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纳兰性德的爱情及人生
纳兰性德的爱情及人生
《木兰词 拟古决绝词柬友》 纳兰性德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西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夜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儿,比翼连枝当日愿。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谁人知? 纳兰性德(1655-1685),原名成德,后因避讳改名为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顺治十一年十二月十二日(公元1655年1月19日)降生在北京,是我国清代极富盛名的词人。其父是康熙时期权倾朝野的宰相明珠,官从正一品,位列文官之首。母亲觉罗氏为英亲王阿济格第五女,一品诰命夫人。而其家族纳兰氏,隶属正黄旗,为清初满族最显赫的八大姓之一,即后世所称的“叶赫那拉氏”。多年后,那个主宰了中国命运的慈禧,也是出自叶赫那拉家族。纳兰性德的曾祖父名金台什,为叶赫部贝勒,其妹孟古姐姐,于明万历十六年嫁努尔哈赤为妃,生皇子皇太极。其后纳兰家族与皇室的姻戚关系也非常紧密。因而可以说,纳兰性德是不折不扣的相国公子,豪门贵胄。然而纳兰却偏偏是“虽履盛处丰,抑然不自多。于世无所芬华,若戚戚于富贵而以贫贱为可安者。身在高门广厦,常有山泽鱼鸟之思”。富贵,荣华并没有让他感到应有的快乐,在他的《侧帽》《饮水》(取自北宋和尚道原“如鱼饮水冷暖自知”句义)两本词集中,(今天统称为纳兰词)“愁”字用了90次,“泪”和“恨”用了65次和39次,而如“伤心”“无奈”“断肠”等更是开卷可见,字里行间都透出了与他的身世不相符合的落拓之感。这大概是因为纳兰作为词人,是内向如李后主的词人,有着敏锐惊人的感受力和纯粹如“赤子之心”的心灵。纳兰性德词风,清新隽秀、哀感顽艳,颇近南唐后主。世人也因此认为纳兰性德是李后主的后身。他与阳羡派的陈维崧,浙西派的朱彝尊,并成为清词三大家。在清代又有“男看纳兰,女看顾春”的说法。
容若的父亲明珠,是康熙朝极负盛名的能臣。他口才好,记性好,心思缜密,史载他“警敏善断,事无大小,洞见本末,措置规画,纤悉中要”。在58年的职业生涯中,他官居相国之位达13年之久,却又“好施与,犹喜寒士”,“羽翼善类,将掖寒士,卓然有古大臣风”。可以说,父亲这样的性格和喜好,对于纳兰性德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而纳兰容若本人则“天资纯粹,才力强敏”,“识见高明,学问淹通”,读书过目不忘,因生于腊月,小时称冬郎,他博通经史,工书法,擅丹青,又精骑射,喜音乐,十七岁为诸生,十八岁举乡试,二十二岁殿试赐进士出身,后晋一等侍卫。然而纳兰容若的生命就像是闪耀在清朝上空的一道虹,他三十一岁时,即康熙二十四年暮春,纳兰与好友顾贞观等在花间草堂共聚同饮,然第二天便一病不起,“七日不汗”,匆匆离开了人间。
纳兰与康熙同岁,康熙生于三月十八日,容若生于十二月十二日,而因为明珠是当时康熙最信赖最亲近的大臣,康熙绝不会对于容若视而不见。然而事实上,虽然容若才情充沛,文武双全,在纳兰出仕8年之后,他仍然是一个“弼马温”似的侍卫。而此时,他的好友有的已经入职南书房,有的也官至侍读,有了自己的一番天地。这或许是因为康熙为平衡政局,已用其父,便不用其子;或许是康熙认为纳兰可成大器,需要更多的历练。虽然纳兰一直兢兢业业,也曾经多次伴随康熙帝出游,但是直到纳兰去世,他也没有能够真正实现自己的理想,只能悲哀地感叹”平生纵有英雄血,无由一溅荆江水”。对于深受儒家“学而优则仕”思想影响的纳兰性德来说,他是多么渴望能像父亲一样建功立业啊。
但是对于纳兰容若来说,他的生命中还有更加重要的东西——友谊和爱情都是他的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徐乾学是纳兰的老师,他说纳兰“客来上谒,非其愿交,屏不肯一见,尤不喜软熟人。”纳兰渴望的友情,不是达官贵人的追捧,而是真正能够交心论道的真朋友。也正是因为他这样“见才必怜,见贤必慕”的交友之道,他的朋友如顾贞观,朱尊彝,陈维崧,姜宸英等,皆是“一时俊异,于世所称落落难合者”,“海内风雅知名之士”,是康熙帝费尽心机却还是难以笼络的人。纳兰对于他的朋友们皆是披肝沥胆,推心置腹。也正是因为如此,他也得到了朋友们的真心相待。尤其是与顾贞观,他们从相见第一次便有“一见即恨识余之晚”之感。顾贞观是江苏无锡人,他的祖父顾宪成是晚明东林党人的领袖,纳兰引为知己。下面的《金缕曲》即是纳兰所赠之作: 德也狂生耳
偶然间、淄尘京国,乌衣门第 有酒惟浇赵州土,谁会成生此意 不信道、遂成知己 青眼高歌俱未老 向尊前、拭尽英雄泪 君不见,月如水 共君此夜须沉醉
且由他、娥眉谣诼,古今同忌 身世悠悠何足问,冷笑置之而已 寻思起、从头翻悔 一日心期千劫在 后身缘、恐结他生里 然诺重,君须记
此词剖心置腹,将心中块垒吐尽,非至交好友不能道。
当时,顾贞观的好友吴兆骞因为在顺治十四年的科场案中受到连累,被置“不学无术”罪,杖责四十,全家发配宁古塔为奴。顾贞观为营救好友,奔波了二十年。在第二十年时,他认识了纳兰容若。在纳兰读过了顾贞观情深意切的《金缕曲》后,他深为触动,决心以十年的时间来“以身任之”,营救吴兆骞,尽管改变皇帝钦定的案子几乎是不可完成的使命。金缕曲(二首)
寄吴汉槎宁古塔,以词代书。丙辰冬,寓京师千佛寺,冰雪中作。
季子平安否?便归来,平生万事,哪堪回首?行路悠悠谁慰藉?母老家贫子幼。记不起,从前杯酒。魑魅搏人应见惯,总输他,覆雨翻云手。冰与炭,周旋久!
泪痕莫滴牛衣透,数天涯,依然骨肉,几家能彀?比似红颜多命薄,更不如今还有。只绝塞,苦寒难受。廿载包胥承一诺,盼乌头马脚终相救。置此札,君怀袖。又
我亦飘零久,十年来,深恩负尽,死生师友。宿昔齐名非忝窃,试看杜陵消瘦。曾不减,夜郎僝僽。薄命长辞知己别,问人生,到此凄凉否?千万恨,为君剖。
兄生辛未我丁丑,共些时,冰霜摧折,早衰蒲柳。词赋从今须少作,留取心魂相守。但愿得,河清人寿。归日急翻行戍稿,把空名料理传身后。言不尽,观顿首
终于,他们所有的努力没有白费。经过了他们重重的营救,在康熙二十年(1681),吴兆骞终于“万里冰霜匹马回”,带着无尽的悲凉,又回到了他阔别多年的中原。而因吴无以生计,纳兰又出面聘请吴兆骞为其弟的西宾,解决了他的生计问题。虽然之后不久,吴兆骞便因为身心疲惫而谢世,但纳兰“恤存孤稚”的义举,仍是受到了人们高度的称赞。
在纳兰离世之后,好友纷纷“哭之者皆出涕”,尤其是顾贞观,他在容若去世的第二年,黯然从容若为他盖的茅屋归隐故乡,发誓“不复拈长短句”。纳兰的《通志堂文集》《饮水词》的刊行,也得到了朋友们的悉心帮助。尤其是顾贞观,纳兰的这两部书,都经过了他细心的校订。
纳兰绝顶聪明,极度敏感,他谨言慎行,见识明澈。在他生前,他便经常为父亲兔死狗烹的命运而担心。果然,在纳兰死后三年,明珠倒台。然而在他的老夫翻阅他的《饮水词》时,这位昔日的相国不由得老泪纵横:“这孩子什么都有了,他为什么会这样的不快活?”这句话道出了纳兰的悲哀。纳兰的悲哀是多样的。纳兰的志向是“功名垂钟鼎,丹青图麒麟”,他有的是“欲将普天一洗,银河亲挽”的豪情。他的好友顾贞观说他“所欲施之才百不一展,所欲建之业百不一副,所欲遂之意百不一酬,所欲言之情百不一吐”。他把自己比作笼中的金莺,虽然锦衣玉食,却永也逃不出那一片狭窄的天地。除了性格之外,除了对于济世理想的不能实现之外,还有一种悲哀,在纳兰的词中得到了最完美的体现——这就是纳兰的悼亡词。而和悼亡词相关的,便是纳兰的爱情。
关于纳兰的爱情,谣传最多的便是表妹入宫,但是并没有材料证明。可以证明的是,纳兰应该在年少娶妻之前爱过一个女子,有过婚约,却因为女子入宫成为帝妃而终止。这也是为什么,在他娶妻卢氏之后,却仍然心有他人的原因。
容若的第一个妻子卢氏,生于顺治十四年十月初五,比纳兰小两岁多,她的父亲卢兴祖是汉军镶白旗人,因文才武略而受重用,官至两广总督,兵部右侍郎。出身名门的卢氏“贞气天情,恭容礼典”“生而婉孪,性本端庄”,对于容若来说是绝佳的伴侣。卢氏不仅美慧温柔,明晓事理,而且她和容若有高山流水般的共鸣,是难觅的知音。
