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带一路给大学生带来的机遇
延边大学-形势与政策
一带一路对大学生的机遇
中国古代,丝绸之路在世界版图上延伸,诉说着沿途各国人民友好往来、互利互惠的动人故事。如今,一个新的战略构想在世界政经版图从容铺展——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总书记在去年9月和10月份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强调相关各国要打造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这一跨越时空的宏伟构想,从历史深处走来,融通古今、连接中外,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承载着丝绸之路沿途各国发展繁荣的梦想,赋予古老丝绸之路以崭新的时代内涵。
建设“一带一路”,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主动应对全球形势深刻变化、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它对推进我国新一轮对外开放和沿线国家共同发展意义重大。当前,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加快推进,全球增长和贸易、投资格局正在酝酿深刻调整,亚欧国家都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需要进一步激发域内发展活力与合作潜力。“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提出,契合沿线国家的共同需求,为沿线国家优势互补、开放发展开启了新的机遇之窗。“一带一路”在平等的文化认同框架下谈合作,是国家的战略性决策,体现的是和平、交流、理解、包容、合作、共赢的精神。随着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际社会上 “中国威胁论”的声音不绝于耳。“一带一路”的建设,正是中国在向世界各国释疑解惑,向世界宣告和平崛起:中国崛起不以损害别国的利益为代价。
2015年10月17日,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筹委会文化传承创新高端学术研讨会在敦煌举行。来自复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兰州大学和俄罗斯乌拉尔国立经济大学、韩国釜庆大学等46所中外高校在甘肃敦煌成立了“一带一路”高校战略联盟,以探索跨国培养与跨境流动的人才培养新机制,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人才。46所高校当日达成《敦煌共识》,联合建设“一带一路”高校国际联盟智库。联盟将共同打造“一带一路”高等教育共同体,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大学之间在教育、科技、文化等领域的全面交流与合作,服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作为一名大学生这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机遇,我们要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以适应“一带一路”给我们带来的机遇。
在十八大报告提出:“综观国际国内大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面对第二个十年更加复杂的战略机遇期,我们必须有更加全面、更加充分的准备。中国进入一个新阶段,政治、经济、文明、社会环境各方面因素都将对当代大学生的具体要求、人生定位、就业规划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大学生要充分了解时事,把握国内外形势与政策动态,对自己的未来及
延边大学-形势与政策
早谋划。响应党中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号召,努力提升自我,积极投入到建设祖国的队伍中!
在建设一带一路的过程中,到处蕴含生机,也给大学生提供了许多发展的机遇。我国是一个人才荟萃的国家,同时也造就了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在竞争激烈的当前社会环境,如何抓住机会去应对挑战,是当代大学生所应该考虑的问题。机遇无处不在,机遇也往往垂青有所准备的人,要想很好把握机遇,发展自己,取得成功,要做的就是提高自身实力,认清当前形势,勇于创新。我们要全面提高个人素质,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呈多元化,没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趋向于实用主义,重功利讲实惠,缺乏长远打算、远大理想、抱负和社会责任感,因而没有强大的动力.在当今这个竞争激烈的年代,要想取得跟好的发展,大学首要的就是搞自身的综合实力。全面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就要落实到政治思想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心理品格素质和身体素质四大方面。就业问题依然是当今大学生不可避免的一个难题,“一带一路”必然给中国带来巨大的就业市场,那么就需要我们大学生不断充实自己,发展自己,完善自己,来适应市场,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在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上,大学生就要着重培养自身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艰苦奋斗精神和务实作风等方面的精神。在现代面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生产的发展越来越多地依靠人的智力和知识的今天,劳动者科学文化素质的高低,对生产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因而,大学就要牢牢把握好学习的时间,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心理品格素质和身体素质,是根本,有了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身体健康素质大学生才能充分融入社会。面对社会的激烈的竞争,才能有精力坦然地应对“一带一路”给我们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创新是发展方式转变的中心环节,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特别是提高关键领域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是当代大学生提高自身能力的关键,也是当代大学生面对挑战所因具备的能力。正可谓不进则退,进则居上,皆是在强调一个人主观能动性的重要之理。停滞不前,不求改革创新,就如同一潭死水,毫无生机,也没有机遇。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要勇于创新,开拓进取,为“一带一路”的伟大构想提供智力支持。
总之,“一带一路”得伟大构想给我们大学生带来的不仅是机遇,也有挑战,我们要勇于创新,开拓进取,不断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树立崇高的理想,脚踏实地,不尚空谈,抓住“一带一路”给我们带来的机遇,勇敢的迎接“一带一路”给我们带来的挑战。
第二篇:“一带一路”给建筑行业带来的机遇(推荐)
读: 《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的发布在推动国家战略发展的同时,也会带动各行业的发展。那么对建筑行业又带来了哪些发展机遇?
