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以此演讲稿悼念钱伟长院士

时间:2019-05-14 19:48: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谨以此演讲稿悼念钱伟长院士》,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谨以此演讲稿悼念钱伟长院士》。

第一篇:谨以此演讲稿悼念钱伟长院士

谨以此演讲稿悼念钱伟长院士,以及近代以来中国所有的科学大师 2010-07-31 00:02 转自 法治论坛

时间:2004年4月9日晚7:00至9:00

地点:清华大学五教5101室

举办单位:清华大学笃行社

主讲人:姚国华

在座各位,晚上好!(掌声)

这次,感谢清华同学再次给我机会,让我得以站在这个讲台上继续演讲。前天,我在这里做过题为“文化与文明”的演讲,之后回答了很多同学的提问。我发现,清华学生的思维模式和我所在的华中科技大学学生的思维模式十分相似。华中科技大学以理工科为主,自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院系调整之后,清华的情况也是如此。对大多数理工科学生而言,文科是一本由静止的知识构成的教科书,而我的思路和正统教科书灌输的思路有很大的区别,由此,我可能会对大家造成较大的思想冲击,有的同学可能在思维习惯上受不了,有的同学可能在感情上受不了,能忍受的我请大家忍受,万一忍受不了,请站起来用最尖锐的方式反驳我,没问题的!我更希望在不同思维之间进行对话、达成理解。

我今天要讲的话题涉及大家最熟悉的领域,中国的科学技术。但是我是站在现实批判者的角度,可能与大家熟知的观点是形成对立。我的主题是“是谁阉割了科学的春天?”题目本身就比较刺激一点。(笑声)

首先,我想把话题说开点,在拙著《文化立国》和《大学重建》中,我列举了四十多个概念,它们是当代中国人使用频率极高,却意识不到其中包括误会、陷阱的词语,包括学习、知识、科学、人才、封建、启蒙、现代化等,在我看来,它们背后都有思维的陷阱。这些陷阱不仅套住中国思想者,更影响着刚刚接受思想的初中生。我要说的是,这些陷阱不被揭露,中国未来的进程将是一种平庸的、悲剧的进程。今天,我只讲一个概念——科学。

科学这个词语,在这半个多世纪以来,或者说从近九十年前新文化运动提出德先生和赛先生的口号以来,在汉语词汇之中一起占据着主导地位。在世界各种语言里,也许只有汉语里的“科学”是如此的积极、正面、权威,至高无上,几乎等同于真理。凡是科学的东西,都是正确的。一说科学,大家就肃然起敬。人们为了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真理,便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哲学。(笑声)可是,我要揭示的是,中国人无论在今天,还是在传统背景里,几乎是不理解什么是科学。这里插一件事,前年年底,我在清华也做过两场讲座,有一位不知名的听众(事后他给我信箱发过一封道歉信,但再也联系不上)出于一片好心,与大家熟悉的在科学打假的新语丝网站主人方舟子写信,想把我的著作推荐给该网站,但没有得到方先生的回应,但他却不知为何把信件以新语丝网站为落款,发表在某个知名bbs上。方舟子先生发现后,认为这是盗用他的名义,在推销我的书。方舟子本能地对我产生反感,他认为我与他要批判的那种“反科学的文化人”臭味相投。我得知以后,就把我书中论述科学的整章内容从网上发送给他,没想到,误会不仅没有消除,他还进一步断定,我与“反科学的文化人”是一丘之貉。(笑声)在如今这个表面是科学的春天、实际是科学的荒漠的时代里,方舟子先生作为科学打假的英雄,其实我是非常景仰的,但没想到,对于“科学是什么”的理解,我们之间却发生了完全不可理喻的冲突,以至于我觉得,跟他争论没有意义,我缄默了。今天我也想借助这个机会,澄清一下我对科学的理解。

我们今天这种科学,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它只是在地中海沿岸的古希腊,在特定的生活方式中产生的。在古代中国,并没有产生像今天这样的科学。希腊社会里有一群特殊的人,他们以商业以及手工业为主业,形成一种工商业文明。插一句,清华有一位博学和雄辩得令人尊敬的秦晖教授认为,反对这种说法,他说,古希腊也是以农业为主。我想他说的有理,任何一个大的文明区域没有大规模的农业,人怎么养活呢?希腊社会当然也不会例外。但我要强调,希腊人大规模的橄榄与葡萄种植并不能直接养活大量人口,必须拿他们的产品与外部交易,换取粮食才行。因此,古希腊不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农耕社会,它的中心是工商业城邦,这应当是没有问题的。希腊城邦的文明构成如今全球化的现代文明的源头。这种文明背后蕴藏着一种与其他绝大多数文明截然不同的思维方式,表现在哪里呢?

先说说商业文明的影响。第一,商人漂泊于海上,每天处在不同的空间,需要不断计算自己的方位与路程,他们的几何感觉相对其他民族其他类型文明的人占据极大的优势。第二,商人与别人交换物品时,关心的并不是物品本身,而是物品之间的比率关系,因此对一种数字的比例特别敏感。这两个因素,成为了毕达哥拉斯主义的社会基础,毕达哥拉斯主义认为,我们所面对的世界上丰富多彩事物本身并不是本质,它背后抽象而纯粹的数字和形式才是本质。万物表面事物这么复杂,但实质很简单,就是1,2,3,4,5,6,7,8,9,10,以及点、线、面。这是一种唯心主义的哲学。毕达哥拉斯把数学看作是本质的、形而上的东西,西方数学就是沿着这种传统发展下来的。而中国数学不同,虽然中国古代某些数学家在计算方面远远超过西方数学家,比如,祖冲之的出圆周率。但是,这只能称作算术,而不是纯粹的数学理论。再比如说,中国的勾股定律只是现实经验之上的一种猜测,而毕拉格拉斯主义是严密逻辑推理形成的体系。

再说说手工业文明的影响。手工业生产方式造就了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工业生产方式和农业生产方式之间的区别是显著的,农业生产不是制造,只能耕作和培育,帮助动植物成长,最后获取收成。稻子是制造不出来的;生产一头

羊,先造羊头、再造羊身子,再造羊腿,能拼凑成一只活羊吗?(笑声)反过来,工业生产不能依靠培育,我们不能播下一颗种子,等待它生出一个陶罐来,我们也不可能让一只大手表,繁衍出几只小手表来。工业的对象是机械的、非生命的、客观的对象,可以由人来分析、解剖、测量、设计、构造、改变,由此德谟克利特形成一种机械唯物主义的哲学。他认为万事万物分解到最小的、不可再分的成分就是原子,原子不同重量、大小、形状、结构,造成了万物的不同属性,只要掌握了原子、结构及其必然性,就能掌握万物。这种机械论思维奠定了以后西方自然科学的基本思维,牛顿通过分析每个质点的受力情况以及每个质点间的关系,寻找规律,把握整个物质体系的运动状态,就是源自这种思维方式。

可以说,希腊人的思维方式有一种一以贯之的东西。毕达哥拉斯的唯心主义也好,德谟克利特的唯物主义也好,他们都是将复杂事物解析为最小、最简单、最基本单位,这些基本单位是确定的,具有特定规则,只要把握了它的规则,你就能掌握这个事物的整体。希腊哲学的代表人物柏拉图及亚里士多德,将毕达哥拉斯主义和德谟克利特原子论作了更全面的升华,奠定了希腊人思维方式的基础,也成为直到今天西方整个社会结构与理性思维的基础。这种思维相信:我们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表象并非根本,它背后的观念、理念、结构、规律、规则和蓝图才是至关重要的。举个例子,说起做房子,中国人想到的是水泥、钢筋、木头、砖块等材料,这些东西是基本的,至于设计样式则是附带的形式,不怎么紧要。而在西方人看来,设计房子的图纸是起决定作用的,它才是整座房子的根本。这种思维方式就是古希腊哲学的根本,它并不重视人的感觉直接掌握着的物质材料,而非常重视人的理性思维、抽象理念所掌握的事物的规律。

亚里士多德的学生亚历山大作了国王,建立起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马其顿帝国,他非常热衷于希腊文化的推广,每征服一个地方都要在那里建立希腊式的学校和图书馆,古希腊哲学也在泛希腊地区结出了灿烂的果实。

