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谈纳兰性德的词学观
湖北孝感高级中学周雁
纳兰性德的词,因其真切自然地风格和悲凄哀婉的情调,一直受人关注,在清代词坛乃至中国词史上都占据着独特的地位。不同时代的读者都能从他的词中找到感情的共鸣,获得清幽纯粹的心灵感受。纳兰的一生是一个充满怪异的矛盾体,与出生不相称的行径及伤感,引起无数人研究追问的兴趣。他充满哀伤的行吟动人心弦,凄楚悱恻。纳兰像长于汉学土壤之上的异域之花,清香素雅,以其不是雕琢、自然纯粹的美独自绽放三百多年,“别样清幽自然标格”呈献给读者无数美好的美感享受。淡妆素裹的风格,“如鱼饮水,冷暖自知”的不尽深情,赋予了纳兰词独特的魅力,使其在词史不断闪耀着夺目的光华。
纳兰性德生于1655年,当时满族入关君临天下仅十一年,满族作为一个马上民族,骑射为其根本。入关前,汉文化对“后金”的影响渗透微乎甚微,满族奠基人努尔哈赤能读汉文小说,努尔哈赤的近臣子侄中惟皇太极略通文字,同族中甚少有人识字。自建立清朝后,出于政治及社会发展需要,清统治者开始重视学习博大精深的汉族文化。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满族文化的建设是从清朝建立之初逐渐起步的。如此文化背景下,纳兰性德无疑是“满族中一位最早笃好汉学而卓有成就的文人”。满清子弟中,性德为其间翘首,“八旗词家,首推纳兰容若《饮水》《侧帽》二词,清微淡远”。在清代词史里,纳兰之成就也举足轻重,“依声之学,国朝为盛,竹、其年、容若鼎足词坛”,刘大杰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中说“叙述清代词人,当以纳兰性德为始,词最有名,为清代词人之冠”。纳兰词的文学地位已是毋庸置疑,以一初入中原的满族贵胄公子,能在名家辈出的词坛占得一席之地,除去天赋禀性——即诗人气质,顾贞观曾说他“非文人不能多情,非才子并不能善怨„„容若天资超逸,攸然尘外”,也有时代大背景的原因,康熙重视学习汉文化,并且当时满汉之防有所松动,而汉族文人对纳兰性德创作成就及词风形成更有不可忽视的影响。纳兰是一位早慧词人,“自幼聪明,读书过目不忘”。在童子时已语出惊人,十四岁通六艺,十五岁入太学就读,十七岁中举后由国子监祭酒徐元文引荐给其兄徐乾学,这段师生缘持续至容若去世。徐乃清初大儒、明末清初著名汉儒大师顾炎武的外甥,这种师承关系,对性德接受汉儒文化传统无疑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执经左右,十有四年,先生语以读书六要,众经史诸子、百家源流,如行者之得路”,而《通志堂经解》的编撰更是直接得益于徐。天资聪颖,刻苦勤奋加之名师教诲,使得纳兰对华夏文化掌握娴熟,“谈经史源委及文体正变,老师宿儒有所不及”诸多文体中,又尤醉心于词,“喜作诗余,禁之难止”,其词被认为“哀感顽艳”、“纯任性灵”,而中国的诗歌传统是悲且雅,“自屈原以降,特别是汉魏六朝时期怨幽悲之音不绝,所谓无怨不成诗仿佛成了诗歌创作的底蕴,成为一种普遍性的情调特点了”英国作家利顿•斯托雷奇也在读《中国文学辑萃》后说“读了这诗集,发现中国的古典诗中普遍地有一种感伤、忧郁的气氛„„中国人的忧伤是很细致很深沉的,忧郁似乎是中国诗歌的基调”。
在几千年的文学发展中,汉族文人逐渐形成了以悲愁为美的艺术心理,强调诗穷而后工,悲愁方感人,“无怨不成诗”成了文人诗歌创作的普遍倾向。接受汉文化影响的性德,自然会在自觉或不自觉中受到这种情调的影响,从而使这种哀感流于笔端。纳兰性德又与江南落魄才士,如顾贞观、严绳孙、姜宸英、秦松龄、陈维崧、朱彝尊、吴兆骞、张纯修等相交,诗词唱和,他们学问淹通,却多潦倒失意,有志难伸,有才难展,因此多有感时伤时、悲怆哀抑之语,纳兰置身其中,不能不受到他们思想和文化的影响,他在七古《填词》诗中阐述了他的词学思想:“诗亡词乃盛,比兴此焉托,往往欢娱工,不如忧患作,冬郎一生极憔悴,判与三闾共醉醒,美人香草可怜春”。他认为词的内容应与诗一样,“欢娱工”不如“忧患作”,这与“穷而后工”、“悲愤出诗人”之意相近。纵观他的350首左右词,正是这一观点的实践。词人张德瀛称“往往欢娱工,不如忧患作”为容若自道甘苦之言。由此可见,纳兰词作中的愁苦之音颇受汉文学家感伤情绪的认同之影响。
纳兰词又非豪门公子哥的闲愁,也非为赋新词强说愁,他的词自然真切,笔端字里尽是真情吐露,有评“容若词,一种凄婉处,令人不忍卒读”,“以口写心,决不再用理论去加以斫削模造。所以清新秀俊,自然超逸,情词俱胜,无懈可击”,“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严迪昌在清词史中也说“赤诚醇厚,清真意挚,几乎将一颗哀恸追怀、无尽依恋的心话拔拔地吐露到了纸上。产生这样的效果,是因为他以真情人词,坚持词应抒发感情、表现感情之理论的结晶。纳兰于词推崇南唐李煜,他的词也常被人同李后主词相联系,“饮水词人,重光后身也”,他在《渌水亭杂识》中说:“花间之词,如古玉器,贵重而不适用;宋词适用而少贵重,李后主兼有其美,更绕烟水迷离之致。”贵重和适用构成了他词学主张的主要方面,纳兰曾说:“仆少知操觚,既爱《花间》致语,以其言情入微,且音调铿锵、自然协律。”他认为致语、言情、音调三个方面是《花间》的贵重部分,抒发感情、寄托性情心志是宋词的适用部分,他的词也因此被认为才气不足。确实,纳兰词以真情入词,绝少晦涩费解的典故。如《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国无此声。”纯以自然之语出之,却真切动人,写尽了远处边塞的寂寞和思家的悲愁。
这种直抒性灵的词学观一定程度上受到晚明情观,特别是李贽;“情感自然论”和汤显祖“唯情论”的影响,“强调情感的自然性,既主体情感的自然特性和自由表现”。他的挚友顾贞观的词学理论无疑对他也有深刻的影响。顾贞观,号梁汾,江苏无锡人,晚明东林党领袖顾宪成之曾孙。康熙十五年时入京,馆明珠家,与纳兰性德交,成生死之友。顾词追求清新自然的,自出机杼的境界,曾受业于顾的杜诏在《弹指词》序中说:“若《弹指》则极情之致,出入南北两宋,而奄有众长,词之集大成者也。”顾贞观赠予吴汉槎的《金缕曲》(季子归来否)声声血泪、肝胆俱透,正是“极情之至”的产物。纳兰的艺术特点与顾词的“极情”不谋而合。这一点,前人早有察觉,“纳兰容若深于情者也,固不必刻画花间,俎豆兰畹,而一声河满,辄令人怅惘欲涕。情致与弹指最近,故两人遂成莫逆。”顾贞观自康熙十五年由徐乾学引荐于纳兰,二人相交十余年,其间诗词唱和、书信往来、煮酒吟诗。作为清初重要词人,有江南三绝之称的顾贞观对纳兰的影响自不待言,顾也不讳言这一事实,在致陈聂恒的信中说道:“容若尝从容问余两先生意指云何,余为述倦圃之言曰;“词境易穷。学步古人,以数见不鲜为恨;变而谋新,又虑有伤大雅。子能免此二者,欧秦辛陆何多让焉.”客若盖自是益进。” 纳兰词的哀婉有传承汉儒文化的悲凉基调之处,这与他苦学汉学、刻意追求相关甚密,师从汉学大师、结交江南文士、耳濡目染各家之言,对他词风形成也有积极的作用,然而内有情才可以发乎于外,否则就失之于空洞叫嚣。纳兰词自然不雕琢、能纯抒性灵,“未染汉人风气”、“无矫饰之弊”,恐怕是因为他有赤子般深情的缘故。
周雁
第二篇:浅析纳兰性德爱情词中(推荐)
淮阴师范学院毕业论文
浅析纳兰性德爱情词中的‘风’意象
摘要:
纳兰性德爱情此中“风”意象出现的频率颇高,在这些词中“风”被赋予不同的含义,“风”能读懂人心知人情意,能渲染气氛增添哀情,能作为信使传递相思,也能变成阻力,分隔有情人。词人借助“风”来表达自己的深情相思与求不得的痛苦。本文通过对常见的几首词人的爱情词中“风”意象鉴赏,浅析在纳兰性德爱情词中“风”所蕴涵的情感。
关键字:纳兰性德 爱情词 风意象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族人,叶赫那拉氏,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词三大家”之一。纳兰性德一生著作颇丰,而最出名的自然是他的词,他的词中最具特色、最能代表其个性的作品是爱情词。
爱情词占有纳兰词三分之一多的篇幅,纳兰性德的爱情词,能够准确的抓住爱情中那些细腻的令人心忧的情愫,直戳读者内心,引起强烈的共鸣。纳兰爱情词中除了大量爱情典故的运用,还有许多优美的意象,比如:月、泪、时间、风等等。
所谓“意象”就是寓“意”之“像”,就是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是诗人主观情意与客观物象的完美结合。所谓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诗人将自己的感情、人格、情趣等寄托于物象,从而构成一个包含着广阔的蕴涵于自身的完整的感情世界。
刘勰在《文心雕龙·深思》讨论创作艺术构思时说:“是以陶钧文思,贵在虚静,然后使玄解之宰,寻声律而定墨,独照匠心,窥意象而用斤。此盖驭之术,谋篇之大端。”[1]他明确指出,作者构思及表达过程中,要努力追求声律之美与意象之美。“风”无形无相,自由自在无需依凭具有神秘性而同时它有具有一定的力量。因而中国古代文人喜欢写风,以风来表现传达自己的情感。“风”与爱情相关,中国古人很早就将爱情与风、花、雪、月四个意象紧紧相连,更有“风情”“嫁春风”“东风误”等说法。
纳兰性德一生的爱情生活失意多于得意,眼泪多于欢笑,悲凉伤感,凄怨苦多。他的父亲纳兰明珠曾经问过他一生生活在富贵之家,还有何求为何总是郁郁寡欢?