容若的词作中,曾两度用了李清照“赌书泼茶”的典故,可知卢氏是一位解风情,知风雅的女子。才子配佳人,这段婚姻本来就该是幸福的。然而虽然二人夫妻恩爱,感情笃深,但是纳兰对于那个初恋女子的思念,却给这段婚姻蒙上了一层淡淡的阴影。
纳兰是重情的人。对人对事,总是难以放手。他辗转于对少年情事的留恋中,却不觉险些辜负了身边的妻子。也许真的是失去之后才懂得珍贵的吧,也许上天注定要以残忍的方式来定格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思念,在与纳兰结婚三年之后,卢氏因为难产,在康熙十六年五月,香消玉殒。
在那一刻,他才终于明白,那一个人,那些当时只道是寻常的事,是多么的珍贵,多么的不可再得。
卢氏去世三年之后,纳兰继娶了官氏。官氏是满清八大贵族的第一望族瓜尔佳氏的后人,他的曾祖父直义公费英东,是清朝的开国元勋,他的祖父,父亲,也都位列一等公。但是官氏强霸的性格与纳兰并不相合。纳兰死后,官氏很快便又嫁人了。可见,她与纳兰的关系并不融洽。此刻的纳兰才真正懂得了卢氏的好,只是一切已经太迟了。
虽然也有侧室颜氏作伴,纳兰依然无法真正的快乐起来。卢氏是他走不出的过去。在她离开的那一刻,他的心早已是不复完整了。后来,他遇见了沈宛。
沈宛,字御蝉,浙江乌程人,著有《选梦词》。其中悼亡之作,“风神不减夫婿”。可见沈宛也是一位富于才华的奇女子。但是由于满汉不能通婚,沈宛在纳兰家没有任何的名分,更何况她出身艺妓。容若只好在德胜门内置房来安顿她。然而随着容若的匆匆谢世,这段爱情还刚刚开始,便又马上结束了。在沈宛生产之后,她被迫又返回了江南故乡。
纳兰短暂的人生中有三子四女,其中一女后来嫁给了雍正的骁将年羹尧。不过,那已与纳兰无关。
纳兰性德以词闻,现存348首(又说342首),哀感顽艳,有南唐后主遗风,悼亡词情真意切,痛彻肺腑,令人不忍卒读,朱祖谋云:“八百年来无此作者” ,潭献云“以成容若之贵……,而作词皆幽艳哀断,所谓别有怀抱者也”,当时盛传,“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纳兰词》传至国外,朝鲜人谓“谁料晓风残月后,而今重见柳屯田”。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就给其极高赞扬:“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而况周颐也在《蕙风词话》中誉其为“国初第一词手”。浣溪沙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浣溪沙
残雪凝辉冷画屏,落梅横笛已三更,更无人处月拢明。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 虞美人
银床淅沥青梧老,屧粉秋蛩扫。采香行处蹙连钱,拾得翠翘何恨不能言。回廊一寸相思地,落月成孤倚。背灯和月就花阴,已是十年踪迹十年心。采桑子 塞上咏雪花
非关癖爱轻模样,冷处偏佳,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
谢娘别后谁能惜?漂泊天涯,寒月悲笳,万里西风瀚海沙。摊破浣溪沙
林下荒苔道韫家,生怜玉骨委尘沙。愁向风前无处说,数归鸦。
半世浮萍随逝水,一宵冷雨葬名花。魂是柳绵吹欲碎,绕天涯。
纳兰的外祖父英亲王阿济格,是努尔哈赤的第十二子,从15岁开始便随军出征,出生入死,屡建功勋,地位极高。但是由于他缺乏政治谋略,恃功自傲,蛮横暴戾,后被顺治帝削去爵位,勒令自尽。满庭芳(吉林)
埃雪翻鸦,河冰跃马,惊风吹度龙堆。阴磷夜泣,此景总堪悲。待向中宵起舞,无人处,那有村鸡。只应是,金茄暗拍,一样泪沾衣。
须知今古事,棋汗胜负,翻段如斯。叹纷纷变触,回首成非。剩得几行青史,抖阳下、断揭残碑。年华共,混同江水,流去几时回。南乡子
何处淬吴钩?一片城荒枕碧流。曾是当年龙战地,飕飕。塞草霜风满地秋。霸业等闲休,越马横戈总白头。莫把韶华轻换了,封侯。多少英雄只废丘。长相思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逾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金缕曲 姜西溟言别,赋此赠之
谁复留君住?叹人生、几翻离合,便成迟暮。最忆西窗同翦烛,却话家山夜雨。不道只、暂时相聚。衮衮长江萧萧木,送遥天、白雁哀鸣去。黄叶下,秋如许。
曰归因甚添愁绪。料强似、冷烟寒月,栖迟梵宇。一事伤心君落魄,两鬓飘萧未遇。有解忆、长安儿女。裘敝入门空太息,信古来、才命真相负。身世恨,共谁语。
第二篇:浅析纳兰性德爱情词中(推荐)
淮阴师范学院毕业论文
浅析纳兰性德爱情词中的‘风’意象
摘要:
纳兰性德爱情此中“风”意象出现的频率颇高,在这些词中“风”被赋予不同的含义,“风”能读懂人心知人情意,能渲染气氛增添哀情,能作为信使传递相思,也能变成阻力,分隔有情人。词人借助“风”来表达自己的深情相思与求不得的痛苦。本文通过对常见的几首词人的爱情词中“风”意象鉴赏,浅析在纳兰性德爱情词中“风”所蕴涵的情感。
关键字:纳兰性德 爱情词 风意象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族人,叶赫那拉氏,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词三大家”之一。纳兰性德一生著作颇丰,而最出名的自然是他的词,他的词中最具特色、最能代表其个性的作品是爱情词。
爱情词占有纳兰词三分之一多的篇幅,纳兰性德的爱情词,能够准确的抓住爱情中那些细腻的令人心忧的情愫,直戳读者内心,引起强烈的共鸣。纳兰爱情词中除了大量爱情典故的运用,还有许多优美的意象,比如:月、泪、时间、风等等。
所谓“意象”就是寓“意”之“像”,就是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是诗人主观情意与客观物象的完美结合。所谓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诗人将自己的感情、人格、情趣等寄托于物象,从而构成一个包含着广阔的蕴涵于自身的完整的感情世界。
刘勰在《文心雕龙·深思》讨论创作艺术构思时说:“是以陶钧文思,贵在虚静,然后使玄解之宰,寻声律而定墨,独照匠心,窥意象而用斤。此盖驭之术,谋篇之大端。”[1]他明确指出,作者构思及表达过程中,要努力追求声律之美与意象之美。“风”无形无相,自由自在无需依凭具有神秘性而同时它有具有一定的力量。因而中国古代文人喜欢写风,以风来表现传达自己的情感。“风”与爱情相关,中国古人很早就将爱情与风、花、雪、月四个意象紧紧相连,更有“风情”“嫁春风”“东风误”等说法。
纳兰性德一生的爱情生活失意多于得意,眼泪多于欢笑,悲凉伤感,凄怨苦多。他的父亲纳兰明珠曾经问过他一生生活在富贵之家,还有何求为何总是郁郁寡欢?
纳兰明珠不会理解儿子的伤心,因为在那个时代男子为了爱情失意而过分忧愁总是没出息的。然而使纳兰性德求而不得的爱情,却也是他词创作源泉之一,他的爱情词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淮阴师范学院毕业论文
纳兰性德是描绘爱情的词坛高手,他的爱情词是内心细腻体验的真是描绘,是词人独抒心灵的吟唱。王国维高度评价纳兰词:“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2]
纳兰性德爱情词中的风,融入了词人的主观感情,寄予了作者的相思、苦恋和求不得的怨愤,赋予了其词悲凉无奈的韵味。在爱情词中“风”意象频繁的出现,有“西风”、“秋风”、“临风”、“凄风”、“玉兰风”、“竹林风”、“风兼雨”、“轻风”、“阑风”、“斜风”等等。而这些“风”正是词人爱情经历和对爱情体会的真实写照。
纳兰性德对爱情或是歌颂或是埋怨或是向往,他以自己的目之所见心之所感来描绘自己经历的爱情故事。在他的爱情故事中“风”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风”可以为他的爱而不得增添几许愁绪;“风“可以成为他心中爱意的传递者,越过万重阻隔讲自己的相思意送到爱人身畔;“风”有时会化身为爱情的阻隔,它犹如强大而邪恶的力量,将有情人分隔两地。
当无形无相,自由自在的“风”与纳兰的爱情词相遇时,会在词中显现出一种怎样的神奇力量呢?会为我们展现一幅怎样的爱情画卷?
