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学中关于“德、孝、礼、诚”的名言
国学中关于“德、孝、礼、诚”的名言
1、德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又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老子《道德经》
2、孝
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孝经》
3、礼
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
——《荀子》
4、诚
诚,五常之本,百行之源也。
——周敦颐《周子全书〃通书〃诚下》
第二篇:礼孝故事名言
古人礼、孝故事 曾子避席
“曾子避席”出自《孝经》,是一个非常著名的故事。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有一次他在孔子身边侍坐,孔子就问他:“以前的圣贤之王有至高无上的德行,精要奥妙的理论,用来教导天下之人,人们就能和睦相处,君王和臣下之间也没有不满,你知道它们是什么吗?”曾子听了,明白老师孔子是要指点他最深刻的道理,于是立刻从坐着的席子上站起来,走到席子外面,恭恭敬敬地回答道:“我不够聪明,哪里能知道,还请老师把这些道理教给我。” 在这里,“避席”是一种非常礼貌的行为,当曾子听到老师要向他传授时,他站起身来,走到席子外向老师请教,是为了表示他对老师的尊重。曾子懂礼貌的故事被后人传诵,很多人都向他学习。千里送鹅毛
“千里送鹅毛”的故事发生在唐朝。当时,云南一少数民族的首领为表示对唐王朝的拥戴,派特使缅伯高向太宗贡献天鹅。
路过沔阳河时,好心的缅伯高把天鹅从笼子里放出来,想给它洗个澡。不料,天鹅展翅飞向高空。缅伯高忙伸手去捉,只扯得几根鹅毛。缅伯高急得顿足捶胸,号啕大哭。随从们劝他说:“已经飞走了,哭也没有用,还是想想补救的方法吧。”缅伯高一想,也只能如此了。到了长安,缅伯高拜见唐太宗,并献上礼物。唐太宗见是一个精致的绸缎小包,便令人打开,一看是几根鹅毛和一首小诗。诗曰:“天鹅贡唐朝,山高路途遥。沔阳河失宝,倒地哭号啕。上复圣天子,可饶缅伯高。礼轻情意重,千里送鹅毛。”唐太宗莫名其妙,缅伯高随即讲出事情原委。唐太宗连声说:“难能可贵!难能可贵!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这个故事体现着送礼之人诚信的可贵美德。今天,人们用“千里送鹅毛”比喻送出的礼物单薄,但情意却异常浓厚。
礼孝名言
1、礼之于人,犹酒之有襞也。——孔子
2、文化修养的目的在于增强和提高鉴赏那些最高尚、最深奥的事物的真和美的能力。——波伊斯
3、对于对方的无礼的一种无言的非议和责备,而这种讥讽是使谁都会感受到不安的。——洛克
4、君子忍人所不能忍,容人所不能容,处人所不能处。——马南
5、礼貌是一枚假币,舍不得花它表明智力的贫乏。——叔本华
6、有一种内在的礼貌,它是同爱联系在一起的。它会在行为的外表上产生出最令人愉快的礼貌。——歌 德
7、礼貌经常可以代替最高贵的感情。——梅里美
8、礼貌对于人性,犹如热力之对于蜡。——亚瑟·叔本华
9、礼之用,和为贵。——(春秋)孔丘
10、礼所以防淫,节其侈靡也。——(汉)班固
11、略知孔子三分礼,不犯萧何六尺条。——(明)汤显祖
12、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春秋)孔丘
13、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礼记》
14、雷在天上,大壮,君子以非礼弗履。——《易经》
15、君子笃于礼而薄于利。——(春秋)公羊高
16、凡事廉恭,不得盛气凌人,自取其辱。——(宋)朱熹
17、人之所以为贵,以其有信有礼;国之所以能强,亦云惟佳信与义。———— 张九龄
第三篇:道德讲堂:孝德、诚德、爱德
孝德、诚德、爱德
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们:
下午好!