纳兰明珠不会理解儿子的伤心,因为在那个时代男子为了爱情失意而过分忧愁总是没出息的。然而使纳兰性德求而不得的爱情,却也是他词创作源泉之一,他的爱情词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淮阴师范学院毕业论文
纳兰性德是描绘爱情的词坛高手,他的爱情词是内心细腻体验的真是描绘,是词人独抒心灵的吟唱。王国维高度评价纳兰词:“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2]
纳兰性德爱情词中的风,融入了词人的主观感情,寄予了作者的相思、苦恋和求不得的怨愤,赋予了其词悲凉无奈的韵味。在爱情词中“风”意象频繁的出现,有“西风”、“秋风”、“临风”、“凄风”、“玉兰风”、“竹林风”、“风兼雨”、“轻风”、“阑风”、“斜风”等等。而这些“风”正是词人爱情经历和对爱情体会的真实写照。
纳兰性德对爱情或是歌颂或是埋怨或是向往,他以自己的目之所见心之所感来描绘自己经历的爱情故事。在他的爱情故事中“风”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风”可以为他的爱而不得增添几许愁绪;“风“可以成为他心中爱意的传递者,越过万重阻隔讲自己的相思意送到爱人身畔;“风”有时会化身为爱情的阻隔,它犹如强大而邪恶的力量,将有情人分隔两地。
当无形无相,自由自在的“风”与纳兰的爱情词相遇时,会在词中显现出一种怎样的神奇力量呢?会为我们展现一幅怎样的爱情画卷?
一、更添哀情的“风”意象
纳兰性德短短三十一年的生命留下了一百多篇爱情词,这其中大多是描写对逝去的爱情的眷恋,以及被爱人抛弃的哀怨。纳兰性德的爱情生活失意多于得意,初恋夭折原配夫人卢氏早逝,这些经历为纳兰的爱情词蒙上了一层忧郁哀愁的色彩。
妻子早逝后纳兰性德写了许多词悼念亡妻,表达对亡妻的思念之情,纳兰悼亡词词情真意切更是同类词中翘楚,在纳兰爱情词中占几乎占了二分之一。陈廷焯评价纳兰的悼亡词说“容若词言中有物,几令人感激涕零。”[4]
“诗的意象并不陈述或者指明任何东西,他们只是互相映衬,启发或唤起你去发现使诗中充满活力的心情。即是说,意象能表达或弘扬这种心情。”[5] “风”在纳兰的爱情词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风,如烦恼、如思念、如悲痛,无形无相,来无影去无踪,摸不着看不见,却可以真切的感受到它的存在。纳兰敏感的神经抓住了风的特性,在悼亡词中准确的运用风来表达自己的悲、愁、追悔或是思念。如这首浣溪沙,用“西风”状写了自己的悲苦心境。
浣溪沙
谁念西风独自凉, 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被酒莫惊春睡重, 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淮阴师范学院毕业论文
晚风凛冽,词人独驻窗前,看着一地黄叶感受着西风的寒意,在夕阳之下难免感伤,触哀景生悲情,自然的想起早逝的妻子。现在西风带来寒冷,而我只是独自一人,再不能与你有“赌书”“ 泼茶”的乐趣,即使借酒消愁,酒醒之后依旧深深地感到失去你地哀痛。
词人开篇用“西风”二字奠定了整首词的哀伤基调,在“西风”之中自然的感受到“凉”,这不仅是写天气,更是写词人此时悲凉的心境。词人借用李清照与赵明诚的典故表现欲亡妻的伉俪深情,可是往昔美好平常的生活画面,现在回忆中却因逝去不再重来而更显凄凉。
金缕曲 亡妇忌日有感
此恨何时已。滴空阶,寒更雨歇,葬花天气。三载悠悠魂梦杳,是梦久应醒矣。料也觉,人间无味。不及夜台尘土隔,冷清清,一片埋愁地。钗钿约,竟抛弃。
重泉若有双鱼寄。好知他,年来哭了,与谁相倚。我自中宵成转侧,忍听湘弦重理。待结个,他生知己。还怕两人俱薄命,再缘悭,乘月零风里。清泪尽,纸灰起。
妻子已亡故多年,可是她的身影时常出现在词人梦里,梦中妻子好像又回到词人身边,可是梦醒之后妻子却只在那冷清清的尘土里。词人与妻子相约来生,又担心来生依旧不能白头到老,依旧自己一人孤苦伶仃的在冷月寒风中飘零。
“还怕两人俱薄命,再缘悭,乘月零风里”这时的“风”不懂人意,不通人情它是无情的冷酷的,让词人感到孤独无助。就像这残酷的命运,不听词人的心声,硬生生的吹打着孤独之人的心房,让他们更加愁苦更添悲凉。
泪已流尽,纸灰被风吹起,这无情无义的风,即使是词人凭寄相思的一点点情意它也不留尽数摧毁。
此外还有《于中好》一词:尘满疏帘素带飘,真成暗度可怜宵。几回偷拭青衫泪,忽傍犀奁见翠翘。惟有恨,转无聊。五更依旧落花朝。衰杨叶尽丝难尽,冷雨凄风打画桥。
“冷雨凄风”这时的风是悲伤的,它摧残着杨柳画桥,亦吹打着词人的心,让词人更加悲伤同时却也承载者词人的伤心,绝望。
“窗前桃蕊娇如倦,东风泪洗胭脂面。”(《菩萨蛮》)桃花再娇再美,词人看来却只是无精打采,忧心忡忡。东风不只是知晓人心中的苦闷摧的人潸然泪下,还是只是无心的吹打让人徒增伤心。这里的“风”摧人伤心,又传递悲情。
在卢氏卒后的八年时间里,“悼亡之吟不少,知己之恨尤深。”[4]对卢氏离世的怀念和伤悼一直伴随到他生命的终结。“纳兰性德用以抒发悼亡的幽咽,寄托生死殊途的哀思,且投入时间之长,硕果之丰,境界之高,在文学史上无出其右者”。[5]
淮阴师范学院毕业论文
总之纳兰性德的悼亡词中“风”意象准确的抒发了词人对死别的怨情,对夫妻之前的眷恋。当然纳兰的爱情词中也有非悼亡词的,在这些非悼亡词中‘风’这个意象依旧受到纳兰的钟爱。
二、传递相思的‘风’意象
纳兰性德除了悼亡词外也写过许多其他的爱情词,在这些爱情词中词人最常表达的依旧是爱而不得的苦情苦意。这当然与他的人生经历是分不开的,在与妻子卢氏结婚之前,纳兰还有过一段初恋。
深深的爱着自己的 表妹,青梅竹马,可是由于父辈的 安排,聪明漂亮、诗词具佳,颇句气质本应和纳兰郎才女貌的表妹入宫选秀成为贵人。表妹的入宫令纳兰朝思慕念,相传纳兰曾借机会打扮成喇嘛入宫过一次,可惜,两人: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表妹进了宫,有情人从此深墙远隔,少年的思念无处可寄,许唯有风才能够穿越过那座围城,才能回到心爱的人的身边。与表妹无疾而终的感情经历给纳兰带来了极其消极的影响,他的爱情词也就有许多表现了这种失去恋人的伤心和无奈之情的。
如:《秋千索》在这首词中“风”成了爱情的使者,将词人的浓浓爱意传递到两地相隔的爱人耳边。
药阑携手销魂侣,争不记,看承人处? 除向东风诉此情,奈竟日,春无语。悠扬扑尽风前絮,又百五,韶光难住。满地梨花似去年,却多了,廉纤雨。
“除向东风诉此情,奈竟日春无语。”这是一首怀思恋人的令词,充满孤寂之情,词人追忆往日欢乐,感伤今日孤独,柳絮梨花依旧,伊人却已不知去向,此处“东风”是词人心中情感的寄托,成为诉说的对象,东风带去思念,或许会吹到爱人耳边。
再如:《忆江南》中,“轻风”能解人心,知人心中的凄苦之意,轻摇梅花更显得思念的情意在风中飘摇零落。
昏鸦尽,小立恨因谁?急雪乍翻香阁絮,轻风吹到胆瓶梅。心字已成灰。
天已黄昏寒鸦尽数归巢,四下一片寂静中,一人孤独的立于窗前,看着窗外急雪般翻飞的柳絮,悠悠荡荡飘进屋里。那胆瓶中的红梅在风中微微摇晃,显得那么无力可怜。那心字香已经燃尽,香灰被风吹散在屋里,正如人心头那无可奈何的相思,依凭无地。
淮阴师范学院毕业论文
在这首词中词人写闺中相思凄苦之情,寒鸦归巢行路无人迹而等待的人还不归来。飘零的柳絮随风吹到香阁,无端的带来相思愁绪。这是春风新绿的时节,正是相思意浓时,此时春风吹到香阁中的胆瓶,红梅点点,在风中摇曳,那风仿佛吹在人心上,随风摇曳的也是人的相思之情,希望这春风带着这股相思吹到心上人的身边。
又如:《菩萨蛮》中“风”成了女子的化身,风的灵动优美在词人笔下完全融入在心爱女子的行动之中。词人将“风”化作情人,向她表达着自己心中深深地爱意。
惜春春去惊新燠,粉融轻汗红绵扑。妆罢只思眠,江南四月天。绿阴帘半揭,此景清幽绝。行度竹林风,单衫杏子红。