一、更添哀情的“风”意象
纳兰性德短短三十一年的生命留下了一百多篇爱情词,这其中大多是描写对逝去的爱情的眷恋,以及被爱人抛弃的哀怨。纳兰性德的爱情生活失意多于得意,初恋夭折原配夫人卢氏早逝,这些经历为纳兰的爱情词蒙上了一层忧郁哀愁的色彩。
妻子早逝后纳兰性德写了许多词悼念亡妻,表达对亡妻的思念之情,纳兰悼亡词词情真意切更是同类词中翘楚,在纳兰爱情词中占几乎占了二分之一。陈廷焯评价纳兰的悼亡词说“容若词言中有物,几令人感激涕零。”[4]
“诗的意象并不陈述或者指明任何东西,他们只是互相映衬,启发或唤起你去发现使诗中充满活力的心情。即是说,意象能表达或弘扬这种心情。”[5] “风”在纳兰的爱情词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风,如烦恼、如思念、如悲痛,无形无相,来无影去无踪,摸不着看不见,却可以真切的感受到它的存在。纳兰敏感的神经抓住了风的特性,在悼亡词中准确的运用风来表达自己的悲、愁、追悔或是思念。如这首浣溪沙,用“西风”状写了自己的悲苦心境。
浣溪沙
谁念西风独自凉, 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被酒莫惊春睡重, 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淮阴师范学院毕业论文
晚风凛冽,词人独驻窗前,看着一地黄叶感受着西风的寒意,在夕阳之下难免感伤,触哀景生悲情,自然的想起早逝的妻子。现在西风带来寒冷,而我只是独自一人,再不能与你有“赌书”“ 泼茶”的乐趣,即使借酒消愁,酒醒之后依旧深深地感到失去你地哀痛。
词人开篇用“西风”二字奠定了整首词的哀伤基调,在“西风”之中自然的感受到“凉”,这不仅是写天气,更是写词人此时悲凉的心境。词人借用李清照与赵明诚的典故表现欲亡妻的伉俪深情,可是往昔美好平常的生活画面,现在回忆中却因逝去不再重来而更显凄凉。
金缕曲 亡妇忌日有感
此恨何时已。滴空阶,寒更雨歇,葬花天气。三载悠悠魂梦杳,是梦久应醒矣。料也觉,人间无味。不及夜台尘土隔,冷清清,一片埋愁地。钗钿约,竟抛弃。
重泉若有双鱼寄。好知他,年来哭了,与谁相倚。我自中宵成转侧,忍听湘弦重理。待结个,他生知己。还怕两人俱薄命,再缘悭,乘月零风里。清泪尽,纸灰起。
妻子已亡故多年,可是她的身影时常出现在词人梦里,梦中妻子好像又回到词人身边,可是梦醒之后妻子却只在那冷清清的尘土里。词人与妻子相约来生,又担心来生依旧不能白头到老,依旧自己一人孤苦伶仃的在冷月寒风中飘零。
“还怕两人俱薄命,再缘悭,乘月零风里”这时的“风”不懂人意,不通人情它是无情的冷酷的,让词人感到孤独无助。就像这残酷的命运,不听词人的心声,硬生生的吹打着孤独之人的心房,让他们更加愁苦更添悲凉。
泪已流尽,纸灰被风吹起,这无情无义的风,即使是词人凭寄相思的一点点情意它也不留尽数摧毁。
此外还有《于中好》一词:尘满疏帘素带飘,真成暗度可怜宵。几回偷拭青衫泪,忽傍犀奁见翠翘。惟有恨,转无聊。五更依旧落花朝。衰杨叶尽丝难尽,冷雨凄风打画桥。
“冷雨凄风”这时的风是悲伤的,它摧残着杨柳画桥,亦吹打着词人的心,让词人更加悲伤同时却也承载者词人的伤心,绝望。
“窗前桃蕊娇如倦,东风泪洗胭脂面。”(《菩萨蛮》)桃花再娇再美,词人看来却只是无精打采,忧心忡忡。东风不只是知晓人心中的苦闷摧的人潸然泪下,还是只是无心的吹打让人徒增伤心。这里的“风”摧人伤心,又传递悲情。
在卢氏卒后的八年时间里,“悼亡之吟不少,知己之恨尤深。”[4]对卢氏离世的怀念和伤悼一直伴随到他生命的终结。“纳兰性德用以抒发悼亡的幽咽,寄托生死殊途的哀思,且投入时间之长,硕果之丰,境界之高,在文学史上无出其右者”。[5]
淮阴师范学院毕业论文
总之纳兰性德的悼亡词中“风”意象准确的抒发了词人对死别的怨情,对夫妻之前的眷恋。当然纳兰的爱情词中也有非悼亡词的,在这些非悼亡词中‘风’这个意象依旧受到纳兰的钟爱。
二、传递相思的‘风’意象
纳兰性德除了悼亡词外也写过许多其他的爱情词,在这些爱情词中词人最常表达的依旧是爱而不得的苦情苦意。这当然与他的人生经历是分不开的,在与妻子卢氏结婚之前,纳兰还有过一段初恋。
深深的爱着自己的 表妹,青梅竹马,可是由于父辈的 安排,聪明漂亮、诗词具佳,颇句气质本应和纳兰郎才女貌的表妹入宫选秀成为贵人。表妹的入宫令纳兰朝思慕念,相传纳兰曾借机会打扮成喇嘛入宫过一次,可惜,两人: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表妹进了宫,有情人从此深墙远隔,少年的思念无处可寄,许唯有风才能够穿越过那座围城,才能回到心爱的人的身边。与表妹无疾而终的感情经历给纳兰带来了极其消极的影响,他的爱情词也就有许多表现了这种失去恋人的伤心和无奈之情的。
如:《秋千索》在这首词中“风”成了爱情的使者,将词人的浓浓爱意传递到两地相隔的爱人耳边。
药阑携手销魂侣,争不记,看承人处? 除向东风诉此情,奈竟日,春无语。悠扬扑尽风前絮,又百五,韶光难住。满地梨花似去年,却多了,廉纤雨。
“除向东风诉此情,奈竟日春无语。”这是一首怀思恋人的令词,充满孤寂之情,词人追忆往日欢乐,感伤今日孤独,柳絮梨花依旧,伊人却已不知去向,此处“东风”是词人心中情感的寄托,成为诉说的对象,东风带去思念,或许会吹到爱人耳边。
再如:《忆江南》中,“轻风”能解人心,知人心中的凄苦之意,轻摇梅花更显得思念的情意在风中飘摇零落。
昏鸦尽,小立恨因谁?急雪乍翻香阁絮,轻风吹到胆瓶梅。心字已成灰。
天已黄昏寒鸦尽数归巢,四下一片寂静中,一人孤独的立于窗前,看着窗外急雪般翻飞的柳絮,悠悠荡荡飘进屋里。那胆瓶中的红梅在风中微微摇晃,显得那么无力可怜。那心字香已经燃尽,香灰被风吹散在屋里,正如人心头那无可奈何的相思,依凭无地。
淮阴师范学院毕业论文
在这首词中词人写闺中相思凄苦之情,寒鸦归巢行路无人迹而等待的人还不归来。飘零的柳絮随风吹到香阁,无端的带来相思愁绪。这是春风新绿的时节,正是相思意浓时,此时春风吹到香阁中的胆瓶,红梅点点,在风中摇曳,那风仿佛吹在人心上,随风摇曳的也是人的相思之情,希望这春风带着这股相思吹到心上人的身边。
又如:《菩萨蛮》中“风”成了女子的化身,风的灵动优美在词人笔下完全融入在心爱女子的行动之中。词人将“风”化作情人,向她表达着自己心中深深地爱意。
惜春春去惊新燠,粉融轻汗红绵扑。妆罢只思眠,江南四月天。绿阴帘半揭,此景清幽绝。行度竹林风,单衫杏子红。
初夏时节女子换去臃肿的春衣换上轻盈美丽的夏裳,心爱的女子今日或许是一袭白裙,或许是一身绿裳,正与词人漫步的翠绿茂密的竹林之中。她行动轻盈,笑声泠泠,词人不时偷看她的脸,女子此时的幸福满溢,让人忍不住心生怜爱。
词人眼中美丽的女子如这竹林之风,让人感觉心头舒爽,此时的“风”是爱人的化身,传达着词人深深地爱恋之情。
三、阻隔爱情的“风”意象
谈到纳兰容若的爱情,不得不说的是他与汉家女子沈婉这段令人心碎的爱情经历。纳兰性德满腹才华却在政事中不得施展,而心爱的人又一个个离他而去,心情抑郁的容若在此时遇到了一位懂他、怜他、惜他的美丽女子。
沈婉是有名的才女,精通诗词音律,纳兰引为红颜知己,两人情投意合怎奈终因父亲明珠的反对,而不得相守。沈婉离开京城回到江南,容若的爱情之梦再次破碎,破碎在礼教专制里。面对苦求不得的爱情,容若将那满心的怨怼怪罪与风,只能让风来承担打破他爱情梦想的罪责。
如:在《临江仙》中‘风’成了爱情的阻隔,词人将爱而不得的满腔忧愤寄予风的无情。
昨夜个人曾有约,严城玉漏三更。一钩星月几疏星,夜阑犹未寝,人静鼠窥灯。原是瞿塘风间阻,错教人恨无情。小栏杆外寂无声,几回肠断处,风动护花铃。已是三更时分,词人不得安寝,独自在园中漫步,看着天上一勾新月几点疏星,想象着为什么约好见面的情人没有出现。园中静悄悄的没有一点声响,也没有情人的脚步声,为何她不出现?忽然风吹动风铃,心中豁然开朗,原来是这“瞿塘风”阻挡的情人的脚步,我还疑心是她无情,竟是错怪她了。
淮阴师范学院毕业论文
这“瞿塘风”使有约的人不能赴约,使等待的人“错恨无情”,然而“恨无情”是错的,词人却也错怪了这风,在这里风成了横在恋人之间的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它让词人心中寂寥不安,也暗喻词人的爱情遭到阻挠,而中不得圆满。
再如:《清平乐》
风鬟雨鬓,偏是来无准。倦倚玉兰看月晕,容易语低香近。软风吹过窗纱,心期便隔天涯。从此伤春伤别,黄昏只对梨花。
与情人分别后,雨也欺风也欺,让人憔悴不堪,无力的倚着栏杆看着天上的月晕,这个时候容易想起情人,想起曾经一起赏月低于的情景。只一阵轻风吹过,便将两个相互思念的心吹开到天涯海角的距离。词人怪罪于风,更显得词人对被迫分离的无可奈何。分别越久相见之期就越加遥远,犹如被风吹走得柳絮只会越飞越远,无法回头。
纳兰性德初恋夭折、爱妻早逝、情人相离,这些生离死别,犹感情生活之一波三折,宕荡起伏。其诗词凭添冷暖色彩。他是人世间的痴情种,在凄美的词藻中苦恋自己的爱人。
词人的爱情犹如凄风苦雨中的飘零枯叶,飘摇不定不得圆满,这些与“风”所蕴涵的无根飘零、无情摧残的寓意相合。“风”是词人爱情的见证者,是信使也是高墙,是词人唯一可以吐露心迹的对象。
“风”成为纳兰性德爱情的寄托和疏散口,容若也赋“风”以灵动的生命力,使它具有了人的力量,人的感情,无形无相又无时无处不在的风,和那虚无缥缈的爱情姻缘一般难以捉摸,又偏偏时不时的撩人心弦,使人心动。
相隔两地的爱恋让“风”来传递相思,那天人永隔的离愁别意也凭“风”吹寄,近在眼前却不得相亲的爱恋由“风”来传达,还有轻盈可爱满脸幸福的恋人词人也将之化作“风”来吟唱。
爱情中的欣喜、思念、忧愁,词人都能通过“风”意象来准确的表达,与“风月”不同,与“风情”有别,与“风花雪月”的繁华不同,纳兰的“风”是纯粹的爱恋、纯粹的相思、纯粹的心碎。
“风”承载着词人许多的爱情寄托,从纳兰的笔尖悠悠荡荡的飘散开来,飘过百年的历史、飘过亿万的文字诗词,飘到我们的心中,飘过了世事的纷扰,回归纯净与自然。
综上所述,纳兰性德的爱情词中“风”意象或渲染凄苦氛围表达词人哀情愁绪;或化为知心解意的精灵传达词人的相思想念之情;或化身为残酷的世俗力量,阻隔着有情人相会,成为爱情的谋杀者。
淮阴师范学院毕业论文
参考文献:
[1]刘勰.《文心雕龙·深思》.2012-7-1.中华书局
[2]况周颐.《蕙风词话》卷五.2009-8-1.上海古籍出版社 [3]王国维.《人间词话》.2010-1-1.吉林文史出版社
[4]诺思罗普·弗莱.《批评的解剖》.2006-1.北京出版社百花文艺出版社 [5]张秉戌.纳兰词笺注.1996.北京出版社 [6]郭预衡.中国古代文学史.
