建筑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设计和施工;建设、地震部门要经常组织开展抗震性能检查,特别是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人员密集场所、重大工程、生命线工程和可能产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工程,对排查出的薄弱环节,要根据不同情况责令限期整改;教育、建设、水务、地震等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切实做好中小学校d级危房改造、校舍安全工程、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水利设施除险加固工程的建设工作。三是要提高城市抵御地震灾害的能力。各县(区)在城市规划建设中,要做好中心城区的减灾规划和防震应急准备,结合城市广场、绿化地、公园等建设,规划和设置必要的紧急疏散通道和避难场所,配置必要的避险救生设施。
(三)进一步增强地震应急与救援能力。地震的发生具有不确定性。各县(区)、各有关部门,一定要立足于“防大震、救大灾”的思想,做好应急备震工作。一是要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地震应急预案,强化地震应急预案的实效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建立地震应急预案督查制度,加大对地震应急预案制定和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加强应急培训,适时组织地震应急演练,进一步规范抗震救灾程序,明确地震现场救灾和后方指挥的责任,建立上下联动的地震应急抢险指挥视频信息系统和协调机制,为实施指挥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和信息保障。二是要建立和完善地震应急物资和资金储备制度。各县(区)和有关部门要根据地震灾害应急物资需求量大、种类多、时限性强的特点,采取商业储备和专业储备相结合的方式,合理确定储备品种,科学增加储备规模,提高救灾物资储备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充实救灾帐篷、棉被、衣裤、粮油食品、医疗药品的储备,尽最大可能满足灾民基本物资和基本医疗的需要。三是要建立和完善救援体系。各有关部门要各负其责,密切配合,进一步强化灾民安置、伤员救治、疫情防控、工程抢险、气象监测、安全事故处置、次生灾害防治等地震应急救助保障体系,交通、电力、通信、无线电管理部门要落实保通预案,确保震后及时畅通。四是要加强地震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市上将成立以市公安消防部队地震应急救援队伍为依托,部队紧急救援队伍为主体,各有关部门专业救援力量为骨干,具备基本抗震救灾知识的志愿者队伍为补充的市综合应急抢险救援支队,全面负责地震、山体滑坡、泥石流、洪水等自然灾害,火灾、交通、化学危险物品泄露、建筑物倒塌、企业安全生产事故等需要抢险救援的行动。各县(区)也要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增购专业设备,加强日常演练,完善调动程序,确保抢险救援队伍拉得出、用得上、发挥得了作用,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
(四)夯实防震减灾工作的基础。一是要加强组织领导。各县(区)、各有关部门要从全局和发展的高度,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切实加强对防震减灾工作的领导,把防震减灾事业的发展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编制好“十二五”防震减灾规划,做到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二是要继续落实防震减灾工作责任制。把防震减灾工作责任分解细化到部门、到个人,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网络。对工作不力、措施不落实、造成严重后果的要进行问责。三是要加大对防震减灾工作的投入。各县(区)要不断加大对防震减灾工作经费的投入,把防震减灾工作经费列入地方财政预算,逐步形成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防震减灾工作投入机制。加强防震减灾仪器、办公设备等基础设施建设,尽快完成防震减灾业务用房建设和改扩建项目。四是要进一步加强防震减灾工作机构和队伍建设。在机构改革中,要保持地震工作机构和队伍的相对稳定,继续推进县级地震工作机构参公管理。要加强队伍建设,加大培训力度,不断提高防震减灾工作队伍的整体素质,着力造就一支思想过硬、业务精通、纪律严明、精干高效的防震减灾工作队伍,为防震减灾工作顺利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同志们,做好防震减灾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要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省地震局的指导和帮助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全面推动我市防震减灾事业迈上新台阶,为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四篇:廊坊市副市长在全市防震减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全市防震减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廊坊市副市长 肖双胜(2010年5月20日)
同志们:
今年1月和3月份,国务院和省政府相继召开了五年一度的防震减灾工作会议,安排部署了防震减灾工作任务。市政府召开这次全市防震减灾工作会议,主要目的是: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全省防震减灾工作会议精神,分析我市防震减灾工作面临的形势,研究部署今后一个时期防震减灾工作任务。刚才,俊义局长传达了全省防震减灾会议精神,特别是省地震局张跃刚主任结合当前防震减灾工作面临的新形势,为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防震减灾知识课,对于我们认清当前形势、了解更多地防震减灾知识必将起到重要作用。下面,就进一步做好我市的防震减灾工作,我再讲三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进一步强化防震减灾意识
地震是一种严重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自然灾害,具有突发性强、灾害损失大、预测预报难等特点。我市地质构造复杂,环抱京津,城镇密集,地震效应敏感,被确定为首都圈重点地震监视防御区,防震减灾责任非常重大。
市委、市政府历来十分重视防震减灾工作。近年来,在省地 震局的指导帮助下,经过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全市防震减灾综合能力逐步提升,为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是政府对防震减灾工作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在这次机构改革中,市政府充分考虑防震减灾工作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在精简机构的情况下,继续保留了市级地震机构,为全面履行防震减灾各项职能提供了组织保证。同时,在财力非常紧张的情况下,对防震减灾工作给予了必要的资金支持,有力地保证了日常工作的积极开展和重点项目的工作需要。《廊坊市城市活断层探测及地震危险性评价项目》是省政府批准实施的重点工程项目,地方配套资金数额较大,市政府为了保证资金的落实,列入了财政预算,保证了项目的顺利实施。
二是抗震设防监管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在优化房地产审批程序、减少环节的情况下,依然将抗震设防要求纳入基建程序,并首批进驻行政审批服务中心,依法对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和地震安全性评价进行监督管理。目前,抗震工作作为房地产项目审批的前置项目,通过与环保、规划、国土等单位进行规划联审、联合审图、竣工验收,确保了重大建设工程、生命线工程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工程的地震安全。
三是地震监测预报水平进一步提升。我市的地震监测手段主 要有电磁辐射、地下水位、水氡、二氧化碳等。“十一五”期间实施的“河北数字地震观测网络项目”,为我市增加了廊坊、大厂、霸州等8个强震台站,使我市地震监测网络布局进一步规范和优化。我市电磁台网中心的观测数据被河北省地震局和中国地震局所采用,在全国电磁波观测领域具有突出影响,经过与科研院所和国家、省地震部门的合作研发,数字电磁扰动观测仪通过了专家组的验收,并在河北省电磁台网各观测台以及北京、新疆等地推广架设,提高了地震分析预报的整体水平。在县(市、区)地震台站建设上,永清龙虎庄、香河安头屯观测站建设规范,在国家局、省局观测数据评比中为我市争得了荣誉。
四是公共服务意识进一步转变。2009年,市地震局与教育、建设、房管等部门联合,开展了中小学校舍安全排查工作,共排查了市一中、二中、管中附小等20所学校的校址安全和169栋建筑、54万平方米建筑的质量安全,为全市中小学校舍改造提供了基础资料。
五是地震应急能力进一步提高。市县两级均成立了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编制了地震应急预案。每年春节、“五一”、“十一”、“5••18”、“9•26”等重要节日和重大活动期间,及时制定短临跟踪工作方案。2006年7月4日的文安5.1级地震后中,由于地震应急处置迅速、有力,确保了社会稳定。六是防震减灾宣教工作进一步深入。利用重要纪念日,通过宣传、广播、电视、展牌、宣传栏、科技大集等多种形式向社会宣传防震减灾的法律、法规,介绍防震减灾知识,特别是在去年和今年“5•12”全国防震减灾日期间,深入农村、校园、社区、企业开展宣传活动,组织开展了地震应急演练,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形式进行宣传教育。市级建立了2个防震减灾示范校和1个防震减灾示范社区。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市的防震减灾工作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如:一是有的县(市、区)政府一年也不研究一次地震工作,不听取一次地震工作汇报,在重视程度上还不到位;二是有的县(市、区)没有明确专门的地震工作机构和专职的工作人员,个别县(市、区)连兼职工作人员都不固定,致使县级政府应该履行的职责、肩负的任务无法落实;三是有的县(市、区)由于经费投入不足造成监测设施老化、陈旧,应急设备、物资短缺,宣传教育场所不落实;四是多数县(市、区)抗震设防要求管理未按要求纳入政府审批程序。五是个别县(市、区)的经费投入严重不足,有的连正常的办公经费不能保证。对此,各级各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要在年底前采取针对性措施,全部加以解决。
做好防震减灾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各级各有关部门要 进一步强化防震减灾意识,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时刻绷紧防震减灾这根弦,振奋精神,真抓实干,以更大的决心和更有力的措施,努力开创我市防震减灾工作的新局面。