初夏时节女子换去臃肿的春衣换上轻盈美丽的夏裳,心爱的女子今日或许是一袭白裙,或许是一身绿裳,正与词人漫步的翠绿茂密的竹林之中。她行动轻盈,笑声泠泠,词人不时偷看她的脸,女子此时的幸福满溢,让人忍不住心生怜爱。
词人眼中美丽的女子如这竹林之风,让人感觉心头舒爽,此时的“风”是爱人的化身,传达着词人深深地爱恋之情。
三、阻隔爱情的“风”意象
谈到纳兰容若的爱情,不得不说的是他与汉家女子沈婉这段令人心碎的爱情经历。纳兰性德满腹才华却在政事中不得施展,而心爱的人又一个个离他而去,心情抑郁的容若在此时遇到了一位懂他、怜他、惜他的美丽女子。
沈婉是有名的才女,精通诗词音律,纳兰引为红颜知己,两人情投意合怎奈终因父亲明珠的反对,而不得相守。沈婉离开京城回到江南,容若的爱情之梦再次破碎,破碎在礼教专制里。面对苦求不得的爱情,容若将那满心的怨怼怪罪与风,只能让风来承担打破他爱情梦想的罪责。
如:在《临江仙》中‘风’成了爱情的阻隔,词人将爱而不得的满腔忧愤寄予风的无情。
昨夜个人曾有约,严城玉漏三更。一钩星月几疏星,夜阑犹未寝,人静鼠窥灯。原是瞿塘风间阻,错教人恨无情。小栏杆外寂无声,几回肠断处,风动护花铃。已是三更时分,词人不得安寝,独自在园中漫步,看着天上一勾新月几点疏星,想象着为什么约好见面的情人没有出现。园中静悄悄的没有一点声响,也没有情人的脚步声,为何她不出现?忽然风吹动风铃,心中豁然开朗,原来是这“瞿塘风”阻挡的情人的脚步,我还疑心是她无情,竟是错怪她了。
淮阴师范学院毕业论文
这“瞿塘风”使有约的人不能赴约,使等待的人“错恨无情”,然而“恨无情”是错的,词人却也错怪了这风,在这里风成了横在恋人之间的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它让词人心中寂寥不安,也暗喻词人的爱情遭到阻挠,而中不得圆满。
再如:《清平乐》
风鬟雨鬓,偏是来无准。倦倚玉兰看月晕,容易语低香近。软风吹过窗纱,心期便隔天涯。从此伤春伤别,黄昏只对梨花。
与情人分别后,雨也欺风也欺,让人憔悴不堪,无力的倚着栏杆看着天上的月晕,这个时候容易想起情人,想起曾经一起赏月低于的情景。只一阵轻风吹过,便将两个相互思念的心吹开到天涯海角的距离。词人怪罪于风,更显得词人对被迫分离的无可奈何。分别越久相见之期就越加遥远,犹如被风吹走得柳絮只会越飞越远,无法回头。
纳兰性德初恋夭折、爱妻早逝、情人相离,这些生离死别,犹感情生活之一波三折,宕荡起伏。其诗词凭添冷暖色彩。他是人世间的痴情种,在凄美的词藻中苦恋自己的爱人。
词人的爱情犹如凄风苦雨中的飘零枯叶,飘摇不定不得圆满,这些与“风”所蕴涵的无根飘零、无情摧残的寓意相合。“风”是词人爱情的见证者,是信使也是高墙,是词人唯一可以吐露心迹的对象。
“风”成为纳兰性德爱情的寄托和疏散口,容若也赋“风”以灵动的生命力,使它具有了人的力量,人的感情,无形无相又无时无处不在的风,和那虚无缥缈的爱情姻缘一般难以捉摸,又偏偏时不时的撩人心弦,使人心动。
相隔两地的爱恋让“风”来传递相思,那天人永隔的离愁别意也凭“风”吹寄,近在眼前却不得相亲的爱恋由“风”来传达,还有轻盈可爱满脸幸福的恋人词人也将之化作“风”来吟唱。
爱情中的欣喜、思念、忧愁,词人都能通过“风”意象来准确的表达,与“风月”不同,与“风情”有别,与“风花雪月”的繁华不同,纳兰的“风”是纯粹的爱恋、纯粹的相思、纯粹的心碎。
“风”承载着词人许多的爱情寄托,从纳兰的笔尖悠悠荡荡的飘散开来,飘过百年的历史、飘过亿万的文字诗词,飘到我们的心中,飘过了世事的纷扰,回归纯净与自然。
综上所述,纳兰性德的爱情词中“风”意象或渲染凄苦氛围表达词人哀情愁绪;或化为知心解意的精灵传达词人的相思想念之情;或化身为残酷的世俗力量,阻隔着有情人相会,成为爱情的谋杀者。
淮阴师范学院毕业论文
参考文献:
[1]刘勰.《文心雕龙·深思》.2012-7-1.中华书局
[2]况周颐.《蕙风词话》卷五.2009-8-1.上海古籍出版社 [3]王国维.《人间词话》.2010-1-1.吉林文史出版社
[4]诺思罗普·弗莱.《批评的解剖》.2006-1.北京出版社百花文艺出版社 [5]张秉戌.纳兰词笺注.1996.北京出版社 [6]郭预衡.中国古代文学史.
1998.海古籍出版 7
第三篇:浅析纳兰性德的爱情词范文
浅析纳兰性德的爱情词
篇一:浅析纳兰性德爱情词中
浅析纳兰性德爱情词中的‘风’意象
摘要:
纳兰性德爱情此中“风”意象出现的频率颇高,在这些词中“风”被赋予不同的含义,“风”能读懂人心知人情意,能渲染气氛增添哀情,能作为信使传递相思,也能变成阻力,分隔有情人。词人借助“风”来表达自己的深情相思与求不得的痛苦。本文通过对常见的几首词人的爱情词中“风”意象鉴赏,浅析在纳兰性德爱情词中“风”所蕴涵的情感。
关键字:纳兰性德 爱情词 风意象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族人,叶赫那拉氏,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词三大家”之一。纳兰性德一生著作颇丰,而最出名的自然是他的词,他的词中最具特色、最能代表其个性的作品是爱情词。
爱情词占有纳兰词三分之一多的篇幅,纳兰性德的爱情词,能够准确的抓住爱情
中那些细腻的令人心忧的情愫,直戳读者内心,引起强烈的共鸣。纳兰爱情词中除了大量爱情典故的运用,还有许多优美的意象,比如:月、泪、时间、风等等。
所谓“意象”就是寓“意”之“像”,就是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是诗人主观情意与客观物象的完美结合。所谓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诗人将自己的感情、人格、情趣等寄托于物象,从而构成一个包含着广阔的蕴涵于自身的完整的感情世界。
刘勰在《文心雕龙·深思》讨论创作艺术构思时说:“是以陶钧文思,贵在虚静, 然后使玄解之宰,寻声律而定墨,独照匠心,窥意象而用斤。此盖驭之术,谋篇之大端。”[1]他明确指出,作者构思及表达过程中,要努力追求声律之美与意象之美。“风”无形无相,自由自在无需依凭具有神秘性而同时它有具有一定的力量。因而中国古代文人喜欢写风,以风来表现传达自己的情感。“风”与爱情相关,中国古人很早就将爱情与风、花、雪、月四个意象紧紧相连,更有“风情”“嫁春风”“东风误”等说法。
纳兰性德一生的爱情生活失意多于得意,眼泪多于欢笑,悲凉伤感,凄怨苦多。
他的父亲纳兰明珠曾经问过他一生生活在富贵之家,还有何求为何总是郁郁寡欢?
纳兰明珠不会理解儿子的伤心,因为在那个时代男子为了爱情失意而过分忧愁总
是没出息的。然而使纳兰性德求而不得的爱情,却也是他词创作源泉之一,他的爱情词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纳兰性德是描绘爱情的词坛高手,他的爱情词是内心细腻体验的真是描绘,是词
人独抒心灵的吟唱。王国维高度评价纳兰词:“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2] 纳兰性德爱情词中的风,融入了词人的主观感情,寄予了作者的相思、苦恋和求
不得的怨愤,赋予了其词悲凉无奈的韵味。在爱情词中“风”意象频繁的出现,有“西风”、“秋风”、“临风”、“凄风”、“玉兰风”、“竹林风”、“风兼雨”、“轻风”、“阑风”、“斜风”等等。而这些“风”正是词人爱情经历和对爱情体会的真实写照。
纳兰性德对爱情或是歌颂或是埋怨或是向往,他以自己的目之所见心之所感来描绘自己经历的爱情故事。在他的爱情故事中“风”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风”可以为他的爱而不得增添几许愁绪;“风“可以成为他心中爱意的传递者,越过万重阻隔讲自己的相思意送到爱人身畔;“风”有时会化身为爱情的阻隔,它犹如强大而邪恶的力量,将有情人分隔两地。
当无形无相,自由自在的“风”与纳兰的爱情词相遇时,会在词中显现出一种怎
样的神奇力量呢?会为我们展现一幅怎样的爱情画卷?