一带一路总体规划
3月28日,国家发改委、外交部等联合发布《推动共建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简称《愿景与行动》)。
一带一路重点圈定了18个省,包括新疆、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内蒙古西北6省,黑龙江、吉林、辽宁东北3省,广西、云南、西藏等西南3省,上海、福建、广东、浙江、海南5省,内陆地区则是重庆。
“一带一路”给建筑行业带来的机遇
1、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为优先领域
《推动共建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明确提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抓住交通基础设施的关键通道、关键节点和重点工程,优先打通缺失路段,畅通瓶颈路段,配套完善道路安全防护设施和交通管理设施设备,提升道路通达水平。
2、基础建设投资金额巨大
目前各地“一带一路”拟建、在建基础设施规模已经超过1万亿元,跨国投资规模约524亿美元。一般基础设施的建设周期为2—4年,2015年国内“一带一路”投资金额在3000亿—4000亿元。海外项目基建投资中,假设1/3的项目在国内,2015年由“一带一路”拉动的投资规模在4000亿元左右。
3、投资项目多为铁路、公路、机场、水利建设
2015年各省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一带一路”基建投资项目总规模已经达到1.04万亿元,投资项目多为铁路、公路、机场、水利建设。其中,铁路投资近5000亿元,公路投资1235亿元,机场建设投资1167亿元,港口水利投资金额超过1700亿元。
4、加快建筑业“走出去”步伐
沿线国家中,已经有近60个国家明确表示支持和积极参与建设。
“一带一路”辐射范围涵盖东盟、南亚、西亚、中亚、北非和欧洲,总人口约46亿(约全球2/3),GDP总量达20万亿美元(约全球1/3)。初步估计,未来十年中国对一带一路地区的出口占比有望提升至1/3左右,中国在一带一路上的总投资有望达到5万亿美元。
5、未来发展一片利好
据测算未来十年每年亚洲基础设施的投资资金规模约8000亿美元,建筑行业市场空间巨大;国内基建投资将继续维持高位,内外互补需求旺盛。
今后几年,城镇化建设、农村建设、铁路建设、机场建设等将为建筑业的发展打开广阔的空间。预计投资规模达到15万亿至20亿万左右,由于实施产融结合战略,从传统的施工向投资建设一体化发展,因此利润率将从3%提高到5%左右。
第三篇:浅谈“一带一路”带来的毕业生就业机遇
浅谈“一带一路”带来的毕业生就业机遇
一、“一带一路”的主要内容及发展目标
“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是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的合作共赢之路,是增进理解信任、加强全方位交流的和平友谊之路。
一带一路的主要内容目前还处在探讨或研究的阶段,一个具有广泛基础的共识是一带一路应优先发展互联互通。具体来说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逐步实现五通,一是政策沟通,通过领导人部门、地方等各层次进行政策对话。二是道路连通,既有传统的公路、铁路、航空、航运、管道等的连通,也有电力、电讯、邮政、边防、海关和质监、规划新领域的连通。三是贸易畅通,重点促进贸易或投资的便利化。四是货币流通,包括推广本币结算和货币互换。五是民心相通,促进不同文明和宗教之间的交流对话,推进教育、文化交流,发展旅游。
在初始阶段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的优先和重点,这方面并不是白手起家,而是有很好的基础。包括中国和俄罗斯、中亚国家以及缅甸的油气管道,始发自中国重庆、成都、连云港、郑州等地的欧亚铁路货运班列。中国西部、欧洲西部公路、澜沧江、湄公河航运等等。陆海两个丝绸之路的建设各具特色,应该齐头并进相互支持。陆上的口岸和海上的港口、陆上的道路和海上的航路,都是新时期丝绸之路建设的支点和重点。
一带一路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可以由易到难、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更大范围的区域合作。一带一路是合作倡议,中国没有特别的地缘战略意图,无意谋求地区事务的主导权,不经营势力范围,不会干涉别国的内政。
二、“一带一路”对高校就业形势的影响
