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就胡锦涛清华大学百年校庆演讲感言
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 100 年校庆讲话感想
当初的清华学堂到 今天闻名世界的清华大学,这是一段艰辛的历程,但正是因为在那个 动荡的年代,有那么多艰辛的往事,清华人才能不负众望、发愤图强,才成就今天的清华。在学习了胡锦涛主席在清华大学百年建校时发表 的讲话后,使我激情澎湃,同时也激起了我的民族自豪感,能作为新 时代的青年我感到无比的荣幸。
胡锦涛总书记在讲话中给清华大学学生和全国青年学生提出三点希望。一是要把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紧密结合起来,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积极加强自身思想品德修养,立为国奉献之志,立为民服务之志,以实际行动创造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业绩。二是要把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做到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勇于探索、敏于创新,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切实掌握建设国家、服务人民的过硬本领。三是要把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实现思想成长、学业进步、身心健康有机结合,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负重任的栋梁之才。
当前我们中国有着数不尽的危机:经济滞胀,社会矛盾,军事安全等等。但对这些问题我们已经警醒。然而有一个问题尚未引起充分重视:文化危机。在文化的概念中,我尤其想强调中华民族的社会责任感。自古炎黄子孙就有报效祖国实现社会价值的宏大追求。从曹植“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到陈子昂“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从韩愈“忧国如家”,到陆游“位卑未敢忘忧国”,中华民族的精英无不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作为实现自身价值的最高诉求。危机的是随着中国与世界“接轨”越来越紧密,这一传承几千年的文化正在逐渐失去以往的光辉。
正是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之际,胡锦涛主席提出要“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希望同学们把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紧密结合起来”。胡锦涛主席强调要重视文化的重要作用,发扬和传承中华文化。这是在中国面临严重文化危机的关头提出的重要问题。如何落实这个具有重要意义的宏远目标,有诸多细节值得深思。其中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在中国人均收入仍然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国际矛盾复杂多变,国内社会矛盾频发的今天,如何使广大青年有信心有意愿担负起这样的社会责任来?
一个青年不能建立社会责任感主要有两点原因:个人享乐主义以及对社会的失望。毋庸置疑,一旦接受了享乐主义,一个人必然视社会责任为沉重负担,个人利益永远高于社会利益。曾经以国家主义取得巨大经济成就的日本,在个人享乐主义的侵蚀下走到了非常尴尬的境地。日本青年已经不再具备老一代日本人那样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奋斗精神,他们极少谈论政治和历史。因此不难理解日本当前的政治困境。虽然如今享乐主义正在中国蔓延,但中国浓重的家庭观念和入世文化决定了绝大多数中国人内心之中都存在着强烈的责任感。穷则关照亲友,达则兼济天下。这说明我们对享乐主义有着天然的强大免疫力,只要处理得当,必然可以将个人享乐主义扫地出门。真正危险的是第二种情况:对社会失望。一旦对中国社会的未来不抱任何希望,自然不会对中华文化有信心,也就不会成为中华文化的继承者,发扬者和传播者。在当今的中国,我们可以罗列的例证数不胜数。从名校学子出国不归,到不胜枚举的华人反华事件,都可以看到“失望”的影子。然而我们仔细观察就可发现,这样的“失望”其实是个历史问题。根源在于广大青年没有树立正确的历史观,选错了评价一个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参照系,而不能用长远的历史眼光来看待现实问题。
一个高素质的中国人要对自己民族的历史和现状有充分的理解,才不至于在错误的国际比较中丧失自己的民族自信心。中国发展中所遇到的问题是很多,但是如果社会稳定,一切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如果青年们不能正确看待自己的民族,过分自我矮化,那不仅是个人生命的黯淡,也是我们民族的悲哀。大多数青年学生不懂历史。不懂本民族的历史,更不懂世界历史。因此就没有什么历史观可言,很容易被消极意识形态所左右。这是我们民族面临的潜在危机。学习胡锦涛主席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的讲话使我们懂得,对于当代中国,经济危机不可怕,文化危机才真正恐怖。很少有青年学生意识到国际政治斗争的风险。因此,要从今日开始,使我们的年轻人了解和理解自己民族的历史和现状,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才能让中国的青年挺起脊梁,树立起民族自信心和社会责任感,在世界各地传播中华文化,报效祖国。
第二篇:清华大学百年校庆演讲
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百年校庆演讲感悟
春天充满朝气,春天孕育希望。清华大学百年来的学术积淀和清华精神值得我们教师再学习。在 4月24日 上午举行的庆祝清华大学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党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胡锦涛书记的讲话不仅是对当代莘莘学子的最大鼓舞,也饱含了对教师殷切期望。胡锦涛总书记在讲话中希望我们教师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加强师德建设,弘扬优良教风,提高业务水平,以高尚师德、人格魅力、学识风范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这为我们青年教师指明了今后的努力方向,一方面,要努力钻研业务,勇于探求新理论、新知识;另一方面,要向学生们传授科学文化知识,求真务实,要做到诲人不倦,不断提升教书育人的水平和能力。
屹立于中国100年的清华大学一直是我们每一个学子梦想的殿堂,不仅仅是因为它那深厚的底蕴,更是因为它承载着中国的希望。在今年清华大学的100年校庆里,我们的主席胡锦涛代表着我们全体中国人民向它致以谢意,同时也对它寄于了更高的希望。