1998.海古籍出版 7
第三篇:浅析纳兰性德的爱情词范文
浅析纳兰性德的爱情词
篇一:浅析纳兰性德爱情词中
浅析纳兰性德爱情词中的‘风’意象
摘要:
纳兰性德爱情此中“风”意象出现的频率颇高,在这些词中“风”被赋予不同的含义,“风”能读懂人心知人情意,能渲染气氛增添哀情,能作为信使传递相思,也能变成阻力,分隔有情人。词人借助“风”来表达自己的深情相思与求不得的痛苦。本文通过对常见的几首词人的爱情词中“风”意象鉴赏,浅析在纳兰性德爱情词中“风”所蕴涵的情感。
关键字:纳兰性德 爱情词 风意象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族人,叶赫那拉氏,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词三大家”之一。纳兰性德一生著作颇丰,而最出名的自然是他的词,他的词中最具特色、最能代表其个性的作品是爱情词。
爱情词占有纳兰词三分之一多的篇幅,纳兰性德的爱情词,能够准确的抓住爱情
中那些细腻的令人心忧的情愫,直戳读者内心,引起强烈的共鸣。纳兰爱情词中除了大量爱情典故的运用,还有许多优美的意象,比如:月、泪、时间、风等等。
所谓“意象”就是寓“意”之“像”,就是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是诗人主观情意与客观物象的完美结合。所谓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诗人将自己的感情、人格、情趣等寄托于物象,从而构成一个包含着广阔的蕴涵于自身的完整的感情世界。
刘勰在《文心雕龙·深思》讨论创作艺术构思时说:“是以陶钧文思,贵在虚静, 然后使玄解之宰,寻声律而定墨,独照匠心,窥意象而用斤。此盖驭之术,谋篇之大端。”[1]他明确指出,作者构思及表达过程中,要努力追求声律之美与意象之美。“风”无形无相,自由自在无需依凭具有神秘性而同时它有具有一定的力量。因而中国古代文人喜欢写风,以风来表现传达自己的情感。“风”与爱情相关,中国古人很早就将爱情与风、花、雪、月四个意象紧紧相连,更有“风情”“嫁春风”“东风误”等说法。
纳兰性德一生的爱情生活失意多于得意,眼泪多于欢笑,悲凉伤感,凄怨苦多。
他的父亲纳兰明珠曾经问过他一生生活在富贵之家,还有何求为何总是郁郁寡欢?
纳兰明珠不会理解儿子的伤心,因为在那个时代男子为了爱情失意而过分忧愁总
是没出息的。然而使纳兰性德求而不得的爱情,却也是他词创作源泉之一,他的爱情词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纳兰性德是描绘爱情的词坛高手,他的爱情词是内心细腻体验的真是描绘,是词
人独抒心灵的吟唱。王国维高度评价纳兰词:“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2] 纳兰性德爱情词中的风,融入了词人的主观感情,寄予了作者的相思、苦恋和求
不得的怨愤,赋予了其词悲凉无奈的韵味。在爱情词中“风”意象频繁的出现,有“西风”、“秋风”、“临风”、“凄风”、“玉兰风”、“竹林风”、“风兼雨”、“轻风”、“阑风”、“斜风”等等。而这些“风”正是词人爱情经历和对爱情体会的真实写照。
纳兰性德对爱情或是歌颂或是埋怨或是向往,他以自己的目之所见心之所感来描绘自己经历的爱情故事。在他的爱情故事中“风”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风”可以为他的爱而不得增添几许愁绪;“风“可以成为他心中爱意的传递者,越过万重阻隔讲自己的相思意送到爱人身畔;“风”有时会化身为爱情的阻隔,它犹如强大而邪恶的力量,将有情人分隔两地。
当无形无相,自由自在的“风”与纳兰的爱情词相遇时,会在词中显现出一种怎
样的神奇力量呢?会为我们展现一幅怎样的爱情画卷?
一、更添哀情的“风”意象
纳兰性德短短三十一年的生命留下了一百多篇爱情词,这其中大多是描写对逝去
的爱情的眷恋,以及被爱人抛弃的哀怨。纳兰性德的爱情生活失意多于得意,初恋夭折原配夫人卢氏早逝,这些经历为纳兰的爱情词蒙上了一层忧郁哀愁的色彩。
妻子早逝后纳兰性德写了许多词悼念亡妻,表达对亡妻的思念之情,纳兰悼亡词
词情真意切更是同类词中翘楚,在纳兰爱情词中占几乎占了二分之一。陈廷焯评价纳兰的悼亡词说“容若词言中有物,几令人感激涕零。”[4] “诗的意象并不陈述或者指明任何东西,他们只是互相映衬,启发或唤起你去发现使诗中充满活力的心情。即是说,意象能表达或弘扬这种心情。”[5] “风”在纳兰的爱情词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风,如烦恼、如思念、如悲痛,无形无相,来无影去无踪,摸不着看不见,却可以真切的感受到它的存在。纳兰敏感的神经抓住了风的特性,在悼亡词中准确的运用风来表达自己的悲、愁、追悔或是思念。如这首浣溪沙,用“西风”状写了自己的悲苦心境。
浣溪沙
谁念西风独自凉, 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 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晚风凛冽,词人独驻窗前,看着一地黄叶感受着西风的寒意,在夕阳之下难免感
伤,触哀景生悲情,自然的想起早逝的妻子。现在西风带来寒冷,而我只是独自一人,再不能与你有“赌书”“ 泼茶”的乐趣,即使借酒消愁,酒醒之后依旧深深地感到失去你地哀痛。
词人开篇用“西风”二字奠定了整首词的哀伤基调,在“西风”之中自然的感受
到“凉”,这不仅是写天气,更是写词人此时悲凉的心境。词人借用李清照与赵明诚的典故表现欲亡妻的伉俪深情,可是往昔美好平常的生活画面,现在回忆中却因逝去不再重来而更显凄凉。
金缕曲 亡妇忌日有感
此恨何时已。滴空阶,寒更雨歇,葬花天气。三载悠悠魂梦杳,是梦久应醒矣。
料也觉,人间无味。不及夜台尘土隔,冷清清,一片埋愁地。钗钿约,竟抛弃。
重泉若有双鱼寄。好知他,年来哭了,与谁相倚。我自中宵成转侧,忍听湘弦重
理。待结个,他生知己。还怕两人俱薄命,再缘悭,乘月零风里。清泪尽,纸灰起。妻子已亡故多年,可是她的身影时常出现在词人梦里,梦中妻子好像又回到词人
身边,可是梦醒之后妻子却只在那冷清清的尘土里。词人与妻子相约来生,又担心来生依旧不能白头到老,依旧自己一人孤苦伶仃的在冷月寒风中飘零。
“还怕两人俱薄命,再缘悭,乘月零风里”这时的“风”不懂人意,不通人情它是无情的冷酷的,让词人感到孤独无助。就像这残酷的命运,不听词人的心声,硬生生的吹打着孤独之人的心房,让他们更加愁苦更添悲凉。
泪已流尽,纸灰被风吹起,这无情无义的风,即使是词人凭寄相思的一点点情意
它也不留尽数摧毁。
此外还有《于中好》一词:尘满疏帘素带飘,真成暗度可怜宵。几回偷拭青衫
泪,忽傍犀奁见翠翘。惟有恨,转无聊。五更依旧落花朝。衰杨叶尽丝难尽,冷雨凄风打画桥。
“冷雨凄风”这时的风是悲伤的,它摧残着杨柳画桥,亦吹打着词人的心,让词人更加悲伤同时却也承载者词人的伤心,绝望。
“窗前桃蕊娇如倦,东风泪洗胭脂面。”(《菩萨蛮》)桃花再娇再美,词人看来却只是无精打采,忧心忡忡。东风不只是知晓人心中的苦闷摧的人潸然泪下,还是只是无心的吹打让人徒增伤心。这里的“风”摧人伤心,又传递悲情。
在卢氏卒后的八年时间里,“悼亡之吟不少,知己之恨尤深。”[4]对卢氏离世的怀
念和伤悼一直伴随到他生命的终结。“纳兰性德用以抒发悼亡的幽咽,寄托生死殊途的哀思,且投入时间之长,硕果之丰,境界之高,在文学史上无出其右者”。[5] 总之纳兰性德的悼亡词中“风”意象准确的抒发了词人对死别的怨情,对夫妻之
前的眷恋。当然纳兰的爱情词中也有非悼亡词的,在这些非悼亡词中‘风’这个意象依旧受到纳兰的钟爱。
二、传递相思的‘风’意象
纳兰性德除了悼亡词外也写过许多其他的爱情词,在这些爱情词中词人最常表达
的依旧是爱而不得的苦情苦意。这当然与他的人生经历是分不开的,在与妻子卢氏结婚之前,纳兰还有过一段初恋。
深深的爱着自己的 表妹,青梅竹马,可是由于父辈的 安排,聪明漂亮、诗词具
佳,颇句气质本应和纳兰郎才女貌的表妹入宫选秀成为贵人。表妹的入宫令纳兰朝思慕念,相传纳兰曾借机会打扮成喇嘛入宫过一次,可惜,两人: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表妹进了宫,有情人从此深墙远隔,少年的思念无处可寄,许唯有风才能够穿越
过那座围城,才能回到心爱的人的身边。与表妹无疾而终的感情经历给纳兰带来了极其消极的影响,他的爱情词也就有许多表现了这种失去恋人的伤心和无奈之情的。
如:《秋千索》在这首词中“风”成了爱情的使者,将词人的浓浓爱意传递到两地相隔的爱人耳边。
药阑携手销魂侣,争不记,看承人处?