2015年10月17日,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筹委会文化传承创新高端学术研讨会在敦煌举行。来自复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兰州大学和俄罗斯乌拉尔国立经济大学、韩国釜庆大学等46所中外高校在甘肃敦煌成立了“一带一路”高校战略联盟,以探索跨国培养与跨境流动的人才培养新机制,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人才。46所高校当日达成《敦煌共识》,联合建设“一带一路”高校国际联盟智库。联盟将共同打造“一带一路”高等教育共同体,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大学之间在教育、科技、文化等领域的全面交流与合作,服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作为一名大学生这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机遇,我们要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以适应“一带一路”给我们带来的机遇。
在十八大报告提出:“综观国际国内大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面对第二个十年更加复杂的战略机遇期,我们必须有更加全面、更加充分的准备。中国进入一个新阶段,政治、经济、文明、社会环境各方面因素都将对当
代大学生的具体要求、人生定位、就业规划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大学生要充分了解时事,把握国内外形势与政策动态,对自己的未来早谋划。响应党中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号召,努力提升自我,积极投入到建设祖国的队伍中!
三、高校毕业生如何“紧扣主题”把握机遇
在建设一带一路的过程中,到处蕴含生机,也给大学生提供了许多发展的机遇。我国是一个人才荟萃的国家,同时也造就了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在竞争激烈的当前社会环境,如何抓住机会去应对挑战,是当代大学生所应该考虑的问题。机遇无处不在,机遇也往往垂青有所准备的人,要想很好把握机遇,发展自己,取得成功,要做的就是提高自身实力,认清当前形势,勇于创新。我们要全面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就要落实到政治思想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心理品格素质和身体素质四大方面。就业问题依然是当今大学生不可避免的一个难题,“一带一路”必然给中国带来巨大的就业市场,那么就需要我们大学生不断充实自己,发展自己,完善自己,来适应市场,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在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上,大学生就要着重培养自身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艰苦奋斗精神和务实作风等方面的精神。在现代面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生产的发展越来越多地依靠人的智力和知识的今天,劳动者科学文化素质的高低,对生产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因而,大学就要牢牢把握好学习的时间,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以及品格素质和身体素质是根本,有了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身体健康素质大学生才能充分融入社会。面对社会的激烈的竞争,才能有精力坦然地应对“一带一路”给我们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创新是发展方式转变的中心环节,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特别是提高关键领域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是当代大学生提高自身能力的关键,也是当代大学生面对挑战所因具备的能力。正可谓不进则退,进则居上,皆是在强调一个人主观能动性的重要之理。停滞不前,不求改革创新,就如同一潭死水,毫无生机,也没有机遇。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要勇于创新,开拓进取,为“一带一路”的伟大构想提供智力支持。
综上,“一带一路”的伟大构想给我们大学生带来的不仅是机遇,也有挑战,我们要勇于创新,开拓进取,不断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树立崇高的理想,脚踏实地,不尚空谈,抓住“一带一路”给我们带来的机遇,勇敢的迎接“一带一路”给我们带来的挑战。
第四篇:“一带一路”给重庆经济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及其应对措施