100年前,在那个风雨飘摇的时代,清华学堂应运而生,无数的仁人志士为了心中那崇高的理想,为了拯救我们的祖国,在压迫中觉醒,奋起。抗日时期,清华大学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一起在那样的艰苦时代开办了西南联大,依然不放弃。在那个时代,一大批的学者涌现出来为中华民族的崛起做出了极大地贡献。新中国成立之初,广大清华师生又满怀豪情投身祖国教育、科研、建设事业。他们做的贡献让我们每个人都热血沸腾。
在这100年里,清华大学为我们国家输出了一大批的优秀人才。不管是在人文社科还是自然科学,他们每个人都始终满怀强烈的爱国情怀,积极投身于我们中国的建设中。我敬佩这些人,更希望能成为他们的一员,为我们国家的社会主义道路做出自己的贡献。尽管现在的我还无法实现这个愿望。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胡锦涛主席在清华百年校庆讲话中提到的这句话让我十分感动,也让我深深的感到作为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主力军所肩负的责任,作为社会知识文化的传承者对于社会的责任,作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对于学生的责任。一份责任,一份动力,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希望我能够在接下来的学生教育工作中,能够像胡锦涛总书记希望的那样,继续肩负起立德树人的责任,坚持用微笑与爱心去关怀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想,切切实实帮助他们成长成才。
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必须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必须大力增强科学研究能力,必须大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为此,我们必须:(1)不断深化自身的职业承诺,坚持终身学习,瞄准国际前沿,深入、积极地拓展工作,在不断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的同时,也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帮助学生在求学的黄金时期确立正确的价值观以及不畏艰难、求实创新的科学精神;(2)注重教育观念的更新,不仅要培养出能够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更要致力于培养能够引领社会良性发展的人才;
(3)树立多元化的人才观,切实做到因材施教;全面关爱学生,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和行为特点,以引导学生健康成长、陪伴学生快乐成长的心态和理念培养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人才;(4)做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过滤器”——一方面积极探索我国优良传统文化在高等教育工作中的实际作用,传播文化、延续文化;另一方面,要“扬弃旧义,创立新知”,将我国的传统文化放置在当今的时代背景之下重新解读,帮助学生理解、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让其在历史的长河中、在国际化的大舞台重新绽放光彩。
个人的成长与国家兴亡是紧密结合的。总书记的讲话中提到几代清华人在国难当头时,秉承科学救国的理想,为祖国独立、富强前赴后继地努力拼搏。“我国的青年一代应该大有作为,也必将大有作为,应当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共同为祖国、民族的明天奋斗。所以,我们教师关注国家的现状与未来是勇担重任、朝气蓬勃的体现,自觉将自己的学习、未来的工作与国家的命运结合起来。”胡总书记在讲话中对清华学生和全国青年提出了新的希望,强调在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基础上,要保持个性,彰显本色。这是对我们极大的鞭策,也为我们的成长和成才指明了方向。这表明,坚持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的彰显并不是背道而驰的,保持个性和自身特点恰恰是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一种体现。”
我反省和思考三个问题:如何做到坚定信念与志存高远,如何做到保持本色与彰显个性,如何做到脚踏实地与积极创新,更加深刻理解了“创新”对我们教师的重要性。创新思维的产生,并不是在书本上就可以简单得到,而是与社会实践紧密相关,它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
实践。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勇于探索、敏于创新,这是对我们教师在新形势下的更高要求。“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虽然我们的教育工作道路艰辛而曲折,但作为一名有志青年,我们青年人朝气蓬勃,善于接受新事物,正处于学习的黄金时期,应该珍惜美好青春年华,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认真学习中华优秀文化和人类文明成果,夯实理论功底,提高专业素养,努力用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丰富自己。我想只有这样才能对的其为我们创造今天美好社会的前辈们。
我们每一个都应该知晓自己所肩负的使命,并不是只有清华大学才应该承担振兴中华的使命,它只是我们高等教育的一个代名词,我们中华民族的每一个人都应该与它一起为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
我们必须勇于吃苦,用自己的坚强意志去克服种种困难。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第三篇:关于《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演讲》学习心得
校庆演讲》学习心得
院 系:信息技术学院 党支部:教育党支部 班 级:2008级计科
姓 名:刘静杰 关于《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
2011年4月20日,在清华大学迎来建校10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来到清华大学考察并发表了演讲。对于21世纪的大学生来说,这次演讲一定会给我们带来人生观和价值观上的一次飞跃,因此我在互联网上查询了资料,观看了这次演讲,感触颇深。
创建于1911年的清华大学,是一所蜚声中外的著名高等学府。建校百年来,清华大学始终秉持“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与祖国共命运、与时代同奋进,形成了中西融会、古今贯通、文理渗透的办学特色,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取得了一大批重要科研成果,为推动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