除向东风诉此情,奈竟日,春无语。
悠扬扑尽风前絮,又百五,韶光难住。
满地梨花似去年,却多了,廉纤雨。
“除向东风诉此情,奈竟日春无语。”这是一首怀思恋人的令词,充满孤寂之情,词人追忆往日欢乐,感伤今日孤独,柳絮梨花依旧,伊人却已不知去向,此处“东风”是词人心中情感的寄托,成为诉说的对象,东风带去思念,或许会吹到爱人耳边。
再如:《忆江南》中,“轻风”能解人心,知人心中的凄苦之意,轻摇梅花更显得
思念的情意在风中飘摇零落。
昏鸦尽,小立恨因谁?急雪乍翻香阁絮,轻风吹到胆瓶梅。心字已成灰。
天已黄昏寒鸦尽数归巢,四下一片寂静中,一人孤独的立于窗前,看着窗外急雪般翻飞的柳絮,悠悠荡荡飘进屋里。那胆瓶中的红梅在风中微微摇晃,显得那么无力可怜。那心字香已经燃尽,香灰被风吹散在屋里,正如人心头那无可奈何的相思,依凭无地。在这首词中词人写闺中相思凄苦之情,寒鸦归巢行路无人迹而等待的人还不归来。飘零的柳絮随风吹到香阁,无端的带来相思愁绪。这是春风新绿的时节,正是相思意浓时,此时春风吹到香阁中的胆瓶,红梅点点,在风中摇曳,那风仿佛吹在人心上,随风摇曳的也是人的相思之情,希望这春风带着这股相思吹到心上人的身边。又如:《菩萨蛮》中“风”成了女子的化身,风的灵动优美在词人笔下完全融入在心爱女子的行动之中。词人将“风”化作情人,向她表达着自己心中深深地爱意。
惜春春去惊新燠,粉融轻汗红绵扑。妆罢只思眠,江南四月天。
绿阴帘半揭,此景清幽绝。行度竹林风,单衫杏子红。
初夏时节女子换去臃肿的春衣换上轻盈美丽的夏裳,心爱的女子今日或许是一袭
白裙,或许是一身绿裳,正与词人漫步的翠绿茂密的竹林之中。她行动轻盈,笑声泠泠,词人不时偷看她的脸,女子此时的幸福满溢,让人忍不住心生怜爱。
词人眼中美丽的女子如这竹林之风,让人感觉心头舒爽,此时的“风”是爱人的化身,传达着词人深深地爱恋之情。
三、阻隔爱情的“风”意象
谈到纳兰容若的爱情,不得不说的是他与汉家女子沈婉这段令人心碎的爱情经
历。纳兰性德满腹才华却在政事中不得施展,而心爱的人又一个个离他而去,心情抑郁的容若在此时遇到了一位懂他、怜他、惜他的美丽女子。
沈婉是有名的才女,精通诗词音律,纳兰引为红颜知己,两人情投意合怎奈终
因父亲明珠的反对,而不得相守。沈婉离开京城回到江南,容若的爱情之梦再次破碎,破碎在礼教专制里。面对苦求不得的爱情,容若将那满心的怨怼怪罪与风,只能让风来承担打破他爱情梦想的罪责。
如:在《临江仙》中‘风’成了爱情的阻隔,词人将爱而不得的满腔忧愤寄予
风的无情。
昨夜个人曾有约,严城玉漏三更。一钩星月几疏星,夜阑犹未寝,人静鼠窥灯。
原是瞿塘风间阻,错教人恨无情。小栏杆外寂无声,几回肠断处,风动护花铃。
已是三更时分,词人不得安寝,独自在园中漫步,看着天上一勾新月几点疏星,想象着为什么约好见面的情人没有出现。园中静悄悄的没有一点声响,也没有情人的脚步声,为何她不出现?忽然风吹动风铃,心中豁然开朗,原来是这“瞿塘风”阻挡的情人的脚步,我还疑心是她无情,竟是错怪她了。
篇二:论纳兰性德爱情词用典的独特性
龙源期刊网.cn 论纳兰性德爱情词用典的独特性
作者:韩文达
来源:《环球人文地理·评论版》2014年第08期
摘 要:纳兰性德是清初独成一家的词人。他写词主情致,重白描,用自然的语言写极其平常的生活场景,却足以令读者为之动容。其词在用典上具有独特性。
关键词:纳兰性德;爱情词;意象;用典
纳兰性德是清中期最著名的词人之一,其词自然天成,哀感顽艳。目前学术界对其爱情词的研究多从风格、艺术成就等角度,而对其用典的探究则相对缺乏。据此,本文拟从“用典”这个角度来具体阐述纳兰爱情词的独特之处。
用典,顾名思义,即在文学作品中引入典故。用典不仅增加了诗词创作的内涵,更彰显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积淀。用典力求“征辞引类,推古夸今”,“借字用意,言言皆有来历”。①纳兰性德在词作中用典大胆进行主观裁夺,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得到了时人的好评。
(一)引用精当,明白如话
纳兰性德在词中虽然用典频繁,但处处精恰,毫无生涩之感。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画堂春》)
“画堂春”本是秦观在一首词中咏画堂春色所用,到了纳兰性德手中,化用成爱情词。词中虽然用典繁多,但毫不生疏,耐人回味。
“一生一代一双人”化用骆宾王《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诗中“相怜相念倍相亲,一生一代一双人。”②一句,“争教两处销魂”化用杜安世《诉衷情》词“梦蘭憔悴,掷果凄凉,两处销魂。”一句。纳兰性德原本是化用他人语句,却没想到被人千古传诵,又有谁还记得当年的骆宾王和杜安世呢?
“药成碧海”其实就是嫦娥奔月的故事。李商隐《嫦娥》诗云“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后来,纳兰性德反用其典,暗喻他与宫中表妹天人相隔,永不能相见,词中用情之深,令人动容。
“饮牛津”则与牛郎和织女有关,传说大海的尽处即是天河,海边曾经有人年年八月乘槎往返于天河与人间,从不失期,所谓“牛津”,指的就是天河。篇三:纳兰性德爱情词初探
纳兰性德爱情词初探
【内容提要】
纳兰性德的词作充满了凄婉哀厉的情调,形成了个人与社会现实十分明显的矛盾。从纳兰性德的身世及其有关爱情的词章中,可明确看出他个人对爱情的态度和观点,他对封建社会制度下青年男女冲破封建樊篱、追求个人幸福、争取婚姻自由的行为是同情和赞扬的。纳兰性德是我国满族历史上第一个产生了重大影响的词人,同时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一定地位。他是隶属正黄旗的满族人,他所在的家族也属满族一个着名的显赫部族。纳兰性德的父亲明珠大学士,是康熙时期权倾朝野、声威显赫的着名官僚,曾任康熙的内务总管、弘文院学士,后又历任兵部尚书、吏部尚书,直至武英殿大学士,累加太子太师,这是相当于其他朝代的宰相之职。他为官声誉不好,在任职期间,独览朝纲,卖官鬻爵,大肆贪污受贿,为人极其贪婪。他“广置田产,市买奴仆”。“田产丰盈,日进斗金”。“簠簋不饬,货贿山积”。及至后来获罪,当朝廷“籍没其产,有天府所未有者”[(1)]。当时社会上普遍流传着这样的民谣:“要作官,问索三,要讲情,问老明”[(2)]。索三指索额图,老明即是明珠。由此可见其冲天势焰。当然,明珠在朝廷如何翻云覆雨、弄权捭阖,不能由纳兰性德负责,但由此形成的优裕生活条件及特殊的社会地位却会对他产生一定的影响。这样的家庭环境,使纳兰性德自小就受到良好的文化熏陶和严格教育,他个人又具“豪迈挺拔之材,勤勤学问”[(3)]。他与大多数纨袴子弟不同,对荣华富贵的生活并不十分热衷,也不像许多八旗子弟那样,整日追求声色犬马,沉湎于风花雪月的温柔乡中,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而是将个人的主要精力和大部分时间都投入到学习和钻研经史之中。他学习的刻苦精神是令人佩服的,即使有病在身,也丝毫不松懈。“偶有管见,书之别简。或良朋莅止,传述异闻,客去辄录而藏焉。逾三、四年,遂成卷”[(4)]。17岁时,入太学就读,一年后,首次参加乡试即中举人。来年会试,却因患“寒疾”在殿试的关键时刻不能参加,功亏一篑。为三年后再次参加考试,学习更加刻苦,并拜宿儒徐乾学为师。据徐回忆,“自癸丑五月始,逢三六九黎明骑马过余邸,讲论书史,自暮乃去”[(5)]。22岁第二 次参加进士考试,终于高中二甲第七名,被授予三等侍卫之职,后晋升为二等,再升为一等。在清初,清廷对侍卫的选拔是十分严格的,能当上侍卫是十分荣耀的,首先家庭和父兄要为皇上宠信,而上三旗子弟则又受到格外优渥,因为“镶黄、正黄、正白三旗,皆天子自将之军,爰选其子弟,命曰侍卫,用备宿卫侍从”。在侍卫中,又以殿前侍卫最为尊贵,这种职务“多以王公胄子勋戚世臣充之,御殿则在帝左右,扈从则给事起居,满洲将相多由此出”[(6)]。康熙将纳兰性德选在身边,一再提拔,可见对其看重和准备委之以重任的用心。而纳兰性德也得以长期伴随皇帝身边,跟随巡视、狩猎,也时与皇上一起吟诵唱和,探讨诗文。由于他出众的学问和应对能力,深得皇上信任赏识。他在病重期间,康熙十分关心,不仅派遣太监时时查询病况,委派御医值班疗理,还“亲处方药赐之”;病逝后,又遣使赐奠,恤慰有加,从这可以看出康熙明显的眷顾之意。几乎可以肯定,如果不是英年早逝,展现在他面前的将是一条通向将相仕宦的云衢大道。