一、更添哀情的“风”意象
纳兰性德短短三十一年的生命留下了一百多篇爱情词,这其中大多是描写对逝去
的爱情的眷恋,以及被爱人抛弃的哀怨。纳兰性德的爱情生活失意多于得意,初恋夭折原配夫人卢氏早逝,这些经历为纳兰的爱情词蒙上了一层忧郁哀愁的色彩。
妻子早逝后纳兰性德写了许多词悼念亡妻,表达对亡妻的思念之情,纳兰悼亡词
词情真意切更是同类词中翘楚,在纳兰爱情词中占几乎占了二分之一。陈廷焯评价纳兰的悼亡词说“容若词言中有物,几令人感激涕零。”[4] “诗的意象并不陈述或者指明任何东西,他们只是互相映衬,启发或唤起你去发现使诗中充满活力的心情。即是说,意象能表达或弘扬这种心情。”[5] “风”在纳兰的爱情词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风,如烦恼、如思念、如悲痛,无形无相,来无影去无踪,摸不着看不见,却可以真切的感受到它的存在。纳兰敏感的神经抓住了风的特性,在悼亡词中准确的运用风来表达自己的悲、愁、追悔或是思念。如这首浣溪沙,用“西风”状写了自己的悲苦心境。
浣溪沙
谁念西风独自凉, 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 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晚风凛冽,词人独驻窗前,看着一地黄叶感受着西风的寒意,在夕阳之下难免感
伤,触哀景生悲情,自然的想起早逝的妻子。现在西风带来寒冷,而我只是独自一人,再不能与你有“赌书”“ 泼茶”的乐趣,即使借酒消愁,酒醒之后依旧深深地感到失去你地哀痛。
词人开篇用“西风”二字奠定了整首词的哀伤基调,在“西风”之中自然的感受
到“凉”,这不仅是写天气,更是写词人此时悲凉的心境。词人借用李清照与赵明诚的典故表现欲亡妻的伉俪深情,可是往昔美好平常的生活画面,现在回忆中却因逝去不再重来而更显凄凉。
金缕曲 亡妇忌日有感
此恨何时已。滴空阶,寒更雨歇,葬花天气。三载悠悠魂梦杳,是梦久应醒矣。
料也觉,人间无味。不及夜台尘土隔,冷清清,一片埋愁地。钗钿约,竟抛弃。
重泉若有双鱼寄。好知他,年来哭了,与谁相倚。我自中宵成转侧,忍听湘弦重
理。待结个,他生知己。还怕两人俱薄命,再缘悭,乘月零风里。清泪尽,纸灰起。妻子已亡故多年,可是她的身影时常出现在词人梦里,梦中妻子好像又回到词人
身边,可是梦醒之后妻子却只在那冷清清的尘土里。词人与妻子相约来生,又担心来生依旧不能白头到老,依旧自己一人孤苦伶仃的在冷月寒风中飘零。
“还怕两人俱薄命,再缘悭,乘月零风里”这时的“风”不懂人意,不通人情它是无情的冷酷的,让词人感到孤独无助。就像这残酷的命运,不听词人的心声,硬生生的吹打着孤独之人的心房,让他们更加愁苦更添悲凉。
泪已流尽,纸灰被风吹起,这无情无义的风,即使是词人凭寄相思的一点点情意
它也不留尽数摧毁。
此外还有《于中好》一词:尘满疏帘素带飘,真成暗度可怜宵。几回偷拭青衫
泪,忽傍犀奁见翠翘。惟有恨,转无聊。五更依旧落花朝。衰杨叶尽丝难尽,冷雨凄风打画桥。
“冷雨凄风”这时的风是悲伤的,它摧残着杨柳画桥,亦吹打着词人的心,让词人更加悲伤同时却也承载者词人的伤心,绝望。
“窗前桃蕊娇如倦,东风泪洗胭脂面。”(《菩萨蛮》)桃花再娇再美,词人看来却只是无精打采,忧心忡忡。东风不只是知晓人心中的苦闷摧的人潸然泪下,还是只是无心的吹打让人徒增伤心。这里的“风”摧人伤心,又传递悲情。
在卢氏卒后的八年时间里,“悼亡之吟不少,知己之恨尤深。”[4]对卢氏离世的怀
念和伤悼一直伴随到他生命的终结。“纳兰性德用以抒发悼亡的幽咽,寄托生死殊途的哀思,且投入时间之长,硕果之丰,境界之高,在文学史上无出其右者”。[5] 总之纳兰性德的悼亡词中“风”意象准确的抒发了词人对死别的怨情,对夫妻之
前的眷恋。当然纳兰的爱情词中也有非悼亡词的,在这些非悼亡词中‘风’这个意象依旧受到纳兰的钟爱。
二、传递相思的‘风’意象
纳兰性德除了悼亡词外也写过许多其他的爱情词,在这些爱情词中词人最常表达
的依旧是爱而不得的苦情苦意。这当然与他的人生经历是分不开的,在与妻子卢氏结婚之前,纳兰还有过一段初恋。
深深的爱着自己的 表妹,青梅竹马,可是由于父辈的 安排,聪明漂亮、诗词具
佳,颇句气质本应和纳兰郎才女貌的表妹入宫选秀成为贵人。表妹的入宫令纳兰朝思慕念,相传纳兰曾借机会打扮成喇嘛入宫过一次,可惜,两人: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表妹进了宫,有情人从此深墙远隔,少年的思念无处可寄,许唯有风才能够穿越
过那座围城,才能回到心爱的人的身边。与表妹无疾而终的感情经历给纳兰带来了极其消极的影响,他的爱情词也就有许多表现了这种失去恋人的伤心和无奈之情的。
如:《秋千索》在这首词中“风”成了爱情的使者,将词人的浓浓爱意传递到两地相隔的爱人耳边。
药阑携手销魂侣,争不记,看承人处?
除向东风诉此情,奈竟日,春无语。
悠扬扑尽风前絮,又百五,韶光难住。
满地梨花似去年,却多了,廉纤雨。
“除向东风诉此情,奈竟日春无语。”这是一首怀思恋人的令词,充满孤寂之情,词人追忆往日欢乐,感伤今日孤独,柳絮梨花依旧,伊人却已不知去向,此处“东风”是词人心中情感的寄托,成为诉说的对象,东风带去思念,或许会吹到爱人耳边。
再如:《忆江南》中,“轻风”能解人心,知人心中的凄苦之意,轻摇梅花更显得
思念的情意在风中飘摇零落。
昏鸦尽,小立恨因谁?急雪乍翻香阁絮,轻风吹到胆瓶梅。心字已成灰。
天已黄昏寒鸦尽数归巢,四下一片寂静中,一人孤独的立于窗前,看着窗外急雪般翻飞的柳絮,悠悠荡荡飘进屋里。那胆瓶中的红梅在风中微微摇晃,显得那么无力可怜。那心字香已经燃尽,香灰被风吹散在屋里,正如人心头那无可奈何的相思,依凭无地。在这首词中词人写闺中相思凄苦之情,寒鸦归巢行路无人迹而等待的人还不归来。飘零的柳絮随风吹到香阁,无端的带来相思愁绪。这是春风新绿的时节,正是相思意浓时,此时春风吹到香阁中的胆瓶,红梅点点,在风中摇曳,那风仿佛吹在人心上,随风摇曳的也是人的相思之情,希望这春风带着这股相思吹到心上人的身边。又如:《菩萨蛮》中“风”成了女子的化身,风的灵动优美在词人笔下完全融入在心爱女子的行动之中。词人将“风”化作情人,向她表达着自己心中深深地爱意。
惜春春去惊新燠,粉融轻汗红绵扑。妆罢只思眠,江南四月天。
绿阴帘半揭,此景清幽绝。行度竹林风,单衫杏子红。
初夏时节女子换去臃肿的春衣换上轻盈美丽的夏裳,心爱的女子今日或许是一袭
白裙,或许是一身绿裳,正与词人漫步的翠绿茂密的竹林之中。她行动轻盈,笑声泠泠,词人不时偷看她的脸,女子此时的幸福满溢,让人忍不住心生怜爱。
词人眼中美丽的女子如这竹林之风,让人感觉心头舒爽,此时的“风”是爱人的化身,传达着词人深深地爱恋之情。
三、阻隔爱情的“风”意象
谈到纳兰容若的爱情,不得不说的是他与汉家女子沈婉这段令人心碎的爱情经
历。纳兰性德满腹才华却在政事中不得施展,而心爱的人又一个个离他而去,心情抑郁的容若在此时遇到了一位懂他、怜他、惜他的美丽女子。
沈婉是有名的才女,精通诗词音律,纳兰引为红颜知己,两人情投意合怎奈终
因父亲明珠的反对,而不得相守。沈婉离开京城回到江南,容若的爱情之梦再次破碎,破碎在礼教专制里。面对苦求不得的爱情,容若将那满心的怨怼怪罪与风,只能让风来承担打破他爱情梦想的罪责。
如:在《临江仙》中‘风’成了爱情的阻隔,词人将爱而不得的满腔忧愤寄予
风的无情。
昨夜个人曾有约,严城玉漏三更。一钩星月几疏星,夜阑犹未寝,人静鼠窥灯。
原是瞿塘风间阻,错教人恨无情。小栏杆外寂无声,几回肠断处,风动护花铃。
已是三更时分,词人不得安寝,独自在园中漫步,看着天上一勾新月几点疏星,想象着为什么约好见面的情人没有出现。园中静悄悄的没有一点声响,也没有情人的脚步声,为何她不出现?忽然风吹动风铃,心中豁然开朗,原来是这“瞿塘风”阻挡的情人的脚步,我还疑心是她无情,竟是错怪她了。
篇二:论纳兰性德爱情词用典的独特性
龙源期刊网.cn 论纳兰性德爱情词用典的独特性
作者:韩文达
来源:《环球人文地理·评论版》2014年第08期
摘 要:纳兰性德是清初独成一家的词人。他写词主情致,重白描,用自然的语言写极其平常的生活场景,却足以令读者为之动容。其词在用典上具有独特性。
关键词:纳兰性德;爱情词;意象;用典
纳兰性德是清中期最著名的词人之一,其词自然天成,哀感顽艳。目前学术界对其爱情词的研究多从风格、艺术成就等角度,而对其用典的探究则相对缺乏。据此,本文拟从“用典”这个角度来具体阐述纳兰爱情词的独特之处。
用典,顾名思义,即在文学作品中引入典故。用典不仅增加了诗词创作的内涵,更彰显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积淀。用典力求“征辞引类,推古夸今”,“借字用意,言言皆有来历”。①纳兰性德在词作中用典大胆进行主观裁夺,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得到了时人的好评。
(一)引用精当,明白如话
纳兰性德在词中虽然用典频繁,但处处精恰,毫无生涩之感。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画堂春》)
“画堂春”本是秦观在一首词中咏画堂春色所用,到了纳兰性德手中,化用成爱情词。词中虽然用典繁多,但毫不生疏,耐人回味。
“一生一代一双人”化用骆宾王《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诗中“相怜相念倍相亲,一生一代一双人。”②一句,“争教两处销魂”化用杜安世《诉衷情》词“梦蘭憔悴,掷果凄凉,两处销魂。”一句。纳兰性德原本是化用他人语句,却没想到被人千古传诵,又有谁还记得当年的骆宾王和杜安世呢?