【摘要】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重庆经济的发展受到了较大的影响。这种影响是把双刃剑,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产业结构的升级和推动了经济转型,但同时也为重庆的发展带来了更大的经济风险。文章主要介绍了该战略思想的提出为重庆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和遇到的瓶颈以及面对这些挑战应该采取的一些措施。
【关键词】一带一路;重庆经济;经济发展;经济产业结构
一、引言
2013年9月和10月,我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志先后提出“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战略构想,简称“一带一路”,就是利用中国现如今在国际中越来越重要的国际地位这个平台,遵循和平发展、互惠互利的原则,积极开展与世界各国的经济与贸易往来。
丝绸之路可以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两条主线,主要连接了中亚、非洲的许多国家和地区,最终到达欧洲。一带一路主要包括的省份有新疆、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内蒙古西北的6个省份,黑龙江、吉林、辽宁东北3省,西藏、云南、广西西南3省,上海、福建、浙江、广东、海南5省,内陆地区则是重庆。
二、“一带一路”为重庆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
(一)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提升经济效益
重庆作为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的重要战略地位,善于抓住机会积极发展经济和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自该战略实施以来,重庆市的三次产业结构由原来的“二三一”升华为现在的“三二一”产业结构。2014年重庆市三次产业占比出现大的转变,依次占比7.4∶45.8∶46.8,第三产业超过第二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力,而且三次产业结构内部优化趋势明显,保持了“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良好发展态势。
1.全市传统农业由较单一的结构向多元结构转化。以往主要以“粮猪”的发展带动农业的发展,现在逐渐向“粮猪菜家禽”四大基础产业为支撑,着力发展特色效益农业的方向转化升级。近三年以来,四大基础农产业实现了“三增”,即播种面积、亩产量、总产量的同步增长,重庆市更是注重农业的转型发展,大力培育经济作物,如药材、水果、蔬菜等,带动粮食作物的发展;以新型的家禽品种(牛、羊)代替以往传统单一且效益低下的品种(猪),鼓励大规模、集聚化的饲养,告别自给自足的小农家庭经营。全面推广农业新技术,提高农村农业科技知识的普及程度,贯彻“三农”思想,对农业耕种、农业机械化进行补贴,使得农业机械化更好地推广,效益农业得到持续良好发展。
2.工业结构向高端化、集约化和绿色低碳化发展。随着十三五规划的出台,五个发展理念(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成为各地经济发展的目标。即要做到经济发展与环境相协调,减少和关闭污染严重的企业,向集约型、绿色低碳化方向发展。重庆自“一带一路”的提出和“十二五规划”以来坚持走新型的工业化道路,推动工业不断向中高端化迈进。过去,重庆市为了追求经济速度的提升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发展、引进高耗能、重污染的重工业和其他的金属产业,极大地损失了经济效益。目前逐渐向低能耗、集约化的电子制造业的方向升级,以通信设备制造、电子器件制造、电子元件制造为主导产业,基本上形成了“5+6+800”电子网络终端产业集群和以长安为龙头的“1+10+1000”国内最大汽车产业集群。同时全市顺应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发展趋势,引进了国外和国内先进发达地区的液晶面板、集成电路、直升机、机器人、云计算、页岩气、大数据等10大战略性新型产业,完成了一批重大项目,为重庆工业经济更趋多元化打下了坚实基础。
3.服务业水平不断提高,前景看好。近年来由于国内电子商务和跨境贸易的飞速发展,对实体经济服务的要求不断升级;在过去几年,重庆重点发展以金融业、信息化服务和餐饮住宿等为主的第三产业,2014年市委四届三次全会提出了要加快建设五大功能区的要求,要准确定位各区域的功能;把重点放在发展金融业、精品商业贸易、中介咨询等一系列的现代服务业,要与经济现代化相适应。截至2014年底,第三产业对整个重庆国民经济的贡献率达到42.4%。预计在未来,所占比重会更大,水平也会进一步提高,更趋向多元化,将进一步推动经济的发展。
(二)经济发展动力孕育出新的血液