纳兰性德虽然过早逝世,但在短暂的一生中,却留下了大量的诗、文、赋、词、杂识等作品,表现出多方面的文学才能。其中,词作尤为出色。其《纳兰词》共收词作342首。梁启超谓“容若小词,直追李主”[(7)]。把纳兰性德与南唐二主相提并论,不仅说明了他的词在艺术上达到的高度,同时也表明其词在格调和内容上也有与之相近之处。李煜是亡国之君,他的词充满凄婉艳丽的色调是很自然的,而纳兰性德出生于“康熙盛世”,有着高贵的血统和权势显赫的家庭,不仅是从小生活在钟鸣鼎食宰辅之府的“贵介公子”,且少年得志平步青云,又有“一等殿前侍卫”的荣衔,虽然后来其父明珠获罪被查抄,但在他的有生之年,家庭和个人却如“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红楼梦》中形容贾府兴盛用语)。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作品却也充满哀感顽艳的情调就不能不说是一个与社会现实有着明显矛盾的现象了。他在31岁的似锦年华就郁郁而逝,已令人不解;而从整个《纳兰词》来看,也始终笼罩着一种悲凉、忧郁令人不忍卒读的气氛,诸如“断肠”、“凄凉”、“惆怅”、“悲苦”、“憔悴”、“愁”、“恨”、“泪”之类的字眼,简直触目皆是。于是对于他的身世与词作内容、格调上的明显矛盾产生的原因,就成了很多人探究的重点,并产生了种种推测。有人认为纳兰性德由于看
到了封建社会的末路或对封建统治者不满,失去信心而郁闷寡欢,因而形成了他词作的凄厉哀婉的格调和低沉幽怨的意境。我认为这种解释不能令人满意。他虽生活于封建社会的末期,但他所处的时代外表不仅没有“衰落”,反而还很“兴盛”,也看不出他对统治者不满或失去信心,据此说明他情绪低落忧郁不仅不能成立,也有人为拔高他思想认识水平之嫌。那么原因又是什么呢?原因也许是多方面的,但他爱情生活不如意或过早丧失爱情可能是导致其精神忧郁的一个重要因素。
值得注意的是,清代及近代学者在研究《红楼梦》时,总要与纳兰性德联系起来,如:“《红楼梦》一书,脍炙人口,世传为明珠之子而作。明珠之子何人也?余曰:明珠之子名成德,字容若”[(8)]。又如:“近人多谓《红楼梦》一书为记清朝明珠家事而作,至于书中人物,各有所指,则又言人人殊。大概以纳兰容若为全书主人翁贾宝玉者近是”[(9)]。虽然今天我们认为清代学者的这些议论是牵强附会、捕风捉影之谈,但反过来把他与贾宝玉试作比较,不难发现他们之间颇多相似之处。对于纳兰性德的身世和个人经历,我们现在了解得还比较清楚,但对于他个人的爱情生活及内心情感的变化就知之不多了。我们从《红楼梦》中得知贾宝玉是一“情种”,对纳兰性德我们却无法看到有关他这方面的直接记载。所幸的是,有些人的真实感情往往会通过自己的作品流露出来。《纳兰词》中,包含了大量的爱情词,这些词写得情意缠绵、真挚动人。我们虽然无法断定哪些是作者个人感情的真实写照,哪些是作者的有感而发或为寄托某种政治理想而进行的创作,对于每一首词写作的准确时间及先后顺序也不能确切考定,就是对一些词表现的是情人间的恋情、夫妻间的爱情还是朋友间的友情,我们也很难区分清楚,一些词是“即兴”写作还是过后的回忆也不容易判定,但细读纳兰性德的词,仍不难看出他的词反映了个人爱情的经历或起码也表明了他对爱情的态度和看法。
在封建社会,青年男女的婚姻大事要听凭父母之命和媒妁之言,尤其是那些封建官僚家庭,更是要受到门阀观念和社会地位的影响。在封建礼教的束缚和禁锢下,不知有多少青 年因此丧失了个人的幸福甚至抱恨终生。但也有的青年男女一旦有了交往或相识的机会,就冲破封建樊篱产生感情,相知相爱。这在我国历代文学作品和社会现实中都不乏其例。我们从纳兰性德的词中所表现和流露出的感情可以看出,他很可能就经历了一次这样痛苦的“恋爱”。在清人的笔记中,也多有这方面的记载,具有代表性的如:“是书力写宝黛痴情,黛玉不知何人?宝玉固全书之主人翁,即纳兰侍御也”[(10)]。把他与小说中的“宝黛之恋”联系起来,说明他很可能有相似的经历。在他的词作中,有首题为《咏红姑娘》的〔眼儿媚〕,有人说这个“红姑娘”就是他的恋人,也有人认为他的恋爱对象是他的“表妹”等等。当然这些传闻未必可靠,我们也很难落实,但从他的词中,我们又可实实在在地看到他感情上所承受的痛苦磨难,不能不使我们相信确有这样一段恋情。对于这位姑娘的名姓及详细情况,我们无法弄清也不必费力去考证,倒是通过记叙和描写爱情的词章,可以从中了解纳兰性德的爱情的经历和观念,从他的每一首表现爱情的词中都可以看到一个生动的场面和体会到作者如海涛般涌动的情感,我们从中撷取一些表现特定场面的词并连缀起来,不仅可以看出他爱情经历的过程和感情发展的脉络,也能得到他的一部“恋爱史”,请看如下的几个场面
〔浣溪沙〕十八年来堕世间,听花嚼芷弄冰弦,多情情寄阿谁边?紫玉钗斜灯影背,红绵粉冷枕函偏,相看好处却无言。
这首词记述了词人在18岁那年,开始萌发了爱的欲念,于是就注意打扮和修饰自己,整日口中嚼着香草,在琵琶上弹弄着相思的乐曲,但却不知去向哪个姑娘表达。只能在灯下独自沉浸在对姑娘思念的幻想中,即使看好哪个姑娘也无从言起。这当是他萌生爱情欲望的开始。
〔如梦令〕正是辘轳金井,满砌落花红冷,蓦地一相逢,心事眼波难定。谁省?谁省?从此簟纹灯影。
这首词记录了他在暮春花落时节,与一姑娘在院中金井边偶然相遇,乍见之下,通过一瞥惊鸿的刹那间对视的眼神相撞,两人内心都激起了难以抑制的情愫,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从此开始在簟席之上、灯影之下,油然而生的相思之情却难以排遣。这当是记载他与心上的姑娘第一次相见的时间、地点和当时的心情。“落花红冷”则可能是无意中言中了他们爱情不幸的悲剧结局。
〔红窗月〕梦阑酒醒,因循过了清明。是一般心事,两样愁情。犹记回廊里誓生生。
金钗钿盒当时赠,历历春星,道休孤密约,鉴取深盟。语罢一丝清露温银屏。
这首词说的是两人自暮春相见,到清明时关系就已发展到了在回廊里幽会,虽然他们都明知前途险阻重重、难以结合,但仍互换了信物,并山盟海誓地私定了终身。这当是表明他们的爱情已发展到了难分难舍并互相表明矢志不渝决心的阶段。
〔减字木兰花〕相逢不语,一朵芙蓉着秋雨。小晕红潮,斜溜钗心只凤翘。待将低唤,直为凝情恐人见,欲诉幽情,转过回廊叩玉钗。
这首词写他们在热恋期间一次值得回想的美妙场面。
〔临江仙〕昨夜个人曾有约,严城玉漏三更。一钩新月几疏星,夜阑犹未寝,人静鼠窥灯。……
这首词表现的是作者与姑娘相约幽会,可时已半夜,爱人却久候不至,面对凄凉夜景,作者感到内心焦虑和孤寂。这当是表明他们的爱情已遇到强大势力的阻隔和干扰,预示前景不明。
〔浣溪沙〕五字诗中目乍成,尽教残福折书生,手捋裙带那时情。……
作者通过回忆幽会情景表现复杂的内心感情。虽然在幽会时以“手捋裙带”的“爱抚”动作表面上表现了幸福甜美的情景,但当时内心却充满了苦涩和愧疚心情。这当是表明作者对他们的爱情没有进展而陷入苦闷烦恼的境地。
第四篇:纳兰性德教案
教案
课堂目标:使学生了解纳兰词
课堂要求:认知词,读懂纳兰词,理解纳兰词中的情感,希望学生爱上词 准备材料:《画堂春》、《梦江南》、《浣溪沙》、《木兰花令》、《虞美人》、《临江仙》 《蝶恋花》《长相思》
画堂春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
(《梦江南》)
昏鸦尽,小立恨因谁? 急雪乍翻春阁絮,轻风吹到胆瓶梅,心字已成灰。
浣溪沙
残雪凝辉冷画屏。落梅横笛已三更,更无人处月胧明。
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
木兰花令 拟古决绝词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虞美人
银床淅沥青梧老,屧粉秋蛩扫。采香行处蹙连钱,拾得翠翘何恨不能言。
回廊一寸相思地,落月成孤倚。背灯和月就花阴,已是十年踪迹十年心。
临江仙
点滴芭蕉心欲碎,声声催忆当初。欲眠还展旧时书。鸳鸯小字,犹记手生疏。
倦眼乍低缃帙乱,重看一半模糊。幽窗冷雨一灯孤。料应情尽,还道有情无?
蝶恋花 出塞
今古河山无定拒。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长相思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逾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课堂经过:
1、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同学们,你们可知道这句话讲的是谁吗?