希腊化时代,有三个重要人物奠定了古代科学的基础。第一个是托勒密,今天我们教科书里,它被当作科学的靶子,一个错误的典型,但我要说,没有托勒密,是不可能有哥白尼的。托勒密的思想直接延袭了古希腊哲学,并将其系统化。柏拉图设想,宇宙万物最本质的东西是抽象的形式,“圆”是最完美的形式,所以,他自然认为,宇宙天体是按照圆形轨道运转的。显然,这种想法完全不是科学。柏拉图有一个学生叫欧多克斯,不仅执着相信老师说的正确,而且还将观测数据和圆的模型结合起来,导致了理论天文学的诞生。中国尽管有那么精确的天文观测,却没有这样纯粹的理论成果,中国人只能以直接经验的眼光观测星图,不能站在客观对象之外进行测量。今天,我们知道,天体运动轨迹是椭圆形的,而不是园形。因此,理论那个理论模型与观测资料就是出现矛盾,但当理论和实践发生冲突时,按照我们的习惯思维,是应该尊重实践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嘛。(笑声)但是,这种经验主义思维,并不被西方文化普遍接受的,科学家们不会因为理论与观察相矛盾而轻易放弃理论,他们更倾向于局部修改理论或者给它打个补丁。托勒密正是如此,他设想星体在大圆之上的一个小圆上,这就精确多了,还有些不精确,又在小圆上再加一个小圆,一直加下去,直到精确为止。这也可见,西方人总是试图在复杂多样的物质世界中寻找某种简单的规则,如数学比例,公式方程,几何模型。

第二个是阿基米德。很多中国人可能认为,阿基米德的浮力原理是小儿科,谁不懂呢?(笑声)但是,阿基米德独特在,他可以用定律和公式概括这一原理。相反,中国人的体会只是一种直觉经验。第三个重要人物就是欧几里德。

他不仅了解平面几何的规律,而且能够运用五大公设,把平面几何的所有规律用一种逻辑体系揭示出来。欧几里德的体系那么精美,那么完备,那么无懈可击,带给智慧的头脑们无限的震撼。这种震撼是无条件的,可以让你相信,冥冥之中有一种抽象的规律统领着世界,谁投入其中,内心将忠诚地信奉它。从那以后,欧几里德代表着西方的学术文化传统,具体来说,一种思想或者一种理论能够在逻辑上完美地构成一个体系,那它本身的正确性不言自明,并且具有至高无上的价值,它就是科学的。我曾经一再声明过,科学本身就是价值,不需要给我们带来什么实际的功利。欧几里德有一位学生,突然崩出一个在古希腊哲学家看来是异类的问题,“老师你的东西好是好,可有没有什么用呢?”若在中国,哪个人没有这样的问题,别人恐怕还觉得他有问题。欧几里德愣了半天,实在找不到自己的成就有什么用处,无法回答他。于是,叫自己的仆人拿了两个铜板给这位学生,请他走人了。(笑声)“道不同不相与谋”。可见,希腊哲学家有一种我们中国人很难理解的理念,即“为知识而知识”、“为学问而学问”。到十六世纪,英国哲学家培根提出一个命题,在这一基本前提之上肯定另一倾向:“知识就是力量”。培根之前,西方纯粹的学术文化传统确证了知识本身的价值、思想的价值和逻辑的价值。

总之,今天西方科学传统的哲学前提,源自古希腊的机械唯物主义和数学形式主义。它在罗马时期几乎被中断,罗马人只有在法律上继承了希腊传统,越到后期,科学传统越来越淡漠。到什么程度呢?图书馆里的羊皮纸都抛进了公共澡堂的炉子里。(笑声)罗马经济表面上异常繁荣,罗马人的物质生活达到一种鼎盛状态,但罗马的文化日趋颓废。如果这个帝国再维持几百年的话,希腊传统可能会一点点消逝掉。罗马人的精神崩溃导致了现实的最终崩溃。

在深重的灾难里,一种最柔弱的力量拯救了罗马人,那就是生存在罗马社会最底层的犹太人,他们对于人生苦难的理解,他们对于彼岸世界的关怀,给予身陷灾难中的罗马社会一种精神的慰藉。残存的希腊的理性思维传统,与犹太的宗教信仰进行某种形式的结合,产生了基督教文化。这种结合的标志性人物,主要是公元五世纪时的奥古斯丁,当时信仰占据绝对的支配地位,不是先讲道理而是让人相信一种理念,只有你相信它,才有道理可讲。今天我们的情况恰恰相反,你先讲道理,说服了我,我就相信你。基督教告诉灵魂濒临崩溃边缘的人们,惟有把整个生命交托给终极的上帝,你才能获得精神的安宁。也就是说,在信仰与理性两者之间,信仰绝对高于理性。不过,人们也相信,上帝是会讲道理的。

漫长的一千年过去,我们的教科书把这看作中世纪黑暗的一千年。在如今丧失了文化自信的中国人眼中,那些颇具绅士气派和现代气息的黄头发、蓝眼睛、白皮肤的洋人们,当时也极其野蛮,他们只知道拿刀与剑搏斗。在摧毁了醉生梦死的罗马帝国后,繁盛的文明在他们脚下消失,起初他们还有破坏的快感,渐渐地他们感到空虚,这时,基督教给了他们顿心灵的力量,于是他们转而成为信仰的传播者,整个欧洲在中世纪漫长的历史中形成一种状态:每个人一生中最为重要的不是吃喝玩乐,不是物质享受,不是现实和世俗,而是超越日常生活之上的精神依托。人的终极快乐只存在于彼岸世界,在上帝那里,而不在此岸世界,在现实生活中。所以,我要说,中世纪奠定了西方人的精神平台,使得他们最为关心的不是日常琐事,而是永恒的上帝。而这个上帝,根本不是存在于现实世界里,而是存在于人的心灵世界中。

10世纪前后,基督教面临伊斯兰教世界的强大压力,那比今天小布什给萨达姆和拉登造成的压力大得多。(笑声)在危机中,基督教世界不得不组织十字军对伊斯兰世界进行针锋相对的抗争。十字军行动尽管除第一次之外,大多失败,其中第四次居然占领东罗马帝国首都拜占廷。但是,行动本身打开了他们视野,从阿拉伯人那里,在东罗马帝国,他们获得了大量自己祖先的文化感染。一时之间,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欧几里德的几何学,越来越多地回到西方人的世界中。古希腊人的精神内涵,慢慢获得复苏在基督徒们的心灵里。十二世纪,托马斯?阿奎那开始了基督教进行了第二次大综合。这时,理性在信仰中的地位,就发生了变化。在典型的基督教氛围里,信仰是占绝对地位的,但人们也开始认同,讲道理也是很重要的。理性和信仰,达到某种平衡。原来,那些曾被视为异端的学说,如亚里士多德的哲学,人们觉得那太精美了,便努力使它融入了基督教的思想体系。人们经不起理性的诱惑,讲道理的人越来越多了。打个比方,冬天里的种子,外壳是僵硬的,而内核饱含着生命力;春天到来,内部的生命力量萌动,冲破外壳,长出新芽。西方文明的种子的内核,就是希腊人的理性思维,而它的外壳,就是源自犹太教的宗教信仰。在基督教的内部,理性的萌发与信仰的抑制,两方面从十二世纪开始不断较量,到了文艺复兴时代,理性自由地萌发,特别是宗教改革之后,理性文化完全发育出来。就在此时,科学作为理性之中最为典型的东西,产生在哥白尼的学说中。

哥白尼的整个思想体系其实是托勒密思想的改头换面。它们两者之间,没有太大的区别。哥白尼几乎沿用了托勒密的思维方式和哲学理念,只不过做了一点小小的更改,将地球为中心改换为太阳为中心。而且,对于究竟是地球为中心还是太阳为中心,他也是犹豫不决的。(笑声)他发现,如果以太阳为中心,计算起来简易得多,上百个圆可以简化成几十个圆。既然算起来如此简便,可能太阳就是中心了。(笑声)临死之前,他才宣布了这一观点。可见,他只不过是从数学方法的角度、从技术的层面上,对托勒密的思想进行了改造。哥白尼之后,出现了毕富,他把新的观测资料运用数学方式精确整理出来。到了开普勒,就把这一事实总结成天文学三大定律,它是完整的现代意义上的新发现。

还有一个人,就是伽利略,他把古代的思维方式与实验结合起来,将哥白尼的天文思想发展到实证的经验领域中。再打个比方,如果说哥白尼的推想是种子萌发出的第一片子叶,那么,伽利略的思想是生长出的第一节根,而开普勒的发现是第一根针。牛顿是干什么呢?他将整个体系完整地呈现出来,当时,他做了很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把当时科学界关键的定律运用几何原本的方式编排成一本书,叫做《自然科学的数学原理》。今天的主题不是讲科学史,我就不细致分析了。我想说的是,假如没有牛顿,就没有接踵而来的一大堆科学巨匠。但是,牛顿捡了一个大便宜。(笑声)牛顿极好地运用了当时科学界的重大发现,比如说,牛顿的天文学定律其实包含在开普勒的三大定律中;牛顿的微积分,莱布尼茨也有;牛顿的力学三定律,普克也有类似的发现。虽然如此,牛顿却变成了新科学的代表人物,因为他将科学发现概括在《自然科学的数学原理》一书中,而这本书之所以给牛顿带来巨大影响,在于这本书的体系完整模仿了一千多年来人们在理性上膜拜的《几何原本》的体例。牛顿居然能把复杂的物理学体系用完美的逻辑体系表达出来,这一下子震撼了整个欧洲。从那以后,科学开始独立了。尤其是在十八世纪,哈雷克利青回归后,牛顿不仅在理论上立足了,而且在经验世界和实证领域里立足了。这就是科学的产生。