二、明确任务,扎扎实实做好防震减灾工作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的防震减灾工作,要立足于抗大震、防大震,实行以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方针,切实加强地震监测预报、震灾预防、紧急救援三大工作体系建设,要着力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努力提高地震监测预报水平。要高度重视地震监测预报工作,严密监视震情的发展与变化,及时捕捉和研究前兆异常信息,组织好重点地区、重点时段的短临预报攻关,力争在破坏性地震到来前做出一定程度的预报。建立并逐步完善以专家为主、专群结合的地震监测预报体系,进一步做好地震台网建设和管理,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提高观测质量。
二是切实增强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能力。一要继续完善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监管工作,规范抗震设防要求行政许可工作,地震、环保、国土、规划等部门做好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施工图审查、竣工验收等环节的审批把关,确保新建、改建、扩建工程的质量安全。年底前,各县(市、区)要将抗震设防要求管理纳入政府行政审批程序。二要继续开展建筑物普查鉴定及加固工作,对各类建筑物、基础设施和重大工程,尤其是交通、电力、通信、水利等生命线工程要开展抗震设防能力普查鉴定工作,对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建筑物尽快拆除或重建,对抗震能力不足、存在明显隐患的要限期加固,重点抓好当前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三要按照安全性和经济性相结合的原则,适当提高交通、电力、通信、水利等生命线工程设防标准,对学校、医院、大型超市等人员密集场所的建设工程,按照高于当地同级建筑抗震设防要求进行设计和施工。四要充分利用城市活断层探测和地震危险性评价项目工作成果,为城乡建设、国土科学利用等提供可靠依据。
三是建立健全地震应急反应机制。一要根据工作需要和人员变动,及时调整市县两级防震减灾领导小组成员。制订完善市县两级政府地震应急预案,配足、配齐地震应急物资,积极开展地震应急演练。交通、水利、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和学校、医院、商场、影剧院、体育场等人员密集场所,以及易发生次生灾害的重大工程要制定专门的地震应急预案,并建立联动应急管理机制。二要建立以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伍为主体、各有关行业救援力量为骨干、具备基本抗震救灾知识的志愿者队伍为补充的“三位一体”地震紧急救援体系,配备专业设备,加强日常演练,制定救援队伍调动程序,健全协调机制。三要建立应急避难场所,同时,在城市规划和小区建设中,要充分利用公园、绿地、广场 等空旷地带建立避险避难场所,布设相应标志和必要的避险救生设施。四要建立应急工作检查机制,促进地震应急准备工作的落实,确保一旦发生破坏性地震,能快速有效地实施地震应急和救灾工作。
四是深入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教育。一要建立防震减灾宣传教育长效机制,把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教育纳入国民素质教育体系,纳入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纲要,纳入各级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培训教育计划,切实提高全社会特别是中小学生的防震减灾知识和应急避险技能。二要建立市级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基地,有条件的县(市、区)可建设相应规模的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要建设防震减灾示范学校和示范社区,以点带面,逐步推开。三要组织开展经常性群众防震避震应急演练,通过演练提高公众的防震意识、知识水平和自救互救能力。四要及时平息地震谣传。建立手机短信平台平息地震谣传机制,通过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等通讯网络营运商迅速平息地震谣传,稳定社会秩序和群众情绪。
五是加强“三网一员”群测群防体系建设。新《防震减灾法》鼓励、引导社会组织和个人开展包括对动物异常观测在内的地震群测群防活动,对地震进行监测和预防。我市各县(市、区)的“宏观前兆观测网”、“震情灾情速报网”、“防震减灾宣传网”和 防震减灾助理员的“三网一员”布点、建网工作已经基本完成。下一步主要是坚持“测防结合、平震结合、以防为主”的思路,着力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进行业务培训上下功夫。市县两级政府要认真落实“三网一员”人员经费补贴,确保在地震宏观异常观测、地震灾情速报、科普宣传等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
六是科学谋划“十二五”防震减灾规划。科学谋划“十二五”时期防震减灾事业发展是2010年的一项重要任务。市县两级政府都要根据法律规定和市政府的统一要求,在上级地震部门的指导帮助下,抓紧编制本级防震减灾“十二五”规划。要以地震部门为主,发改、财政、民政、规划、建设等部门密切配合,共同做好“十二五”防震减灾规划的编制、审批和实施工作。要把防震减灾事业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将防震减灾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根据我市防震减灾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具体要求和防震减灾科技发展方向;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在基本建设、事业发展、科技进步、重点工程等专项计划中,充分体现防震减灾工作需要。