对,这纳兰讲的就是清朝第一才子纳兰性德
介绍:纳兰性德(1655年-1685年),叶赫那拉氏,字容若,满洲正黄旗人,原名成德,避太子保成讳改名为性德,一年后太子更名胤礽,于是纳兰又恢复本名纳兰成德。号楞伽山人。清朝著名词人。父亲是康熙朝武英殿大学士、一代权臣纳兰明珠。母亲爱新觉罗氏是英亲王阿济格第五女,一品诰命夫人。其家族——纳兰氏,隶属正黄旗,为清初满族最显的八大姓之一,即后世所称的“叶赫那拉氏”。纳兰性德的曾祖父,是女真叶赫部首领金石台。金石台的妹妹孟古,嫁努尔哈赤为妃,生皇子皇太极。
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十七岁入国子监,被祭酒徐文元赏识,推荐给内阁学士徐乾学。十八岁参加顺天府乡试,考中举人。十九岁参加会试中第,成为贡士。康熙十二年因病错过殿试。康熙十五年补殿试,考中第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拜徐乾学为师。他于两年中主持编纂了一部儒学汇编——《通志堂经解》,深受皇帝赏识,为今后发展奠定基础。
他的词以“真”取胜:写景逼真传神。词风“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纳兰性德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暮春抱病与好友一聚,一醉一咏三叹,而后一病不起。七日后,于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公元1685年7月1日)溘然而逝,年仅三十岁(虚龄三十有一)。
同学们你们可知道为什么纳兰家世显赫但却为何这么惆怅呢 那么我们一起走进纳兰的诗词世界来看看为何他这么惆怅
第一张背景(人各有情,不能相强,使得为清时之贺监(贺指贺知章)放浪江湖,亦何学汉室之东方,浮沉金马乎(东方指东方朔))
按照幻灯片讲解
每首词带头朗读
指出幻灯片中标注颜色的词语进行分析(让学生自己进行分析)分析后让学生进行背诵
同学们现在了解啦纳兰的一些故事对纳兰有啥想法(询问同学的想法)
结束放映
对课堂的思考:
对课堂的总结:
第五篇:纳兰性德读后感
纳兰容若传读后感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木兰花令》纳兰容若
最开始就是被那句“人生若只如初见”吸引,“初见”有那么美好么?为何他愿一生都只如初见,能吟出此诗的人,是否也有说不尽的悲伤?于是我开始走进他的世界,才发现公子只重21克(西方人通过精密仪器测量出人在死后体重会立即减少21克,于是认为这21克是灵魂的重量)。
“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纳兰容若,一个含着金钥匙出生的贵公子,他本应该过着令人羡慕的无忧无虑的生活,但现实却并不那么如意。他不慕名利,只醉心于诗词,对政治的不感兴趣也颇让他的父亲烦恼。所以说公子适合做一名隐士,隐在一个世外桃源,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时望天上云卷云舒。容若自己不也说他不是一朵富贵花吗,或许他更想做一朵蒲公英,逃离了这金丝笼的束缚,自由的在天空飞翔。
“一生一世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无为谁春。”焰火为什么美丽,因为那是多样的粉末交会在一起,燃烧,困顿,而终于爆发于一刹那;词章为什么绚烂,因为那是词人的万千心事纠结于眉,郁结于心,而终于脱口而出于一瞬。我手写我心。每一个美男子似乎都拥有一段美丽的爱情,但这与容若无关。人们说上帝给你关上一道门就会为你打开一扇窗,而容若呢,上帝似乎发现为他开的门太多,所以在他成年后关上了那么多的门,给了他那么多的磨难。“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这是容若伤怀亡妻卢氏的词。当他沉浸在要做父亲的喜悦中时卢氏却因难产而死,()这无疑给了他重重一击。一句“当时只道是寻常”怀恋着他和卢氏那一段短暂而甜蜜的婚后生活。曾以为永恒的生活如同一道惊雷,断得彻彻底底,生生撕裂了容若的灵魂。从那以后容若的词作中便时常带着一丝哀伤,即便有了沈婉的出现,但没有谁能代替谁,沈婉代替不了卢氏正如容若代替不了元稹。或许是纳兰容若的一切都太绚丽了,所以爱情磕磕绊绊,上帝总会向人们证实他的公正。
“人生何如不相识,君老江南我燕北;何如相逢不相合,更无别恨横胸臆。”康熙二十四年乙丑,那年容若31岁,仕途,情感已让他疲惫。他累了,一病不起,夜合花谢,在如此年轻的时候,纳兰容若带着他的绝世才华告别了人世。
渌水亭荒,夜合花可无恙么?是忧是暝,是迷离是惆怅,记得公子当时讲过:
一出桃源梦便休,浮生忍时旧风流。
月从今夜圆还缺,心在他乡放即收。
丁令威来无故识,杜兰香去有新愁。
于今怕对清秋节,莫趁轻寒上小楼。
——纳兰容若《无题》
读《纳兰容若词传》有感
初识纳兰是从街头泛滥的那句“人生若只如初见”,本以为是一个受伤的女子有感而发的词句。是的,容若,这个名字无非在向人们展示了一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妙龄少女,后来才知道,容若,“容”取自《荀子。不苟》‘恭敬谨慎而荣‘,并由“成德”之名的由来——《易经》里惯用的文法加上“若”字。在此不禁为自己的知识面狭隘而感到汗颜。纳兰容若,原名纳兰成德,后因皇子保成被立为太子,“成”字成了忌讳,成德从此改为性德,第二年,由于太子改名胤 礽,纳兰恢复其成德之名,实际上容若更中意自己将“成”作为姓,叫自己“成容若”。这样使他更有汉人的感觉。《纳兰容若词传》的作者用了《采桑子》中的一句“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来总结了纳兰的身世,的确,容若的一生,给人的感觉很不真实,接近于虚幻。
是否感情脆弱的人都经历过一段悲惨的故事呢?纳兰从儿时小表妹的进宫,到卢氏的难产而死,再到沈宛的离开。纳兰是那么的无能为力,他只能把对她们的缅怀和眷恋化为一首首的词。
“《减字木兰花》:相逢不语,一朵芙蓉着秋雨。小晕红潮,斜溜鬟心只凤翘。待将低唤,直为凝情恐人见。欲诉幽怀,转过回阑叩玉钗。”这首词是容若负着欺君之罪的危险去见表妹的结果,当嫔妃们穿过宫门的一刹那,我相信容若的心脏一定停止了跳动,在那场纠结于梦幻与现实的重逢中,容若真的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吗?这个可能连他自己都不清楚,只是过去了就淡忘吧,只留存浅浅的哀伤与叹息。
“《浣溪沙》:十八年来堕世间,吹花嚼蕊弄冰弦。多情请寄阿谁边。紫玉钗斜灯影背,红绵粉冷枕函偏。相看好处却无言。”好一个“相看好处却无言”,时间就这样在两人中默默地流淌,沉淀了世上所有的声音。这应该就是容若和卢氏的生活最完美的诠释吧。
在容若的几段感情中,我最喜欢的也就是这段与卢氏的短暂快乐,它没有了少年容若与表妹之间的那种懵懂,也没有之后容若与沈宛之间的身不由己。一直都很奇怪,为什么外国人在说“幸福”的时候用的词仅仅是“happiness ”,在我看来,幸福包含了很多,至少是物质和生活上的基本保证才有资格说幸福,可看了容若和卢氏的婚姻之后,我觉得我才是那个没有资格说“幸福”的人,而恰恰一个“happiness ”已完全说明了他们结合的意义。卢氏和容若有着相似的个性:温柔、纯真、孩子气。他们在一起的每个日子都值得纪念,卢氏问过容若在他认识的这么多字里面,最悲伤的是哪个?容若思考之后说是“情”字,卢氏笑着摇了头,轻声道“若”。因为凡“若”字出现,皆是因为某人对某事无篇二:纳兰容若传读后感
读《纳兰容若词传》有感 2013200435 法学院 许鑫怡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木兰花令 拟古决绝词 初识容若,便是从这句“人生若只如初见”开始的。仅仅这短短七个字,便足以让人在心底细细揣摩,回味再三。而后,容若令我惊为天人,深深为他的才华所折服。这位天人最为人熟知的名字叫做纳兰性德,他是满族中一位最早笃好汉学而卓有成绩的文人,是清初重要词家之一,王国维称赞他是“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三百多年来,纳兰容若的词被代代传诵;三百多年来,纳兰容若的情被人人钦佩;三百多年来,纳兰容若的梦被辈辈重温。而《纳兰容若词传》,就是这样将一个有情有义、有血有肉、有才有识的纳兰容若呈现在我们面前。不仅仅是诗化了纳兰容若的传奇人生,不仅仅是提炼了纳兰容若缠绵情感,不仅仅是凸显了纳兰容若的高尚品德,更是向我们敞开了纳兰容若那颗火热的、痴迷的、惆怅的心。
德的时代,拥有他那样的家世并且又有他这些优异条件的满洲贵族公子,准备通往的是一条荣华富贵的通衙大道,是一条宽阔平稳的锦绣前程。对这样一个近在身边的既能武又擅文,更通经的满洲青年才俊,自许要励精图治的康熙帝当然是眷顾青睐, 宠信有加。但这位出身替缨世家、少年得意的相门公子, 偏说自己是“偶然间、绷尘京国,乌衣门第”;对自己的显赫身世“冷笑置之而已”;生长在相府花园瑶台上的金枝玉叶,偏说自己“不是人间富贵花”而是“ 别有根芽”;身佩貂洱玉带却向往“布袜青衫约”,“何日得投替”;这些似乎是无法解释的矛盾在纳兰性德身上都确实存在,这是研究纳兰其人其作时无法回避的问题。他寄情并涉足于文学这条坎坷崎岖的蹊径,并且在诗词,尤其是词的方面有了自己的成就。
纳兰性德流传下来的诗词共有三百四十八首。这些作品,与他各个时期的环境、生活、际遇、思想感情的变化密切相关,具体而生动地反映了纳兰性德不同时期的思想、性格和风貌。他写了许多以爱情为题材的词,那种低何幽怨的意境,近似宋代的晏儿道,其中有许多是表现夫妇爱情的诗篇。少年夫妻的美满生活,使他如饮醉酒,神怡心醉,他曾写过《四时无题诗》十六首, 记下了一年四季夫妻甜蜜幸福之情状。在多妻制的年代里,特别是就家世和地位而言,他可以享受三妻四妾的生活,然而,经常在外的纳兰性德,他心目中只有妻子。“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他对妻子之爱,可以说达到了圣洁的程度。但同时他的爱情生活亦是十分不幸的,他少时曾“眷一女”,但此女被选为宫女,两人无缘。二十二岁娶妻卢氏,夫妻恩爱、伉俪深情。但婚后仅三年,爱妻去世。正当韶华恩爱之时,却经历生离死别。使得纳兰性德留下了大量悼亡之作。和所爱的人不能结合,是诗人终生憾事,这个心灵创伤,较之亡妻之痛,更为难以弥合,并且长期折磨着他,在词章中屡有流露。这也许是纳兰词中用“愁”、“恨”二字频繁的原因之一吧。后来,纳兰性德又爱上了江南才女沈宛,却因满汉不能通婚而受到很大压力。纳兰性德在爱情词中所表现的思想,是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反映了封建时代对爱情专一的美好愿望。
同时,他在处世交友方面也颇有为人们传诵的异胆卓识。忠于爱情的纳兰性德,也是一个忠于友情的人。在《纳兰容若词传》里,我读到了纳兰容若的真诚性情,一首《金缕曲·赠顾粱汾》无异于纳兰性德的交友宣言。作为一个满洲贵族公子,按常规,他的朋友圈子应该建立在京城贵族青年群体,但根据他人评价和其诗词来看,他几乎没有真正同等级的朋友。纳兰性德对朋友极为真诚,不仅仗义疏财,而且敬重他们的品格和才华,就想平原君食客三千一样,使得当时许多的名士才子都围绕在他身边。也就是在渌水亭里,纳兰容若结识了天下词坛高人,更交到了天下性情中人,从顾贞观、徐乾学、严绳孙、姜宸英、朱彝尊,到吴兆骞。更为难得的是,纳兰容若为搭救当时并未相识的吴兆骞走出宁古塔所做的种种努力,以及对顾贞观所作出的郑重承诺。这就是纳兰容若,一位富家公子,一代词坛盟主,一个性情中人。顾贞观称赞纳兰性德“于道谊也甚真,特以风雅为性命,朋友为肺腑”。他关于友谊的诗词,尤其与汉族文士之友谊,在客观上十分符合康熙当时的政治需要,也促进了康乾盛世的文化繁荣。
正如他的朋友顾贞观所言:“所欲建之业,百无一副;所欲遂之愿,百无一酬;所欲言之情,百无一吐”。现实生活的冷酷,如牢笼一般禁锢着纳兰性德的思想和情感,满腔的怨恨和牢骚只能倾注于笔端。因而,他的词作,无论是爱情悼亡词、离愁别恨还是行役劳顿,都充满了哀感顽艳的情调。在中国多彩的词苑中,纳兰性德一颗耀眼的明珠,用那不朽的名篇和独特动人的人格魅力,如暖风 下的清池之水,至今仍在人们心中依涸。纳兰性德词风上承后主李煜,但也有了新的发展。他在继承李后主的真切哀伤的同时也融人了自己的灵魂,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成为词坛上一道与众不同的风景线。纳兰容若的前世,是一朵在佛前修炼过的金莲,贪恋了人间烟火的颜色和气味,注定今生这场红尘游历。所以他有冰洁的情怀,有如水的禅心,有悲悯的爱恋。纳兰容若的一生,沿着宿命的轨迹行走,不偏不倚,不长不短,整整三十一载。在佛前,他素淡如莲,却可以度化苍生;在人间,他繁华似锦,却终究不如一株草木。篇三:人生自是有情痴-纳兰性德词读后感
人生自是有情痴-纳兰性德词读后感
纳兰性德,字容若,是清代一位重要的词人。他的词风缠绵婉约,虽题材比较狭窄,只是反映其个人的感情和经历,但是,读起来情真意切,感人至深。爱情,作为一个永恒的话题,古往今来有许多作家都歌颂过它,纳兰性德的爱情词更是风格独立,正如一首写初遇时的小词《如梦令》:
正是辘轳金井,满砌落花红冷,募地一相逢,心事眼波难定,谁省?谁省?从此罩纹灯影。
这首词把男女暮然相遇,一见钟情的情景,通过暮春时节石阶上的片片落花,喻示了爱情只不过是一场虚梦。在封建社会中这样的事情比比皆是,词人希望得到幸福的生活,渴望能和真心相爱的人双宿双飞,但是很无奈,在他们之间横亘着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词人只好在内心感叹道: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想望不想亲,天为谁春?浆成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
这其中下阙引用的典故有裴航蓝桥遇云英,常娥偷药奔月宫,由此可以理解为心灵相通,两情相知虽易,若要有情人相聚,在当时是很难的。于是在的三个典故中,纳兰性德想到要能象牛郎和织女一样在天上相见,得遂所愿,甘心舍弃功名利禄,清贫相守。在我们现在这种物欲横流的社会里,有多少人能够做到,何况是位当时的高干子弟和“太子党”成员,他这种对爱情的真挚态度,又怎能不令感动?