“药成碧海”其实就是嫦娥奔月的故事。李商隐《嫦娥》诗云“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后来,纳兰性德反用其典,暗喻他与宫中表妹天人相隔,永不能相见,词中用情之深,令人动容。
“饮牛津”则与牛郎和织女有关,传说大海的尽处即是天河,海边曾经有人年年八月乘槎往返于天河与人间,从不失期,所谓“牛津”,指的就是天河。篇三:纳兰性德爱情词初探
纳兰性德爱情词初探
【内容提要】
纳兰性德的词作充满了凄婉哀厉的情调,形成了个人与社会现实十分明显的矛盾。从纳兰性德的身世及其有关爱情的词章中,可明确看出他个人对爱情的态度和观点,他对封建社会制度下青年男女冲破封建樊篱、追求个人幸福、争取婚姻自由的行为是同情和赞扬的。纳兰性德是我国满族历史上第一个产生了重大影响的词人,同时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一定地位。他是隶属正黄旗的满族人,他所在的家族也属满族一个着名的显赫部族。纳兰性德的父亲明珠大学士,是康熙时期权倾朝野、声威显赫的着名官僚,曾任康熙的内务总管、弘文院学士,后又历任兵部尚书、吏部尚书,直至武英殿大学士,累加太子太师,这是相当于其他朝代的宰相之职。他为官声誉不好,在任职期间,独览朝纲,卖官鬻爵,大肆贪污受贿,为人极其贪婪。他“广置田产,市买奴仆”。“田产丰盈,日进斗金”。“簠簋不饬,货贿山积”。及至后来获罪,当朝廷“籍没其产,有天府所未有者”[(1)]。当时社会上普遍流传着这样的民谣:“要作官,问索三,要讲情,问老明”[(2)]。索三指索额图,老明即是明珠。由此可见其冲天势焰。当然,明珠在朝廷如何翻云覆雨、弄权捭阖,不能由纳兰性德负责,但由此形成的优裕生活条件及特殊的社会地位却会对他产生一定的影响。这样的家庭环境,使纳兰性德自小就受到良好的文化熏陶和严格教育,他个人又具“豪迈挺拔之材,勤勤学问”[(3)]。他与大多数纨袴子弟不同,对荣华富贵的生活并不十分热衷,也不像许多八旗子弟那样,整日追求声色犬马,沉湎于风花雪月的温柔乡中,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而是将个人的主要精力和大部分时间都投入到学习和钻研经史之中。他学习的刻苦精神是令人佩服的,即使有病在身,也丝毫不松懈。“偶有管见,书之别简。或良朋莅止,传述异闻,客去辄录而藏焉。逾三、四年,遂成卷”[(4)]。17岁时,入太学就读,一年后,首次参加乡试即中举人。来年会试,却因患“寒疾”在殿试的关键时刻不能参加,功亏一篑。为三年后再次参加考试,学习更加刻苦,并拜宿儒徐乾学为师。据徐回忆,“自癸丑五月始,逢三六九黎明骑马过余邸,讲论书史,自暮乃去”[(5)]。22岁第二 次参加进士考试,终于高中二甲第七名,被授予三等侍卫之职,后晋升为二等,再升为一等。在清初,清廷对侍卫的选拔是十分严格的,能当上侍卫是十分荣耀的,首先家庭和父兄要为皇上宠信,而上三旗子弟则又受到格外优渥,因为“镶黄、正黄、正白三旗,皆天子自将之军,爰选其子弟,命曰侍卫,用备宿卫侍从”。在侍卫中,又以殿前侍卫最为尊贵,这种职务“多以王公胄子勋戚世臣充之,御殿则在帝左右,扈从则给事起居,满洲将相多由此出”[(6)]。康熙将纳兰性德选在身边,一再提拔,可见对其看重和准备委之以重任的用心。而纳兰性德也得以长期伴随皇帝身边,跟随巡视、狩猎,也时与皇上一起吟诵唱和,探讨诗文。由于他出众的学问和应对能力,深得皇上信任赏识。他在病重期间,康熙十分关心,不仅派遣太监时时查询病况,委派御医值班疗理,还“亲处方药赐之”;病逝后,又遣使赐奠,恤慰有加,从这可以看出康熙明显的眷顾之意。几乎可以肯定,如果不是英年早逝,展现在他面前的将是一条通向将相仕宦的云衢大道。
纳兰性德虽然过早逝世,但在短暂的一生中,却留下了大量的诗、文、赋、词、杂识等作品,表现出多方面的文学才能。其中,词作尤为出色。其《纳兰词》共收词作342首。梁启超谓“容若小词,直追李主”[(7)]。把纳兰性德与南唐二主相提并论,不仅说明了他的词在艺术上达到的高度,同时也表明其词在格调和内容上也有与之相近之处。李煜是亡国之君,他的词充满凄婉艳丽的色调是很自然的,而纳兰性德出生于“康熙盛世”,有着高贵的血统和权势显赫的家庭,不仅是从小生活在钟鸣鼎食宰辅之府的“贵介公子”,且少年得志平步青云,又有“一等殿前侍卫”的荣衔,虽然后来其父明珠获罪被查抄,但在他的有生之年,家庭和个人却如“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红楼梦》中形容贾府兴盛用语)。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作品却也充满哀感顽艳的情调就不能不说是一个与社会现实有着明显矛盾的现象了。他在31岁的似锦年华就郁郁而逝,已令人不解;而从整个《纳兰词》来看,也始终笼罩着一种悲凉、忧郁令人不忍卒读的气氛,诸如“断肠”、“凄凉”、“惆怅”、“悲苦”、“憔悴”、“愁”、“恨”、“泪”之类的字眼,简直触目皆是。于是对于他的身世与词作内容、格调上的明显矛盾产生的原因,就成了很多人探究的重点,并产生了种种推测。有人认为纳兰性德由于看
到了封建社会的末路或对封建统治者不满,失去信心而郁闷寡欢,因而形成了他词作的凄厉哀婉的格调和低沉幽怨的意境。我认为这种解释不能令人满意。他虽生活于封建社会的末期,但他所处的时代外表不仅没有“衰落”,反而还很“兴盛”,也看不出他对统治者不满或失去信心,据此说明他情绪低落忧郁不仅不能成立,也有人为拔高他思想认识水平之嫌。那么原因又是什么呢?原因也许是多方面的,但他爱情生活不如意或过早丧失爱情可能是导致其精神忧郁的一个重要因素。
值得注意的是,清代及近代学者在研究《红楼梦》时,总要与纳兰性德联系起来,如:“《红楼梦》一书,脍炙人口,世传为明珠之子而作。明珠之子何人也?余曰:明珠之子名成德,字容若”[(8)]。又如:“近人多谓《红楼梦》一书为记清朝明珠家事而作,至于书中人物,各有所指,则又言人人殊。大概以纳兰容若为全书主人翁贾宝玉者近是”[(9)]。虽然今天我们认为清代学者的这些议论是牵强附会、捕风捉影之谈,但反过来把他与贾宝玉试作比较,不难发现他们之间颇多相似之处。对于纳兰性德的身世和个人经历,我们现在了解得还比较清楚,但对于他个人的爱情生活及内心情感的变化就知之不多了。我们从《红楼梦》中得知贾宝玉是一“情种”,对纳兰性德我们却无法看到有关他这方面的直接记载。所幸的是,有些人的真实感情往往会通过自己的作品流露出来。《纳兰词》中,包含了大量的爱情词,这些词写得情意缠绵、真挚动人。我们虽然无法断定哪些是作者个人感情的真实写照,哪些是作者的有感而发或为寄托某种政治理想而进行的创作,对于每一首词写作的准确时间及先后顺序也不能确切考定,就是对一些词表现的是情人间的恋情、夫妻间的爱情还是朋友间的友情,我们也很难区分清楚,一些词是“即兴”写作还是过后的回忆也不容易判定,但细读纳兰性德的词,仍不难看出他的词反映了个人爱情的经历或起码也表明了他对爱情的态度和看法。
在封建社会,青年男女的婚姻大事要听凭父母之命和媒妁之言,尤其是那些封建官僚家庭,更是要受到门阀观念和社会地位的影响。在封建礼教的束缚和禁锢下,不知有多少青 年因此丧失了个人的幸福甚至抱恨终生。但也有的青年男女一旦有了交往或相识的机会,就冲破封建樊篱产生感情,相知相爱。这在我国历代文学作品和社会现实中都不乏其例。我们从纳兰性德的词中所表现和流露出的感情可以看出,他很可能就经历了一次这样痛苦的“恋爱”。在清人的笔记中,也多有这方面的记载,具有代表性的如:“是书力写宝黛痴情,黛玉不知何人?宝玉固全书之主人翁,即纳兰侍御也”[(10)]。把他与小说中的“宝黛之恋”联系起来,说明他很可能有相似的经历。在他的词作中,有首题为《咏红姑娘》的〔眼儿媚〕,有人说这个“红姑娘”就是他的恋人,也有人认为他的恋爱对象是他的“表妹”等等。当然这些传闻未必可靠,我们也很难落实,但从他的词中,我们又可实实在在地看到他感情上所承受的痛苦磨难,不能不使我们相信确有这样一段恋情。对于这位姑娘的名姓及详细情况,我们无法弄清也不必费力去考证,倒是通过记叙和描写爱情的词章,可以从中了解纳兰性德的爱情的经历和观念,从他的每一首表现爱情的词中都可以看到一个生动的场面和体会到作者如海涛般涌动的情感,我们从中撷取一些表现特定场面的词并连缀起来,不仅可以看出他爱情经历的过程和感情发展的脉络,也能得到他的一部“恋爱史”,请看如下的几个场面
〔浣溪沙〕十八年来堕世间,听花嚼芷弄冰弦,多情情寄阿谁边?紫玉钗斜灯影背,红绵粉冷枕函偏,相看好处却无言。
这首词记述了词人在18岁那年,开始萌发了爱的欲念,于是就注意打扮和修饰自己,整日口中嚼着香草,在琵琶上弹弄着相思的乐曲,但却不知去向哪个姑娘表达。只能在灯下独自沉浸在对姑娘思念的幻想中,即使看好哪个姑娘也无从言起。这当是他萌生爱情欲望的开始。
〔如梦令〕正是辘轳金井,满砌落花红冷,蓦地一相逢,心事眼波难定。谁省?谁省?从此簟纹灯影。
这首词记录了他在暮春花落时节,与一姑娘在院中金井边偶然相遇,乍见之下,通过一瞥惊鸿的刹那间对视的眼神相撞,两人内心都激起了难以抑制的情愫,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从此开始在簟席之上、灯影之下,油然而生的相思之情却难以排遣。这当是记载他与心上的姑娘第一次相见的时间、地点和当时的心情。“落花红冷”则可能是无意中言中了他们爱情不幸的悲剧结局。