在此,我总结一下,科学一定是一种特殊思维方式的产物,一种特殊哲学的产物,说得更直接些,是机械唯物主义哲学的产物。科学建立在毕拉格拉斯的数学形式主义和德谟克利特原子论两大平台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概括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存在于时间和空间之中,物质的运作是遵守规律的,而这些规律,可以用数学和逻辑的方式精确表达出来。这就是整个近代科学建立的哲学前提。这种哲学在古希腊时期就被奠定了。

中国有没有这种哲学思想呢?严格来说,没有。牵强点说,战国时期墨子的思想与古希腊哲学思想有类似之处。墨子的“墨”字,与我们今天所谓的木匠是同一个意思,墨子的木匠工艺恐怕比鲁班还要厉害,(笑声)而且,他号召和组织成一个群体。墨子是地地道道的古代中国工商业者。所以,你可以发现,墨子思想中有许多接近于机械唯物主义。墨子有原子的思想,他的原子叫做“端”;墨子有类似于毕拉格拉斯的证明方式;墨子有类似于几何光学的精致思想。可惜的是,墨子的自然科学思维,在后来的社会进程中被抹煞掉了,甚至完全消失在中华文明中,现在我们得知的那些墨子的仅有思想,也是从日本传播过来的。以至于我们可以这样设想,假如中国文化不是以孔子的儒家思想为核心,而是以墨子的思想为中心,中国也许在唐宋时期完成了工业革命,明清时期卫星上天。(笑声)不过,这种假设是没有现实意义的。因为中国是一个拥有辽阔国土、农业文明占主导的国度,工商业没有成为主导产业的可能性。只有在古希腊特殊的地理环境下,在没有办法的办法下,才衍生出工商业文明的独特方式。在中国社会的实际环境下,一旦以工商业为主导生产方式,必定遭受莫大的灾难。中国古代的皇帝们是一些非常聪明的人,一旦工商业过度繁荣的时候,他们就会从江山社稷的角度出发,压制工商业的发展。工商业的繁荣,意味着社会动荡即将来临,中国古代几千年的社会进程从来没有逃脱过这种规律。

我们也知道,曾经一段时间,古希腊式的哲学传统在西方社会被中断,但是,中世纪时,通过基督教的母体,希腊人的哲学精神重新萌发,从这一层面上讲,牛顿的直接精神资源来自于宗教。事实也是如此,牛顿是虔诚的基督徒,我们平常说,牛顿晚年堕落了,他跑去研究上帝。我们经常用牛顿的这一转变去警告科学家们一定要坚持正确的唯物主义世界观,否则重蹈牛顿式的弯路,是极其可悲的。其实,这是对历史的极大误解。如果牛顿不是一位虔诚的基督徒,他就不会是后来的牛顿了。牛顿晚年倘若不研究基督教,那才奇怪呢!为什么?宗教改革之后,牛顿是一位持有自然神论的哲学家,自然神论告诉人们,上帝创造了这个世界,并且是以自在自美的形式创造的,但是,创造完世界之后,他就躺着睡大觉去了。(笑声)你跟上帝对话,你祈祷,你忏悔,上帝都不会理你。唯一能够让你与上帝沟通的方式是,在经验世界和日常生活中去追寻上帝的蛛丝马迹,去发现上帝赋予世界的规则。所以,从一个苹果砸到头上,牛顿想到,为什么上帝让这个苹果砸到他的头上,而不是像一般人那样,会联想到是不是今天他很倒霉或者他鸿运当头,(笑声)牛顿从坚信苹果落下的必然性,慢慢去探索事件背后的规律,最终他总结出了万有引力定律。牛顿一生做了这么多的伟大发现,晚年时,他踌躇满志地想了解,上帝安排世界运转的第一推动力究竟是什么,于是,他向上帝汇报去了。而且,可以这么说,当时绝大多数科学家都是基督教徒,尤其是新教徒。

这让我再次联想到方舟子骂我的三句话。这里,我做一个回应吧。他分别针对我的三个言论。第一个言论,我说,牛顿要不是一个虔诚的基督徒的话,那他就不是牛顿。以上我已经解释清楚了。第二个言论,我说,爱因斯坦有虔诚的宗教信仰。他说这完全是胡扯。他认为,爱因斯坦与宗教没有关系。但是,我从《爱因斯坦文集》中抽出了几千字的表述,足可以证明爱因斯坦与宗教的关联。爱因斯坦的宗教,不是一种偶像式的宗教,他认为,所有的宗教归根结蒂都包含一种普遍的东西:人是渺小和有限的,而宇宙是辽阔和无限的,人对宇宙的敬畏之情,是所有宗教的出发点。爱因斯坦本人确实有这种敬畏感,有这种宗教情结。他将科学家分为三类,第一类人汲汲于名利财富,这种科学家在当今中国恐怕不少。(笑声)第二类人想在科学事业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释放自己的兴趣爱好,也就是说,获得自我实现。这类人虽然是少数,但他们是科学界的中坚,能做出较大的成就。第三类人更为个别了,他们将科学事业当作哲学和宗教的关怀,从事科学研究是发自于内心生命的呼唤。只有这种人,才是科学界的核心,才能对科学界产生全面的开创性作用。爱因斯坦自认为属于第三类人。我的第三个言论得自于某次观看中央电视台第四套节目时的感受,当时,一位年青的院士被邀请做客演播室,他谈到某次有四百余名一流生物学家参加的国际性生物研讨会,主持人发问:“谁对基因科学毫无顾忌?”当场,有三个人举手,其中就有这位年青的中国生物学家。在中央电视台做节目时,他对于那一场景感到十分骄傲。但是,从他的豪情中我却看到了中国人发自内心的对于科学的误解。我们在前面说过,科学一词,在汉语中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性,它几乎等同于真理。所以,我们想象,科学既然是如此好的东西,它必定经历过不少周折。传统教科书讲述了无数个这样的故事:一种科学成果诞生时,有很多人反对它,关于科学的斗争异常激烈。于是,赫胥黎豪迈地说:“我就是达尔文的一条狗!谁反对达尔文主义,我就跟谁拼命。”在这些故事的影响下,我们从小就被教育要热爱科学,捍卫科学,献身科学。我们的电视节目主持人们,经常用科学来糊弄大家,谁知道这个就加两分,谁不知道这个就扣两分。(笑声)科学变成了对科学权威的迷信,这种现状建立在对科学结论顶礼膜拜的基础上,我们既坚信科学在知识层面上的正确性,甚至过渡到道德层面、价值层面和幸福论层面,我们也毫不怀疑科学的真理性。大家稍微想一想,就可以看出这种盲从的错误性。基因科学尽管是科学研究的产物,但它有极大的负面效应,一旦滥用,可能改变人类的生理结构,还可能导致整个地球的混乱甚至毁灭。所以说,科学的成果,对于人类是否有益,它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因此,对于基因物品,我们要保持反省的态度,保持距离感,保持警惕性。可是,方舟子由此证明,姚国华与那些“反科学的文化人”是一丘之貉。(笑声)我一点都没有添油加醋,如果有人不相信,可以去网上搜索。这种思维方式上的差别,使得我和方舟子无法再深入交流下去。但是,无论如何,对于方舟子先生揭露并打击了那么多的科学界伪学者,我表示深深的敬佩。只是他对于科学的迷信,我表示遗憾。

从以上讲述中,我们可以发现,科学除了有哲学的前提之外,还有宗教的前提。直到今天,科学与宗教之间,仍然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但是,这并不表示,科学依附于宗教。十八世纪,法国科学家拉布拉斯运用牛顿定律推演宇宙发生的学说,成为运用科学定律设想宇宙进化模式的第一人。据说,拉布拉斯在拿破仑宫廷内,只是个唯唯诺诺、怯懦无能的贵族,但是,在科学领域内,他做出了一次不同寻常的行为。有一次,拿破仑上朝时,突然问拉布拉斯:“听说你写了一本书,谈宇宙的起源,居然没有谈到造物主这回事。”拉布拉斯一反常态,说:“陛下,我的宇宙论,不需要上帝。”也就是说,宇宙的起源,完全可以用科学来解说,宇宙不需要由上帝来创造。这句话标志着,科学开始羽翼丰满,跟宗教说再见了。