欢迎来到今天的道德讲堂活动现场,今天的主题为《孝德、诚德、爱德》。德国哲学家康德曾经说过:在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东西最能震撼和充实我们的心灵,那就是头顶的星空和心中崇高的道德。道德讲堂是按照“以德育人、以文化人”的理念,通过“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己事、和身边人教身边人”的形式,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
今天我们的道德讲堂以“孝德、诚德、爱德”为主题,以“6个环节”模式开展,1、听歌曲
2、学模范
3、谈感悟
4、诵经典
5、习礼仪
6、送吉祥。
1、听歌曲:全体起立。(放音乐、合唱1遍)一首《三德歌》,颂扬了“百善孝为先”的中华传统美德,激励我们要做“孝德、诚德、爱德”的人。
2、学模范:道德,源于教育、重在传承、贵在实践,道德讲堂就是通过身边的道德故事,传承好人的道德力量。下面,进入道德讲堂第二个环节——学模范。
《201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姚厚芝:绝症母亲为孩子留学费 耗时三年绣出<清明上河图>》
颁奖词【寸草春晖——病压垮了身体,但不能摧毁母爱。草根母亲呕心沥血,为孩子缝补梦想,而深厚的爱,更铺就孩子精神的未来。请上天给你多一些时间,让你把美好的愿望,织进这春天的图景。】
3、谈感悟:一个好人就是一面旗帜,好人事迹感人至深,好人品质催人奋进。在听到两位身边好人的事迹后,想必大家都有着许多的感慨。下面进入道德讲堂第三个环节——“谈感悟”。欢迎大家发言,让我们共同分享您的感受。
感悟一:姚厚芝,一个平凡的母亲,在得知身患乳腺癌时刻,看着年幼的一双儿女,悲从心起,一幅很难完成的作品,在她手下完美收工。3年5个月,127万针十字绣,绣出一幅长6.5米、宽0.85米的《清明上河图》。困境总能够见证奇迹,母爱传播真情!呕心沥血三年载,绣出美图筹学费。儿子很乖,也很懂事,现场帮助接下了奖杯,也深情地说出了心底最想说出的话语——“妈妈,我爱你!”——母亲的行动,就是留给孩子最好的精神火种!我们已经从她的孩子的眼中看到了下一代的希望。
感悟二:我觉得在感动中国这个简单的却又内涵丰富的舞台上,闪闪发光的不是那些耀眼的明星,而是我们生活中的普通人。姚厚芝的行为让我们更加理解母爱的伟大与无私,我们也要爱着自己的母亲,去珍惜母爱。
行崇德礼
4、诵经典:古曲古韵铮铮入耳,古诗古词朗朗吟诵,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博大精深,下面进入道德讲堂的第四个环节——诵经典。今天我们诵读的经典是——诵读五则道德名言:
1、平生德义人间颂,身后何须更立碑。(唐 徐寅)【译文】:一生中道德和节义得到人们颂扬,死后何须再树碑立传。
2、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孔子)【译文】:如果不多行善事,就不能够成名;如果不多做恶事,就不会毁灭自身。
3、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其道德,不为穷困而改节。(《重订增广》)【译文】:芝兰生长在深山密林中,不因为没有人而不吐芬芳;君子修养自己树立道德,不为穷困而改变节操。
4、善誉人者,人誉之;善毁人者,人毁之。(宋·邓牧)【译文】:善于赞誉别人的人,人们也赞誉他;善于抵毁别人的人,人们也抵毁他。
5、人生交分耻苟合,贵以道义久可安。(宋·苏舜钦)【译文】:人生的交往可耻的是苟合,只有讲道义才是可贵的、长久的。
下面,请大家跟我一起诵读。(各1遍)
5、习礼仪
子曰:“不学礼,无以立。”一个人要有所成就,就要先从学礼开始。下面我们进入第五个环节——习礼仪。本期学习公共场所文明礼仪。结束语:各位老师、同学们,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道德来支撑、来引领,让我们立足于本职岗位,做好每一天的工作、接待好每一位群众,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做爱岗敬业、无私奉献这一传统美德的传承者。今天的道德讲堂到此结束,衷心感谢大家的热情参与,谢谢大家!