〔红窗月〕梦阑酒醒,因循过了清明。是一般心事,两样愁情。犹记回廊里誓生生。
金钗钿盒当时赠,历历春星,道休孤密约,鉴取深盟。语罢一丝清露温银屏。
这首词说的是两人自暮春相见,到清明时关系就已发展到了在回廊里幽会,虽然他们都明知前途险阻重重、难以结合,但仍互换了信物,并山盟海誓地私定了终身。这当是表明他们的爱情已发展到了难分难舍并互相表明矢志不渝决心的阶段。
〔减字木兰花〕相逢不语,一朵芙蓉着秋雨。小晕红潮,斜溜钗心只凤翘。待将低唤,直为凝情恐人见,欲诉幽情,转过回廊叩玉钗。
这首词写他们在热恋期间一次值得回想的美妙场面。
〔临江仙〕昨夜个人曾有约,严城玉漏三更。一钩新月几疏星,夜阑犹未寝,人静鼠窥灯。……
这首词表现的是作者与姑娘相约幽会,可时已半夜,爱人却久候不至,面对凄凉夜景,作者感到内心焦虑和孤寂。这当是表明他们的爱情已遇到强大势力的阻隔和干扰,预示前景不明。
〔浣溪沙〕五字诗中目乍成,尽教残福折书生,手捋裙带那时情。……
作者通过回忆幽会情景表现复杂的内心感情。虽然在幽会时以“手捋裙带”的“爱抚”动作表面上表现了幸福甜美的情景,但当时内心却充满了苦涩和愧疚心情。这当是表明作者对他们的爱情没有进展而陷入苦闷烦恼的境地。
第四篇:浅析纳兰性德的悼亡词
浅析纳兰性德的悼亡词
学 院: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目 录
中文摘要.................................................Ⅰ 英文摘要.................................................Ⅱ 引 言.................................................1 正 文.................................................3 1.纳兰性德的悼亡词....................................3 1.1 悼亡诗词溯源......................................3 1.2 纳兰性德创作的悼亡词..............................5 2.纳兰性德悼亡词的艺术氛围............................6 2.1 至真至深的情感世界................................7 2.2 超越世俗的精神家园................................11 2.3 虚实相生的意象天地................................13 2.4 传世经典的故事情境................................17 3.纳兰性德悼亡词的创作动因............................18 3.1 多愁善感的纯真性情................................18 3.2与卢氏刻骨铭心的爱情...............................19 3.3壮志难酬的悲慨一生.................................20 结 论.................................................22 参考文献.................................................25 致 谢.................................................27
中文摘要
纳兰性德是清代词人中颇为引人注目的一位满族天才词人,他流传下来的词有三百四十多首,在他的《饮水词》中,词题标明“悼亡”的有七首,而虽未标“悼亡”,词情实为追忆亡妇、追念旧情的有三十一首。其悼亡词作数量之多,情感之浓,古今少有。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文本出发,通过对相关资料的考察与梳理,并结合纳兰性德生活的时代背景和人生经历,对纳兰性德的悼亡词加以探析。本文分为三个部分进行论述:首先从“悼亡”入手,对悼亡诗词进行溯源,并梳理出纳兰性德悼亡词的创作概况;其次着重从情感世界、精神家园、意象天地及故事情境四方面对纳兰性德悼亡词的艺术氛围进行综合阐述;最后探究纳兰性德悼亡词的创作动因。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对纳兰性德悼亡词的艺术氛围及其创作动因有了较全面的把握,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评价纳兰性德悼亡词的审美价值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关键词:纳兰性德;悼亡词;艺术氛围;创作动因
引 言
纳兰性德(1655-1685),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枷山人,隶满洲正黄旗,太傅明珠之子。纳兰性德虽然仅活了短短的三十一岁,但他却以自己天才的艺术创造名昭后世,在文学史上占有不可或缺的一席之地。特别是词作影响颇深,其词集《饮水词》原名《侧帽集》,取北宋词人晏几道《清平乐》“侧帽风前花满路”句意。《饮水词》是我国词史上一份珍贵的瑰宝。纳兰性德在世时,其词即已刻本问世,产生过“所刻《饮水》、《侧帽》词,传写遍于村校邮壁,海内文士,竞所摹仿”【1】的轰动效应,甚至远播朝鲜:“朝鲜人有‘谁料晓风残月后,而今重见柳屯田’词句”【2】。
纳兰词问世以来,一直受到词坛的重视,许多文坛名家都给予了中肯的评论。陈维崧云:“《饮水词》哀感顽艳,得南唐二主之遗。”【3】、况周颐云:“纳兰容若为国初第一词人。……其所为词,纯任性灵,纤尘不染。”【4】、王国维云:“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汉人习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5】,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人对纳兰性德词都有如此高的评价,如陈廷焯就认为“容若《饮水词》,在国初亦推作手……然意境不深厚,措词亦浅显。”【6】不过从总的方面看,肯定纳兰词的观点占主流地位。这种肯定主要是认为他的词能够抒写心声,以情
取胜,这也正是纳兰词能够胜人一筹之处。在纳兰性德短暂的一生中,能有如此成就,确实表现出了他极高的文学才气和勤勉的品质。
纳兰词情深意蕴,陈维崧归纳为“哀感顽艳”;况周颐归纳为“纯任性灵”;王国维归纳为“真切”,都是说纳兰词情感真实而动人,加上其词格调高秀,浑然天成,故读之入耳赏心,无人不爱。作为我国词坛上的一朵奇葩,纳兰性德以爱情词见长,特别是他抒写丧妻之痛的悼亡词,读之令人潸然泪下。
在纳兰性德成婚三年后,他的妻子卢氏就因难产香消玉殒,是年卢氏二十一岁。生离的无奈已令词人哀愁,不期而至的死别就更令其肠断了,从此以后,“悼亡之吟不少,知己之恨尤多”【7】无论是亡妻的生辰、忌日,还是词人身在家园塞上、醒里梦里,始终没有停止他的哀吟婉唱。作为生活中的重要寄托失去了“知己一人谁是?己矣。”(《荷叶杯》)这种天人永隔的悲痛,生死不渝的爱情,在其悼亡词中淋漓尽致地表露出来,这些词字字泣血,篇篇凄切,低回幽怨,苦闷感伤,真挚深蕴,感人至深,抒写出了人类所向往和追求的美好情感。
本文拟从纳兰性德的悼亡词入手,结合其人生遭遇,对其悼亡词中具有的艺术氛围及其悼亡词的创作动因展开论述。
结 论
纳兰性德的一生,失意多于得意,眼泪多于欢笑。他始终以悲眼观物,将人生的遗憾、失望、哀伤和悲痛融合在词作中。纳兰词总是缭绕弥漫着一片凝重的、难以掩抑的、剪不断理还乱的伤感意绪,包含着许多无法回避的、无法改变的人生缺憾所触发起的无可奈何的悲怆凄凉。
纳兰性德悼亡词都来源于他的心灵深处,都是他精诚所至、字字泣血得来的。词中所表达的思念卢氏的情感,首首都如此浓烈地展现俩人爱情之深。置身于纳兰性德悼亡词的艺术氛围中,我们会为一份诚挚、深沉的情感而感动;会为一个痛苦、压抑的生命而思考;会为那些清丽缠绵的意象而吸引;还会为那些情深意切的典故而陶醉。浓郁而独特的艺术氛围散发出持久的魅力,不仅感染了后世的读者,也形成了中国悼亡诗词文学的高峰。
纳兰性德的悼亡词血泪交融、情深义重,既是死者对生者的期望,也是生者对死者的承诺。纳兰性德将其对亡妻永无止境的痛彻心底的思念、生死不渝的情结与自然万物融合在一起,将一切景语皆化为情语,它不仅表达了纳兰性德与卢氏之间个人的真挚爱情,而且也表现了人类对最纯洁情感的追求,并且展示了人性中最美好的精神世界。
对纳兰性德悼亡词做出卓有成效之研究的学者有严迪昌、黄士
吉、宋培效、项小玲、罗建勤等等。严迪昌认为纳兰性德赤诚淳厚,情真意挚;黄士吉主要着眼于纳兰性德在表现手法上的创新;宋培效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探讨了纳兰性德对悼亡词的新突破;项小玲认为纳兰性德的悼亡词是以情来观照和审视自然界和社会人生。目前对纳兰悼亡词的研究不仅局限于大陆学者,台湾学者李嘉瑜指出了纳兰性德由爱情层面出发的悼亡词是与传统悼亡之作大不相同的;日本田勇次郎认为悼亡词是纳兰情真的精华。