科学本身一定是严格的理论体系,这是科学的第三个重要特征。科学包含的若干概念能够用形式逻辑的方法进行精确表达和推演,科学也能够运用数学方式与经验世界进行某种对应,这是科学的第四个特征。当科学与经验发生冲突时,要么用新的方法重新解释经验,要么从经验中获取成果弥补科学的不足。也就是说,理论和经验之间,需要保持某种平衡。前面我们讲过,我们习惯于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理论和实践发生矛盾时,理论要无条件地服从于实践。事实如此吗?事实往往与此相反。经常是实践错误了,而不是理论错误了。说得具体些,或者是你的眼睛看错了,或者是你的仪器有误差,或者是操作步骤有误。所以,不是理论在不断改变,而是实践在不断改进。

回到中国科学的问题上。五四运动之后,中国树立起两面旗帜,一个是民主,一个是科学。但是,我们知道,民主在中国走了很大的弯路,到今天为止,很多学者认为,中国最缺乏的就是民主。毛泽东时代,民主有了不同于五四时期的含义,即人民当家作主,但在具体操作中,它很难得到保证,它必须由一个理想主义的政党保证人民的权力,但是,政党一旦获取政权后,很容易蜕化变质,成为某种利益集团。当年,毛泽东面对黄英培的提问时,坚定地回答:“共产党绝对可以成为人民当家作主的中流砥柱。”这在当时没有问题,可是,到了五六十年代,官僚主义就滋生了,毛泽东把这看成是党内“走资派”的行为,他意识到,要绝对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很困难的,于是,发动一系列的政治运动,如整风运动、“双百”方针、反右运动、“文化大革命”等等,但是最后彻底失败。晚年,他形成一套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也就是说,“文化大革命”是必须的,每隔七八年得来一次。(笑声)这样做的目的在于不断地用群众运动,打倒贪官污吏,清除党内腐败,保证人民利益。事实证明,这不可行。今天,我们认为,有另一种方式可以保证民主,那就是,把西方的民主制度移植过来。但是,我们又越来越多地看到,选举制度表面看起来是公正的,但它背后隐藏着背离民主的一面。再说,西方的民主是在自身特定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中国缺乏那种文化,照搬别人的民主也不可行。民主的理想似乎越来越难以实现了。

我们没有真正的民主,但是,我们以为中国有科学,这是真的吗?上面我们讲过,科学是特殊的哲学和宗教的产物,发生于特殊的文化背景下,是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我可以说,今天诸多中国人理解的科学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科学,其含义等同于科技,科技是用来干什么的?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它是实用性的,蕴含一种力量,可以给我们带来效率和益处。中国传统中,有一个词语,那就是技艺,接近于我们今天所讲的科技。甚至医术、方术、巫术等,也有类似于今天科技的地方,因为只要你按照方子所讲的去做,你就能获得身体的健康和心灵的快感,也就是说,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今天中国的科学是什么?农民一用,黄瓜可以长得又嫩又甜,猪可以长得又壮又肥,小麦就能增产,棉花就能质量提升。(笑声)这些东西就是科学,科学是你依照它做就可以得到好处的东西。它们跟万有引力定律、开普勒三大发现等是两码事情。西方有一种纯粹的科学传统,科学家为科学而科学,科学研究的动力是理解世界的冲动,是生命兴趣的冲动,而中国今天的科学,是一种技术,西方意义上的科学,在中国沉默了。

我们有过昙花一现的对科学的追求。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还有一批人把科学研究当成一种乐趣,即使当时的科学也缺乏西方哲学传统和基督教超越精神的平台,但是,他们不关心科学有什么用处,只是单纯地为科学而科学。陈景润等是这类代表。所以,在那个科技资金缺乏、科研条件有限的时代里,中国还能创造一些世界一流或者准一流的科学成就。1964年,中国人工合成牛胰岛素,这是国际生物学界第一次人为制造一种生命物质。六十年代,中国物理学界还发现了“橙子模型”,与西方的“化合模型”基本是同一时间出现的,两者各有千秋,不过到了八十年代,中国这一模型沉默了,国际科学界公认了西方研究出的模型。尤其是数学领域,陈景润提出了轰动世界的哥德巴赫猜想,苏步青在“K展空间微分几何学”方面取得重要研究成果。

但是,今天,中国科学彻底沉默了。为什么?这二十年来,我们的科学是要有用的,是要变成经济效益的,是要能够实实在在造福人们的,这就不再是为科学而科学了,为知识而知识了。科学没有哲学关怀和宗教关怀的基础,只有现实功利的基础。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二十多年来,中国对于基础科学的投入大大削弱,因为基础科学研究不能带来直接效益,但是,基础科学慢慢退化,国家科学技术体系的象牙塔就面临崩溃。现代生产力的核心是现代科学技术,现代科学技术与中国传统四大发明的根本区别在于:它是科学化的技术,是科学理论改造之后的技术,而科学理论必须来自于纯粹的科学。中国不再有纯粹的科学时,中国就不再有高科技。所以,虽然我们今天高喊“高科技”,实际上,中国自己没有高科技,我们所谓的高科技,是照搬西方现成的东西。“863计划”,其思维方式可以用一个词语来概括,那就是“跟踪”,什么是跟踪?洋人研制出来一种结果,我们跟着洋人干。我们不再有科学,我们只有科技,我们拥有的是科学的木头。什么是科学的木头?科学本来饱含生机和活力,有文学、艺术、哲学、历史等为它提供源源不断的生命资源,它是一棵繁茂的大树,而我们呢,把这棵大树砍倒,还要剥掉树皮,只取树木的枝干。我们还自以为捡了大便宜。你想想,参天大树经过千年生长,自身蕴含了多少财富,而我们所看到的,只是能直接获利的枝干,我们还要把枝干修剪成各种精致的物品。其实,我们丢了根部、丢了叶子、丢了皮毛,最重要的,丢了树木的灵魂,我们是多么肤浅。这种自认为聪明的方式,一方面确实带来了GDP的急速增长,带来了物质生活的极大丰裕,带来了经济条件的极大改善,我甚至可以骄傲地说,中国能用二十年的时间完成西方需要五十年干完的事情,中国用短短五十年走过了西方近百年的历程,甚至,中国近百年走过了西方近千年的历程。但是,在这种骄傲背后,我们越来越陷入西方既定的思维方式中,中国不再具有独立思考、想象和创造的能力。(掌声)中国已经没有科学家了。我所在的华中科技大学最王牌的院系应该是机械系,任职多年的系主任孙翰林先生,曾经多次申报院士资格,但没有成功,后来他干脆放弃,不再申报了。他曾经做过国家科技干部管理学院的院长,他说话相当直率,有一句话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他说:在二十多年改革开放的科学春天里,中国科学家没有在任何一个领域内创造出任何一种新概念、新方法或者新理论。中国今天,有那么多的院士,那么多的博导,那么多的学者,那么多的学科带头人,他们干出了什么令国人骄傲的事情吗?没有!二十多年前,中国只有两百多名学部委员,他们没有信心称呼自己为院士,只找了一个职业化的称谓命名自己。而当今呢,院士以每年几十人甚至上百人的数量增加,今天,中国的工程院院士和科学院院士总额已经超过一千人了,试问,他们做出了什么成就?

二十多年前,中国每年都能产生一个甚至几个国家科学技术高等奖项,特别是国家科学技术一等奖必须是拿得出手的,站得住脚跟的。八十年代,一等奖尚且没有空缺,但是,九十年代,国家科学技术一等奖开始出现空缺的状况。

偶尔空缺,大家觉得奇怪,仿佛某一天突然发现黄河缺水,后来,黄河连续三天缺水,再后来,黄河连续一周缺水。大家慢慢习惯了。国家科学技术一等奖连续空缺也不足为奇了,到今年为止,这一奖项已经连续四年空缺了。今年,国家做了一次大的调整,那就是,干脆取消这项大奖。(笑声)2002年,江泽民给四位学者颁发了国家科学技术最高奖。第一位是数学家吴文俊先生,其实,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他就同华罗庚先生一起获得过自然科学理论一等奖,1977年毛泽东去世不多久,他化悲痛为力量,创造出关键性的成就。第二位是农业学家袁隆平先生,这就更有意思了,1966至1976年,在饱受四人帮迫害的情况下,在科学的冬天里,他研制出当时世界上绝无仅有的杂交水稻技术。第三位是物理学家黄昆先生,他的关键性成就是1948年在英国时期做出的。只有第四位计算机专家王选先生的关键性成就是在改革开放以后做出的。从这一意义上讲,王选是令人尊敬的,我本人最佩服的当今科学家就是王选,王选做人处事实实在在,言谈举止决不虚空伪饰,决不冠冕堂皇,尽管如此,我还是要说,王选的科研成果是跟踪世界先进水平。激光照排技术西方早就有了,第一代和第二代汉字激光照排技术日本有了,王选延续西方和日本的研究方向,研制出第三代汉字激光照排技术,到了第四代汉子激光照排技术诞生时,王选超过了日本。跟在别人的后边跑,最后能赶上别人的,恐怕中国科学家中只有王选一个人。反过来想一想,假如在这一点上,中国还赶不上人家,中国就没脸存活在世界上,中国就应该被开除“球籍”了,(笑声)因为只有中国人,才最熟悉我们的汉字。幸亏有一个王选,不然我们可丢脸了。