从2008年来到洛阳师范学院已经快三年了,结合我自己近三年的大学生活学习体会,我觉得大学教育与高中是有很大的脱节的。所谓的大学就是一个“小社会”,学习与锻炼在一条平行线上,但是如何走好这两条平行线,国家教育部强调素质教育,感觉素质教育是一个很生硬的概念,到底该怎么学习,怎么成长?我觉得我们的基础教育是非常成功的,虽然他遭到现在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学生的大骂。其一是它能让我们的基础知识非常非常牢固,其二是他让我们树立了很好的纪律习惯于学习知识的习惯。但他也有弊端,其一是教条主义的泛滥,同学们养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习惯,有一种死记硬背的感觉;还有就是兴趣被打磨掉,学生也少了求新的欲望。
所以胡书记特别提出:“从总体上看,我国高等教育还不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同国际先进水平相
比还有岷县差距。不断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必须始终贯彻高等学校人在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各项工作之中。我国高等学校要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
胡锦涛总书记还提出了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创新人才的成长。呼唤创新,就是要勇于打破成见,要有敢为人先的胆识。这样才能完成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才能涌现出真正的科学大师、学术精英,才能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
最令人深刻的是胡锦涛主席对青年学生提出的三点希望:第一,要把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紧密结合起来,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积极加强自身思想品德修养,立为国奉献之至,立为民服务之志,以实际行动创造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业绩;第二,要把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做到勤于学习、善于思考、用勇于探索、敏于创新,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切实掌握建设国家、服务人民的过硬本领;第三,要把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实现思想成长、学业进步、身心健康有机结合,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负重任的栋梁之才。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是社会的中坚力量。青年的健康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社会的发展,所以广大的青年学生理应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成才。而怎样成才始终困绕着广大青年学生,胡主席在这里为我们指明了道路。我们应该在校期间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做到学贯中西、通晓古今。毕业后,到基层去,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参加社会实践,把自己的知识用于社会中去,切不可将知识束之高阁,脱离群众。
比较实际一点,其实真正做到口口声声说的创新的人很少。不是说创新就能跟上社会潮流了,要的是踏实的基础与一点点灵感。所以我们现在应该培养一种责任感,可能不是能够高到关注社会发展、为人民服务,也许就是单纯的追求上进,想提高自己与家人的生活水平。这并不庸俗,反而是培养更高的抱负的必经阶段。
胡书记的这次演讲,不仅仅是在对清华大学的莘莘学子再讲,也是在对中国所有的大学生再讲。胡书记寄予大学生的希望是很高很高的,但是我感觉这样的要求在目前的状况来看是不可能达到的。从这个角度来看胡书记的三点建议反而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大学生要真看、真听、真感受。
胡书记对我们大学生的三点希望是非常值得学习的,也是我们青年学生努力的方向。“德才兼备”,将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正确处理个人、集体、社会的关系,全面发展。“三点希望”让同学们深感振奋、备受鼓舞。他们一致认为这既是党和政府对青年学生的殷切期望,也为青年学生指明了努力的方向。我们要保持个性,彰显本色。这是对我们极大的鼓舞,也为我们的成长与成才指明了方向。”观看之后,大家积极发言,谈感想,表决心,表示一定要珍惜大好时光,勤奋学习,掌握丰富知识,注重自身修养,成长为德才兼备的人才。
听了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深切感受到当代中国大学生的责任和使命,自己内心的荣辱观和人生观都得到了一次升华。
作为大学生,我们不仅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也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学习上要求进步,思想上更要有进步,用清醒理智的头脑去看待事情,用正确的价值观念塑造自己的人格,把国家时刻装在心里,立为国奉献之志,立为民服务之志,把个人成长成才融入祖国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之中,实现更伟大的人生价值!
第四篇:2011清华大学百年校庆
2011清华大学百年校庆
2011清华大学百年校庆(2011-03-10 16:24:45)转载▼标签: 大学 美丽校园 文化 校庆 北京 临沂人
“水清木华,钟灵毓秀”,中国著名的清华大学即将在 2011年4月24日庆祝百年校庆,届时遍布世界各地的清华校友将举行一系列百年校庆活动
2011年是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历经百年沧桑,成就今昔辉煌——百年清华培养出了许许多多著名的杰出人士,从闻一多、曹禺、梁实秋,到季羡林、吴晗、钱钟书;从钱学森、钱三强、钱伟长,到华罗庚、邓稼先、杨振宁;从胡乔木、乔冠华、于光远,到朱镕基、胡锦涛、习近平……众多引以为傲的学术大师,众多令人敬佩的兴业骨干,众多令人敬仰的治国栋梁,他们是清华百年历史中最璀璨的明珠,他们是清华百年历程中最耀眼的星光。