第四篇:学国学经典,树孝德新风
学国学经典,树孝德新风
——谈《弟子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
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近年来,我校以孝德教育为核心,启动了孝德教育工程——“做一个有孝心的孩子”,并选择《弟子规》为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读本,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打造学校“孝文化”特色,使学生形成良好人格,积极做好我校校本课程《弟子规》的开发研究与实施工作。
一、课程的开发意义
《弟子规》是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后经也是清朝的贾存仁先生修订改编,列举出为人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
我们生活在形形色色的大千世界中,只有时刻刻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注意社会的发展变化,才能适应社会。所以我们要求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留心观察社会,关心身边的人和事。可是,现在我们的许多孩子身上缺少灵性,胸无点墨,开口不能言,闭口不能思。外界的许多诱惑使他们的心灵和情绪无所归依,五花八门的广告词和一些低级趣味的打油诗时不时从学生的口中朗朗诵出。更为严重的是,我们的学生普遍存在意志力薄弱,是非观念模糊,学习动力匮乏等等让人堪忧的现象。
为此,我校以《弟子规》为范本,为大家讲述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传统文化教育,把小公民道德教育的重心放在为孩子的将来服务,向前人学习,传承中华美德,以“诗教”陶冶孩子,引领孩子们修养中华美德,筑起坚实的人格长城。
二、课程的总体目标:
本课程坚持 “科研兴校”与创建“特色学校”相结合,传承的读书文化,丰富学校文化内涵,努力实现学校课改总目标。在校本课程开发、实施中,本着“塑造完美心灵,培养健全人格”为目标,以人的发展为核心,以“陶冶学生情操,完善学生人格,丰富学生文化底蕴”为宗旨,积极组织和引导全校师生以孝为先,孝行天下,在诵读和故事教学中广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兴起读“经典”、“国学”的热潮,营造学校良好的读书文化、孝德文化的氛围,真正让学生受益、进步、成长、成材,让经典美丽他们的人生。同时,通过该课程的实施,促进书香校园的营造,推进文化校园的建设,打造人人学习、终身学习型学校。具体目标如下: 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领略到行孝的意义,激励同学们多读书、读好书,拓展知识界限,引导同学们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生活习惯、行为习惯等。
2、掌握故事材料以及经典句子,培养阅读、表达等能力,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
3、让老师在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中,发展教研和科研水平,形成我校一支良好的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的教师队伍。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创设情景,提供知识信息源,进行课堂教学及课后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到孝德与人生的关系。
2、在教学过程中感悟人生道理。
3、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在诵读积累中,学会读经典、品故事、写感受。情感与价值观:
1、教育学生孝敬父母、体谅父母。
2、培养学生的爱心,爱长辈,爱老师,爱同学,互相关心,互相帮助。
3、积极营造学习氛围,兴起爱书、读书热潮,培养学习情趣,提高人文素质和人文精神。
4、让学生在“国学”文化的熏陶中长大,塑造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品行。感悟到孝顺父母、诚信有礼的重要性。
5、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终身发展。
三、课程的内容简介
一年级:学习《弟子规》“总叙”、学习“入则孝” 二年级:学习“出则弟”、学习“谨” 三年级:学习“信”、学习泛爱众 四年级:学习
亲仁、学习
余力学文
四、课程的具体实施
1、各班每周利用班队活动时间和周四晨会时间教学,完成1-2句教学任务,直至总量完成。
2、学生能大概了解意思并能指导自己的行为,会熟练背诵相应的内容。
3、每学期学校组织一次教学检查活动和教学研究活动。
4、德育骨干老师要积极组织好学生学习,在年级中起带头作用,并参加学校《弟子规》研究活动。
五、课程的监督管理
1、成立领导小组:为了确保校本课程顺利的开展与实施,学校成立了学习指导课教研组,建立起校长统筹(主要负责制定校本课程规划,校本课程开发、审议,教材管理以及培训教师),主任指导(具体负责校本课程的实施和管理,包括查阅备课、上课、评价和日常管理),组长负责,教师落实的管理网络,加强学指课教学研究。
2、加强过程的规范管理。
3、理论学习。加强教师培训,集中培训与分科培训相结合,明确学习教育的目标、内容、途径、措施、形成共识,提高教师对校本课程的认识,积极开发校本课程意识,认真上好校本课程,提高学指课的质量。
4、实践研究。定期进行观摩课,研究课活动,请专家、领导给予指导。
5、阶段小结。加大课程的评价、研究和实践。重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强调质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强调参与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注重过程,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每学期教师总结学习指导课的情况,学生进行学法交流,评教评学,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
在“啃老族”日益壮大的今天,在“忤逆子”日益增多的今天,在“老龄化”逐渐来临的今天,在家庭结构呈现“倒金字塔”的今天,孝道的重振与重构更显迫切与艰难。但这是每个教育人的义务与责任!同时,也希望我们所有的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中学会做人、学会选择、学会合作、学会交往、学会自信、学会探究,成就为“全面发展有基础,个性发展有特长”的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最佳的我”。
新建小学
2014.03
第五篇:诚孝议论文
诚孝议论文1
我正重温着《寻找最美孝心少年》,当我一口气看完了这个节目的时候,心里极其震撼,十分感动,有种欲哭无泪的感觉。
自古以来,“孝”都是一种美德。当一些有了家庭的人开始嫌弃、虐待父母时,另一些十几岁的孩子已经代替父母,担负了养活家人、养活自己的重任!这是多大的区别!