从那以后,没有哪一位中国科学家,能够在哪一个领域内赶超外国,为什么呢?因为需要特定精神状态、文化信念支撑的科学事业,在中国沉默了。中国的科学失去了灵魂,只剩下一种盲从,一种跟踪,按照别人既定的规则、标准,朝着既定的方向前进,把别人现成的东西拿过来运用。这就是我前面的表达,二十多年来的改革开放,其实是文化缺席状态下的现代化进程。什么叫做“文化缺席”呢?本来,一个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源于每个人与生俱来的生命冲动、激情和创造力,没有这种力量,我们只会接受、照搬和模仿别人现成的东西。今天,你放开眼界看一看,有哪一样令人艳羡的东西是当代中国人自己创造的?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度,中国人被称作是最聪明、智商最高的人种,中国人掌握的现成知识也是最多的,但是,我们悲哀地发现,我们的生活完全被别人的智慧所支配。如今,没有一种以中国人名字命名的主义或者思想,主要国际社会的主流,这是一个曾经伟大的民族的悲剧。我希望,我们与生俱来的生命力,能够在一个新的文化运动中凝聚成伟大的动力,我们能够从文化上重建我们伟大的国家。我期待,我们的科学能获得再生。

今天就讲这么多吧。谢谢大家!(热烈掌声)

第二篇:怀念你 怀念从前 ——谨以此篇悼念已逝的奶奶

亲爱的奶奶,不知你在另一个世界是否安好?是否如你在世的时候一如往常的牵挂着我们?答案永远是那么的肯定。奶奶,我们现在都很好,只是少了你的每一天都在思念里煎熬,多想你还在,我还想再撒撒娇,再像个孩子一样倚在你的怀抱。

2013年的7月6号,我永远也忘不了,那场病痛带走了你,我再也享受不了你的爱,也感觉不到你的气息了。所以我讨厌医院,讨厌那个每个角落都充满消毒水味道的医院。你的离去,我一直很歉疚,是我不够好,是我不够乖,明明知道你中过风,甚至伴随老年痴呆的那些症状,我竟然没有爱护你,还老是表现出对你的不耐烦,我知道现在千万个不应该也再也挽回不了你了,你去的那天,爷爷说他睡午觉做梦梦见你了,他心抖了很久,爸爸他们还说瞒着爷爷,因为爷爷也病了还在那遥远的千里之外的浙江嘉兴治疗着,爷爷说如果他不生病,他陪着你你也许就会活得久一点,姑妈嘴上说着你这样走了也好,至少以后不用经历舌瘤发作后什么也不能吃的痛苦。我知道她只是安慰我们,也安慰她自己而已。奶奶,你没有等到千里之外的丈夫儿女孙子孙女回来就撒手人寰了。这是我们每个人的遗憾和伤痛,你去的那天只有我和妹妹两个人陪着你,而我竟然不能碰触你的身体,那时已怀身孕的我什么也做不了,我多想你再活久一点,你也许就看见你的重孙出世了,可是有些东西好像就是冥冥中注定了的一样,我不信命,可这次还是相信了命运。

黑色的七月,带走了最爱我的,我最爱的人。希望在天国的你再无病痛缠绕,在这个热闹的世界里少了你,我总是会时常感觉孤单。你的离去,带走了我太多快乐和幻想,小时候的我会常常幻想就这样一直陪着你和爷爷永远在一起,可是生老病死,人之常情我的那些愿望总是落空着,爷爷现在也和爸爸他们去了遥远的地方,爷爷以前常常和我说起,如果不是怕你发病,也许他就会带着你去你们的儿子身边,他知道你时常念叨着几个子女,可是爷爷的愿望也败给了现实。我多想你没有生那场病,多想回到小时候的那些欢乐时光。直到现在我都依然还记得你剪掉那头灰白的长头发,为我和妹妹买的那条花裤子,那时的我们好快乐,又那么容易满足。你和爷爷的爱填满了我内心所有由母爱的流失而空出的地方,我有妈妈,可是我不知道她在哪,为什么生下我就走掉甚至再也没有回来看过我哪怕只是一眼,我没有妈妈,因为我从未感受过母爱的关怀,小时候同学们的偶尔嘲笑,我都一次没有哭过,因为从未感觉不幸过。你们的爱让我整个童年都是欢笑着的,连偶尔的跌倒也不觉苦痛。

奶奶,我时常怀念你,怀念白发苍苍倚着马路石凳上常坐的你,我知道那是等待,也是你一生的辛酸。勤勤恳恳一辈子老了却饱受病痛折磨,思念远方的子女却不能远行看望的悲哀。那时候每一年我们一大家子的人都回去过年,我看到了你久违的笑容,可是春节也只是那么几天,每当我们离去,你总是要在马路边看着我们上车,我们走了好远都还看的到你的背影,可是我们都无可奈何,小村庄出生的人,如果没有读书的天赋,注定要一辈子在外出务工里度过,不努力只能眼看着别人买房买车,只有眼红的份。村里的七嘴八舌太嘈杂,也太冷清,因为年轻的都出去了,剩下的都是老年人和小孩子。

您的一生太坎坷了,小时候因为是女孩不受待见,吃不饱穿不暖的,才几岁就要和姐姐们一起捡狗粪,剪了还要看多少,少了的只能吃菜,看不见米粒,所以你时常要我把饭吃光,因为你明白种粮食的不易。我也是女孩,可是你和爷爷并没有嫌弃我,对我比谁都要好,我很感恩,感谢你们对我的付出。

您已去世快两年了,有的时候常常做梦梦见你,梦见你还在,当梦醒了才惊觉只是场梦。多希望就一直梦着,那样我才会觉得你还在从未离开,我是有多怀念您,我自己也说不清,没有妈妈的女孩,在奶奶的身上享受了太多太多,还没开始报答就已阴阳相隔了。我最快乐的时光是你陪着我走过,我再你的爱里没有哭过,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好想有时光机,那样我就可以回到你的身边继续做着属于我的美梦。

我再也不能牵你的手,让你陪着我走,您也再也看不到我的欢喜我的忧了。无论身在哪里我总会莫名的想起你,想起那些欢乐时光,你陪我走过了太多的路,我不能忘。亲爱的奶奶,愿你在天堂安好,我知道你会去天堂那个美好的地方,因为你那么善良美好,天堂是你唯一该呆的地方。深深的祝你幸福,不管在哪一国,无须太多挂念我们了,我们很好,只是想念你而已。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有空多找点时间陪陪爸妈陪陪长辈,让人生尽量少点遗憾。

第三篇:谨以此篇献给所有心怀梦想的人

谨以此篇献给所有心怀梦想的人 写在前面的这些不是我写的,我写不出来,嗯嗯,这是高三我买的一本《第但是,网上有搜不到,打字压力有太大,终于,今天决心把他一个一个字的打出来,给大家分享。

青灰色年华

作者 :马儒轩

我们以大同小异的方式来到这个世界,带着大同小异的构造,有着大同小异的习惯。我们明明在那么多地方相似,却又为什么在更多的地方截然不同?