清华大学百年校庆,是中国教育界特别是高等教育界的一件大事。清华大学要办好百年校庆活动,加快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步伐;要结合百年校庆各项工作,深入总结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宝贵经验,进一步促进高等教育改革创新,有力推动中国特色高等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第五篇:04月24日胡锦涛清华大学百年校庆讲话(精选)
胡锦涛: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4月24日,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
老师们,同学们,同志们,朋友们:
4月的北京,春风送暖。在这个美好的时节,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首先,我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清华大学全体师生员工和广大校友,表示衷心的祝贺!向参加庆祝活动的海内外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向全国高等学校的师生员工和广大教育工作者,致以诚挚的问候!
100年前,在中华民族内忧外患、风雨飘摇的历史背景下,清华大学的前身清华学堂建立了。那个时代,外国列强的侵略欺凌,封建统治的腐败黑暗,使我们的祖国和人民蒙受了水深火热的苦难。中国人民和大批仁人志士在苦难中觉醒、在压迫下奋起,决心改变民族积贫积弱的命运和人民苦不聊生的状况。也就是在这一年,中国爆发了震惊世界的辛亥革命,为中国进步打开了闸门,推动全民族更加自觉地走上了振兴中华的奋斗历程。
90年前,在中国人民改变民族命运如火如荼的斗争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90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前仆后继、顽强拼搏,经过长期浴血奋战和艰苦奋斗,建立了新中国,进行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行了改革开放,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打开了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建校以来,广大清华师生始终与民族共命运、与时代同步伐,形成了优良文化传统和光荣革命传统,在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史册上写下了自己的隽永篇章。
建校伊始,清华秉持科学救国理想,倡导“中西融会、古今贯通、文理渗透”,一批学界泰斗在清华园里潜心治学、精育良才,形成了名师荟萃、鸿儒辉映的盛况,很快发展成为我国最好的大学之一,填补了我国现代科技的诸多空白。抗日战争期间,清华同北大、南开一道,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共创了西南联大的办学成就。梁启超、冯友兰、陈岱孙、费孝通、钱钟书、吴晗、曹禺、季羡林等一大批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大师,叶企孙、茅以升、竺可桢、华罗庚、钱三强、钱学森、邓稼先、钱伟长等一大批我国自然科学学科和工程技术领域奠基人和开拓者,还有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杨振宁、李政道,都是清华人中的佼佼者。广大清华师生始终满怀强烈的爱国情怀,积极投身“五四”运动,坚定走在“一二九”运动等爱国民主运动前列,奋勇参加民族救亡和人民解放斗争,涌现出闻一多、朱自清等一大批革命先烈和民主志士,为新中国的诞生作出了重要贡献。
新中国成立以后,广大清华师生满怀豪情投身祖国教育、科研、建设事业,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行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坚持又红又专、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重视因材施教、实践锻炼、能力培养,努力建设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大学。清华大学创办了原子能、无线电等一批国家急需的新技术专业,积极参与“两弹一星”等重大工程,完成国徽、人民英雄纪念碑、密云水库等重要设计,成为我国培养高层次人才和发展先进科学技术的重要基地。我和很多同龄人在这一时期进入清华大学学习,清华园里蓬勃昂扬的青春理想、严谨勤奋的
治学氛围、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生动活泼的文化生活深深熏陶了我们。当时,蒋南翔校长富有创造性的教育思想,刘仙洲、梁思成、马约翰、张光斗等大家名师执教讲坛、垂范学子的风采,令我们受益匪浅、终生难忘。
改革开放以来,广大清华师生牢记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使命,主动适应社会需求,深入进行教育改革,加快建设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的一流大学,清华大学办学总体实力大为增强,人才培养质量、学术研究水平、社会服务能力不断提高。清华大学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强化厚基础、重实践、求创新的育人特色,大力培养高素质、高层次、多样化、创新型的人才,广大毕业生踊跃到国家重点行业和基层施展才干。清华大学紧紧围绕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需要开展科研,取得高温气冷堆等一大批先进科技成果和优秀人文社会科学成果,社会影响和国际声誉不断提升,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征程上迈出重大步伐、取得显著成绩。
水木清华,钟灵毓秀。在一个世纪的发展历程中,清华秉承“爱国奉献、追求卓越”的传统,恪守“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弘扬“行胜于言”的校风,培养了17万名优秀人才,涌现出一大批学术大师、兴业英才、治国栋梁。在国家表彰的23位“两弹一星”勋章获得者中有14位是清华校友,460位清华校友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100年来,一代又一代清华人在革命、建设、改革中顽强拼搏、真诚奉献,为祖国、为人民、为民族建立了突出功绩。