当我们还在享受着父母的宠爱时,那些孩子们就成了家里的顶梁柱,照顾生病的父母和弟弟妹妹,还要面对学习的压力。他们知道,学习也一定要学好,因为分数考差了,父母就会更加伤心。但是,有些孩子们在蜜罐里长大,却依旧不努力,沉迷网络游戏,甚至离家出走!那些不幸的孩子们,在很小很小的时候就要帮父母买菜、做饭、挣钱,送父母去医院……因为还是个孩子,所以无法打工,他们就去捡破烂、种田,或者靠别人的捐助过日子。而他们,依然很乐观,很开心,脸上挂着的不单单是眼泪,还有微笑!坚强的他们,生活并不是特别的富裕,他们的父母干不动了,他们来养这个家,因为他们知道,除了自己,没有人还能在如此的逆境中照顾他们。这就是孝心!这就是爱,最真诚的爱!
璀璨的舞台上,孩子们唱出了最朴实的心声,唱出了最美好的温情,唱出了最坚韧的心灵。大家都感慨万千,深入思考着。这些人都只是个孩子啊!在花一般的年龄中,他们应该享受大众的偏爱。他们都是我们身边最平凡的人,但他们有着不平凡的生活,有着不平凡的心。父母养育他们,但很可惜的是,父母就这样倒了下去。此时,他们站了出来,维护着这个家,推动着这个家!对于孩子们来说,这是多么地艰难,多么地不容易!
在热烈的掌声中,他们走了上来。这些孩子们都一样:脸上羞涩的微笑中,含着热乎乎的泪水。还在上学的他们,仍然还有一些童真,却已经和同龄孩子们与众不同。亲切的主持人与他们对话了一番,从中听出了孩子们的艰苦,舞台上又一次响起了掌声。一刹那,台下的观众流泪了,台上的孩子们也开始擦眼睛。孩子们拿着奖杯,把灿烂的奖杯高高地举起,告诉父母,告诉远方的家人,他们的孩子已经成功了,他们的孩子是最棒的!
一味享受父母带给你的幸福,又一味埋怨着父母给你的不足,这种人是浅薄的,是贪得无厌的。这些孩子们,在这么多年以来,从来都没有叫过苦、喊过累。而我们又是怎么面对生活的?我们难道不该向他们学习吗?这一刻,我感觉眼睛湿湿的,鼻子酸酸的。
孩子们的心是单纯的。他们的爱,是热情的,直接的!孝顺,来自于身边的人;真诚,来自于内心的呼唤!