近20年间,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以及观念的改变,纳兰性德及其悼亡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与重视,希望本文的分析对今后纳兰性德悼亡词的研究有一定的借鉴的意义。
第五篇:纳兰性德词的特点
云南师范大学成人教育学院毕业论文
纯任性灵,纤尘不染
——浅谈纳兰性德词的特色
学生姓名: 陈玉婷
学 号: 118580046 专 业: 汉语言文学
年 级: 2011级专升本
纯任性灵,纤尘不染
——浅谈纳兰性德词的特色
内容提要:纳兰性德,一个出生贵族家庭的性情中人,一个具有落拓无羁的性格,超逸脱俗的秉赋,出众的才华,敢于傲视功名的一等带刀侍卫,一个虽身在高门广厦,却常有山泽鱼鸟之思的少年才俊,一个能将爱情、友情、乡情揉碎了再捏成词,谱成曲,叫人不忍卒读,又令人百感交集的“清初第一词人”,“千古第一伤心人”。纳兰性德“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能叫当时“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实在是耐人寻味。关键词:纳兰性德 鲜明题材 真纯特色 独特环境
纳兰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初词人,正黄旗人。出身贵胄,其父纳兰明珠是康熙朝权倾一时的首辅之臣,其本人天资聪颖,博通经史,工书法,擅丹青,又精骑射,十七为诸生,十八举乡试,二十二岁殿试二甲七名,赐进士出身,后晋一等侍卫,常伴康熙出巡边塞,深得皇帝宠信隆遇。康熙二十四年纳兰因病去世,年仅三十一岁。
纳兰性德是清代最著名的词人之一。他的词哀感顽艳,情真意切,痛彻肺腑,令人不忍卒读。纳兰词在我国文学史上亦占有重要地位。王国维评曰:“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①当时盛传:“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著有《通志堂集》②,词先后结集《侧帽》、《饮水》,后人多称纳兰词,现存348首。③纳兰词独具真情锐感,直指本心,其中以爱情(悼亡)词最哀感顽艳,引人共鸣。
纳兰生活在清顺治、康熙年间的高官显贵的家族之中,他虽然拥有御前随驾侍卫的个人经历和荣华富贵的生活环境,但他在爱情上却因恋人未得和爱妻去世受到重创,造就了他的词充满哀叹伤悲。他虽然能文能武,出类拔萃,却无法驾驭自己的情感,为情所困。他的大部分词中传承了凄切婉约的词风,被称为“千古伤心”词人。纳兰性德的这些特殊的环境与背景,加上他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的创作呈现特有的个性特征和鲜明的艺术风格。
一、鲜明的题材特色
纳兰性德词的题材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爱情阻隔、发妻早亡的哀怨;陪皇随驾,出塞行役时的感慨;赠友抒怀的情真意切。贯穿其间的主线,是他热切追求人性的纯美,爱情的缠绵,友情的珍贵。其作品的主旨情调是伤感哀怨之音。其中尤以爱情、悼亡和乡思的题材最为凄婉动人。
(一)缠绵悱恻的爱情词
纳兰性德虽出身贵胄,一生富贵安逸,却天生了一颗多愁善感的心,一段女儿柔肠。他善于描摹少女的风情万种,借描写少女的春愁秋怨表达自己对情人、恋人的相思之苦,相离之怨。
《临江仙》:“昨夜个人曾有约,严城玉漏三更。一钩新月几疏星。夜阑犹未寝,人静鼠窥灯。原是瞿塘风间阻,错教人恨无情。小栏杆处寂无声。几回断肠处,风动护花铃。”
《菩萨蛮》:“窗前桃蕊娇如倦,东风泪洗胭脂面。人在小红楼,离情唱《石州》。夜来双燕宿,灯背屏腰绿。香尽雨阑珊,薄衾寒不寒?”
这两首词是纳兰性德初恋时的作品,前一首背景不明晰,可以认为是写自己在月下等待恋人来,对方却爽约,作者这时想到“原是瞿塘风间阻”遇到阻力。后一首背景更清晰了,这就是相传纳兰与表妹雪梅相恋,雪梅被纳兰母亲软禁于小红楼。作者认为恋人终日在“泪洗胭脂面”从而关心其“薄衾寒不寒”。这两首词从不同角度描述作者当时相知不能相见的苦痛。
《减字木兰花》“相逢不语,一朵芙蓉着秋雨。小晕红潮,斜溜鬟心只凤翘。待将低唤,直为凝情恐人见。欲诉幽怀,转过回阑叩玉钗。”
“一朵芙蓉”,“ 小晕红潮”,“凝情”,“ 叩玉钗”仅仅几个词就把小女儿那种娇俏可爱的羞态描摹得惟妙惟肖,她那百转千回、欲说还休的风情跃然眼前。这是不是纳兰性德那传说中的自小就两小无猜,青梅竹马的表妹呢?如果是,那将是一个多么惹人喜爱的可人儿,她的入宫又会带给多情人几多的伤感啊!
翻翻《饮水词》,多少是写离愁别恨,相思怀人的啊!女子由思念征夫而伤春怀愁,百无聊赖。男人塞外思故,归心似箭。对于多情似纳兰的男女来说,最大的苦痛莫过于相知不能相见了。纳兰因爱情的不如意,郁郁终生,词中多写分离之苦,或闺中怀人,或旅途怀妇,总是怨愁难遣,怅惘难消。应念了他那句“予本多情人,寸心卿自持” ④的话语。
(二)凄恻哀怨的悼亡词
在纳兰“多情总被无情误”的人生中,爱妻卢氏骤然辞世给了他惨痛的打击,对他的词作的题材和风格产生了深层的影响。从妻子初亡到纳兰三十一岁病逝,他写有悼亡词四十余首。其作品伴随他的整个后半生,形成了他凄恻哀怨的独特风格。虽然绝大部分词的确切年代很难考证,但我们仍然能从已知的材料及词作的内容中找寻出纳兰那千般痛苦、万种思念。
纳兰二十二岁,重阳节前夕,梦见妻子,执手哽咽,醒来即作一首《蝶恋花》:“辛苦最怜天上月。一昔如环,昔昔都成玦。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无那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读来令人倍感凄凉。
再看看《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此恨何时己。滴空阶、寒更雨歇,葬花天气。三载悠悠魂梦杳,是梦久应醒矣。料也觉、人间无味。不及夜台尘土隔,冷清清、一片埋愁地。钗钿约,竞抛弃。重泉若有双鱼寄。好知他、年来苦乐,与谁相倚。我自中宵成转侧,忍听湘弦重理。待结个、他生知己。还怕两人俱薄命,再缘悭、剩月零风里。清泪尽,纸灰起。”
《金缕曲》上阕写词人对亡妻的深切怀念。哀思三载,大梦未醒,试想贤妻离去,或许因“人间无味”而“尘土隔,……埋愁地。”这就是“钗钿约,竞抛弃”的原因吧。下阕则设想与阴间妻子“双鱼寄”了解她“年来苦乐”,进而梦想未来“待结个、他生知己”,又担心“还怕两人俱薄命,再缘悭、剩月零风里。”只能“清泪尽,纸灰起”。这种爱妻早逝生死睽隔,已令人痛断肝肠,而期望来生又不可得的现实,把人推向绝望,则格外凄绝。
《鹊桥仙·七夕》“乞巧楼空,影娥池冷,佳节只供愁叹。丁宁休曝旧罗衣,忆素手、为予缝绽。莲粉飘红,菱丝翳碧,仰见明星空烂。亲持钿合梦中来,信天上、人间非幻。” 《南乡子·为亡妇题照》“泪咽却无声,只向从前悔薄情。凭仗丹青重省视,盈盈,一片伤心画不成。别语忒分明,午夜鹣鹣梦早醒。卿自早醒侬自梦,更更,泣尽风檐夜雨铃。”
这些作品语气哽咽、如泣如诉,识别时的情景历历在目。相处时的一花一木,一点一滴时时萦绕于心,昔日爱人用过的东西,留下的遗物,走过的地方,做过的事情,哪一样没有诱发词人不加节制的相思之情,交织着词人绵绵不尽的追悔之意。
纳兰在《荷叶杯》中写到:“知己一人谁是?已矣。赢得误他生。有情终古似无情,别语悔分明。道是芳时易度,朝暮,珍重好花天。为伊指点再来缘,疏雨洗遗钿。”可见,卢氏不仅是纳兰的恩爱发妻,也是被纳兰视为人生一知己的。在封建社会,男女间爱情能达到这样的层次是极其罕见的。纳兰常以谢道韫指代亡妻,如《眼儿媚》:“林下闺房世罕俦,偕隐足风流。今来忍见,鹤孤华表,人远罗浮。”在《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中以李清照、赵明城夫妇之典喻自己和卢氏:“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卢氏与纳兰志趣相投,夫妻二人婚姻生活的幸福程度可以想见。正因为卢氏不仅是纳兰的妻子,也是他的知己和朋友,卢氏的去世对纳兰而言所触动的不仅仅是儿女情长。“鸾胶纵续琵琶,问可及,当年萼绿华。”⑤那种超越于寻常男女之上的精神深处的息息相通,日常生活中的相互体贴与照顾,以及亲情的和谐与温暖等等,所有这些微妙复杂的因素综合起来,使得伴侣一旦失去,将是无法代替的,而往昔的幸福亦是不可能复现的。
(三)坦荡纯真的友情词
纳兰虽出身贵籍高门,却能做到“在贵不骄,处富能贫”。他写过“吾本落拓人,无为自拘束。倜傥寄天地,樊笼非所欲。”⑥偏偏这位浊世佳公子生在了“天上神仙府,人间宰相家”的金丝笼里;他对人坦诚重义,见才必怜,见贤必慕,恰恰生在了帝王侧,过着伴君如伴虎的日子。要在龌龊的官场曲迎奉承,他的内心是多么的矛盾与无奈。也许,只有在朋友至交那里才能得到友情的蕴籍,得到心灵的安宁。因此,他的友情词是俊迈豪放的,意气纵横的,肝胆相照的。《金缕曲·赠梁汾》“德也狂生耳。偶然间,淄尘京国,乌衣门第。有酒惟浇赵州土,谁会成生此意。不信道、遂成知己。青眼高歌俱未老,向樽前,拭尽英雄泪。君不见,月如水。共君此夜须