面对梦想,有人执著,有人放弃。

面对现实,有人微笑,有人流泪。

有一天,在书架里翻找时,看见了自己学光影剪辑时的笔记,笔记的扉页上写着: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走完。看过之后轻轻蹲下,哭得痛彻心扉。那些梦想啊,曾经说出的话,竟随风而逝。只剩下笔记本上的誓言,像是在嘲笑我的懦弱。而我也开始回忆——那些日子,那些岁月中不可遗忘的你们。

老陈

老陈在别人眼里,我的学校是这座城市里最好的之一,因此,我能在这里学习甚至应该小小地骄傲一下。高一结束那年,我的成绩依旧可以引以为傲。可惜的是,成绩不仅没能保持,反而像发了疯的挖掘机,不断向下……

很少有人知道我成绩下降的真正的原因。

其实这一切都是因为我偷偷奔波于学校和专业课的教室之间。光影剪辑、电影理论,每天以一种近乎虔诚的姿态去学习,只是学的不是父母和老师希望的而已。

老陈,是我专业课的老师,用他的话说,他把他最好的青春贡献给了我们五个人,所以我们一定要格外珍惜。他不是很爱说话,长得高高瘦瘦的,瘦得让人害怕。不过却暗中契合了我对艺术家的印象。搞艺术的一定要长得特立独行一些。这话我没敢对他说,只是偷偷对沈冰和曲和说过。

老陈是个很有才华的人,写一手漂亮的行楷,还会写古体诗。老陈这辈子也只拍过几个短小的广告。他常说:“这行不好干,人吃人啊,你们以为这比高考容易?”然后满面颓唐的笑,不再言语。每次听到他说这个,然后和沈冰一起对着曲和揶揄的笑。其实,曲和并不钟爱影视编导这个行当,不过是觉得高考无望,才另辟蹊径。较我而言,他已算是幸福了。他可以在家里美美地睡上一个上午,然后不慌不忙地来上专业课。而我则要在学校上满一个上午的课,偷偷地来上专业课。就连学费都是自己节省下来的零用钱和往年的压岁钱。因为自己明白这种行为在父母眼中已算是离经叛道。哪怕再爱爸妈,哪怕爸妈再爱我,生命像鸟一样迁徙……

我依旧会每天坐车去很远的地方上专业课。自己放弃学业,为了钟爱的事业而努力,我我们的负罪。

凡事皆有代价,快乐的代价就是痛苦。

那天,下了老陈的课,已是下午五点钟了。我匆忙地收拾东西,准备回去上晚自习。老陈叫住了我,给了我一份关于导演波兰斯基的简析,说是他自己当年的一些笔记和感想,然后轻轻叹着气对我说:“你是我见过的学这行最有天赋的学生,别放弃,坚持下去。”说完这句话,甚至不待我说什么,他轻轻摇头,转身离开了。

老陈总是这样莫名其妙,他是个好老师:印象派,左岸派,长镜头,蒙太奇……在他的讲解中那样轻易地印在了心里。他也是个好哥们,记得有一次,我抱病去上专业课,他发现后竟让大家自己看教学片,然后就那样穿着单衣跑了出去,那是零下二十几度的冬天,这里是撒泡尿都能冻成棍的朔北以北,他跑了十几分钟给我买药回来,然后咳嗽着说:“看来这药得咱俩分着吃了。”这就是老陈,一个有才华却郁郁不得志的老陈。一个不擅言语却古道热肠的老陈。

“你是学这行最有天赋的学生”这话是用来鼓励我的吧?听起来是那样熟悉,记得高一时我的政治老师曾对我说:“好好学,你是我见过的学文最有天赋的学生。”而如今呢?那样遥远的事了,都是记忆里的童话了。眼睛微微泛红,心中的酸涩久久不散。

老陈有个很漂亮的女朋友,有几次上课时,她曾来给老陈送饭,很温婉的样子。听到我们叫她“师母”总有豆腐块大的文字见于报端。师母慕名而来,写就了一段才子佳人的佳话。每次提起师母老陈都会傻傻地笑,然后说:“再等等,我就要攒够钱了,到时候她就真是你们师母了,结婚时你们都去,一定要去。”然后继续笑,笑得像个孩子。

老陈和师母委实是羡煞了旁人。然而,一天中午,我去上课,远远看见老陈和他的她在吵架,似乎吵得很厉害,我没敢去搭话,那天老陈没给我们上课,我和曲和还有沈冰去上了一个下午的网。

后来听说是老陈看见了那个女人和别的男人在街上并肩而行,也许并非有多亲昵。但这已经足够了。据听到他们吵架的同学说:整场争吵里,老陈除了沉默还是沉默,只是师母不断地呜咽着说,依稀可以听到钱、废物、委屈一类的词。

师母最终离开了老陈,老陈最终离开了我们。

临走那天,他穿了一套笔挺的黑色西服,棱角分明的脸庞苍白而英俊。

他微笑着说:“这是我给你们上的最后一课,这一课对你们而言,也许并不会有用,就当听听我这个过来人的唠叨吧。

“我热爱我的事业,写剧本,思考镜头,还有把我知道的告诉你们。一直到不久前,大多数人只能有一份职业,借之糊口,辛劳一生。有多少人敢说自己干的是事业?所以我一直引以为傲的不过是一份职业,而不是事业。

“我总是告诉自己坚持下去,下一刻也许就是黎明,会欣赏我,会聘请我,会给我一个机会。然而,现实就是这样容不得做梦,梦到头,我发现我的梦想都是别人的厕纸。一次我去一个影视公司送我自己的稿子,在候客厅等了整整一个上午,然后,把我的剧本亲自送给那个小编辑,以为他会重视,却在下电梯时,看见了一个保洁工人把他们公司的废纸送去粉碎,那纸堆的最上层赫然就是我的稿子。

“我没去要回来,因为我丢不起那个人。我在心里告诉自己,有无数个如我一般的人,他们的梦想也在这里埋葬。我当年选择了这行,如今,我要放弃了。从中学到现在我坚持了十二年,最后还是要放弃。你们还没真正尝试过冷暖人心,在这个社会里,力争上游是不自量力,精打细算是太工于心计,明哲保身是自私自利,被欺压得退往墙角,不过是因为无人撑腰罢了。

“我已经三十三岁了,和你们比我已经老了,我还有爸妈,他们也都老了,他们现在最常逛的不是一般老人去的公园,而是各个小区的销售处,为我爸妈,也为那些背叛我、轻蔑我的人。”

说到这里,老陈顿了一下,我看见他泛红的眼圈。他深呼吸一下,然后接着说道:“我要向你们五个道歉,我说好在高考前一直陪着你们,现在恐怕我不能兑现诺言了,希望你们原谅我,我的小同行们,你们是那样有天赋,好好努力吧,别让才华付之东水。也许你们同样不能坚持到最后,但至少别混得像我一样可怜。”老陈在最后给我们一个迷人的微笑。然后轻轻地说:“下课。”

老陈走了,去为生计而奔波,开始时互相之间偶尔也会发几条问候的短信,他的短信里透出深深的凄苦,后来因为我的手机不幸丢失,也就没了他的联系方式,自然没有了他的消息。或许……或许……沈冰与曲和

“一个人要得到什么,他就就必须先付出什么。”

沈冰的笔记本上用漂亮的行书写着一行小字。他的人生也许注定了早熟和漂泊。

在他十三岁时,因为一场车祸,父母双亡。他住在姑妈家,姑妈一家人对他很好,从没有俗套的电视剧里一家老小欺负一个孤儿的狗血镜头。但沈冰是个孤傲的人,和所有孤傲的人一样。他有着让人吃惊的执拗。他是真正热爱电影的人。我看见他不断地写着一个有一个剧本,看一本有一本的专业书籍。

沈冰拒绝自己讨厌的一切,如甜食,如芹菜,甚至学习。在他的眼里学习和甜食、芹菜一样无关紧要,可以随意地拒绝。他喜欢日本电影,喜欢黑泽明,喜欢下雨天穿白衣服,无药可救的小资,无药可救的冷漠。纵然他冷漠叛逆如斯,他的姑妈还是很爱沈冰,甚至好过待自己的孩子。

姑妈总会在某个节日里看着沈冰泪流满面。只因为沈冰太想他的父亲,一样的挺拔英俊,一样的任性执拗。姑妈总是带着哭腔对沈冰说:“你奶奶在我就岁的时候就过时了,你爸爸那年才四岁,他从小就性子硬,你爷爷不让他出去做生意,他偏去,你爷爷不让他娶你娘,他偏娶。这一辈子啊。他和你爷爷拗了一辈子,到„去‟了才知道”他三份保险当中的两份受益人都是你爷爷啊。”

沈冰固执的由来终于得到了一个解释,大概是从他父亲那里遗传来的。

沈冰和曲和大我一届,所以老陈走时,已是他们高考的前夕。沈冰的文化课分数随着他的努力大踏步的飞跃着,他有时会自嘲的对我说,:“早知道学习这么容易,先考个正经大学也不错。”然后坦然接受我的冷眼。

曲和的成绩却一直不见起色,他从来都认为家里庞大而复杂的人脉会让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像无知少女的情书一样纷至沓来。所以,无论专业课还是文化课,但他不明白,高校的招生主管们不是无知少女,他家的别墅也不是盖在中南海里,所以一切都是未知数。

沈冰和曲和可以说是不打不相识,当时老陈在前面讲着大岛渚,曲和却在底下和另外一个同学说他的包是某个国际品牌的珍藏款,说他的浪琴表是今年的今年最新的典藏版,诸如此类的话,听得那个女生瞠目结舌,却打扰了认真听课的沈冰。沈冰慢慢的回头,用轻蔑的语气说道:“知道吗?正真的富人从不炫耀,因为他们不空虚。如果你是女生,我可以理解女性骨子里对于奢侈品的痴迷。但你是个男人,所以只有恶心。”