三、加强领导,努力开创我市防震减灾工作新局面 防震减灾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既是政府对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公共服务的有机组成部分。各级各部门要切实把防震减灾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做到思想重视、组织落实、责任明确、措施到位。
一是切实加强领导。要重视和加强防震减灾体系建设,理顺机构,明确编制。鉴于市地震局已在市建设局挂牌的情况,市编办已向各县(市、区)发出通知,要求各县(市、区)地震局也在县(市、区)建设局挂牌,并在“三定”方案中明确职能职责。为保证县级政府地震职责的落实,在建设部门挂牌后应设立地震办公室,明确责任领导和专职工作人员,确保有专门机构和足够专职工作人员承担地震部门或机构的工作任务。各县(市、区)要定期研究防震减灾工作,听取防震减灾工作进展汇报,解决各类问题,推进防震减灾工作深入开展。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协调联动,形成合力,共同做好防震减灾工作。
二是切实加大投入。要将防震减灾事业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进一步加大对防震减灾工作的投入力度,建立健全以财政投入为主体的稳定增长投入机制,加大对地震监测、预防、救助、群测群防和宣传教育等工作的投入,为防震减灾事业的持续发展提供可靠保障。可借鉴外地经验做法,按照财政收入的万分之二拨付地震工作经费,保证办公经费、工作条件和重点项目的投入需要。
三是切实强化督导。按照《防震减灾法》的规定,进一步完 善监督检查工作制度,将防震减灾工作纳入政府工作考核体系,建立督导检查机制,建立健全防震减灾工作责任追究制度,依法加强对防震减灾工作落实情况的督导检查。各级各部门要将防震减灾工作任务细化分解,责任到人,定期督导检查,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同志们,防震减灾工作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做好防震减灾工作任务光荣而艰巨。各级各部门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切实把防震减灾作为保障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进行研究部署,切实把防震减灾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为全市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第五篇:在防震减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防震减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正值我市全面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国务院防震减灾联席会议、省政府防震减灾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推进我市“十二五”防震减灾工作,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关键时期,**区召开了全区防震减灾工作会议,充分体现了**区政府对防震减灾减灾工作的高度重视,充分体现了**区政府落实防震减灾工作的坚定决心。在此,我代表焦作市地震局对此次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
**区防震减灾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区有关部门共同努力下,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始终坚持“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方针,认真贯彻落实防震减灾工作法律法规及政策措施,坚持科学监测在前、强化管理为先、保障发展为本,强化措施,主动作为,全区防震减灾机构逐步健全,管理职能不断强化,基础设施日趋完善,为经济协调发展、民生持续改善、社会和谐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
当前,**区防震减灾工作面临大好机遇。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防震减灾工作,今年市政府也先后出台了《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实施意见》和《焦作市“十二五”防震减灾规划》两份规划性文件,这是我市全面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行动指南,也是防震减灾工作融入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的切入点。**区委、区政府也高度重视全市防震减灾工作,紧盯震情,我们深信,通过此次防震减灾工作会议的召开,必将进一步推进防震减灾三大体系建设,进一步提高防震减灾社会化管理能力,进一步增强全社会防御和减轻地震灾害的意识,进一步提升防震减灾为经济社会发展和构建和谐焦作服务的水平。
我们深信,在**区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区防震减灾工作一定会有更快的发展,防灾减灾能力一定会有更大的提高,防震减灾工作一定会为**区建设更具活力新型城区、走在中原经济区前列做出更大的贡献。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