清华百年历史又一次表明,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以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类进步为己任,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坚持以人为本,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推进改革创新,我们的大学就能获得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就能源源不断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老师们、同学们、同志们、朋友们!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新变化,综合国力竞争和各种力量较量更趋激烈,世界范围内生产力、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经济社会发展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革。特别是创新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知识创新成为国家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在这种大背景下,各国为掌握国际竞争主动,纷纷把深度开发人力资源、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作为战略选择。
对我国来说,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综合判断国际国内形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我们既要充分认识我国发展取得的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依然任重道远。我们决不能骄傲自满、固步自封,必须谦虚谨慎、埋头苦干,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继续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目标奋勇前进。
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核心,教育是基础。我们必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高等教育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
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点,在国家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新中国成立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培养了数以亿计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取得了一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科研成果。同时,从总体上看,我国高等教育还不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明显差距。不断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必须始终贯穿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各项工作之中。我们必须适应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动社会和谐进步的要求,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借鉴国际先进理念和经验,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不断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撑。
——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人才培养。要坚持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着力增强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注重更新教育观念,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人才培养水平的根本标准,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和人人成才观念,树立终身学习和系统培养观念,造就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人才。要注重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积极营造鼓励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使学生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努力为培养造就更多新知识的创造者、新技术的发明者、新学科的创建者作出积极贡献。
——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增强科学研究能力。高等学校特别是研究型大学,既是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又是基础研究和高技术领域创新成果的重要源泉。要积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开展国家急需的战略性研究、探索科学技术尖端领域的前瞻性研究、涉及国计民生重大问题的公益性研究。要积极提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瞄准国际前沿,加强基础研究,推动学科融合,培育新兴学科,建设重大创新平台和创新团队,以高水平科学研究支撑高质量高等教育。要积极推动协同创新,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项目引导,鼓励高校同科研机构、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建立协同创新的战略联盟,促进资源共享,联合开展重大科研项目攻关,在关键领域取得实质性成果,努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积极贡献。
——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要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不断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要自觉参与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促进产学研紧密融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步伐,着力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要自觉参与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积极参与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的进程,以服务和贡献开辟自身发展新空间。要自觉参与推动学习型社会建设,适应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时代需要,加快发展继续教育,广泛开展科学普及,为社会提供形式多样的教育服务,深入开展政策研究,积极发挥思想库和智囊团作用,努力为党和国家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作出积极贡献。