随着“一带一路”的提出和渝新欧铁路的修建,加快了市内饱和、落后产业的淘汰,重庆从过去的消费拉动经济增长转变为投资拉动。其中工业、房地产、基础设施被称为拉动重庆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2015年在全国投资下滑的趋势中,重庆依旧保持着投资的稳增长,前三季度工业投资额达到4014.33亿元,同比增长21.3%,高于全市投资增速3.9个百分点;基础设施完成投资3242.18亿元,同比增长24.5%(交通设施和城市建设是主力,分别为40.55亿元和1388.8亿元,同比增长7.1%和55.7%);房地产虽然在前三季度投资增长速度放缓,但在结构上却得到了极大的优化,投资呈现出极大的地区差异化,根据不同地区的需要,对都市房子的功能定位不同,从而更好地对房地产行业进行结构化升级。投资领域除了这三大产业作为支撑外,更是出现了新的增长动力。城市发展新区和都市功能拓展区成为重庆步入经济新常态的转折点,科学划分功能区域,各区县对自己进行差异定位,掌握自身优劣势,引领特色发展潮流,加快城镇化建设;建立渝东南和渝东北生态保护区,大力发展该地的特色水果、中药材、生态旅游等特色产业,带动当地人民脱贫致富。
三、“一带一路”为重庆经济发展带来的挑战
(一)经济波动风险增大
今年世界经济处于一个低迷的状态,国际局势动荡,加剧了多边贸易摩擦,这也为国内的经济带来了极大的不利影响。重庆与多个国家有着密切的贸易合作,在其他国家经济发生变动时,难免会产生“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现象;面对外来经济风险的冲击,我市应对风险能力较弱,虽然近几年来重庆市保持着经济的持续增长,但在很大程度上只是数量上的增长,质量并没有较大的提高;在一些高技术行业领域仍然存在着投资力度不大和强度不够,产品附加值低下,符合消费升级的高端技术新兴产品跟不上经济发展的速度,经济不能够依靠创新来驱动是很难持续发展的。外来产品和服务的大量涌入对市内该类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与其他较发达的地区相比,核心服务业没有突出优势,主要以批发零售业、金融业和房地产作为主要的支撑,现代化服务业所占比重极地,结构偏旧。因此,与其他国家相比远远不能满足客户的需要,从而削减了消费市场,导致产能过剩。所以在面对外来经济压力时,重庆并不能够积极地应对,而只是被动地对经济进行局部调整。
(二)对外开放大通道支持力度不够
重庆作为长江沿线经济带的支点和节点,对外开放起步的时间较晚,起点也低,再加上地理位置的限制,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制约。在一些政策的支持下(如西部大开发、区域经济发展等)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总体上看来,对外贸易的依存度较大,对外资的利用度不够,外商的直接投资额与国内其他发达省份相比还有着较大的差距;由于国内的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涨,许多外资企业大量撤资,这也同样影响到对外贸易的发展。在支持对外开放的基础设施方面,目前有且仅有一条高铁连接其他国家,运输能力远远不能满足一带一路的建设需求;在内部,由于地区的特殊性质,许多边远山区县的交通极不发达,导致主城区与边远山区的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对整个城市的建设不利;而主城区的高速公路网仍存在“断头路”等问题,整体效能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这些开放平台的不完善是导致对外开放力度不够的重要原因。
(三)市民素质不能满足经济现代化发展的需要
在四大直辖市中,重庆农村人口所占比重最大,受教育程度低下,呈现出总量不足、质量不达标的现象。在全国经济高速的发展的背景下,尤其是北上广一带地区的繁荣发展,人口转移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许多高教育、高技术人才为了寻求更好的发展平台,大量向这些地区转移,而剩下的大部分是受教育程度低的农民,再加上重庆经济发展的起步晚,整个经济还需要极大的发展空间,所以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许多家庭同样也不重视教育,受高等教育和专业技能培训的人数达不到指标,整个教育程度偏低。高端顶尖人才短缺,各高校专业教授、师资力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一些以高科技为主,对知识技术要求较高的行业,很难招到工作人员,人员极度不匹配。导致整体市民的素质不能满足人才市场的需求,人力资源短缺和市民素质的提高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难题。
四、“一带一路”背景下重庆经济发展的应对措施
(一)构建以企业为主体、政府主导的创新体系,加大科技投入,推动创新能力的提高