沈冰的一席话说得曲和哑口无言,下课后,他反而向沈冰道歉,沈冰和曲和成了要好的朋友。

沈冰的日子过得拮据而充实,曲和的日子过得富足而空虚。没有交集的两个人,却成了最好的朋友。你很难想象两个人坐在一起,一个滔滔不绝,一个以一言不发,滔滔不绝的乐此不疲,一言不发的坦然自若。

有着同样梦想的孩子总是这样容易的成为好朋友,也许就是志同道合吧。梦想,听说没有梦想的人是幸福的,至少比那些梦想太过瑰丽的人幸福。因为他们在初次接触赤裸裸的现实时,不会那么痛苦,不会摔得那么疼。

高考迫在眉睫,在高考前的温书时间里,沈冰、曲和还有我一起吃了一次饭。曲和喝了很多酒,我讨厌喝酒,所以看着他们俩一次次举杯。曲和不断地说着,说沈冰骨子里像老陈,说他自己没出息,然后抬起喝得通红的眼睛说:“我小时候,亲戚们都说我能考北大,大了点他们说我能上重点,现在,他们见我连大学都不提。”说完哈哈地大笑,一个人真的无可奈何的时候除了笑也只有笑了。沈冰依旧沉默,只是偶尔会伸出手紧紧地握一下曲和的手。像是鼓励曲和,又像是在鼓励自己。

高考如期而至。

沈冰没能被中国传媒大学录取。

曲和也没等到哪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不容你躲避。

曲和决定去加拿大。走时我去机场送他,沈冰没来。因为沈冰的手机已经停机了,整个假期,他没有与任何人联系过,突然间我们发现,那十一位的号码,真的可以联通世界。没就这样杳无音信。

机场的大厅里,人来人往,曲和的妈妈和保姆在为他清点行李办理托运,我和曲和坐在休息椅上。

我问他:“你爸怎么没来?他那么疼你。”曲和苦笑了一下,然后说:“整个假期,我也没跟他说几句话。今天他本来要来,我没同意,我和他说又不是以后见不到了,送什么送?他就没来,呵呵……”

我听了迟疑了一下,然后问道:“大学的事,你恨你爸?”却和撇了下嘴说:“哪有恨自己亲爹的,只不过是觉得心里不舒服,他为我努力了那么多,最后还不是我没用。我知道自己对不起他。但是又怕和他说话,所以装作埋怨他的样子,维护自己小小的自尊心吧。”我听后笑笑。很多时候,所有做子女的都是这样。不待我说什么,曲和又说道:“逸凡,我不知道沈冰现在怎么样了,我很担心他,他那个人死心眼,我怕他想不开。找到他听劝劝她。”我轻轻点头。刚想说点什么,曲和又抢着说道:“好好学,说不定会有一所好大学上,别傻了,爱电影、学电影的人千千万万,成名的又有几个?你和沈冰都看不开,梦想不能当饭吃。”

听了他的话,我哈哈大笑起来,对他说:“你小子啊,表面洒脱自由,其实内心无比空虚。这些话会从你嘴里说出来,听得我胆战心惊的。”

曲和平静地看着我,淡的说:“我没开玩笑,你好好的想想。”

我重重的点头说:“我会的,谢谢!”这时,播里响起了甜美的女声:“飞往温哥华的CA8351次航班开始登机。”

听着广播里的声音,曲和对我说:“听着声音,多甜,以后一定得给你找个空接嫂子。我要走了,不祝我一路顺风?”

“你这个文盲,知道吗,飞机得逆风才能飞起来,顺风就掉下来了。好好照顾自己。保重!”我微笑着说。曲和傻傻地看着我:“飞机要你飞翔吗?呵呵,我从来都不知道,怪不得

我会像现在这样狼狈,这么多年,我都是顺风啊。”说完和我深深地拥抱,然后转身离开,背影萧索、落寞。我一直看着他从我视线里消失。那些离别和失望的伤痛,已经发不出声音来了。

静静走出机场大厅,走上车,爸爸的司机给我递来口香糖,我用力地嚼着,把眼睛睁到最大,怕泪水不争气的滑落。

远远的,我看见了一辆黑色的奔驰车,那车的牌照我是认识的,它属于曲和的父亲,那个迟暮的满心伤痛的成功男人,不,应该说那个满心自责的慈爱父亲,还是来送曲和了,只不过是远远的,静静的,不曾言语,爱的厚重而深沉。

曲和走了,我还是没能找到沈冰,只是从他的博客里看见了他写的文字:你们明明什么都不明白。你们根本就不知道这对我而言有多么重要,也不知道我为此付出了多少努力,就随便的下定论,随便的说是“垃圾”。你们难道没有自己喜欢的东西吗,难道没有试过追求自己的梦想吗?当这些被践踏的时候,你们不会觉得难过,不会觉得伤心吗?但是为什么,为什么,可以这样简单地去拒绝我的梦想。为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

一段小小的文字,我看的心中五味杂陈。沈冰的消失,像是暗示着什么,也许他放弃了梦想,也许他依旧坚持。我还是愿意相信后一种猜测,因为他的骄傲,他的执着。

房间里的时光仿佛静止在某处,周围的一切都染上了一层细灰。老陈、沈冰、曲和的人影隐隐闪现,却又不经意地隐匿于尘埃之间。

我我到现在才发现,我走了那么远,原本是为了漂泊。但事实上那些我抛在身后的事,对我又那么的重要。

偷偷上专业课的事还是被爸妈还有老师知道了,他们对我并没有责骂,只是一次次地劝我说,我本就已经动摇的心,更加迷茫。

那天我一个人在广场坐了好久,路过的人都会诧异地看着我,我不在意,我看着来往的行人,他们当中大部分都成有过梦想,而如今,坚持的又有几个呢。追求梦想,背叛责任的我真的幸福吗?该笑的时候没有快乐,该哭的时候没有眼泪,该相信的时候没有诺言。

我想起我的你们,放弃梦想的老陈,大洋彼岸的曲和,不知踪迹的沈冰。那些一起的岁月,那种不想放弃的心情,变成了大片大片的阴霾。

我不忍心再看母亲鬓角上日益增多的白发,不忍心再听父亲一声声的长叹,不忍心再让他们在同事提到孩子时无奈地回避。

爸爸曾在劝我是对我说:“不懂得从一次失败中站起来,永远跪在地上等待怜悯,并且儿子,我可以允许你跌倒,允许你趴在地上熬过疼痛,但你必须爬起来。”

时间不管我是否徘徊,它冷静的顺延着。

在所有人的期待中我选择了回归,也选择了放弃。

我不知道选得是否正确,但我知道我可以在爱我的人的脸上看见久违的笑容。

放弃梦想,回归现实,我不在意选择的对错。因为我知道选择永远都是错的,他必须舍弃一样,去争取另一样,日后一定会后悔。但是后悔也是日后的事了……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悼念那些我们在大大的绝望里小小的努力的岁月。

悼念那些青灰苍凉的年华

第四篇:谨以此献给农村信用社六十周年行庆

一路同行,青春因你而精彩

—谨以此献给农村信用社六十周年行庆

承载着中国经济社会腾飞的劲风,承载着农村金融的梦想,带着敬意、怀着激情,我们迎来了定边农村信用社六十岁的生日!

时至今日,定边农村信用社已经经历了六十载春秋寒暑。六十年前,定边农村信用社在这里承载起了定边人的金融梦想,从这里开始,从这里出发,定边农村信用社一直从未停止过发展的脚步,从起初的籍籍无名到如今的众所周知,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终在这寒冬岁月以靓丽的舞姿展现在世人面前。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些骄人的成绩,是一代代农信人在他们平凡的岗位上默默耕耘的结果,是一代代领导员工为梦想,为定边奋斗的结果,是大家辛勤汗水与智慧的结果。

2011 年是定边农村信用社发展史上重要的一年,也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斯年10月,在经过半个多世纪风雨洗礼之后的定边农村信用社成功改制为定边农村商业银行。面对严峻的宏观形势和激烈的市场竞争,我们将继续发挥点多面广、机制灵活的优势,以更加规范的管理、更加优质的服务取信于民。坚持‚立足‘三农’,服务社区,延伸中小企业、城乡共发展‛的经营方针,围绕服务建设魅力定边、文化定边、绿色定边、和谐定边、幸福定边,着力把定边农商行打造成为产权清晰、资本充足、内控严密、运行良好、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地方性股份制商业银行。

从1951到2011,伴随着新中国的步伐,农村信用社破茧而出,为新中国农村金融事业扬帆起航,见证了新中国农村经济建设的一个又一个奇迹,六十年风雨兼程,六十年辛勤耕耘,硕果累累!从昔日定边农村信用合作社,到今日定边农村商业银行,一步一个脚印,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的成绩。怀揣着六十周年的喜悦,回味着与定边信用社一同成长的点点滴滴,我深深感受着身那份骄傲,践行着自己的信念——让理想在这里绽放,让青春在这里精彩。