——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高等教育是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要积极发挥文化育人作用,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掌握前人积累的文化成果,扬弃旧义,创立新知,并传播到社会、延续至后代,不断培育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思想观念,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要积极开展对外文化
交流,增进对国外文化科技发展趋势和最新成果的了解,展示当代中国高等教育风采,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努力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作出积极贡献。
总之,我国高等学校要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形成人才培养新优势,努力出名师、育英才、创一流。各级政府要加大财政投入,引导更多社会资源支持教育,形成优先发展教育的良好社会环境,让所有受教育者学有所教、学有所成、学有所用。
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批高水平大学,是我们建设人才强国和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举措。要以重点学科建设为基础,以体制机制改革为重点,以创新能力提高为突破,加大支持力度,健全长效机制,鼓励重点建设高校成为知识创新的策源地、深化教育改革的试验田、扩大开放的桥头堡。清华大学作为国家重点支持的大学,要坚持“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发展道路,改革创新,奋勇争先,在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进程中取得新的更大的成就。
老师们、同学们、同志们、朋友们!
青年是民族的希望、国家的未来,青年学生是国家的宝贵人才资源。党和人民对包括广大青年学生在内的全国青年寄予厚望。在这里,我想给清华大学的同学们和全国青年学生提3点希望。
第一,希望同学们把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紧密结合起来。青年人朝气蓬勃,善于接受新事物,正处于学习的黄金时期,应该珍惜美好青春年华,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认真学习中华优秀文化和人类文明成果,夯实理论功底,提高专业素养,努力用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丰富自己。同时,要积极加强自身思想品德修养,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胸怀远大理想,陶冶高尚情操,培育科学精神,立为国奉献之志,立为民服务之志,牢牢把握人生正确航向,把个人成长成才融入祖国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之中,以实际行动创造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业绩,谱写壮丽的青春乐章。
第二,希望同学们把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科学理论、创新思维来自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同学们要做到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勇于探索、敏于创新,激发求知欲和好奇心,在打好知识根基的前提下,提高创新思维能力,不断认识和掌握真理。同时,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在基层一线砥砺品质,在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中锤炼作风,在实践中发现新知、运用真知,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增长才干,不断提高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切实掌握建设国家、服务人民的过硬本领,为走上社会、成就事业打下坚实基础。
第三,希望同学们把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相辅相成。同学们要坚持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在发展个人兴趣专长和开发优势潜能的过程中,在正确处理个人、集体、社会关系的基础上保持个性、彰显本色,实现思想成长、学业进步、身心健康有机结合,在德智体美相互促进、有机融合中实现全面发展,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负重任的栋梁之材。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是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生力军。广大高校
教师要切实肩负起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光荣职责,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加强师德建设,弘扬优良教风,提高业务水平,以高尚师德、人格魅力、学识风范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事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充分信任、紧紧依靠广大教师,提升教师素质,提高教师地位,改善教师待遇,关心教师健康,形成更加浓厚的尊师重教社会风尚,使教师成为最受社会尊重的职业,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老师们、同学们、同志们、朋友们!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我国广大有志青年提供了创造精彩人生的广阔舞台。生长在我们这样一个伟大时代,我国青年一代应该大有作为,也必将大有作为。让我们紧紧携起手来,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共同为我们伟大祖国、伟大民族更加美好的明天奋斗、奋斗、再奋斗!