在市场经济起决定作用的大背景下,政府引导科学技术的发展,带动各大中小企业,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把科研项目具体到某个行业或者是企业,随时跟进项目进度并督促相关职能部门负责的具体工作,提高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推动科技发展有两个重要的途径:一是加大科研的投入,完善健全科技成果激励机制,提高科技人员的收益和成就感,而企业可以通过产业组织形式上的创新,提高整个产业的比较优势和产品的附加值。根据市场的需求,及时调整应对措施,积极发掘符合消费者需求、利于经济发展的新产品;二是重视教育的发展,培养专业素质人才。加快推进人才强市的战略,把培养人才放在第一位,深化实施重庆“百人计划”、“两江学者”等人才项目,培养符合经济发展急需紧缺人才。根据市内不同地区的情况,调整教育制度,提高教育的普及程度;在农村加强劳动技能培训,提高农村的经济发展效率,优化人才发展的环境。强化创新重点区域的引领带动作用,构建多层次、多类型的创新平台,打造全方位的创新体系。
(二)注重经济可持续发展
重庆为了推动经济的发展,大量吸引外资和其他地区的投资,许多厂商便趁着这个机会将污染严重、产能接近饱和的企业迁移过来,不仅对经济做出相应的贡献,还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因此,在选择投资企业的时候要慎重,既要考虑到发展,又要考虑到效益;这样才能保证经济不仅是数量上的增长,更是质量的提高。同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还需要各地区协调发展,缩小贫富差距,对于经济欠发达的大巴山区、渝东南和渝东北地区,政府应该加大扶植力度,鼓励因地制宜,利用当地交通优势,发展特色经济,加快形成以生态旅游、民族文化为重点的渝东南生态经济走廊,增强对武陵山区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鼓励先富带动后富,加快城镇化的建设,着力解决贫困地区基础设施的建设,进一步缩小主城和山区的差距。
(三)充分利用国家政策,加大开放力度
充分利用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政策,依托渝新欧大通道、长江黄金水道和渝昆泛亚铁路大通道,增强在西部开发中的聚集辐射能力,大力构建国际国内合作发展的新途径。扩大对外开放的通道,围绕对内对外、向东向西的开放,推动交通基础设施的相互连通,着力打造以公路、铁路为主干、公路为基础的交通运输网络,大力发展特色轨道交通,形成各种交通方式的综合枢纽,从而增强各产品、要素的集散能力,打造长江黄金水道的优势,大力推进油气管道的建设。完善开发平台体系,构建便捷畅通的开放通道,提升水陆空交通枢纽功能,形成“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在重庆贯通融会的格局。搭建交易平台,大力发展多式联运,优化物流组织体系,降低物流成本。同时借助网络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平台,将各种各样的产品通过电商向全世界推广,学习借鉴浙江、江苏等电商发达地区的经验,实现城乡电子的共同发展,提升两江新区电子商务的专业化和高端化水平。
“一带一路”的提出对重庆整个经济的发展既是机遇又是挑战,重庆只有抓住机遇,因地制宜,依托重庆特有的优势和国家优惠政策,打造出重庆特色经济,把挑战和困难转化成经济发展的动力,不断吸取经验教训,真正成为“一带一路”的支点、节点。
参考文献
[1]庞跃辉,胡小平.重庆两江新区提升对外开放水平的新思考[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1).[2]中共重庆市委关于制定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n].重庆日报,2015-11-23.[3]重庆统计局.强现代服务 促转型发展.重庆统计信息网,2014.[4]重庆统计局.科技促发展研发创新高.重庆统计信息网,2013.[5]薛辉,周希.小谈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对重庆的影响.重庆商投集团会仙楼管理支部,2015.作者简介:赵德香(1994-),女,重庆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经济发展与转型。
第五篇:一带一路的机遇和挑战
分析题一:
1、一带一路的机遇和挑战? “一带一路”是一个宏伟的战略构想,它的建设过程不仅涉及众多国家和地区,涉及众多产业和巨量的要素调动,这其间产生的各种机遇不可估量。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产业创新带来的机遇。产业创新涉及产业转型升级和产业转移等带来的红利。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中国的一些优质过剩产业将会转移到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此外,由于产业转移引致的产业转型升级更是机遇无限,比如技术改造、研发投入、品牌树造等都会给投资者带来无限机遇。