诚孝议论文2
诚信,是人生的.苗,需要诚信之水灌溉;人生的墙,需要诚信之砖来砌成。诚信,幼苗才可以长成枝繁叶茂的大树,开出鲜艳美丽的花朵,结出丰硕的果实。
诚信,才会赢得别人的认同。从古时晏殊如实告知皇帝考试题目是做过的,另出题目,到天津市一所中学的七年级学生与老师签署“诚信协议”,在监考的下遵守考场纪律,绝不作弊,诚信在起作用。
人要自始至终诚信。9岁小在图画课时应老师所求带去了他天天喂的广场鸽中的。然而他天再去时,原本与他亲密无间的鸽子再也不愿飞到他身边了。小做,鸽群还会和以前的。信任的机会啊,诚信丢失了就再也找不回来了。
人都应该诚实公正地对待别人。妇女在遇难时写信给汉默德·图木布先生,说她有艾略特的印度语圣经,希望转卖,开价是100美元。而汉默德先生告诉那位妇女,这本书完好无损,应该是1000美元。他就给妇女1000美元换那本书。
朋友,你的诚信之花是完好无缺呢?愿你的生命之树开出美丽的诚信之花
诚孝议论文3
何谓“孝”?曾子曾经说:“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可谓孝矣。”
孟子曾说过不孝有三,一味顺从,见父母有过错而不知劝阻,使他们行差就错,这是第一种不孝;家里贫穷,却不去做事来奉养父母,这是第二种不孝;第三种大家都知道,无后为大。离娄章句下中有一篇是公都子与孟子谈论匡章的。
公都子很疑惑,觉得匡章,全国的人都说他不孝,而孟子却与他交游,就问孟子是为什么。孟子回答:“一般的人认为不孝的人有五种;一,懒惰不赡养父母;二,赌博喝酒,把钱都花光了,而不赡养父母;三,吝啬钱财,有了老婆把父母丢到一边;四,自己行事乖张,放纵欲望,使父母蒙羞;五,平常好勇斗狠,使父母受到连累。
而匡章只不过是因为父亲做错了事,他以善相责,而不被父亲接受罢了,又何不孝之有。如果放任父亲做出错事来而不管,这才是不孝呀。”
而孔子曾经说,对于供养父母,如果心无恭敬,那么与养猫狗又有什么区别呢。由此看来,孝就是以恭敬的心,侍奉父母,使父母衣食无缺,心宽康泰,自己做事做人要端正,不给父母牵累,不让父母操心,父母有了错,也要婉转的直言不讳。
这才称得上孝。有个典故,名字叫”王祥卧鱼”,就是说的一个“孝”字。
山东南部有一临沂城,城北有一河名曰孝母河。此河中心有一处三九寒天不结冰,而且冰水界线划出了一个人形。
据传说这就是王祥卧鱼处。相传西晋时期,临沂城住着一户人家,家中有一血气方刚少年,姓王名祥。
这年冬天,他妈妈生病了,十分想吃鱼,可是时值数九寒冬,到处冰天雪地,哪里有卖鱼的啊王祥十分着急,毫无办法。一天他突然想起:天这么冷,鱼肯定也怕冷,也想向暖处去,我用自己的体温去融化开河的冰冻,鱼就向我这里游来,我也不就捉着鱼了吗于是他就飞奔河边,脱下衣服,扒在寒冷的冰上,冰被融化了,鱼也捉着了,妈妈吃了鱼,病也就好了。
这就是著名的王祥卧鱼的传说。这位西晋少年的故事十分感人。
王祥成为中国历代孝子的典范。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孝就是子女对父母的绝对服从,就是完全为父母着想,甚至不惜以生命去回报父母。
当然最早倡导孝的人并非是孔子。在孔子以前,孝的观念已经存在了。
但是孔子则是系统阐发孝道的第一位思想家。他首次将孝纳入国家安定,天下太平的角度加以考虑,认为一个人如果能遵守孝悌之道,也就不会犯上作乱了。
并且认为孝是仁之本。一个人不能做到孝,就绝对不是一位仁人。
孔子用这一思想教育学生,故而他的学生中也有以孝著称的,如闵子骞就是其中一位。闵子骞,山东人,相传他幼时与父一同驾车,穿着后母刚做好的棉衣,仍然冻得哆嗦,父亲认为他是有意不好好驾车,大怒,举鞭就抽,结果棉衣被抽破了,露出了芦花,而不是棉花。
父亲明白了,决心休掉这位虐待儿子的妻子。但闵子骞跪在父亲面前,哀求父亲不要休掉其继母。
他说如果休掉继母,弟弟也会落到这样下场。父亲觉得有理,就答应了他的恳求。
闵子骞在孔门弟子中是一位仁德高尚的人,是一位孔子孝道思想的具体实践者。孔子对其学生所讲的孝主要有三层含义,一是无违,即绝对地服从父母的意志,即使知道父母错了,也要好言相劝,劝告而父母不理,仍然要和颜悦色的顺从父母。
其二是“敬而能养”。孔子认为只是在生活上赡养父母并不是孝。
他说:像狗和马人人都能喂养,对父母只赡养而不敬就像对待犬马一样了。所以敬才是孝的本质。