带着青春的激情,带着对未来的憧憬,作为定边农村信用社大家庭中的一员,在这里我成功实现了由学生族到上班族的转变,实现了由懵懂学生到练达职场人的心智成长。在和银行一同成长的过程中,最让我感动、难忘的还是那些激励我,培育我的前辈和同事。

离开象牙塔,告别学生时代,作为一名新员工,从刚刚走上工作岗位时的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到渐渐融入这个集体,从对信用社的不熟悉到开始与周围的同事一样,称呼你为‚我们的银行‛。时光在不知不觉中悄悄溜走,陌生逐渐被熟悉所替代,曾经的梦想在不经意间变为现实。

然而在经历成长的过程中,我也曾遇到过挫折与困难,当自信被紧张的工作节奏和复杂繁乱的问题一点一点地瓦解的时候,也曾对自己产生过怀疑:我真的能够胜任这样一份紧张而又忙碌的工作吗?这个时候,是身边的领导和同事给予了我鼓励和帮助,使我摆脱迷茫,坚定信念,在磨砺中成长。在信用社的X年里,我感受到了大家庭的温暖,我的工作能力逐步提升,世界观、价值观更得到了一定的成长。工作上主动而不盲动,融合而不迎合,永远追求成长进步!企业的飞速发展,员工的兢兢业业,技术的日新月异,每时每刻都在促使着我牢记自己的工作理念,丝毫不敢松懈。在定边信用社的X年里,有太多努力的日子值得我永远怀念,有太多宝贵的经历值得我珍藏。未来的日子里,我和同事们会一如既往地精诚团结,共同努力,为实现自身价值,为银行美好的明天贡献才智和青春。

作为‚农民自己的银行‛,定边农村商业银行坚持以‚服务县域经济、服务中小企业、服务百姓民生‛为市场定位,锐意改革创新,依法稳健经营,严格规范管理,已经成为一家公司治理良好、市场定位明确、运作机制灵活、经营管理稳健、信息技术不断提升、综合实力持续增强的股份制商业银行。

梦总在远方,心总在高处!站在新的起点上谋划未来发展蓝图,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大环境,我们对进一步加快发展满怀信心。定边农商银行将迈着全新的步伐,坚持‚团结进取,迎难而上,追求卓越,服务领先,创造价值‛的信念,充当好农民脱贫致富的桥梁,为县域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倾心打造具有鲜明经营特色和良好管理水平的地方银行。

在我看来,定边农商银行就像一艘正在浩瀚的大海中前行的巨轮,正是因为有我们全体员工日日夜夜团结奋斗的结果,才有了我们今天的自豪!正是因为有了大家的辛勤劳作,才使我有了今天意气奋发的心态,作为其中的一份子,我也由衷的为之荣耀,而如今这艘巨轮正在乘风破浪,向着胜利的彼岸进发,让我们共同努力,上下一心,站在历史发展的新高点,谋求新的发展,为建设新时代的定边农商银行发奋图强,奋勇前进,共同谱写银行未来发展美好的篇章!

第五篇:谨以此篇献给全天下含心茹苦的父母亲

天下父母心----谨以此篇献给全天下含心茹苦的父母亲

岂无远道思亲泪

不及高堂念子心

记得上大学的时候,因为学校在另一个城市,每次妈妈都送我到车站。

后来我又参加了工作,同样离家很远,而妈妈也还是一如既往!

有一次,天气骤然变冷,下起了大雪!

我告诉妈妈,这次就不要送了,但无论如何,她还是坚持。

当我上了车,她依然在后面凝望着。

看到她瘦弱的身躯,艰难的站立在风雪中!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我的心一阵酸楚„„

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就是母亲的呼唤!不管我们走得多远,也走不出他们牵挂的视线;

不管我们走到哪里去,他们慈爱的目光隔着山水都会把我们眷恋!

有一次,一群朋友在一起玩游戏。

说看谁的口才好,销售能力强。

假设我们手中每人都有一样东西,如何才能让别人心甘情愿的去买,看谁能打动别人,把它买出去。

有的说:我手中的是一个价值连城的宝石!

有的说:我的是一个如何美味的美食!

有的说:我的是赚钱的观念!

还有的说:我的是马良的神笔!

“我手中捧的是妈妈脸上的皱纹,谁买啊?”

“我买”,“我买”,大家呼喊着,争抢着!

仿佛很久,心灵没被感动过!

这一声叫买,内心深处的弦似乎被猛地一触,恍然:

是呀!不经意间我们才猛然发现,妈妈老了,爸爸也老了,他们真的是老了!

曾经爱打扮年轻漂亮的母亲,已满脸皱纹,两鬓斑白;

曾经强壮无比的父亲,也已变得瘦弱枯缩。

小的时候,出去时我们时常挽着他们的胳膊,长大后就再也没有过;

他们只能相扶相携,嘴里还会说:“孩子小时候真讨人喜爱!”

小的时候,他们腰痛时我们还会为他们捶捶。可长大后就再也没有过,他们只能相互给对方捶揉,还笑着说:“他们当年真懂事!”

不管我们多么贫穷

不管我们多么富有

不管我们有多高的地位

也不管我们多么的平凡

请不要忘记:

是谁给了我们最宝贵的生命?

是谁给了我们最无怨无悔的付出?

是谁给了我们最无微不至的关怀?

是谁给了我们最博大无私的爱?

是我们的父母亲!也只有他们!

而我们呢,我们扪心自问?

我们给了他们什么?曾给过什么?

我们不曾!

“学习太紧了,工作太忙了„„”

我们总是用太多的理由原谅自己;

“等工作稳定的,等有了钱的„„”我们总是用太多的借口安慰自己!

不知不觉中他们在慢慢衰老,而他们对我们的爱越来越浓;

不知不觉中我们慢慢长大,而我们对他们的依赖和记忆越来越淡;不知不觉中我们也慢慢变老,而我们能为他们做的却越来越少了!

行文至此,我已无言更无颜„„

下载谨以此演讲稿悼念钱伟长院士word格式文档
下载谨以此演讲稿悼念钱伟长院士.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晒日记—舍友篇(谨以此纪念我美好又美好的大学生活)

    又要考试了,大学生活已经走到尽头的边缘。向前望,深露朦胧;向后望,秋雨霏霏;望不尽生活苦与忧,欢与喜;时间准备冰凝,不向前,不后退,静止在这一秒就好,享受现在的美好,遗忘走过的不快,人生......

    欢迎新同学的讲话稿(谨以此篇献给刚刚毕业的学子们)

    欢迎新同学的讲话稿(谨以此篇献给刚刚毕业的学子们)尊敬的校方老师李书记、曾部长:你们好!很感激你们能为我公司培养和输送优秀的人才,为我们公司的基业长青注入新的中坚力量。在......

    悼念先烈学生演讲稿(本站推荐)

    老团员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们怀着对革命先烈的无比崇敬之情来到了平津战役纪念馆,瞻仰和缅怀那些为了实现民族解放而英勇牺牲的先烈们。 凝望面前的高......

    晒日记—初独立篇(谨以此纪念我美好有美好的大学生活)

    晒日记—初独立篇(谨以此纪念我美好有美好的大学生活).txt会计说:“你晚点来领工资吧,我这没零钱。”你看得出我擦了粉吗?虽然你身上喷了古龙水,但我还是能隐约闻到一股人渣味儿......

    清明节悼念先烈演讲稿五篇范文

    青少年朋友们,各个时期的革命烈士都是时代的先锋、民族的脊梁、祖国的功臣,他们的精神光照千秋,永垂青史。以下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几篇清明节悼念先烈演讲稿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

    悼念四川汶川地震演讲稿两篇(精选合集)

    (一) 愿逝者安息,愿生者坚强――――沉痛哀悼在汶川大地震中遇难的同胞们! 2008年5月12日下午2点28分,四川省发生里氏8.0级强烈地震,震中位于阿坝州汶川县。地震造成伤亡惨重,目......

    关于清明节悼念烈士优秀演讲稿

    清明节悼念烈士演讲稿【一】尊敬的老师、同学们:沐浴着温暖的春风,奏响雄浑高亢的《义勇军进行曲》,庄严地升起我们神圣的国旗,看,五星红旗,我们心中的图腾,她热烈鲜艳,迎风飘扬。飘......

    沉痛悼念慈母万古流芳演讲稿(定稿)

    秋水银波映北疆漫天风沙舞残阳愁云霹雳飞泪雨落叶悲凄断肝肠红尘慈爱成遗训仙道音容洗沧桑一生勤劳树典范名扬万古永流芳呜呼!喊一声慈母,唤一句娘亲。且听不孝女,嚎啕哭亡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