第二,金融创新带来的机遇。“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首先需要有充足的资金流,巨量的资金需求只能通过金融创新来解决。
第三,区域创新带来的机遇。“一带一路”本质上是一个国际性区域经济的范畴,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必将引发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区域创新,这包括区域发展模式、区域产业战略选择、区域经济的技术路径、区域间的合作方式等,这其间的每个创新都蕴涵着无限的机遇。
“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不仅有机遇也充满了挑战,需要我们有一定的风险意识,并未雨绸缪。
首先,自1999年以来,中国政府就一直鼓励企业“走出去”。最初的投资大多集中于一些全球贫穷国家的资源开采项目上。近年来,随着国内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中国对外投资首次超过了外资流入,对外投资也被引导到发展中经济体和发达经济体中的更为引人注目的项目上。五六年前,中国“走出去”模式基本上围绕着大宗商品,现在开始在一些实行竞标机制的国家承建基础设施项目。我们知道沿“带”沿“路”的一些发展中国家还是比较愿意接受我们的投资,但由于其中一些国家政局并不是十分稳定,不同党派之间的理念差别很大,一旦一个党派下台,就会改变过去的对外政策,这必将给我国在这些国家的投资带来巨大风险。因此,我们在具体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时必须对这些国家的政治格局、法律环境等进行仔细研究,在投资之前做好风险应对的预案,将投资的风险降到最低。
其次,“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中的任何创新其实都会有潜在的风险,尤其以金融为主的虚拟经济创新蕴含的乘数式风险,需要我们时时刻刻保持高度警觉。
最后,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必须得与国内经济状况相适应。我们要看到,中国的产能过剩是相对的;实际上,国内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仍有很大空间,大有可为。如果我们不顾及国内的这些实际需求而一味向国外投资和转移产业,有可能会产生对国内投资的挤出效应和产业的“空洞化”。对此我们要提高警惕。
2、兰州如何抓住一带一路的战略机遇?
在2014年年底以前,中央已经形成了完整、系统的‘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及规划。作为丝绸之路的黄金段,这个规划对甘肃省也做了具体的战略定位。”在接受中国青年网记者专访时,全国人大代表,甘肃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连辑表示。
“规划中既包括甘肃一些节点城市在‘一带一路’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包括发挥甘肃的比较优势,如对西亚、中亚、南亚形成战略通道的地位和作用;在西北地区的交通枢纽作用和地位;业已形成的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基地;还包括制造业、新能源产业、现代农业等等;此外,甘肃作为国家的、民族的文化宝库发挥的作用,以及甘肃的生态功能。”连辑表示,目前甘肃省已经根据国家的战略安排了本省的具体战略任务,2014年甘肃省委、省政府已经制定下发了《“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建设总体方案》,其中提出了着力构建兰州新区、敦煌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和“中国丝绸之路博览会”三大战略平台,并重点推进道路互联互通、经贸技术交流、产业对接合作、经济新增长极、人文交流合作、战略平台建设等六大工程。
面对“一带一路”战略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全国人大代表,酒泉钢铁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副书记冯杰告诉记者,“一带一路”对于像酒钢这样的资源加工型企业来讲是“非常好的利好消息”。
“‘一带一路’建成带来的对外开放的机遇,使我们由‘开放的后补’变成了‘开放的前沿’,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商机。”冯杰表示,在“一带一路”战略的落实过程中,企业的商业运作既要符合中国和沿线国家的国情、法律和文化,更要符合国际规则,否则不可能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