其三是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孔子的孝体现着仁,贯穿着礼,他要求人们对待父母“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但是,孔子的孝既有古典人道主义的因素,也有愚孝的成分,而这种愚孝的成分,经过后世儒家学者的发展,成为封建统治阶级压迫人民群众的工具。自晋代起,不少封建统治者还打出了“以孝治天下”的口号,对中国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
正像孔子孝的思想本身具有先进性和滞后性一样,它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也有两面性,一方面它为维系中华民族的家庭团结和睦,起到了其他理论不可替代的作用,形成了中华民族父慈子孝的良好社会风尚。另一方面,他强调子绝对孝敬父母,甚至要求子女守三年之丧,“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则成为束缚子女的精神枷锁,极不利于个性的伸展,以致为后儒发展为”吃人的礼教”。
因此,我们要正确理解孝的意义。所谓“孝“,是恭敬,是爱护,是孝养。
谈到孝顺,一般人以为只要对自己的父母克尽奉养,就是孝顺了。事实上,禽畜尚且知道反哺,奉养父母只是孝顺最基本的一环,除了对父母尽孝之外,更要扩而充之,对宗族尽孝,甚至进一步扩大为对整个民族尽孝。
因此我们说,现代意义上的孝,是爱心的表现,是对国家、亲人一种至真感情的流露,是人我之间应有的一份责任,是人伦之际的一种密切关系。孝维持了长幼有序,是父母子女世代相承的美德;孝是对生命的至诚感谢,更是无怨无悔的回馈报恩。
为自己所爱是小孝,为家族亲人为中孝,为国家民族是大孝。因此,孝的意义,并不限于对父母的孝顺,应该从亲人做起,进而“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的扩充至整个社会和国家。
诚孝议论文4
论孝道
孝不可弛于家。
——题记
子曰:“孝,德之本业,教之所由生也。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正如孔子所言,我们应修孝之道也,扬孝之意也。
古人云:“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严父,严父莫大于配天。”周公的所作所为,正如其言。据说周公助武王伐商灭纣时,惊动天帝,周公恐其行干扰了天帝,于是,在郊野祭祀天帝,同时他将祖宗上辈一同祭祀,还将父亲灵位和天帝放在一起,天帝被其孝道所感动,暗中相助周公,使伐纣大业早日成功,从此,许多国家代代效仿,圣贤明君之德,又有哪一种比孝道之举更为重要的呢?
晋朝王祥幼时丧母,继母不慈,常常虐待王祥。一日,其父外游,其母疾病突来,欲吃鲤鱼,那时正是腊月,河面冰封,上哪找鲤鱼去,可是为了满足继母的要求,王祥决定去河边看看,结果不遂人愿,王祥毅然脱掉衣服,卧于河上,忍受刺骨的冰冷,终于以体温融化了河冰,两条鲤鱼跃出河面,王祥捉回奉于继母,继母问道此寒冬季节,鱼从何来?得知鱼乃王祥卧冰而来,深感欣慰,此后,继母变的疼爱王祥了,多么感人啊!
晋朝还有一位有名的孝子——吴猛。他家境贫寒,只有一间可以勉强遮风挡雨的茅屋,一到夏天,家中热的令人夜不能眠,再加上蚊子的叮咬,更是难以入睡。看到父母白天辛苦地干活,晚上又不能好好地睡觉,吴猛想了一个好办法,每天晚上,他都拿扇子为父母驱蚊,然后脱光了衣服,坐在父母床头,过了一会儿,蚊子便都来叮咬他了,父母才得以好好的睡上一觉。一天夜里,父亲起床上厕所,发现吴猛坐在床头,身上又没穿衣服,感到很疑惑,当他看到吴猛身上的一个个又红又肿的包,算是明白了,他感到十分心疼。这件事很快传到了当地太守的耳中,他送了一顶蚊帐给吴猛,从此,吴猛一家再也不必担心蚊子的威胁了,这是用吴猛的孝心换来的。
子曰:“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望我世人,五者具兼,以感母情,以报父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