沉醉。且由他、娥眉谣诼,古今同忌。身世悠悠何足问,冷笑置之而已。寻思起、众土翻悔。一日心期千劫在,后身缘、恐结他生里。然诺重,君须记。”
词中的梁汾是清代著名词人顾贞观的号,他与陈维崧、朱彝尊并称“词家三绝”。《金缕曲·赠梁汾》词中“有酒惟浇赵州土”表明其仰慕平原君礼贤下士、结交知己的人品。而“且由他、娥眉谣诼,古今同忌”则表明了他对现实的不满与无奈。以“身世悠悠何足问,冷笑置之已”“青眼高歌俱未老,向樽前,拭尽英雄泪。君不见,月如水” 来帮朋友拆解困境。并郑重许诺:“一日心期千劫在,后身缘、恐结他生里。然诺重,君须记。”字字句句,发自肺腑,令人读来心潮起伏,百感交集。
纳兰性德不仅对顾贞观如此,对当时许多颇具名气的文士和布衣文人都能倾心结交。包括吴兆骞、姜宸英、严绳孙、朱彝尊、陈维崧等皆与他成为忘年知交。他的朋友梁佩兰评价他是“不尚贵游,而好蓬荜。”“黄金如土,惟义是赴。见才必怜,见贤必慕。”从纳兰词中,我们读到了一个喜好朋友,敬重朋友,仗义疏财,有仁有义的纳兰,也深深地被他词中的真情所感动,所鼓舞。纳兰是纯真的,纤尘不染的,其词是情感充沛的,浑然天成的。
(四)豪迈衰飒的行役词
纳兰性德作为御前侍卫,随皇南巡北游,唱和诗词,编书著述,受到皇上的赏识。然而他却对这种扈从生涯显现出厌倦,不时在词作中流露出乡关之思和怨尤之情,请看:
《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如梦令》:“万帐穹庐人醉,星影摇摇欲坠。归梦隔狼河,又被河声搅碎。还睡,还睡,解道醒来无味。”
独具特色的塞外风光激发起了喜爱人世间一切美好事物的纳兰强烈的创作欲望。然而,面对着广袤的大自然,听着塞外的风雪声,他又忍不住想起家的温馨舒适,想起“轻别离”的扈从生涯,他又感到无限凄凉。因此,他词的上阙多描摹壮丽的塞外风光,而下阙却笔锋一转,抒发自己身在天涯心在家,身心相离的愁怨。将壮丽的塞外风光和凄婉的思乡之情糅合在一起,纳兰营造了一幅幅兼具壮美与凄美的画面,丰富了我国古典诗词之一——思乡词的意境。
二、深婉真纯的艺术特色
词始兴于隋唐,盛于宋。元明时期,词渐衰微,平庸者多。至清代,词学重受文人关注。然而词家往往循规蹈矩,鲜有突破,故产生浮艳颓靡之风。此时,纳兰性德的词就如一股清新的空气,为沉落多年的词坛注入了生气和活力。纳兰性德的词,最突出的艺术特色就是“情真”,词风上承李煜,工于写情,惯于白描、直抒胸臆,意象清新疏朗;风格哀婉、缠绵、凄恻、顽艳。他擅长篇幅短小的小令,蕴造清新疏朗的意象,将词作的题材与艺术风格和谐统一,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个情感真挚、颖慧绝代的浊世才俊少年。
(一)纳兰词的艺术魅力首先在于它真切、自然的风格特点。
纳兰词,写真意,抒真情,说真话,不拐弯抹角,不矫揉造作,而且语言优美流畅,形式和谐,不受格律的拘束,行云流水,喷薄而出。如以下几首:《如梦令》“木叶纷纷归路,残月晓风何处。消息半浮沉,今夜相思几许。秋雨,秋雨,一半西风吹去。”《浣溪沙》“……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还有,像“月华如水”、“波纹似练”、“有泪如潮”,“天上人间一样愁”这样自然、亲切的词句随处可见。难怪王国维评价他“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唐圭璋认为纳兰性德”待人真,作词真,写景真,抒情真,虽力量未充,然以其真,故感人甚深。一种凄惋处,令人不忍卒读者,亦以其词真也。”刘大杰也说纳兰性德”他没有做作,没有虚伪,只是实实在在地吐露出自己的声音。这才是真实的诗……,纳兰性德词的价值全部在这地方。”
(二)纳兰词虽缘自“真”,但并没有流于浅薄,而是善于营造凄婉意境:一是善写凄清迷离之境,词意蕴籍隐曲;二是善用细节小景表达孤寂之情。因而增强了词的艺术感染力。请看《梦江南》“昏鸦尽,小立恨因谁?急雪乍翻春阁絮,轻风吹到胆瓶梅,心字已成灰。”
这首小令看来是恋人雪梅被选到宫里之后,纳兰倍感孤寂、痛苦而作,写得轻灵凄婉,深沉感人。词人用黄昏、乌鸦、柳絮、春阁、瓶梅、心香等物象深刻表达相思的凄苦,其意境和物境有机融合在一起,既有实景的描画,又有心如死灰的暗喻。
(三)纳兰认为填词同作诗一样,一是要重比兴、写忧患,二是有寄托、抒真情。就是必用比兴之法,寄托自己的思想追求和不平,以抒发自家性情,所以“比兴此焉托”。从这一思想出发,纳兰性德认为诗词创作用不用比兴寄托思想感情至关重要,他主张在诗词创作中必须“意在言外”,这样才能蕴藉含蓄,高澹有味。其词作中即不乏这样的作品,如:
《眼儿媚·咏梅》“莫把琼花比澹妆,谁似白霓裳。别样清幽,自然标格,莫近东墙。冰肌玉骨天分付,兼付与凄凉。可怜遥夜,冷烟和月,疏影横窗。” 在这首咏白梅的词中通过对白梅雅淡孤高品格的赞赏和对它孤独凄清处境的同情,寄托了作者的心志,产生了“高远有味”的艺术效果。
三、独特的艺术环境:
纳兰性德的词学思想,不止受到了我国古典诗歌和词作优良传统的影响,而且与他的政治理想以及切身遭遇的感慨相一致。
(一)个人所处生活环境原因
他和李煜一样,都是贵族,物质、生活绝无半点缺陷,但是精神上却有着同样无法排解的悲痛:生死无常,人生如梦,家国之感,悼亡之情,于是他广交“于世所称落落难合者”,这样一来造成了这位贵族青年的艺术的心境与灵魂:他仰慕汉文化知识,背离当时的社会主流,有着不同于一般满清贵族的远大理想和高尚人格。
(二)十分广阔深远的社会现实原因。
纳兰所处的康熙王朝还是满清贵族入主中原尚未完全稳定的特殊历史时期。当时,种族内部纷争激烈,八旗子弟争权夺位,尔虞我诈。特别是中原文化与满族人的生活经历产生了强烈的冲突,几千年的儒家文化既震撼了满族人的心灵,又给社会生活带来了沉重的精神负担,封建末世悲凉的社会命运不可避免地影响着纳兰敏感而脆弱的心灵。
(三)内在曲折的精神因素 俗话说“伴君如伴虎”。纳兰由于特殊的姻缘关系加上独特的才华和远大的政治抱负而左右于皇帝身边,尽得人间富贵,可他却“虽履盛处丰,抑然不自多。于世无所芬华,若戚戚于富贵而以贫贱为可安者。身在高门广厦,常有山泽鱼鸟之思。”⑦一方面他有拳拳报国之心,悃悃忧民之意,渴望入世,成就一番事业;一方面却又看不上官场的,并进而“常有山泽鱼鸟之思”。这实在是个深不可解的矛盾,但正是在这一矛盾的思想里使我们看到了纳兰的又一美好品格,那就是他虽为豪门公子、皇帝近臣,却不为名缰利锁所羁绊,不做同流合污之辈,甘有隐逸之心。
四、结束语
纳兰性德虽然只有短短三十一年生命,在仕途生涯中还没有来得及建功立业,在朝政上远没有其父明珠那样的具有影响力,但他却成为清代享有盛名的大词人。他没有后主李煜那种国破被羁的悲惨境遇,又没有出身闺门的婉约派之宗李清照背井离乡南迁的伤痛和丈夫去世后生活艰难曲折的命运,也没有武将文人辛弃疾那样英武豪迈和欲收复国土而不达的悲愤情怀,其词的名气亦略逊于前者。但纳兰却被王国维赞曰:“北宋以来,一人而已”,朱祖赞曰:“八百年来无此作者”。在大清进入康乾盛世之初,纳兰性德与阳羡派代表陈维崧,浙西派掌门朱彝尊鼎足而立,并称“清词三大家”成为词坛中兴的中坚角色。这足以引起后人对纳兰性德这份文学遗产研究的必要。我们只是说:当代诗人同样需要纳兰那种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需要纳兰那种感人至深的激情;在诗词创作中也应具有自己鲜明的个性特征和艺术风格;需要更多可令后人追忆不已,具有真正文学艺术价值的传世作品。从这种角度着眼的话,研究纳兰性德词尚有漫长的路要走。
注释:
①出自王国维《人间词话》;
②《通志堂集》其中包括赋一卷,诗、词各四卷,经解度三卷,文二卷,渌文亭杂识四卷; ③纳兰词又一说342首;
④出自纳兰性德《拟古》第十五首; ⑤出自纳兰性德《沁园春·代悼亡》; ⑥出自纳兰性德《拟古》第三十九首; ⑦出自韩艾《神道碑》。
参考书目:
1、纳兰性德 《纳兰词》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1年5月出版
2、刘德鸿 《清初学人第一—纳兰性德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7年9月出版
3、苏缨 毛晓雯 夏如意 《纳兰容若词传》 江苏文艺出版社 2010年1月出版
4、张秉戍 《纳兰词笺注》 北京出版社 2000年4月出版
5、王国维 《人间词话/人间词》 群言出版社 1997年5月出版
6、严迪昌 《金元明清词精选》 江苏古籍出版社 2002年9月出版
7、安意如 《当时只道是寻常》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1年8月出版
8、苏缨 《纳兰词典评》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年5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