人生的季节本应是绚丽多彩的,可纳兰性德在他短暂的三十一年里,过多的表现了灰色的情调: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斜阳。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有些东西拥有时并不在意,好比“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是因为习惯了它的气味,淡漠了它的存在,不珍惜它带给你的每一缕温馨,只有当你失去了的时候,才感到它的重要和美好。人往往重复着许多汪洋补牢的事情,感慨着许多曾经拥有的遗憾。
岁月如风,生命之树常青。王国维对他的评价是“直追后主(李煜)”纳兰性德把内心的生活真切地展现出来,使人能通过琦丽的衣装,感受词人“自然之情,赤子之心”,通过他细腻的笔触,感觉词人“柔情一缕,感人回肠”。正所谓: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篇四:纳兰容若传读后感
纳兰容若传读后感
纳兰容若传>读后感
化工1302 汤阳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木兰花令》纳兰容若
最开始就是被那句“人生若只如初见”吸引,“初见”有那么美好么?为何他愿一生都只如初见,能吟出此诗的人,是否也有说不尽的悲伤?于是我开始走进他的世界,才发现公子只重21克(西方人通过精密仪器测量出人在死后体重会立即减少21克,于是认为这21克是灵魂的重量)。
“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纳兰容若,一个含着金钥匙出生的贵公子,他本应该过着令人羡慕的无忧无虑的生活,但现实却并不那么如意。他不慕名利,只醉心于诗词,对政治的不感兴趣也颇让他的父亲烦恼。所以说公子适合做一名隐士,隐在一个世外桃源,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时望天上云卷云舒。容若自己不也说他不是一朵富贵花吗,或许他更想做一朵蒲公英,逃离了这金丝笼的束缚,自由的在天空飞翔。
“一生一世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无为谁春。”焰火为什么美丽,因为那是多样的粉末交会在一起,燃烧,困顿,而终于爆发于一刹那;词章为什么绚烂,因为那是词人的万千心事纠结于眉,郁结于心,而终于脱口而出于一瞬。我手写我心。每一个美男子似乎都拥有一段美丽的爱情,但这与容若无关。人们说上帝给你关上一道门就会为你打开一扇窗,而容若呢,上帝似乎发现为他开的门太多,所以在他成年后关上了那么多的门,给了他那么多的磨难。“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这是容若伤怀亡妻卢氏的词。当他沉浸在要做父亲的喜悦中时卢氏却因难产而死,这无疑给了他重重一击。一句“当时只道是寻常”怀恋着他和卢氏那一段短暂而甜蜜的婚后生活。曾以为永恒的生活如同一道惊雷,断得彻彻底底,生生撕裂了容若的灵魂。从那以后容若的词作中便时常带着一丝哀伤,即便有了沈婉的出现,但没有谁能代替谁,沈婉代替不了卢氏正如容若代替不了元稹。或许是纳兰容若的一切都太绚丽了,所以爱情磕磕绊绊,上帝总会向人们证实他的公正。“人生何如不相识,君老江南我燕北;何如相逢不相合,更无别恨横胸臆。”康熙二十四年乙丑,那年容若31岁,仕途,情感已让他疲惫。他累了,一病不起,夜合花谢,在如此年轻的时候,纳兰容若带着他的绝世才华告别了人世。
渌水亭荒,夜合花可无恙么?是忧是暝,是迷离是惆怅,记得公子当时讲过:
一出桃源梦便休,浮生忍时旧风流。
月从今夜圆还缺,心在他乡放即收。
丁令威来无故识,杜兰香去有新愁。
于今怕对清秋节,莫趁轻寒上小楼。
——纳兰容若《无题》
拓展阅读:读《纳兰容若词传》有感
初识纳兰是从街头泛滥的那句“人生若只如初见”,本以为是一个受伤的女子有感而发的词句。是的,容若,这个名字无非在向人们展示了一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妙龄少女,后来才知道,容若,“容”取自《荀子。不苟》‘恭敬谨慎而荣‘,并由“成德”之名的由来——《易经》里惯用的文法加上“若”字。在此不禁为自己的知识面狭隘而感到汗颜。《纳兰容若词传》开篇的楔子先写了在容若生命中至关重要的3 个人,顾贞观是避免不了的,第二位就是他于三十岁所纳的江南才女,沈宛,第三位是严绳孙,一个大容若三十岁的“忘年交”。这三个人无疑在容若的诗词创作以及儒学汇编上,起了无法取代的作用,可是那又如何呢,容若在后人的眼里,总是一个长不大的孩子,一个用尽了自己的纯真去爱生活的孩子。
纳兰容若,原名纳兰成德,后因皇子保成被立为太子,“成”字成了忌讳,成德从此改为性德,第二年,由于太子改名胤 礽,纳兰恢复其成德之名,实际上容若更中意自己将“成”作为姓,叫自己“成容若”。这样使他更有汉人的感觉。《纳兰容若词传》的作者用了《采桑子》中的一句“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来总结了纳兰的身世,的确,容若的一生,给人的感觉很不真实,接近于虚幻。
是否感情脆弱的人都经历过一段悲惨的>故事呢?纳兰从儿时小表妹的进宫,到卢氏的难产而死,再到沈宛的离开。纳兰是那么的无能为力,他只能把对她们的缅怀和眷恋化为一首首的词。
“《减字木兰花》:相逢不语,一朵芙蓉著秋雨。小晕红潮,斜溜鬟心只凤翘。待将低唤,直为凝情恐人见。欲诉幽怀,转过回阑叩玉钗。”这首词是容若负着欺君之罪的危险去见表妹的结果,当嫔妃们穿过宫门的一刹那,我相信容若的心脏一定停止了跳动,在那场纠结于梦幻与现实的重逢中,容若真的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吗?这个可能连他自己都不清楚,只是过去了就淡忘吧,只留存浅浅的哀伤与叹息。
“《浣溪沙》:十八年来堕世间,吹花嚼蕊弄冰弦。多情请寄阿谁边。紫玉钗斜灯影背,红绵粉冷枕函偏。相看好处却无言。”好一个“相看好处却无言”,时间就这样在两人中默默地流淌,沉淀了世上所有的声音。这应该就是容若和卢氏的生活最完美的诠释吧。
在容若的几段感情中,我最喜欢的也就是这段与卢氏的短暂快乐,它没有了少年容若与表妹之间的那种懵懂,也没有之后容若与沈宛之间的身不由己。一直都很奇怪,为什么外国人在说“>幸福”的时候用的词仅仅是“happiness ”,在我看来,幸福包含了很多,至少是物质和生活上的基本保证才有资格说幸福,可看了容若和卢氏的婚姻之后,我觉得我才是那个没有资格说“幸福”的人,而恰恰一个“happiness ”已完全说明了他们结合的意义。卢氏和容若有着相似的个性:温柔、纯真、孩子气。他们在一起的每个日子都值得纪念,卢氏问过容若在他认识的这么多字里面,最悲伤的是哪个?容若思考之后说是“情”字,卢氏笑着摇了头,轻声道“若”。因为凡“若”字出现,皆是因为某人对某事无篇五:读《纳兰容若词传》有感 读《纳兰容若词传》有感 提起容若,我最先想到的是那首“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骊山雨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我相信大多数人和我一样,都是因为喜欢这首词,故而喜欢容若的。但读了《纳兰容若词传》后,渐渐发现容若本身就是一首最美丽的词。不曾了解便不曾惦念!容若短暂的一生就像是一场烟火,绚烂迷人而又无限伤感。做为当时社会的一个贵族公子,他有着不该有的天真、善良和优郁。他对汉文化的推崇深入骨髓,仿佛自己就是一个汉人。可身为旗人,为人子、为人臣又不得不接受命运的安排。到最后魂归于烟的那一刻,我想他是最开心的吧!可以摆脱世俗的枷锁,更可以与深爱的妻子相会,从此又回到了那个记忆深处的那些个风花雪月、如痴如梦的岁月。
一直感动于容若的爱,那样真挚、那样刻骨、那样铭久于心。而被他所爱着的那个女子又是何其有幸,得此一心人!哪怕是再美好的女子都不及他妻子的一颦一笑吧!得此情郎,让人艳羡!
对于朋友,他又是如此的真诚以对,惜友人之友,忠友人之托。“渌水亭”容若与朋友们的雅聚之所,一生所交朱彝尊、陈维崧、顾贞观、姜宸英、严绳孙、曹寅、吴兆骞等一代词坛大家都因容若而相聚亭中,作诗填词、研读经史、著书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